|
这一切,不仅关乎山河 |
|
( 2021-12-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动声色 |
夕晖穿过城市的屋顶,慢慢向西移动。我合上聂作平新作《大地的细节》,陷入沉思。兴奋、激昂、愉悦、沉重、忧郁……各种感觉交织在一起,宛如陈年老酒,冲劲十足,又丝丝回甘,余味绵绵。这本书以丰厚的精神内涵和纤细入微的细节震撼了我。我不得不抬起头来,凝望窗外宁静的夕阳,以平复波荡的心绪。
文天祥被俘后,元朝军队押着他,从南海边启程北上,穿越广阔大地,一路解送到大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不止有这样的壮语,更有杀身成仁的决心和行动。面对劝降,他流泪说,“国家灭亡却不能施救,做臣子的简直死有余辜,哪还能为了偷生而事二主呢?”抵达江西吉安老家前后,他开始了绝食自杀计划,目的是长眠于故乡。可这个计划没有成功。抵达大都后,各种劝诱如期而至,他始终坚贞不屈。忽必烈问他:汝何所愿?文天祥对曰:愿有一死,足矣!于是,他引颈就戮——这是开篇之作《孤忠者最后的大地:文天祥和他的北上之路》中的英雄叙事!这哪里是在写大地、写风景?分明是在写令人钦敬的凛然大义和家国情怀。
诵读这样的文字,怎能不百感交集?《大地的细节》不是一本寻常的地理随笔集,也绝不仅仅关乎山河。
我们不妨将书中20篇随笔归为三类:
一是写人。除了文天祥,书中还有唐朝大诗人李白,他一生追求功名,又追求自由,不断在祖国大地上游荡;有明末名士冒辟疆,明亡后,他在自己建造的“水绘园”里过着遗民生活,不与清朝合作;有清初被流放到宁古塔的诗人吴兆骞,他与同伴在苦寒之地艰难生活;有清季颇具干才的大臣赵尔丰,他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将西康地区有效纳入朝廷的控制之中;有川西天全县的背夫,这一底层劳动者的群像在川西的过往,不应任由岁月埋没。这些人物的山河履历,无不是沉甸甸的人文地理档案。
二是写事。秦国长达数百年的发展壮大历史,从西往东历经了4座重要城市;元军攻宋,襄阳是一座绕不过的重镇,这座城市的保卫战沉重而无奈;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在抗日战争中西迁,艰难岁月中不辍的弦歌是那么动听;三线建设已渐行渐远,那个大潮中单位与个人的浮沉,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红苕、土豆、棉花这些耳熟能详的植物,并非土生土长,它们来到中国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这些话题,有的令人长叹,有的富有趣味。
三是写地。湖州南浔古镇天下闻名,书里从丝出发,介绍这里的名人、文化和优雅气质;上津古城、马湖古城已远离现代人的视线,再一次翻晒它们的今昔,展现它们的辉煌与落寞,未尝不是对历史的巡礼;景德镇的陶瓷业起起落落,窑火一烧已过千年;南岭山脉不仅是地理分界线,也是一道人文分界线,那里的梅岭、梅关,叫人向往和流连;雷州半岛狭长如龙,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兵家争雄的战略要冲。这些地方,经山历海,跨城越镇,涵蓄着自然与历史的传奇,让人不由得想一探究竟。
人、事、地从来都密不可分。大地山河承载着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又不断使大地上的风景变得厚重。《大地的细节》描绘山河、赞颂山河、感慨山河,更叙述山河中的人事与历史。
如何以生动的叙述来呈现人文与风景的有机融合,对作者的学识和能力是一种考验。聂作平属于标准的复合型写作者,拥有历史学者、诗人、散文家、小说家等多种身份。而且,他从没有停止过读书和游历,广博又专深的阅读给予了他丰厚的学养积淀,持之以恒的笔耕赋予了他高超的叙述技巧,浓郁的“恋地情结”赐予了他辽阔的视野。
他擅长讲故事。《大地的细节》中,插叙手法运用出神入化。在正常的叙事之中,突然让其他人物出现,把主角的性格烘托得更加鲜明。如文天祥北上抵达故乡时,他的前辈江万里适时出场。在元军兵临城下时,一代儒者江万里毅然跳入后花园水池中自尽,而他的儿子和左右也跟着跳下,死也不做亡国奴。而同样插入的还有张毅夫的事迹,这位文天祥的老友,一直跟随文天祥来到大都,在监牢边租了房子,4年里天天坚持给文天祥送饭,使文天祥能够保持气节,始终不吃元朝廷提供的任何食物。文天祥就义后,他细心地收藏文天祥的头颅,又想方设法火化了文天祥的尸体,送回吉安安葬。这些人和事,看似不经意插入,但绝非可有可无。正是这些刚烈、坚贞师友的出现,让我们更能理解文天祥最后的慷慨赴死。正所谓“观其友、知其人”也。
他善于以景抒情。一方面,聂作平常常抵达现场实地考察,以清新的笔触描绘眼前所见所感。另一方面,他常常以古代资料为线索,助以想象的佐料,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他这样写暮年时的李白,“春天即将过去。老去的人从病榻上起来,策杖徐行。他看到阳光下的山坡上,一簇簇红花明丽如霞。红花让他想起家乡的一种鸟。花和鸟有相同的名字:杜鹃。记忆中,也是这时节,每当日暮,杜鹃鸟就会站在村居旁最高的树梢上,一声接一声地叫……30多年前的故乡,虽然还点点滴滴地留在记忆深处,然而岁月消磨,已然慢慢又不可阻挡地淡了,远了,如同暮春时那些破旧了的春风”。这略显凄美的风景,并非凭空杜撰,它来自李白暮年时的诗句:“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凭借几句诗,描画出栩栩如生的场景,达到“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的效果。而这些风景后面,又包含着无尽的思念和惆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大地的细节》里,还囊括了许多地理、历史知识,像土司制度的设置、季风气候的分析和各种有趣的地理、历史掌故等。闲时翻阅,不仅可领略山河的风光,也能享受知识的宴飨。
这些,使得《大地的细节》成为较为完美的人文地理读本。假如哪一天有机会远行,我将带着这本《大地的细节》,一一追寻其中的历史踪迹与自然景象,这不仅是对人文风景的观览,更是自身精神与灵魂的壮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