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废除精英高中的启示 |
|
( 2019-11-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融媒 |
纵观世界,教育问题牵涉每家每户,教育公平是民众的普遍诉求。然而,崇尚精英教育、争上名校的倾向,成为教育公平实现道路上的拦路虎。韩国全面废除精英高中,可谓是探索教育公平道路上迈出坚实有力的一步。
在韩国,高中事实上被分为“一流”和“二流”,学生入学压力大,家长担负的额外教育费用高。“掐尖招生”在韩国也很普遍。仅占4%生源的各类私立高中、外国语高中、国际高中等学校,招收了几乎所有“尖子生”。这些学校门槛高,学费当然也高昂,其学生也更容易进入一流大学。这样带来的社会后果也很严重。随着教育差距的日益拉大,社会阶层差距也随之扩大,阶层固化凸显,引发民众忧虑和不满。
现有的韩国高中教育体制,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此次教育改革计划于2025年将所有精英高中转为普通高中,收回其全国招生权,仅可在辖区内抽签招生。韩国副总理兼教育部长作为“高中教育改革促进团”团长将主抓相关改革,确保高中、大学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一代,能公平站在起跑线上,不再受父母(能力因素)的影响。
教育改革一直被文在寅政府强调,如今终于得以落实。这与韩国前法务部长官曹国引发的风波不无关系。曹国的女儿被疑论文造假、“享受入学特殊照顾”等争议,引爆韩国社会舆论。曹国的家人涉嫌利用其社会地位和人脉网,在女儿的高中和大学时期为其积累各项“资历条件”,帮助其顺利进入大学和研究生院。这使得那些没有门路积累“资历条件”,或者无条件拼爹的广大年轻人深感愤怒与受挫,感到巨大的“被剥夺感”。教育公正问题再度成为民众的强烈诉求。围绕曹国的各种质疑,导致文在寅政府支持率下滑,给国政运营造成压力,曹国在上任一个月后宣布辞职。
在韩国,有出身“名门”的说法,此处名门指的是一流名校,可见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韩国社会,对教育之重视。人们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通过努力奋斗可以实现人生逆袭。然而,令韩国青年感到沮丧的是,文在寅承诺的“机会平等,过程公正,结果正义”,似乎同前任总统一样,变得难以实现。
还记得韩国前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的导火索吗?正是崔顺实的女儿郑宥拉走后门进入梨花女子大学事件被曝光,引发一连串官商勾结等幕后操作被挖出,最终导致总统遭弹劾下台的命运。韩国民众对教育不公,加剧社会两极化深恶痛绝。然而,与此前不同的是,崔顺实的女儿走后门等行为是因为不遵守程序公平,而这次曹国女儿的入学问题,让人们惊觉,即便在合法的制度框架之内,也可能产生不公平的结果。
韩国中央大学教授李炳勋认为,韩国年轻人逐渐意识到,社会已经形成如此明显的阶级分层,绝大部分人无法进入精英阶层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感到受挫和愤怒。“曹国风波”让人们看到,除非解决结构性问题,教育公平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才能赢得年轻一代的支持,国家才有未来。
放眼世界,在欧美许多国家,贵族学校、私立学校、精英教育似乎是种常态,以英国六百年历史的伊顿公学等为代表的精英教育一度广受尊崇。包括韩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也跟风模仿。然而,韩国在学习了西方40多年后,如今痛定思痛,实施“壮士断腕”式改革,其魄力让人印象深刻。
教育是衡量社会公平的一杆秤,不能让孩子们的起跑线“参差不齐”。顺应民意诉求,大胆改革,防止教育两极化产生,才能打破教育不公的代际传递,更好地激发社会活力。
(本报评论员杜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