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经济˙民生

04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05版:家 园

06版:新闻纵深

07版:世界报道

08版:特别报道

09版:草地周刊

10版:草地周刊

11版:草地周刊

12版:草地周刊

13版:成风化人

14版:成风化人

15版:成风化人

16版:影像

返回 2020年09月18日

故乡的秋天

新华每日电讯      2020年09月18日     
故乡的秋天

( 2020-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张升平


  从小就喜欢秋天,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与吃有关。其实这也难怪,民以食为天,对于吃,孩子更是乐此不疲。

  我的少年时期是香甜的。家乡位位于皖北,皖北属于黄淮平原的一部分,这里千里平畴、万亩沃野,即使有山,那也是极尽小弱平矮,连丘陵也算不上。经常有北方的朋友误把我们皖北当成南方,每到这个时候,我总要极尽自己的耐性,不厌其烦地给他们普及一下我国关于南方和北方的常识。我上过高中,自认为地理还不错。我告诉他们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皖北在这条线的北边,当然也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且农产品丰富。

  家乡的秋天,是真正的秋天。秋的所有属性,在我们这里都能找到佐证。我们这里是平原地带,玉米、大豆、高粱、红薯是这里的主打农产品。我熟悉它们就像熟悉自己的家人一样,我热爱它们就像是热爱自己一样,我离不开它们就像离不开生命一样。它们的每一丝味道,都香甜着我少年稚嫩的神经。

  说到田野里能吃的东西,那可以说是品种多样。当然吃法也有多种,烧着吃,那是最有趣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晴天,在阔大的田野里,不时可以看见一缕缕的青烟袅袅地在空中飘散,那扶摇直上的烟雾,表情丰富地“浪漫”在大地和蓝天之间。我们最青睐的是烧黄豆。我们这把烧黄豆叫燎毛豆。生一堆火,手里拿着一把刚割下整棵的黄豆,在火上不停地翻转腾挪,不一会儿,一股浓香就溢入你的口鼻。厨师炒菜讲究火候,烧烤黄豆等也要注意耐心的大小、时间的长短,柴火的强弱。烧过了或者不及,都会影响口感。那时,我们往往都是性急得不行,难免就大火抵近烘烤,“皮焦肉生”那是常有的事情。

  吃的快乐不只是在享受烧毛豆烤红薯的时候,还体现在薯足豆饱之后。看着自己青黑的小手,望着同伴们黑白相间的小脸,那种喜悦比吃还要浓厚。

  鲁迅先生在《社戏》里双喜、阿发偷吃六一公公“罗汉豆”细节,我每次读了感到很亲切。但是三四十年后的今天,我的学生对于那些文字却是难以理解的,从他们浑然麻木的表情中,我看出了陌生。毕竟,我的往事离他们现代的生活距离是太大了。

  味道只是故乡秋天的一个部分,它还以色彩取胜,秋天的故乡简直就是一幅用色彩涂抹的巨幅图画。

  红紫的枫树乌桕,青黑的竹林松柏,亮黄的杨柳银杏,还有清澈的河水,辽远的蓝天,所有这些,把故乡的秋天打扮成一个五彩的世界。说到树,我突然想到我的父亲来了。

  我的父亲一生爱种树,这种喜欢一直坚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生前种了很多树,最多的树就是山楂。山楂树耐旱、产量高,对肥水的要求又不是太挑剔,特别适宜在土壤瘠薄的小山上栽种。秋末,山楂树最美的时候到了,距离产生美,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山楂树。你可以站在一个视线好的地方,远远地就看到它的美好了。成熟了的山楂殷红殷红的,在碧绿的山楂树叶的遮盖下,别有一番美好。万绿丛中数点红艳,不吃,你已经陶醉了。

  山楂还是一味中药,中医上说,吃了它,可以温中理气、健胃消食。山楂不名贵,再说,父亲栽种山楂树的目的本来就是绿化荒山,从来也没有想把山上的东西据为己有,所以每年一到秋末冬初,寂寞的小山就突然热闹起来了。在热闹的人群里,少不了孩子的身影。是外表平常的山楂树让山村的生活丰富了起来!

  家乡的秋天是高挑的,就如一个挺拔的男子,不像江南水乡那么柔美。

  有一年,也是在秋天,我因事乘车去南方,火车刚跨过淮海进入皖南,风景就和我熟悉的大不一样。那里的杨柳、梧桐、洋槐尽管叶子大小、枝条疏密,和我们这里没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它们明显不及北方的同伴们高大。古诗里说“北方有乔木”看来真的不是文人们的杜撰。

  家乡的秋天没有南方秋天的柔软,一如北方的玉米高粱。不柔情万种,但绝对风度翩翩。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