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经济˙民生

04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05版:家 园

06版:新闻纵深

07版:世界报道

08版:特别报道

09版:草地周刊

10版:草地周刊

11版:草地周刊

12版:草地周刊

13版:成风化人

14版:成风化人

15版:成风化人

16版:影像

返回 2020年09月18日

更喜“黄花”分外香

新华每日电讯      2020年09月18日     
更喜“黄花”分外香

( 2020-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迟超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去年11月上中旬在全国公映,今年在各个网络平台影院上线播出,新生代导演处女作、中小成本新四军抗战电影《黄花塘往事》,选题胆大心细、切点别有新意、场景恢宏震撼、情节跌宕起伏、画面赏心悦目,如画卷徐徐展开,似故事娓娓道来,值得细细品味,令人久久回味。

  这是一部讲担当的作品。新四军是抗战重要力量。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了领导指挥机构。1943年至1945年,新组建的新四军军部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地区驻扎两年零八个月,内部代号“黄河大队”。就是在这里,陈毅、张云逸等新四军首长坐镇指挥下属各路部队,在中国南方的广大敌后战场上接连重创日寇伪军,进一步巩固并发展了苏皖浙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中国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电影《黄花塘往事》根据这段历史背景,选取当时有代表性的几个真实事件原型,如根据地暴发疟疾、新四军战地医疗、军民合力营救落难飞行员等,以现代青年小草寻找奶奶的初恋为引子,讲述了来自上海名门闺秀林清涟投奔新四军,与当地民兵李长胜在战场上相遇,又因战争最终分离的爱情故事。

  可以说,这是一部传承弘扬新四军抗日将士“铁军”荣光的优秀作品,也是一部少有的展现新四军医护工作者“红医”精神的拓荒佳作。时至当下,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可谓不少,但新四军题材抗战影视作品为数不多也是事实。电影《黄花塘往事》于春帛白浅处飞针走线,是对红色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锦上添花,更是对新四军题材抗战影视作品的填补式贡献。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强军重任,这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对我党我军史实资源进行全面深入挖掘的作为,自可见一份见识胆识、责任担当。

  1945年1月21日,一架支援我军抗日的美军战斗机在执行侦察任务时被日军高射炮击中,飞行员被迫跳伞逃生。救助伤员时军医林清涟由于刚来到部队战斗经验不足,擅自为美国飞行员火线包扎,结果被炮火震晕,执行任务的民兵李长胜将其救起,于是开始了那一段美丽的邂逅。这样的开篇平实、温暖,充满了人情味。接下来故事的铺陈与展开,让我们领略到战火硝烟的间隙也可以有炊烟袅袅、生机盎然。

  在军民备战、组织生产过程中,这对青年男女逐渐了解、靠近,相知、相恋,期间也有对彼此的误解,甚至男主人公会争风吃醋妄自菲薄,而这一切都在还原英雄“本真”。男主人公的父亲开始时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样“英雄”,他千方百计阻挠儿子参军,这让观众十分困惑不解。直到这位父亲对着家里供奉的两套军装说话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已为国家痛失两个儿子。而当他把最后一个孩子送到部队时,这名英雄父亲的伟大之处便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动泪目。这些平日里看似与我们无异的“小人物”,都在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大背景下完美地履行了各自的使命,实现了“小人物”的飞跃与升华。

  这样创作的初衷,说到底来自对“人民创造历史”“群众是真正英雄”的深切认同,来自对坚持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的科学把握,来自对情感表现的精准掌控。从而使作品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具穿越时空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历史照进现实、照进人心,让人们走近历史、走近英雄,通过银幕与70多年前的抗战先烈们完成了一次“隔空对话”:国家越来越强大的背后,是革命前辈奉献自己的青春在绝境中探索出来的一条复兴之路,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渴望平静、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一代人,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国家存亡之时,他们具有“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风骨与气度,把对未来美好憧憬与期盼,化作燃烧自己激情与生命的行动。

  电影《黄花塘往事》是由青年新锐导演罗媛元执导的。作为中国内地新生代导演,她与创作团队以创新的视角、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手法,全维度展现了“战地黄花”的美丽与芬芳。残酷的战争,清新的初恋,影片在家与国、爱与恨、己与他中,尽最大可能去达成历史事实与故事叙述、真实人物与剧情人物、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统一,做到既尊重革命历史、再现革命历史,又遵循艺术规律、凸显艺术特质,把崇高宏大的革命精神转化成为“接地气”的文艺形象。包括在一群生动鲜活的人物角色选取和呈现上,长大了的有着八块腹肌的“嘎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老革命“陈岩石”,以及一个个默默用生命无私耕耘奉献的黄花塘人民群众,无不“微雕”刻画,于恢宏与细腻间,把他们的纯朴善良、爱憎分明、英勇无畏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影人群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辈都曾是新四军老革命。观众吕大海含泪讲道:“我的父亲曾在新四军三师九旅战斗,那时我虽然年幼,但儿时的记忆与电影中展现的历史画面非常相近,观影中我多次落泪,致敬父辈们的英勇与伟大!”观众冷莎莎的父亲曾担任新四军某部排长,得知这部影片的导演罗媛元是90后,她感慨地说:“真是有心了,用心了!非常高兴看到我们国家的年轻人还能关注那些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这本身就是一次穿越历史的英雄青年聚会。”

  罗媛元曾有过一段话:“一代人丢下的,几代人都未必拾得起来。我就是要拍一部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去观看去回味的电影。”一个人用心,成就一件事;一代人用心,成就一个时代。正是因为用心,电影《黄花塘往事》给人以穿透迷雾、走出局限的指引,带来的震撼力是发自心底的,不仅仅是观感上的享受,而是对灵魂的一次净化和升华。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