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评论·融媒

05版:要闻

06版:经济·民生

07版:综合新闻

08版:家 园

09版:草地副刊

10版:草地副刊·说人解史

11版:草地副刊

12版:草地副刊·神州风物

13版:成风化人

14版:成风化人·天下

15版:广告

16版:成风化人·影像

返回 2019年11月22日

诗意话银杏

新华每日电讯      2019年11月22日     
  宋扶日

  时光瞬逝,不觉间,又到了寒意渐浓的时节。一片片银杏叶,已然散射出道道澄黄的灿光,在晴朗的天际边缘,突显着交叠错杂的视觉震颤,在日渐萧肃的环境中,萦绕着热烈与感伤的和鸣……
  银杏树极富观赏价值,且因生命力极强,其高壮的体躯中,流淌着亘古恒长的“血液”,所以颇受人尊崇敬畏。
  民间称其为“公孙树”,寓意“公种而孙得食”,还将其视为贮存精神灵力的存在,甚至视为精神支柱,可见其生命力及感召力多么敦厚深重。
  豫东某些村落还有将其与人类始祖伏羲,融为一体的风俗,在图腾文化的大家族中,这样的情形,可谓一枝独秀。
  因为上述种种意蕴,在许多古典园林中,常能见到银杏的姿颜。《春渚纪闻》有载,北宋元丰年间,在都城汴梁(今开封)的皇家园林中,专门植有高大的银杏树,供王公贵胄消闲吟赏。许多闻名天下的江南私家园林中,如狮子林、拙政园等,都不乏这一片间杂着清寒意味的耀目金黄,其身姿映现在曲折幽回的阁榭庭台间,风影游曳,碎叶参差,无数年华的缩影,徐徐映现;另外,许多清净之地,如北京潭柘寺、苏州保圣寺等,也是它自由生发的上佳空间,仿佛它是菩提树的某种化身一样。它们在无数寒暑的替换中,恒久屹立,悲悯怀心。
  前文已述,“公孙树”是民间对银杏的一种敬称。其实,它还拥有多种多样的名号,说到这个话题,相关故事还是颇为丰富的。
  据考证,银杏在西汉时期的名字为“枰”,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曾有过“华枫枰栌”的描述;而在西晋时期,人们称其为“平仲”,左思在《吴都赋》中有“平仲君梃,松梓古渡”的句子。而“银杏”这个名称,来源于宋代。
  以上这几个名字,都带有悠然诗情。古人在银杏身上投入了许多情思,不仅用高雅的字句来烘托其静肃的气质,还用过这样一个生动可爱的名号,来形象地称呼它——“鸭脚”,完全是古人根据银杏叶的形状,“象形化”命名的。诗人杨万里曾这样遣词吟咏:“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作金桃。”这些诗句中都反映出古人的生活情趣。
  银杏从内到外蕴含乾坤无限,“鸭脚”的说法颇有意趣,彰显着日常生活的兴味。而银杏兼有食用与药用价值的果实,更是萦绕着质朴的、游荡于市肆之间的温情。
  南宋时,重阳节前后,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大街小巷,就有不少小贩,用炭火煨烤粒粒白果,现炒现卖,好似现在北方糖炒栗子的景象。《武林旧事》中,记载过这件事。白果甘苦夹杂的气息,在一片深挚的寒瑟中,依稀隐含着人生的况味。
  无论身处哪一个空间,也无论是孤影独立,或是“群贤毕至”,银杏似乎都在同即将来临的、彻底枯淡寂寥的状态,做着静默对抗,并期望自身灿黄的光华,能够定格在时空之间……虽然,这种抗击的力量,无法违背自然的大势,但短暂的对立,似乎更能映现出其精神世界的深沉与独立。
  银杏的性灵,在无垠的天地间,嵌刻入人的意识深处。生命的起承转合,在其周身的细胞中涌动,流转回环,无有息止。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