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百姓小事当城市治理大事 |
|
( 2019-11-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融媒 |
表面看,这些便民之举皆是琐碎小事,各地各部门抓细抓小,正是使命所系、职责所在。但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这些小举措都切合城市治理的大主题——南京意在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柳州旨在维护城市治安环境,滨海为了完善助老服务体系,宁海是为了让政务服务再提速。
随着国情世情的变化,空间压缩、人口集聚的城市,日益成为国家治理的核心载体。不断完善城市治理,既是我党履行为民服务使命的需要,也是化解“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落实便民之举、办成民生实事,就是一点一滴构建和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这是城市治理的重中之重。换句话说,百姓的日常小事,就是城市治理的大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重视百姓家长里短的小事,可能造成城市失治的困局。此前,东部某市,一片居民区紧挨着大货车川流不息的国道,最近的一栋民房距离国道高架桥面只有十几米。十多年来,附近居民饱受噪声、尾气污染,房屋墙体开裂之困。居民向街道反映得不到答复、多次申请拆迁未果,只能纷纷外迁,留下一片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至今开发建设停滞,成为一个烫手山芋。小事拖大,大事可能拖炸。多年来,不少城市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可能只是小区停车、物业纠纷、房产纠纷这样的小事,但是事情没人管或解决不当,就迅速演变成了影响地方稳定的大事。
每件民生小事背后都有城市治理的大事可为。街角路牙子高、围栏阻挡居民出行,有些地方就此开展街巷改造,招募居民志愿者和社区设计师,建设环境友好宜居街区;老年居民上下楼不方便,带来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需求,更成为许多城市拉动市政投资、培育市民自治的机遇;年轻人加班没地方吃宵夜,催生了“夜经济”需求,带来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远见的城市管理者,决不应忽视市民个体琐碎的诉求,需要转变观念、转换思维,善于从民生小事中见微知著、见叶知秋,对风险隐患防微杜渐,对需求善加引导,协调市场、社会、市民多方,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发展规律认识得更深,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莫嫌事小、枝叶关情,民有所呼、治有所应,这是城市应有内涵和品格。
(本报评论员杨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