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渊三郎:2050年,日本队可以赢得世界杯冠军

(2022年07月15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川渊三郎:2050年,日本队可以赢得世界杯冠军

( 2022-07-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记者王子江、杨汀、杨光


  2005年,日本足协主席川渊三郎推出了一份雄心勃勃的“日本足协宣言”,目标是让日本队在2050年夺取世界杯冠军。17年过去了,川渊三郎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到2050年还有不到30年,目标完全可能实现。”他说,“目前一共有60多名日本选手在欧洲联赛效力,如果其中能有20人在五大联赛发展到一线队伍当中,日本队就可以和欧洲强队较量了。所以我认为到2050年足以实现这个目标。”

  30年似乎非常漫长,回首只是一瞬间。1993年,J联赛开始第一个赛季的比赛,仅比中国的职业联赛早一年,但凭借扎实的推进,最终为日本足球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川渊三郎1958年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时入选日本国家队,1964年代表日本出战东京奥运会,1984年他作为国家队主教练率队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他进入日本足协管理层并开始酝酿足球改革。

  那时候日本足球在亚洲属于二流。1987年,中国队正是击败日本队,获得了参加汉城奥运会的资格。川渊三郎对90年代以前日本足球落后的情况记忆犹新。

  “那时(日本队)别说韩国队,中国队也胜不了,中国队水平远在日本队之上。”他说,“日本连一个像样的联赛都没有,怎么可能赢得了韩国呢?所以从那时起,我们意识到要组建职业联赛。”

  1991年,川渊三郎担任日本职业足球联赛主席,但职业化改革困难重重。

  “当时足球在日本不是一项受欢迎的运动,我们在组建职业队的时候,既无赛场,也没有观众,在这种情况下组建职业队近乎空想。特别是足协的官员们,他们都认为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顶层的人都表示反对。”

  当时的日本联赛,都是以企业冠名的业余球队参赛。川渊三郎说:“环视欧洲或者美国,他们的职业队都是受到球队所在地的支持和声援才得以生存的,企业拥有的业余球队在日本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所以要组建植根于地方的、受到各地群众支持的球队,这样经营才能够维系,俱乐部才能成功。从根本上改变思路来实现日本球队的改革,从而达到发展、提高足球水平的目的,这种思路的转变才有了后来J联赛的成功。”

  于是川渊三郎带人首先与各实业球队的管理层接触,试探他们愿不愿意参加职业联赛,对于那些有兴趣参加的球队,他们进一步与之讨论商议。职业化最大的问题是以哪个城市为主场,作为主场的城市一定要有主体育场,但当时全国没有一处专用足球场,川渊三郎就提出把全国主要城市都有的田径场改建为至少容纳15000人的场地,加上夜间比赛照明设备就可以达标。凡是能够满足固定城市并拥有主体育场两个条件的球队便可以接纳为职业球队。

  条件制定后,愿意参加的球队就多了起来。但是各地田径赛场的拥有者基本都是当地政府,要拿到田径场的使用权,就必须得到行政部门的支持。川渊三郎只能和各地政府逐一交涉,希望他们能够支持球队使用这些场地。

  川渊三郎说:“职业联赛的成功需要三位一体——市民、企业、政府的共同支持,因为当时正处于泡沫经济的巅峰时期,政府财政绰绰有余,企业也处于顶峰时期,利润可观,钱也不知该怎么用。当时有人提出应该振兴地方的经济,而J联赛也提出通过联赛提振地方的经济,因此也可以说泡沫经济间接地促成了J联赛的组建以及后来的成功。”

  近30年改革终于结出累累硕果,日本队也将连续第七次参加世界杯。卡塔尔世界杯上,日本队与西班牙队、德国队和哥斯达黎加队分在E组,这个组被称为“死亡之组”,不过川渊三郎认为,这是日本队的“幸运”。

  “我认为日本队有机会和两个冠军热门球队分在一个小组与其说是运气不好,不如说是非常的幸运。以日本队的水平来看,很难得有与世界一流球队比赛的机会,所以我对日本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非常期待。”

  对于目前日本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川渊三郎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差距体现在“所有方面”,最重要的是训练。

  “30多年前我去考察欧洲的联赛,在一个非正式比赛里争抢球的激烈程度让我非常吃惊,他们会拼抢到受伤的程度,我甚至想有那个必要吗?但是你要取得进步,除了训练没有其他可选。日本的职业俱乐部里有韩国教练在执教,他们的做法就非常严格,上午训练,下午也训练,这样的队伍在J联赛中就很强。而日本教练执教的球队,就只训练半天,在我看来太温和了,要增加训练量。你们知道奥西姆吧(日本国家队前主教练),他最近去世了,他说球队没有必要休息。日本球队练习的内容和欧洲相比差距非常大,所以必须从训练开始改变。”

       新华社东京7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