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两会·聚焦

05版:两会特刊

06版:两会特刊

07版:新华观点

08版:新华融媒

09版:两会特刊

10版:两会特刊

11版:两会特刊

12版:两会聚焦

13版:新华体育

14版:乡村振兴

15版:新华关注·妇女节

16版:新华关注·家园

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听取和审议两高工作报告
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
栗战书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听取和审议两高工作报告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会议。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栗战书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履职尽责、积极作为,为推动重大工作部署、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有效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常委会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3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8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23件;听取审议35个报告,检查1个决定和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2次,开展专题调研6项,作出决议1项;决定批准或加入条约7项;审议通过39个任免案,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59人次。
 
  在报告中,栗战书指出,常委会工作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加强立法和法律监督,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围绕中心和大局、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一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修改国旗法、国徽法,审议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顺应人民期盼,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强公共卫生立法修法,加快国家安全立法,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立法。三是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推动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行使。四是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服务代表依法履职。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35条具体措施”,不断提高代表工作水平。五是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发挥人大外事工作的职能作用。六是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常委会自身建设水平。
 
  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常委会工作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将虚心听取代表和各方面意见建议,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更好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
 
  在报告中,栗战书指出,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谋划人大工作,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发挥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职能作用。
 
  栗战书在报告中对常委会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进行部署:切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切实加强人大外事工作,深化和拓展各层级各领域交流合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9347件,审结35773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080.5万件,审结、执结2870.5万件。
 
  在报告中,周强从七个方面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四是全面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五是着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六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七是自觉接受监督。
 
  周强在报告中表示,202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要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政治建设,积极服务大局,坚持司法为民,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改革,建设过硬队伍。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检察院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影响,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301万件,同比下降19.4%,其中主动履职的公益诉讼、诉讼监督案件同比分别上升19.2%和9.6%。
 
  在报告中,张军从五个方面对2020年工作进行回顾:一是积极参与国家治理,以检察保障助推中国之治;二是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以检察服务助力全面小康;三是全面推进“四大检察”,以检察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四是紧扣民心这个最大政治,以检察为民增进民生福祉;五是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以检察建设确保依法履职。
 
  张军在报告中指出,2021年,检察人要更加自觉担当作为,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持续稳进,切实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狠抓落实,切实增强融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自觉;努力提升,切实增强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检察自觉。为保障人民幸福、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应出席代表2953人,出席2895人,缺席58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王晨主持。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会议以大会主席团的名义,向各位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世界各国妇女,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大会执行主席马逢国、王东峰、王光亚、王建军、尹力、石泰峰、白春礼、刘艺良、刘国中、刘家义、许其亮、阮成发、李玉妹、李伟、李学勇、吴玉良、应勇、沈晓明、陈全国、陈锡文、袁家军、黄志贤、彭清华、蒋卓庆、景俊海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
 
以人民为中心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华社评论员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蕴含深厚的人民情怀,为新征程上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也是校正发展价值取向的导航仪。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把“人民”二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发展导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以人民为中心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牢牢扭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着力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要在发展过程中更加突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导向,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享有高品质生活,就是最有说服力的高质量发展答卷。进入新时代,人们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日子“将就过”到生活“讲究过”,开启高品质生活,离不开发展这把总钥匙。进一步推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才能为高品质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群策群力 自立自强 来自政协第二场大会发言的“创新策”   “科技工作者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8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大会发言,来自九三学社的郝跃委员将话题聚焦科技创新,并提出多项建议。
  记者注意到,当天大会发言中,创新驱动、数字化、科技攻关等成为高频词,共有五位委员接连就此发言,围绕“十四五”期间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当前,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路子尤为必要。
  “‘十四五’时期,对于事关国家长远竞争力的核心关键领域,要全面加强科技创新部署,面向长远目标形成系统性的布局,前瞻性地储备技术。”郝跃委员说。他建议着力加强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创新科技投融资体系。
  数字经济正成为大国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
  经济界别的孙毅彪委员提出,要借助数字贸易发展机遇,着力解决供需矛盾、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及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
  围绕数字经济,特别是大数据区块链的机遇与挑战,来自致公党的甘霖委员建议,通过基础理论突破、相关学科融合、支撑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实现技术体系的迭代和演进,从源头上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解决“卡脖子”问题,需要集众智、策群力。
  “要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在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中的独特作用。”代表全国工商联发言的景柱委员建议,加大对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径的民营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的支持力度,特事特办帮助他们走稳走远,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做深做透,使更多民营企业拥有“独门绝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如何通过科技加持,助力实现碳排放目标?
  来自农工党的王路委员建议,制定国家低碳科技发展战略,设立重大专项,汇聚跨部门科研团队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碳排放协同科研攻关,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互助,推进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突破,多路径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记者郑明达、刘开雄、丁小溪)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一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数字化变革
一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数字化变革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本报记者唐弢、岳德亮
 

 
  “稻田里都装了电子传感器,湿度、温度、虫害情况等数据实时掌控。如有异常,手机会收到预警,动动手指就能把庄稼种好。”种了半辈子地的农民沈煜潮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田地会被互联网技术所改变。
 
  如今,在沈煜潮的家乡——浙江省德清县,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加速与农业深度融合,数字化的“火种”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这里徐徐“点燃”,智慧乡村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为农民装上“智慧大脑”


 
  “以前我常年住在鱼塘边,大半夜要起来查看,就怕鱼缺氧,现在有了高科技,我成‘甩手掌柜’哩。”浙江省德清县钟管镇曲溪村的养鱼大户沈云建养了15年鱼,第一次感觉养殖可以如此轻松。
 
  打开手机里的“数字养殖”App,鱼塘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溶氧量3.4mg/L,水温12.6℃……沈云建高兴地说,给鱼塘安装了水质监控、远程控制等智能设备后,效果很显著:去年鱼塘产量从2万公斤增至5万多公斤。 
 
  作为浙江唯一的数字农业试点县,目前,德清已建成350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等“一中心四平台”,努力实现农业产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这几日,在浙江德清的水木莫干山都市农业园区里,西红柿挂满枝头,该园区迎来了建成后的首个丰收季。和普通大棚不同,“数字工厂”运用智能环控、水肥一体等44项农业科技成果,不仅实现从育苗到采摘的全流程自动管控,还能全年连续产出。
 
  “为此,我们做了340多项专利,将更多的工业质控、数字量化的工业标准赋能到我们作物上,40亩的蔬菜园只需要6个工人就够了。”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庆表示。
 
  类似“聪明”的蔬菜工厂,在德清比比皆是。洛舍镇的百源康数字梦工厂,“鱼菜共生”项目采用高科技,将黄瓜番茄与鲈鱼在一分为二的空间里实现协同共生;新安镇的启航冬枣数字植物工厂,通过智能一体化管理,实现亩增年产值1600元。这两个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数字农业工厂试点创建主体名单。
 
数字化重塑乡村治理体系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推动德清县的传统农业向智能化转型。不过,“数字化”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近年来,德清坚持把以地理信息为基础而衍生开来的数字技术广泛运用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有效推动县域农村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空间”转型变革。
 
  走进德清每个行政村,都能看到电子屏上的“数字乡村一张图”。远远看去,它是一张三维倾斜摄影矢量地图,村落风貌尽收眼底。点击鼠标,图上的空间数据和公共数据纷纷显现,涵盖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5个领域。
 
  “这张‘图’归集了空间规划、地理信息、自然环境等282类基础数据,实时共享时空信息、基层治理、智慧交通、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15个系统数据,以‘一图全面感知’的方式,让各镇、村实时掌握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变化。”德清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赵方正说。
 
  在德清县乾元镇城北村,“地图”成了村庄治理的“中枢大脑”。以垃圾分类为例,村里的垃圾桶能智能感应垃圾分类情况,并实时向“数字乡村一张图”传输数据。垃圾分类情况在图上一目了然,倒逼村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目前,该村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0%。
 
  “这不仅是一张三维电子地图,也是触达乡村各角落的物联感知网。”德清县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说。“电线杆上有悬挂物”“道路上有抛洒物”“路灯不亮了”……每天,这样的信息都能在五四村的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上实时显现,实时处理。“与此同时,村民也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获得乡村医疗、养老、助残、垃圾分类等‘最后一公里’的便民服务,成为数字化平台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孙国文说。
 
  目前,德清“数字乡村一张图”已初步实现乡村全覆盖。利用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德清积极打造的数字乡村全景图、乡村服务管理移动端和县域乡村数字治理中心,让乡村治理更加精准。
 
顶层设计,推动县域乡村整体智治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可以预见,在我国“十四五”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数字乡村将成为提振乡村发展重要突破口。
 
  “在乡村治理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城市大脑’数据支撑,打造乡村治理统一的数据底座,探索一条以数字技术赋能撬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子。”德清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姚建强说。
 
  眼下,德清正全力推进开展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全域数字治理试验区建设,涉及覆盖全域的城乡三维地图建模、人口动态迁移感知系统、乡村治理多规合一应用等20个重点实施项目,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多维度、多领域数字化。
 
  “数字三农的深化过程就像‘平地起高楼’。下一步,德清还要继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纳入‘十四五’规划。同时,加强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快培育‘数字新人才’,壮大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德清县副县长王振权说。
 
求解乡村振兴五问 从两会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求解乡村振兴五问
从两会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3月4日,师献巧(左一)在为村民讲解粮食画制作技巧。80后的师献巧是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寿东村人。2014年开始,当地打造粮画小镇,引导村民学习制作。自幼喜欢画画的师献巧,开始了粮食画创作之路。如今师献巧不仅脱了贫,还建起了粮食画工作室和体验室,带着村民们共同致富,他们的产品远销国内外,每年还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当地参观。   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于文静、杨玉华、陈刚、徐扬、周闻韬、杨文)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一系列新举措。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农业、农村、农民将面对哪些新课题,呈现哪些新变化?
 
脱贫之后怎么干?


 
  当前,我国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广受关注。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一些地区虽已脱贫,但发展基础和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要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副市长孙学龙说,要变“人找救助”为“救助找人”。
 
  产业是根本。“这几年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普遍搞起来了,但技术、资金、市场还不强。要发展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发展质量。”甘肃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马利民代表说,今年他们将开发预包装食品,夯实产业基础。
 
  “防止因病致贫返贫是‘硬骨头’,今后对口支援要更精准,分层分级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大病救助、社会互助等。”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雷冬竹代表说。
 
粮食安全怎么保?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代表委员强烈共鸣。
 
  种子和耕地,是两个关键。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打好种业翻身仗的行动方案,力求10年左右时间实现重大突破。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已开建,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今年将建好,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要尽可能突破,加快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化集团董事长兼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加强种业知识产权立法,加大对违法侵权的执法力度,营造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彻底改善种业发展环境。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今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稳产高产关键。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都是利长远的举措。”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长陈萌山委员说,面积、产量要年年抓,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落实。
 
乡村产业怎么兴?


 
  从大路货到新奇特,从“路边卖”到“网上卖”,从卖产品到卖风景……乡村产业日渐红火。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
 
  代表委员们认为,既要注重产品“调优”,也要生产方式“调绿”。
 
  “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都是重要抓手。”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武献华委员说。
 
  “要多措并举推广以‘减肥、减药、节水’和‘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提升和农产品品质提升’的生态种植模式。”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建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采收、存储、保鲜、运输是农业产业‘老大难’,每年因采收不当、冷链物流不发达造成的损耗巨大。”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委员建议,加快发展数字化仓库和冷链物流,完善标准和法规,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现代化。
 
农村环境怎么建?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建设好卫生厕所,加快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都是农民期待解决的问题。”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庄窠集镇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代表说。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建的,要尊重农民的意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缩小版的城市。”安徽省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党委书记王绍南代表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关键是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要“两手抓”。
 
  “目前到村的设施有一定基础,堵点主要在进村入户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说,下一步要将水电路气讯等公共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加快通组路和村内主干道硬化,加强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
 
  “基层干部负担繁重,数字化公共服务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王绍南代表说,软件方面,要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养老条件,让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城乡之间怎么融?


 
  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
 
  陈萌山委员认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
 
  “城乡融合发展,人才仍是瓶颈。”重庆市巫山县县委书记李春奎代表认为,既要做增量,吸引“新农人”,还要激活存量,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等作用。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委员表示,围绕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规划纲要草案都做出部署,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  
 
  “金融服务不能缺位,要加快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适配政策与机制,提供系统的金融服务与产品,真正支持产业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全国人大代表、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说。 
 
 
 
从总书记“两会团组时间”观察中国发展三信号   3月5日,内蒙古代表团;
  3月6日,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
  3月7日,青海代表团。
  连续三天,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全国两会团组参加审议讨论,同代表委员共商“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大计。
  从总书记的“两会团组时间”,我们观察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信号。
 信号一: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开局,今年全国两会的特点。
  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是代表委员审议讨论的主题,也是总书记关注的重点。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字贯穿其中。
  总书记三到团组,处处体现着这三个“新”的要求。
  在内蒙古代表团,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直面民生热点,问计问策,提出要求,站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青海代表团,从领域、地域、时域三个维度,系统阐释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的“两会团组时间”围绕“新”展开,彰显了在新起点奋力开创新局面的历史担当,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强烈信号。
 信号二:
  坚定不移为人民谋福祉

  “我们来共同关心这些教育问题”——总书记参加政协委员联组会时讲的一句话,在“朋友圈”刷屏。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观察总书记的“两会团组时间”,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厚的民生关切,贯穿始终。
  无论是“存量腐败只要揭露出来了也是零容忍”,还是守好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救命钱”;无论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紧盯不放”,还是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都体现着“事不避难”的执政风格。
  踏上新征程,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了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就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这个问题,每到一个团组,总书记都会谈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在全国两会这个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为人民谋福祉的平台上,总书记既是与代表委员交流,也是向全国各族干部群众传递坚定不移增进民生幸福的明确信号。
 信号三: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除了谈现在、谈未来,总书记每到一个团组,还都谈历史。
  在内蒙古代表团,他讲起李大钊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故事、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的故事和“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
  在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他同委员们忆往昔、看今朝,谈起70后、80后、90后、00后的变化,感慨“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在青海代表团,他同代表交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忆及当年为玉树鼓劲“大灾之后肯定有大变化”,鼓励青海充分运用当地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从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找到答案。
  党史就是党带领人民战胜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奋斗不断前进的历史。学好了党史,就能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就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主笔:杨依军、黄玥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这件事,总书记又“敲黑板”了!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孔庆菊在会上展示了两张照片,上面分别是祁连山地区多年不见踪迹的雪豹和荒漠猫。
  看到这样可爱的“它”,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的习近平总书记不断点头。
  来自内蒙古的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曾经在大兴安岭林区当了35年伐木工,如今他的工作却是保护山林。商业砍伐停止后,生态变好了,野生动物多了,经常有狍子、棕熊“光顾”林场和管护站。
  “从‘砍树人’到‘看树人’,你的这个身份转变,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总书记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
  两会上,总书记和代表委员频频互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网络上,网友们也纷纷分享各自的感受。
  在全国两会这个议事殿堂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话题。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提出“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木里煤田违规开采、腾格里沙漠排污、祁连山无序开发、秦岭北麓违建别墅……近年来,多起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事件被查处。
  “腾格里过去污染很厉害,附近省份向沙漠里倒污水,我为这个问题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停止污染,加强治理。”今年,总书记在会上提起这个话题,激起网友们的共鸣——
  一些地方发展曾经过度依靠煤炭等资源开采,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也给政治生态带来污染。去年以来,内蒙古对涉煤领域腐败“倒查20年”,一大批违纪违法问题被处理。“这个事情是必须抓的,不抓不行。”在今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语气坚定。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政绩观、发展观问题。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绿色发展,以高品质生活为落脚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代表了广大网友的心声。  记者:朱斯哲、侯帮兴、周年钧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对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和议事规则修正草案、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进行统一审议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8日晚召开全体会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进行统一审议。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日程安排,3月8日上午,各代表团对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进行了审议。大会秘书处法案组及时收集、整理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会议对代表们提出的意见逐条认真研究,对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制度保障,是重要的宪法性法律,是宪法有关规定的立法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完善全国人大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全过程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举措。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人大工作的首要原则,总结吸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和人大工作实践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新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的新经验新成果,充分反映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的新变化,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与精神,必将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修改过程中,充分贯彻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正草案进行两次审议,采取多种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见,两次将两个修正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经过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反复修改,两个修正草案较好地吸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框架合理、逻辑严谨、内容充实,已经比较成熟。
  根据立法法有关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将向大会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两个修改决定草案,由主席团决定将修改决定草案提请各代表团审议。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日程安排,3月8日上午,各代表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进行了审议。大会秘书处法案组及时收集、整理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会议对代表们提出的意见连同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逐条认真研究,对决定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香港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选举制度,包括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确保爱国爱港者治港,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组成人员一致赞成采取“决定+修法”的方式,认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有关问题作出决定,明确修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修改完善的核心要素内容,同时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香港基本法有关附件,符合宪法规定和宪法原则,符合香港基本法,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法治基础。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组成人员普遍赞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认为决定草案的内容是必要的、可行的,充分考虑了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选举制度的现实需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具体情况,是就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推动适合香港实际的民主政治制度发展,作出新的宪制性制度安排。
  根据立法法有关规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和决定草案修改稿,由主席团决定将决定草案修改稿提请各代表团审议。
林郑月娥:将从三个方面配合中央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   新华社香港3月8日电(记者王茜)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8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由全国人大作出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然后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该决定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这个“决定+修法”的方式是及时和必要的,而且合法、合宪。
  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将从三个方面开展配合工作。一是全面推展有关解说的工作。二是本地选举法例的修订,会由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和律政司专职人员负责。三是经过本地选举法律修订,全面准确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有关特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之后,特区政府须妥善安排未来12个月的多场选举,特区政府会全力以赴,完成使命。
  林郑月娥表示,非常尊重中央在这件事上的主导权和决定权。她强调,目前迫切要做的是先堵塞漏洞,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让选举制度回到“一国两制”的初心、轨道和框架。
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 特区政府将要求拒绝宣誓或签署声明的公务员离职   新华社香港3月8日电(记者朱宇轩)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8日表示,如果公务员拒绝宣誓或签署声明,特区政府将根据有关机制及程序,要求其离开公务员队伍。
  根据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等相关法例规定,香港特区政府自去年以来先后分两次推动所有公务员宣誓或签署声明,拥护香港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区、对特区政府负责。
  在8日下午的记者会上,聂德权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关于现职公务员宣誓或签署声明,有关政策局和部门正收集相关资料,随后向公务员事务局汇报。
  聂德权表示,根据初步数字,约200人没有签署声明,他将于4月前往特区立法会说明有关情况。
  聂德权表示,如果公务员拒绝签署声明,特区政府将启动《公务人员(管理)命令》内的机制跟进有关事件。他说,如果公务员拒绝签署声明接纳、承担基本责任,特区政府也会对他失去信心,将根据有关机制要求其离开公务员队伍。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要)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3月8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栗战书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新华社记者刘彬摄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3月8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摘要如下: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容应对世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履职尽责、积极作为,为推动重大工作部署、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有效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10个月,常委会认真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3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8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23件;听取审议35个报告,检查1个决定和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2次,开展专题调研6项,作出决议1项;决定批准或加入条约7项;审议通过39个任免案,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59人次。
 
  常委会工作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法律需求实际,加强立法和法律监督,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围绕中心和大局、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
 
  一、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修改国旗法、国徽法,更好维护国家形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捍卫国旗和国徽的尊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修改选举法,适当增加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名额,夯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适应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审议监察官法草案。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制定30多年来,进行首次修改,提交大会审议的修正草案,全面贯彻坚持党的领导政治原则,充分吸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果,充分反映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发生的新变化。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这两部法律修改好,成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确保人大工作高效运行的程序法,成为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保障法。
 
  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法治秩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出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后,常委会迅速行动,于去年6月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审议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决定将其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扭转了香港在国家安全领域长期“不设防”的严峻局面。去年8月、11月,先后通过关于香港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的决定、关于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本次大会将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之后常委会将根据这一决定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打出一套法律的“组合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宪法规定,作出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举办6次宪法宣誓仪式,任命和决定任命的23位国家工作人员庄严宣誓。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召开第7个国家宪法日座谈会。
 
  做好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工作。回应涉及宪法有关问题的关切,确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符合宪法规定、宪法精神。2020年共收到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法律1310件,逐件进行主动审查。围绕疫情防控、野生动物保护、民法典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优化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开展专项审查和集中清理,发现需要修改或废止的规范性文件3372件,督促有关方面及时予以纠正。做好依申请审查和移送审查,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5146件,对属于常委会审查范围的3378件逐一进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其他建议分别移送有关机关处理。收到有关部门移送审查的地方性法规58件,督促制定机关修改或废止了27件。推动地方人大普遍建立听取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制度。正式开通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二、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顺应人民期盼,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加强公共卫生立法修法。截至目前,已完成修订动物防疫法等6项任务,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等11项任务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推动依法做好公布疫情信息、调配应急物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市场秩序等工作。
 
  加快国家安全立法。制定生物安全法、出口管制法,修改档案法,审议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草案、数据安全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适应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制定海警法、退役军人保障法,修改国防法、人民武装警察法,审议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草案、兵役法修订草案、军事设施保护法修订草案。
 
  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立法。制定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契税法,修改专利法、著作权法,审议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印花税法草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作出关于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和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决定。
 
  抓紧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立法。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行政处罚法,审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法律援助法草案、家庭教育法草案、教育法修正草案。聚焦特定领域、特殊问题,积极开展“小切口”立法,拓展了立法工作方法和路径,标志着立法工作进一步向专业化、具体化方向发展。
 
  继续完善生态环保法律。本届以来制定和修改长江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12部相关法律,作出1项决议,正在审议湿地保护法草案,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划定生态红线,守护绿水青山。去年12月通过的长江保护法,全面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是我国第一部全流域的专门法。及时召开长江保护法实施座谈会。
 
  做好民法典实施相关工作,推动相关配套法规和司法解释的修改完善,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带头做好宣传、推进、保障实施工作。
 
  三、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强化计划和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紧扣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突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听取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中央决算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9年中央决算。听取审议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开展整改情况跟踪监督。认真开展疫情防控税费优惠政策、减税降费专题调研。
 
  深入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制定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指导意见。开展全口径预算审查、全过程预算监管。加强政策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绩效情况监督,建立听取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情况及相关部门重要政策和重点资金绩效情况通报机制。推进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二期建设。
 
  认真履行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职责。作出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听取审议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开展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监督调研。开展健全国有资产治理体系专题调研。
 
  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脱贫攻坚、财政农业农村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的报告。首次听取审议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情况的报告。
 
  加强执法司法工作监督。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民事审判工作依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听取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
 
  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检查了关于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野生动物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慈善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情况,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一决定一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连续3年先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实地检查22个省份的78个地市,召开74场座谈会,暗访170个单位和项目,梳理20类82个问题,点名曝光143个单位存在的问题。
 
  扎实做好专题调研。把专题调研作为常委会开展工作监督的重要方式,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开展232次调研,形成了307个调研报告。其中,常委会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生态环保决议落实情况、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法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与改革等6项专题调研。“十四五”规划纲要相关专题调研历时4个多月,形成22份专题调研报告,有效服务人大监督和立法修法工作,也为中央和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参考和工作参考。
 
  四、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服务代表依法履职
 
  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35条具体措施”,不断提高代表工作水平。
 
  认真办好代表议案和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506件代表议案全部审议完毕,其中118件议案涉及的22个立法项目已审议通过或正在审议,168件议案涉及的58个立法项目已列入立法规划或计划。代表提出的9180件建议,交由194家承办单位办理并全部答复代表,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71.28%。将181件代表建议涉及的9个方面问题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督办。代表在闭会期间提交的400多件建议,交由98家承办单位研究处理,做到即收即办、逐件反馈。
 
  密切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439位代表,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推动代表深度参与常委会工作,邀请175人次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召开2次列席代表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探索建立对口联系代表机制,500多人次代表参加执法检查、工作调研、计划和预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等工作。落实重要法律草案征求代表意见机制。增设6个立法联系点,新设5个基层预算审查监督联系点。
 
  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代表联系群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按照常委会统一安排,约1800人次代表参加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活动,形成一批重要调研成果。全国人大代表就近参加代表联络站、代表之家活动,积极推动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方面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创建全国人大网络学院。开设人大历史、代表履职知识、代表风采等具有人大特色的专栏,增强培训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目前课程总点播量达到83万次。举办3期网络视频学习班和2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代表学习班,1.1万人次代表和地方人大负责同志参加学习。
 
  改进人大信访工作,开通网上信访平台,一年多来处理网上信访2.4万件次。认真研究分析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集中的问题,在相关立法修法工作中予以回应。
 
  五、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发挥人大外事工作的职能作用
 
  创新外事活动形式,举行各层级双边视频活动46场,出席视频会议26场,进行通话交流15次,开展线下外事活动27场,外交信函往来近600件。
 
  加强双边友好交往。举行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法议会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同蒙古国家大呼拉尔开展定期机制交流;与日本、韩国、老挝、柬埔寨、印尼、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德国、肯尼亚等国议会领导人视频会晤,从立法机构角度助力国家关系深入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通过后,全国人大以双边友好小组组长名义给93个国家议会和欧洲议会发了106封信函,介绍有关情况、阐释中方立场,获得广泛理解和支持。
 
  推动多边交流合作。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议会的政策沟通和立法交流。出席第五次世界议长大会、第六届金砖国家议会论坛等视频会议,参加各国议会联盟、议会世贸大会指导委员会、亚洲议会大会、东盟各国议会间大会等多边活动,推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合作、共同抗疫”等主张写入多边会议文件。
 
  对外宣介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积极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介绍中国发展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主动宣介习近平法治思想,介绍人大制度和立法工作。主动宣介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做法。加强人大英文网站建设,办好中国人大杂志英文版。
 
  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发挥常委会发言人、外事委发言人、法工委发言人机制作用,在涉港、涉疆、涉台和抗疫问题上阐明中方立场。
 
  六、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常委会自身建设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开展7次常委会党组集体学习,举办6次常委会专题讲座,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会议、文件精神。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学习交流会、第26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学习宣传宪法法律和相关履职知识。
 
  完善常委会运行机制。制定全国人大例会、其他重要会议改进会风的具体措施。合理安排委员长会议、常委会会议。按照紧凑高效的原则,合理安排会议日程。常委会召开了8次会议,平均出席率超过97%,列席人员到会率超过95%。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修订专门委员会分党组工作规则。各专门委员会共召开152次会议,牵头起草13件法律草案并依法提请审议。协助常委会做好备案审查工作。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持续跟踪监督常委会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
 
  加强人大机关建设。坚持办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周活动,继续开展机关内部巡视,梳理完善137项机关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高参谋服务保障工作水平。
 
  统筹做好人大舆论宣传工作。积极研究、阐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准确报道人大会议和立法、监督工作,认真办好“代表通道”、“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大力宣传代表在抗疫斗争、脱贫攻坚、民族团结中的履职担当,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人大故事、人大代表故事。
 
  常委会工作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立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立法形式不够丰富,一些领域法律跟不上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监督工作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监督的形式和工作机制有待探索创新和不断完善;代表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需要为代表履职创造更好的条件。常委会将虚心听取代表和各方面意见建议,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更好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人大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进入新发展阶段,人大工作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于作为,自觉承担起新时代新征程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谋划人大工作,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发挥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职能作用。
 
  一、切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认真抓好宪法实施工作,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积极回应涉及宪法有关问题的关切。加快推进宪法相关法立法修法工作,制定监察官法,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切实加强宪法监督工作,认真做好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工作,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持续推动宪法宣传教育,组织好宪法宣誓、国家宪法日活动。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二、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根据立法工作计划,初步安排审议45件法律案,还提出了近20件预备项目。继续实施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执业医师法等。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制定反有组织犯罪法、陆地国界法、粮食安全保障法、数据安全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期货法、印花税法、乡村振兴促进法,修改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审计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等。完善民生保障、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生态环保急需的法律制度,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文化产业促进法、家庭教育法、学前教育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社会救助法、法律援助法、湿地保护法、南极活动与环境保护法,修改体育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加快推进黄河保护立法。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
 
  丰富立法形式,坚持既要搞“大块头”,又要搞“小快灵”,适时启动条件成熟领域法典编纂工作,针对实际需要以“小切口”形式推进立法。
 
  三、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根据监督工作计划,预安排了29个监督项目。切实承担好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两项职责,听取审议计划执行等7个工作报告,修改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专项工作监督,听取审议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10个专项报告。坚持做好立法与推进法律实施并重,检查企业破产法等6部法律的实施情况。结合听取审议关于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开展2次专题询问。围绕财政补贴管理与改革等,开展6项专题调研。进一步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改进方式方法,增强监督工作实效性。
 
  四、切实加强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作用。深入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健全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联系代表机制。强化代表对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立法、监督、对外交往工作的参与。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水平。支持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代表服务保障工作,继续建好代表履职信息化平台。加强全国人大网络学院建设,完善代表系统培训机制。支持原选举单位依法监督代表履职,推动代表履职档案规范化建设。实施新修改的选举法,做好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五、切实加强人大外事工作,深化和拓展各层级各领域交流合作。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对外交往。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对外交往,积极参与议会多边机制活动。围绕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问题主动发声,宣介中国道路、制度和政策、理念、主张。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研究。更好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发挥常委会工作机构作用。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健全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加强与地方人大的工作交流。
 
 
温度·热度·深度·态度 政协界别协商会生动诠释“中国式民主”
温度·热度·深度·态度
政协界别协商会生动诠释“中国式民主”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聚焦
 
  两个小时,议程紧凑。讨论热烈、自由;观点交锋、融通。

  坐下来、面对面,掏心窝、解难题。当委员与部委相关负责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反应?

  7日下午,北京会议中心,一场探讨“民营企业在落实‘十四五’规划中的积极作用”的界别协商会正在进行。

  与会的是全国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和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的相关负责人。

  “我要向四个部委各提一个意见。我希望发改委在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研究中心的授予上能打开通道,让民企在面对国际形势变化时,能尽快锁定方向、拿出成果……”

  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志列委员一口气分别向四部委抛出四条具体建议。

  话音刚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就表了态:“在解决‘卡脖子’问题方面,民营企业创新机制灵活,创新效率高,是重要力量。我们将制定出操作性办法,使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参与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为我国技术和经济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召开界别协商会议,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的创新举措。

  当天下午,共有五场界别协商会在不同驻地同步举行,委员们分别围绕各自关心议题开展界别协商。逾十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参会,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民革界别协商会议现场,委员们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保障”的话题,展开热议。

  “新就业形态从业者面临就业不稳定、收入水平低、职业伤害等风险”“很多平台都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协议,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职业安全健康权益难以得到合法保护”……

  委员们把调研成果与日常所思所想相结合,融入各自专业特长,在发言中,举例子、摆数据、提建议。

  前来参与界别协商会议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连连点头,手中的笔始终没有停下。人社部副部长汤涛现场直言,委员们的发言很有深度,很有见地,希望能把发言材料带回去,“这对我们的工作会很有帮助”。

  “如果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不解决,平台企业是走不远的。”“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这方面的法制建设,我们执法的方式和手段也需要改善。”……

  人社部、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的相关负责人对委员们求真务实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并表示将认真研究,及时采纳。

  委员们了解了部门的关注和最新动作,部门负责人们带回了委员们的调研报告与建议。这也是界别协商会的作用——让来自基层的声音,直接传递到政策制定、执行部门,让问题得到加快解决。

  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聚英厅,一场生动的对话正在进行。

  “我们需要凝练一些未来产业的关键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中科院院士田刚委员说,比如二维码和区块链技术核心的理论基础就是数学。“数学基础研究对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意义重大。”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回应,确实应该要研究重大问题、做有价值的研究。

  解剖麻雀,举一反三。民盟界别的60多位委员,与来自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的相关负责人一起,将前沿科研领域问题细致剖析。

  聚焦热点,不回避难点,是界别协商的重要特点。

  教育是永恒的话题。民盟中央副主席陈群委员提出,在基础教育改革继续推进、也符合教育公平的同时,建议给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各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创设一条特殊培养和选拔的通道。

  “高等教育普及不等于没有精英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方面仍然要去试,要开辟一些新天地。”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说,教育部正在尝试用超常规的办法,选拔学业好又对基础学科真正有兴趣的孩子。比如在36所“双一流”高校进行“强基计划”招生;再比如支持清华大学推出“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出的学生可以不参加高考。

  听到这些,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委员立刻和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委员轻声交流。“这个路子好,有些数学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可能英语没那么好。”“对,得给这样的人才开个口子。”

  关乎推动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交流,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协商会议充满民生关怀和温暖色彩。

  围绕农村养老问题,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委员在四川内江和自贡两地,对180家农村敬老院、763位老人、404名敬老院管理人员、176名基层民政干部做过详细调研。

  面对着相关部委负责人,他拿出了自己的调研报告。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已刻不容缓并任重道远。”他提出强化农村养老服务顶层设计、健全农村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等六项措施。

  “感谢益西达瓦委员对所在辖区的深入调研,先摸清问题在哪里,怎么解决问题,就会有更有针对性的对策。”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承诺,农村敬老院出现的问题,“十四五”期间一定要着力解决。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也表示,将会对这两个地区的情况持续关注。

  交流坦诚、直接、务实;探讨有温度、有热度、有深度、有态度——这是全国政协界别协商会现场散发出来的气息。

  协商,就是共同商量以取得共识。界别协商作为一种实践、探索中的民主协商形式,正在成为“中国式民主”新的生动诠释。

   (记者任沁沁、刘开雄、姜琳、郑明达、魏玉坤)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工伤风险、“青春饭焦虑”…… 涉及2亿灵活就业人群的职业痛点如何消除?
工伤风险、“青春饭焦虑”……
涉及2亿灵活就业人群的职业痛点如何消除?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聚焦
 
  新华社记者孙亮全、吴文诩、李鲲


  数字经济时代,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涉及约2亿灵活就业劳动者撑起零工经济新业态。这个庞大劳动者群体日益凸显的工伤风险、“青春饭焦虑”等职业痛点,成为两会热议话题之一。多位代表委员提交了相关建议和提案。

  零工经济:稳就业“缓冲器”“蓄水池”,从“公司+员工”转向“平台+员工”模式


  “零工市场”“灵活就业”引人注目地出现在今年两会的重要文件中。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也提出,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

  不同于传统就业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灵活就业人群正日趋庞大。按人社部等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选择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交了《加快推动新就业形态发展、助力稳就业的建议》。他说,新的就业形态除在电商物流、网络送餐、网约车等生活服务领域外,还依托知识创意领域和平台不断衍生。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等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企业采用灵活用工同比增长逾11%,达到55.68%,有近30%的企业表示稳定或扩大使用规模。

  马化腾表示,新就业形态具有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等特点,形成“蓄水池”与“缓冲器”作用,在劳动力市场中与标准化就业相互补充。

  民建山西省委副主委、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志强代表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发展速度将进一步提升,释放更大新就业形态潜能。

  值得注意的是,灵活就业改变了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传统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表示,劳动者从“公司+员工”转向“平台+员工”模式,也由此产生不少前所未有的利益矛盾。

  痛点:工伤、养老、职业培训均难保障


  部分代表委员与专家表示,对于灵活就业人群的劳动权益保障,尚存在法律依据不足、制度设计不完善等问题。

  问题比较突出且频频引发社会舆情的是工伤保险缺失。“灵活就业人员在遭受工伤事故后,常常因为不能参加工伤保险而无法享受相应待遇。”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协副主席蔡庆锋说。

  去年底,某外卖平台一骑手在送餐途中猝死,其家属在追究工伤保险责任由谁承担时,被告知仅可以获得2000元人道主义赔偿和3万元商业意外险赔偿。在社会广泛关注下,该平台最终给予骑手家属60万元抚恤金。

  在灵活用工模式下,用工企业与灵活用工平台之间、灵活用工平台与工作人员之间均为合作关系,不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制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约束。

  人社部的调研显示,在缺少工伤保险的背景下,多数平台企业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实现其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但与工伤保险相比,灵活从业人员购买的商业险普遍附加值低、保障力度小。

  还有部分灵活就业者由于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只能趁年轻拼命挣钱。记者发现,很多公司外卖骑手社保缺失。

  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政府和用工方要帮助从业者解决只能吃“青春饭”问题,妥善解决社保缴纳问题。

  此外是劳动者可持续发展问题。李志强说,现有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就业扶持和服务保障体系主要面向传统行业,没有充分覆盖到新就业形态从业者。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加快推进,新业态劳动关系规则要倾听弱者声音


  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纲要草案均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探索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提案。

  蔡庆锋在《关于建立灵活就业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险保障的提案》中建议,调整现行工伤保险制度,从立法层面进一步规范此类劳动关系,避免灵活就业人员在遭受工伤事故后,无法享受相应待遇。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主委高小玫在提交的大会书面发言《规范平台用工,维护劳动者正当权益》中建议,进一步规范平台用工合同,制订平台用工专项法规,加强劳动监察,规范平台管理,防止优势地位方滥用权利。

  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拓宽灵活就业群体参与社会保障渠道,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在线课程和就业指导服务,建设劳动者终身学习的“数字学堂”等,以保障和服务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要尽量减少互联网对劳动者“工具性”的放大,增强对个人安全、尊严、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新业态制定劳动关系的规则要倾听弱者声音。”许光建认为,制度设计要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创造共赢的发展模式。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就军队建设“十四五”总体规划编制等答记者问
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就军队建设“十四五”总体规划编制等答记者问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聚焦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梅世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吴谦7日就军队建设“十四五”总体规划编制、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台湾问题等回答记者提问。

  军队建设“十四五”总体规划编制任务高质量完成


  吴谦说,军队建设“十四五”总体规划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的起步规划,是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蓝图设计,意义十分重大。习近平主席对新时代军队建设战略筹划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军委直接领导规划编制工作,军委机关各部门和各大单位集智聚力、联合攻关,高质量完成军队建设“十四五”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吴谦说,总体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的历史方位,深入研判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鲜明立起聚焦实战的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主题,全面部署军队建设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布局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统筹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聚力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吴谦说,根据军事政策制度改革部署安排,在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下,在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下,围绕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全面释放改革效能,坚持系统谋划、前瞻设计,创新发展、整体重塑,健全改革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成立以专家为主体的专门工作班子,建立改革项目总台账和任务清单,全领域全覆盖组织审查评估,及时与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协商对接有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军事法律和重大法规、主干政策及配套政策制度的制定颁布工作,改革按照既定部署有力有序向前推进。

  吴谦说,截至目前,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国防法、军队党的建设条例、人民武装警察法、海警法、《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已经印发,联合作战、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和后勤、装备等领域主干政策相继出台实施,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基本框架。下一步,按计划推动后续兵役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军事法律和重大法规出台,完成各领域主干政策制度制定工作,抓好已出台政策制度落地落实。

  妄图分裂祖国的坏分子绝不会有好下场


  吴谦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容忍“台独”分裂势力分裂祖国。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

  吴谦说,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复杂严峻,民进党当局挟洋自重,妄图“以武谋独”。这种行径有悖民族大义,严重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是十分危险的,也是没有出路的。历史证明,那些妄图分裂祖国的坏分子,绝不会有好下场。

  吴谦说,中国必定实现完全统一,中华民族必定实现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神圣职责,我们的能力始终都在、意志坚如磐石。

 
7张图,“画”出中国2025新模样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熊争艳、刘红霞、高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超7万字,配了7张图。
  这7张图,分别展示了我国能源、粮食、城市、生态、交通等方面未来5年的部署,放在一起则勾画出2025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样子和我们生活的变化。
  能源:灯还是原来那盏灯,电不是原来那种电了
  第一张是“十四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图中,西电东送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但内涵更丰富。
  布局的核心词是:清洁。
  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建水电基地。
  清洁能源基地有9个,分别在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
  海上风电基地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认为,这一布局不是简单考虑电力调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锚定从高污染高排放到低污染低排放的能源格局之变,这是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作出的负责任的战略安排。
  当然,也不是说,我国就要彻底放弃传统电源了。杜忠明说,我国已建成的西电东送基地主要以水电、火电等传统电源为主。随着近年来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十四五”时期,我国西电东送将以综合能源基地开发为主。综合能源基地开发以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清洁电源为主,并因地制宜地配置必要的基础性电源,以及合理比例的储能设施。
  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布局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生活在武汉的老刘,原来家里一开灯,用的可能是煤电,往后,灯还是那个灯,由于能源电力领域供给侧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电将更多地来自“绿电”。
  粮食: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布局示意图,以白色为底,以绿、红标识的两个区域,代表着我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关系到我国14亿人能不能吃得饱、吃得好。
  绿、红两个区域整体上位于“胡焕庸线”以东。
  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代表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在“胡焕庸线”西北、黄河几字弯的左拐角上,也有一块绿色,那是被称为“塞上粮仓”的河套平原。
  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星星点点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中部、西南地区以及海南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这样的布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他注意到,近两年我国每年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今年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量比去年明显增加。而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
  “好的耕地一定要保障口粮,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赵皖平说,不仅如此,这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示意图中白色区域,基本与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和北方防沙带重合。联系起来看,生态屏障建设可为粮农安全护航。
  城市:以人为核心,推动城市群发展
  城镇化空间格局示意图的骨干是五条纵横交错的曲线。
  横向,一条是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的陆桥通道,一条是沿长江通道;纵向是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这就是规划纲要草案说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图中标注了19个城市群。目前这些城市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依据规划纲要草案,未来5年,它们承担不同的使命:
  优化提升5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
  发展壮大5个——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
  培育发展9个——位于东北、中西部的城市群。
  “要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结合近期的城市体检报告分析,目前存在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密、功能布局不均衡、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今年将实施八个方面的城市更新行动。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也指出要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
  “这样的城市群是数亿中国人的期盼,意味着既居住在山水田园环境中,又能享受城市现代化公共服务。”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
  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集中在“三区四带”
  这是关于家园的图——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示意图。这张被深深浅浅绿色铺满的图,展示今后5年我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
  “十三五”规划中有一张“全国主体功能区示意图”,侧重从开发视角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这张图,紧扣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可见对生态建设的重视。
  从图中看,未来5年我国生态屏障建设集中在:
  “三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
  “四带”——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介绍,“带”一般是条状的,“区”则更多强调区域性。“三区四带”是我国生态屏障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是这些地方生态问题较为突出。未来5年加大保护和修复力度,正是基于现实、突出重点的部署。
  规划落地,要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支撑。图中几十个绿色圆点,代表今后5年我国计划实施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工程。高吉喜说,今后国家的资金投入、实施的重大工程会以“三区四带”为主。
  以北方防沙带为例,今后5年,防护林体系建设、退化草原修复等工程落地实施,这里将新增沙化土地治理75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270万公顷。黄沙渐退、绿意铺展,中国人的治沙传奇将在这里延续。
  交通:“轨道上”的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基本建成
  前面讲了4张全国性的图,现在讲3张区域图,它们展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轨道交通网。
  “它们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三个区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办事处主任吴向东说,以长三角为例,到2025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预计达1.7万公里,其中高铁9500公里,除舟山这样四面环海的城市,长三角所有地市通高铁。
  轨道交通,具体说,由四张网构成。最大的是国家级高速铁路网,“八横八纵”格局;其次是城际铁路网;再次之是市域(郊)铁路网;最小的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即地铁。
  根据规划纲要草案,未来5年,第二张网和第三张网将增加运营里程3000公里。地铁也将新增运营里程3000公里。
  四张网在逐渐联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科技开发公司总工程师钱春阳说,今年底高铁将覆盖广东省所有21个地市,未来要推进四张网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
  吴向东说,由于信号、供电等标准的不同,四张网完全融合有难度,但便捷的换乘正在实现,很多车站有了零换乘、同站台换乘、旅客最短距离换乘等设计,出行更方便。
  通过7张图,看到了令人向往的2025。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把蓝图变成现实吧!
凝聚砥砺奋进的“她”力量 写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凝聚砥砺奋进的“她”力量
写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新华社评论员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们迎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江南北,网上网下,处处涌动献给广大女性的节日祝贺和美好祝福。

  回望历史长河,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放眼神州大地,“她们”构成最美丽的风景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半边天”的重要作用。过去一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女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以勇气和辛劳诠释医者仁心,用担当和奉献换来山河无恙;在决战脱贫攻坚一线,“铿锵玫瑰”无私奉献,为这项彪炳史册的事业绽放芳华;在科研攻关的征途上,“火箭女神”们开拓进取,为创新注入强大活力。陈薇、张桂梅、黄文秀……她们的名字,让我们充满敬意;她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砥砺奋进。

  节日的意义,不只在于致敬。“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的三点要求,为广大妇女建功立业新征程指明了方向。迈向“十四五”,我们的任务更繁重、目标更远大,更需要广大妇女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者”,更需要广大妇女弘扬爱国情怀、促进家庭和睦、传承家庭美德,争当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更需要广大妇女在新时代的宽广舞台敢于追梦、努力圆梦,凭借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实现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写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今日之中国,女性不仅拥有更加平等的社会地位,也拥有更加辽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已建立起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全社会就业人员女性占比超过四成。同时也要看到,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性别歧视依然存在,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还有其市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变的动力。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依法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确保妇女平等分享发展成果,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社会更加包容、充满活力。

  时代召唤巾帼,奋斗成就梦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每一个追梦的“她”,都是新时代最美的风景;每一份蓬勃生长的“她”力量,都是开创美好未来的坚实支撑。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从两会“教育热点”感知民生温度
从两会“教育热点”感知民生温度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辛识平


  “我们来共同关心这些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回应中西部教育差距、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等教育热点问题,引发广泛共鸣。总书记强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番话直面现实问题、指出破解之道,说到了人们心坎里,传递出以人为本、关爱民族未来的民生温度,也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教育才能回归本真,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立德树人的事业,绝不能被利益至上的逻辑牵着走。现实中,无论是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还是大搞教育商业化,或者是制造教育焦虑、抬高教育成本,都背离了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作为一门生意来经营,必然弊病丛生、贻害无穷。必须正本清源,聚焦人的健康成长,擦亮教育的民生底色,不断净化教育生态,还教育以本来面目。

  守护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公平越有保障,社会上升渠道就越通畅,人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就越坚定。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是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是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当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成长的舞台就会越来越宽广。

  让孩子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最近,一名教育工作者说的一段话刷屏了:“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教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过程,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分数”远远不是成长的全部。打造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家庭和社会“育好”,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就会越走越好、行稳致远。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祝“她”幸福,不仅在“她”的节日
祝“她”幸福,不仅在“她”的节日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把婴儿带到世界的,是“她”;抚育孩童成长的,主要是“她”;经营家庭,一半靠“她”;社会、国家、人类的发展进步,时时处处,离不开“她”。3月8日是“她”的节日,世界把祝福送给“她”。

  回想上一个“她”的节日,亿万女性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上,有的白衣执甲,不畏艰险;有的奋勇攻关,力驱病魔;更多的是在各自岗位上忠诚履职,顽强拼搏,凝聚出能化柔为刚、可廉顽立懦的“她力量”。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的重要时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都能看到无数“她”的美丽身影——“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陈薇、“时代楷模”张桂梅、“敦煌女儿”樊锦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军功章”有“她”沉甸甸的一半。

  人类的历史,同样是“她”的历史。但是,国人熟知的“她”的语义,诞生至今仅有100余年。在此之前,第三人称女性代词在中文里是缺失抑或是模糊的。百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壮丽画卷中有着妇女解放事业的光辉篇章,新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推动着妇女事业的发展进步。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是70多年前在全国人民支援抗美援朝的热潮中唱响的一句豫剧唱词。但是,“女子不如男”的种种歧视如今在个别地方、个别人身上依然存在——家庭暴力、职场歧视、人身侵害,男女平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对“她”的祝福不是一则“女神节”的促销广告,也不仅仅是一束鲜花,而要时时地地落到实处。

  祝“她”幸福,不仅在“她”的节日。

(记者冯源) 新华社杭州3月8日电

 
“中国风”牵手“三维建模”,温情诠释“中国减贫学”新华社动画微电影《梦中的阿嫫》用创意亲情故事向海内外讲述中国减贫奇迹   本报记者刘小草

  用动画向海内外观众讲述《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
  既不是“科普”动画,还没有旁白解说?
  这听起来就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近日,由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和新华社音视频部联合制作的首部减贫学动画微电影《梦中的阿嫫》,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全片时长3分半,没有一句台词,没有人物表情,大量运用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和蒙太奇手法……
  这是一部不那么“典型”的动画,却讲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脱贫故事。
  《梦中的阿嫫》以四川凉山悬崖村彝族群众脱贫为创作背景,用母女两代人跨时空的命运反差,传递脱贫攻坚改变贫困家庭命运的故事内核。
  如何用简短的动画呈现中国一亿人脱贫的伟大成就?如何既体现智库专业性,还能让观众看得懂?带着这些问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探访创作团队,聊一聊这部动画背后的故事。
“让学者看到学术,让百姓看到故事”
  “我们过去印象中的智库报告,一直是面向精英和决策者的,它的读者是‘关键少数’。而大众传播是面向‘最大公约数’的,到达人群越广越好。”
  《梦中的阿嫫》导演之一、新华社广东分社副总编辑肖思思说:“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作为媒体型智库,正是要寻找‘关键少数’和‘最大公约数’间的平衡,这也是动画面临的首要问题。”
  找到这个平衡有多难?肖思思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无人区”。
  既要兼顾学术,又要创新表现形式,主创团队并不是没有纠结过:是做成科普式动画,还是打造一部以讲故事为主的动画短片?
  反复比较方案,团队决定“让学者看到学术,让百姓看到故事”,踏踏实实讲好一个故事,和观众共情。
  主创团队本身就是《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课题组成员,他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见证智库报告从草稿、磨合到出炉的全过程,并为报告提供了可视化方案。
  其中关键的一环是听脱贫攻坚一线的同事们讲述采访故事。
  “新华社记者的调研特长和优势,对散落在各地的故事的挖掘,有独到的敏感。”肖思思说。
  在动画导演、新华社音视频部编辑张宝亢眼中,这些真实的一线故事,是动画的制胜法宝之一。“动画靠的是团队的力量,经历无数场‘头脑风暴’。最终定出了用小切口、生动的案例讲故事的方案,用故事阐释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创新。”
  其中,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吴光于展示的照片,深深打动了主创团队。
  那是一张记者攀爬悬梯的照片。拍摄地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一个因“云端悬梯”而闻名的贫困村。由于交通不便,悬崖村的村民想走出大山,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跨过2556级悬梯。
  最初,村民们进出大山爬的是藤梯;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藤梯换为安全性更高的钢梯……
  2020年5月,悬崖村的84户贫困户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群体,陆续搬进了位于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钢梯变为通向新家的楼梯,他们走出悬崖村,走向新天地。
  爬下悬梯,走出大山,也走出绝望。
  这条充满艰险的道路,正是近一亿人脱贫之路的真实写照。
  于是,在动画中,观众们跟随彝族小女孩阿嫫的梦境,看到了阿嫫妈妈的童年,见证了生活在悬崖村的一家人,在帮扶下一步步走出大山的过程。
  有了现实作为“土壤”,动画的虚构剧情才能根深叶茂、开出花朵。
  在人物设定上,主创团队将戏剧冲突浓缩精简,出现在动画中的这家人包含生病的奶奶、残障的爷爷、没有劳动技能的父亲母亲、失学的孩子。
  “人设几乎覆盖了中国致贫返贫的主要类型。这家人在现实中未必存在,这也是动画微电影抽象表达的特点和优势所在。”肖思思说。
  围绕这些人物,“益贫市场”“摆渡人”……这些课题组“创造”出的新词汇,基本上都能在动画中找到注脚。
  “以‘益贫市场’为例,依据经典西方经济学理论,市场不会有益于穷人,但在中国政府赋能下,贫困人口找到了在市场上的优势。”肖思思介绍,动画通过“阿嫫妈妈走下大山学习文化,干起直播电商,推介深山里的农产品”这样的特殊设计,完成了对“益贫市场”的解读。
  用“情绪”讲故事的“减贫学Style”
  为什么要叫《梦中的阿嫫》?“阿嫫”一语双关,一是彝族语“母亲”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梦中的母亲”;二是作为女儿的名字,暗示了片尾母女二人跨越时空的相遇。
  结尾处,童年的母亲走下藤梯,走向光明的未来;梦中的女儿走上钢梯,走近母亲的过去——两人在悬梯的中间相遇了。
  音乐在此时铺垫、递进。母女两代人童年生活的强烈对比和跨越时空相遇,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也是将片子情绪烘托至高潮的“泪点”所在。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近热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
  “绝对是巧合。”张宝亢笑着说,“但也说明,母女之间的亲情天然容易让受众有同感。”
  “从宏观意义上来说,是用亲情故事,讲述中国脱贫中至关重要的理念——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肖思思说。
  主创团队最满意的,是整个片子用“情绪”讲故事。“这是我们的主要风格特色:故事中传递理念,风格中蕴含情绪,传情中击中泪点。”
  “我们把这种风格叫‘减贫学style’,既是一种美学追求,也是一种创作理念。”肖思思说。
  “我们将中国山水写意中的‘留白’运用到画面和故事设计中。”张宝亢介绍,一般动画设计阶段,画面设计普遍追求“面面俱到”,而通过“留白”,“不是处处有细节,而是有的放矢,只表现我们想要的氛围。”
  删繁就简,他们索性取消了旁白和解说词。这就面临着如何在动画中有效带动情绪的问题。
  声音和色彩,是“减贫学style”的两大制胜法宝。
  随着剧情进展,音乐不断地进行情绪铺垫和递进,从开始的低沉凄凉逐步转变为后期的激昂振奋;悬崖村的画面中,辅以雷雨声等音效,烘托绝望的情绪。
  色彩转化也是全片的一个特点。动画前半段以蓝色为主色调,整体色泽偏灰暗;后半段,随着身着浅蓝色马甲、佩戴心形标识的扶贫工作人员出场,色彩转为明亮,烘托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人们常说大爱无声,动画的风格也呼应着中国伟大的减贫实践。中国共产党从来不去标榜自己,我们用真实的反贫困实践和成效,用‘过去8年减贫人口近一亿,手拉手能绕地球三圈’这样的数据,更加直观地阐释中国的脱贫成就。”肖思思说,“无须多言,事实胜于一切。”
  “减贫故事”要让海内外受众都能看得懂
  如何面向海外受众,讲好“减贫学”故事?是《梦中的阿嫫》主创团队从一开始就不断思考的问题。
  “我们受到奥斯卡获奖影片《父与女》的启发。”肖思思说,“好的表现手法是没有国界的,因为人类的情感有共通的地方。”
  这部经典动画也是全程无台词,靠人类普遍的情感共鸣打动全球观众。
  为此,他们专门邀请了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创作团队承担动画的主要制作,这个团队非常擅长对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为了保证动画的效果和质量,主创团队还邀请了参与过美国迪士尼《老鼠游世界》《阿拉丁》《超人》动画制作的北京大学数字艺术系教授王伟做指导。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主创团队在创作中的坚持:“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动画风格是欧美和日本动画。而讲好中国故事,应该用中国自己的风格来打造自己的IP。”
  在场景设计上,他们参考了大量中国水墨画,采用逐层晕染的方式,带来丰富的色彩变化;在人物设计上,采用中国传统剪纸美术风格……
  剪纸、水墨的运用,看似二维的画面,实则全是依靠三维建模渲染。据主创团队介绍,这次采用的技术达到了业内先进水平。
  为了确保受众能看得懂,团队还邀请了许多海内外专家提前看片,提出修改意见。其中就包括去年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出圈”的动画《病毒往事》的导演Michael Chick。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片子中涉及‘贫困户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退出’两项政策时,出现了字幕,包括片尾‘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等字样,就是团队为了让海外受众更容易理解而做出的修改。”肖思思说。
  动画发布后,海内外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认为动画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通过一个村庄了解这个世界!”
  “母女两人的童年,跨越时空相遇,不同的童年折射出不一样的社会。”
  “一步千年,不是童话,而是在中国才会发生的奇迹。”
这就是人大代表向总书记展示的“大萌猫” 雪豹和荒漠猫归来,反映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这就是人大代表向总书记展示的“大萌猫”
雪豹和荒漠猫归来,反映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在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展示了两张特殊的“猫”照。  新华社视频截图
 
 
         2019年2月20日,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雪豹照片。              
 
                    这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拍摄到的荒漠猫。  宋大昭摄
 
 
  
 
  
 
  
 
  本报记者李琳海
 

 
  3月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一个细节格外亮眼。
 
  在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拿出两张照片,向习总书记展示了两种可爱的“猫”。
 
  据记者了解,这两张照片上的“猫”分别是雪豹和荒漠猫,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两种“大萌猫”也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里的“明星物种”。
 
  祁连山是中国版图上最著名的十二大山系之一,它仿若一座伸向西部荒漠的“湿岛”,阻挡着西部荒漠的蔓延,遏制了沙尘暴源区的形成,生态屏障作用明显。
 
  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青海片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等保护地。
 
  孔庆菊说,过去由于过度放牧开采,森林植被和草场退化,野生动物一度减少。现在通过生态治理,祁连山荒山变绿、风沙减少、河水变清。雪豹和荒漠猫归来,反映出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萌猫争先“抢镜”秀“全家福”


 
  2020年7月3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联合北京大学开展荒漠猫专项调查时,从野外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中发现了一组荒漠猫抚育幼崽的珍贵画面。画面中一只雌性荒漠猫看着4个“孩子”相互打闹、嬉戏玩耍,4只幼崽萌态十足。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办公室科研监测科负责人高雅月说,这组珍贵的5只荒漠猫同框画面,拍摄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除荒漠猫外,科研人员还监测到白唇鹿、马鹿、高原鼠兔等珍稀动物。
 
  专家介绍,猫科动物理论上一胎可以孕育2-6只,但由于食物、环境等因素影响,实际能抚养成功的最多2-3只。此次调查到1只雌性荒漠猫能成功抚育4只幼崽的情况实属罕见。
 
  除了荒漠猫,抢着“上镜”秀“全家福”的还有被称为“雪山之巅王者”的雪豹,五只雪豹同框画面拍摄于2018年5月,拍摄地点同样位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
 
  2017年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连续开展了3年的雪豹调查监测工作,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潜在栖息地面积为4172平方公里。
 
  “看到越来越多雪豹个体出现在祁连山,既兴奋又惊喜,觉得一切的艰辛都值了!”高雅月说,几年来,她和同事们全程参与了青海祁连山地区雪豹监测工作。
 
  她说,她们累计布设相机1100余台次,监测范围5000平方千米,获得雪豹照片及视频3000余份,确定雪豹分布点95处,已识别雪豹个体55只。
 
  “通过三年监测,青海片区雪豹监测成果丰富,3-4只雪豹同框的画面多次出现,并摄到全球罕见、国内首次出现的5只雪豹同框视频。这说明祁连山国家公园内雪豹种群繁殖力较强,区域内食物链完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高雅月说。
 
国家公园守山人


 
  2018年底,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揭牌,标志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步入新阶段。
 
  如画的美景是祁连山馈赠给世界的礼物。为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一群人在“负重前行”。
 
  蒙古族汉子才巴图是祁连山国家公园德令哈管理分局雪山牧场管护站站长。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坐落在甘、青边界的雪山牧场管护站成为他为之奋战的地方。
 
  才巴图说:“高原的深邃,雪山的肃穆、生灵的律动,无一不是自然对于我们的恩赐。对于生在高原、长在高原的我,我们秉持对自然的敬畏,心中永驻绿色希望。”
 
  巡护路上大雪封山是家常便饭,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低温里,队员们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他们频繁擦拭着额头和睫毛上结成的冰珠,双足却要不断在冰凌乱石中前行。
 
  戈壁小路的通向,小河的流向,哪里会有野生动物频繁出没,队员们了然于心。一本本巡护记录,一双双巡护胶鞋见证了他们走过的崎岖。
 
  才巴图说,没有路,队员们硬生生走出一条路来,只为内心流淌着守护的热血与使命。作为管护人员,他们有义务去呵护、去守望这片圣洁土地。
 
  郑伟国是祁连山国家公园硫磺沟管护站站长,穿着巡护服、佩戴红袖章、手拿望远镜和巡护本是他工作的标配。平日,他们不仅要做好当地森林、湿地、冰川资源的巡护日志,在巡护沿线看到的岩羊、雪豹、藏狐等野生动物也都会一一记录。
 
  “祁连山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产流地,我们巡护线路多为山大沟深的地方,有时吃饭都是问题。但夏季看到漫山遍野的金露梅、银露梅还有杜鹃花,还有不断壮大的野生动物种群,感到特别开心!”郑伟国说。
 
将祁连山打造成“生态高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之美造就百姓之福。如今“巍巍祁连山,高耸入云端。滔滔黑河水,环绕松柏间”的和谐画面正在高原大地徐徐展开。
 
  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以来,政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
 
  54岁的马玉林家住海北州祁连县八宝镇草达坂村,2007年起,他在家附近的一家石棉加工厂当机修工,当时,他们工厂加工的石棉源源不断地运往湖北、四川等地。
 
  “每天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是挺大的,虽然我们那时有着不错的收入,但是石棉矿还是污染环境,这对祁连山保护并不是一件好事。”马玉林说,2014年,他工作的石棉厂被政府关停。
 
  藏族妇女卓玛家就在原来的石棉厂旁。记者见到她时,卓玛正包着头巾挤牛奶,她的奶奶加子格在自家牧场晒太阳。卓玛说,祁连县矿产资源丰富,以前开矿,开石棉厂的老板特别多,但这些对牧民生活影响也很大。
 
  “那时,只要石棉厂开工,牧场附近全是灰色尘土。宰杀羊时,羊的肠子里全是石棉渣子,现在经过治理后,我们这里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景区。”卓玛说。
 
  距离祁连县城约10公里的小八宝是该县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的样板工程。如今,弯弯的河道、涓涓的流水河和远处的雪山交相辉映,周围成片的灌木林将这里装点得格外美丽。
 
  祁连县山水林田湖草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郭银良说,2017年起,该县投入6.13亿元对项目进行综合治理,从无主矿恢复到破碎景观治理,从河流综合治理到周边农村环境整治,政府正在尽最大努力还原祁连山原貌。
 
  在对一些矿区进行关停后,政府用回填方式在原地种上披碱草和冷地草熟禾等,用生态网箱和防洪措施等对河道进行疏浚,最后再用本地苗木进行绿化,达到“生态修复”和“再造景观”的目的。
 
  距祁连山县城约80公里的野牛沟乡沙龙滩很多区域划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沙龙滩草场面积达110万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气候原因和人为活动,这里近90万亩土地成为退化草场。
 
  2015年起,当地利用祁连山生态保护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共投资3682万元,治理野牛沟乡退化草场170万亩,如今植被覆盖率从10%提高到80%,草场平均高度从5厘米长到50厘米。
 
  为让自然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里,政府部门和环保机构多次举行“花儿与少年”自然教育科考营。祁连县创建首所“自然学校”以来,师生多次走进“自然学校”,开展“亲近自然,放飞梦想,心理减压”户外拓展,更多青少年成了“自然的孩子”。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说:“国家公园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绿色名片,祁连山国家公园将坚持以‘生态保护、生态科研、生态文化’三大高地建设为统领,积极推进地球‘第三极’保护,为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贡献力量。”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报道
 
“你牵挂的那片高原,我们守护” 新疆代表团代表追忆拉齐尼·巴依卡
“你牵挂的那片高原,我们守护”
新疆代表团代表追忆拉齐尼·巴依卡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黄明)这个春天,“缺席”全国两会的新疆塔吉克族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感动了无数人。

  两个月前的1月4日,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41岁的拉齐尼·巴依卡耗尽全力,英勇牺牲,被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英雄的诞生从来都不是偶然。拉齐尼·巴依卡是一名护边员,更是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新疆代表团的几名全国人大代表,追忆拉齐尼·巴依卡的感人事迹和未竟心愿。

  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


  今年28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多来提曼·开米克,是和拉齐尼一样来自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一名护边员。

  自2016年成为护边员之后,拉齐尼·巴依卡便一直是他的偶像,“我们都知道,拉齐尼是‘帕米尔高原的活地图’”。

  拉齐尼的家乡,也是红其拉甫边防连的驻地。

  成立于1949年12月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最高巡逻点海拔超过5800米,守卫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红其拉甫口岸。

  自边防连成立起,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便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

  23年后,爷爷走不动了,担子交给父亲;2004年,干了32年的父亲也两鬓斑白,刚刚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卡成为接班人。

  在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边防线上,“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拉齐尼祖孙三代,与雪山做伴,义务戍边70多年,足迹遍布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每一块界碑。

  多来提曼·开米克第一次见到拉齐尼·巴依卡,是在一次护边工作中。“拿地图随便一指,哪个地方,哪个山沟,哪个方向,他都说得特别清楚。”

  多来提曼·开米克说,拉齐尼·巴依卡脑子里的“地图”,是靠经年累月的出生入死一条一条“画”出来的。

  拉齐尼牺牲后,护边员们把他生前用过的望远镜,留在了祖国的边境线上——“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已经和祖国的山河融为一体。

  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希望家乡干部群众能够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18年,拉齐尼·巴依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瘦小的个子,黑黑的皮肤,走路飞快……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崔久秀对这位塔吉克族阿卡(哥哥)的初次印象。

  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拉齐尼带上了祖孙三代戍边的照片。大会开幕那天,经过天安门时,他和代表们一起激动地唱起了《我爱你,中国》。

  “我们一家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为国戍边,义不容辞。”他的第一次发言,朴实而深情。

  “退伍不褪色,就是他的写照。”崔久秀说。一次她问拉齐尼:“如果发生战争,你会怎么做?”拉齐尼不假思索地回答:“给我一把枪,我立马上战场!”

  拉齐尼的心里,装着家国大爱,也装着黎民冷暖。

  崔久秀回忆说:“他说,他希望家乡的医疗和教育水平更好一些,家乡人的寿命更长一些、过得更幸福一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崔久秀、多来提曼等人大代表以联名方式,把拉齐尼关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干部群众如何过上更好生活的意见建议带到了北京。

  共产党员拉齐尼·巴依卡:“为人民服务,我是自愿的”


  2004年8月,正是拉齐尼接过护边巡逻接力棒的那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来提曼代表说,拉齐尼·巴依卡的日常,除了巡逻护边,就是帮助困难群众。

  拉齐尼·巴依卡,这个塔吉克族的优秀儿子,这个常年跋涉帕米尔高原的忠诚卫士,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清澈而深沉。

  “我有一个心愿,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人世,我要把所有能用的器官全部捐献出去,献给需要的人,我该去哪里登记呢?”拉齐尼曾这样问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被深深震撼的同时,凯赛尔也记住了他:“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仰和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为国护边是我们家的荣耀,爷爷和父亲走过的每条路我都走过,而且我会一直走下去。”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曾许下这样的心愿。

  拉齐尼虽已远去,但他的精神激励着更多的来者。正如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含泪写下的:“我们会带着你未完成的心愿,继续前行;你牵挂的那片帕米尔高原,我们守护!”

 
“齐心协力建包钢”故事背后的故事
“齐心协力建包钢”故事背后的故事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8日电(记者于长洪、张丽娜、安路蒙)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提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迅速唤起人们对那段光辉岁月的记忆。全国各地支援内蒙古建设,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一盘棋”的生动见证。

一号高炉里燃烧的激情岁月


  86岁的葛桂林,19岁入厂,一干就是一辈子,包钢人亲切地称他“葛老”。葛老退休时,从包钢带走的唯一一件纪念品是一个木质雕塑“拓荒牛”,至今还摆放在书柜最显眼的位置。

  提起当年“拓荒”的那批“老黄牛”,葛老回想起那个火热的时代。

  1958年,包钢正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人们热切期望的一号高炉建设却遇到了设备和建设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

  党中央很重视包钢建设,提出“要想办法为包钢解决困难”。“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最终有8万多名创业者扎根边疆。”葛老回忆说。

  当时包钢建设地还是一片荒滩,环境艰苦,物资匮乏。但在“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口号的感召下,从中央和华北局等党政机关抽调的管理干部、鞍钢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条件,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包钢的建设中。

  “正是这批人,铸就了包钢的精神内核:守望相助、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自强不息。”这些年,葛老整理撰写了大量关于宣传老一辈包钢人创业的文稿,他希望年轻一代记住历史,不忘初心。

  在全国支援的热潮下,包钢的建设以超常的速度进行着。1959年9月26日5时55分,包钢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时间。

  从此,内蒙古草原寸铁不产的历史结束。

  如今,包钢相继拆除老旧设备,但一号高炉依然矗立,她已成为包钢人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包钢建设得益于党中央和全国各地的支持。重温历史,再讲佳话,是为了让中华儿女齐心协力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包钢在新时代承担起新使命,为国家的需要贡献新的力量。”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栓师说。

从“一炉铁”到“百种钢”的锻造之路


  一代代包钢人把当年“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精神能量转化为生产力,一批批“包钢制造”从这里走向全国重点项目建设现场。

  作为新中国首批建设的三大钢铁企业之一,包钢曾创下多项“第一”:1971年7月,试轧出第一批245×10毫米无缝钢管,结束了我国不产大口径无缝钢管的历史;1976年、1984年,第一支每米60公斤钢轨和每米75公斤钢轨先后试轧成功,开创了我国生产此类钢轨的先河;1998年6月,成功研发出每米75公斤铌稀土轨……

  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三分之二的钢轨来自包钢。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各大油田以及钢结构领域,包钢的无缝钢管占据一席之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号系列飞船、“中国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也都有包钢稀土产品的身影。

  炉膛打开,热浪扑面而来,高温钢水发出白亮的刺光,“80后”制钢三部炉长孙承碧和工友每隔40多分钟就要舀出钢水测试,确保钢材硬度。爷爷当年从鞍钢来到包钢支援建设,孙承碧已经是“钢三代”,祖孙三人经历了“一炉铁”到“百种钢”的锻造之路。

  “我们冶炼的重轨钢是公司拳头产品,用于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国内三分之一以上的高铁线路铺着包钢制造的钢轨。”孙承碧自豪地说。

  目前,包钢累计产钢超2.6亿吨、实现利税830亿元以上,并拥有包钢股份和北方稀土两个上市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商。一代又一代的包钢人,紧紧跟上国家和时代的脉搏发光发热,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振兴民族工业、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带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光辉印记。

“老包钢”挑起新担子


  轧机轰鸣,火红的钢坯在上千米长的万能轧钢生产线上被挤压延长,经过反复轧制,在生产线末端变成一根根高速钢轨。“这种钢轨能满足时速350公里的列车运行要求,目前国内只有几家钢厂能生产。”包钢轨梁厂综合部副部长苏宏说。

  稀土钢、冷轧板、高速钢轨……近年来,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包钢正在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由“一钢独大”的传统钢企向稀土新材料等领域拓展。

  外部钢铁产能过剩、稀土技术面临瓶颈,内部产品竞争力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经营负担沉重,市场地位从三大钢铁基地跌落至十名以外……“这些年,包钢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但我们咬紧牙关,闯了过来。”魏栓师说。

  60多年来,包钢在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中不断前进,始终与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进入新发展阶段,包钢紧跟国家前进的节拍,顺应时代大势和发展需求,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包钢。

  “今天我们学习‘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要认真领会总书记关切这件事情背后的深意,既要传承一代代包钢人的红色基因,把强大的精神转化为发展生产的动力,更要努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魏栓师说。

 
两高亮出成绩单!感受数据里的法治中国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白阳、刘奕湛、刘硕)8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两高报告,交出一份满满的成绩单。扫黑除恶“打伞破网”、严惩腐败守护平安、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一串串数字勾勒出法治中国建设的亮点。
守卫你的安宁
  法治,捍卫国家长治久安。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到反腐败斗争,司法机关重拳出击,保卫社会秩序,守护你的安宁。
  ——检察机关共起诉涉黑涉恶犯罪23万人;其中起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5.4万人,是前三年的11.9倍。
  ——人民法院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33053件226495人,其中重刑率达到34.5%。
  ——孙小果、陈辉民、尚同军、黄鸿发等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头目依法被判处死刑,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分子受到法律严惩。
  在持续深入的反腐败斗争中,严的主基调没有放松。过去一年,人民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2万件2.6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中管干部的12人。
  利刃出鞘,让公平正义更闪耀。检察机关对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保持高压态势,核准追诉“南医大女生被害案”等35起陈年命案;各级法院依法快审快结涉疫犯罪案件5474件6443人,对杀害防疫工作人员的马建国等人依法判处死刑。
  最高法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全国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1.6万件,判处罪犯152.7万人,总体呈现下降态势。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有力净化了社会环境,极大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国人大代表、成都经典汇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艺委会办公室主任徐萍表示,在接下来的扫黑除恶常态化过程中,要更注重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村霸”问题,守护好群众的生活秩序。
维护你的权益
  群众生活的“小问题”,关系着“大民心”。
  检察机关办理涉窨井盖刑事犯罪106件,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7万件;人民法院审结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案件134.7万件……2020年,司法机关用心维护你的权益,守护“头顶上”“舌头尖”“脚底下”的安全。
  老赖欠债“执行难”?人民法院出台意见从源头解决执行难,持续提升执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网络查控案件1464.5万件,网络拍卖成交金额4027亿元。
  农民工“讨薪难”?多地法院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帮助农民工追回“血汗钱”206.1亿元,依法审理工伤、医保、社会救助等案件,维护劳动者权益。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市工会兼职副主席张晓庆说,高空抛物、窨井盖安全、假冒伪劣食品等民生问题,与群众获得感息息相关。司法机关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主动出击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重视,彰显了司法为民的理念,也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水平。
温暖你的人生
  还有一些数据,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更多隐秘的角落。
  人民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2169份,为家暴受害者提供安全“后盾”;检察机关会同中国残联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让残障人士放心出门;对因犯罪侵害等致生活陷入困境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应救尽救”,救助3.2万人4.2亿元……
  法治的温度,就是当你陷入困境时,向你伸出的那一双制度之手。
  取快递被人偷拍发到网上造谣,结果造成“社会性死亡”,是否应该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这是杭州一位女士最近的遭遇。最高检抓住这个典型案例,指导浙江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公安机关以涉嫌诽谤罪立案侦查,自诉转公诉,为受害人维权“撑腰”。
  人民群众的诉求在哪里,司法机关的目光就聚焦到哪里。过去一年,全国检察机关新收到群众信访92.7万件,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达99.8%。人民法院全面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机制,2020年诉前成功调解424万件民商事纠纷,全国法院全部开通网上立案功能,网上立案申请超过一审立案申请总量的54%。
  法治中国的新气象,体现在一个个小案的办理中,体现在一系列便民改革举措中。
  “信息时代的发展,带来网络空间治理等新情况新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更加关注社会领域相对‘隐性’的违法犯罪,加强研究判断,更好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宇说。
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数连增十五年后首降 背后是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的显著成效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陈菲、刘硕)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全国法院受理的民事诉讼案件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增长15年后首次下降。
  这一变化背后,是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的显著成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商事纠纷日益增多。然而,法院案多人少,百姓打官司不方便,矛盾解决也不顺畅。为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起全国法院开始力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让当事人到一个场所、在一个平台就能一站式办理全部诉讼事项。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钱晓晨介绍,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其核心就是让大量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诉前,审理在前端。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律师协会会长才华认为,在诉前通过调解、和解方式解决大量纠纷,避免案件全部“对簿公堂”,能够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及时定分止争,充分缓和了社会矛盾冲突,有力促进社会和谐,既实现正义,又解开当事人“心结”。
  据了解,目前全国98%的法院已初步建成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诉讼服务中心。3331个法院使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3.3万个调解组织、11.9万名调解员入驻参与调解,累计汇聚调解案件743万件。
  报告显示,2020年诉前成功调解424万件民商事纠纷,同比增加191%。
  钱晓晨指出,诉前成功调解案件越来越多,且调解成功后出具司法确认和调解书的仅占14.9%,大量诉前调解成功案件自动履行,让本应当以超过10%速度持续增长的民事案件出现下降。
  “矛盾纠纷可能并没有减少,但案件数量下降了,说明多元解纷真正发挥了效果,机制创新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才华认为,引入各方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解决,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他还建议,机制创新的同时还要从长远着眼,发挥法律的预防性功能,从根本上减少矛盾,让诉讼资源合理分配,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重拳整治“纸面服刑”“提‘钱’出狱”   8日提请审议的“两高”工作报告安排2021年工作时都提到,整治“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分别要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严格规范和开展专项监督。重拳严打“纸面服刑”“提‘钱’出狱”,体现出捍卫法治尊严、维护司法公信力的坚定决心,是对群众公平正义呼唤的积极回应。
  从山西任爱军7次违规违法减刑,到云南孙小果被判死刑后违规减刑出狱,再到内蒙古巴图孟和故意杀人后“纸面服刑”15年、王韵虹“纸面服刑”7年案件……一段时间里,多起涉及违法违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案件接连出现,刺痛公众敏感神经。虽然“漏网之鱼”又被捉回,“害群之马”已被清理,但仍需警钟长鸣。
  刑罚执行的公平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刑罚执行制度,运行在高墙电网之内,但不能游离于监督视线之外。否则容易滋生腐败、产生不公。梳理典型案件可见,这既有个别地方刑罚执行理念存偏差的原因,也有部分法律和文件规定操作性不强或不明确等制度漏洞的缘故,更多是个别执法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失职渎职造成的。
  对刑罚执行出现的问题,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但绝不能止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要求“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监督”,抓住了问题要害,拿出了解决良策,必将推动刑罚执行制度机制完善。下一步还应充分发挥巡回检察制度优势,全面倒查倒追不留死角,用好全国法院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网,严格实质审查和审理程序,大力提升规范化水平和透明度。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任何人享有法外特权,决不允许对任何人法外开恩,坚决消除“纸面服刑”“提‘钱’出狱”,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真正使法治信仰深植人心。
                (记者刘怀丕)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保护“半边天” 呵护“少年的你” 妇女儿童面对侵害如何维权?代表委员“支招”了   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加强家庭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未来和谐社会的新图景。
  妇女儿童的权益保障,离不开法治的倾情护航。8日提请审议的两高报告中,“促进和谐家庭建设”“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等内容占据重要篇幅。
  不断完善的法治,让妇女儿童的“护身符”越来越多。面对侵害应该怎么维权?代表委员“支招”了。
关键词一:对家暴“零容忍”
  “家暴”不是家务事。5年前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为家暴受害者提供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保护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0年人民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2169份,探索将家暴防治延伸到婚前、离婚后及精神暴力等情形。多地法院完善反家暴联动机制,筑牢妇女、儿童等群体免遭家庭暴力的“隔离墙”。
  眺望未来,目标明确。纲要草案提出,要“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和女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力度”。
  “反家暴法实施5年以来,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取得不小成绩。”全国人大代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办副主任张晓庆表示,各地法院虽然已经陆续运用实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但总体来看适用范围还较小,应当加强该制度实施力度。
  “家暴常常发生在隐秘的家门内,很难被发现。”张晓庆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公安、法院、街道社区等在内的联动机制,及时发现家暴苗头、化解家庭矛盾、调解家庭纠纷,更好地预防家暴事件发生。
  “向家暴勇敢说‘不’!”主演了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冯远征呼吁,不要让美丽的生命因为家暴而凋零,面对伤害要选择“零容忍”。
关键词二:斩断伸向孩子的“魔爪”
  近年来,一系列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牵动人心。纲要草案明确,“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保护孩子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从严追诉性侵、虐待未成年人和拐卖儿童等犯罪5.7万人;支持起诉、建议撤销监护人资格513件……两高“成绩单”背后,流淌着法治的温情。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挑战法律和社会伦理底线。如何斩断伸向儿童的“魔爪”?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宇表示,针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类型、特点,浙江检察机关探索出了教职员工入职前查询违法犯罪记录等经验,已被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吸收。
  “制度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检察机关第一时间发现犯罪线索、固定客观证据,有助于检察机关和有关部门及时开展保护救助工作,避免未成年人受害者遭受二次伤害。”贾宇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律师刘红宇建议,一方面要建立儿童性侵调查干预机制,对性骚扰未成年人等问题及时介入干预;另一方面,要将相关课程纳入学生必修课,提高未成年人反性侵的意识和能力,对未成年人的家长也要强化相关学习辅导。
关键词三: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一到假期,网络和广告牌上,以未成年人为目标群体的广告就开始“洗脑轰炸”,让人防不胜防。
  “目前市场上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习App数量众多,不少都暗存不良信息、内置游戏。此外,未成年人打赏网络主播等问题频发,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管学院教授马一德说。
  两高报告也提出了网络秩序综合整治、加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力度等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胡旭晟建议,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将不适宜面向学龄前儿童发布的各类在线教育广告和“小学化”课程项目全面下架,确保学龄前儿童按规律健康发育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雷冬竹表示,近年来,从立法到司法层面,相关部门加大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力度,全社会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意识空前提高,表明我们国家的法治水平和文明程度都在进步。
  (记者刘奕湛、白阳、杨玉华、吴文诩、舒静、邰思聪、刘良恒、吴帅帅)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筑牢免遭家暴的“隔离墙”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筑牢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免遭家庭暴力的‘隔离墙’”。家庭暴力是“家庭癌症”,给受害家庭成员造成极大痛苦。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法治之手必须管起来,不断筑牢防家暴“隔离墙”。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女性是受家暴侵害的重要群体,全国妇联信访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家暴投诉为36002件。家暴的恶劣影响不容小觑,不仅给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给生活蒙上阴影,有的甚至还危及生命。
  受害者自己走出家暴泥潭并不容易,要有外界力量支持。从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到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再到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反家暴的政策与举措,让受害者有了打破沉默、挺直腰杆的勇气,在遏制家庭暴力犯罪上见到显著成效。但家庭暴力的消除是个长期过程,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筑牢防家暴“隔离墙”,对反家暴工作既是强化又是推动。
  反家庭暴力是世界性难题,防范措施应该持续强化。家暴最好能在萌芽状态发现解决,这需要加强反家庭暴力法的宣传,建立快速有效的干预机制,积极开展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强制报告工作。与此同时,要调动妇联等部门,建立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制度,成立家事审判心理疏导、干预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消解家暴之痛、维护家庭关系。
  家庭是人生温暖的港湾,摁住家暴的拳头,才能保证家庭安宁,营造出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
  (记者刘怀丕)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砥砺前行的硕果 催人奋进的故事 来自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的心声
砥砺前行的硕果 催人奋进的故事
来自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的心声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范思翔、伍岳)“只要为我们抗疫作出贡献的人,都是最可爱的人”“幸福来自于劳动”……

  3月8日14时许,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开启。7位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基层全国人大代表通过网络视频回答记者提问,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履职心声和感受,犹如早春暖阳,催人奋进。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代表首先接受提问。他深情回顾了去年在武汉抗疫前线的经历,尤其是广大年轻一代医务工作者的表现让张伯礼感触深刻。“‘80后’是主体,‘90后’是先锋,还有不少是‘00后’,他们是新锐。”张伯礼说,他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经历了这场抗疫大考。

  “谁是抗疫中最可爱的人?不管是冲锋陷阵的,还是默默无闻的,只要为抗疫作出贡献的人,都是最可爱的人。”张伯礼说。

  在各行各业中,“90后”等“后浪”逐渐肩负起时代使命。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公司的项目质量管理员邹彬代表就是一名“95后”。从中建五局内部“练兵”到逐步挑战行业更高级别比赛,他一路过关斩将,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

  “要用十足的韧性接受挑战,用十足的耐心追求极致。”经过多年磨砺,邹彬对“工匠精神”有了新理解。同时,他也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姐妹:坚持干一行爱一行,成长为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邹彬还建议加快推动农民工向新型技术产业工人转型,并呼吁全社会更加关心、关注农民工群体,让他们有更多学习提升、改变命运的机会。

  45年前,大地震给唐山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45年后,河北省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代表和全院工作人员仍在细心照料着因当年地震导致截瘫的伤员。

  地震后废墟上出生的杨震生,他的名字寄托了人们的希望,也注定杨震生和截瘫伤员的不解之缘。“我有使命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活出精彩的人生。”

  令人欣慰的是,截瘫伤员在疗养院不但快乐幸福地生活,而且用乐观向上书写出大爱奇迹。

  “我们培养了2名残疾人世界冠军,他们在国内外残疾人运动会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杨震生说,像这样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截瘫伤员还有很多,他们努力回报社会,实现了人生价值。

  爱与希望也激励基层工作人员坚守初心与使命。

  云南省丽江市文化馆副馆长范永贞代表见证了丽江市文化馆从一无馆舍、二无工作经费,发展成为如今国家一级馆的过程。“这饱含了党和国家对我们边疆民族地区的无限关心和厚爱。”范永贞说。

  有了这份厚爱,工作更有信心。如今的丽江市文化馆不仅全年免费开放,还办起了有15个艺术门类的老年大学,1年可以举办100多场群众文化活动……

  “这份爱和希望一直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坚守的初心和使命。”范永贞说,在我们各民族同胞的血脉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需要传承的精神有很多,在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过程中,“工匠精神”不可或缺。

  2004年以来,拥有30余项发明专利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红旗工厂技术处外网维修工人、首席技能师齐嵩宇代表被称作“生产线上的发明家”。

  在齐嵩宇看来,“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2015年起,齐嵩宇每年都会培训200多名学生。他说:“发扬‘工匠精神’,把细节做到极致,为‘中国智造’保驾护航。”

  同为“发明能手”的山东省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职工张金海代表讲述了自己从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成长为首席技师,再到成为全国劳模和全国人大代表的经历。

  “工作不分高低,只要奋斗就会有获得。”面对扫大街、掏厕所、管理垃圾场等在别人看来的脏活、累活,张金海却思考如何制造出提质增效的设备,让环卫工人工作时更省时省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金海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解决技术难题和排除设备故障数千个。如今,他带出的30多名徒弟都成为环卫一线上的技术骨干。

  最后,张金海建议设立“中国环卫工人节”,不断提升全国300万环卫工人的自豪感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明创新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要加大提升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化。”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管学院教授马一德代表说,中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已经构建,知识产权法律的“四梁八柱”已经牢牢架起。

  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马一德深度参与相关法律的修改、制定。“每一个过程都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他感叹道。

  马一德说:“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系统修法,将更好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也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在高质量开放中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决心。”

 
扩消费如何发力?高水平开放怎么推进?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回应商务领域热点
扩消费如何发力?高水平开放怎么推进?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回应商务领域热点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通过网络视频接受采访。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于佳欣)新的一年,消费表现会如何?我国在扩大开放方面将迈出哪些新步伐?8日举行的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回应了商务领域热点问题。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3.9%,为39.2万亿元。如何判断今年的消费走势?
 
  在王文涛看来,随着我国对疫情控制持续向好,经济复苏持续向好,以及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今年消费预计将呈现恢复性的快速增长。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并明确,稳定和扩大消费。
 
  “商务工作联通国内国外,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王文涛说。他表示,未来商务部在扩消费方面,将升级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平台,改善消费环境。比如,改造提升步行街,打造特色商圈,鼓励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等,让消费下沉,解决消费“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方便老百姓。
 
  再比如,在乡镇建立商贸中心,实现电商全覆盖,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服务农村,以更好扩大农村消费。
 
  “商务工作涉及流通和消费,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大有可为。”王文涛说,关键是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立足于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扩大消费,把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变成国内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吸引国外资源要素的引力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新的一年,我国对外开放如何迈出新步伐?
 
  王文涛用几个“更”字来概括——开放大门更大,开放平台更实,开放环境更优,开放合作更深更广。
 
  他表示,商务部未来将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以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为平台,逐步走向以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为主的制度型开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尽早生效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签署……
 
  关于RCEP生效实施,王文涛表示,商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技术准备方面工作,以确保协定生效时可以马上实施。商务部还将加大对协定的宣介培训力度,确保协定能真正惠及企业、造福百姓。
 
  “畅通双循环,更重要的是推动高水平开放。”王文涛说,在此基础上,促进双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即产业相融、市场相通、创新相促、规则相联。
 
  
如何提升基础创新能力?科技如何支撑抗疫?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为科技创新“划重点”
如何提升基础创新能力?科技如何支撑抗疫?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为科技创新“划重点”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通过网络视频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胡喆)如何提升基础创新能力?科技体制改革怎样深化?科技如何支撑抗疫?8日举行的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围绕记者关心的基础研究、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区域创新布局、科技支撑抗疫等方面的问题,回答了提问。
 
  基础研究是科研的总开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提升基础创新能力。王志刚表示:“我们经常讲到产业链、供应链有短板弱项,如果追踪溯源,就是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王志刚表示,国家创新体系中基础创新的比重和位置越来越重要、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更加合理,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格局也正在形成。
 
  “同时,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一系列成果,包括铁基超导、干细胞、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等领域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王志刚说。
 
  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更加强调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更加注重青年科技人员投身基础研究、建立基础研究中心和平台……此次“部长通道”上,王志刚用五项具体举措,向大家概括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的着力点。
 
  面对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王志刚说:“我们主要是围绕着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围绕着如何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如何能够构建法律、政策、社会环境,以及如何能把国家的科技投入、全社会的科技投入用出更好的绩效等方面来展开。”
 
  “下一步,我们的科技体制改革一是要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要以科研评价为抓手来持续推进,要让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王志刚说。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面对有关完善区域创新布局的提问,王志刚表示,区域创新、地方创新是国家整个创新体系和创新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部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国家发展战略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发挥高新区辐射带动引领作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基层推动科技创新工作。
 
  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国各界在党中央领导下奋力抗疫,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王志刚表示,下一步针对疫情防控,科技领域要有更多的支撑方法、支撑手段和支撑技术。
 
  “这次疫情也给我们敲响警钟,实际上对这种重大传染病来讲,科技要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科研攻关要持续进行,各种科研活动要科学布局、持续展开,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到时候束手无策。”王志刚说。
 
  
 
怎样稳定制造业比重?如何帮扶中小企业?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回应热点话题
怎样稳定制造业比重?如何帮扶中小企业?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回应热点话题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通过网络视频接受采访。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张辛欣、何宗渝、孙奕)怎样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中小企业将有哪些帮扶?如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8日举行的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面对记者关心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热点问题,工信部部长肖亚庆给予回应。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对经济发展全局至关重要。
 
  “我国制造业比重在2006年达到32.5%以后,逐渐下降。但是有个大背景,就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不断提升。”肖亚庆认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不仅要把制造业的总量进一步提升,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首先就是保持产业链完整,把弱项和短板补齐,使得在任何时候,制造业都是支撑,都不能“掉链子”。
 
  其次,要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进一步提升,要对传统行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盲目重复建设,要防止“一哄而起”。同时要鼓励产业集群发展,鼓励发展龙头企业。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久久为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和各方的合作,实现更加国际化的发展。”他说。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的市场主体,在吸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去年以来,为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各方面密集出台了许多帮扶中小企业的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做精主业。
 
  肖亚庆说,工信部将把已有的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见到实效。他还强调,目前中小企业发展还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作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我们将根据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各方面服务。”他说。
 
  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肖亚庆说,当前工业经济正向着数字化大踏步迈进,发展数字经济,要将基础进一步夯实。
 
  “今年以及未来五年,我们将建成系统完备的5G网络,5G垂直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他说,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扩大消费,在网络的覆盖面和便捷程度以及用户体验方面不断加强,同时加快数字经济和各行各业的融合。
 
  未来三年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谈及工业互联网,他提出,未来几年要把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打好,通过工业互联网产生更多的创新应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代表委员“紧盯不放”的这些事如何了   本报记者黄海波、张典标
  
  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中,有这么一群“盯子户”:他们多年盯着一个领域或者一件事情不放。这样的持续关注,促进了问题解决,推动改革进一步深化。
  当他们的议案建议或提案完成使命时,既是议案建议或提案最好的归宿,也是对代表委员履职的最好褒扬。
  今年全国两会,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邀请多个领域的“盯子户”代表委员,讲述他们履职尽责的故事,听听这些“盯子户”最近又盯上了哪些新问题。
  (参与采写记者:李文哲、周闻韬、张玉洁)
天更蓝了,微信预警越来越少   “感觉这两年雾霾变少了,难道是我的错觉?”
  “你的‘错觉’没错,北京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创下这一数据2013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新低。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76天,其中“1级优”天数106天。”
  “春节这几天按理说车少人少,北京空气质量为什么又变差?”
  “看来霾也喜欢过年。”
  ……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经常在微信里解答关于雾霾的种种疑惑。如果遇到持续性的雾霾天气,还会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出“非官方”的预警提示。不过随着大气污染治理成效不断显现,这位气象专家发出的预警次数越来越少。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轨迹,也反映在张兴赢的提案上。2018年,初次履职全国政协委员,针对当时不同部门建设的大气观测网络,由于使用不同仪器或者技术标准导致数据“打架”等问题,他提出建立客观科学的第三方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统筹规范各部门现有生态监测网络。
  2019年,张兴赢的工作重心从地面观测转向卫星观测。在当年全国两会上,他提出统筹实施全国卫星遥感对地观测计划,建议各部门形成合力,利用高科技加大污染源溯源力度,为精准决策提供依据。
  2020年,这位气象专家在前两年提案的基础上,建议加强大气环境资源管理,科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什么是大气资源?通俗一点讲,大家常说雾霾靠风吹,这种大气扩散能力就是大气环境资源,我们要把这个家底摸清楚。”张兴赢说。
  今年的全国两会,他继续关注大气环境资源议题,提出加强大气环境资源配置,采用分级管理办法制定区域间差异化的减排指标。
  “空气质量逐步改善,针对大气污染的提案或议案肯定会越来越少,说不定过几年就没人再提了。”张兴赢说。
  在气象领域,霾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术语。早在上世纪60年代 ,我国的气象部门就开始了霾天气的日常监测。
  “今年春季期间,北京出现霾天气,大家直呼受不了。其实从监测数据看,数值上没有达到前几年那样爆表的程度。”在张兴赢看来,这说明大家对于空气质量的标准在提高,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气象卫星被形象地称为“天眼”,不但能从太空看到灰蒙蒙的霾,还能判断霾的轻重,分析霾的成分。在我们的头顶上,约有二三十颗“天眼”,时刻监测着地球的呼吸质量。按照国际协议,国家间要共享气象卫星的监测数据。
  “数据不会造假,国外气象卫星时刻盯着我们,我们治理大气污染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张兴赢表示,“可以预期的是,到了我国碳达峰时,雾霾问题我基本可以不用关注了。”
道路好了,乡村旅游越来越香   冉慧打小就吃够了毛狗路的苦。
  冉慧家住重庆市酉阳县天山堡村,地处武陵山区。这里管崎岖不平、窄得只容得下狐狸(当地人称毛狗)走的山路叫毛狗路。从小山村到县城不到10公里的路,上山下山,走一趟得3个多小时。 
  2014年,冉慧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的时候,山里的路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我如果当上村主任,首先带大家把村里的路整好,搞乡村旅游。”冉慧坦言,她能当选村主任也和村民“苦路久矣”有关系,正是她当初这段竞选“宣言”,打动了村民。
  要致富,先修路。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冉慧建议加大对四好农村公路和产业路的建设支持力度。她调研发现,不少地方靠发展产业脱贫,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却拖了后腿,扶贫产品外运成本比较高,打击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2019年全国两会,冉慧建议科学规划农村道路体系。“由于进村公路需要经过其他村,修建过程常常遇到矛盾纠纷,制约了村子发展。”不久,农业农村部回复冉慧说,国家将乡村旅游公路纳入了农村扶贫公路中央预算内投资范围,将武陵山片区等连片特困地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纳入支持范围,大幅提高公路建设补助标准,支持贫困地区实施一批具有资源路、旅游路、产业开发路性质的公路改造建设。
  2020年全国两会,冉慧关注的是农村公路的安全问题,建议在必要的地方安装护栏和路灯,“以前我们认为只要有路就行了,随着大家对美好生活标准的提升,对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天山堡村的发展,成为农村道路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例证:从村村通到组组通,扶贫公路、产业路、四好农村路,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像网一样在群山之间铺开。冉慧说:“现在从村里到县城,开车20分钟不到。天山堡人也端起了旅游碗。”
  如今,冉慧心里的“交通图”铺得更广了。今年她提交的两份建议是《关于尽快开工建设渝湘高铁重庆黔江至秀山至湖南吉首段的建议》《关于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渝湘粤高速铁路的建议》。在她看来,这对挖掘当地发展潜力,增强山区自我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法典落地,治理能力越来越强   今年是孙宪忠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九年,提交的议案、建议和立法报告超过70份。作为全程参与民法典编纂的立法专家,孙宪忠提出的建议多达数千条。
  2013年,孙宪忠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就呼吁编纂民法典。当年他领衔提出“修订《民法通则》为民法总则、整合其他民事法律为民法典”的议案。孙宪忠设想,五到八年内完成编纂工作。
  第二年,孙宪忠再次提出同名议案,并做了更仔细的论证。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编纂民法典的决定。新中国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启动,此前四次均因历史原因被搁置。
  “不少人提议编纂民法典的理由是‘别的国家有,咱们也应有’,而我的出发点是我国过去的民法制度存在缺陷。”从问题意识出发,才能够真正推动民法典编纂的工程。
  孙宪忠解释说,“例如当时还在实施的民法通则是1986年制定的,其间156个条文中能够真正直接适用的只有十几个,民法通则被‘掏空’了。不编纂民法典,仍然将民法通则作为民法的龙头法律,那当然就远远地脱离了现实。”
  2015年3月,民法典编纂确定采取两步走策略:第一步编制民法总则,第二步整合其他民商法律为民法典。当年的全国两会上,孙宪忠提出“中国民法典中民法总则的编制体例的议案”,被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定名为第70号议案。接着,制定民法总则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编纂民法典又迈出一步。之后几年,在第二步各分编的编纂中,物权、债权、家庭制度、人格权等内容的编写和修改,孙宪忠的建议、议案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提议启动编纂工作、提出编纂思路,到参与具体法条的制定修改,孙宪忠倾注了心血。“宪法是高高飘在空中的旗帜,民法就是踏在大地上的脚步。虽然每一步看起来都平淡无奇,但正是这些扎实的脚步,落实了国家的治理目标。”孙宪忠说。  
  几年下来,孙宪忠两鬓添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进入“民法典时代”。孙宪忠投身多年的民法典编纂工作,画上了句号。
  今年全国两会,孙宪忠提出依据民法典清理其他法律中“其他组织”概念术语。他解释说,“其他组织”这一概念术语在既存的八十多部法律中,表达了两种甚至是多种含义,严重影响了司法分析和裁判的混乱,必须予以清理。
水更清了,环保要求越来越严   从2008年开始连续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百件提案都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因此被称为“绿色提案大户”。值得一提的是,上百件提案中有六成聚焦水污染防治。
  履职最初几年,潘碧灵主要关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他在调研中发现,“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是当时农村的真实写照,农村污染物排放量几乎占了水污染物的半壁江山,由种养殖业和农村生活造成的水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农村污染问题引起全社会关注后,他将目光转向了生态保护的制度建设。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呼吁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宪法层面。
  2013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大面积雾霾,引发社会担忧。“雾霾在天上,根子在地上,关键还是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潘碧灵回忆说,“生态文明建设入宪,是转变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从根子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迫切要求。”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提到“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生态文明”“美丽”为新增表述。
  期间,潘碧灵还持续建议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潘碧灵说:“生态补偿常常陷入只说不做的尴尬境地,跨地区的生态补偿更难以落实。”2019年8月,我国正式提出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潘碧灵和志同道合者多年的呼声终于落地。
  最近几年,潘碧灵把目光聚焦到长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2020年全国两会上,他建议将重点湖泊保护和治理纳入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纳入中央环保督察范围。在有关重点湖泊,全面推动落实总磷削减行动计划和总量减排政策。
  今年潘碧灵提交的提案是《加快推进水产生态养殖,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他注意到,长江禁渔之后,水产养殖的污染问题尚未引起重视,部分区域水产养殖污染已成为制约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养殖户集中排放的大量养殖尾水,对区域水环境质量影响很大。”潘碧灵说,“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倒逼尾水治理。强化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奖惩,完善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对严重破坏养殖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追责、问责。”
  从农村污水到生态补偿机制,从生态文明入宪到长江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再到水产养殖污染问题,潘碧灵始终紧盯水污染防治的薄弱和关键环节。“这几年水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但生态环境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水污染治理还需久久为功。”潘碧灵说。
销售畅了,数字经济越来越火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履职期间颇为高产高效。从2013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递交议案建议130多件,其中多数和“三农”相关:建议发挥“消费扶贫”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写入了财政部预算报告;建议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针对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单独出台扶持政策,为此后《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出台提供了前瞻视角;建议还原奶在出售时应在包装上做好标识以保护奶农利益,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最终写进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过去9年间,他持续关注农产品销售环节的痛点难点。在他看来,小农经济面临的季节性卖难、结构性卖难、信息不对称与生产非标准化导致卖难等各种“销售难”,归根到底都与数字化程度不高有关。随着国家提出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逐渐打通,销售难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新冠疫情发生后,各地农产品网上销售火爆,不少政府官员亲自直播带货。今年全国两会,他也将视角转向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
  “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源头分级,就能大幅提高附加值和溢价能力,促进稳定增收。”赵皖平说,源头分级更加匹配电商销售特点,比如春节期间热销的丹东草莓,电商平台按照单果20克、30克、40克销售,不同等级之间每斤可以相差3到4元。
  在电商新业态下,消费者的需求更为多元细分,对农产品的大小、口感、品质的要求也能更准确、更快速地传导到生产端。赵皖平建议地方政府、电商平台、科研机构建立协同机制,共建源头分级标准,“比如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联合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探索制定长三角螃蟹分级标准,从而强化了产品品质,就让蟹农得到不少实惠。”
  2013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人感染H7N9流感事件。当时有媒体报道采用“人感染禽流感”,加重消费者谈“禽”色变的情绪,加剧家禽业的损失。次年全国两会上,赵皖平执言将禽流感的“禽”字去掉,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回应。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精准管用,离不开扎实的调研。“2020年,我大概有100多天在各地调研。我们搞农业研究的,只有跑田间地头才能接触到真问题。”赵皖平说。
资源均衡,本地求医越来越多   为了给女儿治病,举家坐火车来北京,曾是张慧(化名)每年都要经历的难熬时光。如今,北京专家已经常驻郑州,一家人再也不用两头跑了。
  2020年11月,来自北京的9个知名学科团队常驻河南省儿童医院,开启“双主任”制管理模式。
  “给张慧女儿看病的张斌医生,既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也是河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的‘特聘主任’。他不仅把治疗技术带来了,还通过传帮带,把技术真正留下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说。
  周崇臣参与并见证了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
  2018年,周崇臣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针对河南患儿看病难的困境,他建议支持河南创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带动区域儿科发展。
  2019年,他的视野从河南扩展到中西部,建议加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设置,促进儿科优质资源均衡布局,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儿科发展,减少跨区域就诊,降低外转率。
  2020年,在河南省儿童医院已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基础上,周崇臣又建议以省级医学中心为引领,在省域内选取有医联体基础、人口密度较大、专科力量薄弱、外转率较高的地市,探索专科紧密型合作路径。
  今年全国两会,他继续关注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这块“试验田”,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人事管理、薪酬改革、医保支付、药事创新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
  “目前,各地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诊疗水平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正在快速提升,以后去北京看病的外地患儿会越来越少。”周崇臣说。
  以河南为例,河南省儿童医院向上联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向下辐射带动河南儿科医疗联盟236家成员单位,筑牢基层医疗网底,2020年同2016年相比,到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患儿下降63.12%,住院患儿下降51.33%。
  儿童健康永远是社会热点、家庭焦点。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尤其是疫情发生后,全社会对健康的认知正从以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要让患儿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舒心看病,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少得病、不得病。”周崇臣表示,“怎样使儿科提供更优质可持续的服务,让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发挥好作用、形成常态化机制,将是我未来关注的重点。”
奋力夺取冬奥筹办的最后胜利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张建东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姬烨、王浩宇、丁文娴)正在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6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已经进入全力冲刺、全面就绪、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北京冬奥组委将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办工作,奋力夺取冬奥筹办的最后胜利,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张建东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如期办赛的目标,提出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张建东表示:“我们将全面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坚持如期办赛、简化办赛、安全办赛、精彩办赛、合力办赛,与国内外各方面紧密合作,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北京冬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
  张建东介绍说,冬奥筹办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重要进展。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均通过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考察和认证,并获得高度评价。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大大缩短了三个赛区的通行时间,不仅满足办赛需要,也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各竞赛场馆的场馆团队全部组建,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突破100万,各类赞助企业达到38家。成功发布会徽、吉祥物、火炬、色彩系统、动态核心图形、体育图标和冬奥优秀音乐作品,赢得国内外广泛好评。发布北京冬奥会可持续计划,所有竞赛场馆将100%使用绿色电力。在国家速滑馆等四个冰上场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启动建设,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落户首钢园区。
  张建东表示,现在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一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同时还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国际疫情仍在持续蔓延,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对冬奥会顺利举办是很大的挑战。冬奥会期间还可能面临大风、低温、高温、雨雪等气象风险。
  在场馆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之际,北京冬奥组委将按照冬奥标准和疫情防控需求,不断完善场地和设施设备,按期完成非竞赛场馆建设改造,推进疫情防控设施、临时设施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确保达到办赛要求。
  受疫情影响,北京冬奥组委经与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协商,取消了这个赛季作为测试赛的所有国际赛事。针对疫情情况,北京冬奥组委制定了新的测试方案。2月16-26日,采取就地办赛形式,在延庆和张家口赛区集中举办了雪上项目测试活动,20项赛事顺利进行,对场地设施、竞赛组织、运行团队、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指挥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测试,实现了测试目标,目前正在开展总结评估、整改提升。下一步,将于4月上旬举办冰上项目测试活动,还将于10-12月,视情况举办10项国际赛事测试赛和3个国际训练周,进一步积累实战经验。
  今年10月将进入赛时运行阶段,北京冬奥组委将抓紧构建赛时运行指挥体系,并加强实战演练,形成决策、调度、运行有序衔接的指挥调度和应急保障能力。
  围绕倒计时100天、口号发布等重要筹办节点,北京冬奥组委将组织好宣传推广和文化活动。精心做好火炬传递和开闭幕式专项工作,打造特色鲜明的火炬传递活动,呈现精彩的开闭幕式演出效果。
  为做好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成立了国际疫情防控工作组,与国家卫健委联合组建了国内疫情防控专班和专家组,将充分发挥国际、国内两个疫情防控机制作用,不断完善冬奥会疫情防控政策和方案,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简化办赛各项工作,确保冬奥会如期安全举办。
杨扬委员: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冬奥会顺利进行   全国政协委员杨扬建议,出台以科学、安全为基础的“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北京冬奥会国际交流与技术人才来京工作相关政策”,以便北京冬奥组委制定工作计划、保障冬奥会顺利进行。                  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
叶仁荪代表建议中小学体育课“晒课表”   新华社南昌3月7日电(记者程迪、黄浩然)体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提出,建议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开齐上好体育课,开展中小学体育“晒课表”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以往存在的挤占体育课以及“阴阳课表”等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叶仁荪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校体育课开不足、开不齐现象并非个案,学生的体型、体能、体质问题仍较突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受考试评价指挥棒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并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一些学校没有开齐开足体育课,除了极个别可能由于体育师资不足未能开设外,更多的是将体育课时间调剂给文化课,因为文化课要参加升学考试或者分值更高。”叶仁荪说,这里隐含着一个逻辑,就是上了体育课可能就会影响到文化课的考试。实际上,将体育纳入中考科目并且计分,实施的效果是既提高了运动技能,又没有影响到文化课考试。
  据介绍,江西2008年开始将体育纳入中考,很多家长早晚还与孩子一同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据教育部对江西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开展的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江西两个年级学生的身体形态、体能均高于全国平均值,而肥胖率却低于全国平均值。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近视率筛查结果也显示,江西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以及两个年级学生近视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说明,体育与智育并不互相排斥,而且一些竞争性、对抗性体育活动本身也有助于增进智育,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促劳,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真正落到实处。”叶仁荪说。
  目前,江西正在开展体育“晒课表”活动。“建议全国各地也能开展类似的‘晒课表’活动,以此督促各校能把体育课开齐上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叶仁荪说,与此同时,加强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的衔接和联动,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充分利用好课后“三点半”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课后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养成终身受用的体育锻炼习惯。
  同时,叶仁荪建议,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关键在教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围绕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和经常性的课余训练,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并通过开展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胜负,不断磨砺自我、战胜自我,锻造坚韧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
  为完善评价机制,叶仁荪建议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机制,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以此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正常开展,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建议形成育人合力,进一步动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紧密合作,统筹推进体育社会资源聚合、教文体资源融合、家校资源整合,共同搭建协同育人的有效运行机制。”叶仁荪说。
如何破解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 管健民委员:学校体育应提升运动项目化发展水平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丁文娴、牛梦彤、苏斌)针对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跆拳道协会和空手道协会主席管健民建议,学校体育应提高运动项目化发展水平,同时让体育走进中小学思政课堂。
  近年来,体育在各地升学考试里的分值不断提升。管健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现阶段应试教育是必要的提升体育重要性的手段,但让青少年享受运动乐趣同样重要。
  他认为,当前的普遍现象是“青少年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运动项目化发展水平不高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明显短板,而这本应是现代体育的本质特征之一。“精彩纷呈的高水平运动项目赛事是吸引青少年关注体育、热爱体育的主要途径,富有趣味的运动项目是青少年将体育融入生活,彰显个性与品位的主要方式。”
  由此他建议,以运动项目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大中小学运动项目专项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教育部门与国家级体育单项协会加强沟通协作,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在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中融入更多运动项目元素,如何将运动项目教学、竞赛活动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等展开合作与研究。
  同时,管健民还建议,让中华体育精神、传统体育文化走进中小学思政课堂。开展体育专项思政课程教材编制与课题研究工作,以生动、鲜活的体育故事为教学载体;加强体育思政课程师资培养与课程服务工作;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组织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进校园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建立中华体育精神、体育文化进校园专项工作机制。他还强调,在关注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同时,大学生体教融合同样不可忽视。
  此外,面对近在咫尺的东京奥运会,管健民表示,中国跆拳道、空手道队备战要把“面”打开,“其中较关键的是要尽快对比赛的各种转变做适应调整,比如尽快适应新规则、适应国际比赛的变化和裁判判罚等”。
  他介绍,两支队伍去年底从山西太原转训去到海南五指山,目前仍在海南冬训。此次冬训分为5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压实基础能力、强化专项能力,第三阶段强化技术运用,第四阶段突出个人特点,第五阶段提倡技术有效。
  为保障冬训效果,出发前队伍把调整重点放在优化队伍建设和人员配置上,尤其注重为重点队员选配合适的陪练。陪练由运动员和教练共同商定,给予运动员更大的自由度。
  “此次冬训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证技术能力提升的同时找准个人特点;二要突出运动员这一年当中的身体优势,在技术应用上发挥出来;三要分析对手,从遏制对手转变为打击对手,提升进攻和打击能力。”管健民说。
代表建言体育法修改 应增设体育产业、体育仲裁等内容   据新华社济南电(记者吴书光、杨文)针对体育法的一些制度空白,全国人大代表王士岭、高明芹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有必要尽快修订体育法,除了强化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外,还应增设体育产业专章,并建立体育仲裁制度。
  王士岭认为,修法时,有必要突出强调全民健身,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突出强调对各类主体体育权益的保护,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针对竞技体育主体关系不明确、国家队与运动员利益难以平衡等方面,王士岭建议明确运动员的“产权”归属、退役运动员安置等问题。
  王士岭认为,在体育法修改时应明确体育产业的范围界定、体育无形资产的保护等,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划分和权力边界、政府监管的职责问题等。
  高明芹认为,体育仲裁在体育法中有原则规定,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建立专业的体育仲裁制度,严重制约了职业体育的发展,而体育仲裁是解决体育领域特别是职业体育中特殊类型纠纷的有效手段。
  王士岭建议,借鉴现行的民商事仲裁制度和劳动争议、土地承包仲裁制度,结合体育纠纷的特点,明确体育仲裁的范围、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程序等,从而初步构建体育仲裁制度框架。
东京在前,奋斗有我 中国健儿厉兵秣马备战东京奥运会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马邦杰、丁文娴)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世界蒙上了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中国体育健儿力争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佳绩的决心。
  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射击队步枪项目主教练杜丽正带队在福建莆田进行针对东京奥运会的备战训练。她说,中国射击队从去年起就开始长期封闭训练。因为疫情,“国际比赛基本上都已经停摆了。我们现在一直处在队内封闭训练状态。”她对新华社记者说。
  为尽可能减少有关国家(地区)的入境限制对中国选手争取奥运参赛资格的不利影响,中国参赛运动员采取“提前出国”“国外训练”“绕道参赛”等方式,确保参加重要的奥运资格赛、积分赛。
  因为疫情,东京奥运会自行车、击剑、柔道、帆船帆板、田径、游泳、体操、羽毛球等共计25个项目部分小项的参赛资格还未最终确定,相关名额将在后续的积分赛、资格赛中产生。这意味着,这些项目的有关运动员需要首先准备参加计分赛、资格赛,无法精准备战奥运会。疫情还未结束,距离东京奥运会开幕只有4个多月,他们只能在长期封闭训练中直面这些挑战。
  杜丽担心,中国射击运动员如果没有经历大赛的淬炼,猝然参加奥运会这样最高级别的竞争,将承受巨大压力。
  缺乏大赛的锻炼,也给中国其他项目运动员的备战造成了极大困扰。中国跆拳道选手去年曾经历了10个月没有比赛的痛苦时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跆拳道协会主席管健民表示,这10个月不仅对运动员是“灾难性”的,令国家队备战也非常艰难。
  游泳选手汪顺去年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千岛湖国家水上训练基地封闭训练,除了训练,无所事事,生活“真的太无聊了”。
  女子重剑名将许安琪和队友们近9个月内一直只能训练,无法参赛。“有的小朋友说‘我要抑郁了’。”她说。
  幸而,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各备战单位及时注意到运动员长期集训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情绪的问题,按照科学、安全、有序的原则,组织各国家队以集体休整、分散调休等方式进行调整,丰富运动员、教练员的业余生活,缓解焦虑情绪。
  另外,各备战单位、各国家队在各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为国家队异地调整训练、模拟训练等提供保障,通过组织全国性大集训、大调训,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增加训练对抗,检验训练效果,解决训练倦怠和竞争缺失等问题。
  据介绍,得益于目标任务明确,各项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到位,运动员、教练员顽强拼搏、勇创佳绩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精神风貌进一步优化,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和决心日益增强,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备战态势。
  遥望东京气如山。中国选手正把疫情带来的困难变作磨砺,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备战定于今年7月23日开幕的第32届夏季奥运会。
  东京奥运会,只是中国建设体育强国征程中一个节点。中国体育人胸怀更加远大的雄心壮志。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在说:“我希望男篮和女篮能够成为世界上一支有竞争力的球队,而不是只拿到一张奥运会门票而已。”
  诚哉此言。这是一个世界大国体育人应有的气度。
  备战东京奥运,奋斗有我!建设体育强国,奋斗有我!
全民健身不光是体育部门的事 陈静代表建议全社会联动推进,让全民健身“春风”吹向更多人   新华社合肥3月8日电(记者周畅、王君宝)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体育赛事“遇冷”,却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全民健身的需求日益凸显,成为不少百姓的“刚需”,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疫情让百姓对全民健身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怎样健身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全国人大代表、华佗五禽戏第58代传人陈静说,在她看来,国内的全民健身“大觉醒”已经到来,“15分钟健身圈”在多地已成为现实,一些大型体育场馆已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全民健身打好了公共服务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民健身的政策保障越发坚实。“多投入1元钱到全民健身上,可能就会节约数元的医疗费用。解决疾病的源头、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全民健身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陈静认为,全民健身不光是体育部门一家的事情,应该社会整体联动、系统化推进,比如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发挥单位工会、工青妇等组织的作用,对离退休人员、在家人员,发挥社区和体育社团的作用,共同加强全民健身。
  而对于青少年,陈静认为培养青少年的健身习惯和能力尤其重要,“打牢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基础,这就需要体教深度融合,要让体育课变得和其他课一样重要,真正下大力气去提升青少年的体质。”
  作为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冰球教练,全国人大代表胡江特别关注冰雪体育项目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和赛事组织。“目前我国室内冰场建设数量少,有的使用率不高。可积极推进我国室内冰场建设,切实注意新建冰球馆的环保节能与选址,注重实用性、成本控制,与学校、社区密切结合,提高使用率、减少空置率。”胡江说。
  胡江还建议积极开展区域内长期延续的少儿冰球联赛,如10岁以下的少儿冰球比赛以城市或区域联赛为主,10岁以上的开展大区乃至全国的少年冰球联赛。同时,发展成人冰球联赛,继续推进职业冰球联赛、城市业余冰球联赛,特别是开展大学生冰球联赛。
“三生三美”三年间 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掠影
“三生三美”三年间
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掠影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新华社济南3月7日电(记者张志龙、叶婧、邵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真抓实干。近三年来,山东全方位探索和实践五大振兴,齐鲁大地希冀的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成果颇丰。

  当好农业第一大省


  10190.6亿元!山东省统计局局长辛树人说,经国家统计局确认,2020年山东农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已连续31年领跑全国。

  三年前,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生产美、产业强,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基础重点,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源自潍坊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成为引领全国农业发展的风向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褚瑞云说,三年来,山东坚持规划先行,着力培育产业载体,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标准化生产和产业链延伸。

  在凯盛浩丰莱西智慧温室,一串串红透亮的番茄采摘后进入机器人包装线,随后装车运往北京、上海等地,颠覆了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

  “搞农业有了奔头。”青岛浩丰食品集团董事长马铁民说,温室运用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是一座“超级蔬菜工厂”。

  烟台苹果、寿光蔬菜、金乡大蒜……山东农产品品种繁多,不仅满足了省内需求,还为全国乃至海外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此外,山东更扛牢粮食生产责任,坚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打造农民第一家园


  走进临朐县以柿子闻名的隐士村,街道整洁干净,草木已透绿,晾柿房整齐划一,民宿各有特色。而在几年前,这个山区村道路两侧脏乱差,无序搭建着晾晒棚等,既污染环境,又影响村容村貌。

  “我们开展‘绿满城乡、秀美临朐’行动,打好生态牌,农民家园变美变靓,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临朐县委书记杜建华说。

  生态美、环境优,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关键标志。三年来,山东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等结合起来,谋定而后动。

  农村要有农村的样子。为了绘制北方版“富春山居图”,山东针对沿海、平原、山丘等不同面貌,初步形成鲁东滨海、泰沂山区、运河沿线、鲁西平原四大风貌区和山东海岸带、运河风光带等特色风貌带,以绿色生态支撑乡村振兴。比如在威海环翠区张村镇王家疃村,当地聚力塑造胶东特色风貌,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美丽村居。

  在鲁南山区岩马湖畔的冯卯镇李庄村,石磨、青石板、豆腐坊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依托山、水,冯卯镇构建了醉桃源型、艺术部落型、古村居型等“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精品村庄游览图。

  数据显示,山东三年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090万户,基本实现应改尽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5%以上,全部乡镇、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村容村貌持续改观。

  乡村振兴更要铸魂。在孔子故里曲阜,武家村以“仁”为核心,让其发挥持家治业的教诲作用;在郯城县,通过挖掘、继承和弘扬家风家训,乡风文明焕发出新气象。

激发农村第一资源


  “农村天地广阔,我要用我所学、大显身手。”德州市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场经理何石宝说。通过读书走出湖南农村的他,现在在山东管理着近4000亩土地,成为一名“新农民”。

  吸引“新农民”,不忘培养“土专家”。在以草莓为特色产业的济南市历城区,丰收家庭农场负责人邵建海被培养成为草莓种植好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年纯收入150余万元。

  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山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更多的“棚二代”“粮二代”出现,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和活力。

  菏泽的“90后”翟成威就是其中一个,他不顾家人反对,大学毕业毅然回到家乡,埋头种起了大棚蔬菜。“在科技、管理水平等都超过了我。”其父翟玉安说。数据显示,仅2020年,山东就累计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64.93万人次,招收公费医学生、农科生、师范生共8256名。

  三年来,山东不仅全面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还在不少地方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在蔬菜之乡寿光市,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带领全村370户种植五彩椒,让东斟灌成为大棚五彩椒专业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市100%的村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组织。

  山东农民正在分享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高青县依托高青黑牛、得益乳业两大畜牧业龙头,不仅形成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高青模式”,还延伸以数字技术改造提升农村各领域和农民新生活,数字经济正赋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山东省提出,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继续扎实推进,久久为功。(参与记者:贾云鹏)

 
乡村如何“聚人”?代表委员来支招
乡村如何“聚人”?代表委员来支招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黄海波、张典标、李鲲、周闻韬


  今年两会,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何为乡村振兴聚集更多“人气”?来自多个领域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副校长温涛把目光放在本土青年农民身上。温涛在四川、河南、广西、宁夏等地调研发现,由于现有农村培训教育体系的缺陷,乡村从业主体明显老化,掌握现代生产技能、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青年农民严重不足。

  他建议对青年农民进行差异化、动态性培育,搭建全国性的高素质乡村人才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增强青年农民应用互联网手段发展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培养青年农民的互联网金融思维,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明则把眼光放在乡贤上。在他看来,乡贤从乡村走出去,在外打拼多年,不少人仍怀着反哺故土、回报家乡的强烈意愿。他们有才能,有思想,在某些领域有一定成就,是乡村振兴的特殊力量。周素明建议,深度挖掘乡贤资源,搭建“乡贤智库”,建立乡贤顾问制度。鼓励乡贤参与到村庄治理体系中,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更多血液。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是人才振兴的重要方面。而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能力不强、思维受限、进取意识弱,在乡村振兴中有些吃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广水市十里街道办事处观音村党支部书记熊永俊说,“以广水市为例,367个村共有‘两委’成员1589名,近一半是初中及以下学历,45岁以上的超过七成。”熊永俊建议,以农村换届选举为契机,选好配强农村带头人,优化村两委班子年龄、学历结构。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岳家村社区党委书记许传江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仅关系到人才振兴,也是组织振兴的要求。他今年提交的《关于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建议》提出,要把培养、选拔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忠诚干净担当、适应基层治理并且能够长久干下去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王洪海说:“目前农业劳动力偏老化,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经营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投入农村建设。”他建议,各地可以招录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把年轻人的新思路引进农村,同时也为农村储备了管理人才。另外,对经营技术引才引进要不断完善各种政策保障和优惠,吸引他们来农村创业,为乡村人才振兴“添砖加瓦”。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认为,可以通过鼓励农业科技企业“下乡”来赋能乡村人才。卢庆国说,过去乡村产业主要依靠人力和地力,未来科技创新将发挥更多作用。农业科技企业下乡,在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理念、新技术的同时,也能为农民赋能,帮助当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农村产业与文创融合 许鸿飞委员献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农村产业与文创融合
许鸿飞委员献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强晓玲


  “艺术家要用艺术作品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一件作品带出一个地方。”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就如何产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许鸿飞委员认为,当下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产业蓬勃发展。但在村民素质观念、乡村美学、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品牌推广等软实力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许鸿飞说,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发挥自然风光和人文风俗的魅力,还要融入更多艺术元素。雕塑作品可美化环境,增添文化氛围和内涵,与群众产生互动与共鸣,带动乡村旅游和城乡交流。

  2010年,许鸿飞曾受邀到当时广东最贫困的乡村之一连南千年瑶寨做展览。十九件大型雕塑放置在瑶寨的高山上、丰收的田野里,参观者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感受到连南自然生态和民俗。展览引发村民和游客的高度关注和喜爱,连南千年瑶寨很快成为广东民族旅游的新热点,有效促进了当地的旅游发展,提升了知名度。

  近年来,随着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42站的成功举办,让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旅游推介融合发展有了更深层的体会。为更好地探索文化艺术与中国乡村文化振兴的结合点,2020年4月30日起,许鸿飞从广州花都塱头村出发,开始了中国百村巡展——“雕塑下乡中国行”活动,计划在江西婺源、浙江余村、安徽小岗村、湖南韶山村、厦门马塘村、黑龙江北极村、山西振兴村、成都战旗村等地进行展览。

  随着乡村调研、展览的不断推动,让许鸿飞深感艺术资源、配套资金、人才全面下沉乡村的重要性。

  “要结合当地风貌风俗、特产与知名艺术IP一起打造,培育接地气的乡村文创产业,让城市先进理念‘走进来’,深挖地域文化内涵。同时,借力‘艺术下乡中国行’这样的强大IP,让乡村特色资源‘走出去’。”许鸿飞说。

  他认为,应进一步促进艺术与乡村融合,加强农村产业与文创艺术的融合,吸引更多人到乡村旅游消费、投资创业,提高农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东西产业协作升级版 张天任代表建言补齐西部地区农村短板
打造东西产业协作升级版
张天任代表建言补齐西部地区农村短板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李坤晟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对于14亿人口的中国,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建议,完善东西部产业对口协作机制,需遵照市场规律,强化制度性供给,进一步要素保障支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在产业。我们要从‘产业扶贫’迈向‘产业兴旺’,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张天任表示,不少脱贫摘帽地区的产业发展存在定位不准、层次不高、链条不长、效益不好等问题,致使产业基础不牢固,极易在各种风险挑战的影响下再次陷入贫困。东西部产业对口协作机制,要坚持优势互补,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规律构建企业长期参与机制,促进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东西部产业协作升级版。

  张天任代表是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同时兼任浙江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总支书记。这位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工厂办到哪里,扶贫的对子就结到哪里。从2005年起,天能集团在河南、江苏、安徽、贵州等省份建设生产基地的同时,都会与当地贫困村“结对子”,通过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累计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

  张天任认为,虽然西部地区农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实施了大批补短板项目,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建设总体滞后与失衡的状况并存,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还比较薄弱,相对加大了投资方的隐形成本,也无形中抵消了他们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影响到东部地区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一方面,要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特别要加快农村水、电、路、气、信等设施的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要稳定好政策预期。建议正在制定中的乡村振兴促进法,应就财政投入、土地出让收入、资金基金、金融服务、融资担保、用地保障,以及东部地区社会资本参与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扶持措施,作出更加明确、更具针对性的规定。”张天任说。

 
这两位“90后”代表关注“办好乡村小微企业”
这两位“90后”代表关注“办好乡村小微企业”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赵文君)“90后”代表、“来自基层”、“返乡创业”,这是湖北代表团两位女代表程桔、程梦醒共同的“标签”,也都透着一股韧劲和闯劲。

  2014年,程桔从城市回到家乡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同年,程梦醒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湖北省应城市三合镇三结村,创办了春华养生豆皮有限公司。

  同为来自基层农村的代表,程桔带动村民发展产业,程梦醒将传统特色食品豆皮做大做强,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她们有着聊不完的话题。

  “去年9月,我们新建了一家农业合作社,厂房面积达15亩,生产线运行了3个多月,吸纳了更多的村民就业。”程梦醒说,去年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出台,从金融、税收、市场等多个方面帮助中小微企业疫后重振。在政府的帮助下,她的企业争取到50万元惠农贷、5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扩大了产能,拓展了销路。

  “眼下我们村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产业,目前有几家企业有意向,等我回村后谈合作的事。”程桔说,村里的小微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大多还是作坊模式。为此,程桔向程梦醒取经,了解小微企业进村办厂的需求。

  “要看企业对于投资厂房、技术的需求,有的需要村里提供土地自建厂房,有的愿意提供技术、租用村里建好的厂房。”

  “我们村以山地为主,发展产业缺少土地资源。”……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碰撞思想,交流心得。

  在发展村里新兴产业的过程中,程桔深切地体会到,农村发展产业离不开土地。为此,在湖北代表团分组审议发言时,程桔提出建议,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数字化土地改革试点,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农村的零散田地进行登记、流转、分配。

  “人才匮乏是很多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今年两会,我重点关注乡村小微企业的用人问题。”程梦醒说。去年以来,程梦醒多次线上线下走访调研,发现当地一些小微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普遍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困境。

  将基层声音传递出来,把群众心声带到两会。这两位“90后”代表表示,两会结束后,还要认真履职尽责,把好思路、好点子带回村里,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

 
代表热议乡村振兴
代表热议乡村振兴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余绍容建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做好巩固拓展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全国人大代表玉龙说,贫困山区教育还有很多弱项,建议继续加大对贫困山区师资培养力度。
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全国人大代表马恒燕(中)说,在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应更注重精准性,形成稳定产业链。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摄
 
 
保障“她”权益 绽放“她”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谈女性权益保护
保障“她”权益 绽放“她”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谈女性权益保护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妇女节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丁小溪)“只有坚决保障妇女权益,才能让更多新时代女性绽放出最美的‘她’力量。”谈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丁洁如是说。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不少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就如何更好保障女性权益建言献策,助力改善妇女发展环境,促进妇女共享发展成果。

  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和女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原副主席崔郁建议,可在110报警系统中将“家庭暴力”单独列项,作为专项统计指标,做好涉家暴案件的信息登记等。

  丁洁对规划纲要草案中“保障妇女享有卫生健康服务,完善宫颈癌、乳腺癌综合防治体系和救助政策”的提法非常关注。

  “对女性开展两癌筛查,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她说,由于当今中国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重要职责,还需要特别关注女性的心理健康,要进一步加强对女性心理健康的认知、预防和咨询工作。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持续提高受教育年限和综合能力素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在保障女性平等受教育权利方面已取得了突出成绩。‘一个都不能少’,也包含了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要一个不少。”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袁雯说,当前,面对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职业特点,应给予女性更多的教育和制度支持,提供更多适合女性的工作模式、培训项目等,加快提升女性综合素质。

  此外,规划纲要草案对“保障妇女平等享有经济权益,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作出规定。

  对此,崔郁建议,根据企业规模,按照雇佣生育女职工的比例,对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返还等优惠,或者对企业承担的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社保缴费和配偶护理假期间的工资等以税收返还的形式进行补贴,以激励企业为女性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格桑花在雪域绽放 新时代藏族女性书写“她”力量
格桑花在雪域绽放
新时代藏族女性书写“她”力量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妇女节
 
  据新华社西宁3月8日电(记者李琳海)骑着摩托车,拿着小药箱,更措吉来到了位于青海湖畔的藏族老阿妈卓玛家。她娴熟地拿出血压计,为卓玛量过血压后,看看老人家里常备的药还剩多少。

  33岁的更措吉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倒淌河镇甲乙村的藏族村医,2018年从青海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藏族农牧民的“健康守护者”。

  “爷爷以前就是一名藏医,从小受到家庭影响,我想成为一名医生,帮助别人解除身体痛苦是一件幸福的事。”更措吉说。

  农牧民居住较为分散,哪位妇女到了预产期,哪位藏族老人需要换常备药……更措吉熟记于心,乡亲们需要时,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中,风雨无阻。

  如今,在农牧区,像更措吉一样的藏族女医生一次次走向大山深处,走入“健康中国”的最后一公里,也走进牧区最远一家人的心里。

  一片药能治病,一针一线也有改变命运的力量。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默勒镇是青绣致富带头人卓玛康珠追梦的起点,2016年,她和当地妇女重拾绣娘的老手艺。

  祁连县默勒镇富含矿藏资源,如今实施绿色经济转型,很多当地百姓从事畜牧业生产和手工制作。在当地政府和妇联帮助下,闲暇时节,卓玛康珠召集村里的妇女做起掐丝唐卡、刺绣、羊毛绣等工艺品,其中很多人曾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她深信,未来,当地绣娘们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力量。

  对藏族“牧羊女”白卡来说,知识、视野以及像草原一样宽广的胸怀,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

  白卡的家在位于江河源头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2015年,她在当地成立了玉树市牧女工贸有限公司,并有幸成为“曲克安达”(从牦牛奶中提炼出的一种糖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州级传承人。

  2017年,白卡在清华大学参加了由文化部、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我们的印象里,藏族女性每天除了照顾孩子,就是与牛羊为伴。新时代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撑起一片天空。”白卡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夏吾卓玛用责任诠释担当。

  夏吾卓玛说,她的家乡黄南是典型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在政府大力支持帮助下,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

  夏吾卓玛说,值得高兴的是,去年黄南州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达到10708元,比“十二五”末增长57%;建成供水项目118个,彻底解决了包括农牧区5万贫困人口在内的全州饮水安全问题,率先在青海实现贫困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清零”。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基层工作经历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农牧民的所需所盼。我要用知识和技术服务基层,用行动告诉更多藏族女性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夏吾卓玛说。

 
女性受侵害有何新特点?如何防范?对话犯罪心理学专家
女性受侵害有何新特点?如何防范?对话犯罪心理学专家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妇女节
 
  本报记者莫鑫


  当前,女性受到的侵害有哪些变化和特点?女性青少年校园保护难在何处?受侵害女性如何避免二次伤害?法律在防范女性受侵害方面有哪些进步?

  带着这些问题,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对话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马皑。

  马皑教授是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犯罪与刑事司法心理学、越轨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并参与过大量真实犯罪案件的审理。此外,马皑教授还是一名“西瓜视频”平台的创作人,其原创短视频节目《新知十讲》致力于通过讲授犯罪心理学知识,帮助社会公众防范犯罪、减少伤害,同时学习在危机时刻该如何自救。

  记者:针对女性的侵害有哪些新变化、新情况和新特点?

  马皑:就我所研究的领域来看,与过去相比:一是家庭中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增多,包括虐待女童等,尤其是疫情期间,人们长期在家,极易产生由家庭矛盾引起的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二是利用信息网络对女性实施的侵害增多。典型的如“杀猪盘”、“裸贷”、信息勒索等;三是以女性为工具进行诈骗、卖淫等犯罪行为仍然高发;四是针对女性的犯罪如性侵儿童、性骚扰犯罪尚未减少。

  记者:如何让受到不法侵害的女性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马皑:消除“二次伤害”的影响,有几个要素需要特别强调,一是自主,即被害人自己的心理弹性。这是被害人在心理层面从创伤中“走出来”的基本能力。被害人自身如何看待已经发生的事件,并在此之后如何面对和适应对于消除二次伤害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二是互助,我所指的互助是指同类型的人,有相似被侵害经历的人坐到一起打开心扉,共同讨论应对创伤和修复创伤的方式,这对于消除二次伤害是较为有效的。当然,这类活动的组织和引导特别需要社工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最后是求助,受侵害的女性既可以求助于法律援助,也可以求助于心理医生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往往可以帮助受害者在心理创伤修复方面给出更加专业和可行的建议。

  记者:女性青少年的校园保护的难点在何处?  

  马皑:很多人谈到这类群体的校园保护时第一个都会想到学校的作用,但是我想指出的是,很多女孩子在学校遭受到侵害时是选择沉默的,这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关。往往这些孩子在学校受到侵害时,是不会告诉校方和家长的。

  那么应该怎么办?在我看来,学校在关注女性青少年时,应该注重孩子们之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可以依托班级心理委员等朋辈意见领袖的作用,建立起班级中同龄人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互助小组,从而使学生们在遭遇到严重的侵害行为之前,先有机会和对象说出来,以便防患于未然。

  记者:法律在防范女性受侵害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

  马皑:我们国家最近几年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女性权益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颁布使各项保护女性权益的措施进一步有法可依。

  针对具体的侵害行为,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来做说明:首先,过去法律对于性骚扰没有明确的标准,民法典中首次明确界定了性骚扰行为,同时对女性受到性骚扰之后应该怎么办也给出了基本路径。再者,修改了奸淫幼女罪、猥亵儿童罪的内容,针对这类犯罪提出要从严从重处罚,还增加了针对教师、医生、监护人等负有特殊职责人员性侵犯罪的解释说明,这些措施都体现出,国家在有意识地加强对女性尤其是女性儿童的保护。

  此外,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也明确了女性在面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时可以进行特殊防卫。实施特殊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可以看出,当前我们国家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在有法可依方面正在不断完善,但是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尤其是针对女性的恶性家庭暴力事件、农村地区的性侵女童事件,执法人员如何取证、公权力如何介入,这些都是执法者需要进行思考和着力完善的地方。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妇女节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代表走向会场。 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她的“枝叶”仍繁茂 夏森老人的故事
她的“枝叶”仍繁茂
夏森老人的故事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妇女节
 
  新华社南昌3月8日电(记者张璇、李子健)相隔数千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夏森,未曾踏足过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这片土地。而她却因为一笔延续5年的捐款、上百封感谢信,与几十位贫困学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奶奶,您辛苦了!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有机会我会去北京探望您。”在萍乡读大学的胡伟军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2016年起,夏森将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0余万元捐赠给江西省上犹县、陕西省丹凤县的贫困学校。其中100万用于设立“夏森助学金”,帮助学生们圆“大学梦”。

  今年,夏森已97岁高龄。2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她两次想从轮椅中起身,领取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证书……这一幕感动了很多人。

“良种”开枝散叶


  驱车约两小时,从上犹县城到达上寨村,需绕过一段蜿蜒的山路。车子几经回转,陡然下行,进入了一块开阔的空地。可以看到农田与白色的房屋交错,雾气垂落在山脚。这是西南林业大学在读学生刘芃的家。

  两年前,刚得知录取结果的刘芃接到了上犹县教科体局的电话,通知他可以申请“夏森助学金”。那时,18岁的他就是绕着这样的一段山路,独自乘班车到达县城的。

  2016年起,上犹县教科体局每年对该县的贫困大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研,确定资助名单,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每年可以领到5000元。“目前,我们已累计发放44万元,资助88人次。”上犹县教科体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刘宗文介绍说。

  方春香今年20岁,性格活泼,喜欢下厨。她常在社交媒体中发布她亲手做的美食,这是她在外读书时最想念的“家乡味道”。2019年,方春香考入山东财经大学,是“夏森助学金”资助名单中的“好学担当”。

  “我向学校申请了助学贷款,去年还获得了两笔奖学金。”方春香说,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她在周末会去兼职。“我希望能自立,尽量不靠家里。”她说。

  今年寒假,方春香获知了夏森的住址,“我打算做一些手工的小礼物送给夏森奶奶,”方春香说。

“暖阳”驱散阴霾


  社溪中学距上犹县城约22公里,是一所被无数爱心人士“光顾”过的学校。崭新的塑胶跑道、宽阔的林荫路、新式的广播设备……一所偏远山区的中学,在各类善款的支持下,为当地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会议室的墙面上,15笔总计超过60万的善款来源和用途被标示得一清二楚。其中有一笔为63000元,正是夏森捐赠的“退休金”。

  2014年,校长黄栋才调任社溪中学当校长,对当时的教学环境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的播音设备还很陈旧,英语听力还是教师们用手提式的录音机播放。”黄栋才说。

  后来,学校采购了新式的播音设备,学生们上下课伴着悦耳的铃声,跑步跟着振奋的鼓点,新成立的“童川广播站”也成了热爱广播的学生们的乐园。小小广播散播着快乐与希望。

  2016年9月,社溪中学写了一封信寄给夏森,上面写道:“尊敬的夏老,全校师生面对您的心愿,决心好好教书育人、学习向上,祝您健康长寿。”

同一件灰色西装


 5年来,夏森对上犹县的资助从未停止,而当地真正见过她本人的人却为数不多。上犹县教科体局办公室主任罗学斌是其中之一。

  2019年,罗学斌因工作原因到北京进修,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工作人员联系,前往夏森家拜访。

  他记得,夏森的居所比较简单,客厅摆放着大量的书。老人行动不便,多是由保姆来照看,平时上犹县的学生们写给夏森的信,也是由保姆读给老人们听的。

  交谈间,罗学斌向夏森展示了手机中学生们的照片,并向她介绍孩子们获得了哪些奖学金,目前正在什么单位实习。“夏老听了很高兴,点头微笑,说‘好’。”罗学斌说。

  2月25日,罗学斌收看了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他发现了一个令他惊讶的“巧合”——夏森颁奖时候穿的那件灰色西装,与她在2006年去陕西丹凤县调研时穿的是同一件。

  2021年,岁月的钟摆已数过15个年头,夏森老人的初心如同她身上的这件灰色西装一样,依然质朴,从未改变。

      (参与记者:邬慧颖)

 
泪目!这封85年前的信,写满了妈妈的爱
泪目!这封85年前的信,写满了妈妈的爱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妇女节
 
  新华社沈阳3月8日电(记者徐扬、赵洪南、张博群)这是一封85年前一位母亲写给幼子的家书,也是这位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的绝笔信。从此,母子再未相见。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85年后,重读这封家书,寥寥数语,一字一泪。

  一封与子遗书、一张母子合影,这是作为母亲的赵一曼留给孩子的最后念想。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她,想起最牵挂的儿子时,流露出母亲特有的柔软。那一年,她只有31岁,儿子7岁。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党组织派赵一曼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馆长刘秀华说,赵一曼到东北后,负责奉天纺纱厂等4个工厂的地下党组织工作。1935年,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治委员,在与日军作战中,她为掩护部队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

  烙铁烫、灌汽油、电刑……“任凭敌人怎么审讯,她始终没有泄露党的任何机密。”刘秀华说。

  1936年8月2日凌晨,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预感到即将牺牲,她向押送人员要来纸笔,写下这封绝笔信。

  “这个世上,儿子是她最不舍的牵挂。”刘秀华说。

  20多年后,当年的宁儿、已经长大成人的陈掖贤,终于知道了自己的母亲就是抗日英雄赵一曼。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他痛哭着抄下了母亲的这份遗书。

  赵一曼这封绝笔信中写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赵一曼没能像大多数妈妈一样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但她用自己的牺牲告诉儿子怎样做一个中国人。这封信的每个字都写满了一个妈妈的爱,也写满了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爱。”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换的“成都探索”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换的“成都探索”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远眺雪山城市。吕甲摄
 
 
2018年6月30日,几位小朋友在成都空港花田游玩。张青青摄
 
 
2019年1月4日,市民在成都桂溪生态公园散步。张青青摄
 
 
成都桂溪公园内的荷花。
      吕甲摄
 
  
 
  
 
  
 
  
 
  本报记者黄海波、董小红
 
  
 
  邻江不见江,开门不见景——张绍莲的房子就在成都锦江边上,不过由于是一楼,窗户正对2米多高的围墙,有江景房之名,无江景房之实,“以前要去江边散步,先得走出小区,再从小区外面绕回来。”
 
  去年9月,成都市金牛区星辉中滨河路上的这面水泥围墙,被打造成了爱情主题景观墙,还破例允许一楼住户破墙开口。锦江的美景,终于痛痛快快地倾泻进张绍莲的小院。
 
  不仅如此,围墙外一段600多米的机动车道,也改为步行道,并设置了多处爱情主题雕塑。改造后,这条老街不仅穿上了“新衣”,还有了新名字——“北门里·爱情巷”。昔日脏乱的街巷,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突出“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星辉中滨河路的变化,正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众多场景之一。这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行动,让越来越多的成都人收获了绿色福利。
 
公园里的幸福


 
  蜀地多云雾,成都人出了名的爱晒太阳。今年春节,就地过年政策的引导加上良好的天气条件,约有800万市民走进公园和绿道,享受悠闲的绿色时光。
 
  “我们搬过来的时候,公园还没有建起来,感觉挺荒凉的。现在可好了,很多人来这里遛娃。”全职妈妈李木子几乎每天都带着8个月大的女儿,到家附近的江滩公园散步。她的丈夫是一位程序员,在不远处的天府软件园上班。
 
  这对外地年轻人相识于校园,毕业后双双选择留在成都。得益于建在家门口的新公园,前几年买的房子也涨了不少。
 
  易美芳也舍不得这个公园,尽管搬走已经两年,她每天仍照例坐半小时公交车回来逛逛,顺便在公园边上的中和大市场买点菜。
 
  “变化大哟,以前没建公园的时候,就是一片荒地。儿子加班回家,经常被野狗追着跑。”她笑呵呵地说,现在公园人气可旺了,广场舞队已经没有了她的位置,让她羡慕不已。
 
  江滩公园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另一个场景。从空中俯瞰,成都大大小小1100多个公园,通过一张巨大的绿道网络紧密连接。过去三年,这张巨网如同不断生长的绿脉,扩充着成都平原的绿色版图。
 
  这张巨型网络,就是成都规划建设中的天府绿道,全长1.69万公里,相当于13条京沪高速铁路线。目前已累计建成4400多公里。
 
  “成都正通过五个重大生态项目来构建公园城市形态: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城市‘绿心’;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生态‘绿肺’;加快推进天府绿道体系打造城市‘绿脉’;加快建设133平方公里的锦城公园,打造城市‘绿环’;拥有48公里河道的锦江公园,将打造成城市‘绿轴’。”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谢玉常说。
 
  “五绿润城”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世界级的生态工程。其中,围绕成都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两侧500米范围打造的锦城公园,面积远超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巴黎卢森堡公园,串联起众多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和城市绿地。绵延100多公里,仅新建的上跨桥梁就有78座。
 
  成都从2018年开始进行公园城市建设,但基于生态保育和生态廊道保护,早在2008年,锦城公园所在区域便停止开发,同时大刀阔斧地拆违。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绿道处处长吴本虹说,之所以花大力气保护这条生态环廊,就是拒绝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保证这条环廊上7个自然通风口的畅通,让成都能畅快“呼吸”。
 
要筑景更要聚人


 
  如今,或漫步或骑行,选择距离最近的天府绿道,就能穿梭于各个公园景区,成都人“神仙日子”因此多了一道时尚注解。
 
  成都兴城天府绿道集团董事长康瑛,被业内称为天府绿道“当家人”。她经常遇到相同的提问:建设如此庞大的公园绿道,钱谁出?账怎么算?
 
  “以城市品质价值提升平衡建设投入,以消费场景营造平衡管护费用。”她如此作答。
 
  以锦城公园为例,周边可开发土地3.2万亩。公园生态价值得到释放后,每亩土地保守溢价100万元,算下来就是320亿元。从每亩土地溢价中提取一定比例,进入专用的“绿色账户”。
 
  成都还正探索“绿道+”“公园+”模式,营造生态消费场景。仅今年春节期间,锦城公园园区商家营业额就超过1000万元。
 
  此外,每年约有160多场公园绿道活动在锦城公园举办,主题涉及科普、文化、音乐等。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仍吸引了超百万人参与,上千万人关注……
 
  这位“当家人”认为,不能只看到土地溢价和消费收益,公园城市建设正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成都,加速城市功能优化和产业变革。
 
  康瑛曾接待过一位前来成都考察的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当时是周末,锦城公园里很多人跑步。这位高管看到之后触动很深,说他们德国总部边上就有一个公园,员工也经常去跑步,这个场景似曾相识。”最终,这家企业选择了落户成都。
 
  生态价值转化是公园城市发展的核心机制,筑景聚人则是成都对于这一机制的实践认知,也是成都人算的一本生态大账。
 
  登上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丹景台观景平台,如果天气晴好,向东眺望,正在建设的天府国际机场尽收眼底。今年春节,丹景台人气爆棚,主管部门连发九天限流公告。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在我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少有成都这样3000年未易城址,2500年未改城名的。但是几千年来,成都始终在西部龙门山脉和东部龙泉山脉之间腾挪。
 
  为破解环境资源约束,打开城市发展空间,成都开始实施东进战略,跨越龙泉山,从“两山夹一城”拓展为“一山连两翼”。由此,龙泉山也从生态屏障升级为城市“绿心”,城市格局也迎来千年之变。
 
  “和西部龙门山相比,龙泉山生态本底相对较差。过去三年,我们一直在植树,累计增绿增景超过14万亩。”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干部邓云木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站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两大战略交汇点上,龙泉山的生态支撑功能被持续看好。根据规划,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优先开展生态保育,同时加快休闲新业态培育,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成为“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市民游客喜爱的生态乐园”。
 
  从空中俯瞰丹景台,形似一只眼睛,因而有了一个气派又独特的别名——“城市之眼”,观景平台的正中位置,有一个大型的“太阳神鸟”造型装饰,这只享誉中外的“太阳神鸟”,象征着三千年古蜀文明的传承与生长,也见证着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展翅腾飞”。
 
  地铁修通了,旅游环线连接了,人流量持续不断,商机自然跟进。“我们曾计划引入一家国际知名咖啡品牌,对方上山考察后认为太远太偏。不过前段时间,他们却主动上门寻求合作……”邓云木说。
 
社区活则城市活


 
  张绍莲住上了迟到多年的江景房,楼上的邻居则住上了期盼已久的电梯房。当地在为一层住户打开围墙的同时,为整个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
 
  张绍莲由衷地说,“政府部门把外部景观打造好,我们也要把自己的小环境打造好。”这位热心市民主动响应号召,把自家客厅贡献了出来,无偿提供给游客使用,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城市会客厅”。
 
  社区活则城市活。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类似创新在成都不断涌现。
 
  2400亩的湖区周围,散落着不同风格的住宅楼;清澈的湖水倒映出湖畔和草坪,以及错落其间的休憩场所。走进成都天府新区麓湖公园社区,会让人产生错觉:到底是社区建在了公园里?还是公园建在了社区里?
 
  居民刘敏辉退休前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在社区艺展中心,她笑盈盈地向到访者介绍各种社团活动。讲解结束时已近中午,“我要坐游艇回家做饭啦,欢迎大家常来做客。”她笑着说。
 
  一湖碧水是这个公园社区的灵魂,满足了成都人对枕河入梦依水而居的美好想象。“环境没得说,就是担心开发商撤走之后,湖水会不会变成一潭死水?”社区居民罗艳霞说。
 
  担忧并非多余。2400多亩的水域,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年用于水质维护的费用高达3000万元。楼盘开发结束后,谁来为这优质水环境买单?
 
  麓湖公园社区党委书记王燕也开始了提前谋划。在她看来,环境维护要靠人,现在社区正在组织各种不同的水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让社区居民定期参与种植水草、在河边捡垃圾等,保护生态将逐渐成为居民的新时尚。
 
  “我们还正在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基金会模式,目前累计捐赠总额超过了1500万元。”麓湖公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徐棠棣说,“渔获节、龙舟赛、水上剧场……基金会每年会组织500多场社区活动,借此打造公园社区品牌,提升了社区吸附能力。”
 
  徐棠棣表示,吸附的不仅仅是捐赠,更是居民对于美好家园的价值认同。
 
  长期关注公园城市理论实践的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认为,成都基于公园城市建设,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体系,是对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也是公园城市建设值得推广的经验。
 
  “我对成都公园城市的前景非常有信心,因为它符合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满足了成都人对于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李后强说。
 
  春节前的一天,阳光明媚,不时有路人在张绍莲小院门口探头张望。
 
  “我电视上见过您,特地过来看看。”“快进来坐坐,就跟回家一样。”张绍莲笑着招呼。
 
  从公园城市建设“首提地”到“示范区”,或许这就是成都应有的城市气质。
 
 (参与采写:刘依林、孔维睿)
 
未来五年,美丽中国什么样? 访全国人大代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
未来五年,美丽中国什么样?
访全国人大代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

( 2021-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高敬、熊丰、徐壮)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眺望未来,大家都在谈的降碳,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勾画了美丽中国的蓝图——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代表,解码2025年的美丽中国。

  两个“基本消除”带来更多蓝天碧水


  近年来,蓝天白云的“好天儿”越来越多,成为人们共同的感受。然而,就在前两天,北京刚刚经历了一场重污染天气。

  王金南介绍,“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满意度比较高。但要看到当前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追求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重污染天气、劣Ⅴ类水和城市黑臭水体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上。

  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

  “提出这两个‘基本消除’,目的就是要解决老百姓最关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王金南说。

  但他同时指出,这些领域也是污染防治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任务仍非常艰巨。

更好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绿水青山的价值如何体现,如何给当地群众带来金山银山,一直是各地探索的方向。

  纲要草案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提出制定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王金南注意到,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已经通过《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

  很显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各地保护绿水青山的积极性。绿水青山是生态资源,能不能转化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在实践中,绿水青山的价值怎么转化?

  “这应该成为未来5年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题目。”王金南说。

  他提出当前要在4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科学界定生态产品的范围;二是突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问题;三是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除了政府出资,如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还要大力建立市场机制;四是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让保护者真正受益。

  他说,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中包含三部分。举个例子,一片森林既有木材产生的产品供给价值,也有固碳、调节气候等生态调节和服务价值,还可能有文化旅游等价值。其中,难以体现的是生态调节功能这部分的价值。

  对此,王金南提出建立基于生态产品服务的“第四产业”概念。他表示,不同于为经济生产和以人为中心的一二三产业,第四产业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目标的,可以成为下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方向。

减污降碳有挑战也有机遇


  “纲要草案提出协同推进减污降碳,这是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牛鼻子’。”王金南说。

  他解释,依靠末端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潜力越来越小。要继续改善环境质量,就得依靠一些根本性措施,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的调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根本措施也是相应的结构调整。

  “治污、降碳,途径是一样的。”他说,根据研究,如果全国能够达到碳中和目标,全国PM2.5平均浓度能够降至10微克/立方米左右。

  降碳,哪些行业会受到影响?他表示,特别依赖化石能源的、高排放的行业肯定是受冲击最大的,如煤电、钢铁、建材、化工等。如今,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这些行业本身也在改变,正在迎接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降碳也会催生一些朝阳产业。我们要大量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这是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低碳或者近零碳排放的产业的机会。电网调配技术、储能等产业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要依靠电气化推进低碳化,即终端能源消费中,煤油气等比重下降,电能比重上升,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王金南表示,跟消费相关的电气化产业也是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

人人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何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你我怎么才能成为“低碳达人”?

  王金南呼吁大家首先要树立简约节约的消费观念。同时,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多选购、使用一些低碳的、节能节水的产品。

  “消费者有绿色低碳的消费需求,生产者的供给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实现从需求端促进供给侧绿色改革。”他说。

  此外,他建议人们更多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为碳减排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