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沁沁
飞机越过天山。苍茫云海间,巨龙绵延2000多公里,银峰雪色,雄姿浩瀚。
无垠天穹下,帕米尔雄鹰高飞,别迭里汉时关阙尚在,“大国之道”写满英雄故事。
9月中下旬,记者行走天山南北。每当来到边境线,总是多一些感动。
寂静的群山放大了一切声响,历史足音清晰,坚守有了回声。
关山并不遥远,在你我心中。
界 碑
2天,跨越4270公里,72岁的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从帕米尔高原来到人民大会堂。
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被授予“人民卫士”的老人,眼角有泪。
他告诉记者,那一刻想起了天堂里的父亲和儿子。
在中国最西端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家三代巡边高原,加起来正好72年了。
海拔5100米,“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他们走在最前面探路,为官兵指引方向,避开雪崩、滑坡、泥石流。
“边防线我走不动时,你得走,你走了我才心里踏实。”
“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守住这里,守住了国,就守住了家。”
三代护边员的话语,质朴、炽热。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曾问父亲,为什么要给解放军当向导?父亲说,他们帮牧民打草,给大家米面,为老乡盖石头房子,却什么也不要。
3年前,一个冷冽的午后,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儿子拉齐尼·巴依卡,跃入冰湖托举起落水幼儿。生命定格在41岁。
不为暴风折翼,不因长夜畏惧。这是帕米尔雄鹰的选择。
鹰,塔吉克族的图腾,英雄和正义的化身。雄鹰离不开雪山,他们更离不开自己终身守护的祖国和边境线。
“我干不动了,由儿子干;儿子干不动了,由孙子干。”拉齐尼·巴依卡没有告别,并未离开。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时常紧握那根陪伴他多年巡边岁月的马鞭。马鞭上,刻上了拉齐尼·巴依卡牺牲的日子——2021年1月4日。
他知道,即便时间重来,儿子依然坚定如一。
这个9月,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次踏上熟悉的巡边路。
千里边境线,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鲜红如血。
烽 燧
烽火已熄,狼烟散尽,万里长城最西烽——别迭里烽燧静穆屹立。
此刻,耳畔的风呼啸而过,古丝路蜿蜒脚下,驼铃声声化作东西文明交响,在天地间织就壮阔画卷。
遥想当年,汉唐两朝派驻王师于此,守护百姓繁衍安居,铁证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事实。
历史未曾远去。2000多年后,烽燧的每一块砖、每一抔土,都在诉说。那是大汉铁骑出关远征卷起万里尘烟,是盛唐玄奘茫茫戈壁踽踽独行留下朝圣背影,是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豪言,是左宗棠“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大义凛然。
千百年来,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基因和信念,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结成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距离烽燧1.5公里处,别迭里警务站前,“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的誓言在太阳下闪光。
国庆节这一天,警务站2名民警和30名护边员,一早举行了升旗仪式,随后前往中吉3号界碑巡逻踏查。界碑前,大家高举五星红旗,重温入党誓词。
“我们守的不只是边境,更是传承千年的戍边使命。”民警王春说。年初,孩子出生不久后,他就匆匆赶回警务站。
28岁的毛晨旻,从山清水秀的浙江杭州来到这里。“古代将士的戍边条件比现在更苦,他们尚能坚守、冲锋,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
海拔2300米,戈壁滩上的车辙、脚步,深深浅浅,蜿蜒向远方。那是移民管理警察和护边员们,在风雪中行走的印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他们守护的不是石头和土坯,更是联结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要对得起历史,更对得起后人。
复兴民族骨子里的血性胆气,是别迭里烽燧迄今屹立、依然恢弘的精神底座。
大 道
从新疆喀纳斯到广西东兴,漫长的219国道,绵延10065公里。“国之大道”,亦是卫国戍边的生命线。
一代代戍边卫士,舍小家团圆,守山河万里,护国泰民安。
从东兴出发,沿219国道向西约两百公里处,是中越边境的法卡山。猫耳洞、防炮洞、碉堡、战壕……曾经血与火燃烧的岁月,永久镌刻在祖国南疆的大山中。
中秋,团圆之夜。墨蓝天穹上,一轮满月将银光洒向绵延的群山。这是我国广袤边境线的一段——广西崇左段,1171号界碑立于此。
月亮很近,星河皎皎。驻足的人并未停留太久,只是喝了几口水,又往前走了。爬陡坡、穿密林、巡边境……平静的山岭中,只听得急促的脚步声。
崇左凭祥市上石镇浦东村剥皮屯,崇左边境管理支队上石边境派出所三色桥警务室,民警辅警们常年守护着16块界碑和15公里边境线,每天至少要完成8次全线横向巡逻。
“记不清走过多少路了,边民的幸福与安宁,比我们的团圆更重要。”民警张超伟说。
月光下,闪烁的“红蓝光”映照着界碑,和一张张栉风沐雨的面庞。
每一种团圆都值得守护。
有的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如果我牺牲了,就将我埋在康西瓦,继续守卫祖国边疆。”
山风吹过昆仑之巅,喀喇喀什河奔流不息。沿219国道行至康西瓦,中国海拔最高的陵园,长眠着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献身的上百位烈士。
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就在其中。4年前,冰凉的河谷中,他们以青春、鲜血和生命,守住了大好河山的“寸土不让”,在喀喇昆仑树起新的英雄丰碑。
陈祥榕墓前,摆满了他最爱吃的橘子,其中一颗写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烈士曾许下的青春口号,染红了高原上皑皑的雪,如长明火、启明星。
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不怕死。无数以身许国、浴血奋战的故事,铸成今日中国之富强底基。
“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他们走进了历史,千千万万后来者得以拥抱未来。
新 生
故事没有结束。
9月,重走巡边路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欣喜地看到正在施工的水库。他深知,儿子生前为当地百姓解决用水问题的愿望,正在成真。
9月3日,中吉双方首次在别迭里口岸实现通关。一辆辆搭载着各类商品的货车驶出国门,开往吉尔吉斯斯坦。这个正在加速建设的口岸,将作为重要的国际运输和物流走廊,有力保障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
金秋,全国启用统编语文教材。翻开其中一本,反映戍边英雄事迹和精神的篇目赫然在列。文中写道:“这里被称作‘生命禁区’,可在驻守的边防官兵心中,始终拥有坚定的信念: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要用热血和生命去捍卫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英雄身后,万象更新。
中华民族,向光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