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农专线”的特“蔬”温度 |
|
|
( 2024-10-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
|
在南昌,有两条专为菜农定制、从农村出发直达市中心的公交专线,改变了南昌郊县多个乡镇几十个村庄的菜农多年来进城卖菜难的局面。截至目前,两条“菜农专线”已累计运营900多趟,接送菜农2万余人次,受到群众好评。
记者深入采访发现,“菜农专线”只是增加了一两个班次,却呵护了菜农的生计,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更传递了“城市温度”,是城乡融合、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例证。
清晨5点多,深秋时节的天还是黑蒙蒙的。离南昌市区30多公里的南昌县向塘镇浃溪村村头,不少菜农带着大包小包的果蔬在等车赶早到南昌市区卖菜。
5点半时,一辆车头写着醒目的“菜农专线”字样的公交车开了过来并打开车门,菜农们便有说有笑地轮流上车,然后将肩挑手扛的果蔬卸放在车厢摆放。
有的菜农的菜担太沉太大,驾驶员万上平便会搭把手,然后和大家一起将菜一一摆放好。浃溪村是始发站,他们得为后面站点上车的菜农留空间。
“班长最好最热心,我要为他点赞。”60多岁的菜农王桂荣笑着朝万上平竖起了两个大拇指,一些菜农也笑着呼应。菜农们习惯喊万上平“班长”。
菜农们告诉记者,这种有序上车、和和睦睦的乘车场面,在去年“菜农专线”出现之前完全是另一番情景。
“那时,我们都急急忙忙抢着上179路公交车,生怕上不了。”70多岁的菜农余春兰告诉记者,“每趟179路只许装‘一两担’菜,总有人不能及时上车,多等几班,早市就错过了。有一次我等到第六班才上了车。”菜农王金凤回忆道。
原来,这一路的菜农以前要想进市区卖菜,只能搭乘179路公交车,但人货混装,果蔬带水带泥,扁担长、菜袋壮,菜农与乘客常有摩擦,因此每趟车只会允许“一两担”菜上。而且,这趟车有61个站,要到达市区得近两小时,能赶上早市的菜农很少。
南昌公交运输集团相关负责人万玲说,了解情况后,去年六七月份,县市相关部门与公司进行了研究并陆续开通了两条“菜农专线”,其中一条便是从浃溪村到南昌市老福山的。
5点50分,等始发站菜农全部上车后,“蔬菜专线”准时发车。沿途村陆续上来了一些菜农,一个从唐家村上车的菜农笑着说:“不是始发站也不愁,这是我们的专车,总是上得来,总会有立脚之地。”菜农徐根花说:“‘专车’方便我们携带蔬菜,菜再少也可拿到城里去卖。”
毛豆、青菜、扁豆、苦瓜、马齿苋……车厢里几十担菜弥漫着果蔬的香味和泥土的清香,盛满了人间烟火气。
“京山农贸市场水蕹菜价钱好”“老福山那边人多”……车厢内,有的菜农交流起蔬菜的最新行情,有的菜农打着盹,有的菜农吃着自带的早餐。
7点10分,“菜农专线”到达市区三店西路站,从这站起,不断有菜农下车奔赴各自习惯去的早市摆摊。久而久之,万上平也能精准提醒菜农及时下车。
此时,另一趟5点20分便从南昌县三江镇出发的“菜农专线”也到达了市区终点站。上车下车间,屡见相互伸手帮忙的场景,温暖布满了车厢。
为精准便民,两趟“菜农专线”将沿途站点由61个、41个分别缩减至27个、7个,菜农们能比以前提前近40分钟到达市区。
能乘上车,能赶早市,菜农们销路广了、收入增了,越来越多的菜农愿意搭乘专线去南昌市区卖菜。“以前我就只在镇上卖点菜,跟南昌市区比只能卖一半价钱,而且10斤辣椒有时要卖两三天。”徐根花就是专线开通后才开始到市区卖菜的。
小小车厢连接城乡,“菜农专线”的运营是精准化基层治理的“小举措”“小进步”,却是菜农们能切身感受到的“大幸福”。
(本报记者李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