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广告

科技“金钥匙”与农业生产“零距离”

河南兰考创新科技志愿服务实践见闻

(2023年05月10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科技“金钥匙”与农业生产“零距离”

河南兰考创新科技志愿服务实践见闻

( 2023-05-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近日,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粉紫色的泡桐花开得美,城乡一片生机盎然。
  葡萄架乡王庄村的一座瓜棚中,农户张雪云小心地用细绳固定住蜜瓜柔嫩的茎蔓,为授粉做着准备。再过一个多月,她的6亩瓜田就迎来瓜熟蒂落的丰收时节。
  “6年前刚回家承包大棚种蜜瓜时,完全是门外汉,科技服务团的老师们手把手教我科学管理和种植技术,现在富硒蜜瓜一年能收入10来万元。”张雪云说,每到蜜瓜生长的关键节点,老师们还会主动来瓜棚帮助查看蜜瓜的长势。
  张雪云口中的“老师”,是兰考县科协“一懂两爱”科技服务团的志愿者们。他们常年活跃在兰考的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如今,只要看见穿着红马甲制服的科技服务团专家,乡里乡亲总要围过去,争着抢着问问题。
  “‘一懂两爱’,意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打通科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我们一接到种植户的求助电话或信息,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下诊断、开药方’。”“一懂两爱”科技服务团副团长吴先江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制服上鲜明的服务电话,“走在路上,农民朋友都能看到我们的电话。”
  近年来,我国各级科协已会集420万名科技工作者,成立了超过9万个志愿服务组织,科技志愿者们深入乡村一线、厂矿车间、学校社区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着“科技为民”的初心使命。
  2017年的兰考已经脱贫,但产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农民土地管理、种植技术不达标,农产品“量大质低”,卖不上好价钱。面对农户技术知识需求缺口大和“三农”技术人才少而分散之间的矛盾,兰考县科协走出了一条“农技专家带乡土人才,乡土人才带农户”的科技服务道路。
  时任兰考县科协主席的陈国平,组织起一批农业科技工作者,“组团”到田间地头指导种植。这些来自病虫害防治、设施农业、水稻种植等领域的技术专家,成为了“一懂两爱”科技服务团的第一批成员。植保专业出身的吴先江就是其中之一。
  小宋镇东邵岗一村村民任杰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科技服务团的帮扶下,他种植的高品质大棚番茄卖到北京、上海等地,不仅很快脱贫致富,还盖起了二层小洋楼。
  “自己的生活好了,也想把科学种植的知识技能传播给更多的乡亲。”3年前,任杰也成为科技服务团的一名志愿者,为附近的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忙得不亦乐乎。
  通过挖掘培养任杰这样的“土老师”“地专家”,这支扎根农业一线的科技服务团以点带面迅速扩张,从最初的50人发展到了如今的300余人,并细化出蜜瓜、果树、蔬菜等多个专业服务组,解决1.6万多个技术难题,有效弥补农村科技人才不足的短板,成为兰考乡村振兴一张亮眼的名片。
  不仅如此,针对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科技致富需求,兰考县科协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先后发起成立了“兰考县红薯协会”“兰考县花生协会”等12个特色农技协会,会长多由科技服务团成员担任。
  “这些协会从成立之初,就扎根于日常生产实际,从田间地头成长起来的农技专家们有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快速形成服务网络,广泛联结农民。”现任“一懂两爱”科技服务团团长陈国平说。
  如今,“种地还得靠科技”的理念在兰考已经深入人心。为更好带动当地种植业转型升级,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兰考县科协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的乡村,建立起多个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推进产学研融合,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走进位于小宋镇新庄村的兰考红薯科普示范基地,一场直播带货培训正在进行中。“欢迎宝宝们进入直播间,我们的兰考蜜薯是沙地中长出的红薯,更加软糯香甜、营养健康……”站在一张摆放着新鲜红薯和红薯粉、红薯干等深加工制品的小桌前,“90后”返乡创业青年杜盼盼主播范儿十足。
  从直播带货到视频拍摄,从开网店到对接物流,从红薯发展到其他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在科技服务团的指导支持下,一批像杜盼盼一样的电商从业者们变身志愿者,带动1000多名农户拥抱互联网,2022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红薯150万斤、蜜瓜12万斤。
  “兰考每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约80万亩,近年来科技服务团服务覆盖面积已达40余万亩。要做好科技志愿服务,我们必须继续发扬焦裕禄老书记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懂农业才能有担当、爱农村才能守初心、爱农民才能付真情。”陈国平说。
  泡桐树下,兰考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记者温竞华、韩朝阳)新华社郑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