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广告

新农人 新农机 新服务

江苏镇江新区乡村振兴见闻

(2023年05月10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农人 新农机 新服务

江苏镇江新区乡村振兴见闻

( 2023-05-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高学历年轻人纷纷返乡;无人农机代替人工耕种;暖心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在广袤田野上,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正描绘一幅幅新的美丽图景。
农田里的“新农人”


  辞去中科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80后”研究生魏巧和丈夫孙振中来到镇江新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新农人”。“我爷爷和父亲都从事农业生产,我们回来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魏巧说,“我和丈夫一个是土壤学硕士,一个是农学博士,学的都是农业知识,回到农村大有用武之地。”
  记者在魏巧所在的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采访了解到,合作社的管理团队有10多人,“80后”和“90后”都有。“90后”研究生王绪春从最基层的统计调查员做起,如今已成长为合作社副社长。“现代农业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干农业大有可为。”王绪春说。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年轻人返乡。“80后”李芳是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现在是江苏新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进入公司后一直从事现代农业种植生产、农业知识科普等工作。”李芳说。
  部分“新农人”告诉记者,发展农业也能体现自身价值,两三年就能管好一片田,到农产品收获的时候很有成就感。
  “这几年回乡发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农田里随处可见年轻人的身影。”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葛欣鹏说,目前新区已成立120多家家庭农场,40多家农民合作社,培育了10多名现代农业领军人才。
新农机减负又增产


  无人植保机、无人插秧机、无人驾驶拖拉机……记者在镇江新区农村采访看到,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先进农机越来越多。“以前用喷雾器打农药,一个人一天最多50亩,现在用无人机,一天可以打600亩。”周胜利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胜利说,“有了新农机,人力负担大大减轻。”
  周胜利的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从学校毕业后,都在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我们年轻又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很快,学农机一两个小时就很溜了。”周胜利大女儿周娟说,现在种田全程机械化,2022年合作社种植糯稻,收入150多万元。
  新农机的使用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丁岗镇荣禾家庭农场负责人谢涛说,人工作业相对粗糙,新农机用药、施肥等都很精细,只要设定好参数,就可以精准作业。“原来一亩水稻年产量1000斤左右,现在可以达到1200多斤。”
  伴随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谢涛和团队里的年轻人也在不断进修,学习新的农业知识。从2012年的700亩扩大到现在的1万多亩,农场的效益不断提高,团队员工的年收入也增长到二三十万元。
  “机械化、智能化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流。”葛欣鹏说,镇江新区以科技创新破解“谁来种田、如何种田”问题,目前已推动建设省级数字农业基地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推广基地1个,市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4个。
创造好的“营农环境”


  “作为政府部门,要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有志于此的人才有充分的施展空间。”镇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陈鹏飞说。
  镇江新区开展万顷良田改造,对土地进行平整提升,目前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65%以上。丁岗镇是农业大镇。该镇党委副书记朱艳说,经过土地整理、小田变大田以及水利设施、沟渠、生产房等改造提升,目前全镇良田达2万多亩。
  科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引擎。镇江新区聚焦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与江苏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开展智能农机装备、种质资源等研发。姚桥镇党委副书记邱文彬说,镇里和种植大户经常邀请省市区植保站和农科院专家来指导种植,遇到问题直接把脉问诊。
  为消除种植户对自然灾害的后顾之忧,镇江新区大力推进农业保险。“水稻、小麦、大豆等都投了保,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个人出小头。”丁岗镇葛村党总支书记解雷说,“像一亩水稻个人只需出8.4元,最高可赔付700元左右,很受农户欢迎。”
  陈鹏飞说,镇江新区将开展产学研专场对接活动,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柔性引进人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同时,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和成果转化基地,为乡村振兴人才搭建广阔舞台。
  (记者沈汝发)新华社南京5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