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山村寻水记 |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
8月18日,重庆市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偏岩村村民李启刚来溶洞口挑水时,喜不自禁地喝起水来。
本报记者王金涛摄 |
|
|
|
8月18日,偏岩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凤在溶洞口介绍引水出洞情况。 本报记者王金涛摄 |
|
|
|
饮用了17年的山泉水断流了,这还是头一次!
8月5日,在重庆市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偏岩村,由于高温天气持续、旱情肆虐,第一和第四村民小组用来集纳山泉的蓄水池再也抽不上水来,27户、129名村民遇到饮水困难。
怎么办?偏岩村地处海拔1400多米的大巴山脉深处,坡陡沟深、人员分散,靠送水车供水是很吃力的事。于是,大家就把几口小水塘当作临时饮用水源。可是,这些小水塘眼看着也要干涸了!
到哪里找水?8月14日,偏岩村党支部召开会议,研究这件“头等大事”。
他们想起一件事:12年前,村里一名小女孩在小路边发现了一个直径不足20厘米的洞口,就好奇地将手机伸进去拍照,不小心手机掉进洞里。村干部们闻讯后聚在洞口,有人握起一块石头扔下去,再把耳朵伸进洞口,须臾,就听见“咕咚”一声水响。当地属喀斯特地貌,大家断定这是一个很深的有水的溶洞,手机可能找不回来了。
找救命水要紧!村支部决定,要千方百计把这个溶洞利用起来。综治专干、民兵连长李袁军自告奋勇到溶洞探险,他说:“5名村干部中,我个头最小、身材偏瘦,最适合下去。再说,我早就想探个究竟了。”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8月15日10时左右,村支书李绪凤指挥人员掘开溶洞口,将自己花1000多元购买的小水泵接上电线和输水管,用绳索吊运下去。当绳索下到26米左右时,小水泵不再产生拉力,到底了。“如果先运人,再运水泵,水泵在吊运中就可能碰落石块砸到下面的人。”李绪凤说。
然后就轮到“下人”了。李袁军全身绑满结实的绳索,头戴安全帽,腰系矿灯,雄赳赳地钻进洞口,四五名村民紧紧抓住与他相连的绳索。有人问“怕不怕”,他开玩笑地回答:“怕啥子?”
李袁军慢慢地被吊放下去,刚开始通道很窄,直径在40到50厘米之间,他只能贴着洞壁下降,突然在一个地方被卡住了,他侧了一下身,用力往下沉,就挤过去了。三四分钟后,溶洞豁然开朗,他缓缓落在一块大石头上,小水泵恰巧在他身边。往下1米左右,就是一大片水。他高声吼着,让上面的人运下来一根四五米长的竹竿,再把竹竿插进水里,深不见底。他兴奋了,把水泵放在一个更平缓的地方,再把抽水管放进水里,然后开始抽水。溶洞水源源不断地被抽到地面上,而水位却没有下降。他在洞里停留半小时后,又被人用绳索吃力地拉上来,历时五六分钟。浑身是泥的他爬出洞口后,才发现左上臂被划出了4道血痕。
清水出洞,是偏岩村的一件大喜事,村民们纷纷挑着大桶来洞口挑水。8月18日上午11时,60多岁的村民李启刚来洞口挑水时,喜不自禁地抓着输水管喝起水来。“比小水塘的水好喝,现在猪都喝上矿泉水了!”他说。
目前偏岩村每天分两次定时供应溶洞水,而对村支部来说,让缺水村民来挑水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铺设输水管网,让大家今后不再顶着烈日爬坡上坎去挑水。
李绪凤说,为了应急,村干部个人现已垫付三四千元购买了输水管道等物资,正在组织铺设管道。至于资金来源,等大家有空闲时,或者由村民会议按照“一事一议”制度来出资,或者由村集体按规定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截至目前,巫山县有32000多名群众遇到饮水困难,除采取水厂分区分时供水、集中送水等措施外,不少乡村也像偏岩村一样,积极寻找新的水源。巫山县水利局副局长何军说:“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老百姓不会出现没水喝的情况!”
(本报记者王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