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经济赋能 为生活添彩 |
——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透视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8月22日至24日,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记者在本届智博会采访发现,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层出不穷,与传统产业融合日益深入,引领着美好智慧生活,并已成为国际合作重点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掉头、转弯、停车……坐在一个独立的驾驶舱内,就能对行驶在路上的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远程控制。亮相本届智博会的5G云代驾舱,代表着自动驾驶领域的新成果。
“在5G云代驾舱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车辆周围360度的情况,实时跟踪车辆行驶状况,通过远程操作对车辆进行控制。”现场工作人员说。
这是数字经济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层出不穷,正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全球47个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8.1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7.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数字经济时代已然开启,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在线上举行的本届智博会高峰会上致辞时说。
在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的同时,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日益深入,成为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引擎”。
机器人挥舞着“手臂”,抓起一台发动机放到生产线上,仅需几分钟就组装、检测完毕,机器人又将其放回原位……本届智博会上,一条以1:1比例打造的智能化生产线格外“吸睛”。
“这套智能化解决方案已经在康佳、宗申等多家工厂应用,据初步测算,人工成本将节省7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忽米网技术副总裁姜仁杰说。
传统产业因数字技术而焕然一新的案例不断亮相——
AI工业设备卫士,具有设备健康智能评估、设备故障辅助诊断等功能,比人工检测效率提升50%以上;基于通信塔打造的“铁塔+5G+AI”的铁塔视联系统,可用于森林防火、水域监测等领域;钢铁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让吨钢成本降低25元……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平均增速为15.9%;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0.9%提升至39.8%,占比年均提升约2.1个百分点。
“打开天窗。”听到工作人员的指令,展车天窗缓缓打开。
在智博会上,汽车搭载最新的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克服复杂环境下的噪声以及远距离识别问题,实现稳定的车外语音交互。
“驾乘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车主在打开车门前就能‘唤醒’汽车,执行开启天窗、空调等操作,将帮助改善驾乘体验。”现场工作人员说。
当数字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系列新应用、新体验、新场景,引领着充满无限可能的智慧生活——
在智能卧室,一句语音指令就能“唤醒”智能家居,窗帘自动打开,电视机自动播放今日天气、家中环境数据等;
在智能阳台,洗衣机洗完衣服,晾衣架会自动下降,挂好衣物后,晾衣架再自动上升;
在智能厨房,可以在操作台自动生成的烹饪方式指引下制作美食,操作台、橱柜彼此智能交互,遇到漏水、漏气,阀门将自动关闭,并将异常情况推送到手机上;
……
“智慧城市是数字化集大成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智慧城市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运转。
无人驾驶汽车模拟器让驾驶员身临其境体验无人驾驶的快乐;公交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助力疏解交通拥堵;基于三维图形引擎、多维数据接入平台等核心技术,构建城市数字孪生底座,解锁智慧城市新图景……一系列前沿技术创新应用,让市民全方位享受智慧生活。
“数字技术已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度融合,创造出一幕幕数字时代特有的新场景,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说。
本届智博会上,新加坡企业艾蒂凯斯公司带来一款智能上肢反馈康复系统——遭受中风等神经损伤的人群玩一玩系统设计的各类小游戏,可以用来进行康复训练。
作为本届智博会的联合主办方之一,新加坡组织56家企业以线上或线下形式参加本届智博会,所展示成果聚焦科技与贸易、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我们对中国市场很有信心,智博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将有效促进中新两国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中国区司长庄庆维说。
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国际合作新的重点领域。中国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开创数字经济合作新空间。
一组数据印证着中国市场的吸引力——19个国家和地区的550余家单位参与本届智博会,带来最新智能化成果,共打造1500余个应用场景。
奥地利本次携10家智能技术及应用企业参加智博会,涉及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奥地利MUT环保技术与机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此次带来的是小型集装箱式污水处理系统。“它的优势在于摆放灵活、控制便捷,能够广泛应用于偏远山区、旅游景区、高速公路等场景。”公司负责人付雯雯说,公司期待与中国更多地区开展合作。
奥地利驻成都总领事馆商务处高级项目经理顾奕明说,中国正在寻求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希望通过这次参展,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奥地利在相关领域的实力,帮助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彰显出与各方共享机遇的格局和胸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说。
(记者李勇、王金涛、赵宇飞、李晓婷、朱高祥)
新华社重庆8月23日电
分赴1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国务院督查组开展实地督查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国务院督查组将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聚焦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督查,同时对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一些地方“三公”经费不减反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措施防止层层加码等情况进行核查,推动解决政策措施落实的堵点痛点。
实地督查中,国务院督查组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带着线索去、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坚持把三分之二以上的督查人员、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精力用于线索核查、暗访督查,坚持督帮一体,着力实现督查提质增效与减轻基层负担并举,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切。
张家口:绿色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8月的张家口尚义县大青山,满山青翠。一大早,56岁的杨虎拿上望远镜,背上水壶,带好干粮,出发巡山。
杨虎是张家口市南壕堑林场大青山林区的管护员,每天穿行在茂密的山林中。大青山林区位于尚义县西南,与内蒙古兴和县相邻,属一级防火区。
2016年以来,尚义县实施人工造林57.3万亩,其中南壕堑坝头造林绿化4.6万亩。看着在自己管护的树林,杨虎颇有成就感:“绿色成果来之不易,绝不能发生一点意外!”
张家口崇礼区以筹办冬奥会为契机,累计完成各类营造林129.13万亩。目前,崇礼区森林覆盖率达71.53%,奥运核心区达到81.02%。
张家口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武云峰说,他们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冬奥绿化等渠道,深入推进“增绿”行动,目前累计完成营造林1547.5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
张家口沽源县是白河、黑河、滦河的发源地,县城北部的库伦淖尔湖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因为生态环境良好,这里吸引了上万只天鹅、野鸭等鸟类栖息。
湖边的库伦淖村过去曾有一半以上村民以捕鱼为生,但由于前些年地下水超采,过度捕捞,湖里的鱼类越来越少。
近年来,沽源县压减地下灌溉用水约1050万立方米,库伦淖尔湖水位连年上涨,周围植被逐年恢复。
“现在我们村依托库伦淖尔湖生态资源发展旅游,冬天靠水吃冰雪,夏季靠水吃旅游,端稳了生态金饭碗。”库伦淖村党支部书记杨斌说。
张家口市水务局局长张永波说,他们深入推进“碧水”行动,有序实施潮白河流域和永定河、白洋淀流域上游综合治理、地表蓄水、高效节水、多源增水等水源涵养工程,大幅提升了水源涵养能力。
蓝天白云下,张家口坝上草原白色风车迎风转动,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张家口风电资源丰富,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目前,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2473.6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1600万千瓦。
2020年8月底,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每年可为雄安新区输送超过7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实现了“张北的风点亮雄安的灯”。
同时,以绿色大数据存储为牵引,张家口市逐步形成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张北云计算基地等核心产业园区,建成投产张北云联数据中心、怀来秦淮数据中心等13个数据中心,投入运营服务器105万台。
“张家口提出不仅要建好生态环境,更要实现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兴市、生态强市。”张家口市发改委主任白晶表示,张家口把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作为核心支撑,体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数据、可再生能源、现代制造、绿色农牧等六大绿色产业占GDP比重已接近50%。
“鲲鹏”展翅入云霄 |
来自空军航空兵某团的报告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在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之际,习主席强调,“努力把人民空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这个接装运-20不久的空军航空兵团队,从此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方向——提升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
战略投送能力,是一个国家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军用大型运输机,则是实现一支军队远程快速战略投送的核心装备。
“运-20列装以来,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驾驭新战机迅速融入新体系,真正为打造出一支过硬的战略空军提供支撑。”团长李彦深知将要面对的挑战。该团着眼实战需求,努力把各项训练向体系作战靠拢。
从运-8改装运-20,既是装备性能的跨代升级,更是实现从战役投送向战略投送、由全国投送向全球投送的转型。
这也倒逼着飞行员的能力拓展进入加速度。“以往飞行员只管飞行,现在还要兼顾领航、通信等数项工作。飞行员需要全盘考虑问题,包括飞行的每一个细节。”有400多小时飞行经验的王羽灏感到了本领恐慌。
驾驭大国“鲲鹏”的每个机组都是一个作战单元,必须人人技术精湛、能力过硬。为了对接未来实战的要求,王羽灏和战友们在磨炼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努力探寻着战机性能的边界值。一次次近乎极限的训练,给了他们胜战的底气。
换装以来,这个团经受住了多种任务的考验,他们多次大规模、多批次上高原、出远海,实施无气象资料、无对空标识、无地面引导“三无条件”下空投,全方位锤炼部队战略投送能力。
作为国家和军队重要的空中运输力量,空军航空兵某团真正做到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运-20能冲锋在前。
前不久,为支援上海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这个团数架运-20连续出征,把军队抽组的卫勤力量从全国各地空运至上海。
2020年2月13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空军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现役大中型运输机执行紧急空运任务。这是运-20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运-20领衔的运输机群飞抵武汉天河机场,每隔3分钟就精准降落1架,展示了大国空军不同区域起飞、同一地点集结降落的强大运输能力。
那一天,这个团机长教官、特级飞行员张磊驾驶运-20,搭载上百名军队医护人员和大量救援物资降落天河机场的照片,迅速刷屏,极大地提振了全国人民的抗疫信心。时至今日,提及此事,张磊依然感慨不已:“那一刻,全国人民仿佛都与我们在一起,成了‘鲲鹏’团队的一员!”
在团荣誉室,一张标有红旗的航迹图格外醒目:汤加、俄罗斯、韩国、马尔代夫、泰国、所罗门群岛、缅甸、斯里兰卡……这个“鲲鹏”团队,正将航线延伸向广阔的世界。
2022年1月,南太平洋汤加王国洪阿哈阿帕伊岛的海底火山突然喷发。应该国关于火山灾害救援的请求,中国派遣2架运-20向汤加运送救灾物资。接受任务后,这个团飞行员周函和战友们驾驶运-20,搭载饮用水、帐篷、无线电通信设备等数十吨应急和灾后重建物资,昼夜兼程,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传递给汤加人民。
“置身于距离祖国一万多公里的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国际机场,看到机身上‘中国空军’四个大字,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提起那段经历,周函满是自豪。
一次次领命出征,一次次不辱使命,人民空军、大国“鲲鹏”成为展示中国军队形象的“名片”,扩大了中国“朋友圈”。
“担当大国空军使命,需要完成好一次次具体的飞行任务。”团政委倪明说。作为彰显空军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力量,这个团出色完成了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多国联合军演等多样化运输任务,航迹延伸至境外多国,不断续写着中国空军的“鲲鹏”故事。
(参与采写:李晨、龙德勇)
蓄水·调水·用水 |
湖南着力做好抗旱“水文章”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烈日当空,看着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伏,湖南省衡南县花桥镇清瑞村的种粮大户黄红舒了一口气:“幸亏渠道有水,今年的水稻总算没受旱,每亩产量比去年还多了200斤。”
衡南县位于湖南省的“衡邵干旱走廊”,今年旱情尤其突出。当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欧阳海水库,欧阳海灌区衡南县东支干渠管理所所长王晓宏说:“欧阳海水库提前多蓄了水,虽然衡南县干旱比较严重,但灌区范围内9万多亩农田有水可灌。”
欧阳海灌区的情况是湖南今年通过提前规划水库蓄水、积极备战抗旱的一个缩影。湖南省水利厅厅长罗毅君告诉记者,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从7月开始降雨将偏少,因此6月中旬后,湖南省水利厅就提前谋划水库蓄水工作,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将每一场强降雨当作今年汛期最后一场大雨来进行水库蓄水调度。
到7月初,降雨开始明显偏少时,湘江流域的欧阳海、双牌、水府庙、酒埠江等水库,资江流域的柘溪水库基本蓄满水。“东江水库水位为近20年同期最高,涔天河水库水位为建库以来同期最高,这些水现在成为宝贵的抗旱资源。”罗毅君说。
“上游大水漫灌,下游水量紧张”是一些灌区长期存在的问题。今年,湖南省多个灌区提出“压上游、保下游”,通过科学调度,防止上游水资源浪费,充分保障下游的灌溉用水。
作为湘东最大的灌区,酒埠江灌区今年实施了“四有放水法”,即放水之前有调查、放水之前有告知、放水周期有间隔、放水效果有跟踪。酒埠江灌区工作人员邱铁勇介绍:“我们调整了供水周期,不同干渠的轮灌周期不同,确保水能顺利到达尾灌区。”
据了解,干旱发生以来,湖南按照全省一盘棋,系统调度水库为下游补水,努力实现一水多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得到保障。各级水利部门联合调度大中型水库为70多个城镇、40多处大中型灌区累计补水24.8亿立方米,保障了2000多万人、1100多万亩农作物的用水需求。
炎炎烈日下,邵阳市大圳灌区管理局红旗水利工程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熊晖阳扛着测量工具,对稻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测算。他说:“掌握了这些测算数据,我们可以算细账,更精细地调配灌溉用水。”
熊晖阳介绍,由于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水量有不同要求,因此通过现场测算,结合土壤湿度,可以确定每一丘田的需水量,再据此精确放水,达到“用好每一滴水”的效果。“根据测算,我们所在的高坪支渠片区今年用水量比去年减少10%。”他说。
邵阳市新宁县水庙镇湾子头村的村民张曙光今年种了1000亩水稻。他告诉记者:“今年干旱,水更珍贵,能这样算细账,灌溉用水更有保障。”
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贺振华说,通过精准节水,目前大中型灌区大多可保灌25天以上,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千人以上农村供水工程大多可保障15天以上。
(新华社记者周楠)
增长主引擎 创新生力军 |
安徽:新兴产业集聚成“群”增添发展新动能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一栋栋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拔地而起。
围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延伸产业链,长丰县已经集聚起中创新航、优信汽车等4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达18个。得益于这一产业布局,下塘镇从昔日的农业乡镇一跃成为安徽省现代产业重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拉动下,今年1月到7月,长丰县工业投资增速位居合肥市第一位。
40多公里外,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内,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生产线已全线贯通,今年三季度将正式投产。根据规划,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00万辆智能电动汽车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将达50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安徽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壮大的缩影。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产量同比增长超90%,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10%,成为支撑安徽省工业增长的生力军。
作为制造业大省,安徽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推动龙头企业能级提升,延伸产业链,强化创新驱动,布局建设26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致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步入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生产线有序运转,高大的机械臂灵巧地上下翻飞,精准完成玻璃基板传输、加工、检测等生产过程。
自2008年发展至今,安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安徽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拥有5条高世代显示面板生产线,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力量。安徽正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其中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和新材料等四个产业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走进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长长的试飞跑道上传来一阵阵引擎轰鸣声,一架银白色的飞机振翅冲向蓝天。这家生产轻型通用飞机整机的企业是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芜湖通用航空产业试验基地的龙头企业。
“我们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7项,能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发轻型固定翼通用飞机。”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田满林说,2021年公司被认定为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基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安徽省通过组建十大新兴产业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等方式,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
山川、陆地、海洋,变化成一串串数据,在计算机里衍生出一个“数字地球”。在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工程师们正通过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多种对地观测手段并融合数字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对地球进行数字化重构。
“‘数字地球’可助力国土空间规划、气象预测等多领域高质量发展。”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说。
以中科星图为代表,安徽正大力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打造“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运营—数据应用”空天信息产业基地和平台。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安徽还依托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大科学装置等战略科技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抢滩布局更多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关注生物制造、类脑科学等未来产业技术变革态势,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发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先发优势,打造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
“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正在演变为科技的竞争。”安徽省发改委产业发展处处长刘文峰说,安徽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加快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外事要闻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8月23日在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政协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
围绕“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进行大会发言 汪洋出席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欧阳泽华常委代表民革中央发言提出,落实好稳定经济大盘各项措施,多措并举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促进就业形势不断改善;刘慕仁常委提出,平台经济吸附的灵活就业人员数量远超传统企业,提供了包括快递、网约车、外卖配送、网络直播、电子商务等种类丰富的就业岗位,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探索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谢茹常委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发言建议,统筹稳岗与增收、外出与返乡、保障与服务、政府与市场,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端稳就业“饭碗”,切实防范返贫风险;刘伟常委就做好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建议,在扩大劳动力需求规模上重点发力,在完善劳动力供给上下功夫,在提升职业搜寻匹配效率上积极作为;万建民常委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发言建议,做实乡村教师、医生、农技人员三支队伍“引育用留”工作,改善工作、生活和待遇条件,提升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激发乡村人才干事热情和留乡意愿;于革胜常委建议,修订《残疾人就业条例》,推动残疾人就业等政策法规落实落地,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帮助残疾人树立就业创业信心;李和平常委代表民进中央发言建议,完善国家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共担生育成本的长效机制,保障女性职工在怀孕、生育和抚育阶段的就业合法权益;陈荣书常委建议,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制定特困行业“就业振兴计划”,强化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服务,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职工高质量就业;赵振铣常委就做好建筑业超龄工人就业保障建议,完善社保参与、领取和转移机制,拓宽返乡再就业之路,多渠道帮助建筑业高龄工人就业转型;刘晓庄常委建议,通过完善扶持政策,促进精准对接,加大技能培训,开发新型业态,强化政府引导,营造有利于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林建岳常委建议,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内专业资格互认,为香港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让香港青年施展才华、发挥所长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万钢、何厚铧、马飚、陈晓光、梁振英、李斌、巴特尔、汪永清、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出席会议。
汪洋会见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新一届领导班子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人才红利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摆在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制定实施《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大力破解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去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从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改革、优化整合人才计划等方面入手,着力在服务、支持、激励上下功夫,把人才从各种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活力进一步增强。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际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在这一背景下,拥有良好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环境,才能持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既要真授、授到位,又要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克服人才管理行政化、“官本位”现象,进一步为人才松绑,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宽松宽容的管理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支持机制,让人才培养成为造就创新驱动发展生力军的“源头活水”。改进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沉疴顽疾,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为“帽子热”降温,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的创新劳动得到合理回报,形成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良好局面。创新人才顺畅流动机制,打破人才流动壁垒,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新征程上,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始终牢牢把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个重要保障,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真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记者范思翔)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
中国就执行《残疾人权利公约》情况接受审议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海迪在介绍性发言中指出,中国是《公约》的积极倡导者、坚定支持者和履行者。自2012年中国政府接受首次履约报告审议以来,中国认真履行《公约》,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尊重和保障残疾人人权,《公约》所倡导的人权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弘扬,目前中国直接涉及残疾人保护的法律已有90多部;帮助71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全国已有2700多万残疾人领到两项补贴,越来越多残疾人得到社区和居家照料服务;在城乡无障碍建设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全国各地无障碍设施随处可见,目前已有43万多残疾人考取了汽车驾驶执照;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和融合教育,残疾考生可以使用盲文试卷、特制桌椅,每年有一万多名残疾学生被高等院校录取;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康复的机会,建立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建设了国家级康复大学,各省(区、市)建立了康复中心;重视并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特别是为残疾妇女就业创建“美丽工坊”,让她们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鼓励残疾人参与政治生活,目前全国有6000多位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担任了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重视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连续五次获得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名,今年又成功举办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
张海迪指出,《公约》承载着对残疾人的关怀,多年来,在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和无数人的努力推动下,很多残疾人生活得到了改善,权益得到了维护。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中国将继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让残疾人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审议过程中,委员们对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及履约情况予以肯定。中国代表团就残疾人权利委员会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细致和全面答复。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代表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本次审议。
《残疾人权利公约》于2006年12月经联合国大会通过,是首部系统性保护残疾人权利的国际法律文书。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8年6月批准《公约》,同年9月《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2010年10月,中国按期向残疾人权利委员会提交首次履约报告,2012年9月,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审议中国执行《残疾人权利公约》首次履约报告。
重点打击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 |
“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据介绍,针对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等较为突出、治理难度较大的问题,中央网信办结合“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力量进行整治。
“我们将那些网络群组、网站论坛、电商、小程序等平台作为治理网络暴力、网络水军乱象的一个重点,将评论、弹幕、私信等环节作为治理网络暴力问题的重点,将青少年常用的应用程序、智能设备等环节作为治理涉未成年人网络乱象的重点,在实践当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盛荣华说,通过强化信息公示、强化用户保护、强化推荐管理等方式遏制网络水军恶意营销,纠正不良倾向。同时,始终把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网络问题作为整治重点,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形成有力震慑。
盛荣华表示,下一步,将在梳理总结前期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工作统筹,深化标本兼治,不断巩固拓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成果,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卫新一轮评估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国家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的疫苗监管体系已于2011年、2014年先后两次通过评估,在2022年7月迎来了世界卫生组织升级评估标准后的新一轮全面评估。
世界卫生组织对疫苗国家监管体系的评估,是一项世界公认的、可以科学全面评估一个国家疫苗监管水平的国际考核。世界卫生组织将通过疫苗监管体系评估作为采购该国疫苗产品的前提,即只有国家监管体系通过评估,该国企业才能申请世界卫生组织疫苗产品预认证,并列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采购清单。此外,通过评估也是其他国家注册和采购他国疫苗产品的重要参考。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说,这次的评估标准更加严格,内容丰富全面,指标大幅增加。中国的疫苗监管体系这次能通过评估,意味着中国拥有稳定的疫苗监管体系,能确保在中国生产、进口或流通的疫苗质量可控、安全、有效。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表示,此次我国疫苗监管体系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评估,说明我国的疫苗监管体系对标世界卫生组织新标准和国际先进水平,持续加强和改进。这也为我国疫苗走出国门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后我国可以为促进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疫苗可及性、可负担性作出更多贡献。
我国“总对总”多元解纷 |
调解成功率超过67%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2022年服贸会开幕在即 这些“更多”值得期待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更多”企业线下参展,整体国际化率达到20.8%。
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介绍,2022年服贸会展览面积和线下参展企业数量均超过了上届。展区面积较上届增加2.6万平方米,年度主题专区规模扩大1倍,达到2万平方米。截至8月22日,除国别、省区市展外,线下参展企业达1407家,比去年增加13.8%,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446家。
“本届服贸会将会有超过400家的世界500强以及国际龙头企业线下参展,整体国际化率达到20.8%,比上一届提升近3个百分点。”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
“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观众可线上畅游国别展。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丁勇介绍,截至8月22日,已经有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在2022年服贸会综合展亮相,包括阿联酋、德国、英国等59个国家,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12个国际组织,分别比上届增加11个和2个;涉及17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比上届增加5个;阿联酋、瑞士、意大利等10个国家首次以国家名义设展。
据了解,观众可以在国别专区了解各国服务贸易发展动态,领略各国风土人情和人文特色。阿联酋将担任今年服贸会主宾国,围绕“多元化经济”展示航空服务、金融服务、先进制造、文化服务等。荷兰、奥地利、葡萄牙等33个国家将搭建国家“云展厅”,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线上畅游。
“更多”突出绿色创新合作,预筹合作成果已超上届。
今年新设环境服务专题,全面展示生态环保、绿色节能新技术、新应用;更加突出数字科技新元素,在电信服务专题中设置了元宇宙体验馆;另外继续设置金融服务、教育服务、健康卫生服务、供应链及商务服务等专题展,充分展示各类新技术、新成果、新业态、新模式。
杨晋柏介绍,在首钢园展区,用元宇宙打造体验馆和成果发布厅,集中展示元宇宙内容制作、场景应用等新兴领域前沿技术和发展成果。目前预筹合作成果401项,数量已经超过了上届。
“更多”盘点服贸成就,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在国家会议中心综合展厅设置中国服务贸易成就展专区,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服务贸易10年发展历程和成就贡献,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优选一批服务贸易成果进行展示,涉及供应链服务、建筑服务、航空运输服务等领域,涵盖数字人民币、人工智能等最新应用场景。在首钢园区设置创新服务特色展示馆,回顾往届优秀成果,展示最新应用案例。
据介绍,服贸会期间,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将于8月31日晚举办;综合展设在国家会议中心,专题展共9个专题,其中环境服务专题设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其余8个专题仍设在首钢园区;将举办7场高峰论坛、128场专题论坛和5场边会活动。服贸会将于9月3日至5日向公众开放。
十年来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9倍 |
前7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同比增12.1%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在优化结构、促进就业、拉动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盛秋平介绍,2012至2021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达9.3%,占比提高10.3%,其中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金融服务分别增长5.8倍、3.2倍、2.1倍和1.6倍。离岸服务外包规模增长2.9倍,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就业1127万人。
近年来,我国积极扩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即将开幕之际,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王东堂表示,服贸会发展这十年,恰恰见证了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历程。2012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6.1%,高出全球增速3.1个百分点。到去年我国服务贸易已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二位。
王东堂说,2021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8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1.4%。目前,与我国有服务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00多个。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开展对外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点。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我国每年服务业增量居全球第一,服务领域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坚实的发展基础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发展势头没有改变、在对外贸易中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盛秋平说。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谢希瑶、常东东)记者23日从商务部获悉,今年1至7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0940亿元人民币,执行额7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3.1%。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6142亿元,执行额42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0.8%。
从业务结构看,1至7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6.9%、13.7%和14.2%。
从区域布局看,1至7月,全国3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1.2%;长三角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3.6%。
从市场份额看,1至7月,我国承接美国、中国香港、欧盟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14.8%、19.0%和14.5%;我国承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7.7%。
从企业性质看,1至7月,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29.7%,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18.9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为30.3%。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11.5%,占全国45.4%。
从就业容量看,截至7月底,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1445万人,同比增长8.0%。1至7月,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49万人,同比增长2.3%。
中欧班列“东通道”逆势增长助力国际贸易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来自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经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和绥芬河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累计通行3132列、发送货物299808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6.4%、16.2%。
今年上半年,经绥芬河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达373列,发送货物34942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4.3%、82.9%。
自2013年中欧班列经由满洲里口岸开行以来,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满洲里口岸通行中欧班列3548列,同比增长35.1%;满洲里口岸中欧班列年内通行数量在2021年首次突破4000列。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满洲里站国际货场扩能改造工程顺利完工,车站集装箱日换装量由420标箱提升至840标箱,铁路货车车号由人工录入变为自动识别,车辆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完成前5000列,满洲里站用了6年多的时间,从1万列到15000列仅用时1年,在疫情下,口岸实现了逆势增长。”满洲里站副站长刘洪亮说。
黑龙江省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近年来,黑龙江省口岸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外贸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海关为化肥进口开辟绿色通道,及时高效办理通关手续,优先查验,快速放行。”绥芬河市千锋瑞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报关员邓冠男说,这不仅有效缩短了通关时间,也为企业节省了经营成本。
哈尔滨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关各项惠企改革措施在黑龙江省全面落地。“通关一体化”“互联网+24小时预约通关”“提前申报”等通关模式可供企业自主选择,通过担保验放、先放行后检测、采信第三方机构检验结果等方式,大幅提高企业通关效率。
据介绍,为确保中欧班列快速进出境,绥芬河站开辟货物运输绿色通道,压缩非生产作业时间,工作人员在做好各环节防疫工作的同时,提前与海关、货代公司等沟通对接、共享信息。
满洲里站坚持“人物同防、联防联控”,加强口岸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和工作人员管理,配合地方防疫部门做好口岸货品抽样检测及预防性消毒工作,对交接员等40余个关键岗位1200余人进行封闭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核酸检测。
目前中欧班列经满洲里、绥芬河口岸的运行线已达22条,主要集货地覆盖我国数十座城市,班列通达欧洲十余个国家,运输货物品类日益丰富,包括日用百货、工业机械等。
哈尔滨东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多年来向欧洲出口大型建筑施工设备。2017年,公司产品开始搭乘中欧班列,运输时间大大缩短。
哈尔滨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黑龙江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50.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1.9%,其中黑龙江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114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9%。
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王显华介绍,黑龙江省将继续发挥政策带动效应,扩大外贸规模,通过强化贸易平台作用、加快提高贸易数字化水平、聚焦重点外贸企业包联工作等,推动外贸稳步发展。
小山村寻水记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8月18日,重庆市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偏岩村村民李启刚来溶洞口挑水时,喜不自禁地喝起水来。
本报记者王金涛摄 |
|
|
8月18日,偏岩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凤在溶洞口介绍引水出洞情况。 本报记者王金涛摄 |
|
|
保供水·保丰收·防旱涝急转 |
来自防汛抗旱部门关于长江流域抗旱的最新讯息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水利部统计显示,截至8月22日,长江流域10省市耕地受旱面积4848万亩,有340万人、58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地。
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处长王为介绍,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水利部从8月16日12时开始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累计调度长江上游水库群、洞庭湖水系水库群和鄱阳湖水系水库群向下游补水19.6亿立方米。
长江流域上中游3大水库群的应急供水,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快速下降的趋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累计引水灌溉耕地5158万亩,农村供水工程受益人口1300多万人。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8月24日起,南方地区高温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步缓解,但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降水仍将偏少。
高温干旱已经成为影响长江流域秋粮丰收的最大威胁。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地处赣北的九江市为应对旱情,水利等部门实行“抗旱蓄水”“工程保水”“应急供水”,积极打好防旱抗旱主动战。
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四部门8月22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有关地区毫不放松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全力以赴打赢抗高温干旱夺秋粮丰收保卫战。
通知强调,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江、河、湖、库等水源的科学调度管理,努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新辟水源、临时架泵、错峰轮灌等措施。应急部门要及时启动调整应急响应,组织开展拉水送水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气象部门要向干旱重灾区及时调运作业飞机,备足增雨火箭弹等物资。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长江中下游流域持续高温干旱对秋粮形成严重威胁,要紧抓近期抗灾减损窗口期,把防范高温干旱保秋粮丰收作为首要任务,发挥各级各方面农业科技人员作用,强化灾情调度,分区评估灾害影响,分类落实救灾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据介绍,如今在丘陵岗地和“望天田”等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区,一些地方在千方百计调度抗旱水源。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则抓住水稻抽穗扬花关键阶段,通过小水勤灌、以水调温、喷施叶面肥等措施,促进中稻正常结实、晚稻正常孕穗,努力稳产稳收。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要求,盯住保群众饮水安全和保秋粮灌溉,及时下拨救灾资金和物资装备,消防救援队伍要主动配合地方应急拉水、送水。同时,预报近期有降雨过程的部分地区要密切监视天气变化,严防旱涝急转。
长江防总8月22日会商分析,根据水文气象预测,23日,长江流域基本无降雨过程;24日至25日,嘉陵江上游及汉江石泉以上有中雨;26日,金沙江下游有中雨、局部地区大雨;27日至28日,嘉岷流域及汉江上游有中到大雨、局部地区暴雨的降雨过程。
考虑预见期降雨及水库调度,预计三峡水库在28日以后将有一次涨水过程,丹江口水库在27日以后也将有一次涨水过程。
会商会议指出,当前流域干旱形势仍在持续发展,但预报26日前后将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要密切关注流域水情、雨情变化趋势,加强风险研判和预报预警,做好旱涝急转和局地山洪灾害防范应对,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
王勇强调强化监测预警 严密防范应对 |
持续抓细抓实防汛抗旱救灾责任措施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22日至23日,王勇在山西太原、吕梁等地先后到骨干水库、河道治理工程、城区排涝泵站详细了解汾河流域防洪调蓄和城市排涝保障情况,在乌马河、磁窑河实地察看决口堤段修复加固进展,深入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指导山洪滑坡灾害风险治理防御。他指出,当前仍处汛期,洪涝、干旱、山洪等灾害多发并发,务必树牢风险意识、极限思维,强化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进一步统筹抓细抓实各项责任措施,守牢水旱灾害安全底线。
王勇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级防指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层层压实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责任,做到汛期不过、责任不松、力度不减。持续开展巡查排险,重点防范江河堤坝、中小水库、头顶库、淤地坝等长期浸泡发生决口溃坝险情。深刻吸取近期山洪灾害教训,加强极端天气预警响应和果断转移避险,严格执行预案措施,严防局地强降雨引发小流域突发洪涝地质灾害风险和人员因灾伤亡。对高温干旱地区,要科学调度各类水利工程,多措并举保障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安全,防范高温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有关方面要加大指导帮扶力度,全力做好救灾救助和民生保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台风“马鞍”预计 |
25日登陆广东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24日起南方地区高温将逐步缓解 |
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或仍偏少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的区域性高温经历了3个阶段:6月13日至26日影响北方,南方为间歇性高温;7月5日至17日影响南方;经过短暂间歇,7月21日至今继续影响川渝、江南等地。截至目前,中央气象台已连续12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四川盆地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地特旱。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影响高温的天气因素较多,如云、降水、冷空气等。未来几天北方冷空气总体趋于活跃,对南方地区高温缓解较为有利。初步预计,未来一周,南方地区高温天气整体上将有一定缓和,范围缩小、强度减弱。
“但各地区高温缓解的时间、程度有一定差异。”陈涛说,24日至25日,江汉、江淮高温天气率先得到缓解,但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缓解的时间可能要到26日或27日以后。最晚得到缓解的地区为四川东部到重庆一带,可能要到29日至30日以后,高温天气才会有所缓和。
陈涛表示,除北方冷空气和降水对南方地区高温天气有一定缓解作用外,预计25日将要登陆的台风“马鞍”,其外围云系、分散的降水等对缓解江南南部等地高温也有一定作用。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的高温中暑气象预报显示,23日至28日,四川、重庆部分地区仍将维持极易中暑等级,但江淮、江汉、江南大部高温中暑范围会逐步缩减、强度也会减弱。
气象专家提醒,在易中暑区域,尤其要提醒体质虚弱、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户外工作人员、处于不通风的室内人员,积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同时,在外游玩要谨防溺水。
“虽然南方地区高温总体上呈缓和趋势,但不可能立马结束,转为凉爽的状态,它的缓解或解除需要一定的阶段性过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形势还是比较复杂。”陈涛说,由于副热带高压继续维持,未来一段时间,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这一带地区降水可能仍然偏少。
四部门紧急通知:抓好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应急值守,强化沟通会商,精细精准调度灾情、研判影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通知强调,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江、河、湖、库等水源的科学调度管理,努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新辟水源、临时架泵、错峰轮灌等措施。应急部门要及时启动调整应急响应,组织开展拉水送水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气象部门要向干旱重灾区及时调运作业飞机,备足增雨火箭弹等物资。
通知强调,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落实好深水降温、小水勤灌、流水散热等以水调温关键措施;丘陵岗地、“望天田”、灌区末端等缺乏水源的地区,要通过机械、机井等提水送水,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组织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队集中开展喷施叶面肥、抗旱保水剂等作业;对受灾较重甚至绝收的地块,要适时补种改种红薯、杂粮等晚秋作物。
通知要求,对高温热害造成结实率下降的中稻,科学增施穗粒肥,喷施叶面肥;双季晚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要提早调度储备水源,适时增施孕穗肥;南方高温区的玉米,要落实“一喷多促”等稳产增产措施。同时,蔬菜、水果、茶叶等作物也要落实好抗灾减损措施。
通知要求,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抗灾夺丰收的技术指导意见,包省包片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要加强工作督促和巡回指导。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下沉到抗灾减灾一线。发挥农业12316热线电话和微信公众号作用,及时解答技术问题。
这两种西藏特有的黄牛“不能在我们手里没了” |
总数不足60头的阿沛甲咂牛与樟木牛抢救性保护正在展开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
阿沛甲咂牛与樟木牛是西藏自治区特有的黄牛,作为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形成的地方品种,是国家培育适应高原环境品种的战略资源。然而,根据2021年的普查数据,阿沛甲咂牛仅存39头,樟木牛数量更少,仅存19头,均面临严峻的灭绝风险。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在西藏采访时了解到,随着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深入推进,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的家底日渐清晰,抢救性保护工作正在展开。
“20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开展的两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都没有覆盖西藏地区。2021年初,农业农村部全面启动为期3年的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青藏高原成为调查重点。”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畜禽种业处四级调研员史建民说。
根据2021年进行的面上普查,阿沛甲咂牛仅存39头,集中在林芝市工布江达县仲莎乡,因为这里没有进行黄牛改良而得以保留,目前存在消失灭绝的风险。樟木牛仅存19头,集中在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樟木镇帮村,灭绝的风险更加严重。
在工布江达县仲莎乡比久村,记者见到了阿沛甲咂牛。这种牛体型不大,毛色以黑色或黑花为主,额部白色居多,角细短,公牛角多向前上方呈“V”型,母牛角多竖直向上呈半弓形或向外呈倒“八”型,乳腺比当地其他黄牛发达。
“产奶表现突出的阿沛甲咂牛一年产奶超过200天,年产奶量可达1000千克左右,乳脂率高。牛奶制成的酥油特别香,吃过之后就再不想选别的牛奶制酥油了。”一家三代都放养阿沛甲咂牛的比久村老村长土都说,阿沛甲咂牛是在南亚瘤牛与本地黄牛杂交基础上选育形成,在本地有上百年的饲养历史,非常适宜本地环境条件。母牛产奶量、乳脂率都高于其他黄牛品种,深受村民喜爱。
家里养了8头阿沛甲咂牛的比久村村民平措说,平时繁殖母牛为半舍饲饲养,产奶母牛放牧地离村庄较近。夏秋季产奶母牛在挤奶前补给精料,冬春季所有母牛都补给干草或秸秆等。
“阿沛甲咂牛一直处于农牧户自繁自养状态,由于群体规模较小,目前品质和数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有下降趋势。由于缺乏系统选育,其他牛品种对阿沛甲咂牛的影响日益增加,已经处于濒危状态。”林芝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站高级兽医师次仁说。
樟木牛的中心产区是聂拉木县樟木镇,樟木牛由本地黄牛、牦牛及瘤牛杂交形成。樟木牛毛色较杂,有黑、银白等不同毛色。个头不大,但大于阿沛甲咂牛。有肩峰,其中公牛肩峰较母牛明显。
家有多头樟木牛的巴桑告诉记者,樟木牛奶用性能突出,表现好的母牛产奶期达六七个月,年产奶可达1000千克。除满足犊牛的哺乳外,牛奶主要用于提取酥油。
“西藏有西藏牛、日喀则驼峰牛、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四个黄牛品种。以往樟木牛多被归类于西藏牛,后来经过深入调查和鉴别,确认樟木牛是一种稀有的、对高山峡谷具有较强适应力的地方品种。”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站长尼玛群宗说,樟木牛目前群体数量少、繁育体系不健全,尤其是2015年尼泊尔地震发生后,转移去日喀则其他地方的樟木牛,因不适应更高的海拔和干燥环境,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处于濒危状态。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环境变化以及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我国畜禽种质资源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很大变化,地方品种消失风险加剧,一旦消失灭绝,其蕴含的优异基因、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将随之消亡,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到影响。
高原缺氧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方品种,是国家培育适应高原环境品种的战略资源。原产地的特殊生态环境,造就了地方品种较强的抗病能力和抗逆性。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高级畜牧师陆健认为,当前,迫切需要摸清这两种黄牛的遗传资源家底,实施有效保护。
针对阿沛甲咂牛与樟木牛存栏数量少、存在消失灭绝风险的情况,7月下旬,农业农村部组织调研组来到工布江达县仲莎乡比久村,对39头阿沛甲咂牛的体尺、体重、胸围、腹围、管围等进行了测量,同时采集血液样本和进行耳组织采样,完成了阿沛甲咂牛精准鉴定样品采集和生长性能测定等工作。
专家组出具的《阿沛甲咂牛遗传资源鉴定意见》指出,这些牛群长期本品种繁育、来源清晰,分布区域内未大规模开展外来品种杂交改良。建议进一步加强性能测定、实施补充调查,尽快形成保种方案,确保资源不灭失。
据聂拉木县政府的调查和统计,樟木镇帮村共有樟木牛19头,由3户农牧民所有,其中母牛14头、公牛5头。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雅春与调研组成员一道对聂拉木县樟木镇9头樟木牛进行了体尺、体重等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了血液样本;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余大为采集了3头樟木牛的耳组织,制作并保存了多份冷冻体细胞。
“我看过全国很多地区不同种类的黄牛,阿沛甲咂牛在高海拔条件下生存,樟木牛在高海拔、高热、高湿环境下生存,是适应当地挑战性环境而形成的优良遗传资源。内地黄牛一般不挤奶,没有产奶功能,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不仅产奶,而且制成的酥油广受欢迎。”王雅春说,“不过,目前本地牛群养殖完全‘靠天’,且处于濒临灭绝状态,优质遗传资源没有成为本地真正的名片。”
从事动物克隆研究的余大为博士说,动物克隆技术可以批量复制优秀的动物个体,用于极优秀家畜个体的快速扩繁。因此,在此次西藏地方品种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的抢救性保护行动中,国家制定了建立牛的体细胞遗传资源进行保护的方案。
“阿沛甲咂牛与樟木牛的抢救性保护不能等、也不能拖,必须摸清家底、加强保护。”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处长于福清说。
记者了解到,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和全国畜牧总站已经与西藏自治区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办一道,研究制定了抢救性保护初步方案。根据方案,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的保种目标是:现有群体数量不减少,保存一定数量冷冻体细胞、精液、卵子、胚胎等遗传材料,逐步实现群体数量的增加。
畜禽活体保种是目前最有效的保种方式,遗传材料冷冻保存是重要补充。王雅春认为,抢救性保护的第一步,是对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进行登记、调查、测定,制定统一的品种标准。目前,这两种牛都有数量可观的活体,首先是做好活体保护的各项方案,发挥各方合力推进抢救性保护。
余大为说,通过克隆技术,可以批量生产濒危的阿沛甲咂牛和樟木牛个体。比如此次调研过程中,只找到一头用于种用的阿沛甲咂牛种公牛,且只有一岁半,还不能获取生殖细胞进行冷冻保存,如果这头公牛在性成熟的过程中发生意外,该品种将面临灭绝的风险。经过体细胞保存后,则可以利用动物克隆技术随时复制该公牛个体。
聂拉木县副县长格桑次仁表示,“濒危的物种不能在我们手里没了”,会全力做好樟木牛的调查与保护。 (本报记者刘诗平)
关机不断电 电表悄悄走 |
防止待机能耗成“隐藏的浪费”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
李先生的工作需要常年出差,不久前他发现家里即使没人、电器全关,也会每月走约十度电,几次检查都没能找到原因,于是联系了电力部门上门检查。原来,是家中的中央空调在“作怪”,虽然每次出门李先生都会把空调关上,但通电待机的中央空调仍会产生不小的待机能耗。
没有运行使用却仍连着电源,由此带来的电耗被称为待机能耗。与电器在使用中产生的有效能耗不同,待机能耗基本是一种能源浪费,而且往往是一种不易被发现的“隐藏的浪费”。
记者随机走访了十余户家庭,发现待机能耗浪费的情况较为普遍。除一两户老年家庭外,多数家庭的电视机、机顶盒都只用遥控器关掉,并没有关掉开关或切断电源;空调、油烟机、洗衣机这些常用家电都是全年通电待机状态。记者还发现,过半家庭的电热水器、小厨宝都是24小时运行,即便人不在家时也不会关掉。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客户经理杨佳伟告诉记者,据他观察,很多家庭都不会留意到待机状态下的电力消耗。“比如说空调,北方大部分家庭除了夏季其他时间很少使用,但是很少有人会把插销拔掉,有的人不知道这样还会耗电,有的人知道,但是不在意。”
采访中记者问到对自家待机能耗量的了解,多数用户表示“不太清楚”“应该没多少”或“从来没关注过”。
受访人士指出,待机能耗难以被察觉,是因为这是一种“积少成多”的浪费。杨佳伟告诉记者,以一部待机功率12W的路由器为例,如果按每日待机时间15小时计算,那么一个路由器一天的待机能耗是0.18度电,看起来好像不多,但一年下来就要耗费65.7度电。“两三年的待机耗电量算下来,就够再买一部路由器了。”
为估算待机能耗总量,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海尔空气产业性能研究所所长王飞表示,其团队曾对常见家用电器待机能耗做过测算,将一户家庭的空调、洗衣机、电视、微波炉、电饭煲五类电器进行计算,待机功率在12W到15W,待机能耗大约是3到5天一度电,即每天0.2度到0.33度电。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敏为记者做了简单测算。将城镇家庭常见的电视机、机顶盒、路由器等12种电器计算在内,一户家庭每天的待机能耗约0.86度电。如果将一直运行却未使用的电热水器、小厨宝加入,一户家庭每日浪费的能耗可达到1.52度电。
记者还邀请了多位长年上户服务的电力客户经理进行估算,反馈结果显示,每户日待机能耗量在0.3度到1度电之间。
综合来看,即便按照每户日待机能耗0.2度电计算,一个500万人口的城市(按190万家庭户计),全年待机能耗近1.39亿度电。
受访专家指出,在当前电力供需形势持续偏紧的情况下,遏制待机能耗浪费有着现实性和紧迫性。减少不必要的待机能耗浪费,能够减少煤炭消费,降低碳排放,还可以降低基础负荷,缓解用电高峰期的负荷压力。
“待机能耗带来的电费花销不大,容易被用户忽视。”张敏表示,但对无意义、不必要、不产生价值的待机能耗浪费要坚决遏制。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韩肖清建议,加大相关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技术革新是有效降低待机能耗的重要途径,应鼓励科研院所、企业开发出更多低待机耗电技术,并推动相关技术的应用推广。”
王飞说,我国的能效标识制度对推动企业降低产品待机能耗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当前各类新的电器产品层出不穷,对于那些市场成熟度较高且待机能耗较大的新产品,应当及时纳入国家强制性准入标准,引导其节能发展。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生活电器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兆明表示,对于企业宣传的节能指标,在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监督抽查的同时,还可充分发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作用,对以待机功率为代表的能效、节能等指标进行客观评价,起到监督、激励作用。
多位受访者还提出,应进一步强化群众节能知识和节约意识,同时也为培养节能习惯创造条件,引导群众养成节能生活方式。
(马晓媛、李紫薇、马晓洁)
新华社太原8月23日电
博物馆文创产品频频“出圈”的背后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
从雪糕到盲盒,从小夜灯到立体书……暑假期间,不少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博物馆文创产品也频频“出圈”,屡屡掀起消费热潮。
暑假期间,敦煌博物馆文创产品销量增长约30%,最受欢迎的畅销品包括香囊、香水、文件夹、门禁卡等。自7月初至今,甘肃省博物馆累计线上销售“绿马”玩偶和挂件5万多件。
近年来,“博物馆热”已成为一种现象,博物馆文创开发也呈现井喷态势,新模式、新玩法层出不穷。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显示,最受欢迎的三类文创产品为创意美食、饰品配件、家居摆件。
苏州博物馆文化创意部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蒋菡也从身边的显著变化感受到文创热的升温。近5年,苏州博物馆平均每年有130余款产品上新。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种类超过12.4万种,实际收入超11亿元。各类市场主体与博物馆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逐步增强,由最初的展陈设计施工扩展至博物馆规划运营、教育研学、媒体传播、文创开发、营销推广等各领域,为满足公众多元化、高品质文化需求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睐文创、爱上传统的群体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年轻人。
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显示,1990年后出生的消费者占比超过53%,其中“95后”占比达30%。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网站上,也经常能见到各种博物馆文创推荐清单。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更注重文创产品的“美、趣、品”。作为观众与展览之间的桥梁,文创产品可以传递历史上特定时空里的审美情趣和内涵文化,拓展文化影响力。
走入人们生活的博物馆文创究竟蕴藏哪些“出圈”密码?
“文是根本,创是生命。”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出圈”的文创品,大都建立在对文化内涵的准确把握与创意的考究打磨上。
苏州博物馆的爆款文创产品“文徵明手植紫藤种子”,源于吴中才子文徵明亲手所植的紫藤。蒋菡说,很多人买回去后会“返图”,这一产品也便有了穿越古今、延续文脉的独特生命力。
挖掘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结合当下社会语境,以独具匠心的思想表达带给人们情感共鸣,是成功的文创产品普遍具有的特点。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市场总监王海柔说,“马踏飞燕”的设计团队在保留文物原型自身特点的同时,注入大胆创意,对铜奔马正面昂首嘶鸣的形象做了卡通化、丑萌化的幽默处理,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拉近了文物与大众的距离。
很多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功能性、实用性,还更重视美学价值。
河南博物院的玉佩造型棒棒糖,造型逼真、纹路清晰,颜色也有做旧处理,让不少小朋友“舍不得吃”;殷墟博物馆的“网红”雪糕,受到业内人士、游客的热捧;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手推出的“敦煌诗巾”,可以让用户通过小程序DIY,提炼不同壁画主题元素,设计既展现敦煌之美、又独属自己的丝巾。
专家表示,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博物馆组建文创孵化专业团队,不断提升设计、工艺、市场营销能力,产品质量更受市场认可。
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表示,博物馆文创产品走红的背后,一方面反映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博物馆资源的有序开放,令文物资源正在成为许多行业创新创造的灵感源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博物馆文创热也仍需更多“冷思考”。有“文创迷”吐槽称,一些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或流于媚俗,或因同质化引起审美疲劳。有的文创产品质量堪忧,表面光鲜,但没用几次就会坏。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强调,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业内人士认为,博物馆文创的开发要注重对标志性文化元素的准确提取,避免因新潮设计而产生廉价的消费质感、丧失文化品格。博物馆文创同质化背后是文创产品开发的阶段性瓶颈问题:不少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已被开发过一轮,后续需解决创意枯竭问题,挖掘新的内容、提升产品质量。
目前,苏博在馆舍建筑、明清才子、苏州非遗及馆内典藏四大选题的基础上,不断寻找新切入点,衍生各种创意。如唐寅创意茶泡袋装茶包、青瓷莲花杯、灵感来源于贝聿铭设计的建筑纸花瓶等,都颇受欢迎。
业内人士分析,博物馆文创在为博物馆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收益也可投入到馆内展品的日常保护与修缮,形成良性循环。博物馆文创发展工作仍处于培育阶段,要加强行业监管,加大文创侵权赔偿和打击力度,完善原创和产权保护机制。
敦煌研究院融媒体中心负责人杜鹃表示,数字文博产品仍需不断完善功能、充实内容,通过“文化+科技”的全面融合发展,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更好体现文物的历史、文化、审美、科技、时代价值。
(记者舒静、施雨岑、韩佳诺)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
闽藏情深:山海协作守护“藏东明珠”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
昌都市卡若区居民永西在新家中给花草浇水。新华社资料片
|
|
|
这是位于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的茶马广场。 新华社资料片 |
|
一只义眼重拾自信 西藏姑娘大学梦圆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在西藏林芝市更章门巴民族乡门仲村,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常能见到门巴族姑娘其米卓玛的身影。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23岁的姑娘曾饱受右眼先天失明的困扰,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
直到5年前,她在广东援藏干部和医疗专家的帮助下,接受了义眼手术之后,找回自信、考上大学,如今立志回报家乡,为雪域高原奉献青春力量。
读高三以前,其米卓玛总是低着头,不愿意让人看到她的脸,也不敢看别人的脸。她辨认人有一个习惯,就是通过看脚下的鞋来认人。
其米卓玛患有先天性小眼球,出生时眼部就受到感染,后来耽误了治疗,右眼失明。眼疾还影响了她的形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逐渐沉默寡言,产生自卑心理,羞于社交,平时只能用长长的刘海遮住右眼。
对于她的眼疾,家里只是苦于没有条件。其米卓玛一家四口,母亲身体不好,靠父亲在工地上跑运输撑起这个家。加上交通条件所限,右眼失明的问题就耽搁下来了。
2017年7月3日,驻村工作队与广东省选派的第八批援藏干部、时任林芝市卫生计生委副书记刘宗爱取得联系,介绍了其米卓玛的情况。刘宗爱决定,尽己所能帮助其米卓玛。
3天后,刘宗爱带着广东省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生曲博,到林芝一中为其米卓玛初步检查了病情。医生建议为她安装义眼改善外观。
“这个手术能帮助她走出自卑的阴影,她以后还要考大学、找工作,她的变化或许能改变整个家庭的境遇。”刘宗爱说。
刘宗爱的建议得到广东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和林芝市卫计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积极协调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安排治疗事宜,并发动社会力量,寻求公益组织支持,对其米卓玛进行救助。
经过多方联系协调,其米卓玛得到了公益组织的资助,刘宗爱随即安排其米卓玛及家人飞赴广州。
2017年8月7日,其米卓玛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顺利完成了义眼座植入手术。久违的笑容重新出现在这个门巴姑娘的脸上。一个月后,刘宗爱陪同其米卓玛再次来到广州,完成了义眼安装。
“回去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厚厚的刘海收了上去,又把头发剪短了。”她开心地说。
变化不止于外在形象。在援藏医生和干部的细心沟通、辅导下,其米卓玛逐渐摆脱长期以来对眼疾的自卑感,她鼓起了抬头的勇气。课堂上,她也更加专注于听课、思考。
2020年,她成功考上了位于林芝的西藏农牧学院,就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专业。
今年暑期,其米卓玛回家一边帮着家里务农,一边积极参与村里的防疫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投身社会实践,她对家乡的发展变化有了更深的感受。
“我记得小时候发烧,奶奶上山砍一种树里的黄芯,拿来敷在我的头上降温;如果被蛇咬了,就拿芭蕉的树根敷在伤口处。”其米卓玛回忆说,“那时,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医疗设备,加上交通不便,一些人得了病没能及时有效治疗,落下了病根。”
如今,她欣慰地看到,“去乡里的卫生院,骑电动车5分钟就能到。村里也有村医,可以给老人家做针灸、拔火罐等治疗。”
根据广东省“十四五”对口支援西藏林芝规划安排,年底前林芝市将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远程医疗体系,基本覆盖55个乡镇卫生院和141个边境小康村,可满足约3.5万农牧民的远程医疗问诊需求。
据介绍,结合西藏地区幅员辽阔、居民分布分散的特点,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筹措资金1542万元,用于林芝远程医疗体系建设。援藏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性远程医疗体系能够从根本上缩短沟通时间,节省资源,弥补林芝当地基层医护人员相对短缺的不足,及时满足各村镇农牧民的医疗需求。 (本报记者徐弘毅)
“组团式”援藏为助力西藏发展提供新路径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15年以来,中央组织部会同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及17个对口援藏省市,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开展“组团式”援藏工作,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创新开展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拓展开启“小组团”援藏,为加速西藏发展开创了新路径,注入了新动力。
2022年初,西藏山南市妇幼保健院接诊孕期仅29周的临产孕妇曲珍。经过初步检查,发现她是胎盘早剥,情况十分危急。在湖北援藏妇产科专家和当地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曲珍最终成功诞下一名男婴。但婴儿体重仅有1.2公斤,出生时无哭声、无呼吸、心跳微弱,生命体征极不稳定。
“情况紧急,在告知并取得家属同意后,我们立即将新生儿送入重症监护室,给予心肺复苏、呼吸机辅助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等紧急救治。”湖北援藏医生、山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王寿懿回忆,经过47个日夜的专业诊疗和精心护理,新生儿逐渐度过危险期。
这个早产儿的救治案例,刷新了山南市妇幼保健院低体重儿成功救治的纪录,类似这样的纪录在雪域高原被不断刷新……
2015年,中组部等部委启动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近8年来,约1500名医务人员接续来到西藏,帮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等8家医院,2021年此项工作延伸至13所县人民医院。援藏医生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还精准培训不同层次医疗骨干3000余人次。
这种人才“组团式”选派模式和“以院包科”机制,将过去医疗援藏短期零散选派的情况转化为有机组团,通过持续不断的医疗人才接力,从工作理念、体制机制、专业能力等方面对受援医院进行全面帮扶和整体提升,为雪域高原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医疗队伍、培育一批实力强劲的医疗机构,让各族群众在本地就能得到优质医疗服务。
“得益于‘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很多西藏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免去了舟车劳顿,减轻了经济负担。”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格桑玉珍说,截至2021年底,西藏已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自治区、2400多种“中病”不出地市、常见病易发病不出县区就能治疗,全区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68.2岁提高至72.19岁。
在山南市第三小学,来自湖南长沙的数学高级教师陈素丽,和藏族教师晋美央金、次仁贡布结成了师徒。他们经常同上一堂课,共同撰写教学案例,一起研讨教学方法……在朝夕相处中,藏族教师教学水平迅速提升。
除了陈素丽,还有数十位湖南省“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的老师在山南市的多所学校开展教学。工作队整合湖南省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山南市第三小学以及市直、县区其他小学组成山南湖南优质小学(发展)联盟,并争取项目建设经费1000多万元,加快受援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山南市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医疗是民生之需,教育是民生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出台政策,支持西藏的教育事业发展。2015年12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全国17个省市和3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选派援藏教师进藏支教。每10名至50名教师组成一个团队,集中对口支援西藏一所中小学。
“坚持按规律办事,科学精准设定支援目标,立足西藏及受援单位实际,严格按行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谋划工作;坚持前后方联动,把单一支持拓展为系统支撑。”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总领队杨晓林说,“组团式”援藏工作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建强本地人才队伍。
5200余场次教学科研活动、1739对师徒结对、215项新教学方法、188门全新课程、57个援藏教育品牌……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尼玛次仁表示,“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开展至今,西藏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各方面素质显著提升,未来西藏要继续用好这一政策,不断弥补中小学教育的短板。
位于林芝市波密县的易贡茶场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广东援藏工作队以“小组团”方式引进技术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协助茶场建立茶叶合作研发平台和科研教学平台,引进先进技术13项,攻克技术难题6项,帮助实现茶叶产量和质量双提升。
这种“短平快”特点的“小组团”援藏方式,借鉴医疗教育“组团式”援藏经验,在保持现有援藏总体格局和支援关系基础上,从有关对口支援省市选派结构合理、人数适当、专业配套、运转高效的援藏团队,聚焦产业基地、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特定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化支援,帮助西藏重点发展领域补短板、强弱项。
“小组团”援藏工作重点围绕西藏自身解决不了、通过援藏可以解决的难点问题确定目标任务。杨晓林介绍,截至目前,“小组团”援藏已帮助西藏打造特色品牌71个,引进先进技术228项,攻克技术难题126个,受援地区在理念创新、紧缺技术支撑、特色产品销售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
日喀则经济开发区通过产业发展“小组团”,引入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发展运营模式和经验,帮助制定实体企业入园管理、扶持奖励、考核管理等新办法,同时建立工作督办、后勤采购、合同管理、法律服务等新制度,为日喀则经开区发展嫁接“上海经验”。
“组团式”援藏工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树立了长期作战的思想。中央有关部门常态化进藏调研,定期召开“组团式”支援工作推进会,交流总结经验,解决突出问题,通过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的持续支援,以量变促质变,助力西藏医疗卫生、教育等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苏州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
迎着朝阳、吹着晨风,沿金鸡湖水岸慢行绿道跑上两公里是苏州市民王晓宇的“必修课”。“出门步行五六分钟就到金鸡湖边,这么好的运动环境不可辜负。”王晓宇告诉记者,苏州健身设施配套完善,“我公司楼下还有篮球场,午休时间我常和同事们去投上几手”。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苏州市拥有各类体育场地34237个,其中室外体育场地24622个,室内体育场地961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81平方米。
苏州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陈俊介绍,苏州市区和各县级市均高标准建成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综合性体育场馆,全市镇(街道)文体中心、村(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基本实现全覆盖。该市还推进休闲体育设施建设,建成健身步道5000多公里、各类体育公园(广场)110个,城乡均衡发展的“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形成。
健身有场地,观赛更便捷。苏州市每年承办省级及以上体育赛事逾百项次,世乒赛、羽毛球汤尤杯、冰壶世界杯等国际级大赛频频落地。与此同时,从年头到岁末,苏州市确保数百项群众体育赛事不断档,打造了苏州(太湖)马拉松、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外资企业运动会等一批覆盖面广、群众参与度高的品牌赛事。
苏州市还强化体医融合,形成市、县级市(区)、镇(街道)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早在2016年,该市便上线“运动云医院”,体育爱好者不仅可以“云挂号”“云问诊”,还能获得免费的健身指导服务。目前,苏州市共有4.7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不乏优秀现役及退役运动员、职业队教练员、裁判员等。
苏州市体育局局长阙明清说,凝聚多方合力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百姓健身需求,不仅有助于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也将为城市“健康值”增添“砝码”。
这批体操小苗,有希望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国争光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
对于正处于9岁到12岁年龄段的体操未来之星而言,这是全国少年最高水平、最高规格的专业比赛;对于中国体操队来说,6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国家队很有可能要在这批孩子里寻找培养为国争光的新希望。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少年体操U系列锦标赛未能举办,2021年全国少年体操U系列锦标赛只举办了9岁至10岁组的比赛。通常而言,体操国家队人员变动周期性强,几乎每个奥运周期,中国体操队阵容,尤其是女队都会经历一次大规模的新老交替。如今两年未能完整办赛,较难准确完整地掌握目前全国少年体操的后备人才储备情况。
本届U系列锦标赛共吸引了全国24支队伍参赛,运动员、教练、裁判员等参赛人数约420人。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缪仲一表示,这次通过现场观察,孩子们展现出的节奏、神态、动作细节等很多都具备专业水准,一招一式“让人眼前一亮”,这也体现了中国体操人才梯队“塔基”教练员们的付出和心血。
“看完训练和比赛以后,我总觉得中国体操的未来有希望,我们一定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继续在国际体坛为国争光,升国旗、奏国歌。”缪仲一说。
与往届相比,本次U系列少年锦标赛的赛制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
首先,与全国体操成年赛、青年赛一样,U系列少年锦标赛开放办赛。不仅允许各省市体操项目管理中心(协会)或体工队报名,同时各级各类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校、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单项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中学)、俱乐部和个人也可报名参赛。
其次,本次比赛增设最佳完成奖、最佳落地奖。比如除了湖北省队参赛外,此次来自武汉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的胡诗雅就获得女子11岁组蹦床金牌、最佳落地奖并列金牌。按照竞赛规程,最佳落地奖需统计女子五项(含蹦床)下法落地站稳次数和自由体操技巧串的站稳次数总和,同时各项目难度分达到满分予以统计,未达到满分不予统计。
最后,为了提高体操后备力量的艺术表现力,本次比赛女子组还设置了舞蹈测验。
除了赛制创新作为引导之外,顶级专业人才培养更需系统保障。近年来除了传统的地方队输送后备人才模式之外,中国体操协会也在积极探索全国体操等级比赛等多种途径,拓宽体操人才来源渠道。
为了适应国际体操发展趋势,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中国体操协会计划接下来举办全国体操项目初、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及全国体操教练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并利用国家队转训机会,加强与地方队教练沟通交流。
在裁判名单里,奥运冠军张成龙的名字赫然在列。本次比赛的执法执裁工作根据《2022年全国体操比赛裁判管理办法》进行。缪仲一表示,裁判执裁务必公平、公正、公开,因为仲裁工作是对教练员执教心血和努力的评价,关乎运动员运动生命的判断。裁判团队要珍惜基层教练的努力,爱护年轻运动员,珍惜中国体操的每一位人才。
作为中国体操的最高管理机构,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利用这次全国比赛机会,以各种形式收集基层一线工作者对青少年体操发展管理的献言献策,“争取在明年比赛里有所体现”。
在这所农村中学,他们“跑山”圆梦大学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
燕山南麓的这片矮山坡上,植被蓊郁青葱,每周山脚下的遵化市新店子中学都会有一队同学前来。这片山坡不仅是孩子们的训练场,更是多年来成就这所农村高中的“梦想舞台”。
学校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镇,占地面积113亩,有在校生3100余人。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为何山坡仍是孩子们的训练场?这故事要从20多年前说起。
2000年时,该校仅有一个200米跑道的小操场。“组织百米跑,孩子们从起点还没跑到终点,就先到墙头了。”该校体育教师代国辉回忆,“当时学校体育特长生就有100多人,小操场无法满足课内外体育教学和训练,老师们便集思广益,想到了‘向山坡借场地’的办法。”
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李金侠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南侧是矮山,山坡坡度正好适合进行专项训练。“我们结合学生的素质基础,挑选这块平坦、植被少的地方,开展越野跑、坡度跑、斜坡素质练习等。试过后发现,这对学生提高体能、掌握技能很有帮助。”她说。
郝建军是从新店子中学毕业考入大学的,经过体育教育专业学习,2013年回母校做了一名体育教师。“当年我就是在这片山坡上练出来的。”郝建军说,“不光是体育特长生在山坡训练,全校体育课和一些课外活动也会选在这。”
2008年,学校进行硬件设施提质改造,占地20亩的一片操场用地完全满足了学校教学训练使用,可“跑山”的项目保留了下来。今年,学校有7个训练队共400多名体育特长生,每周两次轮流上山训练。
今年毕业的学生郭嘉威说:“在山坡训练感觉和操场很不一样,经过长期3000米山地越野跑训练,我回操场后训练时体能和爆发力等方面进步很明显。”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五年来,该校为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等高校输送体育人才400余人。今年学校参加高考的体育特长生有96人,专业过线92人,上线率超95%。
新华社石家庄8月22日电
内蒙古西部小镇的“排球热”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
一个旗县的业余排球赛,竟有46支球队报名,其中36支队还来自同一个镇,足见排球运动在这里的受欢迎程度。这个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小镇,就是常住人口不足1万人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
19日,鄂托克前旗农牧民排球文化艺术节在昂素镇举行。4个露天排球场上,4场比赛同时进行。裁判的哨声、队员们的击球声、观众们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场地条件有限,两块排球场中间的空地上站满了观众,裁判员需要时不时地提醒观众注意脚下,不要站在场内,还要给底线发球的队员留有足够空间。
昂素镇排球场很多,全镇19个嘎查、社区中,15个有排球场地。农牧民们自发组成的排球队也很多,大大小小多达49支。这些排球爱好者时常开展各种规模的排球比赛,每年平均举办排球比赛400余场,参与农牧民达3500余人次。
昂素镇的巴彦希里嘎查是这次参赛球队最多的嘎查,有3支中青年组球队和两支老年组球队。即便如此,嘎查里还有一部分排球爱好者无缘此次比赛。因为根据规则,每个嘎查最多只能报名3支中青年组球队。
56岁的马·呼格吉拉图和妻子依日贵、儿子王楚格都是巴彦希里嘎查排球队的一员。马·呼格吉拉图代表老年组一队,王楚格是中青年组一队的二传手,妻子依日贵则代表中青年组二队出战。
马·呼格吉拉图的比赛在两天后开始,妻子和儿子则当日上午都有比赛。看完自己嘎查的比赛,马·呼格吉拉图在四块场地间转着看比赛,“很多队伍的水平都很高,看得很过瘾”。
王楚格所在的队伍汇集了全嘎查实力最强的选手,目标就是争冠军。比赛结束后,王楚格和队友们又到另一块场地看比赛,其中一支参赛队伍是昂素镇的苏力迪嘎查队,“苏力迪嘎查队实力很强,我们之前经常在决赛见面,老是输给他们,这次想赢一回!”
本队比赛结束后,有人回家,有人继续观赛,还有人有第三种选择。赢了小组赛首场比赛后,昂素镇克仁格图嘎查一队的格日乐没有着急回家,而是留在场边陪着嘎查二队的队员训练,她说:“二队下午还有场比赛,我陪几名女队员练练扣球。”
为了让更多热爱排球的农牧民有上场机会,本次比赛设有男女混合赛,每队的场上球员必须是4男2女。
另一块场地上刚刚结束了一场比赛,满都胡所在的昂素镇乌兰胡舒嘎查队2:0战胜了同镇的沙日胡舒嘎查队。汗湿的红色运动服贴在胸前,满都胡一边用手背抹着脸上的汗,一边和身边人复盘刚结束的比赛。
“我们的目标是得块奖牌。”身材壮实的满都胡说。他从小喜欢踢足球,随着四五年前镇上兴起的“排球热”又爱上打排球,如今是队里的主力二传手,“排球不需要那么多人,也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不容易受伤,这两年打排球的牧民越来越多了”。
满都胡家有1000亩玉米和2000亩草场要经营,然而最近这段时间,他早上的第一件事却是给嘎查排球馆的管理员打电话预约场地。“大家每天晚上都会相约打排球,排球馆有两块场地,一晚上能容纳8支球队打球,预约晚了就没地方了。”约好场地,满都胡在微信群里招呼了一声,立刻有八九名牧民响应。
给牛羊添水、清理棚圈、准备草料……忙碌的一天结束后,满都胡来到嘎查排球馆。“我们的玩法很多,有时候打球队攻擂战,有时候随机抽签组队,老人和妇女也会加入。”排球馆内的比赛从傍晚开始,常会持续很晚甚至接近零点。
立秋过后,昂素镇的天气越来越凉爽,打排球非常舒服。19日的最高气温只有25摄氏度,但排球场上的火热程度显然更高。两天后的决赛,这块露天场地可能要沸腾起来!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一个父亲三个娃,掀起村里武术热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
▲刘龙带着孩子们练习武术(8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
|
▲刘龙的女儿刘亦婷、刘亦点(上),儿子刘亦行(中)在练武间隙玩耍(8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
|
▲刘龙在指导女儿练武(8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
|
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展疫苗合作成效良好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2021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并将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
“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以来,中方一直以实实在在的援助项目支持非方抗击疫情和疫后恢复发展。相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早期收获。”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地区二司司长刘俊峰表示,中方近期还将陆续发运对肯尼亚、马里等国的疫苗和抗疫物资援助,将继续同非方一道共同推进有关抗疫合作举措落实。
中国企业为提高新冠疫苗在非洲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发挥积极作用。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积极与非洲各国开展疫苗合作,目前已获得47个非洲国家的准入许可,生产疫苗适用年龄覆盖3岁以上人群;科兴公司除了供应新冠疫苗外,还推进同非洲各国在临床研究、本地化生产、冷链仓储在内的多项合作,助力非洲疫情防控。
据悉,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以来,中方已向19个非洲国家增派医疗队员332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3600人次。此外,中方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预计2023年初完工,建成后将进一步助力中非双方开展公共卫生技术合作,帮助非方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刘俊峰表示,下一步,中方将继续向有需要的非洲国家提供疫苗和抗疫物资,开展医疗技术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支持非洲国家抗击疫情和疫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南亚发展援助主管部门面对面对话 |
中国愿同南亚国家携手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邓波清是在当日举行的中国—南亚发展合作对话会议上作出上述表示的。来自中国、马尔代夫、尼泊尔等国的与会代表围绕“加强互利合作,共谋区域发展”主题进行交流。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作为倡议早期收获之一,本次会议对促进南亚地区发展以及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邓波清表示,在中国同南亚国家共同求和平、促发展的进程中,中方始终同南亚国家坚定站在一起,向有关南亚国家就抗击疫情、改善民生、人力资源开发等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全球发展倡议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推动基于包容互利精神的多边合作提供重要平台,诸多国家都会受益于此。马尔代夫支持这一重大倡议。”马尔代夫外交部辅秘贾韦德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世界经济复苏进程面临多种挑战的背景下,各方应凝聚合作共识,携起手来破除发展阻碍。
斯里兰卡外部资源司司长阿贝塞克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为斯里兰卡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各方只有密切协调合作,才能进一步释放发展潜能、共同应对发展挑战。
据悉,为进一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中方即将挂牌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牵头建立项目库,并将举办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
“此次会议是中方同南亚国家发展援助主管部门间首次集中面对面对话,旨在推动各方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地区一司司长白斌表示,下一步,中方愿同地区国家围绕减贫、抗疫、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深入探讨、开展合作,携手建设全球发展共同体。
持续高温干旱冲击欧洲农业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洛泰罗的农场位于意中部托斯卡纳大区,主要种植葡萄、油橄榄和当季蔬菜等作物,同时生产葡萄酒和橄榄油等农产品。走进烈日炙烤下的葡萄园,这里的土壤呈浅黄色,一些地方已经开裂,不少葡萄的表皮长出了“皱纹”,汁水难以称得上充足。
洛泰罗告诉新华社记者,因持续高温与干旱,她的农场陷入了迄今最严重的水源危机,装在屋顶的雨水收集装置已毫无用处,四套抽水设备满负荷运转从地下抽水,才能勉强供应灌溉用水。
在极端天气影响下,洛泰罗下调了今年的生产与销售预期。据她估算,今年葡萄将较往年平均水平减产20%,葡萄酒产量减少约2000瓶。橄榄油的生产则更让她担忧。洛泰罗说,今年的橄榄明显比往年个头小,意味着果实内部的汁水更浓,口感发苦,“我不确定是否所有消费者都能接受更苦的橄榄油”。
进入夏季以来,意大利遭遇持续高温干旱,意政府7月初宣布北部5个大区因干旱进入紧急状态。数据显示,今年6月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出3.5摄氏度,同时今年前五月降水量较近30年同期平均水平减少五成。意大利中小农场主协会数据显示,干旱灾情将减少意全国约三成水稻收成和近三分之一水果蔬菜产量。
同属欧洲西南部的西班牙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7月。据西班牙北部拉里奥哈大区葡萄酒生产商罗伯托·伊哈尔瓦预测,今年该地区的葡萄酒产量将下滑,而且如果极端天气持续,葡萄酒的味道将变得更甜,酒精度更高。
德国农民协会主席约阿希姆·鲁克维德说,德国农民正承受双重打击,一方面是高温与干旱,另一方面是飞涨的化肥和能源价格,“如果接下来没有持续降雨,那么德国农业将损失三至四成的产量”。
热浪与干旱同样席卷欧洲东部地区。匈牙利农业部长纳吉·伊什特万说,该国正遭遇“前所未见”的干旱,目前有69万公顷农作物受损,今年的损失将是过去十年因干旱导致损失总和的两倍。
斯洛文尼亚水果和橄榄种植专家瓦夏·尤雷蒂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干旱致使当地草类饲料产量腰斩,农户不得不减少牲畜数量。
极端气候加重欧洲电力短缺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法国是欧洲最大的核电生产国,核电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0%。由于老旧核电站维护等问题,该国大型核反应堆的发电量已跌至数十年来的低点。入夏以来,用于冷却核反应堆的河流水位降至20年来最低水平,核电生产难上加难。法国电力输送网络公司最新报告显示,6月法国核能发电20.1太瓦时(1太瓦时为10亿度电),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7.7太瓦时。
水电是法国第二大电力来源。据法国电力输送网络公司报告,由于连月干旱少雨,法国6月水力发电量只有4太瓦时,为“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意大利最长河流波河流经的北部盆地,是意大利主要水电厂所在地。受罕见高温天气和降水显著减少影响,波河水位近期降至70年来最低水平。据意大利公用事业联合会统计,今年1月至5月,该国水力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减少四成。
水电发达的挪威有“欧洲电池”之称,是欧洲主要电力出口国。挪威水资源和能源局统计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水库平均蓄水率为67.9%,而过去10年同期平均水平为77.7%。
煤电生产同样受到影响。高温干旱令莱茵河水位下降,影响煤炭运输。日前,莱茵河德国段下游埃梅里希附近水位创下历史最低,科隆段水深不到两米。当地一家船运公司告诉媒体,现在仍能通航,但装载量只能为容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德国能源巨头尤尼珀公司表示,由于煤炭供应无法保障,该公司在德国西部的两座燃煤发电厂的电力生产在9月初之前可能出现异常。德国巴登-符滕堡能源公司表示,莱茵河低水位导致煤炭运输成本上升,进而增加燃煤电厂的投入成本。
西班牙、葡萄牙从6月中旬开始对用于发电的煤炭价格设置上限,但整个欧洲用于发电的煤炭平均价格仍在上涨。
由于发电量减少,近期欧洲多地电价大幅上涨,其中法国、德国的电价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一些公司担心,今冬电价会飙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欧元区经济前景不佳拖累欧元汇率下行 |
|
( 2022-08-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9日表示,“北溪-1”天然气管道8月31日起将停止供气3天,以进行技术检修和预防性维护。这加剧了德国乃至欧元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形势和不确定性。
对天然气供应不足的担忧在欧洲天然气和电力市场引发恐慌性购买。22日,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所有权转让中心9月交割的天然气期货合约价格最多时上涨了约20%。
受此影响,欧元区电力市场价格也出现大幅波动。
能源价格加速上涨使得投资者对欧元区经济前景预期更为悲观,急剧上升的避险情绪重创欧元。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对美元汇率22日再次跌破1比1,最低曾跌至1比0.9934,创下20年来新低。
CMC市场公司分析师康斯坦丁·奥尔登布格尔指出,德国电力和天然气价格显著攀升,这成为德国经济的重要风险因素。整个欧元区的企业都面临成本“爆炸”甚至破产威胁。
德国商业银行经济学家拉尔夫·索尔文也认为,能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原材料供应瓶颈和全球经济疲软令欧元区前景黯淡。
德国央行22日发布报告称,由于持续的能源危机,德国经济在今年冬季出现萎缩的可能性上升,预计秋季德国通胀率将达到10%左右。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马塞尔·弗拉茨舍尔认为,“价格冲击”正在影响相当比例的人口。从高通胀抑制消费到企业投资减少,然后再到经济疲软的螺旋式下降模式将在中期内持续,形成恶性循环。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6月德国零售额出现自1994年以来的最大同比跌幅。
专家表示,目前来看,今冬欧元区能源供应不确定性极大,风险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冲突的发展、极端干旱天气持续的时间等。从市场定价来看,投资者预计冬季会出现电力短缺。
法国兴业银行首席全球外汇策略师基特·朱克斯表示,天然气价格上涨、莱茵河水位大降和高通胀正在对商业信心产生毁灭性打击。如果即将公布的德国及欧元区重要数据令人失望,欧元对美元汇率可能持续低于平价。
(记者邵莉)新华社法兰克福8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