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饭

(2022年07月08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好好吃饭

( 2022-07-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黄琳


  某次午饭前,几个小朋友照例有口角之争,愈演愈烈,似有动手的冲动。我妈上前阻止,朋友L女士说,阿姨,不用着急,他们是饿了,饿了会吵架,随后气定神闲拿出糖果送了过去。记得我妈和我描述现场的时候,我大笑了至少30秒。

  我笑话了她很多年。如今才发现,愚蠢的人是我,L女士早就掌握了一条真理:饿了会吵架。这也是苏珊·阿尔伯斯博士在《饿怒症:掌控饥饿,摆脱焦虑》这本书里表达的要点。

  苏珊·阿尔伯斯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专门帮助在饮食和体重管理方面有障碍的人群。在多年的临床试验中,她发现饮食和情绪的密切关系,试图找到管理“饿怒”情绪的办法。

  关于“饿怒症”,苏珊·阿尔伯斯用了一个新词hangry,意思是“饿怒的,形容词”。这是作者新造的词汇,她的原话是:该词由饥饿(hungry)和愤怒(angry)两个词组合而来,指因饥饿而变得脾气暴躁或易怒。

  我们感到饥饿时,血糖水平会下降,有时甚至是急剧下降,而低血糖会使我们变得更具攻击性。作者认为,这属于正常且自然的生理反应。因为,在人类祖先生活的年代,“饿怒”的人存活的可能性更大,比如人类穴居时代,饥饿会让大家全心投入为食物而战的各种努力。

  不过,持续处于饥饿之中或缺少食物的人,并非“饿怒族”的主体。苏珊·阿尔伯斯谈到的,是在食物充裕的情况下存在的“饿怒症”。缺少食物和食物充足,都会引起情绪问题,“这两个问题好比一个是由洪水引发的,一个是由干旱引发的,二者截然不同”。

  好些职场人士为了周末早上多睡会儿,会放弃吃早餐,即便在工作日,也是买份早餐匆匆吃完。不仅早餐,其他正常的饮食也被繁忙的理由纷纷延迟或草草了事。

  当我们无法好好吃饭时,由饥饿引起的喜怒无常便会占据上风。而糟糕的情绪或心情常常被大家归咎于压力,苏珊·阿尔伯斯说,“这是营养不良带来的后果,或是由于吃了过多的食物而完全破坏了情绪”。

  错过吃饭时间,吃了不喜欢的饮食等,都会导致饥饿产生的情绪波动,但正如前面所说,“饿怒”的根源和血糖有关。

  为什么血糖高低的波动会导致饿怒症?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血糖和我们身体的关系。

  我们每天从食物中攫取的营养物质,在身体中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酸和单糖等化合物后,被运送至身体各处,满足我们所有的能量需求。如果进食不足,身体获得的能量就会减少,就像电力耗光的手机,无法正常使用。

  葡萄糖作为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供给不足,导致低血糖,就容易出现虚弱乏力、暴躁易怒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有意思的是,不同食物提供的“电池续航时间”有所不同。比如,大家喜欢的巧克力,会瞬间提高血糖水平,但同时也会很快消耗完毕,然后重新回到“断电”状况,即焦虑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等。

  而那些全谷类、坚果和浆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因为代谢较慢,续航时间会更长。它们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能量保证,也让我们保持更长时间的精力。

  我们自身的情绪问题、节食行为也会催生“饿怒”。

  在生活中,吃东西似乎成为我们解决个人情绪问题的唯一办法。不开心的时候、无聊的时候、焦虑的时候、压力大的时候……我们都想吃点东西。这种情绪主导的进食行为,属于“饿怒”的反应。开始是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沮丧、绝望,然后到冰箱里翻找可以吃的东西,哦,有一个小蛋糕,还有几块巧克力,那就吃了吧!迅速吃下它们,我的心情在吃的过程中也迅速变好……过了一会儿,沮丧、不确定带来的绝望,重新回来,还多了一层懊恼,吃这么多都变成脂肪了吧?

  生理、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导致“饿怒”的发生。那么,具体在哪些情况下,饥饿引发了我们的愤怒呢?

  苏珊·阿尔伯斯介绍了几种类型的“饿怒”。

  先说第一种生理性饥饿。什么是饮食的生理性因素?就是没吃饱,没吃好,或者吃得太饱等,这些情况身体都会感知到。而当身体感知到没吃饱的时候,情绪就开始发生变化,就会出现急躁、易怒。作者把这种情况称为“身体觉得饿了”,症状是烦躁不安。

  第二种情况属于心理因素,是你的“大脑觉得饿了”。也就是说,产生饥饿的原因并不是没吃饱,而是出于对某种食品的渴望,想吃但吃不到的时候,会失望、焦虑、生气。这种情况下的“饿怒”,和身体需要的营养无关。

  内心觉得饿了是第三种类型的“饿怒”。按照苏珊·阿尔伯斯的说法,这种类型的饥饿是由于某种情感引发的,属于情感的需求。这种情感有消极的,比如在压力、焦虑或无聊时,会通过食物来缓解,也可能是想要持续愉快或开心的积极的情感,但是无论哪种情感因素,当您满足这类需求的口腹之欲后,您会感到懊悔、内疚或羞愧。饿几顿再大吃一顿的减肥族,常常会面临这类情绪波动。

  第四种类型是因为方便,所以吃了,即“手觉得饿了”的类型。苏珊·阿尔伯斯说,当这种饥饿转化为“饿怒”时,我们的感官会非常敏锐,整个身体都在做出反应,流口水、闻食物的香气或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食物。你的手还会不自觉地伸向食物……

  简言之,一方面,没饭吃或吃不饱会导致“饿怒”;另一方面,即便有饭吃、能吃饭,也会带来“饿怒”。后一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我们不好好吃饭,使得身体的饮食供需发生了错位,即入口的和身体需要的并不匹配,也就是说,即使吃了饭,“饿怒”带来的情感和生理影响也会持续存在。

  走出因饿生怒的怪圈,就得认真对待那些让我们饥饿失调的不良习惯,认真对待食物,挑选让自己身心快乐和健康的食物。

  好好吃饭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