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想接力30年,一个新疆小学速滑队的冰雪之恋 |
|
( 2022-0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奥会 |
新华社记者张啸诚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9日电(记者张钟凯、张啸诚、高晗)寒冬时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气温接近零下15摄氏度,位于县城中心附近的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滑冰场上,一群少年在清晨阳光照耀下的冰面上飞驰。
来自昌吉市第七小学(以下简称昌吉七小)五年级的翟志彬身穿一件黑色长款羽绒服,在冰场上备战昌吉州冰上传统项目学校速度滑冰比赛。
跟此次参赛不少同学一样,这是11岁的翟志彬第一次参加州级比赛。2019年翟志彬加入昌吉七小速滑队,是这个新疆北部县城小学速滑队的第27批队员。
翟志彬的教练是昌吉七小的体育老师王强和田丽。作为国家级速滑裁判,田丽在这群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30年前的影子。
1992年,昌吉七小速滑队成立,当时五年级的田丽和王强是第一批速滑队员。在课外活动并不丰富的年代,这种飘逸潇洒的冰上运动吸引了不少学生关注,但是因为当时制冰和设备条件有限,训练环境艰苦,最终坚持下来的滑冰队员并不多,仅有十几位。
那个时候,学校没有塑胶跑道和制冰车,田丽和王强都对浇冰的辛苦记忆深刻。“当时的冰场浇冰是用脸盆一盆水一盆水把地基打出来,然后再用冰桶浇,都是教练员和学生自己浇冰。”田丽说。因为当时是土质操场,高低不平,甚至需要把操场围挡起来防止撒上的水流走。
“虽然很辛苦,但是觉得滑冰很快乐,在教练和家人的支持下,就坚持了下来。”田丽说。
田丽和王强也是昌吉七小第一批走出去的专业速滑运动员。在速滑队接受了四年的训练后,田丽在1996年进入自治区体育运动学校进行滑冰训练,跟随两位全国速滑冠军提升速滑技能。
两人都曾代表昌吉州参加自治区运动会并取得速滑金牌。田丽和王强毕业后,在2000年和2001年相继被分配到母校昌吉七小,任体育老师,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带队训练。
速度滑冰曾是新疆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新疆速滑队最早成立于1972年,在20世纪90年代初,新疆速滑成绩斐然,涌现出戴军、刘龑飞、赵志华等一批全国冠军,戴军和刘龑飞还曾代表中国参加过冬奥会。
田丽和王强也见证了过去20多年学校对于冰雪运动的重视。近年来学校每年都会投入冰上运动费,用于购置和更新比赛刀、连身服、油石、头盔,滑轮、室内平滑器等,并进行冰场的浇灌和日常维护。另外,每年冬季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天山天池、乌鲁木齐南山、东北等速滑训练基地进行集训。
如今,田丽主要负责教研工作,王强主要负责一线训练。“要想学会滑冰,先得学会摔跤。”这是王强在冰场上经常给学生们讲的一句话。在王强看来,滑冰想要滑好,要看身体素质、耐力训练以及坚强意志。“滑冰时天气都很冷,还得自己磨刀、浇冰,你要这点苦都吃不下来,你就不要参加滑冰运动了。”
速滑已经成为昌吉七小的一项体育文化传承。每年开学,学校体育老师会通过教研活动对全校新生进行速滑运动普及教育,介绍学校速滑运动的悠久历史。“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耳闻目睹,到三年级很多孩子们就开始滑轮滑,到四年级开始尝试滑冰。从我们学校毕业的许多学生都有两项体育技能:一项技能是轮滑,一项技能就是滑冰。”田丽说。
翟志彬在三年级加入了昌吉七小速滑队,“觉得滑冰很刺激,我喜欢冰上‘飞’的那种感觉”。经过两年训练之后,翟志彬已经成为学校速滑队的种子选手之一。
2021年,昌吉七小被授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在刚进学校的左侧建筑墙壁上,贴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口号下面贴满了各种冰雪运动图案。
在昌吉七小操场观礼台下的储藏室里,珍藏着昌吉七小速滑队自1992年组建至今获得的500多枚奖牌,不同形制和设计的奖牌挂满了整个屋子。此次昌吉州冰上传统项目学校速度滑冰比赛上,昌吉七小代表队斩获多枚奖牌。翟志彬夺得小学组500米速滑项目第四名。
作为两名速滑老将,田丽和王强也有小小的遗憾:速滑队的奖牌里还差几块全国性和世界性的奖牌。“希望在冰雪运动大发展的东风下,孩子们能够在速滑运动上‘滑’得更远,滑出一个全国冠军,甚至是世界冠军。”王强说。
(参与采写:马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