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权威发布

0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6版:权威发布

07版:新华国际

08版:新华聚焦

09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10版:新华财经

11版:新华关注·各地

12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13版:草地周刊

14版:说人解史

15版:不动声色

16版:神州风物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7人,候补中央委员151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九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民生保障有效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有效,战胜多种严重自然灾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正式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全会认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全会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也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这个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人民解放军得到壮大和提高,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会提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全会提出,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会强调,在这个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全会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全会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全会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全会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在政治建设上,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在全面依法治国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在社会建设上,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人民军队坚决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为推进依法治港治澳、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在外交工作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全会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全会提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以上十个方面,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全会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会强调,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全会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全会认为,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习近平出席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出席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亚太地区应该勇担时代责任,发挥引领作用,坚定朝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
 
  第一,全力抗击疫情。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越要沉着勇毅。面对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纪考验,亚太各经济体和社会各界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科学精神,团结一心,努力赢得抗击疫情的彻底胜利。
 
  第二,坚持开放合作。各方要把握大势,积极主动扩大开放,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推动经济复苏,实现联动发展。要坚持向前看、朝前走。亚太地区不能也不应该回到冷战时期的对立和割裂状态。
 
  第三,推进绿色转型。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果,共同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好经济增长、民生保障、节能减排,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第四,积极推进创新。要加速科技和制度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亚太成员科技创新协作,为科技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工商界要努力成为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力军。
 
  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同亚太区域合作进程相融相伴。中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将为亚太地区带来更大机遇。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亚太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中国致力于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格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夯实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根基,并为亚太及全球工商界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中国将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为亚太及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中国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统筹低碳转型和民生需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欢迎亚太工商界积极参与,共创绿色发展未来。
 
  中国将致力于促进合作共赢,为亚太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全球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等领域合作,为亚太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11日应邀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向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演讲。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为亚太地区团结抗疫、共克时艰、坚持可持续发展提振信心,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带来了新动力。
 
  秘鲁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米格尔·罗德里格斯·麦凯说,习近平主席强调团结抗疫、守望相助、开放合作等,表达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所长彼得·德赖斯代尔看来,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推进全面绿色转型、致力于促进合作共赢,展现了中国的坚定决心,为区域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副教授奥列格·季莫费耶夫说,习近平主席关于“亚太地区不能也不应该回到冷战时期的对立和割裂状态”的论述非常重要而及时,当下亚太地区应尽一切努力确保本地区不再受冷战思维侵扰。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威胁,中国将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
 
  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对习近平主席关于“亚太地区应该勇担时代责任,发挥引领作用,坚定朝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的倡议非常赞同,认为建设和平、安全、繁荣、包容的亚太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对人类实现真正持久和平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泰国暹罗智库主席洪风指出,冷战结束后,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浪潮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经济放缓之时,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维护亚太地区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马来西亚独立政治观察家阿兹米·哈桑说,少数西方国家抱守冷战思维,令全球发展走到了是朝着繁荣和共赢方向努力还是陷入代价高昂紧张局面的岔路口,显然,后一种选择对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好处。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政治学者李佩敏说,由于当今世界更加一体化、更加相互联系和依存,如果回到冷战时期的对立和割裂状态,后果将比过去严重得多,各国都应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日本杏林大学教授刘迪认为,今天,亚太地区人民的共同愿望是过上更好的生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加强区域内合作的坚实基础,任何政治势力都不能无视这种集体力量。
 
  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对习近平主席强调的推进绿色转型印象非常深刻,认为亚太地区要努力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经济是后疫情时代亚太地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亚太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对全球发展至关重要。
 
  文莱资深媒体人、时政观察家贝仁龙非常赞同习近平主席有关“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做亚太大家庭团结和繁荣的促进者、贡献者”的论述,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期待,拉帮结派制造对立和冲突不得人心。中国一直在维护全球共同利益,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还不断推动绿色发展,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与记者:郝亚琳、郝云甫、余谦梁、郑世波、宋宇、姜俏梅、朱炜、黄河、泽连科夫、陆睿、杜白羽、薛飞)
 
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2021年11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各位工商界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再次同大家见面。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亚太地区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并率先在本次危机中呈现复苏势头。值此历史关头,亚太地区应该勇担时代责任,发挥引领作用,坚定朝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
 
  第一,全力抗击疫情。早日走出疫情阴影、实现经济稳定复苏,是亚太地区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越要沉着勇毅。几十年来,亚太地区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在战胜挑战中走向辉煌。面对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纪考验,亚太各经济体和社会各界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科学精神,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努力赢得抗击疫情的彻底胜利。
 
  我们要支持彼此抗疫努力,在检测手段、治疗药物以及疫苗研发、生产、互认等领域加强合作,切实形成抗疫合力。要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共识落到实处,促进其公平合理分配,确保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共同弥合“免疫鸿沟”。
 
  第二,坚持开放合作。开放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30多年来,从《茂物目标》到《布特拉加亚愿景》,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到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建设,亚太地区保持较长时期快速发展。归根结底,这得益于打造开放型经济格局的努力,得益于构筑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无论世界形势如何演变,亚太经济韧性好、动力强的优势不会改变。各方要敞开胸怀,把握大势,积极主动扩大开放,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推动经济复苏,实现联动发展。要坚持向前看、朝前走,反对歧视性、排他性做法。以意识形态划线、搞地缘政治小圈子,终究是没有前途的。亚太地区不能也不应该回到冷战时期的对立和割裂状态。
 
  第三,推进绿色转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亚太地区要把绿色作为疫后复苏的底色,努力做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领航者。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果。发达经济体要秉持共同体意识,为发展中经济体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共同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绿色低碳转型是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亚太地区目前仍有1亿多赤贫人口,部分经济体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面临缺口,粮食安全、能源保障等方面依然脆弱。没有发展,就不能聚集起绿色转型的经济力量;忽视民生,就会失去绿色转型的社会依托。我们要准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好经济增长、民生保障、节能减排,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第四,积极推进创新。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经常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亚太地区具有独特智力资源和深厚创新传统,孕育了许多新技术、新产业、新机制,一直是全球创新发展领头羊。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方兴未艾,为促进经济增长,应对重大疫病、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挑战提供了保障。
 
  我们要加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使创新成为统筹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要加强亚太成员科技创新协作,为科技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工商界处于科技创新前沿,要努力成为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力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同亚太区域合作进程相融相伴。中国已经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将为亚太地区带来更大机遇。
 
  ——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亚太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中国致力于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中国将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格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中国已批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将在履约和谈判进程中继续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农业和制造业全方位开放,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依法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有关部门正完善落实反垄断法规,加强对国内部分行业监管。这既是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惯常做法。我们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夯实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根基,并为亚太及全球工商界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保障。
 
  ——中国将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为亚太及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我曾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生活多年,当时那里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百姓生活也陷于贫困。我那时就认识到,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中国将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国将坚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去年我提出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以来,中国已经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速构建“1+N”政策体系。“1”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N”是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方案,包括能源绿色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等。中国将统筹低碳转型和民生需要,处理好发展同减排关系,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中国减排行动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尽管任务极其艰巨,我们将驰而不息,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贡献。中国减排行动也将带动规模庞大的投资,创造巨大市场机遇和合作空间。我们欢迎亚太工商界积极参与,共创绿色发展未来。
 
  ——中国将致力于促进合作共赢,为亚太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中国一直积极融入亚太区域合作,始终是亚太开放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将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将坚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亚太互联互通,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深化同各方在电子商务、数字物流等领域合作,为亚太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我在今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关注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保障他们的发展空间,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中国愿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加强全球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等领域合作,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长期以来,广大工商界朋友是中国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中国发展,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做亚太大家庭团结和繁荣的促进者、贡献者。
 
  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聚焦经济复苏、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聚焦经济复苏、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惠灵顿11月11日电(记者卢怀谦、郭磊)202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11日在新西兰奥克兰开幕,与会人士围绕疫后经济复苏、数字及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

  新西兰是今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道主,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当天在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呼吁亚太地区政商界领导人共同努力,实现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疫后经济复苏。

  阿德恩表示,新冠疫情给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需要包括政商界领导人在内的所有人展示出变革决心、勇气和创新理念。她强调,政府与企业之间需要继续加强伙伴关系,释放数字创新动能,扩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增加社会包容性,为疫后复苏奠定坚实基础。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本次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为期两天。

 
从百年党史汲取不懈奋斗的力量 与会同志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从百年党史汲取不懈奋斗的力量
与会同志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期间,部分与会同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畅谈对全会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大家一致表示,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将使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对于此次全会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与会同志有着高度一致的认识。

  中央委员、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表示,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在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历史时期,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总结好,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央委员、福建省委书记尹力表示,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又一篇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使我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决议的产生必将为我们党领导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中央委员、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认为,全会通过的决议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实现了站在党的立场、人民立场和时代高度总结历史的有机统一,必将空前地促进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决议总结历史、把握当下、展望未来,是我们党高举旗帜、自信昂扬的政治宣言书,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时代动员令。

  仔细研读决议,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说明,中央委员、陆军政治委员刘雷说:“鲜明的感受是总结百年恰逢其时,特殊的历史时刻诞生光辉的历史文献,顺应了党心军心,彰显了自信自强;最大的体会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既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又坚持了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深刻的领悟是核心领航时代、党兴决定复兴,紧跟习主席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必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宝贵经验弥足珍贵,历史使命催人奋进。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专家学者代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秀杰列席了这次全会。她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能够生长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时代,何其幸运。我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和实践者。党、国家和人民期待我们能够肩负起‘强国一代’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百年大党的制胜密码,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此次全会通过的决议,从13个方面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中央委员、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表示,全面总结这些成就有利于凝心聚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只要我们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沿着决议确定的方向坚定不移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从哪里开始。

  中央委员、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表示,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次全会决议更加彰显了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精神力量。这是一个百年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央委员、湖北省委书记应勇说:“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全会和决议精神,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中央委员、中联部部长宋涛认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取得令世界赞叹的伟大成就。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和国家一定能在新的百年征程中取得更大成就。

  决议从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概括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个方面历史经验。

  中央委员、空军政治委员于忠福表示,“五个方面”历史意义和“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逻辑和胜利密码。全会强调,“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展现出立志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宏愿。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必将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交上更加优异答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中央委员、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表示,浙江将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着力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积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改革项目,确保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以鲜明态度、实际行动、工作成效把这次中央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

  强国必先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中央委员、东部战区政治委员何平表示,决议对我军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出更高要求。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按照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按照党确定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部署,强力推进落实,加快提升打赢现代战争的能力。“我们东部战区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高标准完成党中央、习主席赋予的备战打仗任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中央委员、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复兴大业关键在党。在建党百年背景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需要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科技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我们要着眼谋划党和国家的未来,发扬斗争精神,才能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中央委员、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高度吻合,海南将继续从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奋力谱写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精彩篇章。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的十九大代表,见证了这次重要会议,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说:“回去后,我们要第一时间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全会精神,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棒接着一棒干,把乡村振兴做优、做出成效来,当好排头兵、领头羊,向党和人民交上更加优异的答卷。”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中央决定通过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充分体现党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充分体现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反映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同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必将激励全党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等五个方面总结概括的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全面、深刻、系统阐述了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进步事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所作的历史性贡献,既立足中华大地,又放眼人类未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等十个方面总结概括的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贯通历史、现在、未来,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全党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中宣部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 黄坤明:全力以赴做好全会精神宣传工作汇聚坚定历史自信、创造历史伟业的磅礴力量
中宣部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
黄坤明:全力以赴做好全会精神宣传工作汇聚坚定历史自信、创造历史伟业的磅礴力量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中宣部11日晚在京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全力以赴做好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各项工作,汇聚起坚定历史自信、创造历史伟业的磅礴力量。

  黄坤明指出,这次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全会通过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黄坤明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坚持学在前、做在前,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导向,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拓展,精心组织媒体宣传、集中宣讲、理论阐释、对外宣介,全面展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生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历史自觉、意气风发走向未来。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主要国资管理情况实现专项报告全覆盖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主要国资管理情况实现专项报告全覆盖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王立彬)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听取和审议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实现对主要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全覆盖。

  就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近日举行专题集体采访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调研室主任张永志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这是党中央赋予人大的一项新职责。2018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综合报告同时,先后听取和审议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刚刚结束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听取和审议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实现了四类主要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全覆盖。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司司长廖永林在接受采访时说,专项报告系统总结了自然资源管理近年来的进展和成效,同时对资源约束趋紧和利用粗放并存、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还不健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映。通过加强人大监督,一方面将促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迈上新台阶,有利于进一步夯实摸清“家底”;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自然资源保护、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立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 红旗渠精神述评
艰苦创业 团结协作
红旗渠精神述评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韩朝阳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县委领导下,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之旗插在太行山巅。
 
  红旗渠在太行山上蜿蜒流淌至今,它是滋润百姓的“生命渠”,是催人奋进的“幸福渠”,更是永不断流的“精神渠”。
 
“生命渠”滋润心田


 
  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林州,山多水少,缺水是千百年来最深、最痛的记忆。在县志上,“大旱、连旱、凶旱、亢旱”等字眼频现。
 
  缺水久矣,盼水心切。尽管人们曾经努力,但缺水历史并没有终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人因打翻水桶而自责上吊。31岁的县委书记杨贵站了出来,多方考察后,县委决定从山西平顺县引浊漳河水入林县。
 
  这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决策。杨贵不仅面临工程技术上的考验,还面临政治前途上的风险。
 
  “我们可以坐着等老天爷的恩赐,这样我们的乌纱帽肯定保住了,却战胜不了灾害,遭殃的是人民群众。”掷地有声的话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担当。
 
  为民修渠,赢得百姓的支持与拥护。县委征求意见时,林县百姓说:“国家没钱,我们自带干粮也要修成,这是祖祖辈辈的大事。”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红旗漫卷太行,人人斗志昂扬。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片地可立,人们腰系缆绳,飞荡峡谷开山炸石;物资短缺,农民自带工具干粮,自制炸药石灰。
 
  宁愿苦干、绝不苦熬。10万建设大军苦干10年,硬是用双手“抠”出一道长1500公里、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生命长渠。吃水问题得以解决,数十万亩耕地得到灌溉,一泓清水流进百姓的心田。
 
“幸福渠”催人奋进


 
  林州人骨子里是不甘落后的,红旗渠让他们的脊梁挺得更直。
 
  当年修渠,有一首为小推车所作的歌:“山里人生性犟,后面来的要往前面放。”意思是大家一起推车,歇脚时,走在后面的人一定要把车放到前面才停下来。
 
  修渠10年,一种逆流而上啃下硬骨头的劲头,融入了人们的血脉。
 
  张益智出生第二年,红旗渠全面建成。那是1969年7月,刚结束十年奋战的人们豪气干云。耳濡目染下,他继承了太行山石般的坚硬个性。
 
  由于家贫,张益智16岁就外出打工。他吃苦耐劳,勤学好问,19岁时成了瓦工班长;21岁,当上管理工人的工长;26岁,他成立建筑公司独当一面。2012年,张益智接手家乡几乎废弃的万泉湖景区,开始新的奋斗。张益智的经历是千千万万林州人的缩影——
 
  上世纪60年代“战太行”,人们用双手挖出千里生命渠;
 
  上世纪80年代“出太行”,10万大军在全国打响建筑金字招牌;
 
  上世纪90年代“富太行”,带着赚回的第一桶金,林州人回家建厂开工,富裕家乡;
 
  新世纪里“美太行”,林州转变发展思路,走向低碳环保经济。
 
  今天,林州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走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林州百姓已不再为饮水而担忧,中国人民已不再为温饱而发愁,但默默流淌在太行山上的“幸福渠”,将一直见证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追求幸福的努力。
 
“精神渠”永不断流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很多到过红旗渠的人说,最难忘的是水中闪闪发亮的精神。
 
  曾经,修渠人把生命与水渠融为一体;如今,每个人用自己的拼搏抒写新的故事。
 
  2013年,55岁的王生有面临一个选择。担任盘龙山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的大哥王自有,在为村里修路奔波的途中突发心梗病逝,村里的“天”塌了。王生有常年在外做生意,因车祸失去一条手臂。乡亲们想让事业有成的他回村接任村支书。
 
  回,还是不回?作为党员的王生有,扛起了全村人的期盼。经过多方奔走和努力,他带领乡亲们将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并继续绿化荒山,种植花椒、核桃、中药材,不仅使特色产业更红火,也为发展旅游打下基础。
 
  时光荏苒。从空中俯瞰,盘龙山村蜿蜒的山路如一条长龙,与远山间缓缓流淌的红旗渠遥相呼应。这是跨越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也是共产党员的初心见证。
 
  一切为民者,民则向往之。
 
  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红旗渠,既是历史的答案,也是时代的航标。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百年党史中不可或缺的体育符号
百年党史中不可或缺的体育符号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新华社记者姚友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红色体育事业在“觉醒年代”中萌芽,在延安宝塔山下、延河之畔发展壮大,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人们热情洋溢地投身国家建设倾注了动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深深镌刻在百年党史之中。

历史回响


  上世纪初期,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而四方奔走。在那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至暗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东亚病夫”,这是西方列强当时加之于旧中国的屈辱称谓。胸怀救国救民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在革命之初就已经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上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用辩证和唯物的观点全面论述了体育的目的、意义、价值、作用以及锻炼方法等。这篇文章的发表,被视作是红色体育的光辉起点。

  在中央苏区,三大球、田径和体操项目就有所开展。中央苏区的体育运动,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新式体育运动,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主体。

  在延安时期,1937年党中央举行了“五一”运动会,体育鼓舞了抗战士气,有效配合了军事斗争。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体育设备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空地上树一根木桩,钉块木板,安上铁圈就是篮球架;自己动手用麻绳结织排球网;牛羊皮内装着棉线或鬃毛包缝起来就是球。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阻碍体育运动的开展。

  1942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吸引1300余名运动员参赛,这次运动会也成为延安时期党中央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直到今天,那些红色体育事业在黄土高原上留下的历史回响,仍然萦绕在耳畔。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体育成为强筋骨、健体魄、树信心、聚人心的有效革命方式。

百年梦圆


  1908年,著名的“奥运三问”被提出: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办一届奥运会?那是中华民族对实现伟大复兴的一份渴求。

  1949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曙光中,中国体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兴建体育场馆,建立体育学校,组建优秀运动队。一系列举措在普及群众体育的同时,也大力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新中国的体育运动水平得以飞速提升:1953年,吴传玉在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运动会上夺得男子仰泳冠军,这是新中国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1956年,陈镜开在中苏举重友谊比赛上打破美国运动员创造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这是新中国运动员打破的第一个世界纪录。1984年,许海峰拿到了中国人在奥运会上的首金。同样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拥有“铁榔头”郎平的中国女排登上最高领奖台,取得三连冠,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体育健儿们以一个个振奋人心的佳绩,不仅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也大大增强了华夏儿女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奥运三问”全部作答完成。2021年,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个极不平凡的历史节点,中国体育健儿从东京带回好消息,38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追平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佳战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全运会不仅和全国残特奥会首次同年同地在陕西省圆满举行,而且还实现了两场盛会“零感染”的疫情防控目标。人们对“双奥之城”北京在明年为世界呈现一场冬奥盛会,怀揣着别样的期待。

强国印记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对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全民健身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实行全民健身”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如今,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中华民族正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去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吹响了在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进军号。

  奥运会金牌总数稳定进入前三;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人均寿命、国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体质有较大提升,全民健身成为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业余和青少年俱乐部体育这三块短板得以补齐;体教融合取得重大进展,体育普遍成为教育手段,教育系统担负起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职责……这些愿景,成为体育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进征程上的奋斗目标。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提出5年目标和8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可强表示,这份计划无论是在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健身组织,还是科学建设指导等方面,都是从民众的切身需求角度出发,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体育仍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见证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新华社西安11月11日电

 
国之重器 以命铸之 记“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试飞员”李中华
国之重器 以命铸之
记“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试飞员”李中华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新华社记者刘济美、高玉娇、郭中正


  安全飞行3150小时,驾驶和试飞过26种机型,创造国内试飞史上10多个极限课目第一,遭遇过的空中险情达数十次……从“英雄试飞员”到“八一勋章”获得者,从军34年,李中华选择与“死神”对阵,用自己的航迹生动诠释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在李中华的柜子里有两样他最珍视的东西:一个是习主席为他颁授的“八一勋章”,一个则是有所有歼-10试飞员签名的飞机模型。

  “开最新型的战机,做最惊险的动作,出最有分量的结论。”这是李中华选择成为试飞员那天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这也是对他20多年试飞生涯最全面的总结。

  1991年,李中华成为担负中国新型战机——歼-10飞机试飞任务的首批试飞员之一。“对国家投巨资研制的新型战机,我们就是掉脑袋也要把它飞成雄鹰。”在歼-10试飞期间,正是凭着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李中华创造了歼-10飞机最大飞行表速度、最大动升限、最大过载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时盘旋角度速度和最小飞行速度6项国内纪录。在歼-10飞机试飞中,李中华65%的时间内飞的都是风险课目。而在他3150小时的飞行中,他曾20次空中历险,其中5次经历重大险情。

  2005年5月20日,李中华和战友试飞的课目是“飞行员诱发振荡”。试飞过程中,系统突然报警,霎时飞机向右侧剧烈偏转,由大侧滑进入“倒扣”状态。

  当时,飞机高度500米,飞行时速270公里,“倒扣”状态下,飞机副翼锁死,无法控制,在空中急速摔向地面。

  座舱内,李中华和战友身体倒挂着,地面的麦田、公路等景物迎面扑来。在急速下坠过程中,李中华迅速关闭右侧的计算机总电源开关,恢复了飞机应有的机械操纵,迅速将飞机翻转过来。

  生死7秒,飞机恢复正常状态时,距地面仅200多米!这一天是李中华离死神最近的一次。

  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试飞员的工作就是处理空中险情。但李中华认为,试飞员首先是科研人员,在驾驶舱里的最高职责是体验航空器的真实性能,然后用最准确的操纵获得工程人员所需要的试飞数据。

  那些年,李中华执着地探索着歼-10飞机的性能,几次突破并提高了歼-10飞机的性能指标。试飞员在空中哪怕很小的突破,对身处地面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曾有航空专家这样描述试飞员的“代差”:“第一代试飞员是勇气型的,具有‘蓝天拼刺刀’的勇敢;第二代试飞员是技术型的,试飞经验非常丰富;第三代试飞员是科研型的,他们不仅是新型战机的试飞者,也是设计研制的主要参与者。”

  李中华,就是这样一名科研型试飞员的杰出代表。而现代战机的试飞任务,也呼唤全新的专家型试飞员。

  1993年深秋,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校迎来了李中华和他的两位战友,在短短一年的学习时间里,李中华和两位战友就掌握了所有试飞理论和两个机种、六个机型的驾驶技术,成为我国首批国际试飞员。

  在当时,李中华等人的学成归来,也极大地推动了歼-10飞机以及其他新型战机的试飞进程。他们不仅能试飞,而且能参与飞机的研制,他们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库伯·哈伯方法评定试飞等级,引入PIO敏感等级,把试飞战机的飞行参数、战技指标、性能做成图表,绘制出试飞曲线……这一系列先进的试飞方法加速了我国新型战机装备部队的速度。

  正是基于自己对试飞员职业的理解,2007年,李中华走上领导岗位后,亲自带出8名“科研型试飞员”,为高素质试飞员培养探索出了新路。

  人民空军的装备发展史,也是空军发展壮大的生动写照。20多年的试飞路,李中华却只用两句话概括:一句,是镌刻在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试飞丰碑上的“试飞铺就通天路”;还有一句,是中国试飞员忠诚践行的“国之重器,以命铸之”。

  在今年中国航展上,无侦-7与歼-16D、歼-10C和歼-20一起亮相,体现了空军在三代装备为主体、四代装备为骨干、信息体系为支撑的装备体系建设及转型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今,人民空军正按照“探索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装备一代”的模式,加快发展适应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的信息化武器装备。

  11月11日,人民空军成立72周年。作为一名人民空军老兵,李中华内心也无比激动:“‘搏击长空心向党,飞行万里不迷航。’这是一代代空军官兵始终践行、永远不变的忠诚品格。我愿永远用忠诚和生命守卫祖国空天安宁、守护人民幸福生活。”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美方变本加厉打“台湾牌”的事实与真相   新华社记者石龙洪

  美方近来频密炒作台湾问题,变本加厉打“台湾牌”,不断冲击一个中国原则底线。究其目的,不过是“极限施压”的故伎重施,企图借制造台海紧张局势坐收渔利。细看美方种种言行,“以台制华”的算计里充满谎言与欺骗。
  其一,奢谈“协防台湾”的所谓“承诺”。当地时间10月21日,美国领导人被媒体问及“若大陆攻击台湾,美国是否会保卫台湾”时,回答称美国“有此承诺”。之后白宫发言人澄清: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10月31日,美国务卿布林肯接受媒体采访时遭主持人反复追问美国是否“保卫台湾”,布林肯反称美方会确保“台湾有能力自卫”。
  美国台湾问题专家葛来仪对媒体表示,所谓“保卫台湾”的承诺“显然不是真的”。台湾《中华日报》评论指出,美国从未对出兵“协防台湾”与否作出清楚承诺,民进党一再刻意释放假信息,分明是把台湾安全当成儿戏。
  其二,鼓吹“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当地时间10月26日,布林肯发表声明称,“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系统”。同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再度抛出这一言论,声称台湾是美国的“重要伙伴”。
  布林肯的言论遭到中国外交部、国台办及中国驻美国使馆的坚决回击。中国驻美国使馆发言人强调,台湾地区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活动必须按照一个中国原则处理;联合国是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涉台问题是严肃的政治问题,不是所谓的价值观问题,美方以此为借口为台湾说项是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出,50年前,美国妄图在联合国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遭到挫败;今天,美国若还想要开历史的倒车,注定将再次失败。
  其三,妄称中国“错误使用”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10月21日,美国国务院官员华自强在“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举办的线上会议上妄称,中国“错误使用”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将台湾排除在国际民航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之外。
  中方立即对这一言论作出严正回应。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指出,联大2758号决议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明确、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台湾不是一个国家,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当然包括台湾。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认为,联合国大会作出的决议,其法律效力和地位不容置疑,美方一些人的错误在于无视历史和法理事实,否定联大2758号决议的权威性,企图翻案,与国际社会大多数对抗。
  其四,美台军事勾连小动作不断。近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在售台武器、加强美台军事联系等方面动作频频,包括批准7.5亿美元售台武器计划、美军机降落台湾、军舰频频过航台湾海峡……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蔡英文近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公开承认“美国军人在台”,声称对美“协防台湾”有信心。
  岛内舆论认为,美方帮助台湾增强军事力量,目的是让台湾充当遏制中国大陆的“马前卒”,也是为了压榨台湾赚取军火销售利润。台湾《中国时报》社论指出,寄望美国能够驰援台湾,让美军为台湾人流血,如同天方夜谭。两岸关系恶化,直接受害最大的是台湾民众。
  其五,打“擦边球”拉高美台互动层级。继去年美副国务卿、卫生部长等官员访台后,今年美方继续鼓动官员访台。3月,美国驻帕劳大使随帕劳总统访台;6月、11月,多名美国联邦参、众议员乘军机访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指出,派官员访台是美方打“台湾牌”的突出表现,目的是迎合对华有偏见群体、意图转移矛盾,同时鼓励台方进一步配合其遏华战略。
  其六,炮制形形色色的涉台议案法案。7月,美国会参院外委会通过所谓议案,“要求美国国务卿制定战略使台湾重获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地位”;美国会众院通过包含涉台内容的拨款法案,叫嚣不使用包含台湾地区的中国地图;美国会一些反华议员还炮制所谓“台湾伙伴关系法案”。9月,美国众议院通过“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建议邀请台湾参与2022年环太平洋军演……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说,这些所谓的“议案法案”不过是美加大力度打“台湾牌”以遏制中国的一贯做法,无需付出多少代价成本,多数不具约束力,只是表达“以台制华”的政治态度。
  今年以来,美国还与台方通过视频进行所谓“政治军事对话”、鼓噪支持台湾参与世卫大会、与台签署所谓“设立海巡工作小组备忘录”、宣布取消美台官方交往限制、考虑允许民进党当局推动驻美机构更名、发布所谓“人权报告”指责大陆操控台湾媒体……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美方涉台消极动作花样百出、不断升级,对华“极限施压”意图明显,对中国发展充满焦虑和心虚,包藏的是“以台制华”的祸心。
  透视上述美方炒作台湾问题的事例,谎言与真相一目了然。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政治研究室主任曾润梅分析指出,长期以来,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一边捞好处、一边做坏事。然而台湾远非美核心利益,其不会真正“为台湾而战”。
  台湾问题复杂敏感,美方心知肚明,为何仍加紧与台勾连,不惜拉高台海紧张局势?美国外交政策协会研究员萨瓦尔·卡什梅里说,美最近涉台表态,“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保守右翼势力”,转移对美国内政治对立、种族分裂等问题的注意。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智贤认为,美台加紧勾连的根源在于大陆发展实在太快,必须给予致命攻击才能遏制大陆成长。而台湾是美国可用的“最美妙的武器”,不必付出代价,更一举数得。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在大陆反“独”促统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面前,美方借台湾问题打“擦边球”注定徒劳无功。恰如台湾时事评论员赖岳谦所言,若美方继续玩下去,大陆的回击会越来越强烈,千万不要低估大陆的决心。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绝不容许在台湾问题上“打擦边球”   近来,美方一些政客在台湾问题上“小动作”不断,“蚕食”一个中国原则,令中国人民极为愤慨。比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表示美国有确保台湾有能力自卫的承诺,并称有很多国家将单方面动用武力破坏现状视为对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威胁。
  美方所作所为乃是两面三刀,出尔反尔。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双方早已把涉及台湾问题的一个中国原则写得清清楚楚。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是建交以来历届美国政府坚持的政策。最近,中美元首通话时,拜登总统表示美方从来无意改变一个中国政策。而今,美方却言行不一,这不仅违背了其同中国建交时所作的政治承诺,而且也与拜登总统的表态相背而行。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180个国家承认和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坚如磐石,中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一个中国原则牵涉中国的核心利益,在此核心问题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美方妄图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搞“突破”是打错了算盘。
  到底是谁在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是台湾当局和少数“台独”分裂势力!他们试图否定、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扩大“台独”活动空间,这是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源,遭到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坚决反对。而美方的种种“小动作”分明是为这些“台独”势力撑腰,唯恐天下不乱,势必破坏台海局势的稳定。美方心里明白得很,“台独”分裂分子犹如提线木偶,美方的“指挥棒”决定这些“台独”分裂分子上蹿下跳的高度与频度。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14亿多中国人民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意志不可动摇。台湾的未来除了与大陆实现统一,没有其它的前途。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想打“台湾牌”,是与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不去,是与历史潮流相背而行,其失败下场早已注定。与“台独”势力勾连,是危险的游戏;同“台独”分裂分子一起玩火,终将引火烧身。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向全世界发出的明确而坚定的信号。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一切同中国统一大势相对抗的冒险和挑衅行径如同蚍蜉撼树,注定以失败告终。
  奉劝美政客不要在一个中国问题上打“擦边球”,不要在打“台湾牌”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这不仅会给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的巨大风险,严重损害台海和平稳定,还必将严重损害美方自身利益。希望美政客能够认清现实、恪守承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停止错误的言行,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大局和台海和平稳定。      (记者吴黎明)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驻点笔记:“抗中保台”的戏码与真相   据说,台湾有200多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峰。这两天气温骤降,山上落下冰霰,令游客欣喜不已。宝岛还有一座“护台神山”,最近也遇“寒流”,其中种种却令人痛心。
  这“山”,就是台湾集成电路领军企业台积电。一个多月前,美国政府为解决“晶片荒”,要求全球半导体龙头11月8日前交出库存、客户名单等相关资料,台积电位列其中。最终,这座台湾的“神山”低头了。
  40多天限期里,民进党当局为“自己人”做了什么?岛内学者杨永明说,面对美方威胁,民进党当局不向美方表达关切,还帮其讲话,逻辑错乱,无以复加。《联合报》社论批评民进党替美国说好话、作解释、挂保证,令人瞠目结舌。还有媒体哀叹:民进党当局“护‘神山’比不上它对美国利益的守护,可悲”!
  民进党就是这样“爱台湾”的?有此思维逻辑,就不难理解其面对眼前“四大公投”压力,将其中“反莱猪”提案偷换概念成“反美猪”,说拒吃“莱猪”让“美国人很气”。绿营媒体更给这个食品安全议题扣上所谓“亲共反美”的帽子。这倒让人看得更明白了,民进党当局玩的还是“抗中保台”的老把戏。
  日前,民进党当局查办清华海峡研究院位于新竹的办公场所,理由是疑有“中共渗透”行为,还要求“全面盘整两岸高教交流”。两岸“清华”系出同源,校友交往写下多少佳话,校际交流更相互促进、彼此成就,何罪之有?何以遭此“杀手”?
  岛内一位曾姓教授撰文说,从世界排名看,“北京清华”早跃身全球廿大,“新竹清华”则在两三百名,“两岸清华携手合作”目前多靠“北京清华”。他认为,清华海峡研究院突然被扣上“中共渗透”的帽子,让人不能不怀疑是因为“四大公投”在即,“抗中保台”大戏再次上演。
  这档“政治剧”还真是多幕同步推出。也在近日,民进党当局防务部门宣布所谓“教召”新制,主要涉及延长退役人员召回军训时间等,引起年轻族群反弹。台湾媒体直言,民进党当局充当美国“抗中”马前卒,一再挑衅大陆,却要青年“扛起两岸军事冲突的第一线责任”。
  《联合报》评论指出,喊“抗中保台”声音最大的都是些免服兵役的人,他们“用别人的鲜血捍卫自己的主张”,必然引发反感。而民进党用意识形态喂养年轻人,再当成“韭菜”一割再割,说穿了就是一种剥削、压榨。
  该报呼吁年轻人认清真相,而一位台湾民众则在给媒体的投书中揭开本质:政客所谓“保台”其实是“保美”,为的是换取自己的政党利益,他们把年轻人推上“抗中”火线当牺牲品,还能对这样的执政当局有所期待吗?
(记者陈键兴、徐瑞青)
      新华社台北11月11日电
《长津湖》在港公映,市民感慨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电影《长津湖》在港上映宣传海报
  新华社香港11月11日电(记者黄茜恬)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11日在香港公映。不少香港市民在观影后表示,以前并不了解这场战争的背景,看完电影后很受触动,认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当天,香港有30多家影院排片。在中环的英皇戏院,市民张先生与太太看完影片后告诉记者,志愿军为国家甘愿奉献自己生命的精神,深深触动了他们。他们期待,未来在香港能看到更多讲述国家发展历程的电影,让他们有机会多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
  “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过人的意志保家卫国,他们的精神让人引以为傲。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宁确实来之不易。”市民林淑妍观影后说。
  《长津湖》的导演阵容中有徐克和林超贤两位香港导演,因此该片在香港的表现备受期待。“作为一个香港导演,能有机会拍到这种历史题材电影,是一份荣誉。”林超贤说,《长津湖》在内地受到很多观众的支持,取得理想的成绩。他认为香港观众也应尝试了解为何这部电影如此感动人心。
  “大家都是中国人,更需要对这份家国情怀有深切的体会。”林超贤说。
  香港电影人田启文表示,在香港上映《长津湖》这类家国情怀题材的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可通过艺术文化让更多香港市民增进对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在公映前,《长津湖》已于10日晚在尖沙咀举行首映礼,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中联办副主任卢新宁出席活动并致辞。
  陈茂波表示,《长津湖》叫好又叫座,重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很多激烈的战争场景,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视死如归、保家卫国永不退缩的奉献精神和英雄气概。
  陈茂波表示,先烈们的牺牲让包括香港在内的后代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国家如今的经济成果和地位都来之不易,这部电影让观众思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包含的意义和重要性,更好地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积极投身其中并贡献力量。“因为在中国梦里面,也有着我们的香港梦。”
  卢新宁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是香港文化艺术界的重大机遇,期待更多香港电影人、文艺界人士参与其中,创作更多艺术精品,讲好中国故事,激扬家国情怀。
外交部: 美方应停止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朱超、许可)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日指出,中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美方应以实际行动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谨言慎行,停止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据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接受采访时说,美国有确保台湾有能力自卫的承诺,并称有很多国家将单方面动用武力破坏现状视为对和平与安全的重大威胁。有记者就此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向发言人提问。
  “美方有关言论罔顾事实,也违背国际法理。”汪文斌在答问时说,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两国实现建交和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美国单方面制定的“与台湾关系法”违背美方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作承诺,将美国内法凌驾于国际义务之上,是非法的、无效的。
  他表示,中方绝不允许美方以任何理由借口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美方应以实际行动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谨言慎行,停止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汪文斌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既是不容改变的历史和法理事实,也是不容挑战的现状。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联大第2758号决议不仅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还将“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席位上驱逐出去”。在决议磋商过程中,美国等少数国家企图搞“双重承认”、制造“两个中国”的提案未获通过,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遭到彻底否定。联合国有关文件明确指出,“联合国认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没有独立地位”,“台湾当局不享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地位”。
  “世界上有180个国家承认和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坚如磐石,中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汪文斌说,台湾当局和少数“台独”分裂势力试图否定、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扩大“台独”活动空间,这是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源,遭到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坚决反对。
  “任何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抗拒中国统一大势的行径都将被坚决挫败。任何支持‘台独’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的企图都将以失败告终。”他说。
国台办: 敦促美方不要进一步损害台海和平稳定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1日应询表示,美方一些人近来一而再再而三在台湾问题上散布错误言论。必须指出,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对中方是作过严肃承诺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美国政府必须以实际行动恪守的原则。我们敦促美方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言行,停止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要给台海和平稳定带来进一步损害。
  有记者问,美国务卿布林肯日前被美国媒体问及台湾问题时称,美有承诺“确保台有能力自卫”,对所谓“单方面武力破坏现状”的情况,布林肯称“许多国家将采取行动”。台湾媒体作了报道。对此有何评论?朱凤莲答问时作上述回应。
  她表示,我们正告民进党当局,任何勾连外部势力谋“独”挑衅的行径只会以失败告终。
下学年起香港所有公营学校新聘教师须通过基本法测试   新华社香港11月11日电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11日表示,从2022/2023学年起,香港所有公营学校新聘任教师必须通过香港基本法测试。第一轮测试将于2022年1月8日举行。
  教育局发言人表示,香港基本法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须予以加强。教师必须正确理解香港基本法,才能启迪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香港的宪制地位,以及帮助他们树立对香港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的正面态度。
  发言人表示,2021年施政报告已明确指出,从2022/2023学年起,香港公营学校的新聘教师必须通过香港基本法测试。教育局11日已向全港公营中小学发出通告,公布有关测试的要求和细节。
  发言人说,目前有关香港基本法测试的要求并不适用于日薪代课、根据“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计划聘用和以现金津贴支薪的教师。教育局会考虑日后将香港基本法测试的要求推广至其他学校和教师。
中美发表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
中美发表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英国格拉斯哥11月10日电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全文如下:

  一、中美回顾2021年4月17日发表的《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两国致力于该声明的有效实施,赞赏迄今为止开展的深度工作和持续讨论的意义。

  二、中美在2021年8月9日发布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等的警示下,进一步认识到气候危机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两国承诺通过各自在21世纪20年代关键十年采取加速行动,并在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内的多边进程中开展合作来应对气候危机,以避免灾难性影响。

  三、中美回顾两国坚持携手并与其他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实施的承诺,同时回顾《巴黎协定》目的是根据协定第二条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为此,双方承诺做出努力,包括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在21世纪20年代采取提高力度的强化气候行动,以使上述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并合作识别和应对相关挑战与机遇。

  四、走向未来,中美欢迎世界范围为应对气候危机做出的重大努力。但也认识到,这些努力及其总体效果与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所需努力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双方强调,尽快弥补这一差距至关重要,特别是要通过提升的努力。两国宣布计划在此决定性的十年,根据不同国情,各自、携手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加强并加速旨在缩小差距的气候行动与合作,包括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和气候技术创新。

  五、双方计划抓住这一关键时刻,投身于扩大各自和共同努力,以加快向全球净零经济转型。

  六、双方回顾两国计划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前后,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以确保《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秉承此清晰目的,并预期包括制定具体目标、指标、政策和措施等形式在内的特定合作形式将显著促进减限排,双方计划开展以下行动与合作。

  七、双方计划在以下方面开展合作:

  (一)21世纪20年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法规框架与环境标准;

  (二)将清洁能源转型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推动终端用户行业脱碳和电气化的鼓励性政策;

  (四)循环经济相关关键领域,如绿色设计和可再生资源利用;

  (五)部署和应用技术,如碳捕集、利用、封存和直接空气捕集。

  八、两国特别认识到,甲烷排放对于升温的显著影响,认为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是21世纪20年代的必要事项。为此:

  (一)两国计划合作加强甲烷排放的测量;交流各自加强甲烷管控政策和计划的信息;并促进有关甲烷减排挑战和解决方案的联合研究。

  (二)美方已经宣布美国甲烷减排行动计划。

  (三)考虑到上述合作,双方将视情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会议前采取以下行动:

  1.双方计划在国家和次国家层面制定强化甲烷排放控制的额外措施。

  2.中方计划在其近期通报的国家自主贡献之外,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甲烷国家行动计划,争取在21世纪20年代取得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的显著效果。

  (四)中美计划在2022年上半年共同召开会议,聚焦强化甲烷测量和减排具体事宜,包括通过标准减少来自化石能源和废弃物行业的甲烷排放,以及通过激励措施和项目减少农业甲烷排放。

  九、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一)两国计划在以下方面开展合作:

  1.支持有效整合高占比、低成本、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政策;

  2.鼓励有效平衡跨越广阔地域电力供需的输电政策;

  3.鼓励整合太阳能、储能和其他更接近电力使用端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分布式发电政策;

  4.减少电力浪费的能效政策和标准。

  (二)美国制定了到2035年100%实现零碳污染电力的目标。

  (三)中国将在“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煤炭消费,并尽最大努力加快此项工作。

  十、两国认识到,消除全球非法毁林将有助于实现巴黎目标,欢迎格拉斯哥领导人森林和土地利用宣言。双方计划通过有效执行各自关于禁止非法进口的法律,共同支持消除全球非法毁林。

  十一、双方回顾各自关于终止对未加装减排设施的国际煤电支持的承诺。

  十二、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两国支持在减缓、适应和支持方面取得有力度、平衡、具有包容性的成果,须发出清晰的信号,即《巴黎协定》缔约方:

  (一)承诺通过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来应对气候危机,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不同国情。

  (二)回顾《巴黎协定》目的在于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低于2℃之内,并努力限制在1.5℃之内,承诺做出努力,包括在这关键十年采取有力度的行动,以使上述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包括必要时通报或更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和长期战略。

  (三)认识到适应对于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性,包括进一步讨论全球适应目标并促进其有效实施,以及扩大对发展中国家适应行动的资金和能力建设支持。

  (四)决心保证其集体和各自努力参考了包括现有最佳科学等。

  十三、两国重视发达国家所承诺的,在有意义的减缓行动和实施透明度框架内,到2020年并持续到2025年每年集体动员1000亿美元的目标,以回应发展中国家需求,并强调尽快兑现该目标的重要性。

  十四、两国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上合作完成《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十三条等实施细则,以及国家自主贡献共同时间框架等问题。

  十五、两国计划在2025年通报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十六、双方计划建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该工作组将定期举行会议以应对气候危机并推动多边进程,聚焦在此十年强化具体行动。这可能包括继续开展政策和技术交流,识别双方感兴趣领域的计划和项目,举行政府间和非政府专家会议,促进地方政府、企业、智库、学者和其他专家的参与,交流各自国家努力的最新进展,考虑额外努力的需要,并评估联合声明和本联合宣言的实施情况。

 
COP26与会发展中国家代表的质问: “发达国家制造的气候恶果,为什么要我们背负”
COP26与会发展中国家代表的质问:
“发达国家制造的气候恶果,为什么要我们背负”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记者张代蕾、金晶


  发达国家制造了气候危机,导致了全球变暖,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却是发展中国家,这公平吗?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期间,多名与会的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出相同质问,并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

  “巴基斯坦的碳排放量不到全球1%,却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达国家制造的气候恶果却由我们在承担,这非常不公平。”巴基斯坦气候变化部长马利克·阿明·阿斯拉姆在COP26会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兼任巴基斯坦总理气候变化顾问的阿斯拉姆说,巴基斯坦面临冰川消融、高温热浪、飓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且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在逐步增加,严重影响民众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带着希望参加本次气候变化大会,强烈呼吁造成这些气候问题的发达国家正视并承担起历史责任,帮助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他说。

  他指出,发达国家尤其需要尽快兑现其早在2009年就做出的气候出资承诺,避免让每年1000亿美元的承诺彻底变成空谈。

  “发达国家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的承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长达十多年的失望,”阿斯拉姆说,“迄今这些承诺还只是空谈。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呼吁发达国家提供实际的气候行动,而不是气候幻象。”

  谈及巴基斯坦的绿色能源和技术项目,阿斯拉姆表示,巴基斯坦与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已开展广泛合作,包括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共建水电站、戈壁沙漠绿化等。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绿色转型幅度最大的国家。中国正建设以低碳发展为基础的生态文明,我知道中国言出必行,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空谈,而是实际行动。中国各地正在行动,朝着绿色发展的方向大步前行。”他称赞说。

  与阿斯拉姆一样,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环境部长韦拉·莫里在COP26上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在谈判活动间隙,他抽出时间接受记者采访,并给记者算了一笔发达国家欠下的“气候账”。

  他说,受到全球变暖影响,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升温,金枪鱼等重要海洋生物数量骤减,渔业收入下滑;海平面上升,部分海岸公路等基础设施被摧毁;卡特里特群岛因海水上涨而变得无法居住,数千岛民需要重新安置。“就从这几个最明显的方面来衡量,我们每年遭受的经济损失就有至少1亿美元。如果再加上投入的维护费用,损失就更高。”

  为此,这名环境部长向发达国家喊话:“发达国家必须履行它们的基本义务。因为它们的工业化活动,我们成为全球气候问题的受害者,正承受着他们制造的气候后果。这绝对不公平。”

  他表示,发达国家不应把气候变化问题的责任推卸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因为“发达国家对当前气候和生态的破坏负主要责任。他们不应该对发展中国家采取不公正的立场。”

  他认为,发达国家必须继续降低自身碳排放,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系列行动,同时补偿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欠发达国家。

  莫里希望,本届气候变化大会谈判能取得实质进展,发达国家能切实承担历史责任并履行承诺,“我们不想带着失望离开”。

     新华社英国格拉斯哥11月11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继续进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继续进行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这是11月9日在英国格拉斯哥拍摄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内的一处宣传海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继续进行。      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秦刚: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
秦刚: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华盛顿11月10日电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0日主持召开新冠疫情视频外长会,多国外长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会,讨论疫苗公平分配、全球卫生安全等问题。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作为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代表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致辞。

  秦刚指出,习近平主席多次表示疫苗应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提出全球疫苗合作行动倡议,呼吁推动疫苗公平分配,公平对待各种疫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推进疫苗互认。目前,中国累计向100多个国家提供17亿剂疫苗和原液,今年全年将超过20亿剂。中国已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供应超过7000万剂疫苗,并捐赠1亿美元。国际社会应发挥捐赠、商业采购、联合生产等各种方式的积极作用,以实现提供疫苗数量的最大化。

  秦刚强调,中国坚定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提供大量医疗物资,对外提供的疫苗99%以上运抵发展中国家。习近平主席今年9月宣布,中方年底前将再向发展中国家捐赠1亿剂疫苗。中国还同30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同1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

  秦刚表示,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各国应采取科学态度,反对污名化、政治化。大国要切实扛起责任,带头加快向中低收入国家提供疫苗,并帮助其培植产能。

 
中欧班列助力缓解全球供应链紧张难题
中欧班列助力缓解全球供应链紧张难题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记者朱晟


  德国汉堡港营销协会负责人阿克塞尔·马特恩日前在汉堡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可靠的物流替代方案,中欧班列有利于缓解目前供应链紧张难题。

  马特恩表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早已高度关联。从全球角度看,亚洲占据着重要部分,中国显然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出口大量产品。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不仅关乎自身,对欧洲供应商而言同样十分重要。

  针对眼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困境,马特恩介绍,海运自2020年初就开始出现拥堵,部分产品交付不及时阻碍产业链下游生产。在他看来,这些困难是新冠疫情、防疫措施导致港口封闭、“长赐”号货轮搁浅造成苏伊士运河堵塞、海运交付延误等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受供应短缺和疫情反复影响,德国联邦政府和权威经济研究机构均下调今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此前预测,今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为2.6%,比4月份预测低0.9个百分点。

  马特恩还指出,近期海运价格一路上涨,与铁路运输的价格几乎齐平。在这种情况下,客户会更多考虑铁路运输,因为相比海运,铁路运输通常更加可靠迅速。

  他分析说,可预见性对于客户而言十分重要,比如即将到来的圣诞季,客户需要准确可靠的物流信息。因此在海运何时恢复正常状态还无法预测的情况下,中欧班列是一种可靠的物流替代方案。

  中欧班列货物运输时间一般可以压缩到2周左右,比海运时间节省一半。10月下旬以来,伴随着首列“上海号”中欧班列顺利抵达德国汉堡,以及首列搭载着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品的“中欧班列—进博号”驶抵上海,上海与汉堡这对友城之间的中欧班列线路实现了双向运行。

  马特恩表示,在眼下全球供应链遭遇困难的背景下,汉堡和上海之间开通直达货运班列显得尤为重要,是双方合作新的里程碑。新华社德国汉堡11月10日电

 
普京:未来俄武器装备应使用高超音速和认知技术
普京:未来俄武器装备应使用高超音速和认知技术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莫斯科11月10日电(记者耿鹏宇)俄罗斯总统普京10日表示,制订新版国家武器装备发展纲要时应考虑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高超音速和认知技术。

  克里姆林宫网站10日发表声明说,普京当天在俄罗斯军事工业委员会会议期间表示,武器装备发展纲要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规划文件之一,在保障俄罗斯国防和安全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因此,加快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拟定最有发展前途的武器式样应作为制定发展纲要的优先事项。

  普京说,截至目前,俄罗斯现代武器装备在战略核力量中的比重超过80%,在常规部队中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俄军队配备了新式武器装备,包括第五代苏-57战斗机、“弗拉基米尔大公”号战略核潜艇和S-500防空导弹系统。这些武器装备在战术和技术性能方面的许多参数甚至远优于外国同类装备。

  普京说,制订新版武器装备发展纲要时,要认真考虑世界武器和军事装备发展的主要趋势。要引进先进的信息和生物认知技术,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高超音速武器和基于新物理原理的打击兵器,以及最新情报、导航、通信和控制系统。

  他强调,这些领域将直接决定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未来形象和作战潜力。

  据俄罗斯媒体此前报道,俄已启动《2024年至2033年俄罗斯武器装备发展纲要》的调研和筹备工作,被视为俄武器装备发展的风向标。俄军将最前沿技术和新概念武器作为建设重点,意在夯实军备建设基础,应对复杂安全挑战。

 
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地区难民危机
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地区难民危机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11月9日,难民聚集在靠近波兰边境的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

  白俄罗斯国家边防委员会负责人贝奇科夫斯基8日说,目前在白俄罗斯和波兰边境地区滞留的外国人希望进入欧盟,白俄罗斯相关部门在努力确保这些人的安全。波兰政府发言人8日则表示,波方不排除使用武力阻止这些难民涌入波兰。     新华社发

 
“煤老大”再显底气,山西煤电气协同保供
“煤老大”再显底气,山西煤电气协同保供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太原11月11日电(记者梁晓飞、许雄)加快释放煤炭产能,不断提升外送电规模,大力推进煤层气增产……面对多年罕见的能源紧张,能源大省山西煤、电、气协同发力,全力以赴保供应。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2亿立方米。

  在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地面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用鼠标轻点电脑上的“一键启动”,井下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等综采设备联动运转。伴随着屏幕上各类数据的变化跳动,滚滚“乌金”离开地底,顺着皮带奔向地面。

  在山西,类似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建成154处。在此次能源保供“大考”中,矿井深处不断升级的智慧元素,成为增产增供的底气之一。

  作为产煤大省,山西担负着保障全国煤炭供应的重要使命。在年初纳入煤炭中长期合同监管2.86亿吨的基础上,四季度山西又承担着向14个省区市保供5300万吨电煤的任务。

  为此,山西积极推进煤矿产能核增,推进增产增供。截至10月底,山西完成产能核增煤矿39座,净增产能4100万吨/年;列入国家增产增供名单的煤矿42座;8月底已完成全年产量的煤矿,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正常组织生产,预计四季度增加产量2900万吨。

  山西省能源局数据显示,11月份的前7天,山西日均煤炭产量354.13万吨,较10月份日均增产17万吨。截至11月9日,山西已为14个省区市供应电煤1519万吨。

  作为电力外送基地,山西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三成,一条条穿梭在太行、吕梁山间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将电力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

  10月份以来,受燃煤机组集中故障停运、煤价上涨电厂存煤不足、持续暴雨灾害、新能源出力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山西电网一度出现电力供应短缺局面。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采取多种举措积极应对。随着燃煤库存增加,故障停运机组陆续并网,新能源出力提高,山西供电能力稳步提升,外送电负荷大幅增长。截至11月9日,山西网对网外送电最大负荷达到627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10.01%,较11月初增长40%。

  “进入12月份,山西电力外送能力将进一步增至911万千瓦。”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负责人预计。

  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同时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煤层气资源。数据显示,山西省境内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预测资源量的27.7%。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以来,山西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度明显加快。前10个月,全省48个煤层气项目完成投资70亿元,完成钻井建设1041口,与上半年相比工程建设明显加快,产量快速增长。

  “今年前10个月,山西地面煤层气产量77亿立方米;预计今冬明春供暖季产量42亿立方米,能够足额履约,保障合同需求。”山西省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国家发改委:寒潮后煤炭生产快速恢复 全国煤炭日产一千二百万吨创新高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安蓓)近日我国迎来强降温寒潮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风、暴雪等恶劣天气,对煤炭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记者11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目前主要产煤区寒潮已基本结束,全国煤炭产量快速回升。11月7日至9日调度日平均产量达到1175万吨,已超过寒潮前几日平均生产水平,其中11月9日产量达到1182.5万吨,为近年来第三高位。
  据了解,受寒潮天气影响,11月6日全国煤炭产量跌破1100万吨,日产量下降100多万吨。国家发展改革委督促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区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加强安全管理,加快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减少寒潮对稳产增产的影响。
  产运需各方积极应对恶劣天气给能源保供带来的影响,铁路、公路、港口主动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全力增加电煤供应,寒潮对电煤运输的影响正在逐步消除,电厂存煤水平继续提升。11月9日,全国统调电厂供煤大于耗煤再次超过150万吨,存煤突破1.2亿吨,较10月底增加超过1200万吨,可用天数提升至21天,发电供热用煤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安蓓)记者11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随着煤炭增产增供措施不断落地见效,煤矿优质产能进一步释放,寒潮后全国煤炭产量迅速恢复并快速提升,11月10日,煤炭调度日产量达到1205万吨,创历史新高,较上一个峰值增加12万吨,其中山西、陕西、新疆等多省区煤炭产量均创近年来新高,为全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奠定更为牢固的基础。
  随着全国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电厂供煤、存煤和港口煤炭场存水平进一步提升。11月10日,全国电厂供煤再次超过800万吨,达到814.3万吨;供煤大于耗煤超过200万吨,达到204.3万吨;电厂存煤达到1.23亿吨,可用天数超过21天。11月11日,北方主要港口存煤2400万吨,较月初增加超过400万吨;其中秦皇岛港存煤565万吨,较月初增加60万吨。
西南首座地下储气库加入全国调峰保供行列
西南首座地下储气库加入全国调峰保供行列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11月11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相国寺储气库工作人员对集输区设备进行安全巡检。当日,相国寺储气库正式进入第八采气周期,加入全国储气库调峰保供行列,地处重庆市北碚区和渝北区交界处的相国寺储气库,是我国西南地区首座地下储气库,也是保障川渝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冬季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气源。     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每天20余列煤炭专列驶入,每天2000万立方米页岩气产出 重庆统筹煤电气供应,全力准备迎峰度冬   新华社重庆11月11日电(记者黄兴)近日,首列“山西保供重庆煤炭专列”抵达重庆市綦江北站。陕西、山西、新疆……下半年以来,在电煤供应紧张的形势下,重庆不断扩大采购半径,全力从全国多个省份增购电煤,这段时间每天有超过20列煤炭专列抵达重庆,助力电力保供。
  记者了解到,受经济较快恢复性增长、外贸出口形势好、煤炭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等多因素叠加影响,三季度以来,重庆电力负荷持续攀升,1月至10月重庆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4.9%,持续运行在近年来的高位区间。随之,电煤消耗量也大幅上升,仅10月火电耗煤就同比增长300%多。
  由此,重庆电力及电煤保供均面临较大压力。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能源保障“外来为主”,电力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目前火电在重庆统调电网电力装机中占比超六成,全市全部煤炭需从市外输入。下半年以来,电煤价格上涨且供应紧缺,重庆电煤供应存在明显缺口,主力电厂电煤库存可用天数最低时不足16天。
  针对迎峰度冬保供,重庆市组织多个部门及单位全力以赴争取外购电煤,充实本地保供指标。
  长期以来,陕煤集团一直是重庆煤炭供应的主力。面对电煤保供难题,重庆加紧推动陕煤集团增发电煤入渝。“今年以来,陕煤集团入渝电煤已达880万吨,同比增长84%,为重庆电煤保供发挥了‘压舱石’作用。”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我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富集,为进一步推动“北煤入渝”,重庆还加紧从新疆、山西等北方省份增购电煤。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多方协调,山西、新疆今冬明春将为重庆共增供400万吨电煤,进一步助力重庆电力保供。
  得益于源源不断的电煤输入,重庆各大主力电厂发电机组稳定运行,全力“保发电”。华能珞璜电厂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环保型火力发电厂,该电厂营销部主任朱俊告诉记者,9月1日至今,该电厂始终维持极高的开机率,发电量同比增长161%,切实为重庆电网提供可靠电源支撑。
  同时,国网重庆电力公司强化电网安全生产管理,着重加强外电入渝重要输电通道、“三跨”(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重要输电通道)区段和重要用户供电线路的运行监测,全力做好迎峰度冬准备。
  新华社重庆11月11日电(记者周凯)11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新闻办获悉,近期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开足马力保障天然气生产供应,8口新井接连投产,目前该气田日供天然气增至近2000万立方米,可满足约4000万户家庭用气需求。
  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我国首个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自2014年投产以来,已累计产气超400亿立方米,为我国长江经济带沿线70多个城市的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送去了绿色清洁能源。
  为提高天然气保供能力,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着力加快产能建设步伐,并加强和国家管网公司及下游工业用户、民用用户的产销衔接,全力确保安全平稳高效供气。今年1至10月,该气田累计供应天然气59.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33%。
银川:战疫叠加战寒,保供“温暖”护航   新华社银川11月11日电(记者任玮)“一定要给供热公司的工作人员点个赞,现在屋子里热乎乎的,晚上都能穿着单衣在客厅看电视。”因疫情被隔离在家十多天的宁夏银川市民李富平,在打了一通供暖投诉电话后,快速解决了暖气不热问题,居家隔离也觉得踏实多了。
  前几天的一场降雪,让银川市气温骤降。寒潮来袭,家里的暖气却冰冰凉,被隔离在家的李富平急得不行:“我们住在封控单元,暖气不热,维修人员进不来可怎么办?”当李富平拨通供暖投诉电话反映情况后,国能宁夏供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很快就联系到他,通过视频通话远程指导,帮助他修好了自家暖气。
  这个冬天,当能源保供遇到疫情防控,如何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这是摆在地方政府和供热企业面前的一大“考验”,需要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
  据了解,为保障疫情防控区域供热、供气稳定,确保供热企业运维力量充足,银川市市政管理局协助各供热企业对接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工作组开展保供工作。针对居民用气、用热小问题,企业采用视频、电话等方式指导、协助居民处置;若发生公共供热管网爆管等突发事件,则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完善防护措施后,进入封控区域进行维修。
  “我们的办公大楼刚被解封,之前所有的生产运行人员和客服人员都在单位居住、集中管理、在岗值守,保证工作力量充实调配。”国能宁夏供热有限公司调度中心负责人王鼎立说,部分运维人员留守各换热站点,4支抢修队全天候待命,随时准备解决管网爆管、设备故障等问题。
  目前,银川市有在岗保障供热供气运维人员1000余人,全部在单位内部、各换热站、输气调配站集中管理、24小时驻守,确保随时应对供热供气突发事件。
  “针对降温天气,供热企业根据气象部门预警提前绘制供热运行曲线图,对接热源单位调整供热负荷,有针对性地提高封控小区、隔离酒店、重点医院的供热负荷。”银川市供热燃气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科科长黄健说,疫情防控重点区域也做好了供热第二手准备,确保供热应急热源启动正常。
  除了为抗疫“温暖”护航,银川市还提出18条保供措施,通过强化电煤、电力、天然气保障等五个方面加强能源保供,提升群众“温暖指数”。
  记者从银川市发改委获悉,通过对2个集中供热热源进行电煤库存日监测,截至11月10日,国能灵武电厂电煤库存量51.21万吨,可用21天;宁夏电投西夏热电厂电煤库存量22.17万吨,可用17.9天,电煤库存均大于可用7天的最低要求。
  与此同时,银川市保障辖区内煤矿安全有序生产,明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煤矿停产限产。2处煤矿被纳入符合核增产能条件煤矿名单,共核增产能90万吨,有力增强了煤炭保供能力。
通辽:抗击这场“历史最强”暴雪,他们这样拼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11日电(记者刘懿德、贺书琛)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近期遭遇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暴风雪天气,最大积雪深度达68厘米。通辽市广大干部群众面对饕风虐雪,24小时连轴转,人休车不休,打通雪阻道路,营救被困人员……抗击这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暴风雪,他们就是这样拼!
空腹暴走寻牛
“雪拼”100公里救命

  “我家牛棚被雪压塌了,30头牛都跑出去了……”9日6时许,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区分局敖力布皋派出所接到村民李某求助电话,随后立即出警。
  由于道路积雪严重,8名民辅警分成4组,根据李某所在嘎查的位置,徒步向牛群可能走失的方位寻找。“雪没过膝盖,不到半个小时,我就满头大汗。”辅警孙禄说,“有一段路的积雪快到上半身了,我们是像游泳一样‘游’过去的。”
  顶着“白毛风”暴走,孙禄和同事终于在14时许,把30头走失的牛赶回李某家。此时,没吃早饭的他们已在野外徒步8个小时。“这30头牛将近100万元,太感谢了。”看到失而复得的牛,李某喜极而泣。
  同一天,一场8小时的生命救援在库伦旗上演。
  9日上午,库伦旗公安局接到群众电话,扣河子镇某村居民刘某脑血栓复发,昏迷不醒。不久,该镇某村又有2名需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也打来求助电话,情况十分棘手。
  当时,该旗乡镇农村道路,几乎都被半米多的积雪覆盖,最远的求助村民家距离有救治条件的医院100多公里。
  公安机关、扣河子镇政府立即行动,紧急调派2台铲车。100多公里的路,他们足足走了8个小时,最后于当日18时许将3名患者送达医院。
  “特别感谢!又是警车、又是铲车开道……这是救了命啦!”病房内,刘某的妻子几度哽咽。
打响清雪“会战” 人休车不休“连轴转”
  寂静的小区里,一台铲车正在工作;漆黑的环境中,铲车大灯照射下,成堆的积雪分外亮眼。
  这是10日23点半,一名科尔沁区居民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条视频的场景,“为深夜仍不知疲倦为小区清雪的工作人员点赞!”这名居民写道。
  据通辽市气象局的数据,本轮天气过程,最高降水量出现在科尔沁区,达102.9毫米。特大暴雪导致城市交通几近瘫痪,一场清雪“大会战”随之打响。
  11日1时,科尔沁区39条主街路上,近400台铲车、卡车,已连续数日昼夜不分地运转。“6日下午开始,除了上厕所,我几乎没下过车。”清雪车司机张利家说,所有车辆都24小时开动,人休车不休,“我们两人一组,每5小时换一班,就在车上休息。”
  29岁的铲车司机王念华8日加入这场“大会战”。10日深夜,气温低至零下3摄氏度,他驾驶舱的窗户却一直开着。“我的车没暖风,关上窗户玻璃上有哈气,影响视线。”他笑着说,“特地穿了4层衣服。”
  主街路清雪以机械为主,人行道、小街小巷只能靠人力。“一上午能清八九百米,现在鞋里汗水雪水混在一起,全湿了。”11日上午,正在清雪的环卫工人侯国民说。为了保障居民出行,科尔沁区每天都出动5000人左右的人工清雪力量。
暖心瞬间频上演 众志成城斗风雪
  冰冷的暴风雪下,一个个暖心的瞬间频频上演。
  在科尔沁区,私家车、公交车频频被困雪中,民警、乘客、行人纷纷出力,齐心推车脱困。通辽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民警李铁说:“前几天雪大时,几乎每天都要帮助四五十台车辆脱困,看到群众热心互助,感觉振奋。”
  为解决清雪车辆不足的问题,奈曼旗多家民营运输、建筑企业派出铲车,自带司机、自费加油,投入主要道路清雪工作;该旗大沁他拉镇光明村,组织党员出动自家铲车帮助清雪。“组织的4台铲车,已经清理了村里20多公里道路,现在村里主道已经清完,正清扫小巷子里的雪。”光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峰说。
  “环卫工人、铲车司机们,有路过的,进屋歇歇脚,这里有热水、有免费早餐……”这几天,库伦旗很多人的微信群、朋友圈都被这样的消息刷屏。包文兰和丈夫在库伦镇经营一家餐馆,看到一线人员抗击风雪,他们产生了为大家提供热水、免费早餐的想法。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小两口不断在微信群、朋友圈转发消息。
  外面冰天雪地,屋里热气腾腾。11日一早,在包文兰的店里,吃着热乎乎的饭菜,让每天工作到凌晨的铲车师傅闫春雨感到暖胃又暖心,“馅饼挺好吃的,大冷天吃点儿热乎乎的馅饼,感觉很温暖。”
  目前,通辽市干部群众仍在继续抗击雪灾。来自赤峰市、兴安盟的大批机械设备也陆续抵达通辽,帮助畅通交通网。一幕幕战风斗雪的场景,仍在持续上演……
“草原母亲”都贵玛和她28个“国家的孩子”
“草原母亲”都贵玛和她28个“国家的孩子”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张洪河、哈丽娜、魏婧宇


  “草原母亲”都贵玛,最近又传来了好消息,11月5日,她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都贵玛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的牧民,她与28个“国家的孩子”的故事曾感动了无数人,她被亲切地称为“草原最美的额吉”。2019年9月29日,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身穿紫色蒙古袍,头戴橘红色头巾,79岁的都贵玛坐在暖阳下,向记者缓缓讲起以前的故事。

  每当有客人来访或外出参加活动,都贵玛都会这样穿戴,这套衣服是她最喜欢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她穿的就是这套衣服。

  都贵玛不仅是“草原的女儿”“最美的额吉”,也是牧区的妇产科医生、牧民的知心朋友。她缓缓叙述着自己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仿佛在吟唱一首悠远的歌。

28个孩子的“额吉”


  如今的北方家庭已经没有储存冬菜的习惯,但还是有人在入冬前为都贵玛送来了一袋袋滚圆的土豆。“额吉,这是今年的新土豆,可甜了。”说话的扎拉木吉不是都贵玛的儿子,却亲切地称呼她“额吉”,因为都贵玛曾一勺勺牛奶喂养他长大。

  1959年至1961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孤儿院里聚集了大量孤儿,这些孩子普遍营养不良,嗷嗷待哺,因为缺乏食品,面临疾病和死亡的威胁。

  在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乌兰夫的安排下,3000名孤儿从遥远的江南来到内蒙古草原,他们被牧民们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

  内蒙古自治区上上下下抓紧筹备,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布置接运孩子。凡有接收孩子任务的盟、旗,立即成立保育院,要在孩子到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

  1960年,四子王旗在乌兰花镇成立了临时保育院,并从全旗范围内寻找勤劳能干、能胜任保育员工作的牧民。由于念过书、做事认真,都贵玛被确定为保育员。

  刚接到任务时,都贵玛心里也没底。她当时只有18岁,还没有结婚,也没有照顾过孩子,何况家中还有相依为命的姨妈需要照顾,生产队的羊群也指望她去照料。但双亲早逝的都贵玛知道,失去母亲的孩子有多么可怜。她叮嘱姨妈保重身体,将羊群托付给生产队,毅然承担起照顾孤儿的任务。

  这些被送到草原的孩子,最小的仅8个月大,最大的也只有5岁,需要在保育院调理好身体之后才能被牧民们领养。年轻的都贵玛和另一位助手一起照料这些体弱多病的婴幼儿,做饭、洗衣、煮牛奶、教儿歌,和孩子们一起玩、哄孩子们入睡……每天忙得四脚朝天。

  有一天,“小不点”呼和突然流着鼻涕跑过来叫都贵玛“妈妈”,她的心一阵咚咚跳,张开双臂把孩子搂进怀里。晚上,呼和甩着小胳膊撒娇要和“妈妈”一起睡。都贵玛也是孤儿,理解孩子对母亲怀抱的渴望。她一把把孩子抱在怀里,小呼和安静地入睡了。看着一屋子的孩子在夜色中甜甜地进入梦乡,都贵玛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孩子们在旗保育院休整了4个月后,都贵玛独自一人带着这28个孩子回到脑木更苏木保育院,让孩子们慢慢适应牧区的天气、牧家的饮食。

  脑木更苏木保育院条件比较简陋,只有一顶蒙古包。在蒙古包里,都贵玛把孩子们的床摆成圆形,自己睡在中间,这样晚上不论哪个孩子哭醒,她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照料他们。每到晚上,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跟着闹的场景,让年轻的都贵玛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要是有哪个孩子肚疼、腹泻、感冒发烧,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雨雪天气,都贵玛都要去找医生。有几次,数九寒天,她骑马飞驰在雪原上,还被草原的饿狼追着跑。

  在都贵玛10个月的精心呵护下,28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很快适应了牧区的生活环境,真正实现“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都被健康地送到养父母家中。

“额吉”的28个孩子


  “扎拉木吉,你又胖了吧,要注意。”扎拉木吉刚进门,都贵玛就“唠叨”开了,“看你上楼还大喘气,可不能再胖了,再胖就对身体不好了。”虽然已经年过六旬,扎拉木吉在都贵玛眼中还是个“淘气又让人心疼”的孩子。

  都贵玛抚养过的28个“国家的孩子”,已深深扎根在这片哺育滋养他们的土地上。他们中,有的成了国家干部,有的成了人民教师,也有人握着马鞭,成了地地道道的牧民。不论他们工作再忙、住得再远,都会不时到都贵玛额吉家坐坐,陪额吉喝碗热乎乎的奶茶。虽然他们都已有儿孙,但依然是都贵玛的“心头肉”,一如50多年前那样。

  那时,小扎拉木吉被一对夫妇领养,都贵玛担心扎拉木吉不适应新家庭的生活,经常骑着马去看他。有一次,都贵玛看到那对夫妇让小扎拉木吉在蒙古包外干重活,瞬间眼泪就流了出来。她教育了那对夫妇,抱起小扎拉木吉骑上马回了家,决定自己抚养他。

  过了几年,政府为小扎拉木吉找了另一家养父母,都贵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觉得这对夫妇善良温和,才同意把小扎拉木吉送到他们家。之后的几年里,都贵玛还是经常到小扎拉木吉家看看,看到他过着快乐的生活,她心里那块“石头”才落了地。

  每当扎拉木吉回忆起这件事时,总是眼中饱含泪水。他说:“我特别感激我的都贵玛额吉,她非常无私和伟大,有了她,我们这些‘国家的孩子’过得很幸福。”

  “国家的孩子”孙保卫来到内蒙古时只有1岁左右,经过都贵玛照料后,一对来自河北的支边青年夫妇收养了他。“当时因为年纪太小,很多事情都没有印象。直到初中,我才得知自己的身世,也才知道我的第一个额吉是都贵玛额吉。”孙保卫说。

  孙保卫再次见到都贵玛是2006年。那年,他与其他的“国家的孩子”一同回脑木更苏木去看望抚养过他们的都贵玛。“老人家远远地出来迎接我们,她颤抖着拉着我们的手,那是一位母亲对儿女的期盼。”孙保卫回忆说,“到了屋里,额吉把一早就准备好的奶茶、手把肉端上来,亲手喂我们,生怕我们吃不上。还问我们家庭和工作的情况。这让我泪湿眼眶,再次感到她如母亲般的温暖。”

  近年来,孩子们和都贵玛建立了微信群,都贵玛像一条情感的纽带,将天南海北的孩子们连在一起。她经常通过微信和孩子们聊天,关心他们的近况,孩子们也喜欢与都贵玛额吉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

  这批孩子如今都子孙满堂、家庭幸福,都贵玛感到十分幸福,但遗憾的是,有三位已经永远离开了自己。她心里还装着一件事,总觉得是自己亏欠了孩子们。“我没能记住孩子们的汉语名字,前些年有孩子去寻亲,都没找到家人,要是当时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寻亲的希望也许更大一些。”

药箱中的责任传递


  熟悉都贵玛的人都知道,都贵玛有两样“宝贝”,一样是28个“国家的孩子”,一样是掉皮的旧药箱。

  20世纪70年代的内蒙古草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分娩对于牧区妇女来说无疑是一道“鬼门关”。

  结束保育院工作,回到草原放牧的都贵玛,看到身边年轻女性在分娩时遭受的死亡威胁,心中有着说不出的酸楚。1974年,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都贵玛,报名参加旗医院组织的培训,跟随妇产科医生学习接产技巧及产科医学知识。

  1975年的一天,脑木更苏木乌兰希热嘎查牧民敖敦格日勒难产,但最近的医院在100多公里外。情急之下,家人求助刚从旗医院学成归来的都贵玛。正在家里放牧的都贵玛,扔下羊鞭,背起培训结束时老师送的药箱,跨上马背赶到产妇家,用自己掌握的现代医学技术救下母女俩。那是她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此后,这片偏远草原上的产妇有了“保护神”。

  今年33岁的松布尔也曾是都贵玛挽救过的小生命。那年,松布尔的母亲难产,都贵玛来到他们家对母子进行抢救。当时,小松布尔的生命体征非常差,家人们几乎想放弃他。但都贵玛不忍心,她用橘红色头巾包住小松布尔,一边照顾产妇,一边照顾婴儿。最终产妇获救,小松布尔也在都贵玛的精心照料下活了下来。

  都贵玛没有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她把牧业劳动之余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产科医学技术上,逐步掌握了一套在牧区简陋条件下接产的独特方法,10多年间挽救40多位年轻母亲的性命,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生命。

  都贵玛不是专职医生,她的第一身份还是牧民。因为放牧和接产不能兼顾,当年与她一起参加产科培训的人,没有几个人坚持下来。她说:“只要有病人家属来家里叫我,不管多忙,我都得赶过去,因为党和政府让我学习掌握了这门技术,这就是我的责任。”

  都贵玛一直尽职尽责地履行着产科大夫的职责,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牧区医疗和交通条件改善,牧民产妇能接受到更专业的医院诊疗,都贵玛才停止了下乡接产工作。

  都贵玛的药箱,在多年的下乡接产中早已掉皮磨损,但她一直舍不得换。“这是我的老师送给我的,接过药箱,我就接过了守护牧区产妇的使命。”

  2016年,都贵玛把这个见证了40多个孩子诞生的药箱,送给了四子王旗蒙中医院的玛希毕力格医生。回忆起都贵玛赠送药箱的那一幕,玛希毕力格医生说:“当时药箱上铺着蓝色哈达,哈达上放着一盒火柴。额吉说,这是我的老师送给我的,现在我送给你,这不仅仅是我们草原医生的薪火相传,更是责任的传递。”

草原的好女儿


  都贵玛为人善良淳朴,不管是初次相见还是常年相识,都能和她拉着手相谈甚欢。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来看望都贵玛,三位初次相见的老人像老友般谈笑风生,在回忆过去时又牵出了一件都贵玛此前鲜为人知的事迹。

  龙梅玉荣姐妹曾在暴风雪中保护了集体的羊群,而都贵玛也曾为守护集体的牛群,与暴风雪“搏斗”了一夜。

  1977年冬,四子王旗杜尔伯特草原下起了罕见的大雪,狂风卷着雪花,像一堵墙迎面扑来。当时都贵玛一家正准备把集体的牛群赶到冬营盘,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牛群在风雪中乱跑乱撞,场面一度失控。

  眼看着雪越下越大,风越吹越急,都贵玛深知无论如何也赶不到冬营盘了,她竭尽全力把牛群赶到一个避风的草堆里。为了不丢掉集体的畜群,他们一家寸步不离地守在原地,12岁的女儿在风雪中冻得瑟瑟发抖。

  夜幕渐渐拉开,草原上的气温骤降至零下30多摄氏度。面对没过膝盖的大雪,都贵玛一家用铲子铲、用手挖,花了近3个小时才把蒙古包扎好;看着早已见了底的干粮包,她把最后几块饼给了女儿。一家人与寒冷、饥饿和死神进行了彻夜的较量,直到第二天,驼队救援人员发现他们,将他们送到医院。

  生活在大草原,都贵玛养成了勤劳、勇敢、坚韧的性格。从小就懂事的她,主动帮牧民们整理羊舍、喂养牲畜、收草料,剪羊毛、挤奶、打草这些牧业工作她样样在行。

  放牧,她的畜群是全嘎查膘情最好的;剪羊毛,她是全嘎查剪得最快。干起活来,都贵玛从来不挑不拣,不怕脏和累。提起都贵玛,牧民们都说她是“草原的好女儿”。

“妈妈是我永远的骄傲”


  都贵玛是“草原的好女儿”,更是女儿心中的好妈妈。

  都贵玛为自己的女儿取名为“查干”,蒙古语意为“洁白的、善良的”。这是她对女儿的美好期望,也是自己一生努力践行的为人准则。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忙碌的,对自己工作最是认真负责。她每天一早就出去放牧,晚上才回来。我上学后,每天都是自己回家,自己去学校,母亲看管集体牛群羊群走不开。”查干回忆说。

  2006年7月,首届内蒙古草原母亲节“感动草原——十杰母亲”表彰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都贵玛在前往现场的途中遭遇车祸,当时车里还坐着一名怀孕的旗妇联干部。

  查干说:“妈妈当时颈椎和脊柱严重受伤,昏迷了4个小时,醒来后第一件事是问孕妇和孩子的情况,后来医院要为她做手术,她坚决要求不用昂贵的进口材料,说这次看病是公家花钱,决不能给党和政府增加负担。”

  2019年9月29日,对都贵玛和查干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天,都贵玛要去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颁授仪式。

  “前一天晚上,妈妈高兴得像一个小孩子,拿出蒙古袍反复检查,就像我们小时候过年时,迫不及待地要穿新衣服那样。我知道妈妈的心思,这是她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她想用最好的状态迎接这一天。”查干说。

  当天清晨,都贵玛早早醒来,洗漱完毕后穿上紫色蒙古袍,配上橘红色头巾,7时30分准时乘车前往人民大会堂。查干留在酒店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母亲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的场景。

  “我作为妈妈的女儿,感到非常激动和骄傲。妈妈的一生都在做着平凡又不平凡的事,能够得到国家的肯定与褒奖,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查干说。

  都贵玛回到酒店后,没有直接用手去摸奖章,而是小心翼翼地看着奖章,就像呵护着28个“国家的孩子”那般温柔。

  多年来,大公无私、大爱无疆的都贵玛,赢得了许多赞誉。1979年、198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3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母亲”,2007年被提名“全国道德模范”,2019年获“最美奋斗者”。此外,都贵玛还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级荣誉10项,乌兰察布市级、四子王旗级荣誉30多项。

给牧民“另一个家”


  如今,都贵玛搬到了四子王旗乌兰花镇生活,女儿查干陪伴在她身边。日子平静祥和,但她总是放心不下牧区的乡亲们,经常通过微信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都贵玛经常说:“现在我年纪大了,想在剩下的日子里,继续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对于幼年失去父母的孟克吉雅和朝格德力格尔兄弟来说,有个像都贵玛一样的姑姑算是悲惨命运中的幸事。1980年,都贵玛的哥嫂相继病故,她二话没说把年仅3岁和10岁的兄弟俩接回家,与自己的女儿一同抚养。虽然家境不富裕,但都贵玛从来没有亏待过兄弟俩,供他们上学、送他们参军、帮孩子们成家立业。

  牧民图德布道尔吉和老伴热希斯仁瘫痪在床,都贵玛得知后,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一直照顾到老人去世。

  有一年,都贵玛的远房侄子朝克德力格尔在牧区摔断了腿,无人照顾。都贵玛其实也没见过侄子几面,但听说此事后第一时间租上车,赶到165公里外的脑木更苏木把他接到医院做了手术,并照顾了他20多天。

  如今,都贵玛虽然年事已高,腰弯了,手脚不灵便了,可她还是处处牵挂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其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一些牧民进城看病掏不起医药费,都贵玛主动垫付医药费;得知当地一所小学有50多名贫困学生,她拿出5000元帮他们交纳相关费用。随着年龄增大,都贵玛患了严重的白内障,有人劝她做手术,她却说:“年纪大了,不用做手术了,省下来的钱还能帮助几个贫困学生。”

  都贵玛在牧区生活的老邻居、老朋友,来乌兰花镇办事,没有歇脚的地方,总会来她这里。这些老邻居、老朋友开玩笑说,这就是他们“另一个家”,在都贵玛这里,他们不是外人,而是一家人。

  汉语不流利的都贵玛,搬到乌兰花镇生活后,为了更好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还专门学习了汉语。每当社区居民需要的时候,她总是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国庆节,她都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讲情系边疆、孝老爱亲、家风传承、子女教育……

  “我这辈子做的这些事,其实都是我应该做的。党和国家给了我荣誉,我非常荣幸。人的一生总有忙不完的事情,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帮助更多的人。”都贵玛说。

 
进博会新品好物同步“双11” 外商抢滩中国消费升级大市场
进博会新品好物同步“双11”
外商抢滩中国消费升级大市场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上海11月11日电(记者桑彤、高少华、于佳欣、周蕊)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0日闭幕,但无论参展商还是采购商都意犹未尽,进博会溢出效应持续发酵。手提包、咖啡、小家电、化妆品……各种新品好物无缝衔接“双11”,线上线下齐发力为新消费、新经济注入强劲动能。通过跨境电商新渠道,全球企业正在分享中国市场开放、消费升级带来的发展红利。

进博会新品同步“双11”


  进博会恰逢“双11”,打开跨境电商平台“云逛进博买全球”成为逛展新方式。

  “这个小熊款式的电锅很受欢迎,展会期间已经预售了1000多个,还有一些新款小家电,没赶上进博会的消费者都能通过‘双11’买到。”首次参展进博会带来德国小家电的昂特华德(上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坤成一直在展台介绍。

  王坤成说,去年作为观众第一次与进博会结缘,今年终于实现了昂特品牌在进博会的首秀,并且同步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订单火爆。

  资生堂旗下护肤品牌“醉象”将直播间搬进了进博会现场,直播观看人数及直播间粉丝量数倍增长,冲上天猫进口好物小时榜第6位。

  作为四届进博会“元老”,食品企业达能不仅与重庆渝欧跨境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3亿美元的合作大单,而且在本届进博会上超九成的展品已参与“双11”。

  此外,加拿大西洋参品牌大山行展出的花旗参即溶咖啡、花旗参即溶奶茶新品,日本品牌FANCL展出的亚洲首发保健食品新品等,都同步在“双11”线上进行销售。

  海外品牌借跨境电商加快进入中国步伐


  过去两年,全球疫情下出境旅行受限,进口消费加速线上化。进博会为海外品牌搭建大舞台,跨境电商为其铺上拓展中国市场“快车道”,两者甚至成为进入中国“标配”。

  “中国市场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为各国企业开启了机会之门。中国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以及包容性,对我们有巨大的吸引力。”大山行中国区总经理叶郁珮表示。今年“双11”,大山行海外旗舰店前6小时的销售额就超过了去年前3天。

  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品牌和生产商康维他中国区总经理郑燕表示:“进博会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向中国消费者和合作伙伴介绍自身品牌和产品的舞台。在进博会上,康维他与跨境电商等合作伙伴达成了深度合作协议,收获颇丰。”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进口0.57万亿元,同比增长16.5%。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20.1%。

外商抢滩中国消费升级大市场


  潜力更大、需求多元的中国消费大市场正吸引越来越多参展商下决心深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咖啡消费市场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注重产品质量和个性化凸显的市场,我们将在中国推出更多定制化咖啡机产品。”锐玡集团首席执行官安德里亚·波佐利尼说。为更好拓展中国市场,锐玡正在积极接触中国的电商平台,探讨战略性合作。

  除了定制化服务,集市体验也效果颇佳。进博主题消费新业态——上海南京路上的“进博集市”,成为市民游客“零距离”体验进博会的“网红打卡点”,也为海外客商试水进博新品提供了新渠道。展会期间,这里日均客流超过1.5万人次。

  在“进博集市”,巴基斯坦盐灯仅上架半天就已全部售罄,现场更有100多人下单预订;斯洛伐克酥蒂娜威化1天售出2000余根;厚实柔软的蒙古国山羊绒围巾在一天内热卖上百条。

  绿地集团总裁助理、贸易港集团总经理薛迎杰表示,要用好保税展示展销、跨境电商及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等政策机遇,帮助包括进博会参展商在内的海外企业,特别是首进中国的企业开辟“快速路”,加快进博会资源转化,助力内外贸一体化。

 
“双十一”点燃香港销售热潮
“双十一”点燃香港销售热潮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香港11月11日电(记者王茜)“双十一”电商促销活动如约而至,“人气品牌大割引(减价)”“双十一快闪优惠”“双十一美妆盛典”……热情洋溢的广告以“霸屏”之势占领香港不同的电商平台。今年香港“双十一”的热潮更胜以往。

  家住香港屯门的尤女士睡前设置了闹钟,午夜零时开始抢购事先存在购物车里的东西。刚刚在香港谋职成功的黄小姐是网购达人,她说今年尤为兴奋,因为能网购到一些以前网上难觅踪迹的品牌,并且还有优惠。

  买家们的摩拳擦掌点燃了平台和卖家的热情。了解到香港消费者对网购的强大需求,天猫淘宝港澳事业部今年5月推出了“天猫香港”这个接地气的平台,为香港消费者带来更优质便捷的本地线上购物服务。由于香港品牌及商家的热情参与,“天猫香港”上的品牌数也快速增至5000多个。

  天猫淘宝港澳事业部负责人陈子坚表示,香港商家及品牌对拓展电商渠道兴趣浓厚,尤其在近月特区政府发放消费券及集团年度狂欢活动“双十一”的双重因素推动下,品牌入驻“天猫香港”的意愿有增无减。

  莎莎、实惠、日本城等一些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力图增加销售业绩。中国移动香港、三星、雅漾、位元堂、同仁堂、余仁生等品牌同样纷纷加入网上销售。

  除了拥有网上销售渠道的电商积极参与“双十一”活动,一些传统商家也在传统销售模式中融合“双十一”元素吸引顾客。香港迪士尼10月便提前在其公众号上宣布了“双十一”必抢攻略及系列活动。

  一家香港超市的电子商务资深主管岑耀国表示,在“双十一”第一波活动的第一天,仅前两小时香港市场的人流比平时有5至6倍的增长。网购气氛加上平台优惠,令整个“双十一”活动更加炽热。

  电商“红火”折射出香港市场强大的消费动力和内需潜力。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合计零售业网上销售价值的临时估计同比上升43.5%。

  消费市场的需求倒逼销售模式的转型。在网购为香港消费者带来不同购物体验的同时,也在推动着香港传统零售业的变革。

  毕马威中国、香港货品编码协会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今年6月在香港公布的一项联合调查结果发现,60%的“Z世代”香港消费者更喜欢非接触式购物。

  这种转变与疫情有关。奥纬咨询副董事合伙人岑纪汶认为,在疫情影响下,香港电商业的市场渗透率有很大提升,从疫情前的约8%已增长到目前的13%左右。

  电商的发展是大趋势,但与内地相比,香港显然慢热许多。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说,香港电商尽管增长很快,但还是处于一个初步发展阶段。商家要尽可能地开拓新的销售阵地,要顺应时代进行改变,以免落后。

  香港市民陈小姐认为,香港网购货品越来越多样化了,但在收发货品和售后服务方面还有待提升。她希望能够尽快拥有像内地一样的快速送达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

 
从“双十一”看中国消费新活力
从“双十一”看中国消费新活力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一年一度的“双11”电商购物节,再次激起大家的消费热情。

  从最初“剁手”“薅羊毛”式的购物狂欢,到如今理性消费、品质消费渐成主流,“双11”见证了中国百姓消费升级、中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变迁,成为观察中国消费新动向的重要窗口。

  国货“出圈”,自主品牌影响力上升


  “今年‘双11’买了一套国产品牌的锅具,质量不输国外大牌,性价比非常高。”北京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如今质优价美的国货已经成为日常购物的首选。

  片仔癀珍珠膏、方回春堂黑芝麻丸、回力鞋……这个“双11”,国货品牌表现亮眼。淘宝直播数据显示,“双11”期间超180家老字号开启直播,菜百首饰、三枪内衣、胡庆余堂等多个老字号直播间成交额突破百万元。

  近年来,随着国货品牌不断创新,不少品牌迎来爆发式增长,一批老字号跨界“出圈”,满足了年轻人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国风”“国潮”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2020年发布的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中国企业正努力升级产品的品质、性能和价值,近1/3的消费者在高端产品上都会选择中国品牌。

  专家表示,国货强势“逆袭”,背后是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升,是当代消费者文化自信的体现。未来,通过产品创新不断满足新的消费需求,既是中国品牌强势“圈粉”的重要一环,也是国货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步。

节能减碳,绿色消费引领新风尚


  “双碳”目标下,今年“双11”,“低碳”“减排”成为热词,线上线下刮起一股绿色消费风潮。

  “以前逛街总是弄丢购物小票,现在有了电子小票,不仅更加方便、环保,还能在App上兑换绿色能量。”杭州市民陈女士说。

  银泰百货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双11”期间,银泰百货推出首个绿色消费节,通过化妆品空瓶回收、自带购物袋替代一次性包装袋、线下购物使用电子小票等方式,号召市民低碳环保、绿色消费。

  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正在驱动改变生产和消费行为。

  苏宁易购大数据显示,“双11”期间,全渠道以旧换新人数增长74%,新一级能效空调销售额增长69%;京东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入使用循环包装“青流箱”,无需胶带封包,可循环使用数十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消费的绿色转型是收入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更好环境需要的体现,这一趋势将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赛道“上新”,服务消费空间广阔


  “双11”开场仅4小时,京东生活缴费订单量同比增长8.8倍,代理代办订单量同比增长120%,9价HPV疫苗预约服务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此外,宠物健康管理、家居收纳整理等新型服务受到消费者欢迎。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服务消费增长迅猛。疫情期间,服务消费线上化势头更明显,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视听等一系列“无接触”服务呈爆发式增长。

  “今年‘双11’,全国门店的汽车保养等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了近40%。”途虎养车负责人介绍,“双11”期间,消费者线上预定购买,即可在线下门店享受汽车保养、机油换新、汽车美容等服务。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中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老百姓在医疗、健康、旅游、职业教育、文化信息产业等服务领域的消费需求将继续扩大。

数智赋能,产业逻辑深度变革


  “通过大数据洞察,提前预测流行的面料、颜色和款式,进行精准定制,产品还没上生产线就已经知道要卖给谁、卖到哪里。”服装品牌FANO创始人项如意说。

  “Z世代”“小镇青年”“新锐白领”……新兴消费群体带来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细分需求。通过导入消费数据捕捉潜在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与研发,成为越来越多品牌的选择。数智赋能下,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不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

  数字化带来的变革不仅于此。这个“双11”,依托电商直营模式,一批产业带工厂从“幕后”走到“台前”;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中国的消费需求拉动全球供应链“动起来”;从“村播”“厂播”到“仓播”,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带动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

  “要进一步促进消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商品和服务供给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并以5G、物联网、云平台等新基建为依托,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为新消费潜力释放提供坚实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说。

      (记者王雨萧、邹多为)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物流旺季来临,绿色快递提速
物流旺季来临,绿色快递提速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戴小河)“双11”即将来临,一场网购盛宴将拉开帷幕,11月初至春节前夕更是一年的物流旺季。国家邮政局预计,2021年快递业务量将超过950亿件。面对天量包裹,发展绿色快递成为物流行业探索的重要方向。从一个包裹的物流链路来看,它通常得经历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近年来,胶带减量、印刷减墨、使用可循环包装、使用新能源车运输等办法的尝试,让快递的绿色化进程步步加速。

仓储:仓库屋顶变绿色电站


  在仓储行业,越来越多的仓储厂房屋顶正变身一座座“绿色电站”。

  11月10日,上海嘉定菜鸟物流园自动化仓库里,包裹在流水线上高速运转。流水线的动力来自园区仓库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已达330万度,园区用电不仅自给自足,每年还为电网输送100万度绿电。目前,上海嘉定、武汉江夏和黄陂、东莞清溪、杭州下沙等地的6个菜鸟物流园全部用上清洁能源发电。

  江苏宿迁的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里,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他们要在年底前为仓库安装上光伏发电和储能设备。这些设备将承担起整个园区主要的电力供应。

  千里之外的西安灞桥,京东物流的另一智能物流园,建筑面积相当于40多个标准足球场。这里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智能物流中心之一,日均处理订单量超过50万件。目前,仓库屋顶的光伏发电和储能设备已经开始提供清洁电力。

  预计到2021年底,京东物流的光伏发电能力可达100兆瓦,年发电量相当于5万户普通家庭1年的用电量,同时减排二氧化碳13.6万吨。

  除屋顶的光伏发电之外,京东物流各个智能物流园区还通过风光多能互补、发电充电一体化、电储能、水蓄冷、雨水收集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在智能化仓库中,由于减少人工作业,很多设备可以实现“黑灯作业”,降低电力消耗。

  京东物流青流计划项目负责人段艳健说,京东物流旗下仓库“黑灯作业”1分钟,可以省电2200余度,相当于1户普通家庭1年半的用电量;雨水收集系统1小时的收集量,可以灌溉1块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绿地。

包装:既要“瘦身”还得“循环”


  海量包裹的背后,是快递包装废弃物的持续增加。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说,快递包装主要有六类,主体包装中10%是封套、55%是包装箱、34%是塑料包装袋,还有填充物、胶带、内部处理的中转袋,种类多,用量大。

  为解决快递包装问题,今年,国家邮政局施行《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并启动过度包装专项治理。

  目前,各快递企业和电商平台已经行动起来,特别是针对用量大的包装箱、胶带等。

  包装减量是快递业的大趋势。顺丰早在2018年开始就对包装进行系统化改造,打造减量化绿色包装。自这项计划启动以来,已累计节省原纸约6.6万吨,节省塑料约1.6万吨,合计减少碳排放约17.5万吨。

  胶带减量同样重要。2015年起,京东物流就对胶带进行“瘦身”,将宽度由53毫米降至45毫米,并规范了封箱胶带的使用,禁止层层缠绕,进一步对耗材减量,2020年全年京东胶带“瘦身行动”减少胶带使用4亿米。

  让快递包装“绿”起来,不仅要“瘦身”,还要“循环”。事实上,很多快递包装和填充物是可以被循环利用的,目前也有多家企业开始推广使用可循环快递箱等。

  2016年9月,京东物流启动纸箱回收活动,配送员完成订单派送后将客户家中闲置的纸箱回收,回收后的纸箱在站点留存用于揽收业务打包,累计回收超过1500万个。

  今年上半年,百世快递总投入环保集包袋1020万条,循环使用次数累计达4.1亿次。

  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行业已经投入使用380万个可循环快递箱,在11万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年重复使用瓦楞纸箱达6亿个。

运输:新能源车使用比例提高


  广州理工学院内,一辆无人电动车自由自在地“游弋”着。

  这是顺丰研发的无人配送车,依托5G网络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能精确检测外部环境,可解决楼宇最后100米、封闭园区最后1公里、接驳最后3公里的配送。这些新能源配送车正越来越多地被投入到校园、产业园和居民小区。

  绿色配送同样是菜鸟物流正在攻克的技术环节,“双11”期间,全国70城市200余所高校将落地350辆菜鸟无人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菜鸟无人车充4度电可跑100公里。菜鸟物流路径规划算法还可在配送中选择最优路线。

  截至9月底,京东物流在50多个城市,投放新能源车近20000辆。北京市自营城配车辆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辆。此外,京东物流还引入氢能源车,已在上海、广州、佛山三个城市常态化使用氢能源物流车。

  目前,中通、百世、韵达等快递公司也开始用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辆配送。

 
黄山的中国风与国际范
黄山的中国风与国际范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合肥11月11日电(记者刘菁、陈尚营)11月初,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引人瞩目,会议聚焦的重点之一是全球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同一时间段,相隔万里,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黄山,一场“零碳”会议正在进行。

  对于黄山这样一座拥有举世闻名风景名胜区的城市,“零碳”行动意味着在为一个新目标努力。这是中国向全世界做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在基层执行的一个体现。

  在中外游客的眼里,黄山以其风光绝美的自然生态和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名扬天下,处处透着恬静、悠闲的中国风。

  如今的黄山市,除了拥有中国风和近五年年均超过120万人次的外国游客,也努力以更全球化的姿态呈现国际范。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日前安徽省对黄山明确了未来几年发展的新目标: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协作建设杭(州)黄(山)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这些规划,都给黄山定位了未来更鲜明的中国风、国际范。

  黄山市在本月初举办的新安江生态产品博览会这场“零碳”会议上,聚焦生态产品推介、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国际合作与国内交流平台、水资源开发利用等议题。

  有意思的是,会议现场的矿泉水瓶身设置有签名条,可以用指甲划出标记或签名,以鼓励与会者将自己没喝完的矿泉水带走;会议采用无纸化签到、无纸化论坛手册等电子化形式,减少纸张使用;接送嘉宾的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鼓励与会者骑行共享单车出行……

  黄山市市长孙勇说,经过专业机构测算,此次会议包括会场、交通、住宿餐饮等,碳排放总量550多吨,论坛承办方通过购买林业碳汇等形式,抵消此次大会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实现碳中和。

  这是安徽省首场“零碳”会议,也是黄山更加开放的一个缩影。黄山目前已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友好交流景区27个,友好城市活跃度列安徽省首位。

  有了更宏阔的目标,从一片茶叶的远行到对创意产业的追逐,黄山都展现出了它更大的开放潜力和发展可能。

  黄山茶叶出口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产自黄山休宁的松萝茶,与丝绸、瓷器等一起装运出海,演绎了黄山茶叶的海上贸易传奇。2020年,黄山市茶叶出口5.6万吨,占中国茶叶出口量六分之一。

  今年8月27日,黄山-合肥-塔什干“茶叶专列”正式开通,为黄山茶叶出口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陆路物流通道,截至目前已累计发送超过100个货柜。“一趟趟满载文化茶香的班列奔赴中欧中亚,诠释着新时代万里茶道的价值所在。”中共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说。

  10月中下旬,2021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安徽发展大会、第二届徽学学术大会等活动连续在黄山市举办。

  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安徽发展大会吸引了部分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有关国际机构驻华代表、国内外文旅及相关行业企业高管、专家学者等200余人“云集”黄山,“创意黄山”向世界“云”推介。

  会议期间,黄山市与中国动漫集团、齐云山与瑞士雪朗峰友好合作等13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超过35亿元人民币,包括酒店投资、动漫旅游综合体、文旅康养、研学基地等。

  徽学学术大会有多位外国专家学者与会,共收到国内外13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徽学论文240余篇。

  从安徽地图上看,黄山偏居南隅,很长一段时间,依靠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人所熟知。而现在的黄山正在用行动改变地理空间的制约,正如黄山标志性景观的“迎客松”一样,包容并蓄、海纳百川。

  凌云说,黄山市将以黄山、徽州两个顶流IP,通过创意赋能、数字赋能,吸引天下创意英才,汇聚全球创意资源,以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来开展人文交流,激活黄山走向国际的文化“条形码”,希望能成就一座被全球创意加持的现代化新黄山。

  黄山市因山而得名,这座以奇松、怪石、云海等景观闻名的大山,是中国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也在融入全球保护地治理体系。

  黄山分别于2014年、2016年、2018年连续举办了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2008年以来,黄山风景区先后有3名业务骨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遴选为世界地质公园评估员,代表教科文组织参与了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世界地质公园申请和评估的现场考察任务。

 
面朝大海向未来 绿色转型作典范 盐城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
面朝大海向未来 绿色转型作典范
盐城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吴新生
 

 
  11月,全球新能源领域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黄海之滨,2021中国新能源发展论坛和中欧海上风电产业合作与技术创新论坛即将在江苏盐城举行。
 
  近年来,盐城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强富美高”新盐城加快实现绿色跨越,着力打造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向标和要素资源对接新高地,一座国际绿色能源之城正在快速崛起。
 
“风光”之城 向海图强谱新篇


 
  今年4月,随着射阳龙源H2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盐城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004.8万千瓦,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盐城拥有江苏最长海岸线和最大海域面积,被誉为“风的故乡”,沿海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可开发总量占江苏风电可开发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时,盐城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年平均光照时间在2280小时左右,适宜光伏发电项目开发的空间资源较为充足。
 
  近年来,盐城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用好资源“聚宝盆”,端起绿色“金饭碗”,努力把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为支撑盐城发展的“金山银山”。
 
  截至2021年9月底,盐城新能源装机容量1029.94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776.3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390万千瓦,占全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30%,海上风电装机居全国首位;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20.35万千瓦,同比增长4.64%。
 
  与此同时,盐城新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减排降碳成效显著。预计至2021年底,盐城新能源发电量将达230亿千瓦时,与同规模火力发电相比,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近68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万吨。
 
龙头聚集 立体布局谋发展


 
  新能源产业潜力无限,盐城见势早、行动快,当其他沿海城市纷纷加快建设海上风电步伐时,盐城已经在做大产业规模基础上,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中。
 
  按照“规划前端、产业尖端、配套高端”的目标定位,盐城致力于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招引新能源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东台、大丰、射阳、阜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大新能源装备园区,已基本构建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和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风电方面,国家能源、国家电投、华能、三峡等能源央企纷至沓来,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等全球知名整机制造商相继落户,中车电机、中材科技、亨通海缆、长风海工等一批行业细分龙头先后“抢滩登陆”……
 
  据介绍,今年以来,盐城加快推进新能源重点产业项目25个,累计完成投资额133.9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8.31%。其中,总投资40亿元的正泰光伏电池和组件项目、总投资38亿元的亨通海缆制造项目等一批投资超30亿元的装备产业项目均在有序推进中。
 
创新引领 深化合作开新局


 
  锻造产业“硬核”实力,必须要有“高新”内核。
 
  盐城以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为主线,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和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新能源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盐城市国能公司组建“盐城智慧能源大数据中心”,将全市域新能源数据接入平台,为资源评估、选址优化、项目运行、电网架构、能耗管理、运维管理等业务提供专业化服务,打造跨区域、跨行业的能源大数据平台。
 
  盐城广泛推广“新能源+”商用模式,推进多元联动、综合利用,推广“风光渔”“风电水”互补模式。在东台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开创“水面发电、水下养殖、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在大丰建成全国首条非并网现代化风电海水淡化生产线,通过智能微网海水淡化系统,将海水变为可饮用淡水。其中,独立运行智能微网风电淡化海水成套技术正加快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重大创新载体也在盐城不断涌现。金风科技大型直驱永磁海上风电机组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车电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射阳港风电产业研究院、华能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等十多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正加快建设。
 
“双碳”赋能 逐梦蓝海扬风帆


 
  日前,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双碳”目标的使命引领,多重战略的叠加实施,“突破千万千瓦”对盐城来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盐城市“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盐城将做大做强风电、光伏两大优势产业,加快布局储能、氢能两大未来产业,积极推进创新应用示范,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要迈向两个“2000”蓝海: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的目标,全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国际绿色能源之城和国家新能源创新示范城市。
 
  此外,盐城还瞄准未来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布局培育储能、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规划氢能公交示范路线,积极构建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亭湖、盐都等区域协同发展的氢能产业空间布局。一个属于未来碳中和时代的绿色发展模样依稀可见。
 
  “双碳”赋能,智领未来。盐城将胸怀大局、知重奋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奋发有为,在绿色转型新赛道上跨越赶超,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盐城方案。
 
吉林市、台州市:文明城市为人民
吉林市、台州市:文明城市为人民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段续、吴帅帅)松花江在城区里蜿蜒而过,江面上雾气氤氲,水声潺潺,一场大雪过后,银装素裹的吉林市更显秀美。华灯初上时,漫步于江边慢行步道,伴着雪景,眼前像是展开一幅水墨山水画。

  近年来,吉林市沿松花江建设绿色生态长廊,提升城市环境,方便市民休闲,把青山绿水和城市人居融为有机整体,冰雪旅游等产业红红火火。

  城市更宜居,市民更惬意,文明新风来。“红十字会爱心救助家园”是吉林市家喻户晓的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抗洪救灾、抗击疫情、扶危救困……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如今,吉林市区注册志愿者超过31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多达722个。

  近年来,吉林市坚持每年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烦心事,累计完成民生实事117项。其中,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0多万户居民,建设街角公园、口袋公园、村屯小树林1000多个。

  民生无小事,有求就有应。吉林供电公司等部门发挥布点优势,在营业窗口、政务大厅、社区服务点等设立“百姓说事点”,形成服务群众的快速反应机制,让百姓说的事能迅速得到落实和解决。

  位于吉林市城区的荒山小区,广场上一个废弃电线杆影响了老人们活动。群众来到吉林供电公司龙潭区供电中心营业厅的“百姓说事点”求助。没过多久,电力工作人员就按流程移走了废旧电线杆。吉林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文明城市为人民,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是持之以恒的工作目标。

  在浙江省台州市,早高峰期间,在车流密集的市府大道前,虽然没有红绿灯,只要有行人从斑马线通过,通行车辆都会主动、有序地在线前停车等待。

  台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直属一大队三中队指导员邓小珊表示,目前台州在主城区42条路段设置了这样的斑马线和“安全岛”。创新设置的“Z字”斑马线,增加了行人转弯视角,多了一道行人“安全锁”。

  作为文明城市的重要体现,台州从2016年开始狠抓“文明上路”,推行“斑马线礼让行人”。近年来,全市查处机动车未礼让斑马线的案例数量逐年下降。

  除了“面子”上有礼让斑马线等“文明风景”,台州还将文明城市创建和补齐民生短板的“里子”相结合。

  在台州市路桥区老旧小区富通家园,原本斑驳的建筑外墙如今焕然一新,空中蛛网式的电线改走“地下”。“以前,大家为了方便,网线乱拉,有些外墙墙皮脱落,哪像现在这么漂亮。”住户陈功德笑着说。

  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台州市已投资5.77亿元对全市35条背街小巷、74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

  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台州还出台严格“污水零直排”等工程建设规范文明施工方案多措并举推进文明施工。综合“管污、治水、降尘”多管齐下,修复完善主次道路及人行道、无障碍设施等8162处、清理排水管网1551公里、修复各类窨井盖1259个、修补绿化带侧沿石2031处。

  台州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以“绣花功夫”扮美城市、经营城市,为城市注入更多的文明内涵。

 
红色文物进校园
红色文物进校园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11月11日,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宣教专员在介绍1933年出版的、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机关刊物《红旗周报》第五十五、五十六期合刊。

  当日,中共一大纪念馆馆藏文物——以《摩登周报》作为伪装封面的《红旗周报》第五十五、五十六期合刊,来到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主题班会课堂。本次活动是“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活动的第二讲。  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深圳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
深圳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深圳11月11日电(记者梁旭)11月11日,深圳市总工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面向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专项服务。深圳相关企业积极响应,推出措施关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深圳市总工会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文化、送健康、送保障、送温暖、送岗位、送技能,开展“六大类二十项服务”。具体内容包括:举行专场影片放映等文化活动;送出8000个体检名额、合计200万元的体检服务项目;开展女职工“两癌”公益筛查、爱心义诊、心理关爱;通过“暖工基金”,为劳动者赠送一年保障期的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互助保障和专属意外商业险,合计最高保障额度149万元;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数较多的企业一线走访慰问;在工会公众号发布各行业招聘信息,提供岗位信息和有质量的就业信息;举办粤菜烹饪、广式点心制作等公益培训课程,举办快递员、外卖骑手等职业技能竞赛,助力全面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综合素质。

  据介绍,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和生活关怀,深圳相关企业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北京新增6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
北京新增6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王艳刚、孙蕾)在11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10日23时至11日11时,北京新增6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

  确诊病例1现住朝阳区来广营乡华贸城,为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总部员工;确诊病例2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员工,10月28日自大连来京开会,10日作为吉林省通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确诊病例3现住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富力桃园C区,为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太阳宫)员工;确诊病例4现住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富力桃园C区,为确诊病例3的丈夫;确诊病例5现住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富力桃园C区,为确诊病例3的婆婆;确诊病例6现住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富力桃园C区,为确诊病例3的公公;无症状感染者现住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富力桃园C区,为确诊病例3的女儿。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表示,海淀区已经组织流调排查,判定病例及密接人员活动场所和接触人员,严格管理并启动相关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研判分类管控措施,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富力桃园C区周边社区及相邻街镇的社区管控措施,加大各类风险人员的排查管控。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表示,朝阳区严密排查管控密接、次密接人员,第一时间落地落人落管控。截至目前,已追踪判定密切接触者152人,次级密切接触者24人,均已落实管控措施。同时迅速有序推进核酸检测,精准筛查重点人群,截至目前,共采样3738人,除上述2名已确诊病例外,其余3736人为阴性。同步采集环境样本402件,除新增病例所在房间8件样本为阳性外,其余为阴性。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主任刘生瑶表示,疫情发生后中国石油对重点办公区域进行封控,同时封控润滑油公司、燃料油公司、润滑油北京分公司办公场所。中国石油将密切配合北京市疾控部门统筹做好流调、隔离、环境检测和消杀,以及重点人员的信息统计。

  北京市提示,请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史或活动轨迹有交集、重合的人员,立即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居住酒店报告,并配合落实防控措施,尽快进行核酸检测。

 
心里有结“心理”解,聊天唠嗑止纷争内蒙古库伦旗进行基层治理新探索,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心里有结“心理”解,聊天唠嗑止纷争
 
内蒙古库伦旗进行基层治理新探索,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专家(中)在库伦旗举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专题培训。(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于长洪、任军川、刘懿德、魏婧宇
 

 
  街坊邻居有了纠纷,先去矛盾化解服务中心唠唠;陈年信访积案难化解,深入谈谈心可能就找到了症结;政策发布前,先进行心理影响评估,从源头预防矛盾……从“心”治理,社会中会多一分和谐。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依托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定点帮扶的契机,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仅组建了心理健康服务团队,逐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服务点,还将心理疏导应用到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关系修复之中,连续多年极端案事件数量、信访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警惕!一个小情绪引发极端事件


 
  “听别的小区业主说,你们介入调解物业纠纷的效果很好,我们也来试试。”“我们两家地界不清,总是吵架,你们看看咋办?”……每到工作日,库伦旗矛盾化解服务中心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很多群众有了烦心事、闹心事,都愿意主动来到这里;社区乡镇发现无法化解的长期纠纷,也会转到这里。
 
  库伦旗矛盾化解服务中心成立于2019年4月,整合了信访接待、法律服务、诉调对接等诸多部门,功能齐全。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一支心理健康服务队专门提供心理服务,目前有33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参与工作。
 
  牵头组建这支队伍的时任库伦旗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春艳,就是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说,目前,心理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极端案事件,已成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
 
  去年9月,内蒙古某地一起命案,起因是村民间长期地界纠纷;今年4月,河北赤城县发生一起农村命案,起因是1名男子跟父母长期有矛盾……记者采访多地民警发现,近年来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命案,起因就是长期的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导致的心结无法解开,当事人消极情绪不断积累,最后铸成大错。
 
  得益于心理健康服务队的建立,在日常矛盾纠纷中,如果发现当事人明显有走极端倾向,会及时邀请服务队介入其中,使得一些极端案事件在发生之前被有效化解。
 
  郝秀娟是库伦旗一所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也是心理健康服务队的队员。去年夏天,她发现一名学生长时间情绪低落。两人简单交流时,郝秀娟发现这名学生已经开始有自伤自残的行为。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郝秀娟立即对这名学生进行疏导,经过几次长时间的交流,郝秀娟了解到这名学生与父亲的关系极度恶化,父亲在家动辄非打即骂。有一次,这名学生和父亲因为零用钱问题发生争执,再次遭到父亲打骂,情绪崩溃后选择吃药自杀,幸亏被及时发现救回。
 
  为了修复这名学生的心理创伤和破碎的家庭关系,郝秀娟把这个案例提交到心理健康服务队,大家一同商定了面向这名学生及其家长的工作方案。经过一次次深入内心的谈话、一次次耐心细致的家访,郝秀娟发现这名学生虽然不愿意和父亲说话,但和母亲十分亲近。
 
  “母亲可以成为重建家庭关系的突破口。”郝秀娟想到,便开始向学生母亲讲授一些心理学知识,指导她做家庭关系的“润滑剂”。经过一个多月的心理疏导与沟通,学生父亲逐步扭转了此前对待孩子的生硬态度,当他亲口向孩子表示歉意后,一家三口抱头痛哭,彻底释放了压力。此后,这名学生脸上越来越多出现笑容,再也没有动过轻生的念头。
 
  解开心结,可以从根源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今年春天,一个长期遭受家暴的妇女,接受了十多次心理咨询,同时公安、妇联等部门同步介入,对其丈夫严厉批评警告,这名妇女最终放弃了跟丈夫“同归于尽”的极端想法。
 
  近两年来,库伦旗心理健康服务队参与调解了20多件陈年的或激烈的矛盾纠纷,有效纾解了群众负面心理因素的持续积累,大大降低了极端案事件的发生风险。据统计,库伦旗已连续两年将10万人命案发案率保持在0.56,是内蒙古命案发生率最低的旗县之一。
 
化解信访积案从谈谈心开始


 
  刘春艳、郝秀娟等心理健康服务队的成员们说,他们在工作中发现,很多信访积案的当事人,也不同程度地在心理健康上存在问题或缺陷。
 
  当地曾有一名老上访户,常年“代表”村里人上访。刘春艳了解情况后,主动找到这名群众。几次交流,刘春艳从谈话细节中分析他的心理状态发现,他喜欢在村民面前说大话,他之所以“代表”村民上访,就是想让大家觉得他“是个人物”。
 
  根据他的心理表现,刘春艳找来相关部门负责人,先是依法、细致答复信访诉求,并讲解有关法律规定。为了让他回去“有面子”,刘春艳还自掏腰包送了他一大盒糖。回家后,这名群众在村里“很风光”,后来再也不带头上访了。
 
  经过这次信访件化解,刘春艳十分注意把心理疏导的技巧用在信访积案化解上,多个持续几年、十几年信访的“老上访户”被她成功开解。
 
  现在,库伦旗处理信访积案过程中,都特别注意把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反常的特殊人群、治安高危人群及弱势群体纳入视线,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这种工作方法,推进了社会心理服务与矛盾纠纷化解深度融合,能有效帮助当事人理顺心气、打开心结。
 
  除了参与化解信访积案,心理健康服务队还参与大量的日常调解工作。尽管这类工作数量多、种类杂,但也都取得较好效果。例如,有两家邻居因为建房时“你占我一尺,我占你一丈”闹得不可开交,村里几次调解都没成功。上报到旗矛盾化解服务中心后,在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的共同参与下,双方很快握手言和,并都表示:“再也不因为这点儿事闹别扭了。”
 
  2020年以来,心理健康服务队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案件近3500件,调解成功2800多件,调解成功率80.85%。目前,库伦旗已经实现连续两年信访量处于全区较低水平。
 
编织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经过前期的成功实践,库伦旗开始着力构建覆盖全旗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从嘎查村、苏木镇到旗县的三级服务平台,并依托学校、医院、群团组织构筑三大服务阵地,大规模地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和援助。
 
  目前,全旗196个嘎查村(社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组织开展心理辅导、援助等各类活动100余场次;26所中小学均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44人,已对2.1万名学生进行2次心理普查,并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
 
  据抽样估算,库伦旗群众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已近六成,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正确看待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很多人开始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依托中科院对口帮扶库伦旗的优势,库伦旗在矛盾化解服务中心设立“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项目心理帮扶库伦旗示范基地”,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专家团队对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疫情防控人员等群体开展专题培训和个案督导,持续提升他们的心理疏导服务工作水平。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说,库伦旗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并有效融合到具体工作中去,这是一种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近几年,社会心理服务对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有必要将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纳入公务员培训和干部在岗培训。陈雪峰说,公职人员学习心理学,不仅有助于缓解自身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素养,也有助于他们了解和掌握群众的心理需求,更有效地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目前,政府各部门已经意识到社会心理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需要引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心理服务,提升多元主体联动提供心理服务的能力。刘春艳表示,各地卫生健康、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都在积极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但缺少有效的整合与管理,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建议多元主体进一步实现协商共治,共同提升治理能力。
 
  心理知识和技能除了可以在出现矛盾纠纷时进行疏导化解,还可以“超前应用”,在一些政策制定阶段进行心理影响评估。各地区各部门在重大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会充分开展第三方评估,陈雪峰等专家建议,为提高政策质量,应准确把握各类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心理需要,逐步规范决策中的心理影响评估,注重疏导不公平感,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90年后,寻访绝密“红色交通线”
90年后,寻访绝密“红色交通线”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时代@新青年
 
  这条线路由从上海出发,经香港,广东汕头、大埔,闽西永定、上杭、长汀,抵达目的地江西瑞金
 
  在这3000公里交通线上,交通员们日夜不停地传递信件、护送干部、输送物资进入苏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红色交通线共护送周恩来、瞿秋白、邓小平等200多位领导干部转移到中央苏区,还运送了6000多担苏区紧缺的物资,同时传递了大量中央和地方的文件、情报资料
 
  本报记者邰晓安、秦宏、庞梦霞
 

 
  从上海出发,经香港,广东汕头、大埔,闽西永定、上杭、长汀,抵达目的地江西瑞金。
 
  水陆并用,辗转约3000公里,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在1930年代,连接起党中央和苏区。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开辟了赣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彼时,党中央仍设在大城市上海,与江西、福建等地的农村根据地相距遥远,空间距离成了推进中国革命高潮到来的一大障碍。
 
  应运而生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把上海与瑞金联系起来。掩护周恩来、瞿秋白、邓小平等200多位党的领导干部转移到中央苏区,运送6000多担苏区紧缺物资,传递大量中央和地方的文件、情报资料,这条绝密交通线就是“苏维埃的血脉”。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前开辟,一直坚持到红军长征出发后,这条绝密交通线连接的是一段党的重要历史。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前夕,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深入闽西,踏访中央红色交通线遗迹,探寻在当年严酷的白色恐怖下,它能够长期存在的秘密。
 
看不见的生命线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一出闽西上杭县的古田会址动车站,广场上巨大的红旗雕塑和《清平乐·蒋桂战争》诗句就在眼前,让人仿佛置身1929年的历史情境。那年秋,红四军再次占领上杭,闽西革命根据地里,各县纷纷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有感而发,填下这首“清平乐”。
 
  经历大革命失败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道路的尝试,从低谷中走出。当时的革命局面是:党中央坐镇上海指挥全国;与此同时,从井冈山建立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开始,多个以工农武装割据为主要特征的红色苏维埃政权,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各地出现,渐成燎原之势。
 
  到1930年末,全国已建立起赣南闽西、鄂豫皖、湘鄂赣等6个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其中,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闽粤赣中央苏区连成一片,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革命形势大好。
 
  不过新的形势下,党中央与苏区的沟通联系却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
 
  驱车行驶在龙岩的高速公路上,窗外层峦叠嶂。这里山高水长,地势险峻而易守难攻,同时也意味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海是指挥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但是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央苏区之间隔着白区,党中央无法及时了解中央苏区的真实情况,一度对中央苏区的革命形势产生误判,发出与苏区革命形势发展大相径庭的指示。”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副主任王盛泽说。
 
  王盛泽所指,是著名的“二月来信”。1929年2月初,中共中央从上海给闽西的红四军特委写信,指示其分散成小分队,并要毛泽东、朱德离开苏区前往中央。
 
  2月发出的信,直到4月才送达苏区。接信后,毛泽东、朱德认为,如按信中指示,可能增加被敌人消灭的风险。事实上,他们认为,当前闽西的革命形势高涨,正是建立和巩固这一根据地的大好时机。
 
  “这封姗姗来迟的信,让毛泽东等感到,随着中共中央和闽西苏区之间的联系问题日趋突出,建立彼此联络通畅的交通线成为迫切需要。”王盛泽说。
 
  同时,巩固、发展和扩大苏区也需打通一条交通线来获取外界支援。
 
  “不给粒米勺水之接济,片纸只鸟之通过。”苏区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开展如火如荼,让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不安,连续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和持续而严密的经济封锁。在邻近红色根据地的敌占城镇,国民党对食盐、煤油等相关紧缺物资实行“公卖”制,并断绝赤、白区域间的交通。
 
  苏区许多日常生活必需品十分紧缺。有些地方盐比金贵,甚至有价无市。苏区军民用香干、萝卜水、辣椒干代替食盐煮菜,由于长期盐摄入不足,许多群众腿脚浮肿似“大象脚”,还有人患上各种疾病,甚至丧命。红军指战员体质明显下降,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
 
  西药、布匹、煤油等物资也十分紧缺,苏区生产的粮食、土纸、钨砂又销不出去,无法换取资金支持革命。
 
  “快速发展的苏区革命根据地还面临干部和技术人员急缺的情况,同样需要得到党中央的支持。但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大量外来人员的流动,在中央到苏区的路途中极易被国民党发现。”原龙岩市永定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赖立钦说,这都需要有一条安全、畅通无阻的交通线路来解决问题。
 
  1930年,毛泽东派人专程前往上海,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汇报急需建立由上海通往闽西、赣南苏区交通线的意见与设想,得到周恩来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同年,周恩来领导成立中央交通局,开辟了由上海党中央通往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长江、北方、南方三条秘密交通线。其中,连接上海与闽西赣南中央苏区的南方线,后来被称为“中央红色交通线”。
 
  这条线路由上海经香港、广东汕头至闽西、赣南,从1930年设立,一直坚持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成为三条交通线中持续时间最长、发挥作用最大、最为隐秘的一条。
 
  “一日走40-70里,机要文件日夜兼程100里。”3000公里交通线上,交通员们日夜不停地传递信件、护送干部、输送物资进入苏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红色交通线共护送周恩来、瞿秋白、邓小平等200多位领导干部转移到中央苏区,还运送了6000多担苏区紧缺的物资,同时传递了大量中央和地方的文件、情报资料。
 
  中央红色交通线源源不断地为中央苏区“输血”,因此毛泽东赞称,“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党史专家则称其为“中央苏区看不见的生命线”。
 
在刀尖上行走


 
  走进龙岩市永定区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迎面可见一幅“中央红色交通线示意图”。曲折绵延的交通线,仿佛血管般在闽粤赣大地延伸开来。
 
  周恩来对红色交通线工作十分重视,要求“宁可放弃苏区一个县,也要办好交通线”。具有丰富地下工作经验的他,在站点线路的设计、规章制度的制定、交通员的选拔上煞费苦心。
 
  很多人会问:上海到瑞金,地图直线距离不足1000公里,为何红色交通线要走3000公里,从海路绕道香港、广东汕头,再取水路、陆路到达中央苏区?
 
  “南方线水陆兼备,可以避开部分陆路国民党军队的盘查。且线路横越沪、港、汕三大城市,香港、汕头是华洋杂处,百业并存,易于交通员化装往来。此外潮汕地区开展革命较早,群众基础较好,易于秘密隐蔽。”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研究二处副处长毛立红这样解释。
 
  闽西交通大站曾设在虎岗镇虎西村晏田祠。还未走近晏田祠,一座灰白色砖木结构的建筑就映入眼中。这是绝密交通线上少见的大站,主屋带有前廊,两翼还有横屋,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池塘、围墙、天井和正厅。在虎岗,墙上保留着很多当年红军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手写标语。这些红军足迹的重要标识揭示着这里坚实的革命基础。就是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中央红色交通线日夜不停地传递信件,护送干部和输送物资进入苏区。
 
  不过即便多绕了2000公里,交通员仍然需要冲破重重防线,与敌人斗智斗勇。尤其是从广东上岸后,沿路到达中央苏区要经过密布地方军阀和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闽粤交界地带,危险重重。
 
  为了保障安全,交通线实行了一整套秘密工作方法。例如,各线、站只同所在地党委书记一人联系,不准和别的负责人发生关系。交通员只有单线联系,不发生任何横的关系,一般互不认识,也不了解全线的情况。在交通站点的安排上,有的点以家庭形式出现,有的则以店铺或者学校形式出现,甚至有的点还出现在娱乐场所。交通员在执行任务时,常用别的身份作掩护,一般化装成商人、画家、探亲或赶集的买卖人;多是两人结伴同行,一前一后,前者空手,主要看风,后者身带文件。前面发现情况,后面就马上转移,保护文件的安全。运送的物资经过包装后,由交通员化装携带,或利用社会关系托运到汕头,再由交通站转运。
 
  水陆交接的码头处,常有重重关卡。“码头上等候的交通员如果看到靠岸的船只前面挂一个竹制的帽子,就明白船上有货物或重要人物。接头暗语‘江面无风,要起船了’表示可以安全交接,反之‘江面起风了’就代表危险。”永定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征研股股长林添茂说,船到广东大埔青溪站后,交通站立即组织群众趁夜抢运,再转运至闽西。
 
  交通站点也都设置便门等,以利交通员随时撤退。
 
  红色交通线福建境内最后一站,位于长汀县古城镇中街路37号,是一家名为“永源祥”的杂货店。这是一座长条形带阁楼的商住两用建筑,前面是商铺,后面可以住人歇脚。整条街上多是这样结构的店铺,每家店铺的大门上都会留一方形、脑袋大小的门洞,夜晚做生意时店铺会关闭大门,仅留门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但留心观察也许能注意到,“永源祥”和其他店铺有个细微差别——门上的门洞造型奇特似雕花。
 
  店内前后厅两边各有一扇门,加上前门和后门,这座商铺竟有六扇门。现在的店主人余必胜说,爷爷余景年曾对家人讲,如果有人先摸门板上的门洞,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再敲门三下,即可开门。否则,绝不随便开门。虽然当时他感到不解,现在想来,这叩门声应是“接头暗号”,而屋内的六扇门,则是为了交通员接头时若遇上抓捕,可向多个方向逃跑。
 
  交通员要穿越赤白交界地区的层层封锁,闯过军警的盘查和暗探的追踪,避开反动民团的袭击,需要能文能武、智勇双全。林添茂说,要成为一名交通员,除需要党龄3年以上、政治上坚定可靠、有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机智灵活、有一定文化、能快速辨别陌生人、记忆力强外,还要“不能说梦话”。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交通员要遵守十分严格的保密纪律。交通员不能查看和询问无关信息,甚至不许照相。聂荣臻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和秘密交通站接上头以后,一切行动都听向导的。不该问的,什么都不能问,你问他,他也不会告诉你。靠近城镇地区,你只是远远地跟在向导后边走就是了,他说白天走就白天走,他说晚上走就晚上走。”
 
  为了避免随身携带的情报和物资被搜到,交通员们想尽了办法。柴火里、雨伞中间的竹竿里、装运书籍的竹篓里,甚至粪桶里,都可能装有物资与情报。在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中,摆着一个农村双层粪桶的复制品,上层可以装粪肥,从旁边拉开藏着一个隐蔽的隔层,可以放盐巴、药品等物资。当年交通员和农村妇女运输队就是以挑粪下田为掩护,一担一担地为根据地军民运送急缺物资。“大粪臭气熏天,国民党关卡检查人员不愿靠近。类似的土办法和民间智慧解决了不少物资或情报运送的难题。”林添茂说。
 
  每一次护送任务都危机四伏,需要交通员快速应变,和敌人斗智斗勇。为了顺利带回物资,交通员有的穿着泡满盐水的棉衣,忍着不适回到赤区熬出食盐;有的假装抬棺人,用棺材运回食盐;有的用花轿“送亲”掩护接送干部、传递文件,进行革命联络活动。
 
  (下转14版)
 
  (上接13版)龙岩市永定区博物馆收藏着三枚银元,是伯公凹交通站接待过的一位“客人”留下的。一路上,这位“客人”化装成讲法语的牧师、商人,前往红都瑞金。
 
  “客人”由上海经潮州潮安而来。在开往潮安的火车上,突遇查票员查票。同行的交通员立即站起来挡住“客人”,同时把车票交给检票员,三言两语岔开话题,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一场可能的危机终于有惊无险化解。到达目的地后,“客人”电告中央“一路顺风,平安到达‘娘家’”。原来,他就是化名为“伍豪”的周恩来。
 
一门七忠烈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交通员们用双脚踩出来,用血汗浇灌出来的。在约3000公里的交通线上,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位于龙岩市永定区城郊镇的伯公凹交通站,凹字形土楼布满了岁月蚀刻的痕迹。这座二层小楼在深山密林中,看似平平常常,却见证了伯公凹邹氏“一门七忠烈”的悲壮故事。
 
  伯公凹“一脚跨两省”,南为粤、北为闽。这里曾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必经之地,也是赤白两区交界处。站在伯公凹,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敌我对峙的紧张。
 
  1932年5月,邓颖超等人从上海出发前往中央苏区。他们一行到达伯公凹时,一位叫邹春仁的交通员早已在黑夜中等了十几个小时。邓颖超他们都没想到,就在前不久,这位热情的交通员,失去了两位至亲。
 
  原来,邹氏家族多人都参与交通线工作。邹春仁的兄弟邹昌仁、邹佛仁在执行交通线任务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接到消息后,邹春仁悲痛万分,却仍坚定信念,誓要完成兄弟们未完成的使命。
 
  然而就在同年冬天,邹春仁在护送苏区急缺的一批珍贵电台时遭遇敌人突袭,为了给其他同志争取转移电台的时间,他鸣枪吸引敌人注意而被包围。邹家后人邹广敦说,后来曾叔公邹春仁被国民党军队乱枪打得肠子都流到了地上,家人们沿着崎岖小路“一路捡一路哭”。
 
  多位亲人的牺牲没有阻挡邹家参加革命的决心。邹春仁牺牲的次年,他的堂兄弟邹作仁、邹端仁陆续被捕牺牲。邹端仁因运送食盐被捕后,宁死不交代盐的秘密。恼羞成怒的敌人将他吊在大树上,严刑拷打后射杀,并在他的尸体上淋煤油点火焚烧。邹端仁大女儿邹桂英回忆说,她去收尸时,父亲已被烧成咸鱼干一样,自己此生便再未吃过咸鱼干。
 
  成为一名交通员,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一切。出于保密要求,很多单线联系的交通员至死,家人都不知道他从事什么工作,成了无名英雄。
 
  为什么在刀尖上行走的孤胆英雄们,宁愿抛下个人性命,湮没于历史,也要义无反顾地在这条隐秘战线上日夜兼程?烈士后辈这样说——
 
  邹广敦说,当地的贫农们被旧社会“三座大山”压着,无立锥之地,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分田。直到红军来了,贫苦群众才有了田地,有了饱饭吃,因此革命热情高涨,纷纷请求加入红军闹革命,巩固红色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
 
  没有革命群众的掩护和支持,红色交通线恐怕难以为继。走进今天的伯公凹,这个不到10户人家的小村庄人人相熟,凡有外人出现都很容易被发现。如果村民们选择告密,不仅不用面对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白色恐怖,还可能得到一笔赏金。但即便冒着杀头的危险,他们依然选择和共产党、红军站在一边。
 
  “中央红色交通线受到沿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保护。”王盛泽介绍说,各地的交通小站,大多设在饭店、客栈、杂货店这样人员密集、往来频繁的地方。当地的堡垒户和革命群众,不仅自觉保守秘密,还积极地为交通站运送物资。
 
  大埔交通站有两条专供运载物资的运输船,有时货物多,就通知其他船工和群众帮忙。“许多物资都要当地群众从陆路挑到目的地,据说参加抢运担货的大埔青溪乡群众最多时有100多人。”王盛泽说,当时交通站负责护送,运输则靠群众。群众很有组织,一叫就来,不论雨天黑夜。群众看见穿黑衫、带驳壳枪的交通员一来,就主动准备好工具等待来叫挑担。有的群众因为帮助运送物资被民团抓捕,不愿交代秘密而遭杀害。
 
  这条长达3000公里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从1930年建立,一直坚持到1934年红军长征出发之后,其间从未发生重大泄密事件,被称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同年秋天,中央苏区已经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60个行政县,总人口453万,党员总数约13万人。
 
  “党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对党好。”红色交通线长汀段交通员毛旭初之子毛伟先仍然住在父亲住过的房里,“当年父亲所在的地下党支部以毛铭新印刷所为秘密联络站。长大后,我们兄弟几人多次聆听父亲讲述红色交通线上的经历。我们定会将当年的革命精神化为家风,在红土地上传承延续下去。”
 
■记者手记


 
在“伯公凹”读懂红色交通秘史


 
  客家人称土地公为“伯公”,客家人走到哪里,“伯公庙”就建在哪里。地处山坳的闽西小村“伯公凹”,是1930年代中央红色交通线“入闽第一站”。今天,它是人们感悟“红色交通线精神”的红色地标。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90周年之际,记者从福建龙岩永定城区出发,将这个闽粤交界处的深山小村庄,作为探寻“中央苏区血脉”的第一站。
 
  车出永定城区西南方向约20分钟,就来到伯公凹所在的山脚下。10月中旬,受冷空气影响,这里阴雨绵绵、水泥路面湿滑,上坡时几乎要溜车。过了一段陡坡,沿盘山路再有一刻多钟,才到伯公凹。
 
  同行的永定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阙俊聪介绍,当年进山都是土路,而交通员在执行任务时,出于安全考虑连土路也不能走,只能穿行于深山密林中。多数情况下,他们还要以夜幕和雨天为掩护,肩扛手挑执行任务,其艰难程度难以想象。
 
  伯公凹一带当年也是白区和赤区的分界线之一,不但邻近国民党统治区,而且村小人少,作为党的秘密站点有很大的暴露风险。这样一个小村庄,为何“摧不垮、打不掉”,成为交通线上的重要中转站?
 
  答案是共产党员革命信念的坚定和当地群众的全力支持。全村仅30多人的伯公凹,至全国解放,有13位党员和群众先后为革命牺牲,仅红色交通员邹端仁家族就涌现出7名烈士。
 
  小小伯公凹,是3000公里中央红色交通线的缩影,珍藏着精神的密码。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隐蔽战线,交通纪律严明,还有很多牺牲的交通员和群众的名字是不可查的。”原永定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赖立钦说,无论是隐蔽战线上的牺牲,还是长征路上闽西子弟甘洒热血的“一里一忠魂”,都反映出当年苏区干部群众对革命坚定的信仰。
 
  今天,随着一些史料的解密,中央红色交通线这一中国共产党当年的隐蔽战线,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熟知;在中央红色交通线所在地的努力挖掘、保护下,一批当年的交通站点先后被列为国保、省保和县保文物单位。
 
  记者在探访中看到,在永定、长汀等地,中央红色交通线遗址遗迹通过活化利用,不仅成为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开展干部党性教育、国家安全观教育等红色教育的现场教学点,还成了结合红色旅游、乡村振兴,助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宝贵“红色财富”。
 
  “包括我的祖辈邹端仁在内的革命先辈,怀着对国家美好未来的向往,向死而生。如果能看到今天强大的祖国和人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一定非常欣慰。”从事中央红色交通线文化传播工作的烈士后人邹广敦说,自己的责任,就是要把革命先辈的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10万老物件勾勒的“税事”春秋和家国“印迹”
10万老物件勾勒的“税事”春秋和家国“印迹”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人解史
 
 
商鞅方升。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官网
 
 
  
 
  兴镇税务所保存的1972年自行车完税证(资料照片)。受访单位提供
 
  本报记者刘书云、孙正好
 

 
  “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枝”,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洛河沿岸的蒲城县,是陕西产粮第一大县,号称“关中粮仓”。晚清时期,蒲城出土了国宝级文物商鞅方升。方升所刻铭文“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重泉。”中的“重泉”即蒲城。
 
  商鞅方升是我国古代征税纳税的重要物证之一。作为迄今为止商鞅变法的唯一一件实物遗存,商鞅方升为当时田亩丈量、赋税征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地处西北边陲的秦国摆脱了纳税之困,撑起了“虎狼之师”兼并天下诸侯的历史进程。
 
  洛水流千载,“税”月常留痕。2018年7月,在国税、地税改革推进之际,蒲城县兴镇税务所10万余份保存完好的“税事”老物件重见天日,并于今年正式向公众开放。从1949年的印花税票、1954年的税务登记证到1973年的农业税票、1994年的国税、地税公章,这些沉睡已久的珍贵史料,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新中国70余年的税事春秋、家国“印迹”。
 
筚路蓝缕征税 巩固人民政权


 
  “(新华社西北廿十三日电)西北人民解放军继二十日解放陕西中部煤炭区铜川后,又于二十一日收复铜川以南的耀县及以东的蒲城两座县城……在解放蒲城战斗中,解放军生俘国民党陕西省保安团第四旅旅长兼第十一专区专员赵国桢及保安团正副团长以下约一千人……”
 
  这段新闻稿,刊发于1949年2月26日的《晋绥日报》,简要报道了当时解放军攻克蒲城的情况。对于当时久受国民党“苛捐杂税猛于虎”折磨的蒲城劳动人民而言,胜利的消息就如同当地闻名遐迩的焰火一般——“飞红无限休和象,散作人间满地春。”
 
  据当时留存下的《蒲城县1949年支前工作总结》,为了保卫新生政权,解放后的蒲城百姓踊跃支前,妇女缝军鞋达到四万六千双,群众共计向渭南车站运粮三万石,向华阴运粮两千石,还动员了民工驮骡队一百六十头,随军前往秦岭以南的四川成都,这些成为解放后蒲城税收事业的开端。
 
  解放战争时期,保障革命供给的重要而稳定来源便是税收,其中最主要的是农业税和救国公粮;新中国成立后,为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加强国防、交通、农业、工业等各方面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此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财政压力沉重。据兴镇税务所保存的一份解放初期西北地区第一届税务会议上的讲话稿显示,当时“全国财政困难,西北地区更甚,全年预算有百分之七十的赤字”。
 
  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共和国第一代基层税务工作者风餐露宿,开始了筚路蓝缕的为国聚财之路。在一些较早收复的解放区,由于还残存国民党特务、土匪等各种反动势力、反革命分子,税务工作者甚至要“一手拿税票,一手拿杆枪”,在战火纷飞、枪林弹雨中冒着生命危险征收税款。
 
  1947年从事税务工作的史兰庭在其回忆文章《当年在敌人的扫荡下收税的故事》中写道,1948年春,国民党垂死挣扎,对山东部分解放区进行疯狂反扑。“由于敌情紧张”,他们将“所有账目、税款、票证藏在地道墙壁内”;4月中旬,“敌人开始拉网式扫荡”,“我们没有安全的地方可去,天天跑到大洼麦地里度宿”;“我们5月22日遭敌人袭击,30多名同志在地道战中光荣牺牲了。在这次战斗中,我们工商管理所的6名同志也拿起了枪,与敌人浴血奋战,英勇就义。”
 
  为了保证税款安全,当时还设有专门的税警团、税警队。据《1921—202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税收理论与实践》一书记载,1950年6月,广西税警黄纪和在奉命押运税款途中,遭遇大量土匪伏击,战士们边打边撤,和县城武工队会合后就地布置工事,展开反击。面对土匪的疯狂反扑,当地税警战士战斗了七天七夜,联合地区武工队大部队,最终歼灭了土匪,保证了国家财产安全。
 
  公文、票据、历年工作日志、各类生活物品……在10万余份老物件中,有一张签发于1963年12月5日的税务检查证,领证人是今年85岁的李进录。已经发黄的黑白证件照上,时年27岁的李进录风华正茂。
 
  “我是1953年到兴镇税务所参加工作的,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我们所有同志同住一间房子,全所共用一辆自行车,是给所长上县里开会和会计到县上报账用的,其他人下乡基本都是步行。”李进录说。
 
  来回几十里路,下乡征税时,大伙只能“风餐露宿”。农村没有旅馆,群众居住条件有限,很多税务员常常在各生产队用于看牲畜的茅草屋中“凑合过一夜”,伴着牛叫声、马粪味入眠。吃饭则有点“听天由命”的意味,“赶上饭点能饱一顿,错过饭点就只能饿着”。
 
  “我们当时吃的是派饭,队里安排到谁家就到谁家。有的人家条件稍微好点,能吃个馍,吃碗面;遇到条件不好的,只能啃两个红薯充饥。”李进录回忆说,“不管吃得好不好,每顿饭我们都要留半斤粮票和1毛5分的菜金,不能白吃白喝。”
 
  “一把算盘一本票,一路颠簸一路尘。”由于当时部分群众纳税意识不高,税务工作者只能“跑断腿,磨破嘴”。往往一个人跑十里八村,从天明走到天黑,挨家挨户上门征收,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几分几角的税款,要拉半天家常“绕着弯”要。晚上,还要点着油灯、打着算盘,一分一厘汇总每一张发票。
 
  国家税收的逐年增加,为巩固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财力保障。“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工作条件,但我们却习以为常,其乐融融。”一些老税务工作者回忆道。
 
“麻雀”小窗口 折射大变迁


 
  “五湖四海盘中算,三教九流珠上忙。”起源于我国的算盘,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的柜台上,就画有一架串档算盘。在现代计算器出现以前,算盘曾在我国广泛使用。从“柴米油盐小黎庶”到“江山社稷大朝堂”,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不离算盘。
 
  兴镇税务所的10万余件老物件中,算盘最能拨动一些老税务工作者的久远记忆。曾经,正是在这方寸之间,他们的手指挥飞舞动,枯燥冰冷的数字霎时间欢呼雀跃,最终“珠响铿锵账目清,收支两笔切合龙”。
 
  “对于过去的税务工作者来说,能打一手好算盘,是基本功。”现已退休的蒲城县老税务工作者屈兆宏说,“不管上山还是下乡,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算盘,时时加减乘除,日日精打细算。”
 
  令屈兆宏印象深刻的,还有用到“油尽灯枯”的铅笔头。“上世纪70年代末,条件还很差,物资也少,我们把铅笔从中间切成两段,一支笔当成两支笔用。”屈兆宏回忆,“用到握不住时,不能扔,怎么办呢?在笔尾绑上一根筷子细的小木棍,接着用,直到完全用秃了,才换新的。”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改革开放的闸门打开后,走出“蹉跎岁月”的国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干劲勇追潮头,中华大地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计算器、油印机、传真机、电脑办公、手机APP、网上办税……不到40年,税务办公已经迈入了电子化时代。如今的税务所里,预算员们用手指轻点鼠标,五彩液晶显示屏上,各类数据瞬间纷至沓来,分解、整合、叠加、合算,办公软件自动就将表格和数据,齐刷刷地排列出来。
 
  粉坊42个、豆腐坊37个、纸坊19个、香坊11个、炮坊6个……1956年的一份“兴镇税务所农村副业作坊统计表”,清晰地勾勒出当时兴镇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后初步成型的“产业结构”。
 
  兴镇,位于蒲城县西12公里处,古称旌仕坊,是古造纸术的发祥地之一。唐睿宗、唐玄宗父子去世后,均葬于蒲城。受历代祭祀文化熏染,兴镇逐步形成了以造纸业、香业、花炮业为主的手工产业链。明清以后,蒲城更是成为闻名全国的花炮之乡,民间流传“南有浏阳,北有蒲城”,处在枢纽地位的兴镇也成为甘肃、内蒙古、山西、河南等地日用百货的大型小商品集散地。
 
  在晚清政府和国民党的统治下,兴镇及所在的蒲城地区逐渐“一贫如洗、百业凋零”。据《蒲城县志》记载,1929年9月,人祸加上天灾致使蒲城“荞麦、糜谷枯干殆尽,灾民荡析流离,已饿死两万一千余人”。至当年11月,“人畜及树木鸟兽冻死无数,大部分农民外出逃荒,生活陷入绝境。”“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当时农民不断发起‘交农’,出现商人罢市”。
 
  “根据我们整理的税收档案,解放前夕整个蒲城县只有3家羊肉馆。对于好吃水盆羊肉的蒲城人来说,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惨淡的社会经济状况。”蒲城县老税务工作者雷晓阳介绍。如今,同一个税收“窗口”,数据则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兴镇税务所税收总额达到1072.3万元,而蒲城全县的税收总额约为14亿元,登记在册的羊肉馆已超过300家。
 
  放眼全国,1950年到1977年,我国税收规模从49亿元扩大到468亿元;1978年到2012年,这一数字从519亿元扩大到100614亿元;2020年全国税收规模达到154310亿元。
 
  经济腾飞、时代巨变之下,一些历经千年的传统税种也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蒲城“兴镇‘税’月展览室”存有1955年的临商税票、1960年的屠宰税票、1972年面向自行车征收的车船使用牌照税票和1973年的农业税票。这五个税种先后停征,已完成各自的历史使命。
 
  这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农业税的全面取消。
 
  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古老税种,自春秋时期鲁国实施“初税亩”起,农业税多以“田赋”形式存在。从唐朝“两税法”到明代“一条鞭法”再到清朝实施“摊丁入亩”,从“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到“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农业税一直牵动着民生苦楚,朝代兴衰。
 
  为了彻底减轻农民负担,早在1998年9月,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就已成立;2003年10月,全国取消农业特产税;2004年7月,国务院明确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农业税免征试点,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至2005年全国累计已有28个省份免征农业税。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伴随中国历史2600年的“皇粮国税”,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惠及全国9亿农民。
 
  当时,河北灵寿县农民王三妮铸造通高99厘米、重达250多千克的“告别田赋鼎”,以此宣示中国农民的喜悦与期望。“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鼎身铭文如此写道。
 
  至此,历史彻底跳出了“历代税赋越改革,农民负担越深重”的“黄宗羲定律”,中国农民迎来了种粮不仅不纳税,还可领取粮食补助和农资综合补助的农业新时代。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31元;2021年,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取之于民 造福于民


 
  1000多年前的唐天宝十三载(754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住在都城长安的“诗圣”杜甫,因房屋倒塌,生活难以为继。得益于奉先(今蒲城,唐开元四年,葬睿宗于县城西北丰山,名桥陵,改蒲城县为奉先县)县令的周济,杜甫将家眷安置在如今的蒲城县杜家村。
 
  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从长安出发,过骊山,抵蒲城探亲,到家后方知幼子已被饿死。“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此前已颠沛流离多年、深感底层人民之苦的杜甫,激愤之下在蒲城的陋室中写下了诗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篇中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封建统治者竭泽而渔、横征暴敛的真实写照。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自虞、夏时,贡赋备矣”,之后数千年的税史长卷中,底层人民积沙成塔,聚天下之财,但结果往往是百姓壶倒悬,庙堂犹歌舞,税收不仅未能造福普罗大众,反而成了统治者奢靡享乐之源。1930年,蒲城农村“大都十室九空,饥民数目成千累万”。为了让群众有饭吃,中共蒲城特支积极发动灾民,进行抗租、抗税、抗粮、抗捐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取之于民”的税收,通过社会主义建设“用之于民,造福于民”,让“人民有好日子过”,尤其在反哺农业上,税收支农惠农工作从未停止。
 
  根据兴镇税务所保存的大量工作日志,解放后蒲城县各基层税务所都有固定的支农点,并将支农成绩作为每年工作总结的重要指标。以兴镇税务所为例,1965年该所“以党家大队为点,协助该大队搞多种经营和发展队办工、副业”,“年终帮助该大队实现工、副业产值八万元,六个小队实现工、副业产业七万元”。
 
  助农任务分解上,当时也实行网格化管理,即每名税务员承包一个公社,并蹲点包村实施帮扶,协助社员发展生产,如“坡头公社专管员刘志明同志帮助联兴三队种植十亩烤烟,发展果园一个,并办好刷纸坊”“荆姚公社专管员王建忠同志帮助原王五队种植二十亩西瓜,十亩大葱,发展果园、粉坊、豆腐坊”等。
 
  除了既定任务外,驻村的支农税务工作者堪称一块革命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既有“帮生产队接生牛犊子”的,也有“给社员烧火、抱娃”的。“在宝家寨六队,六十开外的贫困代表病重想吃鸡蛋、饼干。专管员自掏腰包,买了两元的鸡蛋、饼干,送给这位贫穷老汉。”“马生义同志帮助联武大队规范开展多种经营门路,并亲自到富平购买桑树苗2400株。”
 
  栽桑养蚕、发展养猪、建设化肥厂、完善水利设施……当时支农助农工作“想农业之所想,急农业之所急”。今年85岁的李进录至今还记得他们“背水润田”的往事。1959年入秋后,蒲城县党睦乡一带遭遇大旱,入冬后旱情尤甚。李进录和群众一道,凿开河道里的冰,一块块背到附近的田里,抢救干渴许久的庄稼。
 
  “我们背的背,抬的抬,还帮社员深翻改土,积肥送肥。”李进录至今还记得,他们下乡时,除了带收税本,还会带一个拾粪笼,“下乡路上,我们一边走一边拾粪,到了生产队先把粪交上去积肥,再去查账收税,主要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
 
  “税”月大变迁,家国换新颜。半个多世纪后,蒲城县税务局干部樊磊跟他的前辈们一样,依旧奔波在税收惠农的田间地头,不过这次的战场是脱贫攻坚。夏收时,他得保证贫困户的小麦颗粒归仓;每逢年关,他得操心村里外出务工者是否足额领到工资。自2017年至2021年上半年,作为蒲城县税务局驻椿林镇平峨村第一书记,樊磊吃住都在村里。
 
  脱贫攻坚胜利后,樊磊的一些同事,继续奋战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改革有力支持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规模不断扩大,红利不断释放。“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总规模达7.6万亿。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经济社会受到严重冲击,在财政收支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因时因势出台了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6万亿元,有效促进了企业减负、居民增收和就业增加。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作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所在地,每天标准的“北京时间”正是从蒲城出发,不舍昼夜地走进中华大地上的千家万户。在这座五谷丰登之城,时间正在“税”事的不断变迁中,既见证着蒲城“麦更香,仓更实”的一地之新貌,也正记录着“国更强,民更富”的大国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1921—202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税收理论与实践》
 
英模剧《功勋》何以高分“出圈”
英模剧《功勋》何以高分“出圈”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动声色
 
  本报记者蔡馨逸、杨皓、张玉栋


  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这一个个名字响亮又陌生。他们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但“光环”背后,作为普通人的他们,如何面对人生困境、何以成就伟大事业,又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却不为人们所熟知。

  近期,以这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功勋》以全网络平台斩获热搜470个、话题阅读量突破90亿、豆瓣评分9.1分的成绩收官,成为收视、口碑双丰收的“现象级”主旋律电视剧。在电视剧中,这8位“功勋人物”从青春年少时出场,在求索与失败中成长,有笑有泪、有血有肉。平凡一如你我,伟大赢得致敬。

  聚焦功勋人物“高光时刻”,受到观众热烈好评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功勋》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毛卫宁、沈严、康洪雷等8位导演各执导一个人物单元。

  自9月26日开播以来,《功勋》收视率与网络热度持续走高。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全剧48集揽获20.455%电视观众,回看用户规模始终位居黄金时段电视剧第一。在豆瓣上,《功勋》评分开分即为9.0,之后不久就攀升到9.1,直至收官。

  不少观众在网上留言表示,“好剧高燃,一边哭一边追完”。“致敬”“眼泪止不住”“情节感人,受教育了”“初心不改,凡人成圣”等弹幕铺满屏幕。“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我驻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能装满实实成成的干饭”等剧中的高燃“金句”,在网络平台迅速传播。

  作为一部“现象级”主旋律电视剧,《功勋》带动了观众们对功勋人物的关注与致敬。

  “《孙家栋的天路》单元的片尾曲有一句‘愁与哀皆忘,追一个信仰’令我潸然泪下”,山东财经大学本科生张晨阳说:“这些功勋人物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民族的英雄。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因为有他们这样一批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先行者。”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范明明说:“我被于敏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感动,同时剧中于敏用科学理论指导捕鱼、给孩子讲故事最终变为科普课堂等情节,也会使我会心一笑,‘接地气’的人物形象就通过这样的小细节树立起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说,《功勋》展示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英雄主义,致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之路,这与青年群体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互动与共鸣。同时,它一改流行剧和商业剧的漂浮、虚幻、“塑料”的气质,体现了故事创作的功力和扎实的创作态度,在艺术层面说服了观众。

  把“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故事从“小荷才露尖尖角”讲起


  2019年9月,国家将“共和国勋章”授予首批8位获得者后,总导演郑晓龙接到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创作任务,此时他怀有不少顾虑:“广电总局的领导说我以往拍摄的作品老百姓很爱看,希望这次我能够把主旋律作品拍得好看。但是这种主题创作、宏大叙事的作品要想拍好,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是不容易的,拍砸了也对不起这些功勋人物。”

  郑晓龙没有当即应允接下这个任务,而是回去用了20多天时间翻阅了8位功勋人物的相关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他被他们的事迹感动,才坚定了接受这项艰巨的创作任务并将其拍好的决心。

  郑晓龙说,在为这部电视剧确定主基调时,创作团队便达成共识:每个单元要聚焦于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充分展现他们“被评为功勋的因由”,要“用平视的眼光去发现功勋人物平凡中的不平凡,表现他们不平凡中的平凡”。

  “平凡与伟大”成为贯穿《功勋》创作始终的主题词。

  “同志们,想要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只有打胜仗……残酷的是,可能到了和平来临的时刻,我们许多人已经看不到那个幸福的场景了……但是,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们会感激我们……”在《能文能武李延年》的第一集中,李延年的一席话让逃兵“小安东”勇敢回到战场拼杀,也让观众深切感受到,用生命守护祖国和亲人是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不惧牺牲的力量之源,并为之动容。

  在《功勋》中,观众除了看到功勋人物“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也看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西安“90后”观众刘苗苗说:“在《屠呦呦的礼物》中,屠呦呦的两次落泪让我印象深刻。一次是实验室大火将众人的心血毁于一旦,看着一片焦黑的试验台,屠呦呦说着‘火灾不是问题,火灾反而对我们是一次提醒……’却忍不住掉下眼泪,让我感受到一个科学家遇到挫折时要总结经验、继续前行的复杂心情。另一次是屠呦呦得知4岁的女儿为了维护自己好妈妈的形象和同学打架,她听着女儿哭着讲述这些经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科学家舍小家为大家的辛酸一下子就把我打动了,这些功勋人物和我们的情感是共通的,但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因而变得伟大。”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说,8位功勋人物德高望重,但他们在《功勋》中出场时,大都是正值青春年华的普通人。这种把“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故事,从“小荷才露尖尖角”讲起的创作手法,极大地消泯了主人公与年轻观众的年龄差、心理差、境遇差。

  “剧中,申纪兰、袁隆平、孙家栋等朝气蓬勃、敢想敢干,但也屡屡失败、频频受气。他们并非事事如意,只是事事努力不放弃。”赵彤说,平凡的人也具有超凡的潜能,关键在于为与不为,“《功勋》用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为年轻观众立了榜样,也留下了思考:天地广阔,如何才能大有作为。这也是《功勋》这部剧的现实意义所在。”

细节真实中蕴含家国情怀


  英模题材在我国影视创作领域长盛不衰,但不少影视作品却常常难以摆脱“说教味”浓、人物形象刻板的痼疾。为什么英模人物的真实经历很感人,有些文艺作品却难以让观众产生共情?郑晓龙认为,关键在于对细节的刻画。

  在《能文能武李延年》中,一本战斗日志记录着前线每一位指战员的表现,特别是牺牲负伤的人,这个本子关乎每一个战士的成长与荣誉。此前从没上过战场的文书是这本日志的记录者和保管者。从第一次上战场被战争的惨烈吓到尿裤子,到看到身边战友牺牲,再到自己与敌人刺刀肉搏,文书始终将战斗日志贴身保管。文书牺牲后,李延年翻开战斗日志,看到文书的名字和紧跟在名字后的一个问号,泪水夺眶而出。一时间“泪崩,向英雄致敬”“刻画得太细腻了”“眼泪停不下来”等弹幕铺满屏幕,代表了不少观众对这段故事的真实感受。

  “名字能上战斗日志的,都是英雄。文书想表现好,但他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于是他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但打了个问号。”《能文能武李延年》的导演毛卫宁说。

  借由一本战斗日志和一名文书的成长,观众看到了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惧牺牲、英勇作战的真实面貌。在《功勋》中,人物形象、家国情怀就是这样寓于细节之中,赋予了剧集足以打动人心的真实情感力量。

  对于细节真实性的塑造,《功勋》剧组也是不遗余力。《能文能武李延年》剧组在中朝边境附近几乎复刻了一场真实的战斗,动用了300多支道具枪械,战争戏是真实爆炸,演员需要穿戴防火服;主演王雷反复观看李延年的采访视频,模仿他的河北昌黎口音,对一场重要的独白戏进行了上百次练习。《无名英雄于敏》中出现的每一个公式和术语都经过专家把关。《申纪兰的提案》的布景几乎还原了上世纪50年代初西沟村的样貌,黄泥墙、黄土路、烟熏火烤的石头外墙、露着斑驳杂草的建筑外立面等,都展现着那个年代的艰苦……

  郑晓龙说,在创作时主创团队都在力求描摹好每位功勋人物所处的时代,是时势造就了他们人生的光辉。《申纪兰的提案》单元中,主创选择了申纪兰18岁刚嫁入西沟村时的事迹来塑造这个人物。当时还是1947年,村里的男丁大都上了战场或参与了民兵组织,因而女人走出家门进行劳作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当时同等条件下女性劳动所得的工分却低于男性,这就激发了申纪兰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提案。

  创新视听语言、播出形式,尊重艺术创作规律


  当众多观众已经习惯追剧时用播放软件自动跳过片头片尾,《功勋》的片头却被他们称为“舍不得跳过的王炸”。在时长1分30秒的片头中,身着剧中服装的演员从远处向观众走来,过程中容貌慢慢变老,最终成为功勋人物的本人模样。从青年变成老年,从演员变成“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将演员与功勋人物建立联系,颇具巧思,备受好评。

  “当下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是在视频时代成长起来的,只有视听语言足够细致和新颖,才能满足他们对电视剧制作的更高要求。”郑晓龙说。

  从2019年10月《功勋》这一项目开始筹划到前段时间上星播出,《功勋》的主创团队为之工作了近两年时间。他们不急于紧跟热点追求快速播出,而是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对项目进行精雕细琢。

  据毛卫宁介绍,李延年单元6集的篇幅虽然不长,但整整拍摄了30天29夜,小到一个水壶上的弹孔、各种枪械子弹的型号、标识,都要真实。“为了真实还原战场环境,后期剪辑时,光是音轨就有200多个,远处整顿训练的声音、近处战略讨论的声音、迫击炮发射的声音仔细听都能听出来,可以说已经达到电影级制作水准。”

  《功勋》“单元剧+短剧”的播出形式也让许多观众耳目一新。《功勋》共分8个单元,每单元6集,8个单元各有特色又和谐统一。梁君健认为,相较于传统的长篇电视剧,单元剧叙事集中,让观众在较短时间内看完一个单元,获得轻松“刷剧”的体验,电视剧的口碑效应也在短期内聚集,符合当下观众观影习惯和传播规律。同时,6集的篇幅其实大约相当于2至3部电影的时长,这让电视剧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制作资源,在视听语言的精致程度上向电影看齐。“对于创作者来说,‘单元剧’无形中在各主创团队间形成比学赶超的竞赛意识,激发团队创作热情和潜力。”王雷有感而发。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作者投身到主旋律影视剧的创作中,为主旋律创作带来了强大的有生力量,今年《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等三部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电视剧相继涌现就是明证。市场的正向反应也促进了主流价值与主流观众之间越加密切的匹配度,使得主旋律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实主旋律作品同其他题材一样,都要将“让观众满意”作为其创作的出发点,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主旋律电视剧出现在荧屏,让主旋律成为电视观众主动的收视选择。

 
星辰剑履有神州
星辰剑履有神州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动声色
 
  向辉


  陈胜利先生并非宋史专业出身的职业研究者,也不是单纯的宋朝历史的票友迷粉,他善于非虚构的历史文化写作,连续出版《弱宋:造极之世》《当改革遇见王安石》,以及最近的《南宋沙场》。这三部作品都具有公共史学的性质,以历史为主题,以大众为对象。

  关注兵的文化,是公共史学题中应有之义。宋代的兵、兵制及战争,广为人知的是北宋杯酒释兵权和南宋岳飞抗金这样的故事,而品读《南宋沙场》,我们会发现,宋代军事史不仅影响宋人,更加重要的是,它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某些我们对于历史的固有看法。

  一般的南宋战争史论述多对蒙古南征浓墨重彩,而对其西征史实一笔带过。本书则用了较大篇幅梳理了蒙古的几次西征,并试图在比较中展现南宋历史的独特之处。蒙古西征迅速取胜,与此同时,蒙古在东方战场上花了22年出兵6次灭掉西夏,花了23年灭掉金国,蒙古与南宋之间的战争则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作者采取了一种世界史的眼光重新考量12世纪到13世纪的中国历史,以历史不止一个当事方为主要立论点,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就能看到,南宋的抗战即便没有实现历史的胜利,但已经是相当的不易了。

  通俗性是公共史学的首要特点。所谓通俗性质,并不是降低写作的技艺来迎合市场的需要,更不是为了某种需要故意迁就某些人,而是要在史实的考订、故事的安排和文字的打磨三方面相结合,为一般读者提供可读且可信的历史著作。史学家张荫麟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提出了通俗写史的三点原则:一是融会前人研究结果和作者玩索所得以说故事的方式出之,不参入考证,不引用或采用前人叙述的成文,即原始文件的载录亦力求节省;二是选择少数的节目为主题,给每一所选的节目以相当透彻的叙述,这些节目以外的大事,只概略地涉及以为背景;三是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兼顾并详。《南宋沙场》自觉地实现了张荫麟的写史三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极佳的南宋历史读物,不单单是谈南宋的军事文化,更是在谈如何重新认识古代的战争问题,即谈战略,不用后见之明来苛责古人;谈战事,切入具体人物,让事实说话;谈战术,考察战争双方实力及时空环境,让历史检验。

  公共史学坚持历史的真理,探寻历史的智慧。在军事面前,一切历史虚无主义都无所遁形。南宋先后与金朝、蒙元作战。他们曾主动策动北伐,试图收复失地,但更多是在被动局面下的防守反击。这时,他们主要依靠城池进行防御。守城不利,则战争失败。然而守城不单单是一个个单独的城池的战斗,它是一个系统的战争,既有一个城的正面防御,也有四方之间的相互救助,还有机动部队的应急救援。早期,南宋在与金人的抗衡中,守城之战还能多倚靠不同城池之间的相互支援以及政府军的及时救援,为南方诸城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喘息机会。所以,当时有名的战术就是围城打援来消耗敌对方的有生实力。而在冷兵器时代,不论宋朝、金朝,还是蒙古,相互之间的长时间拉锯战一旦开始,在围困与被围困、救援与被救援之间,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还是人。南宋守城作战中,不仅官军、守将战斗到最后一滴血,城中平民也多主动参战,全城皆兵的情况并非孤例。从蕲州之战、钓鱼城之战、鄂州之战等一系列战事看,广为流传的“南宋只是一个投降乞和的朝代”的说辞并不恰当。正如作者所论:“那些在史书中寥寥数笔写下的诸如‘城破’‘城陷’等字样,其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忠臣烈士的故事。不了解这些历史及其细节,想当然地将这个王朝定性为投降、苟安的一朝,实在是对不住古人。”不苛责古人,同情地理解古人,让那些英烈的骨气和士气通过现代的文字传承下去,这大概也是作者在写作中不经意间的文化自觉。

  作者写道,金人来攻,知州李诚之与他所驻守的蕲州共存亡,坚守了20多天之后城陷敌手,李诚之带领士兵与敌巷战,在儿子战死、士卒不堪再战的情况下,他拔剑自刎,大义殉国。据当时目击者留下的记录,听闻金兵即将兵临城下,州城文官们惊慌失措,有人向李诚之报告说,他们都不曾拿过刀剑,也不曾上过战马,这一仗该如何打?李诚之说:“吾辈何事鞍马,亦要相与画策。”即便没有军事训练,也不能弃城投降。这里,作者说:“这个细节令一个临危不惧的守臣形象跃然纸上。它同时也在不经意间点出了南宋武力不振的根由,地方州府长官及其僚属多不知兵,猝遇强敌,如之奈何?”南宋的兵与将,和文人官僚集团虽然都在一个阵线上作战,但他们并未取得一致的认同,更不用说基本一致的训练了。又如,作者提到了真德秀在宋金问题上提出的所谓三策,真德秀以大儒形象载入史册,但他对军事几乎一窍不通,比那些战死的州县长官更缺乏战争的严肃思考,以书呆子的想法提出的对策,也就理所当然文不对题了。由此可见,在兵的问题上,南宋的那些士人们的确并未真正引起重视,而南宋之所以能够在金、蒙古的强力冲击下维系了150余年,更多的是依靠人民,而不是其他。

  除了对南宋的惨烈战争故事进行全景扫描之外,该书还为我们介绍了当时的战争装备,主要包括水军、陆军和攻城三个方面。其中,水军有战船、车战船、楼船、多桨船、海鳅船、无底船,舰船装备有火箭、火蒺藜、霹雳炮。陆军有骑兵、重甲骑兵、弓骑兵,装备有步人甲、棉甲、纸甲,以及大刀、长刀、麻刀、斧头、重斧、麻扎刀、铁锤、战车、拒马、床子弩、弩机、强弩、三弓弩、强弓、神臂弓、平射弓、破敌弓、长枪、飞火枪、竹火枪。攻城设备有洞子、石炮、投石机、七梢炮、九梢炮、五梢炮、旋风虎樽小炮、铁火炮(震天雷)、鹅梨炮等。张荫麟说,“历史不是一盘散沙,众史事不是分立无连的;我们不仅要注意单件的史事,并且要注意众史事所构成的全体。”上述这些武器装备在作者的军事史论述中有序展开,让我们能够透过具体的历史故事看到这些装备的性能、使用情况和他们在战争中的作用,这样,军事装备就不再是一些枯燥的名词,而成为历史的组成部分变得鲜活了。作者还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珍藏古籍中,精心挑选了这一时期战争装备以及战斗场景的图绘,让我们能够以图识史,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兵、兵器和兵法提供了便利。

  公共史学,通俗史学,说到底是人民的历史学。《南宋沙场》引领我们从不同的方向理解南宋的历史,理解历史上的人民,理解人民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历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激荡绝非舞文弄墨的画卷,历史的真实绝非虚无的想象。

 
针脚北斗
针脚北斗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动声色
 
  高凯明


  故乡莲花山公园的绿草坪上,陈列着一门65式37型双管高射炮,它是部队捐赠之物。公园散步,每当经过它的身旁,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仰望一下天空,对着七星北斗的位置出会儿神,这似乎已成了习惯。此时,我眼前会出现一座熟悉的苏式营房,在这座紧挨湘江的营区里,有我火热的回忆,也有我对人生的认知。

  1970年冬,新兵连结束后,我被分配到炮兵第六二一团一营部侦察班。没过多久,我便参加了师司令部在耒阳军用机场举办的侦察班长骨干培训班。培训刚结束,我去了团电影组报到。放了两年电影,我又改行当起了政治处新闻报道员。士兵经历的最后一站,是下到一营炮二连当班长。

  记得那天是3月8日,一个倒春寒的天气。机关离连队没有多远,本不用派车的,可政治处的车还是来了,这使我产生了那么一点点感动。

  我背起背包走进连部,大声地、有点夸张地喊了声“报告!”走过来招呼我的指导员慕千山热情地对我说,高凯明吧?昨天下午政治处王培民主任来电话了,说你要来我们连当班长,欢迎呀我们的大秀才!

  指导员很年轻,岁数应该同我差不多。他因出生在广西十万大山,故名慕千山。指导员长得高大威猛,一双大眼睛透露出一股英气,给人的感觉威严且亲切。

  说话间,连长谭仁昌、副指导员柯志强走了进来。谭连长是江西鹰潭人,满脸的阳光,一身干练。柯副指导员是广东潮阳人,清瘦白皙,笑容可掬。他们说副连长陈南城回家探亲了,所以没有过来。其实,不就是一个机关兵下到连队当兵嘛,不应该出现如此场面,这让人有点儿消受不起。

  指导员带我来到炮五班,把我交给了班长魏小民和副班长廖雨泉。班长身材单薄,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副班长个头不高,但身体强壮。他笑着接过我的背包,顺手放在了身边的一张下铺上,并告诉我说,这本来是他的床,我来了,他睡上铺好了。

  我一口气讲了这么多人,不仅是因为注满了对他们的思念,更重要的是,他们就是我火热连队生活的见证人。

  “集合!”在班长干脆利落的口令下,我们全班9名炮手闪电般地冲向自己的炮位,开始了紧张的、日复一日的操炮训练。当时我们团装备的,正是公园草坪上陈列的这种65式37型双管高炮。9名炮手分别负责方向、高低瞄准、距离、航路速度装订及压弹、装填等任务。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很多当年熟悉的火炮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恰巧,也就在本文刚开了个头的时候,老班长打来电话聊天,谈到火炮,他依旧如数家珍。

  我本人是负责目标航路距离装订的4炮手。虽然团里给我下了班长的任命,但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名义上的。因为班里有班长,我只能先当4炮手。4炮手是整门火炮能否炮响机落的关键所在,我深为自己自豪,并很快成了一名优秀炮手。由于我们班训练刻苦,全班配合默契,在操炮训练方面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谈及训练体会时,班长说的几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我们班就像一支由各个部件组成的步枪,只要扣动扳机,保证百发百中。

  操炮训练分放列、撤出两个步骤。放列是将炮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撤出正好相反。就在第一次撤出演练时,我的左手大拇指负了重伤。当时,我刚跳下火炮,用右手去收拢炮腿时,放在炮盘上的左手大拇指,被跳到炮盘上的炮手踩成了两片,骨肉分离了。我当时感觉手指像是被大火烧了一下,之后便失去了知觉。

  在团卫生队,我的大拇指缝了7针。几天后拆线时,负责我手术的丁医生说,万幸呀,幸亏骨头没被踩断,否则这手指就废了。他拿着我的手让我看,说7针连线的针脚像个汤匙。我咧咧嘴。他接着又更改说,不,更像七星北斗。他叮嘱我再上训练场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时候,就抬起头来看看天上的北斗。北斗是指方向的,我心里自语。丁医生问我手指有没有感觉,我摇了摇头。停了一下,我又点了点头。他追问我,到底有没有感觉?我一下子流出了眼泪。

  其实,我缝合后的手指没有半点儿感觉。因为周围的神经全断了。这一点,医生比我更清楚。我不能将真实的感受告诉任何人。我还没有女朋友,谁家的姑娘会喜欢上一个手残的人呢……

  鸟飞沙有迹,时间无针脚。自己心里的苦,就这么被我生生地咽进了肚子里。

  40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见到了当年为我缝合手指的丁医生。说起往事,他攥着我没有多大感觉的手指说,老高,当年你应该把手残的事告诉军务部门,按规定,你是可以评残的,可你偏偏要讲无私奉献、军人担当,你这又是何苦哟。

  我说,谢谢你给了我一个指方向的七星北斗,我已经知足了!

 
这座古城,或是黄帝部族所居?
这座古城,或是黄帝部族所居?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发掘中的石峁遗址金字塔式建筑皇城台(9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石峁古城的墙体发现的菱形石雕眼纹(2015年9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冯国摄
 
 
  
 
    石峁遗址内出土的陶鹰(拼版照片,2018年3月27日摄)。       新华社发(张博文摄)
 
  曾德超
 

 
  2012年秋天,中国考古界有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一座硕大的史前古城——石峁古城重新被世人认识。2021年初,作为中国唯一上榜者,它入选美国考古学会期刊《考古》“过去十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这座由石头筑成的古城,位于陕西榆林神木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处被称为“石峁”的台塬梁峁之上。
 
  因为靠近明长城高家堡附近,长期以来,这里被认为是长城的一部分,虽被保护,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2012年,考古专家经过系统勘察,结合科学检测手段,确认这是一座兴建于距今约4300年、废弃于距今约3800年的巨大城址;是已知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面积最大的,但是没有任何文字史料记载的遗址。甫一发现,它就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9年,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遗迹再次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石峁也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据研究,石峁古城与黄帝部族活动的区域和年代大体相当,很可能为黄帝部族所居。在石峁古城发现了不少青铜器,有学者提出石峁城当时已进入青铜时代,按年代推断,有可能是夏都。4300年前,这里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开始融合,社会制度开始形成,文明曙光初现。
 
  石峁古城的重新发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是华夏文明的可信源头之一;它是文字前的中国,制度文明开始的地方;它是我们可以和祖先对话的地方。这也是它的魅力之所在。看着那散落在方圆几平方公里内无以计数的史前石头,自然而然引发我们叩石问史的兴趣。
 
石破天惊的发现


 
  2011年,石峁遗址系统考古工作正式启动。一年后,40多位中国考古专家联合考察后向社会发布:石峁遗址是已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不仅如此,这座古石城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已经具备有文字记录以来国家都城的基本形制。这一石破天惊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年就有考古专家给石峁古城戴上了“华夏第一城”的桂冠。
 
  石峁古城带给人们许多“惊喜”。这是一座石砌城垣,气势恢宏,构筑精良,为国内同时期遗址所罕见。城内密集分布着宫殿建筑、房址、墓葬、祭坛、手工业作坊等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遗迹。石峁石城内城墙体残长2000米,面积约2.35平方公里;外城墙体残长2840米,面积约4.25平方公里,相当于5至6个故宫。其规模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城址,成为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个。
 
  据考古勘探确认,石峁古城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3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考古专家做了这样一个形象比喻:如果说石峁古城的外城相当于北京城,内城则相当于紫禁城,皇城台便是故宫中央的太和殿等建筑。
 
  其中,皇城台修建得最早,建于龙山中期或略晚(距今约4300年),其南北两边是深沟,在西端合二为一,只有东北边跟其他山峁相通,主要通道是一条直通东门的缓坡道路,称皇城大道。内城墙以皇城台为中心,向东北方向展开,呈环形带状,远远望去,像斜挂在山坡上。再往外就是外城墙了,以东门为中心向四周合围,依山势、地形蜿蜒而去,将内城紧紧包裹起来。城墙大部分处于山脊之上,高约3米,宽约2.5米,全程长度5700余米,全为石砌城墙。城墙外则是深沟,将石峁城基本闭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这种格局,很像今天北京、西安古都的形制,易守难攻,这也符合都城建设的特征。
 
  石峁古城设计精妙,以整座石城的东门为例,外城东门位于遗址区域内最高处,由“外瓮城”、两座包石夯土墩台、曲尺形“内瓮城”“门塾”等部分组成,朝向4000多年前夏至日出的方向。在上古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能做成这么精确、宏伟的建筑,实在让人惊叹。
 
  城中另外一处建筑“祭祀台”也体现了石峁先民的智慧。它坐落在外城南城墙外的大山顶上,呈层阶结构,共3层,遗物集中。其地势虽没有东门高,视野却比站在东门上还要开阔,这一方面说明当时的祭祀文化已很成熟,另一方面说明先民已具备了城市规划意识。
 
  石峁带给我们的惊奇还有很多,如皇城台上神秘的加工作坊、大型宫殿、宗庙,各种精美的器物等。所以有学者总结出它的五个“第一”:史前第一城、陕西第一都、玉石第一城、河套第一都、丝路第一城。随着考古发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石峁的“第一”也许会越来越多。
 
震古烁今的辉煌


 
  作为“华夏第一城”的石峁古城,如果仅仅以其“大”为第一,尚不足以概括它的美名,石峁先民在其中创造的震古烁今的文明成果,才是这一美名的“内核”。
 
  从建筑角度看,石峁的发现再次改写了历史。传统研究认为,城墙的马面结构在商朝后出现,但石峁东城墙就有完整的马面;不只是马面,石峁古城对于瓮城、角台、纴木(让石墙更结实的墙内支撑用木材)等的应用,截至目前在中国城建史上都是第一次。
 
  石峁是石器时代玉的集大成者。石峁藏玉于城,仅全球公立博物馆展示、收藏的石峁玉器就有五六千件之多。中国古文献中一再讲到的瑶台、玉门等神话建筑,显然和玉石材料有关,由此直接催生中国人有关琼楼玉宇的梦想。但之前的考古鲜有见到玉质建筑。石峁古城墙藏玉再次改写了历史:玉质建筑不是古人的臆造和杜撰,而是以穿插或者装点着玉器的建筑作为原型被神话再造的结果。
 
  石峁玉器品式多样,有祭祀、宗教用的玉圭、玉璧、玉琮、玉刀等,也有生活用品、装饰用品。石峁玉器体现了石峁先民的信仰和精神生活,表现了他们的天地观和以玉通神灵、祖先的传统。可以说,石峁礼玉传统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大地上共同的文化传统——远在政治统一之前,先有了玉文化“统一”的中国。
 
  石峁的制造工艺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准。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了上万根由动物骨头打磨而成的骨针,其中最细的甚至达到了毫米级,并且有相应作坊,证明石峁先民工艺制作之先进。在遗址中发现的纺织品,经初步鉴定,其原料为苎麻类纤维,这说明石峁先民已经懂得人工纺织,并开始有意种植苎麻,证实了“北麻南丝”不虚。通过对石峁遗址已有农作物遗存的分析,揭示出粟占据这个遗址农业生产的主体,而其他同时期小型遗址以黍为主。这暗示石峁先民与邻近小型聚落先民的等级差异,作物也呈现“城乡差异”。
 
  考古发现表明,石峁先民的等级、集权制度已形成。石峁古城的建造和布局,本身就说明当时较高的集权程度。从皇城台等一系列的建筑、设计和出土文物看,石峁人的集权体制已具雏形,而且得到有力贯彻。石峁遗址出土玉器约几千件,五彩斑斓,形态各异,是权力身份的象征。皇城台墙体表面的菱形眼纹装饰图案,两眼齐平,眼眶突出,几千年风吹雨淋,依旧炯炯有神。想必那时的统治者,把威仪感和震慑力看得非常重要。
 
  石峁虽是出土玉器最多的古遗址,但周边并无玉矿。经过考古学家考证,玉石主要来自甘肃、青海的祁连山一带,晚期还有更远的昆仑山,证明石峁时期就有了上古“丝绸之路”的雏形。除了玉器,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鳄鱼皮的痕迹,它们肯定来自更南边的沼泽地区。这说明,石峁先民的经济活动已非常活跃,以石峁为中心的经济活动已经散播到东西南北各方。
 
  石峁先民的艺术水准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石峁城墙内发现大量石雕,石雕内容大致可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五类,精巧传神,反映了石峁先民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精湛的雕刻技艺。让人惊叹的是,石峁遗址城墙上雕刻的神面,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兽面,都有着相似的“大眼咧嘴”的表达。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数量不菲的壁画,这些壁画以白灰面为底,用红、黄、黑、橙等颜色绘出几何形图案,说明石峁人已经具有相当的绘画艺术修养。从残留的遗迹特征判断,绘制这些壁画的工具应该就是毛笔或毛刷,这意味着,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毛笔,很可能4300年前就已经被石峁先民发明了。石峁遗址还出土了23件口簧——被称为人类拥有的第一件乐器。这是目前已知世界范围内时间最早,数量最大的一次口簧发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可以说,石峁先民创造的辉煌,改写了不少历史认知,为5000年的中华文明提供了诸多难得的实物佐证。不少专家认为,石峁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前夜。进一步,那时的技术、社会、经济、文化已经达到相当高度,我们有理由相信,石峁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石沉大海的寂寥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历经几百年建成的石峁古城繁华过后,一朝灰飞烟灭,从此埋葬于历史尘埃深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石峁古城的衰落,以至不见于史籍记载呢?
 
  是战争所毁、天灾所毁、瘟疫袭来,还是气候变迁、自然迁徙?目前考古专家并未在古城遗址中发现确切的证据和痕迹。
 
  有考古专家在一座贵族墓中发现了一枚鸵鸟蛋壳,由此推断,石峁古城那时或许还是一个适合鸵鸟生存的气候湿润、水草肥美的好地方。也许是气候渐渐从温润变得干燥寒冷,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让石峁古城里的人最终选择弃城而去。但附近没有发现类似的蛋壳,一枚蛋说服力不强。上文提到,当时石峁对外贸易已较为发达,很可能鸵鸟是从南方贸易来的,“气候说”不能令人信服。
 
  根据考古发现,石峁古城在历史上是被突然废弃的。合理的解释是:他们被异族入侵,并在战争中失败。根据《史记》记载,大禹的儿子夏启,起兵杀死伯益,建立了“家天下”的夏朝。西北强大的有扈氏部族不服,与夏朝爆发了战争。夏启经过几年战争,彻底消灭了有扈氏。那么石峁是否因战争而消亡呢?史书记载了夏,却没有关于石峁的只言片语,此说也不能确证。
 
  还有一个关于石峁消失的民间故事。远古时期,有姊妹二人分别驻守两座城池,姐姐驻守离石峁城40余里的东城(考古有发现这样的古城遗址),妹妹驻守石峁城,两城各挂一口金钟,遇有紧急情况只要一敲金钟,必声传另一城堡,另一方马上就会驰援。但那妹妹闲得无聊,有一天便敲响金钟取乐,试探姐姐是否真来救她。姐姐听到钟声,不敢怠慢,带领人马飞奔而来,方知虚惊一场,当下严厉训斥妹妹一顿,又好言开导一番就回去了。不久这边钟声又响,姐姐以为又是妹妹恶作剧,便不当回事,后狼烟四起,方知大事不好,急带人马来援,但城已破人已亡。从此以后石峁成了废城一座。这是狼来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说石峁这样被毁也不足为凭。
 
  不管是何原因,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石峁就这样突然被埋葬在黄土之下,沉寂了,变成了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历史就是这样诡异,曾经的存在突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又会在遥远的未来重现,带给人们无穷的惊喜与想象。
 
  秋日,站在梁峁之上,看着这大漠古堡,听着这瑟瑟秋风,感受着这无声历史,不由得涌起吟诵激情:
 
  《秋临石峁》
 
  苍天飞鸟尽,石峁寂无痕。
 
  多少波澜起,共偕岁月沉!
 
水落石出的期待


 
  石峁先民们耕种过的良田、祭祀过的高台、举办过的仪式都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满目苍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和古人对话的热情,因为石峁给了我们更多关于文明的想象空间。
 
  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首先发端于西亚,以城邦为特征,西亚率先进入国家时代和西方史学界定义的文明时代。石峁,正是东亚追赶并领先全球文明的发生地。
 
  石峁的存在,有可能一朝破解中国考古迄今最大的“悬案”——黄帝之后的“夏”在哪里?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文明发生时的区位、地位看,石峁都有可能是夏都。有专家以“世界之石峁,中国之夏都”来概括石峁。随着考古的后续发现,这一结论可能水落石出。
 
  商代、周代青铜器的基本图纹传承于石峁,玉器、礼器的形制也继承了石峁。这不仅有力否定了石峁文明“西来说”,更说明商周文明上接石峁,石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石峁玉文化被商周所全盘继承,商周青铜器上出现最多的饕餮纹也继承于石峁;城市建设方面,最早出现于石峁的城防布局,城市中轴线理念,马面、纴木等技术一直传承到明清。
 
  中华文明5000年来连续不断,石峁是其中重要的节点。石峁之后,虽然再无煌煌石城,但后人们走向平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类似石峁的集中、统一也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认同,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底色;实体的“中国”也不断扩大,最终成为泱泱大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石峁人也随着民族融合的脚步,融入茫茫九州……
 
  站在石峁之巅俯瞰石峁古城,这个曾经的世界中心,如今已处偏远之地,安详地伫立在台塬梁峁之上,沉寂无声。遥想范仲淹当年巡边经过麟州(即神木),那种“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悲壮豪迈之情,是否也感染了石峁古城,让它紧闭城门,静静地在时空里守候,等待合适的时间,让后来人将几千年的谜底一一揭开。
 
  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上古的石峁人,用他们足够的智慧和有限的工具,留给后世众多的文化和遗存,也留给了我们众多的惊喜和哑谜。在时光的眼里,一瞬可能变成永恒,一事可能变成传奇。石峁留给我们的永恒和传奇,有待一辈一辈接力去挖掘、去探索、去解谜。这不正是石峁的魅力所在吗?
 
  很想穿越时空,同石峁先民对话:
 
  《问石峁》
 
  深藏万载愿,冷眼品河山。
 
  莫道风云远,犹余岁月寒。
 
 
太行窑洞
太行窑洞

( 2021-1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赵玮玮


  老家太行山黄土地上多窑洞,在我的记忆里,夏天的雨总是和居住的窑洞紧密相连。

  不管是石窑还是土窑,窑顶都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部位,而主要侵害者是蚂蚁。小小的蚂蚁是柔弱的,但在破坏窑洞这件事上却毫不含糊。

  在夏天的大雨里,雨水总会顺着细小而又深长的蚂蚁洞往下渗,然后渗透厚厚的窑顶洇进家里。常常是外面大雨倾盆,屋里细雨津津,家里的瓶瓶罐罐、锅锅碗碗会沿着雨水漏下来的方向,摆满家里的角角落落。每逢此时,家里的大人会迅速蹬上一双高筒雨鞋,披上一块塑料雨布,拿上一把铁锹冲到茫茫雨帘里,细心查找窑顶上的蚂蚁洞穴。每找到一个蚂蚁洞,就铲上一铁锹被雨水和成的稀泥堆在洞口处,再用穿着雨鞋的脚尖使劲抿一下,然后寻找下一个洞口。几十平方米的窑顶,洞穴不计其数,一场雨下来,窑顶会变成一座座起伏不平的小山丘。为了碾实压平这些坑坑洼洼的土堆,居住在窑洞里的人雨后纷纷走出家门,拿上除草工具,一起到窑顶上去开展一场热火朝天的窑顶修补劳动,雨后的窑顶开始热闹起来。

  刚被雨水冲洗过的小草格外干净,绿油油的叶子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拽住荒草的根茎,使劲一拔,湿漉漉的草根便会带着湿润润的泥土离开地面,拔过草的地方马上会绽放出一朵黄褐色的、松散的泥土花朵,伴着淡淡的泥土味、浅浅的青草香久久弥漫。有时候蚂蚁的家离荒草很近,你用力一拔,粗壮的草根在离开地面的瞬间,会把洞里的蚂蚁一起带出地面,突然的惊吓使蚂蚁像暴发的洪水,黑压压地往外翻滚,偶尔还有淡黄又有几分透明的椭圆蚂蚁卵被带出泥土,引得孩子们一阵兴奋,用大大的杨树叶片为受惊的蚂蚁移民搬家。

  等所有的草都被除完之后,就该常年被搁置在窑顶上的青石碾子出场了。有的窑顶是好几孔窑洞连在一起的,面积较大,为了使用更轻巧、更顺手、更节省体力,人们会给碾子装一个木制的框子,用绳子系住框子的两端,在炎炎烈日下光着膀子、猫着腰、憋着劲,拉着绳子一圈一圈地在窑顶上转动,圈子由大到小再慢慢变得由小到大,直到把松散的泥土碾压瓷实;有的窑顶面积较小,大大的木框反而会限制碾子的灵动,于是人们便弯下腰脊,弓起膝盖,双手推着碾子来来回回碾压,直到把凹凸不平的窑顶推得平整光洁。

  生活的积淀和时光的积累会赋予人们更多的智慧,为了控制野草的疯长,在碾压窑顶的时候,聪明勤劳的人们会撒一些白石灰,改变土质结构,在一层一层的碾压中,潮湿的泥土和洁白的石灰被越来越紧密地包裹在一起,彼此渗透又彼此分明,彼此映衬又彼此渲染,像盛开的花朵,丝丝缕缕,飘逸灵动,像织染的地毯,纵横交错,叠加有序。这样碾压出来的窑顶土质更紧致,地面更光亮。

  碾压窑顶是一项体力活,但在劳动过程中,大家聚在一起一边劳动一边说笑,很是热闹。这样的时刻,孩子们是最不会错过的,别看他们小,但有些活干起来一点也不比大人差。他们会拔草、会把拔起的草一捆一捆地抱到路边的地沟里,他们会拿着砖头,把碾子碾压不到的地方一砖头一砖头地夯瓷实,还会给大人端水喝,帮大人把卷在碾子上的厚泥清刮干净。但最让他们兴奋的还要数在收拾干净的窑顶上疯玩了,这时的窑顶虽然还是土地,但一点土也粘不到身上,所以即使摔倒、即使打滚也不会惹大人骂。夏天的傍晚,常常是美丽的晚霞染红天边,贪玩的孩子们沸腾了窑顶,大人们会在袅袅升起的炊烟里,循着窑顶的方向寻找晚归的孩子,一声声时远时近、忽高忽低“回家吃饭”的呼唤在夜幕里飘荡……

  窑洞冬暖夏凉,过去曾是山区百姓的主要居住形式,但随着楼房的出现,窑洞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村里有的窑洞在风雨的侵蚀下坍塌得失去了原来的模样,有的闲置成了存储杂物的场所。只有少部分老人舍不得搬离,依然选择在窑洞里生活。为了住得更舒服一些,现在的窑洞都进行了巧妙改建,卸掉了木质的窗棂和厚重的门扇,安上了宽大明亮的塑钢门窗,采光和通风的改变,使窑洞里的冬天更温暖,夏天更凉爽。窑顶上有的喷洒了除草剂,有的搭建了彩钢瓦,受雨水的威胁越来越小,倒是那些拔草的情景、那些碾子滚动的镜头、那些热闹的劳动场面、那些泥土和石灰绘制的图案,都被永久定格,收藏在了记忆的深处,在每一场降落的夏雨里都会被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