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领袖与人民始终心连心 |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下团组时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办理落实情况纪实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中央党校及党校工作纪实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云程发轫 精业笃行 |
“苏大强”开局“挑大梁”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 |
文化和旅游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聂家庄泥塑,非遗工坊推行“合作社+作坊”发展模式,推动“家庭式小作坊”摇身变成“家门口小工厂”,带动当地5000多名群众从事泥塑产品生产。
这样的工坊在全国还有很多。有数字显示,全国各地设立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焕发生机活力,令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王爱琴感到欣慰。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提交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提案,建议大力扶持传统手工艺,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非遗保护。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近年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8年至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办理非遗保护工作相关人大代表建议近400件,办理政协提案300余件。
“我们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相结合,与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积极研究和采纳代表委员们提出的建议提案,有效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转化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助力和动力。”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针对代表委员们关心的促进非遗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积极参与非遗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将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地区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非遗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接下来,文化和旅游部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非遗传习场所纳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为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比如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与唯品会等企业合作培育了“密作”品牌,湖南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与当地妇联共同发起“让妈妈回家”计划,帮助拥有苗绣技艺的外出打工妈妈返乡就业。支持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品牌大会、杭州工艺周、上海手造博览会等展示展销活动,搭建传承人和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合作平台。2022年非遗购物节期间,全国150余个地级市结合端午假期开展活动,销售额超过16亿元。
厚植人才沃土、传承后继有人,是代表委员乃至全社会的深切期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引领,地市级、县级传承人为骨干,一般传承人为基础,梯次合理的非遗传承人队伍。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共同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现已累计开展研培1100余期,培训非遗传承人3.8万人次,加上各地延伸培训,累计超过10万人次。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非遗学科专业建设,鼓励传承人参与院校学习和企业生产,提升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和传承发展能力。
“当好‘火车头’,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确保知情同意安装 |
工信部出台二十六条措施规范App应用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26条措施在供给侧推动提升行业上下游服务能力,在需求侧着力解决影响用户服务感知的问题。比如,针对规范安装卸载提出3方面要求:确保知情同意安装,不得通过“偷梁换柱”“强制捆绑”“静默下载”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安装;规范网页推荐下载行为,在用户浏览页面内容时,未经用户同意或主动选择,不得自动或强制下载App;实现便捷卸载,除基本功能软件外,App应当可便捷卸载等。
针对优化服务体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通知也明确一系列举措。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App合理申请使用权限,在业务功能启动时,动态申请所需权限,特别是在调用终端相册、通讯录、位置等权限时,应同步告知用户申请该权限的目的。
通知针对App开发运营、分发、运行等提出相应规范举措,通过各链条联防共治,共同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春日奋进正当时 |
山东踔厉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初春时节,齐鲁大地草木蔓发,生机盎然。
承担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要使命任务的山东,以“起步即冲刺”的决心,矢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在高质量道路上蹄疾步稳。
抢抓战略机遇,大力促消费,紧盯大项目,多措优环境……记者近日在山东多地多行业采访时,不仅看到经济复苏向好的良好态势,更看到了奋勇争先的信心和干劲。
九曲黄河东入海,水漫之地有丰色。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在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赵亚杰看着万鸟翔集的美丽景象说,黄河三角洲的鸟类已由1992年187种增加到372种。
作为黄河入海口的山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上勇担重任,也因此迎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母基金落地,沿黄跨省合作机制持续扩容,60万黄河滩区群众喜圆“安居梦”,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明显提升……在此前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基础上,今年山东又及早谋划:2023年将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协同抓好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生态补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争取黄河口国家公园获批建设。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山东近年来的重要使命。
2018年初,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建设。五年来,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稳步壮大。“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实现‘五年取得突破’,预计‘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增长40%以上。”2023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如今,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在继续“争分夺秒”推动新旧动能转换。2月16日晚,在淄博市淄川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拿到分阶段施工许可证时,距下班时间已过去3个多小时。技术工程部经理谢圣斌说,政府部门全过程加班加点精准帮办,使项目得以提前两个月开工。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不仅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更要率先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去年8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栋说,这是党中央提出“三新一高”和“双碳”两项重大战略以来,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为山东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大机遇,注入了强劲动力”。
春日广袤的田野上,橙色的采油机上下“点头”,不远处的注汽站里,二氧化碳被源源不断泵入地下,将石油从岩层中挤出——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约100万吨。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经理屈龙涛说:“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形成300万吨/年的二氧化碳注入能力。”
在扎实落实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征程中,山东经济结构、质量呈现出趋势性、关键性变化,高质量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山东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着力促进经济向好发展。
走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一个个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批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在总投资73.4亿元的比亚迪智能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项目,2500多名工人24小时轮流不间断作业,一些厂房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过半。这一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90亿元,可带动1万人就业。
优化供给结构、扩大内需,投资拉动作用关键。
进入2月,山东各地重点项目密集启动,在建项目全力推进,为经济稳中求进积蓄更强势能。山东提出,今年将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谋划实施约15000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其中,2023年省级重大项目总投资2.5万亿元。
投资赢未来,存量优基础。
山东发挥产业基础雄厚和“数智”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版样在线审核“云修改”,生产智能排程,机器人自动码垛入库……在山东鲁信天一印务有限公司,信息孤岛被打通,各环节实现“一键追溯”。“与以前相比,生产效率提高了12.5个百分点,设备综合效率提高了18个百分点,综合利润贡献率达16%。”天一印务研发部负责人张梅说。
高水平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持续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今年初印发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0%左右。
工地施工快起来,工业生产忙起来,消费场所热闹起来。
景点、公园人流如织,餐厅、商场宾客盈门,大街小巷“烟火气”升腾,这是记者近日在山东各地采访时的普遍感受。一季度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首道门票,上半年推出100场以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主题活动,省级财政筹集资金近4亿元引导带动市、县发放汽车、餐饮消费券……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山东消费全面回暖。
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元强介绍,今年将大力实施“山东消费提振年”行动,多措并举推动汽车、家电、住房等大宗消费回暖,加快恢复批零住餐、文旅等接触性消费。
围绕持续强化政策供给、优化营商环境,山东今年已先后出台两批“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推出对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2023年一季度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降低物流运输成本,降低企业办电成本等几十项具体措施,不断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和社会就业期盼,山东提出建立“用工监测-用工保障-人才培养”一体化服务体系,一季度分行业、分领域、分区域召开1000场以上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从全市举办的‘春风行动’来看,春节过后,招聘企业数量快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岗位需求人数大幅回升。”淄博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科科长房伟说,中小企业招聘明显更加活跃,最近一个月报名参会的企业数量较去年12月翻了2倍。
融资是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迫切需求。山东从支持重点项目加速落地、推动工业技术改造等多角度切入,持续推出惠企金融政策。1月初,山东率先印发《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实施方案》,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贷款额度,目前已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10.88亿元。
山东铂克新材料有限公司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公司负责人巩乃滨说,他们曾因原材料、运输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资金比较紧张。拿到了2000万元稳岗扩岗专项贷款之后,燃眉之急得到解决。
更为畅通的物流运输体系,有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拓展销售渠道。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司家军说,2023年,山东将进一步完善陆、海、铁、空运输国际网络,力争新开行海运外贸航线15条,开行中欧班列2100列以上。
扎实落实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扎实打造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今年山东部署的诸多重要举措逐项推进,展现出山东为高质量发展大力提供更优保障的决心和实干精神。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助企纾困措施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就业供需精准对接,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执行,有效保障了山东开年经济发展乘势而上。”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说。
(参与采写:邵鲁文、陈国峰)
万项技改 数实融合 扩绿增长 |
山东制造业转型升级谋新路开新局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产销形势都非常好,前两个月产品订单已达全年产能四成。”位于山东菏泽郓城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锐华氟业有限公司生产线开足马力,总经理严岗信心十足。
作为工业大省,山东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以“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数实融合”等举措,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智能化发展、绿色化转型。记者近期走访企业生产一线,近距离感知企业发展活力,管窥山东工业转型成效。
在山东恒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洪波的办公室里,一张记事板上的手写“年度计划”透露着企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图”:电叉做规模,齿轮做部件,结构件做总成,铸件做深加工,油缸做升级。
“近年来,政府一业一策推动传统行业改造提升,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东风。”郑洪波说,“通过技改升级,公司推出的节能环保、智能低噪的电动叉车,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据山东省工信厅介绍,今年山东将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其中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1万个左右,技改投资将增长6%。
在传统行业改造提升的同时,山东还着力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全省制造业不断迈向高端化。山东省工信厅厅长张海波介绍,山东将建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动力装备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首批6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10个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出货量、生产量、耗损率等各种数据一目了然,工人的生产、质检、发货、薪酬等各个环节情况实时更新……在山东龙辉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的控制室里,公司总经理和大龙告诉记者,借助集成于钉钉的低代码开发功能,企业人员管理、生产流程、决策流程都搬上了大小屏幕,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让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少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在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借助自动导航车传送物料、有轨穿梭车协助工序转换,一个54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如今只需要39名生产人员。生产制造中心主任薛俊杰说:“通过浪潮云洲赋能,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7%,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了17%,车间综合运营成本降低了17%。”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展现出独特作用。“借助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人员能对1880公里以外露天矿山开采项目的140多台机械进行远程调度,车辆可按照最优的路径规划进行施工作业。”据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施工平台研究所所长黄超介绍,目前已有4万余套机械接入山推智慧施工服务平台,“我们把数据统一采集回平台上,形成多机协同管理,使产量提升20%,燃油成本节省15%以上”。
山东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高方介绍,今年山东将纵深推进“工赋山东”行动,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新打造5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山东“数实融合”正加速推进,“数字领航”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全国第二。
来到山钢集团日照公司,只见园区内秩序井然、干净整洁。“我们优化除尘系统的功率配比,提高了除尘能力,加料过程中黑烟全部被吸收转换,既环保又节能。”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炼钢厂工作人员赵珉说。
这座国家级绿色工厂建设初期,也曾因为“污染大户”的刻板印象而不受市民欢迎。企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原则,将工程建设总费用的七分之一用于环保。
在今年的发展“路线图”中,山东提出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开发绿色产品100个以上;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100项以上,新建生态工业园区10家左右;培育资源循环利用国家行业规范企业10家以上……
如今,山东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通过高端化提升、智能化发展、绿色化转型,不断增加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书记抓粮 打造品牌 迈向千亿 |
山东延伸全产业链条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春耕时节,齐鲁大地的田野上,“大块头”农机驰骋纵横,“田保姆”把脉问诊,充满生机与希望。
围绕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农业第一大省山东扛牢农产品供应责任担当,不断延伸农业全产业链条,持续推进农产品知名品牌建设,农业强省底色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越绘越新。
扛牢农产品供应责任担当
一大早,德州市夏津县东李官屯镇贺屯村种粮大户贺心利就在地里忙活起来。
“小麦返青了,用无人机植保,很快就完活儿。多亏了这些新型农具,种地不费劲还产量高。”贺心利说,去年他家的小麦加玉米,两季粮食亩产高达1650公斤。
按照粮食生产党政同责的要求,德州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粮”机制,各级党委书记都有自己的责任田。贺心利说:“我和镇党委书记光在地里就见面十几次了,‘书记抓粮’抓得实、难题解决得快。”
作为全国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德州是重要的“粮仓”。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说,让各级书记带头干、具体抓,就是要形成粮食生产党政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400多万亩,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山东以约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8.1%的粮食。
“米袋子”扛得牢,“菜篮子”也拎得稳。近年来,山东常年蔬菜产量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量1500万吨左右,水产品产量800万吨左右,给全国贡献了安稳的“粮袋子”、丰盛的“菜篮子”、多彩的“果盘子”。
扛牢农业大省责任,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背后是山东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无人机撒药、App种菜、“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电商农业等新业态竞相涌现。
农业集群迈向千亿级
“师傅,多放些辣椒和香菜!”早上7点不到,菏泽单县三盛和羊肉汤门店里“锅气”弥漫、人头攒动。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单县羊肉汤使用鲁西南青山羊的肉熬成。在单县高韦庄镇高庄村司全军的青山羊养殖场里,青山羊存栏量约5万只,带动周边4000多农户参与养殖。
单县先后建成了青山羊智慧养殖场和青山羊中央厨房,保种育种、智慧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文化旅游“六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初步建立。
山东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探索形成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曾享誉全国。得益于产业化的深耕发展,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并持续稳居全国首位。
2021年出台的《山东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省级打造5个千亿级全产业链重点链;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的农业“链主”企业,形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高质量农业迈向新阶段
在“中国苹果之都”山东烟台栖霞,果农马玉春趁天气转暖,忙着到果园里修剪、捆绑树枝。2022年,他伐去了园内的老果树,换上了品质更高的新品种。
自2020年春天起,烟台开展以改造老龄果园、建设示范果园等为重点的“苹果革命”,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烟台市9个主产区市共改造老龄果园132万亩,果树树龄结构全面优化。
近年来,山东农业在各个领域“自我革新”,知名品牌建设也在加速。章丘大葱、威海刺参、乐陵小枣、乳山牡蛎等一大批质量上佳、口碑过硬的“土特产”叫响全国,鲁花花生油、德州扒鸡、金锣火腿肠等品牌产品畅销各地。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红旗介绍,目前山东“三品一标”有效用标总数超过1万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分别达到81个、700个,8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山东计划到2025年,打造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个,知名企业产品品牌500个。
爱国卫生运动为14亿多人民带来“健康红利”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
2022年12月,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传承发扬优良传统,丰富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我国最新人均预期寿命78.2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5.4%……爱国卫生运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工作内涵,为14亿多人民带来“健康红利”。
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垃圾桶站点有序摆放着分类垃圾桶,不时有保洁人员对垃圾进行集中清理……走进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刘二堡镇前杜村,一幅美丽乡村图景映入眼帘。
曾经,这里也经历过“脏乱差”。当地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持续改善乡村面貌和群众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把农村户厕改造、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美化提升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攻方向。
截至2022年底,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90%以上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95%以上的乡村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
乡村焕然一新的同时,城市环境也更好了。截至2022年底,全国现有国家卫生城市(区)占比达到66.3%,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占比达8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定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工作内涵。
健康城市建设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重要载体。印发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多地将健康城市建设与妇幼健康促进、癌症防治行动相结合……
国家卫生健康委信息显示,各地健康城市建设的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稳步提升,人群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婴幼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保障群众健康,不仅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靠社会综合治理的“大处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前新冠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有序推进落实,各地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新冠疫情三年多来,我国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动员优势,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学习健康知识,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出坚持“预防为主”。2021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联合启动为期两年的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推动群众切实养成文明健康习惯。
“爱国卫生运动就是把党的优势和群众工作相结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个‘传家宝’不能丢。”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负责人米锋表示。
公立医院是健康促进的主要阵地之一。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围绕“防、诊、控、治、康”开展一系列健康促进工作,把健康科普传播和患者需求结合在一起。
“医院是推动健康促进事业的主力军。”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介绍,几十年前,以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等为代表的医学大家走入农村,编撰推广《农村妇女卫生常识问答》等系列实用科普读物,引导广大农民改善和提高健康水平。
加快健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作用,从基层将慢病“管起来”。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实现了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从应对新冠疫情到公共卫生疾控体系建设;从加强公立医院健康促进工作到广泛开展健康科普;从健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发挥社区基层力量管理慢病……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5.4%,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人口老龄化加快、生活方式变化,也使我国面临多重疾病负担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局面。
新征程上,如何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创新机制和工作方式?
——推动工作内容全域化,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云南从社会管理“小切口”入手,创新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四川等地逐步构建健康乡镇、健康县区、健康城市的全链条健康中国建设推进体系,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打扫卫生,需要从人居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将健康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心中。”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司长毛群安说。
——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让每一个社会“细胞”都“动”起来。
群众动员起来了,就能筑牢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石。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发挥好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作用,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更好地融入广大公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发挥科技效能,促进管理方式精细化。
浙江,打造“健康大脑+”数字应用体系,建设“爱国卫生在线”重点应用场景;江西,健全病媒生物防制技术网络,全省96%的县(市、区)设置了病媒生物防制监测点……
“新形势下的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专家表示,未来要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实现爱国卫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管理,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科普:走近罕见病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
今年2月28日是第十六个国际罕见病日。罕见病患者在生活、医疗和心理等多方面长期遭受困境,亟需社会关注。
罕见病指患病率特别低的病。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定义罕见病是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数0.65‰至1‰之间的疾病,不过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标准较之略有浮动,目前全球尚未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罕见病统一标准。
罕见病通常为慢性、进行性,病情严重且很可能伴随终生。例如卟啉病,皮肤晒太阳会发痒、水肿甚至糜烂;亨廷顿舞蹈病,手臂、躯体不自觉任意扭动,伴随步态不稳、言语和吞咽障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全身肌肉逐渐萎缩直到完全丧失活动能力……而这些只是罕见病的冰山一角。
目前全球共确定罕见病大约7000种。研究显示,80%以上的罕见病由遗传因素导致,50%在出生或儿童期发病。
罕见病治疗一直面临困难。罕见病病因繁多、症状复杂,就算是同一种罕见病,不同患者的症状也存在差异,导致在发病初期漏诊、误诊,不少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期,病情难以逆转;即便诊断准确,全球已知的罕见病中至少90%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药品研发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大部分已有的罕见病药品极其昂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和民间组织关注罕见病群体,组织互动活动、加强科研力量,缓解他们因病痛脱离社会带来的孤独,为他们获取更多医疗资源,帮助他们重获生活热情。
国际罕见病日设立于2008年,定在每年2月最后一天,目的是为罕见病患者群体在当地、本国乃至在国际层面争取更多机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呼吁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倡国际社会向罕见病人群提供平等的医疗条件,希望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携手促进罕见病研究发展。
(记者葛晨)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感染诺如病毒有何症状?如何预防? |
专家解答春季传染病防治热点问题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
什么是诺如病毒感染、流感,如何预防?遇到哪些情况需要就医?针对公众关心的春季传染病防治热点问题,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权威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做出解答。
1.问:什么是诺如病毒?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王贵强: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感染后症状主要表现为上吐下泻,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感染来源主要是病从口入,也可通过气溶胶、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如小学和幼儿园小朋友互相拿、摸物品。
从临床表现看,症状有轻有重,绝大部分表现为上吐下泻,重则导致严重呕吐与腹泻,个别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发烧等全身症状。呕吐和腹泻会导致人体大量电解质水分丢失,因此感染诺如病毒后一定要充分补液,注意休息,应及时摄入糖盐水或使用补液盐。
2.问:感染诺如病毒后,遇到哪些情况需要就医?如何做好预防?
王贵强:如果低龄儿童、老年人感染诺如病毒后出现浑身无力、表情淡漠、口干眼干等表现,这些情况可能是出现低血压。应及时测量血压,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院给予相应补液。
若在家中处置,一定要注重喝淡盐水或糖盐水,因为诺如病毒感染主要导致腹泻和呕吐,从而导致人体大量电解质和水分丢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部分严重病例,如老年人有基础病的患者可能诱发休克等表现,所以对老年人有基础病的患者要格外关注。
诺如病毒以消化道传染为主,做好预防第一是要对食品、水源卫生进行安全管理,第二是要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在托育机构、小学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一旦出现疫情后要马上查看是否食品、水源被污染,食堂等重点区域一定要进行仔细检查和消杀,避免进一步传播。
3.问:什么是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王贵强: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的实际区别主要在病情程度和病原。
一是病原病因不同。能够引起感冒样症状的病原很多,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当前甲型流感病毒流行得更多一些。
二是流感症状比普通感冒更重。流感可导致持续高热、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表现,严重的可导致肺炎。同时,流感对老年人基础病有诱发加重的风险,部分患者可能产生继发感染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继发细菌感染等。而普通感冒总体症状是较轻的。
三是在治疗方面,流感有特异性药物,建议抗病毒药物越早介入越好。尽管流感是自限性疾病,但早期使用药物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重症风险。而普通感冒一般进行对症治疗即可,多喝水、注意休息,没有什么特效药。
四是从预后和并发症来看,流感危害性相对较大,个别会引起住院甚至死亡的风险。
4.问:得了流感,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就医?如何做好预防?
王贵强:从流感治疗来看,一般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气短、基础病加重等情形,应及时到医院就医。特别是对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建议当出现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如被诊断为流感,及早用抗病毒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基础病的加重。同时,建议每年秋季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都是类似的。一些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手段,也是预防流感的手段,并且同样有助于降低诺如病毒感染风险。勤通风、戴口罩、做好手卫生都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冬春季节,建议大家在人群聚集或密闭空间的场所还是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对预防所有呼吸道传染病行之有效。
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防疫关切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
“三年多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住了极限考验。”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要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三年多来,特别是2022年12月份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聚焦关键节点、紧盯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农村防疫见医、见药、见干部。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表示,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后,要从完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责任机制、聚焦农村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完善农村医疗救治体系机制三个方面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能力。
“我国逐步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毛德智说,按照《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要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推动建立健全县、乡、村统筹的医疗体系,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补上乡村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短板。
三年多来,我国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和统筹调配。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仍是关键之举。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表示,将常态化做好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工作,切实提升重点医疗物资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据介绍,在产能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坚持日调度机制,指导重点企业保持规模化生产能力,确保随时响应突发需求。密切跟踪新型疫苗和药物上市进度,提前做好生产供应准备。
在应急调拨方面,将加强中央与地方应急联动,确保应急调拨及时高效,做到“全国一盘棋”。强化中央、地方、企业三级联动储备机制,提升抗风险能力,及时调整中央医药储备目录,支持各地医疗物资保障组完善生产收储、调运接收等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应急医药储备能力建设。
三年多来,我国新冠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整体实现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许正斌介绍,从供应方面来看,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731亿斤,创历史新高;蔬菜种植面积3.3亿亩以上,产量8亿吨左右;畜产品生产发展势头良好,肉类和奶类产量创历史新高。
从价格方面来看,三年多来,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涨幅均在合理区间。全国大米、面粉价格平稳运行,没有出现明显波动,食用油价格稳中小幅上升,猪肉、鸡蛋价格总体呈现周期性、季节性波动。
为确保生活物资量足价稳,我国坚持全面监测研判,及时掌握个别地方短时出现的市场异常波动情况;同时,着眼储备、调运、配送等环节,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着力加强生活物资应急保供能力建设。
三年多来,我国秉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该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努力,我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升,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应急体系。
“目前,我们全国一共有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40支,分为综合救援、中毒事件救治和核辐射事件救治三类。”郭燕红说,在此基础上,要在全国增设20支左右的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队伍,负责重大疫情救治及支援。
据介绍,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医疗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医疗应急救治基地。包括建设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国家医疗救援力量调动与支援机制,实现国家、省、市、县立体化的医疗应急指挥调度等。
生态与农业大市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
钱塘江源头特色产业链集群走访见闻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在浙江衢州,钱塘江源头的橘农也许不曾想到,黄家乡寺前村的柑橘地会因为一种化学元素,变成如今塔罐林立、管道纵横的工业园区。钴,一种坚硬、具有光泽的银灰色金属,主要用于制造磁性、耐磨和高强度的合金。这个与全球能源转型紧密相关的元素,给浙江省经济发展程度并不出众的衢州市带来了产业链上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中所谓的“后发优势”,放到衢州来看,其中之一就是避免走“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老路,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链集群。这座千年古城“工业立市,产业兴市”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密码也正蕴含于此。
在浙江省衢州市“智造新城”——时代锂电项目产业园,围绕着“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集群正在形成。
作为制造锂电池等新型电池必要的金属原料,钴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消费类电子产品、航空精密设备等领域,是用于新能源汽车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
衢州市工业强市专班专职副主任谢剑利说,不光有正极材料,还有负极、隔膜和电解液,被称为锂电池上游材料关键四大件,在衢州都有相关企业。围绕华友钴业这个核心“链主”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成群、协同创新,是衢州走“工业立市,产业兴市”之路的重要驱动力。
在智造新城东港工业园区内,吉利“三电”衢州项目的电池包生产线正在调试,“这个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大号电池’,价格要占整车价的一半。”项目副总指挥付学智说。
衢州吉利“三电”系列项目占地面积1500多亩,建成后将具备新能源动力电芯、电池包、三合一电驱系统以及储能系统的生产与供应能力。“计划于2024年底实现满产,将全力服务于吉利控股集团新能源战略转型升级。”付学智说,“衢州有锂电产业优势,与我们的产业链契合度较高,在此布局生产基地,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氟硅钴锂四链联动,衢州有国内唯一四链齐备的国家高新园区,基础好,更要抓住向下游延伸的机遇。”衢州科峰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向东从事有机硅行业16年,见证了行业起伏,眼下单体有机硅进入微利时代,每吨产品从六七万元一度跌至低谷时不到两万元。
邵向东说,企业斥资2.9亿元,上马年产2.3万吨的新型有机硅材料生产线。投产后,产品将应用于印染助剂、电解液添加剂等领域,产品价格可达10余万元/吨。
“新材料行业不是凭空出来,无中生有的,是依靠之前的产业打下的基础,才能形成今天的集聚效应。”谢剑利说。
1958年,衢州巨化集团第一套生产装置电石炉动工兴建,宣告了“浙西化工城”的诞生。衢州氟硅钴锂“产业大树”的崛起背后,正是巨化集团公司的强力支撑。
“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龙头带动、竞争合作、错位发展、良性循环、不断升级。”衢州市发改委主任郑建忠说,目前,衢州高新园区的企业和巨化的直接关联度已达73%,间接关联度达92%。
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衢州区域管理中心总经理方圆说,我们生产所需的烧碱、硫酸、液氨、盐酸等化工原料和制备蒸汽均由巨化供应;副产物硫铵销售给巨化,废水也由巨化处理。
从事锂电池上游材料行业的广州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次在衢州投资,就是相中衢州产业链配套优势,其中氯气、蒸汽都是由巨化配套。
产业基因决定方向,产业基础决定出路。巨化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衢州氟硅钴锂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下游企业的引入也是水到渠成。
围绕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衢州市先后招引了浙江时代锂电新材料国际产业合作园、吉利“三电”、瑞泰新材料等一批项目,实现了动力电池全产业链闭环。谢剑利说,仅浙江时代锂电和吉利“三电”两个项目,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建成后可为衢州带来近2000亿元的产值增量。
产业集群效应带来的好处十分明显。杉杉新材料(衢州)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朱学全说,“产业链条变得更加紧凑、高效,部分原材料可就近配套,这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郑建忠说,相比传统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起主导作用的招商模式,“产业链”招商一方面以其更精准、更专业、更规范的特性对企业产生更大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当地产业形成集聚效应迅速发展壮大,达到“双赢”。
打开衢州的工业经济版图,以化工和冶金为代表的重工业占有较大比重;而衢州又是浙西重要的生态屏障,保障“一江清水送杭城”,因此,摆在很多城市面前的发展观考题,对于衢州来说更为两难。
在“不顾与生态环境的冲突,换来一时数量增长;还是在生态保护中发展,使区域经济实现质的飞跃”中,衢州的选择是后者,并主动放慢了“狂奔的脚步”。
谢剑利说,作为政府财力有限的山区市,不得不集中财力办大事。那些年,衢州着重建设绿水青山,开发生态旅游,建设交通配套……然而回过头看,这里的“停一停、缓一缓”,是为下一步的工业发展积蓄力量。
“从衢州的产业结构看,要找到生态和工业的平衡点,对原有传统产业不能简单关停,一抛了之,而是技改转型,走绿色发展之路。”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玉兴说,现在衢州钢铁冶金已经看不到过去污水横流,大烟囱冒着烟的场景。
置身于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传统重工企业“傻大黑粗”的印象被彻底颠覆。这里没有一般冶炼厂堆积如山的冶炼废渣;无烟尘的车间内机器轰鸣,但几乎闻不到任何刺鼻味道,厂区道路干干净净,处理后的废水池中鲤鱼嬉戏。
传统重工业企业有能耗天花板的发展瓶颈,元立在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创新。“一般钢厂有60%自发电就很不错了,我们能做到100%用电自给有余,每年还向大电网倒送电力,供电收入有1000多万元。”陈玉兴说。
数据显示,2022年衢州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465家,腾出用地空间9924亩,腾出用能空间27.9万吨标煤。
产业的发展与绿水青山相融合,慕名一江碧水而来的企业越来越多。娃哈哈食品饮料、伊利乳制品、东鹏特饮等一批奔着好水而来的项目纷纷落地。“旺旺集团在衢州已先后增加投资10多次,经过多年的布局,已基本成型。马迭尔从哈尔滨到北京,再到衢州,挑挑选选,看中的就是优质水资源。”衢州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说。
水,已经从最普通的资源禀赋变成了经济发展的“金名片”。不经意间,衢州长出一个“涉水产业链”,2022年,全市引进涉水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44.1亿元,同比增长90.2%。
扮靓城市促经济 |
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破五百公里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重庆山多、路窄,交通曾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岳顺介绍,从第一条跨座式单轨,到如今“环射+纵横”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重庆轨道交通不断破解地形难关、攻克技术瓶颈,现在已经构筑起世界领先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目前,重庆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12条,运营里程达到501公里,共建设284座轨道交通站点,高效串联起机场、高铁站、商圈、大型居住区等重要功能节点。2022年,重庆轨道交通客运量达9.1亿人次。
70岁的吴传勇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他不仅亲历了重庆交通的发展变革,同时也是轨道交通的忠实记录者。在他的镜头里,列车穿过云雾笼罩的大桥,穿过春日芬芳的花海,也穿过人流熙攘的闹市……
“轨道交通不仅给我们带来方便,也是一道专属于重庆的独特风景,拥有极强的山城特色,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摄影师前来‘打卡’。”吴传勇说。
方便市民出行、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时,轨道交通推动产业要素沿线集聚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表示,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大量企业在重庆落地建厂。目前,重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企业近100家,涵盖整车、设计、施工、机电、道岔等领域,年产值约100亿元,解决数万人就业。
重庆轨道交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何希和表示,重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一直保持创新意识,多年来取得不少突破,比如推出专为适应山地城市地形条件研制的As型车,建成不少堪称“世界工程”的轨道交通桥梁等。
“如今,轨道、城市、产业高效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岳顺表示,“十四五”期间,重庆将着力构建内外贯通、普快结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力争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超过1000公里,全面支撑2.87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市空间布局,支撑万亿级产业高效集聚,支撑千万级常住人口便捷出行。
六省份普查收集一批珍稀农作物种质资源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这是记者27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
据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自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启动以来,各地贯彻中央种业振兴行动有关部署,落实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有关要求,组建普查队伍,强化技术支撑,对辖区内所有农业乡镇进行全面走访调查。
截至目前,第一批启动资源普查的上述6省份共覆盖普查县315个,重点调查县96个,征收集资源合计17507份,超额征收集资源3527份。
普查中,各地坚持普查保护同步推进,收集到一批优异、珍稀、特色资源;坚持普查利用同步推动,挖掘了保靖黄金茶、桃叶橙、常熟黄金小玉米、黄姚黑豆、山栏稻等一批优异资源并推广利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同时,一批优异资源引起了社会关注,提高了公众的种质资源保护意识。
据悉,行动开展至今,全国2323个县(市、区、旗)面上普查已经全部完成,679个县(市、区、旗)重点调查进入收尾阶段。目前,相关部门正逐步开展普查数据核对归档、资源编目入库等工作,并将推动资源鉴定、登记、保存。普查结束后,农业农村部将发布《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状况报告》。
云南实施条例严禁危害古茶树行为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地和种质资源多样性中心,古茶树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统计,云南省集中连片分布的古茶树约有67万亩、2000万株。云南省的野生茶树群落、野生茶树以及古茶园、古茶树不仅是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的“活化石”,也是未来茶叶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是极为珍贵、独特的生物资源和茶文化资源。
云南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谢晖说,随着古树茶价值的不断提升,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破坏古茶树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古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古茶园生态系统,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形势十分严峻。制定《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旨在引导公众提升保护古茶树意识,压实政府和相关部门保护古茶树资源的责任,规范古茶树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从源头上保护和提升古树茶品质,助推云南茶产业提质增效。
条例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对加强规划、编制保护专项规划、资源调查登记、保护范围划定、保护标志设置、动态监测、生态修复、种质资源保护等作出具体规定。条例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依法建立古茶树种质资源库、资源圃、繁育基地、基因库,开展古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培育新优茶树品种。条例禁止擅自砍伐、移植古茶树等6种危害古茶树及其生长环境的行为,同时也禁止境外机构和个人采集或者收购古茶树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种植材料或繁殖材料。
湖北秭归:电商助力小脐橙长成大产业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23日,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华维电商物流园里,洗果分级设备高效运转,工人有条不紊地分装,一箱箱发往江苏扬州、福建厦门、广东深圳、河南郑州等地的脐橙,贴好快递面单,整装待发。
秭归县甄食商贸有限公司也是进驻华维电商物流园214个电商企业之一。流水线打包台上,工人忙碌地选果、称重、贴标……公司运营经理郑语晴告诉记者,2月份已线上发货35000件,仓库打包的同时,果农同步在采摘鲜果,日采摘量9万斤左右。
作为中国脐橙之乡,三峡库首第一县秭归四季产鲜橙。近年来,通过加大科研力度,调整品种结构,秭归建成了三峡库区最大的柑橘良种种质资源库,境内408公里长江干支流库岸线上,一年四季都有黄澄澄的脐橙挂满枝头,脐橙种植面积40万亩。
借助“四季鲜橙”独特优势,秭归搭建农产品出村的电商通道,“电商+网红+直播+短视频”的线上营销新模式逐渐形成。
秭归县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王恩杰介绍,全县65家重点电商企业与3582户农户、1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成帮扶对子,通过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完熟采收等措施,4万多亩柑橘种植基地实现标准化。
屈姑食品、辰颐物语等一批本地电商快速成长。屈姑集团销售总监李玲玲介绍,通过搭建电商分销平台,屈姑脐橙产品出口150余个国家,电商销售突破1亿元。
立好三脚架,架上两部手机,68岁果农周功寿的抖音直播就开始了。周功寿是秭归县王家岭村五组村民,种了23亩脐橙。拥有1.1万粉丝的他,短短几个月,就将1000多箱脐橙卖到了全国各地。
培训农民,带富农民。秭归着力做好电商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先后开展直播带货、产品运营、售后客服等培训107期,培训电商学员超5.8万人次。如今,秭归电商企业达2600多家、网店达81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
电商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92个行政村在商超、便利店建立村级服务站点,75个行政村有专人开展快递代理服务,12家通村客运公司70余台客车参与快递捎带服务……设立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秭归实现村级电商服务站和物流体系建设全覆盖。
秭归县委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出台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财政、金融、土地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平台、企业、物流、服务、大数据紧密融合成为现实。如今,秭归约30%的脐橙通过网络直达“舌尖”,电商年销售总额超30亿元。
小小的脐橙成为秭归第一大富民产业。眼下,春耕正当时,除了做好果树追肥、修剪等田间管理,建设柑橘产业大脑、农村电商大数据服务平台、完善脐橙价格指数等事宜也在加速推进。“未来,秭归脐橙产业优势会更加明显。”王恩杰说。
“我和中国的交往充满了温暖和美好的回忆” |
访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2023年是中白建交31周年。30多年来,两国关系不断提质升级,全方位合作扎实推进。2022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期间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决定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白两国关系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卢卡申科对即将再次访问中国充满期待。“我去过中国很多次,很高兴近日将再次访问中国并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特别是将见到我的老朋友习近平主席,他是一位非常睿智、富有创见、与时俱进的领袖。”
采访中,卢卡申科深情回顾了他与中国的交往故事。他介绍说,自己第一次以白俄罗斯总统身份访问中国是在20多年前。在那之前,他曾以议员身份访问中国,并参观了经济特区。
他说,当时的中国还未达到今天的发展水平。“让庞大人口中的每个人都吃饱穿暖,同时还要增强国家实力,这并非易事。但是中国下定决心实现这一切。”卢卡申科回忆道。
卢卡申科表示,访问中国后,他认为中国将实现巨大发展,因此要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
卢卡申科说,白俄罗斯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国经验的借鉴。“第一次访问中国时,我们研究了中国经济特区的经验。随后,我们借鉴中国经验建立了几个自由经济区,包括中白工业园。”
中白工业园是白俄罗斯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中白两国元首亲自推动、两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自2015年5月两国元首考察中白工业园以来,工业园开发建设快速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白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白工业园园区企业净利润达3410万白俄罗斯卢布(约合1351万美元),同比增长1.4倍。
回顾近年来中白工业园的发展,卢卡申科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以及各种危机和乱象的不利影响,但中白工业园依然不断发展,仅去年就有19家企业入驻。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今年2月22日,中白工业园入园企业已达107家,其中有7家是今年年初以来新增的入园企业。
卢卡申科说,习近平主席曾将中白工业园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白俄罗斯高度重视中白工业园的发展,并为中白工业园提供包括免税在内的诸多优惠政策,“这对经商是非常有利的”。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国家,白俄罗斯也是最早响应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白合作不断深化,双边贸易额稳定增长。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白双边贸易额达50.799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卢卡申科表示,白俄罗斯是一个机械制造国家。目前,白中双方正在就产业政策进行对话。卢卡申科指出,如今白俄罗斯需要向中国学习新的技术。“所有领域我们都感兴趣。从生物技术到国防,中国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卢卡申科说,“我们期待有更多中国高技术企业入驻中白工业园。”
近年来,中白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正在不断加深。
2022年11月4日,中企承建的白俄罗斯国家生物技术公司全循环高科技农工综合体项目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州正式投产。该项目是白第一家氨基酸生产企业和白粮食深加工行业第一个出口创汇、进口替代项目。卢卡申科表示,该项目将把白俄罗斯的科技水平提升至新高度,成为拉动国家发展的火车头。
“放眼全球,拥有如此先进生物技术的国家并不多。正是有了习近平主席的决策,我们的计划才得以实施。中国帮助我们创建了这样的生物技术公司。”卢卡申科说。
采访中,卢卡申科还特别介绍说,他的小儿子也在两国有关高校的联合培养项目中学习生物技术。他说:“无论是以个人身份还是作为白俄罗斯总统,我都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联系。”
卢卡申科指出,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中国已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国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中国,中国已成为一个拥有自主全球政策的世界大国。”
卢卡申科赞赏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他指出,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这是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一个范例,也是一项全新的、独创性的举措,将在世界上产生深远影响。
谈及日前美国击落中方民用无人飞艇一事,卢卡申科表示,这起事件是美国出于政治需要刻意安排的“表演”。他强调,美方肆意击落中方民用无人飞艇的做法“是非常不友好的举动”。
“今天的中国,谁想遏制和阻止它的发展,都是不可能得逞的。”卢卡申科说。
多家美企看好中国市场继续扩大在华业务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6日报道,快餐连锁巨头麦当劳去年在中国新开了700家门店,而且今年计划再开900家,这是该企业在美国本土计划新增门店数量的两倍以上。
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计划2025年之前在中国新开3000家门店。报道援引星巴克创始人、临时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的话说:“我们在中国的成长故事才刚开始。”
蔻驰母公司泰佩思琦集团计划将其3.25亿美元资本支出和云计算投资中的约一半用于扩大在华业务。集团首席执行官乔安妮·克雷沃伊斯拉特说,集团对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机会充满信心。
泰森食品公司此前表示,6家新工厂将于今年上线,其中一半将位于中国。荷美尔食品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斯尼表示,公司计划在2024年大幅扩张在华业务。
报道说,当市场担忧西方国家经济放缓时,经济学家们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将提速。上个月,美国高盛公司将其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5.2%上调至5.5%。
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美方以涉俄因素制裁中企 |
中方将予以坚决反制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美方行径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也没有安理会授权,是典型的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毛宁说。
毛宁表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坚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而美国却不断拱火递刀,迄今已向乌克兰提供超过32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包括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就在几天前,美方又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新一轮价值20亿美元军援。美方一边变本加厉向冲突一方输送武器,导致战事绵延不绝、和平遥遥无期,一边却频频散布“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的虚假信息,借机无端制裁中国企业。“这是赤裸裸的霸凌行径和双重标准,十分虚伪。”
“我想特别指出,在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之际,中国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而美国却出台了针对中国及其他国家企业的制裁。谁在劝和促谈、推动局势降温,谁在拱火浇油、唯恐天下不乱,一目了然。”毛宁说。
毛宁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反躬自省,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出发,做缓和局势、劝和促谈的事情,同时停止散布虚假信息,撤销对中国企业的制裁。中方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针对美方制裁中国企业的错误行径,我们将予以坚决反制。”
数字生态复活苗乡老手艺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文化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因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手艺与文化,素有“非遗之冠、银饰之都”的美誉。
曾经,很多苗族银匠以手艺为生、世代相传。但面对汹涌而至的“机器制造”浪潮,有些人经历过困顿、迷茫与挣扎,迫于生计丢掉老本行。
后来,伴随苗乡旅游日渐火热,出走外地的银匠陆续回流,更多年轻人开始入行。这门“遇冷”的非遗手艺,终于迎来新的“春天”。
“95后”短视频创作者“银匠雪儿”,怀着传承苗族银饰锻造手艺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回到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拜师学艺做了一名银匠。
在网络平台上,这位苗家女儿讲述银匠的故事、创新打制新潮的银饰产品,让“深闺”里的老手艺走出大山,找到了一种“新活法”。
简陋的操作台前,潘雪扎着马尾辫,身穿蓝色印花麻衣,左手握着焊枪,右手拿镊子夹着细小的银条,小心翼翼地焊接框架、填充银丝、挂上配件,一件小巧精美的阁楼耳坠就成型了。
在视频号里,她是小有名气的“银匠雪儿”;镜头外,她是一名苗族银饰锻造非遗传承人,自幼便与银饰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个苗家女儿从小就有一套银饰盛装。”潘雪介绍,苗家父母在女儿年幼时,就开始为她逐年打制银饰,慢慢筹备一套银饰盛装,待到盛大节日和出嫁喜日,用银饰把女儿装扮起来。
时至今日,黔东南的苗乡仍流传这样的俗语:“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盛装。”
潘雪还记得小时候被奶奶带去做盛装的场景。那天,她盯着银匠一锤一錾地打银,像变魔术般做出一件漂亮的银饰,开始被这门神奇的手艺迷住。
从那以后,她隔三岔五跑到这家银匠铺,缠着师傅张永富学手艺。时间长了,思想开明的张永富看出这个小学徒的热情,就打破行内“传男不传女”的老规矩,把家传四代的技艺教给她。
历史上,苗族多次迁徙、漂泊不定,习惯以钱为饰,把财富随身戴在身上。苗乡银匠农忙时耕种,农闲时走村串寨打银饰,手艺世代相传。鼎盛时期,一些银匠村家家户户叮当作响,清脆的打银声此起彼伏。
20世纪90年代,随着福建模具商进入银饰行业,市场上的机制银饰无论样式还是工艺,都和手工银饰相差无几,但其低成本低售价的优势,却给后者致命一击,大批银匠丢掉老本行外出打工。
2016年,潘雪考上贵州财经大学音乐学专业。倘若沿着预想的人生轨迹,她毕业后会当一名音乐老师,同时还盘算着回老家当导游。
那几年,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的名气逐渐打响,秀美的景色与独特的风俗,带动苗乡旅游日益火热。“赶上旅游旺季,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满载游客的大巴车。”潘雪说,自己想当双语导游,把老家凯里市下司古镇打出名气。
旅游热还复活了银匠的老手艺,很多出走外地的银匠回到黔东南,开起了银饰店,获得稳定的客流。一度成为“空心村”的银匠村,也因年轻人的回流重新捧起了“银饭碗”。
大学时期,喜欢记录苗家生活的潘雪,尝试拍摄一些打制银饰的短视频,收获了不少网友的鼓励,她开始对传承民族手艺动了心。
2020年初,潘雪临近毕业,工作还没有着落,又赶上疫情暴发,便回到凯里,继续跟着师傅学手艺,但还没下定决心做银匠。当时,疫情冲击了旅游业,银饰城生意萧条,有的银匠干脆关店歇业。
“门店没有客户,快递发不出去,刚入行就遇到行业危机,那段日子很难熬。”潘雪打算试水直播带货,但坚持了几个月,观众三三两两,始终不见起色。
直到当年5月,她制作的一条短视频突然火了。画面里,一位苗家妈妈请人为女儿打制耳坠准备盛装,一只龙王手、一只凤回头,四目相对,情意绵绵,寓意美好爱情和美满家庭。
那天,5000多名观众看了这条短视频,涌入潘雪的直播间,买下共5万多元的银饰。她开始意识到,相比单纯展示精巧的手工艺,讲述银饰背后的人间故事,似乎更能打动人。
无意间,这个苗家姑娘找到了银匠的另一条出路。彼时,视频号在加大扶持非遗匠人,给了她更强的创作动力,她把镜头对准原生态的村寨,模仿一片落叶或水波纹打制银饰,还把闺蜜的爱情故事、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编成短剧,让每一件银饰都充满温情。
传统苗饰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当它从大山深处走向外部市场,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无法迎合年轻人对轻便饰品的审美需求。
一些主打外地市场的苗族银匠早已意识到,一厢情愿的固守并不能让手艺传承下去,只有带着市场化的思维,利用老手艺做出新产品,才能让非遗手艺更有生命力。
潘雪也终于迈出了这一步,她尝试创新打制一些新潮的银饰,既有苗族风的蝴蝶妈妈吊坠、拉丝牛头吊坠,也有颇具创意的中国结耳环、猫爪手镯和一套销量可观的小厨具吊坠。
2022年虎年春晚上,少儿舞蹈《星星梦》结尾,航天员王亚平的女儿喊着:“妈妈,给我摘一颗星星回来。”潘雪看到这温馨的一幕后,就尝试用苗族技艺制作“非遗版星空”,把一颗颗“银星星”挂满银树,帮王亚平女儿“摘星”。
“银匠雪儿”的名气带来了人气,潘雪除了在直播间和网店销售标准化银饰,也接到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订单,微信里积累了5万多个顾客,很多人想在女儿高考前或结婚纪念日,定制一款带有象征意义的银饰。
“我能感受到顾客想表达的情感,会很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定制需求,希望赋予每件银饰一个特别的意义。”潘雪说。
2021年,“银匠雪儿”在视频号等平台的粉丝总量突破了100万,全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现在,潘雪有了每场近万元的直播收益,跟十多位本地银匠建立订单合作,还帮助几位外出打工的银匠重拾手艺。
不过,一些质疑声也伴随人气而来。“很多人一来直播间就问,你们这是苗银还是纯银啊?”作为刚入行的银匠,潘雪对行业积弊有些无奈。
过去,一些贫苦家庭置办女儿嫁妆时,不得已用白铜代替银料;行内也有人拿白铜当纯银充数,久而久之苗银成了假货的代名词。有时为了打消观众的顾虑,潘雪会现场用火烧银饰验证真品。
这两年,不少银匠尝到直播带货的甜头,纷纷转型涌入网络平台,线下门店的低价竞争也在线上重演。“大家都想着先靠低价,吸一波粉攒点人气,有的甚至低于成本价卖货。”潘雪坦言。
刚开始,她也跟着同行打价格战,很快发现这不是长久之计,不光大家都没赚到钱,还破坏了全行业口碑。“要想避开价格战,就要向品牌化转型,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
如今,潘雪在下司古镇开设了工作室,组建了40人的直播团队,计划打造“山呷呷非遗基地”的品牌。但她逐渐意识到,品牌化远比想象中难得多。
“以前觉得打品牌,就是起个名字而已,开始做才发现,既要有独特的品牌化产品,还要有更好的创意、服务、宣传等团队。”潘雪坦言,团队多是半路出家,眼下研发能力和品牌标签还很薄弱。
这个不服输的苗家女儿,还在品牌化路上摸索前行,但说到非遗传承,她已经比刚入行时自信多了。
“以前,总以为多学一门手艺,就是多一个饭碗。现在,很多人喜欢我们打制的银饰,也越来越关注苗族技艺与文化,让我觉得非遗传承值得一直坚持。”潘雪说。
目瑙纵歌: |
用舞蹈沟通世界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文化 |
2月5日,陇川县第三十九届朋生统肯目瑙纵歌节在云南省陇川县景罕镇朋生村开幕。目瑙纵歌节一般在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举行,为期3至7天,是景颇族最隆重、盛大的节日,集中展示了景颇族的历史、文艺,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目瑙纵歌节过去只有景颇族参加,现在每次举办,其他各个民族甚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一起参与。”景颇族目瑙纵歌云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尚德光说,万人同跳一支舞,大家通过舞蹈来沟通交流,共度这个热闹的盛会。
目瑙纵歌舞蹈队伍由“瑙双”“瑙巴”(景颇语对领舞者的称谓)领头,踏着舞步有序进入舞场。随后,“瑙双”“瑙巴”相互配合,“瑙双”围着景颇族图腾柱“目瑙示栋”完成规定舞步,“瑙巴”则带着舞场内其他人完成更自由活跃的舞蹈。“瑙双”“瑙巴”的人数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般为双数。今年的目瑙纵歌节连跳两天,一共四场,每场两小时。
今年担任“瑙巴”的青年传承人岳扎糯说:“传承传统文化是年轻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我在节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相信能圆满完成今年的领舞。”
格任弄兰从5岁就跟着大人一起跳目瑙纵歌,是今年的“瑙双”之一。“成为‘瑙双’‘瑙巴’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他说,作为“瑙双”,自己在积极学习“瑙巴”的知识,现场需要的是“瑙双”“瑙巴”的共同协作。“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瑙纵歌节期间,到陇川旅行的游客超过20万,目瑙纵歌节超6万人参加。家在德宏州瑞丽市的李女士特地赶到陇川县参加今年的目瑙纵歌盛会。她告诉记者:“虽然家也在附近,但好几年没这么热闹了,现场气氛挺好的,打算拍摄一些视频和朋友们分享。”
陇川是中国景颇族分布最多的县,素有“目瑙纵歌之乡”之称。在陇川,很多学校也把每日的课间操改为目瑙纵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学生锻炼了身体。
陇川县民族小学校长李勇说,学校办学以来,一直以景颇族传统目瑙纵歌、傣族传统噶秧等德宏5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舞蹈作为课间操。“在我们县域内,跳目瑙纵歌的学校很多。”
尚德光说:“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打下舞蹈基础,长大后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记者庄北宁、赵彩琳)新华社昆明电
安顺地戏传承人: |
走村串寨觅戏踪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文化 |
安顺地戏是盛行于贵州屯堡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相传明朝军民由江淮地区“调北征南”至此,就地屯田驻扎下来,繁衍生息并保留着600多年前的生活习俗,形成了屯堡文化。地戏是屯堡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
“工作之余,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走村串寨寻找地戏的历史。”刘洋说。看面具,学雕刻技艺,听村里的老人讲述地戏的传承故事、套路动作,搜集濒临失传的地戏谱……从小痴迷于地戏的他,总能在乡间找到支撑精神文化的丰厚养料。
1992年出生的刘洋是土生土长的屯堡人,小时候在村寨看地戏耳濡目染,12岁开始学地戏,2006年拜安顺地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先松为师。
2010年读大学以来,刘洋养成一有空就回乡走访的习惯,足迹遍布上百个屯堡村寨,走访了几百位了解地戏的老人。“一个村寨只跳一堂戏,有的虽然跳的是同一部书,但唱腔、动作、演出形式上会有些不同,而且没有官方文字记载,所以我要尽可能详细地做记录。”他说。
除了收集珍贵的老地戏谱,拍照后回家誊写保存,他还会着重问老人们地戏从何时开始跳、为什么跳、传承了几代、是谁教的?这些年来整理的手记就有五六万字,以便尽可能还原历史。
刘洋带了三支地戏队,每个队伍有二三十人,其中普定县白岩镇新寨村的高台地戏队,是数百年来没有间断过的一支队伍。2011年,他拜安顺地戏和屯堡文化研究专家帅学剑为师,这给了他更多写作灵感,“有时一个村的手记总结整理出来就能发表一篇文章”。
戴上面具是领唱领跳的“神头”,脱去面具是熬夜伏案的写手。2019年,他跟帅学剑一起,承担了文化和旅游部实施的戏曲振兴工程《中国戏曲剧种全集》中安顺地戏篇的写作,梳理地戏的历史源流、风格特征和剧本(选段)。
“流传在贵州安顺等地的400多堂地戏,共有31个剧目,以三国、杨家将、岳飞传居多,其中没有儿女情长,几乎都是朴素的忠君报国题材,反映了当时背井离乡到西南边疆的军民,演武激励斗志、教化子孙后代安心戍边等需求。”刘洋认为。
如今,安顺地戏三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有两位已经去世。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石庆利说,刘洋是近年来安顺市培养的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青年传承人代表,文旅部门不仅会支持地戏的发展,还会扩大渠道支持传承人著书立说。
地戏演出过去集中在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七月稻谷扬花时节,如今在一些屯堡景区设有演武堂,专门用于日常地戏表演。
“因为文化需求在变,现在村寨里喜欢看、能听懂地戏的人少了,老一辈也慢慢跳不动了。因此除了加快传承人的培养、加紧对历史的记录研究,作为传承人,我们还会去学校宣传。”刘洋说。
(记者齐健)新华社贵阳电
这规划 这引水——瞧,5000年前的石家河古城有多先进! |
|
( 2023-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文化 |
上世纪90年代初,考古界前辈严文明、赵辉、张弛等在石家河开展系统考古发掘,随后公布该遗址为一处12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推断为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的聚落。此后的30年间,对于石家河古城遗址的研究从未中断。
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天门市博物馆联合组队对石家河古城遗址再次进行发掘。其间,当地遭逢大旱,石家河古城的护城河以及遗址范围内的稻田、水渠等基本干涸,考古队对石家河古城布局以及城壕、外郭城和水利系统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勘探。
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介绍,最新考古发现确认的石家河古城东、北城墙与1992年公布的西、南城墙可以基本衔接起来。城墙宽80米至100米,宽而坚实的城墙,可应对南方雨水多的防护需求,并具备了一定的规制。城墙依自然岗地与山势而建,体现了城市规划的匠心。保存较好的一段京山坡城墙朝北向的坡度较陡,具有明确的防卫目的。
史前大型城址一般由内城、城壕、外郭城组成,石家河古城是否存在外郭城?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石家河考古发掘的参与者,方勤带领新团队寻求答案。
2022年9月以来,经大量实地调查、勘探及局部试掘,考古队发现,沿城壕外侧分布着一些高岗,连起来大体绕城壕一圈,且与石家河古城属于同时期文化遗址,由此认定为石家河古城的外郭。“外郭是古城的附属设施,和城壕一样,有拱卫古城内城的功能,是石家河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勤说。
考古队据此确认,石家河古城城壕内面积为224.8万平方米,包括新确认的内城面积177.5万平方米,加上外郭城总面积为348.5万平方米,在1992年发现的120万平方米城址的基础上,提升了一个量级。石家河遗址确认为长江中游同期最大城,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规模相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工作者在对北城墙严家山段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堆筑的土方含有石块,石块大小不一,直径在20厘米至40厘米左右。石块以含硅质岩、石英碎屑的灰白色白云岩为主,部分石块有明显的取料切割和加工痕迹。这与浙江良渚筑城时铺石头类似,是长江流域平原地带筑城时为了加固墙体采用的做法。
石家河古城位于岗地上,地势较高,用水如何解决?考古队探明,从大洪山南麓到石家河古城北部有3条水系、2座拦水坝,并初步厘清了其水利系统——引河流进入护城河、外郭城上修建堤坝以缓冲抗洪、城内兴建小型水库蓄水抗旱、引水入内城以满足农业和生活用水。
同时,考古队在西河附近发现一大片低洼地,与西城壕水源相互利用,推测这一区域为稻田所在。石家河古城遗址发现大量的水稻相关遗存,也是发达的农耕文明的佐证。
“这些新发现均反映了距今5000年的长江流域先民对于水资源的管控与利用,进一步深化了对长江流域古城城市规划和布局的认识,是长江水利文明发展高度的体现。”方勤说。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史良胜曾参与石家河古城遗址水系的考古工作,他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着重分析石家河的古水系和现代水系的泥沙颗粒物,进一步还原石家河城址古水系的分布及历史年代。
石家河古城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古城,曾发现大型祭祀遗址、大量精美玉器、大批量生产的红陶杯等。湖南大学教授郭伟民指出,最新确认的石家河大型城址,进一步佐证了石家河在长江中游文明进程中的主导和引领地位,见证了长江中游不断与其他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交流、融合,最终融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