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新华财经

03版:新华关注·元宵节

04版:新华影像

05版:新华深读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聚焦

08版:新华关注·文化

“抢时机,赶进度,不负好春光” 辽宁开年一线经济建设直击
“抢时机,赶进度,不负好春光”
辽宁开年一线经济建设直击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总投资490亿元的沈阳临空经济区枢纽建设项目、105亿元的北方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时值立春,沈阳市95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年度总投资额将超过1000亿元。
 
  春回黑土地,热火朝天的场景渐次在辽沈大地铺陈开来。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辽宁省启动了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奋进的姿态踏上全面振兴新征程。
 
百花齐放,大项目撑起“四梁八柱”


 
  辽东半岛最南端,海风的寒意还未退去,大连湾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已然热闹起来。这里春节无休,施工人员驱车往来,加班加点在隧道内安装着行车辅助设施。
 
  这是我国北方首条跨海沉管隧道。
 
  “我们正在抢抓工期推进隧道内设备安装等后续工程,让海底隧道早日通车。”中交一航局安装公司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部经理林彰松说。
 
  春节假期刚过,大连24个重大项目破土动工,总投资838.6亿元。2023年以来,大连已谋划储备推进重大项目3200个,其中,拟新开工项目658个。
 
  重大项目密集开复工,支撑起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沈阳市沈北新区,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宏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经过持续不断的冬季施工,已实现一期投产。预碳化车间内,灯火通明,窑炉轰鸣。
 
  走进沈阳市发展改革委,2023年储备的30个百亿元项目在国民经济综合处负责人孔红平的案头一字排开:总投资102亿元的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200亿元IC装备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项目……
 
  “2022年,沈阳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7%左右。”孔红平说,从目前储备项目看,今年势头会更好。
 
  作为宝马2022年在沈阳建成投产的铁西工厂里达厂区,开足马力,一台台新能源汽车在自动化设备的辅助下鱼贯下线。2022年,宝马在我国市场交付的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91.6%。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今年宝马将全力以赴电动化,为中国客户呈现11款纯电动产品。”最新数据显示,华晨宝马在沈阳总投资额已达930亿元。
 
  人勤春早,抓项目、抢工期、促发展,成为辽宁各地共同的发力点。
 
  营口市近日召开2023年推进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动员大会,全市将强力推动33个总投资1675亿元重点项目加快工作进度;聚焦辽宁省政府实施的“15项重大工程”,会同12个牵头部门推动184个总投资2015亿元重点项目顺利实施;聚焦“港产城”融合发展和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两大战略,推动172个总投资1555亿元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锦州市计划全年完成投资467亿元。计划推进开复工项目109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8个,同比增长20%,其中一季度计划开复工项目439个,开复工率40%,筑牢稳投资稳增长基本盘。
 
万马奔腾,市场主体迸发新活力


 
  沈阳市铁西区,特变电工沈变公司一片忙碌。半月前,公司为雅砻江两河口项目研发生产的500kV大容量解体式变压器,一次试验成功!
 
  厂区北部,公司聚焦“卡脖子”领域投资建设的特高压套管研发生产基地内,车流不息、焊花飞溅,场地平整、设备组装等工作有序进行。
 
  这家有着80余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其研发生产的大容量变压器屡屡打破国际垄断,从金沙江下游的白鹤滩到雅砻江两河口,大型电站均装配有沈变生产的变压器。    
 
  开年至今,公司已经签订了胜利等一批国家重要特高压变电站特高压产品的订单。产品也出口到巴基斯坦、墨西哥、孟加拉国等10多个国家。
 
  特高压设备是继高铁后,又一张“国家名片”。公司工会主席肖锋说,目前,车间排产饱满,春节期间也是满负荷运转。“我们在和自己较劲,和时间赛跑。”
 
  一些高科技企业中,机器人代替人工不知疲倦地度过这个春节。
 
  走进位于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的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新厂区,在转向架分厂构架自动化焊接产线车间,一个个焊接机器人、运料机器人正按照指令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传统的人工焊接已难觅踪影。
 
  中车大连机车数字化转型办公室副主任王喆介绍,大连机车借助企业整体搬迁契机,以产业数字化转型蓝图为框架,按照精益化、数字化、自动化“三化融合”思路,对原产线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目的是通过融合实现效率提升、能耗下降、产业转型。”王喆说。
 
  致力于打造创新科技策源地的大连英歌石科学城正在紧张施工。“一座座高能级实验室正在从纸上蓝图变为现实图景。”大连英歌石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孙玉帝说,目前在建的包括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等项目。大连发挥创新平台的牵引作用,2022年新认定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53个,组建产学研联盟510家。
 
  在阜新市高新区天琪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紧张忙碌而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手中精小的部件;车间外,一辆辆卡车将出口美国的产品装车……历经20多年创新发展,这家民办企业年产值实现超10倍增长,拥有发明专利8项,科研产品部级鉴定42项,先后开发出两大系列100多个新产品,并领导研发多项部级新产品。
 
  目前,阜新市高新区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62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引进高端专业人才8000余人。
 
碧海潮生,对外开放再启新航程


 
  1月31日凌晨,编组55辆、满载日用品和机械零件的X8059次中欧班列,从沈阳东站安全开出,驶往俄罗斯埃列克特罗乌格利站,这是今年开年来辽宁开行的第29趟中欧班列。1月份,辽宁中欧班列累计发送3180标准箱,同比增加32.5%。
 
  2022年,辽宁省累计开行国际联运列车386列,其中中欧班列370列,中亚班列16列,累计发运36702标箱,物资抵达16个国家53个城市。
 
  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辽宁用通江达海的气度与胸怀,加强和世界各国经贸往来,为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中的负面管理清单,有哪些可以创新调整”“还要进一步走进外企调研,看看有哪些新需求”“抓紧研究哪个县区可以作为示范区试点”……
 
  2022年底,沈阳等6个城市获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年一上班,沈阳市商务局局长赵戈便围绕这一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
 
  “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加紧复制原有经验,继续深入了解外企需求,用好用足政策,更好地服务在沈阳的外资、外企。”赵戈说。
 
  过去一年,沈阳至阿姆斯特丹、格林维尔等全货机航线开通;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竣工……一系列开放举措不断加力,沈阳吸引外资的能力持续增强。数据显示,2022年沈阳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75.1%。
 
  海风阵阵,波光点点。
 
  清晨,锦州港210泊位岸桥司机杨法千乘坐小电梯来到40米高的司机室,开始装卸集装箱。港口上,工友们正紧张作业,加速建设东北陆海新通道。
 
  据了解,东北陆海新通道将以锦州港作为海陆交汇枢纽,向西建设一条连接蒙俄,通达欧洲的铁路通道;向北连通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重要城市,构建东北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向南衔接京津冀及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向东紧密连接日韩。
 
  “随着东北陆海新通道的加速发展,码头工人的作业量和薪酬也在上涨,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直线上升,大家干劲十足。”杨法千说。
 
  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管委会主任史立强表示,大连片区也将进一步推进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创新“滚装+班列”运输模式,力争商品车吞吐量突破50万辆;加大中欧班列开行力度,支持大连港提升过境班列货源服务能力,建设世界级港口集群;加快国际中转集拼中心、冷链国际分拨中心等开放性平台建设,助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月底,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出台九方面共二十七条措施,从金融信贷、产业发展、外资外贸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全省经济行稳致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近年来辽宁在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谋划未来产业,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延伸和现代化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实施,必将带动老工业基地走向新生。”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
 
  (本报记者曹智、蔡拥军、孙仁斌、汪伟、郭翔、于也童、丁非白)
 
“火热行情又回来了!” 记者探访海南民营企业节后开工热潮
“火热行情又回来了!”
记者探访海南民营企业节后开工热潮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记者柳昌林、陈碧琪


  春节黄金周至今,海南康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海口的办公室一派繁忙景象,抱着文件夹的员工步履匆匆,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工作节奏一直在加快,半数以上的员工春节假期也坚守岗位、加班加点。”公司总裁助理林仕桑说。据初步测算,公司1月的营收额已达去年12月的近三倍。

  今年春节假期,海南旅游市场十分火爆。黄金周已过,但海南旅游热度仍在持续。多个在线旅游平台监测数据表明,海南旅游黄金周有望火成“黄金月”甚至“黄金季”。

  春江水暖鸭先知。记者近日走访多家民营企业注意到,椰子加工、旅游消费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焕光彩,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前沿产业欣欣向荣,生产一线如火如荼,招工扩产紧张有序,火热行情让企业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

  走进海南省椰园实业有限公司的椰汁饮品加工厂,从清洗、配料、罐装到杀菌、封装、运输,工厂加足马力生产。“早上6点多就开始忙了,平时50多人同时作业,现在100多人都忙不过来。”厂长叶逢教说。

  “火热行情又回来了!”早在年前,公司负责人就感受到了市场的回暖。

  “订单不仅回来了,还开启了‘暴增’模式,50万箱的订单正赶着,新订单还源源不断。”这位1988年海南建省就从岛外过来创业的老板说。

  经济活力足不足,从快递数据可窥见一斑。据海南省邮政管理局统计,今年春节假期期间,海南邮政快递业共揽投快递包裹超534万件,同比增长超90%。

  在海南澄迈,京东物流打造的集智能存储、智能搬运、智能拣选等环节为一体的“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已成为京东物流海南区域的物流枢纽中心。春节期间,园内每天约有400名员工在岗,与百余台应用5G技术的“地狼”智能拣选机器人一同忙碌着。

  园区仓储经理王超也是其中一员,常年扎根一线的他敏锐地捕捉到行业的积极信号:“新年刚刚开局,我们的业务量相较去年同期已经有了20%到30%的涨幅,企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整个海南团队的士气也越来越足。”

  “公司去年的近2000家客户中,超三成是新增客户,可见市场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辉说,当前市场环境仍存在不确定因素,但从公司经营情况看,只要持续创新,市场前景还是乐观的。

  绿树婆娑,红灯笼高挂,有着“高新科技企业孵化器”之称的海南生态软件园节日氛围依然浓郁,入驻在此的腾讯、百度等公司已经满员上岗,科技加速园、数字生态岛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计划于2024年竣工的办公楼“沃克之光”已被不少企业早早相中。

  企业的信心是园区发展的最大底气。“最近很多企业家专门前来园区考察,我们的接待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各项招商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针对不同成长型企业,园区将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春节不断档,冲刺“开门红”。海南康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晨说,今年,公司将乘势而上,加快筹备国际包机及出入境业务,并围绕体育、研学等元素在主题旅游、高端定制游方向拓展发力。

  不久前结束的海南省两会传出信息,海南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振民营企业市场信心、投资信心。

  “大河有水小河满。海南为创新企业提供发展沃土,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李辉说。新华社海口2月5日电

 
南京:61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超800亿元
南京:61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超800亿元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南京2月4日电(记者沈汝发)2023年南京市重大招商项目签约活动4日举行,中电建华东区域总部、一鲨科技总部项目等61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800亿元,为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复苏动能。

  据介绍,本次签约项目规模体量大,内资项目投资总额681.498亿元,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为12.62亿元,外资项目投资总额18.14亿美元,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2.59亿美元。同时突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额分别占比为62.7%和35.6%。另外,聚焦总部经济,此次总部类项目达8个,中储粮江苏总部、旺旺集团中国区投资总部等一批央企、外企、头部民企落户南京。

  南京市投资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说,本次签约项目中,既有技术在行业内领先的外资项目,也有大块头带动强的央企项目,还有赋能强、方式活的基金项目,将全面提升南京市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助力绿色经济、“双碳”转型升级。

 
福“兔”庆团圆“元”气开新局 各地欢庆元宵节扫描
福“兔”庆团圆“元”气开新局
各地欢庆元宵节扫描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记者
 

 
  癸卯兔年,立春元宵节喜相连。连日来,山东青岛璀璨花灯点亮市南老街,湖北建始非遗火龙热闹非凡,安徽歙县鱼灯嬉游祈福风调雨顺……
 
  闹元宵、庆团圆,人们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表达对年景的美好期盼,开启元气满满、信心满怀的新生活。
 
神州大地闹元宵


 
  猜灯谜、观冰灯、歌舞表演……花灯璀璨、流光溢彩,走进黑龙江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尽管天气还有些寒冷,但热情喜庆的古筝弹奏、健身舞龙、扭秧歌、太极伞表演等活动吸引众多游人喝彩。
 
  “过节的氛围真不错,我带着家人一道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从河南来到哈尔滨的游客高佳佳说。
 
  几千里以外,作为广府庙会展演的主会场,位于广州越秀区的城隍庙忠佑广场此刻也是热闹非凡。
 
  在元宵节当天开启并持续7天的广府庙会上,游客们不仅可以观赏汉唐舞、杂技、武术等表演,还能体验广彩、榄雕等非遗项目,并在特色云集的美食区大饱口福。
 
  对于今年的广府庙会,广州市民谢伽俊期待已久:“广府庙会是许多年轻人的儿时回忆,如今庙会体验的项目更多了。传统节日就是大家一起过才热闹!”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有元宵节的传统项目,更有当地各具特色、喜气洋洋的民俗表演。
 
  在山西清徐县街头,生动的背棍表演让人目不转睛:只见身材魁梧的男子背着铁棍步伐绵软、时走时顿,铁棍上托举的孩子身披华丽戏服,带动两只长长的水袖翩翩起舞……
 
  在安徽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嬉鱼灯习俗已有数百年历史。随着绚丽的烟花腾空绽放,锣鼓声中,鳞鳍闪烁的大小鱼灯被人群簇拥着,从各自的祠堂鱼贯而出,跟随灯引穿街过巷,或上蹿下跳,或左摆右摇……
 
  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塔城市,由汉、哈萨克、维吾尔、达斡尔等多民族群众组成的社火表演队大排长龙,舞龙、舞狮、秧歌、旱船等传统表演轮番竞演。达斡尔族表演者伊梅红说:“如今各族群众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我们要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人间至味是团圆


 
  广州越秀公园,一盏盏绚丽多姿、年味十足的花灯在夜色的笼罩下流光溢彩:寓意和谐幸福、吉祥如意的大型桔子树灯,由数百个灯笼装扮而成的祝福长廊,栩栩如生的玉兔主题花灯……
 
  在一张带有福字的花灯旁,28岁的湖北小伙杨力刚拍摄了一张与父母的合影。“自毕业后第一次带父母在广州过年,想尽可能多陪伴他们。希望新的一年福气满满。”
 
  在中国人的习俗中,吃元宵、汤圆,圆滚饱满,品的是团圆幸福、和睦平安。
    
 
  在“冰城”哈尔滨,来自俄罗斯、韩国、巴基斯坦、泰国等十多个国家的数十位留学生,和当地民众一起猜灯谜、做花灯、观看传统节目表演。
 
  第一次吃到元宵的巴基斯坦留学生穆安伟,最喜欢黑芝麻馅。“通过这次元宵节,我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原来,这就是团圆的味道,有一种家的感觉。”
 
  月圆人团圆,天涯共此时。
 
  5日清晨6时许,深港一线福田、深圳湾、文锦渡等陆路口岸的闸口外,早已聚集了大批等待开闸通关的旅客。在深圳湾口岸现场,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随风摇曳,轻快的脚步、幸福的笑容,到处都是团圆的味道。
 
  有一种坚守,是为了更多人的团圆。
 
  深圳皇岗口岸、罗湖口岸、莲塘口岸将于6日恢复运行,届时深港陆路口岸将全面恢复。恢复通关在即,5日当天罗湖口岸出入境查验大厅格外繁忙,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在为安全顺利通关忙碌着。
 
  太原古县城内花灯璀璨,游人如织,花灯会、非遗表演、无人机灯光秀、烟花秀等20多项民俗活动正热闹上演。
 
  古县城32个大型灯组,210家街区商户供电,以及街区的照明设施……为了让游客体验到多彩元宵节,国网太原供电公司组织30多名保电员工重点时段现场蹲守,加强线路设备巡视力度,提前协助景区运营单位排查用电隐患,全力保障供电安全。
 
新年奋斗正当时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更是新篇章的开启。
 
  5日5时,天还没亮,王安全就来到位于黑龙江哈尔滨的红专街早市,把新鲜的活鱼摆在摊位上。7时,早市的人渐渐多起来。正月十五,不少市民前来采买货品,也有许多游客慕名来体验东北早市。“今年生意不错,顾客很多。”他说。
 
  各种口味的元宵、刚出锅的油炸糕……来自上海的游客杨女士兴奋地说:“没想到早市这么热闹,我买了油条、冻梨、大碴子粥,和家人们好好尝尝。”
 
  人间春意暖,奋斗正当时。
 
  虽是元宵节,但位于安徽芜湖航空产业园内的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厂房里,各条生产线井然有序地运转。这是一家生产轻型通航飞机整机的企业。不久前,公司第100架DA42NG飞机下线并成功交付。
 
  “为加快国产发动机的研发进度,这几天多个部门连续加班加点,铆足劲攻克技术难关,抢抓工期。”公司通飞事业部生产中心主任助理黄仁金说。
 
  神州大地上,一幅幅新的生产生活图景正徐徐展开:
 
  兔年伊始,各地劳动力市场加速回暖,元宵节后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预计将迎来高潮。作为山西的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山西临县的就业服务大厅内放置着50多家单位的招聘宣传资料,大屏幕上滚动着企业招聘信息,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
 
  临县一家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马永珍正为招工忙碌。“这几天已经向青岛、南通输送了160人。”马永珍说,正月十六还将向外地输送第三批外出务工人员。
 
  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吃完团圆饭,主营节水灌溉设备的新疆塔城市天锦工贸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
 
  “今年1月份就有农户下订单,相较于往年提前了两个月。企业生产线从春节运转至今没有停歇。”公司生产厂长李坛平说。
 
  元气满满,奋发“兔”强。
 
  在皎洁的圆月下,在璀璨的花灯中,让我们凝聚新一年的团结奋进,谱写最美的时代风华。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东北早市里,烟火如歌漫卷
东北早市里,烟火如歌漫卷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零下23摄氏度的数九天,挡不住东北早市里热腾腾的烟火气。

  2月3日6点多,天空破晓,流动摊位早已在哈尔滨市红专街两侧一字排开,卖冻水果、活鱼、元宵、调料以及油条、油炸糕、煎饼等特色小吃的商户们裹着军大衣、穿着厚棉鞋,一边扯着嗓子叫卖,一边用劲儿跺着脚。

  “嘎嘎甜的大柿子两块钱一斤!”“东北大苞米两元一个,五元钱仨!”……喇叭声和叫卖声此起彼伏,山竹色的冻梨、橙色的冻柿子、冷红色的冻草莓吸引着来往人们的目光。

  红专街靠近繁华的哈尔滨中央大街,这里的早市是哈尔滨的网红早市。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黑龙江省发布多条政策措施鼓励早市、夜经济、路边摊发展,商贩们不约而同回归这片早市“大本营”。

  临街的案子上,“红专鱼行”最热闹。“我在这儿卖了20多年鱼,抚远的、同江的、哈尔滨当地的都有。”鱼行老板王安全熟练地一捞,一条鳜鱼已经在他的漏勺里乱跳起来。

  “这条是鳜鱼,35元一斤。今天野生鲤鱼卖得最好,已经卖完了!”王安全说,他从正月初三就开始干活儿了,这几天的流水明显比往年同期要好,自己心里也踏实多了。

  “开春了,冻人不冻水啦!”王安全戴着手套划拉着缸里的水。在他的眼中,每天清晨来赶早市,最要紧的就是烟火气,有了烟火气,就有钱赚。卖上好价钱,家里的日子便有了甜味儿。

  68岁的单庆杰是王安全的老主顾,这天他依然裹着羽绒服来挑鱼。“我就住在红专街和中央大街交叉口,基本每天都上早市转转。”单庆杰兴致一来,开始教记者辨别真正的网红店和冒牌店铺,提醒我们不要“踩坑”。他身后各种口音的讲价声、交谈声与摊贩洪亮的叫卖声汇成了一条声音的河。

  来自江苏扬州的游客王女士所住的酒店位于中央大街,这天早上她特意慕名而来。“这里冻汤圆敞着卖,菜却都盖着被子保温,跟扬州完全反过来了!”王女士饶有兴致地说,叫卖声也特别有意思,“脆柿子,嘎嘎甜!”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八点半,记者的眼睫毛被冻上了霜,双脚已冻得生疼。快到收摊时间,人潮依然涌动。不远处,又有食客在“东北大苞米两元一个,五元钱仨”的吆喝声中停步。

  “我要五元钱仨的!”食客拿出手机扫码。

  “白的黄的?”几个苞米从“棉被”里探出头来,一股股热气遮住了店家的脸。

  “黄的,你家黄的好吃!”

  这早市里喧嚣漫卷的烟火,就是城市向前行进的歌。

   (记者陈聪、杨轩、戴锦镕)

    新华社哈尔滨2月5日电

 
河北唐山制造业者“蓄力”出发
河北唐山制造业者“蓄力”出发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石家庄2月4日电(记者杨帆)今年58岁的张延军是河北震安减隔震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大年初六一早他就乘着高铁返回唐山,重归工作岗位。该公司是工信部认定的首批“小巨人”企业之一,国内制造业减隔震行业的龙头企业。2019年,张延军随公司一个智能化装备制造项目来到河北省唐山市工作。

  “年前的订单还有一部分在收尾,春节期间企业整体生产压力不大。经过春节休息调整后,公司全面复工,目前产能已经起来了。”张延军说。

  随着京唐城际铁路开通,震安公司所在的唐山市高新区因为拥有高铁、机场及多条高速公路过境,一跃晋升为京津冀区域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地。张延军说:“2022年因为疫情防控,企业封闭生产,地方党委政府帮助我们稳企,保证了订单生产和重要合同交付。新一年希望企业发展能上一个台阶,继续领跑。”

  唐山作为我国北方工业重镇,工业门类齐全,截至2022年底,制造业企业超1.8万家。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孟祥印介绍:“目前,全市积极抢抓兔年开局,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已开足马力生产,元宵节后开工率能达到100%,努力拿下‘开门红’。”

  方红军所在的北京双泰气动设备有限公司,2018年从北京通州区迁到唐山。干了大半辈子齿轮加工的方红军,来到唐山的新厂担任机加工车间主任。

  这家企业属于起重机械制造行业,员工只有50多人,但年产值高达1.8亿元,属于业内第一梯队企业。方红军说:“公司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技术岗位一员,新一年我和团队有信心继续打造领跑行业的产品。”

  谈及对新一年的信心,方红军说:“以前从北京来唐山开车要两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半小时,换地铁直接到家,这不就是同城生活嘛。通勤方面的便利,给了我和同事们新一年更多信心。”

  1986年出生的高文彬,是河北微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该企业是一家创业型公司,聚焦光纤感温研发制造,业务范围涉及欧美多国。

  “我们部分研发任务在北京和天津,主要生产任务在唐山。新一年诸多外部条件的变化,让我们在人才引进、会议招商等方面都方便了很多,能腾出手抓主业,期待兔年的成绩继续往前冲。”高文彬说。

 
开足马力应对市场需求 一家磁悬浮节能装备企业见闻
开足马力应对市场需求
一家磁悬浮节能装备企业见闻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济南2月5日电(记者栗建昌、陈国峰)“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春节假期刚结束,位于山东潍坊高新区的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收获了“头彩”,1月份磁悬浮节能装备订单量同比增长170%。面对下游市场超出预期的反弹,天瑞重工常务副总经理陈茹脸上写满兴奋与急切,他们正全力以赴抢抓这来之不易的机遇期。

  在天瑞重工的生产车间里,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切削着磁悬浮设备的重要组件——三元流叶轮。陈茹开玩笑地说,企业现在就像这些叶轮一样不停“连轴转”:召开销售工作会议、组织各办事处主任竞聘、讨论组建新产品生产线、成立市场专家委员会……陈茹掰着手指细数一天的工作,不由感叹:“开春了,产业的春天也来了!”

  天瑞重工的磁悬浮业务肇始于2012年,通过科研攻关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鼓风机,迅速打开了市场。其研发的磁悬浮鼓风机、真空泵、空压机、制冷机、低温余热发电机等装备已实现产业化。

  伴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积蓄已久的动能不断释放。天瑞重工副总经理张婕妤说,一些高峰论坛、研讨会、推广会可以召开了,也可以外出拜访客户了。近期,天瑞重工接连拿下几个大订单,下游企业都在铆足了劲生产,他们更得开足马力应对市场需求。

  国内市场热起来了,天瑞重工着手布局国外业务,前阵子专门组建了外贸部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工作安排得很紧张,节奏很快,但很充实!”张婕妤说。

  为支持天瑞重工发展,潍坊市和潍坊高新区专门成立两级企业服务专班,并规划了占地500亩的磁悬浮产业园。“现在从政府到企业都在大力推进产业园建设,加快扩大磁悬浮装备产能。”张婕妤说,天瑞重工每年都有新产品研发成功进入市场,磁悬浮动力装备产品矩阵正在形成。

  走进天瑞重工展厅,一面专利墙颇为壮观,300多项专利挂满墙面,凝结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背后离不开人才支撑。“今年计划新招100名硕士,现在企业发展得好,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也提高了。”天瑞重工总经理助理王秋景说。

  面对庞大的市场前景,陈茹对企业发展胸有成竹。她说,天瑞重工经过多年积累,正像磁悬浮鼓风机一样“鼓”足劲头、乘“风”而上。“今年将是超常规发展的一年,全年预计实现翻番增长,我们对市场充满信心!”

 
擦亮中国品牌,老字号加速“出海”
擦亮中国品牌,老字号加速“出海”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王雨萧、丁英华)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老字号乘风“出海”,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不久前,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上,巨幅海报亮出“京珐景泰蓝,传统技艺,走向世界”的宣传语,中国红背景衬托下,景泰蓝“和平尊”熠熠生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技艺的艺术魅力。

  “作为行业代表性企业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匠心产品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美,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艳娜说。

  走进北京市珐琅厂的生产车间,只见数十位师傅正在一丝不苟地对手中产品进行精雕细琢。制胎、掐丝、点蓝……制作景泰蓝前前后后加起来有10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含糊不得。

  董艳娜告诉记者,工艺精美的景泰蓝深受国人喜爱,也受到海外消费者的欢迎,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

  如今,像京珐景泰蓝这样走出国门的老字号不止一家。

  开年以来,位于福建漳州的片仔癀生产车间加班加点,一批批产品陆续销往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仅元月上旬,产品销量就达去年全年的十分之一;

  上海老字号凤凰也迎来新飞跃,其生产的锂电助力自行车远销多个国家,售价是传统自行车的十倍乃至数十倍;

  海鸥手表通过入驻全球速卖通等数字化平台,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速卖通平台为企业量身打造“出海”方案,去年8月大促期间,海鸥手表多款单品销售额环比实现三位数增长……

  “老字号有着悠远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是国家宝贵的品牌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字号走出国门,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品牌故事,展示文化自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

  今年4月,京珐景泰蓝将携旗下产品亮相在海南举办的第三届消博会。董艳娜表示,多年来,企业一直积极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消博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目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景泰蓝背后的中国文化。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目前,我国有中华老字号1128家、地方老字号3277家,广泛分布在食品加工、餐饮住宿、居民服务等20多个领域。全国老字号年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在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文化引领、民族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商务部将采取切实措施,推动老字号发挥主体作用,加快创新发展,拓展更大市场,满足更多需求。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副司长王晓浒说,近年来,我国企业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也频繁遭遇海外诉讼、商标抢注等一系列知识产权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中国贸促会,共同设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和22家地方分中心,为包括老字号在内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公益性指导服务。

 
最后交付的波音747将在成都投运
最后交付的波音747将在成都投运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记者近日获悉,波音公司交付的最后一架波音747系列飞机将由德迅物流旗下企业爱派克斯国际物流运营,长期执行成都往返北美的洲际航线。

  日前,波音公司向阿特拉斯航空公司交付最后一架747-8型货机,正式结束了波音747系列飞机半个多世纪的生产。747-8型货机是目前业载最大的全货机,满载可装约135吨货物,由于飞行里程长,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货运效率。

  据悉,爱派克斯“成都-北美”定班航线于2022年9月首航,采用747-400货机执飞。相比747-400货机,747-8型容量和最大载量分别增加了16%和20%,货载可增加23吨。

  “本次替换机型,是因看好未来成都与北美的国际贸易市场。”爱派克斯国际物流相关负责人表示,747-8型货机投放成都,将在2023年为该公司全年增加约5000吨运能。该架飞机将从成都出发,运力将覆盖纽约、芝加哥、西雅图、洛杉矶等城市。

  该负责人认为,这架飞机的投运将吸引更多国际知名客户,更多电子产品、高端制造设备等货源向成都聚集,也将更好地为本地区的高科技生产企业提供更优质可靠的物流服务。

  全球最后一架波音747系列飞机投入成都运营,也能反映出中国和成都的经济活力。随着这架全球最大民用货机的加入,成都双流的国际货运能力将更强。

  数据显示,2022年双流国际机场推进“客货并举”,在飞国际货运航线已达30余条,国际货邮吞吐量实现22.1万吨,逆势同比增长53.7%,创历史新高。

  据悉,波音2020年宣布定于2022年停产747系列飞机。最后一架波音747系列飞机,即这架747-8型货机于2022年12月在美国华盛顿州埃弗雷特工厂下线,随后波音747的生产线关闭。至此,波音747系列飞机的数量停止在1574架。(本报记者袁秋岳)

 
直播间“搬进”企业,主播体验式“带岗” 招聘会里看就业新活力
直播间“搬进”企业,主播体验式“带岗”
招聘会里看就业新活力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沈阳2月5日电(武江民、赵跃泽)2月4日正逢立春,在中国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今年的首场招聘会热闹开场。7000余名求职者穿梭其间,走企问岗,面对面咨询,现场“带岗”直播同步进行,数万人线上选岗,寻觅春天里的新机遇。

  40岁的关复友是辽宁抚顺人,从事焊接工作近20年。4日一大早,关复友乘坐公共交通,从抚顺市赶来寻找心仪岗位。“这里焊接类岗位多,薪资高,我想着今年出来闯闯,多赚点。”关复友说。

  与求职者同样忙碌的,是穿梭在人群中的“带岗”主播。“没有夜班,地点就在沈阳铁西。”“这家企业岗位链接在12号。”……面对镜头,来自金谷人才市场的主播开开边走边推荐。直播间一头牵着招聘企业,一头连着应聘人员,当天共吸引了3.2万人次进入,在线观看、“下单”投递岗位。

  “今年招聘会比往年早一个星期。”招聘会负责人赵晓峰说,今年的招聘会开得早,形式多,应对的既是春节过后的求职高峰,也是企业旺盛的用工需求。

  在沈阳鼓风机集团的招聘展位前,求职面试的大学生络绎不绝。集团HR苏瑛说,去年沈鼓集团产能创历史新高,加大了对产品研发设计、工程师等岗位的招聘力度,提高了薪资标准,用“真金白银”吸引人才。

  与沈鼓集团一样,技术型人才是招聘会各家企业的重点。沈阳富虹植物油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去年企业扩建了11万平方米的厂房,更新了一批先进设备,今年招聘岗位超过一半是技术型岗。“别看我们是流水线生产,预处理工程师、化验师等技术型人才样样不能少。”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英说。

  22岁的唐子健是沈阳市一所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招聘会上,他向几家机械加工类国企投递了简历。“这些企业和我的专业相关,虽然要先从学徒工做起,但工作稳定,发展前景好,工资水平也不低。”唐子健说。

  据介绍,这场招聘会共吸引108家企业参展,涵盖制造业、电子信息等20余个行业领域,吸引7000余名求职者到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600余人。

  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负责人马晓明说,除了举办招聘会,产业园还走出去,与沈阳周边城市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广纳企业与人才;把直播间“搬进”各大企业,通过主播体验式“带岗”,充分解读岗位需求,实现求职与招聘的“双向奔赴”。

  招聘会当天,沈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还与15家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企业代表签订了“共享用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零工就业的供求信息共享,进一步调配、利用好人力资源。

  2月4日,在沈阳市首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活动上,有494个项目集中签约。“项目多,用工旺,我们就业服务也得跟上,让大家好就业、就好业。”马晓明说。

 
饱口福、品文化、享玩乐 元宵节消费市场一线观察
饱口福、品文化、享玩乐
元宵节消费市场一线观察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元宵节
 
  老字号汤圆创新“中西混搭”满足年轻人的尝新味蕾,文化地标内非遗项目传承人与三代同堂的游客互动,各地赏花灯、猜灯谜、坐游船等活动精彩纷呈……紧接春节假期的“开门红”,元宵节各地餐饮、文化、旅游等消费场景火热持续,印证2023年消费复苏的潜力和活力。

饱口福:团圆、健康、新意一样都不少


  元宵节当天,重庆欢乐谷一场火锅汤圆宴人声鼎沸,各种口味的汤圆在不同风味的锅底中翻滚。记者看到,在传统馅料汤圆之外,市面上不常见的一些新品种,诸如麻辣火锅煮香菜馅料汤圆、番茄咖啡锅底煮软糖芥末馅料汤圆等,受到大批食客青睐。“以往过节芝麻馅豆沙馅的汤圆吃得多了,我更乐意尝试下新口味!”“00后”游客戴杰说。

  上海老字号乔家栅门店外排着长龙,“中西混搭”的美式咖啡汤圆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人气颇高。乔家栅门店有关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年元宵节前后,汤圆销售量同比去年增长3倍。

  “中华老字号”长沙火宫殿坡子街总店客流爆棚。长沙饮食集团火宫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后长介绍说,消费者多是祖孙三代一起前来,人们也不像过去那样“海吃海喝”;为此,火宫殿在口味、套餐等方面及时进行调整,比如推出橙子口味汤圆等新品和多品类、小份的家庭套餐,“老字号也要跟上新形势”。

  节日应景的汤圆不能少,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也来“助阵”。在上海农业展览馆主办的“2023上海新春农产品大联展”静安嘉里中心会场,新鲜的大米、蔬菜、瓜果、畜产品、水产品、花卉以及糕点、罐头等琳琅满目,往来消费者熙熙攘攘。不少参展商表示,节日消费需求旺盛,绿色食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品文化:传统民俗加创新元素增添消费热度


  2月4日晚8时许,重庆铜梁区玄天湖龙舞广场早已坐满了观众,非遗龙舞渐入高潮。打铁花师傅将铁水抛向空中,另一名师傅用一块木板将高温铁水拍打至高空,刹那间绽放成美丽的烟花。赤膊上阵的舞龙汉子挥舞着喷火的大龙,在漫天火树银花中跳起龙舞,令人叹为观止。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铜梁龙舞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已形成颇具潜力的产业。据重庆市铜梁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当地龙灯制品相关产业年产值约5000万元;龙文化旅游业门票直接年收入达2000余万元。

  重庆玄天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勇介绍,元宵节的两场龙舞表演总计近4千张门票全部售空。

  2月5日,夜幕降临时,长沙火宫殿坡子街总店院子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曲牌锣鼓、长沙弹词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轮番登场,为游客奉献2个小时的“元宵喜乐汇”,台下的游客一边看表演一边吃汤圆,还能在现场参与互动小游戏。马蜂窝旅游研究院院长冯饶说,传统文化、民俗引入创新元素的“国潮”成为消费市场上的热点,为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所喜好,而年轻消费者热衷参与文化活动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长沙市德思勤24小时书店内人头攒动,在这里,人们一边阅读一边体验传统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原来所有的灯谜都藏在书店的试读本里。

  书店店长孙玮文说,春节期间的文化消费热在元宵佳节延续。读者有跟随父母前来的学龄前儿童,也有年逾八旬的老人。“当下,既长知识又老少皆宜的文化消费成为节日新潮流。”

享玩乐:花灯点亮各地“夜经济”


  上海锦江乐园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举办“盛世万福元灯夜”活动。由红城门、绢纱、兔子花灯等打造而成的“盛世唐灯集市”,结合舞狮、鼓子舞、霓裳飞天舞等民俗表演,带给人们沉浸式体验。

  上海市近日出台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促进消费扩容升级,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全面激活文旅市场,市、区联动发放文旅、体育、餐饮、零售等专项消费券等。

  锦江乐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1月22日至2月4日,乐园已接待5万余人次游客,实现营业收入500多万元,创下近年来新春期间的新高,“这得益于政府对促进文旅消费的支持。我们今年也将通过节庆、市集活动,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重振消费经济。”

  元宵节之际,各地赏花灯、猜灯谜、坐游船、放烟花等旅游活动精彩纷呈,为复苏中的“夜经济”更添了一把“火”。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介绍,元宵节期间重庆文旅场所共计推出100余项文旅主题活动,供市民游客欢度佳节。马蜂窝平台数据显示,元宵节之际,各地夜间旅游平均热度上涨超60%。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何建民认为,春节以来,各地在餐饮、文化、旅游等场景发放消费券,高效匹配优质供给,对提振市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助力消费加速回暖。

 (记者陈爱平、李晓婷、赵佳乐、白田田)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元宵佳节,老字号里品团圆
元宵佳节,老字号里品团圆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元宵节
 
  5日,正月十五元宵节。

  一大早,位于望京的北京稻香村第十八营业部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店内,过水挂浆、摇制、分拣、装箱……经过几道工序,元宵在机器中“滚”得浑圆;柜台旁,柜员将新鲜的现摇元宵火速打包,交到等候已久的消费者手中。

  “元宵节,团圆节,几十年的团圆味一定要有。”对于刚刚买到元宵的范阿姨而言,“中华老字号”稻香村是一种熟悉的味道,更包含着老北京难忘的时代记忆。

  元宵佳节,老字号扮靓团圆图景。

  四川成都赖汤圆门店,顾客们围着汤圆的香气摆起“龙门阵”,那是属于一座城市的安逸;浙江嘉兴五芳斋总店,食客们纷至沓来,只为那一口儿时的软糯香甜;北京磁器口,锦芳小吃店,顾客从元宵柜台前一直排到了马路上……

  元宵的热乎气儿,氤氲出团圆味儿,也蕴藏着“中华老字号”一以贯之的匠心。

  “从磨糯米粉到制馅再到滚元宵,我们对机器的选择、时间的长短都有很严格的规定,目的是最大限度保留糯米粉本身的营养成分和自然的香味,让滚出来的元宵黏度更高,口感更好。”北京稻香村副总经理石艳说。

  做北方元宵靠“滚”,做南方汤圆要“包”。浙江嘉兴五芳斋总店,汤圆师傅揪起糯米团,把馅按进团里,包起来搓圆,在糯米粉里滚两下,一个小巧玲珑的手工汤圆就做好了。

  店长胥传萍介绍,五芳斋汤圆精选120目水磨糯米粉,代代相传的水吊浆工艺让汤圆口感更加爽滑,猪板油制成的馅心细腻浓郁,滑、细、香、弹这四个特色让汤圆格外香甜。

  匠心,彰显着技艺的传承与品质的坚守。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说,正是这些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工匠精神和诚信理念,成为老字号企业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历久弥新的重要因素。

  巩固“老”的传统优势,老字号筑牢守正之基;顺应“新”的时代潮流,老字号更有创新之举。

  今年过年,新品熊猫汤圆成了赖汤圆的“明星产品”。古色古香的汤碗中,一颗颗可爱的“熊猫头”微笑着,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尝鲜。

  四川省成都市饮食公司赖汤圆总经理卢有才介绍,近三年,赖汤圆的销量每年稳步上升15%左右,产品畅销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些成绩,与赖汤圆求新求变息息相关。

  一颗汤圆,折射出老字号锐意创新的勇气。近年来,赖汤圆、稻香村、五芳斋等老字号在口味创新、工艺创新、营销创新等领域陆续发力——开发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新口味产品、根据需求精准定制食品加工设备、与知名商超合作推出联名款汤圆、线上线下多渠道品牌推广……紧跟市场趋势,老字号跑上了“新赛道”。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老品牌、老技艺、好信誉、好口碑。但老字号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也源于“老”,可能存在观念老化、机制老化等问题,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的接受程度不够高,难以满足当前消费升级和时代发展需要。唯有守正创新发展,才是老字号的出路所在。

  近日,京东发布《2023元宵节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元宵节前,元宵、汤圆成交额环比增长超60%。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消费市场需求加快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日增。

  “今年开年以来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了近40%,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北京稻香村副总经理俞大治表示,包括元宵、汤圆在内,稻香村糕点销售的火爆程度超出了公司预期。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打造中国品牌,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

  4日,由商务部主办的2023年“老字号嘉年华”活动在山东青岛启动。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要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统筹线上线下、全年持续推进,以更高品质的商品供给、更加新颖的消费场景,让群众在品味老字号的过程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立春时节,老字号里的团圆味儿,正飘向崭新的春天。  (记者魏弘毅、殷晓圣、李倩薇)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香港元宵节:春意款款月正圆 灯火暖暖人常在
香港元宵节:春意款款月正圆 灯火暖暖人常在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元宵节
 
  据新华社香港2月5日电(记者褚萌萌)2月5日,农历癸卯年正月十五,香港天气微凉,小雨的润湿下,春意款款而来。一个充满活力和新意的元宵佳节拉开帷幕。

  早上8时半,尽管许多店铺还未开门,荃湾一家开了六十多年的粉面行已经在营业了。店里的招牌手工汤圆一如往年般供不应求。“已经卖光了,唔该晒(粤语:多谢)!”不到四个小时,店员就只得对来晚的顾客说抱歉了。

  “炉暖宜烹白玉丸”,近几天,在各家超市,利川、小宁波等香港品牌和思念等内地品牌的汤圆一齐摆在冷柜里,竞相吸引着市民。

  午后,风清气朗,一场文艺表演将元宵节的气氛“闹”了出来。舞龙舞狮、旗操武术、民族舞蹈、中国风说唱……尖沙咀星光大道上,香港青少年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个个融合了传统与时尚的节目,欢乐的锣鼓声响彻港湾。这是由紫荆文化集团指导、香港联艺机构有限公司主办的“欢乐春节龙腾喜跃贺新年”活动。

  不远处,一场以古蜀文化为主题的“元宵游园会”在香港文物探知馆内展开,正在此间举行的“金沙之光——古蜀文明展”是其灵感来源。绿树白墙间挂满了红色的灯笼,参观者可以猜灯谜,体验制作黄金面具形状的剪纸和太阳神鸟活版印刷纪念页等。

  只花了一刻钟,香港市民梁女士和吕女士就将全场的10个灯谜猜出了8个,还在认真思考、挑战最后的两个。“元宵节就要猜灯谜嘛!”梁女士笑着说。她们打算等内地与香港全面通关后去四川旅游,因此提前来参观展览,做些知识储备。

  傍晚,暮色四合,恰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时青年男女传情达爱的元宵节,在当代也“怂恿”着善男信女们来到啬色园黄大仙祠的月老像前。手握红绳,随机问去,皆是善愿:范小姐希望“收获一份好感情”,梁先生和女友卢小姐希望“在一起好好的”……

  啬色园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中,还有不少青年身着衣袂翩翩的汉服。原来,一场汉服展示大赛当日在此进行决赛。受邀表演的国风雅集香港汉服文化协会,在现场展示了从战国到宋明不同年代的十二套汉服。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上水、荃湾等地的三个公共空间内,数十盏大型彩灯于18时齐齐亮起。

  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公园,摆放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扎作技艺制成的彩灯组,包括端着贺年美食的小白兔、手捧年花的醒狮等众多憨态可掬的形象。

  20时许,从元旦跨年夜开始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幻彩咏香江”灯光音乐秀加强版,伴着一轮圆月上演。彩色的激光束给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天际线抹上了夺目的亮色。

  元宵夜是春节的最后高潮,之后就要正式开启一年的奋斗和耕耘了。6日,香港将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一个向世界说着“你好”的香港期待着“全面复常、加速跃进”的新一年。

 
澳门:张灯结彩庆元宵
澳门:张灯结彩庆元宵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元宵节
 
  新华社澳门2月5日电(记者李寒芳 刘刚)各色汤圆甜蜜粘牙、玉兔花灯璀璨呈祥……5日,澳门大街小巷喜迎元宵节,为兔年春节庆祝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表示,元宵节于2020年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项目,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在澳门一脉相承的重要体现。

  “新马路任我行——步行区试行计划”于4日起一连两日举办春灯展彩共庆佳节。适逢元宵,活动带来更多别开生面的现场装置、特色摊位及应节演出、花灯走廊等,传承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与市民和旅客欢度佳节。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新马路上,售卖麦芽糖夹饼、冰糖葫芦、元宵汤圆及鲜花的摊位前人头攒动。位于新马路的典当业展示馆还首次带来夜游“德成按”的游览体验。现场人流如鲫,一度启动了人潮管制。

  “俗话说,过了十五年才算真正过完。澳门的元宵节活动热闹又别出心裁。”来自中山的孙小姐说,她特意来体验澳门的元宵风情。

  元宵节活动期间,澳门特区政府治安警察局银乐队下午送上喜气洋洋的音乐演出,晚上则由澳门长虹音乐会献上元宵主题的民乐合奏,多个艺游点在特定时段献上浪漫随性的街头演出。

  澳门多个社团也组织丰富多样的庆元宵活动。十月初五街区坊众互助会举办“十月坊众运财童子贺新春”活动,组织“童子、仙女”巡游向区内商户拜年。十月初五街区坊众互助会会长曾佐威表示,该会举办庆元宵活动已有23年历史。期望政府加强线上线下宣传,吸引更多旅客走进旧区消费,提振旧区经济,促进旅游经济全面复苏,加快推进经济多元发展。

  图个元宵好彩头,十月初五街一家糖水店前排起了长龙。“听说内地旅行团明天要到来,期待届时生意会更好。”店员何先生说。

  天上圆月高悬,人间彩灯万盏。在澳门科学馆海堤旁,居民们赶来欣赏即将收官的“2022幻彩耀濠江”灯饰,不少人流连忘返。

  当晚9点,“岁岁平安——绚丽澳门烟花汇演”上演。朵朵烟花在夜空交织绽放,打造多彩绚丽的视觉盛宴。人们纷纷举起手机、相机记录这美丽时刻,在五彩斑斓的焰火中期待新一年。

 
人间至味是团圆,江苏台胞台商闹元宵
人间至味是团圆,江苏台胞台商闹元宵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元宵节
 
  据新华社南京2月5日电(记者刘巍巍)5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来临,江苏台胞台商以多种方式庆佳节、聊感悟,寄望月圆人满。

  5日晚,昆山市千灯古镇流光溢彩,粉墙黛瓦的水乡老宅与摇曳的红灯笼相映成趣,水乡古塔灯影闪烁。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林大毅与家人、朋友“组团”前来观赏灯光秀。他说:“在保留着浓厚江南生活气息的古镇中欢庆元宵,有一种别样的浪漫和温暖。”

  来自台湾南投的林大毅,1997年作为首批台干“登陆”,曾辗转厦门、青岛、深圳等地,后来选择安居昆山。最近几年,林大毅的儿子、女儿也追随父亲脚步,来到昆山定居发展。“月圆人团圆,昆山逐渐从‘工作地’变成‘第二故乡’,海的两边都是家。”林大毅说。

  位于长江畔的南京天妃宫是明成祖朱棣为感谢妈祖等诸神护佑郑和航海平安而敕建,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妈祖的“守望”下,“80后”台青李彦翰兴致勃勃地猜灯谜、品元宵、点心灯。他说:“妈祖文化架起两岸‘情谊之桥’,今年是我在南京就地过年的第3年。这个元宵节,我和同事们在天妃宫欢度,感觉特别亲切,就像在家乡一样。新的一年,我们要不负春光,勇敢追梦。”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孙德聪告诉记者,元宵佳节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情思,新的一年,苏台交流有望更加热络,从而进一步拉近两岸民众心灵距离,增进彼此情感。

 
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 玉麦乡跨越半个世纪的深情守护
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
玉麦乡跨越半个世纪的深情守护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卓嘎准备喂牛(2023年1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央宗和儿子索朗顿珠在一起(2017年10月29日摄)。索朗顿珠是玉麦乡第一位大学生。
        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眼神,清澈且坚定;笑容,温暖又亲切;双手,粗糙而有力。
 
  “七一勋章”“时代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虽有众多荣誉傍身,但今年62岁的卓嘎,看起来仍如西藏千千万万的牧民一样——勤劳、淳朴、善良。
 
  新春时节,连续几天,我们在西藏边境玉麦乡与卓嘎在一起,看她喂牛,找她攀谈,听她宣讲,同她巡边,寻找心中的答案:
 
  是什么样的信仰,让卓嘎和父亲、妹妹一起,作为玉麦乡仅有的居民顽强生活几十年,守卫祖国的领土?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来自北京的关怀,精准滴灌在祖国边陲的玉麦,让天堑变通途,把“三人乡”变为小康乡?
 
  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高原上的人们“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在这个世界屋脊的边陲小山村,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为了祖国安宁 数十年顽强守望


 
  新春时节的清晨,当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距离北京4000公里之遥的西藏隆子县玉麦乡,卓嘎、央宗和村民们一起,穿戴整齐,也在雪山下庄严地升国旗。
 
  玉麦和北京,始终心连心。
 
  晨曦中,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缓缓上升,卓嘎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见到五星红旗的情景。
 
  那天,父亲桑杰曲巴拿着从外面买回来的红布和黄布,又裁又剪。
 
  看着父亲穿针引线,将黄布剪裁成“像花又不是花的图形”,并精心地将它们缝制在长方形的红布上,姐妹俩不禁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
 
  父亲笑着说:“这是中国最宝贵的东西。”
 
  那一天,在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边陲的小山村,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这面国旗,就是父亲用手缝制的国旗。
 
  为什么对于这片土地来说,升国旗会如此重要?
 
  很多年后,卓嘎和央宗姐妹俩才慢慢明白:国旗就代表着国家,国家就是脚下的土地。守护土地,就是守护国家。
 
  玉麦,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因为长年只有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三人,曾经这里被称为“三人乡”。
 
  翻阅历史,玉麦规模最大时有20多户300多人。随着人们陆续迁出重山阻隔、交通闭塞的玉麦,比半个上海市面积还大的玉麦乡,唯余桑杰曲巴一户人家。
 
  就连牦牛都知道要去水草丰美的地方生活,更何况是人?
 
  卓嘎和央宗哀求父亲,“咱们也搬走吧。”
 
  但桑杰曲巴很倔强,“如果我们走了,这块国土就没人了!”
 
  “玉麦是中国的领土,有土地就得有人,即便再孤独、再艰苦,也得为这块土地留下来。”
 
  于是,三个人组成的小家,牢牢地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三个人组成的“人口最少乡”,锚定了一个国家的坐标。
 
  父女三人坚守,等来了玉麦的“蝶变”。1996年,政府选派的干部、医生为玉麦注入“新鲜血液”,同年两户新居民搬进玉麦,当地居民增至18人。
 
  如今,曾经的“三人乡”已经发展到67户200多人。
 
  风雪边关写忠诚,家国情深展担当。一家三口人的信仰,变为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守望——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玉麦乡的清晨,是从清脆的玉麦河水声和屋顶的炊烟中苏醒过来的。赶上好天气,天空格外湛蓝,阳光泼洒在扎西孜巴山顶,恰如五年多前的那一天。
 
  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俩回信。
 
  总书记在回信中说:
 
  “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边境高原上,你们父女两代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
 
  “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
 
  卓嘎说,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到边远山区看望慰问群众,就萌生了告诉总书记我们生活很好的念头,“没想到总书记真的给我们回信了。”
 
  2018年2月,西藏开始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聚焦“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社会保障)”十项提升工程,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同年3月,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卓嘎,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满怀欣喜和感激,她在全国两会上,向大家展示玉麦乡的蓝图——小康新玉麦。
 
  从2018年开始,玉麦乡开展边境小康村及配套设施建设,轻钢龙骨架构民居及排水、通讯、学校、中心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拔地而起。2019年,国家投资超5亿元、总里程50公里的曲玉柏油公路改建工程全面完工,解除了玉麦每年大雪封山的困扰;同时,国家电网将10千伏的输电线路接入玉麦,玉麦人用上了安全稳定的常明电。
 
  如今,蓝图已变现实,玉麦已建成小康乡,2022年全乡人均年收入近4.4万元,人均居住面积达40平方米。不少村民用自家房屋开起了家庭旅馆、小卖部、快递站等……
 
  走进村民索朗次仁家,客厅内炉火正旺,藏茶飘香。楼上的2间客房布置温馨,干净整洁。
 
  “我们是2019年从隆子县热荣乡搬来的,最近在忙家庭旅馆装修的事。”索朗次仁说,夏天游客多,客房供不应求。“我在外跑运输,妻子在家经营客栈,儿子刚刚考上了大学,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蔬菜基地的大棚里,黄瓜、青椒、大白菜等十余种蔬菜长势喜人、绿意盎然;几十头藏香猪在山上悠闲觅食,养殖基地建成后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
 
  正如卓嘎所说,“即使相隔万里,玉麦离首都北京也很‘近’,总书记跟我们心连心。”
 
神圣国土的守护者 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挤完牛奶,吃过早饭,卓嘎穿戴整齐,早早来到乡政府会议室。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卓嘎要在这里为全乡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卓嘎用藏语向干部群众边宣讲边解释,“我们要爱护家乡的山山水水,守好国家的一草一木。”
 
  精神的传承,从不曾间断。
 
  2018年,作为玉麦乡第一位大学生,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成为玉麦乡政府的干部;2019年,卓嘎的大女儿巴桑卓嘎大学毕业,回到玉麦乡纽林塘村,成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
 
  “我愿意跟外公、妈妈、姨妈一样,坚守这片土地,推动家乡发展。”巴桑卓嘎说。
 
  受到卓嘎、央宗姐妹爱国守边精神的感召,得益于玉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群众搬到这里。
 
  扎西江村一家4口人于2019年搬到玉麦乡。面对新环境,他们很快适应了新生活。
 
  “我们每月参加2次巡边任务,每次来回10天左右,需要自带帐篷、炊具和食物等。”扎西江村说,虽然路上或有危险,可每次巡边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卓嘎姐妹就是我们的榜样,要为国家守护好这里的山山水水。”
 
  巡山时,不少陡坡在70度以上,上山时要借助绑在树上的绳索,下山时只能屁股着地一点点前挪。巡山时,队员带上饼子、糌粑和风干牛肉,在离河较近的宿营点休整。
 
  经常带领大家巡边的玉麦乡党委书记胡为民说,如今玉麦乡人口越来越多,生产生活半径越来越大,这片国土守得越来越好。
 
  漫步玉麦乡,一座座藏式小楼掩映在苍松之间,干净整洁的村道通向人家,宛如一幅冬日里的水墨画卷。
 
  这里的人们,巡山放牧,笑语欢歌,用心守护家园,用双手努力让家园变得更美好。
 
  “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会守好玉麦的一草一木,守护好国家的每一寸领土。”这是记者在玉麦听到的最真挚的声音。
 
  没有人生而伟大,但总有人在平凡中创造伟大。恰如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乍看弱不禁风,却能经风雪、耐严寒,即使在寒风中也会沐浴阳光,顽强挺立。
 
  (记者沈虹冰、翟永冠、陈尚才、范帆)
 
     新华社拉萨2月5日电 
 
元宵节,那只“玉兔”在月球看到了啥
元宵节,那只“玉兔”在月球看到了啥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记者彭茜、张漫子


  元宵佳节,明月高悬。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是人类开启“星际时代”的第一站。从绕月探测器、无人月球车到载人登月,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不曾止步。

  在布满大大小小撞击坑的月球表面,月壤上两道浅浅的车辙向远方延伸——这是我国“玉兔二号”月球车近期传回的月面图像。“玉兔二号”搭乘的嫦娥四号是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玉兔二号”也是迄今月球上唯一一个仍在运行的月球车,它已工作超过4年,累计行驶近1500米,对外发布各级科学数据超过940.1GB。

  月球车是可在月球表面移动的探测车。上世纪70年代,苏联和美国曾相继派遣月球车登陆月球。世界上首辆无人月球车是苏联发射的月球车1号,于1970年11月在月球雨海地区着陆,并一直在该区域工作约10个月。苏联又在1973年1月将无人驾驶的月球车2号送上月球静海地区,工作约4个月后损坏。这个时期发射的另外3辆月球车分别是美国“阿波罗”15号、16号和17号飞船搭载的载人月球车,它们在上世纪70年代初作为交通工具,供宇航员在月表考察研究时使用,目前都已失去行动能力。

  这之后仅有两辆月球车成功登陆月球,它们都来自中国,分别是2013年登陆的“玉兔号”和2019年登陆的“玉兔二号”。如今,在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之间,只有“玉兔二号”踽踽独行,历经数十个月昼工作期,默默探索着月球背面的秘密。

  今年,中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规划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我们希望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集更多样品,争取实现2000克的目标。嫦娥七号准备在月球南极着陆,主要任务是开展飞跃探测,然后是争取能找到水。嫦娥八号准备在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将会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有月球轨道器、着陆器、月球车、飞跃器以及若干科学探测仪器。一方面是找水,还有一方面就是探测月球南极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以及它的地形地貌,它的环境还有什么物质成分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

  “玉兔”今年或将不再孤单,另一只“白兔”将前来月球相伴。日本企业“i太空公司”的月球表面探测项目“白兔-R”1号任务的着陆器计划4月在月表的阿特拉斯陨石坑软着陆。该着陆器载有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的月面探测车“拉希德”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可变形月面机器人等。

  去年年底进入绕月飞行轨道的韩国首个月球轨道探测器“赏月”号最近向公众展示了它近距离看到的月球。“赏月”号近期发回的照片中,远景地球与近景月球表面同框,就像在月球上欣赏“地出”一般。“赏月”号将在月球上空100公里高的轨道执行为期1年多的探测任务。

  美国航天局的小型卫星“月球手电筒”今年也将进入绕月轨道,利用红外激光脉冲从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区的陨石坑内寻找水冰。此外,美国航天局新一代月球车“挥发物调查极地探索车”(VIPER)的研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该月球车与高尔夫球车大小相当,计划2024年在月球南极着陆,在那里执行为期100个地球日的探索月球水冰资源任务。VIPER是美国重返月球的“阿耳忒弥斯”计划重要组成,后者旨在最早于2025年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

  自确认月球存在水冰以来,其含量能否支撑人类在那里进行长时间探索活动一直是未知数,VIPER将回答“水冰在哪里”及“有多少可用”等问题。为执行该任务,VIPER将携带多种科学仪器,包括钻头以及可检测水中氢原子的光谱仪等。

  还有多个国家今年将推进月球探索任务。印度“月船3号”探测任务几经推迟后暂定今年发射,再度尝试将着陆器和月球车送往月球南极。俄罗斯也计划今年把“月球25号”探测器送到月球南极勘察水冰资源并验证软着陆技术。它们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好奇,共同为揭示月球的秘密而努力着。

    (参与记者:宋晨、钱铮、张莹)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莫让外卖成为餐饮浪费“高发区”
莫让外卖成为餐饮浪费“高发区”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随着我国外卖餐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叫外卖”已成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然而记者走访发现,在餐后的垃圾回收处,时常有外卖被吃一半、扔一半,“舌尖上的浪费”仍较严重。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厉行节约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但专家提示,这项工作需常抓不懈,莫让外卖成为餐饮浪费“高发区”。

警惕点餐“超必要”现象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已达5.44亿,外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外卖经济”升温的同时,其背后的餐饮浪费现象也不容小视——写字楼垃圾回收处多份外卖余量超过一半,没喝几口的奶茶直接被扔进垃圾桶……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一些浪费情景令人触目惊心。

  此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宋亮等,以安徽省在校大学生为例进行餐饮外卖食物浪费水平调研,结果表明,仅31.5%的受访者表示外卖就餐几乎不浪费。

  记者调研发现,一些点餐的“隐形套路”成为消费者超量点餐的“推手”:

  ——“加单”反省钱,点餐“超必要”。多位消费者称,满减折扣、“天天神券”、外卖红包已成为点外卖的“标配”,种种促销活动常常让自己“越算越浪费”。“有的时候点得越多越便宜,不少消费者会为了凑满减、用红包而‘强行加单’。”长期在食品行业工作的朱琳说。天津消费者张女士说,一些平台商家还会推出0.1元送小吃等活动,很有诱惑力,虽然超出自己的饭量,但有时还是忍不住想点上。

  ——小份价格高,大份搞促销。记者在一家商户的点餐页面看到,该餐厅的招牌菜之一“传家肘子”小份菜50克重,标价78元;大份菜1000克重,标价138元。两者价格相差近一倍,大份菜的菜量却是小份菜的20倍。多位消费者表示,十分欢迎小份菜,但有的分量太少、性价比不高,明显不划算。

  ——强凑起送价,点完吃不了。“多数外卖商家起送价在20元左右,一些商家起送价超过50元,必须点够分量才能配送。有时朋友们中午会点麻辣烫,虽然每份食材很便宜,但凑够起送价送来就是满满一大碗,吃不完又很难打包带回家。”朱琳说。广东消费者孟女士说,一些饮品店的起送价也高于单杯产品的价格,“想喝奶茶时点一杯送不了、点两杯喝不完”。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近年来餐饮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少消费者选择点外卖就餐,亟须警惕点餐“超必要”现象造成规模较大的餐饮浪费。

外卖浪费为何禁而不止?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反食品浪费的相关条例,不少商家也严格遵守,然而外卖浪费现象依然较为突出。专家认为,这反映出目前平台治理和餐饮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

  ——餐饮企业经营压力。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李家津、某餐饮品牌创始人韩云峰等表示,目前外卖点餐平台少、入驻商家多,商家往往居于弱势。竞争加剧和成本压力加大,使商家想方设法增加销量,在推行小份菜等举措时有所顾虑。“有时不得不参加一些免运费、打折活动,成本还是要商家承担,做外卖的利润被压得很低。”餐饮个体经营者杨先生说。

  ——菜量标识不够明确。记者在一外卖平台上随机选取20家中式餐厅统计发现,其中11家在菜品说明中未标识原料、分量或标识不全。“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希望浪费食物,但比起堂食能‘眼见为实’,点外卖时消费者看不到实物,从商家给出的餐品图片上也难以估计菜量,这在客观上就容易造成‘超必要’点餐。”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小波说。

  ——小份菜普及率有待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小份”这个关键词在某外卖平台的日均搜索量超过13万次,消费者对外卖小份菜的需求十分旺盛。朱琳等消费者表示,小份菜出单率较高,顾客评价普遍不错,但很多商家还是没有设置小份菜选项,一些商家提供的小份菜种类有限,仍需持续加力推广。

  ——个性化服务仍需完善。一位河北消费者表示,有时备注了不要葱姜蒜、不要辣椒等个人需求,但商家并未阅读,餐品送来后不知如何处理。专家指出,目前部分商家在满足不同年龄、口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方面还存在欠缺,客观上也容易造成餐饮浪费。

多措并举减少外卖浪费


  记者了解到,针对外卖浪费,近年来外卖平台企业一直在推进相关反浪费举措,例如鼓励商家丰富菜品规格,提供小份菜、单人餐等多种选择,在确认订单页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避免浪费”等。专家认为,下一步还需多方发力,促进相关举措更好落实,形成勤俭节约的外卖新“食尚”。

  某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商家可完善套餐设置、进一步优化菜品,根据点餐人数、类型设置菜品多样、内容丰富的套餐,更好照顾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王小波建议,未来可通过更有力的引导和激励,加快推广小份菜、单人餐等,倡导形成合理点餐、防止浪费的良好风气。

  完善图片说明、使消费者一目了然也很重要。王小波建议,平台与商家可进一步细化完善对菜品分量、成分的标识说明,让消费者对菜量有更加清晰的概念,尽量避免浪费行为发生。李家津等认为,未来平台可推出“菜量自动提醒”功能,在消费者设置用餐人数后根据不同餐厅的情况给出菜量提示,帮助消费者进行选择。

  朱琳、韩云峰等认为,针对外卖浪费,相关平台企业要进一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平台可牵头优化满减等促销机制,避免过度价格竞争,形成良性的商业环境。

  “未来可进一步推动反食品浪费法落地落实,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机制、加强行业监督等方式防止食物浪费。”王小波说。

      (记者刘惟真、邓浩然)

     新华社天津2月4日电

 
“文明集市”里的新年俗 江苏徐州贾汪区倡树文明节日新风见闻
“文明集市”里的新年俗
江苏徐州贾汪区倡树文明节日新风见闻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京2月5日电(记者赵久龙)废旧电池换图书、烟头换鸡蛋、书法大师赠福字……连日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文明集市”、春节大联欢、闹元宵等活动,集中设置“新春送福”“便民服务”“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摊位,引来大量市民参与。

  “文明集市”的新春送福摊位上,多位书法家免费为市民书写“福”字和“福兔”,以笔墨抒真情、寄心意;义诊服务台前,咨询的群众排起长队,医务志愿者助力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用药咨询服务;市民们带着废旧电池和收集来的烟头换图书、鸡蛋,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贾汪建设;非遗展示专区,香包、花饽饽、年画剪纸等一一亮相,让人爱不释手,摊主胡依欣说:“想通过非遗手工制品,让大家感受到更浓厚的年味,同时弘扬传统文化。”

  百姓新年心愿墙、文明新风打卡点等特色公共区域人头攒动,市民纷纷在此许下新年心愿。特色农产品展销摊位前人潮涌动,产自本地的草莓、面粉、大米、牛肉等“明星产品”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购买,现场展销与网络直播同步,十分热闹。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在各个摊位前忙碌,为群众献上精心准备的新年文化“大礼包”。

  喜庆的锣鼓敲起来,幸福的小调吹起来。2月3日至5日,“贾汪草根秀,欢乐闹元宵”主题活动在贾汪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举行,舞台装扮一新,喜庆的大红色装饰映入眼帘,节日氛围浓厚。2022年以来,贾汪全区广泛开展贾汪草根秀活动,坚持“舞台就在家门口,演员就是自己”,让文化活动凝聚群众、滋养群众。

  灯光秀、猜灯谜是元宵节少不了的元素。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周边树上挂着灯笼、诗词,扮靓了元宵佳节。市民边欣赏美景边猜灯谜,一些人掏出手机拍照,定格美好瞬间。

  “在贾汪,逛‘文明集市’成了新年俗,来到这里不仅能够免费领取书法家写的福字,还能咨询惠民政策,也有医务志愿者开展健康义诊,以后有机会我还会积极参与。”市民徐志海说。

  “非常热闹,我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30节旧电池换一本书,我把家里用完的电池拿来换了两本书。”在市民王梦茹看来,这个活动既宣传绿色环保,又倡导全民阅读,很有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文明集市’、春节大联欢、闹元宵等活动,营造高高兴兴过节的浓厚氛围,倡树文明节日新风。”贾汪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张辉表示,下一步贾汪区将持续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正让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鼓士气,让群众参与、喜欢、受益。

 
汨罗江畔“比故事”
汨罗江畔“比故事”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各地
 
  正月十五闹元宵。“咚咚锵!咚咚锵!”随着锣鼓声响起,一台台“故事”上演,喝彩声在挤满人的麻石街上此起彼伏。传承千年的民俗释放魅力,位于汨罗江畔的湖南省汨罗市长乐镇沸腾了起来。

  “长乐抬阁故事会”是长乐镇一项传承千年的元宵节民俗活动,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据考证,它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从古代正月举行的祭祀活动与上元闹花灯习俗中演变而来,集杂技竞技、彩绘艺术、戏剧表演、民俗风情于一体。

  “长乐抬阁故事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范兴介绍,先由工匠用金属、竹木等材料搭建一个可移动的小型戏台,这个环节被称为“扎故事”,再由穿着戏服的演员们在戏台上摆出相关造型展示,每个戏台呈现一个“故事”,其主题通过人物造型和道具等结合来表现,戏台由成人抬着移动,所以被称为“抬故事”。

  “现在不用人抬了,每个小戏台底下都安装了轮子,快乐又轻松。”陈范兴说。表演形式在传承中不断得到丰富,衍生出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等四大类,高跷等杂技元素的加入,给观众带来更多视觉享受。

  “故事会”的另一精彩在于“比”。陈范兴告诉记者,古镇分上市街、下市街,双方要“比故事”,比知识、比智慧、比趣味、比技艺、比数量、比新奇。一台“故事”有哪些人物,穿什么戴什么拿什么,勾什么脸谱,胡须什么样,都有一定规则,哪边的功夫做得更细致更到位,就能赢得更多掌声。比拼越激烈,活动越精彩,民俗味越浓,寓意着大家在新的一年越兴旺如意。

  陈范兴也是今年上市街“故事会”的总导演。他感叹,通过“比故事”,不断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把传统技艺一代代传承好,也把时代精神讲述得很好。他说:“你看今年既有纪念屈原的‘故事’,也有致敬中国航天员的‘故事’,还有挑战高跷新高度的‘故事’。”

  更让老一辈传承人欣慰的是,除了形式与内容创新,年轻人成了今年“故事会”的绝对主角。陈范兴统计了一番,参加演出的700余名演员中,青年、儿童占了80%,其中年龄最小的演员只有4岁。

  17岁的陈添若踩着1.3米的高跷,完成她在元宵“故事会”的首秀,这个年轻人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从高跷上下来,她一脸兴奋:“我在这里长大,一定会把‘故事会’传承好。”

  “每个人都可以大展身手,玩得尽兴。”陈范兴感叹,“生活越来越好,故事越来越精彩,我们要把‘故事会’办得越来越好。”

   (记者周楠)新华社长沙2月5日电

 
京秦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京秦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各地
 
  新华社石家庄2月5日电(记者冯维健)记者从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获悉,2月4日,随着北京至秦皇岛高速公路遵化至秦皇岛段正式运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京秦高速公路实现全线贯通。

  京秦高速公路全长约264公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四纵四横一环”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京秦高速遵秦段全长约165公里,总投资约314亿元,项目起点是下院寺枢纽互通,途经唐山市遵化、迁西、迁安和秦皇岛市卢龙、抚宁、海港、山海关7个县(市、区),终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设有桥梁47座,隧道13座,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

  据了解,京秦高速公路是京哈高速公路的北并行线,是北京通往天津、秦皇岛及东北三省地区的一条重要高速公路。京秦高速遵秦段的正式运营,将大幅提升河北唐山、秦皇岛两市北部地区群众的出行品质,改善区域交通服务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京秦高速全线通车后,秦皇岛至北京将至少缩短半小时车程。同时,京津冀与东北三省将新添一条快速联络通道。对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国家高速公路路网结构、提高京哈高速通行能力、拉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将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
山东将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各地
 
  新华社济南2月3日电(记者张武岳)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山东将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掌上政府,深入实施数字政府强基工程,不断提升网上办事水平。

  据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介绍,近年来山东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0%,全程可网办率超过80%;“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平均日活跃用户数超过800万。

  2023年,山东将继续深化窗口端、桌面端、移动端等多渠道“同标同源”建设,推动实现政务服务“统一入口、统一出口”,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能力。同时迭代升级“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开展用户侧服务改革,打造“一个门户、一部手机”政务服务新模式。

 
宁夏:“33条”硬核措施支持重点群体就业
宁夏:“33条”硬核措施支持重点群体就业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各地
 
  据新华社银川2月3日电(记者谢建雯)宁夏近日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出台“33条”硬核措施,通过实施就业容量扩增、就业岗位拓展、重点群体就业促进等行动,支持农村劳动力、脱贫人口(监测对象)、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快、稳、好”就业。

  宁夏将实施就业容量扩增行动,如设立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宁岗贷”,支持实体经济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发展;优先投资创造岗位多的项目,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开发“四好农村路”公益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居民就业;鼓励支持工业园区(开发区)开发和落实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就业岗位。

  针对重点群体就业,方案指出,应深化闽宁等区内区外劳务协作,大力培育和发挥特色劳务品牌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落实市场主体吸纳失业人员就业优惠税收政策,实施“人人乐业”专项帮扶,持续推进失业保险金“畅通领、安全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继续做好困难群体“1311”就业帮扶,发挥城乡公益性岗位兜底作用,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加强用人单位和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补贴政策落地,大力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等。

 
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更加有奔头 太行深山村过年老传统和新变化见闻
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更加有奔头
太行深山村过年老传统和新变化见闻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各地
 
  新华社石家庄2月5日电(记者陈忠华、范世辉、赵鸿宇)2月4日,立春,河北涉县的太行山村乍暖还寒,春意萌动。

  模仿秀、魔术表演、歌曲串烧……王金庄村几个返乡创业青年,在家门口为村民呈上了一场精彩的乡村晚会。

  地处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核心地带的井店镇王金庄村属于太行深山区,村内石房石阶错落有致,古朴自然。今年春节,村里一直热闹非凡,村民自发组织了多场民俗活动贺新年、闹元宵。

  “2022年,我们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让家乡的小米、核桃、花椒等有了更多销路。”文艺晚会举办者李爱斌说,他的电商团队目前已经超过10人,元宵节后,他们打算到杭州进一步学习拍摄技术、运营策略,争取新的一年售卖更多农产品,吸引更多人来体验农家生活。

  42岁的曹为云和李爱斌从小就认识,为朋友晚会“捧完场”后,他就要返回城里新单位上班。曹为云说,年味还没散,邯郸市区就有不少单位开始招工,他通过了一个展会服务公司的面试,对工资待遇比较满意。“太行山高速有个下道口离王金庄很近,休息时回家陪父母很方便。”曹为云说。

  红布为顶,黄绸做墙,许愿牌居中,几十个“灯山”散落在街口。60岁的王茂云说,办“灯山”是村里特有的民俗活动,元宵节期间,村民都要来“灯山”祈福、许愿。“我今年的愿望是风调雨顺,庄稼有好收成。”他说。

  王茂云的老伴曹路勤说,许了愿,还得干。立春这天,她赶着毛驴把驴粪运到了山上的梯田,为春耕做准备。今年,她在村口的“种子银行”预定了红谷、老来白等品种。“这两种谷子价格高,能多卖钱。”她说。

  2022年5月,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列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负责管理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种子银行”收集、保存了77类171种传统农作物种质资源。“种子银行”负责人刘玉荣说,附近村民都可以来借种子,收获后,再按1∶1.5的比例返还。

  元宵节的王金庄,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戏曲舞台下,秧歌队伍边,爆米花摊位前,孩子们围着不舍离开。

  年刚过,王金庄还来了不少外地人,有的带着相机,有的拿着画板,到村里寻找淳朴的年味。

  “庆新年,闹元宵,村里很久没这么热闹了,大家觉得今年更有奔头,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井店镇党委书记赵志刚说。

 
西安将开展食品经营单位督导检查 为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西安将开展食品经营单位督导检查
为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各地
 
  新华社西安2月4日电(记者刘彤)记者4日从西安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为了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从即日起,西安将全面开展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督导检查,确保群众饮食安全,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此次检查将以旅游景区及周边、网红打卡地、餐饮聚集区、商业综合体为重点区域,以元宵等制售食品经营单位、网红餐厅、大中型餐饮单位等为重点单位,以食品经营单位证照公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经营环境卫生、食品储存、食品原辅料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及是否销售“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等为重点环节,以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护航食品安全。

  西安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结合辖区实际,统筹部署,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要求企业立即整改,违法问题要依法立案查处,严格落实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及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同时,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将制定应急预案,成立食品安全应急队伍,密切关注食品安全动态,有针对性地曝光典型违法犯罪行为,增强公众的消费信心,并严格执行节假日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在此基础上,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将成立督导检查组,对部分区县市场监管局、开发区分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抽查,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许广高速公路望城段交通事故造成16人死亡 应急管理部派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处置
许广高速公路望城段交通事故造成16人死亡
应急管理部派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处置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各地
 
  新华社长沙2月5日电记者5日从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警察局获悉,许广高速公路望城段4日下午发生5起多车追尾交通事故,已造成16人死亡。

  2月4日17时许,许广高速南往北方向676公里路段,先后发生5起交通事故,涉事部分车辆起火。初步调查显示,前后约10分钟内共发生5起交通事故,1起事故造成7人死亡、涉及车辆7台;3起事故各造成3人死亡,分别涉及车辆11台、10台、9台;另1起事故未造成人员死亡,涉及车辆12台。事故另造成66人受伤,伤者已及时送医院全力治疗,其中8人伤势较重,生命体征暂时平稳。

  事故发生后,湖南省公安、交通运输、应急、消防、卫健等部门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联动长沙市区两级政府积极开展现场搜救、伤员救治、交通疏导等工作。

  目前,事发路段已恢复通行,与救援工作同步开展的事故调查和相关善后处置正有序进行。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5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应急管理部派工作组赶赴许广高速湖南长沙段交通事故现场指导处置。

  2月4日17时许,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境内许广高速发生多车相撞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接报后,应急管理部持续调度指导事故救援处置,要求科学救援、全力救治伤员,尽最大可能减少因伤死亡和因伤致残;要尽快核实情况,实事求是开展事故调查;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排查风险隐患,举一反三,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急管理部已派出总工程师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处置,派出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医疗小组指导协助伤员救治。

  事故发生后,当地消防救援队伍立即调派182人、30车赶赴现场,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消除宫颈癌,还需迈过几道坎?
消除宫颈癌,还需迈过几道坎?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到2025年,试点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的主要目标。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消除宫颈癌,还存在哪些短板?“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女性新发宫颈癌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三种妇科恶性肿瘤。其中,宫颈癌是所有癌症中唯一病因学明确、唯一可以预防、唯一可能基本消灭的癌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主任谭文华说,它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这就决定了消除宫颈癌的可实现性。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的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60万例。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发布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宣告,全球194个国家将携手在2030年实现这些目标:90%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之前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90%确诊宫颈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

  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女性新发宫颈癌。作为宫颈癌负担大国,我国出台防治策略是对世界卫生组织消除宫颈癌倡议的积极响应。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华克勤介绍,宫颈癌防治主要包括三级体系:接种疫苗、定期筛查、尽早治疗。这三种方法推广普及、应用得当,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之一。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罗超介绍,目前适龄女性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前预约接种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此外,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同样至关重要,近年来相关医疗技术取得显著进步。

消除宫颈癌仍面临诸多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在消除宫颈癌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人口基数大、宫颈癌防治意识不强、区域经济与卫生发展水平不平衡、预防与治疗条件有限等。

  记者调查了解到,相对于城市,宫颈癌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同时,欠发达地区的相关数据也要高于发达地区。

  “一针难求”是接种九价HPV疫苗时面临的普遍问题。多位受访人士介绍,二价国产疫苗在预约后等待时间约为一到两个月,而四价、九价疫苗为进口疫苗,供应不够稳定,等待时间更长,有的长达半年之久。

  “四价疫苗价格为798元,九价疫苗为1298元,还有接种费一次16元。三针接种下来,对一些女性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哈尔滨市一家社区卫生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除接种疫苗外,定期筛查也很重要。据了解,由于我国一些地区大规模筛查产品和技术相对落后,基层服务能力有限,宫颈癌筛查普及率仍然不高。

  “不少女性认为打过疫苗就不需要做筛查了,这是不对的。”华克勤指出,九价疫苗针对的是HPV6、HPV11等九种亚型,能预防约92%的宫颈癌,但还有部分病毒没有覆盖到,且不能保证接种人员在注射前都未感染过HPV病毒,因此定期筛查仍然十分必要。

  “受制于重视程度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当前基层宫颈癌防治的宣传科普仍然不够,很多人入院治疗时已经是晚期。”谭文华说,如果早期症状没有引起足够警觉,任由病情发展恶化,后果包括切除子宫、切除卵巢输卵管等,甚至危及生命。

  “宫颈癌需要早发现早治疗,这对我国当前医疗体系来说依然任重道远。”华克勤指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院专业人才紧缺、关键设备数量不足,再加上一些医务人员对宫颈癌治疗规范性不足,会对实际防治效果产生影响。

多管齐下促“全面消除”


  2020年8月1日,一针HPV疫苗被缓缓注射进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一个14岁少女的手臂,准格尔旗成为第一个由政府免费给全体中学女生接种HPV疫苗的县级地区。

  近年来,全国多地逐步推进适龄女性HPV疫苗普遍接种策略,目前已有内蒙古鄂尔多斯、江苏连云港、山东济南、福建厦门、四川成都等地启动二价HPV疫苗免费或补贴接种计划,越来越多适龄女性可以免费接种HPV疫苗。

  加强女性自我保健意识,主动接种疫苗、定期检查,是预防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专家认为,HPV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是“第一次性生活前”,接种疫苗仍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

  记者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强调,要强化政府部门、媒体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合作,推动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集中各方力量推进宫颈癌防治事业,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宫颈癌消除工作。

  罗超建议,可通过基金会、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多方合作,通过推进疫苗接种与早期筛查来实现消除宫颈癌。

  与此同时,防治协作网的建立与更好的筛查方法的应用正在为“早发现早治疗”赋能。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发起的“红房子宫颈癌防治协作组”正式成立,35家协作单位通过线上的形式加入协作组。华克勤介绍,依托该平台,各家单位将携手建立高质量全流程宫颈癌防治协作网,进一步提升本地本单位的宫颈癌防治能力。

  此外,地方宫颈癌综合诊治中心的成立,为宫颈癌多学科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夯实了基础。比如去年成立的上海市宫颈癌综合诊治中心,通过完善诊疗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宫颈癌诊疗能力。

  医务人员诊疗水平的提升也是消除宫颈癌的必要条件。谭文华建议,在早诊早治基础上,将医疗人才专项培训与新治疗方式应用相结合,集各方力量努力让宫颈癌成为人类第一个全面消除的恶性肿瘤。

     (记者陈聪、杨思琪、龚雯)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导致癌症的原因是什么?治疗方向在哪?
导致癌症的原因是什么?治疗方向在哪?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全球包括乳腺癌在内的癌症新发病例数逐年增加,引起人们关注。导致癌症的原因是什么?癌症治疗的方向在哪里?

  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定义为一组可影响身体任何部位的多种疾病的通称,其另外的术语是恶性肿瘤和赘生物。它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是异常细胞快速生成,这些细胞超越其通常边界生长,并侵袭身体的邻近部位和扩散到其他器官,后者被称为转移。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癌症是全球主要致死疾病之一,2020年导致近1000万人死亡,其中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是肺癌(180万例)、结肠和直肠癌(91.6万例)以及肝癌(83万例)。就发病率而言,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是全球最高发的癌症,肺癌以221万例排名第二。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预期寿命增加,癌症将变得更常见。世卫组织表示,预计未来几十年癌症新发病例数将大幅增加,到2040年全球新发病例数将比2020年增加近五成。

  关于导致癌症的原因,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指出,癌症是一种基因疾病——它是由控制我们细胞功能的基因发生变异引起的。导致癌症的基因变异会出现的原因有多种,例如细胞分裂时发生错误、有害环境条件如烟草中的化学物质或者太阳紫外线导致脱氧核糖核酸(DNA)破坏,以及父母遗传等。身体通常会在细胞癌变之前自动清除受损细胞,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能力会下降,这就是晚年患癌风险更高的部分原因。

  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增殖、可转化和易转移等特点。一些癌细胞需要与正常细胞不同的营养物质支持其生长,研究人员利用这些特性开发针对癌细胞的疗法,例如一些疗法就通过剥夺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阻止其生长。

  世卫组织认为,癌症源于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多阶段过程。这些变化是一个人的遗传因素与3种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种外部因素包括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物理致癌物,石棉、烟草烟雾、酒精、黄曲霉素和砷等化学致癌物,以及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生物致癌物。

  就外部因素而言,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去年8月发表的关于2019年全球疾病、伤害和危险因素负担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包括吸烟、饮酒在内的多种风险因素在2019年造成了全球445万例癌症死亡(约占当年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44.4%),其中排名最前的风险因素是吸烟、饮酒和高身体质量指数(BMI)。

  世卫组织也提醒公众,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是由吸烟、身体质量指数过高、水果和蔬菜摄入量过低、缺乏体育锻炼及饮酒造成的,其中吸烟是最重要的癌症风险因素。因此,不吸烟、经常锻炼、健康饮食、避免过度饮酒,都是有效的癌症预防方法。

  世卫组织表示,目前30%-50%的癌症可通过避免风险因素等得到预防。此外,如能得到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许多癌症治愈的可能性很高。

  人们对癌症的认知不断深入和拓展,也为开发出更高效的早筛检测和治疗方案铺平道路。2020年2月,一项由来自37个国家的1300多名科学家合作开展的名为“泛癌症计划”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分析了38种不同类型肿瘤的2658个全基因组,为癌症研究获取了丰富的基因数据。相关成果以20多篇系列报告的形式发表在《自然》杂志及子刊上。

  参与该项目的英国惠康基金会桑格研究所表示,虽然每个病人的癌症基因组都是独特的,但它们重复的变化规律是有限的,因此通过足够大规模的分析找出基因变异规律可帮助研究人员精确辨识肿瘤的类型,未来这些数据有可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开展癌症诊断,为患者定制合适疗法。

 (记者罗国芳)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无罪之“罪” 西班牙记者起底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套路
无罪之“罪”
西班牙记者起底西方媒体抹黑中国的套路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赵晖)“西方主流媒体以及一些政府和政客每天都在恐吓我们:中国崛起对世界构成威胁,对西方尤甚。”西班牙资深记者哈维尔·加西亚在他的新书《中国:威胁还是希望》中写道。
 
  加西亚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纯属无中生有。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崇尚和平的国家,从未试图征服谁,也未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谁。”
 
起底美西方“舆论战”套路


 
  “美国充当全球霸主的时日已经不多了,但它拒绝接受这一现实。于是,美国就像章鱼般伸出触手,在经济、贸易、科技、政治、卫生、媒体、情报等多个领域攻击中国,破坏新疆等地区稳定,支持分裂势力,并利用其军事优势恐吓中国。”加西亚分析道。
 
  加西亚曾在西班牙语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通讯社埃菲社工作了20多年,常驻过巴勒斯坦、委内瑞拉、德国、中国等地。在他看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无非是美国政府试图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鬼把戏”。
 
  在美国发起的多条对华“战线”中,加西亚对美西方“舆论战”套路最为熟悉。他指出,美国政府与媒体利用其强大的议题设置和主导能力,“引领”着其他西方媒体,在全球范围内发起针对中国的“舆论战”,其做法是“好的一律不报”“不好的添油加醋”。
 
  在书中,加西亚历数了西方媒体的“套路”:中国富裕的企业家不是“企业家”而是“寡头”;中国腐败官员不是“被解职”而是“被清洗”;中国对外投资不是“投资”而是“债务陷阱”;中国追踪新冠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的行为不是“流调”而是“监视”;中国部分城市宣布“封控”不是“防疫需要”而是“侵犯人权”……
 
  当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诋毁中国时,西方媒体又发明了一种“万能句式”:“中国经济在增长,但代价是……”“中国加大环保力度,但代价是……”“中国城市变得更加智能,但代价是……”“北京冬奥会还算成功,但代价是……”“中国拉动柬埔寨经济增长,但代价是……”
 
  “美国媒体设置议题后,其他西方媒体很难跳出这一既定框架,导致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媒体重复着几十条非常类似的涉华新闻。”加西亚说。
 
亲历多元、迷人的中国


 
  2018年,加西亚被埃菲社派往中国常驻。这给了他近距离观察中国的机会,让他发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不同于西方媒体塑造的中国。他对中国在消除贫困、生态保护、节能减排、共同富裕、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的成就非常赞赏。
 
  “到中国后,我尝试抛开所有偏见,保持清醒开放的头脑,客观地观察中国。我惊喜地发现,中国并非是西方媒体所描述的中国,它非常多元,非常迷人。”加西亚说。
 
  在交谈中,加西亚提到了他认识的一位采访对象丁艳(音译)。34岁的丁艳家在西安市,是一名英语翻译。她出生在山东农村,小时候与奶奶、父母和5个兄弟姐妹挤在一个破旧老屋里。上学之余,她还要帮家里干繁重的农活。如今,她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也都住进了城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洋溢在中国普通人脸上的幸福感,让加西亚深受触动。而一些西方媒体罔顾事实、刻意抹黑中国的做法,则令他生厌。2021年9月,他在推特上连发14条推文,宣布将放弃从事30余年的新闻工作,因为“令人厌烦的反华‘信息战’几乎耗光了我的新闻职业理想”。
 
  加西亚说,西方媒体总是宣扬所谓“新闻自由”,但一用到中国报道上,就成了“逢中必反”的套路,他们“只会说一模一样的话”“从不脱离既定剧本”。
 
  在下定决心辞职的同时,加西亚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西方媒体痴迷于抹黑中国形象,误导西方民众,让人们看不到中国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著书反击西方媒体抹黑


 
  为了写好《中国:威胁还是希望》,加西亚到新疆、深圳等地开展了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他在书中细数了中国开展精准扶贫脱贫的做法和相应成效,阐明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带来的希望和鼓舞;介绍了中国解决贫富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有益尝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共同富裕等理念上的传承和延拓;澄清了西方媒体在涉及中国民主、人权、防治污染等问题上的错误引导,感叹中国在实践中试错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智慧和高效。
 
  谈及中国的防疫政策,加西亚认为,中国在病毒致病性减弱后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是尊重生命的表现。“任何一个政府都应优先保障国民的生命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防疫政策无疑是成功的。”
 
  在加西亚眼里,中国不仅不是威胁,反而代表着一种希望,因为“中国崇尚多元发展,从不强人所难”,这意味着“中国势不可挡的崛起将成为构建更加公正、和平的全球新秩序的关键性支柱”。
 
  针对一些国家炮制所谓“中国威胁论”、欲将世界拉入“新冷战”陷阱的图谋,加西亚非常不满。在他所憧憬的世界里,所有人都和平相处,所有商品都自由流通,商品、知识和文化交流取代武器和炸弹横飞,有限的资源被用于增加所有人的福祉,而不是仅让少数人致富。
 
  “这正是中国想要的。”加西亚说道。
 
       (参与记者:黄顺达、田睿)
 
绍兴:一座文化名城的“文化担当”
绍兴:一座文化名城的“文化担当”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本报记者方问禹


  若叶乌篷,一城山水,无尽江南。

  文脉渊远,跃动在青石板间踩踏的灵气里,呼吸在无处不在的文化气息间,刻印在推动发展的底气中。

  这里是浙江绍兴,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梳理绍兴文脉、普查文化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力促文化转化、开展国际推广、提升文化认知……谈及绍兴文旅,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喜悦之情藏之不住,自豪之感写在眉梢。

  从探文明之源,到赓续文化薪火,再到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地,绍兴持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时代性创新性转化。

  以文化为韵,奏经济之曲,金声玉振。

寻迹 探源


  舜会百官、尧住城郭、禹得天书,象田、舜井、舜江、舜庙、尧城……上古文明,至今依旧在绍兴遍地生辉,在当地生产生活中传承。

  资源如此丰富,滋润如此深刻,如何更好地整合利用,让全世界看到尧舜禹?遗迹挖掘、文化溯源,成为绍兴的选择。

  2018年,绍兴开始编制《绍兴禹迹图》。专家学者通过文献积累、野外考察、文物普查、古今地图结合应用、现代考古成果应用等,最终绘出。此图囊括127处禹迹,是一张系统编录大禹文化遗产的区域性分布图。其后的五年时间里,《浙江尧舜遗迹图》《浙江禹迹图》《中国禹迹图(2022版)》以及绍兴禹迹标识导读等陆续发布。

  由绍兴市文广旅游局立项的《禹迹图编制导则》为其他省份编制遗迹图提供了指导意见。何俊杰说,此成果有望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类转化利用的一个标准。

  “通过资源普查的方式,进行研究、转化、活化、创新,使尧舜禹遗迹成为绍兴新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此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何俊杰表示,绍兴还将进一步擦亮“尧舜禹”文化金名片,让更多人走进绍兴、读懂中国。

转型 赓续


  高分当选2021年度“东亚文化之都”,这是绍兴走向国际的又一张重要金名片。何俊杰认为,这背后凭借的,是绍兴深厚的文脉根基和创新的文化转化。

  位于绍兴的宋六陵是宋韵文化的重要标识,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四五”时期国家大遗址名单。为使宋韵更好地“流淌”起来,绍兴决定在此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推动北宋南宋皇陵考古出土文物联袂展出。

  与宋韵文化相辉映,阳明文化星火熠熠。2022年10月,在王阳明550周年诞辰之际,历经多年保护开发的绍兴阳明故里揭开面纱,“阳明心学大会”永久会址落户绍兴,阳明文化主题书画创作展、王阳明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主题活动、全国大学生阳明朗诵赛持续开展……

  在绍兴,“博物”之“博”超乎想象——

  绍兴已建成红色印记、非遗保护、乡土记忆、民俗风情等各种主题的乡村博物馆200多个,实现文化场馆建设从城市到乡村的延伸。

  突破传统陈列展览模式,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运用三维立体动态技术,打造数字化互动场景,增强沉浸式体验……数字化博物馆成为绍兴推进博物馆建设新的重要内容。

  “绍兴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活的博物馆。”何俊杰说。

  文物“活”了起来,非遗不甘沉寂。

  看!助力全域旅游的,有“非遗兴乡大巡游”、非遗小吃、特色非遗产品。瞧!成为新文化地标,是综合性展览、展销、展演场所“绍兴非遗客厅”,“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城市”。品!在“见人见物见生活”中越走越稳的,是绍兴非遗文化转型。

  文化遗产转化走稳亦走深。

  绍兴以提升“文旅幸福指数”为抓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米”,积极探寻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2022年,绍兴重点推进了乡村图书馆建设、文化礼堂软件提升、乡村特色旅游培育及宣传推广、村级文化活动队伍建设、文化陈列展览等工作,真正让文化惠及全市百姓。

滋养 融合


  “这里是百草园,大家翻开手中的‘鲁迅故里闯关图’,‘摘覆盆子刺破了手’需倒退三步哦。”鲁迅故里,讲解员带领着学生们“沉浸式”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

  三味书屋-鲁迅故里景区是全国首批20家“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之一,是绍兴研学游的主要代表。据统计,每年前来参加研学实践的中小学生超过50万人次。

  早在2003年,绍兴就推出了6条研学旅行线路。2020年,鲁迅故里、兰亭、东方山水乐园被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授予“十佳研学旅游目的地”称号。2021年,绍兴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全国十大研学旅行热门城市”。2022年,绍兴发布“走进课堂”鲁迅研学之旅、“文脉千年”唐诗之路研学之旅、“翰墨飘香”书法研学之旅等10条研学旅行线路,涵盖全市各县(市、区)著名景点。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绍兴以“旅游+教育”模式领跑,打下了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基础。何俊杰表示,绍兴希望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文化的滋养和满足。

  以浙江省内和周边的大中小学生、亲子家庭及企事业单位为重点,并面向国际市场,推出更多更优质产品;推出具有绍兴特色的研学旅行线路和精品课程、承办中国研学旅行大会等,实现精准化营销;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整合市场资源,打造“研学绍兴数字平台”……目前,研学旅行的内涵已经从中小学逐步拓展到全生命周期,绍兴正顺势而为,奋力提升。

  “‘绍兴文化会说话’是绍兴2023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激发文化活力,营造独特的‘文态环境’,让更多的人提升讲故事能力,讲述好的故事。”何俊杰表示,如此一来,绍兴将成为一个拥有友好环境、充满文化味道的城市,能够进一步助力经济发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座文化名城,种下文化担当的种子,等待花儿盛放、果实满枝。

  “出门顿觉春来早,柳染轻黄已蘸溪”。

  又一个立春至,又一缕春风来。

 
舞蹈剧场《如见》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舞蹈剧场《如见》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2月4日晚,舞蹈剧场《如见》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的舞蹈演员与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唐诗逸、青年舞蹈家赵磊同台起舞,用优美的舞姿演绎“诗意人生、如见你我”,拉开了2023年《唐诗逸舞》第二季全国巡演的序幕。

  《如见》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倾力打造的重点舞台节目,也是《唐诗逸舞》第二季作品,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北京有点逸思文化传媒出品。这场舞蹈盛宴,特邀中国舞蹈家协会冯双白主席担任艺术指导,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唐诗逸、优秀青年导演郑子豪担任总导演。

  《如见》分为《诗意地栖居》《前行的生活》《时光中回望》三个篇章。该剧创新性地使用了“舞蹈剧场”的表现形式,采用现代时尚的舞美元素和诗意的舞蹈创作手法,将当下世人千姿百态的生活、令人触动的生活瞬间,以当代的肢体表达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正如唐诗逸所阐述,“我们都在真实地生活,真切地思考。舞台成为了我们交流的桥梁。”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张翼鸿表示:“《如见》打破了传统的表现形式,这次的演出无论是对演员个人还是对整个剧院,都是一个全新的突破。”“我们都满怀期待,希望《如见》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有更好地展现。”集团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蹈演员张羽琪说。

  此次首演,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推出的作品继2013年舞剧《马可·波罗传奇》后,第二次登上国家大剧院。本次演出后,《如见》将赴广州、上海等地巡演。(本报记者王京雪、蒋彤)

 
“再去10座城,体验中国味” 哈萨克斯坦小伙帖木儿的兔年拍摄清单
“再去10座城,体验中国味”
哈萨克斯坦小伙帖木儿的兔年拍摄清单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帖木儿(右)和朋友在北京什刹海冰场游玩(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大红灯笼高高悬挂,新春道旗随风飘扬,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春节假期,北京什刹海冰场游人如织,人们或欢笑嬉戏或冰上飞舞,体验着冰雪运动的乐趣。
 
  哈萨克斯坦小伙儿帖木儿一边坐上冰上自行车,一边佩戴运动拍摄装备。“听说什刹海冰场承载着很多‘老北京’的记忆,我也想来体验一番,并记录下这欢乐的瞬间。”说话间,冰场上又多了一个欢快的身影。
 
  今年20岁的帖木儿来自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目前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今年是他第二次在中国过春节。“今年春节好热闹,餐厅里、商场里、大街上人来人往。能开心地与朋友欢聚,好好感受中国的年味儿。”帖木儿说。
 
  古色古香的餐厅里,炭火铜锅热气升腾,帖木儿一边熟练地用筷子夹起涮肉,一边招呼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朋友们品尝老北京炸酱面。春节假期里,他光顾了多家以前没去过的餐馆。“我最喜欢吃涮羊肉、宫保鸡丁,还有学校食堂的毛血旺,虽然辣但很美味。”这个哈萨克斯坦小伙的味蕾已被中国美食所征服。
 
  除了美食,帖木儿还酷爱运动健身,特别是跑步。春节后气温爬升,和煦的阳光下,他带上运动相机,穿行于灰墙青瓦的北京老城街巷间。
 
  “我特别喜欢在胡同里跑步。”帖木儿说,他经常不规划路线,让脚下的路“指引”自己,身边掠过的古树老宅、市井喧嚣似乎都在向他“讲述”故事。“任何方向似乎都是最好的选择,我想寻觅这里独有的烟火气。”
 
  跑步既让帖木儿感受到北京城古韵与新貌的相融共生,也让他结识了不少“同道中人”。帖木儿与众多“跑友”们在春节前夕从地安门出发,途经北海公园、什刹海等地,完成了一次“兔子跑”。
 
  “跑步的轨迹在地图上‘画’出一只兔子,用这种方式迎接中国农历兔年,太有趣了。”帖木儿笑着说。
 
  2007年,帖木儿第一次来到北京,5岁的他被独特的东方文化深深吸引。“那时虽然语言不通,但当看到宏伟的宫殿和高耸的楼宇交织在一起的瞬间,我感到非常震撼。”帖木儿回忆道。
 
  2019年,帖木儿再次来到中国。对世界各国语言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他,选择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和西班牙语。经过几年学习,目前帖木儿已经可以较为流利地用中文沟通交流。“中国地域宽广、文化多元,有很多方言,非常有趣。我现在除了普通话,还在学习北京话。”帖木儿说,通过学习汉语,他了解到更多中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百闻不如一见。今年初,帖木儿与朋友相约乘坐火车,从北京出发一路南下到海南三亚。“之前我去过上海、深圳、香港等城市,这次30多个小时的旅程,穿越了中国多个省份,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帖木儿兴奋地说,在旅途中看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听到了风格各异的地方方言,感觉很奇妙。
 
  “中国防疫措施优化调整后,旅行变得更加方便,整个社会更加有活力。”帖木儿说。
 
  漫步校园看秋叶飘落,风驰电掣感受冰雪魅力,潜水徒步体验南国风情,煎炒烹炸品尝饕餮美食……帖木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了他在中国学习、生活、旅行的点点滴滴,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
 
  “我想探索这个文明古国的每座城市、每个角落,感受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蓬勃生机,也想向其他国家的朋友们展示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着的真切变化。”帖木儿说。
 
  冰天雪地的哈尔滨、诗情画意的苏杭、四季如春的昆明……帖木儿今年的拍摄计划列出了中国从北到南的十多座城市。
 
  “利用今年的课余时间,‘打卡’更多向往的地方,记录更多精彩的瞬间。”帖木儿说着,比出一个胜利的手势,“再去10座城,体验中国味!”
 
  (记者李德欣、王君璐、杨淑君、郭沛然、罗鑫)新华社北京电
 
山西:一个晋剧团的“忙年”
山西:一个晋剧团的“忙年”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武凌云扮演的关公登场了,红脸长髯、手握青龙偃月刀的关羽伴着鼓点,展示着令人叫绝的髯口功、大刀功,引得满场喝彩。

  日前,山西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道举办的民俗活动中,晋剧戏歌《千秋关圣》吸引了在场观众。

  今年59岁的武凌云是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正月初二开始,他和他所在的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实验剧团团员们下到山西各地农村、社区演出,目前演出已经排到了正月十七,一共25场左右。

  这段时间山西天气寒冷,在祁县三合村表演时,夜晚气温接近零下20摄氏度。简陋戏台上,演员们冻得发抖,为了保证舞台效果,他们依旧穿着单衣加戏服,每唱一句,口中都吐着白气,包头的水纱也冻得僵硬,有的演员手指被冻裂。背着行李包走四方的他们,有时住在农民家,有时住学校,用课桌椅拼起来当床。

  “看着台下观众们渴望和满足的眼神,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年轻演员武晓娜说。

  的确,每次登台,回报他们的是热烈掌声与阵阵喝彩。记者强烈感到,传统戏曲对年轻人有着莫大吸引力,台下观众年轻脸庞越来越多,甚至有些年轻人跟着剧团“追戏”。

  《千秋关圣》登场前,19岁的大学生左乐言帮着武凌云等演员拿道具,并好奇地问“周仓的脸谱为什么是这样的”“关羽的大刀上为何有铃铛”……

  两年前,武凌云和妻子王春梅走进校园演出新编晋剧《高君宇和石评梅》,当时还是中学生的左乐言就被深深打动,从此迷上了晋剧。

  为了把这份感受传递给更多人,左乐言将拍摄剪辑的一段段精彩演出视频发到社交平台。现在,她正准备教案,打算在接下来的下乡支教中,给孩子们讲讲山西梆子。

  清徐县孟封村的年轻人李彩彬平时在北京工作,过年回老家时能美美地看上几场戏,觉得是一种享受。“小时候只是看个热闹,现在会听唱腔、听戏文了,能从一个个故事里感受到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李彩彬说。

  记者看到,从传播方式到舞台表现上,传统戏曲在不断创新。

  演出进行时,后台不少演员支起手机对演出进行直播,让各地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晋剧的现场表演。武凌云的网络直播间最多时曾吸引近40万名观众。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剧团不断推出戏曲唱腔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傅山进京》《于成龙》《高君宇和石评梅》《圪梁梁上》等一批新编晋剧,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更具时代性。为培养新生力量,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成立了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这次春节演出期间,不少学员获得登台亮相的机会。

  “我们现在出去不是为了挣钱,而是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上戏曲。”王春梅说。

   (记者王菲菲、王怡静)据新华社太原电

 
书香溢香江:公共图书馆的六十余载光阴
书香溢香江:公共图书馆的六十余载光阴

( 2023-02-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说起香港,在许多人印象中,这里是时尚之都、美食之都、购物天堂。不过,对于香港市民来说,除了这些,香港还是一座阅读之城。

  一个周六的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铜锣湾高士威道66号的香港中央图书馆。根据事先查询的资料,该图书馆应在10:00开门。离开馆还有半小时,图书馆门前已排起了队,连门前的喷水池旁也坐了不少人。

  许多市民都是带着孩子一起来的。一位母亲说:“我和丈夫每周末都要抽出半天时间带孩子来这里。”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目前有70家固定公共图书馆,累计登记读者约477万。2021至2022年度,公共图书馆到访人次超过1348万,借出的图书资料逾2807万项。

  浓厚的“喜阅”韵味也成为这座国际化都市的一道别致风景,吸引越来越多爱书的人爱上这座城市。

  时间退回至1962年,香港有了第一家公共图书馆。

  彼时刚启用的香港大会堂,坐落于中环核心地段,是香港第一座为市民而建的多元文化艺术中心。这栋建筑集表演场地、博物馆和图书馆等不同设施于一身,市民在欣赏文娱表演节目、参观艺术品展览之余,还可博览群书。

  起初,香港大会堂公共图书馆有藏书约5万册,开馆首日就收到3000多份图书证申请,4个月内发出17000多张借书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民获得知识的途径比较少,公共图书馆就成为很多市民获得资讯的重要场所。”香港公共图书馆总馆长江美仪说。

  “我中学时期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南葵涌公共图书馆度过的。”香港公共图书馆高级馆长周丽珊说,走进公共图书馆,只觉得整个世界突然安静下来,让人可以完全沉浸在阅读中。“记忆里,常常和同学一起在公共图书馆的自修室里温习功课。”

  1965年,九龙第一家公共图书馆成立;9年后,新界居民也有了自己的图书馆。自此,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的居民皆可就近探索阅读之乐。

  经过60余载的发展,公共阅读设施已遍布全港。除了70间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固定公共图书馆分布在香港的每个区内,在那些无法设置固定图书馆的社区,还设有12间流动图书馆、112个流动服务点和3个自助图书站。

  周丽珊介绍,为了更方便市民阅读,社区图书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不仅提供借阅图书的服务,还会根据具体情况为不同的服务群体提供特色图书。

  在九龙城区一幢屋苑的管理处内,就设有一间社区图书馆。记者见到一位年轻母亲正拿着一本《美味家常粥面料理》津津有味地翻阅,她说,社区图书馆的藏书丰富实用,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据周丽珊介绍,在香港,像这样的社区图书馆还会设于青少年中心、长者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等地。工作人员通常都会做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当地社区主要读者情况,安排馆内资料的配置。

  “在青少年较多的社区图书馆,藏书会集中于旅游、学习资料等;在社区服务中心,家庭亲子、儿童绘本、生活百科全书较为丰富。”周丽珊说。

  截至2022年,香港公共图书馆馆藏达1519万项,香港中央图书馆已获指定为多个国际组织的托存图书馆,例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

  “香港的生活节奏快,市民工作繁忙,许多人都有固定的阅读习惯。”江美仪说,很多市民常常在等车、乘车、吃饭时会进行碎片化阅读。因此,不断升级更新公共阅读服务设施,才能更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纵使科技发展,实体公共图书馆也不会被取代。”在香港公共图书馆高级馆长何高霖看来,公共图书馆是与时俱进的。“以前是存储知识的地方,等读者来看;现在公共图书馆是将知识推送给市民,逐渐会发展成为社区汇聚中心的角色。”

  如何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公共阅读空间,在有限的资源内尽量满足多样的需求,购书也是一门大学问。

  江美仪说,在选择图书馆资料时,除了会参考最新的出版目录、书籍样本、本地及海外畅销书目等,还会根据市民的阅读兴趣、社会热门议题等采购图书馆资料。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香港公共图书馆网站递交购书建议。

  “近年来,我们增加了内地出版商出版的介绍国家发展的书籍,如《大国远见》《双循环格局:中国经济新布局》等,以帮助市民更好了解祖国。”江美仪说,香港公共图书馆也在不断加强有关宪法、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等内容的馆藏及相关电子书,培养国民身份认同及民族自豪感。

  “香港的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阅读、借书的场所,它还自觉肩负着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的使命。”江美仪说。(记者黄茜恬)新华社香港2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