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5版:新华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06版:新华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07版:权威发布

08版:新华融媒

09版:新华关注·各地

10版:新华财经

11版:新华关注·脱贫攻坚

12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13版:新华深读·“三色”杭嘉湖

14版:新华深读·“三色”杭嘉湖

15版:新华深读·“三色”杭嘉湖

16版:新华深读·“三色”杭嘉湖

17国出版机构与我方签署备忘录 共同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17国出版机构与我方签署备忘录
共同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近日,17个国家的知名出版机构分别同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签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国际合作翻译出版备忘录,共同翻译出版多语种版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这17个国家分别是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白俄罗斯、乌克兰、阿富汗、柬埔寨、尼泊尔、老挝、孟加拉国、泰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蒙古国。
 
  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已于2020年6月30日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出版发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目前,该著作已出版33个语种,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法、俄、西、阿、德、日、葡等语种的版本正在陆续翻译出版。许多国家的知名出版机构纷纷表达与我合作翻译出版当地语种版本的愿望。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国际合作翻译出版,将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客观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实践、执政成就,促进中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和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党员干部要当好“老百姓的官”
党员干部要当好“老百姓的官”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语重心长地提出年轻干部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不忘初心使命、当好人民公仆指明了努力方向。

  风雨苍黄百年路,砥砺奋进铸辉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奋斗史。赤胆忠心,青史永鉴。党员干部只有始终铭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常怀忧民之心、常修从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政绩观,找准为官从政的“定盘星”,激发干事兴业的“动力源”,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党员干部当好“老百姓的官”,必须端正权力观。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邓小平同志当年复出时说,我这次出来工作,不是为做官,是为了做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权力就是责任,有多大权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党员干部要坚持秉公用权、严以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时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对权力始终心存敬畏。只有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的赋予,不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才能自觉克服特权思想,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真正把权力作为为党尽忠、为民办事的“公器”,做人民的公仆。

  党员干部当好“老百姓的官”,必须强化群众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团结带领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特别是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要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真心对群众负责,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员干部当好“老百姓的官”,必须校正政绩观。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党员干部政绩观的试金石。时刻心系人民安危冷暖,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才能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推动工作往实里做、往百姓心坎上做,不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多办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力戒形式主义的花拳绣腿,反对官僚主义的作风做派。党员干部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脚踏实地为民干事,一定能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育种专家的守望
育种专家的守望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左图:2月28日,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71岁的棉花育种专家赵国忠在查看棉花长势。自1977年开始进行南繁育种以来,赵国忠在这里已经过了43个春节。43年来,他往返于河北、海南,培育出20余个优良棉花新品种。 新华社记者张丽芸摄
 
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明奋进方向
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明奋进方向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在学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振奋精神、不畏艰难、激发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总书记在娓娓道来中言传身教、谆谆教导,饱含着对年轻干部的殷殷期许。”一名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学员说,现场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赓续传承、不断发扬。
 
  对党忠诚,是入党时的铿锵誓言,更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
 
  一名来自科技领域的学员表示,对党忠诚既要有政治定力,也要有政治能力。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三力”,牢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任务,把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研究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关乎党和人民事业成败。
  连日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党委书记林丹枫在项目现场和镇政府间往来奔忙。今年,当地把村级小微园区改造列为重点工作,规划建设占地近200亩的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园。
 
  “在乡镇的工作经历让我由衷体会到基层工作更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解决好现实问题。”林丹枫说,年轻干部要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冲锋在前,就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对职责使命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
 
  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永葆为民情怀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必修课。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员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名来自东部地区的学员表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良苦用心,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从政之本,坚持当“老百姓的官”,不要做官当老爷,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
 
  黄丹是陕西省商洛市养老保险经办处业务受理科科长,在她的服务对象中,离退休职工超过9000人。“总书记告诫年轻干部要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我们服务窗口的同志对此感触很深。”
 
  黄丹说,作为社保一线的一名工作人员,自身的言行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将常反思、善修正,养成“检身若不及”的行为自觉,发扬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党的光荣传统,以真心服务赢得群众信赖、以扎实作风赢得群众口碑。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赢得斗争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本领。
 
  山乡春来早。在贵州,三月的黔西县林泉镇海子村花卉基地姹紫嫣红、生机盎然。村里今年如何发展、怎样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31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杨帆一直在思考。
 
  作为一名“90后”干部,杨帆既是脱贫攻坚的参与者,也是村民致富的见证者。杨帆说,总书记勉励年轻干部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在当前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刻,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更需要用好战贫斗争中练就的真本领,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努力打好新战役、干出新天地。
 
  艰苦奋斗是干事创业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党永不过时的“传家宝”。
 
  走访慰问基层群众、开会研讨工作方案、接待调研的客商……春节假期刚结束不久,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党委书记吴小平便忙碌起来,各项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就是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吴小平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作为来自革命老区的干部,我们要追随先辈的足迹,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记者王子铭、黄玥、顾小立、骆飞、李亚楠、范帆)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十四五”发展综述
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十四五”发展综述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人民日报记者汪晓东、许晴


  “从各方面反馈的意见看,大家一致认为,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对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年10月26日上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这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完成的。全文2万余字的建议稿,字里行间凝结着总书记的心血,凝聚着全党全社会的智慧,承载着亿万人民的重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网上意见征求活动作出重要指示。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始终是总书记最深的牵挂;人民,始终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2020年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时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课题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继续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安排,制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议,指导全党全国做好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谋划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不能不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不能不深刻洞察我们的发展环境发生的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宏阔视野和非凡气魄,作出这一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重大判断。

  “在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党内外、国内外都在看着我们。五中全会要在历史关键时刻对国家发展走向作出战略指引。”总书记指出。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指出。

  总书记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清晰阐明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大局和大势。

  怎样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阻力和变数?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回顾历史,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

  “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建党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在哲学意义上,‘难’是在任何领域前进道路上永恒的命题。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难’在方方面面都存在。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奋斗,才能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走上新的发展道路。”总书记指出。

  “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指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我经常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苦难铸就辉煌。没有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是顺顺当当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既阐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又强调“三个没有变”: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

  2020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四五”规划《建议》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这就是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鲜明态度,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坚定抉择!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作出战略判断。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再次强调了这一判断。

  作出这样的判断,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进入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需要回答好的重大问题。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总书记指出。

  在擘画“十四五”发展过程中,在一次次国内考察途中,在一场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问题。

  “建议稿起草的总体考虑是,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2020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四五”规划《建议》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

  “十四五”规划《建议》的第二板块,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指出,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这是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思想。

  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2020年7月21日,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

  2020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四五”规划《建议》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总书记强调。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


  2020年9月17日上午,长沙。

  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10名代表先后发言。总书记同发言的每一位代表都进行了交流。

  “95后”农民工邹彬反映,农民工群体在落户、就业、买房、子女入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也希望依法根治农民工工资拖欠等老大难问题;个体货运司机龙兵反映,高速路服务区内经常有车辆设施设备和货物被盗……“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困难,我们要重视起来,不断解决。”总书记指出。

  湖南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盘玖仁在基层教育一线工作了近30年,他向总书记反映偏远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短板”:首先是教师数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缺编;其次是条件艰苦,好的老师留不住。

  “你反映的问题很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回应,“昨天我去看了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学校里有教学楼、宿舍和食堂,营养午餐是免费的,孩子们很开朗,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普及化的问题,但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又突出出来。‘十四五’时期要着力解决这个问题,要好好研究。”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大家讲得很鲜活,很符合实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吸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9月22日下午,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

  10位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和代表先后发言,就教育改革和发展、文化传承和创新、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同每一位发言代表深入交流,询问有关情况,就一些工作和问题进一步听取意见、进行评点。

  北京师范大学的程建平点出了学生视力下降的问题。

  “这段时期孩子们在线学习的时间多了,我前段时间就中小学生的视力问题作过一个批示。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同时,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总书记指出。

  北京体育大学的鲍明晓在发言中坦言,一些学校重考分轻锻炼,体育课也时常被挤压。他针对“场地设施少”的痛点,提出了形式多样的场馆改造建议。

  “我们办运动会的场地,办完以后要考虑怎么利用。解决了场地,还要解决体育运动的机制、措施、办法……”总书记指出,“一方面,要让孩子们跑起来。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要讲究科学,做好保护和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

  一次次坦率深入的交流,一次次气氛热烈的互动,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话语,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平易近人的领袖风采、真挚深厚的人民情怀,也凝聚起亿万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阔步迈上新征程的信心和力量!

  “这次建议稿起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2020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十四五”规划《建议》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明确提出一系列要求,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

  建议稿起草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建议送审稿。

  “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0年7月下旬到9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对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

  网民们的建议,得到起草组同志高度重视。经过统筹考虑,“十四五”规划《建议》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单列出来。同时,网民建议的“互助性养老”模式也正式写入文件。

  文件起草组逐条分析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对建议稿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36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546条,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达21.88%。“这是我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我们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起步之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共产党人办事是求真务实的,要真正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我们照着1921年党成立时所立下的志向一直做下来,一步一步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进。”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

  “让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走上小康幸福路,我们说到做到,一定会坚定不移走下去,践行党的誓言和诺言。”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到各地考察。总书记擘画着“十四五”中国发展的“大棋局”,也惦念着如何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在看望出席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总书记动情地说。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不仅是这么说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

  “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总书记指出。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十四五”规划《建议》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部分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这部分中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

  “这样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就“十四五”规划《建议》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2021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向着更远的目标谋划共同富裕,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

  “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

  “事实充分证明,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够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已经起步,新征程已经开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们又将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这是一段新的长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2021年农历牛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乌蒙深处,乌江岸边,习近平总书记陷入了沉思:“从这里的悬崖峭壁,就可以想象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有多难!”

  “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党,从成立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了党的旗帜上。革命、建设、改革一路走来,已经一百年了,我们党依靠人民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创造了多少奇迹,取得了多少丰功伟绩,不容易啊!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努力,继续前进。”总书记深情地说。

  “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人民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奋斗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都是追梦人,也是贡献者,让我们团结起来,为了人民美好幸福生活而奋斗!”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从“铜墙铁壁”到“芯屏器合”“集终生智” 看安徽产业地标之变里的“关键变量”
从“铜墙铁壁”到“芯屏器合”“集终生智”
看安徽产业地标之变里的“关键变量”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刘菁、李亚彪、徐海涛


  突破“卡脖子”的药用玻璃、世界先进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灵活高效的工业机器人……18日,安徽总投资1330.8亿元的272个重大项目,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集中开工。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将安徽产业地标从过去的煤铜钢等资源型“铜墙铁壁”,转变为今天的创新型“芯屏器合”“集终生智”。“关键变量”渐成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改“重”扬“新”


  用电量,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合肥市用电量前十名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主力,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稳居首位,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用电量增幅排名第一。

  而2010年,合肥用电量排名前十企业被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等行业霸榜。

  江淮大地产业版图从单一“重”变多样“新”,合肥只是缩影。

  以长鑫存储为代表的动态存储芯片产业、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装备制造业与工业机器人产业、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产业组成的“芯屏器合”,集成电路、白色家电和新能源汽车等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组成的“集终生智”,正成为安徽产业新地标。

  2020年,安徽省医药制造、计算机等通信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用电同比分别增长28.3%、23.9%、22.2%,被称作“铜墙铁壁”的化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行业用电分别增长6%、13.3%、5.9%。

  安徽省经信厅厅长牛弩韬介绍,聚焦“芯屏器合”锻长板,安徽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已发展到300余家,电子信息产业5年间年均增长22%。


强“链”扩“群”


  今年初,科大讯飞在国际说话人角色分离技术比赛中夺冠,这是国内团队在该赛事首次夺冠。

  这家科技企业背后,屹立着一个庞大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

  合肥西郊,以科大讯飞为龙头,一条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的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链初步成型,中国声谷目前已入驻企业1024家,实现年营收1060亿元。

  “链上企业分工协作、聚指成拳,增强了整体竞争力。”中国声谷总裁祁东风说。

  安徽时代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必定说,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链”扩“群”成为发展新关键词。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除江淮、奇瑞外,安徽新集聚了大众、蔚来、比亚迪等车企,初步构建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

  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从芯片、显示屏、机器人到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安徽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形成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几十条重点产业链。

  一条条产业链,“牵引”出一个个产业群。

  建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智能家电5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一个万亿级产业、十个左右千亿以上产业、百个左右“群主”“链长”企业……创新引领,安徽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图景。

冲“卡”破“障”


  2020年12月,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2021年1月,中国科研团队实现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

  两项重要突破,都来自安徽。

  “强化原始创新,扎实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才能冲破‘卡脖子’困扰。”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说。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中国大陆首款55英寸电视用AMOLED显示屏,打破国外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壁垒;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打破高能量级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进口垄断……

  加大制度创新,才能突破各类制约创新的障碍。

  安徽省推出“7×24”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开办企业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在合肥市高新区,企业提交的审批材料平均精简至1.5件,审批时间减至1.76天。

  华米科技董事长黄汪用6年时间,带领华米科技公司成长为年营业额58亿元、进入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可穿戴领域领军企业。“公司初创期有技术但缺资金,政府的‘创新贷’帮我们走出了困境。”黄汪说。

  清障碍,优环境,安徽日益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

  近5年,安徽引进院士等各类人才2000余名,目前在皖工作的院士有330多人,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获批布局安徽,一大批创新成果在江淮大地开花结果。

  罗平说,安徽科技创新处于“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关键阶段,展望“十四五”,要让“皖美”创新成为“最靓名片”。(参与记者:陈尚营、陈诺、张紫赟、程士华、胡锐)

  新华社合肥电

 
总书记为中青年干部成长成才传授“秘诀”
总书记为中青年干部成长成才传授“秘诀”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适逢百年华诞,党的总书记来到党的最高学府,专门给中青年干部讲授一堂重要的“党课”。

  在党史学习教育大幕开启之时,总书记将这堂“党课”主题聚焦在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上,对中青年干部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总书记开宗明义:“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现在这个关键节点,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堂“党课”的主旨。

  时代要求——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此关键时期,学习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激励全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重要精神密码。

  任务使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学员主体——中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能否具备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对于实现历史伟业,十分重要。

  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对象……帮助中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修炼“秘诀”蕴含其中。

  “接班人”如何做好忠实传人,总书记不仅针对性地指明了方向,更具体化地提出了六方面要求。

  这六方面都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是总书记对新时代年轻干部提出的具体要求,每一项都要继承发扬、永恒持守——

  总书记首先提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的要求。忠诚,放在第一位。年轻干部只有对党忠诚,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总书记还要求年轻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与做、理论与实践都是相辅相成,年轻干部做好实际工作靠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

  “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围绕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课”上用最朴实的话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叮嘱年轻干部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

  对于用好开展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总书记提出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年轻干部如何做到这一自觉,就是要坚持及时自省整改,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总书记再次提出,年轻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宝贵经验。面对国内外各领域长期、复杂、艰巨的斗争,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见微而能知著,才能在各种斗争考验面前不犯糊涂、不乱阵脚,敢于出击、善战能胜。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要“艰苦奋斗”。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年轻人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

  “党课”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每方面要求都作出了深刻的阐述,各方面要求彼此联系、相互促进,既有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又有世界观和方法论,语重心长中,更多的是催人奋进,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制定了“顶层设计”。

  这一堂“党课”,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认真领悟,深入践行。

  (出品人:赵承;策划:霍小光;统筹:张晓松、王绚、白洁;主笔:孙铁翔、黄玥;视觉丨编辑:姜潇、包昱涵、杨文荣、朱高祥)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开好“顺风车” 建设“百花园” 听听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故事
开好“顺风车” 建设“百花园”
听听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故事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记者牛纪伟、孙仁斌、赵宇飞


  东风浩荡,又是一年春好处。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并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吸引全世界目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内在关系,“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记者探访对外开放前沿地区,聆听各地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开好开放发展“顺风车”的新故事。

“窗口”景更“靓”


  广东东莞。新春鞭炮烟火味还未完全散去,“世界工厂”早已开足马力。

  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2000多名员工各司其职,一件件电子元器件列队跑下流水线,奔赴世界各地。

  “大年初四就开工了,今年到岗工人是以往的3倍,感觉一鸣枪我们就在加速跑。”总经理李超说,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的新工厂预计3月底投产。“订单量激增,去年公司产值97亿元,今年要翻倍,我们有信心。”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东莞经济受到一定影响,今年企业生产“开门红”折射东莞制造的韧性和弹性,带给人们更多春天的期待。今年春节,东莞有超过300万名打工者“就地过年”,全市前200名制造业企业中有约六成在春节期间开工,节后复工达产加速。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考察,就选择了广东。“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殷殷期待,让南粤大地开放风潮洪波涌起。

  新春刚过,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的工地同样热火朝天,运料车来回穿梭,工人有序施工。这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伍德伦说,相信亚太地区和中国将引领增长。“我们重视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和友谊并期待未来几年加强。”

  广东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亿美元以上的重大外资项目43个,实际使用外资131.1亿美元、占全省整体的55.9%。2020年全年实现进出口7.08万亿元,连续三年超过7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620.3亿元,增长6.5%,规模创历史新高。

  改革开放的窗口,风景更靓,气象更新。

“破圈”茧化蝶


  2019年至2020年,上海临港创造了“特斯拉速度”:从场地开工到交付首车不到一年时间,这也是面向全球进行新一轮开放的“中国速度”。

  中国自2020年起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外商投资法,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特斯拉速度”成为临港和上海营商环境的一块招牌。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王昊表示,没有中央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特斯拉不可能以这样的速度建厂,并开始量产和交付。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开放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积厚成势。

  “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老工业基地蕴藏的巨大活力激发出来、释放出来”,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

  这些天,美国丝尔科公司执行董事张大龙忙碌了起来,与合作伙伴通过视频会议布局跑车产业,为即将到来的上海车展做准备。上海车展临近,他所在的公司和中国一汽联合打造的红旗S系列跑车计划在车展上亮相,同时,他还在为合资公司成立忙碌着,推动红旗跑车项目早日从协议变成现实。

  今年2月2日,中国、美国、意大利三国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签署投资协议,正式宣布联合启动打造红旗S系列跑车,红旗S系项目将在中国和意大利陆续落位。

  美国丝尔科公司董事长乔纳森·克莱恩认为,合作将为中意两国带来长期投资、创造就业岗位,为全球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树立新标准。

  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表示,改革开放为一汽、也为吉林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不断带来新活力、新机遇,意大利具有完善的顶级跑车供应链体系,相信未来红旗S系项目一定能够成为中欧汽车产业合作的全新典范。

丝路通四海


  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刘晓敏在老家重庆过得忙碌而充实。

  48岁的刘晓敏,20多年前就到俄罗斯闯荡,商品贸易、建筑等领域都涉足过,生意做得很好,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化不开的乡愁让刘晓敏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父母年纪都大了,需要人照顾。总在外面漂着,就像树没有根。”刘晓敏说。

  近年来,重庆扩大开放,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加强与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经贸联系。“渝新欧”班列正式开通运行,开创了中欧班列的历史,将重庆与俄罗斯的时空距离从两个月缩短至8天左右。

  “以前俄罗斯的货物到重庆,要走海运到东部地区,再过长江到重庆,至少两个月时间,一些保质期短的商品没法运,空运成本太高,没账算。”刘晓敏说。

  中欧班列通了,货物进来了,刘晓敏回到家乡做起进出口生意,把更多俄罗斯商品销售到中国,生意越做越红火。

  作为中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中欧班列(渝新欧)2020年共开行2603班,同比增长72%,运输货值超900亿元,同比增长65%。开行10年以来,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超7000列。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带一路”影响和改变着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地处东北的辽宁省,虽春寒料峭,工作场景同样热火朝天。

  满载41个标箱冰柜的X8059次中欧班列缓缓从沈阳东站开出,前往8000多公里外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冰柜专列。

  “牛年中欧班列开行势头更牛了。”货场外勤值班主任霍光看着驶出的列车说。

  目前,从辽宁出发的中欧班列可到达欧洲20余个国家的40余个城市,通过公铁联运可覆盖欧洲全境。在沈阳,华晨宝马、米其林轮胎等近40家搭乘辽宁中欧班列的企业,平均降低物流成本20%至24%。

  借助“一带一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助力世界各国共赢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走进中国经济“百花园”,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车”,共同走向更加开放、光明的未来。

  (参与记者:许晓青、丁乐、丁非白、孟含琪、张建)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北京新冠疫苗接种突破五百万人
北京新冠疫苗接种突破五百万人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图片:在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一处疫苗接种点,接种人员在留观区等候(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据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侠克)记者2日从北京市获悉,自2021年1月1日全面启动九类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以来,截至3月2日14时,北京市累计接种765万剂次,累计接种达500万人,其中264万人完成两个剂次接种。
 
  有关专家表示,疫苗接种能有效降低人群感染和发病风险,北京市在前期完成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的基础上,将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总体部署,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下一阶段疫苗接种工作。围绕感染高风险人群、维持社会基本运行人群、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关键岗位人群及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等疾病传播风险较高人群接种疫苗,实现重点人员“应接尽接”。
 

 
 
 
  
钟南山对话福奇:疫情防控需要全球合作
钟南山对话福奇:疫情防控需要全球合作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广州3月2日电北京时间3月2日21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出席由爱丁堡大学组织举办的国际疫情防控专家研讨会,与美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福奇博士进行连线对话,探讨全球抗疫合作等话题。

疫情防控:全球合作至关重要


  关于全球合作,钟南山认为,新冠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假如新冠病毒还在个别国家蔓延,新冠肺炎就不可能在全世界得到控制。我们想终止这个疫情,就需要由每个国家的决策层基于科学、基于证据去进行恰当的决策,大家都尽最大的努力,所以需要全球的团结。

  福奇表示,全球合作之所以重要,第一个原因是出于道义责任,第二个原因在于病毒变异。仅仅一个国家的成功防疫是不够的,如果不开展跨国合作,病毒会在跨国传播中快速变异,反过来又会冲击已经成功防疫的国家。

  “很清楚的一点就是我们要保持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用这种精神来推进全球卫生健康网络的工作,应该要让每一个国家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而且每一个国家都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吸取这些痛苦的经验和教训,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们都不能忘记经验教训。”福奇说。

  福奇说,之前全球合作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麻疹和脊髓灰质炎,无论是大范围还是小范围,都有各方面的例子。“所以具体到新冠(肺炎防治),我觉得没什么理由不产生成功的例子。”

  至少要2-3年才能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免疫


  针对众说纷纭的“群体免疫”,钟南山认为不能够用一些不科学、不人道的“自然免疫”手段达到群体免疫效果。

  “随着疫苗的研发和陆续上市,我觉得至少要有2-3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免疫”。

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需要平衡好


  福奇认为,面对疫情,经济停摆和恢复必须要同公共卫生防疫的要求匹配起来,至于如何找到经济和防疫之间的平衡,需要多方努力,包括社会科学、政治科学界联合起来,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谈到疫情应对的经验和教训时,福奇认为,我们不能够操之过急,如果操之过急,恢复所谓的“正常的生活”,我们就很可能会面对疫情的反扑,就可能会有很大的风险,但如果动作太慢,也可能会是一个痛苦而缓慢的过程。

  钟南山同意福奇关于“重启经济不能操之过急”的观点。

  他表示,去年全球许多国家的GDP都有所下降,中国的GDP在去年上半年也有所下降,但在下半年恢复了正常的经济发展。“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在考虑什么时候能够复工复产,去年一直到疫情基本得到控制2个月后,我们才重新开放经济活动及复课。在这方面我们做出很严格的规定,一些国家过快地复工复产,疫情就再次反扑,这是很多其他国家的人民所经历的问题。”

“一年以后会比现在好”


  对于未来一年的预测,福奇说:“在一年之内,我们不可能让全世界的人都打上疫苗,但我预测我们已经能够较好地控制疫情了,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有一些步骤让我们逐渐取得了正常的社会生活,我们的经济能够复苏,而且社会也能够得到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我们的跨国境的旅游、旅行也能够重新出现。”

  钟南山说:“我个人对未来还是很乐观的,因为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大部分国家目前的传染病例正在减少。一年以后会是什么样还很难预测,但一年以后所有的情况都会比现在要更好,”钟南山说,“全世界各地的专家还需要通力合作,能够开发出新的药物、新的抗体、新的更有效的疫苗,这些都是我们要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必要前提。” (记者肖思思、马晓澄、陆浩、洪泽华)

 
李克强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 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克强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
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3月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春季农业生产正陆续展开,农时紧、任务重。要毫不放松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加强技术指导,特别要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推动种业翻身仗起好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稳定生猪生产,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和病虫害防控。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奋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支撑。

  胡春华指出,抓好今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必须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抓紧抓好。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大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保护和调动好农民生产积极性。要坚决将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全面落实粮食播种面积,全面做好抗灾夺丰收工作,着力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在确保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要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建立预警线从而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并主要用于种粮,保质保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要抓紧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鉴定保护等基础性工作,制定好实施好打赢种业翻身仗行动方案,加快培育壮大种业企业。要加快提升农业生产、流通、加工各环节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提高供给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要切实稳定生猪生产,加快促进牛羊和奶业发展,抓好家禽和水产品生产。

 
林郑月娥:香港国安法是香港的“定海神针”
林郑月娥:香港国安法是香港的“定海神针”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香港3月2日电(记者朱宇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日表示,恢复香港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是香港商界的期盼,香港国安法正是香港的“定海神针”。

  2日,《香港商报》联同本地23家商会和社团举办“2020香港商界最关注的10件大事”揭晓暨颁奖典礼,公布“香港国安法实施”成为去年香港商界最关注的事件首位。

  林郑月娥在视频致辞时作出上述表述。她说,香港国安法实施后,困扰香港市民和企业多月的街头暴力几近绝迹,社会恢复平静,香港可以由乱向治。特区政府肩负维护国家安全的光荣职责,一直无畏无惧执法,防范和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并将罪犯绳之以法。

  林郑月娥强调,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一国两制”才能行稳致远,香港才能安定繁荣。因此,特区政府会继续竭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巩固及提升香港有利营商的环境,让商界人士可以大展拳脚,推动香港经济发展。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国安法让社会恢复稳定,但持续整年、不断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各行各业饱受打击,也令大众生活大受影响。她呼吁,商界人士可以鼓励员工及亲朋按特区政府的安排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助香港走出“疫”境,让内地和香港尽快恢复人员往来,让经济全面复苏。

  展望未来,林郑月娥表示乐观。她说,随着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香港可利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以自己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同时获得无限发展机遇。

 
春耕备耕 不误农时
春耕备耕 不误农时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近日,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归杩村农民在翻地。早春时节,贵州各地农民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水田修整、犁田翻地、播种施肥等春耕生产活动。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第五届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线上举行
第五届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线上举行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朱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美国州立法领袖基金会2日共同举办以“合作共赢、再谱新篇”为主题的第五届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视频会。

  本届论坛是美国新政府就任后中美之间恢复的首个两国交流合作机制性活动,旨在贯彻中美两国元首新春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具有特殊意义。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在致辞中表示,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是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美国事访问的重要成果之一,为推动中美地方互利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和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共同挑战,两国民间和地方相互慰问和支持,共克时艰,两国贸易合作逆势增长。事实证明,中美互利合作、共同发展,让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他说,中美关系的最大困惑是认识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做出明智的战略选择。相信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美地方交流与合作有望回到快车道,中美省州立法机关合作论坛将迎来新发展。

  美国州立法领袖基金会主席雷吉斯表示,美中虽然存在分歧与竞争,但面临大流行疾病、贫困、基础设施建设、气候变化等众多共同挑战,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增进互信,保持良好关系,通过建设性竞争实现共同进步,此时此刻美中恢复地方层面对话正当其时。美国州立法领袖基金会将继续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合作,增进美中人民间富有活力的关系。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向论坛发来视频致辞,表示中美关系有一千条理由好起来,没有一条理由坏下去。两国应该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更大利益,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北京、河北、山西、江苏、湖北、广东、云南七省(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和美国亚拉巴马、加利福尼亚、特拉华、夏威夷、艾奥瓦、密歇根、田纳西七州议会领袖出席并先后发言。

 
最高法成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 加强对未成年人案件问题的调查研究
最高法成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
加强对未成年人案件问题的调查研究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刘奕湛、罗沙)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2日挂牌成立,主要负责综合统筹未成年人审判指导,参与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管理,协调开展未成年人案件巡回审判等工作。

  记者了解到,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将结合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实践反映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司法政策或发布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及时给予有效指导。要加强少年司法理论研究,充分运用司法大数据,加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特点、态势、规律的分析研判,为党委政府决策和制定司法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最高法指出,各级法院要充分发挥少年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审理涉未成年人各类案件,继续加强与各方面协作配合,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要牢固树立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少年审判工作理念,要依法严惩杀害、性侵、拐卖、虐待等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防范遏制此类犯罪发生。要依法妥善审理涉未成年人抚养、教育、监护等各类民事案件,深入研判涉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纠纷特点趋势,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全面保护。要总结发扬寓教于审、圆桌审判等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探索创新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审判方式,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帮助未成年犯改过自新。

  同时,要坚持少年审判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充实少年审判力量,加强审判专业化、队伍职业化建设。提高少年审判司法能力,加强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培训,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善于使用未成年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不断提升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刘奕湛、刘硕)记者2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将围绕低龄儿童犯罪、性侵儿童、拐卖儿童、校园欺凌、虐待儿童、留守儿童监护、儿童信息安全等社会关注的问题,司法实践反映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少年审判问题研究。

  据悉,最高法还将及时修改或者制定新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适时发布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通过强化审判指导,统一裁判尺度,确保每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的裁判彰显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少年法庭办公室主任杨万明表示,少年审判30多年的探索实践充分证明,审判专业化是加强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司法保障的重要举措。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将有效整合少年审判工作力量,设立工作规则和运行制度,要会同审管办等部门做好对涉未成年人案件的专项统计、单独考核等工作。同时,要切实强化对全国少年法庭工作的统筹协调、统一指导,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国法院形成示范效应,充分发挥未成年人审判的既往优势,坚持并巩固已有的经验成果,推动全国少年法庭工作再上新台阶。

 
打造献礼建党百年电影精品扎实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 二〇二一年全国电影工作会在京召开
打造献礼建党百年电影精品 扎实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
二〇二一年全国电影工作会在京召开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2021年全国电影工作会2日在京召开。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是电影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电影全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方向导向,服务大局大事,应对大战大考,推出《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夺冠》等一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优秀影片,推动电影产业在全球率先复工复产。
 
  会议分析了当前电影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从创作情况看,电影生产能力潜力得到有效发挥,高品质、多样化、可持续的创作生产能力还有待继续提升。从市场和消费情况看,电影产业供需两旺、良性循环的基础坚实有力,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保持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还有待继续努力。从国际层面看,中国电影强势复苏领跑全球,保持和扩大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还有待持续发力。
 
  王晓晖强调,电影强国建设征程已经开启,中国电影仍处在黄金发展期,前景光明、未来可期、大有可为。要凝心聚力打造献礼建党百年电影精品,努力在选好题材、讲好故事、拍成精品上下功夫,鼓励多题材多类型创作,努力打造中国电影品牌。要提质增效强产业,有效激发电影发展动能动力,做大做强电影市场主体,深化国有电影企业改革,支持民营电影企业发展,提高电影基地(园区)建设水平,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改革,加快电影科技特效发展。要多措并举稳市场,充分挖掘释放电影消费潜力,优化市场调节机制,继续抓好城市影院建设,开拓农村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延伸电影产业链条,规范电影市场秩序,推动线上线下相互“赋能”。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加强金融支持,强化人才培养,坚持德艺双馨标准,发挥好电影界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作用,汇聚电影强势复苏发展合力。
 
警惕非法社会组织 “全民悦读全国阅读会联盟”被取缔
警惕非法社会组织
“全民悦读全国阅读会联盟”被取缔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孙少龙)3月2日,民政部官网发布公告,对非法社会组织“全民悦读全国阅读会联盟”及其设立的相关机构依法予以取缔。

  经查,“全民悦读全国阅读会联盟”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开展活动。该组织设有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等组织架构,私自刻制印章,在北京、广东、陕西、大连等多地设立分会并任命负责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悦读”阅读会相关活动。

  据了解,2016年,“全民悦读全国阅读会联盟”相关运营公司为寻求合法身份的掩护,与中华文化促进会开展合作,在该会下设朗读专业委员会,“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共同开展“全民悦读”相关活动,先后多次举办“全民悦读朗读大会暨青少年朗读课文大会”,违规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并收取费用。依据相关规定,民政部对“全民悦读全国阅读会联盟”予以取缔。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民政部门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依法处置了大批非法社会组织,有效净化了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仍有一些组织和个人在利益驱动下,罔顾法律红线,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

  民政部呼吁,社会各界在参与社会组织活动时要保持警惕,首先查验其身份是否合法,避免上当受骗。

 
停止活动3个月! 中华文化促进会被处罚
停止活动3个月!
中华文化促进会被处罚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孙少龙)3月2日,民政部对中华文化促进会作出停止活动3个月并处没收违法所得235万元的行政处罚。

  据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会主要违法事实如下:一是该会分支机构“朗读专业委员会”与非法社会组织“全民悦读全国阅读会联盟”共同举办“全民悦读朗读大会暨青少年朗读课文大会”,期间违规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并收取费用,违法所得53万元;二是该会向其下设的19家分支机构违规收取管理费,违法所得182万元。上述两项违规收费行为违法所得共计235万元。

  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民政部对中华文化促进会作出停止活动3个月并处没收违法所得235万元的行政处罚。同时依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规定,将中华文化促进会列入社会组织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民政部持续加大对社会组织违规收费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遏制社会组织违规开展评比表彰活动、违规设立分支机构并借此牟利的乱象。同时,民政部告诫广大社会组织,应切实提高政策法规意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违规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不得向评选对象收取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向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收取管理费。

 
乌兰牧骑:永做“红色文艺轻骑兵”   蔚蓝的天空下,紫红色的蒙古舞袍随风漫卷,头顶的瓷碗纹丝不动,马头琴琴声悠扬飘荡……
  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一处蒙古包前,乌兰牧骑的女队员们舞动柔美身姿,男队员动情地拉着马头琴,正在为牧民表演顶碗舞。蒙古包周围,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牧民看得入神,不时鼓掌,笑容在寒风中绽放。
  今年春节以来,被誉为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乌兰牧骑队员们深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戈壁沙漠、偏远嘎查(村),为牧民送上一场场精彩、暖心的文艺演出。
  广袤草原上,他们犹如欢快的百灵鸟,为群众唱响一曲曲动人牧歌;辽阔大地上,他们又像绚烂的花朵,60多年来始终绽放着夺目光彩。
重本色——一切为了人民
  时光回溯到1957年的夏天。9名牧区青年驾着1辆马车,手拿5把乐器、2块幕布和3盏煤气灯,在蒙古包前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这是我国首支乌兰牧骑——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
  现任队长孟克吉日嘎拉说,当时的内蒙古草原文化生活单调,牧民们几乎看不到书籍、演出和电影。
  为改变这一状况,内蒙古自治区委决定组建小型、流动、综合性的文化工作专业队伍,名字就叫“乌兰牧骑”,在蒙古语中意为“红色的嫩芽”。
  “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牧民”,是乌兰牧骑创立之初的口号。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队员们前往牧民家的脚步。
  当年,组建不久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去戈壁深处的牧民家演出,途中经过一处沙地时,马车突然深陷沙土、动弹不得,拉车的骏马也累得筋疲力尽。不能耽误工作!9名队员二话不说,扛起演出道具,徒步一整天赶到牧民家。
  年逾古稀的金花是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牧骑第一代队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她与队友们每年下乡七八个月。炎炎夏日,他们背上简单的行李、乐器和服装,赤脚走在滚烫的毛乌素沙地上,生怕把鞋子踩坏。烈日的蒸烤让人口渴难耐,他们却只能捧起沙丘下一小湾积水解渴,水里满是黑压压的小蝌蚪……
  面对面到群众中去,实打实为群众服务。
  乌兰牧骑队员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春天接羊羔,夏天剪羊毛,秋天打草,冬天放牧,与牧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金花回忆,那时候,队里常有人抱着一两个月大的孩子去演出。母亲在台上表演,婴儿在台下啼哭。牧民看到了,就抱起孩子喂奶、喂水,演出结束再把熟睡的孩子送回母亲的怀抱。
  “牧民们亲切地叫我们‘玛奈乌兰牧骑’,意思是‘我们的乌兰牧骑’,亲得就像一家人。”金花说。
重传承——扎根生活沃土
  “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住”,是乌兰牧骑的创作定位;将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传达给群众,是乌兰牧骑孜孜不倦的追求。
  翻开一份1965年的乌兰牧骑全国巡演节目单,马头琴独奏《蝶恋花》、好来宝《牧马英雄》等,创作题材均来自农牧区,生动的民族艺术形式在队员的精彩表演中熠熠生辉。
  扎根基层的乌兰牧骑培养出大批艺术人才,德德玛等艺术家都出自这所民间“学校”。
  草原上长大的青年歌手乌兰图雅,儿时常看乌兰牧骑的演出。后来,她也成为乌兰牧骑的一员。“迎着烈日走,踏着风雪来,深情的河流也为我澎湃;马头琴声悠扬,牧歌飘天外,一路洒下我们火热的爱。”乌兰图雅演唱的这首《乌兰牧骑之恋》,饱含她对乌兰牧骑的深情。
  没有哪种情怀,比心系群众更动人;没有哪种事业,比服务人民更高尚。60多年来,乌兰牧骑脚步不停、传统不丢。从赶马车、骑骆驼,到开拖拉机,再到乘大巴车、流动舞台车……改变的是队员们的演出条件,不变的是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的初心使命。
  如今,118.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大地上,活跃着80多支乌兰牧骑队伍、3000多名队员,每支队伍每年下乡演出超过100场。
重创新——舞台更加广阔
  2017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16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乌兰牧骑60年来的发展情况,表达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贡献的决心。
  当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今年35岁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乌宁,每当想起这封回信,就感到无比自豪、充满力量。“党和国家对我们信任、肯定,牧民群众对我们喜爱、关心,我们只有加倍努力回报。”乌宁说,她常常用曾是乌兰牧骑队员的姥姥的话鞭策自己,“要把最好的表演献给牧民,为人民服务永远不变”。
  改革开放、依法治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乌兰牧骑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作品中,创作出舞蹈《脱贫攻坚赞》、小品戏《喜鹊为啥叫喳喳》等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文艺作品。
  2018年起,内蒙古组建“乌兰牧骑+”综合志愿服务队,在文艺演出基础上,推出医疗卫生、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理论宣讲、科技推广等多种服务项目,重点面向交通不便、生态脆弱、文化生活匮乏、人口居住分散的农村牧区。
  初春的科尔沁草原乍暖还寒,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牧骑带领综合志愿服务队下乡演出。
  一场精彩的歌舞表演结束后,与乌兰牧骑一同下乡的农牧部门工作人员与农牧民聊起今年的生产打算。“我想近期再把养牛规模扩大些。”他笑着说,“现在的乌兰牧骑还给我们传授‘致富经’。”
 (记者殷耀、于嘉、哈丽娜、邹俭朴、达日罕)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日电
柴达木:沉睡“聚宝盆”,醒来“盆聚宝”   “南昆仑,北祁连,八百里瀚海无人烟。”
  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一方面是遍布荒滩、戈壁的无人荒原,一方面又因盐湖蕴宝、山川藏珍而被称为沉睡的“聚宝盆”。
  从20世纪50年代起,无论是在戈壁中筑养青藏通道,还是在碱土里开发片片盐田,一代代奋斗者70年来用双手唤醒沉睡千年的柴达木,让苍茫的荒原变为发展的热土。
苍凉戈壁里的铁皮房
见证他们的坚强

  青海省公路局格尔木公路总段的段史馆里,摆放着一些残缺不全的铁锨、钢钎、镐头等工具。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青藏公路的筑路工人们就是使用这些工具,打通了祖国内地与西藏相连的交通大动脉,柴达木盆地里最大城市——格尔木也因此诞生。
  修路就要养路,天南海北的年轻人汇聚到青藏公路沿线,将生命与这条大动脉紧密相连。
  81岁的吴战瑞,青春记忆都留在了这里。1964年,刚满22岁的吴战瑞和150多个甘肃老乡,途经格尔木到海拔4400多米的五道梁。
  “当时,听从党中央号召支援西藏,养护青藏公路,能来的人都很光荣。”吴战瑞对那段岁月记忆犹新,“刚去的时候,大家只能住在铁皮搭的简易板房里,房子走风漏气,夏热冬凉。”吴战瑞说,“铁皮房就像是我们的‘前线战壕’,扎到哪,我们就干到哪!”
  74岁的盐湖集团退休职工王西臣1981年从部队转业,来到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这是中国最大盐湖,自20世纪50年代勘探开发至今,已是中国主要的矿业基地之一。
  “12顶铁皮房,10台挖掘机,10多辆翻斗车,当时我们就在察尔汗修盐田。”王西臣和同事们天天套着水裤泡在卤水里。
  “为祖国的农业发展,大家争着干。我是党员,更不能松劲。”在盐湖博物馆,王西臣指着铁皮房照片说,“‘堡垒’修好了,再顽强的敌人都要消灭!”
  从铁皮房开始,老一辈柴达木人在“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戈壁滩上艰苦创业,用双手开辟出一个蓄势待发的新天地。
不毛之地中的绿卡车
闪耀他们的奉献

  察尔汗盐湖旁的盐湖博物馆里,珍藏着几张老照片:低矮的平房边上停着几辆深绿色卡车,人们正从卡车上取物资,人人脸上挂着笑。
  “见到绿卡车来了,就说明晚上有新鲜蔬菜吃了。”58岁的盐湖集团退休干部刘传荣说。
  他是一位“盐二代”,父亲刘宗元是第一批来盐湖开荒采矿的工人,从小就在盐湖长大的刘传荣见证了矿区的变化。
  1986年,青海钾肥厂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之前矿区的钾肥年产量也就几万吨,一期一建成就是年产量20万吨,为了一期早日建成,大家都铆足劲干,党员甚至带头住在厂房里。”刘传荣说。
  1989年5月,钾肥厂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建成转入试车、试生产,盐湖钾肥的产量跨上了新的台阶,也拉开了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序幕。
  “从那年开始,我们盐湖矿区的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刘传荣笑着说。
  对于养路工人郭长青来说,绿卡车则给自己带来了精神食粮。20世纪80年代初,郭长青接过父亲手中的洋镐,来到戈壁深处的冷湖公路段。
  “身体不适可以忍耐,精神寂寞才是最大的敌人。”如果来了一辆卡车,只要车停下来休息,郭长青就会好吃好喝地招待司机,只希望他能多待一会儿聊聊天。
  20世纪80年代中叶,青藏公路全部铺成了黑色路面,来来往往的车越来越多。
  路好了车多了,郭长青的精神也充实了:“我们养护的路,车走得平稳,我们的工作就有价值。”
  从驼队到卡车,从人力到机械,一代代柴达木人前赴后继,他们怀揣着简单而又伟大的理想,在戈壁滩上接力书写着无私奉献的传奇。
创新在他们手中
擘画柴达木的未来

  冬日的太阳照在一望无际的盐碱地,耀眼而明媚。盐湖集团研发中心工程师张娟戴着一顶大大的太阳帽,蹲在干冷的地表采样点前记录数据。 
  “这是在干啥?”
  “采集土壤样本。”
  简短问答间,这位33岁的女工程师站起身来,咧嘴一笑,指指采样仪器上的显示屏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湖区资源的动态监测,先在野外采样,再拿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最后形成目前湖区动态资源的分析报告。”
  每年不间断,一个月里至少有半个月在湖区采样。9年来,盐碱地陪伴着张娟从大学毕业的小姑娘,成长为盐湖集团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而她也见证了盐湖开发从单一的钾肥生产发展为盐湖综合利用体系。
  “以前卤水仅用来提钾,如今通过太阳能分级蒸发,能产出氯化钠、金属镁、碳酸锂等多种产品。”张娟说,循环经济使卤水得到充分利用。
  在离湖区不远的青海三元钾肥有限公司的熔盐车间里,技术负责人陆逞赢正和同事一起检查记录仪器显示屏上的数据。
  “我们的工作就是调控和编程,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精准,这样才能保证产出效率和产品质量。”陆逞赢说。
  “我觉得盐湖集团不仅会走在中国前列,更能领跑世界。”作为一名“盐三代”,陆逞赢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柴达木盆地里这些年轻的力量正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用柴达木精神在广袤的戈壁滩上绘就新的画卷:察尔汗盐湖的钾肥年产量达到800万吨,占国内生产总量的85%以上。钾盐综合利用率由最初的27%提升至80%以上,钾肥消耗由完全依赖进口达到自给率50%以上。
  柴达木的路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格库铁路、敦煌铁路敦格段相继通车,格成铁路、G6京藏高速格拉段也正在规划当中。待到公铁路网完善之后,柴达木的区位价值将大大提高。
  70年来,一代代奋斗者们为了柴达木的发展,坚守着精神高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
  他们把青春和人生献给了雪域高原,献给了祖国的“聚宝盆”,并在这里树立起一座座注入新时代内涵的精神丰碑。 
 (记者陈凯、王浡)新华社西宁3月1日电
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信号 2021年两会前瞻
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信号
2021年两会前瞻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开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处于重要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将如何擘画新阶段的发展方向与路径?两会上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纲要(草案)如何体现新理念、新格局?


 
  今年两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查、讨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是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去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根据这个“建议”编制的纲要(草案),将释放哪些发展新信号,备受各方期待。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认为,此前的“建议”对“十四五”时期及未来15年的国家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建议”明确的目标、方向、原则等将在纲要(草案)中得以具体体现,并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建议”提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6大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新”是统领性关键词,体现了新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纲要(草案)将提出哪些富有全局性、针对性的举措,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格外受关注。
 
  辛鸣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议题将引发热议,也需要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纲要(草案)中的一些量化指标、关键数字也将受到热议。其中,经济社会领域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如经济发展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以及耕地保有量、空气质量等将如何制定,令人期待。
 
  此外,重大工程项目历来是实施五年规划的有力抓手。“十三五”规划纲要曾明确165个重大工程项目,“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将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产业导向,将引发各方关注。
 
  开局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怎么定?


 
  2021年的中国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特别是疫情和国际环境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经济恢复态势良好。一些重大改革也将频频发力,创造出新变局、新空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有潜力、有韧性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同时,他也表示,核心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数字好看,而是强调经济质量的提升与百姓福祉的保障。
 
  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也是各方关注的重点。
 
  在“稳”这一面,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如何夯实基础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去年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措施是否延续?这些问题都有待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在“进”这一面,张立群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等诸多方面,期待今年两会推出更多改革举措。
 
  “三农”工作重心如何实现转移?


 
  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不是终点,而是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新起点。“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
 
  如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代表委员有哪些好的意见建议?这些问题成为颇具热度的关注话题。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对脱贫县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认为,乡村振兴无论范围、规模还是目标、标准,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汇聚更强大力量、采取更有力举措推进。
 
  他期待今年两会出台更多、更具体的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户籍制度等领域改革进一步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好“十四五”第一步。
 
疫情防控下一步怎么干?


 
  如期举办全国两会,有力说明了中国疫情防控的成效。如何进一步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我国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性抗疫方案,只要严格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常态化防控中做到“早期预警、快速响应、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相信今年虽难以避免局部零星病例的发生,但总体上能避免疫情的大幅反弹。
 
  目前,我国正按照区分轻重缓急、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开展疫苗接种。两会上,疫苗的安全、有效生产以及高效率、免费接种等问题,将持续受到热议。张文宏认为,疫苗接种稳步和加速推进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当全民疫苗接种覆盖完成,民众将真正迎来常态化生活。
 
  “民生清单”如何回应百姓诉求?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民生话题将不仅聚焦当下热点,也将前瞻时代变化,政策视野将既有“特写对焦”也有“广角远景”。
 
  “六稳”“六保”中,就业问题位居首位,重点仍然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和困难群体就业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认为,在“十四五”时期,就业政策应更加侧重提升劳动力素质,建立劳动者终身技能培训制度。此外,互联网时代零工经济群体激增,劳动者从“公司+员工”转向“平台+员工”模式后,权益保障也亟待重视,需要在制度设计层面更深入地探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作为单独一节,摆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之首。许光建认为,这意味着进入新发展阶段,将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如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有望成为开局之年的民生工作重点。
 
  公众对养老问题的关注不断升温。据估算,预计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两会将如何部署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每个家庭,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此外,如何解决住房难题、加强基础教育、深化医改、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网等民生关切,也将是两会热点。
 
  提交审议的两部法律案会带来哪些影响?


 
  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的法律案历来受到高度关注。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连续6年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重要法律。今年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是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
 
  全国人大组织法颁布施行于1982年,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性法律,分别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各委员会和代表的职权职责等,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原则性、方向性。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颁布施行于1989年,主要规定的是全国人大工作和议事程序,比如大会什么时候开,议案怎么提出和审议,怎样审议工作报告、审查国家计划和预算等。
 
  两部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制度保障,施行30多年来还没有进行过修改。专家表示,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监督、代表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不少新经验新成果,需要在法律中予以体现。
 
如何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过去一年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功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国同非洲联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中国吸收外资的全球占比大幅提升……中国向世界表明了支持经济全球化、实施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中国已经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季志业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季志业认为,我们必须提升自身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合作。“当前国际资本之所以看好中国市场,就是因为对中国的营商环境和经济韧性有信心。中国未来应进一步集中精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完善自身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提高发展质量,向世界释放出持久的吸引力。”季志业说。
 
  (记者秦交锋、舒静、陈菲、孙奕、董瑞丰、仇逸、胡浩)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推动“六稳六保”、促脱贫攻坚、解民生难题 四部门谈去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结情况
推动“六稳六保”、促脱贫攻坚、解民生难题
四部门谈去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结情况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刘奕湛、侯雪静、王优玲)2020年国务院部门牵头办理代表建议8108件,委员提案4115件,分别占建议提案总数的88.3%、84.9%,已全部按时办结。
 
  通过办理建议提案,各部门共采纳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约3700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约1500项,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发挥积极作用。
 
  2日,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四部门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了办结情况。
 
服务疫情防控 深入推进“放管服”


 
  2020年,针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代表委员就加强和改进相关公安管理工作、服务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公安部副部长刘钊表示,2020年,公安部共承办全国两会建议提案683件,并全部在规定时限内高质量办结。
 
  公安机关出台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0项政策措施,优化程序、提高效率,实行运输防疫抗疫物资、人员、进出口商品“零等待”出入境边防检查通关服务,及时有序恢复窗口服务,为企业复工复产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加急服务,及时办理车辆、船舶、人员出入境证件手续。
 
  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公安“放管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在公安交管方面,分三批实施驾驶证“全国通考”,机动车“全国通检”,交通违法“异地处理”和扩大机动车免检范围,放宽驾驶证申请年龄等19项改革举措,公安交管改革服务惠及30亿人次,为群众和企业减少办事成本600多亿元。
 
  回应代表委员关切,扩大了机动车免检范围,在实行6座以下小客车6年内免检基础上,将7-9座非营运小客车纳入免检范围。优化机动车检验周期,对6年-10年的非营运小客车检验周期由每年的检验一次,放宽到每两年检验一次。1.7亿多私家车主享受到了车检新政的便利。
 
  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公安政务服务应用注册用户数超过4.5亿,更多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刷脸办”,平均减少了近一半的材料提交量和办事时间,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办好建议提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说,2020年国家乡村振兴局,也就是原国务院扶贫办,共承办建议提案405件,较2019年增加39%,建议提案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加大产业就业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示范表率作用,提出建议提案2488件。”洪天云说。
 
  2020年乡村振兴局承办的建议提案里,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的提案建议有60多件,占整个乡村振兴局承办件数的15%。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和及时帮扶。”洪天云说。
 
  “农业农村部把重点建议提案办理与重点工作统筹推进,2020年承办3件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同时确定了10件部内重点建议提案,以点带面,促进办理质量整体提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说。
 
  刘焕鑫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办好建议提案,把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措施和行动,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支撑保障。
 
反映社会普遍关注 推动政策措施制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张小宏说,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459件,其中主办183件;承办政协提案258件,其中主办96件(含重点提案4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的建议提案,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提升城市品质、房地产市场监管、建筑市场监管、农村建设等。
 
  “这些建议提案既反映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又集中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重点和需要加强的工作方面,对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改进和加强相关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张小宏说,比如代表委员们十分关心垃圾分类工作,相关建议提案共有57件,不少意见建议都被吸收到《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
 
  他表示,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十分关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制度设计、资金筹措、技术标准、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好意见好建议。2020年,这方面的建议提案有25件,不少政策措施建议被吸收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中。
 
  张小宏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继续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作为推动突破重点难点问题的强大动力,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不断完善办理机制,强化沟通协商,抓好建议的落实,推动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开好历史交汇点上的盛会
开好历史交汇点上的盛会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如期召开的2021年全国两会使命特殊、任务重大、意义非凡。
 
  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并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GDP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国之治”制度优势加速凸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回顾过去,成就巨大,展望未来,前景光明。
 
  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计划报告、预算报告等将与代表委员们见面。此外,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草案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也备受瞩目。党的主张、人民意愿将在2021年的这个春天里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心怀“国之大者”,方能担好谋政之责。在共商国是的全国两会上,不论是议当前,还是谋长远,都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代表委员来自不同地域、行业和界别,在共商国是中能提供不同视角,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代表委员将履职尽责、集思广益,为擘画美好发展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资政谋良策,凝聚共识出实招。
 
  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中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汇聚起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必能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更好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记者刘怀丕)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架好国家与百姓间的“连心桥” 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年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综述
架好国家与百姓间的“连心桥”
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年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综述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熊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506件代表议案全部审议完毕,代表提出的9180件建议交由194家承办单位办理并答复;全国人大网络学习培训从无到有,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组织5000余人次代表参加学习培训……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推动新时代代表工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加强家站建设,搭好密切联系群众平台


  “当了人大代表,就要为民代言、为民发声!”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怀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靖隆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登云,在2020年接待来访群众10余人,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10多个,均转至相关部门办理。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线上线下切实为代表搭好履职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积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大力推进代表家站建设,全面推进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五级人大代表、乡镇街道全覆盖。

  北至黑龙江漠河北极镇,南至海南三沙永兴岛和赵述岛……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设有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活动室等23万个,许多地方已将代表家站建到了社区、村组。

  在浙江、辽宁,联系群众的接待窗口延伸到田间地头、广场公园;在甘肃敦煌,在人流最集中、问题最突出、矛盾最尖锐的地方设立“代表联络点”;在河北正定、山东高唐,代表联络站设在大集上,组织代表“赶集”……

  不止有面对面的亲切,更有键对键的便捷,各地普遍建立服务代表履职的网络平台,实现联系群众全天候。

  目前,31个省级人大都建有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很多地方依托门户网站或专门建设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和代表履职APP,一些地方的网上服务平台覆盖了本省(区、市)各级人大、各级人大代表和全部代表家站,实现各级代表移动履职、与群众实时互动。

  代表议案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


  2020年9月9日,自然资源部对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提出的《关于完善不动产登记的若干建议》作出答复,答复内容同时向社会公开。

  针对代表提出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等问题,自然资源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国家保密局、最高人民法院、农业农村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研究,逐条进行了答复。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向大会提出建议9180件,建议数量创历史新高。

  这些代表建议的内容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点突出。

  关于“疾病防疫”的建议数量同比增加179%,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建议数量达474件,反映出代表对总结疫情防控经验、补齐公共卫生建设短板的迫切期盼。

  据统计,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建议189件,占建议总数的2.06%。在本届已召开的三次会议中,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建议的数量同比涨幅均在20%以上,较十二届环比涨幅均在40%以上,整体呈上升趋势,反映出代表团对代表建议工作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专门委员会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改进代表建议提出、办理、反馈各环节工作,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在建议办理方面,9180件代表建议统一交由194家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内容涉及多部门职能、需要多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的比去年增加881件,增长15.6%。办理代表建议过程中,各有关方面提高办理效率,支持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建议在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解决问题。

  “云上办学”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推动开展网络学习,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推动全国人大网络学习培训从无到有,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0年7月1日,全国人大网络学院上线运行。常委会办公厅开始“云上办学”,会同全国人大环资委和常委会法工委,先期采用录播、直播等方式,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法典主要制度与创新”“美丽中国建设”举办3期网络视频学习班。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常委会办公厅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办学,分别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财经委共同举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两期线下代表学习班,并将课程在人大网院上线,供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人大负责同志自主学习。

  开展“云上办学”以来,截至2021年1月底,人大网院线上课程总点播次数达78万余次,直播课程参学终端近12万。参加人大网院线上学习的全国人大代表有1951人,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66%,参加人大网院线上学习的地方人大负责同志有2869人。

  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人大网院已上线537个专题、5600多门视频课程,涵盖各领域、各方面,基本满足了参学人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开展网络学习培训过程中,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人大负责同志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积极反馈学习体会和收获。参学人员表示,要充分利用人大网院学习平台,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依法履职的能力和联系人民群众的本领,进一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历史交汇点上的世界期待 多国人士关注中国两会世界意义
历史交汇点上的世界期待
多国人士关注中国两会世界意义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世界瞩目。多国人士纷纷表示,今年两会意义重大,期待中国展现的未来发展蓝图向世界传递更多积极信号,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利好。

具有标志意义


  希腊欧洲研究国际中心欧洲-中国项目负责人乔治·措戈普洛斯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相信今年的两会将进一步展现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等的决心和举措。

  哥伦比亚豪尔赫·塔德奥·洛萨诺大学副教授洛伦索·马焦雷利表示,今年两会正值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中国乃至全世界未来发展都具有“标志性意义”。在后疫情时代,中国新的五年规划的实施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活力。

  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印尼东盟南洋基金会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说,中国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和抗疫成就引人注目,在成功控制疫情的基础上,中国经济未来将迎来更大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值得期待。

  以色列以华传媒中心创始人兼主任亚历山大·佩夫兹内尔说,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希望在中国新的五年规划实施中,以色列和中国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等重要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分享成功经验


  哈萨克斯坦阿塔梅肯电视台台长卡纳特·萨哈里亚诺夫说,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各国,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两会将审查、讨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这将展现中国未来发展蓝图,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政治研究和预测中心主任安德烈·维诺格拉多夫认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是今年中国两会的重点之一。他表示,中国在抗击疫情、稳定经济、推进全球治理、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期待中国与世界分享更多成功经验。

  阿根廷国立罗萨里奥大学中国与阿根廷研究小组协调人、国际关系专家卡拉·奥利瓦说,中国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五年规划,对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博茨瓦纳大学历史系博士博加·杜拉表示,世界经济复苏离不开中国,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期待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韧性,推动重塑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

  埃塞俄比亚领先国际咨询公司咨询师所罗门·泽哈耶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中国的影响力愈发增强,中国两会对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释放利好信号


  塞尔维亚议会塞中友好小组主席奥布拉多维奇认为,中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有助于利用国内市场发展优势,同时也将使中国成为更理想的经济合作伙伴。

  土耳其KEYMEN药物公司首席执行官詹蒂尔克·阿拉格兹表示,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并迅速恢复经济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起着表率作用。随着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期待中国在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方面出台更多利好政策。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关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推出的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相关举措,以及中国如何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科技前沿领域突破。

  在芬兰阿尔托大学商学院教授卡尔·费看来,创新和绿色发展有望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他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将进一步提速,人工智能、数字化、云技术和量子计算等领域会更加受到关注。此外,他对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可再生能源以及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举措很感兴趣。

  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濑口清之对中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给予积极评价。他认为,中国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包括加快经济转型、扩大开放和推动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将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与记者:于帅帅、高春雨、余谦梁、郑世波、尚昊、张继业、胡晓光、高兰、汪平、倪瑞捷、滕军伟、王丽丽、郭威、姜俏梅、陈静、郑思远、石中玉)

 
“守住这里,守住了国,就守住了家” 追忆“帕米尔雄鹰”、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
“守住这里,守住了国,就守住了家”
追忆“帕米尔雄鹰”、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拉齐尼·巴依卡在新疆红其拉甫边境线的巡逻途中(2011年9月23日)。 新华社发(李翔摄)
 
  
 
  今年1月4日,冷冽的午后,他在冰湖之下托举起落水的幼儿。自己的生命,却定格在41岁。
 
  这是“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在世间最后的造像。
 
  “拉齐尼·巴依卡舍身去救一名落水儿童不是偶然,是他一贯的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海星说。
 
  帕米尔高原,中国最西端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绵延着880多公里的边境线。在这里,拉齐尼祖孙三代义务戍边约70年。
 
  “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和羊。”2004年,拉齐尼接过父亲的守边护边接力棒,成了“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那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雪崩、滑坡、泥石流……在“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经常为边防战士化险。
 
  暴风雪袭击的夜晚,他将15头牦牛聚成厚墙,让战士们安度寒夜;
 
  冰天雪地里,他脱下衣服系成绳子,将落入雪洞的战士从死亡线拉回,自己冻得不省人事;
 
  山体滑坡导致巡逻标记和路被掩埋,他独自前去探路,被落石砸晕,用生命开出一条血路;
 
  ……
 
  这次,他回不来了。
 
  拉齐尼离开的第二天,太阳照在边境线上。护边员们捧着他生前巡边时用过的望远镜,轻轻放在垒好的石堆上,“眺望”着边境方向。
 
  “帕米尔雄鹰,以后它就是你的双眼,永远看着家乡,看着祖国的大山。”
 
  “拉齐尼哥哥,你看到雪山了吗?看到‘中国’两个字了吗?……”
 
  战友们悲戚呼喊。
 
  斯人已逝,英雄的传奇吟诵在帕米尔高原。
 
  2018年,拉齐尼·巴依卡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020年6月,他正式担任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基层党员干部,为了更好履职尽责,他走遍当地农牧区,了解家乡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春耕时,水闸口还在结冰,他不顾寒冷,翻下水渠内将冰块击碎,让渠水顺畅通过水闸灌溉耕地;
 
  寒冬里,积雪覆盖羊圈,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帮助牧民们清理积雪;
 
  ……
 
  “是伟大的共产党让我们塔吉克族牧民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懂得感恩,永远心向党。”他朴实的语言至今回响在乡亲们耳旁。
 
  拉齐尼的感恩,就是奉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第一次进京参加两会时,随身携带着祖孙三代的戍边照片。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拉齐尼深情诉说:“我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国家政策好,我们的生活好。我一定会守好边境线,并且要一代一代守下去,让伟大祖国永远平安。”
 
  会上,他喜欢和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在一起,认真吸收其他代表履职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与代表们交流时,他还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表达了新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千里边防线上,一个牧民往往就是一个哨兵,一座毡房就是一座哨所。他格外关注护边员养老、医疗和队伍建设,想就此提出建议;家乡农牧业生产用水严重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他为此忧心奔走……牺牲前,拉齐尼还在和大家讨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更好地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知识水平不够的话,怎么起模范带头作用?怎么提出成熟的建议?怎么带领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拉齐尼说。他积极上夜校,巡边间隙主动向边防战士学习文化知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
 
  去年10月,拉齐尼来到喀什大学培训,自觉底子弱的他全力以赴。
 
  培训期间,他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感动落泪,写下感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我随时作好了准备,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
 
  心心念念,唯有家国。
 
  “我有一个心愿,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离开了人世,我要把所有能用的器官全部捐献出去,献给有需要的人,我该去哪里登记呢?”拉齐尼曾经这样问过全国人大代表、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两年前,拉齐尼去北京时,瞒着家人与有关方面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
 
  两年后,拉齐尼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大地。
 
  来不及为年迈的父母尽孝,来不及看着稚嫩的儿女成长,来不及拍一张完整的“全家福”,来不及穿上那套心爱的新衣——在喀什大学培训期间,拉齐尼只有两套衣服换着穿,老师和学员们合着为他买了一套新衣服,他舍不得穿,说要来年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再穿……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安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祖父和父亲的精神鼓舞着我雄鹰般飞翔,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
 
  这是拉齐尼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诗歌《南湖》,也是他微信朋友圈的最后一条动态。
 
  “我是幸福的。幸福来自为国巡边。守住这里,守住了国,就守住了家。”帕米尔高原,回荡着拉齐尼的心声。
 
    (记者任沁沁、孙哲)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少年的你”怎么帮?“法官妈妈”来支招 陈海仪代表接受新华社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分享履职心得
“少年的你”怎么帮?“法官妈妈”来支招
陈海仪代表接受新华社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分享履职心得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融媒
 
新华社记者毛一竹
 

 
  从事少年案件审判25年,帮教失足少年上千名,在她的帮助下,不少人考上大学,融入社会……
 
  她是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一位失足少年心目中的“法官妈妈”。
 
  全国两会前夕,陈海仪接受新华社客户端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分享她履职的心得和帮教失足少年的故事。
 
用关爱帮教,静待花开


 
  与一般法院里的场景不同,这里的少年家事诉调中心色调温馨,透着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氛围。
 
  少女阿霞多年前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她服刑那一刻,就是我们帮教的开始。”陈海仪说。去年阿霞因表现出色获得减刑提前出狱。在陈海仪的帮助下,她顺利找到一份工作,广绣成了她从事的职业,还收获了爱情。为表达感谢,阿霞亲手绣了一幅兰花作为礼物送给陈海仪。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浇水施肥、修剪枝叶,静待花开。”陈海仪感慨道。
 
用温情感化,重燃少年人生希望


 
  镜头转向少年法庭,在这里,“法”更多扮演着帮和教的角色。与一般法庭不同,为了体现平等的关系,这里的审判席与被告席的高度相同。这样,执法人员可以平视未成年被告。
 
  总结从业二十多年的经历,陈海仪认为,在青少年帮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重拾人生的希望。
 
  阿盈因参与抢劫被判缓刑。“宣判后,她很长一段时间都很消沉,觉得这辈子完了。”陈海仪说。为帮助阿盈,陈海仪下了很大功夫,积极与她的家庭沟通。每次参加全国两会,陈海仪还会给阿盈寄出两会纪念封,鼓励她改过自新、重新振作。
 
  陈海仪说:“了解到阿盈以前很爱学习的情况后,我们帮她返回学校学习,这让她看到了希望。后来她发奋学习,缓刑期满后顺利考上了一所大专学校。我们还想帮她找工作,但被她拒绝了,她说‘我有文凭,有本事,一定可以靠自己生活’。”
 
  陈海仪很欣慰:“这个孩子很有志气,我衷心祝福她!”
 
  在陈海仪的办公室,一摞摞色彩斑斓的信纸格外瞩目,许多是失足少年在高墙内写给她的信。在信中他们倾诉烦恼、分享喜悦,讲述狱中生活的点点滴滴。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矫正是关键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广州互联网法院的11万件案件中,有些涉及青年网络借贷。一位刚满18岁的大一学生的家长,直到执行法官上门的时候才得知,原来孩子这段时间无心向学,是因为借了近百万的网贷。为此,陈海仪准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建立相应机制,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过度消费、沉迷网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此外,她还建议建立机制,预防因父母或监护人之间发生纠纷而出现抢夺、藏匿未成年人等阻拦对方抚养、探视未成年子女的纠纷。
 
  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在今年6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未成年人保护措施。
 
  在陈海仪看来,家庭在一个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最大,其次就是学校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孩子如何和同学相处,提高孩子的法治素养。“倘若某个方面出现问题,未成年人就容易走上歧途。”陈海仪说。
 
  “如果形成一张严密的保护网,让孩子们成长的土壤变得越来越好,就能及时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这是陈海仪的心愿,也是全社会的心愿。
 
    (阿霞、阿盈均为化名)
 
袁隆平“当”动画片主角,被萌翻的网友“疯狂打Call” “新华皮克斯”用暖萌动画+硬核主题别样报道农学院士,网友直呼“精彩绝伦”
袁隆平“当”动画片主角,被萌翻的网友“疯狂打Call”
“新华皮克斯”用暖萌动画+硬核主题别样报道农学院士,网友直呼“精彩绝伦”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融媒
本报记者王若辰
 

 
  剁椒蒸鱼,蘑菇炖羊肉,配上白面馒头,再用大米、大豆煮碗粥,餐后再来两块西甜瓜……足以吃得营养又满足。
 
  要配齐这一餐,你只需去趟菜场,就能买回所有食材。而在并不遥远的过去,则必须手握粮票、肉票等票证,才能换回一桌好菜。
 
  站在“舌尖”看中国,从供给不足、种类有限到品种丰富、营养美味的飞跃背后,离不开杂交水稻专家、作物遗传育种专家、蔬菜育种专家、鱼类遗传育种专家、菌物学家等“农学天团”的不懈努力。
 
  为了让餐桌前的你更了解餐桌后的“农学天团”,新华网新华媒体创意工场有个创意——制作一部动画短片,请卡通版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当主角,带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寻味“房游”。
 
  “新华皮克斯”上线,Q版院士“成团出道”


 
  一阵风,吹跑了收藏在笔记本中的粮票、肉票等票证。紧接着,动画主角出场,白衣长裤、清瘦又矍铄的形象,即使是卡通人,也让人认得出这是“袁隆平”。“袁老”追随粮票,顺着台灯跳上桌子,又身手敏捷地攀上中国农业信息科学奠基人之一“孙九林”院士的无人机。
 
  无人机降落到了衣柜里,衣柜里除了毛衣,还有一群胖嘟嘟活泼泼的绵羊。在羊群中忙碌的,是羊与羊毛学专家“刘守仁”院士。
 
  接下来,“袁老”在森林乐园中邂逅了菌物专家“李玉”院士,见证了40多年来我国菌物产业发展的“N级跳”;在鱼缸中遇到乘荷叶而来的“鱼圣”刘筠院士之子、同为鱼类遗传育种专家的“刘少军”院士;在冰箱里,“袁老”又见到了园艺学专家“吴明珠”院士,“吴明珠”身旁有一个小西瓜和一个三倍个头的大西瓜,象征全国西瓜产量的翻番式增长;又到了厨房,作物遗传育种专家“程顺和”院士正把小麦面粉擀成饺子皮,1978年到2019年,我国小麦年产量增加近9000万吨,这顿饺子,管够!
 
  一旁,“辣椒院士”、蔬菜育种专家“邹学校”站在锅铲上,将一个红辣椒扔进炒锅,瞬间腾起的“火烧云”让一股香辣味溢出屏幕;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盖钧镒”院士正起劲儿地磨豆子,“袁隆平”在“盖院士”面前金色的稻田里,找到了“久违”的粮票。
 
  卡通化的院士形象,萌态百出的小粉猪、绵羊群、蘑菇林,逼真写实的书架、擀面杖、菜刀……这部《寻味房游记》惊艳了一众网友:“新华皮克斯!为拍摄技术和成片质量疯狂打Call!”“精彩绝伦,国产实景动画结合的全新探索。”“眼前一亮,好喜欢这种动漫形象!”
 
  其中还有一个高赞留言:“新华社什么时候出Q版院士的周边产品?我要买,给孩子当教科书和传家宝!”
 
  暖萌动画+硬核主题,从舌尖直抵网友心底


 
  “袁老”房游一圈,终于找到了粮票,却并没有“全剧终”。片中,响起了袁隆平与记者访谈的一段同期声——
 
  袁隆平:“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
 
  记者:“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袁隆平:“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接着,Q版“袁老”向天空高高抛掉粮票,拿出小提琴,拉起《我的祖国》。观众可以随悠扬深情的旋律唱出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被一部软萌Q趣的动画片看哭了。”“最后的对话太感人了,感动到哭,不能自已。”“这才是真正应该追的‘明星’,这才是最强的主角天团!”
 
  看到网友们的“真情流露”,《寻味房游记》监制马轶群颇感欣慰:“我们希望从生活化场景、寻常小物出发,让观众感受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伟大成就,以及院士们的付出与开拓。用暖萌动画讲硬核故事,还能讲到网友心里,我们做到了。”
 
  为了“从舌尖直抵心底”,团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设计院士们的卡通形象时,团队找来院士们在实验室、种植基地、学术会议等不同场景的照片,着力体现每个人的特点,细致到长期日晒的皮肤质感、脸上的老年斑、衬衣领口的款式。“这些卡通形象都得到了院士们的认可和授权。”马轶群介绍。
 
  开篇出镜的书架,也成了网友们关注的焦点。《三国演义》《史记》《平凡的世界》《红星照耀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镜头一扫而过的一本本书,都被网友一一认出。
 
  “片子最后出现的那本相册,贴的是一家人从过去到现在的全家福,都是真实的照片。”导演吴晋超说,“任何一个镜头里的任何一个边边角角,我们都做了精细处理。”
 
  片中Q版“袁隆平”拉小提琴的桥段,也源于现实中的袁老有此雅好。“生活中的袁老喜欢骑自行车,无奈这段‘房游之旅’过于跌宕起伏,没能给Q版‘袁老’配上一辆自行车。”吴晋超颇有点遗憾。
 
  取材真实,画面写实,数据翔实,这部“新华社出品”的动画片有着鲜明的新闻属性。“就像院线会上映合家欢电影,我们想打造覆盖各年龄段受众的作品,让观者能收获信息和知识,得到营养。”马轶群说。
 
  运用“全国唯一”的设备,打造难以超越的视觉盛宴


 
  新华社拍动画片?融媒时代,国社一直在突破自我。
 
  《寻味房游记》的制作历时近4个月,近40人参与。团队使用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Motion Control拍摄设备(即高科技交互式摄影控制系统),并运用“动势匹配”技巧,让整个片子成为一条超长、超高难度的“一镜到底”短片,让人有“顺流而下”的顺畅观感。
 
  书房、衣柜、鱼缸、厨房等场景,无人机、荷叶等“交通工具”,台灯杆、草地等“路面”……本片呈现出高低错落的场景变换。团队浑身解数,通过测量、试验、三维模拟等方法,还使用了全国唯一一套Cine Magic Revolution镜头系统,甚至完成世界首例Motion Control设备改造,最终完成了各种“刁钻”角度的拍摄,呈上这场视觉盛宴。
 
  这部多项“高大上”技术融于一身的动画片,是在新华媒体创意工场孵化而出的。新华媒体创意工场具有国内最大的MR智能演播室、多功能交互数控影棚,配备了被称为“特效万花筒”的全球顶级拍摄设备Milo Motion Control及全套拍摄录制灯光系统,具备国内一流的影视拍摄、节目录制和视频体系化生产条件。
 
  国社为什么要在设备上这么“拼”?“融媒时代是‘看脸’的时代,好看、视觉体验好对报道很重要,年轻用户对新闻产品的颜值要求也很高。”马轶群说出自己的理解,“媒体深度融合,也需要在这方面加强。”
 
  广大网友用关注与点赞回应了国社的努力。《寻味房游记》发布3天以来,全网累计访问量已高达1.04亿。
 
  “全息交互、MR、剧情游戏、数字演员等创意和技术,我们想到就去尝试,还想方设法做成。”马轶群说,“驾轻就熟不是我们的最爱,突破自我、开放创新才是。”
 
疫情“大考”下,东北来之不易的正增长
疫情“大考”下,东北来之不易的正增长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初春的黑土地,冰雪渐消,万物萌新。
 
  202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疫情“大考”中交上了一份振兴新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0.6%、2.4%、1%。
 
  过去一年,屡遭疫情冲击,东北实现正增长的秘诀何在?新的一年,“十四五”大幕拉开,东北将如何开局起步?
 
力开顶风船 稳住基本盘
 
  春节刚过,沈阳铁西区宝马新工厂项目的厂房里,水电等管线的铺设正在紧张进行,新厂房预计2022年5月建成投入生产。
 
  危机中有先机,变局中开新局。疫情没有改变宝马扎根东北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从2020年初至今,宝马在全球多地的工厂一度因疫情停摆。然而,宝马沈阳工厂却“马不停蹄”——2020年9月,宝马在沈阳制造的首款面向全球的纯电动车型亮相;11月,新车型在大连港发往欧洲……
 
  “我们在沈阳也经历了疫情的挑战,但在地方政府帮助下,仅仅停工两周就全面复产了。”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说。
 
  2020年,面对疫情多次冲击,东北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住了企稳向上的势头。
 
  投资,增势不减——
 
  202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6%、8.3%、3.6%。
 
  3月,世界知名化工企业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落子辽宁,以50%的股权比例入股总投资26亿美元的项目;4月,美国丝尔科公司与长春市政府、中国一汽集团签署了红旗S系项目合作意向书,预计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进入2021年,大项目频频落地东北。1月19日,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长春,首个工厂计划投资超过300亿元;1月29日,韩国SK海力士布局大连,大力推进其对英特尔大连芯片厂的收购以及新投资项目……
 
  工业,稳步向好——
 
  数据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6.9%、3.3%。
 
  2020年,一重集团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0%、45.8%;鞍钢全年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36.97亿元。
 
  进入2021年,工业向上势头更稳。沈鼓集团订单满满,董事长戴继双说,企业在满负荷运转。本钢集团则交上了“开门红”的成绩单,1月份实现利润5600万元。
 
  就业,保持稳定——
 
  202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低于年度控制目标。
 
  过去一年,辽宁省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720亿元、提供低成本资金579亿元;吉林省制定了50项举措,支持实体经济降本减负800多亿元;黑龙江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36.9亿元。
 
  新就业模式也在生长。2020年,辽宁、吉林两省商品网上零售额分别增长18.1%和19.2%,其中就有不少新就业群体的功劳。
 
努力锻长板 全力补短板
 
  2月20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在中国一重石化装置制造车间内,直径8米、长17米的巨型容器内,工人们紧张进行着焊接作业,相关产品要在6月前交货。
 
  今年1月,一重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3.2%和56.1%。
 
  2020年,东北三省顶住冲击的背后是扬长补短、扬长避短,长板锻得更牢,短板得到拉长。
 
  ——“老字号”在做强做优。
 
  汽车销售市场上,红旗车备受青睐。2021年1月,红旗品牌的销量达32500台,同比增长158%。
 
  在神舟、嫦娥、蛟龙等重大科技攻关中,均有“东北制造”的支撑。从高铁到航天,从工矿装备到核电设施,东北由大国重器撑起的工业脊梁坚实而有力。
 
  2020年是不断进取的一年。
 
  7月,沈鼓集团打造的国产最大130万吨/年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组氮气试车一次成功。
 
  9月,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逾2000吨的白鹤滩右岸电站首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转子顺利吊入机坑。
 
  10月,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客下线。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摇篮”。公司董事长范云强说,东轻坚守创新,在神舟、嫦娥、天宫系列等国家重点工程中,独家生产了1000多个规格的产品。
 
  ——“新字号”在加速成长。
 
  2020年初,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仅用7天就推出了方舱CT,成为战“疫”神器;7月上旬,一口气发布了512层全景多模态CT等7款最新产品……
 
  过去一年,东北新动能趁势而上。
 
  辽宁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4%,269家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2%和38%。
 
  “吉林一号”一箭九星海上成功发射。吉林省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增长46.9%和40.4%。
 
  在黑龙江,新成立科技型企业1.3万家。哈工大多项技术支持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研制的小卫星升空达20颗。
 
  ——为投资者破壁铺路叫响“好服务”。
 
  在长春新区,一个名为“长春新区企业高管”的微信群名声在外。高管们都知道:群里喊一声,就能办成事。因为每一个涉企政府部门,都有专人“盯群”。
 
  长春市宇创数字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于多年有一次在群里发信息:“生产三轮电动车需要哪些认证?怎么办理?”不到1分钟,他就得到了满意回复。
 
  好服务立下好口碑。2020年,吉林省省外流入资金增长了24.4%。
 
  营商环境曾是东北备受诟病的“短板”。疫情冲击下,东北形成了新的共识:要想稳住经济基本盘,吸引更多投资者,必须下更大力气补足短板,锻造成新的长板。
 
  “东北的正增长具有新意,也饱含启示。”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说,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东北均突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这是2020年逆势而上的秘诀,也是未来之路的方向。”
 
勇走创新路 敢闯改革关
 
  东北振兴不是仅靠上几个大项目就能实现的,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创新路,闯改革关。
 
  创新是振兴的必由之路。
 
  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远在千里之外的哈电集团收到了一封来自“华龙一号”的感谢信。
 
  作为国内唯一具有自主制造“华龙一号”轴封式核主泵能力的设备供应商,哈电集团屡次攻克“卡脖子”核电技术,为“华龙一号”提供了一批核岛关键设备。
 
  “我们把创新视为竞技世界舞台的最强利器。”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说,“十四五”企业仍要加大创新力度。
 
  展开东北三省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图,均将创新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
 
  辽宁省实行“揭榜挂帅”,努力攻克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吉林省鼓励一汽、长客、吉化等一批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集成创新试点;黑龙江重点把以石墨为代表的碳基材料、以减量化为代表的复合材料产业打造成全省最具优势和潜力产业。
 
  改革是振兴的必答大题。
 
  2020年12月23日在鞍钢历史上画上了浓重一笔:当天,鞍钢111家厂办大集体企业股权正式划转到鞍山市政府,这家老国企彻底告别了拥有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历史。
 
  从优化营商环境到厂办大集体改革,近年来东北改革“快马加鞭未下鞍”。进入“十四五”,东北振兴工作要想取得新突破,必须要勇闯改革关,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拓展新发展空间。
 
  优化营商环境是“牛鼻子”。
 
  辽宁省鲜明提出,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黑龙江、吉林两省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给自己加压,要推动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国企改革是“硬骨头”。
 
  近年来,东北制药、东北特钢等国企,改革后焕发新活力。但也有部分企业仍安于现状,屡失改革良机。
 
  2021年,辽宁省将着重抓好华晨集团司法重整,并推进本钢等国企战略性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黑龙江,近几年超百户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资本超百亿元。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将完成总任务量的70%以上。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吕炜表示,东北的改革之风要穿破体制机制的条条框框,为改革思路和举措落到基层提供机制保障,不断让市场主体看得到变化、感受到变化。
 
  (记者曹智、徐扬、汪伟、段续、强勇)
 
  新华社沈阳3月2日电
 
广东出台“三旧”改造新规 违法违规阻挠、拒不交出土地者可被强制执行
广东出台“三旧”改造新规
违法违规阻挠、拒不交出土地者可被强制执行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广州3月2日电(记者吴涛)在2日举行的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张英奇说,根据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广东“三旧”改造新规,在有权机关对一些“三旧”改造涉及土地征收事项作出决定后,对违法违规阻挠、拒不交出土地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新出台的《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管理办法》规定,对于“三旧”改造用地审批中的集体土地完善转用和征收审批、旧村庄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审批、“三地”(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及其他用地办理转用和征收审批等3种情况,在有批准权限的人民政府作出土地征收事项决定后,有单位和个人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征收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新规章可以让一些政府部门及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不再对‘三旧’改造的合规性、长期性抱有疑虑,安心推动改造。可申请强制执行,为推动解决拆迁矛盾纠纷提供了有效途径。”张英奇说。

  据张英奇介绍,2008年至2020年底,广东已完成“三旧”改造56.12万亩,节约土地22.77万亩。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95万亿元。通过改造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4607个,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腾出了用地空间。

 
告别办事“跑断腿”,进一步解决“要办事先开证明”问题 沪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告别办事“跑断腿”,进一步解决“要办事先开证明”问题
沪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上海3月2日电(记者兰天鸣)记者2日从上海市司法局获悉,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期印发了《上海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困扰企业和群众的“要办事先开证明”问题,将在制度层面得到进一步解决。

  根据实施方案,上海市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办理行政许可、确认、给付等依申请行政事项时,除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公共安全、金融业审慎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重要涉外等风险较大、纠错成本较高、损害难以挽回的证明事项等情形外,将全面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例如,上海律师在执业前需办理“律师执业审核(首次申请律师专职执业)”,根据规定申请人应当提交上海市律师协会出具的“申请人实习考核合格的证明材料”。实施告知承诺制后,申请人办理许可时无需提供该证明,仅需向行政机关承诺本人实习考核合格即可;行政机关将依据承诺办理许可,并自行向上海市律师协会核查申请人承诺的真实性。

  “这相当于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申请人用承诺替代证明,快速办事。”上海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实质,是由原来的“申请人先到出证单位开具证明,再凭证明到行政机关办事”,改变为“申请人向行政机关承诺自身已符合条件,行政机关依据承诺办理事项并向出证单位核查”,从而达到“减证便民利企”的目的。

  根据实施方案,申请人被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或者在上海市的证明事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行政审批事项告知承诺中存在曾作出虚假承诺等情形的,在信用修复前,不适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行政机关若在核查中发现申请人作虚假承诺的,将依法终止办理、责令限期整改、撤销行政决定或者予以行政处罚,同时将申请人失信情况记入其信用记录。申请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此外,为提高核查效率,上海各市级主管部门将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等,逐步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在线核查支撑体系。

 
基层党建如何“虚功实做” 苏州“周新民党建工作室”的故事
基层党建如何“虚功实做”
苏州“周新民党建工作室”的故事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开微信公众号、拍微视频讲党课、提供一站式的党日活动套餐……从事党务工作40多年的周新民将党建工作做实做细做新,不仅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而且“圈粉”了许多年轻人。
 
  实力“圈粉”年轻人的党课
 
  摆好背景板,打开聚光灯,别上麦克风。3月2日,在同事的协助下,周新民又开始录制新一期的党建视频节目。“很多微视频也就几分钟,大家都喜欢看。多搞些生动有趣的微视频,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提高党建宣传效果。”周新民说。
 
  1952年出生的周新民曾长期在国企、民企和外企担任党建工作负责人。2013年,退休不久的他在苏州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的支持下以一名党建工作志愿者的身份成立了“周新民党建工作室”,服务“两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
 
  “搞好党建工作也要紧跟潮流,离不开‘互联网+’。”周新民介绍说,工作室先后开设了《周周开讲》等多个微视频栏目,摄制40多个微视频,《打开“两新”党建困境的“三把钥匙”》《“两新”党建工作“破局篇”》等视频党课被江苏省委组织部评为一等奖。
 
  党课是传递党的声音、强化党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周新民的带领下,工作室先后制作了20多个选学课程,为非公企业主、党组织书记和党员等不同群体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授课300多场,培训各类对象两万多人次。
 
  记者看到,他的办公桌上堆着厚厚的学习书籍,读书笔记就有四五本。“要做到入脑入心,就要反复修改,精心打磨,认真备课。”周新民说,“只要有上党课的要求,我就一定会去,不仅要去讲,而且要讲好。”
 
“一站式、套餐化”的党日活动
 
  套餐A:时间半天,内容为党课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套餐B:时间半天,内容为党课教育+在职党员进村、社区活动……这是“周新民党建工作室”推出的一站式党日活动套餐。
 
  非公企业开展党日活动普遍面临“组织难、缺阵地、没经费、无特色”等难题。苏州一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党支部负责人坦言:“我们也想搞得好一点,但不知怎么搞,后来大家也没兴趣参加了。”
 
  为破解这一难题,工作室摸索出了“一站式、套餐化”党日活动模式。即由工作室制定涵盖党建论坛、公益服务、素质提升等6大类34个服务项目的“党日活动菜单”,并推出内容服务的“党日活动套餐”,为“两新”党组织开展党日活动提供专业化“一条龙”服务。“活动场地全天候开放,大巴车接送。”周新民说。
 
  华硕科技党总支书记何辉说:“我们只要想办党日活动,和‘周新民党建工作室’联系一下就行,全部安排好了,实在是太方便了。”
 
为企业排忧解难的“阳光能量站”
 
  “政企心桥”“阳光讲师团”“阳光法援”……“周新民党建工作室”通过向上争取在工作室设立了机关党建“阳光能量站”,整合了30多个区级机关部门党组织的资源,为企业排忧解难。
 
  高新区一家从事废料处理的企业,受指标限制,面临“吃不饱”的问题,同时当地产废企业又面临废料无法处理的问题。周新民到企业调研时掌握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环保部门,通过多方协商最终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
 
  “两新党建必须联系服务企业,破解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难题,才有生命力。”周新民为此创新设立“三访三问三讲”品牌项目,定期访业主、访书记、访党员群众,加强对企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走访企业360多家、党员职工4000多人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400多个。
 
  40多年来,周新民不仅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首批党课名师培育对象”等荣誉称号,而且其工作室建立了7个工作分站,培育出70个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指导建立了70多个党建品牌。“周新民党建工作室”的创新实践被中组部作为基层党建典型经验在全国宣传推广。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张瑛说:“党建工作室是一个集党建资源整合、党务人才集聚、党建业务指导、党建品牌培育和党建信息宣传的专业性、区域化服务平台,是有效打通联系服务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最后一公里’的创新探索。”
 
   (记者沈汝发)新华社南京3月2日电
 
银行业保险业如何服务新发展格局 听监管官员和机构“掌门人”怎么说
银行业保险业如何服务新发展格局
听监管官员和机构“掌门人”怎么说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李延霞)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当前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如何?未来如何发挥金融的力量,服务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2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以及四家银行保险机构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答。

支持国民经济恢复正常发展


  据郭树清介绍,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银保监会和整个银行业保险业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国民经济恢复正常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19.6万亿元,累计对6.6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2020年全年,我国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超过前5年总和;新增民营企业贷款5.7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5万亿元;健康保险赔付支出2921亿元,同比增长24.2%,累积了1.57万亿元长期健康保障风险准备金。

  与此同时,银行业保险业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据介绍,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7%。

  面对国际贸易大幅萎缩,保险业如何发挥作用助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长宋曙光表示,在外部风险上升的情况下,公司实施积极的承保政策,2020年总承保金额突破7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5%。同时针对企业面临的取消订单、拒收拒付的风险,加大出口前的保障力度,全年承保金额增长3.4倍。

  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郭树清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以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促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更加精准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先进制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郭树清说。

  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赵欢表示,2020年国开行发放科技贷款1494亿元,同比增长23%,服务了集成电路、商用飞机等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

  “今年将继续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赵欢表示,计划今年安排发放重大科技项目的专项贷款500亿元以上,安排投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贷款4000亿元以上。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如何发挥作用?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表示,2021年农行在832个已摘帽贫困县的信贷力度不减,贷款增速继续超过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在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方面,准备重点抓好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好种业翻身仗等领域的金融支持。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郭树清表示,要培育发展更多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发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银行产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保险服务。

  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罗熹表示,养老金融改革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发挥商业保险在养老风险保障和长期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把防风险作为金融业永恒主题


  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自身的稳健运行为基础。

  “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业的永恒主题,毫不松懈地监控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法治,完善长效机制。”郭树清说。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不正常状态,还款就会有困难,不良贷款上升是必然趋势。2020年我们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可能2021年需要处置的不良贷款还会增长,甚至会延续到明年。”郭树清说,有信心有能力把不良贷款处置处理好。要加大力度,同时要稳中求进,保证在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可承受范围内。

  谷澍表示,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波动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从农行的样本来看,不良贷款的反弹风险是有的,但风险基本可控。

  “农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非常严格,监管部门规定逾期90天就要划分为不良贷款,但我们现在逾期超过20天的法人贷款就分类为不良,以加强资产质量的前瞻性管理。”谷澍说,“这段时间一直在监控延期还本付息贷款的资产质量情况,从目前情况看,比普通贷款的不良率要高一些,但仍然可控。”

 
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批重大问题隐患“精准拆弹”
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
一批重大问题隐患“精准拆弹”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李延霞)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2日表示,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银行业保险业风险从快速发散转为逐步收敛,一批重大问题隐患“精准拆弹”,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郭树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对银行业保险业来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首先要把金融体系内部高杠杆降下来。2017年至2020年,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年均增速分别为8.3%和11.4%,大体只有2009年至2016年间年均增速的一半。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得到根本扭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绩,也决定了整个金融体系能够平稳运行,风险总体可控。”郭树清说。

  据介绍,2017年至2020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影子银行得到有序拆解,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0万亿元;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平稳处置。到2020年末,全国组建债委会2万家,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地金额1.6万亿元,500多家大中型企业实施联合授信试点。

  “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必须既积极又稳妥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郭树清说。

  郭树清表示,要把防范风险作为金融业的永恒主题,毫不松懈地监控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法治,完善长效机制。

 
更好保护知名品牌,中欧贸易再添动力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影响深远
更好保护知名品牌,中欧贸易再添动力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影响深远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历时8年谈判达成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1日正式生效。欧洲各界人士认为,这一协定将更好保护一系列中欧知名品牌,对促进中欧经贸合作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知名品牌受保护


  地理标志是识别产品来源于某一地区的标志,也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类型。协定生效后,中欧双方互认地理标志超过500个,不仅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还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宣纸、蜀锦等地理标志。

  法国香槟酒行业委员会主席樊尚·佩兰说,协定将使欧中双方对各类地理标志产品实施更好保护。他说,中国越来越认识到地理标志的价值,中国消费者也日益重视得到保证的正宗产品。

  法国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展览会首席执行官鲁道夫·拉梅斯说:“这一协定再次表明欧盟和中国密切合作的愿望。欧盟地理标志产品以其质量和多样性闻名,对它们进行保护有助于确保其权威性和声誉,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

  西班牙原产地知名品牌——普里奥拉托葡萄酒庄董事长萨卢斯·阿尔瓦雷斯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个协定对知名品牌的保护,就是对品质的保护。“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保护原产地产品至关重要。”

双边贸易再深化


  2020年,中欧贸易额达6495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实施,将为中欧贸易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欧盟驻华代表团1日发表声明,认为协定将促进双方贸易互惠。目前,中国是欧盟地理标志产品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对欧洲食品和饮料行业而言,中国是一个具备高增长潜力的出口市场。

  据统计,欧盟地理标志产品年出口额超200亿美元,占欧盟食品和饮料出口总额的15%以上。目前,约有1600个非欧盟地理标志在欧盟内部受到保护。

  意大利马泽酒庄中国业务经理利维奥·马赞蒂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对他所在的葡萄酒行业和很多意大利人喜爱的中国农产品都是好消息。这有利于欧洲知名产品在中国市场推广,也将使欧洲人更容易买到正宗的中国商品,促进双方贸易和文化交流。

  阿尔瓦雷斯说,西班牙普里奥拉托品牌有大约10%的产品销往中国,未来这一比例有望提高到25%。

  波兰酒业协会主席武卡什·卡尔莫夫斯基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生效为波兰伏特加酒厂提供巨大商机,可能成为振兴波兰伏特加酒的重要契机。

  (执笔记者:陈占杰;参与记者:冯俊伟、付一鸣、李骥志、徐永春、刘芳、张章)

      新华社罗马3月2日电

 
上海5个新城将探索出台差异化购房和租赁政策
上海5个新城将探索出台差异化购房和租赁政策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上海3月2日电(记者郑钧天)上海市人民政府2日发布《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5个新城将探索出台与中心城区差异化的购房和租赁政策,研究完善租购并举、租售衔接的人才住房政策。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举全市之力推动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发展,将其培育成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根据规划,到2025年,5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在长三角城市网络中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

  《意见》强调,5个新城要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如在新城产业社区中增加租赁住房、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提升整体品质、促进职住平衡;完善多样化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新城住房规划建设与轨道交通建设、就业岗位分布、公共设施配套联动发展,引导人口和住房合理分布,保持新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个新城还将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租赁住房,提升新城“十四五”新增住房中政府、机构和企业持有的租赁性住房比例,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优先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意见》提出,5个新城要探索出台与中心城区差异化的购房和租赁政策,研究完善租购并举、租售衔接的人才住房政策。因地制宜制定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人才的一揽子公共服务配套政策。

 
中国东方中标首批个贷不良转让项目
中国东方中标首批个贷不良转让项目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姚均芳)记者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中国东方1日成功中标平安银行个人经营信用贷不良资产包,这是首批落地的个贷不良批量转让试点项目之一。

  2021年初,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3月1日,首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公开竞价。当日,共有6单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功竞价。

  中国东方表示,此次成功中标平安银行个人经营信用贷不良资产包,开启了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个贷不良领域践行主责主业、化解金融风险的新篇章。在竞得资产包后,中国东方将就后续资产处置清收、金融消费者保护等与资产转让方进行深入沟通探讨,实现个贷不良资产从转让到处置全流程的平稳运营。

 
首例操纵市场民事赔偿支持诉讼胜诉
首例操纵市场民事赔偿支持诉讼胜诉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上海3月2日电(记者潘清)来自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的消息称,作为其提供支持的首例操纵市场民事赔偿支持诉讼,原告杨某诉阙某等一案近日二审胜诉。这也是1999年证券法实施以来,操纵市场民事赔偿案件投资者胜诉的“首单”。

  2017年8月,中国证监会就蝶彩资产、谢风华与阙某合谋操纵恒康医疗股票案作出行政处罚。此案被列为2017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之一。

  证监会行政处罚书认定,阙某与蝶彩资产、谢风华合谋,利用作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具有的信息优势,控制恒康医疗密集发布利好信息,人为操纵信息披露内容和时点,借“市值管理”名义行操纵股价之实。上述一系列信息披露的综合起效,客观上误导了投资者,影响了恒康医疗股价,实现了阙某高价减持的目的。

  作为证监会管理的金融证券类公益机构,投服中心注意到这一案例属典型信息型操纵。为探索拓展证券民事赔偿案件类型,中心决定委派上正恒泰律师事务所程晓鸣、周文平律师,支持原告杨某提起支持诉讼。

  2018年8月,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这一案件,并于2019年12月27日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在2013年5月9日至7月4日期间实施了操纵恒康医疗公司股价的行为,原告在此期间买入并在被告操纵市场行为结束后卖出恒康医疗股票产生亏损,参考虚假陈述司法解释显然具有因果关系。

  一审判决后被告上诉。2021年1月15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被告上诉,维持原判。历经两年多司法程序,全国首例操纵市场民事赔偿支持诉讼终获胜诉。

  投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案件的胜诉实现了操纵市场民事赔偿实务领域“零的突破”,针对操纵市场违法行为民事赔偿中的案件管辖、侵权人责任划分等法律问题给出了解决思路,认可了操纵市场与投资者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对进一步推动证券违法行为民事赔偿司法实践意义重大。但与此同时,此案所涉损失计算方法等问题尚存争议,未来仍有较大探索空间。

  投服中心表示,下一步将与立法、司法、学界等各方紧密合作,拓展证券侵权行为民事案件类型,继续择机开展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等个案探索,呼吁和推动相关法律规则出台和完善,切实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助力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创新驱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工作人员在位于西安的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查看该公司新上市的X6000无人驾驶重型卡车(2月24日摄)。

  近年来,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积极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加快清洁能源、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技术研究,企业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不断丰富。2020年,陕汽集团全年销售汽车23.5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1039亿元。

               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

 
五指山下唱新歌
五指山下唱新歌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脱贫攻坚
 
  新华社海口3月1日电(记者赵颖全、罗江、吴茂辉)晨曦微露,五指山深处云雾缭绕,茶园郁郁葱葱。“五指山啰,五条河咧,你知哪条流下海,你知哪条流回来……”番赛村10多名黎家阿姐唱着山歌,双手上下翻飞,将一芽芽饱满的嫩叶装进背篓。

  番赛村是五指山市通什镇最偏僻的黎村,贫困率一度高达50%。村庄人均耕地仅0.6亩,村民种植水稻只够自给,多年来在脱贫路上屡屡碰壁。“槟榔树不结果,种了10多年的橡胶树还没手臂粗,更别说产胶了。”脱贫户王春梅说,为了维持一家人生计,她曾常年在外奔波打工。

  村庄海拔高、气温低,村民尝试种过多种作物,都收成不好。山里有不少野生大叶茶,也有村民移栽野生茶苗自种,但过于零散不成规模。番赛村党支部书记王梅珊想,昼夜温差大、云雾天气多,适合茶树生长,好好管理的话,茶叶质量肯定不错。2014年,她带领几名妇女整合自家土地,在山坡上开辟出200亩茶园。

  看着大家干劲十足,通什镇政府鼓励王梅珊继续扩大规模,给予农户种苗、肥料帮扶。五指山市政府引进龙头企业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与农民签订收购协议。在农业部门支持下,村里建起标准化茶园,装上喷灌设施,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质量和产量又上了一个台阶。

  从200亩到800亩,50多户贫困户种茶脱贫,精心管理的茶园亩均年收入达6000元。“今后我们不但卖茶青,还要自己打品牌、做产品。”王梅珊指着村口的茶叶加工厂说,政府投资建设的茶厂3月底正式投产,将借助大型茶企的销售渠道推广产品。从卖茶青每斤十几元,到生产每斤数百元的优质茶叶,村民的腰包会“越来越鼓”。

  “苦熬几十年,终于找对路子了。”回忆往昔王春梅不禁感慨。2016年她家首批茶叶迎来采收,当年就实现脱贫。这几年,仅靠茶叶她每年收入就超过3万元。茶厂大规模投产后,她还打算到厂里打工学制茶。

  “吃得好,住得好,告别贫困没烦恼;看好病,上好学,政策帮老又扶小;村庄美,百姓富,振兴还靠共产党。”光景一天天变好,平时总爱亮亮嗓子的王春梅编了不少山歌,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

  随着苦日子远去的,还有脏乱的环境。背靠青山,门前临水,大自然赋予番赛村的优越生态曾因污染蒙尘。村庄保洁员朱彩香回忆称,就在三四年前,村里还是污水横流、畜禽粪污遍布,私搭乱建的窝棚与优美的山景格格不入。

  如今,沿着整洁的村道漫步番赛村,房前屋后的花草清香沁人心脾,河道清澈。“政府帮我们改造危房、建设美丽乡村,还建起乡村剧场、便民服务中心,环境好了大家都舍不得破坏,现在我们每天只扫扫落叶。”朱彩香自豪地说,去年番赛村还入选了国家森林乡村。

  82岁的村民王运形说:“现在住着新房,不愁吃、不愁穿。”坐在新房前,望着河边红艳艳的三角梅,王运形满心欢喜,哼起了从小就会唱的那首山歌:“五指山下五条河,条条河水唱新歌。苦难日子流下海,幸福生活流回来……”

 
蒙古族传统说唱中的脱贫故事
蒙古族传统说唱中的脱贫故事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脱贫攻坚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脱贫户包莲展示自己的新琴(左)与旧琴(2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贺书琛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记者勿日汗、魏婧宇、贺书琛)贫困户包莲不爱说话,却很喜欢唱歌,他自学了乌力格尔、好来宝等蒙古族传统说唱艺术,在歌声中描绘自己的新生活。

  包莲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吉日嘎郎吐嘎查,因为视力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家里的农活都要靠妻子莫日根高娃操持。“以前家里种十几亩苞米,每年收入只有七八千元,儿子上大学后生活更困难了。”莫日根高娃说。

  2018年,包莲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向他们传授红辣椒种植技术,帮助包莲一家将5亩苞米地改种红辣椒。“苞米一亩才收入五六百元,红辣椒一亩能收入2000元。”莫日根高娃掰着手指算起一家的收入,“还有在合作社托管代养,每年能分红5500元,现在各项收入加起来一年能有两三万。”如今,包莲一家已经稳定脱贫。

  脱贫后,扶贫干部到包莲家走访,问他们现在生活咋样。包莲说:“我也说不出来,就唱给你们听吧。”

  拉响四胡,包莲唱起一段即兴编词的好来宝。“拉起紫檀的四胡琴,唱起我们心中的歌。歌唱党的政策好,赞美家乡的好生活。精准脱贫攻坚战,救助了千万个贫困家庭……”一句汉语一句蒙古语,包莲唱出了自己的新生活。

  包莲从小爱好音乐,但是因为家里穷,他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只能听着收音机中播放的蒙古族说唱一点点模仿,用了几年时间才完整拉出第一首曲子。十几年前,包莲想买一把四胡,但那时候家里吃饭、孩子上学,处处都要用钱,实在拿不出几百元买四胡,于是包莲锯了一截榆树,开始自己做四胡。

  包莲说:“我眼睛不好,也没学过木工,敲敲打打做了几个月,终于能拉出声了。”这把手工制作的四胡,经常刚调好音就变了调,天气潮湿就拉不出声来。然而这把“跑调”的四胡,为包莲一家在贫穷的日子里增添了许多快乐。

  十年后,去外地上大学的儿子送给包莲一把新的四胡,又过了两年,脱贫后的包莲为自己买了一把漂亮的高音四胡。“这是我第一次花钱给自己买乐器。”包莲乐呵呵地说。莫日根高娃也说,家里脱了贫,儿子大学毕业后顺利就业,生活越来越好,买把琴不再是犯愁的事了。

  往年过年,包莲家最多买10斤猪肉,今年买了200多斤的一头大花猪,还去市里的商场美美地挑了几件新衣服。过年前,包莲家还将烧了40多年的土炕改成了电暖气。坐在明亮温暖的砖瓦房里,听着电视新闻,包莲又构思起了新的好来宝歌词。“在困难的时候,党的好政策帮助了我们,唱起党的好政策就高兴。”包莲说,“听新闻说国家有啥新政策,我还要加到唱词里。”

  “农业户的粮食补贴,牧业户的养殖补贴,享受了党的好政策,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牧业生产农业生产,全部走向机械化。小轿车呀农用车,家家户户开起来。”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包莲家的小院内,院内晾晒着一堆堆红辣椒,还有一片区域被莫日根高娃打扫一新。“开春了想多承包点地继续种红辣椒,还想在院子里搞点养殖。”莫日根高娃说。

  包莲盼着生活更上一层楼,那时他准备再买一把黑檀的低音四胡。作为有2000多名粉丝的“农民主播”,包莲在网上直播表演蒙古族说唱,他希望配上更好的乐器,“把农村的新生活多多地唱给外面的人听”。

 
泽仁拉呷的新爱好
泽仁拉呷的新爱好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脱贫攻坚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周相吉、卢宥伊、康锦谦)藏历新年花灯节这天,76岁的泽仁拉呷除了点灯笼供佛喝酥油茶,还准备张罗一桌团圆火锅。

  吃火锅的时候很热闹,而且浑身都暖乎乎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龚垭乡雨托村的脱贫户泽仁拉呷说,每当儿子女儿回来,全家人就会在崭新的藏式新居二楼小阳台吃火锅。这是这位脱贫老人的新爱好,她最喜欢涮的菜,是速冻的海鲜丸子,买到这些食材已经很方便。

  然而这一切在2017年以前,还不可想象。

  雨托村,在藏语中意为绿松石上的村落。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启动前,这个小藏寨镶嵌在海拔3700米的高山险壑中,如同未开采的绿松石一般,坚硬而粗糙。

  藏寨村民依山零星而居,高山气候恶劣,氧气稀薄,土地贫瘠。泽仁拉呷回忆,山上的日子漫长却忙碌,一家四口竭尽全力地劳动,地里一年四季就只能长点青稞。冬天的高原更是难挨,村里没有电也没有路,寒风直直地往土木结构的老房子里灌,用水也得在天寒地冻的山间蹚一两公里,在结冰的山沟里一点点凿取。

  即便如此,泽仁拉呷也很少下山。去县城的山路太曲折了,短短18公里,要天不亮就出发,在悬崖边上骑上一天的马,深夜才能歇脚。

  2015年,村里来了个第一书记,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娃娃。泽仁拉呷听去接他的村民说,新来的第一书记胆小得很。“上山路上,村里人的摩托车在悬崖边边上飞,干部小伙子就把他的腰紧紧搂住,眼都不敢睁开。”这小娃娃能带领我们脱贫?

  还真的可以。

  雨托村不通电话,村民文化程度也低,第一书记白马仁真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就把雨托村四散的土坯房子走了个遍。他忍着恐高,一趟趟的上山下山,把村民的医保、低保证明一一办好;村里办起了农民夜校,大家学了不少农技知识。

  2017年,白马仁真带来了新村、新居的图纸,说是要把整个村子搬到山下去。下山去,住哪里,吃啥呢?祖祖辈辈在崇山峻岭上生活的泽仁拉呷和老乡们又犹豫了。

  但白马仁真很耐心,拉着泽仁拉呷反复唠嗑,还带她下山去看了看新修的两栋“样板房”,漂亮极了。山下的新村挨着金沙江,土地肥沃。白马仁真指着江边一片土地说,以后这一片都是村里的产业,不仅能种土豆,还要种核桃和桃子,而且要现代化管理,不用担心野猪拱了菜园子。

  经过两年的奋战,如今的雨托新村,一排排藏式新房错落有致,一盏盏路灯别致明亮,一条条村道宽敞整洁,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里开满了土豆花,处处春意盎然。

  搬到山下,交通方便了,泽仁拉呷的儿子去县城打工,带回了许许多多新鲜玩意儿,其中就包括两鼎铜火锅和一个电饭煲。白马仁真介绍,吃火锅涮冻丸子现在是个挺时髦的事儿,如今家家户户都能方便地买到冻丸子。

  火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泽仁拉呷夹了一筷子虾饺。她说,共产党把雨托村的“绿松石”打磨出来了,这石头现在能够保佑平安,带来幸福。

 
雪岩顶上话脱贫
雪岩顶上话脱贫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脱贫攻坚
 
  新华社武汉电(记者王贤)早春的武陵山区烟雨朦胧、万物萌发。2月25日上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茅田乡雪岩顶村的标志性建筑“百年老屋”里热闹非凡、暖意浓浓。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村民代表、基层干部围坐在堂屋中央的电视机前,准备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直播。人们等待着、谈论着,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氛围。

  雪岩顶,一个听起来浪漫唯美的名字,千百年来却受困于大雪封山、土地石漠化、山大人稀,交通落后、缺水缺电、信息闭塞,人们生活没有盼头、精神不振,全村贫困发生率超过60%,是远近闻名的重点贫困村。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2015年底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驻建始县茅田乡雪岩顶村帮扶工作队入驻,一场山乡巨变拉开序幕。

  大会开始前1个多小时,村民们就陆续到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很快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热闹讨论着村里这些年的变化。

  “我们感谢长航人,扶贫来到雪岩顶,水电路网都到位,衣食住行大翻身。”脱贫户龚清全编了许多顺口溜,他率先发言,一句顺口溜说得大家直点头,气氛顿时放松下来。

  “村里变化太大了,水泥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口;再说吃水,村里是喀斯特地貌藏不住水,都是到处挑水喝,现在接上了自来水,水龙头一拧开,一股清泉入农家……”72岁的金启然腿有残疾,说起话来精神抖擞,“还有互联网,以前想都不敢想,打个电话还要到处找信号;现在有4G网络,80%的农户都在搞网购,八旬老头也玩起了抖音。”

  “除了基础设施大变样,村里的产业也慢慢发展起来了,不仅建起了合作社,青脆李、贝母、烟叶种植和禽畜养殖风生水起;还搞起了生态旅游,办起了农家乐,吸引城里人来避暑休闲。”59岁的老党员高耀权说。

  “大伙儿再说说,这些年自己的生活怎么样,变好了没,变化有多大?”记者问道。

  “别看我腿脚不便,现在的生活可好了。每月有低保金,村里还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做保洁,也有收入,吃的、穿的、住的都有保障,不仅生活没问题,家里基本小康了。”金启然高兴地说。

  “这几年,享国家的福,我们家真是翻天覆地,从深山里搬迁到了村委会旁的安置小区,生活很方便;吃药治病有保障,一年低保、生态补偿、养老金等各种补助加起来有两万多元,一家三口完全够用。”年近八旬的谭先高老伴患有风湿,49岁的儿子是智障患者,国家兜底保障,吃喝、养老也不用发愁。

  “在村里的合作社搞养护一年能赚2万多元,自己也种了10多亩的青脆李,孩子大学毕业已经参加工作。村里有了好产业,孩子有稳定的工作,日子肯定越来越好。”48岁的脱贫户魏明双说。

  说话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开始直播,大会表彰了1501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而长航局驻建始县茅田乡雪岩顶村帮扶工作队,就是其中的一员。直播颁奖的那一刻,大家个个堆满了笑容。

  看完大会直播,已经过了中午12时,大家似乎忘记了刺骨的严寒和饥肠辘辘,继续聊着雪岩顶村脱贫的故事。

  “雪岩顶村这几年有这么大的变化,首先是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好政策,然后是帮扶工作队、乡、村干部的扎实工作、辛勤付出,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位村民说。

  长航局驻建始县茅田乡雪岩顶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彭琤说,5年多来,帮扶工作队和地方多渠道筹集资金数千万元,修建水泥路38公里,铺设水管近40公里,帮助10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560元增长到2019年的10800元。如今,雪岩顶村不仅脱贫出列,还获评国家级森林乡村,湖北省级生态村、文明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刚才大会宣布全国12.8万个贫困村和雪岩顶村一样,都实现了脱贫出列,感到非常激动,同时对未来更有信心。”雪岩顶村党支部书记李贤江说,我们要利用自己的气候、自然环境、产业等基础优势,一茬接着一茬干,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再一次飞跃。

  转眼间,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20分。屋外,已不见袅袅炊烟,一条6米多宽的水泥路蜿蜒伸展,一头向山上连着家家户户和村里的旅游、避暑基地,一头向下通往山外,连接着国道、高速公路,通向大江南北、四面八方。

 
来自大凉山少年的“天籁之音”,为何让人泪目
来自大凉山少年的“天籁之音”,为何让人泪目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2月24日,吉觉吉竹的妹妹在学校的合唱团中唱歌。新华社记者田建川摄

  本报记者田建川


  这两天,新华每日电讯播发的融媒体报道《背弟弟下山的“凉山男孩”你还好吗》刷屏了,无数网友被视频报道中的一段“天籁之音”深深吸引,并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太干净了”“听着听着就哭了”。

  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歌?

  “我走啊走/我要看看世界/翻山越岭/跨越江河/犹如梦境一样……”

  跟很多网友一样,我也被这歌声震撼。但又跟很多网友不同,我在三年内两次去凉山采访,对这首歌所承载的故事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

  三年前的2月2日,雪下得正紧,大凉山一片苍莽,我在海拔2800多米的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达布村结束采访,准备下山。在踉踉跄跄的途中,我偶遇9岁的“凉山男孩”吉觉吉竹背着弟弟搬家下山,他们的身后,是背着更重的背篓的母亲。

  吉觉吉竹眼神坚毅,直视前方,裤腿裹满雪。那一瞬间,我被深深震撼着,在连摔带爬中,我一次次地按下快门。

  那是他们摆脱山上恶劣环境的眼神,是他们向山下美好生活进发的脚步。

  很多网友说,这像极了热播电视剧《山海情》里的“水花姐”。不管是“吊庄”移民,还是易地扶贫搬迁,都是人们对贫困的宣战。

  今年2月底,在吉觉吉竹就读的越西县南箐镇中心小学,我再次见到了他。这个小学离他现在所住的新家,只需要走路15分钟。眼前的吉觉吉竹,上小学六年级,已经是一个帅帅的少年,虽然说话时依然有些腼腆,但他在篮球场上却非常自信,不断地闪转腾挪,突破得分。

  他用流利的普通话和我交流,谈他的梦想,聊他的开心事。

  那一刻,我感觉惊喜。三年前,我还无法和他正常交流,我说的普通话他只能听懂几个字。

  吉觉吉竹的妹妹叫吉足白机木,小学四年级,和他就读于同一所学校。我见到她时,她正在学校的艺术教室上音乐课,进行合唱排练。

  在那间教室,我第一次听到了这首“天籁之音”。

  “阿依啊呀喂……”歌曲的前半段,是彝语。虽然我听不懂,但欢快的旋律和孩子们干净的声音一下子就震到了我。他们微笑着歌唱,像春天野地里盛开的小花。

  歌曲的后半段,是汉语演唱的。这时,我听懂了歌词,更彻底听懂了这天籁之音背后的故事。

  “遥望那片蔚蓝的天空/心儿自由自在地飞翔/翻过那座山/踏过那条河/我的梦想已起航”

  “村村寨寨欢声笑语多幸福/党的恩情温暖心窝窝/风风雨雨生生世世跟着你/社会主义道路指引我”

  当地干部告诉我,这是凉山州一所学校的彝族老师创作的,籍贯四川省凉山州的知名歌手吉克隽逸也曾演唱过这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祖国之子》。

  从凉山采访回来,我手机中一直单曲循环着这首歌,脑海中不断浮现着吉觉吉竹一家人搬迁前后的环境对比,浮现着我采访中看到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的达布新村彝族群众的一张张笑脸,浮现着他们在新村的广场上载歌载舞的身影。

  在山上时,一座座山梁一道道坡,孩子们多想“翻山越岭、跨越江河”看世界。如今,在易地搬迁的新家,有电视、有网络、有智能手机,“村村寨寨欢声笑语多幸福”!

  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吉觉吉竹一家,是我国脱贫攻坚行动下普通人改变命运的缩影。在听这首歌时,我曾几度落泪,感动于吉觉吉竹一家的改变,更感动于我们所处的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都是“祖国之子”。不管我们走到哪里,走得多远,祖国都在我们身后。

 
对门装可视门铃,算不算侵犯我的隐私?
对门装可视门铃,算不算侵犯我的隐私?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赵久龙、朱国亮


  近年来,电子猫眼、智能可视门铃、带有监控功能的智能门锁等走入了越来越多的家庭,被誉为“家庭门卫”,甚至在一些高档小区成为标配。然而,本为安全、方便,却惹“不安全”之忧,可视门铃让相邻而居的其他业主倍感不便,引发不少纠纷,有的还闹到了法院。

  居民可否私自安装可视门铃?个人私采公共影像是否侵犯他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如何有效监管,促进智能家居行业健康发展?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进行了调查。

  “摄像头正对着我家大门口”,可视门铃打扰了谁?


  今年1月底,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夏道虎所作的工作报告提出强化民事权益保护,已审结“可视门铃侵犯邻居隐私案”,判令拆除门铃,明确自由有限度,权利有边界。该案引发广泛关注,网友讨论热烈。

  家住无锡的张某与吴某是对门邻居。2019年,吴某给家中大门安装了可视门铃,该门铃具有红外夜视、自动摄录、存储、上传网络等功能,吴某打开可视门铃软件,就可以掌握家门口的所有情况。

  然而,邻居张某却因为吴某家新添置的“高科技”产品而倍感焦虑。

  原来,张某与吴某两家入户门最近距离仅1.56米,张某出入自家房屋需经过吴某门口,其进出房屋的规律、状态等信息均可被吴某家的可视门铃记录。假如张某敞开家门的话,屋内状况都在吴某门铃的监控及摄录范围内。

  张某认为,吴某家的可视门铃不但记录了自己出入房屋的时间,还拍摄到了屋内的情况,严重侵犯了他的个人隐私。为此,张某将吴某诉至法院。

  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吴某安装可视门铃虽是为了保护自身人身及财产安全,但行为已构成对张某隐私权的侵犯,遂判决吴某拆除可视门铃,并删除相关影像资料。

  记者走访了解到,类似担忧并不鲜见。“他监控自己家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别把我们也带上。”南京市建邺区万达西地二街区的住户冯先生告诉记者,他的邻居在自家大门旁的墙面上装了一个电子猫眼,正对着他家大门,晚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红外光。“仿佛一家人的生活被监控了,家里还有小孩呢,总是提心吊胆的,怕邻居或者他家租客产生歹意。”

  家住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的市民汪先生最近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说,去年底,邻居家装了电子猫眼,正好与自家大门相对。“老小区一层两户,心里总有种感觉,有人在偷窥自己,真是浑身不自在。”

  记者在网购平台搜索发现,“电子猫眼摄像头”“智能可视门铃”等产品价格多为数百元,有的还推出“0元电子猫眼被盗险”,还有售价两三千元的智能门锁内嵌监控摄像头,更为隐蔽。多款销量靠前的产品有“监控猫眼,远程看家”“高清夜视,门口漆黑也清晰”“AI人脸识别,随时告知来访者身份”“高清拍摄,云存储”等介绍,并宣称功能仍在不断升级。

  一家淘宝店的客服人员介绍,如果有人在家门口短暂停留,电子猫眼绑定的手机App能自动弹出提示,还能自动摄录画面。

  提供方便却引发新的焦虑,可视门铃存监管空白


  眼下,智能家居已经逐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带有自动录入和摄像功能的可视门铃,让我们能够将潜在危险拒之门外,确实带来了不少便利。

  南京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本来他对可视门铃并不了解,觉得有个普通猫眼就足够了。然而,有时楼道的灯不亮,有人站在外面敲门通过猫眼看不清楚。前段时间,有人敲门,家人没看清楚就开门,结果闯进来一个陌生人,最后不得不报警。“现在家人都催着我赶紧在门口装个摄像头,或者安装个电子猫眼,但担心邻居不同意。”

  家住建邺区一高档小区的吴女士说,有次深夜听到门外有人用钥匙开自家门,动静很大,打不开还踹门。“我一个人在家里,当时被吓得半死,也不知道是不是邻居喝醉了认错了门,还是有歹徒企图入室作案,我都不敢出声,现在想起还是后怕。所以就安装了电子猫眼,当时没想到需要和邻居协商。”

  尽管目前人们对智能可视门铃态度各异,近年来,可视门铃市场却持续升温,功能和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也更加“平价”,吸引不少人购买。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可视门铃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超过2000家。2014年全年注册量突破100家,此后几年注册量呈增长趋势,2020年是过去几年中注册量最多的一年,共注册约320家企业。

  对于不少人担心的可能影响邻居隐私问题,记者发现目前网上售卖的多款可视门铃基本具备大广角、高清摄像、红外感知等功能,有的还宣称具有防水功能,有产品甚至在广告中称最远侦测距离可达5米。

  记者在网购留言区发现,除了吐槽个别产品的质量问题外,不少买家对可视门铃持欢迎态度。“这个视频和拍照都很清楚,同时还带了门铃,又方便又美观。”“老觉得有可疑的人在门口,现在一有动静就可以收到视频了。装了以后感觉更加安全了。”“人不在家,快递、外卖放门口,在猫眼监控范围内,防丢更安全。”

  然而,随着可视门铃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特别是云存储、AI人脸识别等功能,更容易导致“邻居”个人隐私被收集、甚至泄露。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这方面的监管几乎空白,取证难度较大,且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于行业发展,判定标准不明确,量刑难、定罪难……

  记者调查发现,可视门铃的内存卡可以24小时不间断录制,录制时间根据存储卡容量、画面清晰度、电池容量不等,有的长达半个月左右。“云存储”则是在画面出现变动时才会录制,画面静止时不会录制。这也就意味着,从本地上传至云端存储的录制视频中,有可能包括大量人员活动的画面,甚至人脸信息。

  因此,不少网友担心,录制视频的后台存储是否安全,就算邻居没有主观恶意,但如果云端录制的信息泄露,一样很危险。

  “看不到监管更让人担心,尽管有不少法院判决拆除的案例,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安装智能可视门铃。”市民汪先生说。

私采公共影像宜谨慎,引发邻里纠纷需重视


  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冯庆明说,隐私权作为民事主体的重要人格权利,对其保护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一些案件中,原告主张的“个人在住宅内的活动以及进出住宅的信息”是否属于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被告在自家门口安装可视门铃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这都是信息化时代和高科技发展给传统隐私侵权案件带来的新问题。

  此外,邻里间共用的公共区域内,彼此是否独立享有隐私权?住户在自家门口安装摄像头之前,有没有告知邻居的义务?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行法规或物业管理规定中并没有针对此事详尽的明文规定。而根据现有各地法院的典型判例,装摄像头的人家多不占理,居民们争议的焦点落在被拍摄的住户是否知情和同意上。

  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可视门铃可能会将邻居的日常出入信息完整记录下来,可跟踪分析,有窥探之嫌。由于主体复杂和缺乏相应监管,私人采集公共影像存在更大隐患。人脸等生物信息一旦遭到泄露会严重侵犯被采集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以目前的技术一般只能追踪到第一泄露人,至于这些资料被中间转移多少次,很难确定和追责。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综合组组长杨晓表示,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明确将“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保护范畴。在此之前,我国法律并无对“隐私”概念的直接规定。

  然而,新《民法典》对“私密空间”的范围没有做出具体界定。在杨晓看来,根据通常认知,在居民楼楼道内安装摄像头对居民出入公共通道、进出电梯的活动进行监控,会对居民的心理自由感造成一定的束缚,而不压抑、不束缚的生活状态也是私人生活安宁的重要组成部分,“拍摄他人住宅等私密空间”则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具体类型之一。

  冯庆明说,隐私权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可。有生效裁判指出,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允许他人非法获悉、收集、利用和侵扰。居民安装可视门铃在保护自身居住安全方面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民事主体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也负有不妨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要在维护居住安全和尊重他人隐私权之间做好平衡。

  有法律从业人员提出,“私人生活安宁”是隐私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安装摄像头如果造成邻居不适,则应当拆除。也有人认为毕竟是为了安全考虑,安装摄像头之前和最相关的邻居协商好就没问题。如因房屋结构限制没有合理安装位置,可与相关方协商解决,这也是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基础。

  在杨晓看来,如因采集人的原因发生被采集图像泄露,涉嫌侵害他人个人信息权,采集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如因产品缺陷导致技术故障或黑客攻击致使被采集的个人信息泄露或被非法使用,产品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产品责任,安装者也有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抛开侵权与否的讨论,单从技术角度来说,类似产品也存在多种风险,供应商还应当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杨晓说,一方面需要加强行业监管,另一方面公司在将产品投入市场前应做好相关法律风险评估,同时加快引入产品责任保险机制,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采写记者:陆华东、秦华江)

 
“三色”杭嘉湖
“三色”杭嘉湖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三色”杭嘉湖
 
  杭嘉湖,三个各美其美的名词串联到一起,便有了美美与共的意象。这里,既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秀美,也有“轻烟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的明快,还有“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舒畅。这里,是令人向往的人间天堂。

  杭嘉湖被称为鱼米之乡,水网密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农、工、商各类产业兴旺,自古繁华。1921年,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带着初心与使命,从嘉兴南湖边的红船起航,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史诗。

  进入新时代,这里更是创新创业的热土、宜居宜业的乐园。以不到全国0.28%的土地创造了超2.4%的GDP。杭州经济实力居全国城市第八,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十余年领跑全国,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杭嘉湖及其所在的浙江,正成为感知美好中国的现实图景。

  何以杭嘉湖?

  杭嘉湖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杭州良渚古城遗址闪耀着中华5000年文明之光;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发祥地,春秋时期吴越两国曾在此风云角逐;湖州钱山漾遗址中出土的残绢片和丝、麻织品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丝麻织品之一……无数文人墨客用最深的情、最真的意,挥写着这里的雄浑与浪漫。

  杭嘉湖有现代的城市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娃哈哈、万向、阿里巴巴以及千千万万中小企业,一起创造了无数商业时代的奇迹,“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亦是这里的精神图谱。进入新时代,三地均多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斑马线前礼让行人、黄丝带上守望相助、志愿活动蔚然成风,开放、包容、奉献是这里文明的新注脚。

  何能杭嘉湖?

  历史的惊涛骇浪早已融入了荣辱不惊的市井日常。走进杭嘉湖,倾听这里的呼吸、触摸这里的脉动。用硬核·轻灵、富庶·均衡、田园·家园、传承·展望去丈量这里的发展历程和治理方式。用红色、绿色、蓝色这三种动人的颜色去探寻属于这里党建引领、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的密码。在互为镜像中,看到地区发展的不同、相同以及可能性,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5000年风起云涌,杭嘉湖正当青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作为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领头雁,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地的进程中,征衣未解的杭嘉湖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又将续写怎么样的传奇?

 
美美与共杭嘉湖
美美与共杭嘉湖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三色”杭嘉湖
 
  本报记者何玲玲、袁震宇、商意盈、王俊禄


  钱塘江、大运河、西湖、南湖、南太湖……几大水系在浙北大地上蜿蜒串联,勾勒出杭嘉湖平原的富饶繁荣模样。

  杭嘉湖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称谓。进入新时代,这里更是“杏花春雨江南”与“钱塘大潮奔涌”兼备,古镇、老街与现代生活精致耦合。门掩万户事,窗推一色青,诗和远方近在眼前。

  水墨杭嘉湖,自古灵秀之地;富庶杭嘉湖,最是人间天堂;厚重杭嘉湖,文明源远流长;和谐杭嘉湖,治理井然有序;弄潮杭嘉湖,创新未有穷期!

硬核·轻灵


  “半城山水半城湖”,西湖孕育了杭州的秀丽,钱塘江则让这个城市增添了更多的开拓与进取。位于钱塘江边的杭州高新区(滨江),以不到浙江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培育了全省十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全球最大的视频安防企业海康威视等,集聚了39万名高新技术人才,其中半数以上为研发人才。这里被誉为“天堂硅谷”。

  从钱塘江畔驱车一路往东北来到嘉兴。不久前,一辆披着“红盖头”的新车缓缓驶下生产线,这是第一辆在平湖市生产的长城汽车整车,代表着当地的汽车制造实力。量产后,平湖车创园里每3分钟就可以下线一辆这样的车,年产10万辆以上,预计首年产值就可超30亿元。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核力量,除了高端制造能力,还有科创力量,它们共同组成区域发展的骨骼和肌肉。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经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西至浙江农林大学,长约33公里,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这条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串联起了“一廊三城十五镇”的空间结构。

  同时,以此为轴线,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创新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科技力量也在不断增强。“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日益显现出引领带动作用。

  “浙江既举全省之力,又充分发挥浙江大学扎实的科研基础和人才优势,同时也通过企业自由灵活的体制机制创新,合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实现科研突破和成果转化。”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说。

  杭嘉湖就像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乘着时代的大江大潮,屹立于长三角,他既有强健的躯体,又通过大量的制度创新、模式创新让自己的发展步伐更加轻灵,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面向未来的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显示出澎湃的活力和动力。

  在有“数字经济第一城”之称的杭州,到2025年,将实现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10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增加值突破7000亿元。数字,将渗透进城市的每一处肌理,带来发展的全新脉动。

  浩渺的太空和深邃的地底,都是面向未来的尖端产业,在位于湖州德清的地理信息小镇,天和地,通过数字更加紧密结合到了一起。遥感卫星“德清一号”从500多千米的高空能看清路上一辆小轿车的型号;亚洲最大的微波测量实验室能轻易给地球做“B超”;潜入地下管网的机器人可将德清及周边地下20米内的地下空间“翻”个底朝天。

  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明说,地理信息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发展空间,我们的发展是面向未来、面向星辰大海的。

富庶·均衡


  “苏湖熟、天下足。”杭嘉湖平原自古富庶,同时也是杭州龙井等名茶的原产地,又以丝绸生产加工闻名。近代以来,工商业迅速发展,这里形成了完整的制造和销售体系。

  进入新时代,杭嘉湖更是站上发展的风口,成为浙江和长三角地区富庶均衡的代表。浙江GDP总量多年位居全国第四;2020年,杭州GDP超1.6万亿元,约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5%,嘉兴和湖州人均GDP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位居前列。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说,杭嘉湖的富庶,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上,更体现在经济质量上。这里民营经济发达,注重藏富于民,注重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有人说,民营经济在浙江、在杭嘉湖的发展,足以用“蔚为壮观”来形容。“胆子大了,天地也就大了。”改革开放之初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后来在市场的推动下,这种“老百姓经济”聚沙成塔,民营企业率先发展、专业市场率先突破、民间力量率先勃发、互联网新经济率先惊艳,日益凸显出科技与知识的力量。

  既要高质量发展,也要高水平均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高水平均衡,是先富带动后富的自觉行动。早在2002年,浙江就拉开了山海协作的大幕,如杭州与省内相对欠发达的衢州、丽水等地建立起了紧密协作的“朋友圈”,投入山海协作产业园基础建设资金89亿余元,引进项目132个。

  作为浙江首个跨行政区建设的创新“飞地”,位于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衢州海创园自2016年开园以来,成为衢州对接杭州的重要平台和桥梁。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基地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生产基地则在衢州龙游。公司副总裁鄢鹏飞说:“这样的模式既有人才资金的聚合优势,又能享受土地等资源的优惠措施。”

  ——高水平均衡,是打破二元壁垒实现城乡一体。2005年,嘉兴就实现了村村通公路;2018年,嘉兴建立了城乡统一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在嘉兴海盐等地,随迁新居民子女享有同品质教育服务,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四分之一以上用于专门的教育性投入。

  10年间,原籍贵州毕节的蔡芳从缝纫工做到了车间主任,如今在嘉兴有房有车。“早就不觉得自己是外乡人,是农村人,我们就是城市的新主人。”她乐呵呵地说。

  ——高水平均衡,是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湖州共完成25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老旧小区住户约1.7万户、5万余人。“小区里路面宽敞、停车位有序、绿化带整洁、楼房粉刷一新,老年食堂、健行步道、亲子活动场地等一应俱全。”湖州城文苑新村83岁居民沈慕杨在本小区改造效果图前驻足,想到美好的图景即将变成现实,她满怀憧憬:“现在的生活有品质,也有盼头。”

田园·家园


  田成方、路成网、花成海、绿成荫……行走杭嘉湖,田园风光触手可及。

  杭嘉湖之美,首推湖山之秀。单说西湖,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四季各有千秋。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写的都是吴越风情、魏晋风流和唐宋风华。

  一抹烟雨洒在多情的水乡古镇。清晨,乌镇的橹声把你从梦中慢慢摇醒,打开民宿厚重的木门,千年古镇如水墨画般展现在眼前;入夜,枕着潺潺的流水入梦,尘世的喧嚣在这里烟消云散。

  几年时间,杭州富阳乡村从“脏乱差”变成“洁净美”,小城镇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大幅度提升。“我的家乡在画里。”富阳洞桥镇查口村村民黄栢军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湖州,绿水青山、林草湖田、太湖和湿地……亲近美景,无需远行。湖州,已打造“5分钟亲水见绿圈”,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时针回拨到2003年,“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写进了“八八战略”,成为浙江历届党委班子孜孜以求的目标。

  城市发展和乡村建设,就像是西湖里并蒂莲花。左手繁华城镇,右手活力乡村,从二元鸿沟到城乡共美,杭嘉湖持续推进城乡融合,梦里水乡便是美好家园。

  在嘉兴,越来越多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画笔,描绘出身边的乡村之变。张金泉是浙江省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作了数百幅农民画。“从旧社会的颠沛流离,到新社会的和谐美满,我所有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于家乡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张金泉说。

  同时,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城市产业支撑、文化底蕴的厚度、交通和休闲空间的配置等,同样也是杭嘉湖的加分项。

  这是一片“智慧”的善治之地。在杭州,依托城市大脑中枢与技术框架体系,融合办事服务等平台,建构便民、惠企、民生、民意、新闻服务“五个直达”。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小客车摇号”“公积金办理”……借助数字界面可以轻松“乘坐”城市大脑“快车”,遨游48个依托于城市大脑建设的场景。

  这是一片“放心”的平安之地。以杭嘉湖为典范的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实,高水平建设平安浙江,刑事发案、信访总量、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连续保持零增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这是一片有“光”的梦想之地。阳光雨露浸润万物葱茏,从顶尖科学家到快递小哥,每个人的梦想之花尽情绽放。高效的政务效能、良好的产业生态、优雅与动感相融的城市气质,成为杭嘉湖吸引人才的强大磁力场。

  保护绿水青山的田园本色,绘就宜居宜业的发展底色,推进“三治融合”的治理成色……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背后是杭嘉湖建设美好家园的铿锵步伐。

传承·展望


  良渚古城遗址、丝绸、京杭大运河、杭州西湖、钱塘潮、龙井茶、西泠印社、南湖红船……璀璨夺目的文化地标,展现了杭嘉湖深厚的历史底蕴。

  闪耀着穿越历史的文明之光,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良渚古城正在苏醒,“吴根越角”回溯着岁月的风云激荡,距今4700多年前的丝绸绢片无声诉说着彼时此地的辉煌……这一切,为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徐徐展开瑰丽多姿的画卷。

  在传承中发展,用发展更好传承。

  从发展框架看,杭州正从“西湖时代”大步迈向“钱塘江时代”。随着杭州接过亚运会会旗,城市国际化的脚步,在“后峰会、亚运会”的机遇期全面加快。钱塘江边莲花盛放,杭州人盼望着2022年在家门口迎来的体育盛事,成为城市历史上的又一次辉煌,让全亚洲倾倒于新杭州的风采。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杭州将以数字变革为引领,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以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重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湿地水城”建设为载体,持续打造美丽中国样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擦亮幸福示范标杆城市金字招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百年前,革命红船从嘉兴南湖起航,建党百年这个伟大时刻,嘉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深入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从长三角核心区地理中心到枢纽中心的新跨越、全力提升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的显示度……通过嘉兴“十四五”规划看未来发展,这个城市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激发更大的活力。

  长三角一体化也让杭嘉湖联系更加紧密。2020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湖州召开。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位于太湖流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优,生态经济发展好,生态制度创新领先。“十四五”期间,湖州将坚定不移推动理念再深化、实践再出发、转化再突破,确保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实践上始终走在前列。

  空中俯瞰杭嘉湖的绵延锦绣,人们会感慨,这里激荡着百年大党的青春回响,闪耀着绿野万顷的生态之光,迸发着势不可挡的产业蓝海,勃兴着蓬勃向上的文化光芒。这片土地上,古老文明不断绽放新姿态,延续传承的力量一往无前。

 
红船起航地 百舸砥砺行   本报记者袁震宇、俞菀

  一马平川,万顷沃土,这是“鱼米之乡”的天然禀赋。
  均衡富庶、安居乐业,这是“革命圣地”的奋斗之路。
  嘉兴自古繁华。如今这种繁华有了更鲜明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模样。全市城镇化率超过70%,农村居民收入领跑全国,城乡居民施行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一张嘉兴市民卡可以刷遍长三角。打造党群干群最融洽城市,党员联户24小时倾听民意诉求……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红船起航地,所见所感所思,皆是这句庄严承诺。
梦想起航
  早春时节,嘉兴南湖。
  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在瞻仰红船。“南湖红船是一艘中型的单夹弄丝网船,船长约16米、宽3米,由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组成……”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张一正在认真地讲解。
  这些年,张一接待了难以计数的参观者。参观者们聆听她的讲述,她也从参观者身上收获感动。她曾接待过一个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的夕阳团。几位老人聊过去、谈现在,由衷感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那一刻,张一明白了岁月静好来之不易。
  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因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船上完成了大会全部议程。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由此成了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红船起航地嘉兴,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嘉兴近现代丛书》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岳钦韬说,上世纪70年代,嘉兴已基本实现了初步工业化。改革从农村起步,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对外开放,开展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经济社会走上了迅速发展的轨道。
  百岁高龄的中共浙江省原嘉兴县委书记沈如淙老先生,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
  沈老的家在南湖红船边的一个小区里,装修极其简朴,阳光打在墙面上,墙上挂着沈老90岁时写下的一幅字——“永远跟党走”。
  他说,以前世道乱,读不起书,在家割草放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曾眼睁睁看着一颗炸弹落进了私塾,一位女老师和好多学生被当场炸死。此后经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时至今日,这依然是他最大的心愿。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为了将“建党圣地”打造成“党建高地”,嘉兴首创“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机制,努力让每一寸土地都有党员精心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党员贴心服务。
  以全市居民小区和自然村落为基础单位,划分出9.2万个社区治理微网格,24万党员全员联户,每名党员日常联系5至15名群众。突出党建引领,走访连心全覆盖;聚焦民生实事,问题诉求全收集;强化改革牵引,工作资源全下沉;依托信息技术,分级分类处置……
  在抗疫防洪等关键时刻,这一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成了群众安康的“守护者”,社区安宁的“主心骨”。
  在2020年初的寒冬,嘉兴各处临时搭建的防疫值班亭,总能收到“神秘的礼物”——整车整箱的牛奶、方便面,几个不锈钢杯子,打开来是热气腾腾的鸡汤、参茶。元宵节、端午节,有群众送来的汤圆、粽子;防汛大堤上,有群众留下的雨伞和胶鞋……
  “密切联系群众,是永远的命题。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感动着我们,也教育着我们。”嘉兴市委书记张兵说,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必须时刻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只争朝夕地把群众希望我们做的事做好。
  中国共产党的梦想起航地,正在不断积蓄着年轻党员们的力量。
  在嘉兴学院,一群90后、00后学生自导自演了话剧《初心》,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相遇”:
  “在这条注定腥风血雨的路上,我们不知道前路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知道,中国的未来一定会焕然一新”“请诸位做一个见证,看一看新中国的未来,也看一看我们这颗炽热滚烫的初心”“共产主义人类解放者万岁!共产党万岁!共产国际万岁!”
  这是《初心》最后一幕的台词。
  这部话剧以“南湖红船”为创作载体,以中共一大为叙事主线,再现了建党初期“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壮举。考证、编剧、排练、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们共同上演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感兴趣,这也是我加入《初心》剧组很重要的原因。那时候围绕着‘救亡图存’,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可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成功了呢?”《初心》话剧中一大代表董必武的扮演者张琛说。
  在不断地查阅史料、排练和与一大代表们的“共情”中,张琛慢慢找到了答案:“中国共产党人有一种独特的精神,只要接触这段历史,登上过《初心》舞台,我们就都会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心里有了一种坚定的信仰。”
  2017年至今,嘉兴学院共有200多名参演过《初心》话剧的年轻学子,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筚路蓝缕
  “今逢盛世,嘉禾久安。遂黎民之心愿,怀感恩而同欢……”浙江省辞赋学会副会长苏绍康,在《嘉兴廿赋》中这样描绘着节庆盛景。
  为了写好赋,他用数月时间走遍了嘉兴的街头巷尾,寻找独特的城市气质和韵味。嘉兴是个“好地方”,这是苏绍康最直观的感受。慢慢地,他发现,这个“好”的背后,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阐释,是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引领,是革命血脉和红色气质的代代传承。
  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每个人的身心自由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产党带领嘉兴人民群众筚路蓝缕,努力让这片红色土地成为高水平均衡发展的先行地。
  有这样一组令人过目难忘的数据: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领跑全国,而嘉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7年居全浙江省第一;2020年,嘉兴城乡居民收入比继续缩小为1.61∶1。
  数字背后,是均衡富庶的美好图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乌镇,枕水人家飘出浓浓饭菜香,迎接四方宾客;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身着汉服的年轻人载歌载舞、曲水流觞。姚庄浙北桃花岛,香风扑面尽春色;油车港镇暖阳下,人们相聚话家常……
  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企业项目愿意落在嘉兴。截至目前,嘉兴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大批创新载体。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未来技术研究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纷纷落地嘉兴。
  过去5年,嘉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在全省和长三角的位次不断攀登新台阶。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嘉兴各级党委政府甘当“店小二”,让政治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变为发展优势。
  从G60沪昆高速屠甸出口下,一路向西,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的“魔幻大方盒”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凸显出现代工业建筑的独特气质。三年成势。泛半导体产业生态链为嘉兴海宁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能。“这里产业集聚度好,地理位置优越,创业投资成本适中,最重要的是发展机会多。”浙江芯晖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兆明说。
  奋斗精神是胜利之本。红船起航地的党员干部群众,以不懈奋斗来支撑城乡一体化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敢于开展“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主动办难办的事,啃难啃的硬骨头。
  跨过江、河、湖、山的阻挡,在边界地区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的联防联治;跨越物理空间界限,打通“断头路”,拆除“拦路虎”,一张嘉兴市民卡可以刷遍长三角。
  无异味卸料—负压室发酵—超高温焚烧—热量回收发电……很难想象白鸽群“居住”的花园,会是嘉兴海盐一座垃圾焚烧厂。通过3年时间,超常规补齐垃圾处置能力短板,嘉兴生活垃圾处置已基本实现日产日清,垃圾焚烧处置县(市)全覆盖、生活垃圾处置零填埋。
  “虽然看不到莺飞草长,眼疾已注定我一生忍受黑暗,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始终是指引我前进的那盏明灯。”从医35年,治疗脑瘫患儿300余例,捐款33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80余人次……“感动中国”人物、嘉兴盲人推拿师朱丽华,入党27年,以“大爱”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既然进了党的门,就要做好党的人,爱岗敬业在诊所,乐于奉献在社会,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
圆梦奋进
  2020年年初,嘉兴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并连续10多个涨停板。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扶持力度,助力红船起航地崛起“中国芯”。
  2020年末,一辆披着“红盖头”的新车缓缓驶下生产线。这是第一辆在嘉兴平湖生产的长城汽车整车。量产后,平湖每3分钟就可以下线一辆这样的车,预计首年产值可超30亿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嘉兴不仅交上了“确诊病例零死亡”“抗疫医护零感染”的答卷,全市经济数据也率先实现了V型回升。2020年,海宁皮革城与濮院羊毛衫市场,均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额的同比上涨。一揽子减税降费新政加速市场回暖,充分就业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超乎勤勉与勤劳,忠于信念与信仰。是以圆梦何难?
  扎根大地,眺望远方,红船起航地再起澎湃动力。嘉兴按下了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快进键”,聚焦建设铁路、航空、海河联运“三大枢纽”,致力于建设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革命红船在这里起航,中国之窗在“浙”里开启。
  嘉兴是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缩影。红船精神为浙江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筑牢了信念之基、做出了价值引领。
  “怎样才能做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首先要有首创精神,善于发现和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敢为人先。接着就要去做,光说空话不行,所以要弘扬奋斗精神,干在实处。在奋斗中会遇到困难,挫折,要有坚定理想,百折不挠。最后要解决为了什么问题,这就是奉献精神,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小小红船,承载千钧。这个千钧,就是党的艰难而光辉的百年历程,承载着永葆党的初心使命的丰碑。”红船精神研究专家陈水林说。
  在嘉兴县委组织部工作的沈汉,至今记得这一幕:新冠肺炎疫情稳定后的一天,他下班回家走进小区,偶然听到几位大妈聊天,“这种大事,只有共产党才能办得下来。”
  这句话让他很感慨。“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工作做细,把服务做到家门口,老百姓就会真正支持、信任并积极参与进来,最终由信任以达信仰。”沈汉说。
南湖红船赋   苏绍康

  惟斯船以居源,谱共产之贞史⑴。曾有绝代英豪,无双国士。选址嘉禾,遂成圣地。于焉南湖烟雨,指点万里河山;“一大”蓝图,谋划千秋盛世。承乾辟地,秉元亨而砺行;继圣辅仁,守利贞以雄起⑵。壮志腾云,丹心昭启。忠于使命,谋复兴于将来;勇为人先,扶民族于既圮⑶。直使以赤虹祥泰,瑞拂中流之舟;红船精神,惊拍上善之水⑷。
  若夫为公立党,救国开元⑸。从者若聚祥云,尽赴战地;志士如化甘雨,遍润江山。大党精神掌舵,家国子弟启舷。于焉南湖梅花,送清芳于战士;天下父老,济箪食于忠肝。望之若归,击磬而歌声四起;迎而如故,寒暄若游子久还⑹。红旗展燎原之势,赤子率卫国之安。将使人民愿满,华夏梦圆。
  一国发照,九州荣昌⑺!红船精神,指引改革之路;赤子忠勇,坚定奋斗之方。笃烈以弘毅,横槊而腾骧⑻。强军必精练兵士,富国而惠泽工商。理想虽高,扶摇可至;大梦纵远,砥砺自强。百折不挠,彰红船之本色;千难未惧,沁初心以清香⑼。民生享国策之惠,大计御改革之航。乃至领风百代,和睦万邦也。
  知和平之长珍,晓军事之必重。乘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用。杜微邪以前行,执宏观而调控。还珠盛世,必铭先辈之功⑽;渡虎遗风,待接后昆之踵⑾。经百折而笃定,忠诚为民;纵万险而奋发,坚毅怀勇。则长航以红船精神,乘风而圆中国梦也!
      (作者系浙江省
     辞赋学会副会长)
  
注释:
  1.居源: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这艘画舫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2.元亨:《易经·乾卦》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3.勇为人先:红船精神中开天辟地、勇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4.赤虹:典引自《幼学琼林》:“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
  5.为公立党:红船精神中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6.击磬而歌声四起:形容百姓对共产党战士的欢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7.发照:呈现出耀眼的光彩,表现出照临万物的智慧。
  8.腾骧:形容高昂超卓。
  9.百折不挠:红船精神中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10.还珠:典出《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形容为官者清廉,政绩卓著。
  11.渡虎:出自《后汉书·宋均传》,为官者一心为民之典。
“数智”起钱塘 今朝更繁华
“数智”起钱塘 今朝更繁华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三色”杭嘉湖
 
 
 
  本报记者何玲玲、商意盈、马剑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地处东南沿海,鱼米之乡的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美誉。

  如今,这一抹钱塘江畔的“天堂蓝”有了更多新内涵:2016年G20峰会举办地,“万亿俱乐部”成员,2022年亚运会主办城市,“数字经济第一城”,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连续1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才净流入率继续居全国第一……

  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以数字赋能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和宜居城市,让城市更智慧、让人民更幸福,让数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伴随着这座城市的脉动,深入每个角落、影响每个家庭、惠及每个市民。

数字经济领跑加速度


  当时间来到全球化与互联网新经济的交叉点,杭州的开放优势被彻底激活。

  ——胡宏伟,《东方启动点:浙江改革开放史(1978-2018)》



  一款累计用户超8亿的音乐产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点亮了“云”上的点点星光。2020年以来,网易云音乐积极发挥音乐的力量,“点亮现场行动”等在线演出内容吸引215位音乐人加入、超6200万人次观看。

  在国内疫情逐渐平稳后,总部位于杭州的网易公司迅速组织复工复产,在数字文化、数字教育、数字贸易领域持续发力。据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网易实现净收入540亿元,同比增长24%。

  杭州数字经济近年来蓬勃发展,在疫情期间更是表现出“逆周期”的强劲态势。同时,发展呈现热带雨林生态特征,既有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大树参天,还有一大批乔木式、灌木式中小企业各领风骚,抗压性强、稳定性高。

  走进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焕然一新的办公环境里是紧张忙碌的加班加点。作为一家数字安防企业,大立科技深耕红外热成像技术近20年。疫情发生后,该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红外体温筛选设备供不应求。

  “以前一年销售约为200台,2020年销量增长了近300倍。”公司董事长庞惠民说,大立科技2019年夏天刚搬入占地5万平方米的新大楼,搬迁后生产车间的产能提升了一倍,产品依然供不应求。

  数字经济逆势上扬,大量“新物种”茁壮成长,看似“应急之举”,实则是多年耕耘的“厚积薄发”、动能转换的成效显现。

  在这片热带雨林式的双创热土上,掌握硬核技术成为数字江湖的共识。借助数字驱动,老牌丝绸企业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IART技术能轻松让丝巾的正反两面出现同花同色或者同花异色,使产品花型得到更为个性化的呈现。

  IART技术促成了万事利与某世界顶级奢侈品牌的“牵手”。“同样材质的产品,用上这个技术后,附加值能提高二到五成。”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说,国际巨头登门主动求合作,这在过去根本想都不敢想。

  数字经济已成为这座城市名副其实的“引擎”。“世界正在进入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时期,中国经济也正在步入数字经济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史晋川说。

  长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身居其间的杭州毫不掩饰自己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雄心。

  两组数据或许能为这份雄心作注:2019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795亿元,同比增长15.1%,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会思考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的在线同样会为我们带来惊喜。

  ——王坚,《在线:数据改变商业本质,计算重塑经济未来》



  以前打开地图,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周围道路每每呈现一片繁忙的红色。高峰时段,400余辆车围绕两家医院排队等候,最长入院等候时间近4个半小时。

  为了解决“首堵”医院的停车难题,两家医院所在的上城区小营街道借力城市大脑,以“绣花功夫”充分挖掘医院周边2.5公里范围内的泊位资源,把城市大脑运算数据转换为可识别路线,平均停车用时从90分钟下降为15分钟。

  起步于2016年,杭州城市大脑目前已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11个重点领域的48个应用场景和390个数字驾驶舱,接口日均调用次数863万次。

  “通过城市大脑,市民可以更好地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技术总架构师王坚说,城市管理者也可以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作出科学决策,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一座会思考的城市,使提供更加精准的公共服务成为可能。

  “收到红包瞬间有了继续留杭奋斗的动力!”拱墅区一家研究AR技术的动画公司的员工钮倩倩手机亮起一条新消息,提示她收到了来自市政府的1000元现金补贴。与她一起收到现金补贴的还有同公司来自其他省份的6名员工。

  为了支持防疫,安徽姑娘钮倩倩今年第一次独自在外过年。“打算用这笔补贴置办点‘大鱼大肉’,跟留在杭州的外地同事一道过年。”钮倩倩所在的公司基本都是20至35岁的年轻人,“一起过年也不会感到孤单”。

  此前,杭州出台《关于开展春节期间面向在杭外来务工人员“十送”关爱行动的通知》,其中明确,针对在杭务工、非浙江户籍并在杭缴纳社保的春节期间在杭的务工人员,通过企业申报向符合条件的在杭外来务工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现金补贴,“一键直达”在杭外来务工人员银行账户。

  这并非“一键直达”在杭城的“处女秀”。为让疫情期间助企复工复产的政策“点对点”抵达每位员工手中,杭州于2020年3月2日上线基于城市大脑的“亲清在线”惠企平台。“企业只要通过该平台申请相关政策资金,后台将自动实现数据协同、数据比对、数据审核,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或个人将第一时间得到相关补助。”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马骏说。

  刚刚过去的2020年,杭州“亲清在线”平台共改造上线惠企政策330条,累计完成“一键兑付”76亿元,惠及企业27万家、员工80万人。

  办事“最多跑一次”,处理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社会治理“网格化”……在以省会杭州为代表的浙江省,“绣花功夫”把治理的脉络深入城市的每个细胞,应用大数据、信息化实现城市运转的智慧化。

  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工商理事会牵头发布的一份数字城市主题报告《建设数字城市,释放数字生命力——数字时代下,提升城市新生代吸引力》提出,自2013年以来,中国数字城市试点已经超过700个,形成“硬件设施+社会治理+城市服务”并重格局。

  杭州无疑是一个生动的案例,一部手机走遍全城、吃住行游尽在掌握。在杭州,“数字”赋予城市的不仅是一种经济形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深入每个角落、影响每个家庭、惠及每个市民。

追梦者为何“成群结队地出现”


  为何天才成群结队地出现?

      ——人类学家克罗伯



  杭州城西,梦想小镇创业大街上洋溢着一张张年轻的脸庞。金色的梦想长廊东侧是一汪池水,西侧是一片稻田,这个名为“梦想”的小镇正致力于让追梦者水“稻”渠成。

  “我属龙,我超喜欢杭州。”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来自加拿大的创客尼克·米切尔如今正在杭州梦想小镇的一处孵化器中带领一支国际化VR开发团队“造梦”。“企业这几年发展很快,已经拿到了900多万元融资,产业前景很好。”

  梦想小镇位于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12个由旧时粮仓改建而来的众创“种子仓”已成为孕育未来的载体,数字化、智能化是这里创业企业的最大特色。

  浙江大学毕业的“80后”海归青年杨佳威是国际上少数掌握高密度神经刺激器技术和高分辨率人工视网膜技术的科学家之一,2014年9月从澳洲回国,带领团队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开始创业。杨佳威坦言,选择杭州创业,一方面因为数字经济基础扎实、产业链完整,另一方面则是看重这里宽容失败的氛围。

  “只有失败的项目,没有失败的创业者。”杭州未来科技城招商局副局长屈永辉说,如果有好的想法,在未来科技城基本可以做到“零成本”创业。

  数字经济蕴藏着无穷发展空间,这“追梦空间”背后是当地政府坚持“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杭州持续推动行政审批减环节、简流程、压时限、提效率、优服务。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博联智能CEO刘宗孺至今仍记得公司核心团队海外归来时,当地政府提供的那笔雪中送炭的投资,“杭州近些年的成功与政府的引导分不开,对于创业者来说,政府是最美丽的‘天使’。”一次,高新区税务部门负责人前来公司,临走时留给刘宗孺的是一句友情提醒——“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你们还是要用得更充分一些”。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成群结队参与到这场宏大历史的构建中,一如数据从世界各地流淌汇聚至这座“互联网之城”,这也是杭州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数字浙江”风生水起,惠及社会民生,探路“数字中国”。对于杭州而言,数字是生活方式、治理能力、发展引擎,更是制度优势。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说,在杭州,数字治理创新不是政府管理在网络上的简单映射,而是以技术手段的创新为支点,撬动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变革。杭州既要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现实条件,更要有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意识,从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中践行杭州使命,从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扛起杭州责任,努力让改革成为杭州展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的最鲜明标识。

 
数字经济彰显现代城市新气质
数字经济彰显现代城市新气质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三色”杭嘉湖
 
  兰建平


  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轰鸣的机器声造就了福特胭脂河工厂鬼斧神工的“金属”气质,支撑底特律成为享誉世界的汽车城;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浪潮塑造了硅谷的“创新”气质,助力旧金山湾区成为全球创新高地;那么在数字经济时代,在全球六大城市群中,长三角最有可能通过数字化变革,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新高地,以“国际数字之都”“数字经济第一城”等数字城市新名片,彰显现代城市发展的新风尚、新韵味、新气质。

  从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信息化”战略以来,长三角地区顺势而为,不仅在以信息化、两化融合、两化深度融合的1.0量变时代走在前列,更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2.0质变时代勇立潮头。从2003年“数字浙江”战略部署,到率先推进“四单一网”建设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到把数字化改革作为“牵一发动全身”的中心工作,浙江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对省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努力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和“重要窗口”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长三角是我国数字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占全国比重约28%。2021年,进入“十四五”和新发展阶段,沪苏浙皖均提出明确目标,吹响数字经济新号角。上海提出要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加快建设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在线新经济。浙江提出开启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江苏提出深入实施“大数据+优势产业链”行动,扎实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安徽将加快推进“数字江淮”建设,加快建设中国声谷世界级产业地标。

  长三角要充分发挥“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作用,就不能局限于比肩粤港澳、京津冀的中国视角,而应积极塑造媲美欧洲蓝香蕉大都市带、美国波士华的全球格局和国际气质。从G20杭州峰会提出数字经济的中国方案,到eWTP、“城市大脑”出海,再到上海提出要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数字化正在成为长三角都市圈的典型气质。

  杭州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经济综合实力突出,从2016年在全国率先公布“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到2019年提出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到2020年出台全国第一部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地方立法,“数字化—数字经济—数字变革”的脉络日渐清晰,“城市大脑”“未来社区”“未来工厂”等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的气质日益彰显。

  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就是要不断地推进数据的价格发现和价值实现进程,正在深刻地影响和重新定义城市经济范式。未来5到10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要以数字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以数字化为长三角城市群强动力、增后劲,让长三角成为“新木桶理论”实践与理论创新的新高地,真正成为支撑我国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前沿阵地。

   (作者系浙江省工业和

    信息化研究院院长)

 
江南清丽地 “绿意”点成金
江南清丽地 “绿意”点成金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三色”杭嘉湖
 
 
 
  本报记者岳德亮、王俊禄


  “特意带着孩子到这里来体验绿水青山,感受传统年味。”牛年春节,太湖南岸的湖州市南浔区荻港古村落人声鼎沸,农家乐和民宿生意红火,来自周边的游客纷纷留下“点赞”,尽兴而归。

  绿水青山、草木湖田、花海竹林……从东海之滨到浙西山麓,从钱塘江沿线到南太湖岸边,2万多平方公里的杭嘉湖版图上“绿”意盎然。尤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湖州,坐拥65公里的秀美湖岸风景线,已有154个省3A级景区村庄,市区PM2.5浓度和空气优良率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

  太湖南岸风正举,扬帆远航正当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湖州市秉持“绿色”引领,“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走上了打造引领全国、最忆江南的“花园城市”新征程。

“护绿”:打造天蓝水清的宜居生态


  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65岁的老党员宋松元常年坚持义务“加班”参与村里的治水。在这里,宋家四代主动参与治水是个佳话。

  原来,从宋松元的父亲宋阿荣开始,宋家就跟治水结缘。20世纪50年代,宋阿荣担任村里的生产队长。村里进行河道清淤,他总是第一个跳下去。到了宋松元这一代,积极研究“土办法”遏制蓝藻侵袭,促成村庄污水全部纳管。

  在他的影响下,更多的村民主动投入“护绿”,其儿子和孙女也都成了村里治水的生力军,承担起定期巡河和随队监控河道水质的任务。

  吴兴治水是整个湖州的缩影。湖州“五水共治”以来,在全省率先完成垃圾河、黑臭河治理任务,完成1700多个挂号小微水体的整治销号工作,对水体开展深化提升整治,显著改善全市水系水环境质量。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旧时盛景之赞,也是今日湖州的真实写照。

  ——创新治水还碧波。如今,湖州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所有入太湖断面水质连续12年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以上,确保了“一泓清水入太湖”,为太湖流域乃至长三角地区构筑了一道生态安全屏障,也为全国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铁腕治气保蓝天。截至2020年底,湖州市区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38.1%;空气优良率达到87.7%,较2017年提升19.2个百分点,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

  ——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切实保护全市土壤环境,防治和减少土壤污染,改善和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土壤质量。“全市建立71个农田土壤污染常规监测点和50个农田土壤污染综合监测点,综合施治。水的问题,根子在岸上。”湖州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何元庆说。

  “十四五”期间,湖州仍将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统筹推进大气、水环境治理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

  碧水蓝天的生态环境,决不能出现垃圾围城、垃圾围村。近年来,湖州市通过完善末端处置设施、健全回收体系、依托创新智治、基层治理,率先实现了“两零两全一负”,即全市陈腐垃圾清零、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态修复市域全覆盖、生活垃圾全处置;垃圾总量负增长。

  “护绿”重在全民参与,变“点上盆景”为“面上风景”。报纸和塑料瓶0.8元/斤、纸板0.5元/斤、书本0.6元/斤……在湖州市各县区的社区和村庄,垃圾分类服务中心内摆放着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价目表》,引导农户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

  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明连说,该县选取长春村为典型,坚持试点先行、面上联动,将垃圾分类写入《村规民约》,与农商银行合作推行垃圾分类绿色信用贷,专设垃圾分类培训基地,注重发挥“桶管家”队伍力量,解决了“怎么让群众参与分类”“怎么让群众精准分类”等问题。

“育绿”:让品质生活“加码”竞争力


  2018年3月初,吴兴区妙西镇的“原乡小镇”正式开园了。亚洲最大的蝴蝶生态科普馆、国内最长的赏梅木栈道、2万多种蝴蝶标本……这个国家4A级景区一推出,就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亲绿”。

  而“原乡小镇”所在地,原是一片畜禽养殖基地,有19个鸡棚、2个猪棚。妙西镇党委书记张力表示,正是环境整治的持续推进,让生态红利不断显现,一批“大好高新”项目纷纷入驻,三年来全镇财政收入连续实现20%以上增长。

  德清县莫干山镇的人文风情、吴兴区织里镇的产城融合、长兴县煤山镇的工业历史韵味……一幅山水相融、产业兴盛、宜居宜业的美丽画卷正在湖州徐徐展开。

  “绿色”,正逐渐成为湖州“最有效益”的竞争力。

  长兴,这个离上海仅180公里的小县城,无论是在上海的老年圈还是亲子圈,都颇有名气。

  县域内的顾渚村,农家乐十分火爆。多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说,在这里“欣赏着好山好水,呼吸着好空气,吃着农家菜,过着健康的生活”。

  健康生活、品质城市的理念,在这座南太湖之滨城市的更多领域生根发芽。早在2012年4月,德清县消保委和德清县教育局等部门就联合设立了县生态消费教育实践基地,针对全县中小学生开展生态消费教育。

  吴兴区埭溪镇上强小学是远近闻名的“绿色学校”,学校十分重视绿色规划,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开辟“红领巾地球村绿博园”,每年的一年级新生,到绿博园参观是他们接受的第一堂绿色环保教育课。吴兴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郑洁说,学校通过建立绿色成长课程体系,不断培育学生的绿色素养。

  “‘大脚印·小脚丫’亲子课堂”“雨荷越剧队”“童伴影院”,每日提供免费阅读,每三日一场公益活动,每月一次志愿服务讲堂……吴兴区仁皇山街道“幸福邻里中心”,是社区居民最愿意去的地方,也是汇集笑声最多的地方。

  社区居民王先生假期就会将孩子送进这儿的公益课堂,“既解决了孩子无人照看的难题,又能丰富课余生活,一举两得。”

  除了眼见的“绿”,湖州的品质生活,如今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春节假期,来湖州旅游的上海游客陈女士带着父母驻足南太湖月亮广场,用新买的5G手机把这一刻的喜悦剪影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湖州,伴随着智慧城市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以5G基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主要领域的“新基建”被广泛推开。在浙江省政府印发的数字浙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中,湖州共有11个项目成功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二。

  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运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湖州人和游客的生活:手机查看公交车到站情况,上车扫支付码购买车票;打开支付宝“云享湖州”的超级菜场,手机点点,足不出户就可让新鲜蔬菜鱼肉送到家,并能扫码溯源……

  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比比皆是,覆盖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湖州市卫健委主任饶如锋说,湖州率先推行网上预约挂号看病实行“医后付”,有医保的患者在门急诊看病无需付费,直接检查、化验、取药、治疗,诊疗后一次付款。

  根据《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报告2019》,湖州全面小康指数为129.41,居全国第20位。在2020年全国百强市排名中,湖州列第55位,比2019年上升12位。

“转绿”:推进高质量“绿色智造”


  在工业大县长兴,一片片花园式厂区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工厂的生产用水全部实现了内循环,做到零排放。”长兴恒能耐火隔板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汉平指着景观鱼池说,“养鱼的水,用的就是处理过的生产用水。”

  在“转绿”的过程中,胡汉平等不少企业主都印象颇深。“生产玻璃纤维隔膜产生大量废水,多次水质抽样检测都不合格。”

  “不转型势必被淘汰。”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企业靠粗放式发展长久不了,只有绿色发展企业才有生命力。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携手打造新产品。从“低散乱”到千亿级战略产业集群,长兴县以蓄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动能之一,就是通过上下游企业抱团“推新”。

  工业发展向“绿”转,长兴是湖州的缩影,也是杭嘉湖的缩影。

  近年来,湖州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手整治纺织、建材、印染、蓄电池等行业,一手打造绿色智造名城,推动传统和新兴产业“双提质”。

  在南浔区南浔镇,马腰区块旧厂房成为历史,长三角绿色智造联动发展南浔合作园落地于此。合作园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围绕产业转移类、产业配套类、合作招引类三大领域,紧盯电气设备制造、机电设备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

  “打造绿色智造的‘湖州品质’,湖州正迈入绿色发展快车道。”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说。

  “专业、专注、专攻”,这是纳奇科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启才眼中的“取胜法宝”。在消毒湿巾这个细分领域,该公司产品占据国内出口份额前列。去年疫情期间,公司集中研发团队,针对国外市场新需求,仅用15天时间就攻克了有关配方,成功维持了海外市场份额。“企业发展每天都是情况复杂,一边是大洋,一边是悬崖。企业长远发展,离不开持续的研发创新。”

  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砝码。“‘W27直流无刷’微型电机的问世,让我们把握住了智能制造的新机遇,凭借这款高速电机,我们成功从外贸往内销转型,也增加了开拓国内市场的信心。”浙江伟康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新康说。

  去年8月,国内高空作业平台龙头企业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四期产业园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62亩。公司副总经理梁金说:“此前三期园区的总占地面积为290亩,亩均产值已经达到827万元。”

  绿色智造产业如雨后春笋,绿色政策不断赋能助力。自2019年以来,湖州市持续推进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打造绿色金融地方标准体系,编制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打造能动司法保障、多层次环境信息披露与全系统绿色金融自律机制和不良风险防控体系。

  作为首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湖州市通过精心打造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企业只需如网购一般挑选适合的金融产品,简单操作就可完成信贷。

  “没有复杂手续,我们就拿到了500万元信用贷款,及时补充了流动资金,稳住了就业岗位。”湖州鸿峰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沈锦卫说。

  去年,抢抓高端制造新业态加快孕育并转移的机遇,湖州市政府审时度势推出“湖九条”硬核新政,安排500亿元绿色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春节前夕,湖州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抢先机开新局的若干意见》,包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一季度新增贷款额度在100万元及以上的制造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按照新增贷款额度的1%给予企业补助。

  作为展示美丽中国的一扇窗口,湖州正在向着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浙北高端产业集聚地的目标努力奔跑……

 
共饮一壶水 同唱太湖美
共饮一壶水 同唱太湖美

( 2021-03-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三色”杭嘉湖
 
  李东民


  26年前,因为听了《太湖美》这首歌,我放弃外企高薪工作,来到南太湖参与建设。谁曾想,一干就是这么多年。

  俯瞰太湖,太湖就像手掌,手腕处即是太湖南岸,就是湖州所在的位置,北岸是苏州、无锡、常州等苏南城市。

  我刚来的时候,今天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所在地是一个叫“小梅村”的破旧渔村,没水没电也没路,渔民生活环境非常糟糕,和湖对面的苏锡常差距很大。当年我们还编了一首歌,叫“你在北我在南,共饮一壶水,同唱太湖美。”

  当时,这只是我对太湖的美好期待。

  因为,那时候我们心中所想更多的就是拼命往前跑,向太湖要资源,向太湖要效益,生态环境能不能承受,不是重点考虑的问题,不断招企业引项目,只要能“生蛋的鸡”。

  “生蛋的鸡”引来了不少,南太湖“大烟囱”在增多,纺织厂、水泥厂等高污染企业逐渐聚集,带来了丰厚的财政税收,但工厂每天排出几千吨废水,太湖水逐渐变得臭气熏天。

  1997年,我受命出任总经理筹建太湖乐园,特意在太湖边建了露天游泳池,用的就是太湖里的水。到了1999年,游泳池已经没法游泳,湖里打上来的鱼都有一股柴油味。

  “守着太湖没水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结果是太湖“生了病”。我和很多南太湖的建设者一样,陷入了迷茫。

  在我们举棋难定的时候,时任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2006年8月来到南太湖,清晰地指明了太湖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成为我们规划、开发和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

  “让太湖不再倾斜”成了新目标,南太湖不能再以纯粹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为目标。湖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大生态治理工程,包括关停水泥厂、造纸厂,推动渔民上岸居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综合治理岸线关停矿山,清退一大批不符合规划要求和长远发展的项目,累计回收项目用地2000余亩。

  痛定思痛,才能知道转型的意义。我们参与南太湖建设的每一个人都铆足了劲,既然决定改变,就要坚持做下去!湖州坚守生态底线招引项目,退堤还湖建设月亮酒店、腾笼换鸟将老厂房改造成湖州影视城,生态环境带来了旅游收入,带来了金山银山。

  想想20多年来,我们一批又一批南太湖建设者通过不断探索,在“破”与“立”、“退”与“进”之间逐渐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成为南太湖发展的新机遇。

  “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已经是湖州市加速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保护好这一湖碧水,长三角“共饮一壶水,同唱太湖美”的美好愿景,也正在向我们走来。

  (作者系原湖州太湖旅游

  度假区旅游发展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