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05版:中国农民丰收节

06版:经济˙民生

07版:综合新闻

08版:特别报道

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 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沪宁韩正出席
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
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沪宁韩正出席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9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22日下午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此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好落实工作,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天津青年京剧团艺委会主任孟广禄,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级演员奚美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卢江,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鲍明晓等10位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和代表先后发言,就教育改革和发展、文化传承和创新、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习近平同每一位发言代表深入交流,询问有关情况,就一些工作和问题进一步听取意见、进行评点,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大家作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参会的其他专家和代表提交了书面发言,请有关方面研究吸收。
 
  习近平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技术攻关。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习近平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力度。要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健全健康教育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认真总结疫情防控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和模式,用制度形式予以固化。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履行国际义务,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时期,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要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要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要高质量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目标。
 
  丁薛祥、孙春兰、陈希、黄坤明、肖捷、何立峰出席座谈会。
 
  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和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合作共赢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宣布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重大举措
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合作共赢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宣布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重大举措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加强团结、同舟共济。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合作共赢理念,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联合国隆重举行纪念峰会,铭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经验和教训,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指出,人类正在同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斗争。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展现出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的勇气、决心、关爱,照亮了至暗时刻。疫情终将被人类战胜,胜利必将属于世界人民!
 
  习近平强调,面对疫情,我们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调集一切资源,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一位患者,坚决遏制疫情蔓延。要加强团结、同舟共济,秉持科学精神,充分发挥世界卫生组织关键领导作用,推进国际联防联控,坚决打赢全球疫情阻击战,反对政治化、污名化。要制定全面和常态化防控措施,有序推进复商复市复工复学,创造就业,拉动经济,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和活力,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不仅要重启本国经济,而且要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要关心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减缓债务、援助等方面采取及时和强有力举措,确保落实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习近平指出,75年前,中国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支持建立了联合国。今天,秉持同样的担当精神,中国积极投身国际抗疫合作,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将继续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和诊疗技术,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确保全球抗疫物资供应链稳定,并积极参与病毒溯源和传播途径全球科学研究。中国已有多支疫苗进入Ⅲ期临床实验,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将落实好两年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的承诺,深化农业、减贫、教育、妇女儿童、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合作,助力各国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历史。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人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是人类面临的最后一次危机,我们必须做好携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战的准备。
 
  第一,这场疫情启示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摒弃意识形态争论,跨越文明冲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
 
  第二,这场疫情启示我们,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假装视而不见,或像堂吉诃德一样挥舞长矛加以抵制,都违背了历史规律。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我们不能回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必须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问题。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增长和分配、技术和就业的关系,使发展既平衡又充分,发展成果公平惠及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要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第三,这场疫情启示我们,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四,这场疫情启示我们,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疫情不仅是对各国执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检验。我们要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国家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国家之间可以有竞争,但必须是积极和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
 
  习近平强调,今年以来,14亿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上下同心,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我们有信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习近平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的是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无意跟任何国家打冷战热战,坚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也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宣布,为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将向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再提供5000万美元支持;中国将设立规模5000万美元的第三期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将在2025年到期后延期5年;中国将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
 
  习近平最后强调,历史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必须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抉择。让我们团结起来,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金秋草原生产忙   金秋时节,生活在内蒙古宝力根苏木草原上的牧民,一边忙着运送牲畜,一边收草捆,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9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燕山脚下小米香   眼下正值燕山深处的河北承德县东小白旗乡小米的收获季节,当地农户和企业抢抓农时收获、晾晒、加工小米(9月20日摄)。 新华社发(刘环宇摄)
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年9月22日)
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年9月22日)
 
习近平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今天,我们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听听大家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刚才,大家作了很好的发言,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对“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任务、举措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参会的其他专家和代表提交了书面发言,请有关方面研究吸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编制中来。
 
  关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我也多次发表讲话、提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好落实工作。今天,我就其中一些重要问题讲点意见。
 
  第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地位,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要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依托高水平大学布局建设一批研究设施,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要深化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更多一流人才。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
 
  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优化教育开放全球布局,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升层次和水平。同时,要守住安全底线,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第二,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我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要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
 
  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第三,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药卫生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谋划“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发展,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当前,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面临多重疾病负担并存、多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状况,特别是突发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危害巨大,同时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健康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基础。
 
  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快理顺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专业能力,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力度,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快速检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综合救治能力。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强化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领导责任、投入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要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医院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的能力。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要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一批药品、医疗器械、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合理制定并落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并建立动态核增机制。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要认真总结疫情防控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和模式,用制度形式予以固化。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履行国际义务,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第四,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们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十四五”时期,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要探索中国特色“三大球”发展路径,持续推进冰雪运动发展。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要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要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
 
  要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统筹做好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各项工作,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全力做好东京奥运会备战参赛工作,同时高质量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目标。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贵州 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贵阳举行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在贵州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贵阳举行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贵阳9月22日电(记者李黔渝、朱雨博)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贵州省委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贵州的实践”专题宣介会22日在贵州贵阳举行。此次专题宣介会以“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向与会政党全面介绍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决战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系列专题宣介会首次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拉美16个国家、70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的200多名领导人通过网络视频连线参会,部分拉美国家驻华使节现场与会。会议全程向全球进行直播。
 
  中联部部长宋涛在致辞中表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响脱贫攻坚战,以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向中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为人类消除贫困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今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就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完全有信心在今年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愿毫无保留地同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党分享消除贫困的经验做法,加强多边合作,维护和平稳定,携手建设远离贫困、共享繁荣的美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宋涛并着重宣介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致辞中表示,贵州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完善以道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中国最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强化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把发展产业作为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今年以来,贵州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贵州已由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变为减贫人数最多的省,贵州人民即将告别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贵州发生的“千年之变”。
 
  与会政党政要共同在线观看了贵州省惠水县委常委会会议和惠水农民庆祝丰收节的场景。阿根廷正义党主席、众议院副议长希奥哈,拉美政党常设大会主席、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主席莫雷诺,拉美驻华使节代表团团长、乌拉圭驻华大使卢格里斯先后发言,对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由衷钦佩,认为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世界提供了重要经验,也为各国政党致力于消除贫困提供了信心。中国共产党用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表明,贫困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拉美国家期待与中国共产党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互学互鉴,在各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协作,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繁荣平等的世界。
 
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推进改革开放 促进创新发展 进一步稳就业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
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推进改革开放 促进创新发展
进一步稳就业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九月二十二日,李克强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与院士、教授们就破除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障碍深入交流。
                                              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新华社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刘铮)9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和市长龚正陪同下在上海考察。
 
  在喜马拉雅公司,企业负责人介绍依托互联网汇聚上千万创作者在线开展双创,开发的音频内容服务6亿多用户。李克强与音频创作者交流。他说,用现代技术开发多样化音频产品,创造出巨大消费市场,可以带动大量就业,丰富群众生活。希望你们把平台做得更好,助力更多创作者和听众攀上多彩人生的高峰。
 
  李克强来到上海自贸区,听取浦东开发开放成就、自贸区改革发展新突破和上海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的汇报。他希望上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改革开放上继续先行先试,树立更高水平标杆。李克强考察自贸区内的外资企业思爱普中国研究院,和中外工程师交谈,了解与中国制造企业合作情况。他强调,要依托工业互联网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服务,深化开放合作,促进中国制造提质升级,稳固和做强产业链供应链,培育发展新动能。
 
  李克强对就业始终牵挂于心,他来到提供就业服务的前程无忧公司,详细询问就业市场形势、薪酬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情况。他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住经济基本盘要优先稳就业。他勉励员工进一步做好就业服务,使更多求职者有就业机会。
 
  李克强在交通银行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工作座谈会,听取地方、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他说,金融系统对经济恢复性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保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合理力度,推动服务创新,拓展普惠金融。防范金融风险。创造更好环境,引导大中小金融机构错位发展、公平竞争,更有力支持实体经济。
 
  今年消费受疫情严重冲击。夜幕中李克强来到南京路,考察商业和消费恢复情况。商家反映市场正在逐步回暖。李克强说,目前消费虽由降转升,但要实现正常增长还需要一个过程。复工复产与复市相互关联,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促进消费恢复的做法,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在上海交通大学,李克强走进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考察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他来到钱学森图书馆观看学校科研成果展示,与院士、教授们就破除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障碍深入交流。他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加强制度创新,解决科技人员反映的“破而不立”、“政策空窗期”等问题,把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更好激发出来,加快有创新力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商业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勉励大学生们传承创新精神,将来用自己的创造贡献国家和社会。
 
  李克强充分肯定上海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希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拓创新,继续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肖捷、何立峰陪同考察。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2020年9月22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
(2020年9月22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主席先生,
 
各位同事: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昨天,联合国隆重举行纪念峰会,铭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经验和教训,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具有重要意义。
 
  主席先生!
 
  人类正在同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斗争。病毒肆虐全球,疫情不断反复。我们目睹了各国政府的努力、医务人员的付出、科学工作者的探索、普通民众的坚守。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展现出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的勇气、决心、关爱,照亮了至暗时刻。疫情终将被人类战胜,胜利必将属于世界人民!
 
  ——面对疫情,我们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要调集一切资源,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一位患者,坚决遏制疫情蔓延。
 
  ——面对疫情,我们要加强团结、同舟共济。要秉持科学精神,充分发挥世界卫生组织关键领导作用,推进国际联防联控,坚决打赢全球疫情阻击战,反对政治化、污名化。
 
  ——面对疫情,我们要制定全面和常态化防控措施。要有序推进复商复市复工复学,创造就业,拉动经济,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和活力,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不仅要重启本国经济,而且要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面对疫情,我们要关心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国际社会要在减缓债务、援助等方面采取及时和强有力举措,确保落实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75年前,中国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支持建立了联合国。今天,秉持同样的担当精神,中国积极投身国际抗疫合作,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我们将继续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和诊疗技术,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确保全球抗疫物资供应链稳定,并积极参与病毒溯源和传播途径全球科学研究。中国已有多支疫苗进入Ⅲ期临床实验,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将落实好两年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的承诺,深化农业、减贫、教育、妇女儿童、气候变化等领域国际合作,助力各国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主席先生!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历史。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人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是人类面临的最后一次危机,我们必须做好携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战的准备。
 
  第一,这场疫情启示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我们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摒弃意识形态争论,跨越文明冲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
 
  第二,这场疫情启示我们,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假装视而不见,或像堂吉诃德一样挥舞长矛加以抵制,都违背了历史规律。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我们不能回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必须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问题。我们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增长和分配、技术和就业的关系,使发展既平衡又充分,发展成果公平惠及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第三,这场疫情启示我们,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四,这场疫情启示我们,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疫情不仅是对各国执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检验。我们要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全球治理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国家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国家之间可以有竞争,但必须是积极和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
 
  主席先生!
 
  今年以来,14亿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上下同心,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我们有信心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的是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我们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无意跟任何国家打冷战热战,坚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我们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也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
 
  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我宣布:
 
  ——中国将向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再提供5000万美元支持;
 
  ——中国将设立规模5000万美元的第三期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
 
  ——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将在2025年到期后延期5年;
 
  ——中国将设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新助力。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历史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必须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抉择。让我们团结起来,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担当历史责任,共创历史伟业 评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
担当历史责任,共创历史伟业
评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历史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必须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抉择。”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4点倡议,深刻总结疫情带来的4点重要启示,进一步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郑重宣布中国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的4项重大举措。讲话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握时代大势、彰显中国智慧、展现中国担当,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

  当前,人类正在同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斗争,这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唯有以人为本、团结合作,才能战而胜之。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面对疫情,要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要加强团结、同舟共济,要制定全面和常态化防控措施,要关心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这4点倡议,坚持以人民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倡导科学精神和合作精神,既凝结着中国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又针对全球抗疫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破解之策,有利于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注入强大正能量。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历史。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人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面对不断上升的全球性挑战,我们必须携手应对、共克时艰,共创历史伟业,共建美好家园。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把握世界发展的“时”与“势”,厘清人类面对什么样的世界,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这场疫情启示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必须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顺应历史潮流,必须维护公平正义,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问题,使发展既平衡又充分,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必须秉持开放包容理念,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这是各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各国政治家应有的责任担当。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方能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如同一面放大镜,照出人类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痼疾,照出全球治理体系的短板,告诫我们要勇于变革、善于行动。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不可持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全球治理体系亟待改革和完善,必须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有效的方向发展,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正道,行的是“为人类谋大同”的大道。习近平主席2015年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宣布了支持联合国事业的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举措,目前均已得到落实。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出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的4项重大举措。无论是向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提供资金支持,还是推动南南合作,或者是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承担大国责任、增进人类福祉方面,中国始终是知行合一的行动派、实干家,坚定不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团结就是力量,正义不可战胜。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各国人民携手前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评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重要讲话
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评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重要讲话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让我们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承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旗帜下实现更大团结和进步!”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回顾联合国成立75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提出4点重大建议,系统回答“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联合国”这一时代之问,彰显了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核心作用的坚定立场。

  75年风雨兼程,联合国见证了各国为守护和平、建设家园、谋求合作的探索与实践。这是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75年,是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75年,是多边主义快速发展的75年。经历无数次考验,联合国仍然充满生机,联合国宪章仍然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生死与共、休戚相关、命运相连。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雨、波折,联合国承载着70多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肩负着崇高而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面向未来,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联合国?联合国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习近平主席的4点建议做出了科学回答。世界更加需要主持公道的联合国,奉行大小国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反对搞霸权、霸凌、霸道;更加需要厉行法治的联合国,毫不动摇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制度和规则协调各国关系和利益,不搞“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不搞例外主义和双重标准;更加需要促进合作的联合国,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需要聚焦行动的联合国,无论是践行多边主义,还是平衡推进安全、发展、人权,都不能坐而论道,而要起而行之,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不断取得扎实成效。

  当今世界,全球性挑战日益上升,从维护和平稳定,到促进经济复苏,从共同抗击疫情,到完善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体系,都必须坚持多边主义的人间正道,进一步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习近平主席的4点建议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高度契合,反映国际社会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的普遍呼声,彰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决心。4点建议着眼新形势,倡导团结合作、互利共赢,为有力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联合国事业和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不断开拓前进。

  “纵览当今世界,人们不难发现,强化而不是削弱国际合作,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人类共同福祉。”日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这样感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联合国的初心使命,重申坚持和弘扬多边主义,汇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磅礴之力,世界定将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世界更美好未来指明方向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世界更美好未来指明方向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多国人士对习近平主席讲话中提出的重要主张深表赞同,认为这些主张为推动国际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命运与共合作抗疫
 
体现大国担当


 
  津巴布韦中非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唐纳德·鲁沙布瓦对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深表赞同。鲁沙布瓦表示,只有全世界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共同抗疫,人类才能在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取得最终胜利。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伸出援手,向众多发展中国家捐赠医疗物资,同它们分享抗疫经验,起到典范作用,为全球抗疫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巴基斯坦政治分析人士穆罕默德·阿基勒·纳迪姆表示,面对新冠疫情,中国展现出负责任大国担当,向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在全球抗疫斗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
 
  塞内加尔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哈吉·阿利翁·迪乌夫在谈到中国积极投身国际抗疫合作时说,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显著贡献,受到广泛欢迎。
 
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树立新发展理念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认为,中国经济腾飞奇迹印证了一个开放型经济模式的成功。目前,全球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开放型世界经济将为各国提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机会。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国际关系专家毛里西奥·桑托罗对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的重要主张表示赞同。桑托罗说,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中国成果显著。全球对绿色经济的投资正日益增加。
 
  约旦记者协会媒体人士赛义卜·拉瓦什德表示,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助于共同应对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也将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埃及开罗大学政治学教授努尔汉·谢赫认为,中国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并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支持联合国核心作用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一直支持联合国,致力于使发展中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全球治理。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将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巴勒斯坦总统国际关系顾问纳比勒·沙阿斯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是联合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的各项倡议着眼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是对现有国际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乌兹别克斯坦国立世界语言大学教授图尔苏纳利·库兹耶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强调要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为当今世界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当前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记者:胡晓光、张玉亮、李浩、明大军、陈家宝、熊思浩、陈威华、赵焱、李碧念、邢建桥、冀泽、蔡国栋)
 
陕西千阳:脱贫“项目超市”里“采购”忙
陕西千阳:脱贫“项目超市”里“采购”忙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西安9月22日电(记者孙波、刘书云、陈晨)“琳琅满目”的脱贫门路被摆上“货架”,各村各户如在超市购物一般,选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位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近年来实施脱贫“项目超市”,将群众发展需求与帮扶资源供给精准对接。乡亲们的“购物车”越来越满,小康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致富门路多“总有一款适合你”


 
  走进千阳县草碧镇坡头村村委会,一张2020年度“项目超市”清单贴满整整一面墙。上前细看,每位贫困群众名下,“选购”的项目被一一列出,包扶单位、责任人、预计收入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是我今年的‘采购清单’,收获不少!”52岁的脱贫户时海军指着墙上的项目说,7亩早熟苹果刚刚收获,收入2.4万元;自己在村卫生室的公益性岗位上班,每月收入500元;参与合作社养殖项目分红,收入700元……
 
  千阳县地处陕西渭北旱塬,丘陵沟壑纵横。到2014年时,全县尚有贫困村76个,贫困人口3.9万人。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各类帮扶资金、项目纷至沓来。为了高效整合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2016年起,千阳县创建了县镇村三级“项目超市”。
 
  千阳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晓军介绍,帮扶队伍走村入户,征集群众的意见和期盼,将发展短板、群众需求分类梳理成一个个问题清单。12个专项工作组将问题清单与各项扶贫政策对接,由帮扶单位、社会力量分别认领,细化为一个个到村、到户、到人的具体项目,形成“项目超市”,供村子和群众挑选。承接、认领后的剩余项目,由县镇两级兜底。
 
  “我们村今年的户级项目包括栽种矮砧苹果、种植中药材、外出务工、入股分红等。人人需求不一,但总有一款适合你。”坡头村第一书记张维明说,除户级项目外,村级项目还有建设蔬菜大棚、硬化生产道路和新建公厕,目前均已明确责任主体并开始实施。
 
“采购清单”里的小康脚步


 
  “项目超市”实施至今,千阳县共形成村级项目3087个、户级项目26.7万个。县、镇两级将村户项目分类汇总,形成全县“项目超市”联网公示,每个村、每一户的脱贫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即时可查。
 
  “根据‘从群众中来’的需求谋划项目,再‘到群众中去’组织实施。‘项目超市’通俗易懂,改变了过去单向输入、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方式。从‘想办法’变为‘选办法’,实现了精准滴灌。”千阳县委书记何玲说。
 
  曾一心想种植矮砧苹果,却因缺技术和资金无能为力的张家塬镇宝丰村村民何连江,2016年从“项目超市”中选择了“发展果园”项目。借助村集体免费提供的苗木、县果业局组织的技术培训,他建起3亩果园,2019年开始挂果,如今每亩纯收入达3000多元。
 
  “今年我又‘选购’了果品存储库搭载分红、村集体合作社分红等几个新项目,还能多挣1500多元。”何连江说,“这两年我家添置了电冰箱,买了电动车。过去我最远只去过西安,今后还想去北京看天安门!”
 
  从数年前污水横流、缺乏主导产业的“烂包村”,到如今发展起矮砧果园、育苗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60万元的“明星村”,宝丰村也从“项目超市”中收获果实累累。
 
  “今年我们的村级‘项目超市’里有建设3600平方米的果品分拣车间、2000平方米的苗木冷藏库,都开始实施了。村集体成立的节水灌溉工程公司,为全县多个标准化果园提供技术服务,实现营收240万元。好日子还在后头!”说到未来,宝丰村村支书张永刚信心满满。
 
动态完善 对接乡村振兴


 
  通过“项目超市”精准高效落实项目,千阳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脱贫产业迅速壮大,果汁加工、乳制品、食醋等食品加工企业形成百亿元规模的工业集群。实施各类重点项目1636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
 
  从2016年起步时以爱心帮扶为主,到2017年侧重产业扶贫主题,再到全县脱贫摘帽后,2019年改称“巩固脱贫成效项目超市”,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千阳“项目超市”也在逐步完善。
 
  “‘项目超市’实行动态管理,及时销号已完成项目,不断调整不合理项目,实时组织新项目,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千阳县县长张新科说,千阳将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之策。全县村级、户级产业项目占超市项目总数的35%,每年涉农资金的60%用于发展产业。
 
  苹果收获的金秋季节,新的希望正在孕育。在坡头村村委会里,干部和村民代表已经在谋划来年“乡村振兴项目超市”的内容。“这两年汛期雨水多,我们准备设计一个排水渠提升改造项目。还计划实施绿化工程,让我们的家乡像草碧镇的名字一样,芳草碧连天。”村支书时碧勤说。
 
神山村“神奇”何在?井冈山深处觅答案
神山村“神奇”何在?井冈山深处觅答案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在自己开的农家乐前展示自家的农产品(7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新华社南昌9月22日电(记者胡锦武、赖星、冯松龄)沿着中国南方罗霄山脉雄浑的曲线,鸟瞰五百里井冈巍峨起伏,黄洋界下神山村的生活在眼前次第展开:竹林环抱村庄,白墙褐瓦的民宿点缀其间,游人沿青石板路穿行,炊烟从农家乐飘摇而出。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来到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时对乡亲们说。

  4年多来,这座贫困发生率曾达30%的小山村,经历了一系列神奇的变化。那些久别归来的游子更是清晰地感觉到,曾经缓慢沉重的生活节奏变得轻盈明快起来,神山村正如翠竹拔节般生长更新。

  青山绿水井冈红,神山村神奇不断。

从铁锄头到“金锅铲”


  “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蹚不过的河。心中有梦无难事,酸甜苦辣都是歌。”山歌唱出了一名农村妇女朴实无华的心里话。53岁的彭夏英曾是神山村日子过得最贫困的人之一,如今却是当地响当当的名人:当选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通常,她都系着一条黄绿相间的细格子围裙,里里外外忙个不停。为了让客人住得更舒适,不久前,她很气派地给自家民宿的10个房间都装上了空调。

  3双筷子、3个碗、1箩谷子,这是彭夏英结婚时,她和丈夫张成德的全部家当。“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当地流传已久的顺口溜,道出了村民共同的困境。

  为了生计,村里当年家家户户都做竹筷。每天天不亮,彭夏英就和丈夫上山砍毛竹,夫妻俩常常被马蜂蜇得鼻青脸肿。筷子做好后,还得挑到山外去卖。肩上3000双筷子的重量,让30里山路显得格外漫长。不幸的是,磨难接踵而至:1992年,丈夫务工摔伤落下残疾;不久后,省吃俭用建起的新房在连日的大雨中被冲毁;又过了几年,彭夏英在砍毛竹时摔伤被送医院急救……

  乡里村里干部看她家中困难,上门要她填表评低保,却被她婉拒。“死水不经舀,要细水长流。”彭夏英说。

  彭夏英有如水一般的韧性,虽历经磨难,却从未止步。2018年夏天,彭夏英和家人开始经营民宿,还办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年收入超过10万元。“国家有扶持政策,我们也要靠自己奋斗。”说这话时,她眼睛望向屋外。她家的房子地势高,放眼望去,半个神山村尽收眼底。

  “过去用锄头在地里刨不出几块钱,现在掂起锅铲子就能赚钱,我已经有四五年没上山砍过竹子了。”如今,79岁的老支书彭水生也和当地许多村民一样,开起了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目前,神山村的农家乐已发展到20余家,50%的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中。2019年,神山村接待游客32万人次,同比增长14%。

  神山人自强不息的精气神浸润在五百里井冈的动人画卷中。

从“逃山”到“返乡”


  这里被称作神山是有原因的。据说,神山因群山环绕,状如城垣,被叫作“城山”。也有人说,神山一年四季云雾重重,犹如仙境,故名“神山”。对这些说法,33岁的彭张明从没考究过,他过去想得最多的是怎么走出神山。

  神山村位于黄洋界下大山深处,人均只有五分田且多是冷浆田。分散而贫瘠的耕地像是乡村的伤疤,折射出神山村的穷困。逃离大山,成了村民们共同的选择。2016年,全村54户231人,只有不到40名老幼村民留守。

  彭张明、彭张卫弟兄俩是神山村较早一批到沿海打工的人。2008年夏天,母亲彭夏英塞给他们1000块钱,让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当时,广东的部分中小企业正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他们顶着烈日,一个个园区逛,一家家企业找。20天后,身上的现金所剩无几。无奈之下,他们商量,弟弟回家,大哥留下。

  第二年,彭张明南下投奔大哥,从东莞到深圳,从电子厂、塑料厂上的流水线工人干起,直到成为现在的干洗店洗衣技师,月薪六七千元。“我们以前要寄钱回家贴补家用,现在爸妈赚得比我还多。”彭张明说。

  过去,大山压得神山人喘不过气;如今,大山给了神山人足够的底气。“我妈比我们更清楚神山村的发展规划,对帮扶干部也比我们熟悉得多。”彭张明发现,和母亲相比,自己竟然“落伍”了。最近,彭张明开始琢磨回村发展。对于自己的人生,他头一回有了清晰的方向感,“背靠神山村,家家都在脱贫致富。”

  第一个做淘宝店、第一个开通微信收款、第一个开快手账号……相比彭张明,他的“发小”左春仁更早嗅到神山村的商机。他利用在外学到的手艺,在家里开起了手工作坊,加工串珠、竹制品等。在浙江、广东等地打了10多年工的彭长良、彭青良、彭德良三兄弟,也回乡办起了农家乐、土特产超市,生意最好的一天,仅蜂蜜、茶叶等土特产品就卖了2000多元。

  回村创业的“后浪”一年比一年多。如今,已有近140人回到家乡,在致富路上各显其能、逐梦小康。

从穷山沟到“聚宝盆”


  2016年,39岁的彭展阳当时在外地一家企业的技术部工作。此后每次回村,他都能感受到村里脱贫攻坚的火热干劲,犹豫再三,他决定辞职回乡创业。“神山村从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彭展阳瞄准乡村旅游,和村民发起成立神山村旅游协会,统一服务标准并对村民开展相关培训。

  2017年2月,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2018年,彭展阳担任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成立神山村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好客神山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同步增收。

  记者采访时,神山村正在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谈茶树菇培育事宜。“我们要做到伸手能摘桃,弯腰能采菇。”彭展阳描绘起心中的愿景。这些年,村里发展起黄桃、茶叶种植合作社,种上了460多亩黄桃树、200多亩茶树。曾经的贫困户都成了合作社的“股东”,每年仅分红就有3000多元。

  神山村的村民,不时能听到新消息传来——井冈山市农业农村局来了技术员,指导村民养“五黑鸡”,听说不出半个月项目就能落地;红色培训、研学旅行、乡村旅游渐渐融为一体,民宿改造升级也提上了日程……

  去年,神山村村民人均收入2万余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8万元。今年因疫情影响,一度按下“暂停键”的神山村旅游,目前也逐步恢复往日生机。

  神山村的变化,是江西革命老区脱贫奔小康的缩影。今年4月26日,随着最后7个贫困县宣布退出,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基本摆脱区域性整体贫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江西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上,处处激荡着信仰的力量和奋进的足音。

 
昔日贷款发展 今朝提前还贷
昔日贷款发展 今朝提前还贷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福建省闽清县省璜镇建功村6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小梅前一阵子把政府精准扶贫的3万元贴息贷款全还上了。她告诉记者:“儿子去泉州做水电工有了不错的收入,家里经济情况好转了,就提前把贷款还上。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好,我们要懂得感恩,更要讲诚信。”

  陈小梅的老伴中风卧床7年,拖垮了家里的经济,2016年她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摘帽,但摘帽不摘政策,这些年来闽清县和省璜镇政府一直把她视为精准扶贫对象,在政策、资金上持续帮扶。

  2016年,陈小梅获得无息贷款3万元,发展家庭养殖业,一共养了六七百只鸡、鸭。今年,陈小梅种了2亩水稻,丰收在望;鸡鸭卖了2000多块钱;儿子在泉州当水电工一个月收入7500元;政府的各种补助款源源不断……家里日子好过了,前段他儿子回来就把3万元贷款全还上了。

  记者看到,陈小梅卧室里装上了空调。她还有一个心愿:家里人口较多,将来经济好转了,把砖混结构的平房再加一层,变成楼房。

  跟陈小梅一样,省璜镇佳垄村68岁的建档立卡户吴标生也主动提前把1.5万元的无息贷款还上了,成为全镇第一个还清贷款的精准扶贫对象。老吴前些年患胃病做了几次手术,花了几万元,2016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次年摘帽后依然享受精准扶贫的各种政策和待遇。

  佳垄村村支书吴丽青告诉记者,全村像老吴这样的贫困户共有3户,政府对他们帮扶照顾力度很大。以老吴家为例,今年2月疫情来了,发放生产补助金2000元资助他买羊,发放化肥补助1000元;6月发放中央财政提供的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5000元;每季度发放养老金1065元……此外,县里开展乡村“裸房整治”,为老吴一家提供住房修缮资金2万多元。

  2016年,吴标生获无息贷款1.5万元,养了几头牛。去年夏天他把牛全卖了,收入3万多元,一口气就把贷款全还了。目前,老吴一家经济状况还可以:养羊7只,按市面价计算价值1万多元,今年已经售出一只收入2000多元;已收获稻谷两千多斤,价值四五千元;老吴儿子外出打工,一个月有几千元收入,每月寄回家1000多元。

  吴标生的老伴张凤香快人快语:“政府对我们太好了,一直扶着我们朝前走。我们自己也要勤劳,养羊、种地、打工,样样都干。我们知足、感恩、讲诚信,有了钱就把贷款还清了,不拖欠。”

  省璜镇扶贫专干杭宇介绍说,全镇现有75户摘帽后继续享受扶贫政策的建档立卡户,其中44户办理了45笔扶贫无息贷款,截至目前,已有14户全额还清了15笔贷款,其余30户均偿还了部分贷款,并表示将如期全额还清贷款。从75户的整体情况来看,他们要么打工就业,要么发展了扶贫产业,经济状况、还贷能力都没问题。

       (记者苏杰)

    新华社福州9月21日电

 
往日苦里淘金 今种致富黄精
往日苦里淘金 今种致富黄精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清晨,一场秋雨过后,青翠的山峦直挺挺地耸入水雾中。山腰处,村集体合作社负责人莫英富带着乡亲们,拿着锄头、勾着腰,在山林间给一片黄精锄草。

  山脚下,江西省铜鼓县棋坪镇柏树村黄精种植合作社内,十余名村民挂着笑脸,把黄精种装入麻袋中保存——这些种子可是他们的脱贫“黄金”。

  柏树村地处湘赣两省交界山区,山地多耕地少,“九分山林一分田”,全村310户1341人耕地仅1071余亩。过去,村里人都指望着山中藏着的金矿过上好日子。

  1994年,村里有人采到金矿。一时间,柏树人纷纷拿起镐头挖矿,方圆几十公里内上万人也慕名来淘金。

  莫英富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爷爷和爸爸,上山挖金矿。“那时村里人都说读书不如挖金。”莫英富回忆道,祖孙三人每天起早贪黑,干了大半年,没挖到金子,本钱也亏得不剩一个子。

  漫山遍野打洞挖矿,能赚钱的却寥寥无几。山林被砍,山地被挖,村民们用水银和砂轮分离黄金,村里污水横流。

  淘金非但没有拔掉“黄金村”的穷根,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1998年,当地政府下定决心关闭金矿。柏树村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作为省级贫困村,当年贫困发生率超过10%。

  在外打工7年后,莫英富回乡开了家诊所。因为家乡山地多,大量野生黄精生长,他那时就发现村里常有外地中药贩子来收购。

  4元、6元、8元……黄精收购单价一年年往上涨,2014年达到每斤10元,村医莫英富想着何不自己种植黄精?

  这一年,莫英富等五人投资十万元成立合作社,买来100公斤黄精种,种下100亩。黄精是多年生草本药材,生长周期长,收益期也长。

  熬到第三个年头,终于有了收成,合作社当年实现盈利。2017年,棋坪镇将黄精种植作为扶贫产业,免费给村民送黄精种。莫英富的合作社一下子吸纳了50多户村民加入,其中贫困户不仅可以年终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还能赚到120元一天的工钱。

  “1亩黄精一辆车,10亩黄精一栋房。”已经脱贫的向明华说起村里现在的流行语笑得合不拢嘴,今年他学会了育苗,准备明年再种20亩。

  100亩、500亩、2000亩、5000亩……村里黄精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合作社的效益也逐年攀升。莫英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2年前,投资5000元挖金矿,血本无归;22年后,投资2万元,种1亩黄精,4年后的收成就有6万元,真正的“地里有‘黄金’,1亩万元钱”。到2020年底,柏树村最后2户贫困户将脱贫,全村37户136名贫困群众将告别贫困。

  “在扶贫中,我们发展生态种植产业,既保护村里绿水青山,也让百姓有脱贫的金山银山。”铜鼓县委书记江伟斌说。

  临近中午,莫英富和乡亲们扛着锄头下山。不远处,镇上建成黄精加工厂,今后从地里收上来的黄精将在此精加工,脱贫“黄金”将越来越值钱,村民们的小康生活又将向前迈一步。

       (本报记者黄浩然)

 
扛过三重威胁迎丰收 抗疫、战汛、灭虫,水稻大省湖南田间观察
扛过三重威胁迎丰收
抗疫、战汛、灭虫,水稻大省湖南田间观察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农民丰收节
 
  新华社长沙9月22日电(记者刘紫凌、周楠、周勉)秋高气爽,洞庭湖平原上洋溢着秋收的喜悦。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新泉镇的田野上,金黄色稻浪翻滚,众欣惠农合作社理事长彭云辉说:“今年太特殊了,我们一直奋斗,终于有望迎来丰收,合作社的成员这些天可高兴了,说来年还要好好干。”

  这是我国水稻大省湖南广袤田园的生动写照。勤劳的农民们抵御疫情、洪水、病虫害三重威胁,挥洒汗水,迎来秋收。

抗疫情,千方百计播下满园春


  今年2月,备耕在即,彭云辉和合作社3200余户成员却一筹莫展。湖南每年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近40%从湖北调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湖北不少化肥厂停产。

  “我们合作社准备种早稻1.6万余亩,冬储化肥只有20吨,预订的680吨化肥一直没运过来,急得火烧眉毛。”彭云辉说。

  急寻化肥货源,成了湖南农业与供销部门的头等大事。

  2月21日一早,听说临湘市一家化肥厂要出货,湘阴县供销社主任吴志摩和县农资配送中心负责人李俊直奔工厂,轮流排队,饿了就吃方便面,不敢离开片刻,终于买到1200吨化肥。

  种子、化肥陆续到位,一株株新苗破土而出。

  “早稻开好了头,这一年就顺畅了。虽然天气不好,早稻还是实现亩产700多斤的目标,晚稻预计亩产1000多斤,全年丰收在望。”彭云辉说。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告诉记者,尽管遭遇疫情,但通过推进早稻集中育秧和控制耕地抛荒等,湖南今年早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196.7万亩,为全年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战汛情,洪水冲不垮鱼米乡


  “这个秋收来之不易。”看着长势喜人的晚稻,湖南省汨罗市汨罗镇的种粮大户曾岳华很开心。

  今年以来,湖南省遭遇24轮强降雨,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暴雨下个不停,靠简单人工难以应付,我们想办法加强了技防和机防,克服困难。”曾岳华告诉记者,汨罗市农业农村局建了服务种粮大户的微信群,在群里持续更新农业气象预报等,种粮大户按照提示及时排水,抢抓晴好间隙施肥、洒农药。

  曾岳华今年还购置了有序抛秧机、烘干机、农业植保无人机等。“有了这些机器,可以和暴雨抢时间,不误农时。”曾岳华说,过去的老式喷雾器,4个人1天喷不到100亩,现在用植保无人机,1个人1天能喷100多亩。

  “洪口”夺粮,既要及时收割,还要及时烘干,否则稻谷发霉变质,丰收大打折扣。益阳市资阳区茈湖口镇新飞村的邓雪飞种了1500多亩早稻,今年稻谷含水率比往年高了10%,他家6台烘干机连续20天不停运转。高负荷运转的机器,随时可能出现“卡壳”、跳闸等问题,必须有人值守。

  “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要起来四五次,一个晚上断断续续能睡3个小时都是奢望。厂房里温度高、灰尘大、蚊虫多,为了丰收只能坚持。”邓雪飞告诉记者,所有稻谷烘干后,他一口气睡了15个小时,醒来称了下体重,自己瘦了14斤。

  湖南今年“洪口”夺粮成效显著。记者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湖南省实际完成早稻总产量718.7万吨,同比增加57.3万吨,晚稻也有望迎来丰收。

灭虫害,“虫口”争得谷满仓


  位于湘北的益阳市赫山区八字哨镇岭湖村,前期阴雨连绵,导致二化螟等病虫害较重。正逢晚稻生长关键期,看到禾苗逐渐枯黄,种粮大户温有良急得茶饭不思,天不亮就跑到田里。

  “打药有讲究,温度太高、风力太强的时候都不行,药容易挥发,所以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4点开工,配差不多500斤药水,要轮流给无人机的10块电池充电,一天忙下来,累得嘴巴都张不开。”不过,看到如今沉甸甸的谷穗,温有良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

  湘南地区今年偏旱,永州市蓝山县的农技专家下田指导治虫,种粮大户陈昌军整天泡在田间排查病虫害。

  金秋时节,“虫口”夺粮宣告胜利。晒黑了的陈昌军驾驶收割机抢收中稻,稻谷烘干后加工成优质大米,打包后直接发货到周边超市。他细细盘算,自年初复工以来,大米加工厂满负荷运转,已加工优质大米4000多吨,产值近1800万元。

  “我得再加把劲,年底把粮食仓库建好,明年把大米加工生产线升级,让大米加工更上一层楼。”陈昌军充满了干劲。

  刚收割回来的稻谷被装入谷槽,烘干机轰轰作响,谷粒的芳香弥漫开来。“这应该就是丰收的味道吧?”陈昌军笑着说。

 
浙江天台: 围着“节庆”做文章向着市场要“丰收”
浙江天台:
围着“节庆”做文章向着市场要“丰收”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农民丰收节
 
  湛蓝的天空,碧绿的群山,金黄的稻穗,山地梯田里耕作的农民……在浙江省天台县,一幅色泽鲜艳的金秋画卷,映照出又一个丰收年。

  “朋友们,今天我来到北山梯田给大家现场直播……买它!买它!买它!”驻足一望无际的稻田,结对干部王肖武用手机直播,帮助香米销售。

  9月17日,一场热闹的开镰仪式,拉开了天台县泳溪乡2020年度香米丰收节的序幕。伴随阵阵“叮叮”声,香米订单在手机后台跳出,客户来自上海、江苏、广东等地。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民说,在田地里就把香米卖到外省,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儿。

  “多亏了‘小年轻’变着花样帮我卖香米!”泳溪乡北山村农民鲍斯本一边给结对干部点赞,一边清点订单:一会儿工夫就卖出200多斤香米,净利润将近1000元。

  2010年以来,泳溪乡每年都会举办“香米丰收节”,为米农吆喝,助农户增收。今年赶上直播带货风潮,当地创新线上零售模式,联合全乡13个稻米高产村、21家稻米合作社等,抱团销售香米。

  泳溪乡党委书记杨勇介绍,目前乡里普通香米市价每公斤20元,优质香米最高能卖到120元每公斤,产品远销青海、福建等10余个省区。

  以丘陵山区为主的天台,农业生产难有规模效应,农民只能向市场要丰收。善于兴商建市的当地人,多年来围绕“节庆”做文章,想方设法提高农业附加值。

  茶丰村是天台县雷峰乡最偏僻的山村之一,鲜有经济产业,茶树、柿树套种较有特色。秋收时节,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与深绿的茶树相映成趣。雷峰乡已经连续9年办起柿文化节,今年则以“丰收鼓舞”“晒秋”等传统表现形式,营造红红火火的丰收氛围,并通过柿酒开酿仪式、“好人说好柿”现场直播带货等促进销售,助力柿农增收。

  此前遭遇“利奇玛”台风,又逢极端天气,雷峰乡今年柿子减产,但因为单价提高,加之游客带动其他农副产品销售,目前当地柿农收入不降反增。记者了解到,当地村民今年开发柿子酒等衍生产品获得市场肯定,收获更高附加值。       (本报记者方问禹)

 
天道酬勤的大地赞歌 写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
天道酬勤的大地赞歌
写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农民丰收节
 
 
 
  题图:9月15日,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南张乡太赵村村民在晾晒玉米(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董峻、王飞航、王建、姜刚)22日是秋分节气,人们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春种秋收本是四季轮回,而在2020年的时光记忆中,田野里却起了非同寻常的波澜——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农民种田节奏,面对耽误不起的农时,上下合力保春耕;

  南方洪涝伤及粮食生产,洪水退去后人们抢种补播,确保丰收到手;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粮食安全牵动人心,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亿万农民以汗水浇灌出丰收硕果,为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丰收的“味道”不一般

  沉甸甸的果实里,有欢欣、有艰辛、有信心



  日头刚冒尖,种粮大户李孝斌就下地侍弄起庄稼。9月下旬,山西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密密层层的玉米快成熟了。

  “再有一星期玉米就能收了!”他的满心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今年雨水多、玉米长势好,李孝斌估摸亩产能上1600斤。

  22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万荣县举办。

  “其实天帮忙只是一方面,好政策托着底,靠科技是关键,人努力最重要!”他总结道。

  这真是一年中最让人骄傲的季节。辛勤耕耘终于迎来大地的丰厚回馈。

  曾几何时,春耕时的突发疫情、夏播时的罕见汛情、入秋后的超强台风……考验接踵而至。

  “汽车停运了,买不到肥料、雇不到帮手,眼瞅着要误农时,整宿睡不着哇。”回想起开春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时那一幕,山西夏县西谷村农民谷王学连连摇头。当地农业部门及时组织调运农资、农技人员指导采用旱作新技术,加上他春管到位,夏天时的小麦收成比往年还强些。

  而在安徽桐城,天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鲍峰曾经悬着的心,这几天才放下来。“6月、7月间遭遇多轮强降雨,水稻三天两头被淹,最深处有一米半。”鲍峰连夜找挖掘机清理河道,十多名工人顺着田埂疏通排水,终于解除了涝灾警号。眼下合作社的早稻已收,晚稻看长势又是个丰收年。

  半个月里台风“三连击”造成庄稼大面积倒伏,也一度让“北大仓”黑龙江的不少农民揪着心。“以前雨水一大,动不动就涝,现在基础设施跟上了,田成方、渠通渠,抗灾管大用了。”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预计,每亩水稻比去年能多打二三百斤。

  今年夏粮增产、早稻增产,粮食产量的“大头”秋粮也丰收在望。这是上下同心、努力加实力的结果——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耕前就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

  在关键农时,中央及时发出《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各地各部门积极落实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统筹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指导科学防灾减灾,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天道酬勤。每一位农人、每一季耕耘、每一次战胜挑战……才有了这不一般的丰收之味!

丰收的“气质”不一般

俯瞰金色大地,中国有底气



  全国政协委员陈萌山年初在湖北农村老家经历了一场抢粮小风波,至今印象仍然深刻:

  1月26日,陈萌山突然接到表弟发来的微信,说村里马上要封闭管理,大家都在抢购大米,货架快空了,要不要帮他买几袋?陈萌山迟疑了一下,回复说“先不买”。3天后,他在村里超市看到货架上米面充足、买者寥寥无几,心里终于踏实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农产品供应始终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无论是上千万人的“重灾区”武汉还是偏僻乡村,即使采取了史上最严格的封闭管理措施,人们也没担心饿肚子。

  再回顾去年,我国粮食总产66384万吨,已连续第8年迈过60000万吨台阶,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昭示着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

  “农业丰收夯实了我们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基础。”陈萌山深有感触地说,“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

  丰收不仅是吃饱肚子的口粮丰收,更是吃好、吃营养的全面丰收。

  从东北黑土到江南水乡,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高原,秫熟稻香、牛羊成群、瓜果飘香,泥土中都透着丰收的喜悦。

  从田间地头到烟火气十足的农贸市场,再到百姓家里一茶一饭,农业丰收既是中国经济巨轮远航的底气,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底色。

  即使是持续牵动人心的猪肉,在稳产保供政策激励和市场拉动下,8月各地猪肉价格已趋稳,进入9月略有下降。重庆市荣昌区兴旺种猪场的负责人郭平,这几个月每天都忙得连轴转。上门买仔猪的养猪户越来越多,应接不暇的她开启了“夜市模式”,有时甚至“夜市”和“早市”连到一起。

  “非洲猪瘟的稳定防控增强了养殖信心,越来越多养猪场户复养和增养。”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说,“随着生猪生产持续较快恢复,市场供应正逐步改善。”

  消费者的餐桌要更丰盛,农民的荷包也要更丰满。农民有更大的收益、农村才能成为希望的田野。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

  云南昆明市晋宁区韩家营村的花农韩刚,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鲜切花消费和出口急剧萎缩时,及时改种成熟期更长的多肉植物,终于撑过艰难时刻。随着市场回暖,他重新种起绣球花,还在鲜花基地直播卖花,效果不错。“未来会继续提升绣球花品质,为更多人装点生活。”

  “近3年村里建起高标准农田,青稞产量提高了,卖给加工厂的一年比一年多。”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聪堆村的普珍一边把晒干的青稞装进麻袋一边说,“用上新品种、播种和收割又是农机作业,每亩地省了45元成本,这也是增收。”

  “今年收成比去年好。”山东德州市武城县西李古寺村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种地缺劳动力。在村支书马守良带动下,全村村民通过土地入股成为合作社股东,发展起适宜机械化种植、效益更好的谷子产业。眼下谷穗饱满密实,预计亩均增产七八十斤、增收60元左右。

  ……

  年丰远近笑语乐。一幅幅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图景,折射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气质!

丰收的“韵律”不一般

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主旋律



  这几天,黑龙江克山县齐心村脱贫户杨守业和老乡一起,给当地一家合作社采收马铃薯。他家10多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每亩地有650元收入。杨守业在合作社打打零工,一年又能挣五六千元。

  “平时用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合作社负责人杨国志说,“老乡们脱贫后,这规矩也不变。”

  习近平总书记5月在山西考察时,对大同市西坪镇坊城新村的村民们说:“一定会越过越好!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这话激励着亿万农民。为了把日子过得更好,人们的脚步没有停歇。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联星村,村民种的番茄吸引来国内最大连锁餐饮集团之一的西贝餐饮公司。采购商把收购点设在地头敞开收购,单价比其他收购商高了一半左右。村民乐开了花,公司采购负责人武宝林也喜上眉梢。

  为给西贝名菜“柿子烧牛肉”找到“味道纯正”的番茄,武宝林尝了全国几十个种植基地的番茄,认为联星村的“丰收128”番茄味道最好。这个品种各地常见,为啥他偏偏看上了这里的?

  “常规品种能种出老味道,秘诀就是用了北京一家公司研发的新型肥料。这是专门针对番茄生长需求设计的配方肥。”村委会主任庄培军说。

  联星村番茄热销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当地正在打造“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把自然资源“天赋”和现代科技有效结合正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南国水乡,秋风也吹来新的希望。湖南岳阳市湘阴县的鹤龙湖,成片莲藕进入采收季。挖藕、洗藕、打包、装车一条龙作业,白胖胖、脆生生的莲藕很快就一车接一车运往外地。

  从深圳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谭灿,今年在这里打造起莲藕种植基地。“鹤龙湖水质好,加上采用新品种和科学种植,莲藕又大又脆。”尝到甜头的谭灿已打算明年把外地朋友引来办莲藕加工厂,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更多钱。

  回首既往,一个个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摘掉了穷帽子、改变了命运;一个个新农人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农业走上高质量发展新路。

  展望未来,农业向着绿色可持续发展迈进,乡村越来越成为美丽的田园风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亿万农民群众必将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大潮中过上更好的日子!

 (参与采写:周楠、杨静、张志龙、刘洪明)

 
我们为什么要庆祝丰收节? 访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卢勇
我们为什么要庆祝丰收节?
访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卢勇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农民丰收节
 
  9月22日将迎来第3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什么要在此时庆祝丰收?丰收节体现的传统农耕文化内涵有哪些、其现实意义何在?记者日前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卢勇。

以农为本、以节载道


  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节气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卢勇表示,这是我国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

  卢勇也是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联合共建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研究员。这个研究室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以研究农业文化遗产为宗旨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丰收节为什么选定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他解释说,传统概念里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起点,也是春耕夏种的终点。华北地区有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之日庆丰收恰逢其时、符合传统。

  “丰收节不仅是庆祝农业丰收,也是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方式实现群众精神和物质双丰收,潜移默化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卢勇表示,丰收节具有对内促进文化认同、对外彰显民族身份的独特功能,能起到凝聚传统文化、促进城乡融合的作用。

勤俭节约是丰收节的永恒主题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卢勇对此表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正是开展丰收节活动的一个题中之义。“即使我国农业已连续多年丰收,但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能丢。”他说。

  他进一步说,《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在丰收节活动中大力宣传勤俭节约,不仅是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举措,也契合传统文化理念,使人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不断创新


  卢勇说,弘扬祖先的农耕文化应当成为丰收节活动的精神内核。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中最为世人称道的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形成了以“用养结合”实现“地力常新壮”的传统农耕精髓,并在数千年实践中不断升华。

  “白色塑料污染、黑色畜禽养殖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严重隐患,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障碍。”他认为,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汲取传统智慧力量,古为今用克服化学农业弊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卢勇同时表示,在丰收节活动中重视挖掘农耕文化要素并非回归过去,而是要在弘扬农耕文化的同时更加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探索创新、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发展,助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记者董峻)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格桑花向着红太阳 三江水唱着幸福歌 青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掠影
格桑花向着红太阳 三江水唱着幸福歌
青海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掠影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9月11日,在青海省化隆县科上村,索南卓玛展示大学录取通知书。 新华社记者刘金海摄

  新华社西宁9月21日电(记者王大千)9月,正是高原收获的季节,青海省民族团结工作也结出累累硕果:青海省是第一个所有市州(8个)建成全国示范的省,也是第一个建成全国示范县市区数量过半(23个)的省,还是第一个一次性荣获全国模范集体县市区数量最多(10个)的省。

层层负责 青海样板创建有保障


  9月12日,在青海省委统战部会议室,10余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围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的有关文稿展开热烈讨论。“历史上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共融基础深厚,青海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缩影”“我们汉、藏、撒拉等各民族的同事一起定目标、谈路径,此刻就是民族团结的印证”“要在机制建设上再下功夫,确保共创共建共享”……

  十余次易稿还未定稿,多角度论证加深层次考量,小小的会场,正是青海省委省政府求实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缩影。

  青海省民宗委主任开哇说,特殊省情创造的独特高原文化、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都是基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也是着眼未来的使命担当。

  把创建作为战略性工作,四级党委书记负总责,在全国开创党委总揽创建的先例;面向全社会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在全国首创民族团结专项考核机制;省政府与国家民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创党的十八大以来省部共建先例……

  在青海这片热土上,50多个少数民族290万人口占了总人口的47.7%,民族区域自治面积达98%,民族团结是青海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文化认同 和谐青海根基牢


  9月,青稞熟了,第四批北京援青干部、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院长郭勇也迎来收获季。“一年学语言入门,患者是头疼还是腿麻,能听个八九不离十。”郭勇的进步与他随身带着的小学藏语文课本有关,“去年,我对着商铺门牌练发音被路过的藏族老人看到,他邀我去做客,第二天又把课本送到医院。”

  9月,牛羊肥了,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热贡敬老院的奶茶更醇更香。产自湖北的砖茶熬成茶汤,加入回族养殖户刘德免费送来的鲜奶,再搭配油炸面食,组成了50多位藏族老人的幸福味道。从2016年8月至今,这位摆脱贫困后立志回报党和政府的54岁回族汉子,每天送25公斤牛奶,风雨无阻,成就了“一桶奶一份情”的民族团结佳话。

  郭勇、刘德……不同的姓名、不同的民族,融入“中华一家亲”的血脉,描绘祖国大家庭的多姿多彩。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鄂崇荣说,青海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要地,塔尔寺、吐蕃古墓、文成公主庙等历史遗迹,见证了多文化、多民族、多宗教共存共荣。随着对口援青、脱贫攻坚等战略的实施,有力增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

  以文化引领共筑精神家园,民族团结创建凝心聚力。原创舞剧《唐卡》在全国巡演,土族、撒拉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启动建设……特色文化品牌和活动引领思想,凝聚民心民智,一个祖国、共同奋斗、共享发展的共识像格桑花扎根草原滋长、结籽,播撒四方。

融合发展 富裕青海枝叶茂


  中秋节临近,家住西宁市城中区的75岁撒拉族老人马明善和老伴忙碌着,磨绿豆粉、晾葡萄干,请小区里的孩子一起做月饼。马明善身患癌症却不愿住院,今年抗疫还缴纳2万元特殊党费。马明善说:“从穿不起鞋的穷孩子成长为有名的摔跤教练,我这辈子感念党的恩情,趁活着,多干点有意义的事。”

  一代代跟党走,听党话,千万个“马明善”汇成团结的海洋。如今,无论城市还是农牧区,无论中秋、除夕还是藏历新年、古尔邦节、纳顿节,各族僧俗群众共迎传统佳节的场景随处可见。

  “没想到能当生态管护员拿工资,也没想到‘汪汪湖水星星海’又重现了。”在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大半辈子放牧的扎陵湖乡擦泽村生态管护队队长索索讲起“放下牧鞭”的道理,话语简单,语气却满是自豪,“我是替下游沿岸的同胞们守住清水向东流!”

  正如藏族谚语“百根柳条扎扫帚、五个指头握拳头”所言,团结就是力量,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携手奋进的追求融入日常,各族群众在团结中形成共识,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

  格桑花向着红太阳,三江水唱着幸福歌。在同步奔小康、携手建设大美青海的进程中,各族群众同心同德、守望相助的故事层出不穷。向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的目标前进,600多万青海儿女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正汇成民族团结的磅礴伟力,书写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新时代答卷。

 
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厦门生态建设观察
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厦门生态建设观察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厦门9月22日电(记者颜之宏、闫红心)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这一系列荣誉,是厦门经济特区设立40年来打造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丰硕成果。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创新驱动等方式,一座生态优美、多姿多彩的海湾型城市正在我国东南沿海熠熠生辉,吸引全球客商和游客。

一池湖水换新颜


  九月的厦门,秋意微浓,筼筜湖畔榕树繁茂,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树冠下穿行,或是饭后闲逛,或是小聚闲聊。

  漫步间,一只白鹭从湖中的木桩上腾空而起跃入水中,还没等游客拿出手机拍照,白鹭叼着一条小鱼,迅速离开大众的视野。

  很难想象,这个坐落于厦门市中心的筼筜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杂草丛生、垃圾遍布、污水乱排,湖水又黑又臭。

  对于筼筜湖的综合治理,可以追溯到1984年。时任厦门市领导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对筼筜湖生态治理和综合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筼筜湖保护中心主任魏道军说,目前厦门已开展了五期综合整治,从“湖水基本不臭”,到“清淤整治,截流新增污水”,再到“晴天污水不入湖”。30多年来,厦门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加强对筼筜湖整治的组织领导。

  筼筜湖综合整治工程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为“东亚海域污染防治和管理”示范工程,但厦门市对生态环境建设永不止步。

  2018年3月,厦门市实行双总河长制,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担任市级总河长,强化了“治水”工作的党政同责。同年9月,厦门市将筼筜湖提升为市级湖泊,由分管副市长任湖长,逐步形成党政齐抓、部门协同、市区共管的保护机制。

  为引导市民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厦门今年4月启动“市民湖长”海选,进一步推动筼筜湖水环境治理。“筼筜湖治理正在进入新阶段,我们将挖掘筼筜湖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水更清、景更美、魂更强。”魏道军说。

从“不宜人居”到“城市客厅”的蜕变


  “上班前跑个步,神清气爽。”在五缘湾湿地公园内,记者见到了前来跑步锻炼的厦门市民林先生,“我家就在边上的小区里,基本上天天过来跑步,这里路好景色棒。”

  五缘湾位于厦门岛东北角,从朝阳初升到暮霭沉沉,这里矫健而行的人流从未间断,近年来被誉为“城市客厅”,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五缘湾湿地公园,是厦门最大的湿地生态公园之一,被称为厦门的“城市绿肺”。其中,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是鸟类保护区,栗喉蜂虎、白鹭、鸬鹚等鸟类在此繁衍生息。

  然而16年前,五缘湾却因垃圾遍地被当地居民吐槽“不宜人居”。“当时五缘湾内分布着大片滩涂、杂乱的鱼塘和垃圾集聚地,由于人为筑堤养殖,滩涂淤积严重,加上地处厦门岛东北角的风口处,人烟稀少。”厦门市湖里区市政园林局局长周泽勇说,为了让五缘湾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厦门市采取跨海架桥的片区治理提升方案,将环岛路跨海架桥,外湾清淤造地,内湾退塘还海,打开海堤,引水入湾。

  经过持续多年的清淤造地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目前五缘湾片区海域面积达242公顷,片区内建成100公顷城市绿地公园和89公顷湿地公园。厦门市还在这里修建了8公里长的环湾优质生活岸线。原先的“不宜居之地”,如今成了厦门市民和游客的“城市新客厅”。

顶层设计与全民共治“两翼齐飞”


  2014年,厦门在市一级成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工作小组,成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11个专项改革小组之一;2015年,厦门又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自此,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步入快车道。

  目标明确,立法先行。厦门市近年来先后出台《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30余部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有关的法规规章。

  同时,厦门还依托社区书院,引导市民形成“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全民共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厦门市现已建成398个社区书院,以培育生态文明理念为主题,开设专家讲堂、兴趣小组,向普通市民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志愿者活动,传播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

  多年来,厦门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持续打造“在花园里盛开的城市”。城市开发建设中,为保护中华白海豚,厦门市不惜将跨海通道方案由大桥改为隧道,成本大幅增加;为保护白鹭专门保留大屿岛。

  厦门市发改委主任张志红说,厦门市近六成的陆域面积被划入生态控制线,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开创先河,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生态文明指数在中国工程院发布报告中位列全国第一。

 
多部门发文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多部门发文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据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吴雨)记者22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近日人民银行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务部、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外汇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意见从稳步推进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和创新、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应链金融政策支持体系、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了政策要求和措施。

  意见提出,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提高供应链融资结算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提升应收账款的标准化和透明度,提高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支持打通和修复全球产业链,规范发展供应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增强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保障支持。

  记者了解到,根据意见要求,要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功能,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公示,优化供应链融资监管和审查规则,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加强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风险、虚假交易和重复融资风险、金融科技应用风险等防控。

 
失能老人,谁来照顾?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透视
失能老人,谁来照顾?
长期护理保险发展透视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谭谟晓、邵琨)超过4000万!这是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这一数字还在增长。老人难以独自生活、家人奔波照料、经济负担加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家庭面临的难题。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2016年开展试点以来,有效提高了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负担。日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又新增14个试点城市(区)。如何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健康发展,更好解决失能老人护理保障问题?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25.4%的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料”


  “母亲年纪大了,去年还摔伤了腿,大部分时间都要卧床。基本都是我在照顾,可我也快70岁了,越来越吃力。”提起这些年照顾母亲的日子,北京市民刘阿姨充满感慨。

  “小”老人照顾“老”老人,是当下很多“失能家庭”的真实写照。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科院日前联合发布的《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在对部分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0岁至59岁成年人调查后发现,65岁是老年人面临失能风险的重要转折点。

  报告显示,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也就是说,超过十分之一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无法完全自理。基本自理能力的衰退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的退化,25.4%的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料。

  谁在照顾他们呢?子女、配偶、保姆是提供服务的主力军,第三方机构服务占比不高。

  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家庭有这样的感受,家里一旦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人手立刻变得紧缺、经济压力增大、工作受到影响,虽然尽全力照顾,但由于不专业,老人生活质量不高。

  “由于护理保障不足,不少老人在需要护理时选择长期住院,导致医疗资源浪费,也加重家庭负担。”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有了长期护理保险,就可以让参保老人得到实惠,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专业护理机构得到发展,实现多赢效果。

  “家庭负担减轻了,老人生活质量提高了”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康颐养护理院的房间里,有24小时紧急呼叫系统。老人手腕上的智能手表不仅可以测心率,还能定位求救,一旦有突发情况,就能立即联系到护理人员。

  78岁的韩阿姨居住于此,她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子女不能经常在身边照料。

  “把老人交给他们,我们放心。”韩阿姨的女儿说,我母亲的情况符合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申报条件,有了保险后,用药、治疗及部分生活照护费可以报销,每个月能减免约3000元,退休工资就够支付费用了。有了专业人员护理,老人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韩阿姨享受的是当地提供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自2016年起,我国在青岛、上海、宁波等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在经办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业务时,除了提供经济补偿,我们还强化健康管理服务。”中国人保健康社会保险部政策研究处副处长易春黎说,防优于治,变被动护理为主动预防,能延缓参保人失能进程,降低护理需求发生概率,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护理保险不仅缓解了失能人员的护理保障问题,也节省了医保基金。

  经办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的中国太保寿险,分析上饶市764例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满一年的人员发现,年人均住院次数下降36.8%,医保基金支出下降40%。

让长期护理保险惠及更多老年人


  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15个试点城市和2个重点联系省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8854万人,享受待遇人数42.6万,年人均基金支付9200多元。

  今年9月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发布《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增北京市石景山区、天津市、晋城市、呼和浩特市等14个试点城市(区)。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长期护理保险要让更多人受益需要解决好“资金从哪里来”和“谁来提供服务”的问题。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宗凡认为,在医保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现行试点城市大多仍依赖基本医疗保险来筹资,没有实现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筹资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欠缺。应完善多元筹资机制,均衡各方责任,为长期护理保险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失能鉴定标准和护理服务标准决定了长期护理保险覆盖的人数和服务质量。从目前试点城市情况来看,各地存在差异,标准不统一。

  易春黎说,建立统一的失能鉴定标准和护理服务标准,能够在全国层面了解失能人员整体现状,便于建立精算模型,分析预测未来失能风险,科学评判每个人的服务需求,也有利于护理机构良性竞争,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当前,长期护理保险经办工作多由保险公司承担,但经办水平参差不齐。

  一位保险公司人士坦言,从长远看,长期护理保险应坚持专业化经办管理方向,有关部门应严格审核保险公司资质条件,确保长期护理保险业务稳定可持续发展。

 
“滩里人”刘月娥乐享安居生活
“滩里人”刘月娥乐享安居生活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9月22日,在鄄城县潍柴动力董口镇黄河社区致富车间,刘月娥(右)与工友交流。
 
 
  黄河滩,黄河滩,黄河发水,房就淹;东也窜,西也窜,窜上大堤,保平安……
 
  一段民谣,几多心酸。拥有一个安稳的家成为住在黄河滩区的“滩里人”的夙愿。2017年,国家批复《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山东省将用三年时间彻底解决60万“滩里人”的安居问题。听到这个好消息,“滩里人”刘月娥燃起了迁建安居梦想。2019年11月,菏泽市鄄城县6个滩区村1116户居民搬出黄河滩区,住进黄河社区。三室两厅的楼房,窗明几净,本就爱笑的刘月娥,笑起来多了份稳稳的幸福。
 
  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上海“一网统管”当向导,政府围着群众转
上海“一网统管”当向导,政府围着群众转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9月21日,在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党建网格的应用场景。    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新华社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周琳)9月初,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监控大屏上一条立案记录红灯闪烁,原来抽检中发现一处玻璃幕墙破损,需立即采取拆除、围封、警示等应急避险措施,“线上线下”实时融合,不到24小时就解除了隐患。

  上海是全球玻璃幕墙最多的城市之一,不少都已步入“中年期”。如今,16个区8600多栋高层幕墙,都已纳入“一网统管”。为一块块玻璃建设好“数字地图”,根据周边气候等30个风险因子精准分类监管,七万多条数据、一万个案例、数台无人机……“一网统管”为基层城市管理者提供了“智能助手”,守护市民的“头顶安全”。

  不久前上海成立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是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建设主体。如今,这里正在以大会战的方式全面升级,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运行体系,打造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指挥中心。

  科技赋能,基层“网格员”有了24小时在线的“千里眼”,解决市民最关心的隐患问题。走在南京路上,大型广告牌上都安装上了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广告牌的倾斜程度、震动幅度等,一旦超过阈值,就会自动在后台预警。

  上海市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将“一网统管”形象比喻为城运体系的“放大镜”“望远镜”和“内窥镜”。这个“智慧大脑”,串联起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民防、规划资源、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气象、水、电、气等领域,为整座城市铺开了一张“安全网”,让城市越来越高效、越来越便捷,市民对美好生活更有获得感。

  同时,通过基层主动打造的多种小程序、轻应用,城市治理也有了更多的“感知力”。“汇商码”,是徐汇区在“一网统管”建设中推出的典型应用之一。235条马路、近万家街区小店,实现“一店一码”,集店铺注册许可、行业评价、监督检查、消费评价等方面的数据于一体,相当于小店版的“随申码”。

  在徐家汇街道的精准营商板块,辖区内百栋楼宇、万家企业均被纳入“一网统管”,实现企业一户一档、精准画像,营商政策个性化推送,企业诉求闭环反馈,经营异动自动预警。

  6月17日,哥伦比亚运动服装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向街道走访人员反映,希望能更换更大的办公空间。街道营商办第一时间匹配出面积、租金、区域、楼宇名称等信息后,选择出候选办公地。无缝衔接,如今哥伦比亚已签约入驻新楼。“好比是我们做了一个营商版的房屋中介,企业有迁址需求,第一时间就可以查询到合适的楼宇。”徐家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康伟说。

  这样的运行体系,好比是城市治理部门搭建了一个“应用商店”,每个基层工作者根据自身需求出发,可以开发出无数个“程序”。“我们搭建平台,提供基础赋能工具,把能交给机器做的交给机器。市、区、街镇,甚至网格、社区、楼宇等,依托这个平台履行治理职能,根据内生需求可以开发出更多应用来。”徐惠丽说。

  有了数据当导航,政府围着群众转,这是生活在大上海的“稳稳的幸福”。

  来自低保家庭的小张,是上海本地大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父母对此很是着急。在徐汇区,“一网统管”精准救助场景把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就业帮扶作为重要应用纳入其中。通过低保数据库、公安人口数据库,并叠加其他相关参数,进行智能搜索,发现50多名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并依托社区就业援助体系,提供“家门口”、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一网统管”服务城市运行,不仅是技术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种治理模式的重塑,以现代化手段助力治理全方位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上海正在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曝光六起 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曝光六起
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例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曝光6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例。这6起典型案例是: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委原书记傅铁钢等人为易连峰涉黑组织充当“保护伞”问题。2002年以来,易连峰涉黑组织通过暴力手段垄断通辽市砂石行业,开设赌场、组织卖淫,以商养黑、以黑护商。2008年至2011年,傅铁钢任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和市委书记期间,与易连峰交往密切,收受贿赂,为其在工程承揽、企业经营、资金获取等方面提供帮助,并经常在易连峰经营的酒店进行接待和个人免费消费,默许该酒店涉黄、涉赌等不法行为长期存在。2003年至2011年,通辽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辛金山利用担任通辽市科尔沁区委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等职务便利和影响力,收受贿赂,为易连峰“零地价”获取土地提供帮助,并以其经营酒店是政府接待窗口为借口,多次要求公安系统有关人员对该酒店给予关照,严禁检查,致使其涉黑团伙在该酒店开设赌场、组织卖淫等违法犯罪行为一直未被查处;长期出入易连峰经营的酒店,进行个人免费消费。傅铁钢、辛金山同时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均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其他相关人员均受到相应处理。

  江西省新余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主任胡高平为昌枚生恶势力团伙充当“保护伞”问题。2006年以来,昌枚生恶势力团伙利用其自身经济实力及家庭宗族势力,横行乡里,随意殴打他人、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严重扰乱当地社会生活秩序。胡高平在担任新余市渝水区委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务期间,收受贿赂,在昌枚生煤矿非法越界开采等事件中为其站台撑腰、说情抹案;为昌枚生提供资金支持,先后三次为其协调借款共计1100万元,获得政府补助资金3000余万元;主动为昌枚生当选市党代会代表、市“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提供帮助,使其因此转为事业编干部。胡高平同时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广东省深圳市委原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华楠为张伟涉黑组织充当“保护伞”问题。2010年以来,以张伟为首的涉黑组织利用金融平台利诱受害人借款或融资,通过迫使债务人违约、虚假诉讼等手段获得债务人或担保人的不动产,使用软硬暴力非法攫取巨额财富。李华楠明知张伟有涉黑背景,利用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等职务便利,收受贿赂,帮助张伟当选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并介绍张伟认识法院和公安系统干部,为其赢得虚假诉讼提供便利。2016年,李华楠向相关负责人打招呼,使深圳市公安局对张伟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作不立案处理。李华楠同时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他相关人员均受到相应处理。

  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卓义才为董忆涉黑组织充当“保护伞”问题。2014年以来,卓义才利用职务便利,明知以董忆为首的涉黑组织实施开设赌场、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活动,不仅不履行查禁职责,反而收受贿赂,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其逃避公安机关查禁、处理经济纠纷等事项提供帮助、站台撑腰。2014年,对群众举报董忆等人开设赌场、暴力讨债等涉黑犯罪问题线索,多次向办案民警打探核查进展并暗示关照;协调相关单位出具情况说明,帮助董忆的公司在探矿权转让纠纷一案中胜诉。2015年,董忆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外省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卓义才冒充省公安厅领导给被害人打电话施压要求和解,并指使下属编造董忆入股的矿山发生安全事故引发群体事件需其处理善后的事由,以公安机关名义向办案机关发函,使董忆被取保候审。卓义才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其他相关人员均受到相应处理。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凤城镇桑村原党总支书记李增虎涉黑组织案件及背后腐败和“保护伞”问题。2008年以来,以李增虎为首的涉黑组织盘踞文水县,以企业为依托,借钢铁生产之名大肆圈地,强占国家资源,疯狂采石挖砂,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多次寻衅滋事、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甚至在公共场所数次持枪作恶,伤害他人。李增虎长期把持桑村基层组织,“两委”主要成员均由其指定,十多年未进行换届,并利用胁迫、违规干预等手段,安排所属公司8名党员(其中3名属于违规发展)到附近7个行政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等职务,直接为其非法采石、挖砂、占地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服务。通过巨额行贿、入股分红、兼职取酬等手段,腐蚀拉拢多名公职人员为其站台撑腰。吕梁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刘云晨(曾任文水县委书记),文水县委原书记孙善文、原县长李晓娥,原副县长、凤城镇党委书记贺荣杰,县国土资源局原局长武吉兵、林业局原局长李瀚等人,收受贿赂,明知李增虎涉黑组织存在私挖滥采、非法占地、操控把持基层组织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却包庇纵容、听之任之、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查处。上述人员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均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山东省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徐润启,潍坊滨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臧传奎等人为王雷涉黑组织充当“保护伞”问题。2006年以来,王雷涉黑组织以承包海域养殖为名,私自成立“海上巡逻队”,向当地渔民强行收费,采取暴力方式驱赶不交费的渔民,实施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至案发时该组织实际控制海域约占潍坊海域总面积三分之二。徐润启在担任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期间,收受贿赂,利用职务便利为王雷参与县市区土地整理项目、海域使用权办理等事项提供帮助。臧传奎在担任潍坊市旅游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滨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收受贿赂,以其单位名义与王雷合资组建休闲渔业公司,由王雷负责具体运营,并将部分涉黑人员转变成其单位的国企正式人员。此外,昌邑市渔政站原站长王兴俊、原副站长马连茂等人违规为王雷办理养殖渔船、捕捞、贝类生产作业等审批手续,为其骗取燃油补贴提供帮助。上述人员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曝光的6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例看,一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严重背离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的直接组织参与黑恶活动,长期把持基层组织,攫取非法利益,有的明知黑恶势力为非作恶、违法犯罪,却贪欲膨胀,与其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将公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或为其生产经营搭桥铺路、提供资金政策支持,或对其违法犯罪活动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或案发后通风报信、说情抹案,致使黑恶势力坐大成势,大肆侵占国家资源、破坏自然生态,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市场经济秩序、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破坏党内政治生态。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出,今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战决胜之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专项斗争目标任务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持续加力,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战决胜。要围绕问题线索起底筛查、对账销号,实现“存量清结”“增量随结”;统筹力量推动案件攻坚,如期完成“伞网清除”任务;主动与政法机关对接,做到“扫黑”与“打伞”、审查调查与审查起诉高效衔接;监督保障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做到认定精准、处置精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强调,要围绕扫黑除恶常态化打好持久战。坚持压实责任,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落实常态化扫黑除恶各项举措。坚持边打边建,全面梳理专项斗争中线索处置、案件查办、协作配合等方面成熟经验做法,形成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坚持标本兼治,深化以案促改,加强跟踪问效,推动修复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坚持抓早抓小,紧盯权力运行环节,对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纪违法苗头性问题早警示、早纠正、早处理。坚持改革创新,“三不”一体推进,针对案件暴露的共性问题,推动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天的数据量,打印出来跟东方明珠一样高 “北斗精神”托起小卫星: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故事
一天的数据量,打印出来跟东方明珠一样高
“北斗精神”托起小卫星: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故事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本报记者张建松


  北斗三号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神舟伴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近年来,一颗又一颗令人瞩目的小卫星,从位于上海浦东一个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仅34岁的单位横空出世、一飞冲天。

  这个年轻的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走进这个小卫星的世界,从一扇扇深夜灯火通明的窗户中,从一个个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项目团队中,处处感受到“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小卫星的大能量


  根据整星质量,国际上一般将卫星分为三类:2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0千克至2000千克的为中型卫星;1000千克以下的为小型卫星。随着我国在导航、通信、遥感、科学探测等方面对航天需求大幅度提升,发展低成本的小卫星是大势所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003年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共建成立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2017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围绕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牵头组建了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共承担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和10颗北斗三号MEO组网卫星的研制任务。

  2015年3月,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成功研制发射了我国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拉开了我国北斗全球系统组网建设的序幕。这颗卫星身材虽小,能量却很大。研制团队突破了基于相控阵的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了“一星通,星星通”,让卫星能够“天上对话”“星星组网”,解决了制约北斗全球组网的瓶颈问题。

  创新,是这支“航天新兵”的基因。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理念,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独创构建了MEO卫星“2氢2铷”的星载时频系统,突破了时频无缝切换技术,为北斗全球系统提供了更精准的时频基准;突破了卫星自主诊断恢复技术,让卫星具有了“自诊断、自恢复”能力;首次采用了基于氮化镓的固态功率放大器,可有效提高信号质量。

  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还集成了中科院多家院所优势力量,如:上海天文台氢原子钟、武汉物数所甚高精度铷原子钟、电子所行波管放大器、光电所星敏感器、上海技物所红外地球敏感器、国家空间中心自主运行单元等,为国家重大战略基础设施贡献了从元器件原材料、核心部组件、到卫星系统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为北斗系统服务全球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北斗”一起成长


  刚走出校门能干什么?许多人也许还在人生的道路上摸索。但在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就已经挑起了研制我国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大梁。2015年,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成功发射之际,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仅31岁。他们在夜以继日的拼搏奋斗中,与我国北斗全球系统的建设一起成长。

  为实现2020年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的目标,2018年,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高密度研制发射了8颗MEO组网卫星。仅一颗卫星,就有90余台套单机、近90000件元器件,按照正常进度,一颗星的研制加综合测试时间,至少需要39个月,需要判读遥测参数6000余条、执行遥控指令1700余条,整理多达150根电缆。8颗星的发射量,时间紧、任务重,这群年轻人是怎样拼过来的?

  “80后”的王亚宾是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综测副主任设计师,他回忆说:“那一年,我们一直在奔跑,跟时间赛跑,与自己比拼。全年120天节假日几乎无休,累计加班时长7582小时,相当于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以上。每天,我们要对40000多参数进行判读,要分析比对约10G的数据。如果把这些数据打印出来,摞起来的厚度高达400多米,相当于东方明珠的高度,而这仅仅是一天的工作量。”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刘迎春是一位母亲,却几乎没有时间陪陪孩子。2018年,她在空中飞行了98次,飞行里程121599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在最忙碌的国庆假期,她从西昌回到上海做试验,晚上在实验室沙发上打了个盹,第二天乘坐最早的航班,飞到西安汇报试验情况,紧接着马不停蹄奔赴西昌继续发射场工作。三天里,她总共只休息了5个小时。

  “如果说2小时是一场电影的时间,我们的加班时间足以看2200场电影;如果2小时是家长每天陪伴孩子学习的时间,我们的加班时长,足够伴随着孩子从一年级补习到六年级。”王亚宾说,“我们一路走来,上下齐心,就要在北斗卫星的功能性能上做加法、误差噪声上做减法、密集组网上做乘法、个人得失上做除法。”

做一颗宇航级“螺丝钉”


  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示范,言传身教是最有力的引导。在年轻的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团队中,老一辈航天人身先士卒、甘为“螺丝钉”的拼搏奋斗精神,让年轻人耳濡目染,代代相传。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沈学民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年逾六旬的他,始终迸发着年轻人的闯劲和激情,有时在厂房一站便是一天,好多次都凌晨两三点了,所有人都劝他“我们先处理,明早向您汇报”,他却总是坚持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按照导航卫星的飞行程序安排,卫星射前50分钟,需将卫星与地面测试连接的脱落电缆插头及火工品星表插头拔掉。此时,卫星位于发射塔架的最高处,离地面约70米,拔完插头后要在5分钟内,通过简易步梯快速撤离现场。此刻火箭就在脚下滋滋地冒着“白烟”,随时待命发射。这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沈学民在每次发射前都率队上塔。他说:“我年纪大了,万一有什么突发事情,你们先撤,我断后!”

  “80后”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王丹说:“在我的眼里,沈总就是老一辈航天人‘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的真实写照,他用初心守护着北斗卫星,用行动传承着北斗精神。”

  北斗卫星总装技师许国平在自己的工作记录本上,认真抄写了雷锋日记的一段话:“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

  在年轻人的眼里,许国平就是一颗宇航级“螺丝钉”。作为中科院“十佳科苑名匠”的获得者,他精益求精的态度、精湛高超的技术,被大家公认为“疑难杂症克星”,微小卫星创新研究1/3的卫星总装都是由他带领完成的。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正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指挥龚建村,副院长、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受邀赴京参加开通仪式。

  “自主铸就北斗星,创新擘画玉汝成;开放彰显乾坤志,融合时空谋共赢。”林宝军赋诗一首表达了自己的激动心情。龚建村说:“未来,我们将不负使命、不负众望,继续把上海制造融入国之重器的研制过程中,为新一代导航系统论证、打造国之重器发挥重要作用!”

 
特殊之年话丰收   金秋九月,稻浪滚滚,大江南北一派丰收景象。
  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丰收来之不易。全国各地经受住防疫、防汛等多道关口考验,稳住了三农基本盘;农业生产环节减少损失,确保颗粒归仓,守牢丰收成果;“田保姆”“网红农民”不断涌现,新农人运用新科技实现丰产致富。特殊之年,中国人的饭碗要稳稳地端在自己手里。
坚持抗灾夺丰收
  黄河畔,秋意来。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社南村64岁村民薛新民站在自家地头的树荫下,欣喜地看着联合收割机在玉米地里驰骋。
  “又是一年大丰收!”眼瞅着金黄的玉米粒装满一个个粮桶,薛新民的喜悦溢于言表,“现在收割机代替了人工,摘棒、脱粒一次性完成,粮食收得又快又好。”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就设在万荣县,薛新民感受的丰收喜悦也在大江南北传递。
  身处赣鄱平原,放眼望去,金黄的稻浪与蔚蓝的天空相连,田间地头闪现农民忙碌的身影。种植大户黄根生开心地说:“转眼间,秋粮也迎来丰收,几个月前还为夏粮的种子和肥料发愁。”
  春耕前夕,受疫情影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洞头村的农资迟迟没有着落,黄根生心里特别着急。当地政府开通农资运输绿色通道,同时安排专人提供“农资上门”服务,才解了急难。
  疫情期间,江西省协调落实农产品车辆通行证核发,保障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畅通,全省储备早稻种子3250万公斤、化肥114万吨、农药2万吨、农膜6万吨,基本满足了春耕需要。农资有保障,丰收才有盼头。
  安徽桐城,一个个偌大的仓库内稻谷成堆,满目金灿。安徽桐城香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永志抓起一把刚收割的新稻,对记者感慨地说:“今年好不容易挺过了洪灾,目前收割的50多亩稻子,亩产都过了千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两个多月前,长江中下游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袭击,农业生产受灾严重。眼看企业稻田面临绝收,严永志一时陷入绝望。“该尽快补种,可哪有钱买种子呀?”
  幸亏当地政府给他及时发放了救灾农资,农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赶来现场查勘定损,并很快赔付72000多元保险金,严永志才喘过气来,迅速投入了生产自救。
  “洪水退到哪里,补改种就进行到哪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吴志伟介绍说,截至9月上旬,全省已完成补改种面积396万亩,占已退水可补改种面积的96%。
  经受住了疫情和洪灾的双重考验,夏粮生产实现了“十七连丰”、早稻也获丰收,秋粮生产整体看好,特殊之年沉甸甸的丰收格外令人欣慰和振奋。
粮收万石更珍惜
  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聂桥村的农田里,一排排玉米笔直挺立。种粮大户聂红伟吃过午饭,习惯性地来到田埂,观察玉米长势:“马上就要收割了,更要管理好作物。”
  聂红伟在种植的1200亩田里,安装了机灌井,布设了管道,只要刷下卡就能浇水。如今推行节约农业,成本下来了,效益还提高了。
  聂红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人工浇水,一亩地需要3个人,人工加上柴油费用需要200元左右;现在机灌井只需要1个人浇水,加上电费,一亩地费用70元左右,单此一项,每亩地就能节省成本约130元,每年可以节水5万多立方米。
  生产环节节本增效,收储环节做好管理。
  赣中平原,鱼米之乡。收割机的轰鸣,打破了小村庄的宁静。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甘泉村,多名农机手趁着晴好天气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碌,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
  “2万亩水稻,全程采用高性能机械化设备收割,做到谷不落地。”江西金佳谷物股份有限公司新干分公司副总经理郑红生告诉记者,这可以减少近10%的稻谷浪费,2万亩田估计能减少上百万斤稻谷损失。
  田间收获的是希望,粮仓充盈的是喜悦。收好粮还要储好粮,实现小粮袋满、大粮仓安。
  粮食的收储条件正不断改善。“农村有存粮的习惯,之前由于受虫、鼠害和霉变等因素影响,农户储粮损失平均在5%左右。累积起来总量惊人。”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政府带领我们建设标准化储粮仓,全部由钢板材料制成,拆卸方便,每个直径约1.4米,可储粮2000斤左右,里面有通风网,能防霉、防虫。”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村乡西村村民张雪峰说,粮仓改建后,粮食损失大大减少。
  “现在仓储条件大大改善,粮食能‘吹空调,盖被子’。”中储粮南昌直属库负责人鄢朝阳说,新技术条件下,粮食存储温度、湿度都有保证,存储更安全,对粮食品质影响也更小。“粮食‘住’得好了,每吨能够多卖100元左右,出库平均损耗从过去超2%降至1%以内。”
新农人捧金饭碗
  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中心负责人晁贞良轻点鼠标,墙上的大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正在地里收割玉米的农机作业信息:车牌号码、车主姓名、作业地址、作业深度、作业速度、作业面积等。
  “我给农户提供农技服务,当‘田保姆’。”晁贞良说,托管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阶段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农业生产服务,“托管服务中心的人员、机械进行统一调配,可以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农业增“技”,农田减“肥”。
  “过去施肥主要凭经验,现在缺什么补什么。”江西省万年县裴梅镇汪家村种粮大户夏其概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手机上一个名为“江西省测土配方施肥”的小程序,他承包的100多亩农田的肥力信息一览无余,并获得了一份施肥方案。
  目前,江西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稳定在6500万亩以上,覆盖率达88%,培养了一批能“因地施肥”的“土地营养师”。
  夏其概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地可节约化肥10公斤以上,增产粮食30公斤左右,节本增效近百元。
  新农人有新理念,种好粮也要卖好粮。
  “大家好,我是乐文秋,今天带大家一起去看优质水稻田……”在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脚下的下巩村,村民乐文秋用带有乡音的普通话对着手机做直播。
  乐文秋选择优质品种,在梯田上种水稻。“山上昼夜温差大,可以提升水稻的品质。”通过直播,网友能够看到水稻的生长情况,购买更踊跃。乐文秋家的大米每斤能卖上6元,收益比种普通大米高不少。品质好起来、品牌传播开、收益提起来,越来越多村民自发加入其中,已经形成良性循环。
  新农人运用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带来了农业生产的新变化,正捧起一个个“金饭碗”。(记者:万怡、陈春园、姚子云;参与记者:姜刚、王建、王飞航、李凡)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中国拟立法求长效
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中国拟立法求长效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9月2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常路学校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在各年级开展“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光盘行动”,让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这是5年级学生在食堂用餐后集体展示“光盘”。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任沁沁)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启动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以法治方式对浪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9月10日以来,专题调研组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5省(市)开展调研,并委托黑龙江、上海、广东、海南、云南、陕西等6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
 
节粮减损,需建立法治保障长效机制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然而粮食损失和浪费严重,情况不容乐观。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700亿斤以上。有的在粮食收获时,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收割精细化程度不高等原因,损耗较重;有的在存储环节,因存粮场所简陋,造成虫鼠害侵袭和季节性霉变;有的在加工环节,“过度加工”追求“精细白”,导致浪费。
 
  食物利用环节的浪费现象严重。中科院公布的一项从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每年在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粮食安全涉及粮食生产、储存和流通以及消费各环节,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发力。粮食减损降耗和制止粮食浪费成为重要着力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认为,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将成为我国提升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以及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契机。
 
  厉行节约是一场“持久战”,要形成长效机制,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遏制粮食浪费的有力保障。当前,粮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此次专题调研要与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结合起来,注意听取各方面对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融入立法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将节粮减损政策措施转化为法律规范,强化杜绝粮食浪费的刚性约束和法治保障。”
 
实地调研,查找问题听取建议


 
  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区,车间全封闭无菌净化生产,不论是手工搓制还是机器搓制麻花,光洁的地面上未见原料残渣。
 
  这是记者日前跟随调研组在天津调研时看到的一幕。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对原辅料采购、加工、包装、储运全链条管理,始终将节约原材料、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抓手。
 
  天津多措并举降低生产、储运、加工等环节粮食损耗,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粮食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时动态监管,及时抑制虫害、霉变问题;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提高粮食加工出品率,对加工副产品“吃干榨净”;天津科技大学研创的“鲜榨米”,以鲜杂粮挤出压榨成“米”,利用好杂粮、米糠等;天津临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粮油码头设有散粮接卸专用港口机械,严控粮食散落和货损……
 
  不过,餐饮浪费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8月中旬,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以暗查暗访为主要方式的专项检查,发现餐饮浪费方面,家庭和小范围聚餐相对较好、喜庆宴和商务宴相对较差,个人买单的相对较好、单位结账的相对较差,家里吃饭相对较好、单位食堂相对较差。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小宁表示,一些制止餐饮浪费的措施现在还是鼓励、倡导多,硬性制约、处罚少,距离真正解决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天津市副市长李树起表示,下一步,天津市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制止浪费的“制度藩篱”扎得更紧更密,“建议通过国家层面立法,加强对餐饮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和监管”。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春华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入研究论证基础上,加快相关立法,从而为地方立法提供依据和遵循;在加强专题调研的同时,加大监督力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组负责人表示,现有的一些法律中,已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珍惜粮食的条款,但仅是原则性要求,不具体、不明晰,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珍惜粮食、反对浪费要入法,在起草的粮食安全保障法中要设专章,对造成浪费的各个环节都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要求和可操作规范。”
 
立法可期,措施将更有针对性


 
  “鉴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相关责任主体的广泛性和多元性,建议采取专门制定反食物浪费法的方式,补充纳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在调研组与天津有关部门的座谈会上,提出了专项立法的建议。
 
  近年来,各方面积极行动,努力营造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社会氛围,为立法打下坚实基础。
 
  国务院有关部门完善政策体系,推动解决粮食浪费问题。国家发改委与中宣部联合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在全社会宣传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生活理念;商务部组织行业中介组织、大型餐饮企业针对餐饮节约陆续发布一系列标准规范;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抓好农户储粮、粮食流动环节减损,抓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成立制止餐饮浪费的立法工作专班。有关部门表示将全力配合。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结合市场监管部门职责,积极提出立法建议。比如,在粮食收割仓储运输等环节减少粮食减损、制止申报有关食物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将节约粮食作为学生德育教育和考评内容、明确旅游定点饭店和旅行团接待单位制止餐饮浪费的责任义务、制止第三方网络平台和直播播主大量浪费食物等。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提出,在立法过程中,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职能部门、餐饮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责任,构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惩罚并重的体制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真正让法律长出“牙齿”。
 
  孙佑海建议,应抓住食物消费的关键环节,尤其要对各种食物浪费的行为进行清晰界定,制定明确惩罚措施,强化监督主体的责任。
 
  据悉,12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听取调研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报告。
 
战胜了“洋种子”,却败给了“仿种子” “仿种子”层出不穷扰乱种子市场,严重影响种业创新,亟待整治
战胜了“洋种子”,却败给了“仿种子”
“仿种子”层出不穷扰乱种子市场,严重影响种业创新,亟待整治

( 2020-09-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本报记者于长洪、张洪河、李云平
 

 
  解决我国14亿人口“吃得饱”问题的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在自主育种方面已接近甚至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在素有“健康粮仓”之称的水果蔬菜、杂粮杂豆等非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领域,各种仿冒具有知识产权新品种的“仿种子”层出不穷,严重干扰种业市场秩序、挫伤企业研发创新积极性。我国亟待建立和完善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严厉打击“仿种子”,切实保护好农业“芯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安全。
 
“仿种子”之乱


 
  眼下,全国各地向日葵进入秋收时期,但一些葵农遇到烦心事。“开春时,市场上销售的食葵种子有好几十个,名称、外形都很相似,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来,我们就选择了其中一个品种。现在我们收获后发现,虽然葵花子产量可以,但品相不太好,卖不上好价钱,‘仿种子’让我们吃了哑巴亏。”葵农张子元说。
 
  我国地处种植向日葵的黄金纬度,种植地域宽广,年均种植葵花面积1000万亩以上,食葵种植面积、消费能力、出口贸易、科研水平和从业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与葵农一样,内蒙古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深受“仿种子”之苦,这是一家集育种、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向日葵龙头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卞伟勋说,他们近些年投入6800多万元,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葵品种SH363、SH361。“自这个品种推出以来,已被多个假种子仿冒,导致我们市场占有率由60%下降到33%左右,损失巨大。”
 
  中国葵花产业联盟调查发现:国内现有原创型食葵育种企业和科研院所不足20家,其自主选育、推广上市品种约50个,而在国家农业农村部门登记的食葵新品种却高达1900多个。该联盟执行会长张永平痛心地说:“我国利用10多年的时间培育出食葵新品种,打败了国外‘洋种子’的垄断,却在很短时间内败给了‘仿种子’。”
 
  据了解,我国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中,水稻、大豆种子基本是国产品种,小麦的品种国产化率也较高,玉米、马铃薯种子部分依赖进口,不少蔬菜品种严重依赖洋种子。
 
  我国华北某地级市种子管理站站长告诉记者,解决“吃得饱”问题的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我国在自主育种方面已接近甚至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其他杂粮杂豆、水果蔬菜等非主要农作物是解决“吃得好”的“健康粮仓”,但自主育种方面与世界水平仍差距很大。近年来一些科研公司加大非主要农作物育种研发力度,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经济效益高等原因,我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被仿冒现象突出,以市场认可度高的向日葵原创品种SH361、SH363、GK601为例,全国类似名称的登记品种达400多个。
 
  卞伟勋说,“仿种子”就是对自主研发种子的仿冒、盗版和侵权,不仅侵犯自主研发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也扰乱了种业市场秩序,更挫伤了企业研发培育新品种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我国种业的创新与发展。
 
“仿种子”之害


 
  “我们辛辛苦苦培育出的新品种,在很短时间、花几千元就能被仿冒。”张永平说。记者调查发现,研发一个优良品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然而,一些企业或个人受利益驱动,在无种质资源、无育种基地、无技术团队的情况下,做起了一本万利的“仿种子”生意。
 
  据介绍,“仿种子”乱象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直接盗窃或收买研发企业人员获取亲本后进行杂交、繁育出所谓的新品种,二是直接混合使用各种知名度较高、市场行情较好的品种推出所谓的新品种,三是使用与品牌种子名称相近的名称进行“傍”名牌。
 
  记者调查了解到,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特异性,成为当今先进的种质鉴定技术。我国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已建立完备的DNA指纹图谱库,可有效识别“仿种子”侵权行为。但我国向日葵等非主要农作物尚未建立完备的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面对“仿种子”现象难以及时、准确识别,维护知识产权更是难上加难。
 
  卞伟勋告诉记者,由于缺乏DNA指纹图谱的技术支撑,他们难以认定市场上的“仿种子”侵权行为,企业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保护,而蒙受巨大损失。
 
  一些地方种子管理站负责人坦言,他们既没有DNA指纹图谱技术,也没有基因比对手段,无法认定“仿种子”行为,很难有效打击“仿种子”。
 
  据了解,我国新品种登记制度不完善,也是“仿种子”现象难以制止的主要原因之一。DUS(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是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主要依据,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只对申报材料进行“纸上审查”,很难对新品种的真实性和差异性进行实质审查,导致一品多名的现象非常严重。
 
  而对于原创型育种企业来说,“DUS测试周期长达两三年,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速度快,从而造成新品种保护权授予时滞。如果遇到仿冒、套牌等侵权行为,在原创种子尚未通过新品种测试时,‘仿种子’已捷足先登,出现‘李逵’败给‘李鬼’的现象。”张永平说。
 
“仿种子”之治


 
  国内育种专家认为,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我国要保护“土”种子、利用“洋”种子、培育新种子、打击“仿种子”。因为种质资源是自然植物的生命备份,特别是非主要农作物,在保持物种多样性、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张永平介绍,要充分利用“土”种子品质好、“洋”种子产量高的各自优势,开展品种杂交、选育工作,培育出产量、质量、口感等均佳的新品种,兼顾适应性、丰产性、商品性。为此,要着力保护好非主要农作物“土”种子,需要及时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调查与收集工作。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建设,已在内蒙古启动,希望得到国家试点支持。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向日葵研究所所长李军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现代农业的革新和竞争是以种质资源为核心的科技较量。建立和完善非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有利于对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发掘一批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新基因,有利于创制一批突破性的新种质。建议在非农作物原产地或主产地,如在食葵种植面积占全国七分之一的巴彦淖尔市,设立由国家主导的食葵DNA指纹图谱库,有利于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研发、推广。
 
  业内人士建议,我国需要实施更为严格的新品种登记制度。在构建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的基础上,各级品种登记审查单位必须对登记品种的特异性实施实质审查。对已登记品种进行DNA指纹图谱鉴定,对一品多名及剽窃原创品种的“仿种子”行为进行筛查和严厉打击,维护原创企业的合法权益。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我国需要实施植物新品种权事先审查机制,从源头杜绝种质资源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国家相关部门借助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对植物新品种权授予工作进行事先筛查,筛查后再确定是否安排进行DUS测试,以保证植物新品种权授予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基层种子执法人员呼吁,我国需要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立法,缩短DUS测试周期,加快品种审定效率。部分品种审定可采用DNA测试法,缩短审定时间,进一步保护和提高企业研发新品种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