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地周刊 |
16 |
11/16 |
10
|
11
|
12
|
>
|
>| |
|
|
PDF版 |
|
|
|
|
|
母爱的孤独 |
|
|
( 2018-05-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王宁 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难得的一天休息,去商场逛逛,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坐公交,在大石桥转车。
要坐的车久等不来,见长凳上有个空位,坐下。坐在一旁的老太太凑过来,说了句什么,但听不清。我大声问:“您说什么?”
老太太贴在我耳边,问:“闺女,今天星期几啦?”“星期天。”我大声说。
老太太一听,立刻精神起来,眼睛也亮了,说:“星期天了,我女儿今天来看我。”
“哦。”我点点头,转脸继续眺望公交车来的方向。
老太太一直坐着,并不理会来来往往的公交车。以为她不知道乘坐哪条路线,便问:“您在等车吗?”她摇摇头,手指前方,说:“我家就在对面。”
“您在等女儿?”
“不是。她从对面下车。”
对面的公交站没有凳子,没有树阴,坐在这里也能看见女儿下车。
以为和老太太的交谈到此为止,但不一会儿她又凑过来,说:“能不能给我女儿打个电话,看她走到哪里了?”
有些意外。片刻迟疑。怕她女儿不接陌生电话。看着老太太热切期盼的目光,不忍拒绝,便问:“她的号码是多少?”
老太太赶忙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卷纸,小心翼翼地在手心里展开。
这是用小学生的作业本自制的小本本。怕磨损,上面还贴了透明胶布。
老太太把小本本放到眼前,小心翼翼地一页页翻着。从头至尾翻了两遍,都没找到女儿的电话。她有些着急,手也有些颤抖。
要坐的车来了,不忍就这么离开,便帮老太太一起找。
我问:“您女儿叫什么?”
“王艳。”她说。
老太太仍把纸片握在手掌心,不舍得交给我。我凑过去,和她一起把皱巴巴的小纸片一页页展开。我翻得有点快,老太太用手护着,唯恐我把纸片弄破了。
十多页的小纸片,每页上都写着两三个名字和电话。看来老太太的亲人并不少,但对她来说,也许只是一串数字,亲近又遥远,可望不可即。
找到号码,拨了几次,王艳始终不接,无奈地说:“可能她不接陌生电话。”
老太太一直紧张地盯着手机,脸色渐渐阴沉下来,但她还是坚持说:“她在车上,听不见。”
然后,她还是通情达理地说:“不打了。别误车。”
感觉王艳真的不会接电话了,只好上车。
站在车门口,回望老太太,她已经站了起来,准备离开。看着她那弯曲着的、落寞的身影,心里不是滋味。
妈妈也是这么盼我的,只会更甚。这老太太身体还好,妈妈却是重病缠身,瘫痪多年,生活无法自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照顾。
一年夏天,中午十一点多下火车,走到家门口的那条小路上,看见院门口的妈妈,坐在轮椅上,茫然地眺望着远处。
我跑过去,蹲在她面前,仰望着那张黝黑的满脸深深褶皱的愁苦无助的面庞,无法言语。妈妈愣愣地看着我,没有惊喜,也不激动。怕妈妈看见流泪,躲到轮椅后面。
而最令人锥心疼痛的,是有次离开家时妈妈看着我的那种眼神。那次回去是临时决定。见我突然回来,妈妈一脸吃惊,激动地问:“咋回来了?”
我说:“回来办事。”
找来指甲剪,给妈修好指甲。端盆水,好好洗把脸,以抚慰她那满脸的皱纹,和心中无法排遣的苦楚。烧壶热水,一遍遍揉搓着那双变形了的解放脚……
妈妈温暖地微笑着,看着我不停地忙这忙那,却不知道我在心里正盘算着怎么跟她告别。果然,听说我还要走,妈妈比见到我时更吃惊。她近乎哀求地说:“住一晚,明天一早再走不行吗?”
我只是用“还有事情”搪塞她。
“还有事情”,一句简单却无法辩驳的理由,挡回了妈妈的千言万语。
我站起来,走到门口,故作轻松地回头跟妈妈说“拜拜”,却一下被妈妈的眼神深深刺痛了。那眼神,无法用言语形容,不敢直视,每每想起,都万箭穿心,难以承受。
后来终于明白:工作对我们来说,永远没有想象的重要。而妈妈,永远比意识到的更重要。等到明白的那一刻,一切都晚了。虽后悔万分,却永远无法弥补……
一周时间又在忙碌中过去,又是一个星期天,再次在大石桥转车。就在公交车开动的那一刻,突然想起上周坐在凳子上等女儿回家的老太太。
马上到母亲节,也许今天王艳不会让妈空等,说不定此刻她正和妈妈一起愉快地准备午餐,享受着这普通又可贵的天伦之乐。
如果妈妈还在,此时的我,也应该早早回到家里,跟妈妈一起过母亲节了。
把王艳的电话存下,万一她真的回过来,就告诉她:你的妈妈在等你回家。
|
|
母爱的孤独
|
|
|
|
( 2018-05-1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
|
|
|
母爱的孤独 |
|
|
( 2018-05-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王宁 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难得的一天休息,去商场逛逛,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坐公交,在大石桥转车。
要坐的车久等不来,见长凳上有个空位,坐下。坐在一旁的老太太凑过来,说了句什么,但听不清。我大声问:“您说什么?”
老太太贴在我耳边,问:“闺女,今天星期几啦?”“星期天。”我大声说。
老太太一听,立刻精神起来,眼睛也亮了,说:“星期天了,我女儿今天来看我。”
“哦。”我点点头,转脸继续眺望公交车来的方向。
老太太一直坐着,并不理会来来往往的公交车。以为她不知道乘坐哪条路线,便问:“您在等车吗?”她摇摇头,手指前方,说:“我家就在对面。”
“您在等女儿?”
“不是。她从对面下车。”
对面的公交站没有凳子,没有树阴,坐在这里也能看见女儿下车。
以为和老太太的交谈到此为止,但不一会儿她又凑过来,说:“能不能给我女儿打个电话,看她走到哪里了?”
有些意外。片刻迟疑。怕她女儿不接陌生电话。看着老太太热切期盼的目光,不忍拒绝,便问:“她的号码是多少?”
老太太赶忙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卷纸,小心翼翼地在手心里展开。
这是用小学生的作业本自制的小本本。怕磨损,上面还贴了透明胶布。
老太太把小本本放到眼前,小心翼翼地一页页翻着。从头至尾翻了两遍,都没找到女儿的电话。她有些着急,手也有些颤抖。
要坐的车来了,不忍就这么离开,便帮老太太一起找。
我问:“您女儿叫什么?”
“王艳。”她说。
老太太仍把纸片握在手掌心,不舍得交给我。我凑过去,和她一起把皱巴巴的小纸片一页页展开。我翻得有点快,老太太用手护着,唯恐我把纸片弄破了。
十多页的小纸片,每页上都写着两三个名字和电话。看来老太太的亲人并不少,但对她来说,也许只是一串数字,亲近又遥远,可望不可即。
找到号码,拨了几次,王艳始终不接,无奈地说:“可能她不接陌生电话。”
老太太一直紧张地盯着手机,脸色渐渐阴沉下来,但她还是坚持说:“她在车上,听不见。”
然后,她还是通情达理地说:“不打了。别误车。”
感觉王艳真的不会接电话了,只好上车。
站在车门口,回望老太太,她已经站了起来,准备离开。看着她那弯曲着的、落寞的身影,心里不是滋味。
妈妈也是这么盼我的,只会更甚。这老太太身体还好,妈妈却是重病缠身,瘫痪多年,生活无法自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照顾。
一年夏天,中午十一点多下火车,走到家门口的那条小路上,看见院门口的妈妈,坐在轮椅上,茫然地眺望着远处。
我跑过去,蹲在她面前,仰望着那张黝黑的满脸深深褶皱的愁苦无助的面庞,无法言语。妈妈愣愣地看着我,没有惊喜,也不激动。怕妈妈看见流泪,躲到轮椅后面。
而最令人锥心疼痛的,是有次离开家时妈妈看着我的那种眼神。那次回去是临时决定。见我突然回来,妈妈一脸吃惊,激动地问:“咋回来了?”
我说:“回来办事。”
找来指甲剪,给妈修好指甲。端盆水,好好洗把脸,以抚慰她那满脸的皱纹,和心中无法排遣的苦楚。烧壶热水,一遍遍揉搓着那双变形了的解放脚……
妈妈温暖地微笑着,看着我不停地忙这忙那,却不知道我在心里正盘算着怎么跟她告别。果然,听说我还要走,妈妈比见到我时更吃惊。她近乎哀求地说:“住一晚,明天一早再走不行吗?”
我只是用“还有事情”搪塞她。
“还有事情”,一句简单却无法辩驳的理由,挡回了妈妈的千言万语。
我站起来,走到门口,故作轻松地回头跟妈妈说“拜拜”,却一下被妈妈的眼神深深刺痛了。那眼神,无法用言语形容,不敢直视,每每想起,都万箭穿心,难以承受。
后来终于明白:工作对我们来说,永远没有想象的重要。而妈妈,永远比意识到的更重要。等到明白的那一刻,一切都晚了。虽后悔万分,却永远无法弥补……
一周时间又在忙碌中过去,又是一个星期天,再次在大石桥转车。就在公交车开动的那一刻,突然想起上周坐在凳子上等女儿回家的老太太。
马上到母亲节,也许今天王艳不会让妈空等,说不定此刻她正和妈妈一起愉快地准备午餐,享受着这普通又可贵的天伦之乐。
如果妈妈还在,此时的我,也应该早早回到家里,跟妈妈一起过母亲节了。
把王艳的电话存下,万一她真的回过来,就告诉她:你的妈妈在等你回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