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个以“中关村”冠名的乡镇科技园“亩产过亿” |
|
( 2023-11-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财经财经 |
|
在一款国产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帮助下,北京市海淀区航天中心医院的医生们,用26分钟就成功完成一名96岁患者的骨盆骨折手术。患者身上仅留下0.5厘米小切口,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行走。
“长期以来,先进医疗器械和设备依赖进口,标准规范由国外制定,要想不被‘卡脖子’,只能坚持自主创新。”天玑系列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企业、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送根说,十余年间,天智航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成为参与全球手术机器人标准制定的中国企业。
记者近日走进天智航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褐红色学院风建筑,园内流水潺潺,亭台精巧。各类生活超市、特色咖啡店、中高档餐饮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漫步其中,犹如身处一所大学校园。
难以想象,眼前这个时尚现代感十足的科技园区,在当初大批乡镇工业企业凋敝后,曾是一片依赖“吃瓦片”生存的效率“洼地”。
20世纪80年代,东升镇汇集着变压器铁芯厂、锅炉厂、印刷厂、毛纺厂等40多家乡镇老工业企业。当地老百姓守着“金窝”过日子,一度风风火火。然而,随着产业升级转型,东升镇大量工业企业不仅长期亏损,产业定位也不再符合首都发展要求。
2007年前后,为了充分利用毗邻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海淀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地利”优势,东升镇党委政府主动关停淘汰低端乡镇企业,把预备建设的工业园区调整为科技园区。
十多年前,东升科技园成为我国第一个以“中关村”冠名的乡镇科技园。
改名不意味着发展就会一帆风顺。“2010年东升科技园区正式开园,镇政府决定把园区交给我们村的合作社管理,也一并连带着2.5亿元建设债务。”东升科技园管理团队成员、老村民刘龙说,当时的巨额债务让很多人打起“退堂鼓”。“合作社内4000多名股东认为,园区没有发展前景,不能拿钱打水漂,纷纷选择折现退偿。剩余的800多名股东只能再举债2个多亿进行资产退偿。”
旧债未还、新债又起,让这个新园区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是继续加大投资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努力创收,还是多盖房子走回头路吃房租?这道选择题迫切地摆在园区管理团队面前。
“坐吃只会山空,还是得去创业才有希望”“背靠着海淀这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不能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和条件”……
在反复争论和数不清多少次的综合研判后,“不吃瓦片”成了共识。管理团队也渐渐探索出愈来愈清晰的发展目标:必须打造高附加值的新型科技园区,成为以人为本、全面领先的中小微科技企业服务商,提供从企业孵化、成长到上市全方位成长周期服务。刘龙现在还记着,大家一起讨论,园区定位从“‘吃瓦片’的房东”确立为“领先的科技企业服务商”。
定好“施工图”,东升科技园驶入“快车道”。投资修建高档园区酒店,以大幅低于市场的价格为园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园区租金为员工提供三餐补助;按照市场价从周边居民手里租来房屋,补贴完以后再打折出租给企业;连续十多年开展创业大赛,通过高额的奖金,吸引国内外优质的创业团队;在海内外重点高校附近设置网格化孵化器,出钱租地,寻找培育好的创业项目……
十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量变的积累最终迎来质变。东升科技园为企业育种、孵化到扶植成长的服务链条不断完善,汇聚以亿华通、九号公司、智行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硬科技企业,初步形成生命科学、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新产业的聚集。
一个“乡镇级产业园”,为何能让新企业蓬勃诞生、初创企业纷至沓来?张送根说,除了掌握核心科研创新成果外,企业所在地独特的创新生态环境尤为关键。
“我们是一家海淀本土科创企业,从低价承租的办工场地、由政府支持的第一笔风投到第一个‘吃螃蟹’的海淀医院客户,以及近年来的‘海淀区大健康政企协作创新平台’,帮助公司推进产品技术落地……企业的每一次跨越成长,都离不开政府和园区大力支持。”张送根说。
如今,这个占地仅300亩的园区已入驻超过340家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包括4家上市企业和3家独角兽企业,年产值超过300亿元,平均亩产过亿元。
“盖房、租房、吃租金的粗放经营模式太落后,根本经不住市场风吹草动。”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孵化器公司总经理何进介绍,整个园区目前运营收入主要来自酒店、商业、人力资源、投融资等综合性服务,房租收入占比不足五成。疫情期间,园区累计为企业减免房租超过5000万元。
用亩产论“英雄”,向转型要空间,以改革促发展。东升镇的“蝶变”是海淀近年来“新园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2022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新园区聚集的大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是海淀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截至2023年9月底,海淀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764家,独角兽企业51家。
种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张革表示,海淀区主动担起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使命,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聚集效应,围绕服务平台、融资支持、空间载体、政策体系,提升重点园区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持续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海淀区持续汇聚资金、人才、空间等创新要素,修好“内功”引凤来巢,“新园区经济”正在海淀处处开花结果。
产业的跃升没有完成时。当前,人工智能正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海淀区集聚的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过千家,已经形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布局。以东升科技园为代表的海淀新园区,正乘着东风扶摇而上,每分每秒都有创业者在加速奔跑,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本报记者涂铭 乌梦达 吴文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