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季,莫让教室成为家长才艺“展示场” |
|
|
( 2023-09-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
开学前夕,网络上“开学仪式感贩卖焦虑”“家长呼吁整治开学仪式感乱象”“开学仪式感别流于形式”等话题引发关注,许多网民认为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开学仪式感”让开学变了味,不仅增加教师和家长的负担,还严重背离教育初心,滋生攀比之风。
开学季,一些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劳动、重温传统文化、体育运动等方式举行开学仪式,让学生在劳动、文化、运动等氛围中迎来新学期。但与此同时,购买华而不实的开学礼物、对书籍进行过度的“网红包装”、家长代劳打扫卫生出黑板报等行为,在网络上被吐槽开学“仪式”变“形式”。
一名家长反映,开学前的班级教室成了家长创意和才艺的“展示场”。在教师发动下,家长们策划、采购、布置各司其职,气球、彩带、KT板等装饰品成了标配,饮料、小零食更是“锦上添花”……开学第一天学生就像来到“派对现场”。在她看来,这有种“被迫消费”的感觉,也不理解这样“变了味”的开学仪式意义何在。
开学仪式的本意应是让学生经历较长的假期生活后,能通过一个仪式正式“收心”转换状态。为了给学生一个更好的适应过程和引导,有一定的仪式感无可厚非,但不能一味将心思放在怎么热闹,怎么“出奇出新”,而忽视了开学仪式的本意。本应让学生自己进行的打扫班级、领书、出黑板报等环节,如果全让家长代劳,也违背了劳动教育的初衷。
开学“仪式”不能仅仅追求“形式”,学校应当让学生唱主角。开学仪式的目的应当与立德树人相契合,让学生们感受回归校园、融入集体、潜心读书、汲取养分的良好氛围。最好的“开学仪式感”就是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其中,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打扫干净教室带来的成就感、拿到新书迫不及待翻开的新鲜感,这是气球、零食等无法带来的。 (本报评论员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