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05版:新华深读

06版:新华观点

07版:新华财经

08版: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09版:新华国际

10版:新华关注·健康

11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12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奔着‘美丽经济’,我们越干越有劲儿!”
“奔着‘美丽经济’,我们越干越有劲儿!”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三月九日,袁其忠(右)和老伴在家晒萝卜干。

       新华社记者林光耀摄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5月25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新建社区考察,来到开办农家乐的村民袁其忠家。近日,新华社记者回访了袁其忠。

【情景回放】


  傍晚时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袁其忠的农家乐小院,察看院落、客厅、餐厅。“农家乐开了多久?”“平常客人多不多?”“收入多少?”总书记一边参观一边兴致勃勃地了解情况。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同袁其忠一家人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促膝交谈。大家争相向总书记介绍当地利用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听后表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他说,我在浙江工作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

【袁其忠心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年过去了,总书记的话时刻在我耳边回响。这些年,我们就是奔着这个干,生活迎来了好光景。

  如今,我的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媳都成了农家乐里的固定员工,生意很红火,家家都买了新车。口袋鼓起来了,我给小院翻了新,室内用餐的面积也扩大了,还统一了餐具、改建了卫生间。

  不光我家,左邻右舍好多都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年纪大的妇女在村里当服务员,一个月也有3000多元收入呢。

  日子一天天变好,村里也变了。以前泥泞的小路铺上了石板,水塘里种上了净化水质的植物,垃圾不落地分类处理,还建起了公共厕所和停车场,村民的卫生意识提高了……游客说我们这儿比城市还干净咧!

  山美水美,人的心情也越来越美。村里的文化节目越来越多,新建了文化大礼堂,渔民画、石头画成了村里的特色,我们村在外面的名声也越叫越响。

  这不就是总书记鼓励我们发展的“美丽经济”吗?

  我盼望总书记再来我们家坐坐,看看这里的新变化!我真想对总书记说:“听您的话,奔着‘美丽经济’,我们越干越有劲儿!”     (记者黄筱)

     新华社杭州4月12日电

 
坚持“动态清零” 打赢抗疫硬仗
坚持“动态清零” 打赢抗疫硬仗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陈芳、董瑞丰、彭韵佳、顾天成


  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32万例,波及30个省份……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复杂。

  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尊重科学、体现规律,完全必要,而且效益明显,是宝贵的经验。我们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动态清零”尊重科学,体现规律,完全必要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动态清零”,这是判断中国抗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被击穿危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表示,“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更何况,新冠病毒未来如何变异,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最糟糕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毒性更强的变异株。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部分国家经过多种尝试后,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疫情策略,干脆“躺平”,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旦发病和死亡人数大幅上升,这些国家又会收紧防控策略。

  经历过武汉战“疫”的“洗礼”、德尔塔疫情的考验,中国实现了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动态清零”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我国两年多的防控实践证明,“动态清零”符合我国实际,而且是现阶段我国及时控制新冠疫情的最佳选择。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人命关天。”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在“义”与“利”之间,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始终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

实践证明,“动态清零”完全有效


  12日下午,吉林市第五方舱医院实现清舱。这座当地最大方舱医院,最高峰时容纳5000多名患者,在运转的30天里为社会面清零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做出关闭离汉通道这一史无前例的防控之举,到多地采取从严从紧、管控封控的防疫举措,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中国用有效实践一次又一次击退疫魔,不断赢得战“疫”主动权。

  一直以来,中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0年,在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时,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这进一步证明,坚持“动态清零”,真正防得住,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冲击,才能尽最大可能实现更好发展。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实现“动态清零”难度进一步升级。

  快速反应、有效落实,可以实现“以快制快”——

  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原则”,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

  天津,从1月8日疫情突袭,到1月21日宣布社会面清零,国内首次大规模迎战奥密克戎取得阶段性战果。深圳,从按下“慢行键”到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开始有序恢复,用时不到10天。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筑牢抗疫攻坚的坚强堡垒——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向吉林、上海等地派驻工作组,指导相关地区有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已从全国16个省份调派医务人员4万余名支援上海;11省份联保联供向上海供应蔬菜1.8万吨;党员率先参与到小区封控物资保障工作……源源不竭的中国力量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

  14亿多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动态清零”的群众基础——

  积极接种疫苗、配合流调溯源与管控安排、参与核酸检测、做好个人防护……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守望相助,一次次遏制病毒的反扑。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超33亿。

“动态清零”总方针必须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局部地区被管控,一时不方便,是为了大家好。一地坚守住,是为了更多地方的平安。

  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中国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稳产保供。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坚持防疫、保供并重,解决好老百姓的“燃眉之急”,正是“动态清零”的题中应有之义。解决好民生小事,事关“动态清零”大局。处理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关系,是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必答题。

  抗击疫情需要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面对跌宕反复的疫情,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发布“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 北京:着力解决“充电难”等民生事
发布“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
北京:着力解决“充电难”等民生事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据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田晨旭)记者12日从北京市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近日北京市正式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将强化市政公用服务供给,解决“充电难”等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事。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完成147个老旧小区、2111个村配套电网改造。天然气年消费量达到189亿立方米,服务居民用户715.6万户。城镇供热面积达到8.95亿平方米。此次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目标和任务,包括城市环境、市政公用服务、绿色低碳城市运行、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管理、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等六方面。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一级巡视员柴文忠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研究制定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意见,支持鼓励将充电设施电气化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推动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装尽装”。到“十四五”末,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桩将达70万个,平原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核心区小于0.9公里,缓解市民充电焦虑。为满足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需求,保障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力争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市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全覆盖。

  在绿色低碳城市运行方面,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要达到10%以上。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全面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和隐患治理,今年底前完成全市燃气安全排查和整治任务,2024年底前完成全市地下管线存量重大隐患治理。此外,到“十四五”末,要将全市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提升至14亿立方米左右。

 
汉江源头活水来
汉江源头活水来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位于陕西省宁强县汉源街道办汉水源村的汉江源头,石崖上刻有“汉江源”字样(一月八日摄)。    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新华社西安4月12日电(记者郑昕)从秦巴山区汩汩渗出的涓滴汇流成溪,顺山势倾泻而下,玉带般串起两岸茶田果园、油菜花海、烟火民居,至陕西省宁强县汉水源村,千里汉江流过浩荡历程的第一个10公里。

  作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在丹江口水库将部分水源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输往京津等地。宁强乃至整个陕南地区,都是工程的起始端与重要水源涵养地。被称为“汉水源头第一村”的汉水源村,扛起了守护一江清水的责任。

退耕还林:让“浑汤水”清澈


  清明刚过,在汉水源村“汉水源头”民宿,主人张继荣拎起烧得吱吱响的水壶,沏出一杯汤色清亮的绿茶。“这是明前采来的新茶,配上咱源头的水冲泡,最好。”张继荣笑呵呵地说。

  “以前一遇到下雨,山上泥石流严重,河水就成了‘浑汤’。村里人当时都是从河里取水,存到缸里好长时间才能沉淀下来。”张继荣回忆过去的情景。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汉水源村从2009年到2015年退耕还林1809亩。成效显见,这些年,下雨时河道里没了“泥糊糊”,即便下过暴雨,河水很快变得清澈。

  “如今,家家都喝上了自来水,大水缸早都成稀罕货咧,留着也成了个摆设。”张继荣说。

  汉水源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王光俊介绍,村里在山上设置了6个供水点,把经过过滤与沉淀后的河水送入百姓家中。到2018年,全村人一年四季都能喝上“清汤水”了。

  禁伐、禁牧、禁污染企业落户;改造饮水设施、农村厕所、禁止污水直排……一系列举措下,汉水源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态“生财”:让“养生菌”富民


  “广东的客商把订单签好了,货车在村口等着,现在问题是产量赶不上需求。”张分队一边说着,一边割下一朵粗壮的羊肚菌。他是宁强县万信食用菌产业开发公司总经理。  

  看中这里良好的气候条件和适于菌类生长的砂质土壤,1999年,张分队从河南来到汉水源村搞起了食用菌种植。由于要用木屑做菌棒,山上大量的原生木材被耗费。细算“生态账”和“经济账”后,近一两年,张分队和村干部们决心改种市场前景更好且对环境损伤较小的羊肚菌,目前已经在汉水源村种了60多亩,成为富民新产业。

  记者了解,这些年,汉水源村把河道两岸千余亩可耕地进行了流转,改种茶树、果树等,打造出一条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观景长廊,既维持住了汉江源头的水土资源,又促进了当地百姓增收。

  “以前种食用菌,‘食用’了山里不少木材;现在种养生菌,养好了生态也富裕了村民。”自称“土专家”的张分队说,羊肚菌的生长期是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正好不占用农民种粮的时间,农民每年光是参与种羊肚菌的人均收入就有3000元。

大家守护:让“源头水”长流


  清晨,伴着清亮动听的溪流声,汉水源村护林员张仕明手拿扫帚,把石板步道上的落叶扫得干干净净。

  这些年,村里试点垃圾分类回收,野外大片生活垃圾消失,村民逐渐改掉了乱丢垃圾的习惯,村里护林员、巡河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说起这事儿,还是张邦贵给大家带了个好头。”村民说。十几年前,同村的张邦贵每天拿着火钳和垃圾袋,在河道旁、山路上往返数公里捡拾垃圾。当时有人对他说“汉江又不是你一个人的”,张邦贵回答“这条河是咱大家的”。

  在张邦贵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拿起扫帚义务清扫垃圾,维护河道清洁,从一个人干变成了大家一起干。

  记者了解,现在村民保护汉江的意识大大提高,自觉做到不在河道里洗衣服、丢垃圾,看到有游客随地乱扔垃圾时都会善意提醒、劝阻。汉源街道办和宁强县相关部门也会定期组织志愿者进山捡拾垃圾。

  “我们住在汉江源头,会永远守护好这里的山山水水。”王光俊说。

 
优惠政策不断扩围,确保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实 山东:“放水养鱼”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
优惠政策不断扩围,确保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实
山东:“放水养鱼”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济南电(记者王阳)4月8日一早,在山东省临沂市万客常旺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税收专家顾问团队”留抵退税辅导小分队就来到了企业,辅导企业财务人员通过电子税务局界面,“轻点”几下,就完成了5万余元的增量留抵退税申请。

  申请顺利提交后台审核后,企业财务经理孙霞说:“我们申报完增值税后,系统就提示需要申请增量留抵退税,税收专家顾问辅导着办理,全程就用了几分钟。”

  4月起,我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正式实施。在稳定预期、助企纾困的举措作用下,小微企业开始受惠。

  “有了留抵税额,当期就能退回,8.6万元到账了,对小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济南利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韩保航说,受疫情影响,物流运输不畅,市场萎缩,企业产品销量骤减。“资金周转对我们来说是大问题,不到一小时退税资金到账,帮助我们盘活了现金流,国家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轻压力,增添发展信心。”

  今年留抵退税户数多、小额退税占比高,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进一步精简享受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持续扩大“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范围。推出“留抵退税确认制”,纳税人仅需“一键确认”,留抵退税平均时间压缩至0.64个工作日;实行容缺办理和“先退税后核查”,出口退税平均用时压缩至3.8个工作日。

  优惠政策扩围加码,使退税减税力度只增不减。3月底,山东省发布通知规定,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山东省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顶格”享受“六税两费”减免政策。

  据介绍,所谓“顶格”,就是符合“六税两费”减免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可以按照中央赋予山东省减免权限的最高额度享受减免。只要纳税人缴费人符合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或小型微利企业中任何一个身份就可以享受“六税两费”减半优惠政策。

  “我们推出减负担、简流程、优服务等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优质高效智能的税费服务。”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局长胡苏华介绍,除了精简办理流程,我们还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实现233项办税缴费事项“非接触式”办理。目前,所有纳税缴费事项实现涉企业务网上能办、个人业务掌上可办,主要业务“非接触式”办税比例达97.01%。

  疫情下,山东一些县区财政支出压力增大。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省财政加大对市县财政保障的支持力度,确保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实。

  山东省财政厅工作人员介绍,省财政已提前下达市县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570亿元,用于保障基层“三保”运行。同时,于3月底将中央下达山东留抵退税专项资金294.26亿元分解落实到市县,为4月微型企业、6月底前小型企业留抵退税“清零”提供财力保障。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将有效助力企业加大投资、开展技改。山东全年预计新增减税降费约1700亿元,将有力促进企业减负、居民增收、消费扩容,稳定市场预期,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住宏观经济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

 
总书记说的“巩固住再往前走”是何深意
总书记说的“巩固住再往前走”是何深意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家喻户晓的金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提出的。

  这一次考察海南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工作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果,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再到海南,习近平总书记“看老乡”看的是乡亲们脱贫之后的生活,指导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巩固住再往前走”,从这一深入浅出的要求中,可以读出三层含义。

不做秀的政绩观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是“造盆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并未简单接续开启乡村振兴。在此之前设立了5年过渡期,正是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后,不管是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全国两会现场,还是在地方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此次在海南,总书记提出“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果”。把此项任务摆在优先级,切实体现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办扎扎实实的事,不做图虚名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正确“政绩观”。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立竿见影。“巩固住再往前走”传递的就是夯实脱贫基石的基础上,一步接一步,稳扎稳打、压茬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产业的方法论


  如何“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发展产业是根基、是关键。

  同样都是在海南,2013年在玫瑰风情产业园,对产业园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经营玫瑰花、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

  2018年了解施茶村发展石斛产业,强调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深入因茶致富的水满乡毛纳村考察。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虽然目标发生了战略性转移,但总书记念念不忘产业,就是要靠发展产业巩固住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有效衔接,让老乡们跑好这场产业“接力赛”。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总书记依然深入曾经的贫困地区看望老乡,几乎每次考察都要调研当地特色产业,体现出“巩固住”这件事在他心中的分量。

  除此之外,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继续压实工作责任等举措,都是为了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到实处,让“乡村振兴工作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

“关键看老乡”的评价标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海南,民生总是绕不开的话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朴实的话语,揭示出评价小康成效的关键是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此次在海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关心的就是让全国各族群众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

  正可谓“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主笔:黄玥、董博婷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赵乐际在湖南调研时强调 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部署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赵乐际在湖南调研时强调
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部署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长沙4月1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10日至12日到湖南调研。他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部署的重点任务,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赵乐际参观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到农户家中走访看望党员、群众,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听取对党风政风的意见建议。他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人民群众从具体的实际的事情来感受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一定要适应新时代要求,续写“半条被子”的故事,发扬“半条被子”的精神,让各族群众打心眼里拥护党、跟党走。纪检监察机关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赵乐际详细了解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强调纪委监委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督促落实减税退税、融资支持、创新激励、纾忧解困等政策措施,坚持不懈纠“四风”树新风,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保证企业家一门心思抓生产谋发展。
 
  调研期间,赵乐际来到湖南省和衡阳市纪委监委,亲切看望机关干部,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主持召开部分省纪委书记座谈会。他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持续深入整治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系统总结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经验做法,深入研究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自觉具体地体现和落实稳中求进、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依规依纪依法等要求,更好促进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要加强政治监督、日常监督,加强换届纪律风气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做好今年工作的部署要求,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赵乐际还参观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缅怀革命先辈的崇高风范和丰功伟绩,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涵养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努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可亲可信可敬。
 
湖北:以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确保基层党组织党员全面参与
湖北:以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 确保基层党组织党员全面参与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武汉4月12日电(记者李伟)“党组织多次通过电话联系我,讲解推荐提名党的二十大代表的政策和意义,听取我的推荐意见,让我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对我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的牵挂。”黄忠敏目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工作,是武汉市的一名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在人才服务机构。她常年在外,但党组织多次联系,让她也参与到此次代表推荐提名中来。
 
  党的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工作开展以来,针对和黄忠敏一样的党员,湖北各地党组织创新宣传发动方式,力争让每名党员都参与进来,做到全覆盖。
 
  针对辖区内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党员流动性大的特殊情况,武汉市武昌区依托全区14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00多个小区党群服务驿站以及40多个“江城蜂巢”,加强宣传发动,充分保障新就业群体党员能够就近就便行使民主权利。宜昌等地充分发挥“双报到”党组织和党员宣讲作用,在八小时外,通过志愿服务、走访入户等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代表推选工作有关精神宣讲活动。
 
  据湖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委在部署党的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工作时明确提出,2022年1月全省所有基层党支部要以推荐提名党的二十大代表为主题,组织开展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明确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强化政治活动的仪式感,引导党员先受教育后开展推荐提名,让广大党员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规定、程序环节、纪律要求。
 
  武汉市专门制作《推荐提名流程图》和《学习手册》等资料汇编,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全面传达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荐提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有关精神。
 
  为确保参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一个都不能少”,针对年老党员身体不便情况,襄阳市采取个别上门形式,以楼栋(村组)为单位,挨家挨户宣讲政策、征求意见建议,有效解决了老党员参与推荐提名存在困难的现实问题。
 
  据了解,湖北全省各基层党支部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组织党员对每名推荐提名人选严格认定身份、严格资格审查、严格综合评价。确保把先进事迹突出、受到组织表彰,在实施重大发展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灾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和艰苦环境中表现突出的党员推荐出来。
 
  据统计,全省17.5万多个党支部、396.4万多名党员参加推荐提名,基本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所有党员都参加”。
 
  “党的二十大代表名额分配向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倾斜,让我们倍感鼓舞,也激励我们勇担国家使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王建刚说。
 
4月15日起所有省份进入森林草原防火期
4月15日起所有省份进入森林草原防火期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刘夏村)4月15日起,全国所有省份进入森林草原防火期。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局长兼火灾防治管理司司长彭小国介绍,由于气温回升,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春季大风明显偏多,加之野外用火增多,火险等级持续升高。在全国部署森林消防队伍1.9万人、地方专业队10.8万人、航空消防飞机62架的基础上,又组织森林消防队伍赴多个重点省份跨省机动驻防。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局长闫鹏介绍,中央编办近期已批复为森林消防队伍增加人员编制,主要用于充实和加强全国重点林区、国家公园等重要生态保护目标,七大流域抗洪抢险等重点区域领域的一线力量。
 
雄安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启动
雄安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启动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石家庄4月12日电(记者白明山)雄安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日前正式启动,将重点推动车车互联、车路协同技术创新,打造更多的无人驾驶测试场景。

  据介绍,首批测试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选取6条共计25公里的道路,开展点到点线路运行测试,后续道路测试范围还将不断拓展。首批18辆无人驾驶汽车率先部署到位。年内,将有不少于100辆的各类型无人驾驶车辆开展道路测试和应用示范。

  通过测试,使人、车、路、物实现实时互联互通,构建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智能交通体系。雄安新区将推动数据全面开放共享,建立交通大数据库,推动摄像头、雷达、信号灯、高精度地图等交通数据,以及脱敏后的车辆测试数据,在参与单位间共享共用,加速智能网联技术成熟。

  雄安新区将加紧数字道路、边缘计算以及算力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部署,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各类车企、科技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新场景应用示范创造广阔空间。

 
韩正在全国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久久为功做好国土绿化各项工作
韩正在全国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久久为功做好国土绿化各项工作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全国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韩正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土绿化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审议有关文件,总结2021年国土绿化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在充分肯定国土绿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后,韩正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久久为功做好国土绿化各项工作。
 
  韩正强调,要加强国土绿化空间规划管理,把造林绿化空间落实到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因地制宜推进扩绿提质,统筹国土绿化与耕地保护,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完善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严格保护生态资源,依法严厉打击盗伐滥伐林木、非法征用占用林地草地等行为,持之以恒打击野生动物走私,严防森林草原火灾,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创新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引导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目标任务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国务院有关部门、全国绿化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国家林草局负责人作了汇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全国妇联有关负责人作了发言。
 
外事要闻
汪洋会见意大利参议长卡塞拉蒂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12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意大利参议长卡塞拉蒂。汪洋说,中方愿同意方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深挖合作潜力,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人文交流,续写冬奥友谊,推动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中国全国政协愿加强同意大利参议院交往合作,推动中意关系、中欧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卡塞拉蒂说,意方愿同中方深化友谊、扩大合作,积极支持和推动欧中关系发展。意参议院愿同中国全国政协加强交流,助力两国关系发展。
 
        据新华社电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强调加快已定政策举措实施进度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切实保障民生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强调加快已定政策举措实施进度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切实保障民生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南昌4月12日电4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省长叶建春陪同下,在南昌、上饶考察。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快已定助企纾困等政策举措实施进度,推进改革开放,有力应对国内外环境超预期变化,稳就业稳物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切实保障民生。

  在赣江尾闾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李克强听取了江西水利建设汇报,了解工程建成后生活供水、灌溉、水运等功能。他说,水利工程是惠民和发展工程,既利当前,又造福子孙。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大信贷支持,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条件成熟的项目建设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全面展开,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尤其是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场的农民工说,愿意多加班,这样收入就多。李克强说,中国人勤劳,你们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应该得到相应回报。

  李克强听取了江西稳就业促创业情况介绍。他来到南昌跨境电商创业园区,与创业者交谈。有企业反映现金流紧张,李克强对有关负责人说,一些企业尤其是特困行业企业正处在生存发展的重要关口,要抓紧研究缓解资金压力的金融支持措施。他走进美翻科技公司,了解企业通过平台向电商创业者开展的实操培训,勉励把平台发展好,帮助更多人创业就业。李克强说,要通过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创业者既要勇于闯市场,又要守诚信,这样走得更好更远。

  李克强来到横峰县丁家村,察看水稻插秧。得知国家农资补贴和地方配套已发到农民手中,他表示肯定。李克强说,种粮有收益,饭碗端得牢。要继续抓好农资特别是紧缺特殊品种保供稳价,今年秋粮播种时如果农资价格仍较高,国家还会采取新的农资补贴措施。粮食足天下安,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饶水稻种植历史悠久,“青苗田里话丰收”,现在多一分耕耘,几个月后就会多一些收获。

  在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公司,李克强察看了新技术新产品。他说,发展新能源有利于能源多元化、提升能源保障能力,要推出更多质量高、安全性强、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李克强与在现场的配套中小微企业负责人交流。企业反映增值税留抵退税是及时雨、是雪中送炭,当前还遇到货运受阻、物流不畅,产品因运不出去而增加库存。李克强说,退税进度要进一步加快,尽早让企业拿到真金白银。要确保交通骨干网络和配送有序运转、国内国际物流畅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企业也要从长计议,与职工同舟共济,努力稳住岗位。

  李克强充分肯定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希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发挥区位等优势,实干进取,攻坚克难,推动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肖捷陪同考察。

 
面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 两部门印发新版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面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
两部门印发新版疫情防控技术方案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顾天成)适龄人群疫苗接种应接尽接、鼓励增加抗原检测、加密校园核酸检测频次、提高核酸检测抽检比例……记者12日了解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联合发布公告,通知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进一步指导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和当前疫情形势需要,对此前相关技术方案进行修订调整,形成了《高等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

  通知明确,要压实校园防控主体责任,有序落实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措施。修订后的三版技术方案,在进一步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要求基础上,增加了校园常态化监测预警,细化完善了出现疫情后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卫生保障要求。调整情况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要求,根据不同学校环境和师生来源特点,针对性落实校园出入管理、师生员工管理、重点场所和区域管理、环境卫生整治、校内个人防护等措施,着力防范疫情输入校园。

  二是增加校园常态化疫情监测预警,及时监测疫情形势变化,严格实施人员健康监测、体温检测、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缺勤追踪登记等措施,定期组织师生员工开展核酸检测抽检。如所在县(市、区、旗)发生疫情,要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提高核酸检测抽检比例,鼓励增加抗原检测,加强学校疫情早发现力度。

  三是细化完善疫情应急处置要求,如校园出现疫情后,要立即完成常态化和应急机制转换,做好传染源控制和管理、风险区域与风险人员划定管控,有序落实封闭管理、人员转运、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环境消毒和垃圾处理等,确保最短时间遏制疫情传播蔓延。

  四是对适龄人群疫苗接种工作提出要求,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推进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加强免疫接种。

  五是强调做好师生员工人文关怀和服务保障,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宣传引导和心理疏导,及时回应师生员工合理诉求和关切。

  六是强调校园疫情防控的督导检查和风险排查,相关部门安排专人定期检查评估,确保学校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交通运输部:确保服务区“好进快出”,收费站“好收快走” 受疫情影响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要坚持开放运营状态,不得擅自关停
交通运输部:确保服务区“好进快出”,收费站“好收快走”
受疫情影响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要坚持开放运营状态,不得擅自关停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综合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12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交通运输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统筹做好公路交通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核酸检测服务,做好高速公路服务区滞留车辆人员的如厕、餐饮、加油等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服务区“好进快出”、收费站“好收快走”。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督促指导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和从业人员结合本地区实际,严格落实《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等要求,严格执行消毒消杀、佩戴口罩、核酸检测、接种疫苗、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涉疫地区及周边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要提高一线员工疫情防控标准,尽量避免与司乘人员近距离接触,必要时可实行一线员工闭环管理、倒班运行,坚决防止疫情通过公路交通传播扩散。

  这位负责人指出,要积极配合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科学合理设置公路防疫检查点,加强往来车辆和人员防疫检查工作。高速公路防疫检查点应设在收费站外广场及以外区域,具备条件的要配套设置充足的货车专用通道和休息区。严禁在普通公路同一区段同一方向设置2个(含)以上防疫检查点;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查点;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严禁防控措施简单化、“一刀切”。

  这位负责人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完善部省站三级联动调度机制,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重要通道、易拥堵收费站、重要服务区的运行监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三省、成渝等区域要完善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建立路网运行分析研判会商制度,遇有省界附近公路通行严重阻塞或中断情况时,立即启动联动协调机制,开展应急联合会商,协同做好现场处置、保通保畅、信息发布等工作。要会同同级公安交管部门,健全完善路警联动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加强会商研判,针对性开展联动调度,指导各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协同做好疏堵保畅工作。

  记者另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为进一步统筹做好公路交通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交通运输部要求千方百计保障服务区正常运行,受疫情影响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要坚持开放运营状态,不得擅自关停。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有条件的服务区,可设置高、中风险地区和冷链物流车辆的停放专区以及司乘人员休息专区、安装专用移动卫生间、户外卫生间,或者设置集装箱运输车辆等货车临时专用服务区,实施闭环管理。因出现确诊或密接人员等情况确需关停的,应报经省级联防联控机制批准后方可实施,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关停信息。根据防疫相关规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人员隔离、精准流调、快速处置、全面终末消毒等工作,尽快恢复运行。高速公路服务区临时关停期间,要在严格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继续保留加油、如厕等服务功能,满足驾乘人员基本需求。

  这位负责人指出,各地要会同相关部门对本区域公路防疫检查点设置、收费站和服务区关停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复查,对不符合要求关停的,要立即恢复正常运行;对符合要求关停的,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尽快恢复使用,确保4月15日前整改完成。要健全完善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各地市防疫检查点设置、收费站或服务区关停、公路拥堵缓行、通行服务保障政策执行等情况监测和明察暗访。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天上午9时前,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等公示本辖区收费站和服务区关停情况。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每天汇总各地情况,按程序报批后统一公示。

 
商务部多措并举助货运物流保通保畅
商务部多措并举助货运物流保通保畅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谢希瑶)商务部11日召开专题会议,会同交通运输部研究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确保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助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会议指出,近期本土疫情多点频发,对市场保供稳价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供应链稳定产生了较大压力。要积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急难愁盼,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要结合外贸、外资企业特点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近期,商务部还密集研究布置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持续加强跨区域统筹与密集调度,协调、指导、督促各地商务系统,保障全国特别是上海、吉林等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一是强化市场监测预警。保持全国商务系统应急保供机制处于激活状态,开展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和日报制度,动态跟踪各地市场供应情况,加强市场运行趋势研判,及时发布保供预警信息。

  二是建立联保联供机制。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均已启动“多方帮一方”的联保联供机制,调动周边保供力量,加大货源组织力度。

  三是指导协调接驳运输。指导推动有关地区在周边建设生活物资零接触运输中转站,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目前,上海市在江苏昆山、浙江平湖、上海西郊建立的3个物资运输零接触中转站运转平稳,累计完成物资零接触转运2599吨。

 
蔬菜“打包”记
蔬菜“打包”记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梅河口市工作人员进行“蔬菜包”菜品分拣(4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3月26日以来,吉林省启动联保联供机制,紧急调运周边县市物资支援长春、吉林等地,保障重点地区防疫生活物资供应。吉林省各地市迅速行动起来,调运、分拣、打包、运输……每天,近千吨“蔬菜包”从各地汇聚过来,支援长春、吉林两市护好“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新华社发

 
铁路部门有力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铁路部门有力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樊曦)记者12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连日来,铁路部门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从严从紧、有力有序做好铁路疫情防控工作,努力为广大旅客营造平安健康的出行环境,积极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多做贡献。

  一是调整运输组织和加强站车防控双管齐下,坚决防止疫情通过铁路传播。配合各地政府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旅途风险、减少人员聚集的防控政策,在保证全国铁路网畅通、重点地区通达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停开或减开涉疫地区始发列车,将铁路客票预售期从15天调整为5天,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通过铁路外溢风险。目前,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3000列左右,不到正常水平的30%。

  二是加强铁路口岸站防控,严把外防输入的铁路关口。创新交接方式,对阿拉山口、二连、满洲里、磨憨、凭祥等9个铁路口岸站,实行非接触、信用交接模式,避免中外方作业人员直接接触;调整作业流程,对口岸站内进口货物与非进口货物不混装混运,一律坚持“先检测、再消毒、后作业”,前置检测消毒措施等。今年一季度,全国铁路口岸站共接入国际货物列车4953列,对个别入境货物携带病毒进行了及时有效处置。

  三是加强铁路单位和职工队伍健康管理。针对跨区域、流动性大的铁路机车、车辆、客运乘务人员,严把出乘、值乘、折返、退乘关,实行固定交路、固定作业进出通道管理措施。对全国100余个重点铁路建设项目,实行工地封闭管理。

  四是统筹疫情防控和运输生产,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运输保障。今年3月以来,全国铁路共开行援港物资列车39列;运送支援上海等地抗疫医护人员8000余人;运送抗疫保供重点物资3万余吨。目前,货物运输日均装车保持在18万车以上,单日装车数多次连创新高。

 
最高检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5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
最高检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5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刘硕、齐琪)记者12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最高检、公安部近日联合挂牌督办5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包括浙江“12·30”电信网络诈骗案、福建“4·09”电信网络诈骗案、河南“6·20”电信网络诈骗案、湖南“8·07”电信网络诈骗案、重庆“6·15”电信网络诈骗案。

  近年来,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密切协作配合,依法、从严、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但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尤其是诈骗犯罪集团组织人员赴境外窝点对境内普通民众实施诈骗,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这次挂牌督办的5起案件都是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案件,被害人范围较广、人数较多,多起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危害严重。

  据介绍,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将坚持境内境外、网上网下一起打,重点抓捕、严厉打击犯罪集团的幕后“金主”和骨干分子,尤其是推动境外涉诈在逃人员通缉、引渡、遣返工作;全面惩处为犯罪集团提供个人信息、技术支持、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违法犯罪团伙,坚决铲除犯罪窝点,坚决斩断犯罪链条。同时,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将把追赃挽损工作贯穿案件督办全过程,深入彻查资金流向,依法及时冻结、追缴涉诈资金,扣押处置涉案财物,督促犯罪分子主动退赃退赔,尽最大努力以最大限度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

  据悉,最高检、公安部将持续加大对重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督办,向社会传递依法从严惩处的强烈信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严正告诫滞留境外以逃避法律制裁的犯罪分子认清形势,不要心存任何侥幸,尽快回国投案自首。

 
保障上海平稳运行 这些人坚守在公共服务岗位
保障上海平稳运行 这些人坚守在公共服务岗位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上海实行全域静态管理以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全力运转,以保障城市的平稳运行,助力疫情防控大局。

默默奋斗 守护城市正常运转


  疫情防控中,有一些人一直在默默奋斗,守护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正常运转。

  本轮疫情以来,上海城投水务旗下的南市水厂厂长李柱已经和50多名员工一起,在厂里闭环管理近一个月时间。

  李柱介绍,他所在的这座水厂,保障着上海黄浦、静安和普陀约80万人的用水。自来水的制取过程当中,需要投加一些混凝剂、消毒剂。“疫情初期,我们就对这些药剂进行一定的储备,即使在疫情期间,相关供应也不断档。”李柱说。

  已经有60多年历史的长桥水厂,是上海供水规模最大的水厂之一。每天早上,长桥水厂副厂长滕颖从水厂的办公室醒来,第一时间打开电脑,查看生产监控系统,主要是水质、水量等指标,以及设备运行等是否正常。

  目前,长桥水厂把驻厂人员分为生产运行组、设备保障组、物资后勤组等,确保水厂24小时生产不间断。“驻厂的每个员工,是维持水厂这台机器运作必不可少的零件。大家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保障城市供水‘生命线’。”滕颖说。

  抗疫期间,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对封控区域的生活垃圾开通了闭环处置渠道。从市区收来的生活垃圾,部分被送到徐浦基地转走水路,进一步运向处置点。桥吊司机李永田的任务就是把集装箱卡车运来的满箱垃圾吊到货船上,再把货船上的空箱吊回卡车上。

  李永田说,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垃圾清运仍在有序运转,确保市容环境的整洁。

保稳定之余还要干好急活重活


  整座城市在与病毒“赛跑”,能源电力也在加速为抗疫大局提供助力。疫情期间,最牵动“电力人”神经的,除了封控小区内居民的用电稳定,还有防疫配套项目的供电问题。

  4月初,国网上海电力市北供电公司接到宝山区重大项目建设指挥办公室的紧急用电申请:一处大型仓库要改建为集中隔离点。在单位值守的顾岳峰和吴嘉明迅速赶往现场勘查。

  “这是一个急活、重活。”顾岳峰说。原来,初定建设的两个医疗片区需新增用电容量800千伏安,但因疫情需要现场临时决定加建新片区。一直到第二天中午,项目终于敲定:总共建设4个医疗片区,用电容量约1400千伏安。

  顾岳峰当即决定新增两台800千伏安变压器。同时,外线工程同步开工,开挖电缆沟、放线、安装设备等工作紧张有序开展。两天之后,隔离点第一路电源送电。四天之后,接通第二路电源。

  上海战“疫”关键时期,这样的应急“送电”故事还有很多:一个昼夜,给隔离点的326间活动房布线送电;29个小时,为医疗急救中心完成电力增容并成功送电;2个月的工期压缩到10天,给一处防疫配套项目送电……

客流量减少 工作表不变


  0.19万人次,这是4月11日上海地铁的总客流量。4月2日以来,在上海地铁的20条线路中仅有6号线和16号线仍在为乘客提供服务,全网络508座车站中只有41座车站正常运营,客流量从日均千万人降至日均千人。

  尽管只有10%不到的车站在正常运营,但这些车站的“地铁人”仍坚守岗位。

  4月1日至今,上海地铁6号线高科西路站站长茆瑞星和同事把家安到了地铁站内。站台巡视、车站消杀……她和同事们每天从早晨7点忙碌到晚上10点多。

  茆瑞星告诉记者,高科西路站平日里的客流量近3万人次,如今鲜有乘客出入,大部分乘客为医护人员和公安民警。“有驻站值班的民警,乘坐地铁上岗。还有穿着制服的医务工作者,乘坐地铁前往沿途的几家医院。”

  “尽管乘客们都戴着口罩,但透过他们略带倦意的眼睛,我还是能感受到一股力量。”茆瑞星说。

  4月9日,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上海地铁16号线列车司机徐威威到达出勤室,完成体温检测和全身消毒。上午7时整,列车准时出发。徐威威精神高度集中,驾驶过程始终保持标准化作业。

  在徐威威看来,每一位乘坐地铁出行的乘客,都让自己的坚守格外有意义。即便鲜有乘客,也要认真接发好每一列车。

  11日晚间,万家灯火之际,上海公布首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名单,防范区内人员可以在所在街镇范围内适当活动。所有公共服务岗位的坚守者和市民一起,共同努力等待最后的胜利。

  (记者何欣荣、周琳、王默玲、有之炘、杨有宗、董雪)   新华社上海4月12日电

 
疫情形势如何?物资供应咋保障?权威回应来了
疫情形势如何?物资供应咋保障?权威回应来了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田晓航、宋晨、邹多为)近期,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如何看待当前全国疫情形势?疫情重点地区生活物资保障供应情况如何?围绕这些公众重点关切,12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作出集中回应。

  防控处于关键紧要时期 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介绍,3月1日至4月11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32万例,波及30个省(区、市)。

  “吉林省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已连续三天新增感染者降至千例以下,但仍在高位。”雷正龙说,上海市连续8天报告新增感染者数超过1万例,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社区传播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且外溢多省多市,预计未来几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仍将处于高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截至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从全国16个省份调派医务人员4万余名和每日238万管核酸检测的能力支援上海,与上海的医务人员一起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和核酸检测等工作。

  “当前,疫情仍在高位运行,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防控正处于关键紧要时期。”米锋说,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信心,更加坚决果断,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多省份联保联供调运物资支援上海、吉林


  全国货运物流是否通畅,上海、吉林等疫情重点地区生活物资能否有保障,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医疗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输畅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李党会表示,针对上海市生活物资保供,已组织11省份开展联保联供,截至4月11日已累计向上海供应1.8万吨蔬菜等生活物资,还无偿支援了面包等食品5400多吨;同时,也已组织5个省份联保联供调运物资支援吉林省。

  “最后一百米”配送不到的问题如何破解?李党会介绍,商务部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复制推广辽宁等地抗疫保供新经验、新做法,比如“四个一”末端配送模式,即安排一人负责一栋楼,一栋楼建立一个微信群,每天问一次居民的需求,每天协助接收一次商品,在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提高生活必需品入户效率。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许正斌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发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生活物资保障组作用,会同各成员单位加强生活物资监测预警和产销衔接,协调督促有关地方畅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物资配送,做好疫情地区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工作。

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


  目前,各地仍在积极稳妥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雷正龙介绍,截至4月11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33亿剂次。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超2.2亿人,完成全程接种超2.1亿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超1.5亿人。

  “接种疫苗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特别是老年人接种疫苗获益明显。”雷正龙说,为进一步推动做好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近日全国老龄办专门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各地充分认识老年人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继续周密做好组织实施,努力推进尚未完成全程接种的老年人尽早完成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及时完成加强免疫。

  “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没有接种疫苗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危害还是非常大的。”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导致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的三个危险因素当中,高龄、慢性基础性疾病这两个因素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老年人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尽快全程接种疫苗。

 
上海海关紧急出台举措加速货物报关和提离
上海海关紧急出台举措加速货物报关和提离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上海4月12日电(记者吴宇)上海海关12日晚宣布,紧急出台针对性措施,提高货物报关和提离效率,提升上海口岸集疏运能力。

  数据显示,3月底以来,上海口岸货物在海关放行后的实际提离比例不足50%,其中海运口岸仅为35%,空运口岸为49.1%。表明上海疫情管控措施对口岸集疏运能力形成制约,造成货物在口岸堆场和货站仓库大量积压,海空港正常运行受阻。

  上海海关宣布,目前进出口报关单均可通过上海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互联网+海关”在线申报。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模式,尽早办理申报手续。报关单申报与换单作业无先后顺序要求,申报时一般无需提交提货单。

  针对当前疫情管控情况下,进出口企业员工无法至口岸现场办理业务的情况,上海海关表示,企业可通过“不见面”方式开展检查作业。企业在收到货物查验通知后,可选择“不陪同查验”或“委托监管作业场所经营人陪同查验”,免于派员到场陪同。

  上海海关承诺,上海关区各海空运口岸海关将根据企业申请,积极采用无陪同查验模式,对于具备查验条件的进出口货物,做到应查尽查;对于民生保供等重点商品,开设绿色通道,实施优先查验。

  上海海关建议,企业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及时查询报关单放行状态,并加强与报关、货代、货站等各方协作,进一步加快货物提离港区及货站仓库的速度,共同提升口岸整体集疏运效率。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准箱,比上一年增长8%,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

 
上海:部分小区列为防范区 居民可适当外出活动 强化防范区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聚集规模
上海:部分小区列为防范区 居民可适当外出活动
强化防范区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聚集规模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4月12日,在上海松江区洞泾镇被列入防范区的一个小区内,一名孩子在骑车玩耍。  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新华社上海4月12日电(记者袁全)记者12日从上海市有关部门获悉,目前,上海市对防范区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要求防范区内人员减少流动、非必要不外出,活动范围以所在小区为主;确需外出的,原则上在防范区所属街镇内适当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
 
  4月11日起,上海全市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截至4月12日上午,上海各区划定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11135个,涉及人口数1501万人;管控区2682个,涉及人口178万人;防范区10323个,涉及人口480万人。后续各区还将陆续公布下一批“三区”划分具体名单。
 
  据悉,防范区虽然所涉小区数量多,但人口相对较少。90%的小区分布在郊区,中心城区仅占10%左右;所涉及的480万人中,430万人分布在郊区,中心城区共50万人。
 
  对防范区内人员,一周需开展2次抗原检测;对在岗执勤的警察、快递员、城市服务保障人员等人员,进行抗原加核酸检测。
 
  如防范区内出现阳性感染者,则调整为封控区。对毗邻地区有较多封控区、可能产生聚集性风险的防范区,各区可根据情况,强化措施提级管理。
 
中国加速推进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
中国加速推进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广州4月12日电(记者马晓澄、徐弘毅、王瑞平)89岁的于德友是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街道的一位独居老人,因为平常不怎么出门,起初认为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必要。后来通过收看新闻了解了打疫苗的好处,但仍有顾虑,因为他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痛风等基础病,担心会有不良反应。

  最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为于德友做了评估,告诉他可以接种疫苗,老人家终于吃下定心丸,前去接种疫苗。“我们老年人打疫苗不仅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不拖累家人。”于德友说。

  自3月下旬以来,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街道持续开展“疫苗接种送到家门口”活动,组织多支接种小分队,深入辖内各居民小区,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筛查及新冠疫苗接种服务。

  接种点设在小区里,只需一台电梯或一段楼梯的距离就能到现场评估及接种,这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9天内共有1200多名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了首针疫苗。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疫苗点设置的便利性是老年人接种疫苗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尽全力为老年人接种提供方便。”新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志华说。

  当前,奥密克戎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加强60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正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

  针对部分老年人对疫苗接种存在顾虑、对疫苗接种必要性认识不足、平常行动不便等问题,我国正在积极加强宣传消除老年人接种顾虑,同时推出多项便民措施,方便老年人接种。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4月5日,我国已完成全程接种超12.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0.70%。相比之下,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低于其他年龄段平均水平。

  香港疫情加剧了我国社会对老年人群体面临风险的担忧。数据显示,自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4月7日,香港地区新冠病毒感染者累计508674例,死亡病例共8344例。其中,死亡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86岁,60岁及以上老人占95%。此外,死亡病例的70%以上没有接种疫苗。

  “奥密克戎毒株毒力下降是相对既往毒株而言,目前看它的危害性仍然高于流感,尤其在未接种疫苗或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说。

  广东省疾控中心免疫所所长孙立梅表示,目前老年人疫苗接种存在一些突出挑战。“一些老年人尤其是高龄长者,通常因年龄大、体质较弱、基础疾病较多而产生顾虑,担心接种后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加上居住地到接种点通常有一定距离,接种意愿不高。基层服务人员对接种禁忌和暂缓接种要求掌握不够,也影响了老年人疫苗接种率。

  为此,广东省卫生部门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开展接种对象初筛、预约登记和健康宣教等工作,同时做好老年人基础病筛查,明确相关禁忌,让老年人在接种时心里更有底,提升老年人整体的接种意愿。

  除广州外,其他地方也创新了多种方法,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在北京,海淀各街镇开展送“苗”进社区、全程陪护、附加健康服务;浙江多地提供免费接送服务,疫苗接种流动车下村进社区……

  “为进一步组织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近期我们对老年人群接种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我们也了解到,一些省份在实际工作中,开拓了思路,创新了服务模式,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及时按程序完成预防接种。”雷正龙说。

 
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 北京冬奥场馆接续奋斗“后奥运”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张骁、杨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闭幕后,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成为重要任务。目前,北京冬奥场馆全面进入“后奥运”发展新篇章,积极谋划、接续奋斗,努力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
  赛后利用顶层设计彰显前瞻性
  对北京冬奥人来说,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并非赛后才开始破题,而是从场馆规划建设之初就开始作答。
  新建场馆赛后运营“从零起步”。因此在规划选址、推进建设,乃至赛事举办期间持续深化运营方案,赛事结束即奏响赛后开放序曲。
  改造场馆既有运营经验丰富。在冬奥周期内升级必要设施,有针对性提高场馆运营效能,为赛后发展拓展更广阔天地。
  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填补国内空白的专业新建场馆,赛后利用颇受关注。北控集团董事长田振清告诉记者,场馆工作者结束保障就地投入开业筹备,赛区将从打造重大赛事举办和训练场地、大众参与冰雪运动场地、休闲度假地等方面着力,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地,努力形成北京“东有环球影城、西有延庆冬奥园区”格局。
  北京赛区国家游泳中心的赛后利用计划是改造场馆赛后发展布局的缩影。北京国资公司所属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表示,由于场馆具备“水立方”“冰立方”双向转换能力,赛后运营从水上运动为主变成“水冰双驱”。新建“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冰场则成为“新的增长点”,正努力打造为北京奥运核心区冰壶赛事举办、大众培训、冰上活动开展的“网红冰面”。
一批国际顶尖冬运赛事落地中国
  圆满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使经受考验的北京冬奥场馆及团队具备继续举办国际顶尖冬季运动赛事能力。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召开之际,大量国际冬季运动单项组织与中方合作,依托北京冬奥遗产在中国推广冰雪运动。
  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长洲表示,国际雪车联合会已与中方签订五方合作备忘录,未来5年,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定期举办国际雪车联合会赛事,在世界杯赛事举办、亚洲杯赛事筹办及开展训练营方面深化合作。这意味着,顶级雪车赛事在中国不会“昙花一现”,而将长期活跃在公众视野。
  北京国资公司党委副书记张杰表示,世界冰壶联合会已与中国冰壶协会和北京国资公司开展合作,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设立“世界冰壶学院培训中心”、举办国际冰壶赛事及系列冰壶培训等,共同促进冰壶运动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眼下,场馆正将世界壶联冰壶培训体系本地化,开发适应中国青少年的培训内容。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期间,62岁的高山滑雪竞速项目赛道长李光全坚持每日整理保障经验技巧。“中国高山滑雪技术官员(NTO)队伍已经达到世界水准,这是继续举办中外高水平赛事的一笔人才遗产,应当继续总结利用。”他说。
  张家口赛区坐拥多座顶级滑雪场馆。张家口市发改委副主任张作宇说,张家口也正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举办高端赛事,继续申请举办国际、洲际综合性冰雪赛事,同时适时举办单项世界杯、洲际杯、积分赛等赛事,形成高端赛事举办常态化。
场馆开放“时间表”“服务包”基本明确
  赛事结束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以最快速度推进赛后开业筹备工作。记者多方采访获悉,目前,竞赛场馆涉奥人员和设备拆除等移出工作基本完成。大量场馆将带着经典冬奥元素和新增服务内容在5月1日前与公众见面。
  首钢滑雪大跳台所在首钢园区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后迅速对公众开放参观。随后开放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区域,更让观众近距离回味“工业遗存与大跳台滑雪健儿同框起舞”的风采。
  国家游泳中心比赛大厅计划于4月中下旬开放,将邀请观众体验冬奥运动员流线,走进保留赛时元素的装备区、更衣间,甚至体验投掷冰壶、模拟赛时颁奖。“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也计划于6月首次对外开放。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已分批次邀请建设者、运行团队人员及家属进场参观体验,这既是对冬奥人的回馈致敬,也是对5月1日前开业进行的“压力测试”。届时,冬奥会屡创佳绩的“最快的冰”将如期而至。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但“北京冬奥梦”仍在生长,冬奥人步履不停,冬奥遗产发光发热。在人民见证下、参与中,“可摸可触”的场馆和设施将与冬奥“一起向未来”。
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透视中国工矿遗存重生之路
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透视中国工矿遗存重生之路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北京798艺术区成为文化创意策源地,上海深坑酒店把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跻身热门旅游地……
 
  行走中国大地,一处处曾经沉睡的工矿遗存“活”起来,由此带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火”起来。
 
  从废弃到唤醒再到蝶变、升级,工矿遗存的重生之路折射出新时代中国经济跨越关口、贯彻新发展理念、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唤醒——活化优化,工矿遗存迎来新机遇


 
  北京西长安街延长线上的首钢园,连绵山脉、钢厂遗存、冬奥场馆相互映衬,构成独特景观。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他的印象中,这里高耸的冷却塔曾是首都工业化的一大标志。如今,冷却塔旁由他担当总设计师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成为新地标。
 
  2010年12月,占地面积达863万平方米的钢铁巨人停下奔跑的脚步。从全面停产到重新规划,从整体保护到有效更新,此后十几年间,走过百年历程的首钢得以脱胎换骨。
 
  “巨人醒过来了。”张利说,首钢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壮大,更印证了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进入新时代,随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持续推进,我国一些工矿企业在关停、迁址、重组中遗留下大批老旧工业厂房、废弃矿山,一度成为闲置资源,甚至是负资产。
 
  我国具有遗产价值的工矿遗存资源丰富,形态多样,覆盖面广,时间跨度大。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进行摸底调查,明确各类工业遗产近1000处。
 
  自然资源部已开展全国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仅黄河流域就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1500多万亩,占全国总量近50%。
 
  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唤醒它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柏春说:“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在世界工业史和科技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因此,许多工矿遗存具有工业文明遗产价值,必须有选择性地加以保护,实现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河北省唐山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走进位于路北区的启新水泥工业博物馆,一边是修旧如旧的水泥厂,陈列着水泥窑系统、发电机组等工业文物以及从1889年至2008年间的2000余卷工业档案;另一边是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创园区,一家家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特色餐厅充满时尚气息。
 
  从“城市疮疤”通过“腾笼换鸟”得以活化,到“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实现优化,各地结合工矿遗存自身特点,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唤醒方式。
 
  “对于工矿遗存,首先要对濒危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明确管理职责,实现有章可循。”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说。
 
  2018年,《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发布,目前已确定5批共194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如湖北省黄石市出台了工业遗产保护条例,江苏省编制了工业遗产地图,四川省发布了省级工业遗产名单等。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和区域对约400万亩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开展治理修复。进入“十四五”,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态受益范围较广的重点区域废弃矿山治理修复。
 
  “工矿遗存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而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保持历史定力与耐心。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工矿遗存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遗产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实现有机结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有力支撑。”孙星说。
 
  蝶变——巧用妙用,工矿遗存涌动新活力


 
  今年春天,享有盛誉的德国伊达斯建筑论坛举办展览,聚焦一个不同寻常的主题:中国浙江农村的废弃采石场。
 
  一个几十米高的赭色山石围合的石宕,产生了独特的声学效果,被改造为上演传统戏曲的剧场;另一个石宕被改造为户外展厅,石匠工人在那里演示历经千年的采石工艺;还有一些石宕被设计为茶室、书房,游客站在依石而建的平台可以观赏优美风光……
 
  地处浙江南部的缙云县凝灰岩蕴藏量丰富,当地不少人长期以采石为生,县域内有3000多座形态各异的矿洞遗迹,一部分还存在坍塌风险。当地独树一帜改造利用石宕的成果,在这次展览上进行了展示。
 
  承担设计工作的建筑师徐甜甜说:“整个改造用时不到6个月,本着少干预、微改造、精提升的理念,资金投入并不多,但达到了艺术性、实用性、收益性兼具,实现了变废为宝。”
 
  论坛创办人克里斯汀·弗雷思认为,德国有很多类似的露天和地下矿山,面临严峻的生态挑战,中国人完成的这个项目,为世界各地的废弃采石场提供了一种再利用的典范。
 
  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通过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巧用妙用,我国工矿遗存保护利用逐步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实施生态修复,焕发新生机——
 
  四川省米易县白马镇高龙村,是由工矿废弃地通过复垦形成的移民新村。2012年开始,这里被改造成千亩良田,600多户村民从矿山上搬下来,发展蔬菜种植,建起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镇小石村也曾因矿而兴,后因煤矿关闭日渐萧条。2017年,在外经商的当地村民岳付飞回到村里,对村子重新规划改造,通过发展民宿旅游“起死回生”,村民渐渐返乡,不少新村民纷纷来此落户。
 
  近年来,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开展包括废弃矿山复垦在内的生态修复,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盘活了存量建设用地,优化了产业布局,一举多得。
 
  实现动能转换,培育新业态——
 
  在江西省景德镇市,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批陶瓷企业陆续搬出寸土寸金的城区,曾经辉煌的瓷厂厂房被闲置,一些厂区内污水横流、杂草丛生。承载着城市名片和历史记忆的老工厂如何利用?
 
  “我们发现这座城市有大量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景漂’,如何利用这些老厂区的艺术氛围,为他们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是实施陶溪川项目规划设计的初衷。”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杰说。
 
  今天,走在陶溪川,能够看到昔日的老窑炉、烧炼车间被打造成美术馆、博物馆,过去灯火通明的彩绘车间化身为艺术工作室、教育研学基地。陶溪川开放以来吸引了200余位艺术家驻场创作,每周举办面向全国青年创客的创意集市。
 
  “工矿遗存并非升级发展中的历史包袱,只要和当地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相结合,有选择地加以保护,有效开发,就会激发出新的创造力、生产力。”张柏春说。
 
  推进有机融合,催生新模式——
 
  吉林省长春市东盛大街,吉林柴油机厂原址上建有一个充满工业风的社区,现代建筑与老厂房在这里和谐共存。
 
  社区内的广场上摆放着一件巨大的柴油发动机雕塑,弧形挡墙外侧包裹着红色的锈板,按时间顺序记录了吉柴的发展历史;沿挡墙走一圈,就能了解吉林柴油机厂的成就。整个社区既有浓厚历史感,又充满生机活力。
 
  “将工矿遗存与社区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为推进老工业基地类似遗存的深度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吉林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会长傅佳欣说。
 
  升级——精准有序,工矿遗存走向新轨道


 
  位于湖南省娄底市的冷水江锑煤矿区,开采利用超过120年。这里曾经废渣堆占土地,山体植被荒芜,石漠化严重,水体污染,动植物多样性退化,多处地面沉陷,房屋、耕地受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实施修复后,当地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将碎片化分布的羊牯岭碉堡、采矿演示场、锡矿山展览馆等丰富资源串联起来,探索出“生态观光+矿业文化+地质研学+红色教育”新模式。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工矿遗存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定位不准、特色不彰、层级不高等现象,一窝蜂改造成产业园区项目,导致同质化竞争,有的陷入新的生存困境。
 
  张柏春认为,工矿遗存保护上不能泛化,并非所有老工矿都有保存价值;利用上不可一哄而上,应当实现精准化分类,明确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开发的底线在哪里。
 
  他认为,兼顾市场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应该是正确的开发方向。
 
  根据8部门印发的《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我国将推动建立健全分级保护机制,完善基础制度和标准体系,支持地方开展工业遗产认定,形成分层分级保护利用体系,让更多工业遗产得到保护利用。
 
  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区面临生态系统受损退化严重、生态修复欠账较多、资金投入不足等不利局面,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同时,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参与渠道不畅通、支持政策不明确、回报路径不清晰等问题。
 
  目前,相关主管部门正引导各地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转型发展相结合,鼓励社会资本成立文化产业基金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模式。
 
  去年底,国办印发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活动,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护。
 
  工矿遗存保护与开发正迎来新的春天。
 
(记者赵超、熊争艳、王立彬、张辛欣、屈婷)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坚持“动态清零”,“一时不便”是为了“长康久健”
坚持“动态清零”,“一时不便”是为了“长康久健”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当下,上海每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仍处于高位,全市大部分区域实行“静态管理”模式,到了咬紧牙关、坚决阻击疫情的关键时刻。

  应对非常之难,唯有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是做好“动态清零”的必要条件。“坚持就是胜利”,面对城市按下暂停键的短时“阵痛”,面对一时的不方便,如何凝心聚力把“动态清零”这个中国战疫“法宝”继续坚持好,既要把我们的制度优势、文化优势、治理优势发挥好,也要把两年多来党领导中国人民战疫的宝贵经验总结好、运用好。

  两年多来中国战疫经验证明了“动态清零”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无论是“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还是接下来迎战各起、各类新冠病毒疫情,实践和成果反复证明,“动态清零”符合我国实际,也是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持“动态清零”就是尊重生命。战疫两年多来,中国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屡次与“强敌”交手的过程中,我们既尊重每一个个体,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群体。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说,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全人群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易感人群。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一些大城市人口老年化率较高。如果“躺平”,疫情对这类脆弱人群就是一场灾难。

  因此,面对人口数量庞大、疫苗接种尚不充分的老年人群体,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笔“明白账”面前,容不得丝毫糊涂。

  坚持“动态清零”就是尊重科学。科学的眼光,应是理性的眼光。如果说问题的始因是因为我们对病毒的认识不足,那么认识到病毒的狡猾多变,警惕其未来的诸多可能,就是我们当下对认识不足的最好弥补。从德尔塔变异株到奥密克戎变异株,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病毒仍有可能出现新的变异,甚至向更坏的方向变异。如果放弃“动态清零”,结果可能就是大规模的感染、死亡,医疗资源的挤兑所带来的更多次生灾害。

  有关研究表明,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下降,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却高于德尔塔变异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总数,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

  科学的眼光,应是发展的眼光。2020年,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国在率先控制疫情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两年多来,中国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不能否认的是,当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存在诸多不便,但这些短时的“阵痛”都是为了实现更稳固的“长康久健”,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可持续,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更幸福。

  当然,“动态清零”的硬道理要讲好,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也必须做好,上海等地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坚定了人民群众共克时艰的信心。

  总之,坚持“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是“国之大者”。一时不方便,是为了“长康久健”!

  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风物长宜放眼量”,正是此义。

(本报评论员袁全)

 
短期“阵痛”动摇不了中国经济基本盘
短期“阵痛”动摇不了中国经济基本盘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在上海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一些境外媒体和机构称,如果上海继续“封锁”,将重创中国经济。不可否认,作为中国金融和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会因疫情反弹遭遇短期经济冲击。但两年多的抗疫实践告诉我们,当下坚决把疫情“防”住,正是为了经济更可持续的稳定。上海正在经历的短期“阵痛”,不会也动摇不了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从目前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势看,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必须坚守的底线。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来势凶猛,如果不及时“动态清零”,一旦形成更大范围的规模性反弹,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更严重损失。

  上海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中承载着重要功能,封控措施不可避免会按下经济“慢行键”。但也要看到,韧性强、回旋余地广是中国经济的鲜明特点,如果认为短期的、局部的冲击会动摇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动摇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那是对中国经济潜力和韧性的一种低估和短视。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不断细化防控政策的同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持续发力,对冲前期损失,积蓄发展后劲。放眼全国,大部分地区疫情逐渐好转,正在争分夺秒复工复产。即便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之下,金融市场正常交易,港口码头全天候运行,一些高科技制造业企业选择封闭生产。尤其是,在中央政府的有力统筹下,各地正在以“一盘棋”思维做好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工作,这是实现“两手抓”“两手硬”的必要条件。

  严峻复杂形势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方面要统一思想,团结一心,尽快遏制上海疫情蔓延势头,防止“短痛”变“长痛”;另一方面,要用更长远、全局的眼光看中国经济。中国具备坚持“动态清零”的条件和能力,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相信随着疫情形势逐步缓解,中国将向世界贡献更大的复苏力量。      (记者谢希瑶、何欣荣)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3天停放收费近4万元 “天价殡葬”为何屡禁不绝
3天停放收费近4万元
“天价殡葬”为何屡禁不绝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近日有媒体曝出,对停放不足3天的遗体,北京某三甲医院太平间收取近4万元的费用。一时间,“天价殡葬费”引发热议。不少网友也在社交平台吐槽类似经历。

  这份“天价账单”从何而来?仔细查看殡仪服务单,密密麻麻的收费项目令人眼花缭乱,甚至出现“沐浴SPA服务5990元”“供饭服务600元”“垫背钱”等不知所云的内容。如此服务,看似明码标价,实则漏洞百出。

  比如,花样繁多的殡葬项目,收费标准是如何界定的?如果任由殡葬服务提供方信口开河、漫天要价,岂非变成“敲竹杠”?退一步讲,即便家属沉浸在痛失亲人的情绪中,工作人员也应在收费前明示收费标准,尊重家属的自愿选择。北京市殡葬协会行业自律公约也明确提出,会员单位经营过程中,凡涉及收费项目的,要在服务场所醒目位置明示服务条款。很明显,该医院提供殡葬服务涉嫌价格违法、运营失范。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国人历来秉承“逝者为尊,死者为大”的理念。为尽孝道与哀思,通常会尽力把殡葬事宜办得“体面”。这却成了少数人巧立名目的机会,把慎终追远变成了慎终追“钱”的闹剧。

  此前,民政部门强调,殡葬服务单位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严格规范服务和收费行为。要引导群众理性消费和明白消费,不得违反公平自愿原则以任何形式捆绑、分拆或强制提供服务并收费。然而在现实中,“天价寿衣”“天价墓地”等乱象却屡禁不绝。

  究其根源,一是因信息不对称和垄断滋生的行业傲慢,让殡葬业变成乱象丛生的“灰色地带”。二是监督不严、管理不实,让殡葬业滋生出寻财空间。

  治理乱象,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职尽责,既要破除隐形垄断,细化殡葬服务的价格清单与市场主体的责任清单,让市场回归良性发展;也要强化监督管理职责,整饬“天价”乱象,严打扰乱市场的害群之马。

  针对此次事件,有关部门经初步核查,已确认承包该医院太平间的公司在殡仪服务收费过程中涉嫌存在价格违法问题,北京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将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涉案公司立案调查,尽快查清违法事实,并依法从快从严查处,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良好的殡葬消费环境。涉事医院也声明称将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按要求坚决整改。

  这究竟是一起个案,还是水面上的冰山?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查清事实、厘清责任,给公众一个交代。更重要的是,当以此事为契机,整顿市场、强化监管,彻底清理“天价殡葬”乱象,切实解决群众的殡葬负担。  (本报评论员田晨旭、邰思聪)

 
“躺平”没有出路,坚持才能胜利
“躺平”没有出路,坚持才能胜利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近段时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一些偏颇的声音值得警惕。有的过分乐观,把新冠肺炎等同“大号流感”;有的过度悲观,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关难闯,不如一放了之。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躺平”没有出路,坚持才能胜利。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较多,“动态清零”的仗确实难打。但若就此轻言放弃,是对生命的不负责。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分析发现,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病毒威胁更大。一旦撒手不管,脆弱人群,特别是有基础疾病、没有打过疫苗的老年人,将面临较大风险。

  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重症医学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躺平”无疑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发出警示:如果不管“防”,只管“治”,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击穿危险。

  两年多的抗疫实践已充分说明,面对疫情反复冲击,我们不仅有与病毒一战到底的决心,也有战胜疫情的能力。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严从紧采取以隔离、管控、封控、筛查等为核心的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可以实现“动态清零”的既定方针。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关键阶段,坚定必胜信心,鼓足决战勇气,从严从实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在战“疫”中不断优化战术,“以快制快”精准防控,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就一定能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记者余贤红、田晓航)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城市防疫卡口要严守政策而不能任性“自由裁量”
城市防疫卡口要严守政策而不能任性“自由裁量”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近期新冠疫情多点散发,不少地方抗疫人员背负巨大压力,在各自岗位上昼夜坚守,赢得理解、尊重和点赞。然而,也有个别疫情防控人员,因为作风粗暴,任性执法,引发群众不满,干扰抗疫大局。

  近日,家住北方某市的王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从外地回家的经历。王女士一个多月前去老家看望病重的母亲。由于疫情,她迟迟不能回到自己所在城市。为回家,她一直关注国家卫健委、老家以及自己所在城市的防疫信息。清明节后,她了解到老家所在区已超过14天无确诊病例,根据当前防疫管理政策以区县为单位划分,她具备回家条件。

  王女士仍不放心,又与自己家所在城市的社区联系,确认符合返回条件。再次检查核酸检测报告、健康码、行程码都没有问题后,4月9日,王女士独自驾车600多公里后,傍晚到达入城一处高速检查站,按规定,接受检查人员每人需要填写一份防疫承诺书。排在王女士前面的一位先生,由于家庭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已下班联系不上,一名检查员当场将其承诺书撕碎。“这是把要回家的人心也撕碎了。”王女士心里想。

  轮到王女士,这名检查员说:“从你那个城市回来的,就此返回。”王女士反复跟他解释,“我老家所在区已清零14天,根据当前的防疫政策符合返回条件……”但是面前的检查员不解释、不回答,把王女士的驾驶证、行驶本、身份证收走,让其他工作人员引导王女士车辆掉头后才返还证件。

  王女士心急如焚,与丈夫联系,丈夫想到了市民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情况后,让王女士等待回复。此时被劝返的车辆已排起长龙,很多人无奈观望。王女士不甘心,找到附近的另一位检查员,详细述说自己的具体情况。这位检查员听完后说,如果能联系上家庭所在社区工作人员,确认具备返乡条件后可以回家。王女士立即与社区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得到确认后,这位检查员给王女士放行。此时,王女士也接到了热线的回复电话,告知她这种情况可以返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要求,要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各地也陆续推出了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查询平台。但王女士一波三折的返家之路,暴露出个别一线防疫人员执法的任性、作风的粗暴。

  守望相助,防控疫情需要群众的积极配合和理解支持,也需要疫情防控人员规范公正执法、文明温情办事。从过往一些舆情事件看,正是由于个别疫情防控人员不当言论或行为,误导了人们对抗疫政策的理解,消解了人们团结抗疫的力量,大大增加了抗疫成本。因此,对那些不严格遵照政策而是任性“自由裁量”的害群之马,应及时给予教育警示,必要时进行问责惩戒。

  同样一件事,我们更看到了后面那位检查员的耐心细致、温情执法;看到了市民服务热线的办事效率;看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我们为他们点赞!有这样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人民群众一定会理解、配合、支持疫情防控措施,何愁抗疫“长城”不牢靠。  (本报评论员张米扬)

 
善待货车司机,让物流“畅”起来
善待货车司机,让物流“畅”起来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三天下不了车”“路不通没活干”……连日来,多地货车司机上演“人在囧途”现实版,处境令人揪心。他们本该在高速公路疾驰、走村串镇,成为物流链的关键一环,却因道路受阻,正常生活生产都被阻断。物流系统如同人体的血液循环,哪怕是一根小血管不通畅,都可能引发全身的大问题。

  司机大哥们不容易,大家一起想想办法!

  疫情“拦路虎”给物流畅通出了难题,最大的难就是“左右为难”。物流系统本就是全国一盘棋,自扫门前雪只会满盘皆输。然而,隐匿的病毒传播快、波及广,不得不防;物流通道联系的是民生保障、经济运行,又不能不畅。一时间,与病毒的博弈战在物流通道上陷入胶着状态。

  对于已经出现疫情的城市,畅通物流通道,就是保障物资供应的“生命线”;对于尚未出现疫情的城市,守好物流通道入口是疫情防控“保卫战”的重要一环。我们既需要“畅通”物流,又需要“阻断”病毒,该如何做到两全?

  一些地方对过往货车“严防死守”,背后的情由不难理解。但有的过于简单粗暴,擅自阻断或关闭公路,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查点;有的一刀切,凡是外地车辆,不管青红皂白,即便健康码是绿码,即便行程轨迹上没有带星标识,一律不让下高速。物流通道不仅保障民生,还是维系企业生产、进出口贸易的命脉,一旦通道阻断,经济发展就可能面临“失血”。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只顾一头,并不符合中央相关精神。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不得随意限制货运车辆和司乘人员通行,不得以车籍地、户籍地作为限制通行条件,不得简单以货车司乘人员、船员通信行程卡绿色带星号为由限制车辆船舶的通行、停靠。

  针对货运物流管理,既然粗暴的办法不能用,简单的办法不顶用,那么就要以变应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探索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回顾此轮疫情暴发以来的陆路运输情况,有很多问题就是因为有大局观、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想办法、找出路才得到解决。

  比如,货车司机做不了核酸不能上路,上海不仅在港区、园区设置核酸检测点,还在市内设置专门针对货车司机的核酸检测点,后续各地在高速公路、闸口也开始设置核酸检测点,“做不了核酸”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又如,核酸结果出得慢,导致货车司机等候时间长,各地又针对性地提高了货车司机的核酸检测速率,减少大家等待的时间。再如,上海港为了方便集装箱卡车司机在长三角地区通行,将行程码、核酸等信息集中在一张通行证上,简化司机进出港区的手续。

  疫情防控艰巨复杂、困难重重,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才能出实招、真管用。而哪怕是点上的、局部的改进,只要能让群众少犯难、少受罪,都是十分值得的。

  疫情防控是场持久战,堵在物流通道上的疫情“拦路虎”还有不少。比如全链条货物消杀、大仓和物流园区管控、人员流动信息上报共享等等。只有将“拦路虎”一一扫除,才能打赢这场保民生的疫情防控战。

  疫情当前,请珍惜每一辆疾驰而过的大货车。它承载的可能是一个社区的紧缺物资,也是一个家庭的谋生希望。做好防疫消杀、畅通货运通道,为司机师傅送一份平安和温暖,也给城市的安全运转多添一份保障。

  疫情的考卷,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必须以变应变、逐一应对。各地应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通知精神,将保通保畅的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及时纠偏,优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尽快为货车司机解决“困”在车上的难,保证全国物流运行顺畅。同时,一些治标更治本的工作也要跟上。如尽快建设城市应急供应链保障体系、加强区域协同调配、加快数字化供应链建设等。

(本报评论员贾远琨、王辰阳)

 
RCEP生效“百日”,江苏外向型企业扫描
RCEP生效“百日”,江苏外向型企业扫描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记者刘巍巍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涵盖全球约30%的经济体量和贸易总额,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

  记者近日在经济大省江苏采访发现,100多天来,RCEP效应逐渐显现,成员国之间贸易往来更加活跃,越来越多进出口企业享受RCEP带来的红利,助力外向型经济提速。

  南京海关数据显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以来,该关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1.52万份,证书金额达57.16亿元人民币,预计货物可享受进口国关税优惠5716.13万元人民币;自南京关区进口RCEP项下货物626票,货值8.93亿元人民币,享受关税优惠1466.33万元人民币。

  苏州湘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较大的聚氨酯扩链剂生产企业。得益于RCEP框架下中日首次达成的双边关税减让,企业尽管面临疫情影响,但2022年年初以来对日出口额却增长了近10%。

  “RCEP生效后,产品出口到日本成本大幅降低。以主力产品邻氯苯胺为例,关税率由3.1%降为0,直接帮助客户减免关税近20万元人民币。”企业负责人马菲菲介绍说,根据年度出口计划,仅此一项即可减免关税100万元人民币,提高了产品的海外竞争力。

  在江苏省扬州市,RCEP对马来西亚生效实施以来,多家外贸企业争分夺秒抢抓机遇。作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制造企业之一,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销往马来西亚的货物金额达1000万美元,该公司经理朱少华告诉记者,RCEP对马来西亚生效后,由企业“跑腿”变为数据“跑路”,出口效率大幅提升。

  出口顺势而上,进口“披荆斩棘”。

  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橡胶轮胎生产企业之一,主要生产子午线轿车轮胎、卡车轮胎等。凭借RCEP原产地证书,该公司近期从日本进口一批货值4.6万美元的黏合剂,即享受了相应关税减免。

  “这批货物是我们首次享受RCEP关税减免红利,随着日本供应商出货的常态化和第二年度降税安排的实施,RCEP政策将为企业进出口带来更多实惠。”企业关务经理罗佩艳表示,接下来将优化供应链配置,追加相关产品进口量,稳定RCEP区域贸易,预计2022年可直接享受进口关税减免近40万元人民币。

  南京海关关税处处长周玉生告诉记者,下一步南京海关将持续跟踪RCEP实施情况,为外贸企业提供自贸协定关税比对、原产地规则、政策法规咨询等更多综合性服务,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综合效应促动,江苏企业近期对RCEP区域投资热情高涨。2022年前两个月,该省企业共在RCEP区域投资34个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4.3亿美元,同比增长635.3%,占该省对外投资的比重达到37.3%。

  “相对于扩大货物贸易和双向投资等直观效果而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更深刻的影响在于可以重塑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马菲菲说。

     新华社南京4月12日电

 
江西:布局“云上”产业链,催生应用新场景
江西:布局“云上”产业链,催生应用新场景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深耕赛道布局产业链、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乡村应用场景“遍地开花”……近年来,数字经济动能澎湃的江西正加速布局“新赛道”,催生业态模式创新,为实体经济插上坚实有力的“数字翅膀”。

  “数”业有专,“一道一策”深耕产业赛道


  江西贪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饶总部客服区内,一群年轻人正飞速敲打键盘,回复各地玩家的问题。

  公司运营总监朱海军介绍,2016年公司落户上饶后,陆续引来研发公司、投放平台等几十家上下游关联企业。目前,上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互联网游戏产业链。

  今年以来,江西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发展工程”来抓,各地不断强化“赛道思维”,集中优势资源,“一道一策”精准深耕产业赛道。

  围绕大数据产业赛道,赣江新区引进华中数据港总部基地、赣鄱数据湖等项目,汇聚阿里云创新中心、亚马逊CIC创新中心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企业,为企业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提供一站式“云上”解决方案。

  江西省中云数讯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落户瑞昌市,公司开发的超融合云平台系统和分布式存储两款软件得到行业广泛认可。依托中云数讯江西节点,瑞昌市培养和引入了一批大数据及云计算企业,正努力构建区域性大数据存储及应用中心。

  以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大数据和物联网五大产业方向为重点,余干县投资5亿元,建成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的数字大厦,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目前,已入驻企业16家。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还孕育了不少新业态、新模式。

  “这款南昌拌粉味道浓郁,今天在直播间下单只需9.9元……”在南昌市西湖区“梦想小街”电商产业园,青年主播们纷纷为江西特产代言。以建设“全省电商产业集聚区和展示平台”为目标,“梦想小街”电商产业园正实现产业加速裂变。

  借“数”登高,“智转数改”激发传统产业新动能


  走进位于南昌县的南昌华翔汽车内外饰件有限公司,江西首条双边机器人无人化喷涂作业生产线正进行高效作业。

  该公司项目负责人胡瑜说,这一数字化项目建成后,企业的生产计划准确度将提升10%以上,库存数据准确率提升20%以上。

  今年以来,“数字化”成为江西很多行业、企业的关键词。

  走进位于湖口县高新园区的江西五星纸业有限公司,纤尘不染的智能化车间里,数十台工业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工作。公司行政部经理刘曙光介绍,得益于智能化改造,公司产能和产品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

  而在德安县,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围绕“智转数改”,不断实现优化升级。以龙头企业江西德鑫纺织有限公司为例,2021年,德鑫纺织引进12套萨维奥自动络筒机,人工工序全部转由传送带和反复式机械臂完成;2022年公司又计划投资1.2亿元,打造标杆式涡流纺纱智慧车间。

  用数字化积蓄新发之势,新气象正在孕育,各地传统产业发展传递出更多积极的信号。

  上高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奖补资金,积极引导企业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目前,全县600余家工业企业、重点项目已“上云”进入宜春市智慧工业平台数据库。

  为助力传统汽运产业转型升级,高安市培育扶持一批互联网平台物流企业。“以高安为总部中心,我们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立四个区域总部,在杭州、宁波等地建立53个分平台。”江西行者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纪伟介绍,公司已实现“互联网+智慧物流+供应链金融”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

种“数”耕“云”,数字乡村应用场景“落地开花”


  在南昌市新建区溪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西红柿、草莓、铁皮石斛、金线兰等蔬菜瓜果及中药材长势正旺,工人动动鼠标,就可以轻松调试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重要数据;在樟树市绿城花卉公司5000多平方米的智能温控大棚,4万余盆凤梨、绿萝等幼苗绿意盎然,大棚配备的智能温控系统、自动感光器和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等智能设备,全部由电脑终端精准操控。

  高科技大棚的出现,折射出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一批有特色、有成效的数字乡村建设应用场景,在江西各地“落地开花”。

  “村道上农用车装运洒落大量沙子,请处理。”日前,奉新县冯川镇路口村村民通过“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反映问题不到半小时,道路管护员就将现场清理完毕。以打造“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治理美”的乡村“四美智慧社区”为目标,奉新县搭建“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持续推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玉山县则立足打造数字乡村指挥中心,整合全县23个单位共计61个数据资源库,搭建城市安全、精准治理等8个应用场景,实现县域治理“一脑掌控、一图感知、一屏服务”。

  数字化还为乡村旅游拓宽了视野。近日,靖安县鹤栖谷景区大门装上了前端感知设备,游客进入景区,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情况将实时呈现在终端显示屏上。据介绍,靖安县智慧旅游管理平台覆盖全县36个景区景点,具有游客统计、数据分析、应急广播等一体化智慧化防控功能,为乡村“放心游”打响品牌。

        (本报记者闫鹏、田甜)

 
三月份税务部门累计办理缓缴税费2567亿元
三月份税务部门累计办理缓缴税费2567亿元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王雨萧)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税务部门共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2567亿元,惠及257万户企业,基本覆盖了全部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有税申报户。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税务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去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继续延长6个月,累计达到9个月。今年3月份办理缓缴税费2567亿元,其中,中型企业户均缓缴税费44万元左右,小微企业户均缓缴税费5万元左右。

  “这相当于国家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改善企业生产经营。”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缓缴税费政策直达快享,国家税务总局及时升级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各地税务部门精准开展宣传辅导,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审核效率,确保延缓缴纳税费措施和操作流程应知尽知。同时,按日跟踪落实情况,及时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延缓缴纳税费措施落实到位。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在继续做好缓税工作的同时,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各项退税和减税政策,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产采棉机走俏
国产采棉机走俏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在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采棉机生产车间,工人对即将出厂的采棉机进行检查(3月31日摄)。随着新疆广大棉区逐渐进入春耕春播阶段,位于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的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内的采棉机生产车间也开始忙碌起来。据了解,2021年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种植面积3718万亩,棉花机采率超过80%,国产采棉机成为采摘“主力”。 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在豫启动
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在豫启动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郑州4月11日电(记者李文哲)11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园区内,我国首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在“全球汇”线上平台完成实单交易,标志着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业务正式启动。

  记者在现场获悉,消费者目前可购买13种非处方药,可线上通过“全球汇”网购,也可线下在指定药店购买提货。所购买药品上贴有溯源二维码,扫码后可查阅药品基本信息、通关信息和物流信息等。

  依托枢纽口岸优势,近年来河南抢抓发展机遇,成为中国跨境电商的试验田。“海淘”在过去需约两周才能收到货,河南首创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的1210模式,把收货时间缩减到了两三天,在全国复制推广,让“足不出户买全球、卖全球”成为可能。

  据了解,相比于普通药品进口,跨境电商方式采用1210模式,消费者在线上下单支付后约2分钟,药品便可完成通关。同时,药品从生产厂商直达零售企业,实施特殊税收政策,让药品进口“更快、更省、更放心”。

 
从航空航天“出圈”到高端消费电子 一家西部铝企这样“挑战不可能”
从航空航天“出圈”到高端消费电子
一家西部铝企这样“挑战不可能”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南宁4月12日电(记者王军伟、胡佳丽、吴思思)铝合金铸锭想做多大就能做多大?对力学均匀性有着苛刻要求的航天用材告诉你,答案是难上加难。

  在广西投资集团所属的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熔铸车间入口处,立着一根曾是世界最大直径的铝合金圆锭,它的“腰围”直径是1320毫米。

  虽然位于祖国大西南,南南铝加工却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3C电子用材领域屡次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取得重要突破。这是如何做到的?

屡次攻克关键材料技术难题


  站在曾登顶世界最大直径铝合金圆锭前,记者问道:“再做大一些很难吗?”

  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航空航天材料研究所副主任姚祥说:“航空航天铝材用铸锭的技术难度特点是越大越难,铸造开裂是超大规格硬铝合金铸锭的通病,有一点瑕疵就无法满足航空用材需要。”

  航天用铝合金超宽幅板材、航空用高强高韧耐蚀铝合金极厚板、航空用铝合金薄板、高速动车组车体用型材……近年来,南南铝加工陆续研发一批核心材料,成为国内多个行业细分领域关键装备产业化唯一保障企业,在部分关键铝合金材料上改变了我国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张江斌带着记者继续往前走,在一条正在作业的生产线前,记者接连发问:“那些关键铝合金材料是这些设备生产的吗?”“设备是国产的吗?”

  张江斌说:“这些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一度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外国技术人员维修,还要向对方提供一些关键数据。”

  “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些年我们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和多家制造企业,攻克了多个首台套设备,在关键设备上逐步实现自主可控。”张江斌说。

  顺着张江斌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台3米多宽、100多米长的大型设备映入眼帘。这是中国首台套辊底炉,2020年建成投产,从此打破了我国高端铝合金生产关键装备技术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公司总工程师余凤智告诉记者,该装备集成国内85家企业制造技术,解决了厚板的热处理装备技术难题,“但与国外相比,国产设备要实现最厚和最薄航空航天材料制造两个极致,我们还在路上”。

从“小众”出圈走向“大众”


  南南铝加工党委书记、董事长韦强说,高端铝材主要用于火箭、飞机制造等领域。但航空航天用铝毕竟数量少,企业要进入中国乃至世界高端电子产品、汽车企业的供应链。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但危中有机。

  韦强告诉记者,一家全球3C泛半导体行业头部企业的高端产品多在中国组装,但是其所用高端铝材,原由某发达国家企业提供,疫情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这家企业向南南铝加工抛来橄榄枝。

  “疫情发生前,我们和这家企业已有接触,但是成为对方的全球首选伙伴还是在疫情发生后的2020年。”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刘戈说。

  同年,南南铝加工成为国内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的汽车外板制造商。当这家企业提出“肉眼看不出的划痕也是问题”的品质要求时,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汽车材料研究所所长黄程毅感到了巨大压力。

  因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外板技术难度较大,过去中国企业多依赖进口,面对客户的高标准要求,有的技术人员表现出疑虑,但韦强更看重这背后巨大的市场机遇,“客户有需要,我们就要尽力满足,要敢于挑战全球最高标准”。

  从试制、认证到小批量生产,南南铝加工闯过一道道关卡,成品率不断提升,逐步进入我国高端汽车用铝合金外板市场。

  “别人能做出来的,我们为什么不能”


  工程师陈仁桂大学毕业后进入南南铝加工最艰苦的熔铸一线,如今“熔铸三剑客”之一的外号彰显其“江湖地位”。

  “我其实是一名‘厨师’。”陈仁桂这般比喻熔铸工种,“在纯铝中加不同金属可以做成不同的铝合金,合金怎么样,关键在配方。”

  这位“厨师”在2013年带领团队摸索出世界最大直径铝合金圆锭的“配方”时,年仅24岁。

  这项技术当时是国内空白,公司重金邀请外国权威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陈仁桂说:“专家调试了30多次没有成功,撂下一句‘全世界没有人能做出来’便走了。”

  陈仁桂开启“死磕”模式,经过2年时间百余次铸造失败后,团队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实现了批量化稳定生产。

  在南南铝加工,从办公大楼走向车间的必经之路,叫“创新路”。这里集聚了国家铝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00多名硕博士、200多名高技能人才,孵化了数个国家级、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生产一线涌现出一批全国技术能手、“广西工匠”。

  36岁的齐林是挤压制造中心模具工长,2008年进入公司时,他从未想过自己能以模具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像这个枕梁型材是复兴号的关键材料,制造它需要30多套模具,过去我国一直依赖进口。”齐林说,“但别人能做出来的,我们为什么不能!”

  齐林带领团队在1年多时间里反复尝试80次,最终生产出性能合格甚至优于进口产品的模具。过去南南铝加工95%的模具依赖进口,现在只需购买5%。

 
“闲田”成“忙田”,种粮能挣钱 海南三亚科学轮作促进“钱粮双丰收”
“闲田”成“忙田”,种粮能挣钱
海南三亚科学轮作促进“钱粮双丰收”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新华社海口电(记者罗江)南海之滨,春意正浓。在三亚市崖州区,冬季瓜菜上市进入收尾期。刚收获完瓜菜的农田里,耕地机、插秧机来回穿梭,一垄垄新栽的水稻秧苗为沃野再添新绿。

  用好、用足良好的气候条件,三亚市正在推广“十万亩菜+十万亩粮”轮作机制,通过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千亩杂粮等项目,保障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量、增效益,促进“钱粮双丰收”。

  在三亚,种植水稻收益相较于种植瓜菜低得多,农民种粮积极性较低。以往,收获完瓜菜后,当地不少农田在夏秋季节闲置。眼下,科学轮作让耕种不断茬,“闲田”成了“忙田”。“从发种子到卖稻米,种稻有了全程‘保姆式’服务。”崖州区赤草村村民黄小弟说,自家的地刚收完豇豆,正在抓紧翻地、插秧抢种早稻,让农田“多挣一季钱”。

  在崖州区,“菜+稻+绿肥”轮作模式已推广约25000亩。10月到次年3月种植瓜菜,3月到7月种植水稻,8月到10月种植豆科绿肥作物,综合利用下每亩地可增收2000元以上。

  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怀良介绍,针对计划种植水稻的农户,政府主导建立保险保障、产销对接、科技支撑机制,统一机耕整地、种子发放、机械采收、订单销售、土壤改良等环节,确保增产增收。

  依托南繁科研资源集聚优势,崖州区还推动南繁培育的优质品种、先进技术就地推广。经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专家评估,选定适宜当地种植的5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推广。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土壤改良技术、广东省科学院的测土配方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生产中。

  连日来,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格外忙碌,奔波在崖州区各村庄、南繁科研基地耕地、插秧,并忙着对已播种农田开展水肥管理、无人机植保。

  “公司的托管服务贯穿耕、种、管、收全流程。”该公司董事长王仕明介绍,崖州区选定的优质品种包括该公司自主选育的“九九新香”稻,公司在托管土地集中种植相关品种并保价回收。水稻收获后,土地交还科研单位和农户,继续开展南繁科研、冬季瓜菜种植。

  针对南繁科研用地季节性闲置、农民种粮意愿低等问题,三亚市探索推行南繁用地分时托管、农户土地分时出租。南繁季结束后,南繁科研用地交由龙头企业统一种植优质水稻,收割后进行绿肥种植、还田。对农户的闲置农田,村级合作社进行租赁整合,由相关企业统一种植,收益由企业和村级合作社共享。

  “轮作模式既提升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土壤肥力,为下一步农民增产增收、南繁科研团队开展更有挑战性的课题提供了良好条件。”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说。

  截至目前,三亚水稻种植面积达42000亩,预计将增加产量5000余吨,产值增加2000余万元。与2021年夏秋季相比,三亚市耕地复种指数提高30%。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亚市开展“钱粮双丰收”工程,依据地情、时令探索不同轮作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精细化,精准指导粮食和冬季瓜菜高效生产,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良田粮用 饭碗端稳 内蒙古高标准农田春耕见闻
良田粮用 饭碗端稳
内蒙古高标准农田春耕见闻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春耕时节,内蒙古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内农机穿梭、泥土翻动,广大农户抢抓农时忙种粮,信心满满地端稳增收饭碗。

  连日来,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蛇肯点素村农田中,伴随着机器的阵阵轰鸣声,大型播种机在田间来回作业。该村党支部书记庄晓宇说:“全村共有水浇地2.2万亩,其中1万亩种小麦,预计每亩产量能达到500公斤以上,实现良田种粮产量高的目标。”

  据达拉特旗农牧局副局长王勇介绍,全旗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他们创新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采取“良策、良法、良种、良肥、良药”等措施,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益,亩均增产10%以上。

  同样,在地处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黄羊村,种植户陆续开展土地平整等春耕备耕工作。村民王巨成说:“我今年计划种60亩玉米,都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这里‘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每亩增产100公斤没问题。”

  记者现场看到,黄羊村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呈网格状布局,主干道两侧分布着集中连片的耕地,灌渠、排水沟、防护林配套齐全。干召庙镇镇长乔晓庆告诉记者:“我们利用秋收后、春播前的空闲时间抓紧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7万多亩分散种植的碎片化耕地改造成为‘田成方、树成林、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亩均增产粮食10%以上。”

  记者走访获悉,巴彦淖尔市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方式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建一片、成一片,逐步实现“一户一田”“一村一田”的格局,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我们争取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一次到位,让更多的良田多产粮,让广大农户端稳增收饭碗。”巴彦淖尔市副市长郭占江说。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林利龙介绍,截至目前,内蒙古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增至4589万亩,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亩均节本增效约300元,为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林利龙说,内蒙古现已筹措地方财政资金15.4亿元,将水浇地、旱地的每亩投资标准提高到1800元和1300元,有效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据了解,今年内蒙古计划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等区域新建400万亩高标准农田,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规模化粮食种植,确保“良田粮用”。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化肥减数量耕地提质量
化肥减数量耕地提质量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新华社哈尔滨电(记者梁冬、唐铁富)“今年有了它,化肥比以前能少用近三分之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卧牛吐镇西卧村村民李旭东说。

  近日,李旭东收到了一张“黑龙江省测土配方施肥推荐卡”,上面满是各类数据指标。“测土配方施肥不仅可以减少化肥的用量,降低种地成本,还能把土地所需营养配齐,现在种地越来越科学了。”李旭东说。

  近期农资价格上涨,使越来越多黑龙江农民像李旭东一样更讲究科学种地和施肥,不仅降低农资成本,也改善了耕地质量。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为黑土地做‘体检’,给农作物‘开药方’,提高肥料利用率,可减少化肥使用,减轻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孟令群说。

  据了解,测土配方施肥使梅里斯区化肥施用量同比减少5.01%,化肥综合利用率提高至45%。

  在黑龙江省龙江县超越现代玉米种植合作社院内,农民正检修农机、准备化肥等农资,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我们合作社依靠黑龙江省土肥站的技术支持,建立了测土配方配肥站,并采用侧深施肥技术。”合作社理事长魏刚说,今年计划亩均化肥用量70斤,比传统用肥亩均减少30斤。

  因地制宜,按需施肥,靠的是科学技术。在北大荒集团八五一一农场有限公司土肥化验中心,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在对采集的土壤进行碱解氮化验。

  “今年,我们对6个管理区的500个地块进行采样,采集的土壤经风干、过筛、粉碎等前期处理,然后进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含量等化验。”北大荒集团八五一一农场有限公司土肥化验中心主任王晓庆说。

  “我们农场采取测土配方施肥、重金属检测等措施加强黑土保护,通过这些措施让化肥施入更加科学合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预计每亩可增产5%到10%,种植户每亩可增收25元到30元。”王晓庆说。

 
沈阳:调整防疫举措助春耕
沈阳:调整防疫举措助春耕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期,为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沈阳近日调整涉农地区疫情防控措施,对涉农区域加强农资供应、做好农耕服务。

  绿色通道为备耕护航


  “疫情最开始那几天,农资运输难,进不来、下不去。”沈阳市康平县农资经销商王辉告诉记者,康平县是沈阳市的农业大县,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备耕节奏。

  沈阳市农业部门积极应对,安排专人对接农资站点和种植大户,每日调度农资备实和入户情况,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点对点运输等措施,协调解决储运难题。

  “我们给车办了通行证,化肥很快就运进来了。”沈阳市沈北新区种粮大户刘浩说,自家种了4000余亩玉米地,绿色通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目前,随着沈阳涉农区域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绿色通道开通,春耕农资大部分已备实入户。在沈阳市于洪区光辉街道,当地共需6568吨农资,目前已储备5807吨,约占总需求的88%,其余农资正陆续运抵。

  在王辉所在的经销地点,记者看到成袋的种子、化肥等农资整齐摆放。“我们的农资储备充足,农户可以通过电话、微信订购,我们送货上门。”王辉说。

田间服务助农保春耕


  4月8日,在沈阳市康平县张强镇唐僧庙村,一辆辆满载种、肥的货车奔驰在乡间,合作社的农耕机正轰鸣着翻地。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农资到位,最近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寻求合作社的帮助,为自家耕地进行深翻作业。

  在沈阳市于洪区,当地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发布农事与气象信息,组成专家组深入村屯服务,指导农户科学有序生产。

  疫情下,沈阳鼓励开展各项助农服务,包括代耕、代种等生产托管服务,统一为有实际困难的农户订购质优价廉的农资,低收入群体春耕物资落实到位。

紧抓农时不负春光


  4月以来,随着农资、农业服务到村入户,沈阳已经陆续展开水稻育苗、旱地春翻等工作,抢抓农时,确保防疫、春耕两不误。

  4月8日,在沈北新区一座育苗基地里,一盘盘水稻苗种随着流水线运进育苗大棚,工作人员戴着口罩,间隔2米左右,筛土、拌料、摆盘……操作有序,动作娴熟。

  站在一旁的种稻大户洪蕴来,一会儿检修设备,一会儿指导操作,忙得不可开交。距离水稻育苗下田的时间越来越近,他每天都在“抢”时间。

  “现在啥也不缺,就是缺时间。”洪蕴来说,多年来他利用自己种植水稻的经验,开展国家地标产品——清水大米的绿色有机种植,今年他还想把自家大米质量和产量再提升一个台阶。

  在于洪区万金村,村民赵和平正忙着翻地,准备自家大豆种植。对他来说,今年有个好消息,辽宁省进一步优化大豆种植产业布局,推广各类因地制宜的种植模式。“现在大豆收益好,政府指导我们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既增产也增收。”赵和平说,作为农民,地里不荒,心里就踏实了。

  (武江民、于也童)新华社沈阳电

 
网络认养果树 特产轻松到家 手机助力“延安味道”飞出黄土高原
网络认养果树 特产轻松到家
手机助力“延安味道”飞出黄土高原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陈钢、陈晨、张健


  农民请客户在网上认养果树,定期为客户直播果园长势,收获后再将鲜果快递送达对方家中……在革命圣地延安,借助手机这个“新农具”,越来越多农民正在让正宗的“延安味道”飞出黄土高原。

  “各位朋友,咱南沟村的樱桃花开了,丰收在望。想认养樱桃的,要抓紧时间噢!”一片花海中,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包村干部张光红正对着手机做直播。透过他的镜头,雪白的樱桃花开得正艳。

  张光红还记得,11年前初来包村,这里的通讯极为不便,“打电话常常要到山顶上找信号”。

  2014年起,村里发展了山地苹果和樱桃,几年下来颇具规模。随着通讯条件改善,张光红灵机一动,开始尝试用手机直播村里的美景,销售村里的农货。

  “我几乎每天都发短视频,很多人由此认识了我们村,认养了我们的果树,客户里还有外国人呢!”如今,张光红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除了直接认养,果品也在网店销售。一到节假日,村子还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无独有偶,百公里之外的延长县七里村街道管村,认养农业示范园中已有100多棵苹果树被认养。园子里架设有摄像头,客户只需打开手机小程序,园中场景便可一览无余。认养模式加上网络直播销售,村里的果农每卖出1公斤苹果,能比过去多挣1元钱。

  不只农产品,陕北特色的风土人情也成了延安农村电商的新卖点。在管村村委会,直播间被布置成窑洞内景:土炕上的簸箕、水杯充满年代感,玉米、大蒜挂在墙头,一个个老农具里,尽是记忆中的农村模样。

  “观众就爱看这地道的‘延安味儿’。”在村里负责电商业务的王刚是一位返乡能人。每年9月到来年2月的农产品销售旺季,他带着乡亲们直播,新采摘的苹果配上豪迈的信天游,直播间里颇为热闹,最多时有8000多人在线观看。

  如今在延安,农民拿起手机、通过网络发展产业渐成潮流。“移动互联网降低了农民用新技术创业的门槛。”长期研究农村电商的延安市副市长魏延安说,手机正在成为“新农具”,农民成为“新网红”,直播成为“新农活”。      新华社西安电

 
引得“凤凰”来 穷村富得快 山东泗水县南仲都村振兴记
引得“凤凰”来 穷村富得快
山东泗水县南仲都村振兴记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王阳


  来到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镇南仲都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农业生态观光园:依地势而建起的瓜果大棚里,果农们有的忙着采摘,有的通过手机和客商对接订单,工人将刚收货的草莓、圣女果、火龙果装箱上车。

  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生活富足,让村民有了获得感。“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打通了线上销售渠道,草莓直接卖进了城里。俺家7个大棚一年能收入35万元。”村民魏英说。

  然而,这个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穷乱村”。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变化源于县里实施的一项人才回引工程,专门拿出创业培训、补贴、税费、用地等优惠政策,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或任职。

  常年在外的水果商姚洪远就被当地请回来帮扶村民创业。姚洪远带领老乡做起了水果种植产业,实干精神赢得威信,村里党员们把他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修路、治水、发展产业,村民们跟着带头人齐心协力,用了数年时间将一个“穷乱差”的负债村变成了村集体收入153万元的富裕村。

  近两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飞猛涨离不开电商产业的发展。这背后的干将、电商“能人”姚琳,同样是受邀回村的。他告诉记者:“让小村插上‘电商翅膀’,遇到疫情这种情况,水果也不愁卖。”

  村级治理也要从内部管理上要效率。为了凝聚村党支部合力,姚洪远用“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村级运行,用“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三务”透明,用党员量化积分管好用好党员队伍,彻底改变了原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现状。

  去年,泗水县委组织部推进实施农村“三级党建网格”,让村庄有限的人能做更多的事。以南仲都村为例,村民大多数的诉求都能化解在“网格”内,村里实在解决不了的,通过民意收集分理机制直达相关职能部门,有效减少了诉求办理层级,缩短了办理时间,这种“扁平化”治理模式实现了“一网兜起民生大小事”。

  当地组工干部介绍,除了人才回引和治理模式升级,省市县下派干部帮扶也成了村级的“新动能”。近几年,南仲都村在下派干部支持下,先后改造村内线网3000米,安装路灯102盏,整治河道600米,绿化率达78.6%,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如今,身处孔孟之乡的南仲都村,将儒孝文化、瓜果产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结合起来,找到了自己的乡村振兴路径。姚琳说:“我们村不仅把传统建筑修复重整,还新建了文化主题的酒店、广场、文化展厅、湿地生态水系,让村民和游客都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近十年间,南仲都村人均收入从2650元涨至17600元。村产业项目年总产值已达1720万元,带动周边村就业300余人。“这辈子最光荣的事,就是在建党百年之际,南仲都村党支部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我代表村里到人民大会堂领了奖。”姚洪远骄傲地说。

     新华社济南4月12日电

 
中国代表:尽快结束冲突才能使妇女儿童远离暴力伤害
中国代表:尽快结束冲突才能使妇女儿童远离暴力伤害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联合国4月11日电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11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乌克兰妇女儿童问题时发言指出,尽快结束冲突才能使妇女儿童远离暴力伤害。

  戴兵说,妇女儿童最易遭受暴力活动的冲击和伤害,在武装冲突中应当受到优先保护。中方呼吁乌克兰局势的当事方严格遵守国际人道法,切实保护妇女儿童人身安全,尊重并保障学校、医院等设施的民用属性和安全,在疏散、救援、医疗救助等方面对妇女儿童给予特殊照顾。中方对克拉马托尔斯克火车站的袭击造成包括妇女儿童在内数十名平民伤亡感到痛惜,事件的相关情况和具体原因必须查清,任何指控都应以事实为依据。

  戴兵表示,冲突发生以来,有大量妇女儿童从乌克兰进入周边国家避难。中方赞赏有关邻国和其他国家向其打开边境并提供安全庇护和人道援助。所有难民无论肤色、种族、宗教信仰,根据国际难民法都应获得必要和平等的保护。乌克兰和周边国家人道需求依然巨大,联合国有关机构应继续动员协调国际支持,向所有有需要的人提供人道救助。中方对有关寻求避难的妇女儿童被拐卖和受侵害的报道深表关切,呼吁联合国妇女署、儿基会、难民署、人权高专办等国际机构加强监测,支持有关国家采取措施,坚决防止她们遭受“二次伤害”。

  戴兵说,尽快让战火平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乌克兰人道危机,使妇女儿童远离暴力伤害。对话谈判是通向和平大门的唯一出路。中方支持当事方继续开展谈判,努力克服困难和分歧,为达成停火积累条件,为妇女儿童能够早日看到和平曙光作出积极努力。国际社会其他各方都要多做有利于对话谈判的事,为谈判取得进展营造必要环境和条件。

  戴兵强调,必须指出,一味实施制裁、输送武器不会带来和平。不断升级的全方位、无底线制裁引发粮食、能源危机和生活必需品价格飞涨,让全世界人民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更让阿富汗、也门、非洲之角、萨赫勒地区数千万的妇女儿童成为严重受害者。中方再次呼吁各方保持理性克制,采取负责任态度,为妥善解决乌克兰危机、早日恢复和平作出建设性努力。

 
围绕俄乌冲突 欧洲开展密集外交
围绕俄乌冲突 欧洲开展密集外交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4月11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奥地利总理内哈默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后出席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发

  (奥地利总理府/德拉甘·塔地克摄)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11日电(记者周啸天、任珂)奥地利总理内哈默11日访问俄罗斯,与俄总统普京举行会晤,以促进俄罗斯和乌克兰展开对话并停火。内哈默是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第一位访问俄罗斯并与普京举行会晤的欧盟国家领导人。

  分析人士指出,俄乌冲突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外溢效应正在欧洲持续显现。一些欧洲国家有意推动和谈以尽快实现停火,同时也在审慎斟酌对俄追加制裁和向乌提供武器等措施。

面对面接触


  据奥地利媒体报道,内哈默与普京的会晤持续了约75分钟。内哈默在会晤结束后发表书面声明说,他与普京的会谈“非常直接、开放和艰难”。他向普京发出最重要的信息是,这场战争必须结束,因为战争只有输家。内哈默1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已就此访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总理朔尔茨等进行了磋商,同时通报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俄前,内哈默9日还曾访问乌克兰首都基辅,并会晤泽连斯基。

  有分析认为,内哈默的访问开启了欧洲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与俄面对面接触的新阶段,有利于多方沟通。

  朔尔茨对内哈默此访表示欢迎。德国政府发言人表示,德方支持任何为结束俄乌冲突以及谈判创造基本条件的外交努力。

各有各考量


  现阶段,欧洲一些国家对如何解决乌克兰危机存在不同考量。英国《卫报》文章分析认为,法国和德国是明斯克协议的担保方,与德国和法国的做法不同,英国更积极与乌克兰建立紧密军事合作关系。

  本月9日,英国首相约翰逊访问乌克兰时宣布,再向乌方提供120辆装甲车和新型反舰导弹系统。英国此前已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亿英镑(约合1.3亿美元)的高级军事装备,包括更多“星光”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能够在空中停留直至瞄准发射的精确制导武器。

  有分析人士指出,约翰逊访乌期间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说明“北约正在利用西方军事装备和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发动代理人战争”。这种政策将使冲突大幅升级,无助于局势缓和。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延长冲突。

  此外,在是否进一步对俄追加制裁方面,欧洲各国也有不同想法。本月11日,欧盟成员国外长在卢森堡召开会议,未能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实施制裁做出决定。按照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的说法,一些欧盟成员国严重依赖俄能源,制裁将在欧盟成员国之间造成“不对称冲击”。

重思“战略自主”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带头推动西方国家不断加码对俄制裁,让身处美俄在乌博弈前沿地带的欧洲倍感压力。欧洲正面临乌克兰危机外溢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复杂问题。目前,欧洲能源与食品价格猛涨,供应链受阻,多国经济与民众生活受到冲击。

  欧盟统计局4月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7.5%,远高于2月的5.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44.7%,是推升当月通胀的主要原因。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保罗·真蒂洛尼说,年初预测的今年欧元区经济将实现4%的增长目前来看无法实现。

  在此背景下,舆论中有关欧洲“战略自主”的思考逐渐增多。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蒂埃里·德蒙布里亚尔指出,俄乌冲突“让欧洲明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

  英国智库欧洲领导力网络发表分析文章认为,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欧洲国家首次感受到共同的安全挑战。短期内,北约仍是当前欧洲安全的保证者。长期看,欧盟在东部边界的防务问题需要欧盟独自面对,当这种情况实际发生时,欧盟需做好“正式且制度化”的准备。

  《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主编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认为,欧洲目前正处于俄乌冲突前线,这一点和美苏冷战不同。冷战时美国处在前线,欧洲某种意义上而言只是一个后方。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美国将欧洲置于与俄罗斯对抗的前线,自己则保持着距离,隔岸观火。目前,欧洲出现了经济衰退,美国商业活动却在复苏,美国将与俄罗斯对抗的成本转嫁给欧洲,就是将风险和矛盾转嫁给欧洲。(参与记者:黄河、于涛、杜鹃、康逸)

 
世贸组织年度报告: 俄乌冲突危及全球贸易复苏
世贸组织年度报告:
俄乌冲突危及全球贸易复苏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这是2月23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拍摄的一艘货轮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新华社日内瓦4月12日电(记者陈斌杰)世界贸易组织12日发布的全球贸易年度预测报告认为,俄乌冲突危及本就脆弱的全球贸易复苏。

  报告预测,受俄乌冲突影响,2022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将增长3.0%,增速低于此前预测的4.7%;2023年增速为3.4%。

  世贸组织经济学家根据模拟预测,2022年以市场汇率计算的全球经济预计将增长2.8%,比之前预测的4.1%下降1.3个百分点。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回升至3.2%,接近2010年至2019年3.0%的平均增长率。

  报告认为,2022年独联体地区(不包括乌克兰)的产出预计将大幅下降7.9%,该地区的进口将萎缩12.0%。

  报告分析,俄乌冲突的最直接经济影响是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涨。俄罗斯和乌克兰是食品、能源和化肥等基本商品的主要供应国,通过黑海港口的谷物运输已经停止,这可能对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俄乌冲突损害了世界经济,其负面影响已传导到全球各地,低收入国家将面临尤为严峻的威胁,供应减少和食品价格上涨将对低收入人群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伊维拉呼吁,面对通胀和供应链压力,各国政府和多边组织应共同努力促进贸易。“限制贸易将威胁家庭和企业福祉,并使从新冠疫情中建立持久经济复苏的任务更加艰巨。”她说。

 
美国CPI同比涨幅刷新逾四十年峰值
美国CPI同比涨幅刷新逾四十年峰值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华盛顿4月12日电(记者许缘)美国劳工部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2%,同比增长8.5%。同比涨幅创1981年12月以来最大值。

  数据显示,3月美国CPI环比和同比增幅均较2月明显扩大,凸显美国通胀形势日益严峻。当月,受俄乌冲突、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能源、居住成本以及食品价格均明显攀升。

  数据显示,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3%,涨幅较2月收窄0.2个百分点;同比涨幅为6.5%,是1982年8月以来最高值。

  具体来看,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油价飙升,当月美国能源价格环比增长11%,同比上涨32%。其中,汽油价格环比增长18.3%,同比剧增48%;燃料油价格环比上涨22.3%,同比飙升70.1%。食品价格环比增长1%,同比上涨8.8%,创1981年5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占CPI比重约三分之一的居住成本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5%,涨幅较2月有所扩大。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俄乌冲突及其后续影响持续,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情况仍未好转以及美国消费者对旅游等服务需求增加,美国通胀水平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回落至美联储设定的2%通胀目标。

  与此同时,通胀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的风险正在积聚。经济学家预测,由于消费者因价格攀升而缩减支出,美国经济活动或出现萎缩。目前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将在5月议息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有经济学家警告,若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因受高通胀影响而出现“矫枉过正”,也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监管“幽灵枪”新规
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监管“幽灵枪”新规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华盛顿4月11日电(记者孙丁)美国联邦政府11日出台新规,着眼监管无编号且难以追踪的“幽灵枪”。

  这项新规由美国司法部发布,内容包括禁止商家不进行背景调查就出售“幽灵枪”套件;将这种套件列为联邦法律认定的武器;要求商家登记已出售的“幽灵枪”等。

  美国总统拜登11日下午在白宫呼吁国会通过法案加强购枪背景调查、禁止销售攻击性武器及大容量弹匣。

  一些共和党人对新规提出批评,称美国保护公民持枪权利的宪法第二修正案受到侵害。有反控枪组织表示,将对新规提起诉讼。

  美国有许多商家出售“幽灵枪”套件,购买者拿到套件后即可按照说明组装成射击武器。由于此前法律未将“幽灵枪”列为武器,因此其关键部件上未打编号,即使在犯罪现场发现“幽灵枪”,也很难追踪到使用者和出售者。据美国司法部统计,美国执法部门去年在犯罪现场查获约2万支疑似“幽灵枪”,是2016年的10倍。

  美国枪支暴力问题严重,今年有恶化趋势。上周末,美国艾奥瓦、印第安纳、伊利诺伊、佐治亚、田纳西、得克萨斯等州发生多起枪击事件,累计造成数十人死伤。

  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截至4月11日的统计数据显示,枪支暴力今年已在美国造成至少11801人丧生,另有9395人受伤,造成4人以上死伤的大规模枪击事件至少130起。

 
纽约地铁站枪击事件致多人受伤
纽约地铁站枪击事件致多人受伤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4月12日,警察和调查人员在美国纽约发生枪击的地铁站附近工作。美国纽约市警察局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消息说,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地铁站12日早上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多人受伤。            新华社记者张墨成摄
 
美国新冠疫情可能被低估 或再现上升潮
美国新冠疫情可能被低估 或再现上升潮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洛杉矶4月11日电(记者谭晶晶、徐兴堂)近期,美国新冠疫情看似处于平台期,但流行病学家表示,疫情数据统计不完全等因素可能使美国日增确诊病例数等指标被严重低估,使疫情上升趋势被“掩盖”。随着美国复活节、春假等假期来临,聚会增多,病毒可能加速传播,美国疫情有可能再次出现上升潮。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最新数据显示,近期美国日增新冠确诊病例约2.9万例,日增死亡病例约500例,日增住院病例约1400例,较今年1月初高峰时期明显下降。

  但近期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亚型BA.2在全美加速传播,所致感染病例数自2月初以来一直快速上升,已成为美国的主要流行毒株,为疫情防控带来新的风险。专家认为,BA.2亚型毒株在欧洲快速传播,许多国家已经历了新一轮激增潮,确诊病例、死亡病例、住院病例大幅增加,美国很可能遭遇相似情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埃泽基勒·伊曼纽尔认为,美国正处于新的一波疫情上升潮之中,只是尚无法确认这次规模有多大。他指出,BA.2亚型毒株的传播力比原始奥密克戎毒株高很多,正在全美加速传播。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说,检测不充分使得许多新增病例没有被如实统计。今年1月美国疫情高峰时期,每日检测量约200万次,而目前降至平均每天约53万次。一些轻症群体不再去做病毒检测,还有些群体在家中检测,并不上报结果。

  事实上,美国各地统计的数据已反映出近期感染病例上升趋势。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援引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周,内布拉斯加州新冠确诊病例增加了近80%,亚利桑那州增加了75%,纽约州增加了58%,马萨诸塞州增加了55%。此外,废水监测数据表明,科罗拉多州、俄亥俄州和华盛顿州等地的感染率也正在上升。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日前表示,未来几周全美新冠确诊病例可能显著增加,今年秋季美国可能再迎一波“激增潮”。

  福奇认为,感染病例增加可能与美国各地解除“口罩令”、放松室内场所防控措施以及人们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抗体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如果情况出现变化,感染病例和住院病例大幅增加,美国或将恢复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包括室内口罩令等。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最大城市费城卫生部门11日宣布,由于该市感染病例上升,将从18日起恢复室内场所的强制“口罩令”。

  回首美国抗疫之路,存在“收紧-放开-疫情恶化-再收紧-再放开”的恶性循环。重要的深层原因之一就是抗疫这个科学问题被政治化,从戴口罩到打疫苗,都有不少人反对。美国医学专家彼得·霍特兹撰文指出,美国反科学浪潮高涨,一些政治势力难辞其咎。《政治杂志》特约撰稿人德里克·罗伯逊说,在美国,关于新冠防疫措施和疫苗强制令的争论早已脱离科学范畴,成为经年累月文化分歧的宣泄口。

  专家强调,接种新冠疫苗及加强针仍是预防感染的最佳方式。美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约65.8%的美国人口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但完成疫苗接种的人口中接种加强针的比例不到半数。美疾控中心表示,5至11岁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仍然很低,尽管儿童患新冠重症的总体风险较低,但他们仍可能感染病毒、出现重症或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这种病为何高发难治? 应对过敏性鼻炎调查
这种病为何高发难治?
应对过敏性鼻炎调查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新华社广州4月12日电(记者马晓澄、徐弘毅)春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业内专家称,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高达2.4亿,其中儿童是“重灾群体”。

  过敏性鼻炎发病率为何这么高?如何才能让大家少一些“鼻子的烦恼”?

发病率高,低龄化明显


  广州小学四年级女生吴比经常鼻痒、鼻塞、打喷嚏。她的妈妈方女士说,女儿大约从上小学开始就出现过敏性鼻炎,一吹空调、受凉或在干燥环境下就打喷嚏、流鼻涕。

  “我们一家人都饱受过敏性鼻炎的困扰,除了吴比,我另外两个小孩也不同程度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方女士无奈地说。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鼻病。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张罗表示,中国过敏性鼻炎患者高达2.4亿。由张罗等完成的《中国过敏性鼻炎诊疗指南》显示,从2005年至2011年6年间,我国成人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从11.1%上升至17.6%,患病人数大约增加1亿。

  儿童是过敏性鼻炎的“重灾群体”。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阮岩介绍,过敏性鼻炎患者是他所在科室接诊病人中最多的。过敏性鼻炎不仅高发,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在他个人接诊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是儿童。

  阮岩等主编的《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到了一组数据:我国专家采用多阶抽样方法,对北京、重庆、广州三座城市儿童过敏性鼻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病率分别为14.46%、20.42%和7.83%。

  另外一项针对乌鲁木齐市学龄前儿童的调查显示,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为17.8%到25.4%,且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为何高发难治?


  为何过敏性鼻炎患病率越来越高?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过敏性鼻炎的致病因素不断增加。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广东省内,广州市区7到12岁儿童自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为23.2%,明显高于粤北韶关的5.3%。同样,上海地区针对3到7岁儿童的问卷调查显示,城市儿童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也高于郊区儿童。

  螨虫、花粉、宠物是过敏性鼻炎最常见的过敏原。阮岩说,对于生活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居民,他们主要过敏原是螨虫,这与南方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适合屋尘螨的传播有关。北方居民的过敏原主要是圆柏花粉、蒿属花粉等。

  另一方面,人与环境的互动减少,导致人类免疫系统对环境过敏原的反应不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李健说,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逐步发育并受到训练的过程。“人们从婴幼儿时期跟自然环境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我们的呼吸道、消化道等接触微生物的种类下降,免疫系统对某些环境的过敏原的反应和以前不同,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增高。”

  不少患者表示,过敏性鼻炎虽经治疗,但还是多次复发。为何过敏性鼻炎难以根治?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免疫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还有很多致病机理没有搞清楚。

  阮岩说,过敏性鼻炎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学研究日臻丰富,目前已发现许多风险因素易致过敏性鼻炎,包括遗传机制、大气污染、花粉季节、早期抗生素使用、室内过敏原暴露等,但其严重程度与病因的相关性尚未明确。

多管齐下防治


  专家表示,虽然过敏性鼻炎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命健康威胁,但会降低其生活质量。此外,过敏性鼻炎如没有得到控制,有20%至40%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在人生某个阶段发生哮喘。

  鉴于过敏性鼻炎高发和低龄化特征明显的问题,受访专家建议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和临床救治工作。

  李健认为,对患者而言,药物是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的首选措施,可缓解症状、延长间歇期、减少反复发作。不过医生也提醒,有医疗机构提出根治过敏性鼻炎的承诺,或者采用其他一些偏方给予治疗,不仅未必能治愈过敏性鼻炎,反而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危害,患者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听从医嘱。

  “经常会遇到患者询问,是否能根治过敏性鼻炎,或者是否有针对过敏性鼻炎的特效药。”阮岩说,按照现有的技术手段,过敏性鼻炎确实很难根治,也没有所谓的特效药;但经过正规标准化的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最佳的症状控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业内专家认为,绿化工作也需充分考虑过敏性鼻炎因素。研究表明,花粉传播季节各种炎性细胞数量均有增加,花粉过敏与过敏性鼻炎呈现正相关。各地在做绿化树种和花种规划和种植时,要做好科学论证,减少由绿化带来的环境过敏原增加。

 
研究人员: 进家门前换鞋很重要
研究人员:
进家门前换鞋很重要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新华社北京电《参考消息》4月6日登载美国《大众科学》网站报道《科学家解释,为什么在室内穿鞋很恶心》。报道摘要如下:

  如果你踩到某种泥泞或恶心的东西上,你可能要擦鞋。但当你到家的时候,你总是在门口脱掉鞋子么?很多人不会。对很多人来说,到家时,鞋底会拖进来什么是最不会想到的事情。

  人们90%的时间待在室内,因此在家中是否穿鞋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小问题。你家里积聚的东西不仅包括灰尘,还包括脱落的毛发等。其中约三分之一来自室外,要么是被吹进来的,要么是在鞋底上踩进来的。

  鞋和地板上的一些微生物是耐药病原体。再加上柏油路残留物等引发癌症的毒素,你可能会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你鞋子上的脏东西。

  科学表明,你家中的铅和你家院子里的铅之间有很强的联系。这种联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从院子里吹进来的脏东西,或者是鞋子踩进来的脏东西,或者是你可爱的宠物毛茸茸的爪子带进来的脏东西。这种联系表明,首先要确保室外环境中的物质就留在室外。

  我们都知道预防远胜过治疗,在家门口脱掉鞋子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基本而简单的预防活动。

 
喷嚏鼻涕不止怎么办? 专家提醒:要重视春季过敏问题
喷嚏鼻涕不止怎么办?
专家提醒:要重视春季过敏问题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李恒、田晓航)春季是人群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各种直径数十微米、肉眼不可及的气传花粉充斥在空气中,很多人会出现流眼泪、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憋气、皮肤瘙痒等症状。

  专家表示,帮助患者找到致病过敏原后,医生根据所监测的花粉播散时间段,指导患者提前两周开始规律使用抗过敏药物,在此期间根据花粉浓度灵活指导用药,并确认花粉播散结束两周后再停药,能帮助绝大部分患者顺利应对过敏季节。

  “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系统和细胞免疫系统,能帮助我们识别并清除外来的入侵病原体、体内的癌细胞以及衰老死亡的正常细胞。”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关凯介绍,面对外来入侵物,正常免疫系统只会对威胁到人体健康的微生物、病原体进行攻击、剿灭;如果免疫系统出现了“认知混乱”甚至出现“认友为敌”,就开始过度攻击进入体内但并不具备威胁的花粉、食物等,在这一过程中,身体会因“殃及池鱼”引发免疫炎症,也就引起了“过敏反应”。

  “每到过敏季节,生活环境中存在大量可与正常人同存、但却被过敏体质人群视为敌人的过敏原,比如花粉。”关凯说,过敏问题关乎人的健康状态。过敏是源于免疫紊乱,并不等于“缺乏免疫力”,更不是“免疫力低下”,要科学、正确认识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是过敏性疾病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关凯介绍,鼻塞是过敏性鼻炎的四大症状之首。鼻塞会造成机体缺氧,危害人们的身体、智力发育,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对于过敏性鼻炎的危害,关凯表示,过敏性鼻炎多数会合并结膜炎,影响视力,还有可能合并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甚至有30%至40%的患者会发展成可致死的哮喘。如果过敏性鼻炎长时间得不到正规治疗,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有可能影响人体颌面部发育,引发龅牙、“痴呆面容”等危害。

  专家表示,消极等待过敏性鼻炎自愈是不可取的。要加强科普知识学习,遵循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诊治方案,把“小毛病”控制在萌芽阶段。

 
如何区分过敏与感染新冠
如何区分过敏与感染新冠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新华社北京电《参考消息》4月1日刊登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站报道《是新冠肺炎、过敏?还是接种疫苗后的症状?如何区别》。报道摘要如下:

  随着春天的到来,再加上新冠疫情挥之不去,要区分季节性过敏、新冠病毒感染和接种疫苗后的副作用可能有些难。

  “过敏症和新冠病毒感染很难区分,尤其是二者在同一时期出现的情况下。”美国诺思韦尔医疗保健公司长岛犹太医疗中心急诊科医生弗雷德·戴维斯说。

  不过,搞清楚三者之间的一些关键差异可能会使区分它们变得容易。

  “我总是会问患者发痒和发烧的情况,这是最大的差异。过敏通常不会发烧,但会让你感到瘙痒难忍。”医疗保健专家约翰·怀特提到了新冠病毒感染和过敏的一个重要区别。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也列出了过敏和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区别。尽管二者的症状都可能包括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乏力、头痛、喉咙痛、鼻塞或流鼻涕,但发烧和发冷、肌肉和身体疼痛、味觉或嗅觉突然丧失、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在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更为常见。

  “病毒性感染常会使你发冷或发烧,感觉非常疲惫。而过敏一般不会导致疲劳,”怀特说,“过敏也不会让你出现腹泻,但新冠肺炎会。”

  至于接种疫苗后的情况,“副作用通常有手臂疼痛、疲劳,有时还有头痛,这通常是时间的问题。这些症状一般在接种疫苗后4小时左右出现,在24至36小时内缓解”。怀特认为,过敏和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关症状不会那么快缓解。

  总的来说,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怎么了而且担心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那么你应该接受新冠病毒检测,并遵守指导原则,从而避免疾病的传播。

 
研究人员公布首个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
研究人员公布首个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新华社洛杉矶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研究人员领衔的科研团队3月31日公布了首个完整、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与这项重大成果相关的6篇论文当天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由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端粒到端粒联盟”完成这项研究。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在一份公报中表示,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0亿个DNA(脱氧核糖核酸)碱基对,完成这些碱基对的完整、无间隙测序对于了解人类基因组变异全谱、掌握基因对某些疾病的影响至关重要。

  公报说,对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分析将显著增加科学家对人类染色体的认识,从而开辟新的研究方向。这有助于解答关于染色体如何分离、分裂等生物学基本问题。研究团队还利用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序列发现了超过200万个额外的基因变异,这些研究为622个与医学相关的基因提供了更准确的基因变异信息。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埃里克·格林表示,完成完整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是一项重要科学成就,为了解人类DNA提供了首个全面视角。这些最基本的信息将增进对人类基因组所有细微功能差别的了解,促进对人类疾病的基因研究。

  人类基因组测序项目的重要意义被视为与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当。人类基因组蕴藏人类遗传信息,破译它能够为疾病诊断、新药研发、新疗法探索等带来革命性进步。2001年,由包括中国在内的6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布了人类基因组草图及初步分析。由于当时的测序技术所限,这份人类基因组草图中留有许多空白。

 
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患者应加强血压管理
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患者应加强血压管理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记者沐铁城)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为特征的常见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王含介绍,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血压波动,体位性低血压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有50%—70%的患者会出现该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患者应加强血压管理。

  与多系统萎缩相比,帕金森病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经常是无症状的,因此并不能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然而研究表明,即便是无症状的体位性低血压,也会给患者增加跌倒风险、加重活动障碍,并且增加健康服务消耗。

  患者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血压?“血压在一天中是持续波动的,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需根据原发疾病和环境因素特点进行综合考量。”王含表示,患者应做好进餐和服药的时间管理,比如三餐应按时正常进行。如果有使用升压药(如米多君),早上起床前是最合适的服药时机。晚上就寝前应避免饮水,若有夜间高血压需酌情服用短效的降压药物。

  同时,专家建议患者日常也可以自行使用电子血压计监测卧立位血压,在安静的环境中空腹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如果出现明显的头晕甚至眼前发黑,一定要及时终止测量,立即坐下或躺下,以保证患者安全。

  此外,王含提示,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多数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会带来额外的血压波动机会。患者就医前要先检查一下在服药品,确认是否有降低血压和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副作用。必要时列出服药清单,请专科医生或药师协助明确是否需要停药、减量、换药或继续服用等。

 
为了生态文明的中国贡献 追记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原党委书记赵景柱
为了生态文明的中国贡献
追记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原党委书记赵景柱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原党委书记赵景柱生前的工作照(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这个科学之问,是中国生态学家赵景柱一生的求索。

  这个追梦的人,在“人和城”的生态文明之路上忘我奔跑,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在他身后,留下的是一门他提出的“景感生态学”,一个他亲手筹建的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及受他的影响和感召,正在将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写在广袤大地上的接力者。

  “我们搞生态科学的,都不是天才,是地才”


  杜鹃花、三角梅、黄槿……种种花树,灼灼如火,在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院内开得正好。

  这个中科院“年轻派”研究所,是首任党委书记赵景柱一手筹建的;这个院落里的生态景观,更是赵景柱亲手打造的。

  “这些植物就像他的孩子。”同事指着这些草木说,它们是“景感生态”的生动注解:从园区的整体布局到一石一木的细节,从独具特色的“雨污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到不浇水、不施肥、不打药的草木苗圃……处处藏着绿色、循环、生态的巧思。

  景感生态学是基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自然要素、物理感知、心理感受等相关方面,研究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科学,由赵景柱为首的中国学者率先提出。

  如果说西方景观生态学侧重从空间尺度上探讨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那么赵景柱等中国学者提出的景感生态学,则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系统之间的主客观互动与作用,探索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方案”。

  “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解决好我们的生态环境问题,就是对世界生态环境的最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初,在海外深造的赵景柱心怀理想回到祖国。

  当时,“可持续发展”这个词汇在中国还鲜有人知。

  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通过,这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出本国21世纪议程行动方案的国家,赵景柱主持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功不可没。此后,他潜心相关领域的理论探索,并在广西、云南等地的挂职经历中,开启了基于中国国情的学术实践。

  华北腹地——雄安:蓝绿交织、水城共融。这座“未来之城”的生态秀美画卷,其中也有赵景柱团队耕耘的汗水。

  在雄安新区筹建之初,赵景柱和他的团队就接过了“生态承载力”的专项研究课题。赵景柱改进了传统评估方法,创新性地引入“人口当量”的概念。此后,他又带领团队,将景感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多尺度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评估和管理,为新区的生态基础设施与生态安全研究奠定了坚实之基。

  “找对象知道要找好看的,怎么就不知道把这个剪得好看呢?”同事方兴在锯树这件“小事”上,屡次挨过赵景柱的批评。“一定要从上往下锯,等树枝快断的时候,一定要在锯口的下方锯几下,把下面的树皮切断,否则,树枝一断就把树皮扯下一大截。”

  “景感生态学强调人的感受和文化价值,如果学者没有这种体验,很难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与生态的和谐发展。”现任城市所党委书记陈少华说,为了修剪植物,赵景柱曾多次受伤。有一次,他的大腿被剑麻划破,鲜血直流,他却淡定地坐下来,简单包扎后继续钻进了树丛。

  园区的大小植株,留着他洒下的汗水,而办公室的点点灯光,也记着他常年的辛劳。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引发忧虑。建设绿色、智慧、低碳、健康、宜居的中国特色新型生态城市,是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学者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广阔舞台。“白天做管理、夜里做科研”成了赵景柱的工作常态。

  粤港澳、厦门、平潭、阿尔山、大运河……怎样用生态管理理念服务当地实际,他奔波在路上。

  “夜里安静,易于思考,可以把科研时间夺回来。”因为习惯了深夜开会,赵景柱带领的科研团队干脆把这种工作方式笑称为“夜总会”。

  赵景柱在18楼办公室的灯,总会亮到深夜。同事朱永官院士说,每到夜晚离开或归来,都会习惯性地抬头看上一眼,因为“看到那盏熟悉的灯,心里就会踏实不少”。

  既仰望星空,亦俯首耕耘。

  赵景柱常将两句话挂在嘴边,第一句是“我们搞生态科学的,都不是天才,是地才”,第二句是他的导师、生态学泰斗马世骏的话:“生态学不是学出来,是干出来的。”

  “国家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


  近年来,赵景柱结合实践提出的景感生态学理念,吸引了多国学者相继加入研究,引领了国际上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

  而年轻的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16年前,厦门集美,杏林湾畔,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第一根桩在此打下。

  2006年3月,从丽江挂职回京的赵景柱,受组织委派,赶赴厦门筹建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彼时的集美园区选址四周,荒草丛生。在临时改造的旧房里,赵景柱拉了一套桌椅就开始办公。

  城市所园区建设由厦门市政府出资和负责,按理来说是“交钥匙工程”,赵景柱却反复强调,“国家的钱,一分也不能乱花!”

  那一年,建材价格猛涨,施工方突然提出地砖要涨价。赵景柱坐不住,利用周末带着同事一路南下到广东,看建材、谈价格、签意向性合同。

  回来后,他将合同摆在施工方面前,一项一项地比价格。对方一看傻眼了,只得维持原价。

  时隔多年,时任城市所综合办主任王玉环还记得,谈判胜利,老赵像个孩子一样开怀大笑:“这回我们赚大了!”

  返程路上,赵景柱没舍得让大伙儿在服务区吃饭,一车人硬是熬回了单位食堂。大家围着一张乒乓球桌,吃了个盆干碗净。

  赵景柱究竟有多“抠门”?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施尔畏撰文感言:“他掰着捏着每一分筹建经费,在精打细算上真可谓做到了极致……”

  约200亩的占地面积,6.06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工程总造价不到1.59亿元,每平方米均价不足2600元……在赵景柱的“锱铢必较”中,城市所如期竣工。

  今非昔比,一张当年的老照片,吸引着到访者的目光:16个人,举着一次性纸杯,对着镜头笑着,汗水湿透了衣衫,裤腿沾满了泥灰。

  那是2008年8月,台风肆虐,阴雨连绵。原计划7月底就要竣工验收的公寓楼和食堂,仍是尘土飞扬,遍地建筑材料。

  “中英联合环境技术研究所”揭牌、第一届城市环境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召开、国际城市湿地生态和修复研讨会召开……这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学术活动,可全指望着新园区。

  “不能再拖了,按计划入驻,现场督战!”8月20日这一天,赵景柱带着管理人员,住进了连脚手架都还没拆除的园区。

  没有生活用水、没有空调制冷、没有电梯设施,盛夏的工地上唯一不缺的就是苍蝇和蚊子。

  半夜摸黑上厕所不方便,大家就白天减少饮水;大热天没地方洗澡,大家就半夜拎着马灯到临时厕所洗漱;房间里施工的味道散得慢,大家就搬进成堆的菠萝驱味,以至于多年后,还流传着筹建组副组长赵千钧抱着菠萝睡觉的笑话。

  2009年12月,就在祖国东南大地的一片滩涂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拔地而起,中国的城市环境科学开启新篇。

“等我好了,就回所里”


  厦门,湿润的气候是这座美丽城市的标签,却也加剧着赵景柱的类风湿病。

  有时一觉醒来,他手臂不能伸直,连起床穿衣都困难。组织上提出调他回京工作,他却淡笑婉拒,调侃自己早已“久病成医”。

  不止是类风湿的折磨,长年累月的辛劳,在他身体内悄悄埋下了隐患。

  2021年6月25日,在同事的“生拉硬拽”下,赵景柱被迫住进医院,检查身体。

  他已经连续发烧40多天了!

  中科院“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先导专项项目的中期评估已经启动,赵景柱作为首席科学家,必须按计划完成工作。

  同事们都以为,老赵很快就回来了。没想到,检查结果竟然是胰腺癌……

  “能挺过去就挺过去,走了也就走了。”人生最后的40多天时光,面对前来探望的同事朋友,赵景柱仍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

  上午,做治疗,下午,帮助学生修改论文、回复邮件。赵景柱在医院的节奏,和平时没什么两样。每次看到他支着身子在病床上敲键盘,医护人员都会上前制止,但人一走,他又爬起来……

  7月12日,同事们再见到老赵,他已形容枯槁。

  “项目进展怎么样了?”没等大家开口,老赵率先发话。

  没人回答,在场的人都已泣不成声。

  “等我缓缓,再推动推动。”老赵攒足了气力,又露出惯常的笑容。

  2021年8月4日,赵景柱的病情突然恶化。弥留之际,他的嘴里还反复念叨着:“等我好了,就回所里……”

  “他就是奔波的命。”妻子朱春雁抑制住眼里的泪,凝视着两人年轻时的合影。

  菁菁校园,20岁的朱春雁遇到了26岁的赵景柱。婚后,在组织选派下,赵景柱先后赴广西河池、云南丽江和福建厦门工作,夫妻二人常年两地分居。

  他忙,她懂;她苦,他疼。以家国事业为重的两个人,格外珍视这份难得的知己之情。

  朱春雁爱干净,每次来厦门“探班”,赵景柱就提前搞一次大扫除。有一回,为了“围剿”一只蟑螂,他一宿没合眼。

  还有一次,正是情人节,朱春雁不小心扯坏了大衣口袋,赵景柱饿着肚子,一针一线地给她缝好。这张“工作照”被朱春雁发到朋友圈,并配上“爱心”表情。

  同事们惊叹:“平日里雷厉风行的老赵,居然会针线活!”

  “情长”——城市所大门外,一块花岗岩上刻着赵景柱的亲笔,仿佛是他对一生挚爱的告白,也仿佛是他留在这世间的回响。

  2021年7月,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赵景柱强撑起身子,给城市所教育处处长王棠荣拨通了电话。

  “我们所有没有一个叫潘婷的学生。”赵景柱的语气有些着急。

  “是厦大的客座学生,怎么了?”王棠荣有些怔愣。

  “有次我在大院烧落叶还肥,这个女生就在旁边发呆。她说烟雾让她想起自己在农村的家,你们一定要及时帮助离家较远的同学排解思乡之情。”

  王棠荣没想到,这是赵书记最后一项“工作部署”。

  细微而温暖,赵景柱留给人们的回忆有很多。

  厦门的冬天不算冷,他送军大衣给夜里执勤的保安驱寒;年轻同事没有脱单,他热情地张罗“相亲饭局”;外单位的学生发来邮件求教,他会挤出时间回复指导……

  电脑里,学生递交的论文还没有改完。离世后,他的邮箱还会收到他发给自己的“延时邮件”,上面写满了待办事项……

  “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说每一句话,办每一件事情都要与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联系起来,跟党走,奋斗终身。”整理赵景柱生前的资料,看到他留在入党申请书上的整洁字迹,同事们的耳边响起了他的话——

  “我非常感谢党能接纳我,所以一笔一划都是用心在写。”

  赵景柱一生爱树。他走后,有人问:如果用一种植物形容他,是什么?

  有人说他是一棵胡杨,铮铮铁骨,甘愿扎根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有人说他是一株翠竹,淡泊名利。把同事培养成院士,他却甘当“院子里的知名人士”。

  有人说他是一棵青松,笔直挺立。历经风雨,依然守持直望苍穹的胸怀抱负。

  又是一年春来到,城市所里草木亭亭如盖、花团锦簇。

  依稀仿佛,那个躬身劳作、挥汗如雨的人,还在。(记者吴晶、康淼、颜之宏、吴剑锋、屈婷)

  新华社厦门4月12日电

 
海南橡胶林里,有位“大心脏”的割胶人
海南橡胶林里,有位“大心脏”的割胶人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陈凯姿


  有人说,当他站在一片橡胶林里专注工作时,林间就像多了一棵苍老的树。

  破解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割胶难题、被胶农称作“‘大心脏’的割胶人”的曹建华,掂了掂手中的割胶刀说:“我只是在完成自己的使命。”

冲出农村,走向农村


  1993年,曹建华高中毕业,偶然看到海南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新闻,顿时有了当“闯海人”的念头,第一志愿填报华南热带作物学院观赏园艺专业并被录取。

  出生在四川眉山农村的曹建华,从成都乘绿皮火车转贵阳,3天时间才到湛江。上大学前最远只到过县城的曹建华早已忘记颠簸之苦,在父亲的陪同下,又兴奋地登上了渡轮。

  “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漂洋过海,船大,风大,浪也好大,晕船、呕吐,脚像踩在棉花上,什么都吃不下……”8个小时后,船抵达海口秀英港。

  接站的校车挤得满满当当。站了4小时的曹建华感觉到,从海口到儋州,沿途越走越荒凉,看不到“大特区”的身影,直到天黑才抵达校门口。当时的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在儋州市区以西10公里,用当地村民的话讲,是荒地上建起来的大学。

  两个月的学习经历,“失掉了象牙塔”的曹建华,苦闷、彷徨:未来到底是干一份光鲜的城市职业,还是去改变曾做梦都想逃离的农村?

  当听到父亲为了省钱,回程的三天两夜只吃了两顿盒饭;当课间跑去林地,看到周边农民还“面朝黄土背朝天”,“蚊叮虫咬、汗透衣衫”时,曹建华忽然觉得,“从一个农村到另一个农村”这一阴错阳差的选择,正好给了自己一次拥抱农村、服务农村的机会。

  “这将是我要扎根一辈子的热土。”他默默立誓。

“冷板凳”上的热血儿


  长期以来,天然橡胶既是同石油一样,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海南、云南等热带边疆地区农民的“致富树”,但在那个年代,我国橡胶树种植难以保证品质和产量,自给率才1/3。那时组培技术还不成熟,意味着优质橡胶树种砧木材料不能定向化大量繁育。

  老一辈橡胶专家林位夫提出,如果不能搞“多利羊”式的组培,那寻找一些高产、速生、抗性强的砧木材料,通过与优良品种配对嫁接来提升产量,理论上也是可行的。但人工筛选砧木,工作量巨大,犹如沙海中淘金,许多科研人员听后退避三舍。

  2004年,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曹建华申请调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主动请缨接下了筛选橡胶砧木的活儿。但要在面积达几十亩的繁育基地里,从100多万株种苗中筛出优质砧木,绝非易事。

  基地离研究所20多公里,遍地橡胶苗在烈日下散发着苦涩的味道。曹建华和几个助手准备了三四种油漆,腰间别上一壶水,戴上草帽钻进林地。

  “筛选出长得快、产量高的苗,得一株一株仔细看,再标上不同的颜色。”曹建华说。夏天,林地里温度超过50摄氏度,才蹲下几分钟,衣裤就像泡了水一样,风干后结出一层层盐垢。苗株密集,没过几天,曹建华的脸、脖颈上都被划出血痕,身上也被蚊虫叮咬得疼痒难忍。

  一个多月后,晒成“黑面公”的曹建华交出了10000余株优质速生砧木的鉴别报告。

破解世界割胶难题


  曹建华的橡胶砧木科研工作一直没有停歇,而橡胶收割的问题,始终悬在他的心头。

  近年来,由于割胶工具落后,胶工劳动强度大、收益低,导致技术胶工短缺,我国橡胶弃管、弃割面积超过70万亩,每年损失数亿元。

  能不能研发一种割胶机器,提高割胶效率、减轻胶工劳动强度?曹建华的想法被同行质疑。理由是,割胶是一门需毫米级精准控制的技术,加上树干千差万别,机械装备难做到,全世界近半个世纪都没有被攻克。

  2015年,已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的曹建华,请缨从领导岗位回归科研一线,组建团队,从零开始攻关割胶机械。

  要做机器,得先学割胶。第一次跟着胶农下地,曹建华就见识了割胶的难:凌晨两点打着手电、穿好雨鞋进入荒郊野岭,完全无法顾及闷热、蚊虫、毒蛇,选中一棵橡胶树后,刀不能歪、手不能抖、眼不能眨。直到早上6点,胶农收工回家,汗如雨下的他还杵在林子里构思设计割胶机器。

  第一个样机十分简陋。没有任何经费的曹建华,拆了女儿卷笔刀,模拟削铅笔的原理,研制了“旋转型电动割胶刀”,结果一割,刀就散了架。

  一年过去了,电动割胶刀研发到第10款,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第16款时,机器的效果开始显现,可一上树,刀头飞了出去,还把曹建华的手指切出三个血口。

  索性推倒重来!一次和与胶工聊天过程中,曹建华突生灵感,决定仿学人工胶刀行刀方式,把胶刀的旋转运动变成往复运动,加上之前积累的技术基础,一个半月后研制出了新的样机。

  2017年7月,第一代电动割胶刀问世。整机只有一个苹果重;“傻瓜式”操控;精准之外,节省60%的力气;最快的胶工每天能割400棵树。一次演练中,曹建华用研制的机器完胜所有割胶高手。

  2019年,第二代电动割胶刀又提高了60%的速度。目前,这款电动割胶刀已在中国、越南、泰国、柬埔寨等13个国家推广应用11000余台,累计应用面积300多万亩。

与死神擦肩而过


  从2006年起,调到橡胶研究所不久的曹建华,主动要求远赴东南亚、南美洲、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引进了60多个优良油棕品种进行筛选鉴定,为建立我国油棕种质资源圃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份看似“课外作业”的工作,却给曹建华带来一场“意外”。

  2009年,曹建华在野外种苗施肥时,右手不慎被刮了个两厘米的口子。没想到当天回家就开始发烧,持续近两个月都找不到原因。最后辗转到广州的大医院,才发现是大肠弯曲菌感染,可能危及心脏。

  “‘中奖’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2010年4月,医生看着他的心脏彩超报告说,“一个赘生物长在了心脏主动脉瓣膜上,得赶紧手术,否则危及生命。”

  2010年5月,曹建华躺在了手术台上。当得知手术过程中心脏需停止跳动4小时,他叮嘱妻子:“万一我没醒来,你照顾好孩子和老人。”

  术后几个月,他拒绝了人社部门“提前退休”的建议。几年后,终生需要服用抗凝药的曹建华,还揽下了攻关机械采胶的艰巨任务:“我的心脏比别人大!”

  当问及为什么这么拼命时,49岁、属牛的曹建华说:“一代代热带农业科技人员,都在为国家的橡胶事业辛苦付出,我只是其中一分子,这一生就奉献给‘这棵树’了。”

  在曹建华的设想和规划中,下一代割胶机器人将彻底告别人工,由轨道牵引,像一个蜘蛛侠在橡胶树林间游走。他经常梦见自己变成割胶机器人,在一片葱葱郁郁的橡胶林里,割下洁白的胶乳,胶农们咧开嘴笑……

 
江苏“大包干”始发地,“小田”又变升级版“大田” 再访40年前在江苏首开农村“大包干”先河、“大田”变“小田”的泗洪县上塘镇,看农业与农村的新变
江苏“大包干”始发地,“小田”又变升级版“大田”
再访40年前在江苏首开农村“大包干”先河、“大田”变“小田”的泗洪县上塘镇,看农业与农村的新变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2021年11月25日,在上塘镇垫湖村一家针织厂里,留守妇女正在熟练地缝制产品。         本报记者段羡菊摄

  本报记者段羡菊、凌军辉、赵久龙


  这是一场暌违40余年的追踪采访。

  “还记得,当年两位新华社记者来我们家采访,那时我16岁。”个头不高、脸庞黑里透红的李安胜走出家门,微笑着迎接前来寻访的新一辈新华社记者。

  李安胜家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地处淮河下游,紧靠安徽省。1981年3月,新华社记者采写发表的通讯《春到上塘》,记录了当地农民冲破阻力在江苏首开农村“大包干”改革先河,“大田”变“小田”,取得粮满囤、谷满仓、满袋花生堆成垛的巨变。

  “一天,我们来到这个队,访问了社员李世林的家,一家人正忙着窖存山芋。他家九口人,三个劳力,去年包了20多亩地,打的粮食除上交集体、出售国家外,还余下约一万斤。”这篇通讯记录了当时李安胜父亲李世林所在生产队的情况,“曾经一度一个劳动日值(工分)只有一分六厘五,连一盒火柴都买不上。十岁左右的孩子差不多是吃国家救济粮款长大的……”

“小田”又变成了“大田”


  从2021年底到今年3月,记者持续追访上塘到泗洪的乡村变化,李安胜自然成了重点采访对象。

  “当年报道刊发后,我爸收到了两个四川姑娘的来信。”他清晰记得当年报道的反响。“她们看到报道里写到我家‘单干’后存有1万斤粮食,就打听我爸婚姻情况。我爸回信说自己已经成家,如果愿意嫁到这里来,可以帮忙介绍。”

  当时李安胜家被称为“万斤粮户”,后来一些致富的农民被称为“万元户”。1992年,在李安胜母亲走了2年之后,他71岁的父亲去世。

  当年的报道不仅为上塘农民的改革撑了腰,而且推动整个江苏省的农村“大包干”改革。在上塘镇垫湖村的“春到上塘”纪念馆,雕塑还原了两位新华社记者围着花生采访农民的场景。

  40余年过去,对于上塘大部分农民而言,土地种植已经不是主要收入来源。目前,李安胜将7亩地流转给了大户,自己种植其余的17亩地。“轻活自己干,重活请人机械化作业。”

  上塘所在片区过去称为泗洪县“西南岗”,曾是江苏省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因地处平原上的丘岗之上,土薄水荒,历史上曾“长草草无力,种谷谷不壮”“大雨哗哗流成灾,无雨半月渴死牛”。如今,这里的耕作、水利条件大幅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更非当年可比。到2020年底,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脱贫,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570元。

  2022年春分过后,天气转暖。上塘镇垫湖村的麦苗逐渐过了分蘖期,拔节生长势头较好。种粮大户周茂章正在田间喷药,加强植保。8年前,他从租种60亩地起步,逐渐增加到如今承包500多亩地,成为地道的职业农民。

  这里的田野有个明显特点,每块田的面积特别大,这背后也经历了一场变革。当年农民的承包田,大多零散、不规则分布,不利耕种。十多年前,上塘镇一些村庄开始推行“小田变大田”,同时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散乱的田埂、沟渠清理掉,再统一开沟、通渠、铺路,然后重新调整,使每家每户的承包地尽量集中。

  有的种粮大户连片流转耕地后,再次拆除田埂,出现不少80亩、100亩整块“条田”,利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

  上塘自古以种植花生出名,当地已初步打响“上塘贡米”“上塘黑花生”等品牌。周茂章站在田头给记者算起了账,每年种植一季小麦和一季水稻,利润主要在水稻,遇上丰年,每亩地每年收入约1500元。扣除化肥、农药、租金、人工等成本,每亩约赚500元左右。加上政府发放的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等,每亩实际纯收入600多元左右,每年纯收入30多万元。

  历经40余年变迁,上塘至今保有人均近3亩的耕地。尽管人均耕地不算少,但仅靠种植自家承包地,很难实现致富梦。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更愿意到长三角地区寻找打工机会,中老年农民依然对耕地充满了感情。

  事实上,像周茂章这样想种田、会种田的种粮大户,在当地还不多见。记者了解到,上塘耕地面积约14.7万亩,由于从事土地规模种植的经营主体不多,目前总计流转土地不到5万亩,每亩土地流转费用五百元到千元不等。

一些自然村正在消失


  “原来的老房旁边就是茅房。”李安胜家在2016年告别旧居,迁到立新村的集中居住点,住进新房。

  “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装上了路灯,过去一个多小时才能走遍全村,现在集中居住区几分钟就能走一圈,孩子上学、老人就医、村民购物都在家门口。”李安胜的儿子李明宗说。体校毕业的他身材魁梧,如今在苏州当散打教练。

  垫湖村“春到上塘”纪念馆对面,两层小楼联排成行,绿树成荫。记者随机走进村民周玉华家,装修简朴,干净整洁,自来水、冲水马桶等一应俱全。年逾古稀的她坐在门口晒着太阳:“儿子在县城做水电工,媳妇在纺纱厂上班,老伴有时候打打短工,我主要负责接孙子上下学。”

  垫湖村村域面积11.8平方公里。如今,3个自然村全部拆迁,集中居住率达到100%。近年来,上塘镇全力推进集中居住区、农房改善等,已建成11个集中居住区。2018年以来,累计投资提升改造农房改善项目3个,累计搬迁改善农户1700余户。

  这一数字在超过1.3万的全镇农户总数中占比还不高。上塘镇政府介绍,建设集中居住点,涉及较大规模基础设施投入,必须由政府补偿资金。前些年推进力度较大,是因为江苏推进苏北农房改造,省政府按改造户数拨付财政资金支持。如今,基层政府自身财力有限,只能缓步推进。

  记者在泗洪走访发现,不少农民有意愿改善住房条件,对集中居住有一定接受度,但具体需求各异。有的离县城、乡镇近,且长期脱离农业生产,希望通过“上楼”全面提升居住条件;有的希望集中居住仍能保持独门独院,保留原来生活方式,方便农业生产;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则故土难离,希望就地改善。

  针对多元需求,泗洪强调尊重农民意愿,对进城入镇购买普通商品房的农户,县财政给予购房补贴,在农村集中居住区购房的按成本价进行安置。2018年以来,全县发放购房补贴超过8000户,发放补贴资金超过1.84亿元。

  “按照自愿原则,经过多种形式适度集中,目前县城、乡镇、村庄的人口比例大致为5:3:2。”泗洪县委副书记石俊杰说,近年来,全县实际完成农民住房条件改善超过1.2万户。

  对享受补贴政策进入农村集中居住区以及进城购房的农民,当地政府曾规定需要退出之前的农村宅基地。从2021年开始,对进城购房的农民不再要求退出宅基地。对撤并后的村庄,当地复垦为耕地,近年来泗洪新增耕地数量可观。前些年,它们可以作为城乡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指标,卖给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不过,现今这项交易制度面临暂停的局面。

  在上塘,一些电子导航地图中的自然村名称还在,但事实上已经变成农田。田野中的小路边偶见散落的红砖,成为这里曾是村庄的证明。“这里以前叫大王庄,有200多户,现在全部变成耕地了。”周茂章指着一片田野告诉记者。

家门口打工机会吃香


  一开年,垫湖村11家企业陆续开工,吸引越来越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雅布朗针织厂里,机器轰鸣,一批出口非洲的袜子正在加紧赶制。

  46岁的任玲熟练地给袜子缝线,几秒钟就能缝一双。她以前在浙江的电子厂打工,前年回到在村里开办的企业,每天能缝制七八千双袜子,每月工资5000多元。“老公在浙江送货,我在家门口打工收入也不低,还方便照顾老人孩子。”手脚麻利的任玲面带笑容地说。

  在泗洪农村,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受欢迎,尤其是留守妇女。她们往往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很多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记者问:“累不累?”勤劳的她们直爽地说,能够照顾家庭,还能挣到钱,这点苦不算啥!还有人放弃中午休息,主动要求加班。

  魏营镇国顺服装的车间里,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这里生产的短裤、长裤主要供应欧美大型超市。从事缝纫前道工序的王华翠手眼配合、一刻不歇,丈夫早年病逝,公公、婆婆都有慢性疾病,两个孩子还在上学,这份月收入近4000元的工作是全家人的希望。

  “80后”刘瑞亮经过4年打拼,已经成长为国顺服装的一名小组长。“以前在外打工,挣得多,花得也多。现在,爱人也是厂里职工,收入比较稳定。”他在车间摆弄了一个音响,工作间隙,经常播放节奏强劲的音乐,很受工人欢迎,厂里也很支持。

  正在加速工业化的泗洪,渴望扭转劳动力外流的趋势。泗洪县人社局介绍,目前全县户籍人口109万,常住人口80万左右;劳动力55万人,其中17万人外出务工。近年来,当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不少工厂,吸引每年返乡就业5000人左右,但企业用工每年仍有缺口约9000人。

  招商引资、促进发展是基层工作重点。上塘镇党委书记蒋朝辉说,全镇年工业产值已超过2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000人。“我在上塘镇工作快十年了,过去村民在镇上连吃烧烤的地方都没有,现在由于工业人口聚集,乡镇也有了‘夜经济’,镇村消费慢慢多起来了。”

“老化”乡村的渴望


  记者在泗洪走访发现,一些60岁以上的老人依旧选择务农或打散工,甚至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主动到工厂要求干活。

  魏营镇国顺服装“银发车间”,20多个老人正在认真剪线头,平均年龄达65岁。77岁的石祖华从事这份工作已经5年多,每月工资1200元左右。她们认为“活不重”,适合老年人干。“在家里闲得慌”“不靠儿女,自食其力养老挺好”“每天走走,活动下身体”“过年给孙子孙女的压岁钱也有了”……老人们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感染在场每一个人。

  受到她们欢迎的女厂长告诉记者,这些老人不管刮风下雨坚持来上班,每天都来得很早,有时天一亮6点多就来了,说是在家里睡不着。同意老人来就业,工厂冒着风险,生怕万一出了问题,所以她经常叮嘱老人们路上一定要小心。

  “银发车间”是当地解决老年人就业的暖心之举,从中让人感受到当地老人的勤劳、乐观,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农村养老困境:一些老人因子女残疾、身体患病等生活困难,需要挣钱弥补养老费用缺口。

  在泗洪县,农村养老保险早已实现全覆盖,主要问题是保障水平还偏低。县人社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全县农村参保34万人,每年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费的占总数的70%。目前农民人均养老金是苏南一些县市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对于普通农家而言,大病仍然是严峻考验。周茂章告诉记者,前几年妻子生大病,本在工厂上班拿工资的女儿只能留在家里照顾母亲。随着年龄增大,自己的身体也不太好。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让这个种粮大户感觉到肩膀沉甸甸的。

  李安胜的父亲李世林一辈子守着土地务农。初中毕业的李安胜年轻时办过养鸡场,失败后开车运土方,而后在福建晋江做小商品生意、在上海打工搬运建筑垃圾。如今,年过半百的他在家一边种田,一边照顾叔叔。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了,虽然根仍在上塘,但大部分人离土地的距离越来越远。

  上塘全镇户籍人口共5.74万,但常住人口不到一半,以老人、小孩、留守妇女为主。“留在家里种田的,多是60多岁、70多岁的老人,很吃力。”对乡村变化感到欣喜的同时,李安胜认为“老人农业”是个无法回避的头等问题,应该想办法解决,吸引一些年轻人回乡创业、生活。

  40余年前上塘乡村孕育的改革,在泗洪县乃至总体经济发展居全国前列的江苏仍然被经常提起,成为激发改革、谋求振兴的精神动力。虽处苏北,泗洪县设定了县域经济进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2022年3月,垫湖村的“春到上塘”纪念馆里,一些年轻的村干部,正在排练情景剧《桥头会议》,再现当年“大包干”场景。

  目前,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李明宗在苏州教散打的健身俱乐部暂停营业。已经成家的他,想这几年好好工作赚钱,先在老家县城买套房子,让孩子在县城上学,享受比乡村更好一些的教育。

  回乡也在他未来的人生规划之内。“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扶持力度很大,我不排除回到上塘,流转土地机械化种植,或搞电商销售农产品。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也能更好帮助孩子成长。”

 
“专属网络面试间”助力高校毕业生求职
“专属网络面试间”助力高校毕业生求职

( 2022-04-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受疫情影响,“云面试”成为用人单位招聘、考研复试的重要方式。记者近日在福建、湖南、四川等地了解到,许多高校积极挖掘资源,打造“专属网络面试间”,解决毕业生“云面试”的后顾之忧。

面试间破解毕业生“燃眉之急”


  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首次突破千万人,由此带来庞大的面试需求。“你负责面试,其余工作交给我们。”中南大学新校区毓秀楼三楼入口处,大屏上闪烁着这样的提示,一场场面试正在楼内各个网络面试间紧张有序地进行。

  记者看到,面试间干净简洁,配备了三脚架、补光灯等设备。一场面试结束后,工作人员会对房间进行消杀。

  “环境没得说,各种细节安排也很到位。”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学生于佳诚说,打算把这里推荐给身边的同学,考研、找工作都可以来这里面试。

  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超过六成的企业在今年春招中采用视频面试、视频介绍、线上双选会等可视化招聘方式。此外,多所高校发出通知,研究生复试通过网络远程方式进行。

  然而,线上面试对环境、网络等方面的要求,让不少毕业生感到苦恼:“宿舍里人多声杂,一不小心就有同学‘乱入’,面试时很难安心,直接影响面试效果。”

  四川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侯莉表示,开设面试间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在求职、升学过程中面临的这些“急难愁盼”,相比宿舍和教室,面试间具有隔音效果好、网络稳定、空间相对独立等特点,受到学生和招聘单位的认可。

  “面试间的环境,可以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另外,选择申请面试间进行面试,也给招聘官留下‘我非常珍视这次机会’的好印象。”走出面试间,上海大学2022届毕业生王同学向记者电话分享了这个“意外收获”。

“预约制”提升面试间使用效率


  求职、复试关键时期,如何腾出足够的面试间资源?如何提高使用效率?相关高校进行了积极探索。

  南华大学招生处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振中介绍说,突发疫情叠加复试、面试高峰期,学校为尽快满足学生需求,充分利用了会议室、心理咨询室、学生辅导室等场地资源,加紧设备购买和调试工作。学校目前已开辟出20个面试间,每天分时段供学生预约使用。

  记者从西南石油大学了解到,往年学校也临时搭建过远程面试间,但面对今年更大的需求,通过挖掘办公室、就业指导和生涯活动教室等空间,在短时间内开设出覆盖全校所有学院的面试间,专供求职和复试的同学使用。

  提高面试间的使用效率,需让学生少跑腿、信息多走路。中南大学学生杨雯雯向记者演示:打开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选课宝”小程序,“网络面试间”也被展示在选课栏供同学们预约,确定时间段,点击“选课”,对应的面试间便被添加至个人课程表,她只需按时前往即可。

  在福建师范大学,面试间可预约时间为每天早8点到晚8点,每2小时为一个时间段,学生可通过填写在线表格进行信息登记,按先来后到的原则使用面试间,要求至少提前一天申请。为做好服务保障,闽江学院等院校还出台值班助理制度,每天安排4名学生助理在面试间值班,现场解决使用者遇到的问题。

  有毕业生表示,虽然学校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面试间还是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每天的各个时段几乎都是爆满的,很难预约得上。”也有学生指出,一些会议室被临时改成面试间,偌大的空间在一个时间段内只能容纳一人面试,空间利用率有待提高。

全过程辅导 为线上面试“加油”


  疫情防控背景下,不少毕业生从投递简历到面试、录用,所有环节都在线上进行,要求高校就业工作也要同步切换至“线上模式”。

  上海理工大学2022届毕业生李同学坦言,自己曾对“线上面试如何组织自我介绍最有效”“线上面试有哪些礼仪”等众多问题感到心中没底,好在学校就业部门多次把具有丰富线上面试经验的“大咖”们请进直播间,为我们解疑释惑。“如果说开设面试间是为毕业生提供的‘硬支撑’,专业老师、辅导员的针对性指导就是有力的‘软支持’。”

  聚焦学生就业求职能力的提升,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成立了职业选择能力训练实验中心,设置10个实验室,覆盖能力提升全过程。今年,该中心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服装、化妆、简历优化、心理调适、面试指导等各项服务,帮助学生在线上面试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将就业工作调至“线上模式”后,多所高校还探索出“线上推介会”“线上双选会”等多种类型“云服务”,千方百计为学生就业搭建有效平台。

  上海海洋大学近日举行的一场2022届毕业生线上推介活动,共吸引34527人次收看,评论留言超过6000条。直播过程中,20位毕业生向招聘企业一一介绍自己的优势和就业意向。毕业生江婧告诉记者,多家企业在直播结束后和她建立了联系。

  “线上推介活动给高校就业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在活动前对用人单位招聘需求、毕业生求职意向等做更充分了解,才能提高岗位适配度,提升毕业生求职的成功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曹能说。

  (记者吴振东、谢樱、邓倩倩、吴晓颖)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