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 |
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坚定不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一国两制”香港实践行稳致远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情满天山处处春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疆篇)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从严训练,艺高人胆大!”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
|
李克强考察民政部和人社部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 |
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保民生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外事要闻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应菲律宾政府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将率团赴菲,出席6月30日在马尼拉举行的马科斯总统就职仪式。
王晨在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组会议上强调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强监督依法守护中华民族母亲河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法律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记者从28日在京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了解到,此次执法检查将根据各地疫情防控情况,采取灵活检查方式,对长江流域19个省(区、市)开展检查。检查组将于今年7月至9月分赴7个省(市)开展实地检查,长江流域内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对本行政区域内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据悉,检查组将重点检查以下五方面内容:长江保护法宣传普及,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业法律责任落实情况;配套法规、相关规划、标准体系制定情况;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湖岸线管制、重点水域严格捕捞管理、河道采砂规划和许可、总磷排放控制、港口航道船舶污染风险控制、生态用水保障、生态补偿机制、绿色发展等主要法律制度措施落实情况;环境监管执法、依法处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情况;法律实施中取得的明显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深入推进法律实施和修改完善法律的意见建议等。
10月下旬,执法检查组将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对执法检查报告稿进行修改完善。12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关于检查长江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尤权在天津调研时强调 |
防范化解统一战线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李强当选上海市委书记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中央网信办部署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工作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据悉,近年来,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会同各地各部门把网络文明建设摆在网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网络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入脑入心,网络空间文化培育创新开展、道德建设蔚然成风、行为规范更加完善、生态治理有力有效,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做好网络文明建设工作,将把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把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把网络文明实践养成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把网络综合治理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着力提升网络文明建设质量和水平。
同时,还将加快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网上和网下相融合、多元主体参与,凝聚起网络文明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新疆“访惠聚”工作队,驻村帮扶干实事解难事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中共中央宣传部28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方位展开、系统性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经济体制改革在市场主体改革、市场体系改革、宏观经济治理改革、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四方面取得新成就。
这十年,国资国企改革完成顶层设计,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万户增长到4457万户;形成100多万亿元经济总量、14亿多人口、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内需市场;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位;我国引资规模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1.15万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62.9%……
苏伟说,下一步,改革重点有“四个高”,即高水平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高质量市场主体、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效能宏观经济治理。在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和稳外资方面,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推进重大外资项目,加强外商投资服务,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据介绍,“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国际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截至2022年5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5493列,运送货物480万标箱;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1.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介绍,十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的城镇就业问题,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5月以来,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就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杨荫凯说,下一步将不断夯实青年群体就业的经济基础,务实推动市场主体稳岗扩岗,积极支持青年群体创新创业,大力加强青年群体就业服务保障。
杨荫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价格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一是大幅放开政府定价,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基本确立,2021年底,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已达97.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价格改革目标基本实现;二是不断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价格总水平长期保持基本稳定,2012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涨幅在2%左右;三是对于仍需政府定价的领域,强化价格成本监管,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定价机制;四是不断创新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
“未来一段时间,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但我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政策工具箱丰富,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杨荫凯说,将全力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持续加大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力度,持续加强市场监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荫凯介绍,2013年至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约409万亿元,年均增长7.8%;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8.9%,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领域投资近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2012年以来,全国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始终保持在55%以上,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杨荫凯说,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十年前的第34位提升到现在的第12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据介绍,我国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9.95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9.91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68%,提升到2021年的2.67%。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提高3倍,成为全球高度活跃的创新创业沃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引领我国区域发展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培育形成了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逐步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区域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这样总结我国区域发展成就。
欧鸿说,下一步将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根本上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我国将抓紧推进一批水利、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今年3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欧鸿在中共中央宣传部28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面对经济运行中新的下行压力,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重点抓好一个“落实”和两个“统筹”。
一是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加快推动各项既定政策落地见效,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多措并举稳定就业,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切实稳住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把提高科学精准水平贯穿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各环节,坚决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同时抢抓时间窗口,进一步畅通交通物流,加快实现复工达产,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有效管控重点领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特别是要进一步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当前主要是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完善产供储加销体系。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加快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
“为应对更为复杂困难局面,我们从解决两难多难问题出发,常态化充实完善政策储备工具箱,将根据情况适时及时出台。”欧鸿说,从近期经济形势看,重点地区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复工达产加快推进,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5月份经济呈现边际改善,主要指标均有所回升。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我们完全有信心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超预期变化,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调整风险人员隔离管理期限 统一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详解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第九版防控方案提出,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再进行核酸双采双检;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至4天,绝大部分能在7天内检出。基于研究结果和国内多地的防控实践,第九版防控方案对疫情相关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进行了优化。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流行优势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隔离管理期限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的‘宽松’,而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王丽萍说。
此前我国施行两类风险区划定标准,分别是高、中、低风险地区划定标准和封控区、管控区、防控区划定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说,第九版防控方案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了衔接对应,整合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中风险区,之后如果连续3天没有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如果连续7天没有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低风险区。
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为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低风险区人员离开所在的地区或城市,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第九版防控方案还明确规定,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如果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的传播风险较低,密接人员已经及时管控,经研判没有社区传播风险,也可以不划定风险区域。”雷正龙说。
王丽萍介绍,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的特点,第九版防控方案进一步强化了监测预警,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以提升常态化监测的敏感性,实现病例的早发现。
具体来看,一是加密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
二是新增了药品监测要求。当出现本土疫情后,辖区药店应对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感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督促用药人及时开展检测。
三是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雷正龙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指导各地及时做好防控措施的贯彻落实和平稳衔接,并适时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抽查,促进第九版防控方案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多项指标显示长三角经济逐步回稳加快复苏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用电量、货运量等实物量,是观察经济景气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6月以来,随着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全市用电水平加速回升。6月前三周,上海全社会用电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2.48%,周用电量环比平均增幅达10.85%,明显高于5月的2.6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用电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99.59%。
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恢复的步伐正在加快。
位于上海市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理想晶延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正马不停蹄抢生产、赶进度。目前公司今年订单量已超去年全年。
理想晶延长期深耕高效太阳能电池工艺设备。公司总经理奚明说,除了生产线员工,60多名研发人员自6月1日起也全部到岗,着力推动公司核心技术在相关领域拓展延伸。
目前,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专精特新小企业复工率、超市卖场营业率、重点电商平台大仓开业率均已达到或接近100%;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全网络已恢复正常运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表示,江苏、浙江、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达产情况好于预期。
实物量指标回升显示出长三角地区加快恢复的活力——
江苏省5月用电量虽同比下降3.99%,但增速比4月回升超7个百分点,其中,苏州市5月工业用电量较上月增长26.5%,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1至5月,安徽省用电量同比增长8.61%,增速位列全国第二,5月安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8%,重回景气区间,较上月上升8.7个百分点;
浙江省前5个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6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港口数据同样折射回暖趋势。继4月首次突破“300万标箱”大关后,宁波舟山港5月集装箱吞吐量超330万标箱,同比增长超16%,创历史新高;今年前5个月完成货物吞吐量近5.3亿吨,同比增长4%。5月份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40.96万标箱,日均环比增长7%,呈加快恢复性增长态势。
上汽集团近日宣布,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三大在沪整车厂单日产量达1.3万辆,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正常水平。其中,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已启动双班制生产,每天可下线900多辆整车。
自4月19日正式复工复产以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能利用率已恢复至100%。今年前5个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累计交付量超过21万辆,同比增长超50%。
长三角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随着一系列保畅稳链措施加快落地,长三角汽车产能逐步释放,带动上下游零部件配套企业加快恢复生产。
江苏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联络机制,帮助全省超13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全面复工,并带动全国60余家整车企业恢复生产。
浙江启动汽车产业链保障应急工作机制,梳理形成“长三角区域重点产业白名单”企业601家,摸排建立“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214家,安排专人对相关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诉求事项逐一协调落实。
数据显示,江苏重点整车企业4月份产量下降50%,5月迅速反弹,环比增长136%。浙江整车产量5月环比增长55.52%,同比增长13.02%。
汽车产业是长三角地区工业加快恢复的缩影。长三角三省一市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安徽和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由降转增,同比分别增长5.2%和1.5%。江苏因跨行政区产业链不畅造成的停产减产问题基本解决,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较4月收窄11.2个百分点;上海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也较4月收窄31.7个百分点。
物流保通保畅对于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十分关键。
最近,安徽合肥一批货值25万美元的家电产品,在合肥港经水路抵达上海洋山港后直接出口。
长三角“联动接卸”监管作业模式为稳外贸提供新路径。据洋山海关调研,按“联动接卸”模式,每个出口集装箱可降低物流成本约400元。
中欧班列为长三角保畅稳链提供稳定支撑。今年前5个月,长三角铁路共开行中欧班列1135列,同比增长8.8%,发运货物11.0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5%,总体呈稳中有升态势。其中,5月份开行235列,环比增长12.4%,同比增长14.1%。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份长三角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环比增长近20%,进出口明显恢复。
据了解,铁路部门自6月10日起持续加大长三角地区运力投放力度,重点增加上海地区列车运行班次,逐步实现开车正常化。
6月16日,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举行,总投资5658亿元的32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投资额和签约项目数量均超过去年。
加快复苏的长三角,以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为稳经济、谋长远夯实基础。
塔吊高耸,机器轰鸣,工人紧张忙碌……自5月23日正式复工以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沛嘉医疗全球总部基地建设按下“快进键”。
今年1至5月,江苏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450项省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186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45%;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约15%,一举扭转前4个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负增长的态势。
6月10日,江苏南通如皋斯堪尼亚商用车项目启动建设。作为我国放开汽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后首批商用车外商独资项目,项目将建设年产5万台重卡生产基地、发动机工厂和研发中心。
跨国农产品巨头嘉吉公司6月20日宣布,将投入近3000万美元,在浙江省平湖市建立该企业首个风味糖浆创新生产基地。
“中国是未来最有吸引力的食品配料市场之一。我们在中国发展的决心没有改变。”嘉吉中国区总裁刘军说。
今年1至5月,江苏省实际使用外资176.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
卫健委推动更多医学人才“沉”向基层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基本实现了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经过持续努力,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明显提升。
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十四五”期间,各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加强公共卫生人员配备,公共卫生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的比例不低于25%,原则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此外,力争2022年新增建成社区医院500家左右。
人才足,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才能发挥应有作用。据介绍,各地正围绕医改重点工作宣传有关政策措施,特别是让广大医学毕业生了解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大力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为解决农村地区医学人才缺乏问题,近十年来,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累计培养达6.3万余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要进一步保障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毕业就业安置工作。
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4名犯罪疑人被检方批捕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将开展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聚焦重点领域分别制定详细周密的行动方案,坚决整治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重点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借疫情防控违规设立收费项目、不按要求执行国家和地方已出台惠企收费政策等行为。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遵守专项整治时间节点,扎实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加强督导检查,将整治情况和成效作为全国减轻企业负担综合督查和企业负担调查的重要内容,搜集企业对违规收费问题的反映,跟踪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效,推动问题解决。强化协同配合,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工信部。各省(区、市)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联席会议)负责同志,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商务部、人民银行、民航局及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有关同志以视频形式参加会议。
当前我国防汛抗旱四大关注点解析 |
访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问:珠江流域今年为何发生较严重汛情?接下来会有哪些变化?
姚文广:5月下旬至6月中旬,珠江流域连续出现7次强降雨过程,雨区相对集中重叠,暴雨强度大、累积降雨量大。受强降雨影响,珠江先后发生两次流域性较大洪水,西江、北江出现6次编号洪水,北江发生特大洪水,累计22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
通过一系列防汛抗洪措施,目前珠江流域西江、北江水位已全线退至警戒水位以下,汛情平稳。预计6月28日至30日,珠江流域西江上中游仍可能有较强降雨,广西西江干流及支流柳江、桂江、郁江可能再次出现涨水过程,暴雨区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再次超警。
接下来,珠江流域将进入台风多发季节,需重点防范台风引发的区域性暴雨洪水。
问:与往年相比,今年全国雨情、水情总体情况如何?哪些流域需要被重点关注?
姚文广:今年我国3月17日入汛,较常年早15天。入汛以来,全国降雨量总体偏多,江河洪水多发频发。有21个省区市417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较1998年以来同期均值偏多八成,珠江流域河流反复超警。
据预测,7月至8月,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偏多,区域性汛情和旱情较常年偏重。在此期间,以北方多雨为主,黄河中下游、海河、淮河、辽河、长江流域汉江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长江、珠江、松花江、太湖流域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与此同时,华中南部、西南东南部、西北西部北部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旱情。
问:对北方地区而言,“七下八上”(七月下半月至八月上半月)防汛最关键时期还在后头,防汛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和风险点?
姚文广:目前全国的防汛工作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风险点:一些江河缺乏防洪控制性工程,部分河流堤防未达到设计标准;病险水库安全度汛压力大,部分中小水库泄洪能力不足;局部地区短时极端暴雨预报准确率不高,一些北方河流洪水预报难度大;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暴雨洪水的突发性和致灾性认识不足、警惕性不够;北方地区部分基层干部缺乏应对大洪水的经验,一些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不足比较突出。
问:如何解决这些防汛薄弱环节和风险点?
姚文广:首先是提升防御能力。加快完善以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保持河道畅通。加快小型水库雨情、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
同时,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加强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加强江河堤防巡查防守。
保障水库度汛安全,病险水库主汛期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坚决避免水库垮坝。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加强雨情、水情信息监测,及时发布预警,努力实现“测得准,报得出,叫得应”,及时果断组织危险区人员转移避险。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快推进基层防汛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加强科普宣传,提升群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问:目前,我国北方旱情如何,未来一段时间会否加重?
姚文广:目前,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旱情露头并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区。针对四省区旱情,水利部于6月25日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派出3个工作组赴内蒙古、陕西、甘肃旱区一线,协助指导抗旱。
同时,精细调度黄河小浪底、龙羊峡、刘家峡等骨干工程,为沿河城市和灌区引水提供便利条件。组织旱区各地加强对江、河、湖、库等水源的科学管理和抗旱调度,为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提供水源保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近日,河南等地出现明显降雨过程,对旱情缓解十分有利。未来一段时间,内蒙古西部、陕西中北部、甘肃等地降雨量总体不大,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
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北方地区旱情发展形势,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强化各项抗旱措施,全力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努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根在祖国,同心同行:香港同胞的家国情怀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
时光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风雨兼程,香江故事写下非凡篇章。“我是中国人”,成为越来越多香港同胞发自内心的认同。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即使在鸦片战争后被英国占领,仍是中国领土。”“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去年9月2日开学伊始,香港汉华中学30多名中四学生怀着期待的心情,开始了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第一课。
“这一课加深了我对国家的了解和认同。”汉华中学学生洪悦自豪地说,“现在我更加愿意说我是中国香港人,这是一份荣耀。”
树高千尺终有根。明白根在哪里,心就有了归宿;培根固本,幼苗才能长成栋梁之材。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加快教育领域正本清源步伐:中国历史列为初中独立必修科;通识教育科改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重视培养学生正面价值观和国民身份认同;2022/2023学年起,公立学校新聘教师均须通过基本法测试……
“推动国民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是理所应当的,也是民心所向。”香港培侨中学教师穆家骏说,他的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2021年,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今年起,全港中小学每个上课日和重要节日都升挂国旗,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同时奏唱国歌。
今年7月1日开始,香港警队将全面转用中式步操。配枪贴胸、昂首正步的升旗手们使用普通话口令。目前,金紫荆广场每天的升旗仪式已改用中式步操,吸引不少市民扶老携幼到场观看。
一名香港网络博主兴奋地发文表示:“看到香港警队改用中式步操,作为一个中国香港人,感到好骄傲!”
维多利亚港畔的西九文化区,一座状似方鼎的巨型建筑面朝大海昂然矗立,金色外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就是新落成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914件珍贵文物,将于7月初在这里向公众展出。消息一出,短短几天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门票已预售出逾5万张,香港市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
祖国是源,祖国是根,香港同胞对国情的了解在不断加深。
去年以来,“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建党百年伟业主题展、《国家相册》图片展等大型活动相继在港举办,《长津湖》等主旋律电影走进香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辉煌历史和伟大成就深深震撼了香港观众,引发强烈共鸣。
“中国路,真的不容易。中国梦,请继续坚持!”一位香港市民参观《国家相册》展览后在明信片上留言。
“历史有一种感召的力量,激发香港同胞尤其是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到国家发展进步和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说。
“还记得那个地动山摇的日子,是您舍生取义让我们在死亡的边缘挺起脊梁,是您把我们从死神手中拉出给予我们重生的机会。”仁青措毛等3名藏族孤儿写下如泣如诉的话语,缅怀为救援她们而献出生命的香港志愿者黄福荣。
2010年4月的玉树地震中,黄福荣因抢救被困人员不幸遇难。“孩子和老师救出来了没?”这是被压在重重瓦砾中的他,见到救援人员时的第一句也是人生最后一句话。
黄福荣的故事,诉说着香港同胞与内地人民血脉相连、骨肉相亲的深情。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不到10小时,香港就组建了医疗队奔赴灾区。不到24小时,特区政府搜救队和香港飞行服务队出动。不到3天,铜锣湾、尖沙咀等闹市密布各慈善组织的捐款摊点。
去年夏天,“90后”的香港中学英文教师吴智汇在新闻中看到河南发生严重水灾后,立即通过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的赈灾专户向灾区捐款。“能为河南受灾同胞作点实际贡献,我感到很欣慰。”
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每次遇到困难,都会得到祖国坚定有力的支持,来自家的温暖感动香港人心;而内地每次遇到自然灾害,也无不牵动着香港同胞的心。
“我们是一家人,家人有事,怎么能不帮手?”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主席吴换炎动情地说。
2021年,一部由香港无线电视制作的纪录片《无穷之路》“圈粉”无数。记者陈贝儿和同事们历时3个月,走进内地14个曾经深度贫困的地区,用镜头见证脱贫攻坚的历史成就,将震撼世界的中国减贫故事展现给观众。纪录片在香港播出后,大获好评。
陈贝儿因此荣获“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但她却说自己才是被感动的人。说起拍摄中的见闻,陈贝儿多次落泪。她说,那段时间她看到了国家根除贫困的决心,看到了不屈不挠的人民,看到了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他们感动了我,也激励着我”。
“纪录片非常真实、接地气,国家在扶贫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无数人付出的心血汗水,令人敬佩。”香港特区青年发展委员会委员谢晓虹说,许许多多香港人为这部片子感动,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
“在广东生活久了,觉得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在香港长大的梁绰言,自小立下学中医的志向。2016年,他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深造,学习中医。每逢长假,他就和朋友到全国各地旅游,饱览秀美山川,体验民俗文化。
现在,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研的梁绰言成了港澳新生的“向导”,带他们熟悉学校的教学实践,帮他们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活。
最近几年,许多香港年轻人做出了与梁绰言一样的选择,赴心仪的内地高校就读已不是新鲜事。统计显示,今年通过各种途径报考内地高校的香港中学毕业生有13190人。截至去年5月,在广东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接近600个,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
“祖国和香港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希望你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学点历史,多了解点国情。”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香港“少年警讯”成员回信,勉励他们锤炼本领,早日成才,以实际行动服务香港、报效国家。
山河辽阔,同心同行。当香港青年将目光投向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他们发现人生的舞台更加宽广。
“请保持一米距离”“请戴好口罩”……今年1月,深圳市福田区福保街道办事处公务员黄科毅,连续多日值守在核酸检测点。他于2018年从香港到暨南大学求学。“经历了疫情,目睹很多内地公务员在一线抗疫,给我很大触动。恰逢深圳定向招录来自港澳的公务员,我就报名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2020年,深圳市在专项招录公务员考试中首次设置5个定向港澳选拔职位,吸引了446名港澳人士报名。
迈步跨过深圳河,此心归处是吾乡。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正在内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对香港人而言,祖国是遮风挡雨的家园,是力量的源泉,是成就梦想的广阔舞台。
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与内地守望相助、携手并进,家国情怀在一代又一代香港人之间传递。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首在内地广为传唱的歌曲,如今时常会在香港街头响起,成为越来越多香港人熟悉的旋律。 (记者查文晔、刘欢、刘明洋)
新华社香港6月28日电
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启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系列活动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
据介绍,系列庆祝活动包括:在维多利亚公园设置不同类型的大型展示,如大型国旗及区旗、创意灯光装置、水幕特效等,开放给公众参观;组织25辆特别版巴士、10辆特别版电车,联合25艘悬挂国旗和区旗的大型渔船,在维港巡游庆祝等。
庆委会筹委会会长陈鸿道指出,香港各界应坚定对“一国两制”和香港前景的信心,让市民安居乐业,让社会团结共融,并更加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日,艳阳高照。启动礼结束后,青年代表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曲《前》等歌曲,与在场嘉宾一道,表达对祖国、对香港的美好祝愿。随后,敞篷巴士和出租车车队开动,巡访港九新界各区,共庆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霍启刚:盼通过二〇二五年全运会更好融入大湾区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
霍启刚说,中国香港队近年来成绩不断突破,与特区政府在10年前决定投放更多资源支持体育有关。“国家的支持也是一大优势。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的交流越来越紧密。内地优秀运动员、教练和相关人员愿意来香港服务,大大提升了香港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和竞赛水平。香港有不少运动员在内地集训,和国家队一流的运动员互相交流学习,这也是中国香港队成绩不断取得突破的原因之一。”霍启刚说。
香港与内地的体育交流,多年来一直以不同的方式演绎。作为“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之一,去年底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密集展开表演、媒体见面会等多种活动,将东京奥运会期间香港形成的“奥运热”再次推向高潮。
回归以来,中国奥运代表团已经6次访港。霍启刚表示,这彰显了国家对于香港的重视。他很感谢运动员们在每届奥运会辛苦拼搏后,于百忙之中抽时间访港。他们每次到来,都能引起追“星”热潮。
“虽然去年因为疫情关系,内地奥运健儿不能近距离和香港市民接触,但相信他们都能感受到香港市民的热情。他们的来访不但能凝聚内地和香港的民心,更激发了不少香港市民的国家认同感及自豪感。”
霍启刚表示,北京奥运会带来的红利仍在持续,而全运会的到来则有望成为香港体育发展的又一个“引擎”。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由广东、香港和澳门共同举办。这将是香港和澳门首次参与承办全国运动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
“我认为香港应该抓住2025年全运会的机会,这几年以体育为主体做更多的交流,还要鼓励更多的体育产业融入大湾区,让香港年轻人的追梦以体育为切入点,为大湾区发展做贡献。”
霍启刚也希望全运会助力加强整个大湾区的协调机制,推进体育产业化进程,在他相信香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一国两制”助香港金融业成长壮大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优势独特,无可取代。”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前夕,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在“一国两制”下,回归祖国后的香港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内地加强合作使得香港金融界能更好地把握国家发展和惠港政策带来的各种机遇。
欧冠升说:“‘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的制度,是多年来一直助力香港金融业成长壮大的一个关键因素。”
回归祖国25年,香港已经成为亚洲最具活力的市场和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香港交易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其现货股票市场1997年日均成交金额为150亿港元,2021年日均成交金额增至1667亿港元。香港交易所2021年IPO集资总额422.97亿美元,居全球第四位;而1997年IPO集资总额只有约104.7亿美元。
多年来,背靠内地的香港一直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凭借大量优秀人才、强大的基础设施、与国际接轨的监管制度、资本自由流动,以及开放透明的国际化市场,香港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成长。
欧冠升介绍,今年4月,他一直忙着在北京、深圳等地与合作伙伴会面。“我与内地交易所和监管机构沟通,也与很多不同的人交流,我们的目标高度一致,就是要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让我很受鼓舞。”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既受到投资中国的国际投资者青睐,也被内地投资者看好。香港是内地企业首选的国际融资中心,同时也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截至2022年4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规模达到8419亿元。
香港交易所与沪深两地交易所共同创建的沪港通、深港通,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股票市场的主要渠道,也是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的主要渠道。2021年沪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为200.79亿港元和216.3亿港元。这些业绩成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
“香港在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再度位列第三,证明了香港市场克服挑战的韧性和实力。”欧冠升说。
香港股市市值2021年年底为42.1万亿港元,是1997年年底3.2万亿港元的13倍左右。香港资本市场壮大的同时,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目前,香港已成为新经济公司的首选融资中心之一,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转型提供融资支持。”欧冠升说。
新经济公司的融资在香港市场新股融资总额中的占比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49%上升至2020年的64%和2021年的87%。香港已经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位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2021年共有34家生物科技及医疗公司在香港上市,上市宗数全球排名第一,融资总额全球排名第二。香港为新经济公司提供交易、结算和风险管理的一站式服务。
欧冠升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可以在促进内地经济发展、提升互联互通、推动跨境资本加速流动和创新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欧冠升自2021年5月24日起出任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任期三年。他曾于2012年至2020年出任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展望未来十年,欧冠升相信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将持续快速发展,通过香港进出中国市场的跨境资本流动也将加速。
“作为‘超级联系人’,香港的活力能够帮助连接中国与世界。”欧冠升说,为更好地发挥这一作用,香港交易所今年3月宣布实施三大战略,即连接中国与世界,连接资本与机遇,以及连接现在与未来。
“凭借独特优势,香港交易所将继续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的机遇,同时也为中国资金提供投资海外的机遇。我们希望发展成为首选的中国离岸融资、交易及风险管理中心。”欧冠升说。
谈到未来的发展,欧冠升信心满满:“香港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我们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旅程。”
新华社香港6月28日电
喜庆气氛浓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的临近,香港街头喜庆气氛渐浓。
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从云南到西弗吉尼亚,跨洋构筑中美友谊之屋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26日,在距离首都华盛顿约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哈珀斯费里镇,这栋基本重建完工的云南民居迎来了上百人观看。在蜿蜒盘曲的石子路尽头,民居坐落于山林间的一块空地,带有年代感的木料、明艳的少数民族装饰元素格外显眼。
据高中老师弗劳尔介绍,2017年,他在云南剑川县茨中村走访时,无意中发现这栋结合了汉、藏、纳西族元素的民居。听房主说因为兴修水利的原因必须搬迁整个房屋时,弗劳尔萌生将它搬至美国的念头,希望通过这栋民居让更多美国学生了解中国云南的历史和文化。
得益于西弗吉尼亚州木材工匠协会等当地组织的帮助,以及当地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共同参与,这栋云南民居从2019年开始重建,经过几个阶段的施工,目前已基本建成。
受邀出席当天活动的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表示,这栋民居原来所在的云南省茨中村,以其多元文化闻名。在那里,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中国民居在这里复建,是将中国文化带到了美国社区,代表了美国人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朴素感情,凝聚了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它是一座构筑中美友谊之屋。
一位名叫帕特里克的当地木匠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民居的重建。他告诉记者,中国木质建筑的榫卯结构巧妙的构件连接固定方式让他叹为观止,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去中国学习更多木工知识。“我护照就在手里,随时准备好(去中国)。”他笑着说道。
弗劳尔接受采访时说,当地木匠都不会说中文,但他们想去中国,也想把中国同行带到这里进行交流。“我们想成为一座(中美民间交流的)桥梁。”
弗劳尔曾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中国历史,退休后又成为高中老师,每年带领中学生到云南学习。他表示,重建过程中,他希望让美国学生能一步一步实地参与,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建造技巧和文化韵味。“以前是把美国学生带到云南,现在把云南民居带给美国学生。”弗劳尔说。
当天活动现场有数十名在“工地”上学习体验的当地学生。高中生尼科·罗德里格斯已学习中文五年,他对记者说,在项目学习的两周里,他了解了不同风格的中国民居,尤其对庭院风格的房屋兴趣浓厚。罗德里格斯曾经到访北京,而眼前的云南民居又激起了他去中国的愿望。“我等不及要再去中国了,以后一定会去。”他说。
正午时分,秦刚与学生、木匠志愿者一起为院落内的一栋新建榫卯结构建筑上梁。大家齐心协力将木梁拉起,将房梁组装完毕。随后,秦刚还与一名年纪稍长的木匠爬上梯子,合力为房梁钉上楔子。上梁顺利完成,围观人群发出一阵阵欢呼和掌声。
对华加征关税加剧通胀,美国两党争斗祸及民生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已连续八个月高于6%,近三个月同比涨幅都在8%以上。
富国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萨姆·布拉德对新华社记者说,食品和汽油价格仍在攀升,至少在未来几个月,看不到通胀缓解迹象。
美国政府面临着国内舆论对其经济政策的质疑和批评。《华尔街日报》评论文章称,当前的通胀是“可以预见的”,是由过度的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所致。
皮尤研究中心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70%的美国民众认为通胀是“非常大的问题”。日前发布的《政治报》-晨间咨询公司联合民意调查显示,约40%美国民众认为美国政府政策应对高通胀“负很大责任”。
在应对通胀方面,美国政府可用的工具并不多。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此前指出,通过取消加征关税来降低通胀,比白宫提出的反垄断、控制肉类价格等方法更重要、更有效。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表示,“没有理由”维持对华加征关税,这是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征收的“不必要税收”。美国民众对通胀不断上升感到不满,尽快取消加征关税是降低物价的方法之一。
尽管美联储已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在加息和“缩表”上快步走,但美国通胀仍未明显缓解。经济学家认为,通胀持续高企让美联储货币政策“走钢丝”难度渐增,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在此背景下,部分白宫官员、商界人士、经济学家呼吁削减或取消对华加征关税,以解通胀“燃眉之急”。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日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通胀率高得“不可接受”,把通胀降下来是“首要任务”。她表示,加征关税是从前任政府“继承的”,有些关税并未达到战略目的,还增加了消费者支出,政府正在考虑调整部分关税。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指出,如果取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的关税,以及以“国家安全”为名加征的钢铁关税等,美国通胀率可降低约1.3个百分点。
该报告主笔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取消或削减对华加征关税,有助于降低进口产品价格,也意味着美国企业将面临更多竞争,会促使其放缓上调价格,从而有助于降低通胀水平、稳定通胀预期,这在当前尤为重要。
美国前驻新加坡大使戴维·阿德尔曼日前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采访时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在经济上是徒劳的,如“回旋镖”一般伤及美国经济。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将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和恢复民众对经济的信心。
面对与日俱增的通胀压力,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成为美国政府政策工具箱中少数可行且有效的应对选项之一,但白宫仍迟迟未作出决定。分析人士认为,美政府前期误判通胀走势,导致如今严峻的通胀局面。随着国会中期选举日益临近,对华贸易问题更加被政治化,拜登政府如果不尽早回应业界呼声,在取消对华加征关税问题上继续举棋不定,恐将在缓解通胀和谋划选情的困境中越陷越深。
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关乎美国民众利益,却一定程度被党争绑架,成为民主、共和两党着眼选举的政治算计议题,即使是理智、理性的决定也因此受到掣肘。
密苏里州共和党参议员乔希·霍利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声称“现在不是对中国手软的时候”,遭到网友讽刺。一位网友留言说:“(关税)正加剧通胀,你抱怨通胀问题,而当他们试图(通过取消加征关税)缓解通胀时,你却抱怨。”另一位网友评论说:“我们需要做对国家最好的事,而不是为一个政党,别玩游戏了。”
美国艾奥瓦州前众议员、民主党人格雷格·丘萨克告诉新华社记者,中期选举背景下,共和党候选人甚至比目前的国会成员更偏向右翼、更极端,而民主党候选人不愿被视为“软弱”,因而在做“正确的事情”方面感受到阻力。
赫夫鲍尔也坦言,考虑到当前政治形势,削减或取消对华加征关税,可能导致部分议员批评拜登政府对中国“软弱”。“我认为这会阻止他们做正确的事情,做对美国经济有利的事情。但我希望他们能这样做。”
《自然》:罕见“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可能出现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研究人员指出,当前拉尼娜现象始于2020年9月前后,此后多数时间都处于轻度至中度状态,到2022年4月,它愈演愈烈,导致赤道东太平洋上空出现自1950年以来罕见的寒流。世界气象组织6月10日发布最新预测显示,当前拉尼娜现象持续到7月或9月的可能性为50%至60%。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测,拉尼娜现象持续到2023年初的可能性为51%。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一般每两到七年发生一次,中间有中性年。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拉尼娜则与之相反,指太平洋该区域海温连续一段时间低于正常年份温度。如果厄尔尼诺现象很强,可能导致后续拉尼娜现象持续两年甚至三年时间。
研究人员说,北半球出现连续两个拉尼娜冬季很常见,但连续三个比较少见。自1950年以来,持续三年的“三重”拉尼娜现象仅发生过两次。但不同的是,此次如果出现“三重”拉尼娜现象,并不是发生在强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一些研究人员警告说,气候变化也许会导致未来更可能出现类似拉尼娜气候事件。更多拉尼娜事件将增加东南亚发生洪水的几率,增加美国西南部发生干旱和山火风险,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多种飓风、气旋和季风模式,以及引发其他区域的天气变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报告显示,自1950年以来,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比之前几个世纪更频繁和剧烈,但专家组尚无法判断这是否由气候变化引起。
美国上演“人间惨剧”,46名移民命丧货车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新华社休斯敦6月27日电(记者徐剑梅)美国执法人员27日在得克萨斯州一辆大货车车厢里发现46具移民遗体,这是美国近年来已知最严重的移民死亡事件。当地官员说这是一起“人间惨剧”。
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警方和消防部门当晚在记者会上说,当天18时许,一名男子在该市一处路口发现一辆疑似被弃的大货车并听到车厢里传来呼救声,走近后看到车厢内有人死亡,随即报警。
执法及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车厢里“尸体成堆”,车厢里没有水,空调也未工作,幸存人员体温较高且虚弱无力,甚至无法自行下车。
6月以来,得州热浪滚滚。据气象部门消息,圣安东尼奥市27日最高气温达38摄氏度。美国媒体报道说,在挤满人的车厢里,实际温度更高。
警方和消防部门还说,死者均为成年人。从车内救出16人并送往医院,其中包括4名未成年人。目前尚不清楚车厢里人员的身份、国籍和具体人数。警方已拘捕3人,目前正调查他们与这起事件的关联。
圣安东尼奥市市长尼伦伯格在记者会上说,这是“一起可怕的人间惨剧”。墨西哥外长埃布拉德在社交媒体上形容这起事件为“悲剧”,表示墨领事官员已赶往事发地。
移民问题一直是美国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争斗的重点领域。正在谋求连任的得州共和党籍州长阿博特当晚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抨击拜登政府的边境政策,声称“这些(移民的)死亡是拜登造成的”。
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入境和海关执法局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圣安东尼奥市警方认为这起事件涉嫌人口走私,目前正在进行调查。
美国政府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美国边境执法人员在美墨边境逮捕非法移民近24万人,再创新高。
得州地处美国中南部,同墨西哥接壤。2017年7月,在圣安东尼奥市一家超市停车场发现一辆载有39名移民的货车,车内无水、无空调,车上10人因中暑、窒息及脱水而死。 (参与记者:孙丁)
美国枪患:子弹在飞,我该往哪里跑?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去年3月22日,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一家超市10人死亡枪击案发生数分钟后,大约50公里外,丹佛市一家超市的店员梅甘刷着手机,看着一幅幅惨痛的现场画面。
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6月26日的报道中,不愿公开全名的梅甘说,看着画面中同样穿着制服的超市店员出逃,她产生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现在,“每当我进店开始工作的时候,我都会仔细想想出口的位置,想想如果听见枪声我该往哪里跑”。
“每当有顾客出言不逊,我就会想,它(枪击)是不是就要发生了?他们会掏出一支枪或者拿着一支枪回来吗?”
根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统计,截至6月23日,美国今年已经发生279起导致4人或更多人死伤的恶性枪击事件。“我什么时候会碰到这不幸的一天?”梅甘担忧地问道。
“提前找好逃生路线”已经成为体现在不少美国人身上的“强迫症”。里安·特罗斯住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是4个孩子的父亲。他与家人最近参加一场学校毕业典礼。然而,他坐在礼堂里,惴惴不安:如果突发枪击,应该带着家人往哪里逃、在哪里躲。
“这是我每天最先思考事情中的一件。我们该怎么做?往哪里跑?怎么躲?我该把孩子藏到哪里?扑到他们身上,让他们免受伤害?”
接受采访的当天早上,特罗斯正打算送孩子们去参加一场公共活动。他已经事先规划好逃生路线,以防万一。他说自己并非得了臆想症,而是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
对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附近的62岁居民格伦达·普林斯来说,她不敢再去此前常去的一家本地超市购物,原因是那家超市的顾客多是像她一样的非洲裔。她担心自己可能像5月纽约州布法罗超市枪击事件那样,成为袭击目标。
在布法罗超市枪击中,一名白人枪手打死打伤13人,受害者多为非洲裔。警方认定犯罪动机是种族仇恨。
普林斯现在开车30多公里去奥斯汀市内购物,而且选择深夜人少的时候。这样大费周章,是因为她想活着看见7个月大的孙子长到18岁。“但是,没人知道你会发生什么不幸。”
校园是美国枪支暴力的“重灾区”。5月24日,19名学生和2名教师在得克萨斯州尤瓦尔迪市罗布小学遇害。这是美国10年来致死人数最多的校园枪击事件。
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居民埃琳·罗梅有两个孩子,一个2岁,另一个4岁的孩子明年上幼儿园。罗梅说,对父母而言,孩子第一天进学校是人生的重要时刻,但罗布小学枪击案后,“这种感觉没了”,现在“十分恐惧”把孩子送去学校。
每次看见孩子将要上的幼儿园,罗梅“就会想象一个枪手正在行凶、而我的孩子在里面的场景”。“我现在已经在想,我将要怎么跟一个5岁的孩子讨论如果有人在你的学校开枪,你该怎么做。”
很多家长也有同样的焦虑。密歇根州特拉弗斯城居民托妮·利夫-奥黛特每天送6岁的女儿上学时,都要确保女儿知道妈妈爱她。“这种恐惧是,她可能在学校的一次恐怖经历中活下来,或者活不下来。”
“我很无助。因为这取决于在某地的某人决定走进(校园)并夺走我孩子的生命。我真的无能为力。”
瑞安·胡佛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在弗吉尼亚州阿什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现在,由于枪支暴力愈加猖獗,他们已经开始认真考虑离开美国。
胡佛夫妇先前偶尔开玩笑式地聊过这件事,但在罗布小学惨案后,这成为严肃话题。胡佛已经与他的老板讨论在国外工作。
“当我们送他们(孩子)出去、当他们每天上车的时候,我不得不压制自己脑中那些恐怖的想法,”胡佛说,“(枪支暴力)这一邪恶的幽灵潜伏在角落里,我们怎么能一直开心、满足地生活下去呢?”
有人躲避,有人考虑逃离,有人则打算持枪自保。俄亥俄州斯普林菲尔德的加里·比克斯勒在他66年人生中,多数时间拒绝拥有枪支,曾有的唯一一把“枪”还是玩具。但是,大约一年前,他改变了想法,与妻子各买了一支手枪。
现在,他的妻子外出都带着枪。比克斯勒曾问妻子,如果在商店碰见有人持枪行凶,她是否会开枪阻止。“她说她会。但谁知道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会怎么样?”
千里郑渝一“线”牵 |
郑渝高铁为中西部发展“加速”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新华社记者
郑渝高铁近日开通运行。这条联结西南和华中、华北等地的交通大动脉,穿越千山万水,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速度,把重庆和郑州、长江和黄河更紧密地联结起来,为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加速”。
西南地区新增一快速客运通道
白帝城,三国时期刘备托孤之地。公元759年,诗人李白行至此地遇赦,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在当时看来无比夸张,但用来描写刚开通的郑渝高铁,则恰如其分。
郑渝高铁,京昆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经过万州、奉节、巫山等三峡库区后,一路向东北飞驰而去,经过巴东、襄阳进入河南境内,随后抵达中部交通枢纽郑州,形成我国西南地区又一快速客运通道。
“新建郑渝铁路重庆段工程线路起始自鄂渝省界,正线全长183.865千米,桥梁32座,新建双线隧道27.5座,桥隧比98.18%,为中国第一条桥隧比超过90%的复杂险峻山区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渝黔渝万铁路公司副总经理黄旭说。
重庆奉节,白帝城所在地,一夜之间迈入高铁时代,迎来发展的新局面。“奉节位于渝东北地区,过去不通铁路,开车到重庆要4个半小时,交通不便阻碍了经济发展。”奉节县交通局局长彭书山表示,随着郑渝高铁通车,奉节到重庆的时间缩短为1个多小时,到郑州的时间也仅需4小时左右。
奉节的交通之变,是整个三峡库区乃至西南地区的缩影。
“郑渝高铁将重庆至郑州的交通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4小时,并通过郑州‘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使重庆与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合肥、济南等重要城市的交通时间也极大缩短,这有效促进了西南地区与华中、华北以及华东等区域的更高效对接与流通,对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发展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刚说。
中西部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
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兴材料是中部城市郑州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西部直辖市重庆的支柱产业。重庆和郑州在产业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较大差异。郑渝高铁的开通,将大大促进两个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对强化供应链协作、确保供应链安全、降低物流成本等具有重要作用。
“2008年,我们从河南发一车货到重庆,需要三五天甚至一周,现在只需要一两天。”重庆市豫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周伟杰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做市政设施新材料产销,郑渝高铁开通,将进一步拓展产品辐射力,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不仅仅是物流,人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也将随着郑渝高铁开通进一步集聚。“以前,中原人才喜欢去东部沿海地区。郑渝高铁通车后,高层次人才流动会更加频繁,去西南地区将成为一种重要选择。”重庆市周口商会会长黄辉说,同时,信息流、资金流也将随着人才和产业加快流动,帮助成渝地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和中原地区强化供应链整合和产业提档升级。
“郑渝高铁将中原、成渝两个城市群以及中西部两个开放高地联系起来,让双方增加了一条走出去的快速通道。”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说,郑州可以利用重庆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优势,重庆可以利用郑州的航空和铁路网络优势,二者的交通物流将更为顺畅,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将显著增强。
江河文明深化融合蕴新机
郑渝高铁既是一条打破时空距离的有形通道,也是一条促进文化交流的无形通道。
重庆巫山,大溪文化遗址考古现场。专家们发现,这里出土的折沿盆、敛口钵、弇口瓮和小口直领罐等陶器,与河南仰韶地区出土的陶器,外形近似而各属自身系统。“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就存在一定的交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考古专家彭学斌介绍说。
唐宋以来,李白、杜甫、刘禹锡等无数文人骚客在如今的郑渝高铁沿线,留下众多千古名篇。尤其是故乡在郑州巩义的杜甫,在重庆写下了数百首诗篇,其中仅在奉节就写下400余首。
今年初,为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大力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而郑渝高铁所经过的三峡库区,正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的核心区域。
国潮风起,文化大美。近年来,郑渝高铁沿线各地纷纷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了《归来三峡》《三峡之光》等大型文化产品,深受观众喜爱。随着郑渝高铁的开通,两地宝贵的文化资源将进一步突破区域阻隔,沁润更多人的心灵。
“近年来,我们一直苦练内功,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人文和生态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就是想借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郑渝高铁通车的契机,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说。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聂晖等专家表示,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郑渝高铁开通带来的融通效应,将促进流域地区的文化力量愈加勃发,助力流域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
(记者李勇、王丁、韩振、张兴军、双瑞、陈青冰)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巍巍兴安 青山不老 |
中国最北生态安全屏障踏查纪行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老舍在《林海》一文中,对这片中国最北生态安全屏障的“误会”,是很多人来到这片林海前给它的心中“画像”。
沿着广袤的松嫩平原一路向北,两侧白桦、樟子松郁郁葱葱,小动物不时在林间穿行,草泽中野鸭惊起低飞。这里没有“云横秦岭”的险境,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
这就是大兴安岭,用温柔的身形呵护“中华粮仓”,挺起生态安全屏障的脊梁。全面停伐后守山人如何坚守生态戍边?绿水青山如何变为金山银山?带着对这条“绿色长城”的向往,我们走上了大兴安岭。
“刚一开门,门口坐着一只大黑熊,天天来、跟上班似的,没几天就把我养的鸡鸭给抓光了,然后就撤了!”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塔河林业局职工刘亚军见证了青山之变。他说,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林子越来越密、湿地越来越润,狍子、猞猁、野猪、东方白鹳……山泽里的“老朋友”都回来了,常与管护工人“偶遇”。去年,在大兴安岭北极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发现了野生东北虎踪迹。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资源管理处副处长吴东海告诉记者,停伐后开展营造林加强森林经营,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提高,野生动物种群恢复性增长。记者在加格达奇林业局百泉谷管委会翠西管护站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笼中受伤的猞猁喂食鲜牛肉。“它腿上的伤已治了一个多月,过两天就放归山林。”百泉谷管委会主任唐树志说。
绿水青山,是林区生灵的命根子。林区道路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透明的矿泉水桶,里面装着红色阻燃剂,用于随手浇灭小火。在加格达奇林业局森林消防二大队营区,伐木油锯改造成的灭火机一字排开,发动起来轰轰作响。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国家守好这条‘绿色长城’!”正在消防演练的教官吕志新介绍说。截至目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已11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连续4年实现“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
三人,一塔,一片岭。51岁的瞭望员尹维波面色黝黑,舔着干裂的嘴唇,眼睛细小却炯炯有神,那是在林海里瞭望火情“炼”成的“火眼金睛”,任何一缕烟都不会放过。
塔高24米,台阶97步,攀爬上松岭林业局壮志林场52号瞭望塔,远望起伏的山岭,在耳畔风的呼啸声中他常忆起当年的林工号子:顺山倒喽……
“这些年再也听不到林工号子了!” 尹维波说,从1964年开发建设起,大兴安岭的木材运向祖国四面八方,如今许多像他一样的林业工人放下斧锯,在绿色发展中担起新使命,守好这片林海。
远山,一条岭上,道路两侧散堆着护林员修剪掉的枝杈。全国劳动模范、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新林林业局职工宋士宝展示着自己改造的营林工具,锹形镐头垂直焊接、更宽更薄,适合三防造林法,当年林木成活率可超95%。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数据显示,2021年完成人工造林6238亩、补植补造21.7万亩、森林抚育97.1万亩,生态修复持续向好。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金光泽说,作为东北亚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兴安岭林区经过多年生态修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休养生息,在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固碳释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
“最偏最远最放心,最北最冷最忠诚”……岭上城镇,随处可见朴实的标语。这里的人,名字中大多带着“树”“松”或者“林”,他们也化作一棵棵松、筑成一道道岭默默地生态戍边。
独特的气候和生态资源为森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初春山野菜采摘后直接卖给北京一家餐饮企业,职工人均增收1.2万元。”加格达奇林业局产业发展科科长栾志艳说,通过发展寒地中草药种植、特色养殖等,资源优势正转为经济优势。
在松岭林业局飞龙山景区,大片野生兴安杜鹃花海引得游人流连忘返。“近些年自驾游客越来越多,旅游服务产业也在不断升级,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松岭林业局大扬气林场场长张松涛说。
“留住林、留住人、留住心,这是林业人在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的答卷。”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昱说,大兴安岭林区2020年政企分开后,集团深化改革致力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统筹推进,明确“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不干、赔本赚吆喝的不干、职工不受益的不干”产业发展原则,守牢“绿色”这个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新华社哈尔滨6月28日电
四川天府中央法务区探路司法供给侧改革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司法领域面临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导入核心法务资源、构建法务产业体系、为各项司法领域改革提供“创新场”……四川天府中央法务区运行一年多来,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注入发展动力。
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了12年的法官谢芳,去年将办公地搬到位于天府新区的天府中央法务区,成都金融法庭就在其中的一栋小楼里。
“把金融法庭搬到金融机构林立的地方,离诉讼服务当事人更近,有利于对金融案件的集中管辖。法务区各类资源的汇集也利于法庭延伸审判职能,与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共同开展‘诉源治理’,排查金融领域风险点,及时化解矛盾。”谢芳说。
“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需要高水平的法务资源,把天府中央法务区放在天府总部商务区建设是不二之选。”四川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曹代学说。
目前,天府中央法务区还入驻了成都破产法庭、成都互联网法庭、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成都知识产权法庭、成都国际商事法庭等专门法庭。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成都审判点也在此挂牌,并于6月8日落下“第一槌”。
天府中央法务区现已汇集了从基层法院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四级法院的审判资源。
2020年末,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在天府中央法务区设立了成都分所,这是这家为企业上市、并购交易等提供法律服务的事务所在北京以外设立的第一个分所。
据了解,四川天府新区鼓励符合认定条件的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机构在天府中央法务区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高端法治人才在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园入学、医疗、创业扶持等方面均可获政策支持。法务区周边密集配置了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资源,规划建设了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
目前天府中央法务区已聚集了包括律所、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税务在内的100多家涉法律服务机构,已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端法律服务2.5万余件次,全链条法务业态已初步形成。
自2021年2月启动运行以来,天府中央法务区涉法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431.8万元,同比增长149.9%;实现税收收入276.1万元,同比增长200.2%。
走进天府中央法务区综合服务大楼诉讼服务中心,点开成都法院“蓉易诉”电子诉讼综合平台,线上诉讼服务及阅卷、开庭、文书撰写等20多项功能一应俱全,覆盖一审、二审和执行16个环节。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强说:“以前异地阅卷需要跑成百上千公里路程到外地检察院,现在下趟楼就完成了。”付强刚通过律师自助阅卷刻录一体机完成远程阅卷。
知识产权检察专班成立并首创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体检”指标体系;外国律所“探路”设立代表机构;公安部批准建设的网络安全实战基地、国家版权局设立的全国第三个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等多个法治创新和研学平台落地……一系列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的改革举措在天府中央法务区展开。
据新华社成都电
广西三江“立法直通车”传递小村寨里群众心声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红色资源保护要跟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结合,建议在条款中增加相关表述”“红色资源保护宣传要走进课堂,让学生从小树立这方面意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冠洞村的鼓楼里,《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草案)》意见建议座谈会正在召开。村里的40多名党员和群众代表围坐在一起,展开热烈的讨论。
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2020年7月17日,三江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此后当地不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冠洞村党总支书记石广迪说,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是村民议事、举办庆典的主要场所,利用“鼓楼议事”这种形式召集群众,可以更好地对法律草案进行宣传解读,收集意见建议。
三江立法联系点服务中心主任胡爱琼介绍,三江境内多为山地,人员居住分散,能否真正地收集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心声,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
“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我们决定在村一级设立立法信息采集点,选聘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群众代表等担任联络员和信息员,并利用‘鼓楼议事’等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法律草案进行宣传解读,激发大家参与立法工作的积极性,收集意见建议。实践证明这些方式很有效。”三江县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涛介绍。
每当有法律法规草案需要征求意见时,三江县立法联系点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为信息员提供法律草案和情况说明,并就关键点做好辅导,方便信息员向村民介绍情况和收集意见。
“能参与这么重要的工作,我很自豪。”在独峒镇岜团村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风雨桥上,信息员吴德光拿出村民参与立法征询时的记录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的意见征询会上,一条条夹杂着方言的表述,经过整理后形成“广场舞等产生噪音的文娱活动需限定开展时间”“车辆夜间经过村寨时不能无故鸣笛”等建议。这些“原汁原味”的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通过“三江号”立法直通车反馈给国家立法机关。
三江地处桂湘黔交界,为了让立法征询工作提质增效,三江基层立法联系点还建立“桂湘黔三省(区)六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区域协同机制”,进一步扩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登晒村是贵州黎平县龙额镇与三江县富禄苗族乡两省区群众聚居的侗族村,村民既有广西籍也有贵州籍。富禄苗族乡人大主席杨正华介绍,黔桂登晒立法信息采集点去年挂牌,由6名信息员负责分片联系登晒村的1100多名群众。立法征询会一般在鼓楼、晒谷坪、操场等地点召开,方便群众就近参加。
立法征询既是收集意见,也是宣传法律的一种形式。登晒村黔桂联合党总支书记宣文胜介绍,大家参与立法征询会的积极性很高,一些群众不一定会提出建议,但会认真听取相关法律条文的讲解。
“我们去年征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的建议时,群众总共提出8条建议,还把草案里的一些内容吸收进本村的村规民约之中,规定村里的红白喜事人均就餐标准不超过15元。”宣文胜说。
截至今年5月底,三江基层立法联系点完成立法征询意见任务28项,归纳整理上报意见建议637条,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立法建议正通过“三江号”立法直通车,源源不断地传递到国家立法机关。 新华社南宁6月28日电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飞天归来首次公开亮相 |
积极主动恢复训练为下次飞天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科技 |
见面会上,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景海鹏介绍了航天员乘组返回后恢复情况及后续计划安排。他介绍,航天员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了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目前,航天员身心状态良好,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肌肉力量、耐力以及骨密度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达到了预期效果。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从2021年10月16日到2022年4月16日,在为期半年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创造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以“感觉良好”状态顺利完成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科学试验和空间应用任务。
我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刚,是目前出舱活动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他说:“每一次‘感觉良好’,背后都饱含着亿万国人对我们航天事业的支持;每一次‘感觉良好’,背后都凝聚着工程全线辛勤的付出;每一次‘感觉良好’,背后都是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托举;每一次‘感觉良好’,背后都是我们乘组之间的密切配合和个人的努力。地上训练也好、天上飞行也好,能够保持这种‘感觉良好’的状态,是因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的‘感觉良好’一定会继续下去。”
“宇宙的深邃始料未及,而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悬居其间,平静、美丽而祥和,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感觉。”王亚平是我国首位舱外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同时也是我国首位太空教师,她寄语广大青少年,胸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希望孩子们有一天能够参与到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当中来,把空间站开发和应用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
首次飞天的叶光富是第一位在国际合作中完成洞穴训练的中国航天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说:“我们在太空中始终保持身心良好的状态。中国空间站欢迎国外航天员朋友们的加入,我也非常期待有朝一日能够与大家一起,在中国空间站里创造一次令人向往的合作飞行。”
目前,神舟十三号乘组正在积极恢复。他们表示,一心为飞天、一生为飞天,争取早日投入备战训练,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和人民再征太空。照片摄影:新华社记者郭中正
未来交通新产品展示出行新趋势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科技 |
|
|
以“智变”引“质变” |
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释放的行业信号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科技 |
近日高温来袭,夏日用电陡增。面对电力需求,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国网天津电力展示了一座“虚拟电厂”。
“它串联起分布式光伏、储能设备和可控负荷,自动调节,实现能源供应效益最大化。”国网天津电力营销服务中心产品策划部副主任程宝华说,这相当于新建了一座“虚拟电厂”。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大会上说。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平稳步提升。
有了科技护航,传统生产制造向着智慧不断迈进。地铁管片是隧道的屏障。走进中交一航局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管片生产车间,站在智慧管片管理中心大屏前,整个管片的智能化生产全过程尽收眼底。
管片生产的收面工序如同装修“刮腻子”,是保证管片质量的基础。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党委书记臧书哲介绍,由中交一航局研发的智能收面机器人,不但节省一半时间,还解决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因工人易疲劳导致产品出现缺陷的难题。
“我国落地了超2万个5G应用项目,覆盖国民经济超40个大类。”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在会上表示,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工具箱。
作为世界智能大会永久展示基地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场站、管网配备激光气体检测器,为燃气使用各个环节提供无人化管理和安全运维保障;在用户端安装新一代无线远传气体传感器,智能看家、风险预警实时上传。
天津生态城能源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杨说,智慧燃气背后是“城市大脑”汇聚了建设、环境、医疗等18个领域的数据,做到了“心中有数”。
“如今有了移动支付、网上约车、远程订票、在线选座等,人工智能让生活更便捷、更高效。”在参会嘉宾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说。
人工智能更是在疫情监测、辅助诊断、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应用领域大显身手,成为复工复产的引领力量,促进经济运行逐步趋于正常。
世界智能大会现场还化身“元宇宙会场”。这个虚拟会场由腾讯音乐虚拟世界搭建,采用端云协同革新技术方案,观众进入后能以虚拟形象参会并与他人互动,如同“身临其境”。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认为,在社会价值观和使命驱动下,数字经济发展为提升经济和产业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会上专家认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关键技术领域仍需攻克难关。
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安全的计算底座之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毅认为,要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的全过程。
发展人工智能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我们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基础设施、赋能应用和治理体系建设,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指出。
我国以智能科技推动建设“交通强国”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科技 |
在近日于天津举办的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智慧交通成为展望智能生活前景与透视中国“交通强国”建设的一扇窗口,也是展会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种种智慧交通场景的背后,是车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技术的相互赋能。在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一幅车路协同的和谐画卷尽展眼前。
在先导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集中攻坚,开发了一百余种车联网应用场景,通过上线车路协同应用App,促进车联网应用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关联。
“很多过去只能在电影中看到的情节,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说,先导区的“先行先试”不仅有利于推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建立、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也会在车路协同的城市应用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远眺渤海湾畔,智能科技也在提升交通运输效率、重塑行业作业方式。在天津港,一艘艘货轮有序靠泊,一辆辆集装箱卡车来往穿梭。走进港区,智能化应用场景随处可见。
2021年10月,“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25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成组整船作业,车号、箱号一次识别准确率超过95%……智能科技让码头装卸的“苦差事”变成了智慧管理的“脑力活”,也让一批传统工人从风吹日晒的“台前”转向远程操控的“幕后”。
“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整个码头生产装卸作业实现了全过程无人化。”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说。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中国交通运输的各个环节点亮了“科技之光”。而大数据的应用,更将点点星火汇聚为智慧蓝图,加速了智能科技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
从进出港口的巨轮到机场起降的航班,从地铁公交乘坐情况到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在天津市智能交通运行监测中心,一张全面融通的交通数据网络跃然于屏幕之上。
天津市智能交通运行监测中心副主任何铁强说,中心就像是天津交通运输行业的“数据底座”。“既能为市民乘客出行提供判断依据,也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定量分析、制定应对措施。”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全国目前已建成10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4家机场实现“无纸化”便捷出行,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一项项“智慧之变”,是中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缩影。
科技企业如何做好“技术公益”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科技 |
近年来,科技企业已成长为我国公益事业的生力军。在教育、医疗、环保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科技企业捐赠踊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必须注意到,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财富发展到新阶段,传统的财物捐赠虽然重要但边际效益递减,社会对于专业技术服务等公益“软资源”的需求日益凸显。这给科技公司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开创“技术公益”新赛道,做好技术高地与技术洼地之间的“引水者”?
总体而言,科技企业主要有两方面的技术优势:一是企业层面的科研成果,二是员工层面的技术技能。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公益行动,既要将科研成果更好地向社会开放、与社会共享,也要有效引导人才资源进入公益事业,多层次、多维度、多切口服务社会。
仅就创新而言,科技企业要立足核心技术攻关,树立“人无我有”技术优势,争当科研领头羊。但扩展到社会大视野下,技术存在集群效应和生态效应,科技企业应发扬技术公益精神,开放共享科研成果、不断降低技术门槛,实现技术的更大范围普及,从而提升全社会的技术福利和创新能力。去年11月,我们在国家工信部指导下,与业界同仁共同发起成立“信息无障碍技术和知识产权开放工作组”,向社会免费分批次开放信息无障碍技术专利,首批开放11件;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我们又向社会免费开放9项云计算数据中心低碳发明专利,促进新基建更加绿色环保。
企业投身技术公益,首先要研究发现市场机制失灵、社会价值重大的技术“盲区”,实现有限技术力量的价值最大化。几年前我们了解到,我国有不少珍本古籍长期散落海外,亟待科技公司介入,应用数字技术让古籍“回家”。但这些古籍字体字形繁杂多样,一个“郷”字就有多种写法,传统数字化方式无力应对。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达摩院与四川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单位合作,发起“汉典重光”项目,利用单字检测、无监督单字聚类、小样本学习、主动学习等机器学习方法,边识别古籍边训练模型,在去年以97.5%的准确率完成了对20万页古籍的整体识别,方便公众翻阅检索。相比于专家录入,这套人机交互识别系统将效率提升了近30倍。
企业的主人翁是员工,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埋着公益的种子,只要激活一颗颗种子的能量,就能汇聚成巨大的公益行动力。2019年,我们成立技术公益委员会,号召员工在深耕自立自强高科技的同时,践行“人人受益、责任担当、开放共享”的好科技,用技术助力公益,让科技更有温度;去年10月,我们内部启动“乡村振兴技术官计划”试运营,半年多以来,160名技术人和专家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中西部5个省份7个欠发达县域,走访调研、收集需求,启动了一批数字技术服务项目。
技术普惠不仅是公益的手段,也应成为公益的目的。除了“授人以鱼”解决技术弱势群体的一时一事,科技公司也应尽量“授人以渔”,帮助受助者学习技术、掌握技术,从被动接受技术转向主动应用技术,更深层次地弥合技术鸿沟。
在“乡村振兴技术官计划”中,我们鼓励员工投入更多精力,发挥传帮带作用,辅助培训本土、本行业的数字人才,激活县域乡村内生性技术生态,为乡村振兴提供长足支撑,避免陷入“人走事黄”的困境,真正让技术之光照亮每一个人和每一个角落。最近,我们启动了“橙点同学”项目,以中职高职在校生为主要服务对象,打造“学、训、赛、考、聘”一站式线上平台,向全社会免费开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持续运营,提升就业者职业技能,助力高质量就业。
当前,技术公益已成阿里巴巴ESG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手段之一。企业自上而下形成理念共识、做好统筹规划,员工自下而上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共同构筑起了技术公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系。发挥技术和平台的能力,追求“人人受益、责任担当、开放共享”的好科技,科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大有可为。
(程立/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
你想让全国冠军当你的体育老师吗? |
各方积极探索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初见成效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
中国花游“远眺”巴黎奥运会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
布达佩斯是中国花样游泳队的“福地”。2017年世锦赛,中国队首次登上非奥项目集体自由组合的冠军领奖台;这一次,中国队更上一层楼,在所有参加的六项比赛中斩获双人和集体四个奥运项目的金牌,混合双人也从上届世锦赛的第五、第六名提升到两枚铜牌。
赛前,国际泳联官方网站预测,花样游泳霸主俄罗斯队缺席本届世锦赛后,中国队将成为最大赢家。比赛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很多人惊呼,世界花游进入“中国时代”。中国花游队教练组组长张晓欢很冷静:“我们希望大家能看到年轻的中国队的进步。站在奥运亚军这么高的起点上出发,我们肩负着前辈们的梦想,既是压力、责任,更是光荣和力量!我们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始终把自己当作最大的对手。”
花样游泳自从1986年成为游泳世锦赛正式比赛项目以来,中国队从未缺席,且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世锦赛、奥运会等大赛的成绩一直在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姑娘们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集体铜牌,此后在伦敦、里约、东京连续三届奥运会摘银,排在俄罗斯之后稳坐世界第二把交椅。
东京奥运会中国花游收获集体和双人亚军后,完成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双重换血”:去年12月集结时,队内只有冯雨、肖雁宁和王芊懿三位奥运选手,其余大都是没有经受过国际大赛考验的新人,平均年龄21岁;东京奥运教练组只有张晓欢一人留任。
新人们的“进队第一课”就是提高认识——“花样游泳的成功标准是什么?怎样读懂吃透规则?”国际泳联花样游泳技术委员会委员刘岩提炼出了“花游五要素”——体能突破是前提,音乐编排是灵魂,同步技术是核心,精彩的难度托举和艺术表现力是突破方向。
队员们遇到的最大难关就是“体能”,“水上问题水下找,水下不足陆上找”。长跑拉练、瑜伽、舞蹈、50米潜泳、夹球转体、双人成套、集体成套、水中拔河……这些东京奥运周期“玩”过的体能训练,新一代国家队队员们迅速捡起来,积极配合体能教练兼科研人员赵丹彤的指导,逐步解决基础体能和专项体能、体能的水陆转化、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提升及短板补充等方面问题,通过精准、定量化的训练提升运动员的耐力和专项能力,使其迅速达到东京奥运会成熟阵容的体能标准。
终于,豪约什·奥尔弗雷德游泳馆的户外泳池,在看台上当地华人华侨自发组成的强大粉丝团面前,姑娘们一扫训练时的苦与泪,流露出灿烂自信的笑容。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张晓欢经历过5届奥运会和9届世锦赛。看着年轻的队员们在世锦赛比赛场上绽放光彩,第一次挑大梁带队的张晓欢心存感激。
“备战世锦赛期间,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但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南京体育学院和北京木樨园体校的大力支持和科学保障,使我们能够安心训练,顺利参加世锦赛。”一提起这些,张晓欢的声音就哽咽了。
“我们特别幸运,受益于长期以来各省市队、国青队的人才梯队建设,奥运后迅速召集来有实力的新人进入国家队。”
“我们也特别感恩,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帮助,包括我的恩师汪洁在东京奥运会后退休了,但她依然定期出现在国家队,进行技术指导和精神鼓励;王芳教练为混双训练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身兼多职的体能教练赵丹彤为队员带来了全方位的提升……”
“汪教练始终是我的榜样,让我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传承中国花游人的优良传统,把队伍带向新时代。”张晓欢说。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赵健认为,在巴黎新奥运周期的第一场国际比赛中,年轻选手们实现了几代中国花游人的梦想,也发扬传承了前辈的拼搏精神,充分展示自己。“我们实现了锻炼新人、查找问题的参赛目标,看到了队员的进步和成长,有勇气去迎接充满挑战的未来。”赵健说。
布达佩斯世锦赛后,适用于巴黎奥运周期的花样游泳新规则将正式启动。新规则更加注重托举难度、动作编排和艺术表现力,这对于含蓄害羞的中国姑娘来说有些困难。
张晓欢说:“我们的优势是动作完成质量,但表现相对含蓄。我们要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具有表现力和冒险性的方向去努力,希望借助更多的专业力量和跨界思维,在音乐、编排、舞蹈、服装设计上有所突破。”
不可否认,俄罗斯的缺席成就了中国花游的历史性突破,但中国花游并不纠结于此。“对手在进步、项目在发展、规则在变化,我们要积极适应新规则,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好吃苦准备,巴黎奥运会上才会有更好的表现。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张晓欢说。
207C一跳定乾坤 |
“解码”全红婵陈芋汐巅峰对决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
新华社布达佩斯6月28日电(记者周欣、刘旸、陈浩)又是207C!这个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的动作,帮助全红婵一鸣惊人问鼎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冠军,也为陈芋汐在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女子跳台上以0.3分的微弱优势蝉联冠军铺平了道路。
207C,难度系数3.3,在女子跳台动作中算是顶级难度,外国选手鲜少有人尝试,只有全红婵和陈芋汐两位中国选手使用。从去年至今,两人先后在东京奥运会和游泳世锦赛两场国际大赛中“硬碰硬”,结果各有胜负。输赢之间,在其他动作发挥正常的情况下,207C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动作,可谓“得207C得天下”。
跳水界专业人士解释,向后翻腾动作最容易失误,因为不容易看见打开时的目标,翻腾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翻腾速度的快慢,节奏难以掌握,差之毫厘就会影响运动员在空中的判断,完成三周半动作后已经没有太多的空间去调整身体位置、角度和水花效果。
曾经挖掘并培养陈芋汐的前上海跳水队领队、世界冠军史美琴指出:“就如同我们习惯往前走,但在倒着走后退时感觉就会迟钝很多。当然有些人先天就是向前的感觉好一些,有些人向后的动作感觉强,大多数外国选手可以更好地掌握转体动作。这也是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细微的差别。”
东京奥运会时,初出茅庐的全红婵在预赛和半决赛遇到207C时“磕磕绊绊”,从47.85分到70.95分,决赛时出色发挥得到95.70分,最终以打破奥运纪录的最高分466.20分站上奥运冠军领奖台。但布达佩斯世锦赛,全红婵的“水花消失术”只在207C“失灵”,三场比赛得分64.35、62.70和61.05。和陈芋汐相比,她每跳一次207C相差14分以上,最高分差到了31.35分,纵使拼命追赶也难以逆转。
再加上陈芋汐有两个3.3高难度系数的动作,动作难度分值略高,全红婵只有一个3.3的动作,每个动作都容不得失误。难怪业内教练一直强调,207C难度大,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一定要匹配得上技术要求,要始终狠抓基本功,否则比赛时的动作稳定性就会打折扣。
其实拦住全红婵的不仅仅是207C,还有生长发育期。从东京奥运会至今,全红婵的身高长高了近10厘米,这对她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陈芋汐自从2019年光州世锦赛夺冠后一直在经历克服身体发育的状态起伏。进入2022年,在三次队内测验中,陈芋汐赢了两次。
15岁的全红婵在世锦赛巅峰对决后自我剖析:“我的207发挥不是很好,回国后好好练。”不到17岁的陈芋汐认为:“我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状态,还要继续完善自己。”
说完后,小姐俩相视一笑,她们还将并肩战斗双人10米台。
207C,也将继续考验中国女台小将们。
创新粮食耕作模式,强化南繁科技成果支撑,让农民重新爱上种粮 |
三亚:“闲田”变“忙田”,种田“多挣一季钱”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
正值盛夏,水稻夏管、夏收在海南三亚同时上演。崖州区郎芒田洋,播种较早的稻田迎来丰收,收割机收获起一丛丛饱满的稻穗;部分稻田处于灌浆期,无人机腾空而起开展飞防作业……当地农民不禁纷纷感慨:在这个时节,头一回看到这么热闹的田间景象。
过去,由于种粮收益低,不少收获完瓜菜的农田在夏季闲置;南繁季结束后,也有大量科研用地季节性撂荒。今年以来,三亚探索多作物科学轮作、创新灵活用地模式、建立多元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南繁科技成果支撑,努力扎紧“粮袋子”,撑起“钱袋子”。
盛夏时节,雨丰昼长。三亚骄阳似火,崖州区郎芒田洋水稻长势良好,陆续迎来收获。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城西村村民刘关清赶早下田,看到水稻没有倒伏,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3月收获完瓜菜,刘关清就抓紧时间整地插秧,种上4亩早稻。“种稻辛苦又挣不了多少钱,往年我只种两亩,够自家口粮就行。”他说,今年以来政府加大补贴扶持力度,乡亲们愿意种稻了,都想让农田“多挣一季钱”。
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赋予三亚一年多熟的种植优势,但农田夏季撂荒却不罕见。农民为啥不爱种粮?城西村党支部书记陈增伟算了一笔账:耕地、插秧、种子、农资等每亩成本加起来高达900元,早稻亩产以千斤计只能卖1300元左右,收支相抵也就挣个四五百元,这还没算上自己投入的劳动。
在当地,农民增收主要靠冬季瓜菜。每年冬季,农民利用气候优势种植的青瓜、豇豆等瓜菜大量出岛上市,亩产值动辄上万元。与种稻收益一比较,农民自然认为“种稻不如种菜”。由此,也出现了这样的窘境:每逢冬季农民租地种瓜菜,租金逐年攀高;到了夏季,不少农民自家的地都种不满粮食。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尽管海南属于粮食主销区,同样面临着稳面积、保产量的硬任务。为破解非粮化、季节性撂荒难题,今年初,三亚出台涵盖种子农资一次性补助、生产代耕代收补助、籼稻谷最低收购保护价等“粮九条”政策。
政策激励下,农民重新爱上种粮。每天沿着田边走走,陈增伟的最大感受是“绿意更浓了”。今年,城西村早稻播种面积比往年增加了约500亩。“各类补贴拿到手,每亩地种粮成本能省下四五百元,大家种粮劲头足了。”站在田埂上的陈增伟欣喜地说。
针对自主种植水稻的农户,政府主导建立保险保障、产销对接、科技支撑机制,确保增产增收。在占三亚耕地面积近半的崖州区,2022年早稻生产任务2.8万亩,截至5月底已落实30870余亩,种植面积同比增加6150亩,增长24.9%。
“区里打通‘从种子到稻米’的全链条服务,让农民种粮多挣钱。”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傅航介绍,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参与品种推广、机械化耕收等工作,并与农民签订产销协议。同时,引进水稻种植保险,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三亚地处北纬十八度,是育种的“天然大温室”。为了“把最好的土地腾给南繁”,三亚划定了10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与此同时,三亚人均耕地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良田粮用,多打粮食首当其冲,但农民也想方设法“土里淘金”,种植高效作物。
一方良田功能几何?粮食要稳产、农民要增收、科研要保障,有限的耕地被赋予多重“使命”。
多年来,三亚土地利用模式单一,增产潜力难以发挥。一方面,收获瓜菜后大量农田闲置。另一方面,南繁季一过,各地育种科研人员纷纷北归,不少南繁基地大门紧锁,试验田也就此撂荒。
单一种植结构也对耕地质量造成威胁。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柯用春指出,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改善地力,防治病虫害。只种菜不种稻遭遇连作障碍,病虫害滋生、肥力下降。为了高产长期施加速效化肥引发土壤酸化,“一味用地却不养地,农田会‘喘不过气’。”
对此,三亚市推广“十万亩菜+十万亩粮”轮作机制,并通过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等项目保障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量、增效益,促进“钱粮双丰收”。科学轮作助力下,三亚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74万亩,占本年度任务近80%。
“‘钱’就是‘菜’,‘粮’就是稻。”柯用春说,实现“钱粮双丰收”,就是要算时间、算天气、算效益精耕细作,宜种则种、宜休则休。
如今,崖州数万亩农田有了科学的“作息表”:水稻生长约135天,春季播种至少种一季早稻;早稻收获后雨季、台风季到来,政府统一组织安排种植田菁等绿肥植物,约70天后机械还田;进入冬季后,农民种植瓜菜,南繁单位开展育种。
针对不愿种粮的农户、季节性闲置的南繁科研用地,崖州区引导成立集粮食产销于一体的国有农业平台公司,建立南繁科研用地分时托管、农村土地分时租赁的灵活用地模式,搭建多元共赢的利益联结桥梁。
在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稻田上盘旋的无人机掀起重重稻浪。短短一天内,一名技术员、一台无人机就完成了380亩水稻飞防作业。三亚琼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部主管马旭丹介绍,今年3月,公司从海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托管南繁科研用地,统一进行水稻机械化育苗、插秧、耕地和田间管理,收获后将把稻谷加工成商品米。
崖州区副区长杨剑说,平台公司承担粮食生产任务,得到政府政策、资金、资源倾斜,并获得种植销售收益;南繁单位提供闲置土地,获得免费农田管护和地力提升;村集体整合农户闲置土地获得保底租金和收益分红,农民也得到租金收益和地力提升。
“沉睡”的农田被盘活,增产增收成效初显。截至目前,崖州区“南繁+稻+绿肥”轮作模式推广面积5870余亩、“菜+稻+绿肥”轮作模式推广面积约25000亩,预计同比实现增产4003吨,增加产值1500余万元。
掰起手指头,陈增伟又算起一笔“新账”:村里季节性闲置土地流转给公司,每亩地有500元租金;部分村民受聘参与托管土地管理能挣到工资;公司种完稻后再种绿肥,每亩地相当于施加了两吨有机肥,村民接下来种菜能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上个月,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传出喜讯,30亩试验田早稻平均亩产高达910公斤。眼下,试验田即将进行晚稻插秧,向“双季亩产1500公斤”目标发起冲击。
试验田不断突破高产目标,有何现实意义?该试验示范点技术负责人、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涂升斌介绍,水稻高产离不开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的“四良配套”。总结高产攻关项目成功经验,可以集成推广高产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
在试验田附近,崖州正打造千亩高产优质水稻示范基地,集中展示示范优质品种种植、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无人植保、机械采收等,并逐步向全区推广。“依托南繁科研资源集聚优势,我们推动南繁培育的优质品种、先进技术就地转化和推广。”傅航说。
在双季稻高产攻关坝头试验示范点,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各环节机械化作业。多年来,该公司主要为南繁科研单位提供代耕代管等服务。如今,公司服务范围向大田延伸,还深度参与崖州水稻示范基地的建设。该公司董事长王仕明介绍,公司在示范基地开展水稻耕、种、管等工作,基地里还有700亩地种上了公司自主选育的“九九新香”稻。
经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评估,选定5个优质水稻新品种在崖州推广;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土壤改良技术、广东省科学院的测土配方技术被运用到生产中;南京农业大学提供种子与技术,助力5000亩绿肥种植……科研成果从“试验田”走向“农民田”,为粮食增产增收赋能。
每年,有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800多家科研单位、种子企业,8000多名科研人员前来开展南繁工作。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南繁育种在海南,科研成果带回内地,新品种、新技术就地转化率不高。
随着“南繁硅谷”建设加快推进,崖州湾科技城已建成一批重大科研平台项目,集聚涉农企业665家,以及逾百家种业生态配套服务企业,一条融合“科研+服务+新农业”的南繁产业蓝图初现。
“创新粮食耕作模式只是三亚探索农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步,我们要通过制度集成创新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把这片热土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样板。”三亚市副市长罗东表示,三亚将依托南繁优势加快培育、就地推广突破性、创新性农作物新品种,并通过制度集成创新推动土地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可循环快递包装“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
|
( 2022-06-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
202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邮政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00万个,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
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循环中转袋全网应用率达93.8%。2022年第一季度,可循环快递箱(盒)应用规模达到758.69万个。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多家快递企业已推出可循环快递包装。中通快递现阶段使用较多的循环中转袋,大小约等于普通编织袋,可循环50次以上,高于普通编织袋的1至3次使用寿命;在山西省的年均使用量为500万至600万次。
“2018年,顺丰快递推出‘丰BOX’循环包装箱,目前我们主要用于寄送衣服、鞋类等物品。”山西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凯说。
京东研发的循环快递箱“青流箱”,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0余个城市常态化使用。京东在生鲜业务中全面使用可折叠保温周转箱替代一次性泡沫箱,2021年共计使用6000余万次。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083.0亿件,同比增长29.9%。相比庞大的快递总量,可循环包装占比相对较小。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只有少数消费者在个别品类商品中使用过此类包装,不少消费者在生活中“从没用过可循环快递箱”,很多快递员也表示“没见过这种包装”。
多位业内人士解释,目前,可循环包装多用于政府采购、电商平台供货等B端客户,到C端客户的相对较少。
记者调查发现,可循环快递包装成本高于普通包装,在物流终端“最后一公里”回收存在困难,导致推而不广,市场认可度较低。
中通快递山西管理中心总经理赵晓龙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中通快递单价36.5元的循环箱为例,在循环50次后,单次成本可降至0.73元,低于与其尺寸相近的4号箱成本。“但在回收过程中,循环箱会产生人工操作、扫描、车辆运输等额外费用,无形中加大了快递网点的成本压力。”
事实上,此类包装在实际生活中的循环情况与最初设计相去甚远。西安市一家物流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此前曾在一段时间内推行过循环箱,但是很难达到设计的循环次数。
“虽然快递员反复说明要把箱子退回来,但很多用户并不习惯,想自己留着用或者卖废品。还有用户担心使用次数一旦多了,循环箱不干净、不结实。”这位负责人表示,可循环快递箱的破损率和丢失率较高,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不得不把重心转移到回收效率更高的B端客户。
除材料成本外,由于“最后一公里”配送以“求快”为首要原则,高昂的时间成本也让很多快递员对循环箱“爱不起来”。
一位从业者向记者举例,一名经验丰富的快递员单日可派件200件左右,按工作8小时计算,单件派送时间约为2.4分钟,而循环箱由于需要用户当场拆箱再进行回收,派送时长平均为8分钟。同等条件下,循环箱快件的派送效率只有普通快件的三分之一。
在不少消费者看来,使用可循环快递箱意味着“麻烦”。通常情况下,此类包装需要用户现场拆箱取货,再由快递员将包装箱带走回收利用。一些消费者出于隐私考虑,不愿意现场拆箱。
对于学生族、上班族而言,取件时间受限,大部分快递只能被投递在驿站或快递柜。“下班后回家拆箱签收,再等快递员上门来取。”曾使用过循环快递箱的西安市民杨女士表示,使用循环快递箱“有点折腾”。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整体的快递流通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逆向物流存在困难,导致大量循环箱在使用后无法再次回到物流网中重复利用。
自2021年3月12日起实施的《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寄递企业应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鼓励寄递企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回收流程,对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加快快递包装循环利用,实现绿色、环保、节约的目标,需要生产企业、寄递企业、用户等共同努力。
目前,业内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可循环快递包装生产和回收流程。虽然多家快递企业已推出各自品牌的可循环快递包装,但是在生产、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环节,循环箱只能在企业内部的物流链条中流动,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循环包装的使用成本,也限制了覆盖面。
陕西科技大学包装工程系副教授李志强表示,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协调物流领域主要企业形成统一的循环包装运营模式,“打破业内壁垒,才能让循环包装真正走入循环”。
业内人士建议,建立大数据平台,完善可循环包装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追踪,使包装逆向物流或就地处置成为可能;在社区、高校内增加可循环包装回收点,做好循环箱的回收、清洁和消杀工作,减少损耗率和丢失率。此外,对环保包装生产企业给予适当支持,提高全社会对可循环快递包装的认可度,让循环包装真正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