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关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04版:权威发布

05版:新华关注·教育

06版:新华财经

07版:新华国际

0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09版:新华关注·家园

10版:新华关注·各地

11版:新华体育

12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紫荆花开正烂漫 踔厉奋发启新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香港发展纪实
紫荆花开正烂漫 踔厉奋发启新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香港发展纪实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


  丽日晴空下,金紫荆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隆重热烈的喜庆氛围洋溢在维港两岸。

  2022年7月1日,香港将迎来又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这个消息振奋了香港各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始终关心着香港发展和香港同胞福祉,始终牵挂着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不断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引领香港书写出同祖国一道走向伟大复兴的宏阔篇章。

(一)


  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上潮落潮起,历史与现实在这里激荡——

  180多年前,中国近代史在这里屈辱开端。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下,香港被迫离开了祖国怀抱。

  25年前,五星红旗在这里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香江。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在祖国的怀抱中迎来发展新纪元。

  2018年10月23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在这里开通。

  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来,亲自宣布大桥开通。总书记驱车沿桥巡览,登岛远眺,感慨万千:“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这一创下多项世界之最的“国之重器”,把香港和内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进入新时代,如何让香港发展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思考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论断。

  不到一个月,2012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时,用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指明香港与祖国发展命运与共的奋斗逻辑——

  “我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相信,广大香港同胞对此也是念兹在兹的。我也相信,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广大香港同胞,一定会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18年11月12日,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我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间都亲自谋划和推动了大量内地同香港、澳门的合作项目。2007年到中央工作后,我分管港澳工作,全面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港澳朋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国家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

  “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和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为香港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不竭动力、广阔空间。

  人们清晰记得,5年前,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香港视察。当时,港珠澳大桥还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总书记来到大桥香港段建设工地考察了工程进展情况。随后,他还考察了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建设情况。

  总书记同前来出席庆祝活动的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会面时,关心地问道:“是坐船过来的吗?”崔世安回答:“是的,坐船要一个多小时。”总书记说:“等港珠澳大桥修好了,可以缩短到半个小时了。”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大工程给予肯定: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更好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中央支持香港机场建设第三跑道,就是为了支持香港巩固国际航空交通枢纽地位,保持和提升整体竞争力。

  正是那一次莅临香港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见证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描绘出宏伟蓝图。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审议。

  从促进双向投资、推动贸易便利化,到构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台,再到强调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香港更好融入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提出殷切希望。

  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到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从逐步放宽香港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投资及执业限制到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启动……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按下“快进键”,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极大催生着香港发展新动能。

  翻看国家“十三五”至“十四五”规划纲要港澳专章,中央对于香港的清晰定位和科学规划跃然纸上。

  十年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等出台;“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相继落地;香港成功举办六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乘着国家发展的浩荡东风,风华正茂的香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书写着更多“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的精彩故事。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特别行政区投身新时代改革开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情嘱托、殷殷寄语。

(二)


  “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2017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以充满深情的话语开启他为期3天的香港之行。

  “此行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表达祝福;二是体现支持;三是谋划未来。”在机场面对记者时,习近平总书记真切地表达了他对香港发展的高度关注。

  在香港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见证重要合作协议签署、考察重要基础设施、会见各界人士代表,亲身感受着狮子山下新的发展变化,也不断思考着“东方明珠”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决香港各种问题的金钥匙。”他勉励大家“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建设、谋发展上来”。

  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深刻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迎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繁荣稳定,1997年至2021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质增长2.7%,人均GDP翻了一倍。

  回归祖国25年来,在中央有力支持下,香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等冲击,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文化艺术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莫说关山多障碍,一枝一叶总关情。”发展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香港同胞的民生冷暖放在心上,不遗余力地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惠及香港市民。

  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香港考察,在繁忙的行程安排中,专门抽出时间深入普通社区、居屋,了解香港普通市民生活、听取同胞心声。他说“我们都很关心香港居民的生活,所以到你家里来看看”。

  5年前,10岁的利文喆与11岁的搭档陆瑞徽一起,为在香港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演唱了粤剧经典《紫钗记》的选段。总书记称赞他们年纪虽小,但演唱很到位,并握着孩子的小手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看到孩子们就看到了希望。”

  如今,利文喆长高了、长大了。他拿出当年给习爷爷表演时穿的戏服,一件粉色底上绣有红蓝色团花的披风叠得整整齐齐。他说,虽然这件戏服小了,穿不进去了,但是习爷爷当年的鼓励,一直陪伴着他成长,见证着他在粤剧表演上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进步。

  “少年希望快乐成长,青年希望施展才能,壮年希望事业有成,长者希望安度晚年,这都需要通过发展来实现。”

  “要以人为本、纾困解难,着力解决市民关注的经济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注重教育、加强引导,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关心、支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

  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惦念700多万香港同胞的民生福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各地各部门推出一项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措施,为香港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全面取消港澳人士在内地就业需办理许可的要求;在内地就业的港澳人士可缴存住房公积金,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在内地居住并符合资格的香港居民可申请领取居住证,在内地的居住地依法享有三项权利、六项基本公共服务及九项便利,涵盖就业、教育、医疗、旅游、金融等范畴……

  来自祖国的支持,坚定有力。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香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挂念在心,多次明确指示中央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抗击疫情。

  “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开创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给人温暖和力量,指引着香港坚定方向,排除各种纷扰,聚焦发展这个“立身之本”。

(三)


  香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制度还需完善,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有待加强,社会在一些重大政治法律问题上还缺乏共识,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传统优势相对减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住房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香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沟沟坎坎。

  如何爬坡过坎,推动香港各项事业继续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答案:“归根到底是要坚守方向、踩实步伐,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2017年7月视察香港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特别行政区新任行政、立法、司法机构负责人时,一番叮嘱语重心长——

  “‘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创举,无论是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还是务实解决经济民生方面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困难,无论是加强对青少年国家历史文化教育,还是依法打击和遏制‘港独’活动、维护香港社会大局稳定,都需要大家迎难而上,积极作为。”

  解决好香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根本是要厘清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不仅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所在,也是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寻找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的机遇所在”“国家好,香港会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展现出为香港同胞谋发展、创未来的切切深情。

  2019年,受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影响,香港长期存在的问题、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在“修例风波”中集中暴露出来。香港面临回归祖国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

  当年11月4日,在上海会见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是香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依法制止和惩治暴力活动就是维护香港广大民众的福祉,要坚定不移。”

  在关乎香港前途命运、关乎“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能否全面准确贯彻的重大历史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政治胆略,坚定不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为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领航定向,一锤定音。

  “近几个月来,香港局势牵动着大家的心。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怎会有安居乐业的家园!真诚希望香港好、香港同胞好。”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香港繁荣稳定是香港同胞的心愿,也是祖国人民的期盼。”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的举措出台,为香港克服眼前困难、实现长治久安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实现“一法安香江”,到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香港良政善治新局面,为香港各界集中精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创造了基础条件。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香港,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022年5月30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天朗气清。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亲切会见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

  “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我相信,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一定会展现新气象,香港发展一定会谱写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说。

(四)


  2021年5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搭载于着陆器外层平台的“火星相机”由香港理工大学团队研发;在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任务里,香港科研人员与内地专家共同研制了“相机指向系统”……

  中国人星辰大海的梦想里,有香港同胞重要的一笔。

  2017年6月,24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了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为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相关部门迅速作出部署,出台针对性举措、解决实际性问题,助力扩大和深化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

  千帆一道带风轻,奋楫逐浪天地宽。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香港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香港同胞所拥有的爱国爱港、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灵活应变的精神,是香港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投身香港发展的广阔舞台上,在融入国家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广大香港同胞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考察。在“前海石”边,他见到了在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郭玮强。

  “当时我有点紧张,普通话也不是很好,磕磕巴巴地介绍了自己。总书记亲切地握着我的手,询问了我的详细情况。总书记的鼓励让我非常振奋,更加坚定自己在内地创业的决心。”回忆起当时场景,郭玮强记忆犹新。

  如今,郭玮强的创业团队已申请了20多项专利,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推出了4款不同产品,2021年销售额超千万元,公司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不仅是香港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建设国家的新鲜血液。

  香港“少年警讯”成员郭宏晞,珍藏着一段难忘的记忆。

  2017年6月30日,在香港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新界元朗区的香港少年警讯永久活动中心,看望正在参加训练的香港青少年。第二年,郭宏晞和小伙伴们亲手制作了新春贺卡,表达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福,“没想到习近平主席在百忙之中会亲自给我们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里写道:“祖国和香港的未来,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希望你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学点历史,多了解点国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锤炼本领,早日成才,以实际行动服务香港、报效国家。”

  放眼神州,香港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机遇纷至而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各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央惠港青年八条、特区青年公务员获送至联合国机构担任初级专业人员……

  青年一代正陆续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每个城市都留下香港青年逐梦的脚步,他们将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与祖国、与香港同奋斗、共成长。

  “自信好要紧,应该放开胸襟,愿望定会一切都变真。”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这首香港歌曲寄语香港市民,祝愿美好前景。

  紫荆花开正烂漫,踔厉奋发启新程。今日之中国,已经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清晰擘画出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新时代“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将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的香港,掀开新的历史篇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广大香港同胞团结齐心、共同奋斗,一个政治民主、法治健全、自由开放、包容和谐、繁荣稳定、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香港必将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必将取得更大成功!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总书记对我们技术工人有着特殊的关爱”
“总书记对我们技术工人有着特殊的关爱”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大连6月27日电(记者蔡拥军、郭翔、张博群)2013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来到中国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同技术人员和工人亲切交谈,焊工殷存柱就在现场。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访了殷存柱,听他讲述温暖故事和奋斗心得——

  时隔9年,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的情景就像在眼前。

  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公司,已是傍晚。看到大家攻克难关锻造出的一台台压力容器,他高兴地说:技术人员和工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要抓好队伍的稳定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随着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人待遇也要相应提高。

  听了总书记这番话,我心里特别温暖。我感受到,总书记对我们技术工人有着特殊的关爱。

  从那时起,我更加坚定了做一个好焊工的决心,努力从每一次焊接做起,不断提高技能水平。有一次,我遇到一个新产品,需要使用镍基密封焊接,这与我以前操作的低合金钢焊接不同。这个产品的顶盖组件是个像锅一样的球形弧面,需要手工把近90根管子焊上去,每根管子的角度都不一样。一根管子没焊好,整个组件都可能报废。    (下转2版)

  (上接1版)第一次干这个活儿时,用了50天,达标了,但个别焊缝还不完美。有的工人说,产品合格就行了,可是我说:不行!又跟工友们反复研究,我们改进了工艺,直到焊出完美的产品。

  焊接时,飞溅的焊花有时掉落在手套上,手被烫得钻心疼。即便这样,手也不能晃。身上因此留下许多疤痕。难的时候,也想过退缩,但是想起总书记对我们技术工人温暖的鼓励、特殊的关爱,内心就坚强起来了。

  几年下来,我积累了特殊焊接工艺经验,担任了某重大工程项目突击队手工焊班组长,还荣获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一重首席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

  这些年来,公司加大了对技术工人的待遇倾斜,我的工资比以前翻了番。公司还给技术工人买了补充医疗保险,提高了食堂用餐补助。我们幸福感更强了。

  我干焊工15年了,这些年,我越来越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技术工人的重视和关怀。总书记多次勉励技术工人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我要用双手焊出不平凡的业绩。

 
“以最好的方式来告慰他们”
“以最好的方式来告慰他们”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照片上,习近平总书记神色凝重。

  2020年8月19日,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上,陈陆、甘磊、帖克艳三位在防汛抗洪中不幸牺牲的同志的家属,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对他们说:“你们的亲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是祖国和人民的亲人,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每当危难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你们要把工作生活安排好,保重身体,以最好的方式来告慰他们。”

  同总书记面对面,身着警服、站姿挺拔的姑娘名叫王璇,她是英雄消防员陈陆的妻子。2020年7月22日,合肥市庐江县石大圩防洪大堤决口,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奋不顾身带队冲入洪水,为救援被困群众英勇牺牲,年仅36岁。

  “总书记说的话,每个字都钻进我的心里。”王璇饱含热泪向总书记敬礼,“总书记的慰问,让我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个家庭的关怀。我是带着陈陆的精神一起被接见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和陈陆是一体的。”

  “总书记的目光,温暖着我们。当时,泪水就在我眼睛里打转。”同时在现场的刘理清同样深受感动。她的丈夫甘磊,是宁国市港口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两个月前突发疾病,牺牲在防汛值班岗位上,年仅44岁。

  她回忆,总书记同他们交流了很长时间,向三位家属一一问候,并详细了解英雄生前的情况。“他就像家里的长辈,言语和眼神里充满关切。”

  “总书记的关怀,就像亲人一样。”有着44年党龄、曾参与修建青藏铁路并多次立功的退伍老兵帖广平激动地说。老人的儿子帖克艳,是蚌埠市怀远县淝南镇燕集村村委会委员,2020年7月24日在巡堤查险时摔倒,后因脑出血不幸牺牲,年仅38岁。

  “以最好的方式来告慰他们。”虽然已过去两年,但总书记看望时说的这句话,一直印刻在英雄家人们的心中。

  甘磊的女儿当年考入心仪的大学,刘理清也站回了讲台,继续教书育人。“我找到了告慰甘磊最好的方式,那就是像他一样,继续服务人民。”这段时间,她一有空就去宁国市港口疫情查验点做志愿者。这个查验点是甘磊当年一手筹建起来的,“总觉得在那里战斗,离甘磊最近,也是甘磊最愿意看到的”。

  身为安徽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民警,王璇擦干热泪,回到岗位。“总书记把我们当亲人,他也不想看到我们一直沉浸在悲伤里。”王璇说,“陈陆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我也要把我该做的做好。”

(新华社记者熊丰、陈诺)

 
三江源头的新时代交响
三江源头的新时代交响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2020年8月17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拍摄的光伏电站。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新华社西宁6月27日电(记者江时强、王大千、柳泽兴)六月的青海处处动人:昆仑山莽莽苍翠,三江水滚滚澄碧,神秘的可可西里藏羚羊成群迁徙,柴达木盆地钾肥专列驰援“三夏”大地……青海72万多平方公里广阔土地上,涌动着喜悦和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青海考察,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青海各族儿女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每年向下游输送清洁水逾600亿立方米,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

  两次到青海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都对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峰峦起伏、碧水淙淙,雄鹰展翅、雪豹嬉戏。海拔3800多米的昂赛澜沧江大峡谷一片生机。1000公里外,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生态之窗”监控大屏实时切换,草木万物尽收眼底。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考察,通过“生态之窗”了解三江源生态保护情况,叮嘱“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

  目前,大峡谷监测点位从2016年的个位数增加到100多个,实时数据在后台汇总分析,指导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1516名生态管护员精准巡护。

  昂赛大峡谷生态管护工作的进步,是青海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不断取得新成就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青海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设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建设“生命通道”,为普氏原羚安全迁徙保驾护航;封湖育鱼、增殖放流,守护青海湖“水—鸟—鱼”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植树造林、禁牧减畜、退牧还草、光伏治沙,积极保护绿色生态资源;关闭祁连山八一冰川景区,减少人为干预……

  如今,大美青海铺展靓丽生态画卷:2万多名生态管护员守护着三江之源;藏羚羊由最低时不足3万只增加到7万多只,普氏原羚从300多只恢复到2800多只;青海湖鸟类由189种增加到228种;2021年新增国土绿化面积515.2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95%,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100%。

  当前,青海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扎实落实: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经5年多试点后正式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正稳步推进;今年,青海湖国家公园进入创建实施阶段。

  “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自2017年以来,青海连续5年开展“绿电三江源”活动,即在占全省面积超过55%的三江源地区,城乡生产生活用电在一段时期内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7天、9天、15天到100天,不断刷新全清洁能源供电纪录。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荒漠、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青海积极规划、规模化开发,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不断增长,火电占比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底,全省电力装机达4286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83%,新能源装机占比61.36%。

  近年来,青海“绿电+生态+民生”的产业形态基本形成:一座座梯级水电站相继蓄水,每个水库都是湿地公园,既净化水质,也涵养水源;荒漠光伏发电有效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光伏羊”养殖等岗位惠及广大农牧民群众。在发电量占青海省七成的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清洁能源累计发电量达7121亿千瓦时,“绿电”外送山东、河南等15个省份,减排二氧化碳5.6亿吨。

  青海把“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作为发展方向,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发挥我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资源优势,开展精细化勘探、综合利用技术攻关等,近100项课题研究正紧锣密鼓进行。2021年生产钾肥502万吨,满足全国需求量的一半,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突出青海特色,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旅游品牌。旅游业提档升级,2021年旅游人次、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立足“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优势,认证绿色有机草原面积9000万亩,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覆盖39个县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刚察草原绿草如茵,沙柳河水流淌入湖。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是牧民集中安置新村,2017年依托牛羊养殖业等产业实现整村脱贫。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洛藏贡麻村,看望慰问藏族群众。总书记动情地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现在村里发展起牛羊养殖、生态旅游两大产业,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1476元。”村党支部书记索南才夫旦说,“今年我们成立了6个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覆盖了六成村民,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产业发展稳定增收,游牧定居生活幸福。2020年4月,青海省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青海脱贫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3%,高于全省农牧民收入增幅2.1个百分点。目前,青海在425个村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在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共投入22.98亿元,乡村振兴工作稳步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同各族干部群众心连着心。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这个社区有居民2万多人,其中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18个少数民族居民1800多人。

  习近平总书记观看退休人员书画练习、歌曲排练,了解社区向老年人提供餐饮、健康服务,向青少年提供公益性课后托管服务等做法。他指出:“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

  “我们对建设‘石榴籽家园’品牌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了。”社区党委书记刘翠青说。一年来,文亭巷社区以“石榴籽家园”建设为基础,成立“一家亲”宣讲团,通过走门串户把民族事务服务窗口搬到居民家中,及时宣讲民族政策并了解群众的生活困难。目前社区正在开展“石榴籽幸福家庭”评选活动。

  青海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全省8个市(州)已全部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110个,成立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

 
外事要闻
外事要闻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27日应邀在泰国国会成立90周年庆祝活动上发表视频致辞。他表示,中泰两国立法机构保持友好交往,为推进中泰各领域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27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希望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为促进各国民心相通、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6月2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阿富汗临时政府代理外长穆塔基通电话。王毅再次对阿富汗震灾表示诚挚慰问。他指出,中方愿根据阿方需求,提供更多雪中送炭的帮助。相信阿方将会团结一致尽快战胜灾情并重建家园。

 
韩正会见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召开 肖捷出席并讲话
韩正会见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召开 肖捷出席并讲话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2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会见受表彰人员和参会代表并合影。

  韩正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机关事务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全国机关事务工作120个先进集体、120名先进个人,中直机关事务工作10个先进集体、5名先进工作者和5名劳动模范受到表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参加会见。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27日在京召开,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出席并讲话,强调全国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积极担当作为,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肖捷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管理保障服务职责,取得显著成绩。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制度机制,抓好节约型机关建设,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始终保持风清气正,为党政机关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对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中直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进行了表彰。

 
王晨出席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座谈会并讲话 依法推进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中国
王晨出席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座谈会并讲话
依法推进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中国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27日在京出席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中医药法,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王晨指出,中医药法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体现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法律。法律实施五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管理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维护和促进了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王晨强调,要以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为契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运用法治力量促进和保障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切实解决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扩大优质健康服务供给,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座谈会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地方负责同志及中医药行业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 黄坤明出席启动仪式
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
黄坤明出席启动仪式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6月27日,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仪式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启动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

  建设中国广电5G网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这次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标志着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我国广电网络初步形成“有线+5G”融合发展新格局。

  自2019年6月获颁5G商用牌照以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按照中宣部、工信部、广电总局部署,与中国移动一并秉承共建、共享、共赢原则,加快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了媒体与通信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等鼎力帮助,确保了广电5G网络高标准规划、高效率建设、高起点开网。

  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后,将充分发挥综合传输优势,加快形成新型广电媒体传播网、国家文化专网和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网,面向政用、民用、商用和工业用,创新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精准化服务。

 
中国广电192号段放号在即
中国广电192号段放号在即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张漫子)拿到5G牌照三年后,中国广电5G试商用北京启动仪式27日举行,中国广电192号段即将面向公众放号。目前中国广电5G官网也已上线并公布月租资费。

  6月下旬,记者在北京东城区北二环的一家中国广电营业厅看到,营业厅门口已挂起“广电5G”的标识,店内广告牌上写着“中国广电,5G来了”。中国广电5G月租资费已初步公布,目前5G套餐分为七档,其中最低价格为118元。

  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2019年12月,工信部将192号段给予中国广电。

  记者了解到,中国广电192号段即将开始选号。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广电5G正式放号后,将推出优惠活动吸引用户。

  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6亿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4.28亿户。

 
国家网信办强化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 公安部网安局启动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
国家网信办强化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
公安部网安局启动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7日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将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账号信息管理的规范,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履行账号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账号信息核验、信息内容安全、生态治理、应急处置、个人信息保护等管理制度。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各类互联网信息服务迅速发展,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体现用户个性特征,方便在线交流,成为亿万网民展示自我的重要载体。但同时,通过注册、使用账号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实施网络暴力等行为时有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出台规定,旨在加强对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的管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

  规定要求,互联网个人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含有职业信息的,应当与个人真实职业信息相一致;互联网机构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应当与机构名称、标识等相一致。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不得假冒、仿冒、捏造政党、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名称、标识等。

  规定还明确,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应当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应当对互联网用户在注册时提交的和使用中拟变更的账号信息进行核验;应当在账号信息页面展示合理范围内的互联网用户账号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归属地信息,便于公众为公共利益实施监督。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熊丰)为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遏制“网络水军”及相关黑灰产业的滋生蔓延趋势,切实维护网络生态、市场经济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即日起,公安部网安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6个月的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

  近年来,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对“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依法开展侦查打击,近3年侦办相关案件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00余名,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受“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等因素影响,“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活动仍屡打不绝、屡禁不止。有的“网络水军”为“养号”谋利,通过发布违法有害信息“造热点”“蹭热点”,意图操控或扰乱网上舆论秩序;有的利用炒作负面信息实施敲诈勒索,侵害群众合法权益;有的非法提供有偿删帖和刷量控评炒作服务,破坏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秩序。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

  公安网安部门将按照“以打开路、以打促治”的思路,在依法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主动对接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携手加强网络生态综合治理。

  同时,公安网安部门也欢迎广大网民向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如实提供“网络水军”违法犯罪线索,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三部门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
三部门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徐壮)记者27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近日印发意见,决定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意见提出,到2025年,努力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优质供给更加丰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旅游人次大幅增长,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旅游业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

  意见明确了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5项主要任务,包括赋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内涵,推动民族地区联手打造更多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打造新型旅游发展业态,推动民族地区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的示范作用等内容。

 
5月全国共查处777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5月全国共查处7778起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孙少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7日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月报数据。通报显示,今年5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778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1299人(包括36名地厅级干部、692名县处级干部),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822人。
 
  根据通报,今年5月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3892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6092人。其中,查处“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方面问题最多,查处3250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097人。
 
  根据通报,今年5月全国共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3886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207人。其中,查处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问题1411起,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问题798起,违规吃喝问题810起。
 
五部门发文管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业态
五部门发文管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业态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徐壮、周玮)记者27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发布通知,首次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

  通知明确,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应当依法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为“剧本娱乐活动”。经营场所地址以及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名称、作者、简介、适龄范围等信息实行告知性备案。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专门提出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明确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

  此外,通知严格内容管理,鼓励场所使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剧本脚本,要求对剧本脚本以及表演、场景、道具、服饰等进行内容自审,剧本娱乐活动不得含有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

  通知设置了政策过渡期,引导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利用一年的政策过渡期,开展自查自纠、实现合规化经营。

 
把握新机遇 开启新征程 香港聚焦发展开新篇
把握新机遇 开启新征程
香港聚焦发展开新篇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香港中环海滨长廊红灯笼高挂,喜迎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纪念日(六月二十三日摄)。  新华社记者吴晓初摄
 
  
 
  亚洲第一金融中心、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并向世界证明,“一国两制”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二十五载,一份亮眼成绩单


 
  “25年来,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挑战,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习近平主席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时强调。
 
  经济表现是重要衡量指标——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21年的2.86万亿港元;人均GDP(以名义计算)从回归前的19.2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38.71万港元;财政储备从1997至1998财年的4575亿港元增长到2021至2022财年的9572亿港元。
 
  香港人对发展更有着切身感受。
 
  张天生是香港第一代经纪人,1958年入行,见证了香港股市从诞生到壮大的全过程。
 
  “入行时,根本没想过香港股市可以发展到如此规模。”他说。
 
  数据显示,香港现货股票市场总市值由2000年底的4.86万亿港元,升至2022年6月17日的37.60万亿港元。香港交易所的收入过去20年上升九倍。
 
  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持续巩固的同时,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新定位明确,香港正更好、更快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美国人詹姆斯·汤普森1978年把自己的企业总部从日本迁到香港。他说,从未有过离开这里的念头。“香港回归25年来,我们的生意越做越大,经营能力也在多方面得到提高。”
 
  香港市民的福祉也在不断改善。为让更多居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特区政府长期致力于建立关爱社会,照顾弱势社群,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据统计,本届特区政府用于社会福利的经常开支从2017至2018年度的653亿港元,大幅上升至2021至2022年度的1057亿港元,成为开支最庞大的政策范畴。
 
  2003年,香港市民张先生申请到了一间公屋。这个位于九龙宝达邨达佳楼的居所干净整洁,面积不大但被设计成三房一厅一厨一卫,足够他们一家居住。
 
  住房是香港社会的痛点之一,各界期望新一届特区政府能够用实际行动为民解忧。
 
  “我们要做好工作,让香港市民能够实实在在感觉到发展带来的好处,提升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
 
发展格局再突破


 
  5年前,香港青年颜耀辉放弃精算师的稳定职业,与伙伴投身科技创业浪潮,成立保险科技公司Bowtie(保泰)。2018年底,该公司获得香港首个虚拟保险牌照,成为香港保险界的科技转型探路者。
 
  “作为传统行业的保险业如今已逐渐与科技脱节。我们希望利用科技重新建立一家保险公司。”颜耀辉说。这家被业界视为香港本地下一批“独角兽”的企业,其孕育者正是香港最具规模的数码创新社群之一——数码港。
 
  面对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单一、空间布局狭小等问题,香港特区政府主动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从提出发展科技资讯项目的数码港,到建成拥有较完善创科生态圈的科学园,再到成立专门支持创科发展的政府部门……发展创科产业正成为香港推动经济多元化的主要发力点。
 
  过去5年,特区政府投入超过1500亿港元支持创科发展,香港整体创科生态日趋活跃。其中,初创企业从2015年约1500家增至2021年约4000家,有10多家“独角兽”企业诞生。
 
  “怎样能做到不用为病人开刀,也能得到治疗方案?”在香港科学园的“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香港中文大学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落地应用,为香港创科发展作贡献。
 
  这个旨在使香港发展成为环球科研合作中心的平台,由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设立研发实验室,进行科研合作,已有近30所研发实验室获选进驻。
 
  “‘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要将香港的科研带到世界舞台,也将世界知名的院校带到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岑美霞说。
 
  文化产业也为香港迈向多元经济增添新动力。集世界级文化、艺术展示及市民娱乐、消费为一体的西九文化区,2013年破土动工。目前,戏曲中心、当代国际视觉文化博物馆M+等多个场所已建成运营。颇受期待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将于今年7月正式向公众开放。
 
融入国家发展实现更大作为


 
  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刘达邦的公司从事建筑原材料贸易,几年前已计划在东盟国家新增生产线,但因疫情暂时搁置。
 
  “在东盟国家设厂有点像‘单打独斗’,当地政府很难就个别厂房提供很多优惠政策。希望在签署备忘录后,港企能获得更多利好。”他说。
 
  刘达邦所说的备忘录,指的是商务部与香港特区政府2021年签署的《关于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旨在推动香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不止“一带一路”建设,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香港正迎来新一轮历史发展机遇。
 
  “十四五”规划纲要为香港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架设了广阔平台;“跨境理财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香港的金融、服务与创科行业创造了新发展机遇……在国家强有力支持下,香港未来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2019年初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2021年9月,第三跑道铺设工程举行竣工典礼。中央支持香港机场建设第三跑道,旨在支持香港巩固国际航空交通枢纽地位,保持和提升整体竞争力。
 
  香港国际机场运营初期年客运量约2800万,经过20多年发展,疫情前最高年客运量达到约7500万,是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是国家和香港的发展带动了香港国际机场的发展。”香港机管局行政总裁林天福表示,有国家的支持,加上香港自身的优势,香港航空业会在疫情之后逐步复苏,他对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充满信心。
 
  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香港发展开拓无限可能。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央更加重视香港的特殊优势和独特作用,一系列战略规划中都有“香港角色”,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接口”不断增多,祖国内地成为香港同胞事业发展的更广阔舞台。
 
  2016年,“85后”创客林恒一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设立子公司,从此开启了繁忙充实的“双城生活”。
 
  “几年来我们的研发经验、人脉、销售市场都大大拓展,创业成果非常好,带动整个香港公司的营业额增长了好几倍。”林恒一感叹,应把在香港做得不错的产业及成果带到内地市场,加以拓展和辐射。
 
  他说:“香港可以更加明确自身定位,发挥所长,并与其他城市互动起来。”
 
  “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给香港各行各业带来的机遇是叠加的。香港和内地未来的合作不仅限于传统制造业、贸易等,还包括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说,香港要继续发挥“一国两制”下“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既为国家作出贡献,自身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起点,新机遇,新希望。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将开启又一段崭新征程。
 
   (记者刘明洋、牛琪、刘欢、查文晔)
 
    新华社香港6月27日电
 
粮食产能稳定提升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农业农村新面貌
粮食产能稳定提升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农业农村新面貌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记者胡璐、侯雪静、严赋憬


  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乡村振兴开局良好,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共中央宣传部27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十年来农业农村新面貌。

粮食产能稳定提升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介绍说,过去十年,我国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主要立足国内端牢端稳了中国人的饭碗。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落实到省、到县、到地块,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十年来,我国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让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都有积极性。一方面,通过价格支持稳预期、收入补贴保成本、保险扩面降风险等,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另一方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定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配套考核办法,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还将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省份,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义务共担、责任共扛。

  他说,我国还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将先进适用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导入小农户,培育95万多个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面积近1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7800万户。推进生产机械化,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邓小刚说,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棉油糖胶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给充裕。品质持续优化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当前夏粮小麦丰收增产已成定局。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说,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的重点之一就是扩种大豆油料。从目前情况看,油菜籽产量明显增加,初步预计今年油菜面积超过1亿亩;通过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年大豆面积将明显增加。“总的看,实现扩大豆、扩油料这两个目标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说。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形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说,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义就是“七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这些重要经验和认识,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他说,去年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洪天云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帮扶到位、消除风险。二是强化稳岗就业,确保今年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三是强化产业帮扶,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同时,多措并举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四是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五是强化社会帮扶和驻村帮扶。督促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做实做细驻村帮扶工作。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五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取得了积极进展。

  邓小刚说,当前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转型升级,休闲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公共设施提档升级,农村供水供电、交通道路、宽带网络和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快建设,农村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他说,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也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洪天云表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201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8%左右。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各地区立足实际打造了5万多个美丽宜居典型示范村庄。农民文明生活观念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要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洪天云说,未来将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分区分类施策,坚持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形成农村基层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农民群众参与的良好整治氛围。还要协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建设,促进协调发展,并树立一批示范典型,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小龙虾 大产业
小龙虾 大产业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6月25日,在湖北潜江市后湖农场天新场分场,虾农分拣小龙虾。经过20多年发展,湖北潜江市的小龙虾特色产业形成了集选育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餐饮美食、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市虾稻共作面积85万亩,虾-稻综合产值超600亿元,从业人数超20万人。新华社发(伍志尊摄)
 
两部门:立即改造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
两部门:立即改造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王优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7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科学有序开展城市燃气管道、厂站和设施老化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区分轻重缓急,立即改造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管道和设施。

  《城市燃气管道老化评估工作指南》要求,按照“谁拥有、谁负责”原则,燃气专业经营单位负责其拥有的市政管道和燃气厂站、设施的老化评估工作。评估完成后按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确定评估结果。评估结果为“符合安全运行要求”或“落实安全管控措施,可继续运行”的,要明确下次评估时间。评估结果为“限期改造”的,要明确具体时间,具体时间不大于3年,即不晚于2025年。

  工作指南要求,组织开展评估要充分利用燃气管道和设施的设计资料、竣工资料、运行维护记录、泄漏检测记录、维修改造记录、隐患排查记录、检验检测记录等信息,相关数据宜为3年内数据。

  工作指南还要求,各地要加强评估结果真实性、准确性管控,对违规出具失实报告的评估机构,依法追究责任。各地要将评估重要信息纳入燃气监管系统,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进燃气监管系统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深度融合,实现燃气管道和设施动态监管。

 
乡村新堂戏展演“迎七一”
乡村新堂戏展演“迎七一”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6月25日,在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环二村文化礼堂,乡村新堂戏《缘来环山》首演,这也是当地“迎七一”文化礼堂乡村新堂戏系列展演的首场演出。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2022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发布
2022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发布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长沙6月27日电(记者刘芳洲、温竞华)如何早期诊断无症状期阿尔茨海默病?宇宙中的黑洞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如何利用遥感科技对地球健康开展有效诊断、识别与评估?如何实现存算一体芯片工程化和产业化?

  27日,中国科协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10个对工程技术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技术难题和10个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技术问题。

  这30个问题难题还包括“如何实现可信可靠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路线和方案”“如何实现极大口径星载天线在轨展开、组装及建造”“如何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设计软件”等。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说,重大问题难题的征集与评选,对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热情、引领科技创新趋势和科研工作的方向、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今年的征集发布活动于1月底正式启动,征集阶段共收到107家全国学会和学会联合体、8家领军企业和企业科协推荐的649个来自数理化基础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制造科技、信息科技、先进材料、资源能源、农业科技、生命健康、空天科技等十大领域的问题难题,共有3万余名一线科技工作者和战略科学家参与推荐和研判。

  自2018年以来,中国科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组织全国学会及学会联合体开展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活动并向公众发布,五年共评选、发布了160个问题难题。

 
完善标准、强化监测 我国食品安全和营养状况十年来有新变化
完善标准、强化监测
我国食品安全和营养状况十年来有新变化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顾天成、董瑞丰)食品安全和营养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已覆盖99%县区;已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419项,包含2万余项指标;我国18-44岁居民身高显著增加……

  国家卫生健康委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进展。

  吃得更安全:完善“最严谨的标准”


  为重点解决食品安全“标准一大堆、不知用哪个”的问题,十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了含17个部门单位近400位专家的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我委依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牵头将原来分散在15个部门管理、涉及食品的近5000余项相关标准进行了全面梳理。”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司长刘金峰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食用农产品安全标准,食品卫生、规格质量及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执行内容进行了整合。

  刘金峰介绍,近年来,按照“最严谨的标准”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完善了以风险监测评估为基础的标准研制制度。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分为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规范和检验方法四大类,覆盖从原料到餐桌全过程。四类标准相互衔接,从不同角度管控食品安全风险。

吃得更放心:强化风险监测和评估


  让老百姓吃得安心、放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是“守门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表示,经过连续十余年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初步掌握我国主要食品污染状况和趋势,如发现局部地区部分食品重金属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致病菌污染及新的潜在其他风险等食品安全隐患。

  李宁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开展风险评估,通报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制定修订限量标准,有效发挥监测评估预警作用。

  校园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重点领域。刘金峰介绍,近几年我国校园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未发生涉校园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无死亡病例发生。

  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从三个方面重点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和防范学生食物中毒工作,包括动态研判监测发现隐患问题,并及时通报会商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相关部门抓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落实;组织开展主题宣教活动。

吃得更营养:城乡差异逐步缩小


  我国居民身高变得更高了。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18-44岁居民身高分别为男性169.7厘米、女性158.0厘米,比2015年分别增加1.2厘米、0.8厘米;农村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由2015年的11.3%下降至5.8%。两项重要数据反映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差异逐步缩小。

  据悉,为加强合理膳食指导,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17个成员部门组织实施了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介绍,该行动对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国2011年开始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贫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从最初的每学习日每人补助3元增加到现在每学习日每人5元。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生长迟缓率从2012年的8.0%下降至2021年的2.5%。

  为改善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国家卫生健康委2012年起启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24月龄婴幼儿每天提供1包营养包。截至2021年,项目累计受益儿童人数达1365万。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秉持标准严谨实用,监测灵敏高效,评估科学权威,营养惠民便民原则,更好服务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

 
三十一个本科新专业新在哪?该怎么选?
三十一个本科新专业新在哪?该怎么选?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教育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考生和家长进入志愿填报时刻。今年,31个本科新专业首次正式招生。新专业“新”在哪?“推陈出新”有哪些考虑?考生和家长如何选择?听听招生专家怎么说。

新专业“新”在哪?


  记者梳理发现,31个新专业中,8个名称包含“智慧”“智能”元素。例如,河海大学新增智慧水利专业,山东大学新增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智慧林业专业计划招收30名新生。在该校林学院测树学实验室,副院长姜姜向记者展示了一幅由树木“圆盘”组成的“壁画”。

  “这是林学前辈1956年在皖南地区采集的杉木树干解析标本。”姜姜告诉记者,“学院有120年办学历史,我们也在思考未来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调查为例,以前要拿着尺子一棵棵测量树木的生长数据,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测得准。近年来,我们尝试运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等装备,得到了更精准、全面的数据。”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教育部支持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引导高校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设文理、理工、医工等交叉融合的新专业。

  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育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副部长石礼伟认为,新增的31个专业体现了“高精尖缺”四个字,并且突出专业交叉融合。

  重庆大学等4所高校今年首次招收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副院长陈结说:“这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融合多学科的核心知识。学生除了要学习流体力学、热工学、碳储地质学等基础课,还将学习碳捕集、碳转化、碳金融等专业课。”

  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从属于经济学门类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今年,全国仅有两所高校开设,山东财经大学是其中之一。校长赵忠秀说:“新专业的培养方案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

“推陈出新”为哪般?


  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共涉及2765个专业布点,占目前本科专业布点总数的4.6%。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经统计,2012年以来,教育部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支持全国高校增设1.7万个本科专业点,占专业布点总数的28%,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

  “近年来,高等院校本科专业不断推陈出新,折射国家、社会对关键产业与高层次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山东大学本科招办副主任徐延宝介绍,2018年以来,该校新增了十余个专业,基本实现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并行的本科专业布局。

  据中国矿业大学介绍,该校建立专业动态优化调整机制,5年来新增17个专业,并对个别专业暂停招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突出就业导向,申报增设专业过程中明确要求高校充分调研社会需求,以扎实的人才需求调研数据作为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此次撤销804个专业布点,主要是一些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和就业率过低的专业。”这位负责人说。

考生和家长应如何选择?


  招生专家建议,考生和家长对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应保持理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判断。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大类招生”,学生进校后还有“二次选择”的机会。

  传统专业并不等同于“夕阳专业”。徐延宝认为,传统专业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检验,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力量和实验室条件等方面具有优势,社会认可度也较高,并不是“冷门”。

  新兴专业学科跨度大,对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赵忠秀认为,一些新专业呈现明显的学科交叉特征,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入学后需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实践技能。

  重庆大学今年开设的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将安排在“工程与能源”大类进行招生,学生进入“工程与能源”大类学习一年后,再分流到10多个专业,给学生“二次选择”的机会。“未来我们还计划设置相关专业的硕、博学位点,为学生深造提供更多机会。”重庆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李正良说。

  河海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吴红建议,考生和家长在考虑专业方向时,不宜跟风、盲从,更多从国家需要和个人兴趣出发,“热门、冷门也好,新兴、传统也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八省区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2025年起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
八省区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2025年起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教育
 
  综合新华社6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获悉,四川、河南、山西、陕西、云南、青海、宁夏和内蒙古作为全国第五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区,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从2025年起普通高考将实行“3+1+2”模式。

  据介绍,“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在招生录取方面,从2025年开始,普通高校考试招生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即依据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宁夏走教老师,播下“美的种子”
宁夏走教老师,播下“美的种子”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教育
 
  每周五下午,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中心小学美术老师王亮会奔走二十余公里,准时出现在田原小学14名学生的面前,为他们“播下美的种子”。

  得知孩子们对语文课文里的“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这句话很好奇,他找了很多孔雀的图片、视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将“最好看”具象化;在《得奖啦》一课中,他指导孩子们用纸杯、彩纸、彩笔等动手做奖杯,做好后举办颁奖仪式,整堂课欢声笑语不断;他还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植物叶子的外形和叶脉的造型,并尝试画出来……

  “我一周就去一次,所以想尽可能让课堂有趣一些,孩子们玩得开心、画得开心,我就很开心。”王亮说。

  2021年春季学期起,宁夏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下,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走教支持计划,选派音体美学科骨干教师赴小规模学校(教学点)进行走教教学。到目前,宁夏已累计派遣800多人次教师走教,王亮就是其中一员。

  “田原小学只有2名老师,音体美的课只能靠网络课堂,师生缺乏互动,效果并不是很好。现在我多走一点路,回报的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画画技能的提升。”王亮说。

  和王亮一样,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镇中心小学的音乐老师刘佳也坚持走教将台堡镇西坪小学和保林教学点,两校只有10名学生。

  “孩子们刚开始特别拘束、胆小,不敢张嘴唱,更不敢跳。”刘佳说。为调动孩子积极性,她根据两校孩子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还教孩子们弹电子琴、跳舞……40分钟的走教往往会延长到一两个小时。

  “最开始参加走教时只觉得这是一项任务,但在走教过程中我意识到走教对弥补乡村学校艺术教育欠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这个行列,接力这项有意义的行动。”刘佳说。

  一位位走教老师用心用情的付出,让这些乡村小规模学校慢慢“活”了起来。今年“六一”儿童节,刘佳组织西坪小学6名孩子排出了一台文艺节目,有群舞《祖国的花朵》、独唱、合唱……留守的爷爷奶奶来了,外出务工的爸爸妈妈回来了,看着站在舞台上自信的孩子们,他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为更多乡村孩子带去歌声,带去艺术教育资源。”刘佳的话道出了众多走教老师的心声。

   (记者艾福梅)新华社银川电

 
北京中小学生返校
北京中小学生返校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教育
 
 
 
  六月二十七日,在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代表通过手指舞《天天向上》迎接同学返校。    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早上好!欢迎回来!”“老师好!”27日早上7点半,伴随着一声声问候,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的学生陆续进入校园。校长曹君一手撑着雨伞,一手向同学们招手致意。

  受北京本轮疫情影响,许多学生已经居家学习近两个月。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除经开区及其他地区仍处于封控区、管控区或者居家隔离等状态的学生外,北京市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年级和小学一至六年级27日返校。

  “特别期盼着孩子们返回校园!”曹君说,自4月29日以来,孩子们离开校园。虽然疫情期间老师和孩子们一直以在线方式沟通,但少了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和同龄人相伴学习的快乐,大家更想念校园集体生活。

  “孩子早上六点多就起来了,特别兴奋,还带了书和同学们分享。”家长曹女士说,我们积极配合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要求,让校园生活更加平稳顺利。

  北京市教委26日发布八条校园防疫提示,提醒师生守好健康入校“第一关”。内容包括坚持常态化核酸抽检制度,中小学师生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每次至少间隔48小时;保安、食堂、保洁等重点人群,按照行业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原则上每周进行1次校园环境采样;尽量避免不同班级学生接触等。

  在北京八一学校小学部,返校当日第一课的主题是“为何归来,归来何为”,分别从防疫安全、珍惜课堂、校园生活三个方面,将学生带回到校园的集体生活中。

  北京市八一学校负责人介绍,返校前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消毒,对电脑、空调、饮水机、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检修。学生返校后,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之间闭环管理。比如午餐时间,有的年级送餐进教室,有的年级错峰去食堂就餐等,避免人员聚集。

  “我们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统筹好疫情防控和育人质量。”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要尽最大的努力及时恢复教育教学秩序,让同学们、老师们回到校园。”

       (记者赵琬微)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北京:放宽基层岗位条件促大学生就业
北京:放宽基层岗位条件促大学生就业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教育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赵琬微)记者6月24日从北京市教委获悉,北京市近日发布《北京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提出,将进一步挖掘基层就业机会,放宽社区工作者、生态涵养区乡村振兴协理员等基层岗位招聘条件等举措,多渠道挖掘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措施提出,今明两年,北京市所属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继续稳定高校毕业生招(录)聘规模,到科研助理等临时性岗位就业的毕业生将保留应届毕业生身份。受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延期影响的考生,在2022年12月31日前可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

  措施提出,将进一步挖掘基层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检察院法院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放宽社区工作者、生态涵养区乡村振兴协理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技基层岗位招聘条件,大专(含高职)学历即可报考。

  此外,措施明确了就业帮扶对象包括本市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享受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将实施“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的精准帮扶政策,为每人提供至少3至5个就业岗位。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措施提出加强大学生创业板、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组织子基金对接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等资金支持;在场地上,将大学生创业园最长免费服务年限由2年延长至3年,明确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综合运用允许休学创业、创业成果计入学分、参赛获奖推优推免等政策予以支持。

 
三部门部署归集发布毕业生基层就业岗位科技部要求国家高新区等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
三部门部署归集发布毕业生基层就业岗位
科技部要求国家高新区等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教育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姜琳)人社部、教育部、民政部27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岗位发布工作的通知》,部署推动各地聚合资源、深挖潜力、协同推进,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归集发布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岗位。
 
  通知明确了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广开基层就业门路,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用好各类资金、政策渠道,积极开发各类基层就业岗位。及时归集并动态发布本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用工主体岗位空缺情况。实施好基层服务项目,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
 
  二是规范岗位招聘流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序组织开展招聘工作,合理安排招录时间。招聘岗位向社会公开发布,重点面向2022届毕业生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进行招聘。
 
  三是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对到基层就业、企业吸纳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按规定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充分释放激励引导效力。
 
  四是强化跟踪服务保障,对到城乡基层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做好档案转递、社保缴纳、劳动权益维护等服务保障,畅通后续成长发展渠道。对未就业毕业生落实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创业指导等就业服务。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胡喆)发挥国家高新区和自创区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加大科研助理岗位和科研项目见习岗位开发力度,培育壮大科技企业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科技部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就业创业工作,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作用,多措并举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据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169家国家高新区和23个自创区集聚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300万人。科技部近期印发《关于做好国家高新区、自创区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促创业和2022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高新区、自创区采取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下一步,科技部将引导高新区、自创区同步部署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大力培育科技企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加大各类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专业化孵化载体等建设投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创业机会。
 
  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既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构建与科技计划相适应的专业化支撑队伍的重要举措。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表示,要发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基地平台依托单位的引领作用,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主体,依托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基地平台,开发科研助理岗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相关工作。
 
  “同时,充分利用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基地平台以及园区自行组织的研发项目,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充分挖掘非科技计划项目岗位资源。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从事学术助理、财务助理、成果转移转化、实验技术等工作。”邵新宇说。
 
  截至2021年底,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3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32.8万家,共带动就业4000万人左右。下一步,科技部将进一步扩大科技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规模、提升就业质量。
 
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进展扫描
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进展扫描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叶昊鸣)受疫情影响,3月份以来,全国交通物流受到较大影响。最近2个多月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在2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围绕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进展,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

  交通网络总体畅通,物流指标稳中向好,重点枢纽加快复工达产


  累计协调解决货车司机电话反映问题12.5万余项;保障各类重点物资运输需求7.8万余项;会同财税、金融等部门积极推动减税退税降费……交通运输部持续推动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一系列措施密集出台。

  “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说。

  赵冲久通过一组数据介绍了当前物流保通保畅的总体情况——

  全国高速公路和港口航道保持畅通,无临时关闭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6月24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流量达到748万辆,与2019年同期比增长18.3%。

  6月24日,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1077万吨,公路货运量1.16亿吨,主要国际航空口岸货邮运输量2.6万吨,邮政快递揽收3.36亿件、投递3.48亿件;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00万吨;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水运、邮政快递货运量将分别达到2019年同期的120%、115%、185%左右。

  赵冲久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加强对重点区域的调度指导,推进货运物流全面复工复产,做好产业链供应链跟踪保障,落地落实各项纾困解难政策,推动建立保通保畅长效机制。

上海物流运输加快复工达产步伐


  进入6月份,上海的物流运输恢复情况如何?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从5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公路交通网络:对外公路动脉畅通,城市内道路无阻隔,104个高速公路收费站、24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部对外开放,高速公路货车流量已恢复至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上海港、浦东机场等重要枢纽集疏运畅通。

  水运港口:对外水路运输通道保持畅通安全,上海港保持24小时正常作业;6月份以来,集装箱日均吞吐量达12.6万标箱,其中,6月18日上海港单日最高达到14.25万标箱。

  民航运输:浦东机场近一周日均保障货班起降232架次,进出港货量9267吨,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6月18日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万吨,达到10159吨。

  铁路运输:6月1日起上海地区北郊、杨浦、闵行等15个铁路货运站场已恢复常态化运营;6月份以来日均发到1700车左右,较疫情期间增幅30%;6月份共安排4列中欧班列的开行计划,恢复到疫情前一周一列常态。

  邮政快递:6月上半月,邮政快递日均揽收、投递共1815万件,已恢复至疫情前9成左右。

  多措并举巩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成效


  两个多月以来,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物流指标持续向好。蔡团结表示,将从多个方面持续巩固拓展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成效。

  “不得以任何理由对货车进行强制劝返。”蔡团结说,交通运输部要求各地不得随意限制来自低风险地区的货车通行,不得以通信行程卡带*号为由限制货车通行,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通行,不得要求货车司乘人员重复进行核酸检测,对来自非涉疫地区的货车不得以无通行证为由限制通行。“如出现特殊情况,货车司乘人员健康码是红码,要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就地采取措施,同时对相关货车严格进行消毒消杀后,保障货物及时转运至目的地。”

  “对于货车司机在路上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要求在2小时内解决。”蔡团结表示,将依托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和专班24小时值班电话,及时收集各地货车司机以及相关部门反映的物流不通不畅问题,持续加强问题督办转办,提高办理时效。

  在加快推进物流复工达产方面,蔡团结表示,将持续加强对重点枢纽、重点企业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跟踪调度,促进铁路装车上量,保障货车高效通行,提升港口装卸转运和通关效率,增加航空货运能力供给,推进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邮政快递全面复工达产。

  在全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方面,蔡团结表示,将聚焦“三夏”农资农机、迎峰度夏能源、外贸等重点物资,指导各地强化运输供需对接,优先放行靠泊重点物资运输车辆船舶,做好汛期公路抢通保通。同时,做好与重点企业的跟踪对接,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各项物流需求。

 
“数”读信心 从世界智能大会透视经济增长新机遇
“数”读信心
从世界智能大会透视经济增长新机遇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本报记者李鲲


  在2022年即将过半、全球经济高度不确定的当下,上周末闭幕的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释放了增长的信心。

  围绕“智能新时代:数字赋能 智赢未来”的主题,与会专家表示,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支撑的数字经济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是确保当前和未来经济稳步增长的一大关键。

  “数字化”加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本月初,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9%,并警示“滞胀”风险。

  然而,与此风险相伴,一些全新的增长点已经出现。在线参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世界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机器学习正在帮助人类从海量数据中完成“模式识别”,并作出更好决策。

  “放眼世界,能够改变人类,同时能改变人类生存、生活的技术不多,‘数字化’是其中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说,要把“数字化”放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去理解,“当前的‘数字化’就相当于100年前的‘电气化’。”

  王坚认为,每次科技革命都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如工业革命之于英国曼彻斯特,电气革命之于美国纽约,目前中国仍处于“数字化”早期阶段,红利还未完全释放。

  事实上,“数字化”正在悄悄改变城市运行。以世界智能大会永久展示基地——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基于“城市大脑”汇聚的建设、环境、医疗等18个领域的数据,水电气热等管线均可实现无人管理、实时预警,通过“脑中有数”实现“心中有数”。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度报告显示,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一方面通过广泛赋能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创造出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把“数字鸿沟”转化为“数字红利”。

数字“赋能”中国实体经济成效初显


  虽然对中国2022年经济增速预期也有所下调,但世界银行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认为,中国经济下半年增长势头有望反弹。

  “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建成5G基站170万个,培育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人工智能与制造、交通、医疗、民生等领域加速融合。”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会上介绍说。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表示,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中国逻辑和中国方案的典型特征,就是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深科技创新”,“在深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中国正在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且速度不断加快。”

  现在的天津港北疆C段“七彩”码头上,“只见货来往,不闻人语响”。远程操控的青色岸桥抓起红色集装箱,平稳落在白色无人驾驶集卡上。在北斗系统和5G技术的加持下,码头作业定位达到厘米级,不仅安全性更高,作业效率还提升20%,人工成本减少60%。

  “当前数字化成为全球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谁能够将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更好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谁就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说。

“场景驱动”中国数字经济潜力开发


  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看来,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今后15年正是“智能制造”这个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换道超车。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产品服务的方方面面,它们将从根本上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促使制造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周济说,中国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采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方针。

  快速发展的中国数字经济潜力巨大。以5G为代表,据测算,到2025年,5G将拉动中国8万亿元信息消费,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2.93万亿元。

  “发展智能科技、数字经济,应该坚持以场景为重要的驱动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毅说,基于极为广阔的市场,推动超大型、超复杂环境的场景应用,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和路径。

  周鸿祎也表示,中国约有4000万家中小企业,对发展数字经济而言,运用场景丰富,另外人口红利也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和潜力。

  “如此庞大的中小企业能否实现数字化转型,直接关系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成败。”周鸿祎说,通过“软件即服务”的模式帮助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是360集团正在做的事。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表示,人工智能的算法正在从程序员编写升级为“数据驱动”,包括两个技术方向,一个是帮助人在物理世界生活得更轻松,如通过机器人辅助生产;另一个是帮助人在虚拟世界里有更好享受,如元宇宙。

  “但无论是按照哪个技术方向,最终都是要着眼于场景应用,目标都是让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印奇说。

 
健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机制、加强供需对接…… 这些举措进一步提振工业
健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机制、加强供需对接……
这些举措进一步提振工业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张辛欣)5月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但平稳运行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企业生产经营依旧面临不少困难。连日来,工信部多次召开相关会议,部署提振工业系列举措,明确要以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关键着力点。当前,工业运行状况如何?下一步,提振工业经济还有哪些措施?

  测试仪器生产商福禄克芜湖世福工厂运营经理王铭在各个生产线之间忙碌着。跟进物资交付进度、储备关键物料,王铭明显感受到产业链的恢复。“6月份生产计划比往年同期还要多一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生产由降转增,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月份同比下降2.9%,转为同比增长0.7%。

  京东“618”期间,京东工业品仪器仪表品类采购额同比增长516%,其中,机械制造业采购额同比增长12倍,汽车制造业采购额同比增长8倍。来自市场端的工业采购数据,也印证了产业链的逐步恢复。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但也要看到,当前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仍要持续付出努力。

  他表示,巩固5月份以来工业生产恢复势头,要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政策落实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提振工业,产业链是重中之重。连日来,工信部多次召开相关会议,明确将保链稳链作为重心,把帮扶中小企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更大力度抓好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辛国斌表示,要及时总结经验,健全重大突发事件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工作机制,指导企业完善应对风险挑战的各类预案。

  提振工业,需要市场端和生产端更好联动。一方面,关注市场订单变化、大宗商品价格、关键零部件供给等形势,提升风险感知能力;另一方面,以需求为牵引,提升供给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以轻工业为例,工信部不久前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建立品牌与消费者间的深层次连接。工信部也将推出举措,推动传统制造模式向需求驱动、供应链协同的新模式转型。

  零售额环比增长40.7%,凭借对消费者健康饮水趋势的洞察,方太净水设备实现明显增长。方太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升级的需求出发,方太同步对供应链进行提升,使用“能耗地图”,为工厂内每台设备设定标准、智能检测,不断提高工艺自主优化能力。

  提振工业经济,要把帮扶中小企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工信部明确,加快落实落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着力开展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

  四川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组建10个稳链工作小组;在湖南,10条人才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地努力推出举措助企纾困解难。

  抖音电商启动“产业成长计划”,专项扶持产业集群和中小商家;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将电网公司的应付账款转换为数字凭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大型企业加大对生态链、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

  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压实责任,同时组织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综合督查,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今年1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
今年1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6月26日,山东康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加工防疫物资。6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信息,2022年1至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10.0亿元,同比增长1.0%。        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1至5月我国新开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项目120个、3600余公里 交通运输部:全国公路建设态势良好
1至5月我国新开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项目120个、3600余公里
交通运输部:全国公路建设态势良好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叶昊鸣)“今年1至5月份,新开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项目120个、3600余公里,总投资1820亿元。”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说。

  在2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赵冲久表示,1至5月,全国公路建设完成投资9349亿元,同比增长7.6%。截至5月底,全国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新改建工程在建规模8.7万公里,在建项目超过2000个,总投资7.2万亿元,吸纳农民工就业超过400万人。“目前,全国公路建设保持良好态势。”

  一段时间以来,交通运输部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公路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督促指导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照“十四五”规划目标,加大在建工程协调保障力度和计划新开工项目推进力度,用足用好相关支持政策,扩大有效投资,一批重大在建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发布会上,赵冲久也列举了当前全国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的情况:

  川藏铁路配套公路工程正在全面加快建设,已完成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约为50%,部分项目已经建成;

  广东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32个管节已累计完成26节沉放,伶仃洋大桥完成首根主缆索股架设;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中长达9.2公里的隧道,目前已成功下穿京哈铁路、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

  总长度超过22公里的新疆乌尉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实现了1号竖井的贯通;

  目前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广西南天高速公路的天峨龙滩特大桥完成高精度合龙;

  浙江温州瓯江北口大桥等项目建成通车,G1523宁波至东莞高速、G1517莆田至炎陵高速、G3011柳园至格尔木高速三条国家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随着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全国重点公路建设将持续发力,预计下半年还将加快开工一批重点公路项目,进一步发挥公路建设促投资、稳增长、稳就业的作用。”赵冲久说。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煤炭价格监督检查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煤炭价格监督检查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赵文君)为服务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各地开展煤炭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今年6月到9月为集中检查期,重点检查电煤,严厉打击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

  这是记者27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的。据介绍,对于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煤炭,在成本未明显增加时大幅度提高煤炭价格,或者成本虽有增加但煤炭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成本增长幅度,通过搭售、大幅度提高运输费用、收取其他不合理费用变相提高煤炭价格等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依规处理。

 
“醒醒吧!G7”
“醒醒吧!G7”
数千名抗议者 反对七国集团峰会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德国加米施-帕滕基兴6月26日电(记者林浩、张毅荣、任珂)26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小镇加米施-帕滕基兴七国集团(G7)峰会会场外,“维护全球正义”“保护气候”“反对军备竞赛”等标语格外醒目。
 
  近千名抗议者在这里举行示威活动,要求七国集团“不要搞小团体”,切实履行责任,积极解决气候变化、饥饿等问题。
 
  抗议活动现场,“社会主义德国工人青年”负责人马尔科表示,七国集团只考虑自身利益,峰会只是从七国集团内部利益及相关利益群体的角度考虑及讨论问题,忽略了普通民众的利益。在许多国家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西方国家政府不顾本国民众生活成本的持续走高仍向乌克兰提供军事及资金援助,挤占了各国民生领域的投资。
 
  抗议者布丽吉特·奥伯迈尔坦言,目前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仅靠七国集团难以解决,所谓的七国集团峰会只是小团体间的协商,应借助联合国等平台才能真正解决全球问题。她呼吁七国集团“不要搞小团体”。
 
  此前一天,慕尼黑市区举行了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来自15个民间组织的数千名抗议者聚集在特雷西娅草坪,原本空旷的场地飘扬着五颜六色的标语旗帜。
 
  草坪上,数十名学生举着一张七国领导人盖着同一床被子共眠的讽刺漫画海报引人注目,上面写着“醒醒吧!G7”。抗议者表示,只要有战争、气候危机、不平等,饥饿就会增加,七国集团必须采取行动。七国集团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解决全球饥饿等问题上行动乏力。
 
  来自德国盖尔森基兴的莉莎·盖特纳对目前高涨的物价和通货膨胀率深有体会。盖特纳认为,由于西方国家将重金投入军备领域,显著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及收入水平,七国集团应该减少军费投入,加大力度应对气候变化。
 
  世界自然基金会(德国)气候与能源部门负责人薇薇安·拉达兹对七国集团在气候变化领域所做的工作表示不满。她在现场对记者说:“G7有责任首先采取行动并承担责任,因为它们是老牌工业化国家,碳排放时间更长。”
 
  气候问题是本次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德国总理朔尔茨会前对峰会在气候问题上所能取得的成果持谨慎态度。
 
  在现场众多海报中,一幅将扭曲变形的地球嵌入字母G的设计引人瞩目。有抗议者解释,这是想传递“世界在G7的干预下日益变得扭曲和不正常”,抗议七国集团不作为、乱作为。抗议者尤兹亚斯向记者表示,非洲不少国家仍然被饥饿问题困扰,七国集团在非投资都是利益驱动,并不想解决非洲面临的饥饿等诸多问题。
 
  致力于消除极端贫困的组织“全球公民”(德国)负责人弗里德里克·迈斯特表示,来自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援助资金并没有真正用于解决世界上的重大危机。“七国集团去年只有0.32%的资金用于发展合作和人道主义援助。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需要额外的资金。”
 
 
外交部:美国才是“债务陷阱”的真正制造者
外交部:美国才是“债务陷阱”的真正制造者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伍岳)针对美方所谓“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的说法,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7日表示,这完全是个伪命题,没有任何一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家认可所谓“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的说法,事实上美国才是“债务陷阱”的真正制造者。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6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出席七国集团峰会期间宣布,正式启动“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美国不具名高官称,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已存在数年,中方更在意的是建立经济和地缘政治支点,而非造福当地民众。七国集团推出的新倡议将为造成“债务陷阱”的基建合作模式提供替代选项。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赵立坚说,所谓“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完全是个伪命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有关国家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世界银行测算,“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若全部得以实施,到2030年,每年将有望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1.3%,其中90%由伙伴国分享,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受益更多。2015至2030年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家认可所谓‘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的说法。”赵立坚说,“美国才是‘债务陷阱’的真正制造者,美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缺乏监管的金融创新,恶意做空等行径,加剧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对有关国家落入‘债务陷阱’难辞其咎。”

  赵立坚说,关于七国集团提出的新倡议,中方始终欢迎一切促进全球基建的倡议,各类相关倡议不存在彼此取代的问题。中方反对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旗号,推进地缘政治算计,抹黑污蔑“一带一路”倡议的言行。

  “一年前,同样是在七国集团峰会上,美方提出‘重建更好世界’倡议,承诺推进有别于‘一带一路’的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赵立坚说,“不论是‘重建更好世界’还是别的什么倡议,国际社会希望看到的是真金白银和实实在在造福于民的项目。”

 
西班牙首都数千人参加反北约大游行
西班牙首都数千人参加反北约大游行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这是6月2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拍摄的游行现场。新华社发(胡安·卡洛斯·罗哈斯摄)

  新华社马德里6月26日电(记者冯俊伟)数千人26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参加反对北约、呼吁世界和平大游行。

  这次游行由西班牙国家和平论坛召集,来自西班牙、德国、美国、古巴、委内瑞拉等国和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记者看到,在长达上千米的游行队伍中,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有怀抱婴儿的妇女,也有行动不便的残疾人。

  西班牙共产党主席何塞·路易斯·森特里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今天参加游行的人成千上万。我们呼吁和平,建立多极世界,而不希望增加军费开支。我们反对军备竞赛。”

  一位名叫巴洛玛的女士对记者说:“政府应该关心民生,而不是关注运送武器。”她还说:“我们需要关心医疗、教育等问题,不能把钱用在增加军费开支上。”

  一位名叫戴维的游行者说:“战争的受害者永远是平民百姓。反对在这里召开北约峰会。”

  北约峰会将于29日至30日在马德里召开,主要议题包括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支持、审议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问题,以及通过指导未来十年发展的新战略构想等。

 
民调:75%美国人认为本国经济糟糕
民调:75%美国人认为本国经济糟糕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微特稿】美国26日公布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四分之三美国人认为本国经济现状“相当糟糕”甚至“非常糟糕”,大多数人忧心自己能否负担日常开支。

  美国《国会山》日报26日报道,上述民调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和“舆观”民意调查公司联合开展,22日至24日间采集了2265名美国成年居民的意见,其中75%认为本国经济现状糟糕。在4月同样的民调中,持相同看法的人占63%。

  物价上涨令许多美国人担心无法负担养老、休假甚至日常开支的花费。民调显示,三分之一调查对象说他们“非常担心”是否有能力支付满足基本需求的商品和服务费用;32%表示“有些担心”。

  汽油、食品和住房成本上涨导致美国5月通胀水平飙升。美国劳工部本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6%,同比涨幅为1981年12月以来最大值。

  民调显示,62%的调查对象说,油价对其个人影响“很大”。美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全美汽油平均价格26日为每加仑(约合3.79升)4.9美元。

  44%调查对象预期美国明年经济会衰退;25%认为经济将下行;13%仍预期会繁荣或增长;18%认为将保持稳定。(陈丹)

 
专家:二战后的美国史,也是一部战争史
专家:二战后的美国史,也是一部战争史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孙楠、朱超)从直接发动战争到支持代理人战争,从煽动他国内战到制造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二战后世界上主要战争或武装冲突中总是不乏美国的身影。

  对此,相关国际问题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细数二战后美国发动的战争和挑起的冲突,不难发现,二战后的美国史,也是一部战争史。

  据不完全统计,从二战结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个地区发生的248次武装冲突中,美国发起了201场。2021年3月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美国及其盟国在他国共投下32.6万枚炸弹和导弹,相当于平均每天投下40多枚炸弹和导弹。此外,美国还以支持代理人战争、煽动他国内战、提供武器弹药等直接或间接方式频频干涉他国内政。

  美国为何如此嗜战?背后有何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根源?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表示,从政治角度来看,美国有着“定居主义”政治基因,把被美国“领导”或影响的其他国家、地区当作“他者”,改造“他者”成为美国的目标。“深受这种政治基因影响,美国认为发动战争或挑起争端可以强化其对‘他者’的改造与控制,也有利于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刁大明说,经济层面上,不断发动战争或挑动冲突令美国军方、军火商及政客捆绑形成的“军工复合体”赚得盆满钵满;历史文化层面上,美国在早期扩张殖民地,进行西进运动等历程中形成并积累了通过暴力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式和历史传统,这是美国的文化底色之一。

  “美国的自我定位是‘全球霸权国家’。在这种定位的引导下,积极的干涉主义成为美国制定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精英们的主流观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中心副研究员邵育群指出,美国的战争行为在国际国内都未受到有效遏制和约束,这更加助长了美国霸权霸道霸凌行径。

  发动战争或干涉别国内政时,美国惯用借口是“反恐”“保护人权”“维护民主”,但美国究竟是所谓的“世界警察”,还是“全球暴力帮主”?究竟是“自由民主人权卫道士”还是“人道主义危机制造者”?

  数据显示,“后9·11时代”美国发动战争造成的军民死亡总数高达92.9万人,至少3800万民众流离失所,而且这只是非常保守的估计。此外,美国还在全球培植大量反政府武装,这些反政府武装不少后来发展成为恐怖组织。

  “美国的战争行为造成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刁大明说,美国为了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剥夺了地区国家数千万民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刁大明表示,美国发动战争或挑动分裂还践踏、破坏了国际秩序,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理应承担起相应责任义务,但是美国所作所为却与之背道而驰,这给全球安全治理带来很大隐患。”

  专家还指出,美国的战争行为不仅给地区国家带来严重危害,同时也在自我反噬。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6年,美国每年有超过6000名退伍军人自杀;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共投入约2.26万亿美元,背负着巨大经济压力;“拱火”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美国国内通胀维持高位……

  事实上,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行径及其酿成的严重后果早就引发包含美国民众在内的世界各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各地反战游行此起彼伏。

  “美国种种行径显然不符合各国民众对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迎来更加和平安全世界的期望。”邵育群说。

 
“与中国文学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 访德国汉学家吴漠汀
“与中国文学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
访德国汉学家吴漠汀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柏林6月27日电(记者张毅荣)“与中国文学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德国知名汉学家吴漠汀(德文名马丁·韦斯勒)说,“新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我想尽可能地多去阅读,把有趣的作品译介给德国读者。”

  吴漠汀是欧洲科学院院士、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他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首部完整德文译本的主要译者之一,还曾翻译鲁迅、巴金、钱钟书、王蒙、韩少功、贾平凹、徐则臣等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大量作品。吴漠汀目前任中国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国际汉学中心主任,并曾荣获202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在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采访时,吴漠汀忆起自己读高中时与中国文学结缘的经历,“1987年,我参加了在家乡明斯特举办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当时中国诗人绿原(原名刘仁甫)在会上朗诵了一首讲述自己生平的诗,深深吸引了我。”

  在后来的互动中,绿原注意到了吴漠汀对中国和中国文学的兴趣,送给他一支毛笔和一方砚台,鼓励他学习中文,给自己写信,“毛笔和砚台至今仍在我书架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由此,吴漠汀踏上了研习中文的道路,并在十多年后和另一名译者合作出版了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首部完整德文译本,“当然我没有停止脚步,目前还在进行译本第四版的修改。”

  “学习中文后我来到中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我和同学们一起翻译了王蒙的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王蒙还曾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就这样,我又踏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陆续研读并翻译了鲁迅、巴金、钱钟书,以及韩少功、贾平凹、徐则臣等作家的作品。”

  吴漠汀告诉记者,自己在翻译研究中,了解并热爱上中国的书法、绘画、戏曲、服饰、饮食、手工艺等。在他看来,中国文学与文化、社会紧密相连。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开放包容、爱好和平、耐心毅力、和而不同、追求正义等特质。“这些特质不仅对中国至关重要,也是世界文化的典范。”

  “我们都面临同样挑战——新冠大流行、气候变化、贫困、腐败……对这些涉及我们所有人的问题,不同国家给出了不同答案。我们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倾听,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吴漠汀说。

  因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促进中国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吴漠汀荣获2020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这对我既是极大的荣誉,也是巨大的激励,”“我们看到,在中国有大量国外知名文学作品被译成中文。但在德国,只有相对较少的中国作品被译成德文。”

  为此,吴漠汀召集一批汉学家成立了翻译工作坊,“我们的工作就是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的沟通和相互理解。”    (参与记者:姚羽)

 
见证中国奇迹感知成功关键
见证中国奇迹感知成功关键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教授

图尔克谈中共领导和中国发展

  新华社芝加哥6月25日电(记者徐静)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中国不断发展关乎全世界的利益”,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作为多年研究经济发展的学者,图尔克甚至一度已接受绝对贫困将一直存在的现实,但是中国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令他改变了想法。

  “这改变了我的想法,”图尔克说,“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图尔克2013年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每年暑假都会访问中国。在这期间,他完成了《“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一书的写作。该书于2022年1月出版发行。

  图尔克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互联互通、合作共赢。通过公路、铁路、港口、桥梁等建设项目,中国加强了同亚洲、欧洲、非洲许多国家的互联互通。倡议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加强了文明对话。

  图尔克注意到,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覆盖众多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够完善。“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将为这些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他认为,“一带一路”将给非洲国家“打下产业化的基础”。

  图尔克说,他非常享受在中国人民大学度过的时光,“这里的学生非常刻苦,我同学术界朋友结下了亲密的友谊”。

  他感叹道:“这些年的拜访让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变化。尽管中国一直在发展变化中,但在日常感受中,有两样东西没有变化,那就是中国人民的善良和中国食物的美味。”

 
鄂伦春人唱响新时代“民族风”
鄂伦春人唱响新时代“民族风”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新生鄂伦春族乡新生村一角。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玉霞在制作桦树皮工艺品。新华社记者刘赫垚摄
 
  
  新华社记者刘赫垚、朱悦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生活着古老而神秘的狩猎民族——鄂伦春族。
 
  20世纪50年代,鄂伦春族人下山建村定居。放下猎枪,走出深山,迎接“新生”……鄂伦春族人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升级“撮罗子”,秀出“民族风”


 
  一根根弓箭造型的路灯、一幢幢“撮罗子”外观的民房……走进新生鄂伦春族乡新生村,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
 
  鄂伦春族人过去打猎居住的“撮罗子”,是一种用兽皮、树皮、树枝等搭建起的原始建筑。“撮罗子”早已成为历史,但为了保留这种独特的文化,新生鄂伦春族乡为群众新建房屋依旧按照这种传统建筑的独特造型进行外观设计。
 
  乡长孟立焕介绍,2011年,鄂伦春新居建设工程、旧房改造工程开始实施。新居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免费提供给鄂伦春族群众居住,共25栋50户。新居工程包括室内装修以及铁片仓房、环保厕所等配套设施。
 
  “过去在深山打猎,住在简易的‘撮罗子’里,冬天取暖靠架火堆。”63岁的村民莫彩强说,现在的居住条件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房屋坚固明亮,水电网都通,设施齐全。
 
  新生鄂伦春族乡着力为村民打造宜居舒适的家园,目前全乡实施村庄绿化面积11.5亩,村屯种植花卉1300平方米,沿河种植花卉8254平方米,种植白桦树400多株,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旅游+产业:口袋鼓起来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曲唤起很多人对鄂伦春族民俗和文化的向往。
 
  每年盛夏,当地村民与各地游客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鄂伦春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古伦木沓节。游客可感受鄂伦春族迎宾仪式等民俗,体验射箭、骑马等体育项目,参与鄂伦春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欣赏口弦琴、鄂伦春族歌舞表演等。
 
  “这里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原生态民俗旅游潜力巨大。”孟立焕说,新生鄂伦春族乡现已形成一系列民族特色浓郁的旅游项目,建成了民俗旅游区,年均接待国内外游客3万余人。
 
  除大力发展旅游业,去年起,新生鄂伦春族乡因地制宜,瞄准中药材种植产业,通过“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试种赤芍等中药材,让自家闲置的院落“绿起来”,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
 
  新生村党支部书记关春英说,去年全村有31户农户种植了赤芍,今年村里又和企业深度合作,更多农户参与种植,预计每年每亩可增收500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新生鄂伦春族乡将建设中药种植示范观光基地、中药文化研学基地等项目,逐步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推动乡村经济振兴。
 
传承“活化石”,乡村添魅力


 
  狍皮制作、桦树皮制作、摩苏昆(说唱艺术)……鄂伦春族至今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今年67岁的张玉霞精通传统桦树皮制作技艺,是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将创意与非遗融合,在作品中融入现代审美元素,让这项古老制作技艺得到了更好推广。
 
  “我的母亲和姥姥都熟悉桦树皮制作技艺,我从小耳濡目染,十分喜爱。”张玉霞说,退休后,自己开始钻研这门技艺,并免费教授给非遗爱好者。
 
  这些年,她带着自己的作品去过很多地方展示,收获了不少奖项。“有关部门还为我提供工作室,让我更好地进行创作和推广。”张玉霞说。
 
  如今,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新生鄂伦春族乡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3个。
 
  与此同时,凭借充满鄂伦春风情的古村落风貌和优质的生态资源,非遗体验游、特色饮食游等旅游项目纷纷“落地开花”,文旅融合效应显著。
 
  北方游猎文化“活化石”正焕发新活力,美丽的鄂伦春乡村更加迷人。
 
      新华社哈尔滨电
 
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守护胡杨
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守护胡杨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6月20日,艾力·尼亚孜在塔里木河支流查看胡杨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潘莹、赵戈、阿曼
 

 
  又是一年塔河生态输水时。近一个月来,艾力·尼亚孜奔波在塔里木河沿岸,细心地看护着被河水滋养的胡杨树。胡杨又被称为英雄树,因耐低温、耐旱、耐盐碱地,是理想的防风固沙植物。
 
  时光回到20多年前,艾力刚参加工作,看到塔里木河老河道旁胡杨林大面积枯死、植被严重退化,他难过得掉了眼泪。
 
  现在,40多岁的艾力是新疆尉犁县国有林管理局负责人,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一张大幅地图十分显眼,上面标示了尉犁县境内分布的约80万亩胡杨林的位置。这些胡杨林成片分布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和孔雀河下游两岸,成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绿色走廊”。
 
  艾力出生在尉犁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在塔里木河畔长大。当地老百姓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胡杨,大人用胡杨木给孩子雕刻木碗、木勺,用胡杨木制的独木舟到海子里捕鱼,还在胡杨林里捡拾树枝、放羊。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河流干涸,水位下降,成片的胡杨树因此死亡。
 
  “风也大,沙尘也大,白天变成黑天一样,什么也看不见。”儿时经历的沙尘暴天气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每到春播时节,凶猛的风沙常常把农民播种的棉花连苗带膜掀飞,人们不得不一遍遍补种。
 
  1992年,艾力从乌鲁木齐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回到县里。令所有人惊讶的是,他放弃了技术员的岗位,成了一名护林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胡杨。我希望森林能得到保护,当地环境能变得更好。”他说。
 
  艾力和他的护林员同伴们常年工作生活在远离人烟之处,负责管护长520公里、宽240公里的胡杨林。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清理河道、种植树木、建造稻草围栏,宣传森林保护政策和防火知识。
 
  沙漠边缘的天气极其恶劣。在多年的护林工作中,他时常遇到风沙天气。“呼吸都很困难,床铺上、鼻子、耳朵里都是沙子。”他说。气温夏天能超过40摄氏度,而冬天能降到零下20摄氏度。但是,不管天气如何,护林员每天都会骑着摩托车巡逻几十公里。
 
  恶劣的天气只是艾力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为了阻止当地老乡到林区砍柴、挖甘草,艾力和同事过去没少挨骂。为此,他们把国家严禁非法开荒、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的法律法规政策打印出来,带在身上,一遍遍向老乡宣传。同时,他又招录了当地有威望的人当护林员,增强对群众的说服效果。
 
  “现在,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现象没有了。”艾力介绍,尉犁县从最初5个管护站、15个护林员,发展到现在22个管护站、190个护林员。
 
  与此同时,他见证了塔里木河自2001年起持续20多年生态输水,让濒死的胡杨林重现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力度,针对胡杨林开展春尺蠖飞机防治、水事治理等多个专项行动,并于2019年启动历时3年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拯救行动,对有灌溉条件的退化胡杨林进行引洪灌溉。
 
  如今,塔里木河沿岸数百万亩胡杨林郁郁葱葱,植被生机勃勃,大风、沙尘天气明显减少,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奔跑在林区的野骆驼、雪豹、野猪、猞猁、狐狸、鹅喉羚等野生动物增多;林间水域中,黑鹳、天鹅等候鸟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他们,守护着大美羌塘
他们,守护着大美羌塘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新华社记者金一清、刘洲鹏


  “万物精灵在这里繁衍生息,大美羌塘,我把你深情地歌唱……”

  这首新创的《大美羌塘》歌曲,让那曲市双湖县管护员们听来倍感自豪。作为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员,他们默默奉献,守护着羌塘高原的“大美”和神奇。

  双湖县位于西藏北部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平均海拔5000多米,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县,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超过200天……

  强巴今年37岁,5年前成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业管理站的一名管护员。每天一大早,他骑着摩托车出门巡逻。冬季,是最辛苦的季节。“这是藏羚羊的交配期,降雪会导致藏羚羊觅食困难,我们要在藏羚羊聚集区投放饲草,帮助它们平安度过交配期。”强巴说。

  强巴过去是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的牧民,成为管护员后,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他加强了普通话的学习,学会了使用相机和红外线监测设备。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家,也是我的家,我要守护好这里。”强巴说。

  记者了解,这些年,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那曲的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目及数量在恢复、增加,野生动物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那曲的藏羚羊种群数量由原来的3万只到5万只增加到约15万只,藏野驴由原来的1万头左右增加至约8万头,野生动植物环境、栖息地等基本保持原生自然状态。今日羌塘,恰如《大美羌塘》中咏唱的那样——“野生藏羚羊悠然迁徙,这里是万物精灵的天堂……”

  来自双湖县雅曲乡的“90后”管护员白玛桑培,2016年12月到双湖县亚阿木管理站工作,如今已经是管理站站长。

  清晨,位于双湖县城以北的亚阿木管理站内,白玛桑培正在生火做饭。“夏天比冬天暖和了很多,但巡逻时车轮更容易陷进泥里。”他说,他们一天最多要行驶100多公里。一路上,他们得了解各个点位野生动物数目,对受困野生动物进行救助,发现、禁止野生动物偷猎行为,并帮助处置保护区内相关问题。

  在距亚阿木管理站上百公里的阿嘎龙巴管理站,同样是“90后”的站长让琼正在收拾桌上的群众感谢信。“这是留守在这里的牧民送来的。”让琼小心地把信收好。不久前,在他们站管理的措折强玛乡,4只雪豹袭杀了一户牧民家里的80多只羊,这个情况很快被让琼了解到了。

  “这里的羊出栏率不高,冬季漫长,羊儿们掉膘快,一只羊要四五年才能出栏,80多只羊没了,是一个家庭巨大的损失。”让琼说,他们很快将情况报告给了上级有关部门,相关部门为受损牧民提供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

  据了解,西藏各地先后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商业保险业务,截至目前,已兑付补偿资金7.22亿元,实现了维护群众利益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双目标。

  让琼说,这里曾经通信不便,他们需要开车十几公里才能找到手机信号,而现在,每个管理站都配有全新的卫星电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余晖洒落,远处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驴悠闲地低头进食……好一个大美羌塘!

      新华社拉萨电

 
让生活更上层楼 滇西边境山区探访记
让生活更上层楼
滇西边境山区探访记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新华社记者杨静


  在我国滇西边境山区,生活着25个世居少数民族。得益于精准脱贫,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产业布局逐步完善。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云南各级帮扶力量持续汇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各项措施精准发力,努力让群众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美化环境


  走进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拉河柱村,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村民家庭院里的鲜花盛开……

  “大家都在注重环境卫生,要是落后脸上就挂不住了。”傈僳族群众李自忠在收拾庭院,他说,自村里推行“骏马旗”和“蜗牛旗”评比后,大家都羞于悬挂代表脏乱差的“蜗牛旗”,努力搞好家庭卫生,种花草美化环境。

  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村民二妹家门口的“微菜园”郁郁葱葱。二妹说,过去这是一片空地,现在“微菜园”基本能满足日常蔬菜需求。这是班母村探索把庭院经济发展与乡村环境整治结合的办法,拓宽了增收渠道,也美化环境。

  过去滇西边境山区人居卫生环境较差。在帮扶干部的参与和指导下,当地开始改善人居环境,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让边境山村发展起乡村旅游。

  在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一栋具有藏式特点的酒店格外引人注目,店内员工在各自岗位忙着,准备迎接暑期游客。在松赞塔城酒店工作了11年的古丽英,如今是酒店店长。

  “环境优美的村庄、独特的民族风俗,吸引着游客来打卡。”古丽英说,以前村民主要靠种植和养殖,随着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挖掘传统文化,人们开始发展民宿旅游,并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游客可以推窗见景,我们也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古丽英说,店里20多名员工都是本地人,平均月工资超过3000元,还带动生态种植养殖和石磨豆腐等行业发展。

鼓起腰包


  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撒镇翁达村撒马坝搬迁安置点,36岁的脱贫群众董杰正忙着编制藤篾鼓凳,这是当地传统手工艺产品,每年为他家带来5万余元收入。但在搬迁前,他编制的凳子多是自家用,没有销售市场。

  “老手艺有了新市场。”董杰说,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教授编制技艺的同时,对藤篾鼓凳进行统一销售。现在一个藤篾鼓凳能卖到200元。

  翁达村党总支书记俸绍春介绍,他们建立“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创建民族产业示范户,辐射带动约100户群众编制藤篾鼓凳。

  为支持滇西边境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云南统筹出台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脱贫县不低于50%的财政整合涉农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维西县、绿春县、南涧县等被列为重点帮扶县“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每县每年给予3000万元的支持,并推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投入专项资金帮助滇西边境山区群众实现转移就业。

  今年初,为帮助滇西边境山区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各地采取措施,强化就业信息发布、“点对点”开通出家门进厂门的专车等,不断提升脱贫群众就业率和就业水平。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云南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0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4元;人均经营净收入133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8元。

聚力振兴


  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社区的脱贫户宋新华去年面临就业难题,在云南“政府救助平台”上申请找工作服务后,社区干部当天就推送了15个工作岗位。“我想就近找个工作,方便照顾母亲。”在刘厂镇人社干部当日跟踪回访时,宋新华表示工作岗位太远,他无法接受。当地干部将回访的情况向县人社部门反映后,推荐其在村级保洁员岗位就业,最终实现稳定就业。

  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健强的基层党组织、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为滇西边境山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在实施防返贫监测机制过程中,他们强化了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及早发现风险、识别风险、消除风险,在落实具体工作中,也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在耿马县孟定镇大水井村,南方电网云南临沧耿马供电局负责人正摸排村里的供电情况,对电压情况、电力线路走向、涉电公共安全隐患等进行全面整改,确保乡村建设发展的能源支持。

  耿马县委组织部部长王文虎介绍,他们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熟乡情、有情怀、懂知识的优势,动员在外公职人员和社会力量回乡聚智聚力,协力帮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昆明6月27日电

 
京冀通航,新的运河故事正在续写
京冀通航,新的运河故事正在续写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田晨旭、张骁、李春宇)“远看通州城啊,好大一条船啊,高高燃灯塔呀,是条大桅杆……开船喽!”在位于大运河京冀交界处的杨洼船闸,一曲“运河号子”再现古代运河漕运景象。

  随着来自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香河县的船只相向驶过杨洼船闸,大运河日前实现京冀通航。在疫情防控条件允许后,两地居民还可乘游船游览全线风光,千年运河再焕生机。

  北京市水务建设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薛文政介绍,为更好保护利用大运河,实现游船通航的目标,北京、河北两地相关部门完成了河道的综合治理,并逐步建设船闸和码头、布设助航标识、完善保障措施。

  京杭大运河曾是中国南北水运交通大动脉,千百年来,船帆与波涛见证着岁月变迁。然而,随着公路和铁路运输业兴起,加上河道断流,大运河北京段渐渐失去了昔日繁华。

  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相继发布了多个专项规划,从文化、生态、旅游、开放等多层面,打造凝聚悠久历史、荟萃古今文明的“历史文脉”。

  “大运河经过治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容村貌也跟着变美了。”站在岸边,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张庄村第一书记傅程豪说。

  张庄村紧邻大运河,已有600余年历史。守着大运河,村民们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深刻且直观的印象。“十年前的大运河又脏又臭,人们都不愿意靠近。现在治理完成,河道变宽了、水也变清澈了,岸上还有跑道、小广场,我们每天都来散步、游玩。”村民段志宝说。

  河道畅通、鸟飞鱼跃、惠及河岸的绿色蝶变,离不开京冀两地水务部门近年来对北运河、通惠河、小中河、运潮减河等40余公里河道的持续疏挖、保障工作。

  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副主任窦艳兵介绍,在河道内种植水生植物、投放不同种类鱼苗等措施,能够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同时,还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多生存和繁殖的栖息地。

  据通州区园林绿化局统计,2021年以来,通州区野生鸟类监测点监测到迁徙候鸟近50万只,仅北运河就记录到近200种,其中不乏大天鹅、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鹳等“稀客”。

  与此同时,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也于近期全面展开。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公园、西海子公园(葫芦湖景点)、燃灯塔景点和周边古建筑群四个核心园区或景点将更换新标识、新系统,大运河森林公园也会以全新的名字呈现在游客面前。

  该景区管理中心主任于东亮介绍,在运河沿线景观风貌现状的基础上,依托历史资源与现代元素,辐射北京环球度假区、张家湾古镇等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全力打造集休闲、度假、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

  通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京冀两地还将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大运河及其沿岸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开发“运河游船+”主题游线路。

  碧水汤汤,不舍昼夜,新的运河故事正在大运河畔续写。

 
猴子、海豚和野猪:香港的生态故事
猴子、海豚和野猪:香港的生态故事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猴子上肢伸开,顺着栏杆三下两下从地面爬到凉亭顶上,脚一蹬,又从凉亭飞扑到山坡。

  这是香港金山郊野公园常见的一幕。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钢筋水泥森林旁,大自然近在咫尺,人类与各种野生动物共享这片土地。

  位于九龙以北、新界沙田区内的金山郊野公园,又被称为“马骝(即猴子)山”。公园内有不少猴子聚居,其中包括猕猴和猕猴与长尾猕猴的混种。猴子常常成群结队向游人讨食,人们对此也早已见怪不怪。

  虽是“弹丸之地”,但香港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大大小小的海陆栖息地,孕育着逾3300种维管植物、55种陆上哺乳类、逾560种鸟类、194种淡水鱼、90种爬行类、25种两栖类、245种蝴蝶和131种蜻蜓。以香港的城市化程度及人口密度,能在这块狭小的土地上有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实属难得。

  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一直重视生态保护。2016年,特区政府公布香港首份《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以保育香港及境外的生物多样性,支持可持续发展。今年3月,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的香港生物多样性资讯站正式启用,提供物种数据库、教育活动平台等,让公众从多角度认识香港生物多样性。

  “看见海豚在香港水域中嬉戏跃动,的确令人感到愉快和惊喜。”香港市民施女士对3年前首次出海观赏中华白海豚的情景记忆犹新。

  中华白海豚被视为香港的吉祥物,主要在香港西面水域栖息。渔护署去年发表的2020至2021年度海洋哺乳类动物监察报告指出,香港水域的中华白海豚数目不断下降,情况令人忧虑。

  为了保护和保育具有特别生态和自然保育价值的海域,特区政府推行了海岸公园计划。目前香港有6个海岸公园和1个海岸保护区,占地约4000公顷。

  今年4月,特区政府划定南大屿海岸公园。它将成为香港第七个也是面积最大的海岸公园,这将有助保护整体海洋环境及香港水域内的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等海洋生物,也将令香港受保护的海洋栖息地范围增至约6117公顷。长远而言,可为海洋生物提供较优良的栖息环境,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可持续性。

  “这是好消息,相信这可以令中华白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得到更好的保护。”施女士说。

  野猪则是香港生态故事“新的烦恼”。作为香港体型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一头成年野猪的体重可达200公斤,体长2米。香港特区立法会今年3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香港野猪数目迅速增长至约3300头,同时开始更频繁地闯入市区。

  过去10年,有关野猪滋扰的投诉倍增,伤人报告数目在2011年是零,到2021年一年内就有20宗。渔护署表示,野猪对市民安全已构成威胁。   

  2021年11月至今年6月15日,渔护署共人道处理了107头对公众构成潜在危险或造成滋扰的野猪。此事这在香港引发了讨论。

  不过,归根结底,人类与各种生物和平共存,共享大自然,这是香港社会的共同愿景。人们意识到,当生态环境保育得到重视时,能产生许多正面效应。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野生动物及湿地总监埃里克·维克勒马纳亚克表示,香港的地貌丰富多样,为各种动植物提供天然生长空间,加上管理完善的郊野公园,人们可便捷地体会大自然之美。

  维克勒马纳亚克说,和其他地方一样,香港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健康的自然生态系统则有助缓解极端天气带来的威胁。“因此大家必须努力保护生态平衡。”       (记者张雅诗)

新华社香港6月25日电

 
碧水汤汤润两岸 大运河再现新生机
碧水汤汤润两岸
大运河再现新生机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位于大运河京冀交界处的杨洼船闸。(受访单位供图)

  大运河,沟通南北,贯通古今,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在以水运为主的年代,大运河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润泽一方百姓。

  如今,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开启新篇章。4月28日,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6月24日,大运河京冀段旅游航道实现互联互通……运河沿途省市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等统筹谋划,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新生机。

文化遗产传承千年记忆


  古老的大运河蜿蜒曲折近32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

  千百年来,运河沿线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存,2014年6月,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编制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十四五”实施方案》发布。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清代王维珍的诗句这样描绘运河北上情景。当时,随漕船上京的人在几十里外船上看到高高的燃灯塔顶后,就知道通州到了、京城已近。

  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长张奭月介绍,2020年6月,燃灯塔所在“三庙一塔”景区进行了改造提升,景区内文物得到全面修缮保护,文庙部分历史格局重塑,景区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大幅提升。

  历史上,古运河也曾泛滥成灾,位于河北省东光县连镇的谢家坝曾多次决口。清康熙年间,连镇谢氏乡绅捐资,组织人力用糯米熬浆,加灰土、泥土混合筑堤,故名谢家坝。为了再现谢家坝历史风貌,当地对大坝主体进行了修缮加固,为此用了百余袋糯米、数以千计的木楔。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利用,如今,大运河沿线许多城市都建立了博物馆或展厅,出版书籍,举办活动,让运河文化遗产“讲述”历史。

  走进河北沧州博物馆“大运河北——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展”展厅,眼前仿佛铺陈开一幅悠远的大运河历史画卷:序厅、千秋运河、至珍千里、御河流畔、缘于运河、申遗之路……在这里,大运河曲折蜿蜒,融汇着历史和文化音符。

  “这个展厅的主题是‘看得见运河历史,留得住城市记忆’。”沧州博物馆副馆长王玮说,通过采用艺术化的设计理念,将互动体验与实物展示相结合,“大运河北”把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

治污植绿修复生态


  历史上的大运河滋润了两岸土地,养育了众多百姓。明清时期,古沧州运河帆樯林立,船只穿梭,客商往来,不分昼夜。明朝嘉靖、万历时期,泊头“通两京津要,夹河居者万余家,军民杂处,商贾辐辏”,成为沿河名镇。

  如今,运河两岸呈现出人河和谐共生的新图景。

  “我小时候就搭爸爸的货船来杭州,到过拱宸桥,那个时候这里都是棚户区,碎石路,水很黑,气味很重,河岸上还有许多管道把污水排到运河里。”杭州水上巴士服务员宋菲菲说。

  2011年,她来到杭州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集团工作。少年时见到的棚户区,如今已改造成杭州著名的桥西直街历史文化街区,这里粉墙黛瓦,绿树成荫,一派江南水乡古民居的风貌。

  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通过拓宽清淤、生态重构、水质监测等措施,让北运河逐渐从一条排水河变成生态河,大量水鸟于此栖息聚集。

  “2021年以来,通州区野生鸟类监测点共监测到迁徙候鸟近50万只,仅北运河就记录到鸟类近200种,每年超过20万只次候鸟在此栖息或过境。其中还有大天鹅、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震旦鸦雀、黑鹳等‘稀客’。”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李扬说。

  随着大运河生态环境改善,两岸人家的生活也有了可喜变化。

  前门上桥逛街,后门洗菜下船,倚窗晾衣养花,靠岸下棋喝茶……华灯初上,江苏无锡南长街的水乡风景美不胜收。乘船前往清名桥,一路风景、一河璀璨,这里成为年轻人喜爱的休闲胜地。

  在河北沧州市区,清晨时分,绿意盎然的运河公园迎来了“打卡”的市民。有的悠闲散步,有的驻足拍照,不时有健走队喊着欢快的口号从身边经过。沿河堤一路向南,清风楼、南川楼、朗吟楼、百狮园、运河公园……水蜿蜒,路逶迤,景连绵,人们乐享其中。

一河碧水激发经济活力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如今,大运河正给两岸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大运河航运水平得到很大提升。6月24日,随着来自北京通州、河北香河的游船沿北运河航道相向驶过进出北京的门户船闸,大运河京冀段旅游航道实现互联互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水路运输管理处副处长袁永军表示,这标志着北京市第一次出现了跨省际航道,第一次出现了跨省际水上旅游运输。

  浙江省嘉兴市依托运河优势大力发展航运业,2021年,内河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7.94万标箱。

  “水运运能大,占地少,能耗小,污染轻,是一种绿色的交通运输方式。”嘉兴市港航局原副局长何建春说。

  与此同时,运河文化旅游方兴未艾。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去年开馆不久,每天1万个预约名额,往往开放几分钟就被约满,成为古城扬州新的热门地标。

  4月11日,江苏省印发了《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建设实施方案》。预计到2025年,江苏将沿运河建成1至2个彰显大运河文化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2个左右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10个左右省级及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6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以运河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运河两岸经济结构正悄然变身。

  “暖风轻,麦浪香,粮画小镇姑娘忙……”坐落于运河之畔的河北省馆陶县粮画小镇寿东村以“粮食画”闻名,全村有120余人从事粮食画制作。寿东村党支部书记张付仁说,寿东村辐射带动周边10余个村庄增收,从业村民年均收入近2.5万元。

  以粮画小镇为龙头,馆陶县建设了一批“小而特”“富而美”“新而活”的特色小镇,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契机,他们将大运河文化等融入乡村旅游中,不断拉长产业发展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在杭州,随着运河文化带建设,一些工业遗存摇身成为博物馆、文创园区。曾经的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经过厂房改造变身为创意产业园,入驻文创企业110家。

  服装设计师郑碧红在产业园开了一个工作室从事旗袍和礼服定制,她说:“丝绸和运河密不可分,我在产业园十多年,就是希望通过耳濡目染,寻找创作灵感。”

  纵贯南北的一河碧水,正在助力两岸百姓“致富之舟”扬帆奋进,奔向幸福生活。

  (记者李凤双、范世辉、王民、蒋芳、冯源、张骁)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河长制”实施5年,临清河道管理升级
“河长制”实施5年,临清河道管理升级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通过“河长+警长制”“河长+检察长制”工作体系,运河名城山东临清全面实施“河长制”5年来,构建了全流域全覆盖的“河段+网格”河道治理机制。

  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水利部统一部署,2017年临清市开始全面建立完善河长制,目前有县级河长16人,镇级河长154人,村级河长469人。临清市在彭楼灌区干渠、位山三干渠和裕民渠等河及重要支沟设置监测点9处,今年将争取资金加快在重点河段和水域监测点布设力度,计划将各乡镇已建成的视频监控、政法系统“雪亮工程”与“智慧河湖综合管理平台”融合共享,全面提高河道管理。

  临清市还对漳卫河等9条河沟道侵占水域岸线问题进行整治,及时拆除、清除违建、违种。今年以来,全市清淤沟渠192条,226千米,清淤土方量150余万方。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等,全市加快建设“河长+警长制”“河长+检察长制”工作体系,构建“全流域”“全覆盖”和“河段+网格”立体式河道治理机制。

  据介绍,临清市充分发挥市河长制办公室作用,通过巡查、暗访、交办等方式,督促全市三级河长巡河10321次,共计约4288公里,及时发现和解决涉河环境问题,共核查整改水利部反馈妨碍河道行洪疑似图斑96项,交办河道“四乱”问题25个,督促各乡镇自查河道“四乱”问题95个,所有问题已完成整改。

  (记者王立彬)

 
山东:孔孟之乡“诗”和“远方”加速融合
山东:孔孟之乡“诗”和“远方”加速融合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据新华社济南6月26日电(记者孙晓辉、闫祥岭、张昕怡)“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26日在山东曲阜开幕,大会聚焦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孔孟之乡”的“诗”和“远方”擦出更闪亮火花。

  山东拥有泰山、“三孔”、大运河、齐长城等4处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山东以文化“两创”为抓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旅游名片越擦越亮。

“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


  在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子博物馆礼乐传习所,工作人员通过多元多媒展示技术,活化复原了春秋时期的萧韶雅乐,生动演绎中国的礼乐思想。

  “过去在孔府就有古乐的传习所,它延续了中国礼乐学习、演示和研究,现在我们通过科技手段,将这一技艺继续延续下去。”孔子博物馆名誉馆长龚鹏程说。

  泰山皮影是一项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近年来,泰山皮影传承人通过探索“互联网+非遗”融合发展路径,在不破坏皮影文化纯粹性与原真性的前提下,融入影视表演、时尚动漫等元素,实现了对泰山皮影的开发创新。

  汶上县南旺枢纽是大运河的重要遗址点,被誉为大运河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心脏工程”。当地采取了3D动画、VR仿真龙船等一系列现代技术手段,增加遗址的体验感和观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了解和体验运河文化。

  “山东在文化传承方面注重统筹保护利用,一系列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活化。同时,积极探索‘文物+旅游’‘非遗+旅游’新模式,让文旅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说。

“文创”打开旅游消费新格局


  淄博刻瓷、周村烧饼、泥塑面塑……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会场淄博博山颜神古镇,8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中华老字号企业现场展示展销,百余款非遗产品进行线上直播,既为观众推介了非遗好物,又极大丰富了景区业态。

  今年初,山东省委宣传部等联合印发的《“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依托非遗或传统工艺,培育手造产业。据介绍,2022年底前,山东13家5A级旅游景区和20家重点4A级旅游景区将建设“山东手造”展示体验销售专区。

  泰山景区在今年3月推出了“五岳独尊”“风月无边”“如意”“虎字石刻”等首批四款数字藏品。这是山东文旅行业首次借助区块链技术发行虚拟文化商品,上线后迅即销售一空。

  济宁高新区一家动漫企业推出了《孟母教子》《论语智慧》数字图书,读者用手机扫描书中二维码,就可以在视频平台直接观看相应的动画,实现了集文字、语音、动画于一体的新阅读形式。

  部分传统文化技艺通过创新推出新产品、焕发新活力。坐落于孔子故里曲阜的印章雕刻企业——孔府印阁,今年成功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名单。“我们今年推出了‘活字印章’,消费者通过扫码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字。”孔府印阁销售经理孔超说。

“诗”和“远方”加速融合


  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市,每当假期来临,孟府、孟庙就成为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研学游不仅是旅游,还能体验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来自山东枣庄的游客孟宪龙说。

  据介绍,邹城市将“儒家传统礼仪活态展示与体验”作为重点,推出成人礼、开笔礼等一批儒家文化体验项目,打造孟子的“成长之道”“修身之道”等10条研学旅游线路,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魏集镇位于滨州市惠民县东南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魏氏庄园。

  据介绍,基于魏氏庄园独特的文化价值,他们恢复了庄园古堡原貌和代表性区域八大商号、义堂南马号、泰山行宫等,重点展示黄河文化特色。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正通过文化“两创”新路径,为山东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暖蜂驿站”暖人心 深圳加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
“暖蜂驿站”暖人心
深圳加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深圳6月27日电(记者孙飞)走进深圳南山区的白石洲村,一座外墙上写着“欢迎骑手 经常来 一起来 留下来”的淡黄色小屋十分醒目,暖意浓浓。

  这是附近约800名骑手小哥的“暖蜂驿站”。这座约70平方米的小屋,让村里的骑手小哥们累了进来歇歇脚、渴了进来喝口水。骑手小哥张海波说,以前中午吃饭、休息不好找地方,现在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归属感了。

  如今,快递外卖等骑手小哥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他们就像辛勤工作的“小蜜蜂”,走街串巷、风雨无阻、日夜奔忙,服务着千家万户。如何更好地保障骑手小哥的权益、让他们融入城市的基层治理,也成为城市发展新的课题。

  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实际出发,做深做实关爱保障是关键。

  记者在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兴富社区的“暖蜂驿站”看到,桌椅整齐摆放、不时有小哥在此休息,旁边还设有便民暖心柜,内有泡面、饼干、矿泉水等。“有需要扫码就可以取货,一天可以免费扫一次。”外卖小哥陈伟说。

  记者从深圳市委互联网企业工委了解到,深圳目前已有“暖蜂驿站”753个、“司机之家”47个,通过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增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从外卖等平台企业到工会组织,更加完善的保障服务也在持续推进。

  2021年9月,深圳市总工会投入引导基金、深圳市解困济难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推出“E路守护”综合保障服务,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赠送一年保障期的互助保障计划和专属意外保险。

  深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E路守护”增加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抵御风险的能力。截至今年5月底,“E路守护”综合保障服务项目累计接报案件199件,累计已决案件104件,其中已决赔款60.1万元。

  “小蜜蜂”挥洒汗水,城市也让他们更温暖。

  ——在疫情防控中,骑手小哥是物资运转的“中间力量”。今年3月,深圳因疫情按下一周“慢行键”,一些外卖骑手不能返回封控区域的家中休息,又受制于收入有限,只能选择在户外露宿,继续完成“保供配送”任务。深圳迅速加快资源整合速度,开放多处临时场所,供外卖骑手夜间休息。

  ——在社会治理中,“小蜜蜂”正在发挥大作用。累计服务人次超4万人、热心公益的陈伟,2021年5月被推选为龙华首支“小蜜蜂”义工队队长,参与兴富社区辖区道路安全等基层治理,义工队已吸引64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参加,累计上报各类隐患289条。

  “现在,只要看到路面不平整、环境卫生状况不佳、用火用电隐患、单车占道等情况,第一时间就能和各个社区负责人对接。”陈伟说,随手一拍,发个定位,很快这些情况就能得到改善,不仅方便当地居民住户,也方便了自身工作。

  “在这座城市感受到了很多温暖,我也想在这里发挥光与热、传递正能量,温暖更多人。”陈伟说。

 
安徽庐江:千年古县展新颜
安徽庐江:千年古县展新颜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合肥6月27日电(记者代群、马姝瑞)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新能源电池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新基地正在形成;毗邻巢湖、融入省会,独特的“后花园”优势下,精彩农旅铺设出新的“致富路”;环巢湖湿地修复保护深入推进,换来一泓清水汇入巢湖……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从深厚的历史中走来,在新时代聚焦发展,一座千年古县正在展露新颜。

  产业“走对路”让经济强起来


  走进位于庐江高新区的国轩新能源(庐江)有限公司电池车间,一块块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急等着要”的电池正在紧张地组装下线,生产线的另一边,用于改善生产条件的“恒温房”同步施工,将于7月底前完成。

  “今年春节到现在生产一直就没有断过,全年都排满了订单,预计下半年我们将实现满产。”公司行政总监刘瑞说,目前该公司每天生产新能源电池电芯超过30万颗,客户涵盖江淮、奇瑞、北汽等整车企业,三成产品销往海外。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自2015年起,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国轩高科已先后在庐江投资成立包括国轩新能源(庐江)有限公司在内的3家子公司,形成了公司三分之一的电池产能。

  近年来,庐江整合资源,稳步壮大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逐步建成安徽省内最大的动力电池和磁性材料生产基地。

  6月21日,总投资78亿元的江苏超电年产10GWH超级快充动力电池项目在庐江高新区正式签约,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50亿元、年缴纳税收约3.5亿元。

  2021年,庐江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47.2亿元。以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为引擎,庐江还计划到“十四五”末实现“双千双百”的奋斗目标,即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培育1家产值100亿元企业。

省会“后花园”让农民富起来


  “村子越来越干净,河水越来越清,来的游客特别多,周末都要抢停车位。”谈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72岁的庐江县同大镇马河村村民高翠兰如数家珍。

  就在高翠兰家二层小楼的周围,古色古香的凉亭伫立在河边栈道上,小火车载着游客穿行于广阔田野之间,创意墙画装点着路旁一座座农家小屋……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已经成为合肥有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

  “2019年我们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在规划设计时就注重保留巢湖圩区特有的风貌和文化,打好基础设施的底子。有了这些积累,我们成功引进了‘小满·稻梦空间’农旅项目,主打‘水韵圩乡’特色旅游。”马河村村委会副主任赵克勇说。

  北临巢湖、南近长江的庐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乡村风貌。目前,全县已建成精品旅游路线12条、精品民宿26家,打造出包括“小满·稻梦空间”在内的30个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

  精彩农旅吸引了游客,也让“闲下来就不得劲儿”的高翠兰和老伴有了家门口的新工作。

  “晚上游客多,我就去水岸餐厅帮忙切菜、配菜,老伴在村口指挥交通,两人工资每个月加起来有4000多元!”高翠兰指着与自己家仅一条小河之隔的水岸餐厅,笑得合不拢嘴。

  据统计,庐江县年游客接待量由2016年的450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81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16年的3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6.8亿元。

环巢湖治理让湿地美起来


  夏日的栖凤洲湿地,绿树浓荫、荷叶亭亭,一片片芦苇迎风摇摆。

  “这片湿地分了4个片区,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巡查。比如眼下进入夏季,蒸发量大,就要及时进行人工补水、做好水位管理。”负责栖凤洲湿地养护的滕王阁建工集团合肥分公司湿地项目部负责人张合磊说。晒得黝黑的他每天要走近2万步。

  环巢湖十大湿地中,栖凤洲湿地、马尾河湿地位于庐江境内,目前均已完成动植物恢复、水系营造、湿地生态构建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转入日常养护。

  湿地是巢湖重要的生态屏障。2012年以来,庐江县共实施湿地植被保护、恢复、重建等10个项目,完成湿地修复面积12792亩,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

  庐江县林业和园林建设服务中心湿地所所长邵健告诉记者,对待湿地修复,庐江做到了“极尽细致”,尊重原有田园脉络,不搞大开大挖,适当调整水系,充分利用现有芦荡、荷塘、水塘布设湿地动植物。

  “我们希望形成生态稳定、景观优美、物种多样的近自然原生态湿地,让湿地尽快进入自我修复的良性循环。”他说。

  据统计,2012年以来,庐江县巢湖综合治理共获批46个项目,完成投资近100亿元。到去年底,全县集镇截污工程建设全部完成,改扩建污水处理厂21个;7个国考断面及县级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兆河、白石天河、马漕河、小南河及金牛河等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基本建成。

  “东方白鹳、白琵鹭在这里重现身姿,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蕨逐渐生长繁茂,生物多样性一天天恢复,湿地生态也一天天变美。”邵健说。

 
北京:集中发布30条举措稳就业
北京:集中发布30条举措稳就业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记者陈旭)记者27日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北京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北京市稳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出30条综合举措稳就业保民生。包括促进劳动力就近就业、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免收创业担保贷款担保费、把直播电商列入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实施劳动关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等。

  据悉,方案聚焦重点行业企业用工服务、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主要包括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强化技能培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全力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进一步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落实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等系列政策,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开发疫情防控相关就业岗位,用好社区服务性岗位,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引领,对招用毕业年度本市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给予每人1500元的一次性扩岗补助,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协理员招聘,开发基层岗位,扩大就业见习留用比例。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将优先承接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等。

  方案提出,对农村劳动力,将多措并举,落实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若干措施,实现年内新增5万名就业农村劳动力参加城镇职工保险。鼓励各区集合区域特点制定创业扶持政策,全年实现新增参保创业单位4万户,带动就业岗位20万个。重点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加强与职工的协商沟通,通过轮岗轮休、协商薪酬等方式,应对暂时性经营困难。

 
广西:减负稳岗,提高企业用工招聘积极性
广西:减负稳岗,提高企业用工招聘积极性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宁6月26日电(记者林凡诗、黄庆刚)近日,在南宁富联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的招募中心,几十名求职者正在分批办理入职手续。“我通过招聘网站得知这里招工,面试一通过,公司就安排了住宿,经过两天培训,我对这里的工作、生活环境都很满意。”34岁的求职者丘秋富说,从面试到正式入职,只用了4天。

  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负责人闫巧薇说,目前公司员工总人数约1.2万人,仅今年上半年就招录了约3700人,用工需求较大。“市人社部门还派工业振兴特派员到企业,帮助我们对接相关部门,解决用工、奖补政策申办等各种问题,减少了我们很多工作量,让企业能专注生产主业。”

  闫巧薇说,除了解决用工需求,相关部门的奖补措施也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了企业用工招聘的积极性,“今年我们共收到稳岗返还资金305万元。”

  据介绍,南宁人社部门依托南宁“智慧人社”系统,通过“免申即办”服务模式拓展出的“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第一时间完成市本级层面可实施政策兑现,实现民生政策“一出台、即落地”、企业群众“对条件、就享受”,进一步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促进企业稳定岗位及经营发展。

  今年以来,广西打响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各部门减负、稳岗、扩就业、精准匹配等多措并举,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婴儿呛奶了怎么办?冲调奶粉、消毒奶瓶时需要注意什么?不久前,在来宾市妇幼保健院,30多名未就业女性参加了由来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八桂家政”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班。

  来宾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新生儿科等科室的专业技术骨干对学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结业证书。据了解,今年以来,来宾市累计组织开展特色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4134人。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黄少坚说,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人社部门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在上半年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关键期,重点组织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进校园等服务活动,还搭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广西毕业生就业创业圈微信公众号,为毕业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支持。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广西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共举办245场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提供63万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8万份,服务高校毕业生42万人次。

 
多措并举绘就全民健身蓬勃画卷 在宁波,“健身去哪儿”不再是难题
多措并举绘就全民健身蓬勃画卷
在宁波,“健身去哪儿”不再是难题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宁波电(记者夏亮)新增体育公园12个,百姓健身房8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0个,足球场1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2平方米——全民健身场地先行,这是宁波去年交出的答卷。

  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近年来宁波在着力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上持续发力,一幅全民健身的蓬勃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15分钟健身圈


  “条例规定,以后新建住宅区都要配建体育健身用房,我觉得社区型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让个人健身、健心、健脑,还可以促进邻里交流,增进邻里感情。”市民赵琳高兴地说。她引用的条例,是2021年2月下旬宁波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宁波市全民健身条例》。

  为了精细化指导建设百姓身边的健身房,宁波还开展了未来社区健身场景标准研究,出台了《宁波市住宅小区(未来社区)配套体育设施设计标准图集》。宁波市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有342个新建住宅小区按文件要求配置了室内体育设施,新增体育设施面积约23.6万平方米。

  在加强“顶层设计”方面,宁波的实践不止于此。去年,《宁波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立项,被列入国家第六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8个社区(村)作为试点单位启动标准化建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政策法规来保障全民健身场地落实在宁波是有迹可循的。2018年,宁波便开始重点构建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其中新建小区、公园绿地、街道社区按规定配建体育场地面积3项指标做到“全国率先”。

多元立体网络,破解“健身去哪儿”


  日前,位于宁波绕城高速桥下的首南体育公园正式完工亮相。这个昔日堆放杂物的闲置地块,经过数月改造,已蝶变成为面积约9000平方米的体育公园,不仅实现了“两路两侧”环境品质升级,更是把健身场所搬到了市民的“家门口”。

  “以前这里什么都没有,杂物乱堆放,我们也都尽量绕开走,”居住在附近鲍家耷社区的居民陈秋均说,“现在这里的环境漂亮多了、洋气多了,有时候还能约朋友、邻居过来运动一下,走过来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很方便。”

  通过政企携手,城市闲置土地在宁波被改造成了一个个体育场馆,有效缓解了城市体育场馆建设存在的盲区问题,首南体育公园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宁波利用桥下空间建设体育设施28处,利用闲置土地建设体育设施121处,总面积达67万平方米。着力破解“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宁波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全民健身发展之路。

  截至2021年,宁波共建成体育公园81个,总占地面积约240多万平方米。

  “通过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地方法规体系,大力建设宁波奥体中心和乡镇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场馆,再辅以‘体育+公园绿地’‘体育+金边银角’‘体育+山水资源’等举措,一个多元立体的健身设施网络已经在宁波初具雏形。”宁波市体育局局长张霓说。

广泛开展活动,激发全民健身热情


  如果说政策与设施夯实了全民健身基础,那么赛事和活动则引领了全民健身氛围。宁波市体育局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宁波每年举行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2000余场,直接参与人次近百万。

  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的元旦迎新长跑、连续举办数十届的宁波市足协杯足球赛,到宁波市全民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美丽乡村健身行,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让全民健身在宁波蔚然成风。

  宁波市体育局副局长曹敏杰介绍,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同时,宁波还创新开展“一人一技”体育技能公益培训,办好全民健身大讲堂等惠民公益课,让全民健身更科学。

  如今,这些活动都已成为宁波强化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措施和基础力量,在群众体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数据显示,宁波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了42.2%,城乡居民体质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了94.1%。

  “宁波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全民健康,打造美好生活,当好共富先行的体育‘模范生’。”张霓说。

 
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法室负责人解读新修订的体育法
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法室负责人解读新修订的体育法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24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该法自1995年颁布施行后,时隔近27年进行的第一次全面系统的修订。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表示,修订体育法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体育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入总结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系列改革经验成果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体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四大修法思路


  郭林茂表示,此次修法的根本思路,也是修订的重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新时期党关于体育的既定方针政策转化为法律制度。

  他解读说,此次修法深入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导向,这是体育法修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贯穿始终的重点和主线。

  同时,此次修法还坚持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加快构建体育事业新发展格局。

  此外,体育法修订还面向体育事业未来发展。既注重细化保障举措,增强可操作性,又注重搭建体育法治基本框架,提前预留制度接口,为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留足改革创新空间。

三大亮点


  郭林茂表示,这次体育法修订修改幅度大、涉及内容多、影响范围广,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总结来说主要有三大亮点特色。

  第一、“亮”在出台时机。这次体育法修订,恰逢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重要题词七十周年,又正值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为修订提供了更加丰硕的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经验成果,社会各界对这次体育法修订也给予高度关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很多好的意见建议。

  第二、“亮”在弘扬精神。这次体育法修订,尤为注重总结体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内生动力,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激发人民群众接续奋斗的昂扬热情。本次修订,增加“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体育文化”作为立法目的重要组成;在总则中增加规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支持参与国际体育运动”;注重激发运动员拼搏精神;同时增强青少年强健体魄意识,把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亮”在扩充内容。新修订的体育法篇章结构更加完善、条文更加充实丰富,覆盖体育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修订后的体育法由原来的8章、54条增加至12章、122条,特别是增设“反兴奋剂”“体育仲裁”“体育产业”“监督管理”这4章,搭建起较为完善的体育法治基本框架,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制度短板难题。此外,还对“法律责任”作了较多修改,完善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加大惩罚力度。

突出保障人民权利


  郭林茂表示,这次体育法修订,把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作为修法重点,进一步突出体育法的社会法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为广泛开展全民体育运动提供制度支撑。一是明确体育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民健身为基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动体育事业均衡、充分发展。二是规定国家扩大公益性和基础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逐步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促进体育资源开放共享。三是明确提出国家依法保障公民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四是增设专章规定全民健身,明确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第二,为重点人群参与体育运动提供特殊保障。一是规定国家采取财政支持、帮助建设体育设施等措施,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二是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给予特别保障。三是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方面,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将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四是切实维护运动员各项权利。

 
“体育课不被占”已入法,学生的锻炼权需保障
“体育课不被占”已入法,学生的锻炼权需保障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修订的体育法近日颁布,其中,确保体育课不被占、在校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等条款,充分体现了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国家意志。

  青少年的健康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体育课被占用,“体育老师生病了”,每天运动时间不足,不仅让孩子们失去了锻炼权,也让“小眼镜”“小胖墩”日益增多,孩子们不同程度存在健康隐患。

  面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年下降的困境,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但部分学校仍执行不到位,加之体育师资不足,担心学生运动伤害等因素,使得体育课内容保守、学生兴趣不浓,“应试体育课”“不出汗体育课”成为日常。

  新修订的体育法将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新增“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这些修订,不仅体现了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国家决心,也意味着孩子们享受体育课、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权利,得到了法律保护。

  一直以来,体育课不受重视,孩子锻炼时间不足,根源都在畸形、功利的教育观上。想正本清源,需改变“用分数给孩子贴标签”的心态,让全社会对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有更深认同。同时,体育老师也需认真研究刚出台的新课标,上好体育课,教会孩子一两项运动技能,让他们真正融入、沉浸到运动中,享受体育乐趣,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需要警惕的是,孩子的锻炼权在现实中仍可能被侵犯,为此,相关部门需强化监督、投诉、举报机制,以确保“体育课不被占、在校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成为所有学校常态。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保障学生的锻炼权,不仅考验着学校“一切为了孩子”的初心,也考验着家长和相关部门监督、管理的恒心,更考验着整个社会持之以恒、重视体育的决心。

  (记者岳冉冉)新华社昆明6月27日电

 
快乐童年
快乐童年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2021年12月1日,小学生在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体育文化节开幕式上表演足球操。           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规模化专业化让种粮“有利可图”了,“小田变大田”让田好种了,养老保险新探索让种田人减少后顾之忧了 盐城:“新种粮大军”把种粮当“金饭碗” “未来谁来种粮”难题已成“破解之势”
规模化专业化让种粮“有利可图”了,“小田变大田”让田好种了,养老保险新探索让种田人减少后顾之忧了
盐城:“新种粮大军”把种粮当“金饭碗”
“未来谁来种粮”难题已成“破解之势”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老墩村,收割机在稻田里收获水稻(2018年10月18日摄)。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段羡菊、赵久龙、郑生竹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国解决了14亿多人的粮食供应问题,化解了“谁来养活中国”的担忧。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进城入镇,留守老人成为种粮主体的情况较为普遍。当坚持种粮的老人逐渐无力种粮时,“未来谁来种粮”成为现实隐忧。

  “三夏”时节,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来到江苏盐城的田间地头走访发现,化解这一难题,虽然还需不断探索,但当地已形成“破解之势”,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到乡村干部,言谈间充满信心。

“很多人想‘包’田,但已经没田可‘包’”


  地处黄海之滨的盐城,历史上以“煮盐”而兴。这里虽然是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的平原农业区,但和中西部地区一样,同样存在人多地少、土地分散的情况,全市乡村人口人均耕地略超两亩。由于盐城与制造业发达的苏南相距不远,加之近年来自身汽车、新能源产业发展较快,当地农村劳动力离土进城入厂的情况同样突出。

  一度为“谁来种粮”困扰的盐城,近年来形势出现了变化,新事接二连三。

  新事一:田不愁“包”不出去。由于种粮大户少,需求不旺,曾经一些地方土地流转困难,“有地没人种”。2021年,本报记者采访过洪泽湖畔的一个苏北农业乡镇,当年流转的耕地仅过三分之一,当地一位56岁的农民说,家中24亩田只流转了7亩,儿子在苏南就业,家中缺乏劳动力,虽然年事已高种地吃力,但余下的17亩地只能自己种。

  但在盐城市射阳县四明镇新南村,农田却是“抢手货”。村干部刘青华说,全村95%的耕地已经流转给了大户。土地流转这四个字,在盐城农村的习惯表达方式是“包田”。她说:“在我们村,很多人想‘包田’,但已经没田可‘包’。”在盐城市盐都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场交易清单第一项就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区农业农村局经管站站长杨程说,自2015年交易中心建立后,近年来耕地流转数量呈上升之势。

  据盐城市委农办副主任倪志成介绍,全市乡村人口目前有500多万人,但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90万人左右,近十年来减少了约10万人。即便如此,记者走访的县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都达70%以上。剩余未流转的土地,主要是两种类型,一是农户有意愿自己种植的耕地,二是房前屋后位置不好或贫瘠的土地。

  2021年,国家统计局盐城调查队在5县区选取耕地流转比例相对较低的25个行政村开展调查,结果显示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相比2020年提高6%左右。

  新事二:土地流转费要“限价”。记者所到的亭湖区、盐都区、射阳县乡村,耕地流转费每亩年租金一般不低于800元,高的达到1100元。耕作条件类似的苏北其他一些市县,耕地流转费大多在每亩500元到800元之间。在中西部不少地方,这笔钱有的低到两百余元,甚至还有免费送给人种的现象。

  杨程告诉记者,在盐都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前些年曾出现流转费用每年每亩1700元的高价成交案例。但交易中心和乡村干部都不片面追逐高价流转,他们认为,种粮不是暴利行业,为维护种粮大户经营收益和农户流转收益的稳定性,土地流转租金应在合理区间浮动。盐城市农业农村局提出,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家庭农场代表可成立评估小组,评估确认租金上下限。射阳县在全省首创农村土地流转限价“熔断”机制,已实践两次。

  新事三:种粮有“幸福”也有“激情”。“汗滴禾下土”“脸朝黄土背朝天”,在传统观念中,种粮是苦活累活。远离繁华的城市,在乡村种粮、务农的生活还是清苦。然而,在盐城,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却从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价值。

  在射阳县新南村,身材壮硕的顾荣华从2018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今年已达310亩。他向记者坦言:“我喜欢种粮,相比过去在上海打工,现在种粮能够主导自己的生活,比较自由,很幸福。”48岁的丁雨干是射阳县兴桥镇的家庭农场主,在当地有“女粮王”之称。目标是成为种粮“行家里手甚至专家”的她对记者说,“我有激情把种田当成事业来做。”

  将农业作为全市“三张名片”之一,盐城人为种粮而骄傲。盐城市农业农村局介绍,这里以占全国0.6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的粮食。“射阳大米”成为大米类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射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乔干群说:“上海人吃的大米,每四碗约有一碗是射阳人种出来的。”

“不是泥饭碗,是金饭碗”


  本报记者在盐城采访的多位种粮大户和从事粮食种植的家庭农场主,经历各有不同。有的长期在农村基层,比如秦南镇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纪香农,当过基层干部,59岁的他种了一辈子粮。有的是下岗工人,亭湖区种粮大户陈从文,过去在机械厂从事注塑工作,下岗后回村卖过豆腐。还有不少种植大户兼做农机服务、农资销售。他们当中虽然有人还有兼业,但多把种粮作为“主业”。

  “过去我在镇上服装厂上班,后来工厂倒闭,不得不再谋出路。”丁雨干告诉记者,偶然得知邻居家有几亩地正在寻租,她选择就地转型成为庄稼人。“没拿过大锹锄头,很快手上就磨出血泡,但我不能放弃,第一年到年底种植有了些收入,看到了希望,索性扩大流转规模,现在达到了1000多亩。”

  这支“新种粮大军”为什么能够形成?记者在盐城探寻发现以下三重因素:

  其一,规模化种粮收入可观。射阳县新南村种粮大户尹开宝算了一笔账,每亩田每年流转费用800元,用工及种子、化肥等成本约900元,一般每年两季每亩能赚500元,今年小麦增产增收,价格走高,预计今年能赚800元每亩。他种了300亩田,今年预计可以赚到20多万元。种粮虽然亩产利润不高,但由于种植规模较大,收入可观。

  其二,农业机械化提供支撑。顾荣华说,没有农业机械,自己一个人最多种3亩地,现在有了农机支撑,自己能种300多亩。新南村的村干部说,这个村自古以来就种粮,土地规模种植的转折点在2013年,那一年村里组建了农机合作社,因此田间作业能力大幅提高。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忠兴认为,随着进城入镇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在家的老年人体力多数达不到种田要求,这为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而农业机械化飞速发展,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

  其三,专业化种粮风险相对较低。顾荣华为承包的310亩田都购买了农业保险。“水稻的保险价格为17块钱一亩一季,另一季小麦保险也买了,政策补贴70%,我们自付30%,买了保险发展规模种植心里才踏实。”他说,农业保险主要预防自然灾害,从2018年承包以来,还没有遇到大灾。记者了解到,粮食种植的市场风险,比相对价格大起大落的经济作物要低,这也是粮农安心种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新动向是,尽管目前盐城种粮大户多在50岁以上,但50岁以下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射阳县农业农村局统计,目前全县流转50亩以上的2700多户种粮大户中,50岁以下占比约30%,900多名种植业家庭农场主中50岁以下占比约三分之一。这里的农业干部判断,粮食种植“后继乏人”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倪志成介绍,截至2021年底,盐城全市粮食类规模经营户共有17969个,其中50岁下人员比例约为30%。

  相对年轻的“粮农”在科技种粮方面无疑更有优势。拥有大专学历的丁雨干,2010年创办家庭农场,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十多年来,她先后订阅土地肥料、植物保护、农药使用、农村经营、农业机械等十余种科普读物,不断学习新技术,自学驾驶农机。还购买烘干机,自建烘干房,不但解决了晒谷难问题,也为当地农户提供服务。

  智慧农业呼唤“新农人”。在射阳县海通镇,今年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1900亩小麦取得了平均亩产1250斤的好收成。43岁的理事长徐鹏说,过去“50后”“60后”种地较多,如今在射阳“70后”“80后”农人渐多,“藏粮于技,我们的播种机有智能导航系统,无人机飞防十分普遍,种地多已用上智慧农具,更多‘新农’和‘知农’成长起来了。”

  种田曾被比喻为“泥饭碗”,很多邻居也不解丁雨干为何痴心种粮。她告诉记者,专业化种粮必将成为“金饭碗”。盐城农业农村系统的人士预测,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新农人”穿着西装、喝着咖啡种地的景象,势必将出现在广袤乡村。

“小田变大田”,好种了


  一场名为“小田变大田”的改革,把种粮大户的热情点旺了。

  2019年以来,亭湖区为破解农村承包土地细碎化不利于规模种植的问题,在尊重农民意愿、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和农户确权面积前提下,打破田埂、换田并块,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革,承包权不动、经营权交换,将“一户多块田”变为“一户一块田”或“多户一块田”,划分流转区和自种区,大户和小农户都能集中耕作,预留机动田供返乡种地农民使用。

  “小田变大田”改革后,农户流转土地的田租普遍上涨了,劳动力可以安心外出务工,种粮大户也乐意出这笔钱,因为田好种了。

  亭湖区试点镇村原有承包地35552亩,分散为14312块,改革后调整为1873块,减少86.9%。记者在盐城采访时,看到很多几十亩乃至上百亩的长方形“大田”,很少见到以前大型机械难作业、农田设施配套不便利的“补丁地”“巴掌田”和“插花田”。

  由于田块置换合并,大多实现路相连、渠相通,便于开展社会化服务,种植成本随之下降。据亭湖区农业部门测算,试点镇村的种粮大户年亩均用种量减少2.6公斤、用肥量下降5.8公斤、机用费减少80元、小麦增产42.5公斤、水稻增产78公斤。

  盐城在引导“小田变大田”改革同时,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种植规模化创造好配套条件。

  在盐都区楼王镇,田野边的沟渠开阔、机耕道平坦,田野中还悬挂了监控摄像头。“我们与河海大学合作,推进耕地智能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湿度检测以及云上智能灌溉更便捷。”副镇长王磊说,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升级,已在探索“生态2.0版”, 比如在水渠上留一条小道便于青蛙等生物通过,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保护。

  记者在盐城多地看到,凡是大户乐意承包、土地流转多的地方,往往政府投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好。楼王镇公兴村村干部张红云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多方受益,“收割机也‘挑肥拣瘦’,给大户服务收60元一亩,小农户就要90元一亩,还得请。机械开沟收大户10元一米,小农户15元一米。”

  盐城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8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50万亩。这项建设一亩田过去投入1750元,现在达到3000元每亩,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2400元每亩,目的就是促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减少种粮人“养老之忧”


  52岁的陈树东,是亭湖区黄尖镇新闸村的家庭农场主。他1994年后开始从事农业机械化服务,2010年建立合作社,后来正式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如今土地流转面积达2000亩。他的农场配套建有烘干机和冷库。

  他兴冲冲地向记者展示去年区财政支持家庭农场主的政策文件,以及自己补缴城镇养老保险的完税单。一直参与此事的亭湖区委农办副主任刘宏伟介绍,正常情况下,陈树东参加农民普遍参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每年按较高档次标准缴纳600元,缴满15年后,在年满60岁后每月可以拿到288元。这个险种缴纳费用少,将来领取“养老金”也较少。

  为了让粮农安心种粮,2021年,亭湖区率先探索,对种粮规模300亩以上、经营时间三年以上、年龄60周岁以下家庭农场主,鼓励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养老保险,区级财政按年缴费40%或2500元定额的标准予以专项奖补。

  在区农办大力衔接人社部门后,按照区改革政策,陈树东得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为15年,他掏了7万多元补缴了7年的费用,然后开始正常缴纳余下8年的费用,政府也进行补贴。年满60岁后,他每月可以领取1000多元的“养老金”。

  “年轻人不愿意种田,老年人老了种不动,这是很多地方存在的现象。”陈树东说,这次能够参加标准更高的保险,感到十分欣慰,养老少了后顾之忧。他认为,这项好政策有利于吸引年轻人从事粮食种植。

  记者走访了解到,尽管种粮条件不断变好,但种粮大户还是面临一些困难。如农资等价格上涨让人发愁,陈从文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以来尿素上涨,从1800元每吨涨到3400元每吨。一包尿素去年上半年还是85元左右,如今涨到了175元。柴油和农药价格上涨,人工费也涨,除草剂价格翻番。农业专家建议,完善粮食生产效益保障机制,多举措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

  粮食烘干、仓储成本也比较高。一些种粮大户反映,用于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一般农用地管控趋严,而对于种植三五百亩的农户来说,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购买烘干设备或自建仓储中心,而集约化的社会化配套服务成本又较高,期待能破解这个难题。

  交错的田埂减少了,联合收割机在一片片开阔的麦田里穿梭,一颗颗饱满的麦粒从卸粮筒倾泻而下;插秧机驶过,一株株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里;上半年小麦增产增收,种粮大户脸上写满了喜悦……

  在坚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盐城正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塑粮食种植“人”与“地”的关系。一场破解“未来谁来种粮”难题的探索浪潮,正在平坦广阔的田野上铺开。

 
一个山东种粮大户的增产经
一个山东种粮大户的增产经

( 2022-06-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夏收时节,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大西关村的麦田里,几台收割机排成一排,轰隆隆地穿梭在金色的麦浪中。富民家庭农场负责人魏德东指着刚收获的小麦说:“亩产量将近1300斤,一亩地比往年增产了百十斤,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好。”

  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魏德东种的2300亩小麦去年11月初才播种,比往年推迟了20天左右。“当时心里没底,很担心小麦产量。”从2008年就开始规模种植的魏德东说,“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收成。现在来看,除了积温、墒情等适合小麦生长外,党委政府的重视,各项生产措施的落实,是丰收增产的最大底气。”

  德州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此,去年当地建立起四级“书记抓粮”机制,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县抓核心区、市抓高产片,并为每块麦田配备农技专家,通过“一个行政团队+一个专家团队”的服务对接机制,实现科技稳粮。

  魏德东的麦田就位于核心区内。“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过完年一开春就组织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精准指导。”魏德东说,“提升产量不多花些心思可不行,就今年的情况看,前期是促弱转壮,后期是控制倒伏,预防干热风,这些科学措施做到位了,产量就没问题。”

  与德平镇紧邻的临邑县翟家镇,种粮大户段希林的650亩小麦也迎来了丰收,平均亩产量达到1400多斤。“其中3.28亩示范田,经省市县联合专家组现场实打实收,亩产量达到了839.2公斤,创了新高。”段希林兴奋地说。

  遭遇晚播、苗情偏弱等不利因素,小麦还能高产增产,探寻其中缘由,段希林告诉记者,成功的密码是“7311”工程。面对记者的疑惑,他进一步解释道,就是七分种三分管,再加上做好良种、精耕、镇压、调肥、补水、统防等11个环节,这样产量就能有保障。

  “小麦高产主要看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而这三要素的关键是播种质量。”段希林以播种举例说明,他们改变传统小行距密集条播为等行距宽幅播种,采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精细调试好播种量,严格掌握播种速度和深度,这样就能提高小麦个体发育质量,有利于前期促蘖、中期促穗、后期攻粒。

  如何让普通农户掌握这些种植技术?翟家镇党委书记张万里说,镇里成立了云上专家顾问团和线下专家智慧团,并聘请种植能手、“老把式”,将种植经验带到田间地头,组织召开小麦田间管理沙龙,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农业技术的落地率。

  “每到小麦播种期、分蘖期、越冬期和返青期等关键节点,我们就邀请专家实地指导,提供科学的种植依据。同时,建设镇级示范方和村级样板田,以点带面促进全镇粮田丰产。”张万里说。

  “专家指导加上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了小麦种植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临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邢甲光说,今年全县83万余亩小麦平均亩产552.6公斤,其中核心区平均亩产610.3公斤,总产量增加460万公斤。

(记者贾云鹏)新华社济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