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上海精神”旗帜 |
习近平: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
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
|
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
|
习近平出席上合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
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
|
|
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刘彬摄 |
|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开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征程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尊敬的各位同事:
感谢拉赫蒙总统和塔方作为轮值主席国为本次会议所作精心准备。值此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之际,我期待同各位同事一道,回顾本组织光辉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广阔发展前景。
过去20年,是国际格局持续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20年,也是上海合作组织蓬勃发展、成员国互利合作硕果累累的20年。20年来,本组织始终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理论和实践探索。
——我们共促政治互信,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开创“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全新模式,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成为各自发展道路上可信赖的坚强后盾。
——我们共护安全稳定,率先提出打击“三股势力”,坚决遏制毒品走私、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蔓延势头,联合举办反恐演习和边防行动,积极倡导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构筑起守护地区和平安宁的铜墙铁壁。
——我们共谋繁荣发展,推动区域务实合作向纵深发展,打造艺术节、上合大学、传统医学论坛等人文品牌项目,创造成员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约12%、人员往来成倍递增的“上合速度”和“上合效益”,加快构建各国人民共享幸福的美好家园。
——我们共担国际道义,就弘扬多边主义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发出响亮声音,就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明公正立场,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及赞同本组织宗旨原则的国际和地区组织密切协作,奏响了国际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乐章。
各位同事!
今天,上海合作组织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高举“上海精神”旗帜,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历史潮流中把握前进方向,在人类共同发展宏大格局中推进自身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走团结合作之路。我们要充分利用各层级会晤机制和平台,加强政策对话和沟通协调,尊重彼此合理关切,及时化解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把稳上合组织发展方向。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坚定支持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我们要支持各自平稳推进国内选举等重要政治议程,绝不允许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地区国家内政,把本国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仍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我们要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深入开展国际抗疫合作,推动疫苗公平合理分配,坚决抵制病毒溯源政治化。中方从保障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迄今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将近12亿剂疫苗和原液,居全球首位。中方将加紧实现全年向世界提供20亿剂疫苗,深化同发展中国家抗疫合作,用好中方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的1亿美元,为人类彻底战胜疫情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走安危共担之路。面对复杂多变的地区安全形势,我们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严厉打击“东伊运”等“三股势力”,深化禁毒、边防、大型活动安保合作,尽快完善本组织安全合作机制,推进落实反极端主义公约等法律文件,加强各国主管部门维稳处突能力建设。
阿富汗局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外国军队撤出后,阿富汗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同时,阿富汗仍面临诸多艰巨任务,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地区国家支持和帮助。各成员国应该加强协作,用好“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等平台,推动阿富汗局势平稳过渡,引导阿富汗搭建广泛包容的政治架构,奉行稳健温和的内外政策,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同周边国家实现友好相处,真正走上和平、稳定、发展的道路。
第三,走开放融通之路。上海合作组织各国都处在发展关键阶段,应该发挥山水相邻、利益交融的独特优势,坚持开放合作导向,相互成就发展振兴的美好愿景。我们要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保障人员、货物、资金、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打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现代农业合作增长点。共建“一带一路”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大舞台,我们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深入对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各国经济融合、发展联动、成果共享。
为助力各国疫后经济复苏,中方愿继续分享市场机遇,力争未来5年同本组织国家累计贸易额实现2.3万亿美元目标,优化贸易结构,改善贸易平衡。中方将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助力本组织多边经贸合作发展。中方2018年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设立的首期300亿元人民币等值专项贷款即将实施完毕,将启动实施二期专项贷款用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重点支持现代化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项目。
第四,走互学互鉴之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最牢固的基础在于文明互鉴,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心相通。我们要倡导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要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扶贫等领域打造更多接地气、聚人心项目,用好青年交流营、妇女论坛、媒体论坛、民间友好论坛等平台,发挥好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等社会团体作用,搭建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桥梁。
未来3年,中方将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提供1000名扶贫培训名额,建成10所鲁班工坊,在“丝路一家亲”行动框架内开展卫生健康、扶贫救助、文化教育等领域30个合作项目,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改善民生福祉。中方将于明年举办本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激发各国青年创新活力。中方倡议成立本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为各国开展传统医学合作开辟新路径。中方欢迎各方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共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第五,走公平正义之路。“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解决国际上的事情,不能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推行霸权、霸道、霸凌,应该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遵循,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打着所谓“规则”旗号破坏国际秩序、制造对抗和分裂的行径。要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拆除割裂贸易、投资、技术的高墙壁垒,营造包容普惠的发展前景。
各位同事!
今天,我们启动接收伊朗为成员国的程序,吸收沙特、埃及、卡塔尔为新的对话伙伴。相信不断壮大的“上合大家庭”,将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共同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方将支持乌兹别克斯坦做好上海合作组织下一届主席国工作。相信在成员国共同努力下,本组织各领域合作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各位同事!
让我们高举“上海精神”旗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开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征程!
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习近平复信国际友人亲属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习近平在信中指出,20世纪上半叶,斯诺、马海德、白求恩、柯棣华、艾黎、爱泼斯坦等一大批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并肩战斗。我们始终铭记他们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宝贵贡献和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真挚友谊。
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不负国际友人信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领导中国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不断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你们亲人当年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希望你们以亲人为榜样,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近日,斯诺、马海德、艾黎、爱泼斯坦、米勒、柯鲁克、郑律成、李莎、傅莱、魏璐诗、叶华、陈必娣等国际友人的16位亲属联名致信习近平主席,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表示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之际共同缅怀抗战先烈,为其亲人们当年选择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结伴同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表示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指引下,传承和发扬新时代国际主义精神,为增进中外人民友谊、支持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贡献。
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
习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解读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积极倡导“上海精神”,面向未来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倡议,宣布多项新的重大举措,为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20年来,本组织始终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理论和实践探索。”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了“上海精神”对上合组织的重要意义。
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说,20年来,正是秉持“上海精神”,上合组织逐步探索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本地区实际需要、符合成员国根本利益的合作之路,成为欧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器”和发展“助推器”。
“共促政治互信”“共护安全稳定”“共谋繁荣发展”“共担国际道义”……习近平主席用四个“共”字总结了上合组织20年来蓬勃发展、成员国互利合作的成功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方面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
正是本着政治互信,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缔结了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开创了“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全新模式;深化安全合作,构筑起守护地区和平安宁的铜墙铁壁,为成员国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环境,才能创造出成员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约12%、人员往来成倍递增的“上合速度”和“上合效益”;这样一个组织,与个别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势力形成鲜明对比,担负起国际道义,为多边主义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发出响亮声音。
当前,新冠病毒频繁变异,应对疫情仍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深入开展国际抗疫合作,推动疫苗公平合理分配,坚决抵制病毒溯源政治化。
从“上海精神”中汲取智慧,从团结合作中汇聚力量。专家表示,习近平主席关于深入开展国际抗疫合作的宣示,正是当下对“上海精神”的生动诠释。
“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上合组织各方更应充分发掘‘上海精神’的时代价值,加强团结合作,为实现地区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世界的和平繁荣贡献‘上合力量’。”孙壮志说。
如何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历史潮流中把握前进方向?如何在人类共同发展宏大格局中推进自身发展?如何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走团结合作之路”“走安危共担之路”“走开放融通之路”“走互学互鉴之路”“走公平正义之路”……习近平主席围绕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提出五点建议。
“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的五点建议,为新形势下上合组织发展锚定了前进方向,也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孙壮志说,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将有力促进世界的稳定与繁荣。
力争未来5年同本组织国家累计贸易额实现2.3万亿美元目标;启动实施二期专项贷款用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未来3年,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提供1000名扶贫培训名额;开展卫生健康、扶贫救助、文化教育等领域30个合作项目;举办本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倡议成立本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
孙壮志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和倡议,涵盖了经贸、科技、人文、医药等多个领域。“这既彰显中方作为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和最大发展中国家,引领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合组织广阔发展前景和空间。”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习近平主席指出,解决国际上的事情,不能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推行霸权、霸道、霸凌,应该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遵循,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孙壮志说,近年来,个别国家将单边主义凌驾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之上,对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肆意霸凌他国,侵蚀多边合作。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切中肯綮,在上合组织平台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引导各方继续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中实现共同繁荣。
作为一个新型国际组织,上合组织始终奉行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一直积极参与完善全球治理,坚决反对单边主义,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志合者加入“上合大家庭”。此次峰会启动接收伊朗为成员国的程序,吸收沙特、埃及、卡塔尔为新的对话伙伴。
邓浩说,作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通过接收成员国和吸收对话伙伴扩大对外合作空间,合作潜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合组织峰会后,衔接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习近平主席就阿富汗问题提出“推动阿富汗局势尽快平稳过渡”“同阿富汗开展接触对话”“帮助阿富汗人民渡过难关”3点意见建议。专家表示,这就是践行多边主义的具体体现。
“相信不断壮大的‘上合大家庭’,将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共同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习近平主席的话为各方带来更多信心和力量。
“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 |
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陕北的路,是一眼望不尽的峁梁连绵,沟壑纵横。飞机、火车、汽车,一路辗转奔波。
9月13日至14日,在赴西安出席全运会开幕式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榆林考察调研。中国共产党人对陕北有一份深深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对陕北有一份深深的牵挂。
到榆林考察的第一站,看煤。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
石涅、石炭、石墨,都是煤的名字。悠悠岁月,榆林富集的能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当上世纪80年代,《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的消息登上人民日报头版时,拉开改革开放帷幕的中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正与日俱增。
凿开混沌得乌金。像血液一样,榆林的煤源源运往大江南北。榆林发展面貌也因这场“黑色革命”发生变化。
13日上午,一到榆林,习近平总书记乘车前往坐落于毛乌素旁、秃尾河畔的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沿途,荒漠里的绿、绿色里的村,还有原野上拔地而起的塔罐,总书记透过车窗看了又看:
“我当年在延川插队的时候,榆林是全陕西最穷的地方。这边人口稠密,但缺吃少喝,都是汤汤水水过日子。后来一经发现了能源,并且有能力开采、发展能源产业,完全不同了。这也就是不到半个世纪的光景,榆林繁荣起来了。”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那些年,榆林从“农”到“工”大踏步转型,“为国家能源发展、产业发展,为工业化进程,立下了功劳”。
时过境迁,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总书记谆谆叮嘱:“我们要用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煤作为主体能源是必要的,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
同时,总书记辩证指出:
“下一步发展中,作为一种能源,煤的量要控制,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走转型升级这条路。”
与时偕行,“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写入“十四五”规划。在榆林的传统能源企业也积极谋划新的产品路线。调研时,国能榆化公司相关负责同志着重向总书记介绍了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的做法,讲述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和对策,还请总书记察看煤化工展品。
医用骨钉、缝合线,餐具、购物袋……这些可降解产品,是企业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全产业链生产的成果。
总书记看得饶有兴致:
“我今天来你们这里,就是看能源发展转型升级,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什么路径和经验、取得了什么成效。煤电由限制发展、减量发展到转型发展,是大有前途的。特别是你们这些可降解产品很有价值。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就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
在年产40万吨乙二醇项目现场,一群身着蓝色工装的企业职工,意气风发地站在总书记面前。同传统能源企业行业从业者不同,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2岁。
“一支年轻的队伍啊,欣欣向荣。你们是承担着历史任务的一批人。要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使命光荣、使命重大,希望寄于你们,希望也寄托在新兴产业上。”
“早上汤,中午糠,晚上碗里照月亮。”
高西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一条小山沟,村里老一辈都有吃不饱的记忆。
它坐落在米脂县城北20公里处,土地瘠薄、十年九旱。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高西沟人为填饱肚子也走过弯路。本以为“多刨一个‘坡坡’,多吃一个‘窝窝’”,却越刨越穷。羊啃光了草,人吃光了树。
听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忆苦思甜,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也记忆深刻,他说起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谈起“那时候‘陕北开荒,河南遭殃’的苦日子”。
痛则思变。上世纪50年代,高西沟开始摸索“三三制”(田地、林地、草地各占三分之一)。姜良彪给总书记解释说,也是边干边想出的法子:多打粮食得有肥料,肥料靠牛羊,牛羊要吃草。
高西沟的探索,解开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道难题。
山下农田,丰收在望。总书记临时叫停了车。
“庄稼能不能浇上水”“地里有没有套种豆子”“家里几口人出去打工”……总书记和乡亲们拉起话来。
听乡亲们说“日子好了,现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习近平总书记感叹:“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他对陕北的乡情熟得很:“硬糜子做黄米馍,软糜子做油胡兰、油糕。”
……
色彩斑斓的田野,风景旧曾谙,却又一切都在改变:推磨、碾磨全是机械化了;再问到打谷子,“不再打链枷了吧?”“是啊,如今都用三轮车子了。”
龙头山山顶,秋风习习。总书记看了东边又走到西边,举目凝思,感慨万千。
松、柏、槐、榆、杨、柠条,还有苹果树、枣树、杏树、核桃树……好一幅色彩斑斓的大写意!那是几代村民拍崖畔、筑地埂、挖水沟、垒埝窝的辛勤耕耘。
“40座山峁、21道沟岔,耕地4553亩、生态林2300亩、经济林1000亩、淤地坝126座、集雨窖5个、水库3个……”姜良彪在总书记身旁报家底,“‘黄元帅’‘红元帅’,山地苹果是我们的‘金蛋蛋’。我们近年来又摸索着从‘三三制’变成了‘三二一’模式(三份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
总书记掰着指头一字一顿:“林、草、田,发展农村事业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我在延川插队时就听到过高西沟的名字,当时陕北的大寨村。看你们的梯田,都是下了功夫的。难得的是半个多世纪一直做下来。”
从“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到“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旧貌和新颜对比鲜明。这些年,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村里的成绩单也喜人:“60年来泥不下山,洪不出沟,不向黄河送泥沙。每次降雨量都比周边村子多个两三毫米。”
“小流域治理关系长远。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总书记赞叹道,“绿水青山是可以变成金山银山的,你们用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对的,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倡、推动的一条路。”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他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我在陕北待了六七年,你们这里的情况当时不如‘额们’那里。论吃饭,你们这里常饿肚子。当时从绥德、米脂南下讨饭的很多。沧桑之变啊,乡亲们今天的日子过得很踏实。”
74年前的波澜壮阔,沿着蜿蜒山路,渐行渐近。
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杨家沟革命旧址,“来这里看看,了却一个心愿”。
就是这几孔窑洞,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正是在这里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就《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影响历史走向的“曙光就在前面”的号召声正是从这里传向全国。
走进“十二月会议”旧址,一侧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革命先辈群像,一侧是会议场景的油画。总书记久久凝思。
讲解员高声诵读毛泽东同志在报告中对局势的判断: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那份举重若轻的气魄,就在这一孔孔窑洞里决胜千里。习近平总书记讲起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评价,“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再往山上走,是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旧居。迎面一张“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图”。在陕北1年零5天,转战2000多华里,途经12个县,38个村庄。习近平总书记走近了端详。
“中国革命必然胜利在这里就能找到答案。高瞻远瞩啊!毛主席在这里既指挥西北战场,又指挥全国战场,同时考虑的还有新政权建立之后的事。”他提起一件史实,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将一本论著《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学习文件,叫同志们引以为戒。
旧居内,书桌、地图、笔砚、油灯、锅灶、石磨、石碾、土炕,处处是历史的讲述。小院里,百年枣树,秋风染红了枣子。
毛泽东同志常穿一身灰蓝旧军装。在杨家沟生活的120天,他写下40余篇文献及80余封电文稿。山沟沟的光芒照亮了中国。
挂在旧居墙上的几句话,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目光。那是1948年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情况的通报》中提出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在这里就能看出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这样一种风范,过去、现在、未来全部规划好、思虑到。”
120天,留下了很多故事。
“十二月会议”召开的第二天,恰是毛泽东同志生日。他吃的是同往常一样的“钱钱饭”、酸白菜,并从此给共产党人定下了“不做寿”的规矩:“就是全国解放了,党内也不可搞祝寿活动。”
听闻讲解,习近平总书记想起了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给共产党人定下的六条规定,第一条就是不做寿。
“现在看来,‘不做寿’可以做到;‘少敬酒’,可以做到,咱们现在少饮酒了;‘不以人名作地名’,这点也能做到。”他一条条盘点落实情况:“‘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个事情有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马克思主义不能刻舟求剑。”
陕北的窑洞,系着党和国家的安危,也牵着百姓的心。听闻在乡亲们的掩护下,敌人一直找不到老一辈革命家的行踪,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人同乡亲们的患难之情感慨万千。
次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疏属山下九真观的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厅里有两行字十分醒目:“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习近平总书记轻声念了出来。
“端端地,这是关中话,稳稳正正地。”他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赢得了民心,是亿万人民群众坚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
旧址展厅内,有一段老一辈革命家关于办冬学的叮嘱。习近平总书记逐字逐句品读:
“必须经过群众,把群众自觉自愿的积极性发动起来,才能把冬学办好……要知最大困难是没把群众发动起来,只要取得群众拥护,加上我们正确领导,没有不能够克服的困难。”
一年多前来陕西时,习近平总书记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
14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柳编、泥塑、壁画、唢呐、石雕、剪纸,还有绥德平安书、陕北民歌,那些代代传下来的民间艺术,就像用老锄头夯到陕北黄土里。
陕北说书人李康怀抱三弦、腿绑甩板,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嗓音一亮,红火热闹一台戏。
余音绕梁。总书记带头鼓掌:“我特别喜欢听三弦,很有韵味,一方水土,才能弹唱出这个味道来。”
祖祖辈辈,年年岁岁,这些非遗的舞台就在田野、院落、崖畔上,在洗衣、挑水、做工、放牧的路途中。
陈列馆的小院里,红红火火的陕北大秧歌扭起来了,演绎得妙趣横生。
“跳得很地道。你们都是专业学来的吧?”
大家纷纷答:“有传承人,也有学员。”“现在是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培训,我们还常到学校去上课。”“越扭越活泼、越扭越上劲、越扭越年轻。”
“好啊!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
几位非遗传承人都提到了“进学校”。和陈列馆间隔几条街的绥德实验中学,向这些艺术瑰宝打开了大门。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所学校。
读书声、歌声、琴声,还有操场上的欢闹声,一片生机。教育领域“双减”政策出炉后,学校也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总书记先后观摩了书法课和体育课。
“习爷爷好!”“我们爱你!”操场上欢呼声此起彼伏。教室里的孩子们冲到走廊上挥手雀跃。
总书记动情地说:
“中华民族复兴,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民族有高度文明的精神素养,基础在于教育。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础也在于教育。泱泱大国几千年的兴盛,教育至关重要。”
教学楼上方,“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和师生们的交流,就从绥德师范旧址讲起:
“参加革命首先就是接受教育。革命为了什么?劳苦大众说为了二亩地。通过夜校识字、扫除文盲提升了觉悟,认识到是为了得解放。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开始的5亿多人的教育抓起,到现在抓14亿多人的教育,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大众化教育,都是传承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
从鸦片战争到奋斗崛起的新时代,光阴荏苒,换了人间。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的极端重要性。
“下一步,我国的教育布局将更加合理,更适应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国家规划已经制定了,各方面也行动起来了,就是希望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经过70多年总结、五千年摸索得来的,字字千金。”
此行最后一站,去看了另一个村,绥德县城西南张家砭镇的郝家桥村。这里留下老一辈共产党人求真务实、重视调研的佳话。它是中共绥德地委在1943年春经过1个多月调查研究,发现的一个模范村。
当时,还发现了一位模范人物,名叫刘玉厚。村史展览,总书记在一幅油画前驻足。画上,刘玉厚戴着大红花,牵头大黄牛。那是绥德县春耕生产群众动员大会上,他被评选为绥德县劳动英雄,得了奖,正喜气洋洋往村里走。
总书记笑着说:“‘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郝家桥被评为农村楷模,刘玉厚的名字也叫得响,边区这么多劳动英雄,他是响当当的一个。”
今年郝家桥,再获一份“楷模”称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全中国只有十个,这是很了不起的,实至名归、金字招牌。”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在一旁笑得憨厚。
“78年了,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发扬光大。领头带头作用靠的是什么,可以总结出党建的一些经验来。”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一个是调查研究。通过下实实在在的功夫,掌握第一手资料,这就是毛主席带给全党的好作风、好传统。一个是树立典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好经验、好典型,推广学习弘扬。再一个就是,建好党支部、选好的带头人,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觉悟提高起来、认识升华起来,共同把事业做好。
从“面朝黄土”到“面朝产业”,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书记走进葡萄种植大棚,走进村互助幸福院,走进村卫生站,一路看得细致。
当年种地靠年景,现在日日是好光景。种葡萄,大背景是国家扶贫给的优惠政策;村民养老,靠的是国家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村民看病,有国家医保政策的普惠支撑。
总书记娓娓道来:“这山沟沟里都有奔头,能走出致富路、过上好日子,全中国就有底。这个地方我看是人努力、天帮忙。这个‘天’两层含义,一个是自然气候的天,一个是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天。”
今年陕北又逢旱天儿。乡亲们却是“地旱心不焦,有共产党在就放心”。走村入户,习近平总书记想多看看革命老区的乡亲们。
郝家桥村的侯志荣70岁了。前些年因病致贫,日子过得紧巴。几年前脱贫了,家里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光景好。
总书记进了他家院子,看到一孔窑洞里做着饭,欣喜地去瞧了瞧。高粱米稀饭、肉馅包子,青菜洗好正要下锅。
“这老南瓜呀,可香了!”
坐炕头上,老侯请总书记吃个枣子。总书记笑着接过一颗,“很甜呐!”
老侯家的二儿子刚好从青海打工回来过中秋,他告诉总书记:“兄弟营生都好,父母脱贫,我们也放心。就踏实走远些,多赚点。”
窑洞窗明几净,电器一应俱全,点缀窗前的盆景绿意正浓。总书记环顾四周,十分感慨:“我在陕北那些年,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房子,就连延安地委也没有咱们住的好啊。”
“全中国最穷的地方我都走到了,现在全是旧貌换新颜。把生活过好,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当年在这里创建根据地、最后解放全中国,一直在琢磨的。干好这件事情共产党人才能交上好答卷,否则不合格啊。”
在郝家桥和乡亲们告别时,总书记回顾这一行,语重心长:
“到这里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很多体会,可以说满载而归。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从井冈山走到陕北,从陕北到西柏坡,再走到北京,一路上赶考。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建党100年,中华民族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要继续把这条路走好。走好路,就要不忘来路。看看过去的沟沟坎坎,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新华社榆林9月17日电
锻造能打胜仗精兵劲旅
全面提升履行使命任务能力 |
习主席在视察驻陕西部队某基地时的重要讲话在全军引起强烈反响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李克强在2021“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汪洋出席纪念孙孚凌同志百年诞辰座谈会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孙孚凌同志是中国民族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曾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名誉副主席。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在座谈会上缅怀了孙孚凌同志的光辉一生,强调要学习他立场坚定、追求进步,心怀祖国、热爱人民,心系工商、经世济民,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品格和胸怀,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主持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出席座谈会。
赵乐际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 |
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赵乐际来到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呼和温都尔嘎查牧民家中和党群活动中心,详细询问牧民草场、养殖、看病、养老、取暖等情况,了解党务村务公开、惠农惠牧政策落实情况,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他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监督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监督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从实际出发,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在呼和浩特市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煤矿,赵乐际与企业干部职工亲切交流,了解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监督,推动企业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并重,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到实处;持续整治煤炭资源等领域腐败,深化以案促改,提高治理水平。
赵乐际还到自治区纪委监委机关看望干部,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纪检监察工作要坚持守正创新,一以贯之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党章宪法赋予的职责定位,继承弘扬党的百年管党治党、自我革命宝贵经验;同时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不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促进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定不移惩治金融、国企、政法、粮食购销等领域腐败问题,受贿行贿一起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盯住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持续纠治“四风”。要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贯彻党的政策策略,着眼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精准运用“四种形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切实做到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 |
韩正出席揭牌仪式 在珠海调研 会见贺一诚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韩正指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横琴考察,为横琴改革发展把舵定向。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横琴发展,在粤澳两地和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横琴从一个边陲海岛变成开发热岛、开放前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韩正强调,今天的揭牌仪式是合作区的历史性时刻,合作区建设从此进入了一个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希望合作区牢记初心,大力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注重民生优先,努力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坚持开放包容,积极探索两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着力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加强互利合作,不断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更好谋划新发展、展现新气象。
李希、何厚铧、夏宝龙出席揭牌仪式,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揭牌仪式。揭牌仪式前,韩正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团队主要成员合影。
揭牌仪式结束后,韩正来到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考察。澳门新街坊项目是珠海和澳门在横琴合作建设的集居住、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由澳门企业负责在横琴投资建设。韩正仔细询问项目建设进展,了解项目住宅、交通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情况。他指出,要以民生为本,创新社会治理和服务模式,创建生态宜居、服务完善、出行便利的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为澳门居民提供舒适居住空间,支持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新华社珠海9月17日电9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珠海会见了前来出席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仪式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
韩正充分肯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近期工作,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依法顺利举行表示祝贺。韩正说,这次选举取得了圆满成功,“爱国者治澳”原则充分彰显,是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核心使命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将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广阔空间、注入强劲动力。希望澳门用好这个平台,加强粤澳双方合作,创新体制机制,牢记初心,久久为功,推动合作区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和显著成效。疫情防控是澳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要继续毫不放松做好防疫各项工作。
贺一诚表示,感谢中央对澳门的关心和支持,将抓住重大机遇,用好支持政策,扎实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夏宝龙参加会见。
胡春华在四川督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
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胡春华先后来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新龙县和炉霍县,深入脱贫乡村、搬迁安置点、产业园区和学校医院,实地调研巩固脱贫成果、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进展。
胡春华指出,重点帮扶县自然条件差、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必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抓紧抓实。要用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强化及时预警和提前帮扶,完善兜底保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特别是就业帮扶工作,促进稳定脱贫。要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着力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胡春华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进一步强化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统筹资金、项目安排,加快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切实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黄坤明在吉林调研时强调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
不断巩固庆祝建党百年的浓厚氛围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调研期间,黄坤明先后来到长春市、四平市等地,深入企业、高校、农村、社区、革命纪念馆和基层宣传文化单位,了解有关情况,与干部群众、高校师生交流并听取意见建议。
黄坤明强调,要聚焦党苦难辉煌的伟大历程,结合吉林光荣厚重的红色历史,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弘扬革命精神,彰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讴歌排除万难、艰苦创业、锐意创新的奋斗风骨,展现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伟大成就和实践创造。要聚焦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黄大年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感召后人、激励师生。
黄坤明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革命理想不懈奋斗。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下大气力抓优秀作品创作、抓组织化程度提升,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影视精品。要深入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出重拳、拿硬招、见实效,营造天清气朗、正气充盈的行业风气。
黄坤明强调,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新阶段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要加强高品质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作用,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宣传各地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的生动实践,深入报道科技自立自强、国企改革发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进展成效,激励人们同心同德奋进新征程。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前八个月发案数量同比降9.1个百分点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发布会通报,2018年至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7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万余名。其中,2020年破获窃取、贩卖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个人信息案件50起,打掉团伙4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61名;破获窃取、贩卖人脸数据案件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名。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局长王瑛玮表示,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入推进“净网”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
稻田披金装 田间收割忙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近日,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罗亭镇大面积稻田披上金装,稻谷飘香,农民抢抓晴好天气收割稻谷,一幅田园丰收画卷映入眼帘。 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着陆,3名航天员顺利出舱后平安抵京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9月17日,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是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汤洪波。 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
9月17日晚,航天员家属向航天员献花。 新华社发(郭中正摄) |
此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已于北京时间16日8时56分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随后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成功验证了径向交会技术。
17日12时4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王逸涛、郭中正)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于2021年9月17日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与工程有关领导到机场迎接。
据介绍,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医学隔离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
霜染东风,秋揽神舟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全记录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回家的日子,总是洒满了阳光,连戈壁荒漠里的石头,也被寒霜染得绚烂无比。
当第一缕阳光洒进东风着陆场,发动机的轰鸣叩醒了这片沉寂的荒原。
北京时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首飞完美收官。
三个月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东风航天城腾空,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三个月后,金色戈壁再揽神舟入怀。
秋色正好,胡杨渐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新的阶段走出了铿锵的步伐。
6月17日,也是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那天,有摄影师用长曝光捕捉到了那壮美的一刻——神箭托举神舟,在碧蓝的天幕上划出一道极漂亮的弧线,消逝在大气层外。
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就此展开。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回望飞天之路,神舟系列飞船的每一次升空、每一次飞行、每一次着陆,无一不是在艰辛中铸就辉煌,在挑战中实现跨越——
1992年9月21日,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代号“921工程”。
其时,世界航天大国已在这一领域行进了30余年:苏联研发的第三代飞船已经升空,建设了两个空间站;美国则完成了从飞船向航天飞机的跨越。
面对重重压力,中国载人航天白手起家。
1999年11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在长征火箭的托举下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大幕。中国航天人用短短7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三四十年走过的路。
有西方媒体评论:中国一夜之间,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飞船转200米保持,状态正常,天和核心舱对接前状态正常,继续实施交会对接。”
就在神舟十二号发射6.5小时后,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
此前,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交会对接,通常需要约两天的时间。从两天缩短到6.5小时,有媒体将之比作“从绿皮火车升级到高铁动车”。
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三度飞天的聂海胜、再叩苍穹的刘伯明,与首征太空的汤洪波一起,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成为入驻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批主人。
短时间、高效率的交会对接,使航天员飞行体验有了很大提升,全自主的交会对接模式也大大减少了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
这仅仅是神舟十二号创新突破的一个小小侧面。为满足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的应急救援需要,长二F火箭系统进行了108项技术状态的更改,增加了故障检测和逃逸系统,以确保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的安全。
神舟十二号的飞船系统应急救援标准也进一步提高,当船箭组合体在发射塔准备发射时,另一艘地面待命救援飞船也已经完成推进剂加注前准备,随时可启动后续发射工作程序。
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技术的状态变化也多达100多项,以满足具备应急发射救援能力的需求。
因为在轨驻留时间还会越来越长,航天员选拔训练的要求显著提高。应急救生、积极撤离、积极救援、待援、故障处置……航天员需要接受训练的科目和内容更多,难度更大,平均达到了6000学时以上。
在征服宇宙的路上,挑战永远存在,创新永无止境。中国航天人正在奋笔书写世界航天史上的“中国式跨越”新篇章。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
夏去秋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这是中国航天又一个崭新的刻度。
3个月来,神舟十二号完成了在轨组装建造、维护维修、舱外作业、空间应用、科学试验以及空间站监控和管理等一系列任务,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
而90天里,“太空出差三人组”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更为地面上的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浪漫与奇幻的太空世界。
巡天太极、筷子夹茶水、太空动感单车、空间站折叠厨房……一系列新奇而有趣的“太空细节”将遥远神秘的深空拉近至普通人的身边。
如果说当年的一飞冲天,是古老中国千年飞天梦想的“圆梦”之行,那么这一次的中国空间站首征,更是点燃新一季太空向往的“造梦”之旅。
“哇,这外面太漂亮了!”打开舱门,极目宇宙,这是刘伯明出舱时发出的第一句感叹。7月4日,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出舱活动成功实施。一系列技术的挑战与突破之前,首先扑面而至的,是太空带给人类如梦如幻的美感。
科技之光,太空之美。刘伯明回味,那种美用漂亮来形容是不够的——远望天边,如同雨后的彩虹五彩缤纷,左手是月亮,那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阴柔幽美;右手是刚刚升起的太阳,那是滋润万物的能量之源,光芒万丈。
这是时隔13年,继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后,中国航天员再一次出舱,历时约7小时,又一次把足印印在寥廓深空。
8月20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进一步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比起神舟七号,神舟十二号的出舱任务从时长、难度和工作量上都数倍增加。中国航天员凭着过硬的本领,将“太空漫步”走得扎扎实实。第二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完成舱外活动的时间甚至比原计划提前了1小时。
梦想是种子,它需要用汗水浇灌,需要日复一日的精耕细作来实现。出征前,航天员聂海胜曾向记者谈起训练的状态:“只在春节休了3天假,其他时间从早到晚都被训练安排得满满当当。”“穿着水下训练服,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饿了渴了只能喝口水,脸上流汗了、身上哪里痒了痛了都只能忍着,训练结束后累得一身汗,饭都吃不下。”
正是凭着这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人在登天的阶梯上不断攀登,把一个又一个超越梦想的跨越,标记在浩瀚太空。
9月3日,“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活动在京港两地拉开帷幕,在万众瞩目的“重头戏”——天地连线互动中,航天员将这份心得,连同他们的太空体验一起,带给东方之珠的孩子们。
“中国梦,航天梦,有你有我。”刘伯明说。
当个人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相连接时,必能生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现在已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的杨利伟说:“在太空中,当我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国旗时,那一刻我觉得我是最酷的。”
当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里齐声祝福“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那一刻,“你”和“我”都是最酷的。
回家的日子,也是航天员刘伯明55岁生日。
17日12时43分,北京飞控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
随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太空三人组”正式踏上回家之路。
“返回舱出黑障”,对讲机里再次传来消息。雷达操作手胡长青最先捕获目标——受领任务后,他与队员们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腹地苦练三个月,练就一双精准捕获的“鹰眼”。
穿过黑障,就意味着飞船返回舱走完了回家之旅中最艰难的“路程”,进入大气层,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也将恢复。
万众瞩目下,返回舱向东风着陆场飞驰而来。
13时34分,返回舱在预定区域着陆,落点近乎完美。
这是东风着陆场迎回的第一艘载人飞船。从此以后,“东风”将以主场身份,成为载人飞船出发与回归的母港。
“以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方式迎接航天员凯旋!”为了这一目标,着陆场系统进行了20多项技术改造,构建了多专业搜救力量体系,多批次开展战法推演和训练演练。在号称“死亡之海”的荒漠戈壁上硬是蹚出一条条新路。
“我们必须充分预想异常天气、异常地域、异常信息等极端情况,预案多想一层,航天员安全就多一分。”东风着陆场副总设计师卞韩城说。
搜救分队的队员们“开着车像犁地一样”,对着陆区山地、沙漠、盐碱地、梭梭林地、水域进行了全面勘察,并将不同地貌与雨、雪、风、沙、尘等天气现象和夜间、昼间不同时段结合,确定了6大类30余项可能影响搜救任务实施的关键异常情况。
连年近半百的医生都练出一身直升机索降的硬功夫,一旦地形地貌不符合直升机降落条件,医生们就会像特种兵一样,采取索降的方式着地。
开舱手进行了成千上万次训练,模拟舱门、手柄练废多个;全地形车驾驶员翻沙山、下草甸,从300米高的沙坡直冲而下……
“万事俱备,万无一失”,“备而不用,用则必胜”。着陆场系统如此,火箭、飞船、航天员等系统又何尝不是如此。
很少有一项事业,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样,涉及如此众多的专业和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配合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则多达3000多个,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他们的名字不为人知,他们的心血,凝结在数十万个零部件与元器件上。
正如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所说,载人航天真的是“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一代代载人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形成了强大合力,凝结成了光耀东方的“载人航天精神”。
有光,有梦,有英雄,再看那灿烂星空,最亮的那颗星,在东方。
新华社酒泉9月17日电
离开地球的日子里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一晃3个月,刘伯真的西瓜已经瓜熟蒂落,弟弟刘伯明,也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回到了地球。
是的,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国航天员,多数就来自这样普通、朴实的家庭。57岁的聂海胜,也出生在湖北枣阳一个农村家庭,幼年家境贫寒,甚至吃不饱饭。
在湖南湘潭的湖桥镇,航天员汤洪波73岁的父亲汤海秋承包了一口鱼塘,即便烈日当午,老人家还是要戴着草帽,站在塘边撒鱼饲料。
当3名航天员远离地球、巡游寰宇时,留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仍在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地耕耘劳作。荣誉,属于国家和民族。
离开地球的3个月,3名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也一样辛勤“耕耘劳作”。两次成功出舱累计超过13小时,圆满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
开学第一课,聂海胜在空间站里打起了太极,汤洪波“用筷子喝茶”,刘伯明用毛笔写下了“理想”两个大字,航天员为全国中小学生进行一场生动的科普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爱科学、爱太空的思想种子,在一个个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3名航天员与近300名香港青年学生、科技工作者和教师等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地对话”,每一位香港学生代表的提问,都得到了航天员的耐心解答。这场名为“时代精神耀香江”的主题活动,又一次在香港掀起了航天热潮。
离开地球的日子里,中国航天员还用一组震撼大图实现了刷屏的传播效应。
这组由航天员拍摄、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官方发布的图片,让全世界看到了人类共同的家园,索马里半岛轮廓清晰可见,北非大地灯火通明,伊犁河谷壮美绝伦。
还有汤洪波舱位上方粘贴的儿子照片,那是一位英雄父亲对亲人的思念。
最振奋人心的,还是那一声来自太空的祝福:“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国旗、党旗、党徽,辉映着蓝色的星球,红蓝融合,宣示着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
离开地球的日子里,牵挂和关注3名航天员的,又何止是父老乡亲。
为迎接3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归来,着陆场系统制定了周密、谨慎、温暖的搜救方案,提出了“舱落人到”的搜救目标。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全地形车,3支搜救分队反复演练形成7套搜救战法和指挥决策流程,着陆区周边3旗3县1市地方政府准备了近20支搜救预备队随时可以投入应援。
在距离东风着陆场数千公里外的海南文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正在紧张进行。
天舟三号择日发射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会紧随其后,搭载另外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迎接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太空挑战。(记者黎云、张汨汨、米思源)
新华社酒泉9月17日电
接你回家 毫秒不差 |
盘点为航天员“太空凯旋”保驾护航的硬核技术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9月17日13点34分,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员从太空凯旋,安全返回地球家园。在三位航天员平安着陆的那一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动力所研制生产的着陆反推发动机担负起保驾护航重任。
着陆反推发动机是神舟十二号飞船上的重要设备,是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后一棒”。自1994年以来,八院动力所一直致力于反推发动机的研制,拥有坚实技术基础和丰富研制经验。
针对神舟十二号飞船任务要求,动力所研制团队为着陆反推发动机“量身定制”了多项工艺改进措施,系统分析了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模拟发动机实际的贮存和使用环境,策划了全面的力学和温度环境试验考核。相比之前产品,发动机推力更大、工作时间控制更准、质量一致性更好、产品可靠性更高。
返回舱从太空回到地面时,进入大气层的返回舱,首先需利用降落伞稳定运动姿态,然后利用着陆反推装置,进一步减小返回舱的下降速度。虽然此时已进入着陆缓冲环节,但返回舱仍具有很高的速度和较大的动能,该速度下产生的“硬碰硬”撞击,极有可能会对航天员的脊柱造成损伤。
为了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并在着陆的最后一瞬依然有良好乘坐感受,着陆反推发动机通过精准配合,在降落伞减速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垂降速度。在返回舱距离地面大约1米时,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四个着陆反推发动机将自动点火,并以极强的缓冲力帮助飞船实施“软着陆”。
为了保证航天员和返回舱内设备的安全,四台反推发动机必须在10毫秒内同时点火,这对发动机质量的一致性要求极高。发动机性能精度要求高,在生产和装配的全过程,每个零部件都经过严格检测,工艺人员全程现场跟踪指导,各工序专职检验员全程参与,各零部件均有完整的原始记录,以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此外,随着总体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着陆反推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研制团队还开展了大量新工艺技术研究与攻关,使发动机的性能“如虎添翼”。
最终,这四台着陆反推发动机没有令人失望,它们在预定时间内精确、同步点火,高速降落的返回舱仿佛被踩下了一脚稳、狠、准的刹车,安稳又轻盈地着陆在预定位置。
在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任务中,八院电子所承担了USB应答机、着陆搜寻信标机、话音处理设备、返回舱商用摄像机、图像切换器、图像二次电源、遥控解调器、遥测中控采编单元等多项产品。其中,着陆搜寻信标机和话音处理设备尤为重要。
信标机隶属于载人航天返回舱搜救示位系统,提供着陆搜寻、海上搜寻和国际救援的示位信息功能,支持返回舱搜救任务实施。主要用于出大气层后的直升机搜寻和半双工通信,除发送信标信号外,还可以与地面搜寻人员进行通话。
在返回着陆过程中,航天员通过信标机与地面建立话音通信,保证航天员“回家”过程中能和“家人”进行实时连线,是着陆返回过程中的“保障线”。
为了这条“保障线”,八院电子所的设计师“绞尽脑汁”。由于对产品的可靠性、低功耗和小型化要求极为严苛,单机采用模拟电路实现方式。面对模拟器件存在的批次性参数差异、个体温度参数漂移等不利因素,团队负责人董巍带领设计人员一起“摸着石头过河”,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在发射前,为了充分模拟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工况,团队成员“上天入海”转战天南地北开展各类模拟实验,以确保信标机万无一失。
载人飞行任务要求尽快找到返回舱、第一时间救援航天员、第一时间报告现场情况,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着陆搜寻信标机产品虽小,工作时间也不长,但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院811所承担了神舟十二号飞船电源分系统的研制。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度过的每一天,研制团队成员都要在地面上24小时全天候地监控电源性能数据。
据811所神舟飞船电源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唐筱介绍,为了保证在神舟十二号飞船在返回过程中,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等关键环节顺利执行,电源分系统研制人员完成了6项关键项目、10个关键重件、72个关键强制检验点等控制措施落实,确保关键环节、关键动作实施期间的可靠供电。
研制团队还准备了充分的故障预案,针对太阳电池翼制定了不同发电能力下的最低工作条件,建立了组合体运营阶段,太阳电池翼适应大范围太阳入射角变化、组合体姿态调整变换的最佳控制模式。
此外,由于神舟十二号飞船此次返回地球,增加了快速返回工作模式。根据任务需要,由原先的绕飞地球18圈返回压缩到5圈返回。为保障快速返回,需要电源分系统制定详细的供电保障方案。
为此,电源分系统精确制定了工作模式转换调整、开展了能量平衡分析和预计,配合总体完成了正常返回、快速返回、应急返回等不同返回模式下,电源保障方案的制度,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障航天员平安回家。
北京冬奥发布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 |
向世界发出了象征汇聚、共享和未来的邀请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
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发布。 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
|
中金黄金下属内蒙古矿业违法侵占草原 |
侵占面积约1634公顷,露天采矿加重生态破坏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
无人机拍摄的内蒙古矿业。 (督察组供图) |
|
这些地方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督察指出,辽源市是吉林省唯一一个“十三五”能耗双控两项指标任务均未完成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十三五”前四年碳排放强度不降反升的城市。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2021年1至8月,辽源市经省、市两级发展改革部门节能审查通过的项目12个,能耗总量48.4万吨标准煤,已超过吉林省拟向该市下达的“十四五”新增用能控制指标,能耗双控压力进一步加大。
根据国家和山东省相关规定,济宁市等7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原则上禁止新建露天矿山。但督察发现,济宁市多次以矿权整合名义将早已关停的废弃矿山重新办理采矿权,大幅增加矿区面积,进行露天开采。2018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曾指出济宁市13处矿山治理修复进展缓慢,但济宁市在一家矿山治理修复明显不到位的情况下,于2019年2月上报完成整改。直到今年7月,该矿山被山东省通报后,济宁市才突击回填土方,突击种植小树苗。
湖北省通山县的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6座小水电站应在2020年底前退出。督察指出,通山县放松要求,将退出时间延迟至2022年底,截至督察进驻时仍有5座小水电站在运行。通山县还在上报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中,将6座小水电站所在区域由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调整为一般控制区,企图以调代改,继续保留小水电站。
广东省清远市垃圾渗滤液实际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其中,青山垃圾填埋场长期通过槽罐车将渗滤液违规转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仅2018年以来已累计转运38.4万吨,目前每天仍有500吨左右渗滤液外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清远市8个垃圾填埋场中有5个存在地下水超标问题,其中佛冈县垃圾填埋场7月份氨氮浓度超地下水Ⅲ类标准94.2倍。
督察发现,2018年4月以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违反相关条例规定,在黑龙滩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大肆开发房地产项目。同时,当地违规决策为房地产开发让路,眉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无法律解释权的情况下,向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仁寿县人民政府出具书面说明,为房地产开发“开绿灯”。
督察指出,中国有色集团下属的东方公司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东方公司下属钽业公司的甲基异丁基酮废包装桶属于危险废物。钽业公司擅自将废包装桶作为普通废铁,非法出售给没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公司回收利用。为掩饰非法行为,钽业公司还伪造包装桶回收协议等材料,性质十分恶劣。
督察发现,中国黄金集团部分企业推进矿山绿色开采和修复治理工作不力。如中国黄金所属的内蒙古矿业2018年5月因违法占用草原问题被当地有关部门实施处罚。但企业仅缴纳了草原植被恢复补偿费,在未取得草原征占用手续的情况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违法占用草原面积增大。目前累计违法占用草原面积约1634公顷,对当地草原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对这些典型案例,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
多地新时代文明实践见闻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深读 |
“你是中国的脊梁,你屹立在东方。有了你我们信心百倍,浑身有力量……”9月14日下午,韵味十足的歌曲《中国脊梁》在河北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唱响,一场红色经典展演活动在这里如期举办。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夏垫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理论宣讲、党史学习和文化惠民服务有机结合,通过招募文艺表演队伍,打造“夏垫梨园春,唱响夕阳红”特色项目,吸引了当地百姓广泛关注。
“这一项目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了基层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在茶余饭后感受红色文化、厚植爱党情怀。”夏垫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何爱民说。
一场场精彩演出让群众享受文化盛宴,一个个“百姓舞台”让群众展现自我风采。
在黄土高原,陕西省志丹县“百姓大舞台”成了当地许多群众时常挂在嘴边、念在心里的文化活动。
“能说会道的讲个故事、会跳舞的跳个舞蹈,平时大家也常在广场一起排练。”志丹县保安街道居民薛文龙告诉记者,“百姓大舞台”上的节目充满陕北特色,有民歌、说书,还有秧歌,大家都很喜欢看。
“政府搭台,百姓唱戏。”保安街道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副所长尚文建说,“百姓大舞台”是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自议自评、自育自强的舞台,邀请专业老师指导,让群众成为舞台上真正的主角。
“过去小偷小摸时有发生,现在社区治安好了,解决了我们的一大心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日星社区居民向正清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常态化巡逻,给社区居民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日星社区处于城乡接合部,附近人员流动频繁,治安管理难度大。为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社区组织一支主要由党小组长、居民组长、网格长、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义务巡防、应急处置、矛盾调解,共同编织守护居民安全的‘放心网’。”日星社区党支部书记向建华说。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在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一场名为“冬奥夜校”的活动吸引了许多村民、中小学生参加,志愿者带领大家参观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吉祥物,还进行了趣味闯关等游戏。
“张山营镇是北京冬奥赛区所在地之一,为了培养村民们对冬奥的感情,当好‘东道主’,延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经常邀请冬奥建设者、冰雪运动专家、职教中心老师进村讲解。”张山营镇党委宣传委员刘文慧说,“村民想了解学习什么内容,由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络员在‘点单派单’平台预约,冬奥英语和运动体验最受大家欢迎。”
据了解,延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冬奥夜校”特色项目于2020年启动,通过线下活动、线上微课等不同模式,把群众最喜欢、最需要的服务搬到家门口。
一条条村道平坦宽敞,农户庭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走进湖北省南漳县肖堰镇曲阳坪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然而在几年前,当地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环境又脏又乱,垃圾随处可见。改变始于2018年,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村里挂牌以来,为解决“脏乱差”问题,曲阳坪村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号召人人动手、家家参与,村民逐渐养成了环保自觉,几年下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环境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村民曾相顺说,随着生态环境改善,曲阳坪村观光、采摘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也逐步发展起来,给村民带来了更多收入。
民风淳,乡村兴,各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移风易俗打造文明乡风。
“到现在为止,整个村民组今年只办了几场酒席。”在贵州省福泉市牛场镇朵郎坪村河湾组集中办酒点,朵郎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兴告诉记者。新房酒、满月酒、60岁就开始操办的高寿酒……曾经的河湾组是滥办酒席的“大户”。用村民莫军文的话来说,自己一年挣5万多元,吃酒席就要花3万多元,最多时一天要吃四五次酒席。
为打破奢侈浪费的“面子工程”,朵郎坪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制定村规民约:宴席统一标准为“八大碗”;规定满月、乔迁、参军、入学等酒席禁止操办;如有违规还将视情扣除当年集体经济分红。
“移风易俗在发扬,殡葬改革要加强,禁止酒席不滥办,要向勤俭人家看。”如今,村民之间的约定变成了可以传唱的山歌,当地移风易俗的成效愈发显现。
(记者王子铭、齐雷杰、李浩、赖星、赵琬微、侯文坤、肖艳)
上海旅游节如期而至,带来哪些惊喜?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深读 |
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启“红色礼赞”,和平饭店演绎“海派交响”,豫园老城厢鸣奏“江南丝竹”,武康大楼展现“和谐人居”,黄浦江两岸时尚码头展望“未来城市”……150余处各具特色的上海建筑,成为“建筑可阅读”十二时辰全媒体大直播的“主角”,向电视机前、手机前的观众娓娓讲述上海故事。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上海建筑承载着上海文化,也是上海的魔力所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9月17日说:“我们希望通过‘建筑可阅读’,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讲好精彩的上海故事。我们也以‘阅读建筑’为抓手,丰富城市文化旅游供给,让市民游客以近距离、慢生活、微旅行的方式,体验美好生活。”
在9月17日至10月6日举办的上海旅游节期间,“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行”主题系列活动将陆续开展。
借城市数字化转型“东风”,上海文旅公共服务实现数字化蝶变。“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官方微信小程序9月17日上线,覆盖上海上千余建筑,囊括革命史迹、工业遗产、花园洋房、名人故居等各种类型,集合建筑导览、路线推荐等服务,为市民游客打造24小时“建筑可阅读”云上空间。
与线上活动相呼应,线下全新的“建筑可阅读”专线巴士穿梭在城市间,覆盖黄浦江两岸30余处优秀建筑。专线巴士首批体验者之一、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说,这条路线不仅能让初到上海的游客集中了解上海建筑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也给本地市民带来全新休闲体验。
上海旅游节自1990年创办以来,办节方式不断创新,“让市民游客走进美好和欢乐”的初心不改。
今年有82家景区(点)、博物馆、美术馆以及浦江游览在9月17日至24日推出门票半价惠民活动;行业协会、文旅头部企业联袂推出线上线下“优惠购”“优惠游”“优惠行”活动,提供“一江一河潮玩地”“家门口的好去处”“新国货、新国潮”等主题文旅产品和服务,让人们“自助”选择。
不久前刚退休的林女士9月17日一早便开始打卡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科技馆等。林女士说:“享受折扣不是最终目的,我退休后也要像年轻人一样,体验经典地标的新玩法,追求品质生活。”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介绍,今年旅游节以颇有“引流”“种草”能力的线上活动取代线下重大活动,避免市民游客扎堆。文旅部门和相关场馆着力引导市民游客以“预约、错峰、限流”方式文明理性出游,又借助互联网平台让国内外网友了解上海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新成果。
为保障市民游客健康安全,旅游节主办方已编制《2021年上海旅游节疫情防控指南》,重点明确“一活动一方案”、分级报备审核等6项防疫工作原则。
旅游是大民生、大产业、大展示,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经济发展、事关城市形象。上海旅游节是整座城市以人为本扩大文旅供给乃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
日间登上黄浦江游船,蓝天白云下、徐徐江风中,外滩建筑群和陆家嘴建筑群“隔江相望”,游客们感叹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全线贯通以来,已成为老百姓体验“世界会客厅”的最佳实践区域。各区、各部门携手,以提升购票便利化、指引便利化、导览便利化、联动便利化、登船便利化为抓手,进一步提升黄浦江旅游水陆联动品质。
从黄浦江游览的变迁,可以窥见上海城市更新、服务扩容。在上海旅游节举办之际,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路线图”,以培育优质旅游服务品牌、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信用体系建设等6大方面的27项具体举措,提高市民游客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推动上海旅游优化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效益,推进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
携程集团报告称,今年上半年,上海旅游产品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00%,其中亲子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2%,上海旅游呈现勃勃生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展望,“十四五”时期,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有望成为全球旅游要素的聚集地,在国内、国际旅游新的发展格局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歌声里的“九一八”:时代壮歌与家国情怀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深读 |
每到“九一八”,这首名叫《松花江上》的哀婉歌曲,听来仍令人动容。歌声,承载着历史,也见证着变化。在“九一八”事变爆发90年之际,记者重回“九一八”事变爆发地,在一首首壮歌中,见证90年来白山黑水间的变化,品味不同时代歌声里的家国情怀。
9月金秋,清风徐来。
河北省定州市大鹿庄乡西建阳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传来阵阵歌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83岁的解文岩坐在马扎上,唱着唱着,双眼里渐渐涌上一层泪水,81岁的老伴张满囤在旁边安静地听着,用粗糙的双手搓了搓眼睛。
张满囤和解文岩是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张寒晖的孙子和孙媳。令人意外的是,张寒晖一生并未到过东北。这首令人愁肠百结的歌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1936年夏,共产党员张寒晖受组织派遣,到陕西西安应聘做教师,实际上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在西安期间,他耳闻目睹了东北军官兵和普通民众的流亡惨景,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借用老家河北定州的秧歌“哭坟”的元素,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音声。
新中国成立后,《松花江上》被编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唱家李光羲当年演唱了这首歌。
近日,92岁的李光羲再次在记者的镜头前深情地唱起了这首歌,老人热泪盈眶:“我的童年是在日寇铁蹄下度过的。从小就会唱这首歌,这首歌诞生在国破家亡的旧时代,我希望年轻人能铭记历史。”
秋阳正好,辽宁桓仁县枫叶渐红。
71岁的农民吴振海照例来到村头的桓仁县抗联烈士陵园,缓缓坐在台阶前,轻轻地唱起歌来:“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老人唱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他的父亲吴文全曾是一名抗联战士,他小的时候,父亲就教他学唱了几首抗联的战歌。“那时候年龄小,也不懂这些歌词是啥意思。”成年后,吴振海渐渐明白父亲的心意,“他想让我把抗联精神传下去”。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全部沦陷。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8年6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正式成立。当晚,杨靖宇提笔创作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并亲自教唱。艰苦岁月里,激昂的歌声给了抗联战士无穷的勇气。
在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馆长张鹏一拿出厚厚的两本《东北抗联歌曲集》《东北抗战歌谣集》。“两本书收录的抗联、抗战歌曲有700多首,在和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的过程中,这些歌曲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也锤炼了抗联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张鹏一说。
《西征胜利歌》《露营之歌》……时光荏苒,透过一首首经过岁月洗礼的抗战歌曲,那段全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史跃然纸上,人们仿佛置身于烽烟年代。
湛蓝天空下,9月17日9时35分,G906次高铁列车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旁飞驰而过。
驾驶室内,46岁的司机赵凯目视前方,神情专注。车厢里,歌声流淌:“我的家,在北方。长子心,轻轻讲。你已变了模样,沈水之阳……”这是沈阳市不久前发布的城市宣传歌曲《沈水之阳》,旋律优美,赵凯偶尔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几句。
赵凯行驶的这条线路是京哈铁路,从当年日军炸毁的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的几十米远处经过。列车驶过,赵凯情绪有些激动:“90年前,我们的国土上跑着日本侵略者的火车,中国人受尽屈辱。90年后,沈阳这座城市越来越美,国家也越来越强大,屈辱的旧时代一去不复返啦!”
在距离“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不远的北大营社区,62岁的居民郑玉武骑着自行车来到修缮一新的北大营遗址陈列馆。这处在“九一八”事变中被日军炮轰的东北军驻地,如今四周高楼林立,繁华热闹。
“我从小在这附近长大,亲眼见证了这些年的变化。年轻人应该懂得: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郑玉武说。
热闹的社区里,传来前几年很流行的歌曲《家在东北》的旋律:“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歌词与《松花江上》何其相似,但歌声里,悲伤不再,自由与欢快的气氛,在街道上飘散弥漫。 (记者陈梦阳、孙仁斌、丁非白)
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
一封家书、8个炮弹孔、“八百壮士”…… |
|
( 2021-09-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深读 |
|
9月17日,人们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晋元纪念广场拍照。 |
|
9月16日拍摄的人们在四行仓库西墙下献上的鲜花。 |
|
9月16日,人们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一楼观看谢晋元的一封家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