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世界报道

04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05版:新闻纵深

06版:经济·民生

07版:综合新闻

08版:特别报道

09版:草地周刊

10版:草地周刊

11版:草地周刊

12版:草地周刊

13版:成风化人

14版:成风化人

15版:成风化人

16版:成风化人·影像

争当“店小二” 催生“二期现象” 召唤“校友经济” 湖北“三招”打好疫后经济发展战
争当“店小二” 催生“二期现象” 召唤“校友经济”
湖北“三招”打好疫后经济发展战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


  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投资、消费逐步恢复,财政、进出口降幅继续收窄……自3月25日湖北解除离鄂通道管控开始逐步“解封”已过去100天,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湖北疫后重振加速。

  “店小二”助力经济细胞“加速度”


  订单不降反增,员工不减反多。位于大别山南麓的湖北贵族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机车轰鸣,300余名工人正加紧生产赶订单。公司董事长白明军高兴地说,公司能够迅速复工复产并达产达效,离不开市里派来的“店小二”。

  店小二,原指旧时店家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由于热情的态度和周到的服务,他常被顾客亲切地称为“小二”。

  “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全力当好店小二”。4月底,湖北省委领导在与企业家座谈时表示,做好当前形势下的经济工作,必须引导市场主体增强发展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挖掘和拓展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5月14日,湖北召开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并发布《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

  6月20日,湖北印发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做到“十必须十不准”。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把服务送到企业急需处,让千千万万的经济细胞活跃起来。

  位于武汉开发区的威斯卡特工业(中国)有限公司体会到了“店小二”的服务。政府部门主动上门,帮助员工返岗,还送来100多万元奖补资金。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华波介绍说,公司产能已恢复八成,7月份销售额有望超过8000万元。

  “二期现象”接续经济发展“不断档”


  最近,武汉出现了喜人的“二期现象”。到这里的投资商不少成为“铁杆粉丝”,来了就不想走,守在这里不断追加投资。

  6月20日,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二期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开工。这个有着“国字头”的项目已实现了技术水平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一期二期总投资高达240亿美元。

  就在两天前,小米集团、金山集团先后与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签订二期项目战略合作协议。这两家落户仅3年的企业,已经拥有2000多名员工,营收超百亿元。还有,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大型企业均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投产二期项目。  

  经历两三个月的停工,湖北经济犹如一架重启的机器,再招商建厂,重新布局,已时不我待。然而,湖北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并没有改变。

  为此,湖北从存量中找增量,从现有项目上开发“二期”。这些二期项目往往名头响、手笔大、质态优、含金量高。

  5月19日,专注智能电气制造的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追加投资1.2亿元,建设智能电网产业园二期项目。长江电气董事长王新城说,虽然疫情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公司依然逆势开工,按原计划投资新建二期,推进智慧化、数字化建设,确保完成全年增长目标,并助力企业提档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校友经济”做长做深资智“产业链”


  种竹期龙至,栽桐待凤来。

  6月23日,武汉大学中小企业总部基地项目开工建设。这个由武大校友企业联合投资60亿元建设的项目,旨在为武大校友创办的中小企业提供“联合总部”。

  6月24日,武汉理工大学如期举行校友创投项目路演,利用“云路演”直播方式进行项目洽谈。一大批行业翘楚参加路演,并将在湖北投资兴业。

  湖北将于近期举办“最美逆行湖北”专题招商推介,鼓励湖北校友、楚商企业家开展“资智回荆楚”行动,以充分挖掘湖北高校校友资源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校友经济产业链”正在做长做深。6月30日,清华大学经管EMBA助力湖北第三站来到通城县。中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吸引了校友企业家浓厚兴趣,实现产业招商2亿元。这个由清华大学经管EMBA湖北校友会组织的活动,已先后走进湖北省利川市、洪湖市,推动了一批投资项目落地。

  6月27日,“联百校转千果”高校成果云推介活动走进中南民族大学。2个多小时的直播里,10项科技成果累计被258家企业认领,预计转化金额达1.67亿元。这个高校校长“直播带货”的活动已连续推出5期,共带动近8亿元科技项目投资,成为湖北“校友经济”的新模式。

  “湖北发展空间大、潜力足,市场、要素、科教和综合发展优势突出。”湖北省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前提下,湖北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激发区域发展动能,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武汉7月2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将颁发“中国 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将颁发“中国
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据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颁发给下述对象中符合条件的人员:
 
  ——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
 
  ——出国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的、健在的医务、铁道、运输、翻译人员,参加停战谈判等工作的人员,民兵、民工,新闻记者、作家、摄影等人员。
 
  ——1953年7月停战后至1958年10月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期间,在朝鲜帮助恢复生产建设的、健在的人员。
 
  2020年1月1日以后去世的,在此次发放范围之内。
 
  此次人员统计采取组织统计和个人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组织统计为主,个人申报作为补充。组织统计不能覆盖且符合颁发条件的人员,可于2020年7月25日前,填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个人申报表,由本人或授权代理人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申报表下载地址及各地区受理部门情况详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表彰奖励专栏(www.mohrss.gov.cn)。审核确认后,于2020年10月开始陆续发放。
 
以改革应变局开新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重要讲话
以改革应变局开新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重要讲话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深化改革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指明着力点和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我们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的重要法宝。当前,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十分艰巨。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前路有险阻,改革开新路。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拿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干劲,把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把发展潜能释放出来,不断在改革中破局开路、克难前行。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依靠改革应变局开新局,既要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要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定力、理性分析、科学应对。要认清发展大势,把握好危中有机、化危为机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根据时与势的变化完善改革举措、凝聚改革共识,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依靠改革应变局开新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紧紧扭住关键,又强化改革协同,充分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无论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是教育改革,各项改革涉及面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做好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的文章。要强化重大改革方案的政策配套,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形成各尽其责、合力攻坚、务求实效的改革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澎湃驱动力。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逐浪弄潮创新者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探索,善于创新,通过深化改革除积弊、闯新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不断开创发展新境界。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
“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长江三峡枢纽开启泄洪深孔泄洪(7月2日摄)。

  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干流、乌江及三峡区间来水明显增加,2日10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50000立方米/秒。根据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此次来水达到洪水编号标准,“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      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初心赴使命 热血写春秋 记脱贫攻坚中的共产党员
初心赴使命 热血写春秋
记脱贫攻坚中的共产党员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林晖、黄玥、孙少龙、谢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向贫困发起最后的冲锋。

  无数共产党员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斗志,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克服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跨越难以尽数的重重关卡,带领贫困群众走上向着美好新生活的康庄大道。

  读懂脱贫攻坚中的共产党员,就能读懂中国反贫困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密码。

尽锐出战

  面对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的呼唤,一批批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奔赴战场



  9899万人——这是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总量。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短时间内让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纵观历史、放眼世界,均无先例。

  打非常之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面对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的呼唤,一批批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毅然奔向一处处没有硝烟的战场。

  2016年,在青海省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的“90后”共产党员赵军章主动请缨参加驻村扶贫。

  临出发前,他琢磨着,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熟悉农村情况,下去干扶贫工作应该能比别人更快进入角色。

  哪知道,到青海化隆县上吾具村报到第一天,赵军章就傻了眼。村里只有一条路,村民房屋十分破旧,驻村工作队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最让人失望的还是村民的精神状态,村委会旁不大的小卖部里挤满了打扑克的闲人。

  召集村里党员开会,好多人根本不来;宣传政策,赵军章在上面小讲,村民在下面大讲;每次开会提出的事,村民大多反对。村民们经常对他说的话是:“你这么年轻,你懂啥?你能办下啥事?”

  怎么办?初来乍到的赵军章为了打开村民的心房,想到了个笨办法——多跑腿。接下来的时间,他每天挨家走访。有的年轻人对他不理睬,他就拉着老人聊天。走的次数多了,村民们终于不再抵触,逐渐对他敞开了心扉。

  对村里情况和村里人诉求有了底后,赵军章带着村民一起努力:争取资金进行危房改造,发展中药材种植、土鸡散养等特色产业,抓好党建激活人心……慢慢地,村容村貌、村民心态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2018年底,上吾具村一举摘掉了贫困帽。村民们都说,是赵军章这样的带头人凝聚了人心力量、改变了贫困命运。

  “山里凉,来喝杯热茶,暖和一下!这是黑麋峰出产的拳头产品黄金茶。”3月28日,湖南长沙桥驿镇在大山里开起了展销会,黑麋峰村第一书记周若愚亮开嗓子吆喝着,将一杯杯香气扑鼻的黄金茶递到游客手中。

  不到两个小时,周若愚带来的茶叶销售一空。

  在长沙市国资委工作的周若愚,明年就要退休了。原本可以在机关里“退居二线”的他,却主动来到黑麋峰村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挑起了104户贫困户脱贫的重担。

  “我来,就是啃硬骨头的!”工作经验丰富的他,深知贫困户最需要帮助的就是扶智和扶志。采取合作社代养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手把手教村民管理茶园、打造一支永远撤不走的工作队……在周若愚的不懈努力下,黑麋峰村焕发出崭新面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为如山的责任、庄严的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名。他们坚守在全国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地方,向贫困堡垒发起最后的冲锋。

  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支书、老党员初心不改、砥柱中流,千里驰援的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尽锐出战、不胜不归,更有思念故土的农民工党员、“能人”党员响应号召、返乡“参战”。

  安徽黟县塘田村,贫困一度如同延绵的大山,世代横亘在塘田人面前。

  走出过大山的老兵黄忠诚,退伍后创业小有所成。2011年,黄忠诚不再操持自己蒸蒸日上的木材生意,而是回到家乡挑起村委会主任的重担,“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帮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他每天起早摸黑,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让沉寂已久的荒山重焕生机。

  2016年9月5日,在黄忠诚的不懈努力下,塘田村茶叶专业合作社首次分红,兑现了组建合作社时对贫困户的承诺。

  手捧分红款,贫困户们却哭了——因积劳成疾,黄忠诚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分红现场……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不辱崇高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不懈奋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员啃硬骨、涉险滩,奋力向贫困堡垒发起冲锋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缺水少电……

  走进大山深处的贵州遵义播州区团结村,远远望去,一条绝壁上的“水渠”仿佛蜿蜒的血管穿行在大山之间,向周边群众输送着生命之水。

  村民们亲切地把水渠称作“大发渠”。正是在老支书黄大发的带领下,村民们钢钎凿、风钻敲,硬是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近10公里的“天渠”。

  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岩陡,雨水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温饱更是奢求——有歌谣说:“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

  对于贫穷,黄大发有更深的体会,自幼失去双亲的他吃村里的百家饭长大,始终心系着这片土地和乡亲。带领群众开山修渠、走出贫困,成为他一生的梦想。

  擦耳岩——意为在这里站立,人的耳朵都要擦着岩石,其险峻可想而知。修渠到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绝壁无法测量。黄大发二话不说,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让人拉着吊下悬崖。大家看不到他,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直到黄大发在下面大喊了几声,证明自己没事,大家这才放了心。

  “没有老支书黄大发带头,这个工程修不起来!”当前后历经30余年修建的水渠终于完工,清亮的渠水第一次流进村里,大家捧着渠水喝不够:“真甜啊!”

  修一条渠,引来生命之水;筑一条路,驱散贫困之霾。

  小坝村,四川江油市最偏远的村。群山阻隔、不通公路,让小坝人世世代代受穷,村民用山货换袋盐,都要翻过几个山垭。

  小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青方华,誓要为村民找出一条“出路”。

  1992年,乡里筹措资金号召村民修路,时年24岁的青方华第一个站了出来。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村里8名青年成立先锋队,带头背炸药,用钢钎凿洞、雷管炸山,硬是建成了小坝村第一条通村公路。

  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只修通一条山路远远不够,必须整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当选村支书后,青方华开始规划通组联户的路网,并郑重向全村群众承诺——“一定要修好村里的路,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为了实现这个承诺,青方华一干就是18年。

  一条条道路不断延长,一个个希望不断萌生……到2016年,小坝村终于打通了所有入户路。

  路通了,青方华又带领村民们种木耳、育香菇、养蜜蜂,想尽办法为村民寻找致富门路。没想到,2016年12月,在走访贫困户的路上,青方华乘坐的车意外坠崖,48岁的他再也没有醒来。

  如今,小坝村已经脱贫,正一步一步迈向小康。村民们行走在一条条浸透着青方华心血的路上,目光坚定、脚步不停……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牺牲与奋斗,换来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地处中缅边界的云南瑞丽市勐秀乡,“村官鸡”品牌小有名气。创立这个品牌的,正是一名昔日的大学生“村官”——段必清。

  2009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段必清考上“村官”,来到勐秀乡户瓦村工作。小山村贫困群众的生活,让在城市里长大的他深受震撼。如何找到适合这里的脱贫产业?

  经过调研,他发现山区生态环境好、森林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生态养殖业。但是村民一直以来习惯了种植业,对土鸡养殖不感兴趣。思来想去,他决定自己先“试水”,只有自己成功了,别人才有信心跟着一起干。

  第一年养殖,从来没喂过鸡的段必清交了惨痛的学费:1000只土鸡苗死了近一半,卖鸡的钱还了租金、饲料钱,不但没剩余,还欠下工人工资。

  照书本学、上网查、多方请教养鸡技术……段必清成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断摸索前进,逐渐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鸡司令”。加入养殖合作社的村民,户均年增收数千元。

  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段必清没有离开。“通过养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我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尽管步履蹒跚,但我一直奋力向前!”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那些浸透汗水的衬衫、沾满泥点的裤腿、黝黑通红的面庞,是共产党员们留下的最美印记。

决战决胜

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3月6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当前,我国贫困人口已经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脱贫。”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生动概括了广西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杨杰兴现在的工作状态。

  乐业县是广西目前尚未脱贫的8个贫困县之一,对于扎根百坭村的杨杰兴来说,脱贫攻坚不仅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更是他对已故同事——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沉甸甸的承诺。

  “纪念文秀同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扶贫工作做好,以实际成效告慰她。”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杨杰兴成为百坭村脱贫攻坚路上的带头人。

  受疫情影响,百坭村2000多亩砂糖橘滞销,眼看就要烂在地里。

  “群众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最忙的时候,为了联系销售渠道,杨杰兴一天打上百个电话,手机要充两三次电。长时间接打电话导致耳朵发红肿痛,他就戴上耳机继续打。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方联系之下砂糖橘打开了销路,老百姓紧锁的眉头舒展了,杨杰兴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砂糖橘之战”暂告一段落,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战斗”仍在继续。帮村民干农活、了解村民家里的新情况、提醒大家做好疫情防控……杨杰兴一刻也不曾放松。

  “三区三州”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正是“三州”之一。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让不少凉山州干部压力倍增,布拖县乐安乡党委副书记木乃什古正是其中之一。

  随着雨季来临,距离布拖县城仅30公里的洛恩村“遭了殃”,刚抹平的水泥路面被夜雨打得坑坑洼洼。木乃什古硬是带人又干了一上午,才把被雨水打烂的路面补了回来。

  路面的问题解决了,各村贫困户安全住房的建设任务仍然艰巨。虽然村子离县城不算远,但当地本就吃紧的建材仍然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解决问题,木乃什古又带人从300公里外的会理县拉回了5万多块砖。

  每天只睡3个小时,睁开眼就开始协调工作,就算感冒了也就是吃几片药继续干……安全住房任务顺利完成,这个“80后”却平添了不少白发。

  疫情之下,有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有的扶贫项目、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延迟……共产党员以时不我待的强烈责任感和决战决胜的坚定意志,争分夺秒、不舍昼夜,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奋力冲刺。

  ——宁夏西吉县涵江村,第一书记秦振邦一次次打开“脱贫清单”,确认近期必须完成的任务:“3个村组4公里路面要硬化,3户村民因房屋附近滑坡要搬迁”;

  ——云南贡山县双拉村,党总支书记王国才时不时到地里查看长势正好的草果、魔芋、黄精,全力帮扶村里最后两个贫困户;

  ——甘肃临夏市王坪村,第一书记马兴文在村里一片烂草滩上新建成的牡丹休闲苑里忙碌着,期望通过乡村旅游为村民进一步增加就业和收入;

  ……

  在已经脱贫的地方,共产党员未雨绸缪、夙兴夜寐,尽最大努力不让一户群众返贫。

  在还未脱贫的地方,共产党员更是殚精竭虑、冲锋在前,想尽办法不让一户群众掉队。

  在决战决胜的最前线,党旗始终在高高飘扬……  

 
水清 地绿 空气新 黑龙江绘就生态治理新画卷
水清 地绿 空气新
黑龙江绘就生态治理新画卷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韩宇、马晓成、王雨萧


  近年来,黑龙江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水变清、地变绿、空气变清新,黑龙江省在雄鸡之冠绘就了一幅生态新画卷。

水变清:曾经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河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万宝镇的老人栾德信,总愿意到家门口的倭肯河岸转一转。“你看现在的河水多清,就在几年前这还是个臭水沟呢!”

  倭肯河是松花江较大的一级支流,流经三个城市,也是七台河市的母亲河。据栾德信老人回忆,曾有一段时间,房屋、沙堆、养殖场等散布河道两侧,慢慢地把清澈的倭肯河污染成了臭水沟。

  2018年,倭肯河抢肯断面由于氨氮超标,被认定为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劣Ⅴ类水体。

  为什么是倭肯河?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调查发现,七台河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上万吨污水直排;桦南林业局3000吨生活污水直排,投入6000万元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却闲置一旁……

  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可根子在岸上。面对触目惊心的污染状况,黑龙江省下定决心“以污溯源”,深挖污染原因,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污染源进行歼灭。

  随即,黑龙江省推进哈尔滨信义污水厂溢流调水临时工程、文昌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提标改造工程、七台河市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工程,同时完成了河道两岸的污染源排查迁建。

  经过一年的努力,倭肯河告别了劣Ⅴ类水体。

地变绿:退耕还湿青山补绿鸟兽归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分布区。几十年前,三江平原湿地开发对满足粮食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过度开发也导致湿地面积萎缩。

  “与过度开发相伴的,就是洪涝灾害增加,水土流失加剧,许多老辈人口中的飞禽走兽都不见了。”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刘玉江说。  

  几年前,黑龙江省决定,对三江平原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退耕还湿,恢复湿地资源。

  “刚开始退耕还湿时,湿地里面都是被村民们开发出的零散田地,恢复起来非常困难。”刘玉江说。

  在富锦国家湿地公园附近的民胜村,村民李长吉就曾经在湿地开田种粮。“刚开始还不理解,让烂泥塘产粮食不好吗?现在湿地公园开起来以后,许多村民有了新工作,许多飞禽也都回来了,我才知道保护湿地的好处!”

  据统计,近年来黑龙江退耕还湿近42万亩,仅三江平原退耕还湿就超过28万亩,东方白鹳、白鹭、白鹤等陆续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在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抚育、补植补造、人工造林已达178.4万公顷,全区有林地面积70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6.04亿立方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貂熊重现山林,野鸡、野鸭、雪兔、黑熊等屡见不鲜。

空气变清新:改善能源结构强化秸秆治理


  一直以来,黑龙江省供电主要依赖煤炭,燃煤成为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煤尘和粉尘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为改善能源结构,创造“天蓝水碧”的优良生态环境,黑龙江充分发挥当地清洁能源储备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风能等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发电量猛增。黑龙江省2019年清洁能源发电量14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7%。

  生物质燃烧也是造成黑龙江省重污染天气增多的原因之一。为此,黑龙江省在2019年发布“禁烧令”,确保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秸秆,与此同时把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秋冬季、春播前,因焚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近几年黑龙江加大秸秆综合利用,仅去年省财政就投入43亿元,重点围绕秸秆还田等方面制定11条具体政策措施,并把以还田为主的肥料化利用作为秸秆处理的主攻方向。截至2019年底,黑龙江省秸秆还田利用量达到5860.2万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

  据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统计,去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3.3%,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稳定达标。       新华社哈尔滨7月2日电

 
绚丽花海扮靓秦岭小城
绚丽花海扮靓秦岭小城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7月2日,市民在位于留坝县城的金水湾花海拍照。近日,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金水湾花海的各类鲜花次第绽放,绚丽缤纷。  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北疆铁路环线正式形成
北疆铁路环线正式形成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7月2日,新疆阿富准铁路(阿勒泰-富蕴-准东)全线贯通,北疆铁路环线正式形成。

      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就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所谓“香港自治法案”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外委会分别发表声明
就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所谓“香港自治法案”
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外委会分别发表声明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就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所谓“香港自治法案”发表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近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所谓“香港自治法案”。此举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对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国全国人大对此予以强烈谴责,表示坚决反对。

  国家安全立法在世界各国均属中央事权。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家安全负有最大和最终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完全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预。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有关法律针对的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有利于坚决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维护香港法治、止暴制乱,有利于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有关法律是对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高度自治权的有力维护,将有利于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

  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中国政府治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不是《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在《中英联合声明》中宣示的对港方针政策均已纳入香港基本法,得到全面有效实施,根本不存在中方违反“国际义务”的问题。

  我们强烈敦促美国国会及一些政客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干涉包括香港事务在内的中国内政。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予以坚决回应。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就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所谓“香港自治法案”发表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近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不顾中方严正交涉,分别通过所谓“香港自治法案”,恶意诋毁香港国家安全立法,严重干涉中国内政,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全国政协对此坚决反对并予以严厉谴责。

  从去年“修例风波”以来,“港独”组织和本土激进分离势力在外部势力支持下,实施触目惊心甚至具有恐怖主义性质的暴力犯罪,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严重损害香港法治,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会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坐视不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针对的是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惩治的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组织和个人,不仅不会影响香港广大市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而且能够更好地保护香港市民享有和行使法定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有利于促进香港基本法的全面实施,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利于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得到了包括广大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拥护和支持。美国国会炮制出的所谓“香港自治法案”,关心的绝不是香港人民的“民主”“自由”,而是妄图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美国反华势力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在中央的坚定支持和香港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实施,香港定将由乱入治,实现长治久安,“东方之珠”必将重放异彩,更加璀璨夺目。

 
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开出特区由乱而治良方
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开出特区由乱而治良方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香港病了,病得很重!”一年多来,旷日持久的街头暴力和社会动荡,让广大香港市民、亿万内地同胞和所有关心香港的人们揪心、痛心。“香港怎么办”的忧心之问横亘于前,备受关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公布实施,不仅给出了有力回答,更开出了香港由乱而治的良方。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有言: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针对当下香港之疾,正需以“望闻问切”来寻根溯源,方可对症下药、有效施救。

  望气色——黑。去年6月以来,香港被“黑暴”所笼罩。暴徒肆意袭击警员、围殴民众、打砸纵火,甚至使用枪械、爆炸装置等高杀伤性武器,已具有明显的本土恐怖主义性质。

  闻声息——痛。“香港不能再乱下去”“家园已面目全非”“‘黑暴’祸港何时休”,香港市民面对肆虐的暴力乱象人人自危,苦不堪言,痛心疾首之呼告不绝于耳。

  问症状——毒。从鼓吹“港独”主张到侮辱国旗国徽,从围攻中央驻港机构到与外部势力深度勾结,反中乱港势力公然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猖獗程度前所未有。查看“病史”可见,这种“病毒”一直潜伏香港,不时发作。外国势力利用香港作为反华“桥头堡”,反中乱港势力甘当其“马前卒”,都由来已久。

  切脉象——弱。香港GDP10年来首次负增长,最新季度失业率达15年来新高,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排行跌出三甲,全球竞争力位次急跌至第五,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至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最低值……一系列经济指标反映,陷于动荡的香港急遽坠入衰弱。

  香港之乱,病根在国家安全之堤存在漏洞。免疫系统出问题,就会让病毒找到侵害肌体的温床。找准症结,辨证施治,中央为香港把脉诊断,迅速制定出台香港国安法,充分体现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坚决维护和最大关切。

  为何称此立法为治港良方?一言蔽之,就是标本兼治,祛病强身。

  首先,此方能“祛邪扶正”。香港国安法出台,将有效防范、制止和惩治发生在香港的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以及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唯有有力打击“黑暴”幕后黑手、暴恐分子、“港独”组织、激进本土分离势力等,形成高压震慑,才能切实祛除祸国害港的毒瘤。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保障香港市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才能还香港最大多数人以公道正义,还香港社会以风清气正。

  其次,此方可“固本培元”。对香港而言,最佳制度保障就是“一国两制”,这是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维护和巩固。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厘清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权责,既强调“一国”根本,也兼顾“两制”差异,做到最大程度信任和依靠特区、最大程度保障人权、最大程度兼顾香港普通法特点、最大程度保证法律有效实施,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大举措。

  再者,此方将“化瘀通络”。“痛则不通,瘀生百病”。香港的发展被“黑暴”强行按下“暂停键”,关键梗阻在于社会不安、政治动荡。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将有力化解瘀堵,帮助香港社会恢复秩序,重回良性轨道。有了更强而有力的法治保障,才能确保社会安全、维护政治稳定,才能为香港谋划推进长远发展和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创造不可或缺的良好环境。

  中央出手强力护港、救港,得到了香港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支持与拥护。香港国安法从审议到通过,香港社会反响积极热烈,一系列向好信号跃然而现,从楼市走势上扬到外资纷纷表态支持,都反映这一立法良方具有安定人心、提振信心之效。

  “药到病除,效如桴鼓”。人们有理由充分相信,祛除沉疴的香港,依然会是那个港人乐居、商家愿来、世界看好的“东方之珠”;凝心聚力再出发的香港,必将重新大放异彩,再创辉煌成就。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香港法律界:香港国安法充分兼顾内地与香港法律制度差异 香港国安法不会损害香港现有法律制度
香港法律界:香港国安法充分兼顾内地与香港法律制度差异
香港国安法不会损害香港现有法律制度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据新华社香港7月2日电(记者周文其、郜婕、苏万明)香港法律界知名团体及人士2日表示,香港国安法法律条文清晰规范,充分兼顾内地与香港法律制度的差异,不会损害香港现有的法律制度。该法律只针对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只有依法严惩犯罪分子,才能有效保障广大市民合法权利和自由,推动香港更好地再出发。

  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黄玉山表示,“修例风波”以来,受“黑暴”“揽炒”冲击,香港社会出现动荡,国家安全受损。香港国安法正式实施将令香港尽快重回正轨,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行稳致远。

  就法律体现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的信任,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说,根据香港国安法,由香港特区设立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香港维护国家安全事务,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责任。驻港国家安全公署是针对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行使管辖权。这些规定均表明,中央信任特区能够担负起相应的宪制责任。

  香港律师会会长彭韵僖指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涉及国家安全的案件通常由中央或联邦机构所管辖、执行、惩治。而根据香港国安法,有关执法、检控工作主要由特区政府警务处、律政司分别负责。案件主要也是交由香港法院进行审理。这体现出中央政府对香港法律制度的信心和尊重。

  大家一致表示,香港国安法充分兼顾内地与香港法律制度的差异,不会损害香港现有的法律制度。香港特区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主席梁美芬强调,这部法律既考虑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也考虑到香港独特情况,特别是在法律制度方面已经充分做出调整,完全照顾了香港的实际情况。

  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发表声明指出,香港国安法立法过程规范严谨。全国人大常委会收集了大量港人的意见,充分考虑了香港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最大程度兼顾了香港普通法的特点。

  香港与内地法律专业联合会会长陈晓峰说,该法律坚持了刑法不具追溯力、无罪推定、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等国际通行的法治原则,做法合情合理、合宪合法。相信该法律会有效确保公平、公正地审理有关案件。

  法律界知名团体及人士认为,香港市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没有受到影响。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在声明中表示,香港国安法用清晰的语言写出有关罪行的定义、具体构成和相应的刑事责任、刑罚规定、效力范围等,让市民对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有了更清晰的预期。只要不触碰法律的底线,广大市民可以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就做好香港国安法的落实工作,梁美芬呼吁,香港特区政府和各界人士应当切实做好这部法律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令每位香港市民都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杜绝任何伤害国家利益、伤害人民感情、伤害国家民族尊严和国家安全的活动在香港出现。

 
为社会长治久安打开全新稳定局面 香港主流舆论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香港国安法
为社会长治久安打开全新稳定局面
香港主流舆论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香港国安法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香港7月2日电(记者丁梓懿)香港主流舆论和社会各界继续积极发声支持香港国安法,认为该法是香港由乱入治的重大转折点,得到大多数香港市民拥护和支持,必将为社会长治久安打开全新局面,实现民心安稳、经济复苏。

  7月1日是香港回归23周年,又逢香港国安法实施,《大公报》社评说,这标志香港进入新时代。时间将证明,香港国安法是香港由乱入治的转折点,是香港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重要里程碑。

  香港《文汇报》社评表示,香港国安法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极少数人高悬法治利剑,有助于重塑管治、改善社会治理,扭转和消除困扰特区政府施政的各种乱象,为下一代打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让“一国两制”实践后继有人。

  《香港商报》发表时评指出,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填补了香港回归23年来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漏洞,令今年回归日别具意义。市民纷纷表示,看到香港经历了一年多不断升级的暴力和暴乱,觉得无比痛心,又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担心,现在有了国安法保障,感到“很安心”。

  《星岛日报》社论认为,中央这次立法犹如下“标靶药”,准确针对病灶,相信可逐步起到拨乱反正的“药效”。如果反对派以为仍可利用形势撼动中央和特区政府,终将走入死胡同。

  国家安全底线愈牢,“一国两制”空间愈大。香港各界人士认为,香港国安法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稳固基石,也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必将为香港社会长治久安打开全新局面,让民心安稳、经济复苏。

  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卢文端表示,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标志着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以维护国家安全为主轴,打破反对派及其背后的外部势力企图把香港变成反华反共桥头堡的图谋,解决香港主要矛盾;香港保持稳定社会环境,着力解决经济民生等方面深层次问题。

  中银国际副董事长、香港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会长林广兆说,香港国安法的制定是中央政府送给香港的一份“回归纪念日礼物”。相关法律可以起到拨乱反正、止暴制乱的作用,同时保障香港繁荣稳定、社会长治久安,对捍卫“一国两制”行稳致远、香港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意义重大。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伦律师事务所高级法律顾问陈清霞指出,此次立法程序、实施路径和执行方式是中央依法对香港实施有效管治的体现,对于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起到重要作用,可完善健全依法治港的制度体系,切实保障港人享有的合法权益。

  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认为,中央此次制定香港国安法,以守护香港市民根本利益、守护香港繁荣稳定为出发点,顶住国际压力和反对派的蓄意抹黑,决心坚定不移。香港国安法必将为香港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稳定、和谐便利的社会环境,受益的将是每一个香港市民,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样得到法律支撑和保障。

  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郑家纯表示,立法有利于香港建构更平和的营商环境,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在国家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后,期望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能集中精力,解决香港经济民生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香港合和实业主席胡应湘认为,过去一年香港经历社会动乱,严重打击商界投资意愿,相信香港国安法通过后,香港稳定繁荣更有保障,会吸引更多投资者。

  香港自由党也表示,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全面贯彻“一国两制”,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障香港繁荣稳定,同时对危害国家安全的不法势力产生震慑作用。

 
香港国安委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责任 香港国安法热点透视之一
香港国安委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责任
香港国安法热点透视之一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第二章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机构作出规定,明确要求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机构的创设备受各界关注,成为有关香港国安法的舆论热点之一。

  其一,为什么要设立香港国安委?

  长期以来,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机构设置、力量配备、执法权力配置等方面不健全不完善,存在明显缺失和短板,导致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处于“不设防”状态。可以说,香港是世界范围内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最不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最薄弱的地区之一。依据香港国安法设立香港国安委,无疑是极具现实针对性的重要必要之举。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由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事务,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责任,并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监督和问责。法律专家指出,这是香港特区作为直辖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的法律地位所决定的,也是国家安全事务属于中央事权的属性所决定的。同时,这也充分体现香港国安法四大特点之一,即最大程度信任、依靠特别行政区。

  其二,香港国安委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香港国安法规定,香港国安委的职责包括:分析研判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形势,规划有关工作,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政策;推进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建设;协调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工作和重大行动。专家认为,相关制度安排有利于更好统筹香港特区的管治资源,发挥香港特区行政主导的体制优势,依法有效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行为和活动。

  其三,香港国安委的决定为何不接受司法复核?

  依据香港国安法规定,香港国安委工作信息不予公开,其决定不接受司法复核。对此,法律专家分析指出,香港国安委负责处理与香港特区有关的国家安全事务,而国家安全事务性质上与国防、外交等一样,属中央事权。对于属中央事权的事务,香港特区无权决定向社会公开,也无主动或应要求向社会公开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香港国安委工作中不可避免会掌握大量国家秘密信息,作出的决定很多也涉及国家秘密事项,若对外公开可能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损害香港社会根本利益。

  从香港国安委的工作属性看,其决定显然不适宜接受司法复核。专家认为,这一规定合法合情合理,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香港国安委信息不公开,法院无从判断有关决定是否合法、合理及符合正常程序,不具备司法复核的基础条件。二是维护国家安全是中央事权。特区政府有时须根据中央政府的指令、命令履行职责。特区法院作为地方行政区域的司法机构,无权对中央发出的有关指令、命令等进行司法复核。三是国家安全形势、政策、制度机制建设和重大行动专业性极强,判断有关决定是否合理,需掌握的信息超越特区层面的认知,香港法院无法作出准确判断。四是香港特区国家安全形势纷繁复杂,有关政策决定需及时因应形势变化,追求时效,如接受司法复核,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法律专家强调,香港国安委的决定不受司法复核,不等于其行为不受监督和制约。专家指出,根据香港国安法规定,中央政府作为授权主体,有权监督和问责香港国安委工作。中央政府将会严格行使监督权,确保香港国安委依法履职,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市民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新华国际时评 干预香港事务美方注定失败
■新华国际时评
干预香港事务美方注定失败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美国国会众议院当地时间1日通过所谓“香港自治法案”,以粗暴方式干涉中国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然而,不论美方使出何种手段,中国政府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稳定的决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美方通过所谓制裁干扰中方推进香港国家安全立法的图谋注定失败。

  香港国安法充分反映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香港国安法,是香港恢复秩序、由乱及治的治本之策,是“一国两制”实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障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强大制度保障。

  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法定程序,推进涉港国家安全立法,维护国家安全,不容任何外部势力说三道四。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无论外部反华势力如何施压,都阻挡不了中方推进实施香港国安法的决心和行动。

  一段时间以来,美方打着“人权”“自由”等旗号,一再粗暴干涉香港事务。继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后,美方又一意孤行炮制所谓“香港自治法案”,充分暴露其利用香港问题遏制中国发展的真实意图。

  香港社会各界人士近日纷纷表示,美方行径再次凸显中央就香港维护国家安全进行立法的必要性,有关法律也将打击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这将有力维护国家安全和香港长治久安,并相信在相关法律生效后,香港能够发展得更好。

  威武不能屈。任何势力、任何情况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决心和意志。美方应当认清形势,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干涉香港事务,停止推进有关涉港消极议案,否则中方将采取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一切后果完全由美方承担。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外交部:少数西方国家借涉疆问题抹黑中国的企图再次以失败告终
外交部:少数西方国家借涉疆问题抹黑中国的企图再次以失败告终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成欣)就46个国家日前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以压倒多数支持中国治疆政策一事,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日表示,少数西方国家借涉疆问题抹黑中国的企图再次以失败告终。中方敦促有关国家摒弃政治化和双重标准,停止借人权之名行干涉他国内政之实。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日前,欧盟在人权理事会指责新疆人权状况。与此同时,46个国家作共同发言,支持中方在涉疆问题上的立场和举措,赞赏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表示,去年以来,针对个别国家在多边人权场合炒作涉疆问题,广大友好和发展中国家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多次共同发声,赞赏中国新疆反恐和去极端化成果,依法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的人权,反对借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在本届人权理事会会议上,46个国家以压倒多数再次通过共同发言的方式,重申明确支持中国治疆政策。少数西方国家借涉疆问题抹黑中国的企图再次以失败告终。”

  赵立坚指出,涉疆问题根本不是一些势力所鼓噪的人权、民族、宗教问题,而是反暴恐和反分裂问题。面对严峻的暴力恐怖形势,中国政府坚持标本兼治,打击与预防相结合,在新疆采取一系列反恐和去极端化举措,相关举措不仅符合中国法律,也是中国落实国际社会反恐和去极端化倡议的具体步骤和体现。中国举措卓有成效,新疆已连续3年多没有发生暴恐案件,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等各项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国际社会公认,中国为世界人权事业和全球反恐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赵立坚说,中方致力于与各方一道,推动多边人权机制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客观、公正、非选择性方式处理人权问题,通过建设性对话与合作,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我们反对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敦促有关国家改弦更张,摒弃政治化和双重标准,停止借人权之名行干涉他国内政之实。”

 
美媒为何称蓬佩奥为“史上最差国务卿”
美媒为何称蓬佩奥为“史上最差国务卿”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刘品然、刘晨、刘阳)“史上最差国务卿。”《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不久前如此评价美国现任国务卿迈克·蓬佩奥。

  这位公然宣扬“撒谎、欺骗、偷窃”的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就任国务卿两年多来,不仅让国务院士气跌入谷底,更让美国外交政策陷入泥潭,让美国国际信誉蒙尘。  

  蓬佩奥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参军,退伍后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此后一度经商,2011年当选堪萨斯州联邦众议员,步入政界。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他被任命为美国中情局局长。2018年3月,特朗普提名蓬佩奥取代蒂勒森出任国务卿。  

  他任国务卿后,美国在伊朗核问题、巴以问题和朝核问题上的政策饱受诟病。他大力推行的“抹黑外交”“施压外交”“制裁外交”令美国在国际上引起争议。

  蓬佩奥上任后不到两周,美国正式退出伊核协议,随后重启对伊朗的全面制裁。两年多来,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遭到国际社会批评,也未能迫使伊朗屈服。

  在巴以问题上,美国不顾国际社会反对,不仅把美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还公开为以色列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开绿灯”。美方今年年初公布的“中东和平新计划”遭到巴方明确拒绝,巴以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升级。

  朝核问题上,美国也陷入尴尬。两年多来,虽然美朝领导人多次会晤,但双方在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分歧依旧难消,就无核化的定义和实现路径始终无法达成共识。2019年8月,朝鲜外务省第一副相崔善姬批评蓬佩奥涉朝言论“越过了红线,不仅使准备恢复的朝美工作磋商很难召开,而且将进一步恶化朝美关系”。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蓬佩奥诬称中方隐瞒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美国将退出世卫组织,推卸美国抗疫不力的责任。《华盛顿邮报》网站发表评论指出,在此非常时期,蓬佩奥无心促进国际社会联手抗疫,对盟友的援助许诺只是“空头支票”,他更关心的只是如何借机打压对手。

  英国《卫报》网站刊文称,在外交政策方面,蓬佩奥削弱美国信誉的倾向再强烈不过。

  今年5月,在蓬佩奥建议下,特朗普解除国务院督察长史蒂夫·利尼克的职务。《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报道说,利尼克被解职前正在调查蓬佩奥是否存在要求国务院工作人员帮他和他妻子遛狗、去干洗店取衣物、餐厅订座等以公谋私行为。还有多家美国媒体披露,在国会众议院去年9月启动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后,蓬佩奥曾千方百计阻挠国务院官员到国会作证。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蓬佩奥还多次在国务院公款设宴,受邀者多为美国商界、政界和媒体人士,而来自其他国家的外交官或官员仅占14%左右。蓬佩奥用公款为个人未来政治生涯“铺路”的做法引起美国社会不满。

  前常务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在美国《外交》杂志上撰文说,蓬佩奥治下的国务院遭受着自“麦卡锡时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纽约时报》网站近期在题为《蓬佩奥使美国国务院蒙羞》的文中说,“蓬佩奥损毁了国务院用几个世纪的服务和牺牲建立起的声誉”。

 
新冠病例激增 美国人焦虑感“触顶”
新冠病例激增 美国人焦虑感“触顶”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路透社与益普索集团联合民意调查1日发布结果,显示美国人对新冠疫情的焦虑情绪攀升至一个多月以来顶峰,约八成民众对疫情表达担忧。

忧虑加深


  路透社与益普索5月开始就美国民众对疫情反应定期作民调。最新民调6月29日至30日展开,发现81%美国成年人自述对疫情“非常”或“有些”担忧,人数比例创下最高纪录;共和党人忧虑加剧最明显。

  路透社报道,美国新冠病亡人数超过12.7万,全球居首。当前疫情“重灾区”包括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佛罗里达和亚利桑那四州,部分地区医院收治新冠重症病患的床位短缺。

  纽约市受疫情冲击严重。市长白思豪1日在例行吹风会上说,由于其他地方疫情堪忧,纽约市取消原定7月6日允许本地餐馆开放室内就餐的计划。“我们发现许多问题……尤其是人们重回酒吧、餐厅等室内场所消费引发的问题。”

  一些公共卫生官员认为,美国多州重开餐馆是造成病例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州已决定重新关停餐馆。路透社统计,全美6月30日新增确诊病例接近4.8万例,其中加州8441例,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多。

关乎选举


  与民主党人相比,共和党人先前对执行“居家令”、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态度不积极。这份最新民调发现,大约七成共和党人担忧疫情扩散,而先前民调显示为六成;每10名民主党人中约9人表达个人担忧,与先前民调结果持平。

  路透社统计,美国至少10州6月新冠病例数翻了一倍多,包括共和党控制的得州和佛州。由于白宫提供的防疫指导有限,抗疫担子大多落到地方官员肩上。同时,面对失业率飙升、经济萎缩,各行业要求尽快“解封”的呼声让地方政府承受重压。

  美国定于11月3日举行总统选举,预期由共和党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决提前锁定民主党候选人提名的前副总统乔·拜登。拜登6月30日批评特朗普应对疫情不力。

  民调发现,在选择决定投票给谁的“最重要因素”时,27%调查对象认为是候选人打算如何帮助国家战胜疫情;21%认为是候选人如何创造就业岗位、推动经济发展。这与6月8日至9日所作民调结果大致相反:当时21%的人看重候选人如何应对疫情,26%希望选出擅长发展经济的总统。   (陈丹 新华社专特稿)

 
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重新开门迎客
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重新开门迎客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7月1日,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电梯内贴着保持安全距离的标识,每次乘梯不能超过6人。

  因新冠疫情关闭的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于7月1日重新开门迎客。目前,中心只开放6层的临时展区和4、5层的现代艺术常设展区。参观者需提前网上预约参观时段,11岁以上参观者须佩戴口罩,参观过程中保持安全距离。  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疫情反弹,美国多州经济重启按下“暂停键”
疫情反弹,美国多州经济重启按下“暂停键”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美国部分地区新冠疫情近期反弹,加利福尼亚州等多个州暂停或放缓经济重启步伐。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1日要求19个县关闭酒吧、博物馆、电影院,禁止餐厅堂食等室内活动。

  加州是美国人口第一大州。纽瑟姆1日宣布的防疫新规将执行三周,适用于洛杉矶等19个县,涉及大约3000万人。他说:“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令人非常忧虑。”

  截至6月29日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周,加州新冠确诊病例增加45%至大约25万例,住院人数增加52%至5077人,重症病例新增500多例至1528例。

  加州疫情最严重地区是与墨西哥交界的因皮里尔县。那里新冠感染率达20%,超过加州平均值的两倍,医院不堪重负。因皮里尔县1日开始执行加州最严格的防疫限制措施,禁止任何规模的非必要聚集,禁止商店购物和室内宗教活动。

  为确保落实防疫新规,纽瑟姆说,加州监管部门和公路巡逻队正联手组建“突查队”,更加积极地查处违规经营者,叫停违规活动。

  加州1日晚些时候重新启用4处临时医院,可以收治大约300名患者。

  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得克萨斯、佛罗里达和佐治亚等州疫情同样吃紧。新墨西哥州州长米歇尔·格里沙姆1日把州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延长至7月15日,决定强制要求民众戴口罩。

  “新墨西哥州目前仍有能力改变新冠病毒的可怕传播轨迹,”格里沙姆说,“但我们时间有限。我们正紧盯得克萨斯、亚利桑那和其他一些疫情严重的州如何应对。”

  印第安纳州州长埃里克·霍尔库姆1日宣布暂缓推进经济重启计划直至7月中旬,要求餐厅、酒吧和娱乐场所暂缓提高接待人数上限,保持集会人数上限250人不变。

  亚利桑那州州长道格·杜西6月29日要求酒吧、夜店、健身房、电影院等场所关闭至少30天,公立学校至少推迟至8月17日开学。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26日要求酒吧停止营业。

  纽约市先前是美国疫情最严重地区之一,近期新增病例减少。纽约市原定7月6日恢复室内餐饮营业,1日宣布推迟执行。

  依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日发布的数据,美国过去24小时新增新冠确诊病例52898例,死亡病例706例。美国迄今确诊病例超过268.2万例,死亡病例超过12.8万例。(包雪琳 新华社专特稿)

 
世卫专家:最新研究所指猪流感病毒并非新病毒
世卫专家:最新研究所指猪流感病毒并非新病毒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日内瓦7月1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专家7月1日强调,一项最新研究提到的存在于猪群中的G4 EA H1N1流感病毒并非新病毒,各国及世卫组织的流感监测网络已对其监测多年,且已研发出多种用于研制相关疫苗的候选疫苗株。

  日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发的一篇论文称,研究人员在2011年至2018年间对近3万头猪的鼻拭子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猪群中存在的G4 EA H1N1流感病毒(G4基因型欧亚类禽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传染性,已具备感染人的能力,有可能造成全球大流行。

  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在1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一研究中所指的G4 EA H1N1病毒从2011年以来一直处于世卫组织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的监测下,这项研究的开展也是基于2011年以来的监测数据。

  他强调,G4 EA H1N1病毒并非一种新病毒。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此前就已发现这种病毒,并证明其已具备感染人的能力。有可能造成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种类众多,2009年导致大规模疫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未来数月甚至数年内都应加强对G4 EA H1N1病毒的监测,对其保持警惕。

  瑞安提到,世卫组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合作研发出多种用于研制相关疫苗的候选疫苗株,且始终关注每种疫苗株的进展,确保一旦找到有效疫苗株就能够开展大规模疫苗生产。

 
商务部:希望印方立即纠正相关针对中国和中国企业歧视性做法
商务部:希望印方立即纠正相关针对中国和中国企业歧视性做法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陈炜伟、王雨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日表示,中方没有针对印度的产品和服务采取任何限制性、歧视性措施。印方有关做法违反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和印方在世贸组织中的承诺,希望印方立即纠正相关针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歧视性做法。

  高峰在商务部当日举行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印经贸合作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双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重视与印方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希望双方相向而行,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经贸共识,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健康稳定发展,为实现两国和本地区共同繁荣做出努力。

 
美国里士满市开始移除当地邦联雕像
美国里士满市开始移除当地邦联雕像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华盛顿7月1日电(记者孙丁、徐剑梅)美国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市7月1日开始移除当地邦联雕像。

  里士满市长勒瓦尔·斯托尼当天发表声明说,此举是为了保护公共安全和健康,因为示威者一直试图自己推倒邦联雕像,这很危险,同时新冠疫情仍未散去,示威者持续聚集会增加感染风险。

  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施工人员1日下午移除了绰号“石墙”的邦联将军托马斯·杰克逊在里士满的一座雕像。据悉,里士满还有十余座邦联雕像,将被陆续移除。

  弗吉尼亚州此前通过一项法律,把该州大部分邦联雕像去留的决定权授予其所在城市。

  里士满曾是美国内战时期主张维护奴隶制的南方邦联首都,拥有许多邦联时期人物雕像。

  美国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后死亡一事在美国引发全国性、长时间示威活动,并再度掀起移除邦联雕像等争议纪念物的风潮。过去数周,反对种族歧视的示威活动持续在里士满出现,示威者还推倒当地一座纪念邦联将军威廉斯·卡特·威克姆的雕像。

  长期以来,美国围绕邦联雕像、旗帜等争论和争议不断,批评者说它们是奴隶制、种族主义的象征,而支持者则认为这些是美国南方历史遗产。

 
“执掌”欧盟半年德国任重道远
“执掌”欧盟半年
德国任重道远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柏林7月2日电(记者任珂)7月1日起,德国接替克罗地亚,开始为期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新冠疫情是欧盟遭遇的罕见危机,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被寄予设法带领欧盟摆脱危机的厚望。
 
  “团结起来,让欧洲再次强大。”这是德国为本届任期设计的口号。5月底,德国正式启动了相关宣传,发布了标志——涂有德国黑红金和欧盟蓝的莫比乌斯圈。
 
  1日当天,德国媒体激动不已。一大早,电视台开始滚动报道,各大报纸和网媒纷纷发表激昂的评论。而前一天晚上,柏林地标勃兰登堡门就披上了德国轮值主席国标志的激光彩灯。
 
  欧盟轮值主席国将主持欧洲理事会各级会议,提出倡议,努力在27个成员国间协调以期形成共识。早在去年,德国就开始着手准备,对这一任期雄心勃勃,毕竟德国把自己和欧盟紧密捆绑在一起,“只有欧盟好,德国才会好”被德国总理默克尔反复提及。与英国完成脱欧谈判、提高数字化水平和应对气候变化原本是重点工作。
 
  然而,疫情突然袭来,打乱了所有安排。
 
  欧盟委员会5月初发布经济预测,欧盟经济今年将缩水7.5%。今年德国经济据估计将下降6.5%。
 
  应对疫情自然成为德国的首要任务。默克尔1日在联邦议院接受质询时说:“今天,德国在这个艰难时刻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新冠疫情显然将塑造这一任期,我们将努力控制疫情,并应对其造成的后果。”
 
  为复苏经济,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5月中旬倡议设立5000亿欧元恢复基金,一部分资金将在公开市场上借贷获得。不过奥地利、瑞典、荷兰和丹麦等国反对这一计划。默克尔和马克龙6月29日会晤时表示,将力争在7月中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就此达成一致。
 
  6月18日,默克尔说,疫情反映出欧盟很脆弱。对于疫情的最先反应,各国自顾自,没有统一的措施。英国脱欧之后,尽力维护欧盟团结,将是德国的一大重任。
 
  德国与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目标高度吻合。在德国推动下,欧盟将制定更高的目标,力争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缓解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
 
  而在对外政策领域,德国和欧盟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增强欧盟的国际影响力,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在世界格局分化愈发严重之时,欧盟希望加强自主权。正如德国外长马斯6月29日所说,欧洲不能成为“被踢来踢去的皮球”。
 
  对于美国,德国将强调西方共同价值观和欧美联盟,但必须应对跨大西洋关系面临的困境和结构性变化。德国召集的欧盟-非洲峰会也将在下半年举行。
 
  欧盟各国对德国抱有期望。西班牙《日报》1日发表评论说:“在默克尔的带领下和马克龙的支持下,欧盟这艘大船很可能不会遭受无法修复的重创,最终驶入安全的港湾。”
 
  德国本次欧盟轮值主席国任期,对政治生涯即将结束的默克尔本人也有重要意义。正如德新社在一篇评论中说,默克尔能否像以往那样再次帮助德国和欧盟顺利渡过难关,不仅关乎欧盟的命运,也关系到她的政治遗产。
 
这条“云端扶贫路”串起了美好未来 四川阿坝州脱贫奔小康纪实
这条“云端扶贫路”串起了美好未来
四川阿坝州脱贫奔小康纪实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境内的“上南天路”(6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的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村民在制作藏绣制品(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新华社成都7月2日电(记者周相吉、刘坤)满山的果树、整洁的民居、玉带似的公路……6月中下旬,记者行走在川西高原,一处处令人振奋的景象扑面而来,多年前的那些贫穷面貌已难寻踪影。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个川西高原上曾以雪山草地著名的地方,今年初实现全域脱贫摘帽。现在,这里的农牧民们又迈开新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未来。
 
“苦寒之地”变了模样


 
  “种的土豆、玉米,根本没法运下山。”
 
  “去集市卖牦牛,路上要花2天时间。”
 
  说起多年前的生产生活,阿坝州不少农牧民直摇头。如今,这些都变了模样。
 
  理县桃坪镇佳山村,盘山公路隐藏在苍翠果林之下。村里大山如笔尖挺立,高耸入云。当地老乡介绍,以前都种玉米、土豆,除去人工和种子等成本,还要亏本;而现在山下是大樱桃树,山腰是李子树,山顶是苹果树。
 
  村民龙朝志种了10亩果树,一年的水果收入达20多万元,其中近一半的销量,是儿子龙庭恒通过网络销售的。
 
  村主任马雪平说,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0年前的1000余元,增加到2019年的14772元,大多数农户年收入都超10万元。
 
  佳山村仅是阿坝州山区产业变化的一个缩影。在壤塘县,不少牧民因为“上南天路”,进入了致富快车道。“上南天路”最高处海拔4200米,连接壤塘县上杜柯乡和南木达镇,此前两个乡镇之间无路可通。
 
  上杜柯乡吾克基村牧民扒周说,以前从村里走路到乡镇,来回要2天时间,骑马要一天,卖牛奶、牦牛都相当困难,“把牛赶到集镇上卖,我们没还价余地,否则还得花一天时间赶回来。”如今,在交通运输部支持下,这条“云端扶贫路”把茫茫大草原连接起来。扒周现在骑上摩托,只需一小时就能到乡镇,他家一年卖牛奶的收入就能达到1万元。如果要卖牦牛,一个电话打出去,就有人上门来收购。
 
  川西高原上,变化无处不在。阿坝县,一栋栋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红原县,收奶站沿公路进入草原深处,方便牧民售卖鲜奶。松潘县,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
 
“劲往一处使”啃下“硬骨头”


 
  目前,阿坝州13个贫困县(市)已全部摘帽,10.34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这一切,既有扶贫干部全力奋战,也有农牧民自身铆足干劲自力更生。
 
  赵煜民是交通运输部派往该县的扶贫干部,兼任吾依乡吾依村党支部副书记。2018年9月,赵煜民到任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这里扶贫要突破走寨入户关、语言沟通关、工作责任关,事非经过不知难。”赵煜民说,看到群众期待的眼神,自己没理由退缩。他帮村里组织成立了合作社,贫困户拉甲一家通过合作社,每年卖蘑菇的收入要比以前多5000元,如今拉甲一家已脱贫。
 
  近年来,阿坝州3.5万名党员干部与19万多户农牧民开展结对帮扶,600多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在若尔盖县降扎乡格吉村,来自县纪委监委的俄尖泽仁从2015年8月开始,在村里担任第一书记。他到村后,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结合自然环境优势,还发展旅游产业。
 
  几年下来,格吉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俄尖泽仁也从刚到村时的不被认可,变成了村民的“知心人”。
 
  “脱贫攻坚,就要有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斗争精神。”俄尖泽仁说,干部群众“劲往一处使”,才能攻克贫困堡垒。
 
  在马尔康市松岗镇丹波村,几年前阿青的丈夫生病,女儿又在上大学,她家因病因学成了贫困户。
 
  阿青在接受帮扶的同时,自己也拼命努力,把资助她的7箱蜜蜂发展到16箱。她还综合利用邻居家土地,种植了40亩花椒树。“几年后,收入应该很不错。”阿青乐呵呵地说。
 
  在阿坝州,有的农牧民通过学习非遗技艺过上新生活,有的成为种植能手,有的通过互联网营销而改变命运……
 
“后头的日子会更好”


 
  川西高原上,农牧民致富的步伐已迈开,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民宿旅游如火如荼。59户村民就有70多辆小汽车,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以前只能吃苞谷,现在吃米都还分种类,以后日子会更好!”老支书三郎乓说。
 
  当前,阿坝州全力打造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等品牌,全产业链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茂县、汶川县、九寨沟县等地,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近5年来,阿坝州实现旅游收入991.33亿元。
 
  高原牧区也出现大学生返乡创业。索郎当周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若尔盖县。2016年,他与人合伙创办公司,收购被牧民扔掉的牦牛绒,搞起产品加工。“2019年销售额220万元,带动了牧民增收。”索郎当周说,巴西镇求吉郎哇村曾是贫困村,公司一年在村里收购4吨牦牛绒,为村里带来40多万元收入。
 
  “我们每月工资共5000元,在以前都不敢想。”与爱人一起在公司上班的扎西降初说,他们已脱贫,好日子还在后头。
 
  产业发展、生态优美、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开花结果。高原群众对未来充满信心,还敏锐捕捉新的机遇。
 
  6月底,松潘县城内的“中国特产阿坝州扶贫馆”里,两位“网红”通过网络介绍沙棘饮料、牦牛肉等产品。松潘县经信局局长何跃说,扶贫馆去年开馆以来,已经上线499种产品,销售额达500万元。
 
  最近,阿青正考虑把自己的住房分几间出来,用于民宿接待;经过几年尝试,索郎当周准备扩大企业规模;当地老乡还给赵煜民取了一个藏语名字——“尕灯”,意为“好日子”……
 
李艳英入学记
李艳英入学记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5月20日,14岁的傈僳族姑娘李艳英终于高高兴兴上学了。原本以为这一辈子不可能念上书的,“第一次走进了学堂”“就像做梦一样”,她说。

  怒江大峡谷。碧罗雪山深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里甲乡俄科罗村。李艳英就生活在这个村子里。

  不让李艳英读书,李艳英的父亲开阿达、母亲娜华三是下了决心的。李艳英是家里的“老大”,“得帮着家里干活,帮着照顾弟弟、妹妹”“又是女孩子,终究要嫁人,何必!”

  在前几年乡村干部、学校老师到村里动员适龄孩子上学时,开阿达、娜华三用类似“家里忙,再推后一年再说”“已经读过了”的话语进行搪塞。居然搪塞过去了。

  在脱贫攻坚“补短板”中,李艳英终于“暴露”。为查核贫困农户失学、辍学人员,云南在全省范围逐户比对户籍、学籍、在校人员。人证俱获:李艳英“从未上过一天学”。

  像李艳英一样的孩子,福贡查核出400多人,云南省1.6万多人。

  紧接着“劝学”:县领导落实“1对1”责任,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孩子“一个不少”上学。福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过建文是李艳英上学的责任人。

  好险,李艳英已经快不适龄。6岁至15岁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年龄。再过一年,李艳英就超龄了。

  今年2月份,过建文第一次来到李艳英家。说明了来意后,李艳英的父母一口回绝:不愿,不能,不必。

  这还算见到了李艳英和她的父母。此后,过建文一行不时来“造访”,却总是吃“闭门羹”——李艳英一家知道过建文要来,“不堪其扰”,把门一锁,走了。

  每次前往李艳英家,车程1个多小时。有一段路还不通车,需步行半个多小时。

  县上确定的失学孩子开学日子已经迫近,但李艳英的父母依然在“躲猫猫”。过建文着急了。

  5月18日,过建文一行又来到李艳英家。这已经是他三个多月来第十次上门了。李艳英家依然“铁将军”把门。

  不甘心。过建文在村子里开始细细打探,终于获知了李艳英一家的去向:一家人为“躲学”,去李艳英的外婆家去了。过建文又步行一个多小时直赴李艳英外婆家。

  李艳英外婆家的人对过建文的到来似乎很恼火。一大家人围上来,表达不满:不想读就是不想读,为何苦苦相逼?

  过建文逐一讲道理,“软硬兼施”:孩子一辈子“睁眼瞎”,孩子一辈子就要受苦;孩子读书不要家里出一分钱;不让孩子接受教育,是违法犯罪。

  李艳英的舅舅明显是“主事”的人,明白了道理。

  李艳英的妈妈娜华三也终于勉强同意。

  趁热打铁。第二天,过建文径直去接李艳英上学。未料李艳英的母亲娜华三又“生事”:孩子身体有病,“每天得煮一只鸡给她吃”。对前一天的答应,娜华三后悔了。

  过建文“针锋相对”:让我们一起去给孩子检查,真要每天吃一只鸡,“我来负责”。

  检查结果:孩子没有毛病。娜华三无话可说。

  由过建文陪护,李艳英来到福贡县“保学”班上学了。

  这是一种特殊的班次: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既上基础知识课,又上职业教育课。融合班就是为李艳英这样的大龄孩子开设的。全县300多个此前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孩子在一起学习。

  李艳英终于开口对过建文表示感谢:“又能识字,又能学本领,这种学习我喜欢。过叔叔,我喜欢读书。”     (记者李自良)新华社昆明电

 
17年磨一“苗”:国产宫颈癌疫苗研发之路 中国成世界第三个实现宫颈癌疫苗独立供应的国家 预约接种预计年底覆盖所有省份
17年磨一“苗”:国产宫颈癌疫苗研发之路
中国成世界第三个实现宫颈癌疫苗独立供应的国家 预约接种预计年底覆盖所有省份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科研人员在研发疫苗。由厦门大学提供
 
 
  国产宫颈癌疫苗(馨可宁)样品展示。本报记者付敏摄
 
 
 
  本报记者付敏、张逸之
 

 
  17年、上万次实验、9989名符合条件的女性志愿者、1600多名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
 
  2019年12月下旬,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批准首个国产双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大肠杆菌)(商品名:馨可宁)的上市注册申请。今年5月开始,预约接种已在湖北、江苏等地展开,预计到今年底将覆盖我国所有省份。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宫颈癌疫苗独立供应的国家。
 
  从零开始,探索全新的技术路线,十年三个阶段的随机、双盲试验,国产宫颈癌疫苗的诞生之路漫长而崎岖。
 
一“苗”难求


 
  由于大陆的宫颈癌疫苗总是处于缺货状态,25岁的厦门市民黄影犹豫再三,是否要飞到香港接种。最近,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宫颈癌疫苗馨可宁在多个省份陆续开打,她决定再等几个月,接种国产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俗称宫颈癌疫苗,主要预防女性宫颈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宫颈癌是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2018年,我国发生约10.6万例宫颈癌,死亡4.8万人。
 
  在国产宫颈癌疫苗获批之前,全球仅有两家公司拥有已上市的宫颈癌疫苗产品。 2017年,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生产的双价宫颈癌疫苗首次在我国获批上市。两年后,美国默克公司的九价宫颈癌疫苗获批进入我国市场。
 
  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大陆进口宫颈癌疫苗供应不足,催生了诸多“医疗游客”到香港等地接种疫苗。
 
  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宫颈癌疫苗计划免疫供应能力约为3000万支,而仅在中国,宫颈癌疫苗市场缺口就超过10亿支。
 
  国产宫颈癌疫苗的诞生有望缓解这个巨大的缺口。
 
  2019年年底,由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团队和养生堂集团子公司厦门万泰联合研发的国产疫苗馨可宁获批上市。随着5月18日,湖北一名10岁女童成为国产宫颈癌疫苗的首位接种者,预约接种已在多省展开,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覆盖所有省份。
 
  疫苗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表示,更强的生产能力、更低的价格有望提高疫苗的可及性,造福更多女性,这恰恰是疫苗研发的意义所在。
 
漫漫创新路


 
  48岁的张军是实现国产疫苗突破的科学家之一。1997年从上海医科大学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后,他加入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开始传染病防控技术研究。2000年,厦门大学与养生堂合作,利用大肠杆菌平台开发基因工程疫苗。
 
  2001年,夏宁邵团队依托大肠杆菌技术平台,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世界上首支戊型肝炎疫苗。受此启发,他们开始摸索利用这一技术平台研制更多疫苗。
 
  2002年夏宁邵和张军偶然得知默克和葛兰素史克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推进基因工程宫颈癌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我们一下子意识到,制药巨头们已经基本成功验证宫颈癌疫苗的技术可行性,证明了在子宫颈黏膜感染的这种病毒也可以用基因工程疫苗成功预防。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张军说。
 
  夏宁邵和张军敏锐地捕捉到宫颈癌疫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依托自主开发的大肠杆菌技术平台,启动了宫颈癌疫苗项目。这一技术路线明显有别于英美国家采用真核细胞表达的方法。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想绕过制药巨头的专利壁垒,他们使用的是真核细胞,即酵母和昆虫细胞。”张军说,“否则我们必须支付商业授权费,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尽管业界普遍质疑使用大肠杆菌生产复杂病毒样颗粒的可能性,认为这是走不通的路,但厦大团队在五年内成功突破了重重技术难关,研制出候选疫苗,并于2007年申报了临床试验,2010年获得了药监局的批准。
 
  “我们的每一步都用最高标准、拿出坚实的科学数据来说服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了各个技术问题。”张军说。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共有9989名符合条件的女性参加了3个阶段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以评估大肠杆菌生产的新型双价(HPV-16/18)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揭盲之时,结果显示易感志愿者中新诊断出的所有13例HPV-16/18型相关高度癌前病变都发生在对照组,接种疫苗的志愿者中未出现1例癌前病变,我们的疫苗100%有效。”张军说。
 
  2019年12月下旬,馨可宁在中国获批上市。前后17年,1600多名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参与了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的研制。
 
不止于“物美价廉”


 
  进口宫颈癌疫苗价格偏高,这让很大一部分需要接种的中国女性望而却步。国产宫颈癌疫苗使用创新的大肠杆菌技术平台生产,使以更低的成本大规模生产疫苗成为可能。
 
  在价格上,国产宫颈癌疫苗价格则定在每针329元,9至14岁打两针,全程658元,超过14岁的打三针,全程987元。而一次葛兰素史克二价疫苗接种费用是580元,三次接种的总费用总计1740元。
 
  张军表示,国产宫颈癌疫苗由我国高校和企业自主研发,希望能让所有需要的中国女性都用得起,企业愿意延长收回研发成本的时间,降低产品价格,从而让更多女性受益。
 
  据介绍,国产宫颈癌疫苗的覆盖范围为9到45岁女性,不过,和进口疫苗不同的是,9至14岁人群也可以接种国产宫颈癌疫苗,只需接种两针,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接种成本,并提高接种的便利性。
 
  价格降低了,保护效果如何?
 
  临床试验分析报告显示,国产疫苗在预防HPV-16/18型相关癌前病变这项指标上,保护率达到100%(95%可信区间55.7-100),在预防HPV-16/18型持续性感染的效力上,保护率达到97.7%(95%可信区间86.2-99.9),均高于或等于进口二价和四价疫苗,且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的不良反应轻微。
 
  “我们正在努力迅速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世成表示,目前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的设计产能可达每年3000万支,并且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产能的大幅度提升。
 
  张军表示,国产宫颈癌疫苗的上市,只是民众受益于疫苗科技进步的起点,只有将疫苗尽快真正接种到需要接种疫苗的广大适龄女性身上,才能真正收获消灭宫颈癌的公共卫生效益。
 
  “希望公众、企业及政府高度重视宫颈癌疫苗的各类实施性研究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研究,广泛开展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制定符合实际的精准化推广措施。”张军说。
 
宫颈癌的“全球战争”


 
  2018年,世卫组织在其消除子宫颈癌这一公共卫生问题的战略草案中,制定了到2030年,90%的15岁以下女童接种宫颈癌疫苗的目标。
 
  李世成介绍,今年年初,在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等多个国际公益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厦门万泰申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认证”,希望将国产宫颈癌疫苗推向全球,这一申请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后获得批准。
 
  “如果获得批准,它不仅可以惠及中国妇女,而且可以惠及其他低收入国家的更多妇女,因为它的成本更低,供应更充足,更容易获得,从而促进全世界预防和消除宫颈癌。”张军说。
 
  到目前为止,万泰已与“一带一路”沿线至少4个国家签署了宫颈癌疫苗出口合同,包括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等国。
 
  厦大研发团队还在开发九价宫颈癌疫苗,今年将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如果一切顺利,有望在3年内上市。
 
  2019年9月,厦门万泰与葛兰素史克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发下一代宫颈癌疫苗。该疫苗将结合厦大研发的创新抗原和葛兰素史克的专用佐剂(佐剂用于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进一步扩大疫苗的保护覆盖范围。
 
  在位于厦门市海沧区的万泰工厂,九价宫颈癌疫苗生产线正在建设中。这条线路由养生堂集团、葛兰素史克两家公司共同设计和建设,符合中国、美国、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这意味着我们开发的疫苗也将畅通无阻地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李世成说。
 
  “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基于大肠杆菌的疫苗产业技术体系在全球是独步的,全世界只有我们一家掌握了这一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张军说,“这是中国走上全球疫苗产业竞争的主战场,与世界最顶尖的同行去竞争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也是对这些年来投身于国家创新疫苗事业的广大科技和卫生工作者的肯定。”
 
58元五粮液、过期奶粉、盗版网课、“三无”产品、监管不力、怂恿售假…… 二手交易平台成“假劣货集市”,能走多远?
58元五粮液、过期奶粉、盗版网课、“三无”产品、监管不力、怂恿售假……
二手交易平台成“假劣货集市”,能走多远?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据新华社南京7月2日电(记者李雨泽、杨洋)既能“回血”又能省钱,网络二手交易平台在疫情期间活跃度大增。公开数据显示,部分平台近期单月新发卖家数、新发商品量双双大增,日均成交笔数及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平台上有卖家公然出售过期食品、假酒假包、盗版网课、网游礼包码等物品,还有卖家违反平台规定和相关法规售卖防疫物资,部分工作人员甚至为发展平台“付费会员”姑息怂恿售假行为。
 
部分二手交易平台成“假劣货集市”


 
  记者发现,部分二手交易平台上各类假货花样繁多。
 
  在闲鱼平台,一名卖家向记者表示,一箱第七代五粮液白酒仅售100多元。当被记者问及酒是否为正品时,卖家称“要正品去别家”。还有卖家售卖1985年产五粮液白酒,称“58元每瓶,整箱包邮,单瓶可发”,并向记者保证“东西如图,这个放心”。某知名白酒品牌代理商告诉记者,当前一瓶1985年产五粮液白酒的正常价格为5000至10000元不等,记者以100多元所买的2瓶此款白酒属假无疑。
 
  还有卖家出售过期奶粉、过期零食等。转转平台有卖家批量销售过期婴儿奶粉,0-6个月婴儿1段过期奶粉50元桶,12-36个月幼儿3段过期奶粉20元一桶,已有成交记录。
 
  盗版网课、网游礼包码等也被大量交易。记者在闲鱼平台看到,VIPKID少儿英语等多款热门课程均被录制下来低价批量转售。在转转平台上,本该以游戏内抽取方式获得为主的QQ飞车手游等款游戏礼包码,被以35至50元一份价格出售,记者发现,有卖家日均出货量在数十份至百余份之间。
 
  疫情期间,多家二手交易平台规定,禁止在本平台发布出售和求购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信息。但记者发现,此类信息和交易仍存在。有的出售信息标注“工厂直销”“量大从优”“库存处理”等字样,有的链接则跳转到淘宝购买页面。另外如熔喷布、口罩绳、口罩机配件、口罩机图纸等商品卖家均未出示或提供相关商品质量、资质证明文件,“三无”产品不少。
 
  此外,还有卖家在二手平台上转卖正品商品的空瓶、包装盒、手提袋等。空品牌奶粉罐、高档眼霜空瓶、名酒空瓶空盒……记者发现,这些因被列为制售假高风险商品而原本被禁止交易的物品,却在平台上炙手可热。
 
监管不力、营销不当、保障不足


 
  业内人士认为,相关乱象背后是监管不力、营销不当、保障不足等原因。
 
  ——平台监管被轻松绕开。据记者梳理,闲鱼、转转等平台均对商品发布禁区有所规定,如:药品、医疗器械等禁止发布;食品等需要资质准入的信息,包括婴幼儿类食品、奶粉、保健品等严禁发布;禁止发布及交易任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物品;禁止发布制售假货、高风险商品等,且出售过期食品、假货劣货等行为同时也被相关法律法规所严格禁止,但相关物品仍被公然交易。
 
  闲鱼卖家小孙告诉记者,她在平台上发布的商品未经严格审核,“能否遇上好卖家,全靠买家眼力和运气。”另有卖家告诉记者,“我们一般不会做实名认证,一个账号用过后就注销。”且为了避免留下售假交易记录,一般会要求用微信等方式转款,二手交易平台仅作为展示和引流工具,可绕过平台监管。
 
  ——为收费姑息怂恿售假。记者多次收到转转官方推送的广告,推荐成为付费会员,获得发布商品搜索排名前列等服务,费用4800元至16800元不等。相关营销人员为说服记者付费,推荐记者卖高利润的“高仿”奢侈品。“平台可以卖仿品,发布时写明高仿、精仿、一比一等关键词,还可以推广。”
 
  记者发现,转转平台上不少奢侈品卖家标有高仿、仿真等字样,还有此类物品显示在平台搜索的推广位置上。
 
  还有平台为吸引用户付费,不顾平台定位,违背“不得以谋取利益为目的的打广告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批发,厂家直销,招代理等”相关规定,迎合部分商家利用二手平台交易逃税或用平台导流倒卖伪劣产品的需要。
 
  ——消费者难以切实维权。针对纠纷多发,闲鱼平台先后引进芝麻信用、淘宝用户等级,制定闲鱼公约、发布相关管理规范等。还成立“闲鱼小法庭”,希望通过一定范围内、满足一定条件用户投票多少来解决纠纷。但记者了解到效果仍有限。
 
  闲鱼用户小孙告诉记者,她参加“小法庭”时没有耐心看完所有举证,对自己的裁判是否符合事实也不确定。阿里巴巴法务工作人员表示:“闲鱼维权有固定的程序。目前实施的‘闲鱼小法庭’没有法律效力,判错的情况也不可能避免。”
 
  另外,一些平台针对制假售假卖家的自检能力不足,假货被发现后久不下架的情况也备受用户诟病。“闲鱼对于高仿商品的判断和监管,难度很大。有些商家还注册了商标,我们无法处理,只能根据商品数量和价格等因素具体分析,最好让法院判决。”阿里巴巴法务工作人员说。
 
平台监管责任不容推卸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指出,平台太大、商品太多、物品属二手等都不能成为平台推卸监管责任的理由。随着二手交易平台迅猛发展,更应压实平台责任,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平台应该承担相关资格资质审核义务、人身财产安全保障义务,否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宋培健认为,部分二手平台发展初期,存在为迅速扩张而弱化甚至放弃监管的问题。“对假货‘睁只眼闭只眼’,把做大平台当成第一要务。”他提醒说,如果部分平台为扩张而失去口碑,消费者最终将会“用脚投票”。
 
  邱宝昌认为,网络二手交易平台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应该鼓励和支持其规范发展,但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否则将失去市场信用,对整个行业造成根本性破坏。  (参与采写:闫一帆)
 
防疫、防暑、防作弊 疫情下的高考准备好了吗
防疫、防暑、防作弊
疫情下的高考准备好了吗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高考延期到7月举行。
 
  在当前疫情背景下,如何做好高考防疫工作?遇上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怎么办?怎样确保考试公正安全、顺利进行?“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高考事项千万条,防疫安全是第一


 
  教育部公布数据的显示,2020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1071万人,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94.5万人,这对疫情常态化防控是一次重大考验。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高考组考防疫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要求各地精心做好考前防疫准备,严格落实考中防疫措施,有序做好考后防疫工作。
 
  在湖北省武汉市,今年有5.9万名考生报名参加高考。为做好防疫工作,武汉全市58个考点均配备了体温测试专用通道,并设有防控专职副主考,负责处置考试期间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
 
  武汉市招考办高招处处长崔文说,为避免考生在考场外聚集,“我们要求考点工作人员尽早到达,只要有三五个考生聚集就开门。”
 
  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今年北京市提出降低考场人员密度,将每个考场的考生人数从30人减至20人。虽然考生人数比去年少了大约一万人,但考点数量却增加了约四成。
 
  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一处高考考点,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考场布置、环境卫生清理,教室门口已贴好“高考01考场”“备用考场”等标识。“现在室内布置、桌椅摆放等主要工作已经完成,剩下几天还要进行局部消毒、加装空调挡板等工作。”该考点负责人王金杰说。
 
  按照统一安排,今年高考各个考点都设有3个以上备用考场,用于安置当天考前或者考试过程中出现身体异常的考生。记者看到,备用考场内桌椅摆放更加宽松,一间考场只有9套桌椅,每张桌子间距有2米左右。王金杰介绍,在考前第14天和第3天,考试部门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对所有考生进行健康状态监控,考生如果身体异常,将在专门的考点单独参加考试,不会进入普通考生所在的学校考点。
 
  考务人员也是高考防疫的重要对象。福建漳州、三明等地对所有考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并开展防疫专项培训和专门演练。考生与考务人员均需出示“八闽健康码”,显示绿码方能进入考场。针对考点以外可能存在的疫情传播风险,重庆市卫生健康执法部门从6月底开始对考点学校周边酒店进行拉网式卫生监督,重点检查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保洁、顾客信息登记、体温监测情况等,确保考生住宿环境卫生安全。
 
防酷暑、防暴雨,为考生创造舒适考试环境


 
  高考从往年的6月延期到7月,多出来的这一个月给考生留出了更多准备时间,但也意味着需要面对更加炎热的天气。如何为考生创造舒适的考场环境?
 
  作为传统的“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武汉市今年将所有考点建成“清凉考场”,全部使用分体式空调。为确保空气流通,考试期间各考场在空调开启的同时,还将开门开窗通风。
 
  在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考点,学校在考场警戒线外的篮球场搭盖起并列的遮阳棚,还在测温棚和各个校园通道安装了水汽喷雾系统,以达到物理降温效果。副校长伍兴武说,由于天气炎热,考生在测温时有可能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为此,学校提前给考生讲解遇到各类突发情况的应对办法,做好心理安抚工作。
 
  作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北京市今年的高考首次由两天改为四天,高温下“连续作战”对考生是不小的考验。为了方便考生,北京大峪中学在校园入口处搭设遮阳棚,考生进入校门后即可通过遮阳棚进入教学楼。
 
  近期,南方多地迎来强降雨天气。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暴雨天气,武汉市根据2020年度新版渍水风险图,在开考前对全市主要干道和考场周边的排水设施进行拉网式检查;对考点周边易引起渍水的在建工地、地势低洼路段、问题井盖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处置。
 
  重庆市气象部门1日发布高考天气预报,考试期间全市大部分地区中到大雨,局部地区可能有暴雨天气,提醒考生和相关部门对高温、暴雨等天气及其可能导致的地质灾害做好应对预案。重庆市组织1600余辆“雷锋的士”,为考生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免费服务,送考车上还准备了口罩、消毒液、矿泉水、防暑清凉药等物品。
 
用科技手段加强管控,防作弊保障公平


 
  特殊时期要严抓防疫,但防作弊、安检等工作仍然不可松懈。教育部要求各地严格进行全流程检查,在试卷命制、印刷、运送、保管等考试工作环节实施一岗多控、人技联防。今年,各地将进一步加强考点入场管理,积极采取多种检测手段,防止高科技作弊工具进入考场;采取多证核对、人机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
 
  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近年来考试作弊手法越来越隐蔽的趋势,各地普遍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及监测设备配备,提高移动监测能力、信号干扰能力。福建省三明市所有考点均开启全方位摄像头,并联合网信部门进行无线电信号监测;福州市实现全市考场屏蔽器全覆盖,用技术手段防止内外勾连作弊。
 
  此外,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还联合建设、环保、城管、卫健委、电力、交通、公安等部门做好考点周边环境整治、噪音控制、食品安全与疾病防治、电力及安全保障等工作。
 
  重庆市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辖区内设有第37中学高考考点,街道执法大队和社区工作人员从6月30日起开展“禁噪强化执法行动”,对考点附近的麻将馆、茶馆、餐馆等商户负责人进行控制噪声污染源宣传,巡查整治考点周边综合市容环境。
 
  “学校门口就是省道,人车混杂,高考期间我们最担心的还是交通安全问题。”福州市闽侯第二中学副校长陈煌告诉记者。为此,学校联系交巡警、派出所等加派警力到校门口疏导交通。作为一所位于乡镇的寄宿制中学,闽侯二中采取封闭式考试管理模式,专门为考生腾出宿舍休息;高考期间考生午餐由学校食堂统一提供,并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专人监管。
 
  英语听力是高考保障中的重要难点环节。陈煌说,学校事先做好了听力防雷预案,广播系统里配备不间断电源,为听力广播安装了双线路,还有学校发电机作为第三重保障。(记者柯高阳、邓倩倩、赵琬微、廖君、侯文坤)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活得好·活得久:共享经济助力复工复产
活得好·活得久:共享经济助力复工复产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魏玉坤、王淑娟)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共享经济受到一定冲击。为了活下去,共享平台企业加速创新,为恢复国内消费市场、推进复工复产助力。

活下去!线上线下联动


  “活多了,有钱赚了。”4月初以来,跑了5年运输的广州货拉拉司机张师傅逐渐忙起来了。

  货拉拉数据显示,2月平台订单量环比下降79%,3月以来,订单量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大多数城市货运需求整体恢复超80%。其中,因春季家庭花卉植物需求旺盛,花卉植物类运输恢复至平时的94%。

  受疫情影响,一些依托线下活动的共享平台受到冲击,活下去成了企业的工作重点。

  “新增零担货物运输业务,开拓更多品类满足用户需求,努力把平台打造成一个物流商城。”共享物流平台货拉拉首席营销官张燕梅说,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和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是活下去的不二法门。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冲击”根本上是线下经济活动被迫中止而“传导”到线上的,为此,企业也主动转向线下场景维护,保障产业链稳定。

  今年2月,哈啰出行把部分员工派到了严重缺工的生产工厂,直接上生产线参与生产,积极帮助上游企业搭建工厂信息交流平台、生产线复产针对性培训等,目前上游产能基本恢复。

  “实体行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平台经济也在随之恢复活力。”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李开逐说。

活得好!拼速度玩创意


  拼速度玩创意,一度被共享平台企业奉为抢占“风口”的制胜法宝。抗“疫”期间,人们的在线消费习惯得到进一步培养,倒逼企业业务创新。

  湖北十堰市的王女士患糖尿病多年,需要定期购药和问诊。她担心去医院开药有交叉感染风险,于是通过共享医疗平台平安好医生进行“云问诊”“云开药”,解决了后顾之忧。

  疫情期间,一些共享医疗平台如微医、平安好医生等开设了在线问诊服务,帮助人们了解疫情动态、普及相关知识。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认为,线下活动受到限制时,大量的消费和生产活动转到线上,这对部分共享经济领域如共享医疗、教育等的需求产生了一定刺激性影响。

  疫情以来,共享平台企业并不满足于活下去,而是要活得好,部分企业正努力抓住“危中之机”。

  瞄准下沉市场,注入新生机。今年以来,货拉拉不断下沉货运模式,相关业务延伸到了50多座新城市,其中多为三四线城市,缓解了疫情对货运带来的影响。

  培育新产品,释放发展潜力。美团单车、哈啰出行等共享单车企业布局3至10公里出行市场,发展共享电单车业务,4月以来,电单车业务持续增长。

  探索新模式,提升竞争力。哈啰出行等企业探索“员工共享”模式,助力复工复产;滴滴与司机群策群力提升订单量,目前网约车业务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逐渐恢复活力的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正撬动着消费升级,带动就业扩容,成为当前国内市场活力日渐恢复的鲜明写照。

活得久!加速新战略落地


  疫情如镜,照出了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快速反应、灵活应对困境的优势,也暴露出部分平台企业商业模式难持续、服务体验待完善等短板。

  疫情初期,实体消费陷入停滞状态,共享充电宝、共享住宿等行业一度陷入寒冬。业内专家表示,受制于实体经济复工复产进度,共享平台企业恢复进度不一,部分平台自我突破能力差,逐渐被市场淘汰。

  共享经济圈有句老话,要想活得久,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当前一股聚焦技术创新、加速新战略落地的热潮正在行业内涌动。

  青桔单车尝试运用北斗系统,以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首批搭载有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的青桔GEO车型已在深圳、武汉、北京等地投入运营。

  共享充电宝平台街电不断深化场景布局,探索线上线下用户一体化运营,加快打造以共享充电宝为核心的价值闭环,订单量正稳步回升。

  “这场由疫情催生的科技应用创新正在加速传导到实体企业,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拥抱数字化、推动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将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应对疫情的一个抓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雷莹说。

 
告别脏乱,留住温情 上海闹市小菜场见闻
告别脏乱,留住温情
上海闹市小菜场见闻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上海7月2日电(记者王默玲、何欣荣、吴霞)线上生鲜、线下商超不断丰富居民的“菜篮子”,那些隐藏于上海繁华闹市中的小菜场,也经历了一波“改头换面”的升级潮。精细化的城市治理让小菜场彻底告别了脏乱差,但骨子里的平价与亲民,也让市井中的烟火温情始终留在了这里。

  “菜场的核心还是一个‘菜’字,老百姓需要的无非就是方便与平价。”上海万有集市中心菜场陆家嘴店店长陈仲翼说。在寸土寸金、繁华的浦东新区陆家嘴,令人难以想到的是,买菜曾是困扰着居民们的“老大难”问题。

  “这里商圈繁华,商场不少,但就是不太接地气。”住在陆家嘴街道已经20多年的华阿姨感叹道,“陆家嘴不光有高档住宅,也有好多建了几十年的老旧小区,虽然这里精品超市、进口生鲜不少,但过日子不可能不看菜价,以前为了买便宜一点的菜就得跑远路,来回最少花一个小时,遇上家里突然来客人或者是下雨天的时候,就想着家门口有个平价点的菜场就好了。”

  于是,一个坐落在陆家嘴的新型菜场——万有集市应运而生了。不同于刻板印象中的传统菜场,一走进万有集市,人们脑海中立刻蹦出了“小而美”这三个字。装修有着精心设计的时尚感,夏季室内外的温差也让人以为走进了开足冷气的商场,但每个摊位前讨价还价的声音提醒着你,小菜场的“精华”还在。

  “杀价的快乐是在生鲜商超里买菜所体会不到的。”陈仲翼说,“量大给你便宜点,买菜附送一把小葱,给关系好的老顾客提前留下最鲜嫩的一兜小菜,这些在小菜场里随时都在发生。”

  而在地处上海核心城区的黄浦区田子坊旁边,一座由马路菜场发展而来的泰康菜场,在经历了2018年的升级改造之后,竟“意外”成了游客口中的“网红菜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泰康菜场经理胡定雷说,“改造前的菜场一直用着老厂房改建的棚顶,外面大雨,里面也是大雨,雨势急的时候棚顶裂缝处漏下的雨水甚至跟瀑布一样,买菜的、卖菜的都穿着雨衣打着伞。”

  这次改造,胡定雷形容小菜场从“粗放”变得“细腻”了不少。朴实但不乏田子坊文化气息的装修,让小菜场显得清爽干净;以前豆腐摊旁边卖活鱼的杂乱场面再难重现,小菜场按品类划分区域显得井井有条;摊贩统一使用菜场的智能秤,后台连着数据库,既堵住了缺斤少两,又时刻把控着菜价平稳;政府部门推进设立“平价菜柜”,蔬菜基地直供带来的实惠为菜价降温……

  “我们的菜场不大,摊贩也只有36家。”胡定雷说,“老人们走不远,也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线上买菜,他们对家门口的这个菜场有着很深的依赖。”

  改造后的小菜场,从入门开始就是一个长坡道,没有台阶的背后,是为了方便“坐着轮椅来买菜”的老人们。“我们也常提醒推着轮椅送老人来买菜的子女:别让老人挤着了。这些老人们腿脚利索的时候就有早起来菜场买菜的习惯,几十年过去,哪怕是坐上了轮椅,这个习惯也没改。”泰康菜场水产铺子的周老板说,“很多顾客都是十几年的老交情,菜场环境变好了,他们一天能来个五六趟,不是为了买菜,而是跟我们这些菜场的老朋友聊聊天。”

  “其实城市里的小菜场不单单是承担卖菜的任务。”胡定雷说。在陆家嘴的万有集市,这里的二楼是社区邻里中心,丰富的社区活动,让居民们相聚相会的同时,还能“顺路”买菜。而在田子坊的泰康菜场,疫情之前甚至成了外地旅行团的打卡地,人们“看腻了”上海的高楼大厦,也想感受一把上海普通人生活的“柴米油盐”。

 
这家制造企业逆势前行,靠的什么?
这家制造企业逆势前行,靠的什么?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据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张辛欣)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从物料进场、贴片焊接到包装运输均实现“无人看管”。在联想合肥制造基地——联宝科技的厂房内,平均不到1秒即可下线1台笔记本电脑,1至5月累计出货量同比增长32%。

  武汉工厂及时复产,合肥、深圳等制造基地产量明显提升……国际市场风起云涌,联想何以逆势前行?

  “经过这次疫情,风险控制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联想供应链的特点就是注重风险预警、控制体系的建设。”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负责人关伟说。

  发现风险,是控制风险的第一步。关伟告诉记者,联想武汉工厂及时启动预警,建立起了防疫物资储备等相应流程。随着风险等级的提高,进一步开启了库存的长周期调配。

  风险预警能够“一触即发”,数字化是关键。在联想总部,工作人员为记者展示智能供应链平台系统。在这个系统上,不仅可以看到多个工厂的订单、生产线等实时情况,也能清晰了解供应商的生产状态,做到自动匹配和生产协同。

  做制造,成在供应链,难也在供应链。管理全球30多家工厂,核心供应商2000多家,每年智能设备出货1亿台以上,联想的供应链管理既有代表性,也有借鉴意义。

  关伟告诉记者,从建设自有工厂、收购国际制造基地到布局产业生态、实施数字化升级,联想对供应链的建设与管理已30多年。起初是为了降低成本,现在则多了安全的考量。

  数字时代,对供应链的管理也应更加智能,算法要再强一点,数据要更加精准,范围也要再广一些。“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数字化了,还得让我们的供应商数字化。”联宝科技CEO柏鹏一语道出。

  “今天的供应链不仅是工厂或生产环节,还包括一个个数据。”关伟说,过去三年,联想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领域累计投入1亿多美元。下一步,要继续深化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与合作伙伴实现智能联动。

  大企业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支撑,中小企业发展同样需要大企业带动。投资建厂的同时引进合作伙伴;制造基地附近布局“4小时”产业圈;为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联想的很多做法似乎都超出寻常“做生意”的范围。

  关伟说,联想的每一家工厂周边都有很多基础零部件中小企业,几乎每一笔重要投资都会和产业合作伙伴商议。变“做生意”为“交朋友”,制造网络将愈织愈密。“大企业能创造很多机会,有了机会中小企业也会更好去投入。”在关伟看来,未来大企业将更多扮演基础角色,包括工业基础、数字基础以及软件服务基础等,在“赋能”的过程中扩大价值,实现共赢。

 
民俗旅游热起来
民俗旅游热起来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7月1日,游客在民俗村内的凉亭里休息。
 
 
 
6月30日,游客在金达莱民俗村内的民俗山庄里载歌载舞。
 
 
 
  金达莱民俗村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具有丰富的朝鲜族文化特色资源。近年来,金达莱民俗村依托自身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发(颜麟蕴摄)
 
上证综指迎“大修”,将成投资新“锚”?
上证综指迎“大修”,将成投资新“锚”?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上海7月2日电(记者潘清、刘慧)作为A股市场首条指数,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上证综指将于7月22日迎来“大修”。

  优化编制方案,如何帮助上证综指摆脱失真的尴尬?重修后的指数,能否成为新的投资之“锚”?

10年只涨24.44%:“晴雨表”缘何失真?


  6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收报2984.67点。这个点位较10年前的同一天仅上涨了24.44%,大幅“跑输”同期GDP增幅。如果把时间线缩短到5年,上证综指累计下跌逾三成,与稳健增长的宏观经济“背道而驰”。

  诞生于1991年7月15日的上证综指,不仅是A股市场首条指数,也因为汇聚了众多大盘蓝筹股,被视为表征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目前A股市场总市值排名前100位的上市公司中,超六成在其麾下。

  不过,在A股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并步入全球资本市场第一阵营的同时,曾经的“晴雨表”却陷入失真的尴尬。究其原因,宏观经济结构发生了变迁,上市公司结构变化却未能同步。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分析认为,近年来宏观经济结构中金融及传统周期性行业的权重在弱化,上市公司结构中传统行业占比明显高于其在GDP中的占比。网络经济、数字经济、高技术经济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但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代表性企业均未在A股上市,高质量新兴企业的缺失影响了指数的代表性。

  此外,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变化,上市公司群体盈利能力显著分化,绩差股未能得到充分出清,拉低了上证综指点位。而在IPO发行市盈率“天花板”下,新股不约而同地呈现上市初期“连板”、此后大幅回调的高波动性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指数运行形成干扰。

  截至6月末,沪市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已分别达37.2万亿元和30.5万亿元。作为这个庞大市场的“代言人”,上证综指亟需来一次“大修”。

编制方案优化:“新”指数有哪些变化?


  6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将于7月22日对上证综指编制方案进行重大修订。那么,优化后的“新”指数将发生哪些变化?

  ——ST、*ST将“消失”。

  基于资本市场风险警示制度,交易所对存在净利润连续两年为负值、一定时间内累计成交量和面值低于规定标准、公司可能被依法强制解散等情形的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对公司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3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生产、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等情形的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上证综指编制方案调整后,指数样本中的ST、*ST股票将“消失”。

  ——新股纳入“慢慢来”。

  根据修订后的编制方案,上证综指将把新股计入时间由目前的“上市第11个交易日”调整为“上市1年后”。考虑到大市值新股价格稳定所需时间总体短于小市值新股,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沪市前10位的新股将在上市满3个月后计入。

  ——科创板上市证券“加盟”。

  截至6月末,开市近一年的科创板已迎来116只新股登陆,成为沪市重要组成部分。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板证券计入可提高上证综指的市场代表性,科创型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占比提升也可令上证综指更好反映沪市结构变化。

昔日“冷门”标的能否成为投资之“锚”?


  无论是境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将上证综指视为A股“标杆”。但在投资领域,它却是不折不扣的“冷门”标的。以公募基金市场为例,目前仅有富国上证综指ETF和汇添富上证综合指数基金跟踪这一重要指数。

  在业界看来,上证综指地位和功能之间落差巨大的状况,有望随着此次“大修”明显改观。

  富国基金ETF投资总监王乐乐表示,剔除*ST、ST令上证综指得以“轻装上阵”,“更新换代”功能强化将对指数的长期投资价值产生明显的提振作用。新股价格充分调整后计入指数,在带来新“血液”的同时,也可较好规避“炒新”积累的风险。科创板上市证券的进入,则可有效提升上证综指的成长性和可投资性。

  上海尊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仇彦英则表示,在资产配置理念日益盛行的背景下,透明和低成本的指数化投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较行业指数、主题指数等窄基指数,综合指数和宽基指数持仓更为分散,可降低行业风险及个股“黑天鹅”事件的冲击。

  “优化后的上证综指代表性更强、质量更高。‘打包’投资沪市的价值凸显,令其成为指数化投资的优选标的。”仇彦英说。

  这也意味着,经历“大修”之后的上证综指,有望从昔日“冷门”变身为A股市场新的投资之“锚”。

 
商务部:抓紧研究制定稳外贸稳外资新举措 今年前5个月,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逆势增长,同比增长12%
商务部:抓紧研究制定稳外贸稳外资新举措
今年前5个月,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逆势增长,同比增长12%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王雨萧、陈炜伟)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日说,商务部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正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稳外贸稳外资新举措。

  高峰在商务部当日举行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在稳外贸方面,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和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主要包括完善出口退税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信保、担保等融资支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对外贸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等。

  在稳外资方面,将加快落实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抓紧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鼓励范围,使更多领域的外商投资能够享受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同时加强重点外资项目服务工作,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发布会上,高峰还介绍,今年1至5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18686亿元,同比下降14.6%。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继续提高。1至5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增长8.7%,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3.3%。此外,今年前5个月,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逆势增长,同比增长12%。

 
防汛救灾既要用好“望远镜”,也要用好“显微镜”
防汛救灾既要用好“望远镜”,也要用好“显微镜”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江南、华南、西南暴雨明显增多,一些地区出现洪涝地质灾害,部分河湖水库水位迅速攀升……随着我国全面进入汛期,防汛抗洪形势异常严峻。面对汛情,防汛救灾工作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就要用好“望远镜”加强形势预判,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工作统筹推进,力争实现防患于未然,也要用好“显微镜”,不放过每一个隐患和漏洞,把工作真正做细做实。

  防汛,重在以“防”为先。具体工作中,就是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提前做到科学研判形势、周密安排部署、层层压实责任,进而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在工作中绝不能满足于减少或降低损失的底线思维,而应该多些“高线”意识,更多着力争取不发生灾害事故,以科学审慎之心,将防汛救灾相关各个环节逐一加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不打折扣。

  防汛救灾需分秒必争,要积极主动做好全面准备工作,真正掌握防汛救灾工作的主动权。汛期之中,天气情况复杂多变,更要切实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预警,加强汛情、灾情分析研判,强化应急值守和会商分析,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各类灾害易发多发,更要加强洪涝、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紧盯各类重点隐患区域,及时开展拉网式排查,严防各类灾害和次生灾害发生。

  防汛救灾离不开各地各相关部门的高效协作,拧成“一股绳”,坚持“一盘棋”。水利、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滚动预测预报,精准预警提醒,确保临灾预警全域覆盖、不留死角,绝不能有“差不多”的侥幸之念。应急救援队伍也要进一步加强抗洪抢险专业力量,完善抗洪抢险工作预案,强化训练演练、强化应急值守、强化指挥调度,时刻保持“迎战”“临战”“实战”状态。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落实上细之又细,环环相扣,方能筑牢捍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坚实堤坝。  

  (记者梁建强)新华社武汉7月2日电

 
坚守岗位的水文“侦察兵”
坚守岗位的水文“侦察兵”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7月2日,在水文作业船上,长江清溪场水文站工作人员将水样采集铅鱼放入水中。
 
  当日,“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为及时掌握涪陵区长江重庆段的水文情况,长江清溪场水文站站长朱辉和同事一起,乘坐水文作业船前往水文站的作业面进行长江水文测量作业。长江进入汛期以来,这群长江水文“侦察兵”坚守在水文监测一线,及时准确上报辖区水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我国首个网约车和顺风车安全团体标准发布
我国首个网约车和顺风车安全团体标准发布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魏玉坤)中国交通运输协会2日正式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公司安全运营自律规范》团体标准和《私人小客车合乘信息服务平台公司安全运行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这是我国首个网约车和顺风车安全团体标准。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共享出行分会会长李华强调,安全是网约车、顺风车最基本的服务。这两项标准的颁布实施,填补了网约车、顺风车安全标准的空白,将大力推进网约车、顺风车平台企业全面加强安全工作,全面提升共享出行行业安全工作水平。

  李华介绍,两项安全团体标准均涉及到了行程分享、110报警、紧急联系人、行程录音、号码保护等基础性安全功能要求,并对网约车、顺风车两类不同的出行场景分别提出了相应的个性化安全要求。

  滴滴首席出行安全官侯景雷表示,滴滴将在安全上持续投入,今年将投入30亿元用于安全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保障司乘出行安全,到今年底,滴滴智能安全车载设备安装量将达到100万台。

 
定了!2020年法考7月28日起报名
定了!2020年法考7月28日起报名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白阳)司法部2日发布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明确客观题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28日至8月12日,考试时间为10月31日、11月1日;主观题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11月10日至14日,考试时间为11月28日。

  公告明确,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考试方式和相关政策总体保持稳定,继续对艰苦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放宽政策,允许普通高等学校、军队院校2021年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和以同等学力报考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应试人员可以选择使用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五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参加考试。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延期的情况,公告规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2020年9月30日前取得单科成绩全部合格且本年度内取得毕业证书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今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网上报名时应当填写《单科成绩合格情况说明》,并在规定期限内登录考试报名系统签署《单科成绩已全部合格承诺书》。

  公告同时明确,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行计算机化考试。客观题考试实行分批次、闭卷考试,主观题考试应试人员应当使用规定的输入法作答,在计算机上查询电子法律法规。应试人员因身体、年龄等原因使用计算机考试确有困难的,可在报名参加主观题考试时申请使用纸笔答题方式;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试卷的,主观题考试实行纸笔答题方式。采用纸笔答题方式的,试题、答题要求均在计算机上显示,应试人员在答题纸上作答。

  关于各地具体报名事项,由报名地司法行政机关在报名前向社会发布公告。2020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其他事宜,应试人员可登录司法部网站查询或者向司法部、报名地司法行政机关咨询。应试人员参加考试,应当遵守考区所在地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规定,自觉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这个超大车站变“聪明”了 杭州火车东站持续深化改革方便旅客出行
这个超大车站变“聪明”了
杭州火车东站持续深化改革方便旅客出行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杭州7月2日电(记者魏一骏)进站时有自助刷脸闸机,候车大厅内灯光明亮通透,出站换乘地铁“无缝衔接”,出租车候车时间、排队人数等信息一目了然……在长三角地区枢纽车站之一杭州火车东站,一系列“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改造,有效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

  不久前结束的端午小长假运输周期,杭州东站共发送旅客64.7万人次,再次凸显了枢纽车站的地位。自2013年7月完成改扩建投用以来,这座超大型车站日均客发量从6.5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末的19.5万人次。

  “旅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车站服务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站党委副书记周伟说,去年6月,浙江提出要把推动杭州火车东站服务大提升,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场所延伸扩面的“当头炮”。

  通过多次实地勘察研究,杭州东站与杭州东站枢纽管委会等多家单位协调会商,围绕群众最关心、最急迫、最需要的52个具体问题,着力实施“快捷服务”“便民服务”“商务服务”“智慧服务”“人文服务”等5大类45项改革措施。

  改造提升需要系统谋划,更需要从细处着眼。在车站到达层,出租车候车区域“夏热冬凉”的候车环境和漫长的等待时间曾让不少旅客有“心理阴影”。如今,全面完成改造的出租车等候通道已焕然一新。

  “我们在候车区域增设了玻璃隔挡和空调新风系统,让旅客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减少等候的焦躁。更重要的是,每个候车通道入口处的显示屏,能让旅客获取排队车辆、等候人数、预估等待时间等信息,方便旅客科学选择排队区域。”杭州东站枢纽管委会综合科科长姜英豪说。

  便民改造也带来了综合效益。今年4月以来,杭州东站陆续完成了1万多盏灯具的更新。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房建公寓段党委书记蒋赟说,更换后的LED光源实现瓦数下降,亮度提升,每年还可以节省能耗成本100多万元。

  在推进提升工作的过程中,“出站换乘地铁免检”改革让姜英豪感触很深:“这项改革看似简单,但涉及公安、地铁、铁路等多个部门,既要提高旅客疏散速度,又要保证安全,因此有大量工作需要协调。”

  前后历时一年多,这项改革终于在2019年9月底落地实施,并顺利通过了国庆小长假的考验。“改革越到深水期,攻坚破难越难,这时必须下定决心才能把工作向前推进。”姜英豪说。

  智慧母婴服务室、停车场“先离场、后付费”、自助临时身份证明打印、厕所刷脸取纸……在杭州东站,旅客总能在许多细微处感受到服务的智慧便捷。

  “我们时常会组织职工,从旅客的角度在车站巡查,及时发现需要弥补的短板和不足。”杭州东站站长裘威说,“作为车站的服务者、管理者,优化提升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愿检尽检”人群核酸检测 一般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结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愿检尽检”人群核酸检测
一般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结果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王秉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7月2日公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通知》提到,要提高核酸检测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对于“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一般在24小时内报告结果。
 
  通知提出,对于发热门诊患者的核酸检测,要在6小时内报告结果,争取缩短至4小时报告;对于普通门急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要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一般在24小时内报告结果。各地要统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报告单格式,检测机构要通过自助打印、网络查询、快递邮寄等多种方式,为受检者出具检测报告。
 
  通知提出,持续开展核酸检测培训。各地要大力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培训,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人员培训方案》等文件要求,加强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标本接收整理、核酸提取、试剂使用、荧光定量等检测方法、结果报告、生物安全等全流程培训。通过培训,确保各环节操作规范,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通知提出,推动医疗机构互认检测结果。各地要结合本地疫情防控需要,制订区域内核酸检测结果互认的规定,明确互认的条件、有效期、医疗机构范围等,最大程度减少重复检测。
 
  此外,为应对可能新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通知还要求各地做好核酸检测应对准备。包括掌握本地区核酸检测资源和能力现状,做好核酸检测能力储备并制订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迅速调集资源,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检测能力。
 
北京:集中或居家隔离人员禁止参加跨房间跨院落活动
北京:集中或居家隔离人员禁止参加跨房间跨院落活动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赵旭)在2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集中或居家隔离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隔离要求,禁止外出,禁止参加跨房间、跨家庭、跨院落的聚集性活动。

  庞星火提醒,虽然北京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稳向好,但风险依然存在,市民不能放松警惕、掉以轻心,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不参加聚餐、聚会等聚集性活动,公共场所要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出现不适症状要全程做好防护,及时就医,不能带病外出参加活动。

 
新发地牛羊肉大厅“消毒”记
新发地牛羊肉大厅“消毒”记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空间密闭、充满污染气体,商户紧急撤离时遗留的大量肉类已在高温天气下腐烂、变质,腐败空气成分复杂、浓度很高,不排除有病毒和甲烷的可能……

  此次北京疫情“核心区”——新发地批发市场牛羊肉大厅在6月13日新发地“停摆”、商户撤离后,成为高风险区域。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清除这个“污染源”,成为北京“战疫”的当务之急。7月2日,新发地牛羊肉大厅空气净化方案设计者和施工单位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了“消毒”经过。

  6月15日至18日,针对牛羊肉大厅内肉类已腐烂变质、存在污染气体等情况,相关部门制定了专项处置方案,由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对大厅周边进行了首轮消杀。

  “由于担心病毒外泄造成二次污染,牛羊肉大厅的空调和排风系统已经停用,大厅内部腐败空气味道十分浓烈,由人直接进入消杀存在难度。”空气净化方案设计者、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主任陈超说。

  6月20日下午,北京市相关领导在新发地组织召开牛羊肉大厅所在大楼清理工作的现场会,陈超提出在大楼外部建设一套与大楼屋顶通风系统连接的室内空气过滤净化装置。

  这个系统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在清理过程中避免污染气体“外泄”;二是过滤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有害气体;三是持续发挥空气净化功能,直至大厅清理完毕。

  第一步是过滤,采用针对PM0.5以下细颗粒物的过滤器,通过无纺布和滤纸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初步过滤。第二步是吸附,用活性炭吸附腐臭气体。第三步是喷淋,用合适比例的84消毒液形成水幕对空气进行消毒。

  “方案实施过程可谓争分夺秒。”空气净化方案实施单位中铁建设集团设备安装公司总经理余振飞说,6月20日下午4点接到电话,半个小时后,47人的工作队伍就进驻了新发地。现场施工组研究原有的通风系统图纸并确定新系统的施工方案,车间加工组制作排风、净化系统,资源保障组负责技术支持和设备采购。

  6月的北京正值酷暑,在高温下,工人们穿着防护服、坐着消防云梯,一点一点在加装了保温材料的大楼墙体上寻找承重支点。年轻人连续工作3个小时已经达到极限,施工现场的马路边躺了一地体力透支、身穿防护服的工人……

  设备采购也进展不顺。“市场上的民用通风过滤设备达不到过滤要求”“消毒喷淋需要的设备市场上没有现成的”“定做一台专用风机需要一周时间”……6月21日,各种各样的问题汇集到余振飞面前。

  “从中国铁建在建项目、所有熟悉的供货商那里协调,实在不行就自己造。”余振飞下了“死命令”,必须在6月23日消杀人员进驻之前让设备运转起来。

  虽然时间只过了一天,陈超却感觉已经过了好久。每天她都要接到很多这样的询问:“陈老师您的方案确定了吗?”“陈老师你们的系统什么时候能启用?”“战疫”就是与病毒赛跑,每一分钟的进度都可能让战胜疫情的机会增加,让大家的信心增加。

  6月22日晚上11点30分,经过55个小时的奋战,长100多米、由60多个部件组成的室外通风净化系统运转起来了。此时距离6月23日早上6点30分消杀人员进入还有7个小时。

  “关键时刻顶得上,不是一句空话。”陈超说,如果没有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当机立断,就没有这么高效的处置;如果没有经历过“大战”考验的人才储备,就不能短时间拿出可行方案;如果没有制造业发展的储备,就不可能短时间组装出可用的设备;如果没有“身经百战”的施工队伍,就不可能短时间让方案落地。这是“抗疫战士”们的战场,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记者丁静)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北京疫情“摁”得快,给战“疫”启示多 与“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总指挥、《生命密码》作者尹烨博士面对面
北京疫情“摁”得快,给战“疫”启示多
与“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总指挥、《生命密码》作者尹烨博士面对面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本报记者李斌、罗鑫、王普、夏子麟


  16个气膜舱整齐排列,蔚为壮观,身着防护服“全副武装”的实验员不时出入;过道里,一个个纸箱子层层堆放,里面装满了仪器、试剂和防疫物资……

  面对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不久前,在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中立下战功、又在全球战疫中将自主研制的核酸检测设备和诊断试剂“覆盖”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深圳华大基因“临危受命”,迅速从武汉、深圳、青岛等地调集约千人的队伍集结北京,在北京大兴体育中心建立第8座气膜版“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即全球第92座“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显著提升了北京核酸检测能力,截至6月30日已完成约100万份样本的检测……

  当前,中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形势持续向好,而放眼全球,疫情仍在传播蔓延,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1000万例。

  “火眼”为什么紧急“空降”北京?北京疫情防控进展给人以怎样的启示?全球确诊病例突破1000万人意味着什么?究竟应该怎么看人类和自然,人类和微生物的关系?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普通民众应该怎么做?……

  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近日和“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总指挥、华大基因首席执行官、科普著作《生命密码》作者尹烨博士面对面访谈3个小时,听他讲述“生命的密码”。

构筑一个“大坝”,应对核酸检测“洪峰”


  问:能否说说“火眼”是怎么“空降”北京的?

  答:我们是应北京市和国家卫健委要求紧急增援的。我和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老师6月20日晚上到达北京,不到3天就在大兴体育中心建起了包括9个气膜舱的“火眼”实验室,由于样本量太大,后来又调了几个到北京,增加到16个舱。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体核酸检测实验室:16个舱,每个舱占地面积有75平方米,一天的设计通量按单管检测能达10万人份,如果按照“五混一”混检,一天最高可检测50万人,助力北京“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我理解,我们其实就是构筑一个“大坝”,以应对核酸检测的“洪峰”。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市、大兴区都给了非常大的支持,因为建设“火眼”要用不少施工人员,需要大量电力,还要统筹消防、安保、后勤等问题。

  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抗”一个新发现的病原体


  问:您刚才说,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单体核酸检测实验室,这究竟是“喜”还是“悲”?

  答:最近网上不是流行一个段子吗?老北京人见面已经不是说“您吃了吗”而是问“您核酸了吗?”从积极方面看,这次疫情是一次难得的生命科学大科普的机会。如果说大约100年前,人类对病毒不了解、某种程度上是以“群体免疫”和隔离阻断的方式对抗西班牙大流感的,那么100年后的今天迎战新冠病毒,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抗”一个新发现的病原体。这是一次全民对生命认知的教育过程,是一次科普过程。

  换句话说,这次疫情固然是一次“瘟疫”、一场灾难,但是从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知、对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了解角度看,它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到底什么是基因、什么是核酸、该以什么态度理解生态,也使更多人认识到21世纪是生命科技的世纪。

“我们不能看轻任何一个物种”


  问:您从事基因组学研究有10多年。人类和新冠病毒都是由碱基组成的,现在这个小小的病毒对人类竟然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您说生命微妙不微妙?

  答: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地球的年龄已有约46亿年,从化石证据看,生命起源于30多亿年前。最开始的生命其实就是一段一段的核苷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无性到有性,生命不断演化。

  直到这几年,我们不断被“打脸”,新冠这么简单一个病毒居然能把人类这种号称有最高智能的生命折腾成这个样子。生命本身都受生命密码也就是基因的调控,所以我们不能看轻任何一个物种,更不能过高估计人类。这很像我们下动物棋,有象、狮、虎、豹、鼠,老鼠可以克制大象,一物降一物,环环相扣,最后形成一个大循环,人类注定只是这个大循环、是生态链上的一个点。

“我们被冠状病毒‘绊倒’了3次”


  问:这里面有一个“人类观”的问题?

  答:对。人类有了智慧,就很容易自大,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人定胜天,甚至可以掌控万物。但人们后来发现,人类基因组有30多亿个碱基对,可是过去17年里我们却被大约只有3万个碱基的冠状病毒“绊倒”了3次:第一次是2003年的SARS病毒,第二次是2012年的MERS病毒,这次是COVID-19病毒。一直到今天,人类还在付出高昂的防控成本,疫苗研制也还在一个艰难爬坡过程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核酸检测能力,有些国家一直到今天连一个像样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都没有。

  我们要思考应该如何和微生物更好地相处,如何和其他生物、和环境更好地相处。人类虽然可以改造自然,但在自然面前应该谦卑,归根结底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过去讲“天人合一”,至少是使生态环境可循环、可持续,可以永续发展,人类和自然应该“和平共处”。这是这几次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给我带来的思考。

“多少人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问:这次新冠病毒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横扫全球,您怎么看?

  答:有人说,人类从历史当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面对这次疫情,一些时候,A国犯的错误B国还会再犯一遍。个别国家从一开始就轻敌,包括个别发达国家,其实早就应该强制普及戴口罩,新冠主要由飞沫传播,为什么不戴口罩呢?多少人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人类17世纪下半叶才开始认识细菌,然而到了今天,人们发现细菌纷纷出现了耐药性,耐药性研究已变成全世界关心的话题。这也说明人类和微生物之间的相处还处于一个低级阶段。换言之,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摆脱“微生物动乱”,或者说,微生物当中一定有一群“激进分子”会不停地捣乱,带来瘟疫。过去带来瘟疫的可能是细菌和寄生虫,这几年主要是病毒。人类在最近半个世纪遇到的病毒,除了冠状病毒,还有禽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

“对自然界的打扰,现在到了历史最高峰”


  问:仔细想想,似乎确实是近些年各种病毒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

  答:我们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背后有三个深层次的问题:第一,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认知自然,老是去打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随随便便地进入深山老林胡乱砍伐,这个过程中可能就打搅了一些不该打搅的远古微生物,它就可能跨越物种屏障。人类对自然界的打扰,现在到了历史最高峰。

  第二,人类人口密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高过。今天全世界有大几十亿人,这在一个世纪前是不可想象的,一些国家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意味着大家集中在一起生活、工作、社交和学习,传染病的传播就可能很快。

  第三,从来没有一个历史阶段,像今天这样交通便捷。交通工具的便捷极大加速了微生物的传播。

  “全世界都控制住了,这次疫情才会平息下来”


  问:怎么看这次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

  答:新冠病毒的感染不分国家,不分人种。我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多了一个更为紧迫的内涵,就是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今天,哪一个国家自己控制住了新冠疫情没有用,只有全世界都控制住了,这次疫情才会平息下来。

  从基因、人类易感性上看,新冠疫情早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抗击新冠病毒,不是国和国的竞争,不是公司对公司的竞争,不是人种和人种的竞争,而是人类和病毒的竞争,是人类和时间的竞争,必须集中全人类的智慧和力量。

  换言之,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让高通量测序、规模化核酸检测等好技术只在发达国家,或者像中国这样制造业比较强大的国家普及,我们更应去关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们缺乏这个能力。大家要明白,如果这些国家的疫情不控制住,全世界其实没有办法真正平息下来。

“高大上的技术要接地气”


  问:华大凭什么能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建起历史上最大的单体核酸检测实验室?

  答:我想是有几个要素叠加。实验室建一个小的相对容易,慢慢建一个好的也相对容易。但是建一个体量大的,又要求很快建设,不容易。

  实际上,这得益于华大基因创始人在成立之初就强调的大科学、大平台、大目标。华大基因成立就是为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一开始就追求一个宏大目标。所以华大确定战略时,始终首先考虑的是技术的普及率和可及性是多少,一个技术最大的失败不是实验失败,是技术出来了老百姓用不起。

  高大上的技术要接地气。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我们不仅掌握了自主设备和诊断试剂,更大幅度降低了基因测序、核酸检测的成本,并利用国内强大的工业体系,具备了快速工程化的能力。

“雷神火神与方舱,要靠火眼来帮忙”


  问:能否讲讲武汉战“疫”的经历?

  答:武汉“封城”第二天,汪建老师就率队逆行武汉,到武汉后就意识到当地核酸检测能力不足。他是抗击非典的老兵,太知道在一个新发、未知传染病初期,病原和治疗方法不清楚时应该干什么,就是要切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首先要尽可能地检测,当时我们提出来叫“饱和”检测,也就是今天的“应检尽检”。第二是要“隔阳”,把阳性感染者隔离起来。第三叫保阴。

  当时,雷神山、火神山建起来了,方舱的概念也提出来了,我们当时就觉得应该有一个“雷达”,尽早去发现感染者、患者,也就是要通过检测进行精准分类施治,防大于治。我们当时就编了个顺口溜,“雷神火神与方舱,要靠火眼来帮忙。”

  “火眼”实验室“能辨别的不仅仅是新冠病毒”


  问: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精准施策的前提是不是精准识别?

  答:首先得精准预防,然后是精准检测,最后是精准治疗。我们还是要把工作放到精准检测上去,一定要把关口前移,在疫情初期做好隔离是第一位的,而做好精准隔离的关键是识别出哪些人该隔离,哪些人不该隔离。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就借用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来形容核酸检测实验室的作用,“火眼金睛”能辨别“妖魔”,实验室能辨别病毒,我要强调,它能辨别的不仅仅是新冠病毒,所有因果关系明确的病毒、遗传疾病都可以辨别。检测通量上去了,老百姓能及时拿到结果了,恐慌情绪就下去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应检尽检非常必要。

“逼”出来的气膜版“火眼”实验室


  问:气膜版“火眼”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答:在武汉战疫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如果都建固定实验室肯定不行,这要建,那也要建,哪有那么多施工队去建?所以当时就想应该做移动实验室。但是如果把实验室装进集装箱,一方面受到车宽限制,一方面通量有限。这就逼着我们一定要想出一种更快的可移动方式,要负压,还要能用货机运输。正好同济大学的专家在做小的充气隔离舱。我们就一起合作,构想并研制出了现在两层膜、像赵州桥那样拱形支撑结构、可实现负压的气膜版“火眼”实验室。

  哈尔滨出现疫情时,我们在那快速搭建起第一个气膜版“火眼”实验室,6个舱,一天可检测1万人,到现在已经运行50多天了。现在我们在非洲的加蓬、贝宁都建了这样的气膜版“火眼”实验室。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华大基因创始人一开始就有大工程的思想,大工程是为了解决一个大目标,就是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所以华大从各地调集了1000人,调了差不多接近价值1.4亿元的物资,包括2000多台设备、各种试剂、个人防护物资等。到6月30日,已经做了约100万人的核酸检测了。接下来,我们想推出更快速的检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想用更普惠的价格惠民。

“也许新冠病毒会和人类长期共存了”


  问:这两天全球新冠病毒确诊人数突破1000万人,意味着什么?

  答:第一,意味着也许新冠病毒会和人类长期共存了。人类要把病毒当成客观存在的一部分,跟它和谐相处。第二,一些国家公共卫生领域存在短板,做得还不是特别到位。发达国家容易出现傲慢,发展中国家容易出现能力不足,包括各种混乱的认知、各种谣言。所以疫情前期我基本上一天写一篇辟谣文章,其中一句话,就是说什么东西比疫情传得更快?就是谣言。谣言造成心理恐慌。面对这样一场公共卫生危机,人类还远远没有准备好。

“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


  问:不少中外专家也像您一样,判断新冠病毒会和人类长期共存,这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要长期戴口罩吗?

  答:病毒必须寄生,它一定不会把宿主都弄死。流感病毒理论上有很多个型,每年折腾一遍,人类只能和它共存。

  历史上最厉害的病毒是天花,靠打疫苗,某种程度上人类消灭了天花,送走了“瘟神”。流感病毒的高致死人群主要是低免疫力人群,所以一般每年流感季节前需要打疫苗。新冠病毒目前的病死谱主要是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所以未来防控措施上重点应保护老年人。

  这几个月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大家突然发现,很多国家呼吸道病毒感染者大幅度下降,估计是戴口罩的缘故。一些做手足口病检测的公司竟发现没有了病例,为什么?因为学校都不开学,孩子不聚集就没有手足口病暴发。这就提示加强公共卫生对防治消化道、呼吸道传染病非常有意义。

“特别建议要提前做好环境监测”


  问:接下来疫情会怎样发展?冬天会来第二次疫情吗?

  答:很多人问我接下来会怎么样。因为现在天气毕竟热,多篇研究文章也证明湿冷条件有利于病毒存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做好迎接秋冬季节“二次打击”的准备,特别是谨防在人口密度很大但医疗资源不足的城市暴发。我特别建议要提前做好环境监测、预警工作,以前是发现了病人再倒过去找环境,但是这次新发地疫情出现后,环境一取样就发现被大量污染了。

  如果我们可以对农贸市场、冰库冷库、海鲜市场的空气、水、物体表面定期取样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就立马进行消杀,切断传染源,就有望把很多疾病遏制在萌芽当中。建立“前哨”站,做好环境的核酸样本监测,提前预警,是防大于治的体现,有利于尽快识别、切断传染源。

基因测序仪就是生命“显微镜”


  问:这个建议很好,怎么做才更有可操作性?

  答:我们已经跟多家CDC,包括几家机场、高铁站在洽谈类似合作,做一个环境取样系统。比如说在高铁站离地1米到3米的地方设若干个取样点,就像空气净化器里的滤芯一样,我们可以对滤芯上的病毒、细菌或者支原体、衣原体进行测序,看看有什么,实际上就是把对病人的核酸检测改为对环境里的微生物进行核酸检测。

  形象地说,基因测序仪就是生命“显微镜”,它不是直接看形状,而是把你的序列“读”出来,不光知道你长什么样,还知道你是怎么组成的。如果把这样一种环境监测和公共医疗体系结合起来,我相信人类至少对环境的认知、对疑难病原的预判,可能会达到一个相对心中有数的程度。

北京疫情“‘摁’得非常快”


  问:你们经历过武汉战“疫”,这次参与北京战“疫”,怎么看首都的防控措施?

  答:我觉得不太一样。武汉战“疫”时,大家处于一个慌乱状态,主要是武汉的感染者基数实在是太高了。那时候,每一份检测背后都是一条命。

  这次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更多地集中在丰台、大兴等区,还有很多区几乎没有病例。经过武汉战“疫”后,大家都有准备,核酸检测的供给能力上去了,信息化系统也到位了。

  整体来讲,北京这次抗疫在反应速度、组织效率等方面都可圈可点,整体来讲控制得非常及时,“摁”得非常快,没有形成二次或三次扩散。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践行。很荣幸,我们不仅仅是见证者,也是践行者。

“论文跟上了,但科普还没跟上”


  问:您从事基因组学研究10多年,为什么将科普视为公益,不仅在App上开设科普音频节目,还连续出版两本《生命密码》,将自己称作科普工作者?

  答:一种技术最大的失败,是这种技术出来了老百姓用不起用不上。那么技术的普及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就三点,一是成本可控,二是渠道可及,三是认知正确,不神化也不妖魔化任何一种技术,要知道技术的有用性,也要认识局限性。最后要让大家买单,关键是要认知正确,要实现认知正确,说白点就要进行科普。

  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应该两翼齐飞。为什么前一段时间我还不停地发一些辟谣文章,就是因为今天科学跟上了、论文跟上了,但科普还没跟上。

“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个学生”


  问:西班牙大流感时军营里的士兵为避免病毒传染,通过挂床单来阻隔空气流通。如今负压的气膜版“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只要关上舱门就可以确保舱里空气无法“溜”出舱外。您如何看待这一百多年的变化?

  答:如果将新冠疫情和西班牙大流感对比,对人类来讲,这是一个和微生物相爱相杀的过程。从治疗和隔离的角度来看,应该说今天的方法更先进了,人类在工具、手段的掌握上进步了很多,但是某种程度上个别人认知上还存在不足,甚至会出现反智行为。希望通过这次疫情大家会有正确的认知,尤其是孩子们应该受到一次很好的科普教育。

  过了100年,人类能治病毒的药物寥寥可数。换言之,100年过去了,认知工具在变强,但是治疗工具还在路上,所以大家不能简单地想,我们可以很快找到合适的方法“治”这个病毒。今天用的疫苗主要还是源自很多年前的技术,就是灭活疫苗。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个学生,因为生命的运行法则、程序设计,病毒和人类是一样的。

  “人体细胞里有大量插入的病毒基因序列”


  问:通过基因组可以溯源,在人类基因组里能找到病毒的痕迹吗?

  答:人体细胞里有大量嵌入的病毒基因序列,不过它们已经没有功能了。艾滋病病毒本来就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可以把自己的病毒片段嵌入到人的基因组里去。如果说淋巴细胞是警察,艾滋病病毒是小偷,这个小偷已经聪明到混到警察局,自己戴个警帽、别上警徽、揣着把警枪,已经变成警察的一部分了,它就这么狡猾。病毒都有“八仙过海”的功能,把自己和人类的“命运”拴在一起。

  其实随便做一个鼻拭子,每个人至少携带数十种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病毒,它们都把鼻腔当作茂密的“原始森林”了,但这些病毒和人是和平相处的。

在疫情时代要“守脑如玉”


  问: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普通民众应该怎么做?

  答:对老百姓来讲,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强化个人卫生,养成使用公筷的习惯,不要随地吐痰,随身带个口罩,在必要场合、密闭空间佩戴。二是面对不确定的事情不信谣、不传谣,冷静思考,让子弹稍微飞一会儿。我开玩笑说,在疫情时代要“守脑如玉”,就是指要破除盲从心理,保持科学的思辨精神、独立思考能力。这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有一种中国生物,最适宜到火星开拓“生命空间”
有一种中国生物,最适宜到火星开拓“生命空间”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疑似火星“生命”明显增多且变大了。 
 
▲青藏高原的羊角淡盘衣生境图。
均由受访者供图
 
  “不吃、不喝、抗寒、抗热、抗干、抗辐射,还有什么生物能比地衣更适合上太空?”
 
  目前,我国的登陆火星计划已进入倒计时。地衣专家王立松希望,在未来,青藏高原的地衣能有机会到火星一游,做人类“移民”的“急先锋”,去开疆拓土
 
     
 
  
 
  本报记者岳冉冉
 

 
  “火星上发现有生命,是地-衣-!王老师,快来看……”王立松的硕士研究生故意把“地衣”这个词做了拖音,大声呼唤他。
 
  王立松从办公室快步走向隔壁实验室,学生的手指向了电脑。王立松睁大了眼睛,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拒审的一篇论文,竟然真的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连标题都没变——《火星生命:鹰坑里的“蘑菇”在进行光合作用》。
 
火星生命是地衣?
 
地衣专家:不能下定论


 
  “火星上真有生命?是蘑菇还是地衣?怎么发现的?为什么您拒审了这篇可能引起轰动的论文?”我带着一脑子问号去找王立松,只有他能解释这一切。
 
  王立松是我国著名的地衣专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他研究地衣40年,亲手采集的地衣标本有7万多号,已分类鉴定的地衣超过千种。
 
  王立松的电脑旁放着三副“眼镜”:老花镜、防辐射镜、放大镜,分别对应着看印刷体、电脑屏幕和地衣。他戴上其中一副,在电脑上打开这篇论文,速览了一遍,说:“没错,这就是当时这份期刊请我审的论文,没做太大修改。”
 
  我们的话题,首先从论文最抓人眼球的“火星生命”说起。
 
  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在“鹰坑”地区执行任务时,竟然在一片岩层处拍到了数千个酷似蘑菇外形的照片。这些疑似“生命”不仅有细茎,还有球形帽,特别像人们熟知的蘑菇外形。这些“生命”聚集成群,附着在岩石的顶部和侧面,并向外突出。
 
  “你看这段描写,是不是很有趣,这也是学界相信火星有生命的佐证之一,”王立松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向我解读着这篇艰深的学术论文。
 
  在岩层顶部的这些“生命”是集体定向的,帽子和茎向上倾斜,像冲着某个光源进行光合作用。此外,“机遇号”还拍到了在无风情况下,12个球形“生命”冒出土壤,另外11个“生命”在三天内明显长大的照片。
 
  “至此,论文作者认为,这些‘生命’的生长及集体趋光性,均是行为生物学的迹象,并就此推断:地衣、蘑菇、藻类、真菌等生物也许已‘定居’火星,并在火星上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正在释放着氧气!”
 
  突然,王立松蹦出了地衣领域一个专业学术词汇——羊角淡盘衣。“不可思议的是,论文作者竟认为火星上这一疑似‘生命’,是地球上的物种‘羊角淡盘衣’!”
 
  羊角淡盘衣隶属地衣中的霜降衣科,淡盘衣属。主要分布在我国喜马拉雅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个常见物种,在欧洲亦有广泛分布。
 
  讲到这,王立松停住了,他点开自己的地衣数据库,找出了自己在青藏高原拍摄的羊角淡盘衣照片。对照着“机遇号”拍的图片,我呆住了。“客观来说,这些火星表面的疣状凸起,从形状、外观确实与‘羊角淡盘衣’高度相似。”王立松有一说一。
 
  国际学术期刊多采用“同行评议”的方法评估论文的科学性。针对每篇来稿,期刊会尽可能把文章送到同行专家手中审阅。作为全球顶尖的地衣专家,这篇与地衣高度相关的论文自然送到了王立松手上。
 
  一般来说,论文的公开发表,证明业界已经认同文内观点。刊发这篇论文的期刊名为《天体生物与空间科学研究》,影响因子是7,在业界算比较权威。该论文由美英等国科学家共同完成。
 
  “期刊主编当时邀请我做这篇论文的审稿人,但看完论文及这些照片后,我还是回信拒绝了。”王立松拒绝审稿自有他的道理:“火星上这些疑似生命虽然很像地衣,但‘像’不能证明就‘是’,我需要看到真实的火星材料才能做判断,如果单看照片,就断定火星上有生命,不靠谱。”
 
  王立松及其团队的观点很鲜明——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目前无法判断,只有看到真实的火星实物材料,才能定论。
 
  地衣曾多次上太空完成“极限挑战”


 
  “之所以敢大胆猜测这些火星生命是地衣,是有科学根据的。”看我一脸狐疑,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地衣学博士王欣宇主动给我讲起了历史:“欧洲航天局曾多次把地衣带上太空,进行‘极限挑战’!”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之间互惠共生的特殊低等生物,由真菌和藻细胞构成。藻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养分,而菌丝又为藻细胞提供水分、无机盐及保护措施,这样“互惠共生”的特性,使得地衣不需要从基物获取营养,就能够在裸露的岩石表面自由生长。目前,全球已知地衣约2万种,中国已知3041种。
 
  2005年,欧洲航天局选择了两种采自南极岩石表面的壳状地衣,“地图衣”和“丽石黄衣”带上太空,并将其直接暴露在杀伤力极强的宇宙射线中,承受真空、失重、辐射、温度剧烈变化等残酷条件考验。
 
  半个月后,科学家将这些在太空被“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地衣回收,发现它们在24小时内竟重新恢复了代谢活性,全部存活!彼时,兴奋的欧航局对外宣布——地衣可以在外太空环境下活15天!人类完全可以考虑将地衣作为登陆火星的材料!
 
  2007年,欧洲航天局又进行了类似实验,这次,他们将地衣、石内生蓝藻、细菌通过卫星送进太空,让三种生物共同暴露在宇宙中。10天后,卫星返回地面,科学家发现,仅有地衣活了下来,并且它的子囊孢子还能萌发!
 
  2014年,欧洲航天局再次启动地衣遨游太空计划,他们将采自南极的“丽石黄衣”和“黑瘤衣”送上了天,在国际空间站接受考验。这回,他们要让地衣的太空“旅行”延长到18个月。
 
  “地衣成为首个进行长期宇宙环境暴露实验的真核生物!”王欣宇说。2015年,当这批地衣重返地球时,科学家发现,结果出现了两个极端——“丽石黄衣”活了下来,并获得了“地球上最顽强生命”的美名;而“黑瘤衣”却是“气若游丝”,不仅DNA大部分已被破坏,身体还在快速降解,生命已奄奄一息。
 
  这次实验,虽然测出了地衣在太空的极限生命状态,但欧航局却不甘心,认为一定是选择的“黑瘤衣”出了问题,其他地衣在太空中应该能活得更久。
 
  “从欧航局这几次实验看,我们可得出推论:地衣在极端环境,如极寒、极高、缺氧、极干、强辐射下是可以生存的。”王欣宇解释道:首先,地衣是自然界中互惠共生的典范,共生藻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和真菌提供生长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而地衣型真菌则通过形成特定结构,将共生藻包裹在体内,并为其提供保护。其次,地衣的皮层还含有独特的化合物,能吸收强烈的宇宙射线。因此,地衣能够适应外太空苛刻的环境。
 
  参考地球生命史,地衣的出现,仅次于最早出现在海洋里的藻类。地衣在6亿年前最早登上陆地,并对陆生环境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改造,之后陆地上才出现了苔藓、蕨类、孢子植物等。
 
  “地衣为之后地球上的植物、动物繁衍,创造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所以我们也称它为元老级‘先锋生物’。”王立松从不吝夸赞地衣的“江湖地位”。
 
  “没有高大乔木那样醒目,也没奇花异草般斗艳,但在荒地向森林演化的过程中,地衣却是在严酷生境中‘打头阵’那位。”王立松说,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高山、退缩的冰川、干旱的沙漠中心,及死去动物的骨骼上,都有肉眼可见的地衣。其分泌的地衣酸可将附着的岩石风化为灰尘和土壤,为其他植物生长提供条件,当土壤积累到足够多时,就可以为高等植物扎根提供可能。
 
强过“贝爷”无畏禁区
 
地衣才是“生存强者”


 
  “你看过《荒野求生》吧?”王立松问我:“主持人贝尔置身各种绝境所激发出的求生本能,显示了人类挑战极限的生存能力,地衣可不亚于‘贝爷’。”
 
  王立松一直认为,地衣这一低等生物,拥有着人类遥不可及的“高等”生存智慧。极寒冷的南极大陆、高海拔强辐射的高原山地、干热到窒息的河谷荒漠……这些人类眼中的“生命禁区”,却是“地衣天堂”。它能巧妙地从自然界获取水分和阳光,并能依据水分和日照的多寡,决定是休眠,还是生长;是撑“遮阳伞”,还是涂“防晒霜”。
 
  ——南极里的“千岁寿星”。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区域,年平均气温零下25℃,测到过的最低气温零下89.6℃。在这样的低温中,钢铁会变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泼向空中,落下的是一片冰晶。
 
  在那里,冰雪会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加之空气稀薄、紫外线强,一般植物难以生存,而地衣却不惧严寒,生机勃勃。
 
  “研究表明,地衣能从升华的冰雪中获取水分,并且在冻结的状态下进行光合作用,有学者曾测到过零下17℃时,地衣仍然具有活性数据。”王欣宇说:“地衣特别珍惜‘醒着’的时光,在没有冰雪覆盖的短时间内,它会争分夺秒进行光合作用。而当完全被雪覆盖后,它就会进入‘休眠’模式,体内自动代谢,产生抗冻蛋白,以抵御寒冷。”
 
  植物学家发现,南极洲仅有850多种植物,其中地衣就有350多种。地衣靠孢子繁殖后代,即便在南极极短的夏季,它也能完成生长发育。不过,南极地衣生长速度缓慢,一株直径10厘米的地衣,可能就是位“千岁寿星”。
 
  此外,南极地衣还有强烈的“开拓奉献”精神。它们在生长时,会积累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如钾、钙、磷等,这些元素非地衣所需,却是其他植物必需。“地衣是在为同伴进入南极积累‘物资’,同时,地衣一直在分泌地衣酸侵蚀岩石,化岩石为土壤,为同伴的生长提供‘家’。”王欣宇说。
 
  ——沙漠河谷中的“忍者”。
 
  地衣除了能忍受零下50℃的严寒,还能承受60℃的高温。
 
  缺水?不怕。在极度干旱的条件下,地衣会变得非常干燥,而一旦遇到水,就能立刻恢复生长。王立松举例说,像云南金沙江的干热河谷,年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日间地表最高温可达60-70℃。此外,伴随着干热河谷气候的,还有焚风。一旦焚风过境,气候会变得炎热干燥,像是桑拿里的干蒸。
 
  我国云贵高原的干热河谷土层较厚,但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红土,植物生长困难。“可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在一些石块上发现黄色、黑色和白色的地衣,虽然不起眼,但那已是极少数能在这类环境中存活的生物了。”王立松说。
 
  由于地衣表面没有气孔,因此在干旱条件下,失水过程也会非常缓慢。一片叶子如果放在沙漠里,也许几分钟就会完全干燥,而地衣失水却需数小时。一旦失水,普通的高等植物基本就是渴死,而地衣却能在仅有5%的水分下,存活数月。
 
  干旱常伴随高温,但地衣同样无惧,一些品种甚至可以在60℃下活三天。“像鳞网衣就极为耐旱。曾有人在沙丘中发现过它,伸手去摸,竟然烫手。据估,当时它的温度已超过50℃。”王欣宇说。
 
  不能改变世界,就去改变自己。为了活下去,地衣从形态到生理结构一直在变,它们把生存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亦给一片片荒原带去了生命的奇迹。
 
  “未来,当地球上能源枯竭,生命无法生存时,地衣在恶劣环境下拼尽全力活着的技巧,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能给我们人类带去生命的启示。”王立松说。
 
登陆火星的最优选择
 
——青藏高原地衣


 
  “从欧航局那次不算成功的实验看,我觉得还是‘败’在了材料选择上。最适合做太空实验,甚至登陆火星的地衣,可能是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品种。”王立松说。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在那,高寒缺氧、植被稀疏、气候恶劣,但即便身处那样的极端环境,地衣依然烂漫生长:一片树皮、一块岩石、一寸土壤,每个不同的生境下,都有五彩缤纷的地衣类群。
 
  青藏高原有大量冰川。随着气候变暖,冰川退缩,留下了裸露的岩石。在这些岩石表面,最先出现,且肉眼可见的生物,就是地衣,特别是“丽石黄衣”和“微孢衣”。
 
  王立松指着实验室一块岩石材料告诉我,这块石头就来自青藏高原,上面有三个地衣物种,“这是丽石黄衣,在冰川末端和高海拔地区最常见,橘黄色、放射状,在远处就能一眼辨识。这是微孢衣,因其孢子微小而众多,故得名。这是地图衣,黄绿色的地衣体,中间黑色的纹路由菌丝构成,这个物种每年以小于0.2毫米的速率生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它的直径去判断岩石的年龄,可用于测年。”  
 
  王立松对于青藏高原的地衣物种如数家珍,对地衣的生存本领叹服不已。他参加了我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大规模青藏高原科考,40年来一直在调查我国的地衣资源“家底”。科考时,他总是最早上山,最晚下山的那位,在海拔五千米的山头一待就是几天。
 
  “地衣能在青藏高原这样极端的环境中生存,自有它的智慧。”王立松说。
 
  青藏高原地区的紫外线可达最强等级——5级。瑞士科学家曾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称,高剂量紫外线照射,会使植物生殖细胞发生基因变异,这意味着紫外线对植物基因的损害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长此以往,会导致植物物种不稳定。
 
  但对于如此高强度的紫外线“杀伤力”,地衣却并不害怕。比如丽石黄衣,它表面鲜艳的橘色,是所含的一种蒽醌类化合物,这种色素存在于地衣的上表面,可以为地衣吸收多余的紫外线,就像给自己涂了一层“防晒霜”。再比如微孢衣,它会在自己的上皮层中产生色素,同样能抵御强紫外线“侵扰”,就像给自己打了一把“遮阳伞”。
 
  “因此,青藏高原的地衣通常五颜六色,十分艳丽,其实都是为了抗衡强辐射。这可是地衣适应极端环境的标志性进化表现。”王立松说。
 
  对于在青藏高原生存必需的水,地衣又怎么汲取呢?王欣宇说:“这跟地衣在南极汲水方式接近,它能从升华的冰雪中获取水分,并且能在冻结的状态下进行光合作用。”
 
  此外,在青藏高原,随着海拔的升高,生境的改变,地衣的多样性也会变化。绝大多数地衣对空气污染的敏感度高于其他高等植物,被认为是做环境监测的最佳生物材料。
 
  目前,我国的登陆火星计划已进入倒计时。王立松希望,在未来,青藏高原的地衣能有机会到火星一游。
 
  “不吃、不喝、抗寒、抗热、抗干、抗辐射,还有什么生物能比地衣更适合上太空?”王立松坚信,如果人类未来有移居火星计划,肯定会考虑把地衣带上去,做“急先锋”,让它去开疆拓土,适应火星的环境,分化火星的岩石,创造最原始的土壤,制造出氧气,为其他生物创造生存条件。
 
  “地衣的强大,常让我自叹不如。渺小和宏大总需辩证看待,在自然面前,人类真不可妄自尊大。”这是王立松品出的地衣“哲学”。“并不是所有生物都能像温室里的花草一样,享受安逸。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地衣进化出了别的物种不曾拥有,也无法想象的忍耐力,诠释了‘适者生存’的法则。”
 
  地衣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等着看吧。
 
大业千秋唱英雄
大业千秋唱英雄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闵凡路


  人民创造历史,时势造就英雄。纪录时代,抒写人民,赞美爱情,讴歌英雄,是文学的初心,作家的使命。

  古往今来,经典文学作品,多以刻画英雄人物而成名。《水浒传》的武松、林冲,《三国演义》的诸葛亮、关公,《西游记》的唐三藏、孙悟空,反腐恶,求正道,解民悬,重义情,家喻户晓,世代传诵。近代《红岩》的江竹筠,《青春之歌》的林道静,《林海雪原》的杨子荣,《上甘岭》的王成,《平凡的世界》的孙少平,均为百姓津津乐道的英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英雄是人民的楷模,民族的精英,时代的旗帜,历史的风景。人民群众从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建业立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千秋大业,前无古人,道远任重。内有征途关隘崎岖,外有霸主野心狰狞。靠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民去拼搏,靠我们一辈又一辈志士去担承。且看,战地红旗,大漠油井;中原麦浪,塞上林荫;三峡大坝,粤海长虹;西气东来,南水北用;速度深圳,传奇浦东;中国5G,宇宙群星;神力北斗,狂飙东风;驰世高铁,探海蛟龙;武汉大捷,汶川重生;全面小康,举国脱贫……这人间奇迹的背后,是亿万人民的智慧,有无数英烈的身影。黄继光、邱少云;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四光、钱学森;杨利伟、景海鹏;钟南山、袁隆平;任正非、马云,更有那新中国之缔造者,新时代之领路人,功业名天下,英雄遍寰中。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业千秋,尤见行者高风。我不由想起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那动人的旋律和歌声,每次听到都怦然心动。

  见贤思齐,崇尚贤能。诗赋作者应义不容辞地、理直气壮地、浓墨重彩地去讴歌时代英雄。写出他们无私无畏、无怨无悔、有情有义、有志有梦的奋斗人生;彰显他们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壮写他们的忠心赤胆、亮节高风!

  今逢九九党诞辰,古韵新词唱英雄。英雄中国,中国英雄!

  2020年6月15日作于北京

 
脸书被指“利用仇恨营利”,遭遇广告商抵制风暴
脸书被指“利用仇恨营利”,遭遇广告商抵制风暴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社交媒体脸书6月5日说,已经删除近200个与白人至上主义团体有关的账号,它们鼓动人们参加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引发的反种族歧视抗议示威,甚至鼓动携带武器前往。新华社发
 
  社交媒体时代,如何遏制种族主义、仇恨、暴力和极端内容的传播,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新闻这个行业似乎正在失去专业资质的门槛,而自媒体成为一门生意,流量直接变现真金白银,内容生产经常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另类事实驱逐事实,阴谋论驱逐真相、偏颇观点驱逐常识的情况
 

 
  
 

 
  本报记者徐剑梅
 

 
  6月17日,美国反诽谤联盟、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等6家民权组织针对社交媒体巨头脸书(Facebook),发起“停止仇恨营利(Stop Hate for Profit)”网络运动,呼吁广告商暂停7月份一个月的广告投放,以迫使脸书采取措施遏制仇恨言论的扩散。
 
  两周来,这场抵制运动声势滚雪球般扩大,并冲击美国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清算社交媒体平台上长期存在的仇恨言论问题呼声响亮。
 
抵制


 
  在共同声明中,这些民权组织指责脸书为了赚取利润,“对仇恨言论在其平台上的海量扩散,一直未能采取有意义的行动”。声明呼吁:“让我们向脸书发出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永远不值得为了赚取利润而助长仇恨、偏见、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和暴力。”
 
  据美国全美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截至美东时间7月1日,已有400多家公司加入了这一“停止仇恨赢利”网络运动。
 
  其中,世界知名品牌俯拾皆是:电信巨头威瑞森(Verizon)、酒业巨头宾三得利(Beam Suntory)、世界排名前五的冰激淋品牌Ben&Jerry’s、汽车制造商本田、宝马,好莱坞电影公司木兰影业(Magnolia Pictures)、高科技企业Dashlane和Braze、招聘公司Upwork、户外运动品牌北面、REI、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和始祖鸟、阿迪达斯、李维斯等多家服装公司……
 
  美东时间6月26日17时,全球最大广告商之一、日用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宣布将撤下其在脸书、推特及脸书旗下Instagram的所有广告,脸书股价应声暴跌8.3%,创3个月来最大跌幅。
 
  联合利华宣布两小时后,脸书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通过视频直播发表讲话,宣布脸书将收紧内容审查政策以平息人们对仇恨言论日益增长的担忧,措施包括进一步禁止仇恨内容出现在脸书广告中,进一步限制关于美国大选投票的虚假内容,在11月美国大选前开始为违反其政策但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贴上标签;将在所有与投票有关的帖子和广告上标注准确信息的链接;加大力度保护包括移民、难民等边缘群体和少数群体的利益……
 
  但扎克伯格的让步收效甚微,星巴克、福特、大众、惠普、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好时、乐高、百思买,以及拥有健力士等品牌的全球饮料巨头帝亚吉欧等更多企业宣布暂停在脸书投放广告。6月29日,脸书股价再度下跌。连续两天下跌后,市值蒸发至少600亿美元。
 
  除暂停在脸书投放广告外,很多公司也同时暂停在脸书旗下的Instagram投放广告,星巴克、福特等一些大公司则暂停了在所有社交媒体平台投放广告。暂停期限大多设定为从7月1日开始,“至少30天”,联合利华暂停了今年下半年在脸书、推特和Instagram的全部广告投放。
 
  “停止利用仇恨营利”运动6月29日发表声明称,脸书“整改”力度远远不够,并提出一系列改进内容审核政策的要求,包括建立独立审查程序以帮助种族主义和仇恨言论的受害者,针对基于身份认同的仇恨和错误信息定期进行第三方独立审计并加以公布;自动删除被标记为错误信息或包含仇恨内容的广告;向其广告在脸书平台上伴随有害内容出现的广告商退款;在超过150名成员的群组中自动标记恶意内容以供审查,等等。这些民权组织表示,希望通过抵制运动,促使脸书改变政策,阻止脸书用户散布和利用虚假信息和有害内容牟利、为脸书用户创造安全、非歧视性的在线体验。
 
  《华尔街日报》6月29日评论说,“这家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可能正经历着最不受欢迎的时刻”。
 
  不过,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至7月1日,2019年在脸书广告支出最大的25家公司中,只有3家公司即微软、星巴克和辉瑞(Pfizer)公开证实暂停在脸书投放广告,脸书最大100家广告商中的大多数尚未加入抵制行动。
 
缘起


 
  脸书遭遇此次抵制风暴,既突如其来,又酝酿已久。
 
  这次抵制运动的直接起因,是5月25日黑人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颈近九分钟死亡引发的全美抗议和骚乱,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回应,以及脸书对特朗普争议言论的处理。
 
  针对抗议和骚乱,5月29日,特朗普在脸书、推特上发帖说:“抢劫开始,枪击就开始”。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期间,一名白人警察局长和一名种族隔离主义者曾使用这句短语强硬弹压黑人抗议活动。尽管特朗普随后表示他不了解这句短语的种族主义渊源,但批评者普遍认为特朗普是在鼓励对抗议者使用暴力。推特立即将特朗普这则推文贴上“美化暴力”的标签,并首次对特朗普推文加以屏蔽——用户除非单击显示,否则看不到这则推文,并且也不能点赞或评论。
 
  对比推特,脸书对特朗普这则帖文没有进行任何处理。据美媒报道,脸书的“不作为”激怒了民权组织,数百名脸书员工还因此举行了虚拟罢工。6月4日,脸书上一段登上头条的视频把弗洛伊德形容成一个“糟糕的人”,“警察出于种族动机的暴行是(编造的)神话”。美媒报道说,这段视频在19小时内获得2400万的点击量,脸书再度被指“纵容”。
 
  孤立事件只是“干柴”,如果没有遇到躁动的社会氛围,是难以点燃的。弗洛伊德之死引发持续数周、迄今仍未完全平息的全美反种族歧视抗议浪潮,促使美国社会各界反思和清算各个领域长期存在的“系统性种族主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交媒体公司和高科技公司对其平台上仇恨内容的责任与作为,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发起抵制运动的六家民权组织在声明中,直接指责脸书在弗洛伊德等非裔美国人死亡事件后,“允许煽动暴力,反对为种族正义而斗争的抗议者”,呼吁脸书所有广告商“与脸书的黑人用户站在一起”。
 
  就脸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仇恨言论的散播,美国民权组织和不少自由派人士的不满可谓积蓄已久。在2016年大选期间,脸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就因存在大量虚假信息和阴谋论而饱受诟病。2018年3月,政治分析初创公司“剑桥分析”被曝不当获取了数千万脸书用户数据,脸书更是备受纵容散布关于美国大选错误信息、暴力和仇恨内容等指责。此次加入“停止利用仇恨营利”运动的一些公司就公开批评脸书使其投放的广告旁出现仇恨内容。
 
  发起此次抵制运动时,美国民权组织指责脸书“长期以来允许种族主义、暴力和可验证的虚假内容在其平台上泛滥”,所列“证据”包括:把极右翼布赖特巴特新闻网(Breitbart News Network)列为“可信的新闻来源”,把另一家与白人民族主义者合作的极右翼媒体《每日来电者》(Daily Caller)列为“事实核查者”;允许散播针对“黑人生命也重要”抗议者煽动暴力的帖文;没有把不承认或否认灭犹大屠杀的帖文作为仇恨言论;允许具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住房、就业和信贷广告……
 
  还有4个月就要举行的美国大选,是这次抵制运动背后异常突出的重要因素。2016年大选期间,美国社交媒体平台上虚假信息和阴谋论泛滥,被认为对选民投票意向产生不小的影响。有此前车之鉴,加上美国受众在社交媒体上高度分化,很多人担心今年大选选战可能会使错误信息和歧视性内容的传播变本加厉。联合利华叫停今年下半年在美国脸书、Instagram和推特做广告时,就以“两极分化的选举期”为由,担心大选使得美国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分裂性内容激增。而民权组织发起抵制运动时,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指责脸书允许其平台被用于发布压制黑人选民投票的虚假信息,“对在其平台上公然压制选民的行为视而不见”。全美有色人种协进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德里克·约翰逊在一份声明中说,脸书的做法“颠覆美国2020年选举的公正性”。
 
争议


 
  识别网络仇恨言论需要了解其上下文、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机器化自动识别曾是一道难题。但就技术手段而言,近年脸书在自动识别仇恨内容上取得很大进展。美媒援引脸书的一份报告说,2017年第三季度,脸书在其平台上自行发现的仇恨言论不到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是依靠用户手动标记和报告之后删除的。但到2020年一季度,脸书上88%的仇恨言论由脸书自行开发的工具软件发现,这使得脸书删除或限制的仇恨言论数量几乎是两年前的4倍。面对抵制运动,脸书高层再三否认脸书从仇恨内容中获利,坚称“我们绝对没有动机去容忍仇恨言论”。
 
  尽管如此,民权组织和不少自由派媒体认为,与其他有争议内容相比,脸书历来对仇恨言论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态度,原因不仅在于技术瓶颈,也在于脸书领导层相信攻击性言论本身具有模糊性,并担忧如果限制或屏蔽“虚假新闻”,会对保守派用户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损害他们的参与度。一些美国媒体还认为,脸书另有一重顾虑,就是担心激怒特朗普,因为他发布的许多帖文都引起涉嫌种族歧视的争议。有媒体指责脸书自特朗普2015年宣布竞选总统以来,就一直在修改内容审核政策,以迎合煽动性和虚假言论。还有一种说法是,脸书决策出发点是讨好现任政府,如果明年换了政府,很可能也会这样做。
 
  不过,脸书公司并不承认存在这些顾虑。早在此次抵制运动之前,扎克伯格就坚称,脸书的职责不是对政治广告进行事实核查,也不是排除社会对话中最有害的观点,更何况拥有众多关注者的民选官员言论“具有内在的新闻价值”。针对特朗普“抢劫一开始,枪击就开始”的争议帖文,扎克伯格专门在其个人主页上写道,他不把这一帖文解读为在煽动暴力,而认为它只是“国家行为的警告”。就推特决定给特朗普推文帖警告标签的做法,扎克伯格的回应仍是,他不希望脸书成为“真相的仲裁者”。
 
  脸书也不承认这样的决策是为了取悦美国现任政府。“商业内幕”网站援引脸书一名高管说:“许多共和党人认为我们应该做的事,许多民主党人则希望我们反着来。我们的工作是创建一套通用规则,对每个人一视同仁。我们不认为推特、YouTube、脸书或任何科技公司应该决定人们应否看到他们选出的领导人的言论。”
 
  不难看出,抵制运动背后,存在来自美国左右两翼的“拔河”,具有明显的政治和党派色彩和大选考量。在民权组织激烈批评脸书“不作为”的同时,美国一些右翼人士也在激烈批评“停止利用仇恨营利”运动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打压右翼和保守派声音,指责左翼以打击仇恨言论为幌子,试图“先发制人地扼杀他们不喜欢的言论”。布赖特巴特新闻网一位发言人就声称,这场抵制运动是为了“让保守媒体噤声”。
 
  据《华盛顿邮报》6月30日披露,民主党总统竞选人拜登的竞选经理奥马利·狄龙(Jen O’malley Dillon)6月29日致信脸书负责全球事务和沟通的副总裁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批评脸书就特朗普在近期抗议浪潮中的争议帖文“与白宫讨价还价”而不是根据既定政策采取透明立场,要求脸书防止特朗普滥用脸书平台传播“仇恨内容”和关于大选邮寄投票的误导性言论。美国国会三名民主党联邦参议员6月30日发表公开信,呼吁脸书加大力度移除其平台上的种族主义、暴力、极端和白人至上主义言论。
 
清算


 
  脸书创立以来,一直把“连接世界”作为其使命。但多年来,脸书和其他社交媒体公司引发的最大争议可能是,社交媒体平台究竟使世界更加息息相通,还是使之更加分裂对立?答案似乎是社交媒体平台同时扮演了这两种相互冲突的角色。
 
  许多美国媒体认为,社交媒体平台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分裂与政治极化,引发网络仇恨言论“爆炸”。民权组织“反诽谤联盟”2019年一项调查显示,使用脸书的美国人当中,55%的人表示在其平台上遭遇过仇恨和骚扰。《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披露说,扎克伯格在公开和私下场合都曾表达对社交媒体平台上“轰动效应和两极分化”的担忧。报道认为,这场抵制运动从本质上说,是因为脸书使世界更加分裂,并且人们相信,脸书有能力缓解这一问题,但这却选择了不作为。
 
  据《华尔街日报》,早在2016年,脸书研究员莫妮卡·李(Monica Lee)就撰写报告称,脸书平台上一些大型政治群组里极端主义内容盛行,而脸书的算法系统和推荐工具助长了其平台上极端言论的增长。报告称:“64%的极端主义群体加入脸书,是因为脸书的推荐工具。”
 
  报道说,2018年时,一份呈交脸书高层的内部研究指出,脸书的算法系统“利用了意见分歧对人类大脑的吸引力”,导致受众分化和分裂。这份文件还警告说,如果不加控制,脸书将向用户提供“越来越多有争议性的内容,以吸引用户注意力,增加用户在(脸书)平台上的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社交媒体平台只是推手,美国的社会分裂和极化现象由来已久。皮尤研究中心多年的跟踪调查显示,早在社交媒体问世之前,美国民众对主要社会问题的看法就已渐行渐远。不过,普遍认为,社交媒体平台的回音壁效应和放大极端声音等传播特点,使得社会裂痕扩大。盖洛普公司和奈特基金会今年3月的联合民调显示,6成美国人认为美国大型社交媒体公司正在加剧美国的分裂,只有11%的人认为它们在团结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人类学教授索菲·比约克-詹姆斯(Sophie Bjork-James)研究认为,社交媒体公司为增强用户黏性开发的算法系统为种族主义团体“可能提供了几十年来最大的福音,为它们散布种族主义思想找出更大的潜在受众群体”。
 
  在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清算“系统性种族主义”浪潮中,对脸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仇恨言论的批评进一步增加。据报载,6月上旬,白宫工作人员本·罗德斯(Ben Rhodes)在推特上称:“脸书从一种以仇恨为主线的算法中获利。事情对我们越糟糕,对他们就越好。他们的商业模式破坏了社会凝聚力。”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得力助手乔安娜·霍夫曼(Joanna Hoffman)也在6月早些时候发声,指责脸书在某些方面“破坏人际关系的基础,兜售一种叫作愤怒的成瘾药物。”
 
  6月28日,脸书承认还有更多工作要做,称正在与民权组织和专家合作,开发更多遏制仇恨言论的工具。脸书负责营销事务的副总裁卡罗琳·埃弗森(Carolyn Everson)在一份备忘录中写道,脸书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其平台打击系统性种族主义”。6月30日,脸书宣布将倡导暴力的极右翼boogaloo运动列为危险组织,删除了与这一运动相关的220个脸书账号、95个Instagram账号、28个页面和106个群组。此外,脸书还宣布将删除包含危险内容的400个公共和私人群组以及100多个页面。
 
  民权组织发起抵制脸书行动后,美国其他一些社交媒体网站也展开了清算仇恨言论行动。红迪网(Reddit)6月29日宣布,它将禁止大约2000个来自不同政治派别、攻击他人或经常发表仇恨言论的论坛版块,其中包括为特朗普造势的“这位唐纳德”(The_Donald)论坛。YouTube宣布取缔6个违反网站内容政策的频道,其中包括美国知名白人民族主义者戴维·杜克(David Duke)、斯蒂芬·莫里纽克斯(Stefan Molyneux)和理查德·斯宾塞(Richard Spencer)的频道。亚马逊旗下的流媒体直播网站Twitch6月29日暂停了特朗普竞选团队的一个账号,理由是它违反了网站关于仇恨内容的政策。Snap公司也宣布不会在Snapchat的Discover平台上推广特朗普发布的内容。
 
影响


 
  “停止利用仇恨营利”运动对脸书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发起抵制的民权组织称,脸书700亿美元收入中,99%来自广告,因此这是它的痛点。但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影响虽有,难以持久,不大可能让脸书伤筋动骨。
 
  《华尔街日报》和彭博等财经媒体均指出,首先脸书有800多万广告客户,主体是严重依赖脸书平台的小企业。脸书去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前100名脸书广告客户的“贡献”,在脸书总收入中占比不到20%。其次7月份传统上是广告淡季,许多企业又因疫情削减广告预算;而且参与抵制运动的企业做法各不相同,不少企业仍保留了以项目形式进行的广告投放,又或继续通过第三方应用或向脸书旗下Instagram投放广告。因此对脸书来说,抵制运动不太可能带来长期重大风险或商业模式的重大改变。
 
  多数脸书用户也很难抵制脸书。美国新闻网站“政治”(Politico)7月1日评论说:“大约70%的美国成年人使用脸书,这项服务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求人们放弃它一个月就像要求他们放弃手机或冰箱一样。”
 
  包括脸书在内的美国社交媒体公司早已不是头一回遭遇抗议和抵制。以往,风波过去后,广告商便迅速回归,没有造成过严重影响。《华尔街日报》说,从2018年3月“剑桥分析”窃取脸书用户数据丑闻曝光,到今年3月脸书广告收入年均增长32%,这一业绩“是对所有负面新闻的一剂强力解毒剂。”
 
  但从长远看,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社交媒体平台在纵容仇恨言论和阴谋论时,也在积累“信任赤字”。这样的利润未必真是解毒剂,也可能只是制造饮鸩止渴的假象。很多迹象表明,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抗议浪潮不是一个短暂现象,而美国社会对待种族公平问题态度的改变,正在改变民众和企业行为,并可能延伸到政治和监管领域。随着种族公平意识增强,人们对社交媒体平台上制造分裂的仇恨言论容忍度会更低,对社交媒体平台履行道德责任的期望值会更高。
 
  相关研究表明,网络仇恨言论具有三重影响:伤害特定群体,经历过网络仇恨的年轻人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弱势群体成员可能更不愿意在网上畅所欲言;成为激进主义的“传送带”,放大网络空间中所谓“多数人错觉”,使受众变得更加激进;毒害网络生态,使得负面、错误和恶意信息充斥网络空间,造成对所有人的巨大伤害。
 
  社交媒体时代,如何遏制种族主义、仇恨、暴力和极端内容的传播,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传统媒体需要对其生产的所有内容负责,但社交媒体公司不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新闻这个行业似乎正在失去专业资质的门槛,人人可以成为自媒体,而自媒体成为一门生意,流量直接变现真金白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内容生产经常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另类事实驱逐事实、阴谋论驱逐真相、偏颇观点驱逐常识的情况。
 
  困境在于,谁来做“真相的仲裁者”?要知道,哪些言论属于仇恨言论,这经常是一个主观判断。就如特朗普使用的那句“抢劫开始,枪击就开始”短语,自由派媒体抨击这是种族主义用语,是在煽动对抗议者使用暴力,但大量共和党选民未见得买这个账。
 
  而即便是公认的仇恨言论,彻底清除也并非易事。脸书拥有逾30亿用户,约占全球网民三分之二,旗下还拥有WhatsApp和Instagram。脸书北欧副总裁史蒂夫·哈奇说,只要世界上存在仇恨,脸书上就会有仇恨言论。纽约大学学者保罗·巴雷特认为,脸书上的仇恨言论与脸书规模太大有关,即使脸书拥有最好的人工智能系统,也消灭不了所有的仇恨言论。他说:“我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斥着错误信息、仇恨言论和其他网络垃圾的漫长季节。”
 
  但不管怎样,一个较大的共识是,社交媒体平台有责任验证虚假信息,也有责任营造一个安全、没有歧视和网络暴力的环境。正如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抗议浪潮中,举行虚拟罢工的脸书员工所说:“什么都不做是不可接受的。”也正如参与“停止利用仇恨营利”运动的许多企业所说,希望行动的力量能够促成积极的变革,推动持久的改变。
 
  无论如何,社交媒体平台应当成为一种“向善的力量”。
 
喇叭与脾气
喇叭与脾气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李伟明


  坐同事小曾的顺风车。小曾说,去年他的车子喇叭坏了,一直忙着没空去修。将就着对付了一段时间,因为车上没有喇叭,他开车越来越有耐心,路上遇到什么事情总是不住地克制情绪,实在没办法时便把车速放慢再放慢。一年下来,蓦然回首,居然发现自己好像不再是个急性子了,患了多年的“路怒症”也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小曾又说,今年,他抽个空,去把汽车喇叭修好了。几个月过去,他感觉自己的脾气又慢慢地急躁起来了。看到路边有行人,总是忍不住要按喇叭提醒提醒;看到前面的车慢吞吞,更是忍不住要按喇叭催一催。有时按一两下没解决问题,便下力气使劲按,连续按,甚至边按还边开骂,心头的火气也因此不断升腾。仔细反省一下,好不容易控制下去的“路怒症”,原来已经悄然复发。

  听了小曾这番话,我不禁小小地发了一下感慨:喇叭与脾气,原来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拿开车这事来说,喇叭是脾气得以施展的一个工具。有了喇叭,驾驶人的脾气才有了发挥的平台。脾气急、脾气大的人,可以通过频频使用喇叭,让外面的人知道你不高兴,知道你惹不起,从而对你有所敬畏,有所让步。当这种效果比较明显时,一个人更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这种借力的方式。久而久之,喇叭也在让人的脾气悄然升级。而当喇叭失去作用之后,你即使在车里大发雷霆,也没人看到没人听到,外面的一切依然如故,最后只能白白气坏自己。因此,明智的人,当知道发脾气无用时,便干脆自我克制,不再去乱发脾气。

  所以,发脾气也是要讲究条件的。当你有了让脾气生效的工具或渠道时,可能就会想着去利用它,而一旦没这个条件,也许你宁愿选择给一个笑脸算了。比如一个领导,因为掌握了可以制约下属的某些因素,于是,在他的权力范围内,他可能会经常发脾气,随时发脾气,甚至无理发脾气。而一旦他无权制约他人时,比如在“外人”面前,比如到了外地,比如退职以后,你就会发现,领导其实也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一个温文尔雅的人,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总之,这时的领导,简直让你判若两人。

  由此可见,检验一个人脾气好不好,在没有“喇叭”的情况下,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必须提供“喇叭”给他,让他充分使用,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有脾气的人。同样的道理,“喇叭”坏了的时候,也不能轻信一个人的脾气发生了彻底改变。只有“喇叭”修好之后,仍能如常对待外面发生的一切,这个人才是真正克服了脾气。

  问题是,对多数人来说,车上有喇叭可用,总是会想着用一用。喇叭次数用多了,情绪自然会受到影响,脾气也难免会越来越大。让喇叭失灵,甚至强制性地卸下喇叭,当然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只是“一定作用”而已。记得好多年前,一些城市就曾出台规定,城区不许鸣喇叭。为此,有关部门还把专跑城区的出租车喇叭给“阄割”了,让司机想按也按不响。在这种情况下,出租车的确是安静下来了,但其他车辆却并未见得按要求做到了。反正,那个时候,在城区行走,听到喇叭声依然是件让人不以为然的事。

  也就是说,克制脾气,光靠解决喇叭的问题,还不算解决了问题。真正解决问题,不是卸下“喇叭”,而是要靠驾驶人自觉修“心”,管住自己的内心。朱熹说过:“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只有从灵魂深处解决问题,才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才不会老想着动用这个工具那个手段抖抖威风。通过加强自我修养,把脾气给克服掉了,则有无喇叭在手,也一样能心平气和对待周边环境。所以,要克服“路怒症”之类,还是要回到“总开关”,从“源头”下手,才可能真正见成效。

  其实,何止一个小小的脾气问题,我们常常讲的反腐败“三不”机制,其中的“不想腐”,靠的也是解决“三观”问题,让内心不受污染。否则,仅凭若干工具,如何实现治本目标?某些人,没权时是清官,说起大道理振振有词,一套又一套,一旦让他掌权,则吃拿卡要、敲诈勒索、挖空心思挖墙脚谋私利等,什么事都做得出,那就是内心原本就有问题,只不过此前没逮到腐败的机会而已。“潘多拉盒子”一打开,他就立马原形毕露。像这种人,深藏于心底的那个恶魔不解决,谁能救得了他?——哎呀,坐这十几分钟车,瞧这话题扯到哪里去了,打住打住。

 
“读不完的”红楼梦
“读不完的”红楼梦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蒋芳


  一部书,问世的三百多年来吸引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读者数以亿计。直到今天,从普通大众到作家学者,为“红”消得人憔悴者大有人在。

  2020年的疫情背景下,仍然有来自天南海北的红学研究者聚集到江南一座小城市——如皋,围绕“《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进行研讨,也为这部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增添了新的注脚。

如派红学的“冒”


  6月下旬进入梅雨季,冒宏远等人冒着大雨从上海赶到了江苏省南通市的一个县级市如皋。在这里,他们要跟几十位红学爱好者碰面,开一场有关“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的研讨会。

  80多岁的冒廉泉、康健、傅济生、肖芝宁、陈根生,90多岁的李实秋等人见面寒暄后,就开始交流彼此的研究心得。今天做主旨发言的是上海红学专家黄伟民,他带来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红楼梦真正的作者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曹雪芹只是冒辟疆的笔名。

  在座的不少老红学爱好者,也都多少写过几十篇文章,但对此仍然都很“惊讶”。席间,冒廉泉却很兴奋。他是冒家后人,曾在民间红学最红火的2005年前后,打响了“红楼梦冒辟疆著”观点的第一枪,出版了书籍,被很多媒体采访和报道,舆论对他的观点褒贬不一。

  听完黄伟民发言后,冒廉泉很兴奋自己的观点得到“上海专家”的认可。他对记者说:“我是在读《红楼梦》时偶然发现很多本地方言开始了怀疑。虽然是如皋草根学者,我们的法宝就是‘证据’。”

  刘桂江是如皋红楼梦研究会会长,退休前,他曾任当地检察院的检察长,退休后,生活被《红楼梦》占满了。2014年,在他主导下,如皋的红学会成立,把民间分散的力量聚集起来,现有团体会员10多个,个人会员70多个。6年多来,召开了大、中、小型关于“冒著红楼”的座谈会、研讨会、论坛,已经有20多次。

  出于对他专业的信任,当地研究者找到的“证据”都会交给刘桂江检验。他给记者出示厚厚一叠研究文件,一条条分门别类,看得出一个检察官的“细致”。“一开始,我只是负责考据证据,后面越检验越有信心。”

  在这群人的努力下,如派红学这几年越来越活跃,已经从本地辐射到了北京、上海、南京、青岛、九江等地。如皋日报开设了“如皋红学”专刊39期,《南通窗》专栏18期,内刊《如皋红学》已连续出版四年多,还通过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冒辟疆著作<红楼梦>汇考》等多本书籍。

  上海冒氏家族文化研究会会长冒宏远说,如派红学或者说“冒著红楼”说的研究一开始只是冒家自己的事情,80年代末到现在大概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冒氏后裔冒廉泉的发现,第二个阶段是如皋红楼梦研究会的成立,第三阶段是黄伟民等人的参与和深入。

  “能坚持到今天真是没想到,更没想到还越来越像样了。”冒宏远说。

主流红学的“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围绕《红楼梦》的“学术之争”层出不穷,主流的红学研究者通常并不太在意,也很少回应。除非个别人声势太大,形成了舆论上的争议。例如,2005年刘心武的“揭红系列”在“百家讲坛”热播,曾经引发了一次主流红学与民间红学的激烈冲突。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委原副书记、文联主席顾浩的加入,一下子让“红楼梦冒辟疆著”观点变得“不容忽视”。

  顾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抛开他的家乡情结,对于“《红楼梦》作者到底是谁”这一重要学术问题的研究,至少有四方面意义:

  首先,《红楼梦》这一巅峰之作的伟大作者不应该存在真实身份的诸多疑问,即使过了三百年,今人仍然有责任为真正的作者正名;其次,伟大著作必然是一定时代风云激荡的产物,是这一时代的生动写照,要打上这一时代的深刻烙印,只有从源头厘清《红楼梦》作者、问世年代等争议问题,才能避免目前主流红学对作品主题思想的误读;第三,后世由于一系列错误的认识导致现在出版发行的《红楼梦》中改动、删除了一些寓意深长的故事情节和方言,亟需拨乱反正;第四,随着一代主流红学家的去世,客观上出现了更有利的舆论环境。

  “有人统计过,《红楼梦》作者一共有曹雪芹、袁枚、李渔、洪昇、冒襄(辟疆)、曹頫等60多个版本,这种疑问和争议不应该一代一代搁置下去了。我是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深厚的中华民族情和强烈的文学事业心在做这件事。”顾浩强调。他告诉记者,在当地报纸上发表文章后,他又专门请教了南京多位红学家,希望他们能够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

  据了解,南京的主流红学家大多支持“曹雪芹著《红楼梦》”,如果进一步细分则属于“主南(南京)派”,即南京乃是《红楼梦》之源,与“主北(北京)派”也有一些分歧。

  南京曹雪芹纪念馆名誉馆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学术顾问严中是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顾浩的文章发表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曹雪芹<红楼梦>与南京》回应。他认为,《红楼梦》中与南京有关的方言、民俗、掌故、胜迹等或深藏于书中的字里行间,或披露于书中的纸上笔端,都是反映雪芹这个江宁织造世家实况的。如果没有这个织造世家所发生的一切事相,就不可能产生出“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情经”《红楼梦》来。

  另一位红学家何永康对“《红楼梦》冒辟疆著”的观点则回复了十六个字:“见解独到,资料丰实,论证细密,启示深远。”但也表示,希望能找到更多实在的证据。

  但也有持反对意见却又碍于情面不好直言的红学研究者表示,这么多年作者的身份近来从过去的60多个增加到100多个。“这些都是一家之言罢了,而且众说纷纭,但都没有撼动曹雪芹的作者身份,反而更加深入人心。”

文化魅力不惧“争”


  水绘园,“绘者,会也。”会水成园,园绘水中,故曰水绘园,这是当年冒辟疆依城墙而建的私家园林,如今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

  走进水绘园,会发现不少《红楼梦》的印记。例如,一间厢房内摆放着数十块展板,展板上介绍:明刊《书史纪原》卷末具有“雪芹校字”签名和闲章一方,为篆字,刻有“长相思”三个字。这出自《冒辟疆全集》的《长相思三绝》。说明冒辟疆曾经用过“雪芹”作为笔名,加上冒辟疆自号巢民,常自称“巢民辟疆”,这很可能是“曹雪芹”这个笔名的由来。

  这些“新鲜”的故事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阅读。“常常会有游客看了之后跟我们讨论细节,最近我们也在考虑如何利用好红学元素,提升展陈,讲好故事。”水绘园的导游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对水绘园和大观园之间的联系也很感兴趣,支持景区把这些展板利用好,搞个展示馆,讲好冒辟疆和《红楼梦》的故事。当地政府的一位官员也表示,如果《红楼梦》作者真的与如皋有关,那将是如皋最大的文化魅力。

  “比起争论,更担心被无视。”刘桂江表示,红楼梦全书一共有1000多个故事,全部都能从冒辟疆的文集和族谱诗文中找到依据,“这样重要的研究成果”还是希望能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

  “学术问题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不可以简单地以我对你错来评功论过、说荣道辱,不争论、不讨论,就会一直不清不楚下去。”顾浩认为,一百年前,是胡适、蔡元培等先辈拉开了红学研究序幕,俞平伯、顾颉刚、王国维等留下了可贵的业绩,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等更是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都功不可灭。同样的,如今活跃在红学领域的众多红学专家和红学爱好者都还在研读《红楼梦》,一茬接一茬地付出心血与汗水,也要重视。

  严中虽然并不认可“如派红学”的观点,但他表示对于学术之争绝不排斥:“一部读不完的红楼梦背后,无论是争议还是研究,看中的都是《红楼梦》这部作品身上符号意义,也都展现了这本书跨越百年的文化魅力。”

 
西方的“中餐大师”
西方的“中餐大师”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谭荣辉近照。   桂涛摄
 
  
 
  本报记者赵一诺、桂涛
 

 
  见到谭荣辉是在中国农历除夕。这一年他70岁,个子不高,穿着他标志性的定制唐装,眼睛一笑就藏了起来。
 
  “按家乡的传统,今天要往灶王爷塑像的嘴巴上抹蜂蜜,让他上天言好事。”这是谭荣辉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在美国出生,接受西方理念,却像任何一位家乡的老人一样保留着对中国古老神明的敬畏,这样的反差令人意外。他说这是小时候妈妈告诉他的,他一直记得。
 
  面对这位貌不惊人的美籍华裔老人,旁人很难想象,中餐进入西方高档餐饮界发展,有这位“西方中餐大师”巨大功劳。
 
  39年前,谭荣辉成名于《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1981年,该报用两大版篇幅,报道谭荣辉和他在旧金山教授制作的正宗中餐,这让他在全美一夜成名——被称为“大熔炉”的美国需要这样的兼收并蓄来充实它的全球文化地位,吸引更多移民。但此前几十年,中餐跨不出西方人的外卖菜单,逃不脱低端、油腻,甚至肮脏的印象。
 
  谭荣辉成长于芝加哥唐人街,少年时在邻居中餐馆后厨打工的日子是他第一次完整地接触到中国餐饮。唐人街最多的是中餐馆,最多的客人是华人;菜单往往有两份,原版的给“中国胃”,改良版的给西方客。正宗的炒饭、猪肉、馄饨汤,西方食客不懂,“他们只喜欢熟悉的厚牛排和根本不是中国来的‘幸运饼干’”。
 
  “中国美食到了美国,为了生存,必须讨好美国人口味,美式中餐和正宗中餐基本属于两大门派,就算食材一样,可烹调制法与味道是两回事。”谭荣辉感到很遗憾。“从前的华人只会开餐馆,客人也以华人为主,几代人都走不出唐人街。但我决意不要重复这样的日子。”
 
  谭荣辉跟着唐人街的邻居叔叔们锻炼出了精明的商业头脑,十几岁就开始涉足股票市场,到了大学清楚自己不是做学问的料,他提前退学,决然到旧金山开了中餐烹饪学校。对于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他很坦诚:“美国是个商业化国家,只要经营得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时的移民最喜欢看李小龙、黄飞鸿的电影,谭荣辉小时候常看得如痴如醉,他套用李小龙的成功案例,“李小龙可以把武术全球化,我是否也可以把中餐全球化?”他用英文说。从小在唐人街长大的他只会说英文和粤语。
 
  芝加哥唐人街的邻居们教给谭荣辉的,除了一道道家乡精湛的烹调技法,还有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餐桌礼仪,比如“过年前一定要打扫干净”“不在碗里留一粒米饭”“少吃肉,多吃菜和米饭”等等,这些都始终贯穿在他的生命中。“我很高兴我的妈妈没有忘记教给我中国根,这些中国文化价值观一直以来给了我很大力量,这些传统也是我们保留自我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谭荣辉说。
 
  “中国饮食文化不但应该走出唐人街,而且应该走向世界。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但你单讲历史,没有人要听,你讲美食,那就不一样了,而中国美食又是世界上最棒的。”
 
  登上《纽约时报》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机遇。这一次的惊艳亮相让谭荣辉收到了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抛来的橄榄枝,邀请他去英国主持美食节目教中餐。
 
  “黄色的脸”“细细的小眼睛”“矮小的个子”——谭荣辉不是没有过自我怀疑。他和电视上典型的精致靓丽的西方美食明星形象相去甚远。但彼时的英国,古典贵族文化影响力逐渐削弱,新兴流行文化热度上升,再加上下馆子价格高,家家以亲自下厨为时髦,乐得跟着电视里的美食嘉宾学习厨艺。借着这股东风,谭荣辉将中餐的精巧与独特带到了英国观众面前。
 
  如果说时代的机遇成就了谭荣辉,将他投入上世纪80年代西方新型文化潮,那么他从小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耳濡目染,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独到融合更使他很快在这一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几十年来,他经历的西式生活和思维模式,面对的西方食客,都化作伏笔,助他真正能用西方人懂的方式幽默而简单地解释中餐。
 
  经此一秀,中国菜以其新颖的形式和精细的烹饪技法,很快成为英国人餐桌上的新宠。谭荣辉也就此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美食明星,并且掀起了一股后劲颇强的谭荣辉效应。谭荣辉将中式炒锅这个概念从无到有,引入英国,一经推出,就有不少商家慕名寻求合作。现在英国平均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买过他的“谭荣辉”牌中式炒锅,英国人甚至授予他“炒锅明星”的亲切称号。《谭荣辉的中国烹饪》等书在《周日泰晤士报》畅销书榜单上连续包揽冠亚军,每次签售现场都大排长龙。他特别提到,一位英国主妇拿出一本翻烂了的烹饪书,密密麻麻写满笔记,表示对他的喜爱。谭荣辉很享受这种融入民众生活的亲切感,“我很荣幸,被英国人当作自家人了。”
 
  对于谭荣辉来说,美国是童年,英国是事业,法国是生活。BBC电视节目之外的谭荣辉,在英国掌勺各大宴席,和不少明星政要因“吃”结缘。他负责过首相府国宴,也为上世纪90年代的曼联球队做过中餐。中餐甚至成了他“追星”的法宝,谭荣辉在一次采访中说最想见的是足球明星埃里克·坎通纳(Eric Canton),于是曼联球队主动牵了线,条件就是一顿中餐宴。而下了宴客厅的谭荣辉喜欢邀请好友到他法国的乡村别墅用家宴,其中就包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一家。“我为布莱尔准备了他最爱的北京烤鸭,他们全家都爱吃。”与前首相的聚餐也不是旁人想象中的拘束和恭谨,“21世纪欧洲国家已经习惯不讲地位,不讲尊卑,只讲人人平等。”甚至出现过轮到布莱尔时酒正好倒完,于是人人匀了一点酒给他的轶事。
 
  BBC中餐教父、英国人“最爱的炒锅明星”、非凡英国形象大使、大英官佐勋章(OBE)获得者……这些都是外界赋予谭荣辉的标签,但他对自己的定位始终很清晰——授业者。“我不自诩做什么名厨,更愿意当一名老师。”他平静地说道:“通过我教的烹饪,让人们认识到正宗的中餐文化,运用到生活中,吃得更有味、生活得更好,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谭荣辉教给英国人的,除了中餐菜谱,更多强调的是中式技巧和烹饪风格。对于中餐进入英国厨房,谭荣辉坦言,最难的是跨越文化差异这道坎。从慢烤到快炒,中西方餐桌上的差异总是让第一次接触中式烹饪的英国人惊诧。“比如倒油前热锅这个动作,英国人不理解,他们怕会把锅烧起来。”以至于在他早年去BBC录节目时,现场还找来消防员待命。
 
  有一次随拍摄组去香港拍外景,回到故土的谭荣辉如鱼得水,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各种英国见不到的蔬菜食材。“香港人讲究新鲜,什么都要新鲜。英国人正相反,他们习惯了吃冷冻食物,‘吃新鲜’对他们来说是新概念。”明明英国四面环海,新鲜鱼类要多少有多少,谭荣辉对此也百思不得其解。
 
  另一个让谭荣辉哭笑不得的要求就是不能用“一小撮”“几滴”这样含糊的指示。英国人习惯了法餐精确到克的统一菜谱。“不像法国人,中国人可能有一千种不同的风格和技巧,但烹饪的精髓是不变的,没有人说这道菜必须这样这样做,我认为这种自在和随机应变正是中餐的美妙之处。”谭荣辉这一要求在中餐闯出名气后也终于被导演认可。
 
  诸如此类的饮食观念和文化碰撞谭荣辉面对过太多。但令他欣慰的是,这些年来,随着正宗中餐在西方“精致正餐”界的不断普及,海外的中餐馆不必再以改良版的中餐取悦西方食客。“世界也在逐步学习和接受中国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谭荣辉说:“就像中国近几十年来这样吸纳世界一样。”
 
  我们对比谭荣辉40年前教外国人做中餐的视频和他如今的视频。同样是做一份橘皮炒鸡肉,谭荣辉如今对观众更常说的是:“不要(把食材的边角料)扔掉,都可以再用。”这也许是他如今依旧能够在崇尚环保、自然的西方观众中代表中餐智慧的原因之一。
 
  谭荣辉为明星、政要做了一辈子菜,他觉得最好吃的还是妈妈为他做的菜。
 
  《让世界爱上中国美食:西方中餐大师谭荣辉自传》中文版作者、英国社会学者何越认为,谭荣辉是英国人心中无可替代的头牌中国文化形象代表,深受英国人爱戴与尊敬。
 
  “谭先生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报效他的祖国中国,这是他1948年移民美国的母亲对他一辈子的教诲,先生此生从未忘怀。”何越说。
 
  “我为谭先生撰写自传,就是感怀于其真挚的爱中国情怀,希望他在有生之年,还来得及实现其晚年最大也是唯一的夙愿——报效中国。”她说。
 
透过“雷锋”看时代
透过“雷锋”看时代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马戈


  长篇纪实性报告文学《我的名字叫“雷锋”》,翔实记录了武警辽宁省总队上尉军官张光付数十年如一日帮助妇孺鳏寡、践行雷锋精神的生动故事。

  对于主人公张光付,我是比较熟悉的。2014年7月,他从警官学院到原北京指挥学院培训时,我任学院的新闻干事。一年的时间里,我陪他走遍了驻地的孤儿所、养老院,采写过他的事迹,也协调接待过多位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

  读完《我的名字叫“雷锋”》,张光付在我脑海中的形象变得更完整、更立体、也更为凝重,这得益于作者不惜笔墨还原了张光付的成长过程,以及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这背后的故事,更能激发人们对时代的思考,对雷锋精神当代意义的探寻。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英雄。上世纪60年代,粮食紧缺、棉花减产,国民经济困顿,集体主义备受推崇。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年3月5日“学雷锋日”一直延续至今。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的今天,还能不能造就新时代的“雷锋”呢?答案是肯定的。即使社会发展到今天,仍有那么相当一部分人不会上网,面临囧境,又似乎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但他们真的需要帮助。这正是“看不得别人有困难”的张光付坚持行善的原动力。

  英雄需要赞美,但不能过于拔高。让人欣喜的是,作者笔下的张光付并不完美,更不悲情。他骗过军校的门卫、犯傻给过假乞丐钱……种种趣事、咄咄怪事塑造出一个憨厚、倔强的新时代“雷锋”活的形象。特别是张光付捐了自己的工资还到处借钱做好事,在外面认干爹干娘反而落得亲爸妈吃不上好药还得打工替他还债,着实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张光付。

  正如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一些抹黑雷锋的声音,关于张光付“功利”“虚伪”的争议也从未中断。记得在一个午后的咖啡厅里,张光付和我,还有两位某电视台的编导探讨脚本,其中一位编导认为张光付获得了太多荣誉而不适合大规模宣传。但我觉得,问题不在于宣不宣传,而是怎样宣传。人们常说,不要随意评价一个人,除非你了解他的过去。这本《我的名字叫“雷锋”》,客观真实地刻画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这正是最好的宣传、最得体的宣传。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雷锋。就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各地抗击“新冠”疫情的感人故事不断上演。一位援助武汉的90后女护士在请战书中写道“我没有男朋友,没有牵挂,让我上”;00后的疫苗试验志愿者说“这不是什么大事”;38℃的高温下,医护人员穿着密闭的防护服做核酸检测……要读懂雷锋,首先得读懂这个时代。而此书,无疑是透过“雷锋”看时代的一扇窗户。

 
硬汉耿恭“单兵守孤城”,就是这座城
硬汉耿恭“单兵守孤城”,就是这座城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自北向南拍摄的“疏勒城”西北角楼及城墙(2017年6月22日摄)。
 
新疆石城子遗址出土的骨镞(2016年8月22日摄)。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潘莹
 

 
  “汉将耿恭的疏勒城找到了!”
 
  5月初,来自考古界的一则消息,让久悬未决的学术疑团有了答案——新疆奇台县的石城子遗址被确定为东汉“疏勒城”旧址。这一发现被列入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从此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史书记载,东汉明帝时,遣西域都护陈睦驻乌垒(今轮台县)、己校尉关宠驻柳中(今鄯善县鲁克沁镇),戊校尉耿恭驻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县)。
 
  公元75年,数万匈奴军大举来袭。汉将耿恭移兵易守难攻的疏勒城,以区区数百人,在断水、缺粮条件下,竟坚守数月之久,直至援军赶到,书写了“疏勒城保卫战”的光辉篇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保家卫国、团结御侮的光荣传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石城子遗址是汉代中原王朝治理和管辖西域的历史见证。此次“疏勒城”的考古大发现,澄清了此前学界对其地理方位的模糊认识,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年代准确可靠、形制基本完整、保存状况完好、文化特征鲜明的汉代古遗址。其考古成果对于阐释新疆自汉代开始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交融、息息相通的历史史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在,不妨跟随我们一起,探访英雄之城“疏勒城”及其所在地奇台,探寻它们在丝绸之路北道上的沉浮变迁。
 
“疏勒城”揭开面纱


 
  夏日,天山东段博格达山北麓的江布拉克景区,绿草茵茵、麦浪滚滚。流连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上,远眺雪峰,近抚翠植,领略开阔平原吹来的清风,令人心旷神怡。
 
  很难想象,历史上著名的“疏勒城保卫战”古战场就隐身在眼前美景中。
 
  在奇台县博物馆馆长李远娇带领下,我们沿景区蜿蜒曲折的山路下行,往一处毫不起眼的岔口拐入,继续下山,再上坡,没多久便来到一处紧邻山涧的突出山嘴上。
 
  “疏勒城”出现在眼前。
 
  这里地表尽是荒草,东南临深涧,北面是陡坡,南面地势虽低但坡度较大。若不是立有“石城子遗址”石碑、建有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彩钢房,很难分辨此处与周边山头有何差异。
 
  “出于文物保护需要,我们最近劝返了不少慕名前来的游客,他们很好奇耿恭当年战斗过的疏勒城到底什么样。”李远娇笑言。
 
  1972年,当地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这一遗址。因城址位于山崖之上,部分地表岩石裸露,当地人称其为“石城子”。
 
  当时在西北城角尚有角堡残迹。城内出土大量云纹瓦当、大板瓦残片、青灰石砖、陶器等具有明显汉代特征的文物。
 
  此后,有研究人员初步认定这里应是汉代军事要地,并结合史料中“以疏勒城旁有涧水可固”等描述,判断此地可能是东汉名将耿恭孤军对抗匈奴大军的“疏勒城”。
 
  但学界对此存多种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耿恭驻守的“疏勒城”当位于“金满城”所在的吉木萨尔地区;有人将之与塔里木盆地疏勒国相联系,提出“疏勒城”可能位于天山以南。
 
  “疏勒城”究竟所在何处,显得扑朔迷离。
 
  2014年至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石城子遗址进行系统考古勘探和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经过6年调查、勘探和考古发掘,以及运用三维建模、考古资料数据库等现代技术手段,考古专家确认石城子遗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380米、东西宽280米,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由城址、手工业作坊和墓地等三部分构成。其中,城址依山形水势而建,北、西面筑墙,东、南以深涧为屏障,城墙西北角和东北角各有角楼1座,北墙上有马面2座,西墙外约10米处有护城壕。城内所出土的砖、瓦当、陶罐等器物均是采用中原传统技术和装饰母题在本地制作。
 
  此次考古项目负责人田小红及其团队认为,石城子遗址建制上严格遵循汉代边郡的军事建筑规制。与高昌故城附近“高昌壁”所属遗物及甘肃敦煌市悬泉置遗址、马圈湾遗址所出有关戊己校尉汉简资料结合,共同实证了两汉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后,有效管辖西域军政事务的辉煌历史。参照文献记载,基本确定石城子遗址即为东汉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
 
  耿恭和战友们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绝不投降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广为传颂,并永载史册。
 
  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耿弇列传》一节中附耿恭传,介绍了耿恭生平,并详细记录“疏勒城保卫战”经过。其中提到,耿恭“以疏勒城旁有涧水可固”,引兵据之。期间,击退敌军数次强攻,遭遇断水、缺粮危机。渴了,“笮马粪汁而饮之”;饿了,“乃煮铠弩,食其筋革”。匈奴想招降他,打算“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耿恭不为所动,“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然而,战士们还是因伤病、饥饿不断减员。在坚守孤城达8个月之久,终于等到援军时,只剩26人。随援军且战且行,撤回玉门关时,耿恭部仅活13人。
 
  时人感佩他们的英雄气概,中郎将郑众上疏:“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司徒鲍昱赞扬耿恭“节过苏武”。
 
  范晔感慨:“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见证交流融合的“唐朝墩”


 
  史载,当时西域都护陈睦、戊己校尉蒙难西域时期,恰逢汉明帝驾崩,朝廷上下一片动荡。
 
  待汉章帝继位后,是否派兵赴西域,能否来得及拯救受匈奴所困将士,引发朝臣争议。《后汉书》记载:“司徒鲍昱议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
 
  如果说“救与不救”的争论,客观上增进了汉代人对西域重要战略地位的认知,那么汉章帝采纳鲍昱奏议,派军远赴天山北麓,救回危在旦夕的耿恭残部,并加以封赏,这一系列事件无疑增添了汉王朝的政治威望,并坚定了中央王朝继续管理西域的信心和决心。
 
  耿恭率部“死守”的疏勒城,在他们获援军接应并撤走关内后,终于还是陷落。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管理一时间遭遇挫折。但在此役中,东汉将士们“不为大汉耻”“节过苏武”“义重于生”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气节,作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激励历朝历代华夏子孙,胸怀爱国热情,远赴边塞,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大一统”贡献力量。
 
  离开位于奇台县半截沟镇麻沟梁村的石城子遗址,驱车北行约一个多小时,即进入有“古城”之称的奇台县。在县城东北一处被围栏保护起来的大片空地上,又一座千年古城遗址——唐朝墩古城尽在眼前。
 
  光绪三十四年的《奇台县乡土志》记载:“古城北有废城一座,土人相传系唐朝征西时所筑。古城之名即取其意。”可见,今天的奇台早在清代时已有“古城”之名。唐朝墩因北墙中部耸立一巨大土墩而得名。
 
  2018年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带领下,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唐朝墩古城遗址进行了持续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考古发现,遗址平面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址东西宽约341米,南北长约465米,按唐代里程换算,规模约为唐代一坊之大小。清代光绪年间修奇台县城,从城址西南穿过,破坏了唐朝墩古城的西南区域,形成了现在不规则的形状。
 
  考古工作者在早期地层堆积和遗迹中,发现风字砚、墨书“白米”“十三”字迹的陶片等带有明显中原风格的遗物。当前这项考古工作仍未结束。综合已有考古发现并结合相关史籍记载,专家认为,唐朝墩是唐代庭州所辖的蒲类县县治所在,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多次战乱,一直沿用至蒙元时期,可能在14世纪察合台汗国时期废弃。
 
  公元640年,唐王朝设庭州,州治在今天吉木萨尔境内的北庭古城,蒲类县为其下辖县之一。从地理位置看,奇台位于天山东段博格达山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的绿色廊道上,丝绸之路北道自伊吾越天山后穿行于此,是从长安至中亚碎叶城途经的重要国际通道。而始自汉代的屯田建设历史,加上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水土条件,农业经济根基深厚,是天山北部有名的“粮仓”,自然担负起为天山以北的军政活动提供重要保障的职责,同时也为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发挥重要作用。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从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从军行》中,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从军报国,远赴边塞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这一时期,新疆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人员交往交流频繁,促进了各民族融合趋势。由此,唐代经营西域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旱码头”的曲折发展


 
  清朝前期,中央政府平定了天山南北多股叛乱势力,完成了统一新疆大业,于1884年设立行省。
 
  据《奇台县志》记载,乾隆年间,清军在奇台驻军屯垦,1773年设县。
 
  当时,关内京、津、晋商人的货运驼队,过乌里雅苏台、科布多,越阿尔泰山,进入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把奇台作为驮运的终点,带来内地的茶、布料、瓷器等商品,再把新疆的土特产、药材等转运回关内。一时间,奇台商贾云集、商号林立,货栈、手工作坊星罗棋布。清光绪年间,奇台已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人称“金奇台、旱码头”,与哈密、乌鲁木齐、伊犁并称新疆四大商业都会。“到了古城子,跌倒拾银子”,这句流传至今的民间俗语,道出了“金奇台、旱码头”的繁荣富庶。
 
  道光年间,英勇抵御外侮的禁烟英雄林则徐官场失意,发配新疆,经哈密、奇台,到伊犁。短暂停留奇台时,描写这里“贸易颇多,田畴弥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身处逆境仍心怀报国之志,在新疆期间,他关注西陲边防问题并积极谏言。被朝廷重新起用后,他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知影响了包括左宗棠等一批后辈。
 
  清朝后期,西北边疆面临内忧外患,阿古柏祸乱、沙俄入侵令新疆局势岌岌可危。清廷上下引发了激烈的“海防与塞防之争”。“海防派”一度主张放弃新疆,而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排众议,作出关于西北边防问题的著名论断:“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最终,“塞防派”观点获清政府支持,左宗棠临危受命,率军西征,并成功收复新疆。
 
  奇台是当时左宗棠进疆部队重要的购粮基地。
 
  在奇台县碧流河镇塘坊门村,记者拜访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盛大户”。这个家族祖籍甘肃武威,先祖从军,随清军入疆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就地解甲归田,定居吉木萨尔、奇台一带,以农耕为生,繁衍生息300余年。
 
  盛氏家族的后人盛国栋是当地一名退休教师。据他介绍,回顾家族历史,在最困难的兵荒马乱年代,盛氏险些被灭族。
 
  阿古柏入侵新疆期间,大肆屠杀各族民众,其帮凶白彦虎势力在北疆烧杀抢掠,民不聊生。盛氏一门36人欲往原籍武威逃难,还未出新疆,在半道遭到杀戮,仅一名13岁男孩幸免。后来他参与地方民团,配合左宗棠大军收复新疆战事活动,直至战乱平息,盛氏一族得以延续,并在塘坊门定居至今。
 
  盛国栋带记者参观了始建于1885年的“盛家老上房”,四梁八柱、榫卯结构、雕梁画栋,完全参照内地民居建筑样式,请内地匠人历时2年多打造而成,至今基本保存完整。他又拿出一张拍摄于1948年的老照片,是当时祖孙三代29人的“全家福”,记录下“盛大户”当年家业昌盛、人丁兴旺的情景。
 
  “新中国成立之前,盛氏一族的历史,既是一部从军征战、开荒屯田、发扬农耕文化的历史,也是一部血泪斑斑、生离死别、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史。”盛国栋说,新中国成立后,盛家后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大潮,在各行各业争作贡献。
 
  从汉代疏勒城、唐朝蒲类县走来,步入近代以来的“旱码头”,如今,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奇台,不仅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闻名于世的“中国麦乡”、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
 
  人们没有忘记耿恭。近年来,关于这位英雄人物的小说、诗歌、美术等文艺作品陆续问世。眼下,在石城子遗址不远处的一处山涧旁,一座仿造汉代边塞军城的古城,拔地而起。
 
  李远娇告诉记者,这是正在建设中的疏勒城影视基地,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一部关于耿恭的电影将在此拍摄。
 
让中华文明“提前”1000多年,就是这座“城”
让中华文明“提前”1000多年,就是这座“城”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冯源、段菁菁


  5000多年前,良渚古城开始兴建;84年前,良渚遗址初露端倪;34年前,“玉琮王”在反山墓地出土;13年前,良渚古城遗址面世;5年前,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发现;1年前,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前人书写了历史,而历史又塑造着后人。古人建设了良渚,而良渚又震撼着今人。这里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圣地,让人可以仰望中华。

建设·探索:感受中华的力量


  良渚古城遗址内外有许多“山”:莫角山、乌龟山、卞家山、狮子山、塘山……它们相当低矮。

  许多“山”是堆出来的。据测算,良渚古城遗址和外围水利工程所需的土石方量共计1005万立方米,而古埃及吉萨金字塔群所需土石方量为504万立方米。

  除了良渚时代中晚期才兴建起来的良渚古城外郭城,在良渚时代的早期,先民们需要短时间堆筑起917万立方米土石方。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考虑到主客观因素,假设每年有1万名劳力,农闲时工作100天,每天每3人堆筑1立方米计,需要27.5年。如果他们连续不断工作,则需要7.5年。

  2016年11月25日,良渚遗址考古发现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傍晚休会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两位前辈学者牟永抗和王明达,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楠,随着所长刘斌研究员的一声招呼,“30年前挖反山”的四个老同事合了一张影。

  一个“挖”字,总让人联想到要移开太行和王屋的愚公。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些土山,纵有机械助力,在关键之处,仍然需要考古队员和技术工人,一钻一钻、一铲一铲,开出一个个探方,剖出一道道层位,取出一件件文物,发现一座座遗址:

  反山遗址、瑶山遗址——“七五”时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汇观山遗址、莫角山遗址——“八五”时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良渚古城遗址——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稍远之处,还有玉架山遗址——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0多年间,良渚遗址考古贡献了七处“十大”。而作为中国考古界的最高奖项,全国田野考古一等奖从1993年开评至今,良渚古城和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双双名列其中。

  可以说“手气”好,也可以说成果多,这都是今人的力量。

  江南的考古工地,探方里冬天湿冷刺骨,夏天暑热蒸人,春秋两季若逢阴雨,原本埋藏就浅的地下水便肆意渗透。而不“挖”的时候,他们还要整理器物,绘图拍照,撰写论文、报告……此外,考古人还要协调工地内外的各种关系,要保文物、保遗址,要较真。

  因为要出版“良渚系列丛书”,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和考古人打过不少交道,原以为考古人都是书斋里的学者,结果发现他们口才了得。好奇探问之后,一位考古人笑答,这是多年在工地上和各方人士讨价还价练出来的。

  有时,考古可以带来类似牛顿在苹果树下、阿基米德在澡堂子里的发现之乐。刘斌的同事、王宁远研究员常笑说自己在电脑上细看卫星照片时,鼠标往上点过头了,定睛一看,“点”出了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遗址的依稀轮廓。

  更多时,考古可以彰显不断追溯文明源头的终极价值,激励考古人探索前行。

  “从1936年,施昕更先生发现良渚开始,良渚遗址的考古与保护,凝结了四代考古人和文保人的汗水和心血。”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良渚的刘斌说。

  如今,良渚考古已经有了年轻人,广泛使用着遥感、测绘、同位素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其研究方向正向数字考古、动植物考古、地质考古、环境考古、文物保护等方向发展。

  刘斌经常以庞贝古城举例,它的考古发掘已有两个多世纪,至今仍在继续。有意大利学者说,这项工作至少还要再做250年。这是对待重要的考古遗址,应有的严谨、负责的态度。

规划·认知:感受中华的视野


  “城,以盛民也。”

  良渚古城占地约631公顷。良渚申遗顾问,中国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同滨研究员说,古城建成2000年后,殷墟及洹北商城的规模才超过了它。

  陈同滨说,良渚古城的建设理念是“藏礼于器、藏礼于城”,建设技术则因地制宜。它有三重空间,以中为尊,追求高耸,同时建设具有防洪、灌溉等功能的外围水利系统,在湿地上营建城市,让先民临水而居。三重空间、以中为尊的规划在中国古代礼制社会的都城规划中多次出现。

  古城的西北方向有一整套中国最为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一座长堤和一组10座高低坝组成,可以拦蓄13平方公里的水面,总库容量约4600万立方米,分别是杭州西湖的1.5倍和4倍,具有防洪、灌溉、运输等多种功能。

  良渚古城是在一片湿地上兴建的。当时,人们先在湿地上堆起墩台,再在上面修建房屋和宫殿。王宁远每次都拿旅游热门地乌镇作比方:“就是同样的格局。”

  只有同等宽广的视野,后人才能够洞悉良渚之秘。

  1959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首次公开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

  1977年,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就判断,良渚应该是“最古老的杭州”。他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满天星斗说”。

  而在上世纪90年代,原故宫博物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则论证,良渚文化所属的社会发展程度已经进入文明阶段,良渚文明应该是神权军权并重的神王之国的国家形态。

  “当时的古城是按照100平方公里的范围来控制山川地理的,我们也把这一地理单元作为自己的研究范围。”刘斌说。

  如今,这1000平方公里是两项重大专项课题的重要“战场”——课题一:“考古中国——从崧泽到良渚: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2020-2025)”;课题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2019-2022)”。

  在“考古中国”课题前一阶段的课题中,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发现了位于德清县雷甸镇的中初鸣遗址群。它位于良渚古城遗址的东北方向,直线距离约18公里。从2017年至今,它的勘探面积已达100万平方米,比两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它就是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发现的。

  “现在国际考古学界判断文明的标准也在进步,进入了社会考古学的层面,更会从人类学角度考虑,看它的社会结构是否复杂。”陈同滨说,“这也符合世界遗产的普遍价值标准(OUV),OUV标准就是为了解决不同文化间互相不理解不认可的问题。”

  2019年底,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勋爵第三次来到良渚古城遗址考察。“我不是良渚研究的专家,我是它的一个仰慕者。良渚让中国文明‘提前’了1000多年……在20世纪20年代,许多人认为人类文明是单一起源的,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愚蠢的。”

源远·流长:呵护中华的文心


  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焉。”

  中国的玉文化在良渚社会达到了史前高峰。它有一套以琮、璧、钺等为代表的玉礼器系统,不少礼器还雕有神徽,并在环太湖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它们是维系良渚社会政权组织的主要手段和纽带。

  太湖流域是鱼米之乡。良渚古城内的池中寺遗址曾发现约20万公斤炭化稻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指出,良渚代表了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下游湿地稻作农业文明的发端,这与中原及世界大部分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下产生的文明有着鲜明区别。

  1936年发现良渚遗址的是本地走出来的考古学家施昕更。抗战之时,他在考古报告《良渚》中的文字是那样慷慨激昂:“中国绝对不是其他民族可以征服的,历史明明告诉我们,正因为有渊源悠久、博大坚强的文化,所以我们生存在这艰巨伟大的时代,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维护来保存我国固有的文化,不使毁损厘毫……”

  1985年,作为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史上分配到最南”的毕业生,原籍陕西的刘斌来到杭州。至今,他仍记得从反山遗址12号墓中捧出那件“琮王”时,手上那种沉甸甸的感觉,也能想起,思索良渚古城遗迹时的那些不眠之夜。

  2006年4月,在距离良渚古城遗址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的港南村,村民康宏果在建房时,发现了两枚玉璧,他和担任业余文保员的父亲康烈华立即向文保部门报告,最终这个村出土了9座墓葬、200多件玉器。

  近20年前,要关停遗址周边的石矿山,当时的余杭市,市镇两级政府面对矿主和工人,也可谓费尽口舌。

  “现在想起来,关掉石矿绝对是好事情。”一位老镇长说,石矿开采不但噪音大、粉尘浓,而且变了人心。“当时村里的孩子都不要读书了,说卖石头就吃喝不愁,还读书干吗……而现在,污染少了,噪声没了,环境好了,空气也新鲜了,人们又没有变穷,生活反而更好了。”

  丘陵起伏,水道纵横,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夏日里,这是一处紧邻城市而无喧嚣的净土。这里就是有限开放已近一年的良渚遗址国家公园。

  杜甫登高,远望沙渚,映入眼帘的是自由的飞鸟。孟浩然泊舟烟渚,萌发出客中的愁绪。屈原眺望洲渚,看到了翩然的女神。

  而在良渚,人又能见到何等的良辰美景?

  ——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光。

 
申纪兰的底色
申纪兰的底色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70岁时的申纪兰,扛起锄头仍精神抖擞。 (新华社资料片)
 
 
  申纪兰生前是全国唯一一位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60多年来,她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也践行了一位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
 
  “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她以一个农村妇女的执着和对劳动的信仰,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这句话,最终写入了宪法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的一生有很多荣誉,有很多身份,但她最大的底色是什么呢?
 
  本报记者孙亮全
 

 
  “丧事从简。”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相关补贴、费用,上交党费。”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同志,因病于2020年6月28日在长治市逝世,享年91岁。
 
  弥留之际,这位老人向陪伴她生活8年的身边工作人员张娟交待遗愿,只有这两条。
 
  6月30日上午,申纪兰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长治市殡仪馆举行。在殡仪馆院子里和外面大街两侧,站满了自发前来跟老人告别的干部群众。
 
  从吊唁大厅里紧抿着嘴走出来的43岁长治市民康红军,又看了眼身后,悄悄抹了抹眼。
 
  康红军早晨六点就到了殡仪馆,他此前并没见过申纪兰,也没有去过她所在的村子。但康红军说,他敬佩申老的精神,从新闻中看到讣告消息后,今天天刚放亮,就挤上开往殡仪馆的公交车。“她为我们做了很多事,她是我们的骄傲。”康红军说。
 
  在成千上万人的送别下,这位有着多重身份,但一辈子“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劳动”“离不开群众”的老人,最终还是离开了她最牵挂的土地和乡亲。
 
农民


 
  “申纪兰老人常说她是一位农民……”
 
  “不是‘说’,她就是个农民。”6月29日下午,提问者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打断。郭雪岗说,申纪兰的户口在村里,种地到如今,怎么能不是农民呢。
 
  申纪兰的一生有很多荣誉,有很多身份,但她最大的底色,是农民。她打心底里热爱劳动。
 
  熟悉申纪兰的人都知道,身材高高大大的她,有一双又厚又大、很有力气的手,上面长满老茧。申纪兰跟人握手时力气很大,她还喜欢跟人掰手腕。直到前两年,有记者采访时,她偶尔还要跟记者掰手腕“比比力气”。
 
  去年秋天,申纪兰在自己的4分口粮田里收获了最后一茬玉米。到冬天,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和她一起挥舞着农具,把地里的玉米茬根一个个刨出来,为今年的种植做准备。
 
  今年,申纪兰实在种不动了。“她就催我们,该下种了、该除草了,督促着我们把地里的庄稼种好。”西沟乡组织委员、在西沟村驻村12年的宇文杰和几个同事不敢让她的地荒下。
 
  站在村子的路边,能看到这一小块玉米地,绿油油的苗子比周围地里的要高一些,壮实一些。“她说种地和做人一样,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种地就实打实地种,别人家上化肥,她坚持往自己的地里上粪疙瘩。”申纪兰的邻居、81岁的张相和说。
 
  西沟的地金贵,1940人的村子,耕地面积才1080亩。申纪兰舍不得浪费,况且这些地都是她带着大家一筐筐背土将薄田变肥的。
 
  “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无土光石头,谁干也发愁。”这是20世纪50年代西沟村的模样。64岁的西沟村民周德松说,十年九旱、干石山区的西沟村,好不容易下次雨,荒山秃岭上的水裹着土乱流,不下雨又没水气,旱得不行。“留不住山上的树,就守不住沟里的地。”
 
  西沟从那时开始绿化荒山,年轻的申纪兰摸爬滚打在西沟四周的山山岭岭上。“走一山又一岭,小花背上去播种,今年栽上松柏树,来年大家都有功。”张相和还清楚记得申纪兰带着大家上山种树时高喊的口号。
 
  小花背是西沟村众多山梁中最陡峭的一座,申纪兰带着村民在这里忙活一年,种下300多亩松树苗。第二年春天上山一看,树苗全部干枯,走一圈下来,只有一两棵成活。
 
  “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凭着这种坚韧,背土上山,先易后难,几十年来,申纪兰和几代西沟人在四周荒山上栽了阴坡栽阳坡。如今,总面积3.05万亩的西沟村,有林面积2.67万亩,除了松柏,还有桃树、杏树、连翘、沙棘。“荒山披绿装,穷山成‘银行’。”周德松说。
 
  2018年春天,申纪兰上山找到正带人造林的西沟村民常永红,让他好好干、快发展、带领更多百姓致富。
 
  49岁的常永红小时候就看着父辈们一下雨就拿上镰刀、背上书包往山上跑,长大后轮到他去上山种树。常永红成立了公司和造林合作社,带着30多户村民育苗、种树。西沟没地方种,就在县里的其他山上种,十几年间,常永红带人在山上种了一两万亩树。像他一样领着百姓造林的合作社,村里还有四五个。“种树,成了西沟人遗传的基因。”常永红说。
 
  村里地紧张,常永红多年在自家的2亩地里育苗,申纪兰嫌他发展慢,跟村里协调,去年帮常永红流转了20多亩地,今年常永红育出100多万株松、柏、山桃等树苗。
 
先锋


 
  漫长的封建社会,“三从四德”一直是束缚女性的精神枷锁。这种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让中国妇女即便是在劳动上,也不能和男人一样被平等对待。谁又能想到,率先打破这“千年坚冰”的,竟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
 
  1929年生于山西省平顺县杨威村一个农民家庭的申纪兰,在1951年被选为新成立的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
 
  平顺县有句古话: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男女不平等在大山里“根深蒂固”。许多年后,申纪兰还讲起当年的一个场景:来人敲门问“有人吗”,如果男人不在,妇女就直接回答“没人”。
 
  农业合作化开展起来,为了解决合作社里缺劳力的困境,申纪兰开始走家串户动员这些围着锅台、炕台和碾台转的“三转妇女”,离开家里,走向田间。
 
  让妇女们走出“院门”都不容易,更别提抛头露面,下地劳动。更何况,还有另外一个困难:西沟初级社实行工分制,干一天活,男人记工10分,女人只记工5分。很多下地的妇女反映,在外面辛苦一天,还不如在家纳鞋底挣得多。
 
  如何争取男女干同样的活,评一样的工分,申纪兰和她的姐妹们想出一个办法,“比一比”。那年,西沟妇女在申纪兰带领下,和男劳力展开了干农活比赛。
 
  往地里撒肥料是个技术活,要有力气,还得撒匀实,很多人以为妇女们根本干不了。于是,比赛就从撒肥料开始。结果,妇女们胜出,几个骨干挣得10个工分。
 
  男人们不服,说因为“在地头吸了两袋烟”输了比赛,他们又比赛间谷苗。男劳力蹲在地上间苗,妇女们则跪在地上,头不抬脸不仰,一个劲儿往前走。晚上记工分,男人们8分,妇女们10分。经过夏季生产各个环节的劳动比试,村里人服气了,申纪兰她们赢得了和男人记一样工分的“待遇”。
 
  西沟妇女“和男人干同样活,挣一样工分”的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题目就是申纪兰的一句话——“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她以一个农村妇女的执着和对劳动的信仰,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这句话,最终写入了宪法。
 
  改革,是申纪兰身上最鲜明的符号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并获得“改革先锋”称号。
 
  改革开放后,土地下了户,西沟村也将集体的山林、果园等全分给了农户,村集体就剩下“一间屋子、一张桌子、一个戳子”。紧接着,问题来了,修路、办学等公益事业,村集体都没了能力。
 
  “申纪兰提出‘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发挥’。”郭雪岗说,村里将集体山林、果园收回来,再承包给个人。
 
  申纪兰是在土地上干出来的农业劳模。西沟老百姓都知道出路在于“农林牧”。正是当年带他们修地栽树的申纪兰,又领着西沟人艰难学习办企业。
 
  20世纪80年代,申纪兰结合外出考察的经验,带领村民利用当地的硅矿资源优势,在村里建起第一个村办企业铁合金厂。此后,西沟村又建立起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村办企业成了西沟村的经济支柱。
 
  但是这些厂子污染很大,西沟老村支书张高明的爱人去地里摘豆角,回来一身渣灰,向丈夫抱怨,“也就是你当村支书我没法骂”。“铁合金厂炼一吨铁耗3900度电,还排一堆废渣。”郭雪岗说。
 
  西沟的企业是申纪兰一个一个操劳着办起来的,但是,坚定地提出拆除工厂的也是她。2013年开始,申纪兰提出关闭铁合金厂,因为这个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
 
  党的十八大后,西沟村将这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业全部关停,提出打造“红色西沟、绿色西沟、彩色西沟”的新型“三色”产业发展思路,村里建起了香菇大棚、光伏发电基地,引进了知名服饰公司。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200万元,上缴税金1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万元,是平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村。
 
  西沟村前任党总支书记王根考说,申纪兰尤其注意发展解决女劳力用工多的产业,村里的40多个香菇大棚,就解决了六七十个女劳力就业,“摘香菇用‘钟点工’都可以,不耽误家里事。”
 
代表


 
  今年5月14日,申纪兰回到西沟村,她和村里的两委干部开了个座谈会,讨论村里的发展情况,嘱托他们把村里的工作做好,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她去北京参加完全国两会,再把上头的精神带回来,传达给大家。
 
  这是申纪兰最后一次回到西沟村。自去年12月下旬,申纪兰的身体查出疾病后,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度过,只有春节回了村里几天。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我是农民代表,只有生活在农民中间,才能更了解农民疾苦。”
 
  “当代表又不是代表个人,个人就不用当代表”……
 
  申纪兰生前是全国唯一一位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60多年来,她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也践行了一位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
 
  “她说人大代表不从村里走,从哪里走?”张娟说,老人每年去北京开会都是从村里走。今年在北京开会期间,抱病参会的申纪兰没能参加闭幕式。
 
  为了观看闭幕式的电视直播,申纪兰早早地就等上了,张娟劝她躺床上休息一会,她也躺不踏实,一会儿起一次。她从病床上起来,把自己的白衬衣穿上,再穿上自己的黑外套,把代表证认认真真地戴在胸前。“只有我们两个人。”张娟说,那天下午,老人没有多说话,眼睛一直盯着屏幕看。
 
  在西沟村委门口、村里道路两边有不少石墩子、石条凳,村民们没事就喜欢坐在上面聊天,申纪兰也是一样。张相如说,前几年,有时他端着碗坐在路边吃饭的时候,偶尔也会碰到端着碗的申纪兰。
 
  村民们并不懂建议和议案,但是他们聊的许多困惑,都会出现在那里,并得到解决。郭雪岗说,西沟村发展中曾遇到的集体经济无力问题,申纪兰就建议“在农村开展双层经营体制”。
 
  在新农村建设中,平顺当地出现了一种现象,新房子盖到村边后,老房子没人拆,时间长了就坍塌没人管,既占用耕地,又不美观。申纪兰萌生了提“空心村改造利用”的建议,这个建议老百姓到底拥护不拥护呢?申纪兰专门找到村里的郭爱雄聊了聊。这位80多岁的老人,最爱“挑刺”、提意见。郭爱雄听完后,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可得好好提一提”。
 
  “她通过跟身边百姓、干部交流,去县里部门开会调研,学习上级的会议精神,了解其他人请她反映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议案、建议。”宇文杰说,这些议案和建议与西沟既无关系又有关系,议案中没有一项直接体现西沟,但都事关农村发展。
 
  “路”是申纪兰所提建议和议案中的高频词。平顺县地处太行山深处,祖祖辈辈对路充满渴望和期盼。1954年,申纪兰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时,走了4天。从平顺县到长治市的路上都是羊肠小道,两边的沟很深,申纪兰害怕摔下山,就跟着毛驴走了7个小时,然后坐上卡车到太原,再随代表团一同进京。
 
  从沙石公路改造到高速公路建设,又到修建铁路客运专线,再到城际铁路和旅游轨道交通,山区修路的内涵在不断拓展,申纪兰提出的建议“关键词”也不断更新。
 
  多年来,申纪兰的议案、建议一直聚焦农村、农民,从“村村都要通水泥路”到“修建公路不能侵占耕地”,从“搞好山区水利建设”到“老区如何致富”,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农村干部选举”到“贫困地区旅游开发”……
 
  这些来自农村、来自基层,凝聚她心血的议案、建议,不断得到采纳和兑现。长长的建议和议案背后,写满了为民说话的牵挂与情怀。
 
楷模


 
  西沟乡政府就在西沟村里,在三楼的一间会议室,有4张办公桌,其中一张属于申纪兰。桌椅都很陈旧,皮质椅面也磨烂了。
 
  乡里的工作人员说,在村的时候,老人每天都坐在这里抄笔记,抄中央精神,看别人的来信。如今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一摞未来得及拆开的信件。
 
  “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财富。”宇文杰说,她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
 
  申纪兰说过的一句话流传很广:“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她第一次说这句话是在1983年。那一年,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十年的她,辞去职务,直接回了西沟。一位曾经在平顺工作过的老干部怕她情绪低落,专门去看望她,申纪兰脱口说出了这句话。
 
  她曾有许多机会离开西沟。20世纪50年代,丈夫从部队复员,让她做“随军家属”,实现“农转非”。她说,大家选我当劳模,就得在村里当好这个模范。后来,为了能让孩子们有个“城市户口”,家里人再次动员她离开西沟,她说,劳模的孩子种地不丢人。
 
  1973年到1983年,申纪兰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十年,坚持“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劳动”。
 
  在她身边工作的张娟,养成了住宾馆时起床后就会将房间打扫干净、收拾好的习惯,不给别人添麻烦。“以她的身份,出去开会,给人上党课,完全可以住得好一点。但是8年间,我俩从来都只住一个标间。”张娟说,老人害怕浪费。
 
  这样的事,西沟村妇女主任郭广玲也经历过。2006年,平顺县里开党代会,郭广玲将自己的床位让给了别人,为了节省一个床位,申纪兰安排郭广玲和她睡一张大床。“老人睡得早起得早,睡眠很轻,早晨4点就醒了,她怕吵着我,硬是在床上躺着不动到5点多,直到实在躺不住。”郭广玲说。
 
  2008年,刚大学毕业到西沟村工作的宇文杰曾和申纪兰“斗智”。当时爱睡懒觉的宇文杰在乡政府一楼住,老人起得早,6点多就来敲窗户督促宇文杰起床,说村里人都下地了,你还不起。“后来我就定上闹钟,到6点就拉开窗帘,假装起床,再继续睡。老人后来发现了,敲窗户变成了敲门。”宇文杰说,现在他不管几点睡,6点肯定起。
 
  在申纪兰身边工作的人都熟知,老人脾气很好,很少跟人发火,少有的几次发火,都跟浪费粮食、浪费土地和破坏树木有关。
 
老人


 
  “要听党的话,跟党走。”
 
  “你是党总支书记,要办大事。”
 
  “我不行了,要补齐班子,我这个副书记要补起来。”
 
  “要铺开摊子,干一件成一件。”
 
  “西沟有今天,是各级党委培养的,千万不要让西沟塌了。”
 
  “多教育村上的党员干部。”
 
  “记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穷家难当,省一分是一分,多了就能办个事”……
 
  6月27日早上,申纪兰的病情突然加重。经全力抢救,意识清醒后,这位老人用一个小时时间,跟郭雪岗最后一次探讨了村里的工作安排。
 
  “在她身边工作8年,我看到的是一个无私、朴素,永远为他人着想的普通农村老人。”张娟说。
 
  西沟乡宣传委员李海霞说他们都是申纪兰的孩子,“她自己忙起来有时候顾不上吃饭,喝杯水就算是吃过了,但是看到我们谁误了吃饭,伸手就给一把吃的。”李海霞说,那些东西是别人看她时带来的,她舍不得吃。
 
  有时候,李海霞几次碰到老人自己洗衬衣、袜子,想过去帮忙,都被老人推开。“不用不用,你走开,我自己干。”
 
  “有时看到苹果烂掉了,就想给她扔掉,她不让,她把好的苹果给我们吃,把烂的攒起来自己偷着吃,不让我们看见。”张娟说,她就是这么个普通老人。
 
  去年年底查出疾病后,孙子张璞第一时间跑到医院去看望申纪兰。看到奶奶的第一眼,这个被申纪兰称为“懂事”、乐观的孙子,赶忙跑出病房,怕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再转身进去,他对奶奶说:“这回要好好听医生的话,好好治疗。”申纪兰冲他摆摆手,“我没事,‘狗蛋’,好好上你的班。”
 
  张娟和郭雪岗他们不敢将疾病的实情告诉申纪兰,“我们没有将病情告诉她,但我觉得她肯定知道,有次她自语,‘党对我这么好,怪我自己不争气’。”张娟说,就这样,对疾病的事,自始至终我们互相谁也不提,都装作对方不知道,怕对方担心。
 
  6月28日凌晨1时31分,老人走了。
 
  “奋斗一生初心不改满目青山化丰碑,国家功勋纪兰精神一世英名贯长虹。”6月30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吊唁大厅两侧的挽联道尽了她的一生。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王菲菲
 

 
  太行垂首、漳水含悲。近日,成千上万干部群众在山西省长治市,泪别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同志。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从17岁嫁到西沟直到逝世,申纪兰从未离开这方土地。回望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最让人们感动和敬佩的是,不管获得多高荣誉,不管当过多大干部,她始终没有离开农村,没有离开群众,而是把根深深地扎在了山区大地上。“一离开土地、离开群众,就浑身没劲儿了;一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来到人民群众中间,就心明眼亮,浑身有力量。”申纪兰用一生的坚守告诫我们,共产党员只有把根扎在最基层,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
 
  这种力量,来自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年轻时的申纪兰带领西沟的乡亲们植树造林、打坝造地,将一个“荒山秃岭的乱石沟”变成了“花果山”“米粮川”;在省妇联工作期间,她开完会上午回到西沟,下午就下地劳动;即使上了年纪后,她仍坚持种着自己的口粮地。心与心相近,情与情相连。共产党员真心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分子,真正融入群众的生活中、情感里,才能获得群众的真心支持。
 
  这种力量,还来自为群众办具体事、做实在事。60多年来,作为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一直在为农民说话,为农民代言。
 
  从“村村通公路”到“保护耕地”,从“山区水利建设”到“老区如何致富”,她通过一件件议案和建议,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农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谁为群众办事,群众就支持谁。申纪兰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动,深刻诠释了这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得来更强大。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走过了99年的辉煌历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还需要攻克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闯过许多险滩和急流。
 
  广大党员干部像申纪兰一样把根深深扎到基层,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党就能风雨无阻,带领中国这艘巨轮不断前行。
 
66年前,一支广西医疗队也为湖北拼过命
66年前,一支广西医疗队也为湖北拼过命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1954年广西支援湖北灾区医疗队合影。受访者供图
 
 
▲2020年广西支援湖北十堰抗疫医疗队队员合影。 新华社发 陶德斌摄
 
 
  
 
  “长江两岸一片汪洋,波浪滔滔。老百姓全部在山上,密密麻麻。我们帮他们看病、接生……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
 
  66年前,作为当年广西驰援武汉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护士,她只有18岁。当在电视上看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老人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本报记者向志强、胡佳丽、农冠斌
 

 
  “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眼泪总会不知不觉流下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每天看着电视里一幕幕感人的武汉战“疫”场面,84岁的申萍萍总会陷入深深的回忆当中: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多像当年的自己。
 
  1954年,新中国遭遇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洪灾。当年7月,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湖北成为重灾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场洪灾中,武汉等地同样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援。
 
  一栋砖房前,30位青年“叠罗汉”般地排成5排,穿着单排或双排扣大衣,戴着帽子或围巾,脸上带着微笑。照片顶部的文字标注着“广西省支援湖北灾区医疗队全体合影”,时间是1955年1月17日,地点是武昌。
 
  看着照片上一张张年轻的笑脸,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皮肤科退休医生申萍萍也笑了。作为当年广西驰援武汉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护士,那一年她只有18岁。这是完成任务返回前的一张合影,正是这张封存许久的老照片,让老人回想起66年前那场同样“拼过命”的“逆行”。
 
“扛着棉被”赴灾区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的《广西省支援湖北灾区医疗队工作总结报告》中,这句话很醒目。
 
  据资料记载,1954年8月,当时的广西省卫生厅组织灾区医疗队,赴湖北省支援防汛工作。医疗队由卫生厅直属医疗、防疫单位和桂林、柳州两市的医疗、防疫、妇幼保健、红十字会等机构的医务人员共30人组成,参加洪湖、石首等地的防病治病工作,历时5个月。
 
  如今,纪念武汉人民战胜1954年特大洪水的防洪纪念碑,依然矗立在汉口江滩。
 
  “当年出发时,连棉被都是自己扛去的。”回忆往事,申萍萍感慨万千:“当时并不觉得辛苦,觉得祖国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抱着相似想法的,还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如今已88岁的退休护士长盘光嫒。彼时,她有学习俄文及政治业务的压力,党组织交付任务时,盘光嫒有过一丝顾虑:回来之后,落下的学习进度该怎么办?
 
  但时年22岁的她,很快便想通了,“学习就是为了工作,当工作需要时,我应该毫不犹豫地服从”。于是,作为队里的机动护士,第一次出远门的盘光嫒,踏上了前往湖北的征程。
 
  当时,这两位生在八桂大地的女孩子都没想到,接下来几个月的工作,成为她们此后60余年的时间里,最难忘的经历。
 
  “长江两岸一片汪洋,波浪滔滔。老百姓全部在山上,密密麻麻。我们帮他们看病、接生……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盘光嫒回忆,当时山下都被洪水覆盖,房屋家具漂得到处都是,除高山或较高地区外,基本没有房屋,吃住都成问题。
 
  一些队员刚抵达灾区,就被震撼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盘光嫒说,坐船到山上时,望着远处翻滚的水面,心里直打鼓。
 
  更大的挑战在上山之后。盘光嫒所支援的片区是重灾区,也是灾民转移集中地。“灾民太多,医护人员太少。”盘光嫒说,广西医疗队员们每天都是超负荷状态,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事,病人随时来随时看,几乎没有轮换班的概念。“上厕所需要走十几分钟到另一个山头,为了省下时间,我们很少喝水,降低上厕所的频率。”有的护士在病房上了夜班,还要坚持上白班,并主动帮助白班同事进行注射探温。
 
  纵然如此,因为医疗资源短缺,还是有部分灾民得不到及时救治,由轻症转成重症,甚至面临死亡。“出现那种情况,就很懊悔,恨自己没能多一双手、一双脚,多救治一个病人。”盘光嫒说。
 
  灾区的困难激发了队员们的同情心,并进一步认识到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更感到完成这一任务是艰巨的,也是无上光荣的”。申萍萍说,那时候大家在分配任务时绝不讨价还价,绝不叫苦,在接受任务时,极力克服困难,队员们更是表现出“不消灭疾病誓不收兵”的决心和斗志。
 
“以灾民的心情为灾民服务”


 
  “在山上的时日最苦,非常苦,此后再也没去过这么苦的地方。”逾一甲子后,盘光嫒回忆道。
 
  当年22岁的她是队里的机动护士,和其他几名队员支援的地方是洪湖县黄逢山。没有住处,他们自己用油布来搭棚子。
 
  当时,医疗器械用具极其匮乏,各分队队员只能抓到什么用什么:收容病人时,没有大便器,用油罐改造;床上没有油布,病人大便失禁,队员用手去抓;看病没有桌子用板来拼凑;没有柴火,自己去拔草根……
 
  “天冷了病人没有被子,睡的又是竹床,我们自己想办法打草席子给病人用;不懂当地话,就学。”申萍萍说,热水袋稀缺,为了保温,她就去找盐水瓶装热水给病人。
 
  有时候,医疗队员也会遇到灾民的不理解。
 
  盘光嫒所属的桂林分队只有3名女队员,她常跟着助产士去接生。“你这个黄毛丫头会接什么生?”一名助产士被产妇从床上推下来。
 
  在当地人看来,只有生养过的妇女才能干这个行当。
 
  那名助产士并不生气,爬起来向产妇解释新法的好处,慢慢将其说服,主动为她接生。直到婴儿呱呱坠地,产妇一改态度,向助产士致歉。
 
  “那时候我还是小姑娘,有时候灾民煮红糖水和鸡蛋给我吃,让我很感动。”盘光嫒回忆道。但在灾区,这些都是珍贵的物资,她舍不得吃,“把它们留给了产妇”。
 
  彼时,当地肠胃病大范围流行,发病率高达60%以上,痢疾、感冒等疾病也很多见。为提高救治效率,广西医疗队自清晨至深夜都在为灾民治病,随来随诊,随找随到,遇有垂危病人,大家就一起想办法。“只要病人一息尚存,就不放弃抢救。”医疗队队长徐腾在全队总结报告中写道。
 
  “要以灾民的心情为灾民服务。”——这是广西医疗队开展救援工作的要求。听说群众家里有病人,队员们主动去看望、送药上门;病人出院,队员们会陪着送出很远,叮嘱他们回家好好调养。
 
  医疗队不但治病救人,还捐衣捐钱帮助病人解决困难:给年老走不动的病人乘车钱,给需要转院的重病人路费,给口渴的病人买水喝。
 
  “广西医疗队的同志,没有一个孬的,他们实在太吃苦了,看病细,施药见效,态度又温和。”这是湖北当地各级党委对广西医疗队的高度赞扬。当地群众说他们是“毛主席派来的救命恩人”“比我们的亲人还亲”。不仅写了感谢信,还赠送了10面锦旗。
 
  “也许是我们广西队特别能吃苦,不讲究,特别容易适应环境,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申萍萍笑称。
 
  渐渐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灾区疾病发病率降低。洪水退后,队员们还进行巡回医疗。“老百姓搬回来了,我们也不能撤,要确保看到他们都平安无事,我们才收队。”盘光嫒说。
 
  时光飞逝,转眼已过60余年。在今年举国支援武汉抗疫的情形下,那段难以忘怀的经历,再度浮现在眼前。
 
  申萍萍说,在电视上看到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永不褪色的红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总有一抹红永不褪色。
 
  1955年1月,长达5个月的抗灾救灾工作结束。广西医疗队在总结中写道:湖北抗灾救灾取得胜利,跟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不管是医疗队员还是当地群众都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
 
  “给我们治病还送钱,只有新社会才有这样好的医生护士。”当地群众动情地说:“把我们病看好了,送点东西还不要,叫我们自己留着吃,我们永远忘不了共产党、毛主席和广西医疗队的医生护士们。”
 
  时光荏苒,共产党人初心未改,医者仁心也在薪火相传。在2020年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无数“白衣战士”同样争先恐后勇赴“战场”共战“疫魔”。
 
  1月25日,动员参加广西赴湖北抗疫医疗队当晚,自治区人民医院有850多名医务人员请战,其中党员468人。
 
  在誓师动员大会上,医院党委书记杨建荣落泪了。“我既担忧,又感动,担忧的是安全,毕竟很多医护人员上有老、下有小;感动的是他们关键时刻豁得出去的勇气,这是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更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自治区人民医院首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50多天时间里,我们遇到无数挑战,经历了生死考验,但我们从不迷茫,从不退缩,因为有临时党支部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因为有医院党委在后方坚定地支持我们。”临时党支部书记韩林说。
 
  为增强抗疫战斗力,广西卫生健康系统把党支部建在“一线”、发动党员冲在“一线”、凝聚力量干在“一线”。赴湖北医疗队共组建临时党组织41个,广西8批医疗队962名医护人员赶赴湖北,出发时党员410人,后来“火线”入党258人。
 
  今年疫情期间,申萍萍几乎没怎么出过门。4月8日,交党费的时间到了,作为一名老党员,年迈的她专程来到医院离退休办公室交党费——那一天,也是武汉解封的日子。
 
  “当年我还是一名共青团员。我经常跟自己说,要认真,要有责任,要全心全意对待病人。”如今,看到艰苦奋战几个月的广西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凯旋的那一刻,申萍萍泪水纵横。
 
  “当时年轻,再苦再累都没掉过一滴眼泪。如今看到薪火相传,回想当年,感慨万千。”
 
他从未放弃让毒品从世上消失的希望 缉毒战线上的“老司机”
他从未放弃让毒品从世上消失的希望
缉毒战线上的“老司机”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今年6月,普红冰在清查物流寄递行业,严查通过快递邮寄毒品等情况。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王研
 

 
  他中等身材,相貌普通,一看就是边境一线的本地人。每次作为司机送“货”,很少有人怀疑他。但其实,他是一名从警30年,有24年都在缉毒战线的老警察。血与火的战斗里,云南省临沧市公安局临翔分局禁毒大队的缉毒警察普红冰,从未放弃过让毒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希望。
 
要把禁毒干出声响来!


 
  普红冰在临沧农垦系统的勐底农场里长大,从小就看着民兵们擦枪打靶,也因此,他对军人、警察这样有资格挎枪的职业有一种天然的崇拜。
 
  长大后,普红冰如愿考入楚雄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分配到位于中缅边境的镇康县公安局工作,在刑侦大队干了6年。寻找线索、走访群众,6年里,普红冰走遍了镇康县的村村寨寨,熟悉了中缅边境的上百条小道便道。
 
  在此期间,普红冰也破获过一些毒品案。他的经验是:在山路上遇到的背包客,如果穿着专门走山路的高筒解放鞋,神情紧张,十有八九是毒贩。
 
  记得有一次,他看过了一起杀人案现场后,回局里琢磨了几天还是没头绪,就和同事再次去往现场。回来路上走累了,大家就坐在凤尾竹下歇息。正在此时,背后走来两个人,背着军用双肩包,形迹十分可疑。普红冰和同事上前一说自己是公安局的,两人神情更紧张了。“我们马上哗啦一下把两个人包围了,最后从他们背包里搜出十多公斤海洛因。”
 
  1996年,领导让普红冰到临沧去当禁毒大队的副大队长。他带着使命感去了,“我当时心想,一定要把禁毒干出点声响来!”
 
最高兴的是战友平安


 
  这一干,就是20多年。这20多年里,普红冰数不清破了多少起案件,有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时刻,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成长成为一名出色的缉毒警察。
 
  1998年9月17日晚,刚办完一起案子回来的普红冰接到线索:有4名武装贩毒人员将从缅甸经镇康县入境,再过永德县进入保山地区。这是一条毒贩们认为比较隐蔽的常用路线,对全县边境小道便道极为熟悉的普红冰,精心研究后选好了伏击点。18日晚上,普红冰带人赶到伏击点并形成了半圆形的包围圈,“抓捕不能形成闭合圆,否则容易伤到自己人。”
 
  因为是阴天,这晚并没有月亮,山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普红冰和战友们忍受着蚊虫的叮咬,在山路旁埋伏了3个多小时。19日凌晨2点多,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传来,普红冰立即打开手电,大声喝道:“什么人!”对方立即跳下路面准备逃跑,普红冰和战友们大喊“我们是公安局的!立即接受检查!”迎来的却是一阵枪声。大家借着夜色分散开射击,此时双方距离仅仅几十米,却看不清人,只能看见开枪的火光。为了安全,普红冰让战友们往后撤到一堆石头后,他则在原地匍匐还击。一阵激战后,子弹不多了,大家就用石头砸……等天亮清理战场时,发现有2名毒贩被击毙,1名毒贩被石头砸昏。
 
  这一战共缴获19公斤毒品海洛因和一支美制军用手枪、子弹20发,但最让普红冰高兴的是战友们都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有很多这样危险的时候,但我从没有后怕过。因为警察有一种天然的正气,不会惧怕罪犯。”普红冰回忆,当天回家自己还跟妻子开玩笑:“你昨晚睡觉有没有梦见什么?”妻子说没有,自己说:“昨晚上你老公好危险的,差点就交待了!”
 
  在人们看来,缉毒是充满着危险和刺激的,但也有让普红冰哭笑不得的时刻。那是2005年的一天,普红冰带着一名民警外出办事时,路上接到群众举报,说有两个可疑的人背着包上山,怀疑是运毒的。他们来不及做任何准备就赶了过去。
 
  发现人以后,普红冰“请接受检查”的话刚出口,对方就试图逃跑。一高一矮两个嫌疑人,个子不高的普红冰对上了那个人高马大的。当天下着大雨,山路上全是烂泥,搏斗中两个人在路上滑出了20多米,身上也都全是泥。因为实在太滑了,普红冰很难控制住对方,拼尽全力扭打了十多分钟后,两人都累得不行:“有时候我把他压在身下,两个人就都趁机休息一下,他有了点力气,又试图挣起来。”因为没带手铐,他把嫌疑人的皮带抽出来想要将其捆住……这样数不清反复了多少个回合。
 
  等战友们赶到支援的时候,现场的画面让他们忍不住笑了:嫌疑人的裤子在挣扎中掉了!普红冰也觉得好笑:“那次印象太深刻了,因为实在太累了!”
 
经验丰富的送货“老司机”


 
  比起刑侦在案发后被动破案,缉毒更多需要的是主动寻找线索。干了20多年缉毒,普红冰曾多次打入敌人内部,机智大胆地与毒贩周旋。
 
  2017年6月,普红冰得知境外毒贩想找一名司机帮忙带“货”到成都,就设法搭上了线。之后,毒贩多次派人到南伞镇“考察”他,今天吃吃饭看看人,明天让他开车到边境转转,后天要他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普红冰摆出一副“老司机”的模样,胸有成竹地告诉对方:“我可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就给人家带过‘货’的!”
 
  两周后,对方打电话让他去曾经开车看过的一片甘蔗地旁“接货”。战友们不能离得太近,只能在一两公里外待命,普红冰则带着自己的“马仔”去了。他在对方面前显得坦荡又神秘:“蛇有蛇道,鼠有鼠路。我是要长期做你们生意的,你别问我走哪条路去,货我给你送到就行!”
 
  等8月初到了成都,狡猾的接货人与普红冰就如何交接谈了几个回合,都没能达成协议。“他们要求把车和钥匙放在指定地点,这对我们事先埋伏不利,我拒绝了。”
 
  磨了几天,对方一直不敢接货,甚至怀疑普红冰被警方盯上了,要求把车、货及一个人留在成都,普红冰和另一个人乘飞机回云南。普红冰等人赶回南伞与境外毒贩见面后,接货人才终于放了心。此后,双方总算就交接方式达成了一致:在普红冰指定的地点,对方按自己的方式取货。当夜里对方到指定的酒店停车场取货时,警察们犹如神兵天降,一举将其抓获,并当场查获了70公斤海洛因。
 
  “干缉毒,就意味着奉献。”普红冰的一年和普通人一样,有365天,不同的是,他最多时有250多天都在出差,几乎无暇照顾家人。2015年,女儿考上大学,普红冰专门请了公休假和妻子一起送女儿去学校。满满的欢喜在火车上瞬间冷却:他遇到了一个自己亲手抓过的人!而且这个人也认出了他!为了保护家人,他只好装作不认识妻子和女儿,坐到了车厢的其他地方。
 
  干了多年缉毒,普红冰深知禁毒形势严峻:毒品种类越来越多,化学合成毒品层出不穷;毒贩手段“花样翻新”,手机遥控、网络招募;缴获的毒品与年俱增……对此,缉毒队伍里也有同志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想法。普红冰却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也许我们这代人消灭不了毒品,但总有一代人可以彻底消灭它!”
 
她剪红楼人物,赢得周汝昌点赞;她“千剪不断”,技艺媲美油画,也改写了一个农家女的命运 东北大姐李宝凤: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她剪红楼人物,赢得周汝昌点赞;她“千剪不断”,技艺媲美油画,也改写了一个农家女的命运
东北大姐李宝凤: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李宝凤剪纸作品《远飞的大雁》。
 
 
  ▲李宝凤剪纸作品《苗女(之二)》。
 
 
  ▲李宝凤在创作剪纸作品。  本组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李宝凤的人生,有几个“剪”出来的转折点——
 
  1984年,她靠着农忙之余积攒的几百幅剪纸作品,走出了小山村
 
  1999年,她的剪纸作品《红楼梦·大观园》,得“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题诗点赞:“红盏一丈现红楼,满眼群芳百态收。也似娥皇铺彩石,神工巧剪世无俦。”
 
  从那以后,李宝凤的剪刀信马由缰,冲破了艺术门类的边界。她开创的“千剪不断”技巧,配合经过改良的纸张,能达到“乱真油画”的效果
 
  她把自己的“毕生绝学”免费传授给聋哑孩子、自闭症儿童和其他有需要的人。那把改变她命运的剪刀,还将裁剪出更多人的美丽人生
 
  本报记者张博宇
 

 
  在李宝凤的手里,那些极普通的纸像被施了“魔法”,有的变成关东雪景,朗朗的天空、绒绒的雪坡浑然一体;有的变作幽深宁静的深谷,两只小鹿漫步林间,悠然饮水;有的化身背柴回家的姑娘,小憩中凝望着天边远去的大雁……
 
  在李宝凤的手里,原本用于分割的剪子,却连接起了世间万物。剪影舞动间,大好河山、神话故事、关东风情、瑶族姑娘,跃然于纸上,也将她——一个乡村姑娘的命运与剪纸艺术脉动相连,携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间。
 
  在李宝凤的手里,剪纸不再拘泥于特定的颜色、图案和技法,而是将国画、年画、版画、油画、装饰画的精髓融入其中。她让这门起源于中国乡土的民间艺术,充分汲取世界艺术的营养,从而走向世界。
 
400份作品
 
开启农村姑娘的艺术人生


 
  1984年的冬天,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一处偏僻的小山村里,冰雪覆盖了农庄。屋里的热炕头上,一个青涩的胖丫头一手持剪刀,一手拿红纸,纸屑掉落间,手里的剪纸形象渐渐清晰。
 
  这一年,刚满18岁的李宝凤,成功地用400份日常生活中随手剪出来的作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剪纸,是东北女红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妇女们剪窗花、剪鞋样、绣枕套,都离不开剪纸的基础。李宝凤继承了母亲的心灵手巧,从小就爱趴在炕上画画剪剪。剪得越来越多,剪得越来越好,老李家的胖丫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巧手。
 
  旧时的老人不崇尚女孩子多读书,所以读到初中二年级,李宝凤就辍学务农了。可她平日里放下锄头,就拿起剪子,手艺一点都没有落下。剪纸也成了她在繁重农活之余难得的放松。
 
  1984年,恰逢当时的县职业高中开设音体美专业班,专门培养特长生,毕业后任教。初中都没毕业的李宝凤自然不符合招生的要求,但小姑娘凭着一股子犟劲儿,回到家挑选了400份自己平时攒下来的作品,有蜡笔画,有零碎的剪纸,直接去找校长。手握远超同龄人水平的剪纸作品,再加上初中老师帮忙说情,李宝凤总算如愿成了一名旁听生。
 
  这日积月累攒下来的400份作品和一个旁听生的身份,帮助李宝凤走出了乡野田地,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3分钱的蜡笔
 
“逼”出童趣剪纸“乡土教材”


 
  两年的学习生涯转瞬即逝,因为美术成绩特别突出,尽管是旁听生,李宝凤还是如愿成为一名乡村小学的美术教师。
 
  彼时,村小的条件简陋,3分钱的蜡笔对孩子们来说是奢侈品,连画纸也很稀缺。“那时候农村有抽旱烟的习惯,许多家长都是把孩子用过的作业纸拿来卷烟,要是涂上了蜡笔,就没法用了。”想起那时没有色彩的美术课,李宝凤还唏嘘不已。
 
  在这期间,吉林省新出了一套美术教材,里面收录了许多经典的美术作品,有国画,有油画,其中许多作品和技法李宝凤从未接触过。
 
  自己不懂,就更没有办法教孩子们了。于是,生性直爽的李宝凤大着胆子给教育厅写了一封信,建议教育部门结合农村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编一套“乡土教材”。一周后,教育部门的回信来了:“你的建议非常好,你能不能先行做尝试?”
 
  得到鼓励的李宝凤一下子有了动力,心里的许多想法也有了用武之地。
 
  既然孩子们用不起色彩,看不懂名画,那就教他们剪纸吧。剪刀家家都有,废纸也能利用起来,不仅不用色彩,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于是,每逢李宝凤的美术课,就可以见到一个大人带着一群孩子去操场玩老鹰捉小鸡,去山上采花草;去草丛里捉蜻蜓……回来以后,她让孩子们回忆自己经历的场景、见过的形象,再用画笔画出来,用剪刀剪出来。
 
  三年下来,李宝凤带着孩子们创作了一批童趣剪纸作品,其中200多幅在省市、国家、国际少儿大赛中获奖,13幅作品收入《世界当代少儿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精选》。
 
  在李宝凤的眼里,艺术的根脉在生活里,躯干在持之以恒的磨炼中,而枝叶就在身边每一个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之间。三年里,她和孩子们共同创作,共同成长,也共同热爱着剪纸艺术。
 
55位红楼梦中人
 
带剪纸技艺登上大雅之堂


 
  因为教学能力突出,李宝凤被评为“吉林省先进教师”。1996年,她被调到了规模更大的县中心小学任教。在这里,她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展厅。除了给孩子们上剪纸课,她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己的剪纸创作。
 
  因为自小喜欢《红楼梦》,她萌生了以《红楼梦》内容做剪纸的想法。几乎每天早上四点,都可以在工作室里看到李宝凤忙碌的身影,画画、剪剪、改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红楼人物经她之手诞生。
 
  “当时就用的普通的大红纸,每个人物都反反复复剪了好多遍。”几年积累下来,一幅长3米,高1.5米,包含了55位红楼人物的剪纸作品《红楼梦·大观园》终于完成了。
 
  1998年,机缘巧合之下,这幅作品出现在一个全国性会议的纪念品名单中,一经展出,顿时博得满堂彩。
 
  1999年的春节前,一鸣惊人的李宝凤受邀带着更多作品去北京展出。她把有关《红楼梦》的剪纸作品用一张大报纸一包,和丈夫买了两张硬座火车票就踏上了进京的旅程。
 
  这次进京,让从东北农村走出来的李宝凤带着她的剪纸艺术真正登上了大雅之堂。1999年8月16日,李宝凤的剪纸作品在北京大观园举办专题展览,受到热捧。“红盏一丈现红楼,满眼群芳百态收。也似娥皇铺彩石,神工巧剪世无俦”——“红学”泰斗周汝昌如此评价。
 
  声名鹊起给了李宝凤更大的信心,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李宝凤开始尝试把剪纸艺术做成地方特色产业。为了打开市场,她从技艺的精进入手,在剪纸中借鉴国画、年画、版画、油画、装饰画和摄影的有益经验,同时吸纳地方戏曲、诗歌、民歌和少数民族元素,创作了一大批令人惊叹的剪纸作品。
 
  她把每种颜色剪出一个模样,再用五六十幅这样“千剪不断”的单色作品套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作品,呈现出了水彩画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她又和同事们改良纸张的制作工艺,和剪纸技艺结合起来增强作品的质感,创作出足以“乱真”的剪纸“油画”作品。
 
  在她的手里,剪纸不再拘泥于特定的颜色、图案和技法,成了真正属于纸的艺术。“宝凤剪纸兼顾刀法与纸感的和谐、写意与写实的和谐、精巧细腻与想象延伸的和谐、传统手法与新技艺的和谐。”画家李自健评价说。
 
3万多个学生
 
剪出不一样的命运轨迹


 
  在李宝凤创作的剪纸作品《关东三怪》组画里,用“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的民俗内容刻画出东北人幽默、风趣、泼辣的性格,也将刻在她骨子里的乡情展现给观者;在作品《春水长流》里,她运用3D立体的剪纸设计,用姑娘清秀的眉眼和头上仿佛时刻闪光的银饰刻画出鲜明的苗族风韵;在一系列长白山题材的作品里,她用层层叠叠的套色技术丰富色彩,展现出独特的长白山风貌……
 
  她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血、有肉、有生命、有脉搏,有民族风、时代感、地域性和乡土情,恰恰没有边界。
 
  她和团队研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涵盖古典、民俗、冰雪、风光、神话等,几百种产品远销海内外。她带着中国的剪纸艺术在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等十余个国家举办环球巡展。她的剪纸作品《红楼梦·惜春作画》还被作为国礼赠送,让剪纸艺术的魅力扎根海外。
 
  她还用改变自己命运的剪纸艺术去改变其他人的命运。她到全国各地去宣传讲解剪纸艺术,迄今已培训了3万多人;她给聋哑孩子和自闭症儿童免费上课,让他们从剪纸中得到快乐,掌握一门技艺;她教授身有残疾的群体学会剪纸,让他们用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收益,她还让他们的亲属、子女都来学习,创作出来的作品由她负责回收、销售。
 
  她和丈夫建起了占地近6万平方米的剪纸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学校,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艺术,让更多的孩子学习并且爱上这门传统艺术。当被问起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李宝凤常常说,“我捐我的文化,因为它可以属于所有人。”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人生 “牛顿管不住的人”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人生
“牛顿管不住的人”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王业坤在儿子的配合下演示平衡术。但因天气炎热、飞虫干扰,演示没成功。本报记者陈灏摄
 
 
 
 
 
  他随手拿出三个玻璃汽水瓶。不到半分钟,两个瓶子摆出一个“>”的姿态,稳稳当当地“躺”在了第三个瓶子的瓶口上。这种难度的表演,王业坤已经手到擒来
 
  尽管成了“网红”、收入水涨船高,但他照常下地干活,照常和三五朋友小聚。他说:“我打算在城里给儿子买套房子,但我自己就住村里,哪都不去”
 
  本报记者陈灏
 

 
  啤酒瓶上立水缸、扳手上立煤气罐、坐着人的椅子单腿着地……在山东莘县河店镇农民王业坤手里,许多大块头物件如同中了魔法,老老实实地在微小的支点上,以各种看似不稳定的造型稳稳矗立。
 
  这门平衡术手艺,让王业坤被“粉丝”称为“牛顿管不住的人”。最近,他的视频被网友传到海外网站,引得一众“洋粉丝”啧啧称奇,甚至想来中国向他学艺。
 
重拾旧梦
 
“我也有小手艺”


 
  在抖音上,39岁的王业坤已有147万名粉丝。但在三年前,他还是当地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农民,农忙之余在村里接点水电安装的活,一家三口的小日子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波澜起于2017年的春天。他的儿子从抖音学了一个魔术,回家表演给他看,这让王业坤豁然省悟:“这种小手艺还有人爱看?我也可以试试!”
 
  王业坤上学时最喜欢物理,尤其喜欢琢磨“钢笔为什么只能横着放”“椅子能不能一条腿立起来”之类的问题,常常动手摸索。他意识到这门闲置了十几年的小手艺可能会受欢迎,于是毫不犹豫地重新开始练习。
 
  “天天练,一扎进去就出不来了,活都不干了。”王业坤的妻子吕海芹说,当时家里的生活主要靠王业坤干水电安装来支撑,但他却沉迷于平衡术,每天几个小时耗在上头,外边的活都耽误了,找他干活的人也越来越少。
 
  村里很多人认为王业坤不务正业,吕海芹虽然嘴上没说,但也一肚子意见。“最初那一年,我们过得坎坎坷坷,家里小矛盾可没少闹。”
 
  挣不到钱,还要花钱买道具。“一个立高脚杯的视频,就摔了我一箱杯子。”王业坤家的院子里,堆着一堆碎酒瓶、酒杯,这只是他表演失败的部分“战果”。
 
  他最常用于充当支点的啤酒瓶,摔得也最多。“朋友们的酒瓶都要来了,我还找收破烂的人买,200块钱的酒瓶差不多够用一个月。”
 
  “打破点酒瓶子也就算了,他连冰箱、洗衣机也盯上了。”让吕海芹心疼不已的是,王业坤为了挑战更高难度,家里的洗衣机、缝纫机、沙发、冰箱、摩托车等值钱的大物件,只要能搬动的他都试了个遍,也差不多摔了个遍。尤其那台缝纫机,是王业坤母亲的嫁妆,摔坏后好不容易才修好。
 
走红网络
 
“每天收入2000元”


 
  “欢迎来到坤哥的直播间,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这场直播,我给大家表演五个节目。”补光灯照射下,平素话语不多的王业坤侃侃而谈。
 
  打完招呼,他随手拿出三个玻璃汽水瓶。不到半分钟,两个瓶子摆出一个“>”的姿态,稳稳当当地“躺”在了第三个瓶子的瓶口上。这种难度的表演,王业坤已经手到擒来。
 
  经过两三年时间的练习和表演,王业坤已在账号里发布1100多个与平衡术有关的作品,单个视频最高点赞量300多万次;拍摄内容也由单个物体的平衡,升级为多个物体的组合平衡甚至动态平衡,造型也越来越丰富。妻子和儿子已经成为他的助手,儿子还不时成为他的“道具”。
 
  “现在我每天直播4场,通常能收入2000元左右。”王业坤说,人气最高的一场,他收到的打赏超过2万元。随着名气上升,一些商业活动也找上门来。“商业演出每场一万元起步。”平衡术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收入,已远超他当水电工人的工资。
 
  邻居和亲属不再质疑王业坤的选择,但在短视频平台上,网友的质疑却从来没停止过。
 
  “有很多人看我的视频后说我造假,认为我用了磁铁或者胶水。”王业坤说,对此他反而有些高兴。“大家怀疑我用胶粘,说明我的表演有难度。如果大家看了之后觉得‘这谁不会’,那就意味着我的视频没意思。”
 
  为回应质疑,他添加了过程拍摄,甚至还加上了失败的过程。没想到,失败的花絮反而比成功的结果点赞更多。
 
宠辱不惊
 
“心态平和最重要”


 
  在小支点上立起大物件,物理学原理是杠杆作用和重力产生的静摩擦力,微妙在毫厘之间。
 
  “利用物体的重力以及物体间的摩擦力,慢慢找平衡点。”他说,这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然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记者在他的指导下,现场试验在啤酒瓶上立自行车,但四次试验均以失败告终。即便是王业坤自己,复杂造型的失败率也在80%以上。他耗时最长的一次视频拍摄,用了6个小时。
 
  “不管用多长时间,心态始终要平和。”
 
  王业坤说,造型越复杂,平衡越微妙。很多作品完成之后,风一吹就倒;甚至连心跳和呼吸,也可能会对寻找平衡形成干扰。
 
  “所有的成果都是一次次失败后,仍旧坚持下来的结果。”王业坤说,“我希望作品可以向人们传递科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勇气,传递更多正能量。”
 
  记者采访时正值烈日当头,王业坤喊来儿子王勤宁演示用一条椅子腿坐人。反复尝试的20多分钟里,王勤宁满头大汗,但是始终拿着书一动不动。
 
  天气炎热加上飞虫干扰,这次演示最终没能成功。但王业坤说,他满意儿子的态度。“他有耐心,再苦也能坚持,这种品格是他宝贵的人生财富。”
 
  去年起,王业坤不再满足于仅仅完成平衡,他将重点放在了动态干扰条件下的平衡上:往茶壶中倒饮料、转动洗衣机滚筒、悬挂转动的香瓜或者酒瓶,让这些干扰成为平衡的一部分,作品让观众惊叹不已。
 
  前不久,新华社将他的故事和技艺转发到海外社交平台,引得英国、巴西等国家的媒体慕名而来。
 
  尽管成了“网红”、收入水涨船高,但创作时的平和心态也延伸到了王业坤的生活中:他照常下地干活,照常和三五朋友小聚。他说:“我打算在城里给儿子买套房子,但我自己就住村里,哪都不去。”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被牛顿遗忘的人》
 
苏北滨海小镇三千主播一年带货五十亿元 渔网“接上”互联网
苏北滨海小镇三千主播一年带货五十亿元
渔网“接上”互联网

( 2020-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影像
 
 
连云港赣榆区海头镇,网红主播到海边渔船上拍摄短视频。(6月10日摄)
 
 
“菲菲姐”刘菲菲在家中直播。(2020年6月9日摄)
 
 
“三子”张延喜在家中直播。(2020年6月5日摄
 
 
快递工作人员在装运货物。(6月5日摄)
 
 
渔民在补织渔网。(6月5日摄)
 
 
 
 
文/本报记者陈席元、李雨泽、赵世通
图/本报记者李雨泽
 

 
  在黄海边的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白天,街头巷尾,货车在一家家海鲜门市间穿梭忙碌;夜里,渔船归港,看似安静的小镇,开始在互联网空间“热闹”起来。
 
  3000多名网络主播,分散在海头各处,全年彻夜直播带货,然后伴着清晨的浪涛入眠。2018年,海头镇以165亿次的点击量,成为快手播放量第一镇;2019年,全镇电商销售海鲜超过50亿元。
 
  从渔网到互联网,这是新经济时代书写的又一个创富神话。
 
“三子”张延喜:
 
海头镇直播第一人


 
  拥有46万粉丝的海头镇海前村人“三子”张延喜,是全镇第一个做直播的人。晚上9点是他的直播时间,这次他推荐的商品是龙虾尾,搭配3元一袋的十三香调料包。他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龙虾尾,对着镜头说:“调料也不便宜啊,老铁们,少挣就少挣一点,给个双击支持一下。”
 
  “今晚直播了1个多小时,卖了200多单。”“三子”告诉记者。在一旁,妻子殷晴唠叨起来,“又喝酒,他直播就要喝酒,还得喝白的。”
 
  “不喝酒好像就没有话说,她‘90后’不理解我们‘80后’,我也被她骂习惯了。”“三子”笑着说,“我俩生日差一天,但是她比我小8岁。”
 
  今年33岁的“三子”,并不是这两年随着电商直播的兴起才成为网红的。多年前,和自己的祖辈父辈一样,“三子”靠出海打鱼为生。“从小父亲就告诉我,要饭也不出海,宁愿在陆地上挣三千,也不要到海上讨一万。”
 
  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三子”还是单身。“家里穷,村里结婚至少要有楼房,我家住的还是瓦房,我长得又不帅,倒插门都没人要。”
 
  出海的工钱是每月6000元。“只要风浪不超过12级,就不回家。”2013年,“三子”买了部手机,开始连载渔民航海日记,积累了第一批粉丝。2015年,他又开始用快手拍摄海上的见闻。
 
  “没想到很多粉丝不是冲着我的文章来的,而是来问我海鲜怎么卖,我从那时就接触电商了。”“三子”说,“直播带货卖海鲜,我是海头的第一个,后来海前村、海头镇乃至赣榆区,都做起来了。别人每天发10个、20个快递的时候,我已经每天发四五十个快递了。”
 
  “现在我们有28部手机,装了28个微信,因为每个微信的好友上限是5000人。”殷晴说,“他交的朋友全国各地都有,我们要去哪里旅游,当地的朋友都来招待我们。”
 
  2017年是“三子”直播的爆发期,那年他挣了上百万元,买了车,买了房,还通过直播平台认识了殷晴。2018年两人结婚,有了孩子。
 
  殷晴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和“三子”线下见面的情景。“网上直播有美颜效果,看到他现实中皮肤没有网上那么白,颧骨和鼻梁都有晒伤。”她说,“但是他讲话很幽默,我也喜欢大叔那种类型。虽然家里一开始因为我们俩年龄差得比较大,比较反对,但后来还是在一起了。”
 
  “我和老婆结婚的时候,婚车都是快手老铁们出的。”“三子”说,“其实大家线下都没见过,但都愿意来给我捧场。”
 
  “三子”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公司每天在人工等方面的开支近1500元。“我每天挣两千,手上留五百,一个月手头有个一两万,就很开心了。”
 
  “钱对我来说,只要老婆孩子够用,老娘身体健康就可以了。”“三子”说,“以前出海大半个月,累死累活也就万把块钱,现在身上不背贷款,我已经很知足了。”
 
“彩云”匡立想:
 
没啥别的本事,就是拼命


 
  “但是我们不行啊,我们压力太大了。”网名为“彩云海鲜”的海脐村村民匡立想接过话茬,“前两天我差点崩溃了。大家都是做电商的,有人一晚上赚三四十万元,我一晚上赚一两万元,心里能没压力吗?”
 
  “就在差一点崩溃的时候,我上了抖音的热门推荐,有了流量,一晚上卖了3万多单,也就是近300万元的销售额,心情又好起来了,嘿嘿。”今年31岁的匡立想说话时表情丰富,言语诙谐,“自带包袱”,实在令记者难以辨别他是真要崩溃还是“低调炫富”。
 
  对于海头的网红主播们而言,要想吸引观众,拿出令人折服的招式是必须的。匡立想的特色就是“吃货大胃王”,他经常在镜头前排满食物,一顿全部吃完。
 
  接触直播以前,匡立想和父亲用一条16米长的船打了12年的鱼。用一个字形容这名拥有288万粉丝的主播就是“拼”。他喜欢在船上直播,在船上搭灶台,海鲜出水直接下锅,沸水正开、热气腾腾的时候,匡立想直接把手插进去,迅速把八爪鱼拿出来,顾不上烫,一口“爆头”,大声喊道,“老铁们刷500个双击。”
 
  所谓“爆头”,也是海头主播们创造出的花样之一。将八爪鱼煮熟后,一口咬破它的头,让里面的墨汁迸溅得到处都是。
 
  “没有啥别的才艺吸引人,就靠拼命。”匡立想对记者说,他的牙龈因此烫伤,甚至还烫掉了一颗牙。
 
  现在,海头镇有10多家快递物流点,日均发货15万箱,像匡立想这样粉丝过百万的网红12户,销售额破千万的有35户。
 
  他坦言,今年疫情对海鲜生意有一点影响,但现在正是“静一静”的时候,可以好好筹划下一步的方向。
 
  “谁知道电商还能干几年?我一个人做太累了,压力来自‘后浪’,我在船上吃东西,别人也可以模仿,可能效果比我还好。”匡立想告诉记者,等休渔期过去,他打算找一支专业团队,弄块地建厂房,做自己的加工车间,将产业链从电商销售这一环节向上游延伸。
 
  “三十而立,我现在有自己的小目标,得再拼一把。”他说。
 
“菲菲姐”刘菲菲:
 
天上不会掉馅饼


 
  无论是冒着风浪出海,还是熬夜直播带货,这么拼,都是为了小家和下一代过上更好的生活。
 
  “基本没有在早上四五点之前睡的,没有多少时间管孩子。”有近70万粉丝的“菲菲姐”刘菲菲说,孩子中午在学校吃,晚上回来就是点外卖,“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
 
  和三子及匡立想本身就是渔民不同,刘菲菲以前和老公经营一家理发店。“同村人到店里理发,跟我们说做直播一天能赚两三千元,就心动了。最快乐的就是下播以后,打印机‘嘀嘀嘀’出单的声音。”
 
  通宵直播结束后,主播们通常在下午出门补货,正值休渔期,刘菲菲卖不了海鲜,她会去选购一些干货,或者去码头拍小视频。
 
  “天上不会掉馅饼,互联网哪有那么简单。”刘菲菲对记者说,“不是你端了锅海鲜在镜头前,就立马能卖掉的,哪有那么容易。我和老公一开始买波士顿龙虾、帝王蟹之类的来拍,涨粉确实快,但是赚不到什么钱。有人拍了一年多,最后不赚钱,只能放弃。”
 
  刘菲菲自认为是“普普通通”的那类主播,没有爆过大单,也没有赚过大钱,总体平平稳稳。“这半年销售额在五六百万元,除掉邮费、保温材料费、人工费,价格是很透明的,赚不了多少,但总比开理发店多。”
 
  “凌晨下播以后还不能睡,得整理所有的订单,安排好明早发货,才能安心去睡,下午出去拍小视频,晚上直播带货,上播前要想好卖什么,这个东西为什么好,为什么值得买,你得告诉网民,你家东西好,价格还合适。这些都费脑子。”刘菲菲说,“尤其是冬天出海拍小视频,回来身上都是海水,我和老公冻得直哆嗦。”
 
  让两口子欣慰的是,由于海头海鲜产量大,价格便宜,刘菲菲的直播间虽然人不多,但客源稳定,回头客多。
 
  刘菲菲喜欢这种给自己打工的感觉,喜欢一家人亲力亲为的氛围,虽然实体店房租、人力成本都在涨,拍创意小视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管挣多挣少,都很开心。”
 
  “再好的平台也得靠自己,我们抓住了互联网这个机会,就要去努力。”刘菲菲和匡立想都是海脐村人。“我喜欢我们这个小渔村,大家都很勤劳,都肯拼。”
 
“北漂”闫修宇:
 
回乡创业,才有生活的感觉


 
  晚上5点,江苏小伙伴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闫修宇来到海头镇朱蓬口海鲜市场,为即将开始的直播挑选货物。
 
  朱蓬口海鲜市场早先是海头本地渔民零散交易的场所,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现在它已发展成一个跨省海产品集散地。
 
  这里也是闫修宇直播销售海鲜的起点。他2年前结束“北漂”回乡创业,“当时我听家里说,有人通过电商直播,短短几个月挣了几百万元,买了房和车。这是我们大学毕业工作没几年的同龄人不能想象的。”
 
  刚回来的时候,闫修宇仍有些迟疑,毕竟从高考算起,他已阔别家乡整整10年。记忆中,村里几乎看不到年轻人,街上也冷冷清清。“但现在,主干道上是各种网红直播的培训孵化机构,一条街能有四五家快递门市,不间断地打包、装车。”
 
  知易行难,进入直播行业,什么时段观众人数多、卖什么产品、如何与观众沟通,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的闫修宇发现,自己虽然从小长在海边,却连市面上鱼的品种都认不全。
 
  他的直播间采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24小时直播,连续3个月。
 
  “因为朱蓬口是一个集散地,每晚后半夜是最忙碌的时候,忙完了早上可以看到海边的日出。”闫修宇说,“我就带着镜头逛市场,让观众们认识各种各样的海鲜,比如夜里十一二点的鱼类市场,凌晨两三点的虾类市场,早上的贝类市场,然后去看日出,逐渐形成了一批陪我通宵的‘老铁’。”
 
  起初,闫修宇难以忍受市场里的鱼腥味,回家后,人和衣服必须都洗一遍才能上床睡觉。后来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困到不行的时候,在办公室打个地铺,挨枕头就睡着了。”
 
  闫修宇和“老铁”们一起学习各类海产品的名称,向商贩请教怎么吃,甚至有些“老铁”每天会固定在日出前催他上播。闫修宇说,那是他最享受的时刻。“也许那个时候看我直播的人反而最多,但很少有人说话,大家一起听着海浪的声音,静静地欣赏海边日出。”
 
  正是这3个月的“修炼”,让闫修宇熟悉了市面上的各类海产品,掌握了直播的镜头感。订单是对他努力付出最直接的犒赏,从起初的几单、几十单,慢慢涨到几百单。
 
  “这3个月也让我发现本地网红直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更多是以‘老铁’‘双击666’甚至‘爆头’这样夸张的手法去吸引流量卖货,很容易让人视觉疲劳。”
 
  电商主播“家庭作坊”居多,集聚效应不佳;行业各环节缺乏规范的专业化指导,恶性竞争抬头;冷库、加工等配套不足,生鲜损耗过大,货源品质难以把控……“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状态。”闫修宇觉得,自己的初心是把高品质的海鲜带到更多中国人的餐桌上。他要延长产业链,做冻品海鲜,向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让更多人认可海头海鲜。
 
  他的想法和海头镇政府对海鲜电商产业的提升规划不谋而合。随着更多闫修宇这样土生土长、打拼在北上广深的年青一代回到家乡,海头建设了电商产业园。闫修宇的公司目前“零成本”使用海前村的一处办公场地,有专业的视频拍摄和剪辑团队,还有专门的直播间供主播们晚上带货直播。
 
  “我在这里摆上“三子”“彩云”“菲菲姐”他们的宣传板,他们是我们这里最早的一批网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闫修宇对记者说,“无论‘前浪’‘后浪’,大家投身海鲜电商这个事业,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把海头打造成中国海鲜电商第一小镇。”
 
  闫修宇觉得,如今在家乡奋斗的日子,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2019年,淘宝直播带动就业达400万人次,仅海头镇就有上万人。2020年“6·18”购物节,天猫商城有13个直播间累计成交过亿元,京东快手首场直播销售额达14.2亿元。
 
  又一天的晚上9点,小镇网红们开始上播。
 
  大海与直播的午夜探戈,一曲未落。
 
  追随时代舞步的踏浪者,彻夜不眠。
 
  让生活更美好,是你我平凡人生的终极旋律。
 
  追梦路上的每一个人,都值得以掌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