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3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装个门,为何“里外不是人”
· 大数据“杀熟”
· “九龙治水”式治理反让群众“没水喝”
· “开电视先看广告”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 科创板应确保企业姓“科”
· “优惠”攀比一时快当心“支票”落了空

  相关文章: 
“优惠”攀比一时快当心“支票”落了空

( 2019-03-2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吉哲鹏、刘晶瑶


  现如今,城市之间的区域性竞争已经进入“2.0时代”。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无一不被地方政府视为竞相角逐的对象。正所谓,栽下梧桐树,方能引得金凤凰。城有那么多座城,“人才却只有那么多人才”,如何让更多优质资源流向自己所在的城市,一些地方政府大有攀比“优惠”、比赛“优惠”之势。

  以城市“抢人大战”中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为例。前段时间,城市“抢人大战”进入白热化状态,今天你推出购房租房补贴,明天我推出零门槛落户。短时期内看,户籍人口增长的数字的确喜人,但也引发不少当地市民的担心,人口激增以后,相应的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配套服务能不能跟得上都成了大问题。

  “抢起人来”如此,某些经济落后地区“抢起钱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前几年,为了盲目追求GDP增长,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萝卜快了不洗泥”“装进篮子就是菜”,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发展,引入“三高两低产业”,生生把绿水青山变成了污水秃山。

  还有的地方,当初许诺优惠政策之时言之凿凿,满心以为只要把人才、资金先诓进来就万事大吉。实际执行起来,忽视长期发展和后续公共服务,未能提供良好稳定的城市软环境。人才、资金、企业领进了门,有种“请君入瓮”之感。某些优惠政策,本就是在与其他城市攀比的过程中,无视地方发展实际,拍脑袋定下来的,不仅造成严重资源浪费、加重财政负担,更成了一张张空头支票,让引进的人才、企业感到心寒。

  城市之间的竞争,应回归良性角逐,互补互促的状态,优惠政策的制定必须以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为基本前提,找准地方发展的特色优势,因时而定、因势而定。在制定优惠政策之时,必须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效率作为不能踩的雷区;政策落地之时,必须将符合人民长远利益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优惠”攀比一时快当心“支票”落了空

( 2019-03-2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