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1/16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正在被重构的“老年”
· 追求“灯光自由”的日子里
· 寻找记忆:诗仙笔下“金华渡”
· 西南火塘
· 塞北土炕

  相关文章: 
塞北土炕

( 2019-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施玉萍


  从小生长在塞北农村,长大后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总有割舍不断的“农家情结”。每每坐汽车、乘火车,看到沿路一闪而过的农家小院,看到屋顶上徐徐冒起的炊烟,脑海中总在一厢情愿地勾勒着一家一户的生活情景,最能撩起人思乡之情的还是那一方小小的土炕。

  童年时故乡的农家房舍,都是土坯砌成的窑洞。敦敦实实的墙基,厚厚重重的拱形窑顶的设计,让小屋冬暖夏凉。方格的窗棂,纸糊的窗花,屋内风箱与灶台相通、灶台与土炕相连的格局,将农家人的生活打造得简朴而温馨。土炕因有了炊火的穿越而更加火热,灶台也因土炕的承接更显完美。家乡的土炕,像一块魔方旋转着农家人简朴快乐的生活——夜晚铺上被褥,土炕就是卧室;客人来了让坐炕头,土炕就是客厅;放上方桌摆上饭菜,土炕就是餐厅;饭后撤下碗筷摊开书本,土炕就是书房。现代都市单元楼内分门别类的居室格局,被农家人的一条土炕演绎得淋漓尽致。物尽其用也罢,因地制宜也罢,土炕在农家人的生活中尽显风流。

土炕尽显女主人精明能干


  小时候土炕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竹编的炕席,斑斑驳驳的围墙,高高的窗台,还有热得发烫的炕头。那种横横竖竖、错落有致的炕席,躺在上面很是凉爽,但却让小孩子们很感头疼,稍有不慎就会擦上小刺。尤其是夏天光着膀子睡上一觉,醒来后满身都是席印儿,摸上去凸凸凹凹的印迹久久不肯散去。再大一点的时候,炕席被卷出了家门,请进来的是油亮的大花油布,一同变化的还有围墙上好看的风景。那个时候也许是油匠手工最红火的时期,有点儿手艺的乡亲们都纷纷开起油布作坊。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搭满了晾晒的油布坯,院里也摆满了红红绿绿的油漆桶。有风的下午,村里便到处弥散着腥腥的油漆味。由于油匠作坊的兴盛,乡村窑洞里又添了一道风景,土炕和围墙上的图案记载着那时的民风民情。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农村生活习惯中,土炕上的变化最能显示女主人的精明能干。

  童年时正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为了冬天土炕的取暖,母亲在秋后生产队最后一批粮食归仓后,就开始捡柴火、拾玉米茬了。冬夜里,窗外北风呼呼,屋里一条暖炕让寒夜不再漫长。母亲的勤俭和清洁在村里颇有口碑。简陋的窑洞,在她的布置下满屋子火喷喷暖和和。炕上的油布擦得一尘不染,墙角的被褥叠得棱角分明,纸糊的窗花和锄禾暮归、渔翁垂钓的围墙景观,炕沿边柳条编得针线笸箩里盛着的活计,把一条炕烘托得分外温暖,整个家也因此变得宽敞而温馨。后来父亲外出谋业,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家生活。精明的母亲省吃俭用,操持着盖起了当时村里唯一的砖房。纸糊的窗花换成明亮的玻璃,油亮的革布取代了陈旧的油布,但那条土炕却依旧暖暖地守候着。父亲每一次外出回来坐在炕头上,将好吃好玩的东西拿出来,我和弟弟争抢着跑出门,好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

土炕浓缩了化不开的亲情


  后来,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好转,砖房变成了瓦房,各种时新的建筑装修材料在家里落了脚,燃气灶、电暖气等也进了家门,家人一度为要不要土炕起了争议。

  母亲舍弃不下那浓浓的“炕头情”,专门留出一间保留了火炕的屋子,并拾掇出了闲置多年的风箱,再将一口大水缸立在墙角。我们很为母亲的这一“壮举”叫好。一次回去时恰逢村里停电,我执意要替母亲在那间屋子里烧火做饭。掏灰、按柴火、放炭、点火、拉风箱,小时候那么熟练的生火技巧,隔了多年竟然生疏得手忙脚乱。滚滚的灶烟从灶台里轰地冒出来,来不及躲闪的我被呛得直流眼泪。母亲说还是你们城里的煤气好使,又干净又方便;我说还是这冒烟的灶好,多有“烟火”气息!父亲坐在板凳上拉着风箱,母亲在灶台边搓着莜面,锅里的水吱吱作响,地上散乱着烧火的玉米秸,从灶口扑出来的火星飞舞着,灶口的火光照得屋子忽明忽暗的。每一次看到这场景我都感动得想要落泪!

  夜晚,睡在略感硌的土炕上与母亲闲聊:哪家的奶牛下崽了,谁家的孩子去北京念书了,村里的老井被修公路的给封了,南沟庙里的神仙显灵了……母亲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住了,我却迷迷糊糊睡着了,朦朦胧胧中感觉一双大手替我掖紧了被角,又感觉我与二板在村后的山梁上偷摘生产队的向日葵,第二天醒来后才知是梦。

  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离不开土炕。下地劳作累了躺在热炕头上歇一歇,浑身的劳累顿消。小小一方土炕,承载了农村人太多太大的希望。“老婆孩子热炕头”,为生计在外奔波忙碌,回到家里温馨不过如此。

  农村人热情好客,待客的最高礼仪就是坐炕头,再加一顿香喷喷的油炸糕。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随父母出远门走亲戚,每到一家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盘着腿儿,看人家在忙里忙外地准备待客的饭菜。等油炸糕的香味从灶台间飘出来时,我却忍不住拿起筷子,瞅瞅父母制止的眼神又悄悄缩回了手,直到被主人热情地以孩子小为理由第一个吃上油糕。时代在变迁,如今家有来客,坐在城市灯红酒绿的饭店包间里,吃着当年想都不敢想的生猛海鲜,却再也找不到炕头上吃油炸糕时那种热乎乎的、期盼的滋味了。

  家乡的土炕以它的质朴,浓缩了我情感中永远化不开的亲情。

 

塞北土炕

( 2019-02-2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