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1/16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正在被重构的“老年”
· 追求“灯光自由”的日子里
· 寻找记忆:诗仙笔下“金华渡”
· 西南火塘
· 塞北土炕

  相关文章: 
西南火塘

( 2019-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褚怡

 

  火塘,是云南给我记忆里打下的烙印。

  火塘是山里人家常见的烧火取暖的地方。在云南的许多山里,村村户户都有火塘。人们将一个铁圈和三个铁支架焊接在一起,往地上一放,下面烧火,上面便可烧水煮饭。

  小小的火塘,是山里人生活的希望,更是归宿。

  初见火塘是在翁丁佤寨,那是我到云南后的第一次采访。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小心翼翼地踏入“寨主”家里,没想到刚进门就被呛了出来。呛,是我对火塘的第一印象。感觉有股烟直接入肺,咳嗽不止,也迷了眼,酸涩得直想流泪。

  同行的老师见我窘状,便给我科普。他说火塘是永远不能灭的,即使是不用的时候,也要维持着微弱的火苗。我似懂非懂。为了不失礼,还是坚持完成了几小时的采访。出来之后,“寨主”家火塘的味道至少在我身上停留了三天。

  没过多久,我又去怒江采访。去之前我只知道怒江是我国极贫地区,属“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初听到这些形容词,我完全没有概念。再多的资料再生动的素材也很难让一个从小享受科技便利的城里娃真正理解“极贫”的含义。在云南,生活总是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

山的火塘


  怒江山路难走,部分地区坡度能达60度,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40余座。上坡下坡不停交叠出现,爬山途中亦有碎石或不知什么时候就出现在脚下的大小石子带来惊险时刻。我们拄着树枝削成的登山棍,在山里蹒跚着,经常遇到只有两个手掌那么宽的山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高山,不敢往下看,踉跄着,搀扶着。我们羡慕地看着村里带队的支书一两下就能爬上一个小山坡,跳到树上摘野果,我们却只能吭哧吭哧从相对平一点的地方绕行。

  怒江傈僳族是直过民族,从解放前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解放后的社会主义社会。大多数在怒江山里的原住民,都是住在人畜混住的房子里,依山而建的两层木屋,上层住人,下层是家畜。我们就这样住了一夜。

  晚饭时,我又见到了火塘,相比第一次,已经适应了不少。晚上的深山寒冷异常,我们围坐在村民家的火塘旁谈天说地。山里人好客,整个村能来的几乎都来了,乡亲们为欢迎我们而忙碌着,昏暗的灯光洒在我们身上,映在仅有的两张木板床上。床的另一端就是厨房了,墙上挂着简易的自制烹饪工具,奇形怪状长短不一,带着岁月的划痕。

  这个家里没有可以站着备菜的地方。一位老乡便拿了一片菜板放在地下,利落地把拔了毛的鸡平铺在上面。随后他起身从墙上挑选了一把刀,又心满意足地蹲下,动作娴熟地剁起来,边剁边唱着山歌,你唱我和,屋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他的身后有一只串门的小野猫,一动不动坐在那里,乖乖盯着木板上的食物。爬了一天山,我肚子也饿得咕咕响,不自觉地就站在他身后,与小猫并排着,很想上前帮忙却又无从下手,感觉都是我没见过的厨房配置。

  很快,在火塘上煮一锅水,把切好的溜达鸡下锅,不用多久,咕嘟咕嘟的香味就蔓延出来,透过鼻,侵入每个细胞。再煮一锅不放油盐的青菜,舀一勺青菜汤到碗里,配上有滋有味的蘸水,实在是温暖。村里人对火灰的利用也是发挥到了极致。饭后,把土豆丢入滚烫的火灰里,嘶啦嘶啦翻滚着,蘸点糖或辣椒或盐巴或干脆就原味,一道美味的甜点就成形啦。真香啊,辛苦一天后,围着火塘吃着饭,幸福得仿若置身人间天堂。

  山里的生活大多平淡。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围着火塘一忙就是一天,一过就是一生。

  起初我是不理解他们对火塘的依赖。社会发展至今,所谓的取暖、做饭甚至驱除山中野兽的功能,再好替代不过的了。不过是一个生火的地方,究竟这份执念缘何而起,又是怎能深到让他们不肯下山去拥抱如此便捷高效的现代生活呢。

家的火塘


  直到在怒江采访异地搬迁时,我们和傈僳族的老人围坐在火塘边,听她用蹩脚的普通话诉说着对火塘的依恋和不舍。听她说,有火塘才有家。火塘就是家,是火是光,是爱是温暖是希望。

  “小姑娘,搬下去,没有火塘,我们就没有家了。”

  我才意识到,那不是对火塘的依赖,那是对家的执念。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生活,对他们来说太过新鲜或者说陌生,光怪陆离会更加映照出他们的不知所措。就像去香格里拉巴拉格宗时,讲解员讲到,在斯那定珠修出一条天路前,他们整个村子都隐藏在大山深处,到城里至少要花上四五个小时,以至于他的表哥第一次见到路上飞驰的汽车时,“以为是怪物,吓得赶忙爬到了树上”。

  而他的这位表哥,现在是巴拉格宗景区的一名司机,骄傲地对我说,他对开车有种天赋,几天就学会了。你看,年轻人总是最愿意拥抱和享受现代生活的。可对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来说,对认为只有火塘才是家的老人来说,真的太难了。

  山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小的时候总想做个超人征服世界,想探索无穷无尽的未知宇宙,想不受羁绊自由洒脱地去生活去体验。长大后才发现,原来不管走到哪里,心里总会有一份割舍不掉的情感,会有自己的“火塘”。

 

西南火塘

( 2019-02-2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