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1/16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正在被重构的“老年”
· 追求“灯光自由”的日子里
· 寻找记忆:诗仙笔下“金华渡”
· 西南火塘
· 塞北土炕

  相关文章: 
寻找记忆:诗仙笔下“金华渡”

( 2019-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木汀


  是不是很多人都有两个故乡?

  一个故乡是父亲给的,不由你选择,是由父系的家族脉络发端决定的,早于生命之前。她犹如基因,一代代接力和传续下去。这个故乡是天定的,是人此生不可再更改的密符。

  另一个故乡是自己的,她是生命呱呱坠地之后使之恣意生长的空气和水、土地、挥之不去的老屋,不离不弃,风雨同伴。一个母亲决定一个新生命在哪里启程,那个地方就是故乡;这个故乡是地,是一个新生命生于斯长于斯的运。

  我天定的故乡是浙江宁波。虽然她熠熠闪烁着斑斓的华光,但她给我的记忆不多,模糊又疏远。

  我地定的故乡是浙江金华,她似乎除了“金华火腿”久负盛名,一直在“默默无闻”着。金华又称婺州,我对她的记忆最多,其中记忆最深刻最清晰的,要数诗仙李白笔下的“金华渡”。金华渡,当地人称之为小码头,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是金华最热闹的地方。

  小码头不大,方圆差不多也就1.5平方公里许,以一条贯穿南北的约莫1公里左右的通济街最为繁华。从唐太宗年间便依偎在金华双溪江畔,是婺州的缩影和千年历史的见证。

  在我出生之前,我家就坐落在小码头的通济街上。我记事起,小码头就很兴隆,日常生活起居所需的主要物资,包括柴米油盐酱醋等,不出小码头,都可以全部备齐。

  小码头是一个可以夜不闭户的平安福地。居民之间的交往,全凭一张熟脸。即便叫不出对方的名号,家里临时缺个什么物什或有个救急的事,只要说自己住小码头,肯定迎刃而解。借了谁家物件,倘若损坏,也不必太多忐忑。物件的主人,往往会以“这东西原来就坏了”了事,绝不计较。总之,小码头人不会就这种事过不去,较劲或是闹出纠纷来。

  小码头简直是那个年代金华的美食天堂,从福建羹、江西馄饨、嘉兴粽子、安徽卤味……全国各地的名吃,似乎应有尽有。我最怀念小码头的豆浆,热腾腾地端上来,上面漂浮宛如白色浮萍的豆花。在北京工作任要职的某老师是金华人,每每聊起金华,都要提及小码头的豆浆,说起每每去金华,总要穿行金华的大街小巷,为的是喝上一碗豆浆,回味当年豆浆的滋味。

  有个道情段子,道的就是齐聚在小码头的金华美食:

  “……都说民以食为天,不懂吃喝枉一生呀;我家前世修得好,投生金华好地方呀;一年三百六十五,金华美食道不尽呀;一月馒头配扣肉,二月年糕步步高呀;三月清明馃飘香,四月乌饭暖心肠呀;五月端午裹粽子,六月麻糍粘下巴呀;七月荷叶童子鸡,八月螃蟹爬上窗呀;九月螺蛳吃满仓,十月泥鳅钻豆腐呀;十一梅菜晒满院,十二火腿撑肚皮呀……”

  嘉兴粽子,追根溯源,是金华粽子。旧时金华兰溪人到嘉兴行商,由此便传到了嘉兴。

  我妈妈的粽子在小码头有口皆碑,但从来是只送不卖。每到端午和春节,定会裹上上百只,送给平日里为粽子点赞和垂涎的小码头人。

  妈妈包粽子的每个环节都很讲究,馅料和糯米提前准备并精心调制,粽叶必须是当年下来的新叶子。裹粽时,从粽叶折叠到扎线都很用力,而且大小手法接近一致,因此粽子的外形棱角分明,每个粽子如果不细细端详分辨,别无两样。

  粽子的馅料根据季节不同而调整,我最喜欢的,要数青豆粽和排骨粽。

  我曾跟嘉兴中华老字号企业五芳斋集团的总裁提起过,五芳斋粽子跟我妈妈包的粽子极相似,但分量和用料不如我妈妈的足。可惜老妈妈已是耄耋之年,不能亲临五芳斋交流心得。

  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无一人得到裹粽子的秘籍。妈妈曾不厌其烦地一一教过我们,但没有一个出徒的,二姐、三姐和我,连个粽子基本形状都掌握不好,大姐尽管能依葫芦画瓢,但都完全走了形和变了味道。

  小码头人小富即安,在小码头谋生,几乎不用费尽周折。我另外一个交情不浅的玩伴(小时候看不过有人欺负我,总会勇敢地冲上前,要决战),曾在一个国营企业当过团委书记,不知道什么原因离职,与妻子在小码头开了个饭馆。听他说生意一直红火,但并无兴趣扩大饭店规模,一家人其乐融融安安稳稳就是他的追求。这也是小码头人的随性,勉强不得。

  坦率地说,似乎那一代小码头人里,只有我和另一个同学远走他乡。同学说,我和他都是另类。

  我每次回金华,都要去小码头走走,寻觅小码头当年的气息。但能找到的当年的痕迹日渐零落,好在在小码头的东侧,立上了“小码头”的牌楼。这是我当年离开金华离开小码头时没有的,像是纪念碑,活在一座城市的记忆里。

  在时而幽静时而喧豗的婺江畔,在或是繁茂或是枯零的梧桐树下,“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在小码头的小道,我寻找着我的当年,小码头的当年,何其芳的诗句便悄然在我耳畔旁白。

 

寻找记忆:诗仙笔下“金华渡”

( 2019-02-2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