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说人解史

一滴“智来水”演绎供水绿色蝶变

(2024年12月13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滴“智来水”演绎供水绿色蝶变

( 2024-12-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园
 
  新华社天津12月12日电(记者徐思钰 黄江林)“我年轻的时候,吃水可是家里的一件麻烦事。”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之际,年近七旬的天津市民朱丽英十分感慨。
  “苦咸”是朱丽英等老一辈天津人对当年饮用水的集体记忆。“像现在这个季节,还要到外边挑水,天冷地滑,非常不方便。水倒进水缸,还得沉淀一阵后才能用来做饭。”朱丽英说。
  在天津,吃水曾经是每家每户每天要解决的“麻烦事儿”,但现在“不是事儿”了——得益于引滦入津工程,天津市民首先告别了苦涩的饮用水,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喝上了甘甜的长江水。
  通水十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天津市调水超102亿立方米,供水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充足的水源和优良的水质背后,智慧科技的身影随处可见。
  百亿立方米“南水”从丹江口水库出发,一路北上,奔流上千公里,在位于河北保定的西黑山枢纽分路,一路继续北上赴京,另一路则“钻”入地下箱涵,奔向天津。
  如何让看不见的地下箱涵得到有效监控,确保输水安全?在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分公司分调度中心,记者看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的“数字化身”。
  “沿线安装埋设了3900多个安全监测仪器,用来监测建筑物变形、渗水、应力应变等。”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分公司分调度中心主任肖智和说,这套数字化管理系统,让地下输水线路也能可视化、数字化、模型化管理,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稳步推进数字孪生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实施AI工程巡检、AI视频监控等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应用,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强说。
  数字技术“护送”引江水输水安全,智慧赋能让水厂充分发挥效益,提升供水效率。
  走进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津滨水厂中控室,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操作着电脑。监控大屏上,水厂状况实时显示,浊度、pH值等水质数据不断更新,24小时守护水质达标。
  作为天津市首座接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原水的水厂,津滨水厂于2023年1月完成二期扩建,同步推进智慧水厂建设。目前津滨水厂峰值供水规模已提升至每日75万立方米。“这一规模接近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全市水厂的总供水能力。”津滨水厂党支部书记、经理岳莹说。
  “如果是传统水厂,面对这么大的供水规模,需要大量人力巡检、运营,很难做到24小时管控。”岳莹介绍,有了智慧化平台,产水管理实现可监控、可分析、可管控,大幅降低水厂的人力投入、提高管理效能。
  “集团所属10座水厂相继实施了智慧水厂改造,水厂运行实现提质增效,更好保障用水安全。”天津水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嘉铭说。
  自2019年6月起,天津水务集团启动更换智能水表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免费更换智能水表。现如今,用上物联网智能水表的居民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线上缴费。
  “换表以后,都是子女在网上帮忙缴费,根本不用我们老人操心。”朱丽英感叹,“现在不但能吃上甘甜的长江水,用水也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