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产业

彩云之南努力奔向“样样好”

(2024年03月11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彩云之南努力奔向“样样好”

( 2024-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资源经济势头强劲、老百姓生活“样样好”、干部敢担当能干事……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云南的全国人大代表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谈成效、谋出路,凝聚起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新篇章的智慧和力量。
激活经济新动能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锚定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云南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其中,云南能源资源丰富、能源产业发展基础强,绿色能源可开发量超2亿千瓦,尚未开发绿色能源资源超5000万千瓦。2023年云南为全国贡献了近14%的绿色能源,“西电东送”累计送电量超1.5万亿千瓦时。
  “绿色能源成为彩云之南的靓丽名片。”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均代表说,云南把绿色能源产业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产业进行培育,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绿色硅光伏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牵引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绿色能源与清洁载能产业的耦合发展,推动了能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链接。2023年,全省能源工业产值占GDP总量约6%,完成能源投资1917亿元、投资规模居全国第3位,连续2年保持近40%高速增长。
  “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2900万人、运输货物突破3300万吨,磨憨铁路口岸已成为我国对东盟的第一大铁路口岸,累计进出口货物突破760万吨、货值突破265亿元。”对于中老铁路开通运营2年多来的成绩单,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安策代表如数家珍。
  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显。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8天时间中老铁路就发送旅客71.68万人次,跨境旅客列车上座率达95%,“早上在昆明吃小锅米线,晚上在万象吃老挝米粉”成为旅游新时尚。
  “加快推进高端旅游列车项目,适时增开跨境旅客列车”“发挥磨憨口岸指定监管场地作用,做大跨境水果、粮食和水产品运输份额”“探索中老铁路国际联运无纸化运输”……对于未来中老铁路发展计划,徐安策成竹在胸,“云南要进一步加大中老铁路开发,释放中老铁路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目前,云南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166个,占国土面积的7.3%,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实行就地保护,初步形成了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云南还建成了我国首个、全球第二大的中国西南野生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野生生物种质资源超过万种,多个极小种群及濒危野生动植物数量得到恢复性增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教授张克勤代表说,云南要坚持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坚决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让老百姓的生活“样样好”


  “新时代,独龙族群众跑运输、做电商、当导游,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生活蒸蒸日上。”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李勇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动情地讲述总书记回信五年来独龙江、独龙族的巨大变化。
  李勇说,贡山县认真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政策,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群众内生动力。2023年,独龙江乡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8244元,同比增长14.53%,93%家庭拥有机动车。8.3万亩草果年产量2500余吨,产值2000多万元,成了独龙族乡亲们的“绿色银行”。独龙江景区成功创建为4A级景区,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有关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具体部署,让李勇吃下了“定心丸”。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李勇说,怒江、贡山正着力打造“世界最美大峡谷”和“秘境怒江户外天堂”品牌,大力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努力使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让各族群众守着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云南曾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是全国脱贫县数量和脱贫人口最多的省份。
  云南省委副书记石玉钢代表在云南代表团开放日上介绍,云南坚持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围绕农民增收,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做实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农业科技人员下乡下田,培养大批离土不离乡的致富带头人,不断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2023年,云南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18元,增长8.5%,人均纯收入8500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实现动态清零。
  “不少曾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越来越多的彝家阿妹加入了彝绣行业,在家门口就业。”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蟠猫乡蟠猫村委会阿纳力村农民绣女金瑞瑞代表说,彝绣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楚雄州彝绣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带动就业5.7万人。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金瑞瑞把漂亮的彝绣服装穿在身上,走进人民大会堂。她自豪地说,一定要推动彝绣这个美丽产业发展壮大,让更多绣娘能够背着娃、绣着花、养好家。
  “今年1月,勐腊县会龙村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前年的8000元增长至去年的2.44万元,村民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达2.2万元。”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委书记张世影代表分享了村里的好消息。
  不止是会龙村,整个云南边境村寨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云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两年多来,省级下达138亿元资金,平均每个村投入3000万元以上,所有沿边行政村实现5G网络全覆盖,农民年人均收入达20631元。
  现在,云南边境一线、广袤农村呈现出“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靓丽图景,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边疆、携手奋进,努力创造“样样好”的生活。
干部带头往前冲


  云南作为后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到2035年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快马加鞭,才能大踏步赶上。
  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自2022年以来,云南省委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激励干部转作风、敢担当、提效能。
  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非代表在云南代表团开放日上介绍,云南修订具体规定、完善实施细则、健全督查督办和“回头看”机制,对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广大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
  2023年全省16个州市和省级相关部门“一把手”累计外出招商368次、签约落地项目652个,全省产业投资增长10.5%,占全部投资比重首次过半;广大基层干部积极参与预防学生溺水专项行动,学生溺亡人数同比下降42%;气象灾害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更精细化,重大降雨来临前,省直接叫应到乡,群众转移安置更高效,2023年全省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为5年来最低……“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开展以来,尤其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云南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带头到一线解决民生问题、带头抓重大项目建设、带头抓招商引资。
  云南省委树立“谁干事就支持谁,谁干成事就重用谁”的鲜明导向,紧紧抓住县委书记这一关键岗位,从129个县区委书记中选树表彰了10名优秀县委书记,这10名县委书记有的是冲在一线的“施工队长”,有的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有的是企业发展的服务员,有的是强边固防的急先锋,其中8名被提拔任用。
  山高可攀,路远能越。当前,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攻关期、政策叠加机遇期、后发赶超奋斗期,在这“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特别需要提振干部精气神,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刘非表示,云南要坚持“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把各岗位挑大梁的工作骨干作为重点培养选拔对象,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主战场和重大斗争重大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那些关键时刻能抗硬活、能打硬仗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坚决不用不敢担当、临阵退缩、投机取巧的人。去年云南开展了“躺平式干部”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云南要扎实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持续释放“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强烈信号。  (本报记者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