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傍身”成就精彩青春

(2023年04月30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技傍身”成就精彩青春

( 2023-04-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讲述人】
  易媛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许诗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邱志强: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学生
  储佳乐: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学生

  
“让平凡人有双灵巧的手”


  沿着服装学院走廊,一路挂着各年级学生设计制作的服装类职业竞赛获奖作品,好像一个T台秀场。一间大师工作室内,许诗怡正在用人形模特缝制服装裁片。
  她正在练习职业技能大赛的题目,为新的比赛作准备。这样的“以赛代练”,不仅让她增长了技能,实现个性化发展,也给了她持续的目标和激励。
  她从小喜爱服装设计,从服装类中职竞赛班,到高中时参加技能大赛获奖,再到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女装学院继续学习服装设计,她比很多同龄人的基础更扎实。
  相比于艺术院校的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参加更多行业大赛,优秀的学生更是提早被企业“预订”。
  从一张图,到一件成衣,她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空闲的时候,许诗怡给爸爸做了一件西装,给妈妈做了一条裙子,她和家人都很开心。她说毕业后希望到学校当老师,继续在自己的专业上发展。
  相对于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培养的层次不一样:搞研究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也需要技能型人才把东西做出来,去验证理论是否正确,二者相辅相成,不分高低。
  易媛媛是班上50名同学中“唯二”的女生。考虑到自身成绩和女孩体力特点,职高时她和家人共同决定,学习就业前景相对明朗的数控技术专业。
  这是一堂专业实训课,学生们需要根据图纸制作出模型实体。一排学生平行站立,每人对着一个操作台,伴着鼓点“奏乐”。锯子前后拉动,易媛媛微微前倾,把身体重量压上去,为了能使上劲儿。她坦言:“这个比较费力气,女孩子做起来会相对吃力。”
  他们的专业课分别涵盖测绘、实训、车床等科目,在获得两本职业技能证书后就能顺利毕业。对于刚上大一的易媛媛而言,把眼前的每一个切面按尺寸锯平,是最具体的事儿。

 
“学一技能,安身立命”


  来自贵州的邱志强,目前就读于浙江建筑技师学院。他来读职业院校,是受姐姐影响。姐姐大他5岁,此前在这个学校上学,学的是室内设计,现在在杭州做墙绘师。
  “不要觉得职业院校学生不努力,我发现班里特别‘卷’。”邱志强说,说好不复习的,有的半夜5点就爬起来了,真是“不讲武德”。
  邱志强一天的日程是这样安排的:早上6点起床,跑步半个小时,毕竟学技术也要增强体能。除去吃饭休息,一天花在操作训练上的时间有七八个小时。每天睡觉前,他会把遇到的问题,在脑海里过一遍电影,再想想应该怎么做。
  邱志强的同学、来自安徽的储佳乐,父亲是干汽修的,在当地有些名气,也参加过行业比赛拿过奖。但储佳乐没学汽修,而是学建筑行业。家里倒没有阻拦,想着毕业后把汽修作为保底。
  “装修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储佳乐说,比如钉石膏板,一手举着,一手打螺丝,得憋着一口气打完,否则就砸到头了。
  依然偏瘦的储佳乐,现在每餐使劲吃,为的是增强力气。
  储佳乐的哥哥也在这个学校就读过,并参加过装修业的技能比赛,获得行业第二,但只有第一才能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哥哥带着遗憾毕业了。
  “他毕业后,去卖肉了,没想到吧?卖肉赚钱啊。开始跟朋友合伙,后来摸着门道了,就自己单干,每天忙到很晚,能凑到一起吃饭的机会很少。”储佳乐说,我们兄弟都认为,趁着年轻好好学本事,努力打拼,这辈子也能做出点成绩。
  学习累,比赛苦,学生们都想过退。这群十七八岁的孩子,开始是聚在一起抱怨,一起说丧气的话,后来想通了,反而互相打气。
  有互黑。比如“这个缝好大啊,做得真烂!”“你贴的瓷砖没对齐!”
  也互吹,比如“徐伟抹灰特别美观”“长坤组装做得比我快”……
  年轻,可以有无限想象。
  有一技傍身,未来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成就事业的可能。

【记者说】 让学技术的青年有奔头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当前技能人才仍面临上升空间有限、成长路径单一、工资待遇不高等问题。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技能劳动者“能者多得”,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成为重要命题。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关心关爱技能人才成长的相关举措,相信这些暖心之举,将让学技术的青年人更有干劲和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