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岁月中,三位南侨机工的故事 |
|
( 2022-09-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人解史 |
抗战爆发后,1938年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我国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但大型货运汽车驾驶、维修人员十分匮乏。“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得知后,于1939年2月发布《南侨总会6号通告》,并在报上刊登广告,号召机工回国服务。
当时机工招募条件如下:一、能驾驶大型货运汽车的司机及修理工。二、年龄在20岁以上、40岁以下,持有当地(侨居地)汽车驾驶执照者。三、略识中文,略会讲普通话,无不良嗜好(尤其不嗜酒)。四、凡应募者,须持该地筹赈会或商会介绍信,知其平素确具爱国志愿。
陈嘉庚振臂一呼,得到南洋华侨热烈响应。烽火岁月中,三位南侨机工的故事十分典型。
林福来,1918年出生在马来亚一个华侨小商人家庭,原籍福建厦门。因父母早逝,林福来18岁便进入陈嘉庚创办的橡胶工厂当学徒,见习汽车驾驶和汽车修理。21岁那年,他怀着一腔热血与几个朋友一起,报名成为南侨机工。
抵达昆明后,经过两个多月军事操练课和驾驶操纵课,林福来被分配到西南运输处第十四大队当司机,主要任务是将军火和汽油等抗战物资运往昆明。出车执行任务饱一顿、饿一顿,经常还有生命危险。
有一次,林福来抢运军火途中为避免与对面车相撞,连人带车翻下山,被倾翻的弹药箱压住,幸得队友救护才免于一死,但身上多处负伤,小腿被剜去一大块肉。他亲眼见到许多队友因车祸、疟疾或轰炸而牺牲,仅他亲手掩埋尸体的就有100多个。
林福来在运输途中曾搭救了原籍福建的许姓华侨一家,患难见真情,与许家大女儿结为夫妻。抗战胜利后,林福来一度随许家到缅甸生活,后回国定居于云南畹町。
李月美,1918年出生于马来亚槟城华侨家庭,原籍广东台山。抗日战争初期,李月美响应陈嘉庚号召,前往筹赈会报名,但被告知不收女机工。于是李月美瞒着家人,女扮男装回国抗日。
李月美一行经过海上几天几夜颠簸,上岸后又乘火车到达昆明,军训后被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当司机。1940年,李月美因公在滇缅公路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身负重伤,幸亏路过的海南籍南侨机工杨维铨奋力抢救。
李月美和杨维铨在相处中相爱,成就了滇缅公路上传奇姻缘。当时媒体报道称赞李月美是“当代花木兰”。廖仲恺夫人、著名社会活动家何香凝女士特地题词“巾帼英雄”赠予李月美。
战后复员与家人团聚的李月美定居缅甸,哺育了10个孩子。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亲切接见李月美,对她的爱国情操给予高度评价。之后,李月美带着孩子回中国定居。1968年,李月美逝世。
蒋印生,1927年出生于印度一个富裕华侨家庭,所以起名“印生”。他原本可以继承家族衣钵成为受人尊敬的医生,但他从小听父亲教导,“你是中国人,祖国若是不强盛,海外华侨再有钱,也会被人看不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未满13岁的蒋印生瞒着家人,虚报年龄报名成为南侨机工。
经过一个多月严苛训练,蒋印生正式走上滇缅公路。日本军机每天在头顶狂轰滥炸。有一次,日机俯冲下来,近距离打出一连串子弹,蒋印生亲眼看到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倒下。蒋印生年龄最小,受到大家保护。一次躲在弹坑里,日本飞机冲下来轰炸,年长的机工把他护在身下自己却牺牲了。
抗战胜利那天,蒋印生兴奋地把手里的饭碗扔掉,跑上街载歌载舞。他选择暂时留下来看看祖国,没想到一留就是数十载。
蒋印生后来在解放军部队承担运输任务,多次立功。转业到四川(后为重庆)一家运输公司后,他开了20多年客车,被评为特级驾驶员。1979年,蒋印生实现多年夙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在这一年,他辗转回印度探亲,跪倒在80多岁的老母亲面前。但他谢绝了母亲留在印度的建议,回到中国。他说自己舍不得那片战友们献出热血和生命的土地。
2015年9月3日,蒋印生作为南侨机工代表受邀晋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9年10月1日,蒋印生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本报记者邓倩倩、许雪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