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权威发布

05版:新华聚焦

06版:新华关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7版:新华关注·新春走基层

08版:新华融媒

09版:新华关注·就地过年

10版:新华关注·各地

11版:新华国际

12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返回 2021年02月10日

车窗上的“保重”

新华每日电讯      2021年02月10日     

  2011年,我第一次参加春运报道。分社的老同事翻出了一些春运经典照片让我们学习:背着包裹的“春运母亲”、北京火车站仰头张嘴想吃方便面的小女孩、拿着火车票的粗糙的手……这些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同事叮嘱,春运报道要能“看到人”。
  2011年1月18日,春运开始前一天,我和同事来到杭州火车站。那时候的火车还没有现在的高铁那么快,当天上车的这些旅客,很有可能春运首日依然奔波在回家的路上。
  那天的天气有些阴沉,看着一批批旅客拎着包裹下车上车,一列列火车进站又远去,我用相机记录他们的身影。
  在一趟将要开往甘肃的列车旁,我停了下来,因为看到一个车窗玻璃上写着“保重”两字。
  这时乘客们已经基本都上车,站台上留下不多的送站旅客。车窗里两位老人,一位正在擦拭眼睛,另一位在小本子上写字,再透过窗户拿给车外的中年男子看。两位老人挥手让站台上的男子先走,他却一直站着,不断低头拭泪。小小的车窗成为临别沟通的桥梁,玻璃上的“保重”则是他们对彼此最深情的叮嘱。
  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飘起了雪花,火车也徐徐开动,这个男子跟着火车往前走,直到列车驶出车站,完全看不见了,他才慢慢转身准备离去。
  我上前询问,这位男子姓白,在浙江宁波工作,由于父母不能留下过年,他特意来杭州送父母回甘肃老家。为何这次离别如此伤感?他没有透露。
  第二天,春运首日,这张题为“车窗里的风景”照片登上了新华每日电讯头版,也成了历年春运常被提及的瞬间之一。
  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年都会拍摄春运,每次都会想起这张照片,想起春运报道中镜头前经过的旅客们。每一个行囊都装着故事,每个人的眼里都饱含深情。售票大厅里,买到票的人脸上印着欣喜,买不到票的垂头遗憾。带着大包小包踏上旅途的人们,尽管辛苦却大多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因为旅途通往家的方向。
  如今,距离我第一次报道春运已经过去十年,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春运列车不再一票难求,高铁发展让旅途不再漫长,电商物流使背包越来越轻,移动网络让天涯近若咫尺。
  十年,我也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变成2岁多孩子的父亲,越来越能理解“分别”和“团圆”的意义。
  偶尔再翻看《保重》这张照片,我想,这两个字应该也是孩子给踏上旅途的父母的叮嘱吧。
  愿每一个在春运旅途上的你,都能保重。
 (本报记者
  鞠焕宗)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