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关注·强信心 开新局

04版:新华深读

05版:新华财经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国际

08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二中全会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二中全会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

  会议讨论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稿,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大对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全国政协机构,统筹中央和地方,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会议讨论了向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建议人选和向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建议人选。

  会议确定将以上内容作为二十届二中全会的议题。

  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拟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会议认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过去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有力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从二〇二三年首月外资成绩单看共享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机遇
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从2023年首月外资成绩单看共享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机遇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外资具有联通国内国际的独特优势,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之一。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商务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开年首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76.9亿元,同比增长14.5%,规模稳步上升,结构持续优化,彰显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与在华外资企业共享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机遇。
 
  展现新气象:高技术制造业、服务业引资强劲


 
  2月20日,华晨宝马第500万辆汽车在沈阳铁西工厂里达厂区整车下线。
 
  去年刚建成投产的厂区里,生产线开足马力,一台台新能源汽车逐渐成形。目前,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年产能达83万辆,是宝马集团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和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中心之一。
 
  制造业引资大幅提升,是近年来我国吸收外资的一大亮点。今年1月,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0.4%,延续了引资强劲态势。
 
  “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近日介绍,2022年,我国制造业引资同比增长46.1%,占比达到26.3%,比2021年进一步提高7.8个百分点。
 
  尤其是得益于外资准入限制的全面放开,2022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引资大幅增长263.8%。此外,同期计算机通信制造、医药制造领域引资同比分别增长67.3%和57.9%。
 
  2月2日,上海为第三十六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举行颁证仪式。
 
  西门子医疗是其中之一。近期,西门子医疗将位于上海的中国区总部升级为与原本的亚太区平级的大中华区总部。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浦峥嵘说,地区总部“升级”的架构调整凸显了中国市场对西门子医疗的重要战略意义,也将进一步推动西门子医疗实现全产品线本土化。
 
  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成为我国高质量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生动缩影。
 
  今年1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2.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74.5%,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59.6%。
 
  上扬的引资曲线背后,是系列政策的持续加力。2022年以来,新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施行,实现了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持续扩大开放;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新增条目数量达到历年新高,增加多条高技术制造业条目;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为支持外资在华开展科技创新出实招……
 
  “我们将抓好一系列稳外资政策落地实施,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细化配套举措,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持续加大高技术产业引资力度,不断提升引资质量和水平。”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负责人孟华婷说。
 
  突出新作为:下好引资“先手棋” 打好政策“组合拳”


 
  2月15日,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传来新进展。这个投资达百亿美元的大项目完成大件重型设备吊装,其大亚湾研发中心也正式动工。
 
  从签订投资协议到项目开工仅用时约18个月,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整体建设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在全球重大石化项目中都属领先。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用地保障、申请许可等重要事项顺利解决,项目整体建设进度得到较好保障。”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万立帆对当地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也吸引宝马连续在沈阳追加投资。近年来,沈阳着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有关方面以“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大大加快了有关手续的办结进度。“我们提前介入、提前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营商环境建设部部长邓辉说。
 
  春节过后,多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召开新春首会,强调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2月1日,浙江省赴欧洲投资促进团启程;2月7日,大连境外招商团开启赴日招商;2月8日,南京市高质量发展暨服务业扩大开放(港澳)推介会在香港举行……面对日益激烈的招商引资国际竞争,各地创新方式抓招商,大步“走出去”、大力“请进来”,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推介会、座谈会,积极挖掘企业投资意向,多措并举引项目,奋力拼抢跑出招商“加速度”。
 
  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创新举措,持续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比如,广西、云南、黑龙江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发展。陕西创新跨境电商散货“先报关、后装箱”模式,通关时效提高了2至3天。
 
  孟华婷表示,将继续发挥外贸外资协调机制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加强与外资企业及外国商协会常态化交流,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完善各级外资企业投诉跨部门协调机制,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新机遇


 
  “从苹果到大众,首席执行官们陆续重返中国。”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近日报道。
 
  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和保护主义上升的阴影下,中国始终是外商投资热土,充分说明中国所倡导的互利共赢、开放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证明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符合时代发展进步潮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说,近期中国美国商会表示,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商会将和会员企业一起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认为,美中“挂钩”才是让两国人民受益的良策。中方将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以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机遇。
 
  “GE医疗与中国结缘,既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长期参与者。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机遇,让我们植根中国、深耕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GE医疗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更好引进外资;促进深层次改革,离不开更好引进外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好引进外资。在华外资企业应积极把握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
 
(记者谢希瑶、潘洁、王炳坤、丁乐、周蕊、于也童)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让更多“金花”企业竞相绽放 重庆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升级观察
让更多“金花”企业竞相绽放
重庆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升级观察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重庆2月21日电(记者李勇、张桂林、周凯)2020年投产,2021年产值约50亿元,2022年产值达106亿元——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短短3年就跻身百亿级企业,成为当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缩影。
 
  重庆万凯主要生产食品级聚酯切片材料,广泛用于食用油、饮料、日化用品等包装领域。公司轮值总经理臧红辉介绍,涪陵提供了良好的气电、劳动力等要素保障,助力企业深耕中西部市场,快速做大做强,“今年三期项目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达到160亿元。”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涪陵区是重庆市的老工业基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涪陵人在工业基础薄弱的条件下锐意进取,打造了“一碟菜、一盒药、一瓶水、一包烟、一袋肥、一块砖、一匹布、一锭铝、一个件”9个品牌产品,被誉为9朵“金花”,做大做强了太极制药、涪陵榨菜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
 
  近些年,涪陵区“咬定”工业不放松,着力打造“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百亿级企业快速崛起,形成包括页岩气开发、汽车整车和船舶制造在内的“一股气、一辆车、一艘船、一桶油、一卷薄板、一套玩具、一袋新材料、一个结构件、一张电路板、一块动力电池、一支生物制剂”11个新产业。
 
  在涪陵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比头发丝还细的氨纶纤维源源不断地从机器中抽出,成为高端服装制品的重要原料。这家企业只是华峰集团在当地投资的6家企业之一。
 
  涪陵区经信委主任高翔表示,通过让企业互为上下游构建产业集群,新材料科技城已形成聚氨酯、聚酯产业链,推动了相关企业扎堆落户。华峰集团因此持续追加投资,在涪陵建成己二酸、氨纶生产基地,2022年产值达到302.2亿元。
 
  新“金花”竞相绽放的同时,涪陵工业9朵老“金花”中,有2个被市场淘汰,更多的则通过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越开越“鲜艳”。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有50多年历史的老化肥生产企业。由于厂区紧靠长江,设备和工艺陈旧,2019年该企业关停老厂区整体搬迁至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经过3年建设,一座全新的现代化工厂去年正式投产。
 
  “新厂总投资32.92亿元,采用世界先进环保工艺,不但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还拓展了高端精细磷酸盐等新产品,今年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生态和经济效益比老厂区大幅提高。”公司安全环保副总监张晓印说。
 
  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关键。近年来,涪陵区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精心布局创新链、金融链,建设慧谷湖科创小镇等,出台系列政策构建“创新中心+孵化器+科创企业”的产学研用创新生态。
 
  在北京理工大学与涪陵高新区共同设立的理工清科(重庆)先进材料研究院,去年6月研发定型的氢动力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目前已拿到了50台的订单。“我们研究院是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的新型平台,聚焦智能装备、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四大产业,涪陵在这些领域具备优势,有利于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自去年3月成立以来,已申请知识产权100余项。”研究院负责人丁佰锁说。
 
  2022年,涪陵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295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76.7亿元、同比增长10.2%。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表示,通过“科创+”“绿色+”“智能+”以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大力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打造百亿级企业矩阵、千亿级产业集群,让18朵新老产业“金花” 推动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上海浦东:打好“三张牌”,奋力抓先机
上海浦东:打好“三张牌”,奋力抓先机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上海2月21日电(记者何欣荣、杨有宗)人勤春来早,新春开局上海浦东连打“三张牌”:向全球人才发出一封邀请函,播下新一批科创“种子”,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发出一封邀请函
 
筑巢引凤建人才高地


 
  “十多年前,外国人如果想在中国从事证券行业,需要‘入乡随俗’报考中国的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难住了不少国际金融人才。如今,浦东建立了国际金融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这就为吸引国际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春节后举行的浦东人才工作会议上,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朴学谦讲到了这样一个变化。
 
  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浦东对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春节后发布的“浦东人才25条”等一揽子人才新政策,明确浦东将率先打造“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
 
  浦东人才新政策突出分类施策。比如新政策中的“明珠计划”专项政策提出,将面向全球引进一批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创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明珠高峰人才”入选者给予每年最高500万元的贡献奖励。
 
  “浦东人才新政策不仅覆盖资金扶持、居住、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而且把院士等人才的团队成员也考虑在内,相信系列政策能取得好的实效。”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说。
 
  除了力度大、措施实,浦东人才新政策还率先探索一系列首创性改革和引领性突破。比如,浦东提出加快实施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制度,实施范围从上海自贸区扩展到浦东全域。
 
  “一出浦东机场,就到国际人才港。”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部长彭琼林说,浦东将通过申办“一口受理”,服务“一卡认定”,把政策实施“一抓到底”,让各类人才到浦东“一来无忧”。
 
播下新一批科创“种子”
 
积蓄发展新动能


 
  机器轰鸣、铁臂挥舞,在浦东新区北蔡镇,总投资达8.5亿元的思特威全球总部园区近日正式开工。与思特威同步开工的,还有浦东新区的一批科技产业及配套项目,总投资约526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行业对于图像传感器芯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徐辰说,该企业聚焦高端成像技术研发,将开发面向未来的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这种芯片好比一双“眼睛”,能把外部的图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号。项目建成后,企业整体营业规模将会超过百亿元。
 
  科创“种子”的成长,离不开优质土壤的滋养。“在浦东,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张彤说,浦东通过一系列改革盘活存量产业用地,高效满足项目用地需求。
 
  科创“种子”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创新生态的加持。前不久,费斯托AX创新中心等18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正式授牌,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总量达到65家。
 
  依托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中小企业也能与“巨人”一起创新。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贝斯滕说,该公司已把金桥综合保税区内的实验室扩张到2000平方米,计划投入1000万元左右,提升本地研发实力,同时也会开放更多功能给各行业的合作伙伴做定制化产品研发和测试。
 
瞄准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综合示范区


 
  “10年前,我们在张江药谷大厦仅有一间300平方米的实验室,员工不到10人;10年后,我们在中美两地设立了四个研发中心,覆盖了从早期研发到工艺开发以及商业化的各个环节,研发管线数量超过50项。”君实生物副总裁陈巍说。他最近有了一个新头衔:浦东新区宜商环境体验官。
 
  作为中国参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样本城市,上海连续6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今年年初,上海市发布新版行动方案,明确将浦东新区定位为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
 
  针对上述定位,浦东新区近期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的20项重点任务。“我们将对标世界银行‘宜商环境’10个评价指标,围绕优化市场准入、便利获取经营场所、便利获取金融服务等方面,拿出一批在浦东新区率先突破的举措。”浦东新区常务副区长董依雯说。
 
  “企业的评价和感受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金标准’。”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表示,浦东要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来更好配置全球要素资源,吸引海内外一流企业、一流人才,激活创新第一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文明辉映互鉴中破解难题 共同进步 习近平主席给希腊学者的复信引发热烈国际反响
在文明辉映互鉴中破解难题 共同进步
习近平主席给希腊学者的复信引发热烈国际反响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雅典大学维尔维达基斯教授等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复信引发热烈国际反响,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强调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这必将有力推动各种文明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文明交流互鉴


  “我从这封信中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对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事业的大力支持,习近平主席的观点令人感到鼓舞。”希腊教育和宗教事务部前负责高等教育事务的秘书长阿波斯托利斯·季米特罗普洛斯说。

  季米特罗普洛斯是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希方主要筹建推动者之一。他表示,建立文明互鉴中心、设立希中古文明比较学研究方向的联合硕士项目等,必将大大推动希中两国文明交流,开辟希中古文明交流的新时代。

  日本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日中关系学会副会长川村范行表示,中希两大文明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重大贡献,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辉煌印记。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化解人类文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遗址管理处学者穆罕默德·阿里·侯赛因亚尔看来,习近平主席积极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对推动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说,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不同文明的智慧并形成合力极为重要。

  侯赛因亚尔感慨说,阿富汗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曾见证过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和辉映。对于近代以来饱受战争、贫困之苦的阿富汗人来说,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兼容并蓄追求永久和平是非常珍贵的,他对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文明观高度认同。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体现出他对文明交流的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推动精神文明成果的保护和弘扬。”埃及中国事务专家、智慧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艾哈迈德·赛义德说,“习近平主席向研究中国文化和推动交流合作的专家学者表达鼓励和支持,展现出中国对各国文化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态度。”

  “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国与国之间交流互鉴,既是中国诚意的体现,表明中国重视合作,也为促进各国间了解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伊朗德黑兰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生考萨尔·卡尔加尔说,文明互鉴,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了解,对消除不同人群间的误解和隔阂非常重要。

  “习近平主席给希腊学者的复信,充分反映了他推动文明互鉴、通过文化交流提升人类福祉的博大胸怀。”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学生埃德蒙·泰雷姆·乌加尔说,“期待非洲国家与中国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非洲与中国的友谊”。

为破解时代难题提供指引


  习近平主席指出,知古鉴今,继往开来。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

  “习近平主席在给希腊学者的信中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通过文明之间的包容互鉴,世界可以找到和平发展之路,避免国际格局走向对立对抗。”法国中国问题专家、作家莱娅·贝西说,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十分必要,各国之间需要坦诚和交流。

  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中文系主任法尔哈德·贾万巴赫特·海拉巴迪一直致力于伊朗中国文化教育交流。他指出,当今世界动荡和冲突不断,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互相理解的作用更加凸显。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对于世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很多问题源于行为体之间的不了解、不理解,习近平主席在给希腊学者复信中的观点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他说。

  英国著名汉学家弗朗西丝·伍德特别喜欢习近平主席对希腊和中国这两个文明在欧亚大陆两端的描述。“我们必须承认和赞美文明之间的差异。在我看来,这就是研究其他文明的真正原因。我们通过学习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思想来丰富自己、增长见识。”

  马耳他大学中国历史讲师斯蒂芬·卡奇亚说,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对建立真诚、友好、富有成效的关系至关重要。习近平主席推动文明互鉴的观点根植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为世界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提供指引。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学生汉斯尼克·奥蒙迪·奥蒂诺对习近平主席“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观点深有体会。他说,尊重不同文明,保护文明多样性,才能相互理解,让人们更团结,让世界更美好。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公共卫生、难民和地区冲突等挑战,更加凸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说。

  帕潘德里欧指出,在希中两国文明中,都存在一些思想可为构建更加美好世界提供指引。在中国,“君子和而不同”等观点表明,寻求在和谐中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携手努力的观念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之中。“我非常赞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中国为此付出的重要努力。”

  在叙利亚政治问题专家穆罕默德·奥马里看来,推动国家间友好交往、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也体现在中国的外交理念中。中国强调通过多边机制和渠道开展对话与合作,反对单边主义。“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俄罗斯东方学家、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汉语客座讲师费奥多尔·多尔加切夫说,实践表明,无视或者否定他国文明的价值将导致矛盾激化,了解不同文明的价值有助于找到共同点和消除误解,进而消除导致冲突的根源,走向全人类的和谐发展。

  正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韩国学生曹大浩说,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认为,这与中国古代追求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是全世界应该共同追求的目标。各国应贡献各自正能量,通过合作努力解决人类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困难,携手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让文明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作为《易经》葡萄牙文版的译者,巴西东方学学者古斯塔沃·平托认为,中华文明自古以来追求全天下人类共同的发展,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了中华文明传统理念的精华,这种兼容并蓄的精神值得更多国家深入了解,开放包容才能开创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王晓梅、刘学、王昭)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仪式举行 孙春兰宣读习近平主席复信并致辞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仪式举行
孙春兰宣读习近平主席复信并致辞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雅典2月21日电当地时间2月20日,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仪式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宣读习近平主席致中心理事会成员的复信并致辞,希腊副总理皮克拉梅诺斯出席。

  孙春兰指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高度评价了中希建立文明互鉴中心的重大意义,再次倡导各文明加强交流互鉴,用好一切文明的精华,化解人类文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将有力引领百年变局下多元文明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孙春兰表示,两国高校联合成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是双边关系发展和世界文明交流的标志性成果。双方要以中心建设为新契机,推动两大古老文明交流互鉴更加广泛深入,打造国家间文明互鉴的典范。

  皮克拉梅诺斯代表希腊政府祝贺中心成立,期待加强两个伟大的古老文明之间的比较研究,拉紧两国学生学者间的联系,促进两国人民更好了解彼此,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向前发展。

  成立仪式后,孙春兰亲切会见联名致信的五位希腊学者并转交习近平主席复信。收到复信的希腊学者心情十分激动,表示将致力于中希文明交流,为中心发展贡献力量。随后中心双方共建高校举办了首届中希文明高峰对话。

  同日,孙春兰会见了希腊议长塔苏拉斯,向其介绍了中共二十大精神,并对未来中希合作提出希望。孙春兰还与希腊副总理皮克拉梅诺斯就中希关系、深化中希文明互鉴等举行会谈,并共同见证教育、体育等3项合作协议签署。

 
找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
找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展厅工作日人头攒动;南京博物院推出的“家·国——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展”依然火爆;河南博物院将隋代大墓搬上网,全虚拟场景复原展示震撼观众……各地文化“开年展”热力全开,不仅得益于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了与时代相呼应的韵脚,奏响文化破圈传播的新乐章,让原本静默的文物等资源“活”过来、“潮”起来。

  中华五千年文明自带流量密码。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精神内涵一脉相承,在岁月洗礼下不断丰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血脉。传世的文物、典籍、非遗技艺等,是中华文明存续流传的载体。以展为媒,对话历史,人们细细体味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赓续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找准它的时代韵脚。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们提出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文物等载体对话历史,人们不再满足于“看得见”,更希望“看得懂”。“隔着玻璃、挂在墙上”的传统展陈正升级为富含声光电等科技元素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让观众从“对话历史”到“走进历史”。有的文博机构还更新运营理念,让文化场所变身“旅游打卡地”、让文物成为“潮玩”,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在春风化雨中传承中华文明基因。

  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里有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文化自信。让文物“活”过来、文化“潮”起来,有助于增进全社会对中国历史的深切体认,为时代提供精神滋养。忆古思今,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源流的探寻与思考,文化基因的源头活水将引领我们认识过去、把握今天、面向未来。

     (记者袁慧晶)

    新华社南昌2月21日电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化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物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积极稳妥推动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通知从稳定化肥生产和要素供应、提高化肥流通效率、积极稳妥做好储备和进出口调节、规范化肥市场生产经营秩序、提升肥料施用水平五方面对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通知指出,各地区、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保障国内化肥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落实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督促指导重点化肥生产企业坚决落实好2023年最低生产计划,在符合环保、安全生产等要求和水资源支撑保障条件的前提下,推动本地化肥生产企业缩短停产时间,努力开工生产,提高产能利用率,做到“能开尽开、应开尽开”。各地要积极主动了解化肥生产企业运输需求,及时协调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

  通知要求,要高度重视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省级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结合本地实际,5月底前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会商,集中分析研判本地区春耕化肥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主动协调解决化肥生产、运输、储备、销售、使用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其中13个粮食主产省份要成立专门的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专班。

 
国家发改委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全面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国家发改委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全面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韩佳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社会事业仍显薄弱、财政保障能力有限、人才资源匮乏……针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面临的困难,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郭晓燕在去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推进革命老区振兴的建议。
 
  “我所在的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就是革命老区。国家历来关心重视革命老区发展,但受历史、自然等因素影响,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差距还比较大,高质量推进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郭晓燕说。
 
  郭晓燕建议,应加大保护开发利用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实体经济、红色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发展,集中解决一批老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不到一个月,她就收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答复。针对代表们关心的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力度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一步将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
 
  2018年以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建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连续三年被列为全国人大重点督办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多次开展实地调研,认真研究代表建议内容,倾听代表心声。2021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支持举措,对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出了统筹谋划。
 
  意见印发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立健全新发展阶段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1+N+X”政策体系,先后印发了“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领域的实施方案以及对口支援、对口合作等若干个重点专项政策,为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一项项政策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革命老区基础设施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希望能借着政策的东风,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郭晓燕对革命老区的发展充满期待。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意义,认真总结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经验做法,全面落实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1+N+X”政策体系。加强上下协同联动,扎实谋划落实2023年重点工作。要聚焦重大工程,进一步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四个重点领域实施方案;聚焦精准施策,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区域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各地探索各具特色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路径;聚焦“一钱多用”“多钱一用”,扎实做好前期工作,进一步统筹用好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各类资金;聚焦评估激励,进一步支持做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聚焦长效机制,制定出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推动形成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科研部门公布第三次新疆综合科考阶段性成果
科研部门公布第三次新疆综合科考阶段性成果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21日电(记者张晓龙)塔克拉玛干沙漠可能在距今30万年形成、塔里木盆地浮尘可影响到华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在21日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科研部门相关负责人公布了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据此次科考牵头单位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介绍,2022年,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各参与单位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发现特有钩虾新物种,证明天山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冷水性生物起源地;在天山野果林区发现2个藓类植物新种、39个寄生性天敌昆虫中国新纪录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演化研究中取得新发现,提出塔克拉玛干沙漠可能在距今30万年形成的新认识,阐明风动力、下垫面、沙源对风沙地貌塑造的叠加效应,证实塔里木盆地浮尘可影响到华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此外,参与科考的科研人员还通过集成无人机、卫星和物联网技术,新建26个无人区生态系统自动监测站点;重建第一次和第二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数据库,初步实现新疆科考数据共享服务;摸清多条重要河流总体水量状况,对区域水资源开发提出决策建议。

 
中国科协启动“科创中国”金融伙伴计划
中国科协启动“科创中国”金融伙伴计划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温竞华)在中国科协20日举行的2023“科创中国”年度会议上,“科创中国”金融伙伴计划正式启动。10余家商业银行、投资机构、证券交易所、财税金融智库等金融伙伴将依托“科创中国”平台为科创型企业提供专属金融产品和综合金融服务,共建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优质科创企业贷款融资。

  记者从计划启动仪式上了解到,为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增加金融产品服务供给,该计划将深化科技界与金融界合作,引导金融伙伴优化科创资金投向;建立科技专家智库,合作发布产业创新动态目录;探索建立科创企业估值体系,助力科创企业融资增信。同时,催化产业创新要素融合,精准助力金融合作伙伴资源下沉产业一线;设立“科创中国”创投基金,吸引和促进科技工作者开展成果转化、创业兴业。

  首批合作的金融伙伴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国投集团、国新控股、中国诚通、中国能建、中国华能、国科嘉和、北京金融街研究院等10余家机构、企业和单位。首批8个合作事项在启动仪式上发布。

 
更强活力 更高质量 浙江中欧班列开年开行观察
更强活力 更高质量
浙江中欧班列开年开行观察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 开新局
 
  新华社杭州2月21日电(记者魏一骏)走进铁路义乌西站,目之所及,卡车在陆港口岸卡口有序进出,龙门吊将一个个集装箱装上中欧班列,“钢铁驼队”驰而不息,为中外经贸往来注入活力。

  据统计,今年1月,“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平台开行240列,发送20140标准箱,发运量同比增长172.1%。

  “‘义新欧’中欧班列发运量取得‘开门红’,延续了去年以来稳定增长的势头,这背后折射出我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贝旭东说。

  今年春节假期,中欧班列开行“不打烊”。中欧班列平台公司和铁路、海关等部门密切协作,做好空、重箱集结堆存、通关、装卸车、送车挂运等作业流程。

  “假期前,我们强化运力和设施保障,合理安排铁路口岸堆场堆存计划,节前待发运货物已有序进场。”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锦锋说,通过调整堆存方式,铁路口岸堆存能力提升30%以上,有效缓解了春节期间回程班列集装箱堆存压力。

  据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统计,从义乌开出的中欧班列集聚了浙江、上海、安徽、江苏等15个省市货源,为外贸企业出口提供有力支撑。

  “春节假期后,吉利已经通过中欧班列发运了超过500标准箱货物。”浙江吉速物流有限公司物流经理张彬说,每年吉利在义乌通过中欧班列出口约6000标准箱、货值3亿元至4亿元的汽车配件到白俄罗斯。相较海运,中欧班列在时效性和稳定性上有很大优势。

  从2014年开行1列,到2019年开行突破500列,再到2022年开行1569列,在贝旭东看来,班列开行数量快速增长固然喜人,但开行质量不断提高尤为来之不易。

  不同于以往依靠人工寻找的方法,义乌铁路口岸一处工作间内,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系统快速定位目标集装箱,将指令派发给卡车司机后,节省了找箱时间,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

  “2019年前后,义乌西站每天开行三四趟班列,都感觉有点手忙脚乱。”贝旭东说,“新技术应用后,去年一天最高开行13列,各环节配合更加顺畅。”

  除了口岸保障能力更强,近年来,义乌到发的中欧班列去回程更趋于平衡。班列运营方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裁叶秋然介绍,“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平台回程班列占比由2020年的8.5%、2021年的23%提升至2022年的42.9%。

  目前,“义新欧”中欧班列已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义乌推行“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与“义新欧”中欧班列“整列中转”、铁路进出境双向快速通关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通行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压缩运行成本。

  “下一步铁路部门将积极联系汽车制造厂商,增加发运货物附加值,不断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金华货运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贵州石阡:武陵山区崛起绿色能源开发新地标
贵州石阡:武陵山区崛起绿色能源开发新地标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 开新局
 
  新华社贵阳2月20日电(记者刘阳)初春时节的贵州石阡,大山上迎来火热施工场景,一座座风力发电机正拔地而起。这个传统的武陵山区农业县抓住产业提质升级新机遇,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进场施工方面有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讲出来,我们会全力做好保障。”广东省能源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顶董坡风电场开工建设以来,龙井仡佬族侗族乡党委书记孙彰经常到施工现场协调解决问题,确保这个总装机容量6.01万千瓦的项目在今年12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目前,与顶董坡风电项目配套的4万千瓦风光互补农业光伏电站也正在加紧施工,投产后即可实现风能光能互补发电,提供持续稳定电力输出。

  为配合石阡新能源发电顺利并网,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建立快速审批通道,将并网周期由5个月缩短至1个月,同时组织服务专班深入现场实地勘察,帮助编制并网方案,解决并网过程中的输电线路建设、电网兼容等难题,确保项目顺利投产。

  石阡风力资源丰富,点多面广,测风塔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在5m/s以上,风速年内变化幅度不大,开发前景较好。近年来,石阡县不断探寻多种路径开发风能,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铜仁市首家招商引资风能发电项目——石阡大顶山发电场已平稳运行多年,每年可输送1亿度左右的清洁电力,节约4.4万吨标煤,减少1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和3300吨左右二氧化硫排放。据了解,石阡全县风电资源总装机容量约150万千瓦,已开发利用37.86万千瓦,正在申报开发42万千瓦,发展空间巨大。

  石阡新能源项目还与周边其他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大顶山发电场以“风电长廊+生态农业”模式实现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项目盈利,每年有数万人次到这里打卡露营。顶董坡项目投入使用后,也将配套建设一批休闲旅游设施,并与仙人街等旅游景区连成一片,实现多产业联动发展。

 
走出去 稳下来 “陇上江南”电商产业发展开新局
走出去 稳下来
“陇上江南”电商产业发展开新局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 开新局
 
  早春时节,甘肃省陇南市一批从事电商销售的企业,带着产自中国西北内陆腹地的“礼县苹果”等农产品亮相俄罗斯莫斯科红宝石展览中心。新年开新局,陇南市电商产业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促进经济复苏的能力越来越强,不少本地企业带着苹果、中药材等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海外。

  “这次去莫斯科与当地一家企业洽谈了苹果和大蒜的长期供货业务,我们的产品品质好,产地直供价格低,在海外竞争有优势。”甘肃良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外贸经理康严文介绍。

  今年以来,甘肃省紧盯数字经济,释放农产品消费活力。位于甘肃东南部的陇南市有“陇上江南”之称,这里气候宜人,农产品种类丰富。经过多年发展,当地交通物流更加畅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电商产业的条件日趋成熟,2022年电商销售额突破6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为了让陇南农产品更好“借船出海”,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不少本地企业纷纷在境外电商门户网站开设体验店和海外仓。橄榄油、中药材、蜂蜜等30多款农产品销往美国、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地企业出海销货的信心十足,我们也将持续为入驻平台的商户做好通关、退税、结汇、物流、仓储、英文直播等跨境电商运营一揽子服务。”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局副局长王润雪说。

  陇南电商产业发展不仅“走出去”持续拓宽海外市场,还能“稳下来”用优质服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局春节后组织当地电商从业者组团去省外交流学习,期盼将智慧物流、园区打造、网货开发、网红培养等优秀经验带回来。

  陇南电商产业的优质潜力和前景,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纷纷加入。记者在陇南市武都区电子商务中心看到,去年毕业的大学生路蕊瑞正在直播带货。不一会儿,她带货的速食酸菜、橄榄油炒锅巴等本地农产品被一抢而空。

  “武都区电子商务中心帮我们对接农产品企业,还会提供部分网店创业资金。”路蕊瑞的讲解亲切自然,直播间气氛活跃,“产品都卖得不错,我有信心将更多的陇南农产品卖出去。”

  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局局长王小元说,在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叠加发展的机遇期,陇南有信心做强电商产业链,为消费者和市场提供优质的陇南产品。 (记者范培珅、马希平)

     据新华社兰州2月20日电

 
兴产业·聚人才·优环境 内蒙古包头早春经济一线观察
兴产业·聚人才·优环境
内蒙古包头早春经济一线观察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 开新局
 
  2月的内蒙古大地,春雪尚未消融,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多个工地、企业感受到,三个新变化正在这里发生:风电、光伏等新产业加速投产落地,各类人才纷至沓来,“包你放心”营商环境新品牌开始打响。包头市正在跳过资源衰退期进入产业再生期,老工业基地正焕发生机。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记者看到,眼下包头市正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一大批头部企业、新锐企业陆续入驻。

  在石拐区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现场,一期占地650亩基地的厂房主体已经建成,水电、供暖、外网管道等配套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收尾。与此同时,在风力发电叶片厂的车间里,工人们抓紧对生产模具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检查和护理,等暖气接通达到温度要求,第一条叶片生产线即将启动。

  “去年3月开工建设,谁能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建成这么大规模的项目。”该项目负责人刘玮介绍,从一片荒山到大型厂房排布,这里很快将建成大型陆上风电整机、齿轮箱、发电机、碳玻混合超长叶片等核心部件的智能制造基地,具备年产1000台套以上陆上超大型风电整机及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

  在昆都仑区,协鑫集团子公司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个2万吨颗粒硅模块正式投产,伴随着流化床装置的低鸣声,一粒粒绿豆大小的颗粒硅源源不断地流入存储罐,等待检测合格后打包入库。该公司总经理李力介绍,一期年产10万吨颗粒硅项目总投资89亿元,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便进入调试生产阶段,预计在今年三季度全部达产。

  新产业蓬勃而生,新的人才供需热度也随之飙升。特别是春节假期过后,各企业复工复产、抓紧赶制订单,当地用工需求激增。

  用工企业大力推介,求职者们挑花了眼,这是记者在包头市人才市场看到的热闹场景。今年2月,包头市推出招才引智新春招聘月,人才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火热态势。前2场招聘会上,有数百家企业拿出近万个就业岗位,吸引了上万名求职者投递简历。

  包头高新技术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白璐介绍:“今年包头市人才工作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人才工作和产业发展统筹考虑,为新产业、新发展‘量身定制’人才引进。用人才‘增量’激活人才‘存量’,带动全市经济发展迸发活力。”

  新产业、新人才的集聚,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包头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董存瑞表示,包头市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今年初,在全力打造“包你满意”营商环境品牌的基础上,包头又推出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力争打造“包你放心”新品牌,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发展新环境。

  从管理到服务,变被动为主动,这是多位包头企业家提及的营商环境新变化。“落地包头后,各级政府部门全程跟随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我们解决用水用电等配套问题,还主动组织开会了解企业需求,不仅令人感动,更增添了我们扎根包头的信心。”南高齿(包头)传动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秦野说,今年公司将完成三期项目建设,经营收益节节攀升。

  包头市发改委主任刘永明表示,当前全市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积聚增强。开年以来,当地工业增速持续向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重大项目建设创新高,为全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记者安路蒙、王靖、贝赫)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20日电

 
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项目集中开工 吉林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项目集中开工
吉林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强信心 开新局
 
  21日,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在长春举行。这次开工的重点项目总投资约440亿元,显示了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的第一支柱产业。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汽车产业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这里坐落着红旗、解放、大众等汽车品牌的生产基地,还拥有麦格纳等340家中外零部件企业。

  “围绕长春市汽车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大发展机遇,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的决策部署。立足长春,带动全省,全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汽车强省、制造强省。”吉林省工信厅副厅长马毅说。

  在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市创意汽车研发产业园项目工地内,一台台大型设备轰鸣作响,一队队施工人员穿梭忙碌,项目启动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这个占地面积29.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的园区,目前已吸引包括红旗尊享定制中心项目、一汽新能源电池电驱基地项目、一汽株洲中车合资电驱系统项目等项目入驻。

  “项目全流程通过网上审批。我们正加班加点推进项目早日建成。项目建成后可以带来260亿元的年产值,直接吸引就业超过千人。”长春市长发产业园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云航说。

  项目建设的场景不止于此。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厚厚冰雪覆盖的道路,并没有挡住机器轰鸣……在一汽和比亚迪合资动力电池项目一汽弗迪建设现场,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该项目达产后年产值近150亿元,创造3500人就业岗位。

  距一汽弗迪项目不远,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也在不久前迎来暖封闭,目前正在进行各车间的地坪、通风、给排水、动力系统、配电系统及照明系统施工工作。该项目建成后,将先期生产三款纯电动新能源车型,设计年产能15万辆,新增就业3000人,建成后年产值800亿元以上。

  “我们举行推动全省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项目开工活动,旨在全省上下营造大抓项目、大抓产业项目的浓厚氛围。”马毅说。

  吉林省汽车产业整车基础规模雄厚,零部件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将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吉林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2023年,吉林省将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项目167个,总投资近千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200亿元。这些项目将分布在长春、吉林市、四平、辽源、白城、延边等地。

      (记者马晓成)

     新华社长春2月21日电

 
对华贸易年报大幅飘红,“脱钩论”没有市场
对华贸易年报大幅飘红,“脱钩论”没有市场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海事船在协助一艘满载集装箱的海轮停靠钦州港码头(2月11日摄)。据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今年春运期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货物7.4万标箱,其中钦州港发送2万标箱,同比增长44.3%,实现铁海联运班列“开门红”。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
 
  新华社记者
 
  
 
  近期,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公布2022年对华贸易年报,多项对华双边贸易数据创下历史新高,经贸合作亮点频现,显示对华经贸联系更趋紧密,与中国供应链合作更具韧性。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各大经济体对华贸易年报飘红有力提振各国对中国经济和对华经贸合作共赢的信心,也清晰表明美国政客鼓吹操弄的对华“脱钩论”不为市场接受。
 
联系更紧:对华贸易额频创新高


 
  纵观2022年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华贸易数据,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华贸易强于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表现,不但维持增势,而且增速还超过其整体外贸增速。
 
  美国商务部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照美方统计口径,2022年美国和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美国媒体认为,考虑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以及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断中美技术产品与服务交往等行为,2022年美中贸易数据逆势创新高“令人惊讶”,充分证明双边经贸关系仍然紧密。
 
  欧盟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欧中货物贸易总额达8563亿欧元,较2021年增长约23%,同样创下新高。
 
  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德中贸易总额升至2979亿欧元的创纪录水平,较2021年增长约21%,高于同期德国外贸总体增速。中国连续第七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于尔根·马特斯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德国与中国经贸联系更加紧密,没有人想、也无法做到与中国“脱钩”。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与非洲、东盟和拉美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2820亿美元、9753亿美元和4858亿美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11.1%、11.2%和7.7%,均创新高。
 
  克罗地亚前经济部长柳博·尤尔契奇告诉新华社记者,虽然新冠疫情带来一定冲击,但中国经济多年保持较高速增长,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少数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炮制与中国“脱钩论”,是因为他们无视或不愿看到世界与中国紧密联系的事实。
 
红利更丰: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在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市场规律作用下,各国对华经贸合作活力澎湃。
 
  针对2022年德中贸易新趋势,德国经济研究所报告认为,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剧通胀压力,产自中国的实惠商品更受德国市场青睐。此外,德企逐步加大对华投资和本地化生产,也在贸易数据上有所体现。
 
  过去一年,汽车是墨西哥与中国双边贸易主要亮点。墨西哥国家地理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在墨西哥进口汽车中占比近四分之一。中国超越美国、日本等国,跻身墨西哥进口汽车主要来源国。
 
  阿根廷国家统计与人口普查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是阿根廷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进口来源地。相比2021年,阿根廷2022年对华货物进出口分别增长29.4%和27.4%。
 
  阿根廷拉努斯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巴勃罗·莱温顿认为,阿中经济存在较高互补性,阿根廷优质牛肉、红酒等产品受到中国市场欢迎,阿根廷的锂、铜等矿产资源也是中国新能源等产业所需。
 
  《北非邮报》评论说,非中贸易再创新高。非洲凭借原油、铜、钴和铁矿石等自然资源优势扩大对华出口,中国机械、电子和纺织品等产品则满足非洲市场需求。
 
  印尼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表示,2022年印尼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较上年增长近两成,中国继续成为印尼最大贸易伙伴,彰显两国经济的高度相关性和互补性。中国是印尼最大出口市场,其经济快速增长会对印尼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推动作用。
 
信心更足:期待中国市场“东风”


 
  展望新的一年,不少机构和分析人士看好中外经贸合作前景,认为中国经济将迸发出更大活力,为全球带来更多市场机遇和发展红利。
 
  智利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智利对华出口额为381.06亿美元,占该国出口总额的38.9%。自2009年起,中国一直是智利最大贸易伙伴。智利樱桃出口总量的近9成销往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对于我们太重要了!”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主席伊万·马兰比奥说。中国1月初实施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后,他即率团到访中国多个城市,与商业伙伴洽商。“我们看好中国市场韧性和消费活力,希望通过中国市场获得更大发展”。
 
  2022年,中国连续第14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国。根据巴西官方数据,去年巴西对华出口额达894.28亿美元,占该国出口总额的26.8%。
 
  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小若泽·里卡多·卢斯表示,巴中经贸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对巴西农业、基础设施、科技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巴中双边贸易不断创下新高,对巴西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必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各领域往来。
 
  非洲开发银行1月发布报告,将非洲地区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4%。报告认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后,作为非洲重要出口市场的亚洲地区将实现稳定增长,进而扩大非洲发展空间。
 
  德国浩亭电子公司总经理拉尔夫·克莱因表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经济对德国企业在华发展影响重大,期待中国经济实现更积极发展和更快增长。
 
  英国国家统计局2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是英国货物进口方面第二大贸易伙伴,货物出口方面第五大贸易伙伴。英国杜伦大学学者张志楷认为,受贸易多元化需求驱动,英国对华出口增加。英国商界正在积极推动英中经贸往来,今年双边贸易有望进一步增长。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打开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新局面 解读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
打开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新局面
解读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刘羽佳)近日,证监会发布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及相关配套监管指引。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领域专家普遍认为,此次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的发布,是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迈出的坚实步伐,也是适应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新形势新要求下的必然之举。

  为境外上市提供更透明高效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管理试行办法和配套监管指引的出台,是对早期境外上市融资相关制度的进一步优化。相比此前的制度规则,有以下几方面变化值得关注:

  一是补齐监管空白和短板。新规对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发行上市活动统一实施监管。同时,新规建立了境内监管协调机制,完善了跨境证券监管合作安排,使得企业境外发行和上市行为进一步规范化。

  二是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新规按照最小、必要原则,聚焦重大境内合规问题,完善不得境外发行上市的情形,把应由投资者自主判断的事项交给市场,不对境外上市额外设置门槛和条件。

  三是科学划定监管范围。新规进一步明确境外上市的认定标准,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合理界定,在减少监管盲区的同时避免监管泛化。

  四是细化备案程序要求。新规充分考虑境外融资实践,区分境外发行上市的不同类型,差异化设置备案要求,减轻企业备案负担。加强备案流程与境外实践的衔接,完善境外分次发行等境外常见融资行为的备案程序,避免影响企业融资效率。

  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认为,新规将让企业在境外发行上市过程有据可依,有利于增强制度的确定性,强化市场主体的合规意识,也有利于明确市场预期,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统筹好发展与安全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将统筹发展与安全,注重放管结合,依法依规精减简化、完善监管、优化服务。

  在“放”的方面,备案管理对不符合资本对外开放实际和市场需要的限制,能放开的坚决放开,能取消的一概取消。与现行行政许可相比,备案材料更加聚焦合规性,也更为精简。企业境外再融资为发行上市实施完毕后备案,便于企业利用时间窗口完成发行。

  在“管”的方面,备案管理将坚持依法监管、科学监管、适度监管,实现境内证券监管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和“错位”,强化境内外监管协同,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责任;保持对跨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加强与境外监管机构沟通协作,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代价,共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在“服”的方面,备案管理将积极借鉴境内上市监管的有关做法,建立备案沟通机制,提高备案效率,避免企业和中介机构为拿到一个意见、安排一次访谈多头跑和反复跑。同时,证监会将通过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主动与有关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或征求意见,加强政策衔接和监管协同。

  该负责人说,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规则立足于现行监管实践,着力提升透明度和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更好发挥法治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推动形成良好市场生态,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信心。

持续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


  境外上市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化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发布实施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规则,进一步表明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政策导向,为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提供更多渠道和机遇的愿景目标。

  在中金公司首席执行官黄朝晖看来,此次管理试行办法和配套监管指引的落地,不仅及时回应了市场关切,更是在新形势与新挑战下对原有监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优化和升级,从明确备案要求、加强监管协同、明确法律责任、增强制度包容性等多个维度,作出了更为完善和系统的规范。

  “新规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填补了境外上市监管空白和制度短板,将境外上市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坚持‘放管服’,也明确了监管红线。”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李曙光表示,新规的出台,彰显了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决心信心,夯实了境外上市监管的制度基础,为企业境外上市提供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制度环境。

  据悉,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研分析和跟踪评估,不断将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更加完善的制度安排,并适时推动将管理试行办法上升为行政法规,构建系统完备的境外上市监管法规制度体系,持续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埃及旅游业日渐回暖,业界期盼接待更多中国游客
埃及旅游业日渐回暖,业界期盼接待更多中国游客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1月20日,在埃及开罗国际机场,表演埃及传统舞蹈大裙舞的演员与中国游客合影。当日,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埃及再度迎来中国旅行团。
            新华社记者隋先凯摄
 
  
  新华社开罗电(记者姚兵)从古老的神庙和金字塔奇观,到红海边的潜水度假胜地,世界各国游客正在埃及文明的吸引下纷至沓来。过去三年新冠疫情让这个文明古国的旅游业一度低迷,但随着各国不断放松对出入境的限制,埃及旅游从业者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景区,成群的骆驼趴在空地上,随时等待为游客服务。“这是我家世代相传的行当,我的祖父和父亲一辈子都在这里,养骆驼,接待游客。”家住景区附近的法拉格·穆罕默德说。
 
  穆罕默德子承父业已有27年之久,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过去三年疫情导致旅游业停滞,一度让他的生活陷入困境。“我有12头骆驼要养,没有游客就很难养活骆驼和家人。”
 
  “不过现在旅游业不断回暖,来埃及的中国游客数量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喜欢骑着骆驼游览金字塔,我很喜欢中国游客。”穆罕默德拍拍身边的骆驼笑着说。
 
  春节前夕,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首个赴埃及中国旅行团抵达开罗国际机场。埃及旅游和文物部等部门共同为中国游客举行欢迎仪式。
 
  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长特别代表、副部长加达·沙拉比对中国游客表示热烈欢迎。她说,埃方非常重视游客的健康和安全,将进一步提高接待中国游客的宾馆服务质量。
 
  埃及民航部长特别代表、埃及航空公司董事长叶海亚·扎卡里亚说,埃中两国都是拥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埃方期待前往埃及各个旅游目的地的中国游客数量不断增多。
 
  旅行团中,来自四川的冯建是三年来第一次出国旅行。他说,之所以选择埃及,是因为埃及跟中国一样,是文明古国,想亲身感受埃及文化。
 
  在10天的行程里,冯建和同伴们游览了金字塔景区、卢克索神庙等埃及著名旅游景点。“通过实地游览加上导游详细的解说,我对埃及文明和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他说。
 
  “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就能有如此璀璨夺目的文明和高超的建筑工艺,这对于我们从事建筑工程行业的人来说,感觉特别震撼!”说起这次旅行的收获,冯建激动不已。
 
  来自北京的傅博今年春节也选择来埃及旅游。“除了游览景区景点外,我喜欢晚上漫步在尼罗河畔,品尝烤肉等当地特色小吃。”
 
  记者在哈里里市场、吉萨金字塔群景区、卢克索神庙等热门景点采访时看到,景区停车场停满旅游大巴,来自各地的游客纷纷拍照留念,纪念品店铺老板的叫卖声络绎不绝。
 
  “中国游客在埃及旅游业的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中国游客数量众多,他们也是购买古董和纪念品最多的游客群体之一。”哈里里市场一家经营纪念品商店的店主卡里姆·穆罕默德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张开双臂欢迎更多中国游客的到来。”  (参与记者:刘佳琪、鲍佳艺)
 
湖北十堰:推动汽车工业换道领跑
湖北十堰:推动汽车工业换道领跑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武汉2月21日电(记者李伟)每隔2分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自今年春节后开工以来,东风小康十堰基地空港工厂总装车间生产忙碌,订单已经排到月底。

  东风小康十堰制造公司总经理杨运会介绍,凭借领先的智能喷涂系统和整车总装控制系统打造的柔性生产线,工厂可实现汽车颜色、车型的切换。公司既能生产燃油车,也能生产纯电新能源车,已实现“商乘并举、油电并重”的产线布局,整车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已居全国前列。

  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湖北十堰是原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老家”。自建市以来,汽车产业便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依托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做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是十堰努力在全球汽车市场实现“弯道超车”的“杀手锏”。

  如今,十堰已形成以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的新能源整车研发生产格局,全市具备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企业达8家。据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统计,全市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0.7万辆,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5.5万辆,同比增长57%。

  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协同创新,发挥着创新链集聚效应。其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核心“赛道”。

  总投资约240亿元的正威(丹江口)新能源智造产业园的厂房外机器轰鸣,工人正在进行园区建设的收尾施工。园区以高比能锂离子电池、锂电正负极材料等项目为核心,全力打造新能源核心产业集群。

  十堰市张湾区远景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的9号电芯车间内干净整洁,技术人员正对设备进行最后调试,下月即将正式投产。张湾区委书记张涛介绍说,项目产线调试与厂房建设同步进行,实现2022年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到今年6月底,项目规划的7条产线将全部调试完成,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如何让汽车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气象?十堰市市长王永辉表示,产业转型是换道领跑的关键一招,十堰将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新定位,全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十堰这座汽车城正向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拓展。目前,昊朔新能源等行业头部企业相继在十堰落地建成投产,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在十堰完成布局。

 
政策持续加力,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护航
政策持续加力,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护航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王聿昊、张辛欣)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商务部明确引导各地在牌照、充电、通行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继续扩大二手车流通,加快建设完善全国性的二手车信息查询平台……连日来,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不断推出。

  新能源汽车既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新动能的重要支撑点,也是稳工业、稳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政策持续加力有助于产业克服多因素影响,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巩固优势地位。

  走进4S店,新能源车摆在“黄金展位”,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企业车间里,自动化生产设备忙碌作业;工厂外,一辆辆新车驶上滚装船,走向海外市场。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90%。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尽管2023年1月,受购车优惠政策提前透支需求、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有所回落,但从长期看,产业仍保持较强发展势头。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市场的重要拉动力,是稳工业的重点行业,稳大盘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实施新能源汽车领跑强基工程,扎实锻造新优势。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日前联合深圳银保监局等四部门印发《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12条具体举措,进一步完善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金融生态;浙江不久前印发《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要求通过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支持,优化动力电池产能布局等方式,提升整车规模和竞争力、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和特色优势零部件产业竞争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中国车用操作系统开源计划,推动产业形成协同创新合力……从完善金融生态、提升产业链效率到推进技术攻关,相关部门、协会和地方纷纷出台举措,护航产业发展。

  在浙江宁波的领克汽车余姚工厂,4个车间并行作业,千台智能设备高速运转。领克汽车余姚工厂制造副总监陈关刘说,将加快产业链协同,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1月中旬,赛力斯新能源车型SERES5亮相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新车订单超过2万台。赛力斯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形成了高性能纯电驱动技术和智能增程电驱技术,推出电动汽车及三电产品,在欧洲的市场基础逐步稳固。

  车企深耕产业链、聚焦关键技术,努力打造核心优势。业内的一系列实践不断完善和优化产业发展的环境。

  今年春节假期,蔚来充电桩累计服务订单数超过90万,在高速公路换电站免费为车主换电37万次,对充换电模式持续优化与探索,努力化解车主的“电量焦虑”。

  国家能源局不久前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20万台,同比增长近100%。

  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换电模式也在推进。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16万余家新能源汽车换电相关企业。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6.8万余家。

  工信部表示,将推动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健全适应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绿色能源供给系统、新型信息通信网络体系,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高效互动,与交通、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

  但也要看到,特斯拉大幅降价,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车企不断推出新能源车型,也让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面临更严峻的市场竞争。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盈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竞争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也要警惕整车和动力电池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进一步做好国内锂资源的适度开发,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对此,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政策供给,优化发展环境,编制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保障好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

  “我们将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后续支持政策,深入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发挥龙头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为产业发展添薪续力。”田玉龙说。

 
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启动
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启动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张辛欣)记者21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根据通知,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初核和推荐。工信部将组织专家对各地上报的推荐材料进行评审和实地抽检,并根据审核结果对拟认定的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进行公示。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从中央到地方,全局部署、靶向发力,作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工信部此前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显示,疫情影响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显示出更强的发展韧性。对参与评估报告的城市开展问卷调查显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47.20%的企业在未来一年有引进人才计划,67.74%的企业有创新研发计划,分别超出样本企业平均水平16和25个百分点。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工信部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造更好更优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在资金、人才、技术、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不断完善培育服务举措,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

 
长江中游四省会 城市签署“三年计划”
长江中游四省会
城市签署“三年计划”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武汉2月21日电(记者熊琦)21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九届会商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个省会城市协同十二个观察员城市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力争促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行动计划提出,要发挥“四市”引领作用,以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为引领,加快建设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绿色发展先行区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会上,“四市”还与黄石、岳阳、安庆、九江、黄冈、株洲、铜陵、抚州、咸宁、湘潭、六安、宜春十二个观察员城市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2023年重点合作事项》,共涉及40项具体事项,包含28项跨省合作事项,以及12项都市圈合作事项。

 
重庆出台14条措施支持消费恢复,助力扩内需
重庆出台14条措施支持消费恢复,助力扩内需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重庆2月21日电(记者刘恩黎)重庆银保监局日前会同重庆市金融监管局、重庆市商务委出台了14条举措,围绕金融支持消费恢复、助力扩大内需等方面,引导辖内金融资源进一步加强对消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支持,有序推动消费供给提质,促进消费需求释放,支持消费市场纾困。

  相关措施包括了推动优化消费供给、助力释放消费需求、融合丰富消费场景等未来多方面工作举措。

  重庆将聚焦商品制造核心企业、服务消费主要行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等供给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信用贷款产品,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广主动授信及灵活便捷的融资模式。

  相关金融机构将有序激发重庆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优化汽车金融服务,释放消费潜力;创新推出新市民专属金融产品,满足新市民消费信贷和保险保障需求;大力支持绿色消费,通过利率优惠、息费补贴等形式,促进当地居民耐用消费品的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

  重庆还将着力推进金融服务和消费场景的融合发展,拓展线上线下合作模式,强化消费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弥合金融服务和消费场景断点,积极为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发放消费券提供技术、渠道和服务便利。

  此外,相关措施还包括了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要求辖内金融机构如实充分披露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严格规范产品营销和逾期催收,持续优化消费咨询、投诉处理机制,积极参与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无锡香港两地企业集团签约43个项目
无锡香港两地企业集团签约43个项目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香港2月21日电(记者黄茜恬、何磊静)“双湾融合 共创未来”2023无锡-香港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21日在香港举行。无锡和香港两地的企业集团共签约43个项目,主要涵盖人才、产业、创新、金融等领域。

  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300多位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代表出席此次活动。

  交流会上举行了无锡香港科创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无锡—粤港澳大湾区(香港)经贸促进联络处揭牌仪式,旨在打造“太湖湾、大湾区”双湾融合前哨站,吸引更多香港企业在锡投资布局,着力推动无锡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致辞表示,自2021年提出建设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以来,香港始终是无锡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对外投资目的地和境外上市的主阵地。在外资外贸上,去年实际使用港资27亿美元,占全市外资的七成。每年有60亿美元的货物通过香港运往世界各地,对香港的投资占全市对外投资的1/4。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视频致辞说,无锡市在科创与工业体系发展方面一直享负盛名。这次无锡市政府来港,与香港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将推进太湖湾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创科合作,为未来加强双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务实合作铺路搭桥。

  在日前举行的2023无锡(香港)文化旅游推介会上,江苏无锡面向港澳同胞推出包括50万张知名景区门票和1000间精品酒店客房在内的“千万好礼免费游无锡大礼包”。

 
用电增长 物流繁忙 千里招工 从三大“窗口”看山东开年经济活力
用电增长 物流繁忙 千里招工
从三大“窗口”看山东开年经济活力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济南2月21日电(记者袁军宝、陈国峰、邵鲁文)用电量走出上扬曲线、铁路港口物流繁忙、就业市场人才供需两旺……开年以来,山东企业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记者近日从电力、物流、就业三个窗口观察山东经济态势,感受经济发展活力、动力。

用电曲线上扬 工业马达轰鸣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烟台)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零部件的企业,节后企业订单激增,国网烟台供电公司为其配套建设了一条10千伏供电专线。这家公司的公用设施工程师滕华说:“动力有了充分保障,目前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

  用电量是工业经济的晴雨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从春节后正月初七复工到正月二十九(1月28日至2月19日),山东电网全网用电量39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2%,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11.1%,是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力量。

  “今年以来,全省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用电增幅达350.52%,互联网数据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计算机制造等行业用电量快速增长,折射出山东经济新变化。”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市场营销部营业处处长王鑫说。

  经济的复苏向好,不仅反映在存量项目的用电量增长上,也反映在新增用电项目的增多上。近日,潍坊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准备新上产能,以保障一批韩国客户的智能装备按期交付。“我们为这一项目用电开辟了绿色通道,边建设、边验收,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项目尽快投产。”国网诸城市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据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介绍,今年计划新开工线路2886千米、变电容量2499万千伏安,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再创新高。

铁路港口繁忙 经济脉动强劲


  走进济南济西站,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列车不停地驶进驶出,无论是场站上还是调度室里,工作人员都十分忙碌。

  “每天有电煤、矿石、粮食、汽车配件等70多万吨物资在这里集结编组,发往全国各地。”济西站调度车间值班站长孙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济西站日均货运办理量达20878辆,同比增加9.5%。

  在国内物流畅通繁忙的同时,山东持续拓展中欧班列线路辐射范围,加密国际海运、航空航线,不断提升国际物流通达效率和服务水平。

  近日,满载叉车等大型建筑工程设备的中欧班列从济南董家镇站驶出,将经霍尔果斯口岸到达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国铁济南局董家镇站货运主任单希闯说,今年以来,通过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品类越来越丰富,既包括大型机械设备,还有水果、肉类等以往没有的生鲜食品。

  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随着港机轰鸣、吊臂起落,一艘艘外贸滚装船启航驶向欧洲;在山东港口日照港,货轮满载着货品驶向日本、韩国……1月,山东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3%、集装箱同比增长10.2%,外贸形势良好。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司家军表示,2023年,山东力争新开行海运外贸航线15条,开行中欧班列2100列以上。

企业千里招工 人才供需两旺


  2月伊始,载有531名甘肃定西务工人员的专列抵达山东青岛,务工人员将以“点对点”形式精准输送到127家企业。

  新年伊始,山东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不少地市积极“走出去”招工。威海市人社局组织12家重点企业,组成跨区域招工团队,赴河北邢台市、邯郸市开展招工对接活动。

  “伴随着产业升级,威海的缺工类别由原来的普通操作工占主体,向各类熟练专业技工转变。”威海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科负责人刘正刚说,这次跨区域招工共达成用工意向1410个,实现了劳务合作和员工招聘的“双丰收”。

  作为每年就业服务的“开年大戏”,“春风行动”招聘活动也是观察就业市场、感受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

  在滕州市近期举办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上,128家企业共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7600余个。山东滕州尚品本色智能家居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杨曼说,随着市场形势向好,企业扩产需求大,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的近90人,缓解了用工压力。

  据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衣军强介绍,山东今年的“春风行动”招聘活动将一直持续到3月底,计划持续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200余场,预计提供60余万个就业岗位。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上海2月21日电(记者胡洁菲)共计8章、65条,包含23张图集、58个近期重点项目……21日在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表示,近日获批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印发后,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为其他地区编制和实施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总规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建设、治理的基本依据,要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严格执行,强化底线约束。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该规划无论是在技术路径还是协调的方法机制方面,都没有先例可循,在处理技术性问题、兼顾各方诉求等方面,克服了诸多挑战。”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示范区总规在空间战略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明确“不搞集中成片、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根据示范区总规,到2035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03.6平方公里以内,较现状建设用地减少15.7平方公里。同时,示范区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到2035年河湖水面率不低于20.6%,森林覆盖率大于12%,绿色交通出行比重提升至80%。

  深化互联互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将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网络,构建由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构成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轨道上的示范区”。

  强化优质共享,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将统筹推进公共服务高品质发展。到2035年,争取在示范区布局6处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布局3处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区)。

 
京津雄核心区实现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形成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
京津雄核心区实现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形成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石家庄2月21日电(记者冯维健、王民)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21日召开的“河北省着力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持续向纵深拓展。目前,京津冀地区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京津雄核心区实现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形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赵同安表示,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围绕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突出雄安新区枢纽作用,河北省编制了《河北雄安新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等5个交通专项规划,在雄安新区积极布局“四纵两横”高速铁路网、“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网格化普通干线公路网和“一干多支”水上交通体系。

  目前,京雄城际铁路通车,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建设加快推进,雄商、雄忻高铁开工建设,“四纵两横”高速铁路网络正逐渐成形,雄安新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赵同安表示,“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设,河北省通车里程达到8243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省会石家庄到北京实现1小时通达,石家庄与廊坊、承德等地实现高铁直达。

  在公路网络方面,目前,河北省公路里程达到20.9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8326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先后打通、拓宽与京津之间的“对接路”42条段,总里程2540公里;连通干线公路达到47条、74个接口。

  如今,功能互补的津冀环渤海港口群基本建成,河北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246个,设计通过能力11.6亿吨,吞吐量达12.8亿吨,大宗物资运输主枢纽港地位不断巩固。津冀港口集装箱合作航线达到7条,干支联动的集装箱运输网络加速完善。随着河北机场集团以委托管理形式加入首都机场集团,京津冀机场群主要机场实现一体运营,不断加强安全、运行、服务等标准对接,推动运行协同化、管理一体化,石家庄机场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据了解,目前,河北省正在与京津共同推进首都地区环线高速承平段、三河平谷段等6个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强化与天津港集装箱运输干支联动,积极推进津冀港口协同发展。

  根据规划,2025年前,雄安新区将重点构建“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和网格化普通干线公路网,支撑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廊坊北三县将重点推进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快速路系统建设,服务跨界通勤需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将重点建设与京津雄多联系通道,打造区域人流物流枢纽集散地,全面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向广度深度拓展。

 
小沃柑串起百亿元产业链 “中国沃柑之乡”广西武鸣采访见闻
小沃柑串起百亿元产业链
“中国沃柑之乡”广西武鸣采访见闻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宁2月21日电(记者何伟、杨驰)一箱箱刚刚采摘的沃柑被装上货车,销往各地;在沃柑智能化分选线上,工人们忙个不停;标准化种植基地里,网络主播和果农在镜头前热情地向网民推介……在“中国沃柑之乡”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正是一片繁忙的春收销售景象。

  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光热条件,武鸣区把发展沃柑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近10年来沃柑种植面积达46万亩,2022/2023年采收季预计总产量约150万吨。

  “眼下行情不错,一公斤沃柑地头收购价六七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当地一家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绍文掏出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前来拉货客商的信息。“河南、江西、黑龙江和新疆等地客商都有,武鸣沃柑非常受欢迎。”

  “致富果”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其中。家住宁武镇英烈村的63岁脱贫户陆孔班跟其他果农学习沃柑种植技术,在自家果园种了7亩多沃柑,预计今年能赚几万元。“种沃柑比过去外出务工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人。”英烈村党总支书记陆梅湘介绍,全村几乎家家种沃柑,目前种植面积5000多亩。

  “仅种植板块,种1亩沃柑,1年纯收入超5000元。”武鸣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潘贤温说,沃柑还带动分选、包装、物流、电商等产业,武鸣区共有水果分选包装厂130多家,可就地吸纳就业人员1万多人。

  每颗沃柑要拍42张照片,用时还不到1秒钟……这样的“黑科技”就在位于武鸣的广西鸣鸣果业有限公司采后分选中心。一台台光电智能分选设备为每颗进场沃柑拍照筛选,通过果面、颜色、重量、果型等维度将果品分选为25个等级,再进行分类包装销售。

  公司董事长纪素峰说:“我们注重信息技术在规模果园及供应链的运用,通过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保证沃柑的品质,也有助于沃柑更好地走向海外市场。”

  纪素峰说,公司的沃柑产品畅销国内,向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出口,今年还计划出口800吨到北美市场。

  被武鸣沃柑吸引的还有各地的电商主播。在直播间,杨锐拿着一颗沃柑说:“这就是当下最受欢迎的无核沃柑,每颗沃柑都有一个二维码,可追溯产地、质量等信息。”宁夏小伙儿杨锐带着一支电商团队,从银川来到武鸣,在广西云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沃柑生产示范基地或分选加工车间,通过直播平台向网友推介武鸣沃柑,网民纷纷下单。

  武鸣区区长尹玉林表示,武鸣区围绕产业振兴做强做优沃柑特色产业,进一步健全沃柑生产、加工、经营和流通等产业体系,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四川省纪委监委通报8起国资国企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
四川省纪委监委通报8起国资国企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成都2月20日电四川省纪委监委20日公开通报8起国资国企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多名党员干部被严肃追责。

  巴中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巴中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原负责人罗少波套取国有资金违规接待等问题。2016年4月至2020年1月,罗少波通过签订虚假合同的方式套取资金110.5万元,其中104.5万元用于违规接待报销、购买名特产品送礼等费用支出,6万元用于班子成员违规发放津补贴。罗少波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攀枝花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余哲斌违规收受礼金问题。2016年至2022年,余哲斌多次收受下属所送礼金共计12.3万元。余哲斌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解除劳动合同,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天府分公司原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基建指挥部原总经理周德廷收受贿赂问题。2018年至2021年,周德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包、推荐工程分包、工作招录等方面谋取利益,与他人共同或者个人单独收受贿赂3000余万元。周德廷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解除劳动合同,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00万元。

  四川能投文旅公司原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周平双盲目扩张业务问题。2016年至2019年,周平双擅自决定重大生产经营事项,未经充分可行性论证和项目投资经济评审,不顾公司有关人员反对和质疑,实际投资10亿余元仓促上马某度假区项目,导致该项目面临重大损失风险。周平双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其他4起典型案例分别为:高县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投资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王世辉违规决策问题;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时亚昕违规从事营利活动问题;泸州市西南云海公司党支部书记孙永鹏违规兼职取酬问题;平武县光大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张晓斌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金问题。

 
北京一企业因违规举办学科类培训被罚1700余万元
北京一企业因违规举办学科类培训被罚1700余万元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阳娜)记者21日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北京优思博学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因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利用自有资金开展面向中、小学的学科类培训,被罚款1700余万元,并被责令暂时停止发行预付卡、停止办学,退还所收费用。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北京优思博学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自2017年9月1日开始,在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利用自有资金在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前进花园石门苑甲13号楼2层开展面向中、小学的学科类培训,至2021年8月29日停止上述经营活动。其间共招收806名中小学生,通过预收资金方式收取费用共计22148391.91元,当事人按照与消费者签订的合同分次兑付服务,并利用《剩余课时统计表》记录学生参加培训的次数,扣除预付款中的款项。

  另查明,该公司停止上述培训业务引发103名消费者的投诉,要求退还预付款。2022年8月26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向该公司送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退还消费者预付款。截至2022年10月18日,该公司退还所收费用共计4409030.53元。上述103名投诉者中有7人的预付款仍未退还。同时查明,该公司从事上述培训活动未使用商品,缴国家税费共计310177.51元,违法所得17429183.87元。

  2月17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该公司作出处罚决定,责令其暂时停止发行预付卡、停止办学,退还所收费用,并决定处罚17464183.87元。

 
外交部发言人: 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规则和秩序头号破坏者 事实早已撕下美国“和平捍卫者”的假面具
外交部发言人:
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规则和秩序头号破坏者
事实早已撕下美国“和平捍卫者”的假面具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董雪、邵艺博)针对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近日涉华消极言论,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说,事实充分表明,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规则和秩序头号破坏者,霸权霸道霸凌就是对待国际规则、处理国际事务的“美式标准”。

  汪文斌说,中方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破坏、践踏国际规则的不是中方而是美方。新华社刚刚发布了《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及其危害》报告,展示了美方霸权行径对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规则秩序造成的严重危害。

  他说,美国推行肆意妄为的政治霸权,从“新门罗主义”到“颜色革命”,从“五眼联盟”到“四边机制”,在世界各地煽动对抗、制造分裂。美国推行穷兵黩武的军事霸权,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2001年以来,美国以反恐之名发动战争和军事行动已造成超90万人死亡,在全球制造了3700万难民。美国推行巧取豪夺的经济霸权,从操纵国际经济金融组织、胁迫打压对手,到大搞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嘴上说着公平正义,心里想的却从来只有自己的“生意”。美国推行垄断打压的科技霸权,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大搞垄断,以国家安全为名将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大搞“无差别”监听窃密,成为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美国推行蛊惑人心的文化霸权,一边培植自身“黑金、黑论、黑嘴”的舆论产业链条,一边通过种种手段让别国媒体“消音”,以此操纵国际舆论。

  汪文斌说,事实充分表明,美国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规则和秩序头号破坏者,霸权霸道霸凌就是对待国际规则、处理国际事务的“美式标准”。不久前,美方不顾中方多次介绍有关情况,无视基本事实,编造“间谍气球”叙事,拜登总统亲自下令,悍然出动战机击落中方飞艇,这正是美方霸道霸凌做派的又一鲜活例证。

  “奉劝美方,与其给别人乱扣‘帽子’,不如反躬自省,纠正错误,摒弃霸权、尊重主权,摒弃霸道、共谋和平共处之道,摒弃霸凌、致力于互利共赢。”他说。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董雪)针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涉华言论,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说,美方是乌克兰战场的最大武器提供者。事实早已撕下了美国“和平捍卫者”的假面具,暴露了其“唯恐天下不乱”的真面目。

  汪文斌说,美方是乌克兰战场的最大武器提供者。“昨天美方还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军事援助,现在却不断散布中方提供武器的虚假信息,居心何在?美方口口声声要维护和平,实际上却大发战争财,美国军工企业从乌克兰战场赚得盆满钵满,良心何在?”

  “美方曾在阿富汗推行‘战斗到最后一个阿富汗人’的政策,难道今天还要让乌克兰‘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吗?”汪文斌说,事实早已撕下了美国“和平捍卫者”的假面具,暴露了其“唯恐天下不乱”的真面目。

  他表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基础上,是两个独立国家主权范围之内的事情。中方从不接受美国对中俄关系指手画脚,甚至胁迫施压。“美方应当切实反思自身所作所为,停止再做拱火浇油、趁火打劫、趁机牟利的事情,和中方一样真正致力于劝和促谈。”

 
美国人的小事化大与大事化小
美国人的小事化大与大事化小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最近发生的几件事,让人们见识了山姆大叔操控舆论的“话术”与“手段”——明明是很小的事,美国却别有用心地炒作甚至煽动,让世人觉得是天大的事;反过来,明明是天大的事,美国却声称“小事一桩”乃至绝口不提,企图让人们尽快淡忘。

  前者是小事化大,“流浪气球”事件是“代表作”;后者是大事化小,列车脱轨事件最为典型。

  先说“流浪气球”。一艘失控的民用无人飞艇受超强西风带影响,偏离了预定轨道,进入美国上空。到了白宫那里,这成了渲染“中国威胁”的绝佳道具,拼命借题发挥、炒作升级、扩大事态,在总统国情咨文中都大肆渲染。美方还上演“大炮打蚊子”式的“真人秀”——出动战机、发射导弹将这艘毫无威胁的飞艇击落,真是过足了“戏瘾”。

  很显然,这是美方导演的一出小事化大的典型案例,是美国故意制造的一场政治闹剧。明明是民用气球,偏要抹黑成所谓“间谍”气球;明明是由于不可抗力导致的偶发事件,偏要编造成中国“高空气球侦察计划”的一部分;明明是与政治无关的意外事件,偏要借题发挥上升到中美关系层面。“地球上空每天都飘着很多气球,难道美国都要打下来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发出这样的“拷问”,国际社会都很认同。

  明眼人看得出,美方反应过度和借题发挥导致事态复杂化、扩大化,如此小题大做让美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刊文指出,这个气球并未构成任何实际威胁,它是否搜集到了敏感情报值得怀疑。令人感到担忧的是,美政府对这个“流浪气球”表现出了近乎歇斯底里的反应。

  再来看看美国政府的另一面——大事化小。最近,美国两周内发生至少四次列车脱轨事故,尤其是2月3日发生的俄亥俄州危险品列车脱轨事件最令人揪心,滚滚黑烟在事故发生地上空弥漫,附近水体受到污染。美国环保局等政府部门坚称当地空气、水质均处于安全水平。但实际上,有毒化学品进入空气、水和土壤,烟雾刺激眼睛,死鱼浮上水面,主河道大片污渍……

  列车脱轨事故频发暴露了美国治理的深层次问题。一是美国基础设施欠账越来越多,铁路线路普遍老化,技术水平落后,在维护和更新方面投入不足,火车脱轨的风险增加。二是为了追求“降本增效”,牺牲安全性。三是由于利益集团的介入,危险品运输标准降低。路透社报道称,成本削减损害了铁路的安全性。阿根廷《第十二页报》网站报道称,美国铁路游说团体阻挠安全法规导致环境灾难,他们“投资”政治基金以使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获得通过。

  根据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数据,从2013年到2022年10年间,美国发生铁路事故近11万起,死亡7939人。

  小事化大与大事化小,看起来截然相反,却被山姆大叔用得炉火纯青。什么事情用哪招,什么时候要“变脸”,取决于对其自身利益的考量。

  从更广的视角看,小事化大也好,大事化小也罢,不过是山姆大叔“百宝箱”中两招而已。这不,最近山姆大叔还使出了另一个“绝活”——装聋作哑,大事不仅可以化小,还似乎可以化无。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有良知的人通过不同线索披露细节,称美国极有可能就是“北溪”管道被炸的肇事者。美国不仅是“主要受益方”,也是唯一有动机、有手段炸毁该管道的国家。但是,美国政府和主流媒体对此保持着非同寻常的沉默,心照不宣、非常默契。

   (记者吴黎明)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土耳其再发地震,“道路像波浪一样起伏”
土耳其再发地震,“道路像波浪一样起伏”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据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郑昊宁)土耳其南部哈塔伊省20日再次发生地震,震级6.4级,随后发生多次余震,造成至少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不少在本月初强震中受损的建筑彻底坍塌。

  土耳其灾害与应急管理署通报,哈塔伊省德芙内区当地时间20日20时4分发生6.4级地震;大约3分钟后,该省萨曼达区发生5.8级余震,20分钟后发生两次5.2级余震。随后,这一与叙利亚相邻的省份再次发生20多次余震。

  当地居民穆罕默德·厄尔马克告诉法新社记者:“道路像波浪一样起伏,建筑前后摇晃,汽车被从左甩到右。地震把我晃倒在地。”

  多家媒体报道,20日的地震震感强烈,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也有震感。路透社在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的两名报道员说,他们感到地震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土政府官员一度呼吁民众远离海边,但随后通报地震不会引起海啸。

  土耳其南部卡赫拉曼马拉什省本月6日发生7.7级地震,附近地区迄今发生数千次余震,给土叙两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土耳其政府20日统计数据,强震在土境内造成至少41156人死亡、超过10万人受伤,灾区有超过8.4万栋建筑坍塌、严重受损或急需拆除。哈塔伊省是土耳其因地震死亡人数最多的省份。

  土耳其位于地震多发带。2011年,土耳其东部凡省发生7.2级地震,造成644人死亡。2020年,土耳其西部爱琴海海域发生6.6级地震,造成116人死亡。土方官员说,6日强震之后的余震可能持续一年。

  哈塔伊省居民厄尔马克担心,这里“已经不再安全”。自6日强震以来,他晚上一直睡在车中。20日地震发生时,不少无家可归的震区灾民正住在临时帐篷里。

 
日本民众与大熊猫“香香”依依惜别 外交部发言人:欢迎广大日本民众来中国看望“香香”和她的伙伴们
日本民众与大熊猫“香香”依依惜别
外交部发言人:欢迎广大日本民众来中国看望“香香”和她的伙伴们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东京2月21日电(记者郭丹、张伊伊)深受日本民众喜爱的大熊猫“香香”21日从东京成田机场乘坐包机回国,去中国四川“寻找伴侣”。

  当天清晨7时,东京上野动物园门口已聚集了150多位为“香香”送行的日本粉丝。当载着“香香”的卡车从人群面前驶过时,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记录,喊着“香香,再见”“香香,谢谢”,依依不舍与“香香”道别。一名粉丝说,即使去了远方,他们对“香香”的喜爱也将一直延续下去。

  卡车驶离后,上野动物园园长福田丰举办记者会,向喜爱“香香”的民众表达谢意。福田丰说,感谢大家守护“香香”平安出生、看着“香香”健康成长,感谢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对“香香”的饲养工作给予的宝贵指导。“香香”在日本期间温暖了大量民众的心,让大家感受到了幸福。

  同日,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就“香香”回归中国接受采访时说:“大熊猫非常受人喜爱。”

  “香香”出生于2017年6月,是上野动物园自然繁殖成功的第一只大熊猫。由于父母是从中国出借的大熊猫“比力”与“仙女”,“香香”所有权属于中国。如今,已经5岁多的“香香”已经进入繁殖适龄期,此时回国也是为了能尽快寻找到合适伴侣。

  “香香”将前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在接受检疫后再决定最终生活的地点。

  据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董雪)在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生活了5年多的中国大熊猫“香香”21日傍晚回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提问时表示,中日双方将继续开展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希望“香香”们不断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欢乐与友好,欢迎广大日本民众来中国看望“香香”和她的伙伴们。

  汪文斌说,“香香”是中日双方开展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的重要成果,更是促进两国友好交流的可爱使者。2017年“香香”出生以来,在两国社会各界的关爱呵护下健康茁壮成长,一直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香香”同其他旅居日本的大熊猫家族一道,为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作出了独特贡献。

 
普京宣布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普京宣布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莫斯科2月21日电(记者安晓萌)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在莫斯科向议会两院发表国情咨文时,宣布俄方暂停履行与美国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普京说,美国要求俄罗斯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所有条款,自己则“随心所欲”。美国想让俄陷入战略失败,还想检查俄方军事设施。对此,俄方不得不暂停履行这一条约。

  普京说,俄方并非退出该条约,只是暂停履行。

  普京指出,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世界,肆意践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基础。美国此前还退出与俄罗斯签署的《反导条约》。美国的一系列举动令俄美关系恶化。

  就乌克兰危机,普京斥责西方国家企图将这一地区性冲突推向全球性对抗。他说,西方国家正在增加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如果西方向乌克兰供应更多远程武器装备,俄方将不得不清除这些威胁。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由俄美两国2010年签署,2011年2月5日生效,有效期10年。2021年2月3日,俄美双方互换外交照会,完成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效期协议的相关内部程序,协议即日生效。条约有效期随后延长至2026年2月5日。俄美《中导条约》2019年失效后,这一条约成为两国间唯一军控条约。

  2022年8月,俄外交部宣布,俄方被迫暂时退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设施核查机制,原因是“美国一直希望在不考虑当前现实条件的情况下重启核查活动,为美方创造单边优势并剥夺俄罗斯在美国领土进行核查的权利”。

 
乌克兰危机重创欧洲经济
乌克兰危机重创欧洲经济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布鲁塞尔2月21日电(记者康逸)乌克兰危机升级一年来,欧洲经济遭受多重冲击,能源、产业、民生、环保等领域频亮“红灯”。分析人士认为,欧洲盲目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不仅安全利益被裹挟,经济领域也遭到反噬。更令欧洲不满的是,美国趁机大肆收割盘剥,独留欧洲咽下苦果。

外伤:盟友“吸血” 产业倒退


  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盟能源供应在多元化方面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整体上仍面临成本高、变数多的紧张局面。与此同时,藉帮助欧盟摆脱对俄能源依赖之名,美国能源公司和贸易商在欧洲赚得盆满钵满。

  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真蒂洛尼日前表示,2023年前五周,来自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仅占欧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7.5%左右,远低于2021年37%的平均水平。海运液化天然气所占比重则从2021年的20%增加到2023年年初的42%,增长一倍多。

  大宗商品数据分析公司克普勒的数据显示,2022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总进口量的41%,比上年增长154%。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重新成为欧盟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其中欧盟从美国进口额增长达53.5%,能源贸易增加和能源价格暴涨“功不可没”。

  研究机构和专家分析指出,美国以过高价格向欧洲市场供气,从地缘政治争斗中大肆渔利,靠乌克兰危机大发横财。

  近期,有消息人士爆料,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是美国军方在总统拜登授意下所为。相关数据显示,在“北溪”管道爆炸当月,美国对欧洲天然气出口量已占其天然气总出口量的70%,而欧洲天然气均价是美国天然气现货价格的七倍多。有专家认为,美国和北约破坏“北溪”管道,是美国对其欧洲盟友展开的“经济战”。

  除了在能源领域“巧取”外,美国还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对欧洲进一步“豪夺”,以高额补贴等激励措施,推动电动汽车和其他绿色技术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和应用,这给欧洲国家造成产业外迁压力。尽管欧盟方面一直争取美方平衡欧洲企业利益,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结果。

  比利时大型建筑公司埃泰首席执行官伯纳德·德尔沃表示,在欧洲能源成本飙升和美国保护主义立法的双重作用下,整个欧洲正面临“去工业化风险”。如果欧盟不着手干预,越来越多欧洲公司可能迁往美国,这种可能性“对欧洲来说非常危险”。

内伤:制裁反噬 民生困顿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制裁措施,大幅减少对俄出口,但受制裁反噬效应影响,欧洲能源价格飙升,通胀高企,企业遭受巨大损失,民众实际工资严重缩水,购买力下降。

  一年来,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断向消费者传导。今年1月欧元区通胀率达8.5%,尽管较此前有所回落,仍远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目标。同时,近期欧盟实施对俄石油产品限价和禁运,将导致国际市场油品特别是柴油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继而抵消欧盟抑制通胀的努力。

  总体而言,欧洲价格上升压力仍然较大,衡量潜在通胀趋势的关键指标核心通胀率继续上升。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前出席欧洲议会听证会时表示,高通胀对欧洲经济各领域和民众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

  受能源价格飙升、工资上涨和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欧洲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恶化。由于通胀压力持续存在,欧洲央行表示将继续紧缩货币政策,这将对企业活动造成压力并影响投资,进一步阻碍欧洲经济复苏。

  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欧盟企业申请破产数量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26.8%,达到2015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坦言,由于乌克兰危机仍在继续,欧洲经济前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在整个欧盟,民众和企业仍在经历艰难时期。”

  受能源供应安全所累,欧盟在减排问题上频频“开倒车”。去年冬季,多个曾大力呼吁弃煤的欧洲国家相继重开煤电厂。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决定重启或延长核反应堆服役时间。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能源危机,提高欧洲能源独立性。

 
走遍大半中国,他为玉米装上“中国芯” 云南省农科院首席专家番兴明育出60余个优质高产玉米品种,新增产值超170亿元
走遍大半中国,他为玉米装上“中国芯”
云南省农科院首席专家番兴明育出60余个优质高产玉米品种,新增产值超170亿元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番兴明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为了育好种,他每年有200多天在地里科研攻关;他走遍大半个中国,为玉米装上“中国芯”,打破国外高价也不愿卖种子的困境;他的足迹走过多个国家,他和团队累计向国内外发放玉米种质14000多份次……
 
  至今,番兴明团队累计选育出60余个玉米品种,推广优质玉米超1.4亿亩,新增产值超过170亿元,为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表现更优异的中国“玉米塔”发挥重大贡献
 

 
 
  本报记者杨静、王明玉
 

 
  在祖国西南边陲,秋收过后,许多群众家中,挂着一个个穗大、粒满、金黄的玉米棒子,满载丰收后的喜悦与幸福。
 
  这其中就有番兴明团队历时20余年选育的“云瑞408”。作为西南地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绿色高效玉米品种,它抗病、耐瘠、耐旱,比普通品种增产一倍以上,还可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2022年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获得丰收,实收测产亩产超过829公斤。
 
  “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番兴明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为了育好种,他每年有200多天在地里科研攻关;他走遍大半个中国,为玉米装上“中国芯”,打破国外高价也不愿卖种子的困境。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至今,番兴明团队累计选育出60余个玉米品种,推广优质玉米超1.4亿亩,新增产值超过170亿元;向国内外发放玉米种质1万多份次,培育的品种遍及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被老挝农林部授予杰出贡献奖。
 
  玉米育种,需要阳光的热力。学远古的夸父,年近60岁的番兴明如今依旧在玉米地里“追着太阳跑”。他说,玉米是他心中的“宝塔”,玉米育种也要向着金字塔塔尖攀登,努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表现更优异的中国“玉米塔”。
 
为消除饥饿,将根扎在泥土中


 
  在番兴明办公室里,房间一角放着一张1.2米宽的小床,另一角的衣架上,挂着他下地用的草帽和衣服。旁边的运动鞋上满是黄色印迹,那是被泥土浸染得无法刷去的痕迹。
 
  番兴明出生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父母都是山区教师。光脚的村民,天不亮就在地里干活,皮肤晒得又红又亮,却依然饿肚子……“让老百姓不再为饥饿所扰”不知不觉中成了番兴明的理想。1979年,番兴明考上了家门口的教育学院,但他没有“子承父业”教书育人,而是毅然决定复读。第二年,他以“县状元”的身份考入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
 
  1984年大学毕业后,番兴明被分配到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时隔多年,他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到农科院的情景:坐着马车好不容易到大门口,周围尘土飞扬,办公楼陈旧破败。“跟想象中在窗明几净的实验室里搞科研大相径庭。”刚工作那几年,虽然条件简陋,番兴明却像呵护孩子一样照管玉米苗。一次,景洪玉米试验基地遭遇洪水,眼看着宝贵的玉米资源就要被淹没,水性不好的他没有丝毫犹豫,跳下水抢救玉米苗。
 
  番兴明的玉米育种之路并不平坦。2003年,他在德宏州、保山市一带察看改良品种的玉米地,“一周前还是生机勃勃,一周后玉米竟然全部干瘪,叶黄、籽瘪,像被火烧了一样,连牛都不吃。”亩产不到200公斤,部分地区甚至绝收。番兴明懊恼又自责,但农户却纷纷来安慰他,这份信任给了他力量。
 
  后来,通过翻文献、请教专家,番兴明得知,这是真菌性病害,前期看不出症状,一旦爆发就是毁灭性的。为了解决这一病症,他和团队每天扎在科研地里,吃住在村民家,被蚊虫叮咬、皮肤晒脱皮是习以为常。经过两年攻关,他终于研发出抗灰斑病表现优异的“云瑞1号”品种,广受村民喜爱,也创下当时整个西南地区玉米品种权有偿使用的记录。
 
  “当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我的品种时,心里很幸福。”番兴明说,现在他只要一出新品种,很多人立马就种,也常打电话告诉他种植情况。有时,他还会爬几个小时的山去看看。“只有在离农民最近的地方,才知道他们的需求。”
 
  带着农民的期盼,番兴明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用电脑看数据看不出品种的真实表现,必须到地里去。”如今,番兴明每年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待在农田里。他带的20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从一开始觉得下地很枯燥,到现在也养成每天看玉米的习惯。多年来,他和团队累计推广优质玉米超1.4亿亩,新增产值170多亿元,助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民增收致富。
 
放弃“天价”聘约,打造中国“玉米塔”


 
  在番兴明办公室的抽屉里,放着一份2001年的合同。
 
  这份合同来自某国的一家跨国种业巨头。合同上写着:工作地点北京,配备三至四人团队,每年300万科研经费,每月工资4000余美元……
 
  这样的待遇,即便在今天也十分丰厚。要知道,当时番兴明每月工资约1000元。但面对这样一份“天价”合同,番兴明没有签。
 
  1999年,在一场国际会议上,该公司专家听了番兴明的报告后,主动邀请他去北京。番兴明回忆,当时是两个专家一起给他面试,还劝他说:“你的工资已经是最高的了。”
 
  合同寄来后,公司又打来很多电话。番兴明说:“当年很多人笑我‘傻’,放弃这么好的机会,我自己也似乎找不出什么理由可以拒绝。”
 
  直到跟番兴明深入交谈以后,记者了解到他当年拒绝的重要原因——签署这份合同,公司的要求是,科研成果不能在任何刊物上发论文,只属于公司。但番兴明却认为,科学家就是要把新发现分享给大众,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国家、社会和广大老百姓。
 
  他知道,高薪可以为家里减轻负担,让家人过上更优渥的生活;他也知道,大平台可以帮他更快取得科研成果,功成名就。这些年来,番兴明有过很多次类似的机会,却不为所动。在他的心里,国家利益重,科学事业重,名利最轻。
 
  “选育出具有‘中国芯’的玉米品种很重要。”番兴明说,全世界有300多个玉米种族,但被我国广泛开发利用的屈指可数,更多优异的核心种质掌握在国外的种业巨头手中,他们依托先期优势,选育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品种,为了保护商业机密,使用的种质都只用代号公布。这样一来,技术壁垒会越来越大。
 
  “现在鲜食玉米很受欢迎,但过去这是国外的品种,种子卖到600元/公斤,折合每粒约4毛钱,还不愿意卖。”番兴明说,如今,他和团队选育出的鲜食玉米品种,将种子价格从600元/公斤降至100-150元/公斤。
 
  不仅如此,番兴明团队还将“云甜玉1号”“瑞佳甜4号”等鲜食玉米品种成功推向市场,有的一根穗子上可以结出五颜六色的玉米,也有的一半是甜粒、一半是糯粒。“这些品种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也代表着我国在鲜食玉米品种上的突破。”番兴明兴奋地说。
 
  在番兴明的办公室,一个尚未“封顶”的“玉米塔”格外显眼,每层都挂有品种名称,每个品种都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既是番兴明对外展示玉米品种的一种方式,也是他追求卓越,让玉米造福群众的例证。至于为何不“封顶”,他说,要留下空间,摆放今后选育的更优异的品种,要让更多好品种惠及更多农户。
 
用真心和热爱,练就万里挑一的“慧眼”


 
  “在筛选育种材料时,番老师看得最准,他选的材料往往都是最好的。”玉米课题组的陈洪梅对番兴明的一双“慧眼”印象深刻。
 
  在番兴明看来,玉米育种是一项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工作,既要对理论和材料有深刻认识,也需要灵感的闪现。“要有万里挑一的眼光,才能精准地选出最适合配对的品种,提高育种效率。”
 
  几十年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让年近60岁的番兴明看起来略显疲惫,可当记者跟他聊到玉米育种,他的眼里却很有光彩。
 
  为什么玉米育种在他心中分量这么重?据他介绍,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的农作物,玉米种子占全国种业市场约40%以上。种源创新发展,玉米不能缺位。
 
  然而,多年来玉米病害蔓延、虫害加剧的情况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为此,番兴明走遍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玉米种植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育种技术,引进大批玉米种质资源并加以改良。
 
  如今,番兴明“热带单倍体诱导系”加倍育种技术比传统技术选育品种时间大大缩减,原来一个品种需要七八年,该技术只需两三年。
 
  不仅如此,为了应对北方玉米新发的病虫害,番兴明将热带种质北移,引入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北方也可以实现开花结果。“这个小举措,对保障玉米生产安全有重要作用。”番兴明说,过去尽管选育出不少玉米品种,但用的种质很相似,一旦某种病害大规模爆发,对玉米生产将造成很大损失。而将热带种质北移,可以提升玉米的抗病性,为后续选育新品种助力。
 
  “要想把玉米种业搞上去,根本出路在科技。”目前,番兴明团队主要科研攻关饲料、青贮、鲜食三类玉米新品种选育。他培育的种质资源遍播全国各地,创下多个纪录。
 
  在2200多米高海拔地区,“云瑞505”亩产可达1200公斤;“云瑞8号”达到国家高油玉米一级品质标准,解决了高油玉米产量低和抗病性差的技术难题;不久前实收测产的“云瑞408”是西南地区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绿色高效玉米品种,显著减少玉米发霉率,提升饲料养分利用率和畜牧生产效率,以及肉蛋奶的品质……
 
  “吃饱靠大米、吃好靠玉米。”番兴明认为,大米、面粉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但要有品质生活就需要优质蛋白,而玉米是畜牧业重要的蛋白来源。在吃饱的基础上,选育出优质的玉米品种,对提升国人的生活品质,满足大家对蛋白的需求格外重要。
 
  以优质蛋白玉米为例,它的产量与普通玉米产量一样,但内含的蛋白质更易被猪吸收,转化率能提高30%至50%。这就意味着,同等条件下,猪的生长周期能缩短30%。
 
  “最放松的时刻就是饭后到玉米地走走。”番兴明说,那时看着玉秆、玉米叶、穗子,脑海中还会自动“读谱”:这个品种有何种材料,哪些穗大、穗长的种质可以杂交组配。“云瑞1号”就是他饭后走出来的成果。
 
  “心在育种上,热爱它,它就不会辜负你。”目前,番兴明团队成功培育了60多个玉米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和技术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30多项,他坚定地说:“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大有可为。”
 
向着光,像候鸟追逐着太阳


 
  多年前,番兴明就意识到,研究玉米育种必须关注热带育种。如果说一双“慧眼”是育种成功的关键,那么先进的技术则是一束光,照亮育种道路。
 
  像候鸟追逐着太阳,番兴明步履不停。1988年,他到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培训,那里的玉米高产又美味,让他觉得玉米育种太有搞头了。他还遇到了诺曼·博洛格博士,博士鼓励他研究优质蛋白玉米,为他指明了科研方向。
 
  1998年,番兴明以访问学者身份到泰国学习。那些在外求学的日子,他一个人住在农场里,没有电视,甚至连一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只有夜里从山上跑入农场的一群猴子……每天夜里他都盼着快点天亮,好去地里干活。
 
  高强度的工作,还是让这位热爱篮球、喜欢爬山的科学家吃不消了。有一天,番兴明吃完午饭就跑到地里收获试验,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他直接晕倒在玉米地里,“被其他人抬到阴凉的芒果树下,才逐渐缓过来”。
 
  这股劲儿把许多外国专家打动了,番兴明慢慢跟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过去是我们出国学,现在是外国专家来跟我们学。”番兴明很自豪,也有了更大的梦想。
 
  2010年以来,他带领团队在老挝开展抗逆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累计筛选出7个适合当地种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并通过老挝农林部审定;还建立了境外优质高产杂交玉米示范和杂交种制种基地,培训了一大批老挝玉米科技人员;经他改良的玉米种质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性、抗旱性和丰产性。
 
  几十年来,番兴明的足迹走过多个国家,他和团队累计向国内外发放玉米种质14000多份次,为玉米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遗传材料。目前,他们正加强与南亚、东南亚交流合作,希望通过科研攻关,培育更多品种。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番兴明说,一些国家的人民依然在为填饱肚子四处奔波,但苦于没有好的玉米品种。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就要把好的种质进行交流共享。
 
  在番兴明看来,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发表在期刊上更有意义。
 
  “起初,团队成员也会觉得这项工作很枯燥、很累,如今在高温下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也不觉得辛苦。”在番兴明的带领和影响下,大家从不愿走出实验室到扎根基地,在与泥土打交道中感受到快乐。
 
  如今,番兴明依旧“向着太阳、追着光”,带着憨厚的笑容、爽朗的笑声,穿梭于科研地里。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觉得自己做得太少,采访中,他无意间说了好几次“要是时间能慢点,我能再多做点,该多好”。
 
“瓜秀才”育瓜记
“瓜秀才”育瓜记

( 2023-02-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农历新年刚过,“瓜秀才”朱学杰就忙得像个“陀螺”。

  飞去海南三亚的实验大棚看袖珍西瓜新品种繁育情况,再飞回河南洛阳孟津区,一头扎进公司实验室,忙活新品种选育。

  别人去趟三亚,提回来的是各种礼物,50岁的老朱带回来的是他选育的西瓜品种,“这是我心里最金贵的礼物”。

  1994年从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朱学杰决心返乡创业,把研发西瓜新品种当作毕生志向。扎根田间近30年,老朱从斯斯文文的大学生“长”成了脸庞粗糙的“瓜秀才”。

  凭着过硬技术和丰富经验,2006年,老朱创办了农业科技公司,结合河南、海南、新疆等地四季不同的种植条件,运用“多地四季定向选育法”,10多年间定向选育9代、培育出多个各具特色的“华晶”袖珍西瓜新品种。该系列品种含糖量高、成熟期早、亩产量大,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跻身西瓜主栽品种第一梯队。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公司运行过程中,技术品种推广不佳,招人留才颇为困难。虽然舍不得家乡故土,但有一阵子,老朱也想过离市场更近些,盘算去大城市闯闯看。

  朱学杰的烦心事,也是当地党委政府的操心事。洛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伟介绍,洛阳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人才引育、高素质农民培育等行动,搭建人才培养基地,出台引才配套政策,为农业农村引才育才提供保障。

  朱学杰陆续获得科研院所对接、人才引育、技术推广、税收土地等方面政策支持。巧借东风,老朱不仅破解了困扰已久的招才难题,还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筹建了省内领先的分子育种实验室。

  “90后”的李燕歌是老朱从北京最新引来的科研人才。2022年,在导师推荐下,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毕业的李燕歌放弃在北京打拼5年的事业,到洛阳加入了朱学杰团队,从事生物育种、基因编辑工作。除了人才公寓、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最吸引李燕歌的是老朱钻研西瓜育种的劲头,和他为农业人才搭建的科研平台。

  经过引才育才,朱学杰团队吸纳了包括李燕歌在内的各类人才12人,拿下了10多个省市级科研项目,参与制定河南省地方农业标准。公司研发规模也逐步扩大,建成2300平方米的创业创新服务中心、9个日光温室、18座实验大棚,以及各类化验分析室。老朱再也不提到大城市闯荡这茬事。

  招才引智上遂了心意的老朱,并没有志得意满。父辈就是瓜农,帮助更多农民吃上、吃饱、吃好农业“这碗饭”是老朱最大的心愿。

  走东家串西户,下瓜田进瓜棚,说西瓜道甜瓜,讲技术算收入,天天不离西瓜地,句句都是种瓜经,老朱在农技推广上下足了功夫。

  2020年,朱学杰获评孟津区首批“带领技艺传承好、带强产业发展好、带动群众致富好”的“三好”型乡土人才。名号虽不大,老朱却分外珍惜。

  “顶着‘三好’型乡土人才的帽子,不能辜负这份荣誉。”朱学杰主动请缨,利用公司场地承建了乡土人才驿站,他的手机成了农技交流推广“微课堂”。3年来,朱学杰及其团队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技术咨询服务1万多次,签订服务协议的企业及团队约200家。

  在朱学杰等一批乡土人才带动下,袖珍西瓜种植面积在当地突破1.6万亩,帮助企业和农户盈利超3亿元。“孟津西瓜”作为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已经走出河南,装进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居民的“果篮子”。

(本报记者韩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