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影像

05版:新华关注·家园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08版:新华国际

—从党的二十大看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一
引领
 
——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一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引领,贯穿于党的二十大各项议程,彰显在党的二十大精神之中——
 
  选举产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坚强核心引领壮阔征程;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真理之光引领复兴之路;描绘未来党和国家事业新蓝图,清晰目标指明奋进方向。
 
  这是一种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的向心力,这是一种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战斗力,这是一种为了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的执行力。中国共产党人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核心引领:发挥定于一尊的领航作用


 
  2022年10月23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见证历史性时刻。
 
  万众期盼中,刚刚当选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发出奋进新征程的豪迈誓言:
 
  “我代表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成员,衷心感谢全党同志的信任。我们一定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
 
  这一刻,新时代领航者的自信、担当,通过直播信号传遍神州大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信心倍增: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百年大党必将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事关无产阶级政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这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一次次被实践所证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
 
  勇担重任,举全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着眼长远,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应对挑战,采取最科学、最经济的办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敢于斗争,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国家发展和安全主动权;自我革命,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在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建立非凡之功,开创崭新局面。
 
  放眼新时代中华大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坐镇中军帐、全党上下“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的生动画卷徐徐铺展。
 
  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诸多“拦路虎”“绊脚石”出现在前进路上,一系列“最复杂”“最敏感”问题相互交织。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有着9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更加需要核心的引领。
 
  这是全党的意志,这是人民的选择。
 
思想引领:掌握改变中国的真理力量


 
  2022年10月27日,延安杨家岭秋意正浓。
 
  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共七大会址,从历史深处探寻中国共产党的制胜密码。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党的七大在党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党后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正确道路。
 
  在党的二十大闭幕会上,出席党的二十大的代表庄严表决,大会一致同意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
 
  一个理想崇高、志向远大的党,一旦掌握了科学的思想,就能够历经磨难而无往不胜。
 
  翻开风雷激荡的百年史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既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以高远的视野、深邃的思考,写下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以“四个自信”凝聚团结奋斗伟力,以“五位一体”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以“四个全面”协调推进战略布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观照人类前途命运……
 
  置身百年风云中擘画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站在世界版图前思考人类命运走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强大的时空贯通力、现实解释力、实践改造力。

 
 
目标引领:指明矢志不渝的奋斗方向


 
  时间回到10年前——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抚今追昔、话语坚定:“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伟大的目标,激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
 
  恩格斯曾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以宏阔目标校准航向、凝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目光总是深远而坚定。
 
  民族危亡之际,党的二大确立“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纲领,成为探索救亡之路的旗帜;新中国成立之初,“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目标,点燃激情昂扬的岁月;改革春潮涌动之时,建设小康社会的追求,唤醒亿万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代化强国蓝图,凝聚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磅礴力量……
 
  既胸怀远大理想,更善于埋头苦干。
 
  百年复兴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将宏大愿景同阶段性目标相结合,一步步推进,一桩桩实现。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大把握历史新方位、顺应时代新特点,作出“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战略安排。
 
  二者相比,新的部署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整整提前了15年。
 
  规划,沿既定方向目标稳步推进。
 
  从1953年至今,我国已接续制定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
 
  一份份规划(计划),犹如一座座里程碑,串联起中国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公路密成网、港口连五洋、“天和”驻太空、“祝融”探火星的伟大飞跃。
 
  梦想如长风,鼓起船帆;目标如灯塔,引领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一次吹响冲锋号角:“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广袤大地上,乡村振兴的战场奋战正酣,共同富裕的战鼓已经擂响,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滚石上山的毅力和爬坡过坎的勇气,沿着愈发清晰的路线图和施工表,向着共同的伟大目标矢志前进。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
 
  这正是胸怀梦想、目标清晰的中国共产党最真切的写照。
 
(记者张晓松、王子铭、高蕾)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习近平同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通电话
习近平同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通电话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20日晚应约同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是中德关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中德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德关系总体保持了向前向好的大方向,两国成为全方位战略伙伴。中德关系发展有着深厚民意基础、广泛共同利益和丰富成功经验。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中德关系就一定能够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中方愿同德方一道努力,推动中德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启中德关系未来成功的50年。

  习近平就下阶段中德关系发展提出三点意见:

  首先,双方应该坚持正确的基本认知。中德始终是对话的伙伴、发展的伙伴、合作的伙伴、应对全球挑战的伙伴。双方要继续通过对话凝聚和扩大共识,以建设性态度管控分歧,继续充实伙伴关系内涵。

  第二,中德合作务实开放,这是双方关系应该坚持的最重要特色。过去50年中德贸易额增长了870倍。双方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合作成果,加强市场、资本、技术优势互补,做大汽车、机械、化工等传统领域合作,挖掘服务贸易、智能制造、数字化等领域合作潜力。中方对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一视同仁,希望德方为中国企业在德投资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第三,引领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这是中德双方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中方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希望欧方坚持中欧互为战略伙伴的基本定位,坚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希望德方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德方在应对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全球性挑战方面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

  施泰因迈尔表示,非常高兴在临近岁末之际同习近平主席通电话,我至今对4年前访华的情景记忆犹新。今年国际形势经历了非同寻常的风云变幻,又恰逢德中建交50周年。50年来,德中关系日益紧密,内涵外延丰富广泛,合作成果非常丰硕,给双方人民带来了福祉。德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德方愿同中方认真回顾总结过去,规划展望未来,本着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的精神,不断推进德中关系进一步发展。我对未来德中关系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德方愿同中方加强交往沟通,适时举行新一轮两国政府磋商,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就地区热点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协调,更好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等共同挑战。德方赞赏中方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功作出的重要贡献,也愿积极促进欧中关系的发展。

  双方还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习近平强调,中方坚持主张劝和促谈,认为危机长期化、复杂化不符合各方利益。中方支持欧方展现战略自主,引领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实现欧洲大陆的持久和平和长治久安。

 
习近平同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通电话
习近平同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通电话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20日下午应约同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科特迪瓦是中国在非洲的重要合作伙伴。明年是中科建交40周年,值得双方共同纪念。中方高度赞赏科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愿同科方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巩固和深化中科关系,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指出,中科合作具有广阔前景。中方愿同科方加强全方位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加强水稻、可可等种植和加工合作,支持科做大做强可可产业,希望中方支持承建的有关项目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中方愿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赴科投资兴业,拓展双方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合作。中方赞赏科方发展和安全并重的执政理念,愿同科方加强政策交流,根据科方需求开展合作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中方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愿继续以实际行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行动计划,助力非洲发展。中方愿同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一道,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瓦塔拉表示,再次祝贺习近平主席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我对2018年对中国的国事访问留下深刻印象,对科中即将迎来建交40周年充满期待。中方为维护和促进包括科特迪瓦在内的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支持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支持、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方表示衷心感谢。科方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情谊。科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欢迎更多中国企业来科投资可可加工等产业,助力科工业化进程。科方愿同中方继续加强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合作,就地区和国际事务保持密切沟通协作。

 
“白鹤”舞金沙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白鹤”舞金沙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侯雪静、丁怡全)记者20日从三峡集团了解到,世界技术难度最高、单机容量最大、装机规模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至此,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这标志着我国在长江上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三峡集团在长江干流建设运营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通过这6座巨型电站联合调度,年均发电量可达3000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045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4840万吨,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这条走廊跨越1800公里,形成总库容919亿立方米的梯级水库群和战略性淡水资源库,其中防洪库容376亿立方米,占2022年长江流域纳入联合调度范围水库总防洪库容的53%以上,对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表示,白鹤滩水电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工建设、党的二十大以后全面建成的大型水电工程,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工程全部采用国产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重大突破。白鹤滩水电站投产运营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有重大意义。

  白鹤滩水电站坝址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境内的金沙江干流下游河段上。白鹤滩水电站工程规模巨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创造了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单机容量、300米级高拱坝抗震设防指标、地下洞室群规模等六项世界第一。

 
共绘巴蜀大地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观察
共绘巴蜀大地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观察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在一线采访了解到,川渝两地干部群众正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携手共织基础设施“一张网”,共谋现代化产业体系、共筑改革开放新高地,助推成渝地区向着“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目标坚定迈进。
 
共织基础设施“一张网”


 
  走进成都站扩能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往来穿梭,轰鸣声此起彼伏,十余台大型机械正在对老站房进行最后的拆除。
 
  扩能改造后的成都站,将成为成渝中线高铁始发站。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部署,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之一,成渝中线高铁建成后,成渝‘双核’将实现50分钟通达。”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客站建设指挥部工程管理一部副主任葛梅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西部内陆地区,补齐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短板,是川渝两地的重要主攻方向之一。
 
  重庆市发改委数据显示,仅2022年,川渝就推进实施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160个,完成投资1889.5亿元,10月底即提前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密集落子,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一张网”正越织越密——
 
  陆路,郑渝高铁已通车运营,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重庆段、渝昆高铁川渝段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中;川渝省际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20条;
 
  水路,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等项目加快建设,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航道体系基本建成;
 
  航空,今年上半年成都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均排名全国第一、重庆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二;重庆江北机场改扩建、四川乐山机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四川达州机场正式通航,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形成;
 
  ……
 
  内畅外联,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将深居内陆腹地的成渝地区与全国乃至世界高效联通。
 
  能源领域,川渝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上半年产量超过320亿立方米,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川南—渝西输气管道等项目进展顺利。
 
  新基建领域,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川渝已建和在建数据中心机架总量超36万个,成渝纳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算力枢纽节点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相关项目落户成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志说,川渝两省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久久为功,努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聚集。
 
共谋现代化产业体系


 
  满负荷运转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车间,每小时130台新车下线,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了38.5万辆的产销量。
 
  “我们95家核心供应商中,12家来自重庆,成渝两地实现优势互补,将有效降低风险和成本。”生产制造部部长李志强说,重庆还拥有江海联运的成本优势,是公司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公司制定了新的产品战略规划,明年起将进入新一轮产品研发成果向工业化生产转化的阶段。”李志强说。
 
  川渝优势产业正实现相融共促。川渝联合成立汽车、电子产业工作专班,共建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联合对外招商、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携手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川渝汽车产业展现出产业链合作的强大韧性,汽车产业实现逆势增长,合计生产汽车139.3万辆,同比增长6.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8%。
 
  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正加快崛起。川渝合力打造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加快推动氢能及燃料汽车电池应用示范,重庆、宜宾被列入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川渝间已建成11条省际高速公路电走廊。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支撑必不可少。川渝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瞄准基础科研和区域创新突出短板,联合对重大技术难点展开科研攻关。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超瞬态实验装置正紧锣密鼓建设中。它能在精确到“飞秒(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埃(1纳米的十分之一)”的尺度下研究物质瞬息变化,将解决先进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关键技术需求。
 
  算力,是支撑超瞬态实验装置等科研工作的基础。200多公里外的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畔,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近日整体搬迁至西部(成都)科学城,将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未来可实现成渝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间的超高速网络互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网络基础资源支撑能力,以构建高水平的网络数字环境和知识服务环境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力点。”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主任胡正银说。
 
  如今在西部科学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已呈全面开花之势。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项目、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平台、项目陆续落户或投入运营。
 
  “川渝携手补链强链,为产业链注入科创元素,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激发西部地区发展潜能,进而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说。
 
共筑改革开放新高地


 
  今年9月,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跨省域都市圈规划《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四川广安市全域纳入规划范围,成为全国唯一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
 
  “规划将以打破行政壁垒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重庆都市圈在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跨省域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积累经验。”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说。
 
  规划出台的基础,是川渝前期取得的一系列改革成果。2020年底,在四川广安市与重庆渝北区交界地带,川渝批准启动建设川渝高竹新区,承担起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重任。
 
  改革,需要有打破藩篱的魄力。广安和渝北分别抽调干部组建高竹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组建高竹开发公司,双方实现规划编制、基础配套、交通建设等多方面的一体化,为重庆都市圈跨省域同城化发展奠定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率先建立跨行政区域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协作机制;成渝地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加快推进……川渝正携手将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不用两地跑,太方便了!”在成都工作的魏林琳最近在重庆用公积金贷款购房,所有审核在线上进行,一天就能完成贷款申请。
 
  改革,让高品质“双城生活”走进现实。截至目前,第三批101项“川渝通办”事项已全面落地,通办事项已达311项,两地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同城化便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今在成渝地区,内陆开放新高地正在崛起——可沿长江黄金水道出海;以川渝为主要支撑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可通达东南亚等区域;从成渝地区出发的国际班列可直达莫斯科……
 
  12月7日和8日,两趟中老铁路水果冷链专列搭载着泰国、老挝等国的榴莲、龙眼等,先后抵达成都和重庆。这是川渝两地首次通过中老铁路从东南亚进口水果,标志着两地对RCEP国家水果进口铁路直达跨境通道顺利打通。
 
  中老铁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复杂形势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正逆势加速。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开通线路已达78条,是去年全年的5倍多,创造了通道运营5年来的新高。”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说。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数据显示,物流网络已覆盖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个港口。今年前三季度,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10.5万标箱、同比增长29%,货值191亿元、同比增长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川渝两地将加大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力度,努力将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成‘一带一路’的合作典范。”刘玮说。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川渝两地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巴蜀大地必将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记者李勇、惠小勇、赵宇飞、李力可)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2022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召开 王沪宁致信祝贺
2022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召开
王沪宁致信祝贺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厦门12月20日电2022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20日在厦门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向两岸企业家峰会理事会发贺信,代表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年会召开表示祝贺,向峰会全体会员和与会嘉宾致以问候。

  王沪宁表示,两岸企业家峰会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平台,成为两岸同胞携手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共圆中国梦的重要渠道。

  王沪宁指出,中共二十大就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战略部署,对两岸关系发展、祖国统一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将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和“台独”分裂,坚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进程。

  王沪宁指出,本届峰会以“建构产业合作新模式,打造绿色数字新经济”为主题,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聚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促进两岸合作,充分体现两岸同胞携手发展、融合发展的共同愿望,必将为两岸同胞交流合作注入新动力、开拓新空间、带来新收获。

  王沪宁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事业。希望两岸企业家做新时代新征程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希望峰会双方理事会广泛团结两岸企业界、工商界,秉持民族大义,把握时代大势,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而持续奋斗。

  峰会大陆方面理事长郭金龙和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副理事长陈瑞隆等出席年会,300多位两岸工商界人士参会。

 
坚定信心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坚定信心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这一重要判断,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发展趋势的深刻总结,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定力。

  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趋艰巨繁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预计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0万亿元。

  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从国际看,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从国内看,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社会风险点增多。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要从战略全局出发,坚持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带动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新部署,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经济恢复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

  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记者魏玉坤)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工信部:将扩大频谱资源供给
工信部:将扩大频谱资源供给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张辛欣)20日,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共同主办2022中国无线电大会。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在会上表示,将加强频谱资源统筹优化、合理布局,超前谋划和布局工业互联网、广域物联网、车联网等行业和领域频率规划,不断扩大频谱资源供给。

  随着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无线电频谱已成为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资源,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生产要素。田玉龙表示,工信部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解决频谱资源结构性紧缺矛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就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加快聚合国内外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12部门联合开展“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
12部门联合开展“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姜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春节期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的通知》,部署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出行、就业、收入等方面的暖心举措。

  通知提出,交通、铁路等部门要开通绿色通道,为农民工集中购买汽车票、火车票提供便利。按规定落实外出务工脱贫人口交通费补贴。统筹考虑疫情防控要求,对节前在外地务工集中返乡的、节后已确定工作岗位集中外出的农民工,根据实际需要视情提供“点对点”包专车、专列(车厢)等运输服务。

  通知要求,以节前提前返乡、节后延迟返岗的农民工为重点,加强动态监测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将脱贫人口作为优先就业帮扶对象,帮助尽快实现就业。利用春节假期摸排农民工技能培训意愿,鼓励农民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参加技能培训。

  通知还提出,各地人社部门要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加大违法惩戒力度,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快立、快调、快审、快结”长效机制,维护好农民工工资报酬等权益。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发放失业保险待遇,加强急难救助帮扶,做好留守老人、儿童关爱帮扶。

  通知还要求,广泛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为农民工疫苗接种提供便利,做好返乡农民工健康监测等服务。

 
中广核汕尾甲子9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建成投运
中广核汕尾甲子9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建成投运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中广核汕尾甲子9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新华社发(中国广核集团供图)
 
 
  据新华社深圳12月20日电(记者王丰、孙飞)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通报,20日9时38分,中广核汕尾甲子二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最后一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至此,中广核汕尾甲子9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标志着中广核汕尾近海浅水区1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中广核汕尾甲子海上风电场场区中心离岸距离约25千米,水深30米到37米之间,布置78台6.45兆瓦和50台8.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配套建设2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及一座500千伏陆上升压站。
 
  在汕尾海域,中广核已于2021年11月25日建成汕尾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随着汕尾甲子9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的建成投运,粤东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正式建成,共计装机容量140万千瓦,该基地每年可为广东省提供清洁电能超45亿千瓦时。
 
6城市获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6城市获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谢希瑶)据中国政府网20日消息,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在沈阳市、南京市、杭州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试点期为自批复之日起3年。

  批复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紧紧围绕本地区发展定位,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塑造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2015年5月,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2021年4月试点首次扩围,将天津、上海、海南、重庆4省市纳入。业内人士指出,持续扩大试点有利于形成“1+N”的试点格局,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11部门印发意见,多措并举推动家政进社区
11部门印发意见,多措并举推动家政进社区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潘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家政进社区的指导意见》19日对外公布。意见明确五方面推动家政进社区的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国基本实现社区家政服务能力全覆盖,推动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进一步增加,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根据意见,到2023年底,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的社区家政网点服务能力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国家政服务网点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意见明确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着力建设家政社区服务网点。支持家政企业以独营、嵌入、合作、线上等方式进驻社区,开展培训、招聘、服务等家政相关业务。鼓励家政企业连锁化运营社区网点。

  二是着力推动家政培训进社区。支持家政企业利用社区共享空间开展培训,推动家政培训“大篷车”进社区,为社区失业、退休等人员提供菜单式培训课程。推动家政院校进社区,鼓励申请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工青妇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家政培训进社区活动,并按规定进行补贴。

  三是着力挖掘家政社区就业潜力。支持家政企业吸纳社区未就业人员,通过分时段灵活服务等模式,实现“家门口就业”。按照已形成的协作帮扶关系,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直达社区服务网点就业。鼓励龙头家政企业以合伙人加盟形式,吸纳高校毕业生开办线上或线下的“社区家政小店”,担任“店主”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各地“双创”优惠政策。

  四是着力创新社区家政服务供给。鼓励家政企业与社区托育、养老服务等机构合作,促进居家养老、育幼和社区助餐等服务融合创新。支持具备条件的家政企业承接适老化改造项目,参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依法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五是着力创新家政进社区的供应链。支持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在社区发展。提升家政进社区规范化水平,引导社区家政服务人员100%持证上门。支持家政企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企业合作,推动特色农产品进社区,推出家庭新产品、新服务、新消费。

 
绿氢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绿氢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刘宏宇、潘洁)当前氢能产业逐渐进入发展快车道。北京市提出,2023年前,北京市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2025年前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上海市计划,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量约3300万吨,但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制氢,属于灰氢;绿氢(通过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电解水制氢)占比较低。如何让氢能产业更绿色、更低碳,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积极布局绿氢产业


  在广东佛山,氢能源有轨电车、氢能源公交车在城市穿梭,行人骑着氢能共享单车,加氢站随处可见……

  在距离佛山数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宝利煤矿,几个月前,一个“零碳矿区”实现了突破: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佛山仙湖实验室打造出矿山行业的首台氢能源运输用车,利用矿区丰富的太阳能光伏制氢作为车辆的动力源,能耗大的老问题得到解决。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说,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国企、民企、外企对发展氢能产业都展现出极大热情,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未来要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各地上马绿氢项目达40多个,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新疆等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

  今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2022年度风光制氢一体化7个示范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可年产6.3万吨绿氢;宁夏宁东2022年拟开工新建绿氢制备和应用项目4个,绿氢产能将达到3.6万吨;今年10月,广汇能源公司表示拟投资1.34亿元,在新疆建设绿电制氢及氢能一体化示范项目……

  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吉诗说,绿氢示范项目有四大特征:一是绿氢制备规模大型化,已进入万吨级;二是地域分布集聚化,以风、光资源丰富地区为主;三是终端应用多元化,由交通向石油炼化、煤化工领域拓展,为工业领域脱碳开展示范探索;四是项目主体多以央企为主,如中石化、国家电投、中国能建等。

为何要大力发展绿氢?


  日前,西班牙、法国、葡萄牙三国启动欧盟首条大型绿氢输送走廊计划,项目将在2030年前投入使用,每年输送绿氢200万吨,约占欧盟绿氢消费量的10%。

  专家表示,绿氢取代灰氢,将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说,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主要发达国家都出台了氢能发展战略,把绿氢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项。未来,绿氢将成为能源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全球仍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1年全球氢气产量达到9400万吨,基本来自化石能源制氢,绿氢占比仅为0.4‰,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9亿吨。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至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至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构建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张晓强表示,全球绿氢合作空间广阔,中国要积极融入全球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参与国际氢能标准体系建设。

  多位专家表示,当前应尽快制定绿氢国际标准。国家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蒋利军说,要想真正实现全球绿氢贸易,必须实现绿氢标准互认。

  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鲍威表示,绿氢认定需要有统一核算方法,同时需有相对客观、科学的指标体系。

下一步发力点在哪里?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远高于化石燃料制氢,成为绿氢进一步商业化的最大“拦路虎”。

  “大规模低成本绿氢技术路线尚不明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景春梅分析认为,碱性电解水制氢缺少规模化应用,难以适应风、光电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质子交换膜制氢成本高,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阴离子交换膜、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光解水制氢、热化学循环水解制氢技术还处于基础研发或试点示范阶段。

  景春梅介绍,电解水制氢成本是化石能源制氢的2到3倍,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相比化石能源制氢差距则更大。

  “绿氢成本高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张晓强说,要积极探索低成本的绿氢供应路径,稳步构建绿氢产业体系。

  “绿氢社会的到来,还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锐明坦言,成本问题是氢能规模化应用最主要的痛点,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降低,有赖于材料的技术进步,而这将会是比较长的过程。

  景春梅建议,未来应以绿氢为导向,鼓励新能源大基地优先发展制氢产业;鼓励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通过从绿电到绿氢,在化工、冶金等领域逐步实现绿氢对灰氢的减量替代。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要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强化绿色氢能消费引导,探索构建绿氢碳足迹证书制度。加快氢能产业碳市场建设,探索绿电交易、汽车产业积分交易等同国家碳市场的衔接机制,推动绿色氢能从制取到应用的产业全环节融入国家碳循环管理体系。

 
“复阳”传染性极低,与“二次感染”不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国外有研究发现,疫苗接种可以降低“二次感染”的发生
“复阳”传染性极低,与“二次感染”不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国外有研究发现,疫苗接种可以降低“二次感染”的发生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李恒、张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复阳”应该叫再检出,实际病毒核酸还持续存在,只是因为检测方法和采样方法及排毒的间歇性,导致“时阳时阴”的情况。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是否“复阳”应该用核酸检测作为标准。

  王贵强解释,“复阳”有很多原因,在采集样本的时候可能采集得不规范,导致假阴性;病人在恢复期的时候,可能残留一些核酸的片段,也会出现检测阳性。目前,用抗原做检测,如果抗原阴性,然后核酸检测阳性,这种情况不叫“复阳”。

  王贵强说,从传染性来看,既往大量研究并没有在“复阳”的病人体内分离到病毒,也没有发现其导致病毒进一步传播。从危害性来看,“复阳”的人群基本没有症状,只是核酸阳性,个别患者会出现咳嗽等残留症状。总体来看,“复阳”是新冠病毒感染相对常见的一种情况,传染性极低,不必恐慌。

  感染新冠病毒恢复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被感染,称为“二次感染”。“目前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二次感染’风险高于原来的毒株,包括德尔塔和原始毒株。”王贵强介绍,从“二次感染”出现的时间来看,一般有一段间隔期,不会说感染以后很快“二次感染”,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是极低的。即使感染了,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一般都是轻型。

  王贵强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国外有项研究发现,疫苗接种可以降低“二次感染”的发生,感染以后也能降低住院的概率。所以,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要加强疫苗接种。

 
广西:医生“网友”为居家新冠患者暖心答疑
广西:医生“网友”为居家新冠患者暖心答疑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晚上7点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楼灯火通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可结束在病房的工作后,回到休息室后第一时间掏出手机,认真地回复患者的线上问诊。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居家感染者的求医问药需求正大幅增长。自12月16日至今,王可在线上提供的问诊服务已超过1300人次。“不是每个人都有医生朋友,但可以有医生‘网友’。”王可说,刚刚过去的一下午就有近百条提问,趁着等待食堂送餐的空档,可以抓紧时间多为几名“网友”答疑。

  面对如此大量的问诊需求,如何做到准确、高效的回复?王可及时梳理了患者的提问,发现大部分的问题集中在退烧药的具体使用、鼻塞和咽痛等不适症状如何缓解等方面。他针对这些常见问题整理了一套图文并茂的回复模版,再根据个性化的情况给出特别提醒。比如,在回答一名自述“有成人蚕豆病”的患者问诊发烧该使用什么药物时,他特别叮嘱要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王可说,每次回复问诊都是一次医学科普的好机会,既可以让患者及时掌握“行或不行”、如何处置,也希望他们多知道一些“为什么”。

  除了答疑,及时甄别出须尽快就医的患者也是线上问诊答疑的重要环节。就在前天晚上,王可收到一名新冠患者在线问诊,称“去年有急性心肌炎入院……今天尿非常少,眼睛水肿,心率上到100多,怎么办?”他当即回复:“建议尽快去医院,不要有耽搁,今晚就去。”收到建议后,该患者随即前往医院,目前正住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针对近期一些医院发热门诊出现排长队等“看病难”问题,各地正着力优化流程、扩容医疗资源、增加诊室和医务力量。其中,互联网医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勇强介绍,广西已制定阳性患者分级分类治疗策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治疗,同时要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发展线上医疗,通过远程指导、互联网医疗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居家人员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

  晚饭过后,王可又投入到线上问诊服务中。“王医生,谢谢您这么晚还回复我”“您也要注意休息增强免疫力”……结束问诊前收到病患“网友”的祝福,也让王可倍感温暖。

    (记者黄凯莹)据新华社南宁12月20日电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违法典型案例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违法典型案例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赵文君)为引导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依法合规经营,市场监管总局20日公布一批查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违法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大幅提高药品以及抗原检测试剂盒售价。

  中核医药(湖北)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药品批发销售,11月15日至12月8日期间,该公司在药师帮平台批发销售连花清瘟胶囊(规格:0.35g*24粒),售价由11.55元上涨至37元。在进货成本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大幅提高销售价格,涉嫌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目前案件调查终结,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拟作出责令改正并罚款90万元的行政处罚。

  北京万拓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每盒25支的抗原检测试剂盒以25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销售价格远高于同时期周边市场同类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价格。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对该公司涉嫌哄抬价格及无证经营的违法行为已立案调查,拟作出3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淮安百源堂药房有限公司12月1日销售连花清瘟胶囊,将售价从14.9元提高至24元。该公司在进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高销售价格,涉嫌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已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拟给予当事人罚款7万元的行政处罚。

 
抗新冠病毒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抗新冠病毒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温竞华、张泉)近日,是否有必要使用、能否自行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2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目前推荐的抗新冠病毒药物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王贵强介绍,目前,大部分人感染新冠病毒后表现为轻型或无症状,但也有少部分病人尤其是有基础病和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会出现肺炎等症状,对这类重症高风险人群应进行早期干预。

  王贵强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推荐了三种抗新冠病毒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和阿兹夫定,早期使用都可能减少重症的发生,缩短病程和病毒排毒的时间。但这三种抗新冠病毒药物都应在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其中,单克隆抗体需要静脉给药,需要在住院期间使用,在门诊或家里不适合使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属于小分子抗病毒药,适应症人群是轻型和普通型,使用时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阿兹夫定可以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但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层面会逐渐提供相应的抗新冠病毒药物,请感染的人群,尤其是重症高风险的人群,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使用这些药物。”王贵强说。

 
加快新冠肺炎临床急需药品的审评审批
加快新冠肺炎临床急需药品的审评审批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戴小河)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黄果20日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格保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给疫情防控提供更多更好的“武器”,国家药监局依法依规启动应急审批程序,加快新冠肺炎临床诊疗急需药品的审评审批。

  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疫苗5个,另有8个新冠病毒疫苗经有关部门论证同意后纳入紧急使用;批准治疗药物11个、各类检测试剂128个。对于已经上市但需要扩大供给的,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将采取靠前服务,加快药品上市后变更审批程序,允许企业采取委托生产等多种办法,快速增产扩能。

  国家药监局还与卫生健康、中医药管理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对儿童用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调剂使用申请实施快速审批,原则上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一些管用好用的医院制剂,可以更快地在更大范围内服务患者。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退热、止咳、抗菌、抗病毒等四类药品共有194种,涉及批准文号9000多个。关于老百姓十分关注的解热镇痛类常用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情况,根据2021年企业年度报告数据,布洛芬的有效文号共446个,其中2021年在产104个;对乙酰氨基酚的有效文号共986个,其中2021年在产111个。目前,这两个品种的在产制剂企业都在逐步释放产能。

  此外,我国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原料药产能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国内制剂生产需求。

 
老年人如何居家治疗?婴幼儿感染后如何照护?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老年人如何居家治疗?婴幼儿感染后如何照护?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热点问题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张泉、温竞华、李恒)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保障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备受关注。老年人如何进行居家治疗?婴幼儿感染后如何照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做好哪些必要准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感染

使用抗病毒药物需医生指导



  “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说,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和没有打疫苗的老年人,这些人群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要特别注意避免感染。

  老年人万一感染,是否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目前,大部分人感染后表现为轻型或无症状,但对重症高风险人群,还是要进行早期干预。”王贵强说,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荐了几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和阿兹夫定。

  “抗病毒治疗可以缩短病程,降低重症的风险,但抗病毒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在家里随便使用。”王贵强表示,比如,奈玛特韦存在药物间相互作用问题,老年人和有基础病者常常口服多种药物,如使用辛伐他汀、胺碘酮等,就不能使用奈玛特韦。

  “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层面会逐渐提供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请感染的人群,尤其是重症高风险人群,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王贵强说。

多数孩子是自限性病程

对症处理提高孩子舒适度



  孩子是我们重点保护的人群,如果儿童感染,该如何做好居家治疗和照护?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介绍,感染新冠病毒后,孩子的主要表现是发烧、咳嗽、鼻塞、流鼻涕、咽痛等,部分孩子可能会有肌肉酸痛、乏力、呕吐腹泻,有一部分孩子可能还会出现声音嘶哑等喉炎的表现。

  “由于绝大多数孩子都是自限性的病程,所以,我们主要还是对症处理,以提高孩子的舒适度为主要方式,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王荃说,孩子发烧的时候,一方面不能捂热,另一方面要避免孩子再次受凉。

  王荃介绍,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孩子,能选择的退热药物只有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口服退热药,包括新生儿在内的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如果出现发烧,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少数孩子在病程中可能会发生热性惊厥。王荃说,一旦发生热性惊厥,应将孩子放在平坦、不易受伤的地板或床上,松开孩子的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孩子头偏向一侧,如果可以的话,让孩子保持右侧卧位。惊厥发作的时候,不要往孩子嘴里塞任何东西,不要喂食任何东西,不要试图束缚孩子的肢体,以免造成孩子肢体损伤。

  “大多数儿童热性惊厥发作时间较短,多在3至5分钟内停止,如果孩子以前发生过惊厥持续状态,或本次惊厥发作时间超过5分钟还没停止,应立即前往医院。”王荃说。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备足药物

一旦感染做好症状监测



  有些患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比较担心,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会造成病情的加重,他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对此,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杨汀表示,常规的防护措施还是要继续做到,一些严重的呼吸困难、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若佩戴N95口罩后觉得呼吸困难加重,则建议佩戴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

  杨汀建议,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要备足常规治疗药物和呼吸急救药物,配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并适当拉长肺功能检查等日常随访,避免增加感染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一旦感染,应该怎样居家治疗?杨汀说,患者在家中要注意监测自己的症状,可针对咳嗽、咳痰、气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如果原有的呼吸症状明显加重,比如喘憋加重,可以按需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果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改善或平稳,就可以在家里继续观察症状;如果症状出现进一步变化,可以再去就医。”杨汀说。

  杨汀提醒,这类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常规的治疗用药一定要坚持使用;要在家中随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了解病情是否有变化。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影像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侯雪静、吉哲鹏、丁怡全)12月20日,随着白鹤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这个世界技术难度最高、单机容量最大、装机规模第二大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建成投产后,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联合调度,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金沙江上的巨变,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更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河篇章。

六项“世界第一”,藏在这条峡谷中


  在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中,上游而来的滔滔江水被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截住,“高峡出平湖”的景色蔚为壮观。

  白鹤滩坐拥得天独厚水能资源的同时,也将金沙江下游复杂自然条件展现得淋漓尽致——河谷狭窄、岸坡陡峻、地处干热大风河谷、生态环境脆弱……这也让白鹤滩工程在地质和气候复杂恶劣程度、工程难度方面位列世界前茅。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超然说,白鹤滩水电站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工程,但其工程技术难度在不少方面均超过三峡,是世界级水电工程,白鹤滩工程对中国大型水电开发核心能力建设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建设挑战一个个世界级技术难题——先后攻克300米级特高拱坝温控防裂、全坝段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巨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围岩稳定等,形成高流速泄洪洞混凝土“无缺陷”建造等一批先进工法。

  面对挑战,建设者勇闯世界水电“无人区”,6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世界第一:单机容量100万千瓦;地下洞室群规模;圆筒式尾水调压井规模;无压泄洪洞群规模;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300米级特高拱坝中,首次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

  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说:“白鹤滩工程建设推动我国水电设计、施工、管理、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水平显著提升,巩固了我国世界水电发展引领者地位,更为世界水电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西电东送”,绿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后,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连珠成串”,成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从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开工建设,到兴建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再到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建设跨越半个世纪。”雷鸣山说。

  这条走廊跨越1800公里,6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169.5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装机容量,年均生产清洁电能约3000亿千瓦时,可满足3.6亿中国人一年的用电需求,有效缓解华中、华东地区及川、滇、粤等省份的用电紧张,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西电东送”提供有力支撑。

  清洁电能照亮万家灯火的同时,替代了大量化石燃料。白鹤滩所有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后,其年均发电量可达624亿千瓦时,一天的发电量就可以满足一座50万人口的城市一年的生活用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9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160万吨。

  从2003年三峡工程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到2022年12月18日24时,6座巨型电站累计发电3185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9.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4亿吨,对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造福人民,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20日,白鹤滩水电站坝前蓄水位接近正常蓄水位825米。高峡平湖,水天一色,一座座楼房、绿树倒映在湖面上,一幅湖滨新城的美丽画卷正在云南省巧家县徐徐展开。

  “我们依托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带来的新机遇,紧扣当地‘一面山、一江水、一座城’的区位特色,规划发展湖滨康养旅游。”巧家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吴涛介绍,“十四五”期间,巧家县规划实施的文旅产业项目总投资已超100亿元。

  白鹤滩电站建成后,长江干流6座电站实现联合统一调度,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防洪减灾效益巨大。这条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形成总库容919亿立方米的梯级水库群和战略性淡水资源库,其中防洪库容376亿立方米,占2022年长江流域纳入联合调度范围水库总防洪库容的53%以上。

  ——打造“水上高速”。随着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4个大型水电站相继建成投产,曾经江窄、弯多、险滩多的金沙江有了库区航道。金沙江下游即攀枝花至宜宾段形成了768公里的深水库区航道。

  ——生态效益持续拓展。2011年至2022年,连续12年三峡单独或联合溪洛渡、向家坝水库共开展17次生态调度试验,调度期间葛洲坝下游宜都断面四大家鱼繁殖总量超过303亿颗,四大家鱼资源量恢复明显。随着白鹤滩水库建成投产,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范围将不断扩大。

 
查干湖生态保护的新鲜事
查干湖生态保护的新鲜事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长春12月19日电(记者孟含琪)“我家客房在12月末基本都被预订满啦!”在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畔经营民宿的尚影笑着告诉记者,各家生意差不多,预计年底会有不少人来查干湖看冬捕、吃大鱼。

  查干湖大部分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境内,北接白城市,是我国知名淡水湖之一。这里渔产资源丰富,迄今保留着北方少数民族最原始的捕鱼方式。近年来,查干湖冬捕成为当地旅游的金名片,每年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赏。

  如今这般场景,得来不易。20世纪70年代,上游断流,查干湖几近干涸。为了生计,渔民们在干涸湖底扫碱、熬碱卖钱。当地干部群众肩挑手抬,历经8年修通运河,引来松花江水。但新问题接踵而来,这里地处天然盐碱地,农田环绕大湖,农业面源污染较多,水体置换慢,水质渐渐变成劣五类。渔民还缺乏保护意识,捕鱼作业用的都是密密的小眼网,渔业难以保障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当地开展系统治理,启动一项项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保护区内拆除违章建筑,种植荷花、蒲草、芦苇,发挥水生植物的降解作用,周边退耕后实施还林、还草、还湿。“渐渐地,水更清了,周边环境越来越好。”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宣传中心主任单君国说。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们更加系统性地意识到,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闫来锁说,如今更多新鲜事、新变化在查干湖悄然发生。

  ——新经济模式。为了实现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当地部署吉林西部“冬捕经济带”战略,将围绕冬捕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积极谋划重大项目,推进查干湖鲜冻产品加工仓储与冷链物流、鱼产品品牌直销基地与平台、冰雪娱乐活动等“冰雪+”项目建设,形成以重点项目引领、以工程项目支撑的发展新局面,用白雪换白银,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

  ——新保护理念。在查干湖渔场,鱼把头张文带领大家正在修补渔网,为今年即将开幕的冬捕节做准备。“这两年我们把细眼小网改成宽眼大网,抓到小鱼就放回湖里,配合科学计划投苗,进行可持续养殖,实现‘年年有鱼’。”张文拿起一张渔网,边展示边说。

  只有守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收获生态红利。如今,松原市设立了“查干湖生态环境保护慈善基金会”,为冬捕节头鱼拍卖的款项建立专用账户,将其全部用于购买查干湖增殖放流的鱼苗,助推查干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查干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旅游体验。在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里,几位游客在详细阅读查干湖畔先民们渔猎的历史。“查干湖‘年年有鱼’不单单只靠卖鱼赚钱了。我们不断探索打造生态旅游新模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为游客们带来更多不同体验。”单君国说。

  当地一方面打造冰雪文化牌,开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冰雪演艺项目,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查干淖尔冬捕习俗传承保护,深入培育打造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活动品牌,推广一批“观冬捕、品鱼宴、享民俗”冰雪旅游主题产品,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探索冰雪文创牌,推进具有地域特色、冰雪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推广,创立“冰雪礼物”体系,打造以圣湖冰娃、雪娃为代表的30余项吉林冰雪吉祥物文创旅游产品。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加速生态旅游发展、新经济模式如何与传统文化融合生长,都需要进一步探索。但当地基层干部表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围绕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查干湖生态保护的新鲜事一定会更加鲜活、精彩。

 
墨脱厚植绿色根基,绘振兴“新颜”
墨脱厚植绿色根基,绘振兴“新颜”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拉萨12月20日电(记者李键、王泽昊)冬天的西藏,很多地方已是白雪皑皑,而地处藏东南的墨脱县,却是绿意盎然。

  在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的枇杷种植园里,村支部书记新生和村民们,正忙着锄草和施肥。400多棵白肉枇杷树长势喜人,一部分树明年就能挂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们种植枇杷,就是让老百姓增收致富。”他说。

  自2021年搬迁至新址后,巴登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根据地少坡多的情况,把一块经济效益低下的玉米种植田地,改为种植枇杷,并邀请果树专家现场指导。按照规划,村里还要种植500棵枇杷树,让全村40户、185人受益。

  墨脱气候条件独特,适宜种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其中白肉枇杷种植发展前景广阔。为打造枇杷产业,墨脱县今年11月与浙江大学科研团队签约,围绕枇杷新能源智能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技术开发开展合作,并定期邀请其他省市农科院专家开展讲座和培训。

  墨脱县林草局副局长刘震介绍,目前全县种植白肉枇杷树近2000棵,通过高接换种改良枇杷树8000余棵,“新品种枇杷果实价格高,未来将成为全县老百姓增收的新亮点。”

  水果种植之外,墨脱传统的茶叶产业也在发展。目前,墨脱县已建成103个高标准高山有机茶园,总面积超1.92万亩,有39个村共1万余人因种植茶叶受益。

  自从2018年推广茶树种植以来,背崩乡格林村茶园效益显著。格林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黄家斌介绍,今年村里560亩茶园共收获茶叶近3万斤,收入52万多元,每户平均收入接近1.8万元。

  种植产业的发展,受益于良好的生态保护。墨脱的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同时完整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生物链条,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动植物博物馆”。

  林芝边境管理支队墨脱大队背崩边境派出所所长喻于一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我们除了日常巡逻,还要向群众宣讲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法律法规,把群众生态保护的理念树立起来,长久保护好这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格林村50岁门巴族村民前进表示,以前大家缺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认为上山采猎、烧山耕种才是生活出路。在政策宣传的影响下,当地群众的观念发生显著转变,从过去的“砍树人”变成了如今的“看树人”。现在,很多人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员、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员等,不仅保护了环境,每年还能领到数千元的政府补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我们要在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把发展搞上去,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守护好祖国的大美边境。”墨脱县委书记魏长旗说。

 
祁连山下的野外“来客”
祁连山下的野外“来客”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仲冬时节,祁连山里静谧无声,不时有飞鸟在空中掠过。在山下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的笼舍里,荒漠猫蹲在窝前,慵懒地晒着太阳;体型硕大的秃鹫站在墩架上,显得十分淡定;性情机警的黑鹳见有人来,起劲地扇动着翅膀……

  张玉珍端着精心准备的食物,走向基地院子一侧的笼舍。一只西藏马鹿和一只岩羊,一大一小亲昵地跟在她身后,仿佛是两个默契无言的老朋友。

  “它们来基地的时间差不多,当时都是离群落单,来的时候非常小,都是喂牛奶长大的,所以跟人比较亲近。”张玉珍说。

  基地地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境内的祁连山下,海拔近3000米,这里年平均气温只有1摄氏度,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张玉珍2021年毕业于青海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她放弃了留在省城西宁的机会,选择来到基地工作。

  “这只秃鹫是今年6月22日救助的。当时它身上长满寄生虫,导致飞羽基本脱落,已经无法自主飞行。”张玉珍告诉记者,收容以来,基地对它的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实施了驱虫,每天为它搭配营养科学的餐食。“目前,这只秃鹫身高已一米有余,飞羽也基本恢复,身体状况良好,等待时机放归。”

  截至目前,基地共收容救护落单、受伤的野生动物34只,其中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各13只,成功放归7只野生动物,其中包括1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4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基地占地面积约3678.9平方米,是青藏高原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救护便捷的救护繁育基地之一。基地里共有4名参与野生动物救护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90后”。

  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祁连山国家公园成功救助雪豹“凌蛰”并佩戴卫星项圈后放归,为我国大型食肉动物共存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研究团队还揭示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黑颈鹤迁徙路线、繁殖策略等科学规律,为“鸟中大熊猫”黑颈鹤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其中青海片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调查显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共分布野生脊椎动物280种,野生无脊椎动物522种;维管束植物543种,大型真菌203种,水生生物575种。

  “祁连山拥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同时,这里也有很多濒危的珍稀野生动物需要救助,我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这些收容而来的野生动物搭建起一个温馨的家。”张玉珍说。

  与大多数同龄人不同,张玉珍的工作和生活基本都在山里,很少能享受到都市的繁华。但每天能眺望远处巍峨雄壮的祁连山,与各种野生动物为伴,这却是独属她的浪漫时刻。

   (记者吕雪莉、周盛盛)新华社西宁电

 
传递爱心,更凝聚人心 江西萍乡一场特殊的志愿者活动
传递爱心,更凝聚人心
江西萍乡一场特殊的志愿者活动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12月14日上午,暖阳驱散了连日的阴霾。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日星社区一处院落聚集了不少穿着蓝马甲、红马甲的志愿者,大家站的站、坐的坐,等待党的二十大代表、萍乡市牵手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文兰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宣讲。

  文兰英拿着话筒走到人群前,还未开口,现场就响起志愿者们热烈的掌声。今年56岁的文兰英乐观直爽、待人真诚,是志愿者们的开心果,大伙儿都亲切地称她为“果姐”。

  “春锣一打响咚咚,各位老表笑盈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左邻右舍快些来听,党的二十大精神暖民心。”文兰英用一段富有地方特色的春锣表演开启了当天的宣讲。

  “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一曲春锣唱罢,文兰英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内容一一道来。

  58岁的贾晓群在8年前和朋友一起加入文兰英的团队,其所在的滨河服务队已由最初的4人发展至如今的400余人。她最关心的是,在壮大志愿者队伍的同时,如何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要想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我们不仅要尽心做好每一次服务,还要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常态化路径、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这样志愿服务事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文兰英说。

  近年来,面对社会和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萍乡市牵手爱心志愿者协会的服务项目也从帮困助残、扶弱助老拓展到文明创建、非遗传承等多个领域。

  作为下埠村服务队队长,48岁的刘洪连非常关注人才队伍培育。“现在志愿服务项目越来越多,队员们常常感到知识不够用,害怕服务水平跟不上。”刘洪连说。

  “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文兰英说,要通过专职社工引领志愿服务,进一步丰富社会服务人才资源,完善志愿者队伍培训体系,进而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文兰英退休前是萍乡税务系统的一名干部,那时她便热心于公益事业。2013年,在单位的支持下,文兰英成立萍乡市牵手爱心志愿者协会,至今已吸引5000余人加入,累计帮扶500余名贫困学生、160余户残障家庭、8000多名老人。

  在谈及如何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时,文兰英说:“现场的志愿者中是党员的举个手。”话音刚落,12只手就齐刷刷举了起来。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带头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做好志愿服务。”文兰英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身患脑瘤两度开刀,还摘除了胆囊的她选择用志愿服务诠释生命的价值。

  结束在日星社区的宣讲后,文兰英和志愿者又马不停蹄地走访帮扶困难群众。居住在滨河社区的李成福、彭申和夫妇年过七旬,两位老人见到文兰英十分高兴。数年前,彭申和因病住院,高昂的医疗费让夫妇俩一筹莫展,好在志愿者及时开展募捐为其筹集到“救命钱”。

  “老人家请放心,党和国家非常关爱老年人。只要你们有需要,我们会第一时间上门服务。”文兰英说。在她看来,志愿服务不仅传递爱心,更凝聚人心。  

       (本报记者赖星)

 
岁末冬来,安置点里话温馨 重访四川泸定震后灾区见闻
岁末冬来,安置点里话温馨
重访四川泸定震后灾区见闻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寒潮来袭,记者来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探访“9·5”泸定地震灾区群众的生活情况。

  “9·5”泸定地震发生后,记者曾经采访过受灾较重的泸定县磨西镇、得妥镇,看到当地群众与救灾队伍齐心协力搭起临时帐篷自救。9月30日,430户1407名受灾群众又搬进了配备有公共厨房、公共厕所、公共浴室、洗衣房等功能用房、条件更好的板房安置点。近日重访时,受灾群众告诉记者,他们在入冬前还都免费领到了取暖器、电热毯等设备。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应急管理局局长康斌告诉记者,甘孜州向省里争取的2.2万套御寒物资均已到位,同时还争取了500万元资金,采购帐篷、棉被、棉大衣、折叠床、烤火炉等取暖用品,保障受灾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记者来到得妥镇繁荣过渡安置点时,正逢群众集体上山干农活。此时川西高原气温已很低,山上下着雪,云雾缭绕。留在安置点内的妇女、老人较多,正在室内准备午饭或打扫卫生。

  走进得妥镇湾东村村民罗开锦的房间,记者看到她正洗着近日买来的当归,她说:“天冷了,我们家今天准备做当归炖鸡。”

  罗开锦还说,搬到板房以后,比住帐篷好多了,锅碗瓢盆等各类生活物资一应俱全,“现在生活没什么问题,其他的我们重新慢慢来。”

  记者走进得妥镇紫雅场村村民曲比尔西莫的家,看到屋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洁。曲比尔西莫打开电取暖器,屋子很快暖和了起来。“明年我打算在下面租个院子,再喂两头猪……”曲比尔西莫向记者说起自己对灾后生活的憧憬。

  在得妥镇繁荣过渡安置点,记者还看到一辆餐车,50岁的紫雅场村村民陈育彬搬到安置点后干起了厨师的“老本行”。他专门定做了一辆餐车,办好健康证等手续后便经营起凉卤生意。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开始准备,上午9点钟出摊,一直经营到晚上七八点钟,一天下来大约能获得200元利润。“政府照顾我们,但也要靠自己。”陈育彬说。

  在得妥镇繁荣过渡安置点的中心位置,有一个面积大约30平方米的“板房警务站”,泸定县公安局得妥派出所教导员王焕告诉记者,安置点启用以来,警务室每天都会接待不少群众来访求助。

  记者采访时,王焕的手机响个不停,大多是来自村民们的各类咨询。上午10点52分,一位村民急匆匆地敲响警务室的门,她的两个娃娃都在得妥镇中心小学校上学,给娃娃申请补助的截止时间快到了,学校催交申请材料。王焕赶紧安慰说:“大姐你莫慌,我来看下这个表要怎么填……”

   (记者康锦谦、尹恒)新华社成都电

 
小灯泡“点亮”大民生
小灯泡“点亮”大民生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长春电(记者孟含琪、李典)冬季到来,东北天黑得越来越早。晚上6点,长春市民周建华顶着寒风,下班回到位于南关区至善小区的家。他打开单元门后,楼道内的LED声光两控灯应声而亮。

  “这个小区有30多年了,住了不少老年人。2007年物业弃管后,楼道灯坏后经常长时间无人修理,上楼别提多费劲了。”周建华说,自己摸黑上楼时摔过一次。安心安全回家,成了这个小区居民的心愿,也是长春很多散旧楼宇、弃管小区居民的期盼。

  为解决这一难题,2010年,长春市政府将“黑楼道”亮化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工作。长春市政府与国网长春供电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政府出资并划定范围,委托供电公司接管散旧楼宇、弃管小区的楼道亮化工作。供电部门随即成立楼道灯维修班,为接管小区逐一安装声控白炽灯,提供日常维修服务。

  让灯亮起,解决了百姓心之所盼。如何确保楼道灯“长明”,是相关部门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在位于长春市的96810楼道灯快修热线平台总部,偶尔会有电话响起。接线员记下诉求后,将指令发送给维修队,队员立即启程前往维修点修理故障……为了及时解决楼道灯故障,供电部门开通了服务热线,还将维修班升级成“春城e哥”维修服务队。“服务时间从过去5×8小时提升到7×24小时,从72小时内完成维修任务到受理当日必须抢修好,越来越高效。”抢修队员张阳说,虽然工作更辛苦了,但百姓的困难很快被解决,他很有成就感。

  “这是声光两控LED灯。”长春市南关区平泉社区党委副书记赵静拿着一款灯泡向记者展示。过去楼道里用的是传统白炽灯,使用寿命短、维修率高。供电部门工作人员跑了好几家市场,在百余种灯具中选出灵敏、节能且耐用的LED声光两控灯逐步进行更换,降低故障率。“楼道灯比以前亮了,也不爱坏了,上楼比以前方便多了!”家住长春市宽城区旭阳家园2区的老人齐守志说。

  12年来,长春主城区44个街道、161个社区、303个小区已完成楼道亮化工作,供电部门完成了16.7万盏楼道灯的改造更换。由于被接管小区中近八成楼龄超过20年,公共设施及供电线路设备老化,长春市政府还积极推进老旧小区供电线路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网长春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秦铭泽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在楼道灯这些小细节上做好文章,才能让百姓心中的‘幸福灯’长久亮下去。”

 
年减碳近7000吨!北京核心区告别燃油锅炉供暖
年减碳近7000吨!北京核心区告别燃油锅炉供暖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倪元锦)经过两年攻坚努力,北京市核心区的72座燃油锅炉全部实现清洁化改造,其中超过一半采用“油改电”,其余采用“油改气”或并入热网供暖。核心区通过燃油锅炉能源清洁化改造,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2715吨,氮氧化物每年可减少排放近5吨,二氧化碳每年可减少排放近7000吨,实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供暖更加绿色低碳。这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19日发布的消息。

  能源清洁化改造是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举措。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有关人员介绍,从2021年开始,按照部署,北京市城市管理、发展改革、生态环境、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东城区、西城区全力以赴,电力、热力、燃气等单位具体实施,推进核心区燃油锅炉能源清洁化改造。两年来,克服核心区胡同路面狭窄、缺少施工路由、改造成本高等种种困难,在2022年采暖季前,核心区的72座燃油锅炉全部改为了更清洁的天然气,或拆除后采用电取暖或并入热网,啃下了清洁能源改造的“硬骨头”,确保群众清洁温暖过冬。

  据了解,从1998年开始,北京市就开展煤改清洁能源工作,2013年以来,更是坚持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大规模开展了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燃气锅炉降氮改造和民用散煤清洁能源替代等三项工程性减排,大力推进清洁供暖。到2018年供暖季,平原区已基本实现无煤化。除了煤改气和平房区煤改电,东城区、西城区的清洁供暖因为无气源和管路施工条件所限,曾经只能选择相对清洁的“煤改油”锅炉,在今年采暖期前全部实现“油改气”或拆除后改电采暖、或并入城市热网。

  至此,北京核心区告别燃油锅炉实现清洁供暖,实现了《关于促进首都功能核心区能源等市政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明确的2022年底前实现核心区燃油锅炉基本“清零”的目标任务。

 
成都温江:以立项联动监督促进解决群众身边事
成都温江:以立项联动监督促进解决群众身边事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李力可、王曦)农家小院的厨房里,居民钟昭琼熟练地点燃燃气炉,在项目验收组成员的注视下,蓝色火苗顿时蹿出……这是近日成都市温江区永宁街道八角社区天然气管网安装试点民生工程成果验收的场景。“自从用上天然气,家里洗澡、做饭都方便了,费用还少了一半,我们再也不用搬‘罐罐气’了。”谈起家里通天然气半年多的感受,钟昭琼喜不自胜。

  八角社区是当地仅剩不多以散居院落为主的农村社区,780户居民分散居住在70多个院落中。由于居民居住分散,八角社区集中供气面临天然气管道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工期长等问题。

  “为尽快解决八角社区不通天然气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同街道以及天然气公司研判,制定解决方案。”温江区经信局燃气与成品油管理科负责人李涛介绍,2021年3月,八角社区天然气管网安装试点民生工程启动,并被纳入区纪委监委立项监督的民生项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以‘联动’方式开展监督。”温江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余通海介绍,2021年起,该区纪委监委对重要民生项目启动“立项联动监督机制”,围绕项目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制定“立项监督任务清单”,并联合区里相关单位和街道的纪检监察部门组成联动督察组,开展跟踪监督。

  “工程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项目也出现过因‘管道铺设占地’等分歧影响了工程进度,但在联动督察组监督协调下,公司和区经信局协商的方案很快得到了群众认可,项目最终在今年3月按期完工,并在运行大半年后顺利通过成果验收。”成都燃气凯能燃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建群介绍。

  “群众身边事里,往往藏着‘大民生’。”余通海说,在当地居民和消费最集中的江安公园,一座智能公共厕所就解决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江安公园人流量大,但过去距离公园最近的公共厕所在1.6公里外,群众饭后‘散步’常常变成‘疾走’,很不方便。”温江区公平街道纪工委副书记林志博说。

  为此,公平街道通过坝坝会、恳谈会等方式征集6个周边小区居民意见建议,推动“5G智慧轻松驿站”(智能公共厕所)项目于今年10月落地。“以前在江安公园散步,就怕水喝多了内急。现在‘轻松驿站’建好了,不仅外观‘高大上’,设施还运用了高科技,使用很方便。”家住公平街道的杨女士说。

  余通海介绍,依托村(社区)190余名党风政风监督员、1000余名网格员和信息化系统,温江区今年以来已收集、整改各类问题诉求130余件,重点督办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20余件。

 
杭州临平:“外联内畅” 铺就百姓“幸福路”
杭州临平:“外联内畅”
铺就百姓“幸福路”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以前,收费站出来50米就是红绿灯路口,与村道十字交叉,上下高速的车辆和附近村民出行交汇,通行情况极为复杂。小长假或下雨天堵半个小时很常见,有时甚至堵到高速主线……”谈及杭浦高速临平东入城口曾经的堵况,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钱塘社区的沈骆宝有很多话想说。

  这个入城口曾是杭州市5个“民选民评”堵点乱点综合治理项目之一。高速收费站出入口方向绿灯曾配时50秒以上,对应的交叉公路出入口绿灯配时均为30秒,但收费站出入方向依然拥堵,收费广场出口90余米匝道拥堵成为常态。

  面对堵情,如何破解?

  今年3月,临平以入城口改造为契机,开始综合改善通行状况:将村道拦断,取消该十字路口及红绿灯,保障了进出高速车辆畅行无阻;在主路两侧新建两条“四好农村路”,采用双车道四级公路标准,居民出行难迎刃而解。

  一场“手术”结束,这一位置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同比下降约18%,平均拥堵水平下降超13%。“村民以前穿过复杂路口去对面的运动场比较危险,现在从高速桥下绕行,安全指数大大提高了。”沈骆宝说,交通部门还提升了入城口景观,“四好农村路”旁的樱花、紫薇、银杏、木槿赏心悦目。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是临平打造治堵新图景的方略之一。今年以来,临平共提升改造乡村道64.599公里,还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7条,新设28个公共自行车点位。

  公交417M路驾驶员莫师傅说,这条串起地铁站、学校、医院、大型商超的线路一开通,就备受百姓青睐。“我们的线路可以直接把乘客送到地铁站口以及临平第一人民医院附近,年轻人坐地铁上班、老年人去医院都会选择这趟车,早晚高峰乘客尤其多。”

  致力于织密交通大体系,构建“外联内畅”大格局,临平还将快速路建设提上日程,为缓解拥堵问题再加砝码。区内快速路总里程约58.5公里,约占全市快速路总里程的11.8%。

  临平区治堵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张萍表示,临平将继续通过补齐快速路网、优化地铁接驳、深挖泊车资源、强化秩序管理等举措,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 (本报记者马剑)

 
江苏镇江:全要素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江苏镇江:全要素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在江苏省镇江市,当地调动技术、人才、资本等全要素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镇江实践”。

降本增效:“一个人可以管500亩地”


  在镇江新区大田种植数字农业项目现场,300多台农用机械在仓库里整齐排列,小到无人插秧机,大到无人谷物收割机,实现了大田种植全程机械化和部分设施设备自动化。

  这里田成格、水成网,每块均为约20亩的高标准农田,日作业能力达5000亩;建有镇江单体规模最大的粮食烘干中心,单次烘干装机量1500吨。

  “传统农业一人可以耕作3亩地,在这里,一个人可以管500亩地。”项目负责人魏巧说,大田种植数字农业项目标准高,田间农情监测物联网、智能装备普遍应用,真正实现工厂化、标准化种植。

  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带动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养殖、休闲农业等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镇江近年来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56个,完成投资约114亿元,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0家,培育了一批农业新兴业态。

  镇江市副市长徐申锋介绍,镇江推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建立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40余个,食用菌、草莓、稻米等产业研究院12个,努力培育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

  不仅产值高,更要生态优。镇江结合自身农业资源特点,把生态良性循环转化成农业生产力,推广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摸索出一套适合丘陵山区的农业综合种养体系。

  空中鸟雀自由翱翔,林下禽畜散养觅食,田间昆虫随意栖息……在镇江句容戴庄村,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农业图景徐徐铺开。去年,这里的越光有机再生稻规模化种植获得成功,每年收两季,年亩产量提高到1000斤。

  “我们的稻田连续16年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了。”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告诉记者,倡导有机循环种养,实施农业生态修复,“戴庄经验”正因地制宜地向全省推广。

  镇江还制定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精品水产、现代畜禽、品牌茶果、特色园艺等6条全产业链,7个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高效农业引领产业振兴。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说,要坚定信心决心、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形成田园乡村与繁华城市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新形态,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数字赋能:为农产品制定差异化销售路径


  今年“双11”,镇江的香醋、肴肉、蜂蜜等老字号农产品在网购平台走俏,这得益于近年来当地持续优化电商公共服务。

  位于京口区的甜蜜蜜蜜蜂专业合作社,在成立之初便有130多家蜂户加入。由于一直依赖门店销售模式,合作社一度遭遇发展瓶颈。合作社“农二代”胡希熠几年前开始试水线上销售,父辈们起初认为他“瞎折腾”。

  镇江市农业农村局派专人辅导线上运营,并鼓励合作社入驻一家大型电商平台的镇江特产馆。经过长期培育,凭借镇江当地优质蜂源供应,品牌的识别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目前年线上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看到纷至沓来的订单,老一辈不仅认可了这一做法,还专门改造厂房预留出商品直播、物流打包的场地。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引荐下,胡希熠还从互联网大厂挖来一名“80后”合伙人。“现在平均每天有两辆小卡车上门拉蜂蜜。”胡希熠尝到了农产品线上运营的甜头。

  记者采访中发现,老农人的生产经验和“农二代”的运营经验深度融合,是当地农业经营主体的鲜明特征。

  “我们对线上销售突出的电商经营主体给予奖补,惠及农业经营主体100多家。”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刘铮认为,“互联网+农产品”让农户切身感受到数字红利。

金融活水:引导更多资源投向“三农”


  告别“望天收”,挑稳“金扁担”。镇江大力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金穗行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在涉农担保、“整村授信”、农产品保险等方面趟出普惠金融新路。

  一直以来,缺少抵押物是农户贷款受限、种植养殖规模难扩大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能第一时间为农户高效、精准授信?镇江句容将金融资源和人手有效下沉,建立“农户经理+驻村金融助理+网格员+村干部”联动机制,为农户精准授信。

  “一次授信、三年循环使用,农户可通过手机随贷随还。经农户申请,可由客户经理上门核实拍照,提高授信额度。”镇江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杨益斌介绍,通过建立数字信用档案等方式,农户可“无感授信、有感反馈、随时用信”。

  记者了解到,在农户家庭建档、民主评议基础上,给予每个信用良好的家庭一定授信额度,这种“整村授信”的模式已在镇江不少农村推行。截至今年10月末,镇江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947.8亿元,同比增长14.86%,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各项贷款。

  “我想买点化肥”“示范点能代缴水电费吗”……在镇江扬中油坊镇太平村普惠金融服务示范点,往来办业务的村民络绎不绝。示范点负责人方美琴说,这里不仅能提供取现、贷款等金融服务,还能让村民买到各种农资和日用品。

  “全市农村金融机构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有效探索。”镇江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巩海滨说,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更多资源投向“三农”领域,让“金融活水”源源流向“希望的田野”。

    (本报记者凌军辉、刘宇轩)

 
江西:乡村主播“活了”山里经济
江西:乡村主播“活了”山里经济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当乡村搭上网络直播的快车,一种种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土特产驶向广阔的市场……江西各地农村涌现出一大批“新农人”,他们变身“主播”,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推介农村美景和土特产,由此带活了山里经济。

“她”来带货成风景


  “大家看,这些蜂蜜都是闭合的。”在上饶市广丰区小丰村,“美食达人”王彩霞正夹起一块刚割的蜂蜜对着镜头介绍。为帮助地处偏远的小丰村销售山货,王彩霞经常进村开直播,帮助推销村里的铁皮石斛、蜂蜜、笋干等土特产。现在,她的直播间成了当地土特产最稳定的销售渠道。

  丰城市洛市镇的熊兵琴则以家乡风土人情为主题,创作出不少吸引流量的短视频。这几年,她开始义务为家乡的特产美食、自然美景做宣传。“山里特产多,但是外面知道的少,我想利用直播和短视频将家乡的特产推荐出去。”

  如今,在江西像王彩霞、熊兵琴这样的“巾帼主播”有不少,她们充分发挥女性的语言优势,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把数据变成“新农资”,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她力量”。

  作为共青城市土生土长的90后女孩,袁敬萍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2022年,袁敬萍回到共青城市江益镇跃进村,蹚出了一条直播助农特色之路。她说,“要把共青特色农产品的味道传到全国各地。”

  为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今年江西省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巾帼‘她力量’赣品网上行”2022江西巾帼直播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着力打造巾帼电商主播品牌,一批妇女带货能手脱颖而出,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以“培”带农促振兴


  在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光辉村,44岁的吴检明把“直播间”搬到了杨树坡,给观众现场直播土鸡的生活环境。2020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吴检明参加了网络直播培训,学习直播带货技巧,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土鸡1000余只、鸡蛋1万余个,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鸡司令”。

  借助新媒体电商平台,安福县洋溪镇着力打造直播培训基地,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带动周边群众参与进来。“通过电商直播方式,展示山里的农副产品,带活山里经济。”洋溪镇党委书记李辉说。

  萍乡市芦溪县农村电商直播基地里,乡村主播们正在把当地的农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通过搭建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平台,组织开展短视频及直播技能实训,芦溪县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县从事电商的企业(网商)达到300余家,有8000余从业人员。

  江西各地通过开展农产品短视频制作及直播带货技能培训,重点培养“村播达人”专业化水平,实现直播带货从“新鲜”到“常态”的转变;同时着力构建直播电商生态圈,使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真正成为“写生图”。

  庐山市建成“一网多用、城乡互动、双向流通、高效便捷”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并与多个村镇合作代销农产品,运用“直播+农业+电商”方式,逐步推动农业品牌化建设;抚州市南丰县建设了集内容制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于一体的“一站式”农村直播电商中心,以“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直播销售甲鱼蛋、白莲、茶树菇等农副产品,拓宽了农产品销路。

  吉安县河源村引入本土电商企业“螃蟹王国”,并投入资金700万元,大力打造直播、文创、电商等多种产业模式,实现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带动民宿、种植采摘、农产品加工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

“村播”带活“土产业”


  当前,“销农货,找电商”已成为江西许多农民的共识,越来越多土特产融入电商链条,让“村播带货”成为农民增收新风口。

  前不久,在石城县“十百千万”系列活动暨横江镇消费帮扶专场活动现场,当地乡村主播们纷纷打开直播间,帮助农户销售横江手工米粉、横江酒酿等农特产品。据活动主办方统计,活动当天销售额超过13万元。

  近年来,抚州市东乡区马岭村荆公合作社负责人王新年带领村民种植竹荪、野生葛等农产品,并带动村民加入“村播计划”。现在,王新年和他的“村播团”通过直播的年销售额超过700万元,年累计销售农产品超过20万斤。

  看到乡村直播给村民们带来的实惠,江西各地政府主动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农村电商发展氛围愈发浓厚,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

  “这是长水村1000米高山上采摘的野生茶,颜色鲜亮,入口香醇。”在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的“罗坪三珍”直播间,镇干部叶旦旦正在镜头前介绍着。武宁县10个乡镇搭建了直播平台,乡村干部通过各种网络直播平台,开展公益直播带货助农行动,目前已累计销售农产品500余万元。

  活跃在田间地头和大山深处的乡村主播,不仅为土特产开拓了销路,也通过手机将秀美乡村的景色展现出来,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

  伴随冬日暖阳,走进萍乡市湘东区江口村,只见当地的乡村主播们正架着手机,向大家展示江口的山水风光。通过直播,江口村独特的自然美景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受到越来越多人青睐,吸引一批批游客周末来到江口村休憩、游玩、消费。

  随着一个个直播间在赣鄱大地“开花结果”,乡村直播已成为推动江西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鲜活元素,正引领赣鄱群众走上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本报记者黄书波 参与采写:刘志宏、饶方其)

 
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徐壮)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20日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2022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国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成功入选。

  大寨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梯田、红瑶文化和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西山韶月”“千层天梯”“金佛顶”等雄奇的梯田景观,通过展示晒红衣、红瑶长发、红瑶织布技艺,举行集体婚礼、篝火晚会等,把红瑶传统文化转变为旅游业态。同时,以旅游收入反哺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实施梯田景观修复。厚重的红瑶民族文化、壮丽的梯田风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彰显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智慧。

  荆竹村位于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一方面保留根植于独特地理文化环境的生活方式和建筑特色,另一方面引入现代创意再造公共文化空间,利用当地的瓷砖、木材和夯土墙来呼应和推广村庄传统文化,为古老村庄注入生机活力。荆竹村建成非遗传习所,搭建文化资源宣传保护平台,用村民的老房子、古柴火灶、方桌竹椅、铜茶壶与青瓷杯等打造“归原茶馆”,保护修葺古代商道驿站,打造“荆竹古道”,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评选始于2021年,旨在通过旅游促进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022年共有来自57个国家的136个候选乡村参选,最终32个乡村入选,中国入选数量名列亚太地区第一。加上此前入选的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我国已有4个乡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江南水乡里晒鱼干
江南水乡里晒鱼干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12月20日在诸暨白塔湖畔拍摄的晾晒中的青鱼鱼干。据介绍,一条青鱼干有10多斤,能卖100多块钱。浙江省诸暨市白塔湖有6000多亩的水域面积,湖畔的村镇居民一直有冬季晒鱼干的传统习俗。许多当地百姓家庭将晒好的鱼干通过零售渠道及网络销售,成为当地百姓增收的一大产业。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山东阳信:乡土人才“香起来”
山东阳信:乡土人才“香起来”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新华社济南电(记者邵琨)用34根梨木榫卯拼插,四面呈现“平安”字样……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镇家居展馆内,来自皮店村的村民郭新泽正拿着一款“平安鲁班锁”向客商进行介绍。由他设计的老榆木鱼凳、平安鲁班锁等产品,带动当地300多人从事制作和线上线下销售,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阳信县开展乡土人才“大寻访”“大摸底”活动,挖掘扎根在基层、活跃在民间的能工巧匠、经营能人、生产能手。“人才就在身边。”阳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尹晖说,“挖掘乡土人才并为他们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们做大做强,通过合作社或者务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水落坡镇刘家村村民刘春华由于掌握了一种有机肥使用方法,实现了韭菜绿色种植。阳信县政府发现刘春华种植的韭菜长势好、品质优,随即帮他建成了400亩韭菜种植基地,通过流转周边村庄土地,成立合作社,带动了周边村民务工和村集体增收。

  在乡土人才评选中,阳信县把传帮带作为单独一项指标,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挂牌乡土人才工作室,并享受相关待遇。

  为了让更多能人巧匠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阳信县为他们搭建切磋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恳谈会等活动,帮助他们合作创业。乡土人才中有专门从事小麦、玉米育种的,有生物有机肥土专家,还有种粮大户,他们通过这个平台直接联系上下游客户,实现抱团发展。

  阳信县不断培育、使用、激励乡土人才,让乡土人才“香起来”,乡村振兴“靓起来”,越来越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巧工匠”破“土”而出,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截至目前,阳信县已初步建立1000多人的乡土人才信息库,涵盖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多个类别。

 
浙江德清:3800亩废矿地变身绿色高产田
浙江德清:3800亩废矿地变身绿色高产田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初冬,早晨8点半,费颖儿又准时出现在位于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的先锋农机专业合作社。打了几个电话后,她换上套鞋,出门向晚稻收割现场走去。

  眼前是一幢幢钢琴众创园,小高层的村庄周边,刚刚被机械收割完的稻秆立在田野。忆起2019年这里到处是2米多高芦苇的场景,德清县先锋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费颖儿边走边说:“现在这情景不见了,这里一年四季稻香麦黄。这次收割的晚稻还有100多亩,待这茬水稻收割完后,准备种120亩油菜、150亩大麦和1700亩小麦。”

  东衡村是浙江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是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与夫人管道昇的归葬之地。然而,这里也是远近有名的“老矿村”,当年大量石材曾销往上海、杭州等地。鼎盛时期,村里有18家矿山企业,前后挖空了50余座山头。

  “那些年,村民虽然通过卖石料富了口袋,但绿意盎然的小丘陵没了,多了成百上千个深坑。而放炮、挖石带来的生态破坏,也让村民有怨言。”东衡村党委委员杨建伟说,为改变这一状况,2009年东衡村下决心关停了所有的矿场,迈出了生态保护第一步。

  不挖矿后,东衡村村干部的工资一度发不出来。“2011年,我们瞅准大城市渣土无地方堆放的困境,对1600余亩矿坑进行回填招标,最终以1.08亿元的价格拍卖了这些指标,村里一下子多了1亿多元的发展资金。”东衡村党委书记章顺龙说,为保证每批次回填的渣土环保干净,他们还在回填土里养鱼。“如果鱼死了,就说明回填土有问题,施工方需要将有问题的渣土重新挖起来处置。”

  2016年,东衡村在回填复垦的矿山地上试种了330亩水稻,但当年由于耕作层肥力不够、田土渗水等原因,亩产量只有450多斤。东衡村党委副书记陆英田说,2017年开始,他们将周边河床上疏浚上来的淤土,覆盖到1600多亩回填复垦的耕地上,这样一来,粮食亩产量一下子就超过了1100斤。

  “曾经我们靠卖石料带来了初级阶段的富,如今我们靠矿山回填复垦等,步入了粮丰水美、产业兴旺的新阶段。”章顺龙说,依托矿山回填复垦,东衡村近年来已将3800亩废弃矿山地改造成连片高产田,光一季水稻就能产出350多万斤粮食,大大保障了当地的粮食安全。(本报记者李平 参与采写:王力中)

 
波翻浪涌奋楫前行
波翻浪涌奋楫前行
回眸2022年的世界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2022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而这一年的世界,世纪疫情影响深远,气候灾害接踵而至,地缘政治紧张对立,局部冲突激烈动荡,经济复苏迟滞乏力,能源粮食价格飙升……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在百年变局视阈下,人们进一步见证分裂与融合、动荡与稳定、衰退与复兴的激烈较量,在多重危机的叠加嵌套中探寻方向。
 
  “面对这些挑战,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指明发展进步路径,为完善全球治理精准导航。
 
  清响破空冥,赫日自当中。
 
危机叠加 国际安全频亮红灯


 
  2022年,新冠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深刻演变成一场全球性危机,深入作用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多极化进程。同时,灾害、战乱、粮食和能源危机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多重危机并行、多重影响叠加,盘根错节,复杂多变。
 
  这一年,乌克兰危机掀起地缘海啸。
 
  今年2月乌克兰危机的旋风式升级和此后的拉锯式延续,不仅成为地区安全的“灰犀牛”事件,且引发一揽子危机,震动地缘政治、能源格局、粮食保障、核武军控等支撑全球安全格局的支柱:美国主导的北约继续东扩,传统中立的瑞典和芬兰申请加入;美国在欧洲加速部署新型核弹;乌克兰境内有关美国军事生物活动的消息不断出现;扎波罗热核电站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北溪”海底管道爆炸;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桩桩件件,令人惊忧,全球安全,惊涛拍岸,已是悬崖百丈冰。
 
  这一年,能源粮食深陷冲突旋涡。
 
  乌克兰危机背后的操盘手,联合一众盟友,机关算尽,对俄罗斯掀起制裁组合拳,试图扼守俄罗斯能源和粮食的出口通道。然而,制裁的反作用力扎扎实实地砸在其盟友和世界其他国家身上,人为制造出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演绎出一幕幕怪现象:欧洲多地左支右绌面对凛冬;欧盟国家口头喊着一同进退、背地里各显神通试图摆脱困境;非洲和西亚多国陷入严重粮食危机,而俄乌的大批粮食发不出货;美国一边火上浇油、一边大发军火能源财,成为危机中的最大获益方。
 
  这一年,自然灾害拉响全球警报。
 
  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热浪、干旱、飓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在全球各地频繁上演,给地球生态拉响红色警报。2022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英国泰晤士河源头干涸;欧洲夏季大部分河流运输瘫痪;法国遭遇自1900年以来最热的一年;欧洲多地林火此起彼伏;巴拉圭记录到45.6摄氏度的全国最高气温;南极“冰穹C”冰盖顶部温度升至零下10摄氏度,比过去该测量点的平均温度高出38.5摄氏度……《生物科学》5月一篇科学报告指出,在35个“行星健康状况指征”中,有16个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极值,地球健康状况指征已恶化至“确定无疑正在面临气候紧急状态”的地步。地球同此凉热,生态危机并不遥远。
 
乱象丛生 国际秩序加剧动荡


 
  2022年,全球秩序失调,局部动荡加剧,一些地区经济濒临衰退,部分国家社会分化对立。人类发展遇到诸多难题,相互嵌套,治理艰难。四大赤字,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成迫切挑战。
 
  这一年,多国局势动荡,众多难题无解。
 
  美国中期选举继续加剧社会分裂,再次印证政治极化、贫富分化、身份政治等痼疾加剧。英国50天见证三次首相换人,既是对保守党政府无力应对通胀危机的反映,也是对英国近些年对外政策盲从美国、不顾本国民生的民意打分。欧盟全年跟随美国制定多轮对俄制裁方案,后却被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背后捅刀。在非洲,布基纳法索发生政变。在西亚北非地区,也门内战和恐怖主义活动交织、社会动荡。中东的伊核问题、巴以问题难获进展,叙利亚北部战事持续。在朝鲜半岛周边,美国反复军演,挤压和平空间。日本则因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物价飙升日元跳水等问题陷入社会分歧。
 
  这一年,美收割全球利益,多国经济承压。
 
  经合组织11月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3.1%,明年放缓至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明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降至0.5%,美国降至1%。美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9.1%,创近41年来新高。面对高通胀,美联储祸水外引,激进加息,大幅收紧货币供应,让全世界为美国金融体系的积弊埋单。欧元区通胀空前,欧元一贬再贬,同时陷入前所未有的能源紧缺。在日本,日元一度贬值20%,国债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突破250%,远高于欧盟和美国。发展中国家中,阿根廷、土耳其等金融领域承受明显压力,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等向IMF紧急寻求贷款。全球经济山雨欲来,滞胀预期正在形成。
 
  这一年,南北分化加剧,发展鸿沟凸显。
 
  气候变化、贫富分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堆积,发达国家面对共同责任推诿推责,全球步调难以协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1月在法国《世界报》刊文说,随着我们人类家庭的扩大,它变得日益分裂。数十亿人饱受苦难;数亿人遭遇饥饿、饥荒。逃离债务与贫困、战争与气候灾难的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如果不填补全球最富有的人群和最贫穷的人群之间的鸿沟,我们就会走向一个由80亿人组成的、饱受紧张局势和不信任折磨、陷入危机和冲突的世界。在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勇敢喊出“要行动,不要空话”“是承诺就要兑现”等口号,剑指西方伪善的空头支票。
 
治乱安危 国际格局深刻变革


 
  2022年,在诸多危机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新干涉主义的影子清晰可见。然而,国际格局朝向多极化秩序变革的动力也势不可挡。
 
  这一年,大国关系校准航向。
 
  大国关系是世界秩序的压舱石。当乌克兰局势把俄美、俄欧关系降到冰点,美欧关系频生嫌隙之际,世界把目光投向中国。习近平主席洞察国际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广泛开展元首外交活动。从北京“冬奥外交”到中俄元首会晤,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先后访华,到G20、APEC中国的高光时刻,国际社会聚焦中国机遇,积极交往互动,倚重中国一贯公正的国际立场以及经济体量、话语分量、外交能量,期待中国为世界和平与经济复苏提供新智慧、新动能。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向世界明确了一个方向,就是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确定了一个框架,就是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或战略性框架;启动了一个进程,就是要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管控和稳定中美关系。这场“峰会之峰会”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在开启中美“搭建桥梁”进程的同时,深刻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这一年,“全球化”潮流再涌。
 
  历史的十字路口,从来都会有混淆视听的岔路、弯路、歧路。当下,分裂、对抗、脱钩、断链、排挤、围堵、鼓动、窜访等论调和行为,正在干扰全球和地区重大议题设置。然而,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以东盟为例,虽然同样饱受疫情和全球经济低迷影响,但在东盟与中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基础支撑以及今年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动下,预计东盟今年增长率将达到5%,2023年略微放缓至4.7%,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撰文说,11月在东南亚举行的东盟系列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似乎正在表明一种趋势,即世界各国可能正在从对抗转向恢复国际舞台上的合作,这可能成为“去全球化故事的转折点”。
 
  这一年,多边合作生机勃勃。
 
  当前,集团政治甚嚣尘上,分裂对抗风险高企,“冷战”幽灵挥之不去,个别国家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胁迫别国选边站队。然而,多数国家会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越是变局乱局,越显多边主义的重要。今年,多个多边平台为构筑世界安全、增进国际互信、复苏经济活动、拓宽贸易规模带来众多新成果。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和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等,不仅带来掷地有声的政治宣言、联合声明、合作成果、交易意向,更用行动作出表率:众擎易举、独木难支,只有多边主义才是实现共同安全与共赢发展的保障。
 
兼爱则治 国际合作走向未来


 
  2022年初,全世界聚焦北京,奥运圣火下,“一起向未来”的启示寓意隽永。世界在各类问题中会出现分歧,但人类发展依旧要靠寻找价值的共同点、利益的公约数、发展的新路径。金秋十月,全世界再次聚焦北京,在中共二十大的响亮声音中,思考国家发展、时代发展、世界发展的金钥匙。
 
  这一年,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展示新启迪。
 
  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当世界放缓发展脚步,中国频频被聚光灯照射: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18.5%,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超9000米石油深井鸣笛开钻;中国空间站闪耀太空……走在昂扬奋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所有这一切中国亮点,都找到了设计的原点。俄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将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开辟“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埃塞俄比亚教授贝尔胡特斯法评价中国式现代化“鼓舞世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具有启发借鉴意义。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研究员通孟戴维认为“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真正的奇迹”,正在“激发许多发展中国家勇敢探索发展和繁荣的本国方案”。
 
  这一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演示新路径。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今年12月7日,首趟“香蕉专列”从老挝首都万象发车,点对点驶往湖南长沙。对于老挝蕉农来说,专列上搭载的不只是抱团成长的香蕉,更有一个陆锁国向陆联国启航的梦想。在印度尼西亚,连接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铁梦正在实现;在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实现了当地人快速通勤南北国土的夙愿;在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国父隧道项目结束了南亚地区没有水底隧道的历史……一线铁路、一条隧道、一座大桥,联通了地理,规划了发展,更在“行天下之大道”。目前,在国家层面,中老、中柬、中巴等越来越多双边命运共同体不断收获成果;在地区范围,中国同周边国家、亚太、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茁壮成长;在全球领域,中方倡议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得到积极呼应。世界真切认同,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带来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与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在实处,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这一年,世界发展规律为人类标示方向。
 
  世界正在时与势、危与机、向与背、竞与合中演变,人类正在进与退、兼与独、损与益中抉择。中国先哲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当今世界的大象,是和平与发展,是对话与协商,是共建与共享,是合作与共赢,是交流与互鉴,是开放与包容,是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是世界文明多元多样,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福祉。执此大象,无所不往。
 
  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习近平主席通过“云讲坛”再次发出响亮中国声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为身处各种挑战的世界指明发展大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
 
  这是历史前进的逻辑,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回首2022年的世界,任凭波翻浪涌,我亦奋楫前行。   (记者凌朔)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白人至上·美国第一·富人优先 起底“美国例外论”的危险本质
白人至上·美国第一·富人优先
起底“美国例外论”的危险本质

( 2022-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柳丝)霸权之危险,在于其不顾一切的自我中心主义、对他者的冷酷无情,以及为恶行所做的种种虚伪掩饰。从北美大陆近400多年的历史来看,残酷的种族主义、霸道的扩张主义、贪婪的物质主义贯穿其中,让今天的美国成为政治和历史学者罗伯特·卡根所言的“危险的国家”。

  “白人例外”——殖民恶行留下的种族主义烙印


  “今天,当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家庭欢聚一堂庆祝感恩节时,许多人仍然不知道这个节日背后的真实历史。”今年11月24日,美国《福布斯》网站在一篇报道中指出,“事实是,对于原住民部落来说,这是哀悼的日子,而非庆祝日。”

  感恩节,作为美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剥去温馨感人的故事包装,其背后的真实历史却是那么黑暗和血腥——当初拯救了“五月花号”白人移民的印第安人恐怕不曾想到,当越来越多白人移民者在北美大陆站稳脚跟后,自己的种族走上了一条几乎毁灭的“血泪之路”。

  对于感恩节等美国历史的主流叙事,源自北美大陆的白人殖民者。

  1620年,以清教徒为主体的一群白人移民乘坐“五月花号”帆船驶入北美洲东海岸的普利茅斯港,上岸前41名男性乘客签订了《五月花号公约》。这份被称为美国“立国根基”的文件写道:“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耀,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

  1630年,马萨诸塞殖民地总督约翰·温斯罗普在率领移民到达北美大陆之前说:“我们将如‘山巅之城’。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我们。”这句话几个世纪以来被无数美国人反复吟咏,为美国文化乃至美国人的世界观构建起一个经久不衰的隐喻:北美殖民者为全人类树立了“榜样”,改造他们眼中的“野蛮人”是其天然使命。

  这是美国人广为宣传并引以为傲的历史,也是“白人例外”的写照,其突出表现如《福布斯》网站文章所述:在学校里,大多数孩子被教导,感恩节是庆祝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盛宴。印第安人把美洲交给白人,这样就可以创建一个自由、充满机会和信奉基督教的伟大国家,让世界其他地区从中受益。而美洲原住民遭白人殖民者野蛮杀戮和掠夺的历史却被刻意漠视。

  这种根植于殖民历史与宗教思想的“白人例外”思维,天然带有蔑视其他文化的种族优越感。它长期主宰美国社会,使今天的美国本质上仍是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所描述的“一个种族主义的国家”。

  历史上,无论是《独立宣言》中标榜的生而平等的“人人”,还是美国宪法创立者宣扬的“人民”,都仅限于白人。美国白人明确将自身置于印第安人、黑人、亚洲人、墨西哥人等族裔之上,并曾把这些群体长期排斥于美国主流社会之外。

  尽管殖民、蓄奴、种族隔离等黑暗篇章已一一翻过,但这些滔天罪行背后的“白人例外”思想依旧根深蒂固。时至今日,白人精英群体仍在总体上把持着美国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关键位置,少数族裔依然面临长期、广泛、系统性的歧视。如今,许多印第安人被迫居住在资源贫瘠的保留地,人均预期寿命低于全国整体水平;非洲裔美国人至今“无法呼吸”,其死于警察暴力的可能性“几乎是白人的三倍”;亚裔遭受日益严重的“仇恨犯罪”,缺乏安全感……

  可以说,白人“种族优越论”的幽灵始终在美国游荡。美国总统拜登也不得不承认,系统性种族歧视是美国“灵魂上的污点”。

  “美国例外”——扩张历史形成的霸权主义底色


  对内是“白人例外”的种族主义,对外则是“美国例外”的霸权主义。

  “我们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国家。”今年9月11日,拜登在“9·11”事件21周年纪念仪式上发表讲话,呼吁捍卫使美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主制度。

  “独一无二”,是美国人长期以来反复强调的一个词语,其实质是认为美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这种“美国例外论”声称,自建国之日起,美国就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国家,代表了文明进步的方向。美国人自命“天选之子”,认为本国的价值观和制度优于其他国家,坚信自己肩负按照美国模式改造其他国家的使命,而且必定会成功。

  卡根在《危险的国家:美国从起源到20世纪初的世界地位》一书中说,从清教徒时代开始,美国就不是“山巅之城”,而是一个“扩张的引擎”,“甚至在美国诞生之前,美国人就认为他们注定要成为全球领袖”。

  数百年来,伴随着美国的一步步崛起、扩张、称霸,“美国例外论”深度融入美国的文化基因,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逻辑起点”,为其侵略扩张、称霸世界披上了一件自认为“合理”的外衣。

  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曾在《外交政策》杂志撰文说,“美国例外论”基于这样一种信念——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有道德的国家……但冷静地看一看历史记录,就会发现大多数关于美国“道德优越”的说法都是假的。

  自独立建国以来,美国在领土、势力上的扩张欲望从未停歇。从建国之初东部沿海13个殖民地的约80万平方公里,到现在的约937万平方公里,通过不断的战争、威逼、欺骗等手段,美国领土足足扩张了10倍多。对此,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直言不讳地称,美国的扩张就是“上帝赋予这个国家必然的道德使命”。

  美国把美式价值观鼓吹为“普世价值”,热衷于输出意识形态。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倚仗自身霸权,更加肆意地干涉他国内政,强推所谓“民主改造”,甚至频频发动侵略战争,触手所及,家国破败、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美国前陆军上校劳伦斯·威尔克森指出,“美国例外论”意味着数百万人的死亡、数百万人的伤残,以及数百万人的流离失所。

  美国以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不断玩弄双重标准,动辄毁约退群:自己拒绝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指责他国违反公约;对各国人权事务指手画脚,自己却拒绝签署多数人权条约;肆无忌惮地利用技术优势监控各国,却把“危害网络安全”的帽子扣到他国头上;自己放松监管酿成金融和经济危机,却把后果转嫁给他国……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新外交政策:超越美国例外主义》一书中指出,“美国例外论”认为美国与众不同,拥有制定和打破国际游戏规则的固有权力,但这是一种“危险的幻想”,让美国“变成了一个流氓国家”,将给美国自身和世界带来危险。

  “富人例外”——资本掌权催生的金钱至上病态


  瑞银集团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乌克兰危机升级、各国货币政策收紧、股市下跌等原因,2022年全球亿万富豪人数下降,但美国亿万富豪人数却不减反增,从去年的724人升至735人。美国盖洛普公司12月初的民调显示,由于美国通胀居高不下,超过半数的美国成年人表示自己的家庭遇到财务困难。凡此种种,凸显美国贫富鸿沟加大的严峻现实。

  美国奉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其宗旨就是以资为本、金钱至上,体现在社会文化层面是“富人例外”——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金钱决定社会地位——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德莱塞的《嘉莉妹妹》等美国文学作品,将美国底层民众挣扎生存、富人倚仗金钱呼风唤雨刻画得惟妙惟肖。

  金钱决定教育机会——美国《纽约时报》2019年披露,包括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在内的多家美国名校收钱办事,违规招收知名演员、企业高管、著名律师等的子女入学。

  金钱决定话语权力——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曾坦言:“无疑,存在阶级斗争。但是,是我的阶级——富人阶级在发动战争,而且,我们在取得胜利。”在经济学家萨克斯看来,这场“战争”的突击部队是蜂拥进入国会和联邦政府的企业说客,武器弹药是用于游说活动和竞选捐款的巨额政治献金,宣传推手是以超级富豪鲁珀特·默多克为代表的媒体巨头。

  在《美国真相》一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美国正逐步演变成一个“属于1%的人的国家”:经济和政治都只为那1%的人而存在,也被那1%的人操纵着。这1%的人主要聚集在一些最强大、最富有的利益集团里,涵盖金融、医疗保险、制药、能源、军工等行业。

  2011年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正是美国那99%“草根”民众对“富人美国”的愤怒呐喊。然而,十多年过去,美国仍旧如洛克菲勒国际公司主席鲁奇尔·夏尔马所言,是“富人的社会主义,其他人的资本主义”。

  国内问题丛生、矛盾重重,国外感召力下降,这是美国当前的写照。就如《华盛顿邮报》网站一篇题为《“美国例外论”的终结》的评论所言:“多年来,美国人经常看不起其他国家……我们以为自己与众不同,更好,甚至是例外。但其实,我们也就这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