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阿尔卑斯山上的中国暖阳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在世界经济上空聚拢重重阴霾之际,“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回答。
“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
“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
“我们既要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要有采取行动的勇气”……
习近平主席以充满哲理的东方智慧,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为处在十字路口的经济全球化指明方向。
习近平主席发表演讲后,作为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热情洋溢地说,习近平主席到访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演讲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意义,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习主席的演讲为我们带来了阳光”,施瓦布的这句话淹没在全场如雷的掌声中。
一年后,世界经济论坛再次召开,以“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为主题。施瓦布说,这一主题正是对习近平主席2017年演讲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延续。
时间,让真理的光芒愈发璀璨。
2021年和2022年,习近平主席两次通过“云讲坛”亮相达沃斯,呼吁各方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
从国际社会团结战胜疫情的正确方向,到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治本之策,从弥合发展鸿沟的现实路径,到国家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习近平主席放眼历史长周期,面对当下新挑战,为人类发展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从雪山之上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到云端之上促进发展的合作倡议,心系苍生的天下情怀始终如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理念一以贯之。
“我们是同处一个星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拥有并且应当携手创造一个共同的美好未来。”施瓦布说,习近平主席的演讲非常重要,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是实现人类和平与繁荣的唯一途径。 (记者宿亮)
鏖战奥密克戎:上海迎来社会面清零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赵丹丹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3月以来,国内多地新冠肺炎疫情波动明显。上海人口多、老龄化程度深,这轮疫情传播快、隐匿性强,防控工作艰巨复杂。为遏制疫情蔓延,上海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尽锐出战,以快制快。
全国调集238万管核酸检测力量和有关防控物资、抽调22个省份3万余名医务人员和重症专家,军队派出5000多人医疗队,驰援上海。
鏖战已取得阶段性成效。5月15日和16日,上海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已连续两日降至1000例以内。封控区总人数降至100万人以内。
随着上海每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逐步下降,上海市、区两级方舱医院的在院人数已下降到5万人左右,只有最高峰在院人数的20%。部分方舱已顺利休舱。
一名3岁重症新冠患儿的母亲说:“孩子出院,我千言万语,唯有感激!”
高龄重症者尤其需要呵护,各方全力救治,已有多名百岁以上患者“转阴”出院。
疫情之下,城市按下“暂停键”,2500万上海市民也多有不便。在基层,逾百万志愿者、机关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全力保障民生。
年逾九旬、独居浦东的祁奶奶说:“(封控)刚开始想买点东西不是很方便,现在好多了,政府保供物资多起来,邻居还送来不少零食,我一个人吃不完,就分享给大家。”
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是上海持续面对的一道考题。
针对今后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上海的“15分钟核酸服务圈”已初具雏形,设点近万个。
上海已推动三批共计3000多家“白名单”企业复工复产,这些企业复工率逾七成。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自4月19日复工以来,已开启出口运输,新能源汽车分批装船发往欧洲港口。
上海海关17日宣布设立进出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属地查检绿色通道,此举显示上海口岸正常贸易秩序正逐步回归。
近日,上海的机场、火车站运能开始回升。16日起,部分超市也尝试恢复实体店销售。一些市民收到手机短信,之前因疫情防控而延误的快递,正陆续重启派送。
上海市政府官员表示,计划于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在严格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参与采写:褚怡、周琳、袁全、周蕊、龚雯、吴宇)
让好政策尽快化作稳经济的好效果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次大考。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与此同时,让政策更发力,要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中央出台大力度稳经济政策下,各地也在加快行动。北京今年4月推出帮扶企业18条措施,建立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机制;上海建立了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深圳搭建起多层次纾困补贴政策体系,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各地近期纷纷出招,让纾困政策更快直达市场主体。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骨干企业是其中的关键节点。要支持发挥骨干企业在产业链条中的核心牵引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让机器动起来,让车间响起来,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复苏。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要精准打通“堵点”。企业恢复生产、稳定经营涉及方方面面,从疫情防控相关问题、到交通和吃饭问题、再到产业链的协同问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往往诉求不同,要因需施策、优化方案,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搜集企业诉求,注重服务精准有效、落地见效、发挥实效。
打好政策“组合拳”,降成本要作为重要发力点。本轮疫情对一些地区经济运行带来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少困难。缓缴或减免社会保险费,缓缴或降低住房公积金,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一段时间以来,多地纾困实招频出,为企业雪中送炭。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各地各部门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把好政策化作真效果。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要多一些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企业带来更多获得感。
(记者孙飞、印朋)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重庆:一山一岛,折射长江之变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缙云山保护区位于嘉陵江畔的缙云山山脉深处,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生态系统保持最完好的区域之一,有“植物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嘉陵江与长江在重庆市朝天门交汇,从朝天门顺江而下,广阳岛便映入眼帘,它枯水期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长江上游最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江心岛。
过去,由于紧邻城区、多头管理等原因,缙云山保护区部分村民“靠山吃山”,农家乐粗放无序发展,不断“蚕食”生态;广阳岛2010年前后被列为重点开发对象,一度规划超过30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量,开山、毁林等导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缙云山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周燕告诉记者,此前山上农家乐普遍私搭乱建,但因档次低、环境差,生意反而越来越难做。曾住在广阳岛上的张永刚说,为了加快开发,岛上3个村被搬迁。
为落实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7年8月广阳岛“大开发”被叫停,按“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的定位重新规划;2018年6月起,强力开展缙云山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探索生态保护、民生保障有机统一。
在缙云山山腰处的生态修复点“雨鸣涧”,山石围成层层小池,涓涓山泉顺池而下,池边各类草木繁盛,仿佛置身“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情画意中。
4年前,这里的几家农家乐在山涧溪流中建坝养鱼、污水乱排,北碚区政府通过植入“巴山夜雨”人文元素修复生态、将农家乐升级为民宿,如今成了市民亲山近水的打卡地。
重庆市北碚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3年多来北碚区累计拆除保护区违法建筑8.8万平方米,整治突出环境问题269个,生态修复约10万平方米,并在实践中探索自然保护区生态搬迁,引导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203户、520名村民搬出安置,让缙云山保护区的“绿肺”功能得以恢复。
因地制宜植树造林,顺势疏通溪流,人工干预为辅让野生植物自然生长……通过探索“乡野化”方式促进生态恢复,广阳岛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据统计,现在广阳岛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岛上记录植物从生态修复前的383种增加到现在的594种,新增记录鸟类20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绿岛。
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王岳说,广阳岛在生态修复中保护好“鱼场”“鸟场”“牧场”,融合生态、生活、生产,着力体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没想到五一假期来露营的游客这么多,平均一天有600多台私家车。”缙云山下的北碚区澄江镇柏林村党总支书记钱刚告诉记者,结合缙云山保护区整治,村里将十几口小水塘连片打造成生态湖,重点发展露营经济,“由于山清水秀,湖边的露营区还未完工就吸引了大量游客,未来大有可为。”
缙云山紧邻嘉陵江小三峡,周边温泉资源丰富,历史人文厚重。北碚区按照“山上生态做减法、山下产业做加法”的思路,在加强保护区管理的同时,于保护区外围有序发展温泉度假等康养产业。山下精心修缮的历史文化老街金刚碑、新建成的公益性北温泉公园等,已成为重庆的热门景点。
“岛内保护生态,环岛聚集产业”。广阳岛上,长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等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广阳岛南北长江两岸,瞄准大数据、大健康等产业的“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正在火热建设。未来,这里将是重庆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行区。
缙云山、广阳岛之变,成为巴渝大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引领带动了重庆境内长江生态改善。数据显示,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Ⅱ类,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6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5%。
多地调整楼市政策,未来走势如何看?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4月以来,多地发布楼市调控政策。其中有郑州、兰州、福州、长沙、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也包含诸多三四线城市。其调控举措主要以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着力点,提振住房消费。
——降低购房首付比例。当前,购房者因购房门槛、自身收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多地降低首付比例,降低置业门槛。
贵州贵阳、江苏连云港、河北廊坊等地近期发布通知,实行购买首套房首付比例20%的政策。江苏徐州近日发文,鼓励金融机构对无房无贷的首次购房及有房无贷的二套住房降低首付比例。
——加大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今年已有超过30个城市调整公积金政策。四川泸州、江苏扬州、盐城等城市发布政策,将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升至60万元,河南南阳等城市则提高到80万元。江苏镇江、宁夏银川等城市还降低了再度使用公积金贷款的改善性购房群体的首付比例。
——下调房贷利率。央行和银保监会调低了首套房利率下限,进一步降低置业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多地调整了首套房贷利率的认定标准,采取了“认贷不认房”的政策,即对于已结清贷款的家庭,再次申请房贷认定为首套房。江苏徐州、连云港等多地还发文鼓励银行加大二手房交易贷款支持力度、缩短审批放贷周期等。
——降税费,发放购房补贴。部分地方对增值税、契税等税费进行优惠,有些地方政府直接发放购房补贴,以提振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此外,有些地方还调整限购范围、缩短限售期限等。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虽总体平稳,但受疫情反弹、个别头部房企债务违约风险暴露、个人收入预期下降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预期转弱,商品住宅销售下行压力有所增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销售额37789亿元,下降29.5%。
相关专家认为,从房价同比变动情况来看,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购房者信心尚待恢复。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当前市场成交量仍处于低谷,各地需要因城施策,在调控的精准性上下功夫。
新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表明,4月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
一家品牌房企营销负责人分析认为,多地从降首付、降利率、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等措施入手,有利于满足刚需和改善性购房者的真实、合理购房需求。
家在江苏南通、常年在青岛做生意的张先生表示,由于无法将户籍迁至青岛,常年往返于两地的他不得不租房解决居住问题。“希望能在青岛买一套房,但由于非户籍人口购房政策门槛较高,实行五年限售政策,市场上二手房的选择不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琳认为,各地在守好风险底线的同时,对之前的收缩性调控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以更好地支持首套刚性购房需求和合理改善性需求,鼓励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进行住房消费。
当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是社会共识。这个定位没有动摇,力度没有放松。各地因城施策不能脱离这个定位和方向,关键是要继续实施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增强精准性协调性。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购房成本不低、贷款周期较长等原因之外,购房者短期内不愿出手的原因还在于对楼盘烂尾风险的担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僵局的“破局点”在于激发潜在需求,从而盘活存量房源,激活房地产资产的流动性,确保政策能及时落地。
“有活水了,客户就会逐渐回来。”北京链家一家门店负责人说,随着房地产市场信贷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购房者信心有所提振。
相关业内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应对房地产企业实施分类管控,因企施策,对可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房企,给予必要的纾困保护;对管理不善、盲目扩张的高杠杆、高负债、易引发社会风险的企业从严监管,防止项目出现“烂尾”,最大限度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外事要闻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就“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全国政协在京召开专题协商会
汪洋出席并讲话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增进高质量发展成色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财税改革与发展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中共中央宣传部17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聚焦财税改革与发展。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十年来,财政部认真组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完善宏观调控,强化资金和政策保障,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作用。
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许宏才说,2012年至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1.73万亿元增长到20.25万亿元,十年累计163.05万亿元,年均增长6.9%,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据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介绍,十年来,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超过110万亿元。
财政支出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12.6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4.63万亿元,十年累计193.64万亿元,年均增长8.5%。
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较好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强化资金保障,集中财力办大事……十年来,财政宏观调控不断完善,财政保障更加精准有效。
今年以来,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复杂因素。财政部聚焦稳就业、稳投资、稳市场主体、稳产业链供应链等关键环节,多点发力,综合施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许宏才说,截至5月15日,各地已发行1.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万亿元。截至4月底,已经发行的专项债券安排项目超过1.1万个。
许宏才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更好发挥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扎实稳住经济。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出台主要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持续深化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改革,初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强化财会监督,严格财经纪律……十年来,财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坚持完善税制与减税并重。“十年来,税务部门办理新增减税降费累计8.8万亿元,我国宏观税负从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王道树说。
在减税降费等宏观政策综合作用下,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得到激发,“放水养鱼”效果持续显现。
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累计达到9315万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户数由2015年底的544万户增长至2021年底的1238万户。
王道树介绍,为进一步便利办税缴费,税务部门自2014年开始连续9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累计推出54类197项539条创新服务举措。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力推进“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企业社保缴费全面实现“网上办”,个人社保缴费基本实现“掌上办”。
今年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
王道树介绍,税务系统围绕大规模留抵退税这一关键性举措,先后12次迭代升级信息系统,“线上+线下”提速增效。同时,对骗取留抵退税违法犯罪行为坚持露头就打,4月1日至5月16日,共立案检查涉嫌骗取留抵退税企业2880户,全国已公开曝光留抵骗税案件118起。
王道树指出,税务部门将继续深入开展好2022年“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开展好“春雨润苗”等活动,确保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在上半年基本落地,为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财政审计、金融审计、社保审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透过一组首次公开的数据,十年来“经济体检”显著成效清晰可见: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109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4.3万多亿元,这一数字大致相当于一个经济发达省份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既“查病”,还“治已病、防未病”,审计推动健全完善制度7万多项,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等移送问题线索6万余件。
国家审计首先是审财政。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计机关始终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这一主责主业,不断加强和改进财政审计工作。
审计署副审计长王陆进表示,在推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审计机关加强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实现了对预算分配、批复、执行、调整到决算编制的全过程监督;在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效能方面,持续跟进监督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关注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推动资金及时拨付、精准使用、安全高效。
对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的落实落细,十年来,审计机关严肃查处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和形象工程、违规发放津补贴以及“三公”经费不严格等方面问题。王陆进表示,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加大这方面问题的查处力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计机关还持续加大对医疗、养老、就业、住房、“三农”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以脱贫攻坚审计为例,累计抽查各类扶贫资金1.02万亿元,审计查出问题金额占抽查资金比例由2013年的36.3%下降到2020年的1.5%。
“我们坚持把审计力量下沉到最基层,努力把监督跟进到民生资金使用的最末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王陆进说。
人身损害赔偿的“城乡同案不同判”正式终结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而这得益于中国的一项制度改革。
根据今年4月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以及被扶养人生活费不再区分城乡居民分别计算,而是统一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的城镇居民指标计算。
这个《决定》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要求的落实。
长期以来,在同一起司法案件中,受害者往往因城乡身份不同而导致赔偿金额相差数倍。
2003年12月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一次意外交通事故,打破了钟晴平静而普通的生活。今年31岁的钟晴和母亲、女儿住在湖南省长沙市白箬铺镇大塘村刘家湾组,平时除了干农活,还经营网店以补贴家用。
2021年2月的一天,钟晴搭乘的一辆轿车,不幸与一辆小型客车相撞,钟晴被司法鉴定为十级伤残。
今年4月底,法院判决认定钟晴的残疾赔偿金(含被扶养人生活费)为12万多元。案件承办法官表示,如果没有长沙市统一适用城镇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试点改革,她的残疾赔偿金(含被扶养人生活费)只能按上一年度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认定为56000余元。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9月下发《关于授权开展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的通知》,授权各高院在辖区内开展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试点工作。
在此后的试点过程中,大多数地方采用了统一到城镇居民标准,少数地方采用了统一到全体居民标准。然而,全体居民标准虽然高于农村居民标准,但低于城镇居民标准。
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法院扩大试点范围,并将赔偿标准统一到城镇居民标准。采用城镇居民标准,能够兼顾城镇居民受害者和农村居民受害者的整体情况,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在试点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其公正性普遍认同。
天津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事故处理和预防支队政委李冀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2022年2月,河北省农村籍的孙强在天津被机动车撞倒身亡,经过协商,事故双方和保险公司达成协议,按天津市城镇居民指标进行了赔偿。
“随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统一,农村籍受害者获得了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合法权益保护,这是社会的又一个进步。”李冀说。
在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段昊博看来,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修订,让公众更加切实地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
“原告无需证明自己应适用城镇标准,极大降低了当事人的举证难度,也提高了审判效率,统一了裁判尺度。同一案件中,计算赔偿数额时不再区分城乡标准,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段昊博说。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城乡人口频繁流动,以城乡身份为区分给生命和健康比价的观点被摒弃,这是对生命权和健康权的普遍尊重。
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改革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的要求。(根据受害者隐私保护需要,文中交通事故受害者为化名)
“吉祥鸟”AC313A大型民用直升机成功首飞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AC313A直升机是在AC313直升机基础上研制的一款13吨级大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该机型最大外吊挂起飞重量13.8吨,洒水能力为5吨,可运输28名乘员,具有更大的使用空间,更强的高原性能,更广的适用范围,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AC313A直升机瞄准了我国当前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中的薄弱环节,通过配装搜索灯、消防吊桶、电动绞车、空中广播等任务设备,具备执行消防灭火、搜索救援等任务能力;通过改进设计,具备优异的高原性能,可以有效地弥补我国西藏等高高原地区应急救援和物资运输需求的缺口。针对不同用户使用需求,通过定制化设计,该型机具备执行紧急医疗救护、应急指挥、综合执法等任务能力,在加装应急漂浮系统后,还可以执行海上救援任务,可满足我国全疆域全天候多用途的需求,将有效提高国产大型民用直升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和高质量供给能力,更好地支撑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AC313A直升机开启了我国民机研制新模式,由航空工业昌飞和航空工业直升机所,联合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并与中国民用航空江西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协作,按民航最新适航标准要求开展各项研制工作。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这是记者17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得到稳步提高。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分析认为,从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为普及化高等教育,意味着我国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方面迈出坚实一步,也展现我国高等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更强的贡献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既有“量”的变化,更有“质”的提升。“高等教育主动将自身发展‘小逻辑’服务服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吴岩介绍,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持续增强,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高校承担。
创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大关键词。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3万余门、在线开放课程1.1万余门,聘请17.4万名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专兼职教师。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与新医科,以及一流专业建设等,正在成为教育优先发展的新平台,以及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平台。
此外,中国特色的高校学位授予体系、专业目录体系和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65种新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目前目录内专业771种;新增本科专业布点1.7万个,撤销或停招1万个,人才培养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适应度明显增强。
“高等教育战线以高质量为统领,注重由要素发展观转向整体发展观,不断探索建立与国情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发出了中国声音、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吴岩说。
经济形势怎么看?稳就业稳物价如何发力?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经济热点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受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的影响,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更为突出。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0.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显示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
“在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曾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明显下滑。但是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复工复产扎实推进,经济运行迅速扭转了下滑局面,发展态势逐季恢复。”孟玮说。
她表示,目前,国内疫情反弹得到有力处置,各项政策靠前发力、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相信正常的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很快回归正常轨道。”
孟玮说,下一步,将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方面,下更大力气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实,靠前安排、加快节奏,力争在上半年大头落地,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
就业是民生之本。3月份以来,受国内疫情冲击和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等影响,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多,就业形势持续承压。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3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
针对就业领域的严峻形势和挑战,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多次部署研究就业问题,多个部门纷纷出台有关举措。孟玮说,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举措,重点推动四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推进企业复工达产。加快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等助企纾困政策,加强对制造业、接触型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精准支持。
二是通过促创新创业带就业。清理取消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继续办好双创活动周系列活动。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不断释放创新创业动能。
三是通过抓重点群体稳就业。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精神,鼓励地方出台更多支持政策。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拓展农民本地就业渠道。
四是通过人才培训强化就业支撑。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继续支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主要受全球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影响,全球通胀压力显著上升。与之相比,我国物价总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4%,4月份涨幅虽扩大至2.1%,但仍处在合理区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8%,涨幅比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展望后期,我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充足,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孟玮说。
孟玮表示,将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稳定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粮食量足价稳;通过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强化市场预期管理等措施,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加大铁矿石等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快矿产品基地建设,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特别是对于资本的恶意炒作,将予以坚决打击。
3月份以来,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人员返岗受限、跨区域物流受阻、疏港运输不畅等问题,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造成了一定冲击。
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着力疏通堵点、卡点,畅通运输通道保障物资通达,督导地方建设和启用中转站,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预警,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长三角货车流量降幅持续收窄,涉疫重点地区收费站、服务区全部开通。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强化部门间、地区间协同和工作衔接,进一步健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风险研判处置机制,提升风险识别、精准有效处置能力,力争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全力打通卡点、堵点,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孟玮说。
跨境资金流动延续净流入 总体均衡发展格局没变 |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基础性顺差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外汇局1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保持顺差。其中,4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190亿美元,与一季度月均水平相当;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162亿美元,环比增长57%。
“当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延续净流入局面。”王春英说,我国外汇市场基本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没有改变。王春英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将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溢出影响,受冲击较大的经济体通常存在经济基本面脆弱、通胀风险较高、经常账户恶化、外汇储备不足、外债风险突出等问题和短板。“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日臻成熟、韧性增强,更有基础也更有条件适应外部环境的调整变化。”王春英说。
近期,人民币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王春英认为,这是阶段性的短期变化,没有改变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的总体特征。“对于我国这样的超大型经济体而言,汇率的长期趋势主要由国内基本面决定。”
在王春英看来,尽管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但与全球主要货币相比仍较为稳健。她举例说,今年以来,在美元指数大幅上涨9%左右的情况下,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贬值8%到10%左右,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6%左右。“人民币稳定性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
“目前市场主体总体上理性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交易行为依然理性有序。”王春英说,近几年人民币汇率无论阶段性升值还是贬值,最终都体现为更趋常态化的双向波动,而且总体看依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王春英说,相关企业要树牢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外汇管理部门将继续大力支持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她提醒,当前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各种影响因素交织,使得汇率的短期波动更加难以预测,各市场主体不要赌汇率短期升贬值方向和幅度,更不要试图投机套利。
当前,受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全球跨境资金流动出现较大变化。对此,王春英表示,当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总体稳定,在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主要是从前期的较高流入趋向均衡流动。
“从主要的交易项目看,经常账户、直接投资等基础性顺差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王春英说。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同比增长26%,为历年同期最高值,与GDP之比为2.1%。4月,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443亿美元,来华直接投资项下资金净流入184亿美元,较一季度月均水平分别增长2%和6%,同比分别增长2.8倍和1.2倍。前4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同比增长20.5%。
“近期跨境证券投资流动的双向调整不影响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也不影响境外投资者稳步增持人民币资产的大方向。”王春英认为,证券投资是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中的一个项目,不代表整体的跨境资金流动情况。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进行分析,过度关注短期变化可能会形成误判。
王春英介绍,当前,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人民币资产具有稳定的投资回报;而且人民币资产具备独立的行情走势,使其具有较高的分散化投资价值。
“近年来,境外央行、追踪国际指数的相关资金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明显上升,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特别提款权(SDR)中人民币权重由2016年的10.92%提高到12.28%,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认可和信心。”王春英说。
前不久,外汇局与人民银行联合出台23条金融助企纾困一揽子措施,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加大外贸外资领域的外汇支持力度。
“在当前情况下,服务实体经济是外汇局的工作重点之一。”王春英说,外汇局坚持经常项目可兑换,贸易收支便利化改革不断推进,形成了“越诚信越便利”的分类管理框架;资本项目下,直接投资实现较高水平开放,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跨境投融资活动更加丰富。
“坚定不移推动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保障市场主体真实合规的用汇需求,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开放发展。”王春英说,外汇局将继续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宏观审慎,逆周期、市场化调节跨境资金流动,维护外汇市场基本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王春英表示,外汇局将加快落实已出台的外汇支持政策,积极回应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便利化政策诉求,扩大贸易收支便利化政策覆盖面和受惠主体范围,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并继续加大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支持力度。
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
前四个月财政收入增幅回落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回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人民币权重 |
外交部:中国将继续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开放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IMF日前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定值审查,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此系2016年人民币“入篮”后首次定值审查。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说,人民币顺利通过特别提款权审查而且权重进一步上升,是国际社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
他表示,下一阶段,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程序,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完善数据披露,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时间,不断提升投资中国市场的便利性,为境外投资者和国际投资机构投资中国市场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迎难而上,外贸企业更需自我求新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当前我国的外贸增速放缓仍属于全球复杂贸易形势下的短期波动。综合看,我国外贸产业基础雄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目前外贸规模和增速在全球表现依然亮眼,外贸发展提升的时与势也没有改变。
两年多来的抗疫实践中,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供应链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同时中央不断出台政策为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从中长期看,我国制造业已形成规模且在地区层面形成了产业集群,仍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中央层面也一直紧盯外贸形势变化,加大分析研判力度,围绕保畅通、抓订单、强支持、促创新、增动力等方面,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以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提振市场信心。
对外贸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把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变现”为企业创新求变的生产力,推动转型升级加速跑。一方面不断创新出口产品、大力发展核心技术,锻造制造产业硬核实力;另一方面,抢抓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全力做大外贸新业态增量。
此外,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外贸伙伴也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潜力优质市场和亟须抓住的时代机遇。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世界经济海洋中摸爬滚打的中国外贸企业从不惧怕市场竞争。复杂严峻的形势面前,关键在于保持清醒认识,坚定前行信心,主动增强自身韧性,求新求变求突破。(记者邹多为、潘洁)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传承文化传递信心 |
他们眼中“博物馆的力量”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国际博物馆日 |
新华社发(王建康摄)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将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的力量”,指出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
何谓“博物馆的力量”?是穿越朝代更迭、千年不灭的实物见证,还是斑驳褪色、依旧熠熠生辉的青春印记?
在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里,在日益频繁的文明交流中,迸发着来自过去、当下与未来的磅礴力量。
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举办之际,由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承办的主题展览“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即将揭开面纱。崇阳铜鼓、秦公镈等文物将惊艳亮相,跨湖桥骨哨、楚季编钟等重要的音乐考古新发现也将逐一登场……
“这一展览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代表性音乐文物,完整梳理了我国早期乐器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礼乐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特征。”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说。
近年来,诸如此类向各地博物馆邀约、借展而特设的大型主题展览并不在少数。全国各地文博单位呈现出种类齐全、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收藏多元的显著特点。
“博物馆的力量,源于文化的力量,来自时光的积淀。”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介绍,河南博物院立足文化内核,深入研究博物馆藏品、创新展示传统文化元素,让河南博物院更有力量,让传统文化更具活力。
在辽宁省沈阳,有一家独特的共青团博物馆,收藏有3000余件共青团奖章、证书和入团志愿书等。在玻璃展柜中,一个个奖章、奖牌,一份份发黄的入团志愿书、申请书,真实地诉说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的百年历史征程。
今年68岁的陆君祥是一名退休的党校教师,酷爱收藏的他经过多年收集筹建了这家共青团博物馆,在家人的协助整理下,把3000多件关于共青团历史的藏品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进行展示。
“在藏品中能清晰地看到共青团员百年不变的初心和家国情怀。”陆君祥说,希望这家博物馆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获得前进的力量,坚守初心和使命,走好自己的成才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均衡发展,普惠均等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健全。
中国建筑科技馆近日收到46幅《百年武汉老建筑》系列作品,并将作为展览补充内容常设展出。在武汉市中心,这座开馆不到两年的年轻博物馆已累计接待观众近50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卡”地。
武汉市民刘先生在参观后说:“中国地大物博,建筑风格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也各不相同。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我们不仅能够以轻松的多媒体方式接受建筑的科普学习,观摩建筑模型,还能从另一个角度观赏老建筑之美。”
博物馆不仅是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机构,也是珍藏着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开展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与互鉴的重要平台。
成都平原的水泽孕育了灿烂又独特的古蜀文明,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接续努力,让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明遗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近年来,金沙遗址博物馆以“金沙-古蜀文明”为依托,深化古蜀文明与天府文化、古蜀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纵向和横向对比,至今已联合国内外30余所文博机构,举办了数十个专题展览,向世界展示古蜀文明乃至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世界代表性古代文明的展品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姚菲感慨万千。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精品文物开始走出国门,赴境外知名博物馆参展,成为我国对外交流最活跃的省份之一。2012年以来,湖北省博在美国、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文物外展33项,并引进意大利、新加坡、美国、捷克等10个国家展览37项。
“博物馆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在增进民族之间的理解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发挥着巨大的力量。”方勤说。
展示形式日益丰富、对外交流硕果累累,当今博物馆已高频次地成为“国家文化客厅”,充分发挥文物“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和力量。通过举办进出境精品展览,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
80岁的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在谈到“博物馆的力量”时说:“我平生皆乐于造访文物胜迹与博物馆,博物馆所营造的文化场景,使人沉醉于历史现场感,更是激发民族之独特审美情感。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精神血脉的中华文化,有赖于博物馆的力量,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科普知识、提升审美、浸润人心的精神家园。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
在全球疫情持续、俄乌冲突又加速世界格局变化的情形下,人们更希望博物馆催生更坚韧、美好的力量。当前,我国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投入,普通公众的热情与付出,汇聚成点燃博物馆发展的“多元”力量。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工作更加紧凑了,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北京市各区抗战遗址遗迹及纪念设施的走访和拍摄工作,力争用真实、感人的画面将丰富的革命记忆转变为人们心中的红色烙印。
“通过运用广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纪念馆动态信息、文物藏品、历史研究成果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介绍,疫情期间,考虑到一些观众不能来到现场参观纪念馆,抗战馆积极创新线上服务,并结合重大纪念日节点,举办线上直播活动、打造线上虚拟展,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全方位地了解展览内容。
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之下,各地博物馆迅速转型,相继推出“云”观展、“云”讲解直播等系列线上教育活动,让博物馆教育不打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博物馆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感受文化、参与文化的体验,搭建不同人群交流的平台。以前我们强调博物馆的收藏展示功能,现在我们更强调博物馆的研究、社会教育等功能。有人在博物馆探询人生哲思,有人在此找到未来职业方向。”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说,博物馆的力量既是时空交融的力量,也是社会参与的力量。
如今,博物馆已逐渐转变为影响大众、影响社会甚至影响时代的知识服务型机构。为了适应这一转变,各地文博机构着力加强博物馆人才培养,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博物馆系统专业人才队伍。
“如何让相对专业的讲解词‘活起来’,这需要大量的补充阅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90后”讲解员李洋在工作3年多的时间里,已摸索出独到的学习方法。近段时间以来,纪念馆因疫情而闭馆,李洋仍在不断加紧学习,加强对抗战史的研究,尝试让自己的讲解内容更有贴近性、更有力量。
志愿者群体是这支专业队伍的“补充剂”,更是“强化剂”。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处处可见身着醒目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热心为观众导览,讲述武汉红巷的革命故事。“我在红巷讲党史”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08年,由社区离退休干部群众、在校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分别组成“红巷爷爷”“红巷青马”“红巷苗苗”特色团队,总计有2000多人,老、青、少三代人接续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博物馆承担的功能和潜在的力量也在不断丰富和壮大。特色展陈、研学讲座、文创IP孵化、沉浸式展演……昔日稍显“高冷小众”的博物馆,如今更加“热烈鲜活”,构建起连接古今与未来的公共文化空间。
从风靡全网的“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到座无虚席的华夏古乐团演出;从以“青玉人首蛇身饰”为原型的玉佩棒棒糖,到国内率先上线的文物“AR弹幕”服务……近年来,馆藏一众“中原珍宝”的河南博物院,在文化创新、活态演绎的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频频“出圈”。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市场总监刘维告诉记者,去年河南博物院推出了一款“一起考古吧”小程序,将考古工作场景数字化,仅“十一”假期,就吸引3000万实名用户体验“在线考古”。
在展现河洛文明、中华力量的洛阳博物馆里,讲解员李晨飞除了日常的文物讲解工作,还经常参与策划、实施社教活动和青少年研学活动。在她看来,博物馆肩负着追寻历史、传承文明的重任,蕴含着多元“力量”。
近10年来,全国各地各级博物馆深入挖掘文物内涵,不断增加陈列展览数量、增加文化含量。博物馆观众数量的显著增加,带来了持续增长的文化消费。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告诉记者,三星堆“火”了之后,博物馆游客数量暴增,其中不少是青少年。三星堆博物馆通过展陈升级、开放文物保护与修复馆、“上新”文创产品等手段,让博物馆发挥更大的传播力量。
2021年,三星堆文创产品实现总销售额2728.4万元,IP授权实现销售额580.4万元,文创产业总产业达6362.9万元。观众不仅能在博物馆“大饱眼福”,还能将这份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带回家”。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国际博物馆日,作为中国主会场举办地的湖北省博物馆正在“上新”多款热销文创产品——越王勾践剑U盘、虎座鸟架鼓徽章、彩漆木雕鸳鸯形盒书签……它们与陈列文物遥相辉映,释放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
(执笔记者:喻珮,参与记者:童芳、孙仁斌、罗鑫、袁月明)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5·18国际博物馆日:读懂这所“大学校”的力量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国际博物馆日 |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让我们走进博物馆,看这所“大学校”是怎样把历史智慧告诉大众,带给我们信心和力量的。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每到一个城市,很多人选择“打卡”博物馆。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街头,一座座别具特色的博物馆,串联起这座“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历史文脉,“城中一日,阅尽千年”。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最早的中国”的模样展现给世人;百年留声博物馆,老唱片与老式电影放映机,“声情并茂”述说变迁……
“博物馆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快速了解一座城市的最佳窗口,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的见证。”洛阳博物馆讲解员李晨飞说,它更是文化和艺术的殿堂,肩负着追寻历史、传承文明的重任。
自2012年以来,湖北博物馆数量增至234家,平均每年有9家新博物馆建成开放。“打卡”湖北省博物馆,“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展厅一件件曾国墓葬、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娓娓道出未被史书所记载的曾国700余年历史文化。
在新疆,有一批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如手风琴文化展示馆、昌吉恐龙馆、布茹玛汗·毛勒朵戍边馆、独库公路博物馆等,规模不大,各具特色,成为丝绸之路文化科教中心的重要支撑,展现出新疆历史人文遗迹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位于新疆伊宁市的林则徐纪念馆,成为伊犁州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旅游景点。百年前,林则徐流放新疆伊犁,在逆境中勇往直前,表现出伟大的爱国精神,鼓舞着每一位来参观的人。
“知来处,明去处”,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人们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
科技、新潮、时尚……如今的博物馆,早已摆脱传统的印象。新技术、新手段、新创意运用,吸引着人们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灿烂。
上海设计师朱韶俊经常“云游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开发的“云游敦煌”,是他在创作瓶颈期汲取灵感的地方。他说:“敦煌壁画中的色彩运用与人物形态流传千年仍不过时,博物馆中的古典美学给我很多创作灵感。”
线上博物馆突破传统实体博物馆的各种限制,让文物和历史触手可及。
北京天文馆公共服务部主任孟洁说,自2020年疫情以来,北京天文馆在线上开辟了多个主题专栏,通过多媒体技术介绍天文知识。开展70余场直播活动,平均点击量超过十万人次,其中2020年“金环日食”天象直播最受欢迎,单次直播全网点击量超过1.6亿人次。
现代科技正在将博物馆从观摩转变为互动和参与的空间。
2022年初,河南博物院上线全国首个文物“AR弹幕”服务,让“Z世代”们直呼“过瘾”。在博物馆观赏文物的同时,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打卡并发送“弹幕”,分享此刻文物带给自己的启发。
近年来,位于武汉市的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借助高清数码相机和全景云台,利用全景采集技术,对遗址全貌、基本陈列、临时展览进行了全景复原,以最大限度还原真实展厅风貌,为观众提供全视角、沉浸式游览体验。
传承创新、科技赋能,“让文物会说话”,传统文化更具活力,其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特色展陈、研学讲座、休闲娱乐……昔日稍显“高冷小众”的博物馆,已然成为一所“大学校”,其所承担的功能在不断丰富。
“你看这个彩陶罐子,它的花纹与疆外很多省份出土的文物很相似,新疆自古就与中原有着密切往来……”16日,“流动博物馆”走进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喀拉也木勒镇,当地群众欣赏文物的同时,了解到文物背后的历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副院长于志勇说,“流动博物馆”还将继续走进校园,走近偏远地区群众身边,将“历史课堂”开在全疆各地。
立夏之后,中原大地麦浪翻滚。在河南郑州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一座“麦田里的博物馆”里,贾湖骨笛化身“乐队主唱”,绘彩陶坐姿伎乐女俑组成“女子天团”,用“网言网语”讲述文明传承的故事。
“麦田里的博物馆”由河南博物院牵头、联合河南省内12家博物馆共同打造。“通过联合各地的博物馆开展‘云课堂’及各色研学活动,孩子们足不出市就可领略多地的历史文化,这种教育的力量是潜移默化而又无比强大的。”李晨飞说。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更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从这里亲身感受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带来的精神力量。”
守护文化根脉、记录文明发展、开启美好未来。这就是博物馆这所“大学校”带给我们的信心和力量。
(记者邵艺博、周晔、袁月明、喻珮、罗鑫)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扎扎实实朝着防控目标迈进 |
写在上海实现社会面清零之际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
▲5月17日,市民在上海市静安区一家超市内选购商品。 记者从5月17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全市16个区都已实现社会面清零。 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
|
▲在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附近的居民排队进行核酸筛查(5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
|
▲5月17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
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
|
实现社会面清零,战疫仍不容松劲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
5月17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全市16个区都已实现社会面清零,当天新增77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74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从疫情来势汹汹,到实现社会面清零,抗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上海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这充分说明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大家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充分说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才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最大负责。
事非经过不知难,每一个身处上海的人再清楚不过。在上海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担负着筛查、转运、救治、保供、消杀等大量工作的广大防疫工作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有的甚至接近精神与体力的极限。
关键时刻,信心比黄金还珍贵。疫情中凡人微光处处闪烁。困难面前,前赴后继的医护工作者不断冲锋、志愿者日夜坚守、广大党员奋战一线,上海市民给予巨大的支持、配合和忍耐……一次次向疫情“亮剑”,上海疫情走势不断向好,迎来期盼已久的社会面清零。上海的战疫过程始终验证着“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的启示。
面对无孔不入、隐匿性强、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我们要始终立足国情实际看待防控策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正在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疫情发现关口不断前移、分类救治体系日趋完善、疫苗接种和科研攻关持续推进。实践表明,只有以快制快,因时因势提速升级疫情防控措施,抗疫的信心和底气才能更足。
行百里者半九十。抗击疫情,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越是在取得战疫阶段性成果时,越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终如始、再接再厉。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停一停、歇歇脚”、掉以轻心的心态,一旦放松警惕就可能前功尽弃。只有全力以赴继续坚持疫情防控,才能不负群众早日回归正常生活的迫切期盼。
上海16个重大工程项目复工 |
将公布第二批“白名单”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
5月初,上海市住建委发布了第一批《上海市重大工程建筑工地复工复产“白名单”》,涉及24个项目,主要聚焦工地安全生产和城市安全运行,覆盖科技产业、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要领域。目前,首批24个项目中,张江实验室研发大楼、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等16个项目已实现复工,还有8个项目正在进行复工准备。
据悉,上海市重大工程复工复产“白名单”将根据全市疫情防控形势、复工复产需求动态更新。上海市住建委正在审核第二批“白名单”。朱剑豪强调,重大工程复工复产达到常态化的生产水平,尚需社会面全产业链的恢复和人员安全有序流动相配合。
朱剑豪表示,当前上海市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基础仍不稳固,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重大工程复工复产必须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为前提,以建立常态化工地疫情防控体系为基础,按照全市复工复产的节奏,分类、分区、分阶段推进。
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每一个生命 |
专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重症救治专家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近日,我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继续下降,但有的地方本土传播尚未完全阻断,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重症救治是抗疫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本轮疫情在重症救治上有哪些变化?如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两位重症救治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
记者:疫情开始以来,重症救治专家们一直战斗在抗疫第一线。当前救治压力如何?在重症救治工作中如何挽救生命,与病毒赛跑?
马晓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救治重症患者、千方百计降低死亡率是重中之重。为了挽救每一个生命,我们真正做到了不惜一切代价。对于重症患者,我们组建专家团队,“一人一策”,十多个医护人员围着一个病人转是常事。
从武汉到上海,我已经参加了十多场疫情救治工作。作为重症医学科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生命的守门人。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决不放弃。这是我们重症团队日常养成的工作作风,也是国家抗疫精神的体现。
杜斌:在战“疫”中,我们始终冲在最前线,力争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回来。在救治过程中,对有重症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识别、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在方舱,我们的医务人员需要尽早识别,将有病情恶化趋势的病人尽快转运到条件更好的定点医院。在一些定点医院,有经验的重症医生组成小组,每天到普通病房进行排查,将有恶化苗头的病人及时转移到重症医学科,并尽早制定治疗计划。
方舱和定点医院这样的筛查机制,能够让病人在病情恶化的初期就得到治疗。我们更希望能够在早期把病情控制住,而不是等发展到重症再进行救治。只有关口前移,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记者: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应对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流行新阶段,请问奥密克戎疫情的救治工作与此前相比有哪些新变化和新挑战?
马晓春: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奥密克戎传染性强,造成的整体感染人数明显增加,虽然对于没有基础病的年轻人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影响依然很大。肺部影像学表现在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中占比较高,一些患者表现为比较重的肺部阴影。
过去两年多来,我们对新冠病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积累了很多救治经验。面对大量的感染者,分类救治非常重要。对于接种过疫苗的年轻病例采取以隔离为主的措施,阻断传染源;对于有高危因素的病例,如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集中在定点医院接受治疗。这对于减少死亡是非常必要的。
杜斌:本轮疫情相关病例中,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病例较多。与此前主要治疗新冠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不同,现在需要具备多种专科诊疗能力的医生参与到救治中来,满足有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肾脏疾病等基础病患者的救治需求。
我们也注意到,在重症患者中,未接种新冠疫苗的比例很高。接种新冠疫苗对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依然有效,是重要的屏障和保障。我们也呼吁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及时接种新冠疫苗。
记者:治疗和防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对于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如何做好对他们的保护?
杜斌: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特别是ICU总量不足,一旦放松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病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从多地应对奥密克戎疫情的经验来看,如果不进行严格的防控,即使医疗资源丰富也难以应对。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
对于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和养老院等重点场所,要加大防控力度,把关注重点放到“防”上。严格的防控措施,保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
马晓春:我们必须坚持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把疫情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减少大规模集中暴发的疫情。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此轮上海疫情中,全国大量医务人员、保障团队驰援上海,这也是我们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从武汉保卫战至今,变的是不断细化精准的诊疗方案、防治举措,从未改变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同心抗疫的理念。
我们相信,面对疫情,只要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
北京已有541例患者治愈出院或解除隔离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
王小娥介绍,北京市所有病例均在北京地坛医院和小汤山方舱医院隔离治疗,两家医院均在独立区域实行闭环管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实行全流程全闭环收集、转运和消杀。
王小娥说,针对本轮疫情病例特点,根据病例流行病学史,实行分区收治,对于共同生活和同一环境的病例同室收治,不同流行区域或尚未确定流行病学归类的病例单间收治,不同毒株的病例分区收治。针对高龄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情况,由专科医疗团队加强基础疾病诊治。
截至5月17日15时,两家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感染者1186例(含小汤山方舱医院转地坛医院17例),已有541例患者治愈出院或解除隔离。目前,在院新冠肺炎病例645例。在院患者除1例合并多种基础病为重型外,其余病情平稳,无危重型病例。近两日,两家医院出院病例110例、入院病例113例,出入院病例接近1:1。较前几日相比,出院病例数量明显增加。
“医院注重隔离治疗人员心理情绪疏导,及时协调解决病人困难,减少病人焦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严格落实防控措施,规范诊治方案,体现人文关怀,确保患者早日康复。”王小娥说。
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人员每二十四小时做一次核酸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
根据防控指引,进入批发市场人员(除外埠货运司机外)要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埠货运司机进场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场后要立即做抗原检测,抗原检测结果未出时,禁止下车。
防控指引提出,有条件的市场应安排工作人员、商户经营人员集中居住,实行闭环管理;按照《集体宿舍日常防疫指引》,建立集体宿舍防疫管理制度,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批发市场工作人员、商户经营人员佩戴N95(或KN95)口罩,人员接触要保持1米距离,人员密集、封闭场所要派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做好疏通,防止扎堆聚焦。
在日常管理方面,防控指引提出批发市场区域内禁止零售交易,禁止场内货物场外交易。对不同区域的经营人员要采取分区管理,商户经营人员除经营需要外,严禁到其他区域流动,各区域人员要尽量少交叉或不交叉等。
北京:零星散发病例与聚集性疫情交织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
庞星火介绍,近期北京市发生4起聚集性疫情,分别是:岳各庄市场相关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50例,其中工作人员27例、关联人员23例;房山区韵达快递长阳分部相关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45例;534路公交场站乘务人员及中铁十一局三公司两起相关聚集性疫情各新增感染者2例。
庞星火说,4月22日至5月17日15时,北京市累计报告1169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15个区。当前北京市零星散发病例与聚集性疫情交织,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要严防死守,科学精准,以快制快,坚决遏制疫情蔓延。
截至5月16日24时,经北京市疾控中心评估,按照《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级标准》,通州区1地、房山区5地,调整风险等级。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7个,中风险地区29个。
庞星火说:“随着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封控区内人员要理解、支持、配合各项防控措施,做到足不出户;管控区内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出门,严禁聚集性活动;解除封控管控的小区(村)按照防控要求做好人员管理、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和健康监测等各项工作。”
亮码乘车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
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需要,为做好精细精准防控,自2022年5月17日首班车起,北京市疫情防控封控区、管控区周边的190条地面公交线路重点车站和54座地铁车站,查验乘客健康码上车。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沪郊,一个城中村战“疫”的日子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
本报记者杨金志、兰天鸣
上海郊区,一个9000余人的城中村里,确诊病例超过1200例,单日新增最高时达到106例。
这个村就是嘉定区江桥镇五四村。大名鼎鼎的江桥蔬菜批发市场近在咫尺,附近工厂企业密布,外来人口众多、人员流动频繁。
当记者近日来到五四村时,这里已经度过了疫情的“最艰难时刻”,实现了连续7日新增病例数为零。疫情风暴,渐渐远去。
“4月18日19时左右,我接到镇党委书记甘永康同志电话,让我紧急驰援五四村。”53岁的嘉定区江桥镇总工会主席、五四村下沉干部组组长张国民回忆说。
半个小时以后,张国民和四名同事赶到五四村组成工作组。4月18日,五四村正面临“艰难时刻”:当天新增病例106个,密接人员超过200个。
五四村是嘉定区最大的城中村。村党总支书记顾华杰说,留居村中的本地人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和孩子大多已经搬去商品房小区;绝大多数在附近工厂打工的外来人员租住村宅或者公寓房。
5月14日,记者在五四村看到,这里道路街巷密如蛛网,小巷只容两人擦肩而过,不少巷子走到底就是个死胡同。如果没有熟悉的人带路,很容易迷路。街边时常可见“小卖部”“浴室”“厕所”这样的招牌。这些招牌里,蕴含着五四村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据介绍,村里80%的人家没有厕所,公共厕所一共5个。
这个近万人的城中村,村两委干部一共5人,加上工作人员也只有12人。抗疫吃紧的时候,人手不足成为最大的难题。村委会副主任朱怡文说:“我们每天忙到凌晨3点睡觉,清晨5点就要准备新一轮核酸检测。”朱怡文自己,做的是转运密接工作。
随后的几天里,在工作组的统筹协调下,村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增加到93人。
工作组的第一件事排摸全村情况,并将防疫人员分为11个工作组,包括指挥组、生活保障组、核酸检测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作为点位指挥长,张国民还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固定的工作和休息时间,让大家保存有生力量。
张国民自己睡眠不好,平时要靠安眠药入睡。疫情期间,每天的药量从两粒增加到三粒,白头发多了不少,人也瘦了十几斤。
城中村里道路错综复杂,门洞密密麻麻。尽管要求“足不出户”,但村民不可避免地需要进出。
张国民渐渐摸清了村民们出行的规律:清晨有的老年人会出门散步、白天居民不太出门、晚上排队进公厕的人比较多……张国民给每个村组分配了5名特保人员,每天负责巡查,劝阻随意出门的行为。如果村民们有相关需求,巡查人员也会第一时间反馈。
同时,工作组提出了好几个关于厕所使用的防疫方案。最终,工作组选择“最严格”的公厕管理方式。“村内每个公厕安排两人24小时看守,并要求每次只能进出一人,另外再安排4个保洁员随时清洁卫生。”
记者在村中街巷行走时,看到一辆电动三轮车在弄堂里缓缓移动,消杀人员手拿消杀喷杆,向两旁不停地流动消杀。弄堂很狭窄,三轮车甚至不能调头,开至弄堂尽头就手推着倒退出来。
为了提升效率,村里还采购了十几辆电瓶车,三四个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坐在改造过的三轮车上,挨家挨户上门做核酸。
工作组成员遇到误解和困难时,张国民总会说:“我们再做一次群众工作;我们再打电话劝一劝;我们再给想想办法,做到问心无愧……”
“越是艰难时刻,越不能打乱仗。”在这些天的坚守里,五四村每天的新增病例数经历了一个“下楼梯”的过程:100多例、60多例、20多例……到5月7日,新增感染者数字降到了“0”。
目前,这个数字再未变过,阳性感染者人数被暂时锁定在1257人。
5月14日,五四村从封控区调整成为管控区。
夜深人静的时候,张国民会记录当天的战“疫”经历。这些经历多与人有关:
最对不起的人是感染新冠病毒的86岁的老母亲。张国民家里兄弟姐妹5人,他是老小。父亲去世后,老母曾跟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过,但最后还是习惯独自生活在老村老宅里。
平时每周六,张国民都要回老宅为母亲做一顿饭。“抗疫期间,我每天路过老宅门口,只能匆匆往家里看一眼老母亲。耳背的母亲每次给我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不去看她,我眼泪只能在眼眶里转。她染病后,是其他工作人员转运走的;她出舱后,我在五四村工作,也不能去看她照顾她。”
最需要表达歉意的人是几位下沉干部。一位下沉干部的亲叔叔去世了,上午在村里做核酸检测,下午去殡仪馆为老人送行,晚上就回来给村民发菜;另一位爷爷去世了,去医院看了老人最后一眼,之后也回到了村里继续工作。
最感谢的人是村民。“村民在家里待了近两个月,但绝大部分没有埋怨,没有牢骚,而是积极支持、配合、理解,已经为抗疫大局付出了最大努力。”
张国民总喜欢用马拉松来比喻五四村的战“疫”历程。张国民在全国各地跑过51场全程马拉松,这次抗疫是他的“第52场马拉松”。
在村子里,张国民不断告诉团队成员:“我们就好像在跑一场全程马拉松。现在已经到了马拉松最艰难时候了,后面就是胜利的冲线,再顶一顶,再坚持坚持就到终点。”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脉搏”稳健融资持续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
▲5月17日,值守员工在上海清算所运营指挥中心工作。 新华社发 |
|
从一顶帽子看我国产业转移趋势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记者走进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瑞能服帽工厂,仿佛进入了“帽子王国”,数千种颜色和款式各异,不乏欧美、日韩及国产知名品牌的帽子在这里生产,并发往国内外。
在智能绣花车间,一台台智能绣花机飞快地在帽片上刺绣,齐刷刷地发出“噔噔噔”的响声,绣出一个个精美图案。每台绣花机1小时能完成200多顶帽子的绣花工作量。
记者见到跟单员任继青时,他的电脑右侧排放着35款帽子样品,而他正处理来自法国客户的帽子款式修改意见。“海外客户先把订单下给公司在江苏张家港的销售分公司,再由销售分公司的同事把外文邮件译成中文,转给我们跟单员,安排和跟进生产。”任继青说,从上午到下午3点,他大半天处理了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国的2万顶帽子订单。
“公司每年推向市场的帽子新款有三千到四千个。”瑞能服帽总经理唐书景说,今年一季度公司完成了400万件帽子订单的生产、交付,同比订单量翻了一番,今年的订单量预计达1200万件。
从2011年开始,唐书景陆续把位于江苏张家港的业务转移到淮阳。如今,公司的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均已转移到淮阳,公司总部也换成了淮阳。而昔日的“总部”张家港只留下销售分公司,用于洽谈和承接海外业务。
作为瑞能服帽的创始人,唐书景向记者坦言把企业建到淮阳的考虑。“与沿海相比,淮阳人力资源充沛,交通区位优越,拥有高速、高铁、河运等多种交通方式,这些是劳动密集型帽子企业的关键生产要素。”唐书景说。
唐书景返乡创业、把企业内迁,不仅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从“孔雀东南飞”到“雁归来”的反映,更是我国产业转移趋势的一个生动缩影。
1993年,17岁的唐书景没上完高中,便离开家乡淮阳,远赴广东东莞鞋厂打工。“得益于我国庞大的人口红利,改革开放后,一些外资企业纷纷把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沿海。我到广东打工时,正是这些产业最红火的时候。”唐书景说,随着我国东南沿海生产成本上升和产业升级,2000年以后,一些外资企业相继向东南亚转移,也有部分企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
凭借多年闯荡市场积累的经验和人脉,2004年,唐书景从企业辞职,从珠三角来到长三角,在张家港成立了瑞能纺织品有限公司,主要承接日本的帽子订单。2010年,唐书景看中了淮阳劳动力资源充沛、人力和土地成本低的优势,在淮阳租厂房,尝试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帽子生产线。
历经10多年的不间断“转移”,唐书景在淮阳的工厂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从4亩扩至107亩,建起一栋栋标准化厂房,产品涵盖布帽、草帽、毡帽等,各类帽子年产能达三千万顶。
唐书景介绍,瑞能服帽仅在淮阳就拥有千名员工,工厂配有宿舍楼、餐厅、图书室,免费吃住。另外,在淮阳及其周边县区、安徽、湖北等地建起了“卫星工厂”,让留守妇女和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记者问唐书景,他不断在中西部一个县追加投资,底气从何而来?唐书景说:“环境变了。”他口中的“环境”,除了中西部地区县域基础设施“硬件”的极大改善,也包含营商环境“软件”质的提升。
“去年,政府为公司厂房全程代办了不动产权证,一周就办好了,公司一趟也没跑。”唐书景说,之所以这么快,是政府出台了“帮代办”机制,让企业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企业只要在手机App或打电话给政府帮代办专员,提出代办需求,政府全程包办,办事可以“一次都不跑”。
目前,以瑞能服帽为代表的服帽产业已成为淮阳8个支柱产业之一。在淮阳的8个支柱产业中,7个是转移过来的“无中生有”的产业,包括特种玻璃、教育用品、塑料制品、可降解新材料等。
淮阳区营商办主任靳遵杰说,正是人力、土地等因素和软硬件的提升,使越来越多的中西部地区县域,具备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而瑞能服帽就是这一过程中最生动的“注解”。
如今,瑞能服帽已在淮阳布局建立纸箱厂、印刷厂等完整帽子产业链条,正不断强化研发、设计能力,着力打造自主品牌,积极扩展电商、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渠道,力争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迈向产业升级新征途。
中欧(亚)班列“多点开花”助力江苏稳外贸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江苏是我国制造业强省、外贸强省。本轮疫情以来,国际海运一柜难求、运费大幅上涨,中欧(亚)班列“多点开花”,助力江苏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5月初,旭川化学(苏州)有限公司9.7吨聚氨酯原液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在中欧(亚)班列助力下,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拓展新客户,预计年均增收约900万美元。”旭川化学(苏州)有限公司关务经理申留弟说。
近日,搭载2.2万余吨热轧卷板的东行过境班列驶入连云港港,装船发往东南亚地区。“我们优化监管流程,保障顺利通关。”五矿物流连云港有限公司负责人丁超说。
稳定出口的同时,中欧(亚)班列在保障进口方面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10日,中欧班列“江苏号”南京回程班列抵达南京,这趟从德国启程的中欧班列载有200多种货物。金陵海关驻江北办事处副主任康政介绍,截至目前,南京中欧回程班列已开行36列,进口货物2.01万吨,总货值突破1.5亿美元。
1至4月,江苏19条中欧(亚)班列共开行705列、搭载标箱4.69万个、货值90.2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54.7%、63.2%、40.22%。
我国信息通信业由大向强跃升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5月17日大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
|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
浙江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启示 |
|
( 2022-05-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
▲图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展厅。 (浙江大学供图) |
|
▲国立浙江大学龙泉分校石坑垅浙大教工宿舍,风雨龙吟楼。 (浙江大学供图) |
|
▲1998年9月15日,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新浙江大学在杭州成立。 (新华社记者王定昶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