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权威发布

05版:权威发布

06版:新华关注 北京冬奥会

07版:新华关注·北京冬奥会

08版:新华聚焦

09版:新华关注·各地

10版:新华财经

11版:新华国际

12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4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刘鹤、李强、李鸿忠、胡春华同志结合分管领域和地方的工作作了发言,大家进行了交流。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增强推进“双碳”工作的信心。
 
  习近平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4对关系: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要坚持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习近平指出,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第一,加强统筹协调。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制定出台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强政策衔接。各地区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念,科学把握碳达峰节奏,明确责任主体、工作任务、完成时间,稳妥有序推进。第二,推动能源革命。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尤其是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减量替代,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保持原油、天然气产能稳定增长,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要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要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第三,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要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要下大气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要加大垃圾资源化利用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能源资源浪费。要统筹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第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第五,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健全“双碳”标准,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财税、价格、投资、金融政策。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电力交易衔接协调。第六,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更加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要把“双碳”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习近平与阮富仲互致新春贺信
习近平与阮富仲互致新春贺信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1月25日,在中越两国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互致新春贺信。

  习近平在贺信中表示,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越两党两国各自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隆重庆祝百年华诞,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人民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越南共产党胜利召开十三大,正带领越南人民贯彻落实十三大决议精神,朝着越共十三大确定的发展目标迈进。

  习近平强调,中越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邻邦,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越双方的共同利益更加广泛。中越两党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深化中越友好合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推动两国改革开放和革新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机活力。

  习近平指出,展望2022年,我愿同阮富仲总书记同志保持密切沟通,为中越关系不断向好发展把舵引航。希望双方秉持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四好”精神,巩固传统友谊,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携手应对挑战,推动中越关系取得新成果,推动区域合作迈上新高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阮富仲在贺信中高度评价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成功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胜利召开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等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表示过去一段时间我同总书记同志达成重要共识,为推动越中两党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战略引领作用。在国际和地区格局深刻演变、两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我愿同总书记同志一道,继续关心并指导双方各层级、各部门、各地方贯彻落实好高层共识,增进政治互信,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特别是抗疫和经贸投资合作,加强民间交往,为推动越中睦邻友好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更高水平注入新的动力。

  习近平和阮富仲并共同祝愿两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习近平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 强调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
强调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月2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三十周年视频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共命运 一起向未来》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1月2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共命运 一起向未来》的重要讲话。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出席峰会。  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下午在北京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出席峰会。
 
  习近平和五国元首一起观看了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中历史性瞬间的视频,在热烈、隆重、友好的气氛中共同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共命运 一起向未来》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30年前,中国率先同中亚国家建交,开启了双方交往和合作的大门。30年来,双方顺应潮流、讲信修睦,在互谅互让基础上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双方携手同行、共谋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开花结果。双方休戚与共、安危共担,有力维护了共同安全利益和地区和平稳定。双方相知相亲、互融互通,谱写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动人交响曲。双方相濡以沫、坚守正义,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维护了双方正当权益和战略利益。
 
  习近平强调,中国同中亚五国30年合作的成功密码,在于双方始终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这四项原则是在合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共同财富,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行稳致远的政治保障,也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交往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未来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始终是中亚国家值得信任和倚重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中方坚定支持中亚国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各国维护本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坚定支持各国追求民族振兴和团结自强,坚定支持各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中方愿同中亚国家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提出5点建议。
 
  第一,深耕睦邻友好的示范田。中方将秉持亲诚惠容理念,同中亚国家加强高层往来和战略沟通,办好“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等一系列对话合作机制,不断增进团结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坚决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第二,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带。中国愿向中亚国家开放超大规模市场,将进口更多中亚国家优质商品和农产品,继续办好中国-中亚经贸合作论坛。中方倡议建立中国-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适时举办中国-中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建立人畅其行的“快捷通道”,完善物畅其流的“绿色通道”,加快推进中吉乌铁路项目,推进中国-中亚交通走廊建设。确保中国-中亚油气管道稳定运营,扩大能源全产业链合作。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技术领域合作。
 
  第三,强化守卫和平的防护盾。要继续打击“三股势力”,深化边境管控等合作,筑牢地区安全防护网。中方愿继续向中亚国家提供疫苗和抗疫物资,加大疫苗和特效药联合生产和技术转让。2022年中国再向中亚国家提供5000万剂疫苗援助,并在有需要的国家设立传统医学中心。中方呼吁建立中国-中亚健康产业联盟。
 
  第四,构建多元互动的大家庭。要建立人文交流大格局,加快互设文化中心,积极开展文化遗产对话,继续推进妇女、智库、媒体等领域交流。中方将为中亚国家推介旅游资源搭建平台,愿把五国全部列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中方倡议举办中国-中亚民间友好论坛,未来5至10年努力将中国同中亚五国友好城市增加至100对。今后5年中方计划向中亚五国提供12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举办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未来之桥”中国-中亚青年领导人研修交流营等活动。
 
  第五,维护和平发展的地球村。不久前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号召合力应对风险挑战,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我愿宣布,未来3年中国将向中亚国家提供5亿美元无偿援助,用于各国民生项目建设;提供5000个研修研讨名额,帮助各国培养卫生健康、减贫惠农、互联互通、信息技术等各领域专业人才,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最后强调,中国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让我们从六国人民共同福祉出发,赓续友谊,推进合作,共同谱写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亚五国元首感谢中方倡议并主持召开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视频峰会,高度评价中国发展成就,赞赏中国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积极评价中亚国家同中国关系30年来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认为中亚国家同中国关系发展不仅促进了各自发展繁荣,也有效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各国漫长边界线不再是“楚河汉界”,而是成为彼此人民睦邻友好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为五国长期以来提供的宝贵支持以及为五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的疫苗和抗疫物资等支持,都是中亚国家同中国坚不可摧友谊的见证。
 
  五国元首表示,完全赞同习近平主席就未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提出的建议,愿以双方建交30周年为新起点,合力构建内涵丰富、成果丰硕、友谊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打造中亚-中国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将坚定支持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彼此维护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共同维护六国核心安全利益和战略利益。共建“一带一路”对于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福祉、睦邻互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各方将认真落实会晤重要共识和成果,加强定期高层交往,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地区互联互通以及经贸、能源、高技术、安全等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密切在地区国际事务中沟通协作,推动中亚国家同中国关系实现新发展,更好应对共同挑战,为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五国元首均表示,热切期待下周赴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相信中方克服疫情困难如期顺利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信心和希望!预祝北京冬奥会成功,预祝中国人民春节快乐!
 
  峰会通过并发表《中国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关于建交30周年的联合声明》。
 
  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峰会。
 
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习近平表示,今天是中国农历小年,过几天就要过大年。欢迎你今年跟我们一起过年。
 
  习近平指出,经过6年多筹办,北京冬奥会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即将如期如约顺利举办。我们将兑现承诺,向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
 
  习近平指出,中国举办北京冬奥会不仅得到中国人民的支持,也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本届冬奥会有约9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参加,是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给更多运动员在这里实现他们的梦想提供了机会。我们以运动员为中心,尽一切努力做好场馆设施等硬件、软件保障,做好全方位服务。我们完全有信心保障参赛及相关人员、中国人民的健康安全。
 
  习近平强调,早在申办时,我就提出,中国这次办奥的最大目的,就是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经过不懈努力,这一愿景已经成功实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还带动了中国冰雪体育产业、冰雪经济的发展。中国先后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激发了中国民众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推动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对在全球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所以我们提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口号。中方将为奥林匹克运动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期待同你共同见证北京冬奥会开幕的重要时刻。
 
  巴赫首先用中文祝贺中国人民新春快乐、虎年吉祥!巴赫表示,在中方相关部门和中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十分出色顺利,场馆之精彩、防疫措施之周全、可持续运营理念之先进令人赞叹。我们赞赏中国的效率、决心和活力!感谢中方对于国际奥委会、各国运动员提供的热情款待和周到安排,相信中方采取的有力措施,将确保本届冬奥会的安全、顺利、成功举行,让世界各国运动员共聚北京,共襄盛举!我们对此抱有充分信心!中国实现了超过3亿人从事冰雪运动目标,这是前所未见的伟大成就,将成为本届冬奥会向中国人民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重大贡献,也将从此开启全球冰雪运动的新时代。此次一些国家首次派团出席冬奥会,充分表明北京冬奥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国际社会也普遍反对将体育政治化。希望虎年不仅成为勇气之年、力量之年,也成为中国人民健康幸福之年!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送给中国人民最好的虎年礼物!祝愿世界更加团结!
 
  丁薛祥、杨洁篪、蔡奇、王毅参加会见。
 
携手共命运 一起向未来——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的讲话(2022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携手共命运 一起向未来
——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上的讲话
(2022年1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中国人说,三十而立。中国同中亚国家30年的交往合作,立在真诚互信,立在平等互利。
 
  ——30年来,我们顺应潮流、讲信修睦。在互谅互让基础上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3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成为友好、互信、合作的纽带。中国同中亚五国相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深化政治互信、互利合作,走出了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新路,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30年来,我们携手同行、共谋发展。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增长上百倍,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吉乌公路、中塔公路等大项目成功建成,途经中亚的中欧货运班列快速发展。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商共建共享,共建“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开花结果。
 
  ——30年来,我们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联手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贩毒,坚决反对外部干涉和策动“颜色革命”,有力维护了共同安全利益和地区和平稳定。
 
  ——30年来,我们相知相亲、互融互通。58对友好城市、每年数十万民众常来常往,传承着中国同中亚各国人民2000多年的友谊。在陕西支援抗击疫情的哈萨克斯坦小伙马文轩的一句“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这样的暖心故事汇成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动人交响曲。
 
  ——30年来,我们相濡以沫、坚守正义。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对方仗义执言,维护了我们的正当权益和战略利益,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同中亚五国30年合作的成功密码,在于我们始终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这四项原则是在合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共同财富,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行稳致远的政治保障,也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交往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未来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始终是中亚国家值得信任和倚重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中方坚定支持中亚国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各国维护本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坚定支持各国追求民族振兴和团结自强,坚定支持各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愿同中亚国家乘势而上,并肩奋斗,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为此,我愿提出5点建议。
 
  第一,深耕睦邻友好的示范田。睦邻友好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的基础。中方将秉持亲诚惠容理念,加强彼此高层往来和战略沟通,办好“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等一系列对话合作机制,不断增进团结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我们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在中亚搞“颜色革命”,坚决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坚决反对任何势力破坏人民平静生活。不久前,哈萨克斯坦局势突变,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友好邻邦,我们坚定支持哈方维稳止暴,并将尽己所能向哈方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相信在托卡耶夫总统坚强领导下,哈萨克斯坦人民必将迎来国家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带。中国愿向中亚国家开放超大规模市场,将进口更多中亚国家优质商品和农产品,继续办好中国-中亚经贸合作论坛,力争到2030年将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提升至700亿美元。中方倡议建立中国-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并适时举办中国-中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
 
  疫情背景下,我们将逐步恢复客运航班,建立人畅其行的“快捷通道”,完善物畅其流的“绿色通道”,加快推进中吉乌铁路项目,推进中国-中亚交通走廊建设,让中国同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更加安全高效。我们要确保中国-中亚油气管道稳定运营,加快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扩大能源全产业链合作,促进能源低碳转型。我们要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技术领域合作,让六国人民享受高技术带来的便利。
 
  第三,强化守卫和平的防护盾。和平是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企盼。我们要继续打击“三股势力”,深化在边境管控、网络反恐、联合行动等多领域合作,共同筑牢地区安全防护网。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病毒没有国界,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中方愿继续向中亚国家提供疫苗和抗疫物资,加大疫苗和特效药联合生产和技术转让。在此,我宣布,2022年中国再向中亚国家提供5000万剂疫苗援助,并在有需要的国家设立传统医学中心。中方呼吁建立中国-中亚健康产业联盟。
 
  阿富汗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同的邻居和伙伴。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阿富汗,符合我们六国共同利益。中方支持阿富汗通过对话协商建立开放包容的政治架构,呼吁国际社会加快实施对阿富汗人道主义援助,鼓励支持阿富汗同恐怖主义划清界限,希望阿富汗同周边国家友好相处。
 
  第四,构建多元互动的大家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加快互设文化中心,积极开展文化遗产对话,继续推进妇女、智库、媒体等领域交流。要加强旅游合作,中方将为中亚国家推介旅游资源搭建平台,愿把五国全部列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中方倡议举办中国-中亚民间友好论坛,未来5至10年努力将中国同中亚五国友好城市增加至100对。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今后5年中方计划向中亚五国提供12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优先在中亚国家增设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我们还要举办中国-中亚青年艺术节、“未来之桥”中国-中亚青年领导人研修交流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欢迎中亚体育健儿来华竞技、争创佳绩。我们也愿在“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框架内举办“多彩中亚”线上艺术节。
 
  第五,维护和平发展的地球村。我不久前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号召合力应对风险挑战,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我愿宣布,未来3年中国将向中亚国家提供5亿美元无偿援助,用于各国民生项目建设;提供5000个研修研讨名额,帮助各国培养卫生健康、减贫惠农、互联互通、信息技术等各领域专业人才,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各位同事!
 
  中国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让我们从六国人民共同福祉出发,赓续友谊,推进合作,共同谱写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习近平同巴赫交往的三个故事
习近平同巴赫交往的三个故事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1月2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习近平的“冬奥时间”开启。这也是巴赫1月22日抵京后的第一场活动。

  习主席的开场白满是浓浓的中国情:“今天是中国农历小年,过几天就要过大年。欢迎你今年跟我们一起过年。”巴赫则用中文回应,祝贺中国人民新春快乐、虎年吉祥!

  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习近平主席同巴赫有过10多次不同形式的交流。再过几天,他们将共同见证北京冬奥会开幕。从习主席同巴赫的交流交往中可以读出三个不同侧面的故事。

信任的故事


  “我刚从国际奥委会总部回来。在那里,我跟巴赫主席就主聊冬奥会。”2017年,在张家口市崇礼区云顶滑雪场,习近平总书记同正在集训的国家滑雪队队员亲切交流时说。

  自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在会见巴赫等多个重要场合,“兑现承诺”成为习主席讲话的高频词。巴赫的用词频频使用“相信”“确信”“坚信”:“相信北京2022冬奥会一定会精彩纷呈”“确信北京冬奥会将树立新标杆”“坚信中国政府将办成一届绿色、廉洁、高技术、可持续的冬奥会”……表达出对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信心。

  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北京冬奥筹办工作一直进展顺利。对此,巴赫赞叹“这几乎就是奇迹”“请继续保持强大”。

  一次次会见、通话和通信,见证了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稳步推进,展露出共赴冰雪之约的不移信心。

  这次会见,习近平指出,经过6年多筹办,北京冬奥会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即将如期如约顺利举办。我们将兑现承诺,向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我们对此抱有充分信心!”巴赫说,“此次一些国家首次派团出席冬奥会,充分表明北京冬奥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国际社会也普遍反对将体育政治化。”

  巴赫抵达北京,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的坚定支持。此次重要的会面,是国际奥委会与北京传递信任与信心的会面,也奏响了北京冬奥会开幕的序曲。

发展的故事


  “双奥北京”正在书写历史。作为国际上唯一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北京将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独特贡献。

  2008年初,习近平担任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盛会,倾注了大量心血。

  2015年7月,北京赢得冬奥会举办权。习近平总书记助推冰雪盛会“越过山海关”,开启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这条“双奥”的传承发展之路,是中国通过一步步的实践探索出来的,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真希望给习主席颁发一枚金牌!”巴赫曾经表示,就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而言,习近平主席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一直以来,习近平用体育助推国之交、民相亲,不遗余力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

  2017年,习近平在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会见巴赫,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下:“弘扬奥运精神,促进和平发展”。

  巴赫也曾亲自来华出席南京青奥会、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支持中国体育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

  每届奥运会都会留下丰富的奥林匹克遗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完成,是北京冬奥会给予世界冰雪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最为重要的遗产之一。

  在前不久发表新年贺词时,习近平主席说:“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

  此次会见,习近平强调,“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这一点,让巴赫为之动容:“中国实现了超过3亿人从事冰雪运动目标,这是前所未见的伟大成就,将成为本届冬奥会向中国人民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重大贡献,也将从此开启全球冰雪运动的新时代。”

团结的故事


  体育之于中国,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识,是民族凝聚力的鲜明象征。

  冬奥梦交汇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把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普及冰雪运动、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等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维度去看待。

  我们正面对着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严峻形势,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呼声更加强烈。

  巴赫多次强调体育之于“团结”的意义:“我们都更需要团结”“对于当今世界来说,体育和奥林匹克价值观所倡导的团结一致更有借鉴意义”“我们组织比赛是为了团结世界”。

  北京冬奥会作为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个冬奥会,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

  在此次会见时习主席强调,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所以我们提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口号。

  中国始终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展现出大国道义和担当。“一起向未来”的口号与“更团结”高度契合、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蕴含着共建美好未来的人类共同追求。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一个重要时刻,以和平、友谊和团结精神把世界凝聚在一起”。巴赫寄语,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送给中国人民最好的虎年礼物!祝愿世界更加团结!


  主笔:黄玥、林德韧

  新华社国内部、体育部联合制作

 
赓续传统友谊 共谱美好明天 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三十周年视频峰会确立双方关系新的里程碑
赓续传统友谊 共谱美好明天
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三十周年视频峰会确立双方关系新的里程碑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1月25日,习近平主席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共命运 一起向未来》的重要讲话。峰会结束后,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接受中央媒体采访,介绍峰会成果。

  乐玉成表示,此次峰会是今年中国主办的首场重大多边外交活动,也是30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元首第一次集体会晤,具有里程碑意义。峰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双方宣布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开启相互关系的新时代。

  建交30周年之际,六国元首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擘画蓝图,畅叙友情,共话合作,达成许多重要共识,通过并发表《中国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关于建交30周年的联合声明》,为双方关系发展确立大方向,增添新动能。

  一是决定合力构建新时代命运共同体。30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实现睦邻友好合作,打造战略伙伴关系,政治互信和全面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典范。各方决心面向未来,按照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项原则”,不断增进互信、扩大合作,永结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二是重申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各方一致认为,在涉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问题上互予支持,是彼此关系的核心要义,有利于确保六国共同的战略利益、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各方将继续坚定支持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强调民主只能由本国人民来评判,反对任何形式的“双重标准”和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各方支持进一步强化“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为六国合作打造高水平平台支撑。

  三是表示将全面扩大务实合作。各方决心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五国发展战略对接,加强产能、能源、农业、互联互通、数字经济、减贫、地方等领域合作,积极落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和绿色丝绸之路,研究举办中国-中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建立中国-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发展丝路电商。习主席倡议力争到2030年将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提升至700亿美元,宣布未来3年中国将向中亚国家提供5亿美元无偿援助和5000个研修研讨名额,得到各方一致欢迎。

  四是决心持续深化安全合作。各方商定继续合作打击“三股势力”,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和“颜色革命”,支持阿富汗和平和解和《全球数据安全倡议》,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共同维护各国政治政权安全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各方一致同意深化疫苗和医疗卫生合作,强调抗疫必须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溯源,反对疫情政治化。习主席宣布2022年中国再向中亚国家提供5000万剂新冠疫苗援助,助力各国构建免疫屏障。

  五是强调继续促进人文合作。六国元首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地方、科学、文化、旅游、媒体、智库、青年、体育等领域合作。习主席宣布,今后5年中方计划向中亚国家提供1200个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未来5至10年努力将双方友城增至100对,愿把五国全部列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加快互设文化中心,在有需要的国家设立传统医学中心,增设孔子学院,举办艺术节等丰富多彩活动,让六国人民的心越走越近。

  六是宣布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六国元首重申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发展倡议,坚决捍卫多边主义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乐玉成表示,建交30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标志性、突破性成就,创造了多项“第一”。中亚地区是中国周边首个战略伙伴集群,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走在国际社会“第一方阵”。在这次会晤中,中亚国家元首都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就,赞赏中国为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所作的贡献,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方近年来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中国是中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较建交初期增长上百倍,中亚的许多水果、干果成为国内电商平台的“爆款”,常常“秒杀一空”;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和西向首发站。2013年9月,我作为时任驻哈萨克斯坦大使,现场聆听了习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伟大倡议的演讲。8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中亚开花结果。途经中亚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逾2.5万列,占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一半以上。被称作“中亚第一长隧”的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彻底改变了上千万人的出行方式,被当地居民称赞“中国建设者用900天奋战成就火车900秒穿行大山的奇迹”;中亚地区成为中国最便捷、最安全的境外能源供应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全长近1万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累计对华输气超3800亿立方米,惠及5亿人口。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国陆路进口原油的第一条跨境大动脉,累计对华输油超1.5亿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成功建成,这两个“首创”打开了中亚国家通向太平洋的大门。中亚虽然远离海洋,但中亚朋友说“我们紧靠中国,中国的超级大市场就是我们的大海”。

  乐玉成表示,回首过去,六国深受鼓舞;展望未来,各方充满信心。习主席重要讲话最后着眼六国合作长远发展,高屋建瓴地提出深耕睦邻友好的示范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带、强化守卫和平的防护盾、构建多元互动的大家庭、维护和平发展的地球村5点建议,得到中亚五国元首的积极响应和强烈共鸣。峰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关系发展的新篇章,为双方未来合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我们将以此次视频峰会达成的系列重要共识为指导,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赓续友谊,推进合作,共同谱写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李克强主持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 韩正出席 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 韩正出席
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李克强说,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建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体现,是国务院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程序,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更好体现社会共识和人民意愿。

  大家认为,去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

  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围绕实施RCEP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等谈了看法。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就完善能源发展战略、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提了建议。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就统筹财力保障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谈了想法。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建议多方面做细民生工作、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围绕扩大有效需求、持续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提了建议。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就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和市场预期、发展数字经济等提了建议。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就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强新污染物防控管理等谈了看法。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建议提高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快两岸经济融合。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对完善宏观调控、发挥民间投资作用等谈了看法。无党派人士代表邵峰就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提出建议。

  李克强感谢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长期以来对政府工作的关心支持。他说,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强、很有价值,对修改好报告、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很有帮助,国务院将认真研究采纳。今年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极为复杂,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六稳”、“六保”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实施规模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支持制造业研发创新,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胡春华、刘鹤,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国务委员魏凤和、王勇、肖捷、赵克志,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参加座谈会。

 
栗战书主持召开部分在京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 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听取意见建议
栗战书主持召开部分在京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
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听取意见建议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25日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听取部分在京全国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

  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一德、田春艳、伊彤、齐玫、李勇、吴旭、苗润奇、贺泓、侯湛莹、赖秀福结合履职实践,对修改完善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代表们充分肯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过去一年来的工作,一致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担当作为,立法、监督、代表、对外工作和自身建设都取得了新进展。

  听取大家发言后,栗战书说,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完成一系列艰巨繁重任务,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百年成就经验和奋斗成果,让党心军心民心极大振奋、空前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提升。党中央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印发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人大工作和建设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栗战书强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机关工作人员都要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切实肩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使命职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贡献。一要牢牢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党的大政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二要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和指引人大工作。三要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大各项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四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有效推进工作,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五要按照“四个机关”的定位要求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保持“严”和“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参加座谈会。

 
二〇二二年对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汪洋出席并讲话
二〇二二年对台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汪洋出席并讲话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2022年对台工作会议25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对台工作牵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图谋,坚决遏制外部势力干涉,扎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主动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汪洋指出,2021年台海形势严峻复杂,风险挑战突出。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有力塑造统一大势,坚决开展涉台斗争,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成绩值得肯定。

  汪洋强调,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台海方向不确定不稳定性增多。既要增强历史自信,看清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又要树牢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决遏制“台独”挑衅和外部势力干涉,筑牢反“独”促统强大阵线。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完善同台企台胞分享发展机遇和落实同等待遇的政策,为台湾基层民众、青年群体参与两岸交流合作提供更多便利条件。要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向台湾同胞讲透我对台大政方针的核心意涵,引导广大台胞坚守民族大义、辨别是非真伪。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对台工作格局,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对台工作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主持会议。国务委员王毅出席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中央党政军有关部门和各地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在主、分会场出席会议。

 
国办转发《“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将达97%
国办转发《“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将达97%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部署各地加快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特殊教育规律,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努力使残疾儿童青少年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

  《行动计划》提出四条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特教特办,在普惠政策基础上给予特别扶持;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实现残疾儿童青少年科学评估施教;坚持促进公平、实现共享,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坚持尊重差异、多元融合,让残疾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儿童青少年共同成长进步。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普及程度显著提高,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课程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模式更加多样,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融合教育全面推进;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逐步提高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待遇保障进一步提高。

  《行动计划》明确三大任务举措。一是拓展学段服务,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持续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提升特殊教育学位供给和服务能力,在巩固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普及成果的基础上,推进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增加各学段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入学机会。二是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及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推动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研究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教学指南,开展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创建,完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三是提升支撑能力,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配备,大力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巩固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到2025年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行动计划》强调,加强党对特殊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省级、市级统筹,落实县级主体责任,强化督导评估,确保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有效实施。

 
韩正强调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韩正强调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5日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韩正表示,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制定实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和工作时间表,加快构建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批7家央企总部迁出北京,有关高校和医院的疏解工作稳步实施,一批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疏解项目有序启动,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韩正强调,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凝聚工作合力,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和方式方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加快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标志性项目落地,做好政策评估完善和疏解项目储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严格执行相关规划,打造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高质量样板。要加快谋划推进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项目,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资金和土地等支持力度。要加强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持天津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枢纽。要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落实落细疫情防控举措,统筹抓好冬奥会和主办城市疫情防控工作。

  李鸿忠、蔡奇、王勇、何立峰出席会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赓续中华文脉,光耀复兴之路
赓续中华文脉,光耀复兴之路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钟华论


  文化因创新而辉煌,文明因发展而精彩。

  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历经千年风雨而依然璀璨夺目,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轴上,写就光芒万丈的篇章。

  读懂中国共产党,文化的视角不可或缺。一百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断发现并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契合性,夯实中国人民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文化基础、价值基础和实践基础。这一历史进程,也是“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文明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守正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民族文化之根,铸民族精神之魂,拓文明发展之道,用真理力量激活古老文明,用文化之火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赓续千年文脉,共襄千秋伟业,中华儿女开创未来,具有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


  “致广大而尽精微”——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引用《礼记·中庸》之语揭示成事之道,展现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进一步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十个明确”贯通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融会贯通,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新的征程上,吸吮着五千年中华文明丰厚的文化养分,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展现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指引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


  江流万里,绵延不绝。在世界东方这片热土上,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治理智慧,为克服艰难险阻、书写辉煌史诗提供了思想营养和精神支撑。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0多个文明形态,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文化源头,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站在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年春天,在“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下、九曲溪畔,习近平总书记一番话意味深长,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底蕴,揭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将中华文明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就拥有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无比强大的奋进力量。

(三)


  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五千年文脉涵养了巍巍中华。翻开中国历史长卷,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历史风雨洗礼中,中华民族守常达变、开拓进取,中华文明推陈出新、赓续发展,造就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华文脉。

  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文明传承、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观照,强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课题。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提出的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原则方法,回答了“传承和发展什么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在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发展中华文化指明了方向。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照单全收、简单复古,而应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华文脉之贯通,通在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更通在结合时代新发展新语境,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表现形式和生命活力。

  新时代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价值取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题中应有之义。赓续中华文脉,一个重要支撑就是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擦亮人民幸福生活的文化底色。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和日常生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印刻在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才能不断增强国民的志气、骨气、底气,用文化之光开启美好生活之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中国、希望了解中华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能推动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

  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迸发,呈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生动景象。以创新方式探寻中华文化宝藏,《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唐宫夜宴》等电视节目广受青睐;幻化于《千里江山图》,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向观众展现跨越千年的丹青意韵;演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栖居,“国风博主”们的写意生活备受海内外粉丝追捧……

  “又踏层峰望眼开”。新时代的中国,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中华文明日益彰显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

(四)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向领导干部提出“三个敬畏”,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

  山高水长,不改的是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斗转星移,不变的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如磐信念。

  从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到加强自然遗产的保护;从推进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珍视中华文化宝藏,作出科学部署,凝聚各方合力,书写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篇章。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曾这样说。据统计,我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藏品1.08亿件(套),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册),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6项。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增添实证依据;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勾勒出“华夏第一王都”的恢宏气象;三星堆遗址考古又有重要发现,许多珍贵文物“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珍视中华文化宝藏的理念与行动,凝结着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关系的深刻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化瑰宝,永远是中华儿女的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是刻在骨子里的中国魂。对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品”,必须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贯彻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甲骨竹简,写尽风雨沧桑;秦砖汉瓦,镌刻文明密码。珍视中华文化宝藏的理念与行动,彰显着对历史、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担当。从历史走向未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自觉,践行“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向历史和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

(五)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中华文化一贯讲求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寄寓着先贤的理想,激荡着一代代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

  深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人们既感受着思想的伟力,又仿佛打开了中华典籍的宝库。论著对传统文化精华旁征博引、取精用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中华文化智慧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的历史自觉与历史自信。

  集千古之智,纳四海之慧。在治国理政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融通与运用、对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吸纳与借鉴、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承和升华,闪耀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不仅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复兴事业注入强大思想力量,也为破解全球性问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复兴。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文脉悠远,与古为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赓续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激扬澎湃血脉的中国力量,我们必将书写复兴伟业新篇章、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小年,候一场年味里的文化召唤
小年,候一场年味里的文化召唤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辞旧岁、贺新年,浓郁的中国年味在团圆中流光溢彩。

  国风起,文化兴,悠久的中华文明在传承中弘扬光大。

  25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这一天起,全国各地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正式上演,线上线下共享大美中国的风范与气韵。

  25日晚,湖北,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农民春节联欢会在序章《火》中缓缓启幕。舞台上楚人图腾“火凤凰”腾空而出,划过两千年前的楚王宫……这里正上演跨越数千年的“楚乐庆年”歌舞盛景。

  整场晚会依托楚人“崇凤尚火”的传统,用“火”来指代“文明”贯穿始终,从钻木取火,到与火星车“祝融号”隔空“对话”,璀璨夺目的楚文化与现代文明在碰撞中焕发生机。

  从2011年至今,中国农民春晚已陪伴父老乡亲度过了12个温暖喜庆的小年夜,成了一年一度传播中华文明乡村文化的新春盛会和展示中国乡村砥砺奋进的年度盛典。

  第十二届中国农民春节联欢会总制片人陈一帆说,联欢会首次采用“三农春晚剧”的节目新形态,湖北联合河南、陕西、吉林、福建、广西5个省份共同参与创作,讲好中国“年欢”故事,为小康生活画像,为乡村振兴立传。

  河南省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在2021年成功“出圈”,“唐宫小姐姐”穿越次元、畅游古今,带动了更多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

  小年夜,回到河南老家过春节的大四女生王语洋早早地打开电视,和家人围坐一起,等待河南卫视《新民乐国风夜》晚会开播。“最期待唢呐经典曲目《百鸟朝凤》,每次听到都有种‘此生无悔入华夏’的民族自豪感。”痴迷汉服文化的王语洋告诉记者,未来希望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探究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无穷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新民乐国风夜》晚会总导演、河南卫视国风工作室主编雪芬说,河南卫视相继打造推出了《洛神水赋》《舞千年》等一系列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文艺作品,为公众带来不断的惊喜,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在此间实现薪火相传。

  26日,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夜接棒登场的湖南卫视春晚也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今年春晚的主舞台是四个传统的宫灯造型,看似普通,但当舞台旋转起来极具现代性,体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交融。

  其中,歌舞非遗秀《穿我的新衣》别具特色。节目将以“迎新年、制新衣”为主题,通过呈现苗族蜡染技艺、土家族织锦技艺、瑶族刺绣和侗锦织造等非遗元素,展现少数民族精湛的制衣工艺。节目后半部分,舞台变身青春时尚的秀场,模特身着融合少数民族非遗元素与现代时尚理念的服饰作品走秀,传统手工技艺焕发别样光彩。

  “湖南卫视的观众中有很多年轻人,我们希望通过创新性的表达,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向他们传递‘国潮正当时,非遗即时尚’的理念。”2022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制片人刘昕说。

  为满足广大观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全国不少戏剧院团在春节期间采用线上演播和线下演出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戏迷献上丰富多彩、流派纷呈的大戏。

  25日下午,梅派名剧《凤还巢》在湖北省京剧院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同步播出,50分钟的经典剧目吸引新老戏迷“云”享国粹盛宴。湖北省京剧院梅派青衣、国家二级演员潘欣告诉记者,当天播放的《凤还巢》是由她主演并提前录制的,希望通过这则佳话传递喜乐吉祥的节日氛围。春节期间,她还将为观众带来全本的《四郎探母》等线下演出。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青年演员应当身体力行地将个人的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85后”潘欣说。

  (记者喻珮、袁月明、余春生)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中宣部等联合印发《通知》 在全国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
中宣部等联合印发《通知》
在全国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通知》。

  通知指出,2022年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之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工作,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面向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以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精神力量,定于2022年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

  通知明确,中央有关部门组织文化文艺小分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重点选取改革开放第一线、共同富裕示范地、乡村振兴最基层、文明实践新阵地,开展慰问演出、送戏下乡、文化帮扶、辅导交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文艺活动。

  通知明确,各省级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文联等部门组织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发挥骨干作用。结合当地实际,以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和文化需求较为迫切的地点为着力点,以基层群众普遍欢迎的地方戏曲和综合性文艺演出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要把辖区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重点,认真组织安排。

  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好节庆期间各项文化活动。一是开展好元旦春节期间例行文化活动,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2022年新年戏曲晚会等。二是开展好“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展示活动,举办“赏年画过大年”主场活动和各地新年画联展、巡展活动。三是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等富有时代气息、体现节日文化内涵、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品牌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爱党、爱国、爱家情怀。

  通知鼓励创新活动开展方式,充分运用新模式、新手段、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开展面向基层的文艺演出、文艺培训、文化服务等,创作生产适合基层需求的高质量文化文艺产品。“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专题专栏,对各地区各部门文化进万家活动进行集中展示。

  通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文化进万家活动,严格遵守活动开展地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制定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据了解,“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展示活动近期在全国开展,广大人民群众拿起画笔描绘自己的新生活,专业美术工作者深入基层感受身边的新变化,通过木版年画、新年画、农民画以及具有年画元素的插画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描绘新时代人民小康生活新图景,充分彰显昂扬奋进的时代主旋律。春节元宵节期间,北京、辽宁沈阳、上海、重庆、四川成都、广东深圳等地同步开展“赏年画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河北雄安新区、湖南十八洞村、宁夏闽宁镇等地组织向群众发放新年画等文化惠民产品,为新春佳节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今年组合式减税降费力度更大?值得期待!
今年组合式减税降费力度更大?值得期待!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邹多为、申铖)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25日表示,2022年,将针对市场主体需求,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

  “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减税降费超过7.6万亿元基础上,2021年又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许宏才当天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展望2022年,许宏才表示,为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财政部将从四方面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

  一是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二是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续实施2021年底到期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措施。

  三是聚焦增强地方财力,为减税降费提供保障。“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向市县基层下沉,避免地方因财力不足而在减税降费上打折扣。”许宏才说。

  此外,还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坚决制止乱收费。

  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申铖、邹多为)财政部2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2021年财政收支“成绩单”。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

  收入方面,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主要是经济恢复性增长,再加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较高等因素拉动。”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发布会上说。

  支出方面,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5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3%。从支出结构看,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2021年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3.5%、7.2%、3.4%。

 
别了,夏博义们
别了,夏博义们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日前,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改选,杜淦堃当选新一任主席,前主席夏博义黯然下台。夏博义以及和他一样披着法律外衣、打着专业旗号的反中乱港分子,把持祸害香港法律司法界多年,必然被世人所不齿,终究被时代和社会所抛弃。别了,夏博义们!你们逆历史潮流而动,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作为香港唯一的法定诉讼律师专业团体,大律师公会的宗旨包括为大律师行业的专业行为、纪律制定守则等,可谓承担着维护香港法治的重要职责,地位崇高,社会各界对其期许甚殷。可夏博义们却背离民意,利用职权严重扭曲大律师公会职责,冲击香港法治,成为香港司法乱源。

  夏博义来自英国。他顶着“人权大状”的光环,与反中乱港势力头面人物李柱铭及另一个大律师公会前主席戴启思沆瀣一气,并在两人力推之下当选主席。更令人诧异的是,夏博义被媒体揭露其不仅身为英国自由民主党成员,更曾出任英国牛津市议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英国政客。作为香港法律界人士的专业组织,大律师公会的主席竟由一名与外国有着紧密联系的反华政客出任,这荒诞的一幕暴露出公会在反中乱港分子的挟持下,一度已成为配合美西方势力与反对派搞乱香港、破坏“一国两制”的政治工具。

  上任后,夏博义公然叫嚣修订香港国安法,多次质疑全国人大常委会权威,并为“港独”分子张目、对执法者抹黑、对司法者施压,其所作所为完全背离专业操守和职业良知,彻底丧失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严重损害香港市民的利益,也将大律师公会一步步拖下深渊,激起包括法律界在内的香港社会各界的愤怒。在他的蛊惑煽动下,大律师公会沦为反中乱港势力在法律界的“代言人”和“马前卒”,失去了香港市民、特区政府及中央的信任,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夏博义的狂言妄行在香港法律界不得人心,大律师公会内部早已对他及其背后的操盘者不满,蔡维邦等多名公会副主席、执委以辞职方式与之割席就是例证。此次杜淦堃等人参选公会主席,系公会“绝地自救”之举,体现了大律师群体理性务实、人心思定的共识,外媒所谓中央“打压”或威胁公会改选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香港国安法生效之后,任何反中乱港分子企图撼动香港大局、危害国家主权安全的行径实属不自量力,注定徒劳无功。连日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媒体刊发评论指出,夏博义咎由自取,大律师公会搞政治死路一条,唯有走出“政治化”泥沼、回归专业轨道,才能重建公信力。从香港主流舆论可见,任何与夏博义一样违背香港民意和历史潮流的人,必然被世人所不齿,被时代所抛弃。这一铁律已被历史所证明,未来还将被实践不断证明。

  在香港社会由乱转治、由治及兴的大趋势下,我们注意到法律界也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新气象:去年以来,香港特区司法机构主动推行司法改革举措,香港律师会理事会换届选举中爱国爱港参选人全胜,立法会法律界议席首次由爱国爱港人士担任。此次大律师公会执委会换届选举,是推动香港司法领域拨乱反正,重塑大律师公会在司法领域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机。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衷心希望,杜淦堃等执委会新一届领导层能够带领大律师公会走出“政治化”泥沼,回归专业定位,服务业界利益;充分利用香港熟悉普通法的独特优势,参与国家发展,服务国家所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主动修补与中央的关系,适时重启与内地的交流合作;守住“一国两制”底线,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做香港法治的维护者,令被夏博义之流玷污蒙尘的香港法治重新焕发光彩,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夯实法治根基。

   (记者查文晔)新华社香港1月25日电

 
关怀道德模范 弘扬时代新风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慰问帮扶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综述
关怀道德模范 弘扬时代新风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慰问帮扶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综述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张研、黄玥)新春将近,岁寒情深。连日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委托相关省级文明办登门看望慰问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6名全国道德模范及其家属,转达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问候,送上帮扶资金和新春祝福。

  “今天来,既是看望,也是学习。汪院士耄耋之年还深潜3次,这种精神可敬可佩。”在上海,慰问组走进同济大学海洋楼,听取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汪品先关于深海科普等工作的介绍,详细询问了他当前的生活、工作状况。

  深潜蓝色世界,探寻海底奥秘,年逾八旬的汪品先依然活力四射,他还在社交平台成为一名海洋科普UP主,科考版“老人与海”的故事刷屏网络,他“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的人生信条,影响激励着“Z世代”。

  汪品先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会更加珍惜光阴,努力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您一定要保重身体,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找党委、政府还有社区干部。”慰问组走进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内蒙古兴安盟牧民苏日娜的家中,榜样的力量直抵人心——墙上张贴着“道德模范”行为规范,所获的全国道德模范荣誉证书等各类奖状证书整齐摆满了桌面。

  2008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苏日娜毫不犹豫地先救出邻居家的两个孩子,当她返身再去救自己儿子时,大火已经烧毁了房屋、夺走了儿子的生命,她自己也被烧成重伤。如今苏日娜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安心照顾老人和正在上学的女儿。

  苏日娜表示,慰问组和当地同志多次慰问帮扶,她十分感动,在交谈中几度落泪。她说:“我将用这笔帮扶金购买几头黄牛,所获收益将用于更多公益活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传递更多正能量。”大家都为之动容。

  在广西南宁市,慰问组看望了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梁小霞的家属。梁小霞生前系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护士,两次主动请缨支援湖北战“疫”。2020年2月28日,作为广西第七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员的梁小霞在武汉协和医院隔离病区工作时突然晕倒,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牺牲,青春永远定格在了28岁。

  “谢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为家里解决了许多困难,大家经常来看望慰问我们,我们的心很温暖。”梁小霞母亲覃俊肖说。

  在黑龙江、吉林、安徽……慰问帮扶的全国道德模范还有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母亲的刘羲檬、勇于追梦的“折翼”女孩张超凡、不幸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李夏的家属……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道德模范们的事迹如丰碑、如标尺,树立了时代精神旗帜,引领着社会道德风尚。

  “唐老,我们又来看您了,您身体怎么样啊?您帮助治好了200余位麻风病人,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您。”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慰问组来到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唐中和家中。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乡村医生唐中和始终恪守对麻风病人“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承诺,先后3次放弃离开“麻风村”的机会,在地处偏僻的新宁县回龙寺镇胭脂凼村坚守近半个世纪。唐中和让老伴取出珍藏的全国道德模范奖章,郑重地戴好,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我要珍惜荣誉,让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们东川的一款特色七彩面条,它是由七种果蔬制作而成的,大家需要的可以马上下单。”慰问组到达时,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正给家乡带货直播。

  张顺东和李国秀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的村民。张顺东年幼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臂,双脚受伤严重,而李国秀先天就没有双臂。两人结为夫妻,并在往后的日子里“互为手足”,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张顺东说:“感谢党和政府多年来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乐观地生活,特别要在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慰问组看望了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任青丝染白发,初心不忘,近四十年如一日,郭万刚带领治沙人战风沙、斗荒漠,在古浪县境内的腾格里沙漠上建起一道绿色屏障。

  郭万刚说:“今后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地把治沙工作做好,为祁连山生态环境转变作出新的贡献。”

  近年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先后出资2770多万元,帮扶全国道德模范330多人次。各地也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道德模范活动,通过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社会捐助、志愿服务等方式,落实关爱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彰显德者有得、德者受尊的鲜明导向。

 
中央政法委印发通知:学习宣传“双百政法英模”事迹
中央政法委印发通知:学习宣传“双百政法英模”事迹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近日,中央政法委印发《关于在全国政法系统学习宣传“双百政法英模”先进事迹的通知》,号召全国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宣传“双百政法英模”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崇尚英模、学习英模、争当英模的良好风尚,为肩负起新时代政法队伍职责使命激发内在动力、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通知指出,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各级政法机关大力弘扬政法英模精神,深入开展英模教育,层层选树宣传政法英模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在全社会展现了政法队伍的时代楷模、时代正气、时代风采。经各地各政法单位推荐,中央政法委评选闫相华等200名同志为“双百政法英模”。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政法干警听党指挥、忠诚使命,司法为民、护航发展,恪守法治、维护正义,廉洁公正、担当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是全体政法干警学习的楷模。

  通知强调,各级政法机关要把学习宣传“双百政法英模”先进事迹与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讲好他们的感人故事,学习践行他们的崇高精神,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政法英模的热潮,激励广大政法干警以英模为榜样,强化使命担当,忠实履职尽责,奋力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业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院安委办组织督导检查春节、冬奥期间安全生产
国务院安委办组织督导检查春节、冬奥期间安全生产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刘夏村)记者25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近日组织16个督导检查组,从春节前至3月底,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春节、冬奥期间安全生产督导检查,推动各地进一步强化重大风险防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春节、冬奥、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段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据介绍,春节、冬奥期间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坚持综合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重点围绕三个方面:一是突出防控重大安全风险。重点督导检查去年以来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高危行业领域风险防控情况,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针对春节、春运、冬奥会、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段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情况等;二是突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燃气、危险化学品两个专项治理,督促各地区提高工作的精准性和系统性;三是突出督导检查与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的有机结合,对于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纳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内容。

 
三大冬奥场馆全面进入赛时运行模式
三大冬奥场馆全面进入赛时运行模式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 北京冬奥会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张骁)记者25日从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业主单位北京国资公司获悉,三大冬奥场馆全面进入赛时运行模式。由北奥集团承担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体育展示和颁奖仪式服务成果陆续交付。

  北京国资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鸟巢”已于1月22日顺利完成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全要素、全流程彩排,即将成为世界首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奥运场馆。“冰立方”“冰丝带”已于1月23日和1月24日分别完成冬奥赛道制冰。1月底前,三大场馆各项设备设施将进一步调试到位,确保比赛场地、技术系统、灯光音响、能源保障、体展设施、景观标识等硬件设施全面就绪。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体育展示和颁奖仪式服务赞助商,北奥集团在体育展示方面已完成5期全流程、全要素演练活动,对赛时15支竞赛场馆体育展示团队进行培训和演练,为赛时体育展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精心制作了由16000段音乐内容组成的冬奥会音乐库和2000余条体育展示视频内容,全面营造赛场氛围,面向运动员、观众展示中华文化。

  在颁奖仪式服务方面,北奥集团顺利完成对颁奖礼仪人员的系统培训,以及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颁奖广场舞台、颁奖仪式服装、颁奖台、颁奖托盘、置物台等交付任务。这些成果将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北京国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岳鹏表示,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周期内,北京国资公司完成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网球中心、曲棍球场、射箭场等5个奥运场馆的投资建设和赛时保障任务。2015年申冬奥成功后,企业承担“鸟巢”“冰立方”“冰丝带”场馆建设改造和赛时服务保障,统筹北奥集团成为官方体育展示和颁奖仪式服务赞助商,实现了冬奥场馆硬件提供、冬奥文化传播的“双支持”。

  “北京冬奥筹办工作已经到了迈向胜利的关键时刻,作为‘双奥企业’,我们将以最高标准完成好最后阶段各项任务,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贡献全部力量。”岳鹏说。

 
最环保!愿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传遍世界 国际奥委会顾问萨瑟兰谈北京冬奥会制冰
最环保!愿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传遍世界
国际奥委会顾问萨瑟兰谈北京冬奥会制冰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 北京冬奥会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岳冉冉、张逸飞、王君宝)“希望北京冬奥会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能传遍全世界。”国际奥委会制冰工程顾问阿·吉·萨瑟兰在1月24日的媒体吹风会上表达了这一心愿。

  萨瑟兰是北京冬奥会特聘专家,从事制冰工作40多年,有八届冬奥会制冰经验,负责过冰球、冰壶、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等赛事制冰。“为冬奥会制冰是一个非常棒的体验,感谢北京。”

  在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时,萨瑟兰坦言,年轻时的自己并不知道制冰使用的制冷剂会污染环境,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他认识到大量使用传统制冷剂,会导致全球变暖,破坏臭氧层,于是行业内开始制定规则,限制传统制冷剂使用,并开始尝试新的制冷方法。当得知北京冬奥会选择了二氧化碳制冷剂时,萨瑟兰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

  萨瑟兰用图表的形式,直观解读了两种制冷剂的区别:二氧化碳制冷剂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仅为1。使用相同数量的传统制冷剂的碳排放量,是二氧化碳制冷剂的3800多倍,所以后者是最环保的方法之一。

  萨瑟兰表示,与传统制冷剂不同,二氧化碳制冷剂无毒无污染,且对于热转换来说,效率非常高。“还有一点,让制冰师最满意的是,二氧化碳制冷剂可以保证整个冰面的温度非常平均,而这是传统制冷剂办不到的,后者需要制冰师努力去控温。此外,该技术可以保证无论运动员滑到第几圈,冰的品质都一样好,这会让比赛更公平。”

  制冰是冬奥场馆技术实力的综合展现。萨瑟兰说自己对国家速滑馆印象深刻,因为它是全球首个应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冬奥场馆。“中国使用二氧化碳这一新型制冷剂的勇气可嘉,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冰场使用过这一技术。感谢中国付出的努力,让这一切变为可能。”

  “制冰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就交给运动员了。”萨瑟兰说。

 
那一年,冬奥会还不叫“冬奥会”
那一年,冬奥会还不叫“冬奥会”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 北京冬奥会
 
  新华社巴黎1月25日电(记者肖亚卓)98年前的今天,首届冬奥会在法国东南部边陲小镇霞慕尼开幕。然而,当年在举办的时候,这项赛事还不叫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而是被冠以“国际冬季运动周”的名称,直到两年后才被国际奥委会正式追认为首届冬奥会。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雏形初现 阻力重重


  自从第一届夏季奥运会于1896在希腊雅典举行后,国际奥委会中就一直有关于如何将冬季运动也纳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讨论。190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上,首次接纳了花样滑冰为竞赛项目。尽管当时该项目的比赛收获了极大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在接下来的两届奥运会中保留下来。

  直到1920年在安特卫普举行的第七届奥运会上,花样滑冰才得以重回夏奥会,同时这届奥运会上还增设了冰球项目。共11个国家约90多名运动员在安特卫普体育馆参加了这两个项目的角逐。比赛广受欢迎,再次印证了冬季项目的巨大魅力。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法国人顾拜旦是创办独立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积极推动者。然而在当时,这一理念的最大阻力来自北欧的冰雪运动强国。

  早在1901年,也就是首届夏奥会举办之后的第五年,瑞典就举办了以冬季项目为主的“北欧运动会”,与奥运会一样,这项赛事也是每四年一届,但是只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可以参加。这些北欧国家担心举办冬季奥运会会冲击现有的“北欧运动会”,所以极力抵制这一动议。

  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举办冬季奥运会没有瑞典、挪威等北欧冰雪运动强国的参加,那自然也失去了其意义。

  各方的拉锯一直持续到了1921年举行的第7届奥林匹克全会上,再次有委员提出单独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构想。毫无疑问,北欧国家再次提出反对。最终,在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的努力斡旋之下,双方达成了折中意见——在即将于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第八届奥运会之前,在法国举办一项只有冬季项目的赛事,但是由于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还不明确,出于谨慎考虑,把这项活动叫作“国际冬季运动周”,作为第八届夏奥会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筹办过程 意外连连


  接下来就是活动选址。考虑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交通便利程度、现有场馆条件以及当地的酒店数量等因素,位于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脚下的霞慕尼脱颖而出。当时,霞慕尼已经是全欧洲有名的滑雪胜地,而且是全法唯一一个可以坐火车直接抵达的滑雪小镇(该条铁路于1901年建成)。

  1923年2月20日,国际奥委会、法国奥委会以及霞慕尼当地政府三方签署协议,法国奥委会将提供资金支持,霞慕尼当地政府承诺将修建冰上运动场地、跳台滑雪场地以及雪橇赛道。当年11月,一个36000平方米的户外冰上运动场被修建起来,包括两个冰球场、两片可供举办花样滑冰比赛的场地、一条400米的速度滑冰赛道以及一片冰壶场地。直到今天,冬季来到霞慕尼小镇,还可以在城镇中心看到这片冰面。

  时年20岁的巴黎青年罗杰·弗里森-罗克在当地组委会中担任秘书职务,1974年他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即便在今天,有着那么多现代科技手段,要在短时间内修建起这些场地也是不切实际的。随着秋冬季的到来,我们意识到,任务可能要完不成了。于是我们开始昼夜不停、24小时轮班,以坚强的毅力,最终赶在开幕之前完工。”

  但是,接下来糟糕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发生,一场罕见的暴雪突然来袭,霞慕尼当地旅游局的资料这样记录到:“这是很多当地居民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大雪。24小时以内整个小镇的积雪就达到160厘米之厚。”

  组委会很快组织起一支600人的队伍,清理各个场馆,尤其是冰面上的积雪。然而就在这一切工作即将完成的时候,另一个灾难接踵而至。气温的回升导致大量积雪融化,铁路线被切断;连续多天的降雨把户外冰场浇成了湖面。组委会甚至已经开始认真考虑要不要取消整个活动。

  最终,在开幕日到来前几日,冷空气抵达,希望回来了。

巨大成功 冬奥起点


  1924年1月25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山谷间,所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来自17个国家的258名运动员聚集到了霞慕尼市政厅前,他们带着各自的运动装备,一路游行至新建成的户外冰场,队伍中混杂着当地的登山向导、其他体育俱乐部的人士(甚至还有当地足球队的队员)、以及滑雪学校的代表。不过所有这些“外人”只能来到冰场外,最后的开幕仪式只有运动员才能参加。

  时任法国奥委会主席的查士丁尼·克拉里伯爵发表了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讲:“经过重重困难,我们终于来到了这里!”

  当年的比赛一共设置了6个大项,包括雪橇、冰壶、冰球、花样滑冰、速度滑冰以及北欧式滑雪。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方把冰壶与北欧式滑雪中的军事滑雪射击(Military patrol,现代冬季两项运动的前身)这两个项目当作是表演项目,但是国际奥委会在2006年正式认可了其在首届冬奥会上正式项目的地位。

  这一届冬季运动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连北欧国家也不再对冬季奥运会的构想抱有敌意。1925年,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23次全会上,正式承认了此次冬季运动周的成绩,并将其记录为第八届奥运会的一部分,同时决定以后每4年举办一次独立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26年在里斯本举行的第24次全会上,霞慕尼举行的国际冬季体育周被正式追认为首届冬奥会。

  1924年的1月25日,成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点;98年后的今天,北京冬奥会蓄势待发,有着灿烂文明的东方古都将成为首个“双奥之城”。正如一个多月前的奥林匹克峰会上所提出的那样,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开启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

 
冬奥荣光,两岸共享
冬奥荣光,两岸共享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 北京冬奥会
 
  一个多星期后,北京冬奥会将精彩开幕。万众期盼冰雪盛会之际,新年伊始的首场两岸交流活动如约而至。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第二十八届台胞青年冬令营,以“喜迎冬奥 面向未来”为主题,24日在北京、武汉、重庆、台北等地同步开营。数百名台胞相聚“云端”、畅想冬奥,生动展现两岸中国人共享冬奥荣光的满腔热忱与期待。

  这份荣光,彰显了非凡的治理效能和制度优势。尽管面临严峻的防疫压力,冬奥筹备工作迎难而上、卓有成效。在“简约、安全、精彩”的总体要求下,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合理规划非竞赛场馆空间和临时设施建设;制定“一馆一策”“一场一策”,聚焦竞赛组织、交通运行、抵离保障、住宿餐饮等环节,织密疫情防控网;建成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大型冰面,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所有竞赛场馆100%清洁能源供电……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这份荣光,凝聚着14亿人的民族自豪和强国梦想。曾几何时,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今,“南展西扩东进”,看似小众的冰雪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奏响了一曲“四季歌”。越来越多人踏上雪场、走进冰场,在享受冰雪运动乐趣的同时,奥林匹克运动的种子生根发芽。109个冬奥小项,从约有三分之一是空白到实现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就在短短几年间。伴随筹办冬奥,健康中国建设蹄疾步稳,神州大地呈现欣欣向荣的蓬勃朝气。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人民的健康、体质、幸福一脉相承,正是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共襄盛举,共享荣光。我们欣喜地看到,台湾同胞也参与到这场冰雪盛会中来。尽管位于亚热带地区,台湾民众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不减。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台北队已有4名选手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将参与竞逐速滑、雪橇、高山滑雪等项目,另有2人进入候补名单。本届冬奥会也是中国台北队有史以来首次男女选手同时取得滑雪项目参赛资格。同时,30多名在北京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成功入选赛会志愿者,将参与赛事服务、媒体运行、交通等服务工作。在北京驻点的台湾媒体记者将向岛内发回关于冬奥会的精彩报道。

  诚如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新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所言:“我们欢迎台湾同胞参与北京冬奥会,共享冬奥盛会的激情、荣光与快乐。”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中华民族百年复兴路上追逐奥运梦想的里程碑,亦是两岸同胞携手“一起向未来”的重要契机。台湾同胞以不同形式认识冬奥、参与冬奥,不但可以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更能共同感受祖国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共享北京举办冬奥盛会带来的光荣与自豪。

  “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开营式上,冬奥主题曲《一起向未来》的优美旋律响彻会场。冰雪交融,激情飞扬;冬奥盛典,同心筑梦。当五环旗帜飘扬在长城脚下,属于中国、属于奥林匹克的冰雪故事将写下崭新的精彩一页。两岸中国人共享冬奥荣光,正是深化融合发展、共谋民族复兴的生动写照。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光明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巨型奥运五环景观塔在延庆竣工亮相
巨型奥运五环景观塔在延庆竣工亮相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 北京冬奥会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张骁)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景观建筑“海陀塔”25日在北京延庆正式竣工亮相。该建筑在120米塔顶装设巨型奥运五环标志,成为公众临近延庆赛区、经行京张高铁线或京礼高速线时一道靓丽的风景。

  承建方中建二局三公司项目经理周军介绍,“海陀塔”建设很好体现了奥运会的可持续性。没有选择新建,而是对既有太阳能塔进行改造利用,在原结构上巧妙增添装饰设计和冬奥冰雪元素。

  据介绍,在“海陀塔”施工过程中,最大难点是在120米高空拼装160吨重的五环标志。由于当地风大温低,项目部组建专项数字建模团队,用三维技术模拟不同风力条件下的最佳吊装方案。为控制焊接精度,除通过软件模拟,对构件易形变处进行加强处理外,还在五环标志拼接部位运用吊装就位措施,减少高空拼接难度,最终将焊接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确保奥运五环标志以完美姿态呈现。

  周军介绍,目前“海陀塔”已具备夜景照明条件。通过总控芯片调整,五环标志结构两侧安装的8万余个白点光源可在夜间散发冷光,体现“奥运点亮夜空”的视觉效果。6条“冰晶飘带”内侧也加装LED灯带,塔身可呈现“奥运五色”组合的多种灯光效果,与塔顶的五环标志交相辉映。

  以延庆赛区核心区小海陀山命名的“海陀塔”是“冰雪夏都”延庆借力冬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见证。未来,“海陀塔”将申请作为永久性建筑保留,成为重要的冬奥文化遗产和“网红打卡地”。

 
中国体育代表团先遣团入住延庆冬奥村
中国体育代表团先遣团入住延庆冬奥村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 北京冬奥会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李春宇)记者25日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获悉,中国体育代表团先遣团已于25日上午入住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目前,已有60余名来自中国、波兰、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成员,以及国际奥委会成员入住延庆冬奥村。

  北京冬奥会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位于延庆赛区核心区,由居住区、广场区和运行区三部分组成,设有餐厅、综合诊所、特许商品零售店、健身娱乐中心、银行、咖啡厅、花店、传统文化展示区等,尽力满足参赛人员的各类需求。

  当日清晨,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天之际,100余名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并进行出征宣誓。接下来,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将陆续进入闭环管理。

  据悉,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已于1月23日预开村,将于1月27日正式开村,每天24小时运行,直至3月16日闭村。

 
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宣誓出征
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宣誓出征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 北京冬奥会
 
 
 
  ▲1月25日,中国体育代表团部分成员在升国旗仪式上。当日,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部分成员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并宣誓出征。        新华社发(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供图)
 
美国参加北京冬奥会运动员人数史上第二多 立陶宛、瑞典将派出史上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
美国参加北京冬奥会运动员人数史上第二多
立陶宛、瑞典将派出史上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奥会
 
  新华社洛杉矶1月24日电(记者高山)美国奥委会24日公布了截至目前为止参加北京冬奥会的223名运动员名单,这是美国在冬奥会参赛史上运动员人数第二多的一次,仅次于2018年平昌冬奥会时228名运动员的规模。

  根据美国奥委会的新闻公报,代表团中最年轻的运动员是16岁半的华裔花样滑冰女选手刘美贤,年纪最大的是40岁的单板滑雪运动员、冬奥“四朝元老”尼克·鲍姆加特纳。

  美国奥委会首席执行官莎拉·赫希兰德表示,奥运会凝结了美好人性和精彩竞技,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将如此;美国运动员们已经蓄势待发,让这个国家为他们骄傲。

  新华社维尔纽斯1月24日电(记者薛东梅)立陶宛将派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立陶宛奥委会24日在官网公布了这一消息,代表团包括13名运动员。

  “这并不容易,因为全球疫情形势依然紧张,但我相信无论是运动员,还是代表团的负责人和参与者,都会迎接挑战。冬奥运动员需要大家全心全意地支持。”奥运会冠军、立陶宛奥委会主席戴娜·古津内维奇说。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月25日电(记者付一鸣)瑞典奥林匹克委员会24日确认,将派出由116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这是该国有史以来派出的规模最大的冬奥代表团。

  “我们拥有一支庞大而强大的队伍,我们的目标是取得瑞典有史以来最好的冬奥成绩,”瑞典奥委会首席执行官彼得·赖内博表示。

 
北京冬奥会是人类团结和友谊的象征 外交部呼吁各国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增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北京冬奥会是人类团结和友谊的象征
外交部呼吁各国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增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奥会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董雪)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5日表示,北京冬奥会是各国运动员的盛会,也是人类团结和友谊的象征。中方有信心与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各方一道,为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

  国际奥委会日前表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已于22日抵达北京。25日下午例行记者会上,赵立坚说,中方欢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及相关活动。

  “巴赫先生曾多次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祝福和支持,我们对此高度赞赏。”赵立坚说,“北京冬奥会是各国运动员的盛会,也是人类团结和友谊的象征。我们有信心与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各方一道,为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

  另有记者问:据柬埔寨媒体报道,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将应邀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发言人能否证实并介绍情况?

  赵立坚说,柬埔寨是中国传统友好邻邦,坚定支持中方举办北京冬奥会。西哈莫尼国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们欢迎西哈莫尼国王来华见证北京成为首座“双奥之城”的历史性时刻。

  还有记者问: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国会议长朴炳锡将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表示,中方欢迎朴炳锡议长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韩互为重要友邻,今年是两国建交30周年,韩国是上届冬奥会东道国,韩方一直积极支持中方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这符合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中韩友好的表现。中方愿同韩方一道,践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时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强两国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此前,已有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表示将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董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发表书面讲话,呼吁各国在北京冬奥会期间遵守休战协议。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5日表示,中方欢迎并坚定支持古特雷斯书面讲话,呼吁各国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以对话消弭分歧,以合作替代对抗。

  赵立坚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奥林匹克休战传统源远流长,承载着人类渴望和平、守望相助的美好追求,同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初心使命一脉相承。不久前,第76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彰显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的坚定信心,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守望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愿景的磅礴力量。

  他表示,中方始终坚守和平承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深入参与和支持联合国事业,也踊跃参与夏季、冬季奥运会,并支持历届休战决议,为通过体育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发展、增进人民友谊注入了中国力量。中方也呼吁各国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以对话消弭分歧,以合作替代对抗,增进相互理解,增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还有10天,奥林匹克火种将在北京再次点燃。中国有信心同各方一道,践行‘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携手迈向一个和平、更美好的未来。”赵立坚说。

 
“10天后北京见” 埃及开罗塔上演灯光秀迎接北京冬奥会
“10天后北京见”
埃及开罗塔上演灯光秀迎接北京冬奥会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奥会
 
 
 
  ▲1月24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一位男子牵着骆驼在被点亮的开罗塔前合影。    新华社记者隋先凯摄

  新华社开罗1月25日电(记者吴丹妮、段敏夫)当遒劲有力的“北京见”三个汉字投映在高187米的开罗塔上时,塔下瞬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24日晚,“迎北京冬奥会开罗塔灯光秀启动仪式”在埃及首都开罗的地标建筑之一开罗塔下隆重举行。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埃及奥委会秘书长谢里夫·埃里安共同出席了仪式。

  廖力强在致辞中表示,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10天,中国已准备好向世界奉献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去年底埃及奥委会公开发帖支持中国举办冬奥会,今天开罗塔上演灯光秀,都充分体现了埃及人民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愿。

  “希望全世界体育与和平爱好者携起手来,点燃激情,拥抱冰雪,共襄奥运盛举,并祝愿各国奥运健儿在北京取得优异成绩。”廖力强说。

  随着时针指向晚7时,灯光秀正式开始。中、英、阿三语的“北京冬奥会”“北京2022”“10天后北京见”以及北京冬奥会会徽等文字和图案相继投映在塔身上,多彩绚丽的开罗塔与静静流淌的尼罗河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装点着开罗的夜晚。

  谢里夫对出席灯光秀感到十分荣幸。他谈及曾率埃及代表团出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感受到了中国出色的赛事组织能力。他认为,当前埃中在体育等各领域的合作关系均处在历史最好水平,埃及也有充分理由相信,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汇聚各国冰雪精英,促进文化交融的体育盛会。

  “埃及也在积极组建部分冬奥项目的国家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出现在冬奥会赛场上!”谢里夫说。

  在灯光秀现场,除了埃及民众,还有来自多国的游客一起欣赏灯光秀并合影留念。

  “能够在这里见证这一刻,太荣幸了!”一位来埃及旅游、正在欣赏“冰墩墩和雪容融”海报的塞尔维亚女游客说,她衷心祝愿北京举办一届成功的冬奥会。

  一对来自巴拿马的夫妇首次来埃及旅游,他们一边欣赏灯光秀一边拍下了活动现场布置的中国结和正在播放的北京冬奥会宣传片。对于埃及用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冬奥会,他们表示由衷赞赏。

  “埃及是一个气候温暖的国家,这样的活动既是对中国的支持,也表达了这个国家人民对于冬季体育项目的向往和热情。”他们说。

  多彩的灯光、动感的音乐,游人如织的开罗塔下,人们久久不愿散去,也把对北京冬奥会和中国深深的祝福留在了这里。

 
普京:反对将体育运动政治化
普京:反对将体育运动政治化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奥会
 
  新华社莫斯科1月25日电(记者华迪)俄罗斯总统普京25日说,俄罗斯和中国都反对将体育运动政治化,“我们支持传统的奥林匹克价值观,首先是平等与正义”。

  普京当天在其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新奥加廖沃官邸与即将参加北京冬奥会的俄罗斯运动员举行了视频连线。他表示,完全有理由相信北京冬奥会将展示出真正的高水平,为世界奥林匹克大家庭史册谱写光辉篇章。

  普京说,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在组织大型国际活动方面拥有良好和丰富的经验,相信无论在赛事举办过程中,还是在参赛者停留期间,或是在运动员和观众的健康安全方面,中方都会给予一切必要保障。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祝愿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祝愿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奥会
 
  新华社东京1月25日电(记者姜俏梅)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25日在东京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临时代办杨宇会面时表示,北京冬奥会十分令人期待,衷心祝愿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鸠山说,日中两国是搬不走的近邻,双方应抓住邦交正常化50周年这一重要机遇,加强各层级对话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妥善管控矛盾分歧,推动日中关系持续改善发展。

  杨宇表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是值得双方共同纪念的重要年份。中方愿同日方一道努力,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增进政治互信,管控好矛盾分歧,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北京冬奥会即将拉开帷幕。中方将弘扬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为饱受疫情困扰的世界注入更多团结、信心和力量。

 
笑迎北京冬奥共促日中友好 访东京残奥会声援大使林家三平
笑迎北京冬奥共促日中友好
访东京残奥会声援大使林家三平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奥会
 
  新华社东京1月25日电(记者郭丹)“能让运动员特别是残奥会运动员以‘微笑’的状态投入比赛需要主办方付出很多努力,这是细节上见功夫的事儿,非常重要,也会收到很好效果。”东京残奥会声援大使林家三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林家三平是日本家喻户晓的落语家,即日式单口相声名家。谈起自己出任东京残奥会声援大使的原因,他微笑着告诉记者,“因为我能让大家笑起来,能用微笑感染每一位运动员”。

  林家三平曾把笑声带到了中国。20多年前,他就开始访问中国,在厦门、宁波、大连等地均举办过落语大会。他回忆起第一次在大连举办落语大会的一个细节:“我跪坐在中方人员特意为我准备的精美丝绸坐垫上向观众鞠躬问好,可没想到一下子就滑下来了,搞得全场哄堂大笑。一般人会觉得很尴尬,可我知道,一旦大家都笑出来,大家的心也就联系在了一起。”

  谈到在疫情中举办奥运的东京经验时,林家三平表示,2021年国际奥委会在奥运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又加入了“Together”一词,日文翻译成“在一起”(中文翻译为“更团结”)。这个词语对于疫情中举办奥运具有更深含义。由于疫情,许多观众不能到场,但东京奥运会让人明白,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把加油的心意传递给运动员。

  林家三平举例说,可以利用社交网络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也可以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对运动员表示鼓励。东京奥运会时,日本民众和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给选手加油,在网络上和朋友一起聊奥运赛事。中国也可以多多采用“云”观战方式来传达彼此的心情和热情。

  林家三平认为,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赛事,也是主办国对外传播本国文化的重要时机和窗口。他说:“日本许多70后、80后和我一样,是看着《三国志》、玩三国游戏长大的。中国古典文化深深影响了我们,希望这次北京冬奥会上能看到更多中国文化元素。”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林家三平说:“我1岁的时候日中实现邦交正常化。我会一直珍视日中友谊,不断推进两国民间对话,这正是我们的使命。”

 
伊朗缘何情系冬奥?
伊朗缘何情系冬奥?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奥会
 
  伊朗体育界24日为即将赴中国参加北京冬奥会的伊朗代表团举行送行仪式。此前两次探访运动员选拔、采访伊朗奥委会主席、为代表团送行……一次次采访过后,记者从最初惊喜在伊朗也能体验滑雪之乐,逐渐理解了伊朗人的冬奥情缘。

  采访的第一个发现是很多伊朗人热爱滑雪。虽然地处中东,但是得益于天然雪山,伊朗人热爱滑雪,首都德黑兰周边就有不少条件不错的滑雪场。如今正值伊朗滑雪季,除了专业运动员抓紧训练,还有大批伊朗滑雪爱好者涌入滑雪场。在记者探访过的托查勒国际滑雪场和达尔班德萨尔滑雪场,都能看到伊朗民众与专业运动员在毗邻的雪道上同享冰雪之乐。

  伊朗女子高山滑雪运动员萨达夫·萨韦·谢姆沙基早在3岁时就第一次站在了滑雪场上,因为“从家里的窗户望出去,就能看到远处的雪山”。除了听滑雪运动员们说自己“刚学会走路就站上了雪道”,记者也在滑雪场里看到有刚学会走路不久的小朋友在教练的帮助下蹒跚着走上雪道。甚至还有父母怀抱着自己的孩子在雪道上驰骋,让他们感受滑雪、爱上滑雪。

  第二个深切感受是伊朗人反感将体育政治化。或许是因为常年受到霸权打压,伊朗人对将体育政治化的行径格外厌恶。运动员们普遍反感这样的操弄,“这可是冬奥会”“我们为之辛苦付出了4年”“参加冬奥会是每位冰雪运动员的梦想”……这样的声音在采访过程中不绝于耳。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提卜扎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主动谈及北京冬奥会。他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有势力试图将“这一公共体育赛事”政治化。伊朗一再谴责这样的操弄,认为这是“滥用这个场合来推进他们动机不良的政治议程”。伊朗将派代表团参加北京冬奥会,向所有人表明,“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伊朗奥委会主席礼萨·萨利希·阿米里说,体育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各国之间的团结,改善国家之间的关系。他将与伊朗体育和青年事务部长哈米德·萨贾迪一起随团参加北京冬奥会,“我们的出席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我们认为体育是发展国家间关系的平台;二是没有人能破坏各国团结一致的意愿”。

  第三个采访收获是北京冬奥会将为伊朗民众打开了解中国的新窗口。获得北京冬奥会参赛资格的三位伊朗运动员都对中国之行充满期待。女子高山滑雪运动员阿提法·艾哈迈迪说,这是她第一次冬奥征程,也是第一次中国之旅。中国驻伊朗大使常华在24日的送行仪式上为运动员们戴上了印有“春”字的红围巾。艾哈迈迪说,很期待到中国去,中国人以“幸福和喜庆”闻名。了解到中国春节临近,越野滑雪运动员赛义德·萨塔尔·赛义德说,祝“亲爱的中国人民”新年顺利,他已为到中国参加比赛做好准备。

  1月18日,“一起向未来”伊朗青少年放飞北京2022冬奥梦想绘画展举行,伊朗小画家们现场为北京冬奥会作画。他们大多是小学生,坦言对中国了解还不多,但是对照着手机图片认真描绘中国国旗的场景令人动容。更重要的是,他们说自己热爱滑雪,期待收看北京冬奥会。有理由相信,冬奥赛事将帮助他们更加了解屏幕另一头的中国。 (记者高文成)新华社德黑兰1月25日电

 
德奥委会医疗专家: 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比世界其他地方都安全
德奥委会医疗专家:
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比世界其他地方都安全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奥会
 
  新华社柏林1月24日电(记者刘旸)德国奥林匹克体育同盟(DOSB,即德国奥委会)医疗专家芭芭拉·加特纳24日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表示,北京冬奥会的闭环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安全。

  加特纳是德国奥委会的病毒学家、微生物学家和流行病学家。她在采访中说:“我应当说,这个时候,运动员在北京比在德国安全。中国防疫思路是动态清零,对病毒容忍度极低。北京冬奥会的闭环管理提供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安全的保障措施。”

  据加特纳介绍,德国冬奥代表团成员均已接种新冠疫苗。她同时提醒:“运动员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力强,和东京奥运会时期流行德尔塔毒株相比,我们面临一个更棘手的问题。”

 
北京:不得拒绝健康宝弹窗人员测核酸
北京:不得拒绝健康宝弹窗人员测核酸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吉宁)25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1月24日16时至1月25日16时,北京新增15例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12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

  经北京市疾控中心评估,即日起将丰台区玉泉营街道黄土岗村、丰台区玉泉营街道万柳西园社区定为中风险地区。截至目前,北京市有高风险地区1个,有中风险地区6个,北京市其他地区均为低风险地区。

  北京市1月23日发布了药店、诊所购买“四类”药品或出现“十一类”相似症状人员的管控政策,要求近14日内有购买“四类”药以及诊所就诊的人员,72小时内需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在检测结果未出前减少外出,未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北京健康宝将弹窗提示。按照政策,1月23日起,陆续对相关人员发送短信提示,请相关人员关注短信提醒,并在72小时内及时进行核酸检测。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说,北京已要求各类各级核酸检测机构增加检测号源,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为北京健康宝弹窗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

  李昂介绍,各区正在积极增加核酸采样点位,请留意所居住地社区或网络平台的提示。对于长期购买“四类”药品的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员,建议前往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买,可有效避免弹窗。如出现发热症状需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并取药。

  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廖凌竹介绍,北京邮政快递业近一周日均收寄量719.7万件,投递量1031.3万件。各企业网络运营正常,未出现积压,未出现停止揽收、转运、投递情况,北京全市邮政快递网络运行平稳有序,安全畅通。近期疫情发生后,迅速组织北京市行业从业人员完成核酸检测,共计74898人,结果全为阴性。同时,各企业也加强进京邮件快件消杀等防疫措施,保障安全用邮。

 
因疫情无法返乡、就地过年的生活困难群众由当地实施临时救助 民政部:保障他们安心过年
因疫情无法返乡、就地过年的生活困难群众由当地实施临时救助
民政部:保障他们安心过年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高蕾)记者从25日举行的民政部2022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为保障春节期间受疫情灾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民政部门将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因疫情原因无法返乡、就地过年的生活困难群众,由当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就地过年的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或实物,保障他们安心过年。

  民政部还对保障节日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出其他相关部署。针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民政部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前发放救助金。财政部、民政部已预拨2022年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329亿元,支持各地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此外,在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工作方面,民政部指导各地密切关注、跟踪研判物价变动情况,按规定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影响。

  在取暖救助工作方面,民政部指导北方地区进一步加强取暖救助,及时发放取暖补贴,提供棉衣棉被、燃料等御寒物资,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过冬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入冬以来,北京、辽宁等14个省份共发放取暖补贴25.5亿元,惠及425万户困难群众。“我们将指导督促各地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力度,把各项救助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度过一个温暖、平安、祥和的春节。”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张伟说。

 
春运遭遇奥密克戎,防疫如何更精准有温度无死角
春运遭遇奥密克戎,防疫如何更精准有温度无死角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顾天成、李恒)1月25日,河南安阳首批两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治愈出院。1月8日以来,安阳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64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关联疫情。1月21日,天津市宣布疫情“社会面清零”,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迎战奥密克戎取得的阶段性战果。

  2022年春节将至,入境人员增多,人员流动增加,我国疫情防控仍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奥密克戎是否给疫情防控带来新变数?春运返乡,疫情防控如何更精准、有温度、无死角?

  奥密克戎变异株袭来,有哪些新特点?


  1月24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北京市奥密克戎疫情基本控制,德尔塔疫情存进一步传播风险,基本可控。

  记者梳理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最早于2021年11月27日输入我国香港,12月9日首次输入我国内地。此后,天津、安阳、大连、上海、珠海、北京等地报告了本土奥密克戎感染病例。综合世界卫生组织简报及我国国家卫健委研判,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优势流行株。

  从国内目前已发生的几轮奥密克戎本土聚集性疫情情况看,奥密克戎的感染者症状相对较轻,但传播快、传染力强。特别是天津本轮疫情,显示出奥密克戎部分疫情在隐匿传播较长时间后才被发现的新特性。

  国家卫健委专家近日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进行的专题问答指出,传播力上,该变异株传播能力较其他变异株有所增强;疫苗效力上,未完全出现免疫逃逸,现有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仍有效果;核酸检测上,不影响中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疫情防控举措有变吗?时刻监测、落实“四早”


  纵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对战奥密克戎疫情的经验,尽管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增强了,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实行人物同防、全面监测、落实“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链条等防疫举措仍是及时发现疫情、阻断传染的有效方式。

  鉴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隐匿性,落实“四早”关键在“早发现”。天津自1月8日24时新增2例本土病例确认为奥密克戎感染,便连续启动四次全员核酸检测,“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迎战奥密克戎,我国此前成功扑灭局部散发疫情所总结的宝贵经验经得住考验,目前依旧适用。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要持续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单位监测预警,快速处置发生的每一起散发或聚集性疫情,有效遏制疫情进一步蔓延扩散。

  怎样绷紧安全弦?“快、细、准、严”“人物同防”


  面对奥密克戎,防输入仍是重中之重。过去一年多来,我国部分地区曾先后报道过新冠病毒在低温下长时间存活并经冷链传播的案例。对此,有关部门多次明确要坚持预防为主,人、物、环境同防,落实“四早”要求,快、细、准、严做好重点行业风险人员排查,及时发现排除风险隐患。

  “严把疫情输入关,不断强化源头管控。”贺青华说,一是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全程闭环管理,二是严格管控接触入境人员物品和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三是加大相关入境物品的抽检比例,四是严格实施入境航空器终末消毒等措施。

  2022年春节疫情防控,如何抓好“控”与“通”?


  春节“能不能回家,怎么回”是异乡游子们的牵挂之事。“核酸48小时怎么算”“高铁列车上出现病例怎么办”“春节期间还能出游吗”等实际问题牵动人心。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周旻介绍,春运途中疫情防控要做好“控”和“通”两方面工作。

  “控”即科学精准实施交通运输管控,防止疫情外溢。铁路部门针对高铁列车上发现涉疫旅客等情况制定了紧急处置预案。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目前已能提供购票出发地与到达地疫情防控政策实时查询功能。

  “通”即有力保障春运通畅平稳有序。周旻表示,防疫交通管控绝不能简单化、一刀切,要层层落实,而非层层加码。民航局要求各航空公司密切跟踪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形势,配合防控要求做好客票退改服务工作。

  此心安处是吾乡,唯愿家国两平安。只要落实“四早”并快速处置、严格执行防控策略和措施,我们就有望避免因春节人员流动和聚集导致大规模疫情卷土重来。

 
借疫情等挑动网民对立引发网暴?整治!
借疫情等挑动网民对立引发网暴?整治!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王思北)记者25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针对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将重点整治。

  据悉,专项行动将聚焦春节期间网民使用频率较高的平台环节和服务类型,聚焦解决影响上网观感、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问题,坚决清理一批违法违规信息,处置一批账号和平台,整治网络不良行为乱象,遏制不良文化传播势头,大力净化网络生态,为广大网民尤其是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喜庆、祥和的春节网络环境。

  专项行动期间,将重点开展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切实维护网民利益;持续开展整治,严防“饭圈”乱象反弹反复;加大炫富拜金、封建迷信等问题治理力度,遏制不良网络文化传播扩散;从严整治“网红儿童”“软色情”等问题,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重点页面版面生态问题治理五方面整治任务。

 
小年,“暖”心归处是心安
小年,“暖”心归处是心安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小年一到,意味着虎年春节的序曲奏响,年味儿也愈来愈浓。

  这一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在游子归家的列车上、在需要帮扶的特殊群体身边,一幕幕温暖的故事不断上演。

  却道佳节盼团圆,“暖”心归处是心安。

“隔离不隔爱,美食传温情”


  1月25日一大早,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南关街道燕林花园小区的居民们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小年礼物。这是当地政府为仍处于封控区、隔离点的群众准备的新春慰问“大礼包”,里面装满了米、面、油、肉等。

  在过去近一个月时间里,河南省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面临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双重挑战。素有河南“北大门”之称的古都安阳,成为河南迎战奥密克戎的第一战场。虽然临近春节,这里的战“疫”仍不能松懈。

  “今天是小年,我们街道特意准备了一些芝麻糖,添加在大礼包里。”安阳市文峰区南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靳少杰说。

  一时间,燕林花园小区居民的微信群热闹起来:“感恩!感动!没想到隔离期间还能吃到芝麻糖,感觉比往年更香、更甜!”

  无独有偶。在河南郑州,也有这样一份“定制版小年美食”被送到集中隔离人员手中。

  和面、拌馅儿、擀皮、包好、下锅……郑州市惠济区丰乐农庄健康关爱中心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忙活了一上午,制作出一碗碗热腾腾的手工水饺。

  丰乐农庄健康关爱中心自2022年1月7日起启用,目前仍有78名被隔离人员在此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俗话说,小年过后就是年。集中隔离人员难免会想家,为了缓解大家的情绪,我们就做点手工饺子,并在微信群中组织一些有奖猜谜、才艺展示等活动,让大家热闹热闹。”郑州市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丰乐农庄健康关爱中心工作专班组长袁加军说。

  “饺子吃到嘴里,不仅有年味儿,更有家的味道。”5005隔离房间的李宁宁说,尽管疫情的阴霾仍在,但相信爱与美食定能帮助大伙将阴霾早日祛除。

“在快时代,坐一趟慢火车回家”


  8点刚过,伴随着一声悠长的鸣笛,由湖北麻城开往江西九江的6025次列车缓缓驶出站台。

  在如今的快时代,这是繁忙的京九铁路线上为数不多的公益绿皮“慢火车”之一。与高铁相比,这些“慢火车”的车厢不多,乘客也不多,票价低廉,成为沿线老百姓外出务工、出门求学、走亲访友的“便民火车”。

  25日这天,6025次穿上了“新衣”,车窗上张贴着大红的福字,行李架上悬挂着火红的灯笼,车厢里充满浓浓的年味。

  对于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学生旅客郑丽君而言,这趟“慢火车”是送她回湖北武穴老家的最佳交通工具。

  “连续3年,每年寒暑假、小长假,我都会乘坐这趟车往返家乡和学校。”郑丽君说,在快时代,坐一趟慢火车回家,心里满满的幸福感。

  坚守而温暖的“慢火车”悠悠向前,在与它交错而过的高铁上,也正演绎为你我返乡之旅默默坚守的故事。

  小年夜,武汉客运段列车长熊艳和作为指导司机的丈夫曹裕一起,值乘广州南至武汉的G4824次“红眼列车”。但因为岗位不同,哪怕同在一趟列车,两人却不能相见。

  尽管夜色深冷,熊艳还是和乘务员一起,将车厢装扮出了节日氛围,目之所及,到处是漂亮的福字、中国结、窗花、彩带等等,让南来北往的旅客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很多旅客会在凌晨乘坐G4824次列车踏上归程,疲困的脸上也难掩回家的喜悦。”熊艳说。

  列车到达武汉站时,熊艳还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对联、福字、铁路文创书签等小礼品送给下车的旅客们,“也是向他们传递一份铁路人的祝福。”

  一年中最迷人的风景,或许正是归家的路途。

“别担心,我们在一起”


  25日,湖南省醴陵市9岁小朋友乐乐家里,完成了一次大改造——在醴陵市义工联合会志愿者们和爱心企业代表的帮助下,乐乐家原本杂乱无章的老屋被重新粉刷墙体、铺设地板、配备床和衣柜??

  老屋焕然一新的同时,乐乐也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张书桌,还收到了文具、书籍、棉被等新年礼物。

  乐乐是醴陵团市委“希望小屋”项目的第一批资助对象之一。此前,他与父母、外婆、奶奶5人挤在一间50多平方米的老屋内,生活、学习环境都很简陋。小乐乐一直都想有个空间,这里放得下他的书桌、小床,装下他希望的梦想。“以前把椅子当桌子,只能蹲着写作业。”新书桌让乐乐爱不释手,他一边写着寒假作业,一边不停摩挲着桌面。

  希望小屋,是对希望的回响。今年春节前,醴陵市将共有5间“希望小屋”正式交付,帮助改善乡村青少年尤其是困境儿童的居住和学习环境。

  “别担心,我们在一起!”这是对呼唤的回响。

  记者25日看到,湖南省常德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开展街头巡查工作。临近春节,他们增加每日巡查次数,驾驶装载着棉衣、棉裤、棉被等保暖物资的救助车,穿梭于桥梁、涵洞、地下车库、地下通道、在建工地等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的重点区域。

  “希望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能够温暖过冬。”常德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分管救助业务的负责人陈林介绍,一旦发现生活无着落的困难人员,就会将引导其进站接受救助或为其发放保暖物资。值得一提的是,救助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在收集特殊群体信息,计划从腊月二十八起,将热食、热饮送到那些不愿进站的流浪乞讨人员手中。

  “当小年夜的万家灯火亮起,祝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份暖意。”陈林说。

(记者袁月明、王贤、张格;参与记者喻珮、刘芳洲)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西安“活力”回归
西安“活力”回归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1月25日拍摄的西安街头年货摊位。当日是农历小年,西安街头人来人往。自1月24日起,西安全市降为低风险地区,交通工具全面恢复运营,有序复工复产,多家开放式景区、公园已重新对外开放。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塞北小城阿尔山换了新模样
塞北小城阿尔山换了新模样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于长洪、王靖、侯维轶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

  2022年春节来临之际,记者在阿尔山市看到,八年间小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民生和发展重担压肩的阿尔山市,如今绿色转型令人刮目相看:冰雪旅游红红火火,棚户区改造全部完成,生态建设成绩亮眼。塞北小城开启了百姓安居乐业、城乡繁荣发展的幸福新篇章。

  亲冰乐雪迎冬奥,冰天雪地淌金银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最近几个月国家集训队的运动员们投入到紧张的训练当中。在位于阿尔山市的国家滑雪训练基地,身着红色、黄色、绿色滑雪服的运动员们,或是在雪坡上划出优美的弧线,或是凌空翻着筋斗,白茫茫的滑雪场上英姿飒爽,动感十足。

  训练基地外,游客姜瑞军探着身子张望了半个多小时,他细心地学习运动员滑行时的站姿、转弯时的技巧以及停滑时的减速方法,不由自主地原地扭动着身子。他说:“我是冰雪运动发烧友,特别喜欢看运动员们训练。”在阿尔山市太伟滑雪场,全国各地滑雪爱好者比武斗技,刚取完“经”的姜瑞军赶紧融入雪道,炫起滑雪技艺。

  2012年,阿尔山市迎来了“挂锯停斧”的历史时刻,在内蒙古率先实现国有林场全面停伐,随着以林木资源为依托的主导产业萎缩,阿尔山市面临转型大考。

  借助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以及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2014年起阿尔山市探索山水变金银的转化之路,风风火火搞起文化旅游。阿尔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白峰介绍,阿尔山市拥有长达六个月的雪期,雪质好且积雪厚度平均超过350毫米,具有发展冰雪运动与生俱来的自然优势。从2015年起,阿尔山市累计投入3.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冬季旅游专项补贴,并不断完善基础配套,修建滑雪场,打造冰雪乐园,举办冰雪节,开展越野车拉力赛,一系列组合拳,将“冷资源”变身“热经济”。

  随着冬奥激情被点燃,冰雪运动也“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阿尔山市冰雪乐园,人流涌动,各地游客及当地市民滑雪圈、玩雪地自行车,热闹非凡。红火的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也给冰雪从业者带来丰厚收益。为接待各地游客,明水河镇西口村村民周海英开了一家农家乐,2021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这几天,她又装修了13间民宿,准备今年大干一场。

  据白峰介绍,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阿尔山市冬季旅游收入仍持续增长,热度不减,2021年10月至12月共接待各地游客3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8亿元,十分难得,成为继夏日旅游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长、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在冰雪运动的拉动下,全口径旅游业发展数据也十分可观。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较2013年增长98.6%,旅游收入26.62亿元,较2013年增长69.4%。目前旅游从业人员占全市总人口的60%以上。阿尔山市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阿尔山市市长王晓欢说,我们正努力把阿尔山打造成世界级的冰雪运动中心、国内一流的温泉康养基地和兴安岭上的休闲避暑家园。

  告别“板夹泥”,一半人口“出棚进楼”


  阿尔山市地处内蒙古东北部,横跨大兴安岭南麓,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寒冷,是这里冬天最显著的特征,对于棚户区里的百姓来说,更加铭心刻骨。

  往两块木板中浇灌泥浆,凝固后就成一堵墙,在“板夹泥”房子中生活了五六十年,今年82岁的林业退休工人郭永财连用多个“苦”字形容过去的棚户区生活:夏天噼里啪啦漏雨、冬天呼哧呼哧往里刮风,一年四季不让人好活。他回忆,冬天得穿着大棉裤、裹着大棉被睡觉,家里冷得说话都能看见哈气。

  如今,老郭家的境况有了天壤之别。走进伊尔施镇的安置小区,刚推开老郭家的门,屋里的暖气扑面涌来,记者眼镜上瞬间蒙上了厚厚的白雾。老郭家的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达到26摄氏度,窗户上焐出的水珠,时不时滑落。老郭和老伴高兴地展示家里的卧室、厨房、卫生间,满意地说:“搬进楼房实在太方便了,上厕所也不用冻屁股了。”

  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累计投入42亿元,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像老郭家一样,全市的10400户棚户区房屋得以改造。棚户区居民全部“出棚进楼”。据统计,棚改惠及全市一半以上居民,超3万人从“忧居”实现“优居”。

  为巩固棚改成果,阿尔山市持续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新建和改造道路80公里、管网155公里,城区亮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5%、98.14%和99.69%,彻底解决了棚户区居民取暖难、吃水难、行路难等问题。

  伊尔施镇的棚户区林业工人周秀荣2017年搬进楼房,迎来了“时髦生活”。她和老伴手机连着无线网络,闲时刷视频打发老年时光。家里的电视也连着互联网,“一百多个频道随意看,再不是棚户区时的满屏‘雪花’了”。她兴奋地说:“今年小区里安了不少摄像头和分类垃圾桶,棚改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得很实!”

  从“砍绿”到“看绿”,兴安岭下崛起“绿色明珠”


  穿上雪地靴,带上皮帽子,护林员白玉华发动皮卡车,在茫茫林海雪原中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春防火,夏营林,秋防猎,冬管护,一年中白玉华有超过200天的时间与世隔绝,在深山老林里守护大兴安岭的一草一木。

  “这些年,阿尔山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林区里的小动物越来越多了,时不时就能看到驯鹿、雪兔、飞龙、野猪,近一两年更是冒出来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新奇动物。”在杜拉尔林场工作了32年,白玉华见证了停伐后阿尔山市绿色发展点滴。

  为了守好绿色家园,2014年以来,在白玉华和成百上千名林业工人的辛苦付出下,阿尔山市累计实施天保工程1650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植树造林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1.2%,绿色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一个都不能少。阿尔山的哈拉哈河是中蒙界河,是北方第一大湖呼伦湖的重要水源。此前,由于森林商业性开采等原因,哈拉哈河水土流失、岸线破坏等生态问题凸显。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举全市之力对哈拉哈河进行生态治理,流域内污染型工业企业全部退出,城镇生活污水100%达标排放,全流域禁止河道采挖砂。

  海鸥纷飞,碧波浩渺,哲罗鱼洄游,如今哈拉哈河过去受损湿地和河道岸线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全流域长期保持“有河有水,有鱼有草”。清澈明亮的哈拉哈河成了大兴安岭中一条夺目的“蓝色哈达”,阿尔山市也因生态环境优美,被誉为内蒙古的“绿色明珠”。

  谈及阿尔山市未来的发展,阿尔山市委书记杨永久表示:“我们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强烈意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心,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抓落实,真抓实干、紧抓快干、埋头苦干,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阿尔山市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解码“亿元村” 中原乡村振兴的“李寨探索”
解码“亿元村”
中原乡村振兴的“李寨探索”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在豫皖两省三县的交界处,李寨村曾是一个不起眼的贫困村,地下没矿、地上无宝,到县城得一个小时。然而,10年间,李寨村找到了发展的“密码”,村集体资产实现由零到亿元的飞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7倍,村里还构建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版图。是什么让一个中原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着问题,记者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冯营乡李寨村采访,感受到一个以农业为基、以产业为翼、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径的乡村振兴探索新实践,正回答着乡村振兴这道“时代考题”。

  资产再造:从“一穷二白”到“资产过亿”


  隆冬时节,沙颍河畔的豫东农村,麦苗吐绿,一派生机。在李寨村,占地137亩的养牛场内,几名牛场职工忙碌地打料、喂牛、除粪,忙得热火朝天。“现在牛场存栏500头,今年的存栏量将到1000头,预计年销售收入在2千万元。”牛场管理员单亚洲说,保守估计,牛场资产在3千万元。

  这个资产达3千万元的牛场“老板”不是别人,是村委会。“村里像这样的村集体合作社和企业,还有10个,村集体资产合计超亿元。”李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鹏辉说。

  2011年前,李寨村还是个贫困村和集体经济“空白村”。为带领乡亲们打赢脱贫攻坚战,2012年李寨村的农民企业家李士强辞去了企业职务,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吸引亿星集团响应“万企帮万村”号召,与李寨村合作,开始了一场村集体资产的“再造试验”。

  “简而言之,就是政府配套基础设施,企业兜底帮扶和运营,资产收益归村集体。”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说。

  脱贫和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10年间,李寨村成立了7个专业合作社、4个集体经济企业,建立起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面向市场、产权清晰、横跨一二三产的村集体资产体系,曾经的贫困村脱胎换骨,村集体收入破亿元,摘穷帽、戴新帽,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业态重塑:以“亩均收益”提高村民获得感


  临近年关,李寨村新建的占地420亩的284个蔬菜大棚,种了上海青,棚内一片绿色,即将集中上市。“上海青一年可收六七茬,每亩地净收入超过1万元。”李寨农业发展公司经理张文樵说,目前,李寨村蔬菜种植面积近千亩,而这只是村集体产业版图的一部分。

  2013年,李寨村与亿星集团合作成立了李寨农业发展公司,由村委会干部任法人,在村民同意的前提下,5年里把全村3000多亩耕地全部流转,开展规模化、多元化经营,重塑农业业态,提高亩均收益,让农民得实惠。

  王争林是当地农贸市场的商户,在李寨村承包了280个大棚,常年用工量在150人。每人每天工资100多元,一年就能收入3万多元。李士强说,大棚是企业无偿帮建的,产权归村集体,由有经验、有渠道的菜商种植,土地流转有租金,农民务工有收入,村集体收取大棚使用费。

  据了解,除蔬菜基地外,李寨村还开发了1300亩的优质麦生产基地,500亩的梨园、500亩的苗圃以及黄花菜,全村耕地的亩均收益在2万元左右。

  目前,李寨农业发展公司投资的农业项目,村委会都对应成立了合作社,让村民参与经营。“这种乡村振兴实践,不仅让村民当下能得到收益,还为村集体留下持续增收致富的新业态。”李士强说。

  利益联结:“脚踩市场和田地,手捧村集体”


  在推进产业振兴的实践中,李寨村建立了“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产业,要找准产业与村民的利益交汇点,‘脚踩市场和田地,手捧村集体’,农民的利益一分一毫都不能伤害。”李士强说。

  作为政府投资、企业运营、村集体受益的直接体现,“10村联建”的李寨村养牛场已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沈丘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陈晓东介绍,养牛场土地由10个村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整合而来,政府投资建牛场但不养牛,企业买牛、养牛和运营,农民入股、认养、认购,也能在牛场打工,多方参与,把“蛋糕”做大,牛场收益归村集体和入股村民。

  单亚洲介绍,为保障村民利益,每年在为养牛场占地的10个村固定分红54万元后,还会按照盈利情况和村民入股资金比例进行分红,保底按村民入股资金的12%分红,剩下部分归李寨村集体所有。

  除了养牛场,李寨村还打造了杂粮加工、红薯加工、服装加工等4个集体经济产业,在拉长产业发展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让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也全部建立了相应的利益联结机制。

  “乡村振兴既不是简单的政府推动,也不是让群众自找门路,要面对市场,建立起多方共赢的联结机制,才能不断激发各方活力,为振兴实践注入不竭动力。”李士强说。

  瑞雪降、迎丰年。小年夜前,家家户户在门前挂起了红灯笼,扮靓了李寨村,也照亮着通向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记者王丁、宋晓东、孙清清)

       新华社郑州1月25日电

 
再访上虞:实业重镇疫后跑出“加速度”
再访上虞:实业重镇疫后跑出“加速度”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杭州电(记者方问禹、殷晓圣)高速上大货车来往穿梭,企业车间设备全力运转,政企联动鼓励员工就地过年……春节前夕,记者再次走访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看到这座实业重镇又恢复了往日繁忙的景象。

  去年12月份,一场聚集性疫情在上虞发生,给企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这里是年产值超千亿元的工业重镇,精细化工、机械装备、医药等产业集聚发展,有规上企业765家,其中不乏行业龙头企业。

  位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染料生产企业,占据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关联的下游企业有数万家。去年疫情期间,企业原本超过2万吨染料的月产能紧急变成零。

  疫情中断物流,原料进不来,库存出不去。龙盛集团党委委员叶炜昌坦言,年底是产销旺季,疫情期间的每一天都在煎熬。在省、市、区三级政府支持下,这家企业去年12月底全面复工复产,旗下10余家生产主体的近5000名员工基本全部到岗,物流、产能和订单也全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来自四川南江的吴小芬是龙盛集团员工,今年春节她响应倡议不回乡。留虞过年,除了享受政府发放的1000元红包,她还能拿到公司派发的过年奖励和补助约2000元。  为了抢时间,把之前的订单缺口补上,上虞政企联动倡导员工就地过年。站在员工利益角度,他们既派发红包、新春礼包等福利,还营造浓厚的过年氛围。

  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的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在上虞有员工5000多人,其中包括3000多名外省员工。经摸排,约60%的外省员工愿意留企过年。公司副总经理徐军表示,会在春节之后安排留虞过年的外地员工错峰休假,鼓励家属来虞团聚,补贴往返交通费用。

  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以来,上虞出台多项文件,支持企业有序复工、人力资源留虞稳岗、扩大外贸出口等。比如,当地正开展四套班子领导调研走访、百名局长挂联百强企业、千名驻企干部专项服务等活动,助力企业“开门红”;对参加企业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的员工给予每人1000-2000元的培训补助等。

  恒安集团是国内生活用纸的龙头企业,产品远销海内外。去年12月受疫情影响,企业有1亿元订单没能及时出运,出口欧洲的海外订单也一度因疫情搁置。目前企业完全恢复生产,正全力冲刺春节销售旺季:2022年一季度争取完成全年销售额的28%,收入同比预计增长38%。

  恒安(浙江)家庭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权介绍,公司采取系列举措鼓励员工就地过年。除了政府奖励的千元红包,企业再追加2000元红包,算上加班3倍工资,每名留守员工在春节假期可增加5000元收入。

  “为了让员工安心过年,我们还鼓励外地员工把家属接来过年,食宿路费全包。”吴文权说,公司多数员工来自云南、贵州、河南等省份,企业还安排员工在春节后带薪休假探亲,避开人流密集的春节,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先进制造引领“世界工厂”东莞突围升级
先进制造引领“世界工厂”东莞突围升级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陈列的部分新材料产品模型。 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新华社广州1月25日电(记者车晓蕙、黄浩苑)经济外向度极高的广东省东莞市过去两年遭遇复杂外部环境的重压。新年伊始,记者在东莞采访发现,许多企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曾是“世界工厂”东莞的标签,而当下,依托强大的工业基本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先进制造正在成为引领“世界工厂”突围升级的主要力量,从一个侧面彰显出复杂形势下中国经济强劲的韧性和蓬勃发展的前景。
 
疫情困不住生产的脚步


 
  据最新统计数据,2021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855.35亿元,比上年增长8.2%,跨越“万亿元”门槛。
 
  东莞经济具有高度外向型特征。过去两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疫情反反复复。然而,东莞企业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以外贸为例,受疫情影响,从缺订单到缺工再到缺货柜。但自2021年1月起,东莞外贸增速止跌回升,全年进出口总额实现15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这是怎么实现的?面对困难,最为企业认可的,是东莞迅速成立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指挥部,一厂一策对企业进行定点帮扶,出台“助企撑企15条”等措施,全力推动经济恢复。
 
  这种韧性融入企业的基因。东莞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产值下降到14.36亿元,2020年企稳恢复后,2021年迎来了大跨越,超过100亿元。
 
  记忆存储负责人贾宗铭说:“企业没有因疫情停产过一天。最困难的时候,为了不耽误生产和疫情防控需要,我们把会议室改成了员工宿舍。”
 
  2021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5.3%,显示了企业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领跑


 
  制造业立市,是“世界工厂”东莞的坚持。过去5年里,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达到万亿级规模,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也形成了千亿级规模。传统产业仍在稳步壮大,但东莞的领跑者已切换为高技术制造业产业。
 
  东莞市天域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建者是造纸行业出身,从传统的造纸,转向尖端的半导体,需要很大勇气。天域副总经理孔令沂说:“就是靠其他产业撑着,虽然一直不赚钱,但就是坚持想往对的方向走。”2021年,天域的产值是前3年之和,销售额达到1.6亿元。
 
  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曾是东莞的标签。如今,东莞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快速增长,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活跃,研发(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54%。这使得东莞超过1万亿元GDP的成果不是简单的加法堆叠,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梯度攀升。
 
  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自2005年成立之初就开始自主研发。公司董事长邱国良说:“我们最早只是做了集成,设备在别人手里,这不是长久之计,要做关键设备,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
 
  凯格精机蛰伏了10年,朝着做关键设备的目标坚实迈进。目前,凯格精机的产品精度为头发丝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2021年,它的产值增长了50%。
 
  以强大的工业基本盘为基础,东莞构建了供应链不断转型迭代的先进制造体系:超过19万家工业企业、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87家,近几年几乎以每年1000家的数量增长;154家“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供应链上的“链头”,有效连接产业链的“断头”、疏通“堵点”。
 
向原始创新要动力


 
  2014年,东莞市政府明确将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推广机器人应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2022年,东莞聚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心工作从智能化设备转向智能化系统。
 
  从“躯干”向“大脑”的深入拓展,是站在新起点的东莞向原始创新要发展动力和科技红利的号角。
 
  大科学装置、先进实验室的相继落户,给东莞带来全新机遇。
 
  成立3年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布局十大前沿科学研究方向。在这里,上千名科学家除了专注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外,还努力推动重大成果转移转化。如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成功培育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
 
  “东莞GDP过1万亿元了,过2万亿元要怎么实现?把所有城市土地拿来建工厂不行。但靠科技的创新驱动,就会产生乘数效应。”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委员梁展鸿说。
 
  立足未来,东莞布局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开展全球揭榜招商,7个30亿元项目和97宗强链补链新兴产业项目已经入驻。未来的“世界工厂”会在哪一条赛道上再创佳绩,令人充满期待。
 
外资金融机构投资中国热情与日俱增的背后
外资金融机构投资中国热情与日俱增的背后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大幅增持人民币资产、大规模在华投资设立机构、大范围招聘中国金融人才……尽管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但以华尔街的大银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依旧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以谋求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市场是残酷的,能确定的只有不确定性本身。必须承认,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国际金融资本的逐利本性让他们有着对投资机会的敏锐“嗅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相比之下,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全球领先,中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趋势、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架势、中国金融市场方兴未艾的态势,成为当前国际环境下难得的确定性因素。

  人民币资产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在资产价格、收益水平方面的相关度比较低,成为国际投资组合分散风险非常好的选择。

  国家外汇管理局1月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披露,2018年到2021年,外资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超过7000亿美元,年均增速34%。其中,2021年境外投资者仅增持境内债券就达到1666亿美元。来自万得信息技术公司的数据显示,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自北向资金2014年开通以来至2021年12月末累计净流入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21年净流入4321.69亿元人民币。

  中国落地落实扩大金融开放的承诺,放开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持股比例限制。摩根大通、花旗银行、高盛集团、富国银行、贝莱德集团……这些在华尔街如雷贯耳的大金融机构,终于如愿能在中国设立合资控股或者独资的金融机构。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2020年一篇报道披露,戴维·所罗门在2018年担任高盛集团总裁之后,就要求制定高盛集团未来5年在中国发展的详细策略,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计划在5年内,将其在中国的员工数量增加一倍。该报道引用戴维·所罗门的话,“我们是以10年、20年、30年的眼光来考虑问题,而非只看未来几年。”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华尔街一直将中国视为全球最后一个未开发的赚钱之地——中国经济快速平稳增长与转型升级,意味着不断崛起的中国企业将带来众多IPO、并购、增发等投行业务;庞大的实体经济规模代表着广阔的信贷融资与风险管理市场;高储蓄率、快速增长的居民财富以及潜力巨大的资产管理需求则能为金融机构带来充满想象力的未来。而这些都是其他市场无法提供的。

  有美国媒体承认,“中国仍是西方银行无法抗拒的终极大奖”。香港《南华早报》此前援引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的话,“对于许多客户以及摩根大通来说,中国代表着全世界最大的机遇之一。”

  当美国国内关于中美“脱钩论”甚嚣尘上,一些美国政客鼓动美国企业疏远中国的时候,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却宁愿承受美国国内的批评之声,试图“绕过”白宫,努力不断加深对华关系,扩大在华投资。

  客观地说,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第二大股票市场、第一大商品期货市场,外资机构持有中国境内人民币资产占比还很低。同时,中国本土的金融企业快速成长,也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的金融监管日趋完善,并正在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

  百舸争流千帆竞。也许正如杰米·戴蒙所言,投资中国很可能就是快车道上的生活。中国的商业机会让西方投资者无法忽视,如果不能快速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节奏,那即便是“百年老店”也会与未来机遇失之交臂。这一点,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早已心知肚明。(记者刘开雄)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2022如何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 商务部回应
2022如何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 商务部回应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谢希瑶、冯家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今年外贸外资消费形势怎么看?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怎么干?商务部有关负责人2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回应经济热点。

确定2022年为“外贸巩固提升年”


  “今年外贸形势十分严峻,稳增长的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说,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综合成本明显上升,经营风险和压力处于高位,“有单不敢接”“增收不增利”。

  他分析,从需求角度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通胀压力上升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巨大压力;受“疫苗鸿沟”、政策差距等影响,低收入国家和发达经济体复苏差距不断扩大,部分国家刺激政策过快退出,引发需求萎缩、价格波动。

  从供给角度看,国际供应链加速重构,发达经济体片面追求产业回归,正在分化市场,降低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全球供应链紊乱和瓶颈效应短期内难以彻底缓解,原材料价格过高、运力结构性失衡、芯片等重要零部件短缺等问题持续存在。

  “充分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李兴乾说,从当前形势出发,确定2022年为“外贸巩固提升年”,着重提高中国外贸综合竞争力。具体实施四项行动:

  跨周期调节稳外贸行动——进一步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切实抓好外贸领域信贷投放,增强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

  市场多元化行动——用好已经商签的自贸协定,办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指导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外贸供应链畅通行动——培育好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各类平台和载体,持续推进物流畅通、结算畅通。

  外贸创新提质行动——发挥好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作用,建设好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促进绿色贸易健康发展。

  “今年,外贸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和量的扩张相比,我们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李兴乾说,中国外贸产业基础雄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持续发力加大吸引外资


  “全球疫情继续影响跨境招商引资活动开展,同时国内企业还面临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价格上涨的压力。”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陈春江说,稳外资工作依然面临较大挑战,将着力稳住存量、挖掘增量、优化结构。

  陈春江说,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好2021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确保汽车制造等领域开放举措落地见效;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充分发挥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效应,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

  “对外资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快速响应、及时解决。”陈春江说,将加强重点外资项目用地、用能、环保、人员出入境等方面保障,推动项目早签约、早投产、早达产。

  他还表示,将发挥开放平台作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版考核评价办法,打造稳外贸稳外资“主阵地”;举办多种形式招商活动,促进重点产业外资项目对接,为地方招商引资提供更好支持;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持续完善配套规定,充分发挥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作用,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自贸试验区为稳外贸、稳外资作出了积极贡献。商务部综合司司长郭婷婷说,下一步,将推动出台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持续推动向自贸试验区下放更多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推动自贸试验区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吸引产业链全球生产要素资源,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更多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地区、行业、品种消费恢复还比较慢,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保持消费平稳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徐兴锋说,今年消费总体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提升传统消费能级。深化汽车流通领域改革,加快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等规定,扩大二手车流通。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开展家电家具以旧换新。促进餐饮等服务消费恢复发展。

  加快新型消费发展。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壮大智能、定制、体验、时尚等新型消费。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促进品牌消费。倡导简约适度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绿色消费。更好发挥进博会、消博会等展会平台作用,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

  促进城市消费升级。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推动步行街高质量发展,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健全社区商业配套设施。

  补齐乡村消费短板。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县域商业网络,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办好消费促进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继续组织开展全国消费促进月、双品网购节、中华美食荟等活动,指导各地开展商旅文体融合、线上线下结合、城乡区域联动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消费信心。

 
危机重重 何去何从 五问乌克兰局势
危机重重 何去何从
五问乌克兰局势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孙萍)美国军事援助物资运抵乌克兰首都基辅,北约向欧洲东部地区增派军舰和战机,美国授权美驻乌克兰大使馆“美国政府工作人员”自愿撤离乌克兰……近日,乌克兰局势高度紧张,国际舆论对此高度关注。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俄围绕乌克兰问题博弈升级,俄乌对抗火药味渐浓,被“冻结”的乌东部顿巴斯问题重新升温。梳理乌克兰问题来龙去脉,以下五个问题备受关注。

乌克兰问题因何而起?


  2014年2月,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在“颜色革命”中下台,亲西方政府在乌克兰掌权并将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战略。乌克兰战略地位重要,原本就是美俄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此后更是沦为大国角力场,陷入无休止的动荡。

  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独立公投并入俄罗斯领土、乌东部顿巴斯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独立并与政府军爆发武装冲突后,乌克兰政府对俄立场趋于强硬,要求俄罗斯“归还”克里米亚并“停止支持”顿巴斯地区的民间武装。俄方则强调,克里米亚入俄是克里米亚人民的合法选择,俄罗斯在顿巴斯问题上不是冲突参与方,乌克兰政府应与东部民间武装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在顿巴斯地区战火导致大量伤亡的情况下,国际社会展开政治调解,建立了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乌克兰、俄罗斯、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以及“诺曼底模式”调解机制。“诺曼底模式”的最大成果是2015年签署的关于政治解决乌东部问题的新明斯克协议。该协议体现了乌东部民间武装关于在法律上取得特殊自治地位等诉求,同时,乌克兰政府关于恢复对乌俄边境的控制等诉求也得到体现。

  然而,新明斯克协议并未得到有效履行。近年来,顿巴斯地区的两个“共和国”离心力加大,顿巴斯当地民间武装与乌政府军小规模交火时有发生,但东部问题在国际社会的受关注度逐渐下降,陷入暂时“冻结”状态。

乌克兰问题为何重新成为热点?


  拜登政府上台后对俄态度强硬,一再鼓动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表态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加强对乌政府的军事援助。在此背景下,乌克兰政府多次表示,要以武力“收回”克里米亚并结束俄罗斯对乌东部的“侵略”。与此同时,北约加强了在黑海地区的军事活动,并试图在乌克兰进行军事部署。

  俄罗斯对此做出强硬回应后,西方指责俄方在俄乌边境部署重兵,准备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

  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政府试图借助乌克兰这枚棋子加大对俄罗斯的孤立和打压,同时挑拨俄欧关系,拉拢欧洲盟友,强化它们对美国的军事依赖。从内政角度看,拜登政府还试图利用打“乌克兰牌”为民主党在今年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加分。如果乌东部再度爆发大规模冲突,俄罗斯难以置身事外,欧洲将不得不紧随美国重拳制裁俄罗斯,美国可坐收渔翁之利;如果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拜登政府则可将自己塑造为“和平缔造者”,提升美国的影响力。

  乌克兰紧张局势升级的导火索是什么?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乌克兰紧张局势两度升级,一次是去年4月,另一次是去年11月至今,后者与美国加大与乌克兰的军事合作有直接关系。

  去年8月底至9月初乌总统泽连斯基访美期间,美乌签署一系列军事合作文件。拜登宣布对乌克兰额外追加6000万美元军事援助,包括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数量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去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访乌,力挺乌克兰加入北约。

  俄罗斯方面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美国向基辅提供军事援助可能导致乌克兰采取不可预测的行动。他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将危及俄罗斯安全,因为这会导致北约军事设施更加靠近俄边境。

  在认为自身已经无可退让的情况下,俄与西方展开密集外交对话,在乌克兰问题上划出两大“红线”:一是西方不得接纳乌克兰为北约成员国;二是西方不得在乌克兰部署重型进攻性武器。

  俄罗斯与美国、北约、欧安组织今年年初的三场对话目前来看未取得明显效果,但对话的大门没有关闭,这意味着各方仍有意通过外交途径管控当前危机。

乌克兰会爆发大规模冲突吗?


  乌克兰政府向东部顿巴斯地区民间武装发起大规模军事进攻,或者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这两种可能性都不大。

  首先,乌克兰军队虽然在西方援助下实力得到提升,但依然不具备赢得顿巴斯地区军事胜利的能力。而俄罗斯也不会对乌方的军事行动毫无反应。

  其次,西方并不真正关心乌克兰的利益,只是将其用作削弱俄罗斯的工具,美国和欧洲国家不会为乌克兰冒险。拜登政府的对俄政策是在遏俄的同时与俄建立“稳定、可预测的关系”,直接与俄开战显然会导致美俄关系崩盘。拜登虽然放狠话称,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要让其付出“惨重代价”,但从未明确表态会采取军事行动直接干预介入。

  第三,俄罗斯如果采取进一步行动或将招来更多制裁,俄方将慎重评估。

  然而,相关各方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项目主任博尔达切夫认为,即使俄罗斯与西方的安全对话取得进展,乌克兰也有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这可能由乌克兰对顿巴斯地区的军事行动造成。

未来地区局势将如何演变?


  由于美俄间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化解,乌克兰或将继续成为双方博弈的前沿,局势恐难以平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赵会荣认为,美国将继续加强美乌战略伙伴关系,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由于俄罗斯把乌克兰加入北约设定为“红线”,美国倾向于推动乌克兰“软加入”,即不断武装乌克兰,推动乌克兰与北约的实际融合,但不给予其成员国资格,以免过度刺激俄罗斯。

  同时,乌克兰将更加反俄,俄乌关系或将持续恶化。克里米亚和顿巴斯问题是俄乌关系的死结,双方都不会让步,围绕这两个问题将摩擦不断。俄罗斯将在强势回应乌克兰反俄言行的同时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在斗争和对话中争取自身利益。

 
“大棒”已成自己镣铐,美国该和加征关税说再见了
“大棒”已成自己镣铐,美国该和加征关税说再见了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记者王亚宏、于佳欣


  日前,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共和两党140余名议员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致联名信,呼吁扩大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加征关税豁免范围,以帮助美国企业从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等风险中复苏。越来越多美国人意识到连续对华加征高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

  美国新一届政府就任以来,在对待盟友、处理气候变化等方面对前任政策做出调整,但在对华经贸方面却沿袭旧例,继续挥动关税大棒,让贸易争端又持续了一年。不过,这一年里中美两国间的经贸联系不但没有像一些美国政客鼓噪的那样“脱钩”,相互依存反而加深。去年,中国对美贸易额同比增长近三成达到755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历史和现实其实都在提醒美国政府:美国不要再抱着“加征关税”这个已成自身镣铐的所谓“大棒”不放了,应顺应历史潮流尽快让中美经贸交流重回正轨。

  应该看到,美国继续加征高关税,不利于美国。受美国消费者在大流行病期间大量购买消费性电子产品、健身器材和其他主要由中国制造的商品推动,近年来中美贸易持续走高。但由于关税大幅提升,美国消费者不得不掏更多钱购买各类必需品。对华加征的关税都被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成为套住美国人民的枷锁,成为限制美国发展的镣铐,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就曾表示,关税对美国经济没有帮助,“关税是对消费者收的税。”去年12月,美国物价创近40年来最大涨幅。在通胀持续居高不下、生活成本接连上升的形势下,取消加征关税符合美国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更应该看到,美国继续加征高关税,虽也不利于中国但影响正越来越有限。加征关税、经贸施压,让不少中国企业从中感受到了切实的压力,但中国在几十年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世界工厂”的地位难以撼动。“中国制造”价格有优势,质量有保证,供给能稳定……凭借种种特质,中国生产的商品赢得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青睐。中国外贸稳中提质,取消高关税这道人为设置的羁縻后,中国的生产能给中美两国公司和民众带来更多机会和实惠。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继续加征高关税,不利于世界。中美两国经济总量超世界三分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也超过一半。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健康良好的经贸关系影响世界。世界银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称,面对新冠病毒变体的“新威胁”以及不断加剧的通胀、债务和收入不平等,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全球增长如果后继乏力,更需要大国展示责任和担当,携手互助、拉动增长,共渡难关。

  既然加征关税让多方受损,那是谁从高关税中受益呢?答案是一小部分美国政客和利益集团。从经贸的角度看,美国对中国加征高关税等一系列措施并没有取得他们想要的效果。美国挑起贸易争端以来,没多少美国企业迁返本土,更没有打击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的贸易规模在全球的占比反而达到历史峰值。取消对中国加征关税目前在美国已经不是一个经贸议题,而是一个内部的政治议题和社会议题。当前美国政府把处置国内种种问题不力的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把对华贸易当作一个转移压力的政治话题。美国政府既要为今年的中期选举积攒政治筹码,又要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失败寻找替罪羊,因此抱住对华经贸话题紧紧不放,不惜让美国民众和全球经济付出更大代价。

  中美双方发展经贸关系的诉求是互利共赢。虽然美国政府用关税筑起壁垒,但挡不住真实需求的流向。美国国内不断有声音呼吁政府恢复与中国谈判并取消关税。美国税务基金会发表分析文章认为,额外关税为美国制造业平添了高达80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所说,特别是在当前通胀形势下,取消加征关税符合中美两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经济恢复。

  中美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打压难以阻断中美两国相互依存的经贸往来,合作中谋取双赢乃至全球共赢是顺应趋势的必然之选,美国是时候放下自己制造的历史包袱取消加征关税,给贸易争端画上句号了。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乌克兰成立防卫部队指挥部 俄密切关注美最新举动
乌克兰成立防卫部队指挥部 俄密切关注美最新举动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说,乌克兰“领土防卫部队指挥部”24日已成立,乌武装力量已增加1.1万人。他呼吁乌克兰民众保持镇定。美国国防部称,已命令约8500名军人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以应对俄乌边境地区紧张局势。俄方则表示,正密切关注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最新举动。

  据乌克兰媒体25日报道,乌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24日举行发布会,宣布乌克兰“领土防卫部队指挥部”当天成立。他表示,根据乌相关法律,目前乌武装力量增加了1.1万人,其中1万人属乌“领土防卫部队”,1000人属乌特种作战部队。乌“领土防卫部队”在“全部边境地区”的部署工作已完成70%。

  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25日消息,列兹尼科夫24日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乌情报部门观察到的情况和伙伴国家观察到的情况与去年春天(乌俄边境局势)情形“基本相似”。观察情况显示,目前俄军尚未组建即将执行进攻任务的“攻击部队”。乌方已研究了“所有最坏情形”并制定了相应预案。他呼吁乌克兰民众保持镇定。

  列兹尼科夫25日在乌最高拉达(议会)会议期间表示,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第三批军火援助将于当天运抵乌克兰。据乌国防部消息,美国已于上周末将两批近170吨的“致命性”军火空运至乌克兰。英国也于上周向乌克兰空运了多架次的军火,其中包括轻型反坦克武器。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柯比24日说,按照总统拜登指示,国防部长奥斯汀已命令约8500名军人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柯比强调,美国目前尚未决定正式部署军队,这批美军仅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北约一旦决定调动其快速反应部队,美军能迅速部署到位。他表示,美国不会直接向乌克兰派兵,但美国及其盟友仍会通过威胁对俄实施经济制裁和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等方式,制止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5日表示,俄罗斯正密切关注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最新动作。他表示,美方无论从信息还是实际行动上,都在加剧乌克兰周边紧张局势。

  24日,拜登与欧盟、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波兰和北约领导人进行视频通话,讨论乌克兰局势。拜登会后对媒体表示,美欧在相关问题上立场“完全一致”。

  法国总统府发布新闻公报说,马克龙总统在会上表示,缓和局势必须通过向俄罗斯发出“坚定”和“可信”的警告。这需要欧洲伙伴及其盟国之间不断进行协调,并加强与俄罗斯对话。公报还透露,马克龙将在未来几天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谈。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24日说,西方将继续作出集体外交努力,说服俄罗斯走上对话道路。如果外交努力失败,西方将“快速而坚定”地报复俄罗斯的“攻击行为”。

  近期,乌俄关系加速恶化,双方在两国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军事人员和装备。美国、乌克兰和北约声称俄罗斯在靠近乌东部边境地区集结重兵,有“入侵”之势。俄方予以否认,强调北约活动威胁俄边境安全,俄方有权在境内调动部队以保卫领土。

(参与记者:李东旭、邓仙来、华迪、徐永春、任珂)

 
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让越来越多农民工安“薪”返乡,但仍有人忧“薪”忡忡 年底讨薪人:担心离开工地就再也要不回钱
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让越来越多农民工安“薪”返乡,但仍有人忧“薪”忡忡
年底讨薪人:担心离开工地就再也要不回钱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黄海波、刘玉龙


  “我们拿到钱了,感谢大家的关注。”距离虎年春节不到一个月时,来自四川眉山的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王富,终于拿到了总承包单位支付的60万元工资,“手下的兄弟们可以安心过年了”。

  2021年11月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越来越多农民工安“薪”返乡。

  对于近2.9亿农民工来说,拿到钱过好年,是最朴素的愿望之一。然而,年关将至,记者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提供的线索发现,在建筑工程领域,仍有不少农民工忧“薪”忡忡。有的虽然项目已停工但还留守工地讨薪,有的辗转多地,希望在春节之前替工友也替自己要回应得的公平公正。

担心离开工地后,再也要不回钱


  1月17日,时值四九寒冬。天还没亮,50岁的胡文兴就早早出门了。去讨薪的地方不到一小时车程,老胡内心有些忐忑,担心这一次依然无法要回被拖欠的100多万元工资。

  老胡的微信名叫“建筑郎”,做木工近30年,常年带着20多个亲戚朋友“转战”大大小小的工地。2021年3月至12月,他们在河北省定州市某项目打工。眼看春节快到了,工资却还没着落。

  “元旦前,包工头说建设单位让再等等,春节前肯定结算。”老胡说,大家还是很担心,于是就和包工头一起到工地找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只说再等等,不敢承诺春节前结算。”胡文兴说,1月上旬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反映了问题,但几经波折,至今没有一个准信,大家只能干着急。

  公开资料显示,胡文兴所在的项目由保定德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承建方为河北保定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易县华硕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张成和七八个工友从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也在该项目做钢筋工,“目前被拖欠17万元”。

  据他透露,从去年8月起,就有工友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反映被拖欠工资,大家意见比较大,“拖欠的不仅仅是2021年的,还有很多是2020年的”。

  相比胡文兴、张成等人,远在吉林四平的王军运气好一些,尽管讨薪过程同样曲折。

  进入腊月,四平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所在项目早在2021年9月就停工了,但为了讨薪,来自江苏省南通市的王军和其他7名工友选择住在工地活动板房里,没有暖气,全靠“小太阳”和厚厚的大棉服撑着。

  “我们前年3月进场开工,前4个月每月收到3000元的生活费,之后就没了。”王军细数到手的钱,干了将近两年的活,一共才拿到19423元工钱,还差81376元。

  去年春节,王军因为疫情没有回老家。今年,大家都盼着早点回去与家人团圆,但又担心离开工地后再也要不回工钱,只能选择暂时待在东北。

  “劳务公司的人总说再等两天。”王军说,一等就是好几月。2021年12月2日,他们到四平市劳动监察大队反映欠薪问题,先后提交了劳动合同、工资登记表等材料。此后一个多月,他们多次去劳动监察大队打听进展。

  经过当地有关部门协调,1月14日,王军和工友终于足额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干的越多拖的越多,还可能被“套”


  “为了保障项目进度和质量,施工方通常不会拖欠农民工工资。”山东某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杨扬说,工程造价款支付不及时、不足额,是企业难以及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的主要原因。

  杨扬举例说,他的公司2020年中标两个房地产建设项目,合同暂定金额近6亿元。施工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为:“自开工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付至签约合同价的40%;自开工之日起二十四个月内,付至签约合同价的70%……”目前,两个项目施工产值超过3.4亿元,按约定发包单位应支付约2.4亿元,但实际仅支付了1.3亿元,公司垫资超过2.1亿元。

  “过去一年原材料大涨,银行贷款又难,我们垫了这么多钱,压力非常大。”杨扬说。

  江西一施工企业驻宁夏项目办负责人周敏也表示,在疫情和房地产政策多重影响下,企业资金周转本身就很困难,如果投标时无法判断建设方资金是否充足,就存在被“套”的风险。

  “我们投标时,只能根据建设方公示的资金来源判断是否充足,比如财政拨款等,但无法核实真伪。只要项目开工,人员进场,就会产生人工费用,如果这个时候建设方缺乏资金,我们施工企业日子就会很难过。”周敏说。

  事实上,建筑领域不少项目存在低价合同、超量执行的情况,总承包单位按低价合同支付,导致施工企业资金紧张,影响正常支付农民工工资。

  王富所在企业,常年在建项目差不多有四五个,目前被拖欠的工程款超过1000万元,只能靠自有资金维持运转,因为干的多被拖欠的就多,所以也不敢多承揽项目。

一旦告到法院,业务也就没了


  在河南郑州一项目做墙面抹灰的曹林,和同一工地上的28名老乡,累计被拖欠工资44.3万元。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后,从建设单位要回了8万元。

  “一位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去法院起诉。农民工出来挣钱,哪有钱请律师?”曹林说。

  2013年11月,来自四川泸州的黄晓东承包了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教师住宅小区的部分劳务工程。

  据了解,该项目由贵州金圣智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贵州六盘水市市政工程公司承建。

  项目在2016年1月进行了结算。黄晓东提供的结算清单显示,六盘水市市政工程公司应支付他劳务费总计547万余元。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教育局2016年1月15日出具的信访问题的回复称,投资方拟于当月底前筹资300万元至400万元,用于解决该项目的工人工资。那次,黄晓东收到了90万元。

  2016年4月,黄晓东将六盘水市市政工程公司告上法院。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人民法院审理认定,六盘水市市政工程公司拖欠黄晓东劳务费4578561.1元。2019年,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二审后维持原判。

  但到目前为止,黄晓东仅收到小部分款项。为了讨要这笔劳务费,近年来,他在四川和贵州之间多次奔走,仅分两次拿到共42万元,仍有415万余元未要回。“年年讨薪,既无助又无奈。”他说。

  “一共有200多名工人参与了该项目的建设,工人每年都找我要工资,我借遍了亲戚朋友,加上银行贷款,一共凑了60多万元,但只是杯水车薪。”黄晓东说,有的工人由于拿不到工资,甚至对他有过激行为。

  已经顺利拿到60万元工资的王富透露,他们在成都还有一笔50万元的项目款被拖欠了3年,正在走司法程序。他坦言,施工企业普遍都是中小企业,为了能够与大企业长期合作,不到万不得已,就不会撕破脸去上诉,“一旦撕破脸告到法院,以后这家企业的业务也就接不到了”。

  制度不断完善,多重因素导致落实不力


  近年来,随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实施细则》《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但多位受访人士反映,相关制度在实践中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尤其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审计、履约担保等方面,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虽然施工总承包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开设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支付该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但什么时候拨付资金、拨付多少全由其说了算,银行、施工单位都管不了,也不愿多惹事。”上海某建筑企业负责人李泽说。

  为了稳步有序推动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复工复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于2020年初发布相关通知规范工程价款结算,通知提出:“政府和国有投资工程不得以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建设单位不得以未完成决算审计为由,拒绝或拖延办理工程结算和工程款支付。”

  李泽坦言,上述通知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完全到位。不少重点项目在年前完工,却一定要等第二年后半年审计出来,才支付工程款。

  吉林某施工企业负责人戴明明反映,发包单位未实施履约担保,是工程款被拖欠的原因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招标人要求中标人提供履约担保的,应当同时向中标人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施工企业的履约担保早就实现了,但发包方处于强势地位,有时并未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戴明明说,不能片面强调施工企业的履约,而不强调甲方履约,希望尽早推动建设单位实施履约保函。

讨薪不止一条路,援助不止一群人


  在江西省南昌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公益律师王惠几乎每天都要处理农民工讨薪案件。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为农民工追回了数千万元欠薪。

  尽管经验丰富,但这位公益律师也有无力的时候。有些农民工找到她,说自己被拖欠多少工资,但手上没有证据,甚至连工地出入证都没有。还有的农民工尽管手上有欠条,但打欠条的人没有注明身份证号,也影响律师援助。

  农民工讨薪时口说无“凭”,或举证苍白,也是造成劳动监察部门追讨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层办案人员坦言,反映诉求时往往只有一张欠条、一个电话号码,加大了办案难度。

  除了农民工自身增加法律意识,受访业内人士还给出了如下建议。

  ——签署正规劳动合同。周敏说,部分用人单位为了规避社保等用工成本,会避签劳动合同。与此同时,一些年纪偏大的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不识字或看不懂劳动合同,怕上当受骗而不愿签订劳动合同。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办案人员杨旭东建议,督促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增强及时止损的意识。只要第一个月不按时发工资,就要第一时间寻求诉讼或投诉等渠道,不要放任欠薪现象从小变大。

  ——用人单位保证资金充足再开工,依法依规进行用工管理。周敏表示,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存储工资保证金,专项用于支付为所承包工程提供劳动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应该加强对建设单位的资金监管。

  ——主管部门履行好监管责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相关条例明确规定,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相关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履行行业监管责任,督办因违法发包、转包、挂靠、拖欠工程款等导致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部分基层办案人员表示,有些行业主管部门依然监管缺位,办案中仍能发现违法分包、转包现象,而这些劳动监察部门前期无法介入监管,只能后期收拾“烂摊子”。建议行业主管部门严格准入或审批标准,禁止建设或施工单位进行主营业务转包,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王惠经常提及一个讨薪案例:两年前,一名揣着欠条的农民工,路过南昌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她的办公室寻求帮助。

  “他和另外两位工友一共被拖欠了3万多元,而且证据充分。”王惠回忆说,帮他们讨薪时发现,同一工地还有三四百位农民工被欠薪,于是她向工会汇报,工会又联合劳动监察部门和媒体机构,共同帮助这三四百人拿到了工资。

  在这位公益律师看来,农民工讨薪不止一条路,援助也不止一群人。劳动监察部门、法律援助中心、各级工会组织、媒体机构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农民工纾困。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参与采写:谢建雯、郑明鸿、林强)

 
一位初中校长的地震应急“手册”
一位初中校长的地震应急“手册”

( 2022-01-2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寒假已至,刘国章依旧牵挂着学生。“假期里,你们要给家长普及地震应急常识,你们安全了,老师才会心安。”这是刘国章给放假回家的学生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刘国章是青海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的校长。1月8日凌晨1时45分,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当时,腰椎严重受伤的刘国章刚入睡,便被地震摇醒。

  顾不上伤痛,刘国章挣扎着坐起,披上衣服,抄起手机,开车至学校。

  十几分钟,刘国章赶到学校。此时,操场已是灯火通明,宿管和先期抵达学校的老师正在紧急疏散学生,孩子们裹着被子聚集在操场,广播声、喇叭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

  “大家不要慌,各班班主任在班级指定位置召集学生,清点人数。宿管再到宿舍楼清查。”刘国章站在人群中,紧急安排现场工作,安抚学生情绪。

  在他和老师们的共同组织下,该校1870名学生分成三组,操场上的秩序逐渐恢复,尽管学校墙体出现了大裂缝,但无一名学生受伤。

  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共有三个年级,该校近九成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很多孩子来自偏远牧区。其中,来自该县珠固乡寺沟村的学生离校130多公里。

  地震发生当夜,由政府安排车辆将学生们送回家中。当日7时30分,最后一辆满载学生的公交车离开学校,此时天空已泛白,校园内静谧安宁。

  门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震带,这一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震级较高的地震。

  “汶川地震后,我们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课堂,让学生心中紧绷安全弦。”该校德育主任吴德忠说,考虑到该校都是住校生,24小时都要预防各类安全隐患,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成为一种无形“手册”。每天的早操和课间操都可以成为一次小型应急疏散演练,每学期还有两次大型应急疏散演练,分别在白天和夜晚进行。

  刘国章说,平时学校对各班学生应急疏散路线、出入楼门、出入操场门、站队位置都做了详细规划和安排。“一旦有突发事件,所有学生必须在2分40秒内从教室到达操场指定位置。”

  宿舍紧急疏散也是重点。“每学期,学校都会召开例会,给我们培训应急疏散、食品安全等内容。地震等突发情况下的疏散流程,我们已经演练许多遍了。”学校宿管员李慧说。

  经过日复一日的演练和培训,“手册”虽无形,但已深深刻进每一位师生的内心,随身携带、时时“翻阅”。这本无形的“手册”已经从学校走入了每一个孩子的家庭。

  “我们探索‘小手拉大手’模式,鼓励学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应急疏散知识讲给自己的家人,让防震减灾教育发挥更大作用。”刘国章说。

    (记者柳泽兴、李琳海)

   新华社西宁1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