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体育

05版: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06版:新华深读

07版:新华观点

08版:广告

09版:新华财经

10版:新华关注·各地

11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12版:新华关注·家园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二次会议强调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攻坚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二次会议
强调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攻坚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1月24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
 
  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目的是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锚定目标、精准发力、早见成效,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要遵循电力市场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要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好发挥科技资源和制度创新优势,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系统布局和整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领域基础性制度基本确立,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是,同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体制仍存在一些突出短板,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根本破除。
 
  会议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党和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高效组织体系,建立使命驱动、任务导向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改革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加强体系化竞争力量。要优化科技力量结构,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在履行国家使命中成就人才、激发主体活力。要以更大勇气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坚持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的领导和指导,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服务。要根据任务需要和工作实际向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充分授权,建立责任制,立“军令状”,做到有责任、有管理、有监管,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的要问责,保证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大幅提升。要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电力市场,引导全国、省(区、市)、区域各层次电力市场协同运行、融合发展,规范统一的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推动形成多元竞争的电力市场格局。要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完善电价传导机制,有效平衡电力供需。要加强电力统筹规划、政策法规、科学监测等工作,做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兜底,确保居民、农业、公用事业等用电价格相对稳定。要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建设,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科学指导电力规划和有效投资,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会议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要在深入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健全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任务,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把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学校,在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的前提下,成熟一个调整一个,推动改革落到实处。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要加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筑牢文物安全底线。要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好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要创新转化手段、强化平台建设、夯实人才基础、完善体制机制,以实施重大项目为牵引,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各项工作保障水平。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会议指出,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要瞄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突出的短板、最紧迫的任务,在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上求突破、谋创新,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改革要拿出更多实质性举措,起到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作用,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现实路径,注意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促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统筹发展,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各方参与。在党委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提供基本公益性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元化产品和服务。注重发挥家庭养老、个人自我养老的作用,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局面。
 
  ——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确保各项政策制度目标一致、功能协调、衔接配套,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坚持整合资源、协调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促进资源均衡配置。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统筹好老年人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关爱、作用发挥等制度安排。
 
  ——坚持突出重点、夯实基层。聚焦解决老年人健康养老最紧迫的问题,坚持保基本、促公平、提质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推动老龄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进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确保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
 
二、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三)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地方政府负责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街道社区负责引进助餐、助洁等方面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社区组织引进相关护理专业机构开展居家老年人照护工作;政府加强组织和监督工作。政府要培育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并指导其规范发展,引导其按照保本微利原则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
 
  (四)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各地要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加强光荣院建设。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含失智,下同)、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并提供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对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监管。研究制定养老机构预收服务费用管理政策,严防借养老机构之名圈钱、欺诈等行为。
 
  (五)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各地要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清单要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支出责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动态调整。2022年年底前,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评估结果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跨部门互认。
 
 
  (六)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保障领取待遇人员基本生活。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探索通过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等增加农村老年人收入。
 
三、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


 
  (七)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在城乡社区加强老年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提高失能、重病、高龄、低收入等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医联体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的范围,可按规定报销相关医疗费用,并按成本收取上门服务费。积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的作用。加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建设,布局若干区域老年医疗中心。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新建改扩建、转型发展,加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以及优抚医院建设,建立医疗、康复、护理双向转诊机制。加快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八)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按照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依托护理院(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养老床位,方便失能老年人照护。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指导地方重点围绕进一步明确参保和保障范围、持续健全多元筹资机制、完善科学合理的待遇政策、健全待遇支付等相关标准及管理办法、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完善现有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九)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卫生健康部门与民政部门要建立医养结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协议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鼓励基层积极探索相关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根据服务老年人的特点,合理核定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医保限额。2025年年底前,每个县(市、区、旗)有1所以上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参加照护知识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创建一批医养结合示范项目。
 
四、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编写老年教育相关教材。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机制,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引导老年人践行积极老龄观。
 
  (十一)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各地要通过盘活空置房、公园、商场等资源,支持街道社区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实现老年人娱乐、健身、文化、学习、消费、交流等方面的结合。培养服务老年人的基层文体骨干,提高老年人文体活动参与率和质量,文化和旅游、体育等部门要做好规范和管理工作。开发老年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老年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县(市、区、旗)应整合现有资源,设置适宜老年人的教育、文化、健身、交流场所。
 
  (十二)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深入开展“银龄行动”,引导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等活动。发挥老年人在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离退休干部职工基层党组织建设,鼓励老党员将组织关系及时转入经常居住地,引导老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作用,做好老年人精神关爱和思想引导工作。全面清理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
 
五、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十三)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各地在制定涉及老年人利益的具体措施时,应当征求老年人的意见。建立完善涉老婚姻家庭、侵权等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调解机制。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普法宣传,提高老年人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权益意识,提升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老年人监护制度。倡导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为老年人减免法律服务费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建立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为老年人便利参与诉讼活动提供保障。
 
  (十四)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各地要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标准和规范,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统筹推进,让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更加安全方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经济困难的失能、残疾、高龄等老年人家庭,实施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配备生活辅助器具、安装紧急救援设施、开展定期探访。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鼓励更多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在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加快推进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适老化改造。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
 
  (十五)强化社会敬老。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实施中华孝亲敬老文化传承和创新工程。持续推进“敬老月”系列活动和“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结合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评选,选树表彰孝亲敬老先进典型。将为老志愿服务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高校学生实践内容。加强老年优待工作,在出行便利、公交乘车优惠、门票减免等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拓展优待项目、创新优待方式,在醒目位置设置老年人优待标识,推广老年人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享受各项优待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落实外埠老年人同等享受本地优待项目。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作用,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敬老社会氛围。
 
六、积极培育银发经济


 
  (十六)加强规划引导。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完善支持政策体系,统筹推进老龄产业发展。鼓励各地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老龄产业。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老龄产业发展。
 
  (十七)发展适老产业。相关部门要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推进养老服务认证工作。各地要推动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以及老年用品行业规范发展,提升传统养老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企业和科研机构要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力度,支持老年产品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创新,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辅助性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的产品,满足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鼓励企业设立线上线下融合、为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大力发展养老相关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开发老年人健康保险产品。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维护老年人消费权益,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
 
七、强化老龄工作保障


 
  (十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适应新时代老龄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社会服务、经营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和志愿者队伍。用人单位要切实保障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待遇,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提升养老服务岗位吸引力。大力发展相关职业教育,开展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培养培训行动。对在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中工作的医务人员,可参照执行基层医务人员相关激励政策。
 
  (十九)加强老年设施供给。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的要求,加强老年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老年大学(学校)等方面目标。各地要制定出台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和实施细则,落实养老服务设施设置要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补建一批养老服务设施,“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逐步完善。依托和整合现有资源,发展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按规定统筹相关政策和资金,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探索老年人服务设施与儿童服务设施集中布局、共建共享。
 
  (二十)完善相关支持政策。适应今后一段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民政部本级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的比例。各地要统筹老龄事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相关部门要用好有关资金和资源,积极支持老龄工作。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水价、气价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对赡养负担重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按规定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鼓励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或慈善组织加大对老龄事业投入。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活动,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纳入文明城市评选的重要内容。
 
  (二十一)强化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加大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社会科学基金等对老龄领域科技创新、基础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支持力度。支持研究机构和高校设立老龄问题研究智库。推进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涉老数据共享,健全老年人生活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积极参与全球及地区老龄问题治理,推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有效对接。
 
八、加强组织实施


 
  (二十二)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将老龄工作重点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工作督查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作用,把老龄工作组织好、落实好,做到层层有责任、事事有人抓。建设党性坚强、作风优良、能力过硬的老龄工作干部队伍。综合运用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评价结果,做好老龄工作综合评估。
 
  (二十三)落实工作责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要强化老龄工作统筹协调职能,加强办事机构能力建设。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组织推进医养结合,组织开展疾病防治、医疗照护、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等老年健康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拟订并组织实施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与国家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相衔接,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民政部门要统筹推进、督促指导、监督管理养老服务工作,拟订养老服务体系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工作。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商务、文化和旅游、金融、税务、市场监管、体育、医疗保障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十四)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老年人相关社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作用,结合各自职能开展老龄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发挥中国老龄协会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作用,提升基层老年协会能力。及时总结推广老龄工作先进典型经验。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内蒙古:努力为大半个中国送“温暖”
内蒙古:努力为大半个中国送“温暖”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4日电(记者贾立君、任会斌)时令已到小雪,寒潮开始活跃。承担着今冬明春向国内18个省区市提供用煤任务的内蒙古自治区,各煤矿生产现场热火朝天,公路、铁路运输繁忙。“保供”成为当地煤炭行业的热词,大家倾其所能为兄弟省份“雪中送炭”,努力为大半个中国送“温暖”。
 
  生产:汗水湿透了衣衫


 
  距地面180米的井下,直径3.5米的两只滚筒式采煤刀,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在两层楼房高的煤壁上垂直飞旋,金刚刀头所过之处,一层80公分厚的坚硬煤块如泥般应声而落。
 
  这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境内的国家能源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综采一队的作业现场。队长段伟告诉记者:目前这个330米长的作业面,一刀切过去可采煤3000吨。
 
  煤渣飞溅中,记者看到,采煤机对面一排165台7米高的液压千斤顶支架下,一位采煤工手持遥控器,操控着前方“钢铁侠”的每一个动作,其余10多名工人频繁穿梭检查设备、手脚并用整理现场,忙得不可开交。
 
  在井下,采煤也不需亲自动手,但工人要穿过5公里长的巷道,来到15摄氏度左右的恒温作业面,要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工作8个小时。记者看到,黑色粉尘模糊了他们的脸庞、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最耀眼的是闪亮的双眼与洁白的牙齿。

 
    目前,作为神东煤炭集团的主力矿井之一,上湾煤矿正夜以继日在“保供”:煤矿实行三班倒,日产煤炭5万吨。这一产量如果每节火车皮载重80吨,则需要625节火车皮才能装得下。
 
运输:车轮滚滚向东行


 
  冬日塞外,草枯风寒。鄂尔多斯高原的柏油马路上,一辆辆满载煤炭的大卡车迤逦而行,它们马不停蹄向东驶去,要跨过黄河、长江,把煤送到华北、华东等地。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境内的荣恒煤矿外的山梁中,大卡车排起了数公里“长龙”。这是一个占地近14平方公里的露天煤矿,矿长柴二荣跑到山头用无人机观察,指挥着生产与运输。据柴二荣介绍,为完成每月22万吨煤炭“保供”任务,矿里新增400多名工人,购置了25台挖掘机、90多辆大卡车,加班加点生产。“能为国家‘保供’作贡献,很有成就感。”他说。
 
  热火朝天的生产、运输场面到处可见。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为保证煤炭快速外运,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煤矿开通了电子提煤单业务,卡车司机在网上预约时间,将姓名、车牌号、防疫码、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等信息提交给矿方审核,到煤矿后扫描二维码即可装煤。
 
  作为内蒙古煤炭外运“火车头”的中铁呼和浩特局,集中运力资源,开展保供专项行动。其中,包头西站“电煤列车优先”,无缝衔接机车与车流,减少沿途作业次数和时间,让每趟运煤专列发挥最大效率,自10月以来,每天向华东、华南地区送煤3万吨。
 
  内蒙古煤炭“出区达海”重要枢纽呼和浩特南站,“万吨煤列”向东疾驰,日均运量35万吨。今年10月以来,中铁呼和浩特局已累计向区外发运煤炭2500余万吨。
 
保供:倾其所能送温暖


 
  据介绍,近期为了“保供”,当地政府释放产能,为115处煤矿核增产能1.69亿吨,并调增10处建设煤矿规模,增加产能2160万吨。10月份,全区生产煤炭近1亿吨,创近3年来最高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局长王金豹介绍,目前全区312处在产煤矿均加大马力生产。11月20日,全区生产煤炭386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中鄂尔多斯市231处在产煤矿生产煤炭280.12万吨。今年,全区力争煤炭产量超过10.5亿吨,保障社会用煤。
 
  在增产、扩运的同时,内蒙古号召煤矿企业落实国家保供稳价决策。王金豹说,通过自治区各级政府部署、行业协会倡议、龙头企业带头,鄂尔多斯市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均价,已由最高时10月中旬的每吨1800元降至目前的870元,这对保障全国用煤与煤炭行业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谈起“保供”,当地政府和煤炭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表示,希望“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能够倾其所能给兄弟省份带去“温暖”。
 
“让孩子们看到一本立体的中国近代史” 《国家相册》展览走进香港中小学校园
“让孩子们看到一本立体的中国近代史”
《国家相册》展览走进香港中小学校园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在南区官立小学礼堂,老师为学生讲解图片(十一月四日摄)。
新华社记者吴晓初摄
 
 

 
 
  新华社香港11月24日电(记者查文晔)“让孩子们看到一本立体的中国近代史”“图片非常震撼”“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日前,“光影记忆 百年风华——《国家相册》大型图片典藏展”走进香港中小学校园,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新华通讯社共同主办的“光影记忆 百年风华——《国家相册》大型图片典藏展”于10月8日至17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出。展览依托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的丰富馆藏,精选出近两百张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照片与香港观众见面,引发巨大反响。
 
  由于展期有限,为满足各校中小学生的观展需求,主办方与香港10多所学校合作,将《国家相册》展览延伸至中小学校园。目前已走进汉鼎书院、南区官立小学、粉岭官立小学3所中小学,展览为同学们了解中国历史,增强国家意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在汉鼎书院,黄同学被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阅兵的照片所震撼。“看到那张照片,就感到我们强大了起来,场面非常壮观。”
 
  汉鼎书院学生活动中心主任、中国历史科老师张毅豪说,用图片展示历史是一种新的媒介,用这种方法帮助同学们来了解祖国的历史,效果更好。
 
  在南区官立小学,礼堂里升起五星红旗,美术课的画板架安放照片,音乐课的曲谱架摆放图片说明。为了让展览取得更好的效果,老师们给每张照片起了名字,为图片说明增加了历史背景,放大了字体。礼堂内部的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着《国家相册》展览的相关视频。
 
  尽管场地的布置简单朴素,但气氛庄重。一队队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来到这里,跨越“时光隧道”,目睹100年来跌宕起伏的中国历史,了解国家和人民作出的艰辛探索与不懈奋斗。一张张照片和背后的故事通过展览走入青少年的脑海,将爱国情怀传递下去。
 
  六年级的梁君诺同学说:“我印象最深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燕京大学的学生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那张照片。他们那种坚毅、勇敢、为国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看到日寇血洗狼牙山之后,两名孤儿相拥哭泣的照片,四年级的周呈曦同学心情沉重。“侵略者是很残忍的,看到受难的同胞,我非常心痛。庆幸自己能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国家相册》展览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感谢新华社举办了这么好的一场展览,并且在结束后将展品慷慨赠送给各个学校。”南区官立小学校长余志贤说,因为每间学校分得的照片数量有限,因此8间官立小学决定将各自的照片集中起来,在各校轮流展出。
 
  一图胜千言。通过照片中一个个生动的历史瞬间,同学们更深切地了解了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书写的壮丽篇章,体会到香港和祖国命运不可分割、紧紧相连。
 
  在粉岭官立小学的礼堂,进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开国大典的巨幅照片。“我最喜欢这张照片。”五年级的陈丽敏同学说,“那一天,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坎坷和磨难,终于站起来了。虽然当时我还没有出生,但看到这一幕,我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展览让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更深刻。我印象最深的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和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的照片。”六年级的姚孝妆同学说,国家科技发展非常迅速,中国人民的智慧令人钦佩。
 
  “这个展览仿佛一本立体的历史书,可以活灵活现地看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常识科老师黄佩诗说,许多同学对反映脱贫的照片印象深刻,认识到原来国家经历过如此不平凡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行,才成为现在的世界强国。
 
  粉岭官立小学校长何美莲介绍说,由于疫情的关系,全校600多名同学中有四成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教学,学校已将展览内容制作成视频短片,与这些同学分享。在学校的同学已排好班次,每位同学都会来参观展览。
 
  “日常在语文、常识、德育等课程中,我们会自编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基本法、香港与祖国关系等内容的教材,但总觉得生动性还不够。感谢新华社将珍贵的历史照片提供给我们,同学们对展览的反应很雀跃,这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何美莲说,通过展览,同学们感受到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奋斗不息的精神,有助于树立贡献国家、服务社会的志向。
 
  据介绍,展览还将走入多所香港中小学校园,时间持续到明年3月。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 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 明年实现每个县至少开通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 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
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
明年实现每个县至少开通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 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优化资金使用,严格资金监管;确定深入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措施,进一步便利群众就近看病用药。

  会议指出,近几年,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地方债务管理取得积极成效,隐性债务减少,政府总体杠杆率稳中有降。今年以来,各地按照全国人大批准的新增额度,合理发行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有力支持了重点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会议要求,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要加强跨周期调节,在继续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统筹做好今明两年专项债管理政策衔接,更好发挥专项债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以利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一是加快今年剩余额度发行,做好资金拨付和支出管理,力争在明年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二是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求,梳理明年专项债项目和资金需求。省级政府要强化统筹,加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储备,适时推进成熟项目开工。三是统筹考虑各地实际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合理提出明年专项债额度和分配方案,加强重点领域建设,不“撒胡椒面”,研究依法依规按程序提前下达部分额度。四是资金使用要注重实效,加强对投向等的审核和监管,严禁资金用于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不必要的亮化美化工程等。坚决制止资金挤占挪用、违规拨付、长期闲置。会议强调,要加强专项债资金审计监督和全面核查,发现问题必须严肃整改、严格问责,并实行收回闲置资金、扣减新增限额、通报负面典型等措施予以处罚。

  会议指出,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是完善医保制度、解决人民群众突出关切的重要改革举措。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方便了跨省异地工作、居住群众看病和费用报销。今年前10个月,全国住院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超过1000万人次。下一步,要拓展这项惠民改革成果,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服务更便捷、更高效。一是完善相关政策,简化手续方便参保人员异地备案,稳步提高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力争“十四五”末达到70%以上。二是扩大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地区覆盖面,明年实现全国每个县都至少开通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三是有序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5种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明年底前覆盖所有统筹地区。四是加快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建设,统一跨省直接结算规则和流程,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和跨区域业务协同,逐步实现医保报销线上线下都能跨省通办。五是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守护好医保资金这个人民群众的“救命钱”。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栗战书同塞浦路斯议长举行会谈
栗战书同塞浦路斯议长举行会谈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视频方式同塞浦路斯议长迪米特里乌举行会谈。

  栗战书说,中塞都拥有悠久历史和文明。在习近平主席和阿纳斯塔夏季斯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国际社会树立了大小国家平等相待和互利合作的典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中塞携手互助,共克时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得到进一步升华。

  栗战书指出,今年是中塞建交50周年。中方愿同塞方共同努力,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双边关系取得更大发展。一是继续加强政治上的相互支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二是深化互利合作,加强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基础设施、通信、绿色、健康等领域合作。三是密切人文交流,拓展文化、教育、地方等方面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栗战书指出,中方赞赏塞浦路斯支持欧盟和中国加强对话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中方始终认为,欧盟是世界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欧之间有着许多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需求,中欧加强对话合作有利于双方、有利于世界。

  栗战书强调,中塞立法机构保持着良好的交往传统。愿在两国立法机构谅解备忘录确定的合作框架基础上,延续双方积极交往的势头,助力中塞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继续保持高层交往,加强各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间的交流。及时批准、修订或出台有利于双边关系发展的法律文件,为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法治保障。相互学习借鉴立法、监督和治国理政经验,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在各国议会联盟等多边场合的协调配合。

  迪米特里乌表示,塞中建交50年来,两国始终相互尊重,双边关系发展良好,塞中友好深入人心。塞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将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中方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塞议会愿深化与中国全国人大的友好交往,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月共查处7636起
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10月共查处7636起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孙少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4日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月报数据。2021年10月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636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0933人(包括45名地厅级干部、677名县处级干部),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683人。
 
  据通报,当月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3573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504人。其中,查处“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方面问题最多,查处2853起。另外,当月全国共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4063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429人。
 
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闭幕 汪洋主持并讲话
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闭幕
汪洋主持并讲话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24日上午在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汪洋指出,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议题召开政协常委会会议,是全国政协落实中共中央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举措。政协常委是全国政协委员中的“关键少数”,要把学深悟透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发扬政协委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委员读书群等平台载体,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汪洋强调,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牢牢把握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看清楚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定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共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中共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各界别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共识。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优势作用,恪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原则,准确把握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善于采取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善于通过协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经表决,会议通过关于接受王莉霞同志请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决定。追认关于免去傅政华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职务,撤销傅政华、窦荣兴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资格的决定。

  闭幕会前,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勇应邀作了题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未来”学习讲座。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刘奇葆、卢展工、王正伟、马飚、陈晓光、梁振英、夏宝龙、李斌、巴特尔、汪永清、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出席会议。

 
肩负重要社会责任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习近平主席向第四届世界媒体峰会致贺信引发国际媒体人士共鸣
肩负重要社会责任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习近平主席向第四届世界媒体峰会致贺信引发国际媒体人士共鸣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第四届世界媒体峰会22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峰会致贺信。多国媒体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对全球媒体更好肩负社会责任、广泛凝聚世界共识作出重要阐述,为新形势下世界媒体加强交流与合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推动力。

  第四届世界媒体峰会主席团成员、《印度教徒报》集团主席纳拉辛汉·拉姆说,习近平主席致贺信,是对此次峰会的极大鼓舞。贺信充分体现出中国重视新闻媒体在正确回答时代课题、广泛凝聚世界共识方面的专业作用和社会责任,贺信内容在峰会主席团成员和其他与会嘉宾中引起极大共鸣。

  格鲁吉亚主流媒体《每日新闻网》主编奥提纳什维利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阐明全球媒体的共同关切,为新形势下世界媒体担负自身责任、加强交流与合作注入动力。媒体应成为文明沟通和人文交流的桥梁,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促进各国民心相通、合作共赢提供更加有力的舆论支持。

  读到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意大利《世界中国》杂志社社长胡兰波说:“我们知道媒体人肩负着怎样的社会责任,当今形势更需要我们去传达公正的信息,本届媒体峰会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如何正确回答时代课题,广泛凝聚世界共识,媒体肩负着重要社会责任”,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对此十分赞同。他建议全球媒体网络应注重传播真实、公正和正义的信息,加强交流合作,服务全球民众。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媒体人士应“努力做民心相通的传播者、人文交流的促进者,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巴西《伯南布哥邮报》主编穆西奥·阿奇亚尔对此深表赞同。他说,新冠疫情给全人类带来巨大挑战,新闻媒体应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接触与对话,增进友谊与合作。

  沙特阿拉伯通讯社社长法赫德·阿克兰表示,参加本届峰会的媒体应利用好这一契机和达成的共识,加强沟通交流,凝聚各方力量,更好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

  萨尔瓦多TVX电视台台长胡利奥·比亚格兰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聚焦当今全球新闻媒体的任务本质,非常重要。媒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帮助消除谎言与仇恨,形成共同价值,使全人类共享社会发展与进步成果。

  埃及《金字塔报》副总编苏努提认为,此次峰会不仅有助于其他国家媒体同中国媒体进一步沟通交流、加强合作,还有助于其他国家人民了解真实的中国。

  法国《舆论报》总编辑雷米·戈多说,各国媒体代表在本届峰会上畅所欲言、交流观点,分享媒体助力应对新冠疫情等问题的经验。在当今信息纷杂的大环境下,媒体应肩负社会责任,基于事实发布客观信息,这对经济和社会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由新华社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媒体峰会11月22日在北京举行。

  (参与记者:胡晓明、李铭、李根兴、徐永春、陈威华、赵焱、吴丹妮、胡冠、王海洲、杜白羽、宋成锋、朱雨博、吴昊)

 
第十二届中蒙新闻论坛举办
第十二届中蒙新闻论坛举办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王思北、于嘉)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蒙古国记者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蒙新闻论坛24日以网络视频方式举行。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在致辞中表示,不久前,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强调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决议》把坚持胸怀天下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弘扬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开辟了合作共赢的发展新道路。希望两国媒体筑牢中蒙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基础,讲好中蒙互利共赢、守望相助的精彩故事,推进中蒙媒体深化合作交流的有益实践,为传承两国传统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委员朝格特巴特尔在致辞中表示,中蒙是命运共同体,两国新闻媒体在共建“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抗疫合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增进国家交往、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希望两国新闻界通过深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

  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赞登沙特尔、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向论坛发来贺信。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刘正荣,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宏范以及蒙古国记者协会代主席宝日格勒玛等100多名中蒙两国嘉宾及媒体代表围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论坛上,中蒙两国媒体通过线上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并共同发表了《后疫情时代中蒙媒体深化交流合作倡议》。

  据悉,中蒙新闻论坛是中蒙两国开展新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10年创办以来,论坛已成为增进两国友谊、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纽带。

 
多地主要负责人因欠薪问题被约谈
多地主要负责人因欠薪问题被约谈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姜琳)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4日召开视频约谈会,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新城区、云南省昆明市及西山区、青海省西宁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据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被约谈地区根治欠薪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属地和有关部门监管责任不到位、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及实名制管理等制度落实效果不好、欠薪隐患未及时消除,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有发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约谈要求,相关地区对根治欠薪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政治责任,突出问题导向,增强系统观念,深入剖析问题根源,较真碰硬,举一反三,切实抓好整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根治欠薪的决策部署,确保付出辛劳的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应得的劳动报酬,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被约谈地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正视问题,汲取教训,立行立改,以约谈为契机,负重加压,确保全面整改落实到位,切实做好本地区根治欠薪工作。

  人社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约谈。

 
乌兰牧骑到牧区为牧民送去欢乐
乌兰牧骑到牧区
为牧民送去欢乐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队员乘车前往牧区(无人机照片)。
 
 
 
演出开始前,队员在车内化妆。
 
 
 
在巴彦高毕嘎查活动室,队员在表演节目。
 
 
 
演出开始前,队员调试设备。
 
 
  11月24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来到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巴彦高毕嘎查,用文艺表演为牧民送去欢乐。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沪新桂鲁宁藏青宣讲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沪新桂鲁宁藏青宣讲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上海11月24日电(记者郭敬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24日下午在上海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作宣讲报告。

  来自上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镇基层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等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上,李强聚焦宣讲主题,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采用鲜活案例、详实数据和对比分析,围绕深刻认识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重大意义,在整体把握党的历史中深化对新时代的认识,把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宝贵精神联系起来领会思考,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始终铭记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等五个方面,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全面宣讲和深入阐释。

  报告会后,李强就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基层代表互动交流。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4日电(记者孙少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24日上午在乌鲁木齐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作宣讲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分会场2.5万余人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上,陈全国重点围绕深刻认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进展,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重大成就,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等方面,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宣讲和阐释。

  报告会后,陈全国与参加报告会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体会。陈全国表示,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

  新华社南宁11月24日电(记者黄庆刚)22日上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广西南宁市进行宣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作宣讲报告。报告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广西主、分会场4万余人参加。

  报告会上,曲青山从“深刻认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重大成就”“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等6个方面,对全会精神进行系统宣讲和深入阐释。

  22日下午,曲青山来到广西医科大学、南宁市青秀区新兴苑社区,并参观广西宣传工作历史展览,与学校师生、基层干部群众互动交流。

  23日至24日,曲青山来到桂林市兴安县、灌阳县和全州县,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等地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互动。

  新华社济南11月24日电(记者萧海川、闫祥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23日至24日在山东省济南市进行宣讲。中央宣讲团成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作宣讲报告。山东省主、分会场3万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欧阳淞在报告中,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会通过的决议,从深刻把握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新的历史决议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重大成就,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解读。报告还运用丰富史料与详实数据,引导听众切实领会全会精神,主动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24日上午,欧阳淞来到山东大学,与部分师生代表交流座谈,并现场解答青年学子所关心的问题。24日下午,中央宣讲团还来到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同企业干部职工开展面对面宣讲。

  新华社银川11月24日电(记者杨稳玺)24日上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作宣讲报告。

  报告会上,田培炎首先介绍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基本内容,然后从深刻认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重大成就,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等六个方面,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全面宣讲和深入解读。

  报告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自治区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和部分高校师生代表、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近2600人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了报告会。

  24日下午,田培炎赴闽宁镇等地进行宣讲,与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互动,对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场解答阐释。

  新华社拉萨11月24日电(记者田金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23日至24日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进行宣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秘书长林尚立作宣讲报告,并深入基层与干部群众座谈。

  在23日下午的宣讲报告会上,林尚立从深刻认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重大成就,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等方面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宣讲和深入解读。

  24日上午,林尚立赴西藏大学进行宣讲,与师生代表座谈交流,对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场解答阐释。

  新华社西宁11月24日电(记者张子琪)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23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陈理作宣讲报告。青海省主、分会场3000余人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上,陈理介绍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基本内容,围绕深刻理解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深刻理解把握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重大成就,深刻理解把握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把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明确要求五个方面,对全会精神进行了系统宣讲和阐释。

  23日上午,陈理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原子城纪念馆和“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与当地干部群众宣讲、座谈。24日上午,陈理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双树村,与党员代表就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实现共同富裕等进行互动交流。

 
黄坤明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
黄坤明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黄坤明指出,全会回望历史、面向未来,取得的重大成果、提出的重要思想、作出的重大论断,为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正确党史观、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提供了根本指引,为更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提供了根本遵循。
 
  黄坤明强调,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把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为中心内容,把系统理解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作为重中之重,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作为根本要求。要采取扎实有效的举措,抓好专题学习研讨、宣传宣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工作、开创新局的动力,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新成效。
 
  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同志作了发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各中央指导组组长、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国台办: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国台办: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刘欢、王承昊、石龙洪)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4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表示,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进对台工作的强大力量,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担民族大义,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祖国统一。

  新华社记者问,日前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其中涉台内容表述引发两岸关注。请问如何解读决议涉台内容?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朱凤莲在答问时作上述表示。

  她说,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科学总结党的百年光辉历史经验,是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团结带领人民踏上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朱凤莲指出,中国共产党致力解决台湾问题、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是中共百年奋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决议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汇聚包括广大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有力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担当,阐明了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任务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指明了方向。

  有记者问,对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台陆委会声称将以“不屈服、不冒进”的态度处理两岸问题,呼吁大陆方面“尊重现实与台湾民意”。对此有何评论?

  朱凤莲表示,民进党当局歪曲污蔑决议相关内容,暴露了其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的政治本质。5年多来,民进党当局不断破坏两岸关系和平稳定,进行谋“独”挑衅。他们否定“九二共识”、否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不是“冒进”是什么?他们叫嚣所谓“互不隶属”,贩卖“两国论”,这不是“冒进”是什么?他们勾连外部势力,制造两岸对立对抗,企图把台湾同胞裹挟到“反中谋独”的邪路上去,这不是“冒进”是什么?

  朱凤莲说,祖国统一的必然和“台独”覆灭的宿命,是两岸关系发展大势和民族复兴历史进程所决定的,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们希望广大台湾同胞看清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和大陆同胞携手同心,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为民族大义、台湾前途和祖国统一的光明未来共同奋斗。

 
国台办:正在规划和推动两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工作
国台办:正在规划和推动两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工作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刘欢、石龙洪、陈舒)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4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表示,大陆方面正在规划和推动两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工作。两岸之间早日建成更加便捷、通畅的交通网络,将为两岸同胞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资源和服务,造福两岸同胞。

  有记者问,自然资源部日前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和福建省统筹研究“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交通等基础设施纳入国家相关规划”。福建省此前发布的《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到,推进“台海通道”项目。请介绍相关情况。朱凤莲在答问时作上述表示。

  她介绍,推进两岸应通尽通,包括基础设施联通,符合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两岸同胞根本利益。大陆方面正在规划和推动两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工作。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平潭段已实现公路铁路全部贯通;福建省有关方面已经完成与金门、马祖通桥的初步技术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已规划福州至台北支线建设。

  关于北京证券交易所对台企在大陆上市以及未来发展的影响,朱凤莲表示,北京证券交易所是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专业化平台,主要聚焦制造业、信息技术、材料、医疗保健等“专精特新”行业,为专业性较强、在某一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优质中小企业上市、加快对接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利好,相关政策同等适用于台资企业。这意味着,台企参与大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面临更大空间、更好机遇。我们欢迎广大台商台企把握机遇,积极参与。

  她还介绍,经峰会双方商定,2021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拟于12月7日在江苏南京举办。今年峰会由大陆方面主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南京、台北分别设立主会场,两岸峰会理事会成员、峰会成员、企业家及相关学者代表将出席。峰会围绕“把握新格局,共享新机遇”主题,深入探讨两岸企业家如何把握大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获得自身更大发展。经上海与台北两市有关方面商定,“2021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12月1日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在上海市与台北市分别设立会场。此次论坛以“新经济、新发展”为主题,将通过交流研讨,推动两市在“建筑可阅读”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经验分享和交流互动。

 
国台办:“台独”顽固分子清单上 绝不止苏贞昌游锡堃吴钊燮三人绝不允许任何人一边在大陆赚钱一边为“台独”顽固分子充当金主
国台办:“台独”顽固分子清单上绝不止苏贞昌游锡堃吴钊燮三人
绝不允许任何人一边在大陆赚钱一边为“台独”顽固分子充当金主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陈舒、石龙洪、刘欢)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4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苏贞昌、游锡堃、吴钊燮等极少数“台独”顽固分子挑动两岸对立、破坏两岸关系、图谋分裂国家、危害台海和平,我们依法对其实施惩戒。可以明确的是,“台独”顽固分子清单上绝不止这三人。
 
  她说,我们也注意到,近期有个别“台独”分子跳得挺高,甚至声称对未被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感到“遗憾”。别着急,有他们真正遗憾的时候。
 
  朱凤莲还指出,大陆方面依法对极少数“台独”顽固分子实施惩戒,态度明确、立场坚定。岛内一些势力公然为“台独”分子撑腰张目,必然遭到应有打击。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要低估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在回应相关提问时,朱凤莲表示,是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反对还是支持“台独”分裂,都是两岸关系大是大非的问题,攸关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和每位台湾民众的安全和福祉,本来就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我们真诚希望所有台湾同胞,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样追求统一,积极参与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义事业中来。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陈舒、石龙洪、刘欢)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4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依法打击“台独”顽固分子及其关联企业和金主,根本目的是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两岸同胞切身利益。我们鼓励支持两岸正常经贸往来,依法保障台胞台企的合法权益,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企业一边在大陆赚钱,一边给“台独”顽固分子充当金主提供金援。对“台独”顽固分子及其关联企业和金主进行打击,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予以精准打击。
 
  有记者问,台湾远东集团在上海、江苏等五省市的化纤纺织、水泥企业在环保、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被依法罚处。请问发言人能否介绍具体情况?朱凤莲在答问时作上述表示。
 
  她说,有关执法部门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涉事企业进行了处罚。据初步了解,现已处以罚款及追缴税款约4.74亿元人民币,并收回其中一家企业的闲置建设用地。查处工作仍在进行中。相关企业违法违规情况与予以处罚的法律依据均按照法定程序公布在相关执法部门网站上,可查询了解。
 
  朱凤莲还表示,我们欢迎和支持台胞台企来大陆投资发展、依法保障台胞台企正当权益的立场和态度没有改变,愿意率先与台胞台企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更多造福两岸同胞。希望广大台胞台企明辨是非,站稳立场,与“台独”分裂势力划清界限,以实际行动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她指出,我们绝不允许“台独”顽固分子的关联企业和金主在大陆谋利,绝不允许台企一边在大陆赚钱,一边在岛内支持“台独”、破坏两岸关系,干“吃饭砸锅”的事。这一态度是明确的、一贯的。在大陆有投资的台湾企业对此心知肚明,相信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对该不该捐助“台独”顽固分子是有清醒认识的。
 
北京举行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认为北京将会举办一届精彩的盛会
北京举行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认为北京将会举办一届精彩的盛会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郑直、李春宇)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24日晚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发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在中国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坚持两个奥运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充分整合冬残奥会和冬奥会筹办工作,与国际残奥委会等方面通力合作,有序推进各项筹办任务,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冬残奥会各项赛事准备工作已全面就绪。

  蔡奇表示,我们紧抓冬残奥筹办契机,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发展,引导全社会关注残疾人,充分保障残疾人权益,推动包容性社会建设,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很高兴看到目前的进展。他认为北京冬奥组委已做好准备,将会举办一届精彩的盛会。国际残奥委会对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充满希望,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残疾人参与运动,参与冬季运动。中国在夏季残奥会上实力雄厚,完全相信在冬季残奥会上也将如此。帕森斯向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和北京冬奥组委表示感谢,希望各方携手努力,共同为卓越的冬残奥运动员举办一场卓越的冬残奥会。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吸引了2428名中国残疾人报名。经过严格的面试和培训程序,19名代表性强、有专业能力、具有奉献精神的报名人脱颖而出,如愿成为赛会志愿者。他们最小的19岁、最大的63岁,将分配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18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开展志愿服务。在活动现场,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张海迪为残疾人志愿者代表授旗,期待志愿者们通过热情周到的志愿服务,体现平等、融合、包容的崇高精神。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发布了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将于2022年3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举行,共有火炬手约600名,包括火种采集与汇集、火炬传递两个部分。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以“迎接冰雪之约 奔向美好未来”为主题,以“健康·欢乐·活力”为口号,与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的主题和口号相一致,表达了在全球疫情形势下,激励全世界残疾人爱护生命健康、共抗疫情的美好愿望。

  活动现场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服务手册(盲文·大字)》,发行展示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金银纪念币。

  参与残疾青少年冬奥、冬残奥主题绘画作品征集活动的盲人女孩张晰然,将自己以“圣火”为题创作的绘画作品赠送给了带队取得平昌冬残奥会冠军的国家轮椅冰壶队教练岳清爽。音乐人小柯、著名演员张凯丽、北京电视台主持人聂一菁等5名“冬奥值日生”现场打卡,表达了他们对冬残奥会的热情期盼。现场还表演了《飞翔的光》《点亮梦想》《致敬勇士》《在美丽的冰雪里》等反映冬奥、冬残奥主题的优秀音乐作品。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胡佳丽、李春宇)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24日晚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通过视频致辞,他表示很高兴看到目前各项工作的进展,认为北京将会举办一届精彩的盛会。

  “我要感谢参与筹办的每一个人。我们很高兴看到目前的进展:场馆已就绪,非常漂亮;各项计划完备;北京冬奥组委和中国有关部门的各位同事已做好准备,毫无疑问,将会举办一届精彩的盛会。”帕森斯说。

  帕森斯表示,相信正如北京2008年残奥会在夏季残奥运动中起到的作用一样,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也将扮演同样重要的角色。

  “北京冬残奥会将展示赛事是如何举办的,展示如何在全球层面推动残奥运动的发展。毫无疑问,在这方面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帕森斯说,“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残疾人参与运动,参与冬季运动。”

  同时,帕森斯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残奥会的迫切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齐聚中国。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我们卓越的冬残奥运动员举办一场卓越的冬残奥会!一定会非常精彩!我们北京见!”

 
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路线正式对外发布
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路线正式对外发布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邰思聪)24日晚,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上,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路线正式对外发布。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接力将于2022年3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举行,届时将有约600名火炬手参与火种采集与汇集、火炬传递两个活动。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火炬接力是冬残奥会的序曲,是传播冬残奥会“包容、融合、共享”理念的重要方式,也将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和美好祝福传递给世界。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以“迎接冰雪之约 奔向美好未来”为主题,以“健康·欢乐·活力”为口号,与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的主题和口号相一致,表达了在全球疫情蔓延形势下,激励全世界残疾人爱护生命健康、共抗疫情的美好愿望。“我们按照‘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坚持简化运行、确保安全的原则,经与国际残奥委会共同协商,制定了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计划。”张建东说。

  据了解,北京冬残奥会火种采集与汇集仪式将于2022年3月2日举行。火种将选取在残疾人工作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学校、社区、研究机构,以及历史文化传承典范地区、新兴产业基地等多个点位,分别进行火种采集。最终,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火种采集地天坛公园采集的夏奥之火,并连同上述点位采集的多个火种,以及从英国曼德维尔线上采集并通过虚拟方式传至现场的火种,共同汇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

  火炬传递活动将在火种汇集仪式后,首先将在天坛公园开展,3日至4日,将继续在三个赛区进行传递。“残奥火炬传递将全面展示三个赛区的历史人文特色、现代城市风貌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反映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冰雪运动和对冬残奥会的热烈期盼,广泛传播‘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生动展现残奥运动发展和包容性社会建设成就。”张建东说。

 
逐梦冰雪携手同行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倒计时一百天综述
逐梦冰雪携手同行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倒计时一百天综述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这是11月24日拍摄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新华社记者刘扬涛、赵建通


  东京残奥会上的“高光时刻”依然历历在目,北京冬残奥会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再过100天,全球的目光将再度聚焦中国北京,奥林匹克的激情与荣耀将再次在这里点燃。逐梦冰雪,携手同行。北京准备好了!中国准备好了!

百日展望,北京冬残奥会进入最后冲刺


  时针缓缓走过20点,北京冬残奥会开幕进入最后一百天的倒计时。

  时间回溯到6年前,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百姓欢欣鼓舞,期待着第一次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早日到来。

  此后几年间,冰雪运动在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放眼各地,一座座新的滑冰场、滑雪场不断涌现,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逐年扩大,而这其中也不乏大批残疾人参与者。

  据中国残联介绍,我国连续5年举办“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带动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残疾人大众冰雪运动加快普及,在此基础上,我国冬残奥项目的训练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运动员、技术官员人数不断提升,参赛成绩逐步取得历史性突破。

  在24日晚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上,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路线,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和《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服务手册(盲文·大字)》等信息一一发布,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等待已久的北京冬残奥会,真的要来了!

  活动现场,最引人瞩目的是五位残疾人志愿者代表,他们接受了中国残联主席、中国残奥委会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张海迪的授旗,他们脸上洋溢的热情笑容似乎在向世界宣告:我们准备好了!

逐梦冰雪,中国健儿期待赛场展现风采


  随着北京冬残奥会日益临近,中国健儿们正夜以继日地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为比赛做最后的准备。

  全速滑行、急停转弯、分组进攻,在位于北京顺义的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里,中国残奥冰球集训队正在热火朝天地训练。训练课结束后,队员们划乘着特制的冰橇离开场地,卸下装备时已经汗流浃背。

  今年9月,中国队以五战全胜的战绩获得残奥冰球世界锦标赛B组冠军。“我们的训练强度一直很大,队员水平也提升很快。”俄罗斯籍教练尼古拉说,这支冰球队渴望通过“小、快、灵”的比赛风格、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在冬残奥会上展示中国健儿风采。

  对于每个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员而言,北京冬残奥会都意义非凡,他们渴望在家门口的赛场上绽放光芒。

  “从2018年一直到今年,国家轮椅冰壶队每年都组织全年集训,每一年队员和教练们休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中国轮椅冰壶集训队常务副领队胡俊福说。

  中国轮椅冰壶队曾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拿到中国冬残奥会历史首金。“平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奔向北京。”胡俊福指着训练馆墙壁上挂着的标语,语重心长地说,“在平昌,我们是冲击冠军。但当我们从领奖台下来,我们就成了其他队伍的靶子,是众矢之的,所以我们只能将自己练得更强,才能保持优势。”

  据中国残联介绍,目前我国6个冬残奥项目的集训队共有100多名运动员、40多名教练员正在进行最后冲刺阶段的训练,其中残奥冰球队、轮椅冰壶队已经确认获得参赛资格,其他4个集训队的运动员也都在争取积分、获得达标资格的备战中。

携手同心,中国敞开怀抱迎接世界友人


  一起向未来!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也是全世界的共同心声。

  “残奥本身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竞技,更主要的是一种人文象征,它体现出一个国家是如何关爱和帮助残疾人的。”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说。

  2021年轮椅冰壶世锦赛期间,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曾对东道主中国赞不绝口:“国家游泳中心是我经历过的历届冬奥会中最棒的冰壶场馆。运动员更衣室、无障碍坡道等设施的设计非常精巧,考虑十分周到。”

  作为“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中唯一残疾人体育赛事,2021年轮椅冰壶世锦赛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92人入住了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据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徐宏桢介绍,管理中心除了两次邀请专家实地检验外,建设团队还亲自坐上轮椅进行各项测试。

  这样细致入微的服务将在冬残奥会上持续。据悉,目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场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已全部完成,志愿者招募及培训有序进行,赛场及运动员居住地的医疗、交通、饮食、防疫等相关服务工作正在加快准备完善。

  携手同心,共襄盛会。中国敞开怀抱,迎接世界友人,同时我们也以此为契机,推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近年来北京市累计整治整改无障碍设施点位28.9万个,打造了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和900多个无障碍示范工程等。杨金奎说,通过筹办北京冬残奥会,将对政府决策和公众观念产生积极影响,使残疾人更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推动保障残疾人在体育、文化、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平等权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新华社太原11月24日电

 
总台与澳门特区推进北京冬奥会等媒体合作
总台与澳门特区推进北京冬奥会等媒体合作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广州11月24日电(记者熊嘉艺)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联合制作的大型4K纪录片《澳门之味》,24日在广州举行启播仪式。同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新一轮《赛事媒体权利授权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授权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转播CCTV-16奥林匹克频道讯号,并授权其播出成都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赛事。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见证签约,并共同为《澳门之味》开播启幕。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严植婵,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文等出席活动。

 
中美乒协联合纪念“乒乓外交”50周年
中美乒协联合纪念“乒乓外交”50周年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11月23日,中美跨国组合卡纳克(左)/王曼昱(右)在休斯敦世乒赛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吴晓凌摄

  新华社休斯敦11月23日电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国乒协和中国乒协23日晚在美国休斯敦联合举办“续写友好情谊、开创美好未来——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分别发表致辞。

  秦刚在视频致辞中表示,50年前,老一辈领导人以非凡的战略远见和勇气,抓住历史性机遇,“以小球推动大球”,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5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不断向前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秦刚指出,合作共赢始终是中美关系的主流。尽管有时会有竞争,但双方应该像乒乓球运动员一样遵守公认的规则,开展公平、良性的竞争,在竞争中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秦刚说,现在中美关系又处在新的十字路口。中美关系这个“大球”仍需要乒乓球这个“小球”来推动,那就是“乒乓外交”所体现出的战略远见、政治勇气和人民友谊。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它的现实意义所在。

  基辛格在视频致辞中表示,50年前,美国乒乓球队向中方提出访华请求,此访效果非常好,为美中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每个人都知道乒乓球能为促进中美两个伟大国家相互理解与和平共处做出贡献。

  美国奥委会主席利昂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接受邀请赴华访问,当时国际媒体均予以头版报道。他表示,新时期的美中关系一定会向全世界传递出和平的信息。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会长白莉娟、美国乒协首席执行官沈伟妮、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以及数名中美“乒乓外交”亲历者先后发表致辞。他们表示,中美两国应继承和发扬“乒乓外交”精神,让人文交流和民间往来继续为中美关系发展增添更多正能量。

  活动期间,中国乒乓球队代表王皓、樊振东与曾参与当年“乒乓外交”的美国运动员进行了精彩的表演赛,引来现场嘉宾的阵阵喝彩与掌声。(参与记者:徐剑梅、潘丽君、兴越、檀易晓)

 
这个老区,为啥“新”风扑面?
这个老区,为啥“新”风扑面?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11月13日,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竹泉村村民在展示收获的南瓜。
          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
 
 
 
  新华社记者王念、张志龙、杨文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
 
  沂蒙革命老区是一片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有百万人民积极拥军支前,10万英烈血洒疆场。2013年11月,在山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临沂,重温沂蒙老区峥嵘岁月。
 
  如今的老区啥模样?时隔8年,新华社记者重访总书记在临沂考察过的地方发现,这片山水,孕育、翻涌着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发展故事。撕下贫困、落后的标签,老区不老,正焕发出崭新气质。
 
新动能
 
  很多龙头企业“试水”短视频和直播……


 
  小雪刚过,寒潮来袭,临沂市兰山区的罗滨逊“智慧云仓”内依然热火朝天。上下8层立体货架满满当当,叉车高速穿行,机械臂正在精准定位和搬运货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仓库用不着太多人力,却每天可以处理电商订单1万单以上。
 
  借助条形码、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积极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临沂物流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兰物流基地,考察物流运输企业,明确指出“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
 
  在临沂的不少物流园内,只需动动手指通过App发布货源信息,就能收到接单货车的车号、车主姓名等信息,物流货运快速完成交易。这种“点单接单”模式极大提高了效率。而在以前,找车难、找货难长期困扰着传统物流经营者。如今,这些园区物流信息与全国2000多个城市共享,只需登录平台就能获得最新动态信息。
 
  前不久的电商促销活动期间,临沂很多龙头企业“试水”短视频和直播,全市网络零售额24.5亿元,直播间实时实现网络零售额2.5亿元;综合保税区为跨境电商提速,进口商品单日出货量峰值达到了2万订单;建在平邑县的京东云仓智能化一号产业仓出库50万订单。
 
  货物周转快、物流价格低、辐射范围广……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直播电商蓬勃发展,让这个老区城市迸发新的动能。如今,临沂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短视频直播电商基地,已建成各类电商园区38处,电商从业者达35万人。
 
新奔头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有“千方百计”……


 
  溪水汇流如玉带缠绕,古韵建筑掩映林中。到了节假日,平静的村庄热闹非凡,省内外游客来到红色朱村,听红色故事,悟革命传统,品特色文化。看着村里人来人往,曾经抗战时的“支前民夫”——今年91岁的王克昌感慨:“生活真是变了样!”
 
  朱村位于临沭县曹庄镇,是有名的支前模范村。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王克昌家里,挨个房间察看,并坐下来同一家人拉家常,关切询问家里有几亩地、搞柳编能挣多少钱、还有什么困难?
 
  “拿起锄头耕田,放下锄头编柳。年轻的挣大钱,老年人也能挣钱,家庭妇女编筐一天挣一百元左右。”王克昌告诉记者,柳条编出了千家万户的好日子。
 
  临沭县有数百年的柳编传统,60多万人口中,10多万人与柳编产业相关。距朱村不远的西萨庄村,大型柳编企业提供了数百个工作岗位,村民家里有活就回家忙,有空闲就来干活,计件或按天算工钱,每年能增加几万元收入。
 
  不仅是临沭,广大的沂蒙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增收奔富”的热潮:
 
  ——莒南县从规模化服务入手,助力乡村振兴。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不光村民致富,村集体也实现增收;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费县将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试水“两山银行”模式,帮助当地群众大幅度增收;
 
  ——高铁开进沂蒙山,不仅改善了沿线人民的出行条件,而且深刻影响了沂蒙老区的发展格局,促进以临沂为中心的鲁南城市群的崛起……
 
  山东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针对沂蒙革命老区短板弱项,明确提出了25项政策举措,包括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发展“四新”经济、加强公共服务保障等,继续强化统筹支持,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新传承
 
  青年人正从老一辈手中接好这一“棒”……


 
  在沂南县红嫂纪念馆,每当讲解员讲到沂蒙红嫂用乳汁救活受伤战士的故事,听众无不动容。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男人上前线,妇女忙支前”的动人场景,生动地诠释了党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年近70岁的于爱梅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抗战时期,王换于办起战时托儿所,抚养40多名革命后代长大成人。“我是红嫂后人,有责任把前辈的精神传承下去。”退休后,于爱梅发起成立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组织300多名会员进行了3000多场宣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的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青年人正从老一辈手中接好这一“棒”,汲取精神营养。
 
  由“0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沂蒙精神百校行志愿宣讲团走进山西,向2000余名武警官兵讲述红嫂的故事、表演舞蹈《沂蒙颂》,引发强烈共鸣。这个宣讲团的活动覆盖了全国70多座城市,开展宣讲400多场。
 
  “青年要把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做沂蒙精神坚定的传承者、弘扬者。”宣讲团团长、山东女子学院学生李伟说。
 
  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农家小院内,一幕幕革命故事的沉浸式演出定期上演,不少年轻人纷纷打卡。沂南县委宣传部部长范如峰介绍,演出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向青年传播着沂蒙老区红色文化。
 
  润物无声,初心不改。8年来,牢记殷殷嘱托,处处焕发蓬勃朝气的沂蒙老区让人印象深刻,放眼未来,这片红色热土还将诞生更多写满希望和幸福的答卷。
 
   新华社济南11月24日电
 
胸怀祖国 无私奉献 西迁精神述评
胸怀祖国 无私奉献
西迁精神述评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西迁老科学家代表潘季在“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开幕式上致辞(5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许祖华
 

 
  这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次壮举,是爱国知识分子建设西北的一次长征。
 
  65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来到古都西安,在一片原野麦田中拉开了扎根西部的序幕。西迁人的爱国奋斗孕育出了伟大的西迁精神。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西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知识分子群体爱国奋斗的时代坐标。这一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代知识分子忠于祖国人民、担当责任使命,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胸怀大局:“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


 
  新中国成立之初,亟待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面貌。而工业布局不合理、西部高教力量薄弱,是横亘在国家经济建设面前的两座“大山”。
 
  彼时已在上海创立近一甲子的交通大学,培养出了钱学森、吴文俊、黄旭华等一批杰出人才。
 
  1955年,党中央作出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陕西西安。
 
  消息传来,振奋的情绪在交大师生间涌动,“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为建设国家而拼搏开拓的崇高使命,深深吸引感召着老一辈西迁人。1956年,他们义无反顾踏上首批西行的列车。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87岁的西迁老教授潘季还清楚地记得出发那日的情景,交大人满怀着憧憬和希望,车厢里回荡着欢快的歌声。
 
  我国电机工业的奠基人钟兆琳,带头西迁时已近花甲之年。他说:“如果从个人生活条件讲,或许留在上海有某种好处。但从国家考虑,应当迁到西安。当初校务委员会开会表决时,我是举手赞成了的,知识分子决不能失信于人,失信于西北人民!”
 
  将瘫痪在床的妻子安顿在上海,钟兆琳只身一人来到西安,在他的努力下,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成为国内第一个基础雄厚、条件较好、规模较大、设备较完善的电机系;
 
  我国热力工程的先驱陈大燮教授,处理掉上海房产,举家西迁,临终前把毕生积蓄捐给学校设立奖学金,以奖励优秀的研究生……
 
  “长安好,建设待支援,十万健儿湖海气,吴侬软语满街喧,何必忆江南!”1957年发表在校刊上的这首《忆江南》,道出了西迁人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的豪情壮志。
 
  如今的西安交大校园,一间间校舍、一棵棵草木,都诉说着这一段火热的岁月——
 
  来自四面八方的几千名工人1年内完成了十几万平方米的校园建设任务;前后共有200多节火车车厢的物资运往西安,大到仪器设备,小到一个教具,都无一损伤;从南方运来的梧桐、雪松等各类苗木,给黄土地披上了绿衣……
 
  一所大学所肩负的使命,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一甲子时光荏苒,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人才在祖国的西部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艰苦创业:“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交大西迁博物馆里,一张粉色的车票,承载着那段激情燃烧的记忆。那是1956年交大人的西迁专列乘车证,上面印着一句话——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迁校之初,这所麦田中的大学是南方学子从未见过的景象:马路不平、电灯不亮,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街,毛竹搭建的草棚大礼堂冬冷夏热、顶棚透光……
 
  艰难困苦阻挡不了西迁拓荒者创业创新的理想信念。至1956年9月,包括815名教职工、3900余名学生在内的6000多名交大人汇聚古都西安,新校园也从一片麦田中拔地而起。
 
  1956年至1959年交大西迁期间,先后兴办了17个新专业;西安校园的实验室面积是上海老校区的3倍,有些实习工厂的条件和环境在当时属于一流。以此为基础,交通大学在西安的科研事业迅速开展起来——
 
  以交大为基础成立了中科院陕西分院,西安自动化研究所等一批研究所相继组建;产生一大批科研成果,取得了国内科研史上的多个第一……
 
  64年前,18岁的陶文铨初到西安入学报到时,交通大学马路两边新栽的梧桐还只有手臂粗细,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和梧桐树一起扎根于此的陶文铨,也已是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教授。这位八旬院士坚守三尺讲台已50余年,他指导过的学生中,已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多位国家栋梁。
 
  “在我们这代人身上,西迁精神是潜移默化的——那时候,看到很多老先生这么做,我们也就这样做。”陶文铨说,自己只是西迁大树上的一片小叶。
 
  从能源动力科学家陈学俊、金属材料学家周惠久,到计算机科学家郑守淇,再到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家郭烈锦……一代代交大人薪火相传,用科学服务祖国建设,培育了大批扎根西部、建设地方的优秀学子,把西迁精神播撒在黄土地上。
 
  赓续血脉:西迁大树根深叶茂


 
  六十五载初心不改。深度融入国家建设发展,如今的西安交大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人才中心和科教高地。
 
  西安以西,由西安交大建设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聚来一大批世界顶级学术机构,建立了若干国际联合实验室……
 
  2020年4月,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老一辈交大人用爱国奋斗实践熔铸而成的西迁精神,已成为一代代交大人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梦想的坐标。
 
  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一间实验室里,28岁的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博士宋思扬正和团队的师生一起做着实验。今年毕业后,他选择留校继续从事高精度控制技术研究工作。
 
  “相比于西迁前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开拓科研平台,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良好的科研环境与时代机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做研究。”宋思扬说。
 
  接续传承,不辱使命。西迁65年来,西安交大累计为国育才近3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在中西部工作;培养出的51名中国两院院士中,近一半扎根西部。
 
  “西迁精神已然成为交大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印记,激励一代代交大人勇担国家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说。
 
  秋去冬来,西安交大内的梧桐树开始褪去金黄,为下一个春天积蓄力量。这些西迁而来的梧桐树,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岁月,孕育着未来的勃勃生机。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一个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振兴密码
一个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振兴密码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大辽河入海口附近曾经的“垃圾山”区域,经过治理,初步恢复湿地样貌(8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新华社记者汪伟、孙仁斌
 

 
  绿树环抱中,方形的厂房上布满了光伏发电硅板,一侧停车场上方用于遮阳挡雨的设施也是一个个光伏发电设备……
 
  “这就是我们明年即将开建的厂房。”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贺利氏信越石英(中国)有限公司内,总经理黄安平指着新厂房效果图说,企业生产用能还将用氢气替代,全面减碳降碳,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这也是铁西区的新要求。”沈阳市铁西区区长、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郭忠孝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老工业区,振兴绝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快速增长,绝不能走“挖到篮子里都是菜”的传统招商引资的老路,而是要在绿色、创新、开放上想办法,闯出一条全新的绿色振兴之路,“我们已经将煤炭消耗指标作为新建项目的审批条件”。
 
  铁西区是沈阳市的老工业区,有着“东方鲁尔”之称。曾几何时,衡量这个区发展好坏的标准,是烟囱数量的多少。
 
  如今的铁西区已经成为生态宜居的生活区,原有的老厂房也被改建成带有时代记忆的文创产业园,每到节假日都会吸引一批年轻人到此“打卡”。
 
  铁西区的西部,作为新工业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内,早已看不见烟囱林立的传统工业场景。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整齐排列,很多都配上了光伏、风电等设施。
 
  园内的本特勒汽车系统(沈阳)有限公司,生产工厂经理朱彦军指着厂房顶部一个个长方形照明装置对记者说,这可不是什么日光灯,而是屋顶均匀分布的透明板材,照进厂房里的绝对是真正的日光。
 
  新发展要求也带来新发展机遇。落户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的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研发生产飞轮储能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今站在了时代的风口。
 
  公司创始人李文东说,随着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推进,企业看到了重大发展机遇。物理储能技术必将在新能源唱主角的时代承担关键角色。
 
  驱车行驶在产业园内,蜿蜒曲折的细河从这里穿过,沿河两岸的美景在白雪覆盖下别有一番韵味,盛夏时节还能看到水鸟在此休憩。“这条河曾被用作工业排污。”郭忠孝说,它的变化就展现了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振兴之路。
 
  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路已经在辽沈大地扎根。辽宁省在沈阳、大连、朝阳推进低碳试点建设。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裴希岩说,沈阳将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模式转变,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新华社沈阳11月24日电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激发老龄社会活力 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激发老龄社会活力
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田晓航、赵久龙)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将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要求及一揽子举措。

  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提出的举措有哪些亮点和创新,将在哪些方面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回答了记者提问。

挖掘老龄社会潜能 激发老龄社会活力


  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5.44个百分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工作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此时出台意见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远影响。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针对新时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新特点,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印发了上述意见,着力解决老年人在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现实需求问题,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切实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意见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与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相比,此次的意见又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答:意见共分八个部分、24条,主要部署了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的老龄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指导思想。

  意见既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上与2019年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保持一致,又聚焦新时代、聚焦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侧重既定目标任务的落实,通过创新和完善政策举措,建立制度框架,推动老龄工作落地见效,是指导新时代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具有五个突出特点:一是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原则贯穿文件始终。二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元产品和服务。四是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五是强化地方和部门在老龄工作中的职责,压实责任,推动落实。

  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凸显健康老龄化理念


  问: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意见有哪些新举措?

  答: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在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方面,意见提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

  在促进养老机构规范发展方面,意见提出,各地要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含失智,下同)、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并提供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养老服务。

  此外,意见提出,各地要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问:目前,我国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约有4000万人,75%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老年人“长寿不健康”问题凸显。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方面,意见提出哪些举措?

  答:意见聚焦解决老年人健康养老最紧迫的问题,推进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

  围绕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意见提出,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和心理关爱行动;扩大医联体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的范围。

  在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方面,意见提出,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养老床位;完善现有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此外,意见要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卫生健康部门与民政部门要建立医养结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

  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提倡积极老龄观


  问:安享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晚年是每一位老年人期望的生活状态。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方面,意见提出哪些措施?

  答: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采取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等办法,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各地要通过盘活空置房、公园、商场等资源,支持街道社区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意见还要求,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

  此外,意见提出,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从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强化社会敬老等方面提出系列举措。

  问:在激活老年用品和服务市场、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方面,意见有哪些措施?

  答:目前,我国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老龄产业发展较为滞后。意见一方面提出加强规划引导,统筹推进老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提出发展适老产业,相关部门要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推进养老服务认证工作。同时,意见要求,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维护老年人消费权益,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

 
多家医院正加速“3D打印+医疗”落地 将给患者带来哪些利好?
多家医院正加速“3D打印+医疗”落地
将给患者带来哪些利好?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记者马晓澄


  庄建医生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学3D打印实验室主任。在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他和团队可以把病人心脏模型打印出来,缩减手术判断时间、提升治疗效果。目前,他已经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数百例病人的术前规划。

  顾名思义,3D打印技术不是用油墨在纸张上打印内容,而是在三维空间里逐层打印出立体的东西。这一新兴技术正加速在我国医疗领域应用,落地场景日渐广泛。“新华视点”记者了解到,包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在内的多家医院,已将其运用于术前规划、手术导板、人体植入等。

3D打印技术已在多家医院运用


  3D打印也称增材制造,是指基于数字模型,在三维方向逐点、逐线、逐层堆积,将材料制造出立体实体构件,是一种创新性制造技术。目前,全球已经发展出金属3D打印、高分子3D打印、陶瓷3D打印以及生物3D打印技术。

  据悉,全国多个医院已有3D打印技术应用的案例。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

  根据难度和深度,3D打印技术在医疗上的运用可分四个层面:术前规划和提前演练、手术导板和康复支架、骨科匹配和人体植入、活体器官打印。目前活体器官打印全球都处于初步探索中,前三个在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在术前规划和提前演练方面,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文华介绍,传统的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出来的是二维数据,有经验的医生有时对一些复杂案例也难以准确把握。利用数据打印出3D实体模型,可以让医生直观、立体地了解病变局部解剖关系。

  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为例,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同,以往整台手术三分之一的时间医生要观察和判断病情,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还要请其他医生会诊。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术前把病人心脏模型打印出来,提前做好手术规划。

  “从病情诊断到手术规划,再到手术当中参照,3D打印技术对医生有很大帮助,也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庄建说。

  在手术导板和康复支架方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广东省骨科研究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蔡道章介绍,严重畸形病人的手术定位困难,可通过3D打印出手术导板以指导精准手术。对骨缺损的病例,可3D打印出个性化材料修复缺损,使假体固定更加稳定。

  黄文华表示,3D打印技术在骨科内植入物的应用比较突出。它可以根据不同骨骼特征定制个性化植入物,从而避免标准化骨科植入物难以与患者高度贴合、容易造成植入物功能受限、生物力学效果不佳和使用寿命偏短等问题。

大规模应用尚存诸多瓶颈


  受访人士表示,虽然近些年3D打印在医疗行业的运用加速,但在技术成熟度、社会认知度、价格接受度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黄文华介绍,3D打印在材料多样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目标是打印出来的器官模型尽量能“拟人化”,包括材质、手感等多方面要尽量接近人体组织。

  蔡道章表示,3D打印骨骼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表现还是比不上锻造的。“一些关节面部位无法用3D技术打印出来。人体一些不会磨损的地方可以用3D打印出来,但是会磨损的部分还是使用锻造的。”

  3D打印过程包括影像处理、物体打印等需要相对较长时间,一些情况紧急的病人往往来不及使用,因此技术在及时性方面还需要提升。

  研发3D打印设备及应用的珠海赛纳数字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新立表示,目前,很多医生不了解彩色多材料软硬3D打印技术如何运用于医疗中,在大城市的医院认可度较高,而基层医院的医生了解还不多。

  此外,受访人士表示,由于3D打印是个性化定制产品,因此价格相对其他治疗方式高,这也制约了这项技术更快推广。庄建介绍,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打印心脏模型,建模需要2900元,打印出来总共需要5900元。

  一些省份已经出台了关于3D打印技术的收费标准。庄建表示,只有让成本进一步下降,才会让更多病人使用起来没有后顾之忧。

专家建议加大研发,加强人才培养


  全球医生组织中国总代表时占祥介绍,3D打印技术和产品在全球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如骨科、儿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放射科和肿瘤科等。行业预测几年内3D打印技术在硬件、服务和材料方面将迎来市场大爆发。

  多位业内人士建议,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3D打印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广泛运用。

  黄文华表示,现在3D打印迫切需要解决一系列前沿基础科学问题,比如植入物的生物力学问题,可避免人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材料问题。从长远来看,提高打印出来的活体器官的存活率以及器官功能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攻关。

  蔡道章表示,人体的骨骼、关节和韧带,实质都是某种特殊材料,这些部位发生缺损都需要用相应材质的东西去修复,科学家应重视对材料的研究。

  此外,人才培养和培训也至关重要。黄文华表示,应该鼓励高校通过选修、讲座等方式,让更多人增加对3D打印技术应用于医疗的了解。

  受访人士建议,更多地方应制定3D打印的收费标准,同时加大宣传,让更多医生和患者了解这项技术,搭建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交流合作平台,带动更多医院使用3D打印技术,造福更多患者。

        新华社广州11月24日电

 
凡人善举中的“无言默契”折射时代之美   在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一批外卖小哥为重病卧床的计女士送餐时,会帮她支起小饭桌,在门外等她吃好,再把垃圾收走。最先发起的小哥叶阳辉告诉记者,送餐时,双方交流很少,一是怕计女士说话费力,二是也不想过多干扰到她的生活。三年多的凡人善举,凭的是双方的默契。
  而在宁波市,市慈善总会近日又收到了一位市民的捐款。这位捐款人从1999年起,一年一捐,23年间累计金额达1363万元,一直以“顺其自然”“顺其”或“自然”的名义行善。对此,大多数网友在赞赏之余,也不主张对其真实身份“打破砂锅问到底”。在笔者看来,这同样也是一种无言的默契。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默契就是一种心的交流。许多凡人善举都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这样的人际关系原本就需要更多信任和理解。而能生发出发自内心的交流,就更能令人体会到人心向善的力量。因此,这样的默契更为可贵。
  默契,是一种无言的合作。在很多情况下,它甚至是合作的“最高境界”。无论是战场上的战友,还是手术台上的医护人员,甚至是空间站里的航天员,也许只需要一个眼色或一个手势,双方便能心领神会,圆满地完成任务。
  默契,也是一种成熟的合作。有作家曾经把成熟喻作“无须声张的厚实”,而默契正是无须声张的。在凡人善举中,默契节约了不必要的交流成本,减去了社会的纷扰枝杈,力求简约,为生活增添了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写意内涵。
  这样的默契,让人想到中国画中的留白。中国画上多留空白,这是它在构图处理上的独特之处,留白天地宽,正吻合中国人讲求宽余大方的品性,不画反而更“全”。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今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而诸多凡人善举正是时代大潮中的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我们观赏朵朵浪花,是要让主流来激荡内心,而并不需要深究每一滴水的起起落落。   (本报评论员冯源)
“狗咬人”该管,“人耍威”更该治   由于官僚主义作祟、相关部门不作为,河南安阳一起“狗咬人”事件小事拖大,发酵为全网关注的热点,连续多日数个话题登上互联网平台热搜榜。这一事件暴露了部分基层干部面对矛盾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的弊病,也提醒有关部门“惩贪”的同时还要“治庸”。
  “小官”显出“大威风”。牵狗人李小迎的丈夫、安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正科级食品药品稽查专员王新刚回到小区后,因言语不和,拒不道歉,与受伤老人家属发生冲突。面对铁证如山的监控视频,王新刚竟称“我从不相信监控视频”“我还要告你诽谤”“法律自有公道”。
  受伤老人家属说,王新刚曾当着民警的面溜走,拒绝登记身份信息,还在小区业主微信群内威胁劝他道歉的人。级别不高,官威不小,王新刚的行为给公职人员的形象抹了黑。王新刚被撤职并调离执法岗位,实是咎由自取。
  小事拖成大事,一个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狗咬人”事件,通过媒体持续报道,经过纪委、市场监管、城管、公安、社区等多个部门的工作,都没有得到解决,令人瞠目。
  安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出具的情况说明里说,支队领导多次找王新刚本人谈话,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事实上,王新刚请了病假。直到“狗咬人”成为网络热点,被停职处理时,王新刚才登门给受伤老人道歉。此时,小事已经拖大,太多社会资源被消耗。
  问题出在一些部门、领导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上。个个“踢皮球”,层层都失守。受伤老人家属感叹,经历了这个事件,才知道讨说法之艰、维权之难。两个月时间内,他们辗转奔波于各个部门之间,被当成皮球“踢来踢去”,迟迟等不到结果。
  直到11月17日,“小莉”落泪,舆论炸裂,有关部门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于19日成立了“狗伤老人”事件工作组。“这件事是官僚主义和当权者特权思想,以及层层不作为的综合表现,事件不大,典型性突出。”河南省政协一位干部表示。
  用连续10期节目针对一个民生小事进行曝光不多见,两个月间涉事部门都没将矛盾化解更是令舆论哗然。舆论“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背后,无疑是相关部门的懒政与傲慢。政府部门要做的绝不应止是回应舆论关切,正确处理矛盾,及时化解纠纷,迅速厘清责任,举一反三,才是对当事人和舆论负责的题中之义。
  值得肯定的是,“狗伤老人”事件工作组对相关问题展开核查,回应舆论关切。11月23日,安阳市召开了全市党员干部“转作风、提效能”警示教育整顿大会,以“狗咬人”事件为戒,坚决整治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漠视群众利益等问题。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当前,河南正在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受伤老人家属表示,如果相关负责人心里装着“人民”二字,矛盾不会拖这么久。
  全面从严治党之下,“惩贪”同时也要加强“治庸”。近年来,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部分干部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干事还不会犯错”,遇到矛盾绕着走,装模作样假作为。一些专家呼吁,治腐不能止于治贪,为官不为也是腐败,严查贪官同时也要查庸官,教育引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切实让大家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
(本报评论员冯大鹏)
“犬事”纳入基层治理才能少“生事”   最近一段时间,从安徽蚌埠徽州宴老板娘叫嚣“狗比人值钱”,到河南安阳“狗咬人”事件引发全网关注,再到武汉女子“拿命控告遛狗人”,多起涉犬纠纷将文明养犬问题一次次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纵览近期几个相关事件,一个共同点是:养犬者安全意识不足、安全措施做得不到位,遛狗不拴绳,给他人造成困扰甚至伤害。《2020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宠物犬数量为5222万只,全国城镇养犬人数为3593万人。面对如此大的养犬基数,如何文明养犬,是对基层治理的一种考验。
  事实上,今年5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明文规定,携带犬只出户的,应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但从现实来看,相关规定在一些地方还没有严格落实。
  这些冲突性事件提醒我们,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动物防疫法的各项要求,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最新政策,知晓惩罚措施,转变养犬观念。地方上也应在充分照顾养犬者、普通居民等各方合理诉求的情况下,制定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措施,将文明养犬的执行做细做实做好。
  另一方面,解决文明养犬问题,需要全社会协同共管。保安、物业、社区网格员和其他相关部门都要相互配合,积极引导大家文明养犬,遇到问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踢皮球”。在严格执行和监管文明养犬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定时定点开放一些专门的遛狗区域,避开人潮,降低风险。
  此外,还可以在相关区域内进一步建立健全文明养犬信息档案。通过信息档案的记录,建立针对养犬人的积分奖惩机制,鼓励养犬人文明养犬。在一些发达国家,还要求犬类出现在公共场所时必须佩戴静音设备以及安全防护设备,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考虑借鉴这些经验。
  当然,快速增长的城市宠物犬规模、相关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决定了文明养犬无法一蹴而就。兼顾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养犬人的合理遛狗需求,各方既要各司其职,又得协同共管,创新机制,久久为功,才能把这个日益复杂化的问题解决好。     (吴泽运)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为“一带一路”增色添彩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为“一带一路”增色添彩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重庆11月24日电(记者王金涛、赵宇飞)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携手努力不断描绘的高质量发展“工笔画”上,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23日开幕的2021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再传好消息: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正从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信息流联通,向金融合作领域深度拓展。

  打造联结“一带”与“一路”的陆海新通道,构建中新跨境融资通道,打通中新国际数据通道……6年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

  物流畅通,陆海新通道成“一带一路”联通生动写照


  重庆团结村站,“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地标。

  巨臂起舞,货柜如山,铁轨交错,车流如潮。“一带”与“一路”在这里牵手——

  一列列中欧班列从此出发,向西驶向欧洲;一列列陆海新通道班列也从此出发,向南通达东盟国家。

  疫情期间,陆海新通道开行量实现逆势上扬。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运输箱量同比增长68%,货值同比增长44%。

  陆海新通道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而仅仅4年前,中国西部和东盟国家间的物流状况却是另一番景象——

  大部分货物只能先向东运至沿海地区,再转运到东南亚,动辄近两个月;从东南亚进口的农副产品,经常因运输时间过长而发霉变质……

  改变,发生在2017年。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西部相关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合作打造全新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即陆海新通道。

  它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合作范围覆盖西部地区,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东盟国家,进而通达世界各地,物流时间比传统东向出海通道大幅缩短。

  目前,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车三种物流形态均已常态化运行,目的地已拓展至106个国家和地区的311个港口。

  陆海新通道,助推中国西部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格局——

  依托这条快捷的新通道,重庆小康集团在印尼投资建立汽车智能制造基地,2018年正式投产和批量销售。

  “从川渝地区到雅加达,陆海新通道比传统江海联运节约20多天,交付时间大幅缩短,降低了运营成本。”重庆小康集团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张兴燕说。

  陆海新通道,为东盟国家架起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

  今年6月,满载口罩、隔离衣、防护服等抗疫物资的跨境公路班车,从重庆出发经云南磨憨口岸抵达老挝万象,为老挝抗击疫情提供物资支持。此前,陆海新通道也为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送去防疫和生活物资。

  陆海新通道,疫情期间在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韩国三星、法国迪卡侬等外企在东南亚生产的电子产品、服装出口欧洲遭遇海运难题时,国际铁路班列将货物从越南先运至重庆,再搭乘中欧班列前往欧洲。

  “无论在合作抗疫,还是推动经济合作方面,陆海新通道都展示出了它的标杆作用。”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说,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生动诠释。

  金融合作,为“一带一路”注入资金活水


  陆海新通道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和新加坡双方强大的金融支持。中新金融合作,正在为“一带一路”合作方注入资金的活水。

  中新各方已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平台,为通道上的物流、贸易、制造企业提供便利化和低成本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除了改善通道基础设施外,还将借力金融科技提供增值服务,比如为货运商提供快捷便利的贸易融资和保险服务,提升通道数字化水平等。”本届中新金融峰会上,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部长、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视频致辞时说。

  全国首单非银金融机构借款及结汇项目落地;跨境债权转让、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开展;美元狮城债券、境外人民币债券、辐射西部的双币种内保外债、“再保理”跨境融资等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下实现首单突破……

  “中新双方共同出台包括跨境投融资、跨境人民币等方面72项创新政策,落地中新金融科技投资基金等49个重点项目,形成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等24项创新案例。”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阮路说。

  本届峰会发布数据显示,中新跨境融资项目加权平均综合融资成本低于境内1.03个百分点,推动重庆跨境融资累计逾155亿美元,辐射带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0个西部省区实现赴新融资超过57亿美元。

  中新金融合作并非中国单方受益,也让新加坡金融机构共享市场机遇。

  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引领下,19家新加坡金融机构陆续落户重庆。“中国是我们重要的战略市场,我们对前景充满信心,已决定长期深耕中国市场。”新加坡星展银行重庆分行行长黄楠说。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行长孟文能说:“过去6年,重庆和新加坡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强化了中国西部与东盟面对面的金融互联互通。”

  开拓创新,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借鉴


  近期举行的一场中新农特产品直播推介会上,两国企业都向对方详细介绍特色产品。目前,双方正搭建贸易合作平台,计划一年时间促成重庆、新加坡及东盟参与企业达到200家。

  如今不只是农产品领域,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领域正不断拓展——

  信息通信领域,双方合作开通中新国际数据通道,提供跨境数据传输安全、远程医疗等服务,合作探索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航空产业领域,双方加密“重庆—新加坡”航线,规划建设航空产业园,打造集航空维修、物流、培训、金融于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

  人才交流领域,双方推动干部培训合作,开展高级技能人才师资及管理者培训;

  社会民生领域,双方推动新加坡莱佛士医疗集团在重庆开办国际医院,合作打造“惠游重庆”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智能便捷的旅游服务;

  ……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合作模式的创新,项目定位的精准,决定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能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释放辐射示范效应,在新的阶段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说。

  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曾菁华介绍,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优势在于不设地理边界,没有领域限制,以重庆和新加坡为“双枢纽”,致力于促进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联通。

  “在合作机制方面,项目启动建设之初,中新双方就建立了多个层级的合作机制,确保项目高标准推动。”曾菁华说,在推进过程中,项目选取的合作领域,都紧扣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痛点,未来还将不断拓展。

  根据上个月发布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未来5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将重点加强开放通道建设、加强重点示范项目建设、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积极扩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空间。

  在重庆工商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李敬看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众多,区域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合作模式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百花齐放”,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则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高度契合,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翟崑说。

(参与采写:刘恩黎、伍鲲鹏、吴燕霞、陈青冰)

 
迎峰度冬 能源保供不能松
迎峰度冬 能源保供不能松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冬季供暖保障是民生大事。当前,全国能源保供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随着迎峰度冬临近,能源保供工作仍然不能松懈,必须做好应对电力保供大考的准备。

  今年以来,电力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特别是9、10月份,受煤炭供给偏紧、煤价大幅上涨等影响,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多地采取有序用电举措,部分省市拉闸限电。一段时间以来,各级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能源供应特别是民生用能,冬季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电厂存煤储量充足,有序用电地区数量不断减少。

  不过,尽管从目前来看能源供需形势总体稳定,但做好能源保供工作不能松劲。目前,受持续大范围极寒天气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部分品种、高峰时段能源供需平衡可能存在一定压力。特别是随着迎峰度冬临近,用电高峰期、冬季供暖期、水电枯水期三重压力叠加,今冬明春电网呈现“总体紧平衡、局部有缺口”的局面,电力保供大考还在继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是一项不能打折扣的民生任务。各地要切实抓好保暖保供工作,从实际出发,做实做细能源产储运销统筹协调,多渠道保障能源供应,多措并举,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确保能源供应稳定充足之外,做到真正把温暖送到百姓家,还要注意打通“最后一公里”。热源、管线、末端用户是供暖流程的三大主要环节。供不供得上、供得好不好,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纰漏,要确保送暖扎扎实实到家,让炕头热起来,让百姓的心暖起来。

  确保能源供应特别是民生用能,不仅事关经济平稳运行,更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把工作做到实处、细处,这才是寒冬时节的民生温度。

(记者樊曦、戴小河)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商务部:有信心实现外贸“量稳质升”目标
商务部:有信心实现外贸“量稳质升”目标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于佳欣)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24日表示,今年以来尽管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但一系列“六稳”“六保”政策出台,精准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外贸实现较快增长。随着新一轮稳外贸政策举措出台,完全有信心实现全年“量稳质升”目标任务。

  任鸿斌在商务部当日举行的线上新闻专题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4.89万亿美元,规模已超去年全年。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进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14.6%和12%,均创同期新高。目前我国贸易伙伴遍布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每天进出口贸易额超150亿美元。

  我国外贸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贡献明显增强。据任鸿斌介绍,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前三季度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9.5%,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14.8%。

  “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全年‘量稳质升’目标任务。”任鸿斌说。他同时强调,当前外贸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包括疫情蔓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通胀上升,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等四大风险。同时,微观企业主体也面临着贸易风险多、成本上涨多、供应链堵点多,以及订单少、芯片少、制造业劳动力偏少等“三多三少”六大困难。

  为进一步做好稳外贸工作,任鸿斌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跨周期调节工作,适时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政策举措,确保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认真落实《“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着力从稳主体、促创新、强韧性、拓市场四方面开展工作。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商务部于23日印发了《“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优化货物贸易结构”等十方面45条重点任务和六项保障措施。这份“十四五”外贸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弱化量化指标,进一步突出创新驱动。

 
铁路水运接力,解千家万户燃“煤”之急
铁路水运接力,解千家万户燃“煤”之急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戴小河、樊曦、马志异)煤炭是今冬明春供暖主力。随着产能释放,全国煤炭产量快速提升,山西、陕西、新疆等多省份煤炭产量均创近年来新高。

  我国煤炭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前者主要依靠铁路,后者多走水运,煤炭产量短时飙升,铁路、水运运力是否充足?

  10月下旬以来,各地铁路货运单位全力组织煤炭增运上量,多项指标创历史最高纪录。国铁集团最新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5日,全国煤炭日均装车8.63万车,同比增加1万车,增长13.5%;电煤日均装车6.29万车,同比增加1.51万车,增长31.8%。

  凛凛冬日,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大秦铁路湖东站,一列列满载煤炭的重载列车在这里集结,开往秦皇岛、曹妃甸等港口。

  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是“西煤东运”的战略动脉,承担全国近五分之一的铁路煤运量,辐射26个省份,涵盖5大发电集团、10大钢铁公司和6000多家工矿企业。

  11月23日,大秦铁路运输煤炭130.6万吨,这是11月以来第17次日运量突破130万吨。

  11月1日至23日,大秦铁路累计运输煤炭2900余万吨,对口供应的秦皇岛港等三大港口存煤量由10月份的1600多万吨回升到2000余万吨。

  作为内蒙古煤炭外运“火车头”的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10月份以来,每天超3万吨煤炭在包头西站集结、中转、外运。为尽快将煤炭运往华东、华南地区,该站实施电煤货运列车优先机制,减少列车编组沿途作业次数和时间,让每趟运煤专列发挥最大效率。

  位于科尔沁草原的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是全国重要煤炭生产基地。霍林郭勒市至通辽市的通霍线是东北煤炭运输“大动脉”,目前,每天有70列煤炭列车从该地区10余个煤炭装车点启程,快速驶向东北各大火电厂。

  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国铁集团在哈尔滨、北京、太原、呼和浩特、郑州、西安、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等煤炭重点装车地区设立调度分所,加强电煤运输实时盯控和全流程运输组织工作,优先保障电煤运输需求。

  铁路、水路联运已成为我国煤炭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输往东北、京津冀、华中地区主要依靠铁路,去往东南沿海则依靠“铁路+水运”方式。

  自北方地区遭遇入冬后的第一场强降雪以来,我国最大的煤炭下水港黄骅港昼夜无休,车船交织、机械轰鸣。一艘艘正在执行保供任务的国家能源集团航运公司的船舶正排队装载煤炭,它们将驶往华东、华南沿海沿江的50多个火电厂。

  下半年来航运市场运力紧缺。作为我国煤炭“水运”的主力,国家能源集团航运公司克服疫情、台风、煤炭短缺等不利因素,截至10月份,依靠自有和租入船舶实现煤炭运量约1.7亿吨,同比增加3523万吨,增幅25.6%,预计全年煤炭运量将突破2亿吨,占国内北方五港下水煤运量的22.5%。

  与铁路不同的是,航运运力受恶劣天气等影响较大。连日来,环渤海港口锚地船舶数量保持在200条以上的高位,到港拉煤船舶增多,但因多地天气恶劣,多个港口遭遇大雾大风封航,船舶运力受到一定限制。

  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按目前供煤水平测算,11月底全国电厂存煤有望突破1.5亿吨,超往年同期水平,冬季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矢志开放,苏州高新区逐梦锦绣之城
矢志开放,苏州高新区逐梦锦绣之城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刘巍巍
 

 
  这是一片因水而生的土地,坐拥浩瀚太湖,集万泾,纳百川。
 
  这是一片因水而兴的土地,京杭大运河流淌不息,舟船纵横,包罗万象。
 
  这是一片因水而盛的土地,水的记忆、水的性格、水的气质,孕育出开放、包容、博大的区域哲学和群体智慧,升华为当地干部群众逐梦而行的时代伟力。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8.1%……尽管面临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和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动荡等多重挑战,今年前三季度,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仍书写出一份令人振奋的发展答卷。
 
  速度:平均不到两天“长”出一个外资项目


 
  11月末的江南,寒流突袭,气温逼近冰点,苏州高新区却仍是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太湖之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快马加鞭;狮子山下,美国赛默飞亚太最大生命科学产业基地加紧施工;京杭大运河畔,美国开市客、法国迪卡侬等旗舰型商超进入收尾阶段……
 
  疫情影响不改发展良好态势。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苏州高新区日资企业积水中间膜(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最新产品—高抗UVA防晒中间膜受到市场好评。企业总经理张俊说,自2003年落户以来,日本总部把许多“唯一”的生产线和研发职能搬到这里。目前,苏州公司生产的玻璃中间膜产品在汽车同类市场占有率达50%。
 
  韩国企业万都海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生产汽车底盘电子和传感器。万都海拉总部社长尹八柱说,10年来,企业在苏州高新区快速壮大,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达12亿元,目前正酝酿投资建设三期厂房。
 
  前三季度,苏州高新区新增外资项目136个,平均不到两天落地一个;新增合同外资9.55亿美元,同比增长59.7%;实际使用外资6.6亿美元,同比增长38.1%。至此,苏州高新区集聚外资企业近1800家,其中日资企业645家,欧美企业近400家。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当地多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由于较早认识到拼优惠政策、拼土地价格、拼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苏州高新区率先倡导高水平开放,强力推动产业业态从加工制造向研发、总部等大型功能性机构转变。
 
  1—9月,苏州高新区引进高质量产业类内资项目156个,其中34个项目投资规模超亿元,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领域。目前,全区具有总部或功能性机构特征的项目超百个,其中外资项目35个。
 
  温度:80亿元大项目92分钟领证开工


 
  “92分钟”,这是一个让腾讯(苏州)数字产业基地项目施工组负责人吴晓君难忘的数字。“总投资80亿元的‘巨无霸’项目,从递交申请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用时仅92分钟。”吴晓君说,“相关部门常常加班到午夜,为我们办手续。”
 
  惊人速度源于精心的安排。
 
  苏州高新区下辖的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喜良说,引入腾讯项目后,中心在合规前提下,大胆改变常规办理流程,将质安监与施工许可手续“并联”审批。同时,相关部门配合企业,凌晨接件、受理、审批、出证,用“加料服务”换取项目加速推进。
 
  78岁的海外侨商庄启程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苏州高新区,除当地毗邻上海,具有文化和区位优势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政府始终把帮助企业获得高投资回报作为主要目标,实行客商至上、信誉第一,简捷、规范、高效的全过程服务。
 
  “受疫情和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供货商无法及时供应关键元件,导致工厂不能全产能生产,服务站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不久前,位于苏州科技城的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苏州高新区纪工委打造的“亲清政商”服务站反映遇到的困难。
 
  得知企业诉求后,苏州高新区纪工委会同苏州科技城管委会研究解决方案,排摸发现同区企业苏州光韵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可以生产同类产品。之后,在他们的牵线搭桥下,固德威与光韵达展开深度合作,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产能。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施华说,打造“亲清政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目的是以精准监督为企业发展解难纾困,助推区域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
 
  苏州飞时曼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医疗器械,由于该行业研发周期长,产品销售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贷款融资屡屡碰壁。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得知情况后,协调金融机构提供400万元转贷资金,解企业燃眉之急。
 
  聚焦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苏州高新区分别成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发布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领航计划”和上市企业培育“领峰计划”,力争到2025年,风投创投基金规模达到3000亿元,支持创新创业投入300亿元。
 
  记者在苏州高新区采访后,有一个深切体会,那就是优越的营商环境,意味着守土有责、进退有据、拿捏有度。属于政府的,尽责尽力做好,如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社会保障等;属于社会的,交给人力资源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属于企业的,放手让企业去办。
 
态度:以多元之美构筑向往之城


 
  遥望太湖,帆影浮天际,波光碧水濛。
 
  举目京杭大运河,霞飞彤色染,浪涌夕阳红。
 
  在苏州高新区,水韵造就的开放品格,正在成为这片土地新的文化命脉和集体记忆。
 
  “产业逐人才而居,人才逐环境而居。”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李伟说,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打造开放高地的重要前提之一。
 
  苏州高新区拥有49座秀美山体,2座国家森林公园,1座国家湿地公园,25公里太湖岸线和109平方公里太湖水域。“春秋季节,徜徉太湖西京湾,在蓝天、碧湖、花海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盛夏,‘躲’进大阳山,在苏州乐园森林水世界享受与水同乐的畅快;冬天,‘藏’在树山生态村,让一杯咖啡温暖全世界。”来自芬兰的埃尔哈斯在苏州高新区生活了10多个年头,有感而发。
 
  华灯初上,淮海街霓虹闪烁,热浪氤氲的居酒屋和日料店里,人影绰绰。作为长三角地区日资企业“浓度”最高的区域之一,4000多名日籍人士在苏州高新区工作生活。“这里是我们异乡人的温暖慰藉。”日籍居民藤原信光说,货品丰富的日本商场,科室齐全的日式诊所,为前来投资兴业的日籍人士解除后顾之忧。“开放的产业,开放的文化,开放的生活,这里,让我一见钟情,念念不忘。”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开放,不仅要侧重生产性功能的布局,更要考虑如何满足海内外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经千年水韵沉淀而生的开放性格和开放美学,将助力苏州高新区加快成为令人向往的锦绣之城。
 
上海启动第一批“公园+主题”建设
上海启动第一批“公园+主题”建设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上海11月24日电(记者董雪)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获悉,上海已正式启动公园主题功能拓展专项行动,人民公园等第一批19座公园和上海大学等8所院校签订战略框架协议,从体育、文化、音乐、艺术、戏曲、红色资源等多元方向着手,开始特色化的“公园+主题”建设。

  作为人口稠密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一直在努力破解生态空间缺乏的瓶颈,通过“千园工程”等举措为民造绿,打造老百姓喜爱的文化空间和休闲去处。

  “在市民希望环城生态公园融合的主题元素中,‘文化艺术’和‘体育运动’排在前两位。”据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主任周华杰介绍,环城生态公园带市民“金点子”征集活动显示,“主题更加多样”是市民对公园建设最关注的方面。

  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签约的第一批公园主题功能拓展合作项目旨在提供实践经验,优化公园与院校的合作,最终辐射上海全市公园,项目具体分为公园功能主题创意设计、公园功能活动拓展、打造美丽校园三类。

  其中,公园功能主题创意设计基于公园本身特色,整合美术、绘画、媒体设计、动画设计等专业资源,灵活植入艺术元素,打造特色鲜明的海派文化公园;公园功能活动拓展着力创新公园复合功能模式,促进公园与体育、文化、影视、新媒体、红色资源等元素有机融合;打造美丽校园则是发挥绿化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帮助相关院校提升绿化景观面貌,让校园成为另一种形态的“公园”,为师生和市民群众提供更多优美的绿色空间。

 
全国海拔最高乡的“守护者”
全国海拔最高乡的“守护者”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移民管理警察在巡逻途中(11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沁鸥摄
 
 
 
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移民管理警察帮助牧民旦增多杰将他的小货车从冰河拖出(11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是全国海拔最高的边境派出所,坐落在全国海拔最高乡——海拔5373米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这里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气压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派出所的移民管理警察守护着辖区内的祖国领土。
 
  守护国土是神圣的使命。民警们常在中国和不丹的边境地区巡逻,那里冰川密布,碎石路下往往暗藏冰裂缝。巡逻途中,民警们会热心帮助前来求助的牧民群众。“乡亲们有困难总是会想到我们。”民警阿旺平措说。
 
长三角沪苏浙皖新生儿入户实现跨省(市)通办
长三角沪苏浙皖新生儿入户实现跨省(市)通办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上海11月24日电(记者朱翃)长三角沪苏浙皖四地公安机关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又推出一项便民服务举措。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获悉,即日起,长三角区域户籍居民可在实际居住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新生儿入户,不再需要在实际居住地和入户地之间来回奔波。

  据介绍,在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内出生并取得出生医学证明,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四地户籍居民,随父或随母在长三角区域家庭户内申报出生登记的新生儿,其父(母)可在实际居住地向公安机关提出跨省(市)新生儿入户申请,符合办理条件的,即可签署《长三角跨省(市)新生儿入户承诺书》,留存邮寄信息及联系方式并提交办理材料原件,主要包括:新生儿父母居民身份证;新生儿父母居民户口簿;新生儿父或母结婚证;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据悉,上海公安机关将在相关技术支持完成后,以“当场打印”替代“缴旧寄新”,即由实际居住地公安机关直接在原户口簿上打印新生儿户口信息页,不再收缴旧户口簿后邮寄新户口簿,真正实现长三角区域新生儿跨省(市)入户全面信息化办理,也为后续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跨省通办”打下基础。

 
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江苏泰兴实事办到家门口
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 江苏泰兴实事办到家门口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陈席元
 
  “以前到市医保局给新员工办医保,路上来回要两个多小时。现在去镇上的为民服务中心,十几分钟就办好了。”近日,江苏省泰兴市华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的尹小霞体验了该市新推出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
 
  据泰兴市医保局局长申卫明介绍,“15分钟医保服务圈”是泰兴今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按照“线上线下融合办,医保小事不出镇”的方案,泰兴市将13项医保服务事项下沉到乡镇一级的为民服务中心和村一级的便民服务中心,就近办理,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窗口统一出件”的综合柜员制服务模式,所有事项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平均办理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医保是民生大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医保改革着力的痛点。”申卫明告诉记者,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泰兴市医保局把服务送进企业,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进一步扩大实时结算覆盖地区,提高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率。
 
  截至目前,仅泰兴本地企业济川药业就有155个异地就医备案地区,实现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地区达56个。泰兴已在江苏率先实现全国范围内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减少异地就医人员“跑腿垫资”的麻烦。
 
长沙出台纾困新政策为企业排忧解难
长沙出台纾困新政策为企业排忧解难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长沙11月24日电(记者刘良恒)记者24日从长沙市政府办公厅获悉,长沙市近日出台22条惠企支持政策,从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疏通供应链条断点堵点等方面发力,为企业纾困解难。

  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提出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整治行业协会商会强制入会、强制收费行为,严禁利用法定职责和行政机关委托、授权事项违规收费。全面取消政府采购项目的投标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采购文件费用。

  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方面,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信贷支持,推动金融机构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保持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减,对暂时陷入生产经营困难但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鼓励相关银行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特别是商贸流通领域等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发放纾困贷款。依法设立1000万元专项贴息资金,对上述纾困贷款给予贴息。

  在为文旅企业纾困方面,长沙市规定,文旅行业各协会对受疫情影响缴纳会费确有困难的会员单位企业实行免收,免收部分由长沙市文旅广电部门从专项资金中予以适当安排,用于维持协会日常运转开支。承租市属国有企业及各级全资下属企业经营性房屋土地资产用于生产经营的文化旅游企业,因疫情影响缴纳租金确有困难的,经租赁双方协商确定后可适当减免租金。

 
育种专家孙德岭团队扎根田间30年,“死磕”一粒种子 让花菜拥有世界一流的“中国芯”
育种专家孙德岭团队扎根田间30年,“死磕”一粒种子
让花菜拥有世界一流的“中国芯”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2018年11月,孙德岭(左一)考察菜花育成的新品种在印度试验示范的情况。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宋瑞、白佳丽
 

 
  把青春浇灌在田地里,也未必能育出一粒完美的种子。
 
  百里挑一不行,那就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做菜花育种的孙德岭坚信,死磕一粒种子,陪着一茬又一茬的菜花走过春秋冬夏,总能选育出“中国芯”。
 
  30年的时间,他和他的团队终于让这道原本在西餐厅里招待客人的“细菜”,变成国人餐桌上便宜又好吃的大宗蔬菜。
 
打败洋品种,菜花变“财花”


 
  天津作为一个直辖市,虽然农业种植面积不大,但种业的发展却在全国排得上名次。天津市农科院副院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天津市菜花育种授衔专家孙德岭带领团队培育的菜花种子便是其中之一。
 
  菜花又称花菜,中文名叫花椰菜,原产地在地中海东部海岸,19世纪才传入中国。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菜花品种依旧是舶来品的天下,国外公司1克菜花种子的成本约0.5元钱,却能在中国市场上卖到5元钱。
 
  “我国本土菜花种植面积很小,品种乱杂、退化严重。农民想种只能依赖洋种子,但渠道被国外公司垄断,价格昂贵。”孙德岭说,当时90%的杂交种子依赖进口,每年需花掉外汇200多万美元。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让中国人吃上自己的菜花,天津老一辈育种专家开始尝试选育属于中国自己的菜花杂交种子。孙德岭的老师魏乃荣于20世纪70年代组建了菜花研究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收集菜花资源。经过不懈努力,研究团队在90年代初期选育出了第一个国产花椰菜杂交品种“白峰”。
 
  “白峰”一经面世便在市场走俏。当时流传一句话:“谁能买到‘白峰’谁就能赚钱。”在天津市农科院的大门口,买种子的队伍弯弯绕绕排了几十米。
 
  也是那时,孙德岭加入了魏乃荣的育种团队。
 
  然而打击来得太快,魏乃荣因病离世,连育种材料及科研情况都没来得及交代。于是,接下来的几年间,孙德岭带领育种团队,开始重新登记每个菜花资源的特征,建立资源档案……
 
  当时来自日本的菜花品种“雪山”一度占领我国85%的市场。
 
  心急如焚的孙德岭,立志一定要培育出超越日本“雪山”的菜花品种。
 
  那时,从天津市农科院到育种基地需要近两个小时的路程,天蒙蒙亮时,孙德岭就已经出现在地里,拿着纸笔挨个记录菜花的长势。
 
  天津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菜花研究室副研究员江汉民回忆说,基地的潮气比较大,早上菜花叶子上都是露水,在地里蹚来蹚去,露水早就湿透了裤脚,蔓延到膝盖以上。冷冷的秋风吹来,别人直打哆嗦,孙德岭却好像全然不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孙德岭团队育成了花球品相、产量、适应性、抗逆性均超越日本“雪山”的“津雪88”品种。之后,团队又育成了“夏雪”“丰花”“津品”系列。26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椰菜品种,其中8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成为我国首批列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花椰菜品种。这些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推广到全国20余个省份,累计推广面积85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59.5亿元。
 
  菜花鼓了农民的腰包,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还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
 
  菜花良种繁育需要极佳的隔离条件。通俗来说,就是尽量和其他菜花品种隔开,避免通过蜜蜂授粉导致品种不纯。为此,孙德岭团队用两年时间,踏遍全国多个省市,最终在2002年选定地处山区的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的一个彝族村作为菜花繁种基地。
 
  “那里交通极为不便,要翻越5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城镇,却造就了菜花育种的绝佳之地。”孙德岭说。
 
  孙德岭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将菜花繁种技术传授给他们。第一年种植的菜花就给村里带来了30万元的收入。要知道,村子此前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村里没有一间瓦房,没有一辆机动车。因为穷,还是远近有名的“光棍村”。
 
  有村民赚到钱后买了第一部手机,全村人都觉得很新鲜。
 
  到2005年时,全县20个“致富状元”中,就有4个出自该村,“光棍村”渐渐变成了“状元村”,菜花也被当地人叫成了“财花”。
 
“菜花不‘休息’,我们不歇假”


 
  走进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菜花育种基地,一畦畦菜花在硕大的叶片中露出圆润饱满的“脑袋”。每畦菜花的“排头”都插着一个木杆,上面绑着写有数字和字母的标签,这是每个菜花品种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戴着草帽、衣着朴素的孙德岭正俯下身子,细细查看菜花的花球不同“样貌”、叶子的宽窄。在他的眼里,每一株菜花就像个性不同的人一般,各具特色。
 
  黝黑的皮肤、简朴的穿着,穿了年头不短的鞋上还沾着不少泥土,乍一看,准以为田里走出来的是个农民。“在泥土、汗水、酷热、严寒、蚊虫的‘洗礼’下,穿得多光鲜也没用。”孙德岭说。
 
  从收种子、搓种子、整种子,到大棚中杂交授粉、培育幼苗,再到移植户外后,栽苗、浇水、挖排水沟……年复一年的工作,孙德岭从未落下一个环节。团队的研究人员都说,孙院长对菜花已经到了“迷恋”的程度。
 
  “‘8小时’出不了育种家,只有白天在地里看菜花,晚上回家还琢磨菜花,才能突现育种灵感。”孙德岭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与时间赛跑,是孙德岭团队的一致选择。
 
  “菜花不‘休息’,我们不歇假。田间试验季节性强,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都要坚守,我们所有的时间安排都要根据菜花的生长情况而定。”孙德岭说,像授粉期时间短暂,如果错过这个窗口期,团队这一年的辛苦就会全部付诸东流。
 
  为了取得翔实的科研数据,孙德岭和团队成员经常从早晨进入大棚,直到夜幕降临才出来,饿了就随便扒拉几口饭。
 
  “夏季的塑料大棚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又闷又热,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拧干了再接着干。为了及时统计和整理白天调查的数据,我们晚上还要加班。”
 
  只要在办公大楼的工作有一点空隙,孙德岭就要跑到地里转一转、看一看,经常来不及换工作服,带着一身泥又回去开会。“只有待在地里,看到这些菜花,我的心才踏实。”孙德岭说。
 
  “育种没有周末一说,每天都有要干的工作。我甚至更乐意周六日到地里选种,没人打扰,可以多干些活。”泡在田地里育种,反而最能让孙德岭放松。
 
  平均每年种3000多个菜花杂交组合,每个杂交组合至少种20株,每株都要做好翔实的实验记录,还需要在实验室里比对、检测……孙德岭坚持,要选出优良菜花品种,百里挑一不行,必须千里挑一、万里挑一才行。
 
  44岁的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姚星伟从内蒙古农业大学蔬菜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孙德岭的团队。“刚来时落差很大,第一天穿着高跟鞋来上班,结果还没到办公楼门口,就被孙院长叫去育种基地,一天下来鞋上全是泥,后来我就很少穿高跟鞋了。”姚星伟说。
 
  为了解筛选出的“预备品种”在全国各地基地的生长情况,出差是常有的事,而基地所处的地点往往是偏僻的郊区或山区。“我去过上海很多次,但从没去过市中心,每次为了不错过菜花的生长周期,都是辗转各种交通工具,一头扎进基地,很少有机会好好感受绚丽的城市魅力。”姚星伟说。
 
  选择农业科研,就是选择了艰苦。一个好的育种家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艰苦。孙德岭经常跟团队成员说,要培育出好种子,首先自己要做一粒“好种子”。
 
“在田间跌倒,有菜花垫着”


 
  菜花育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一次,保存着孙德岭和团队十多年选育出的种子的冷柜突然断电,孙德岭知道后已是半月有余。“打开冷柜后,种子都发霉了,顿时感觉两眼一黑,十多年的辛苦工作白费了啊!”孙德岭说,“有了这次事件,我们每天都有专员检查冷柜,避免意外情况再次发生。”
 
  把一个菜花种子推向市场,更是要经历时间的淬炼。
 
  姚星伟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算:千挑万选的好种子在试验田里首先要经历3年的“磨炼”,种子经销商还要在田地里再种3年,一切“指标”表现良好,才会被推广应用,真正种到农民的土地里。“优中选优,好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凝聚了很多人的努力。”
 
  培育一个能享誉市场的菜花好品种极不容易。“一个品种有可能去年表现好,今年表现不好,这都太正常了。”姚星伟说,“我们的情绪随着品种的变化而变化,在地里待了一天特别累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好品种,整个心情就都变好了。”
 
  孙德岭说:“做育种是缺陷的艺术,永远没有最完美的品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把每一个环节做好,不漏过一个好品种。”
 
  育种还要与时俱进,没有“常胜将军”。
 
  2007年后,从我国台湾地区引进的有机菜花逐渐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新宠。有机菜花,俗称松菜花,口感好、营养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以前菜花是‘以紧为美’,农民看到种出来的菜花球是松的,都会找我们赔钱。但消费习惯发生变化,好吃入味的松菜花开始流行起来。”孙德岭说。
 
  令孙德岭没有想到的是,价格昂贵、一开始占领市场不到5%的松菜花种子,却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短短几年时间,把团队辛辛苦苦选育出来的紧菜花品种几乎都淘汰了。
 
  孙德岭开始及时调整育种思路。2015年,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松菜花新品种“津松”系列被选育出来,引领了我国花椰菜品种换代和产业升级。“我们的松菜花现在已经能占到市场的40%左右,市场占有率还在逐年提高。”
 
  难题一个个解决,路子也越来越宽。孙德岭团队选育的种子还走出了国门,批量出口到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了我国菜花良种由过去的依赖进口向批量出口的转变。
 
  然而习惯解决难题的孙德岭,却遇到了自己的难题。2012年,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孙德岭在育种试验田里突发脑梗。
 
  出院后,在身体尚未痊愈的情况下,他不顾家人劝阻,拖着不灵便的身躯,一跛一拐地忙碌于花椰菜育种基地,指导育种。“搞育种不下地怎么行,在田埂旁坐着指挥可育不出好品种。”孙德岭很乐观,甚至开玩笑说,“在田间跌倒也不怕,有菜花垫着。”
 
  今年已经60岁的孙德岭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虽然脑梗留下了后遗症,但他说:“只要我还能干得动,就不会放弃陪了我半辈子的菜花育种事业。”
 
  令孙德岭倍感欣慰的是,经过不断磨炼,他带领的团队逐渐成长起来。
 
  这支充满朝气的队伍,现有8名科研人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3人,全部为取得高级职称的青年技术骨干,平均年龄不到40岁……在他们身上,孙德岭看到了中国种业的未来和希望。
 
  技术创新是品种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为在国际上抢占花椰菜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制高点,孙德岭团队启动了花椰菜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与国内一流高校合作,并于2019年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花椰菜全基因组测序,使我国花椰菜基因组学研究水平进入国际前列,为进一步开展花椰菜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可以骄傲地说,在菜花育种领域,‘中国芯’是世界一流的,没有人能卡我们的脖子。”孙德岭说。
 
  “但田地里的知识,要用一辈子去钻研。”他补充道。
 
他把“雁滩的春天”标在历史刻度上
他把“雁滩的春天”标在历史刻度上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陈聪、管建涛、王鹤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一篇篇用心记录、用情写就的新闻报道,就像历史大潮中的一朵朵浪花。1980年,新华社记者祖伯光笔下的通讯《雁滩的春天》,正是其中之一。

  在《雁滩的春天》记录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轻抚着田野中如画的麦浪,在神州大地的千千万万个村庄,农民兜里的欠条逐渐变成银行里的存款,报道中出现的新概念“万元户”,用短短三个字静静地标注着历史的演进……

黄河边上的偶得


  “遇到好的材料,就像老鹰在空中盘旋,一定要扑下去抓在自己手中。”祖伯光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1980年春节,甘肃省兰州市雁滩公社一个被祖伯光接济的学生到他家中拜年。祖伯光的爱人是中学语文老师,逢年过节常有学生来看望。然而这一次,这位学生的到访,着实让祖伯光感到惊讶。

  “他以前来过我们家,印象中穿得比较破旧,我们就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穿。1980年春节他又来了,我记得他当时穿着一身全新的涤卡面料的衣服。”祖伯光回忆说。

  “你们都过好了?”祖伯光问他。

  “我们雁滩的社员们都过好了,我们公社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生活好多了。”学生告诉他,雁滩公社变化很大。

  过了几天,雁滩公社组成的大型“社火队”进了城。他们敲着太平鼓、唱着太平歌,踩着高跷来到兰州的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庆贺党的好政策。

  此时,距离小岗村18位村民立誓“包干到户”、在一张破损褶皱的薄纸片上按上18枚鲜红手印的创举,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此时甘肃一些农村地区,也在想方设法摆脱体制痼疾,探索农业生产责任制。

  公社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祖伯光决定去雁滩看看。

  1980年3月,正是大雁在雁滩落脚的时候。从新华社甘肃分社骑行了五六里地,祖伯光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雁滩公社。

  祖伯光远远地看见几个蔬菜大棚,里面种着韭菜、小白菜和菠菜等几种蔬菜,有几位妇女在大棚里忙活着。祖伯光上前跟她们聊收入、聊工分、聊她们劳动的情况,大家分享着生活的变化,有说有笑。正聊着,她们瞧见远处来了一个人,就告诉祖伯光,这是她们的社长,能聊、会说,让祖伯光去采访他。

  雁滩公社社长马锡禄是一位老社长了。他约莫50岁,淳朴、健谈,从“初级社”起就开始当社长,是雁滩公社的见证人。在与祖伯光的长谈中,他提到了雁滩公社滩尖子大队李德祥一家。李德祥家里劳动力多,1979年从公社里分了一万块钱。

  经过在雁滩公社为期一周的采访,李德祥的故事就这样定格在《雁滩的春天》这篇通讯当中——

  “滩尖子大队一队社员李德祥,家有六个壮劳动力,去年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一下来就都存银行了。

  “社员们对他说:你挣这么多钱不花,死了还能带走?

  “他回答说:‘……有了钱不能瞎花。存在银行,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他每天还是穿着旧衣服上工,一年四季不进个城,每年劳动都在三百天以上。”

时代巨变的先声


  一个家庭的年收入过万,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

  从祖伯光当年的工资水平,我们或许可以窥见这“一万元”的分量。据祖伯光回忆,当时他的月工资是65元,一个人一年的收入也就是780元。

  1980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祖伯光采写的通讯《雁滩的春天》,随后几家报纸相继刊登转载。稿件同时配发编者按指出:“读了这篇通讯,真使人高兴啊!我国农村发生了多么喜人的变化!”

  这篇通讯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在1980年前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祖伯光采访过的雁滩公社正是这场改革的缩影。在公社里,人们开始尝试种植各种经济作物,还养起了猪、羊等家畜。

  正如马锡禄向祖伯光讲述的那样:“过去春节不放假,当干部的催呀叫呀,活儿还干不到头里。而今不同了,农民假没少放,亲没少串,戏没少看,活计样样也没落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不仅解决了农民基本的温饱问题,更带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蕴藏于“万元户”现象深处的小康社会构想,如今已成为全体中国人圆梦千年的现实。

  “我是学历史的,就想把历史记录下来,把我能参与见证的历史标好刻度。”祖伯光说。

一生孜孜以求,如今征帆不落


  记录历史的人们,历史也会记住他们。

  “我就是把群众说的话记录在稿子里。灌注心血写成的稿子,现在我也依然记得。稿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黄变皱,甚至破碎,可纸上的文字已经揉进了历史,成为某个时代某个瞬间的印记。”

  79岁的祖伯光如今早已退休,但他新闻理想的火焰从未熄灭,退休多年依然笔耕不辍。

  祖伯光总说,细节是生命力。无论是在甘肃走访陇西公社,还是后来在藏民家中了解民族心声,还是再后来奔赴黑龙江这片黑土地,祖伯光在采访中常常细致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把采访对象“最接地气儿”的话写在稿子里。他认为,这样的文字是会呼吸的、有生命力的。

  回想起《雁滩的春天》,祖伯光记忆深刻。

  “1980年,雁滩的春天有和煦的光、荡漾的风、微醺的草香、乡亲们的欢声笑语,还有一个骑着自行车的青年”。

  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他笔下的《雁滩的春天》成为了历史标尺上的刻度,让那个流淌过的岁月能够清晰展现在人们面前。

  祖伯光说,这个世界就像天上的云,聚成团像棉花,飞散开像羽毛,总是在变化着,难得的是“在看云的我一直未变”。

  如今,祖伯光仍然不停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捕捉每一个灵感迸发的瞬间。一辈子当记者,一辈子写稿子,他见证着时代洪流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秉持初心做一个历史的拾荒者,捧起一串串麦穗、捡拾一粒粒果实,一角岁月在他的稿件中留下深深的折痕。

  这是他的幸运,也是每一位历史记录者的幸运。

  祖伯光爱收藏报纸,总舍不得扔。数十年来,他每每读到报纸中那一句句凝结着作者智慧的话语,总会抄录在自己的记录本里,在写作时反复翻看。

  2013年,祖伯光在采访著名作家、表演艺术家黄宗英的时候,曾把这本记录本拿给她过目。也是在这本记录本上,黄宗英提笔赠予祖伯光一句话:一息尚存,不落征帆。

  光阴荏苒,征帆不落。在《雁滩的春天》里,藏着的是一个时代的珍贵馈赠,也是一个时代的漫长回声。

 
澎湃六国一条江,“源”绘青藏新画卷
澎湃六国一条江,“源”绘青藏新画卷

( 2021-11-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本报记者莫鑫、陈杰


  澜沧江,发源青海,流经西藏、云南,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经东南亚五国注入南海,它的源头是什么模样?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7752户藏族群众家家户户都有一位管护员,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守护“中华水塔”的一方净土?

  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位阿妈50年坚持初冬时节喂食下山“求助”的马鹿,她与山野精灵之间结下了怎样的情缘?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11年前曾遭遇大地震,各方援建后新生的玉树如今是怎样一番新颜?

  西藏自治区察雅县吉塘镇,从昌都市区前往邦达机场的必经之地,空港经济如何赋予这处山窝里的小镇以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日前,由青海省委宣传部发起,西藏、云南两省区党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2021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大型采访活动顺利举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与海内外20余家媒体的近百名记者,十多天时间驱车数千公里,在青藏高原上,寻访澜沧江上游江源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一户一岗,守护青藏绿水青山


  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沿214国道一路向西,驶向澜沧江源区,一路上雪山、怪石、高原、草地……绚烂的景色在200多公里的公路上不停变换。

  不经意间,车辆已到达杂多县境内,一川碧水从两山之间穿过,时而如青色玉带,时而如白色苍龙。这,就是扎曲河——澜沧江从青海经西藏、云南流向澜湄下游五国最初的模样。

  澜沧江源园区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果宗木查、昂赛两个保护分区,面积1.37万平方公里。园区所在的杂多县素有“澜沧江源第一县”“中国雪豹之乡”的美誉。

  “我们在园区内实行‘一户一岗’制度,全区7752户居民每户都有一人被聘为管护员,共有3万多名群众投入到澜沧江源园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中。”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牟永红介绍。

  木拉是杂多县昂赛乡的一名生态管护员,他负责巡查的昂赛大峡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核心区域。“一次巡查通常要持续10天,下雨刮风也要坚持。”木拉说,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尽全力保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

  让牧民担任生态管护员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项探索。2016年3月5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按照《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的规定,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制度,合理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聘用国家公园内符合条件的居民为生态管护员。

  澜沧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岗位的“一户一岗”制度,让不少牧民从放牧者向养护者转变,成了建设国家公园的主力军。

  “以前大家总认为,保护生态,就要把老百姓都搬出来,而澜沧江源园区的生态保护恰恰证明,江源的生态保护需要老百姓的参与。通过设置‘一户一岗’引导江源群众从发展牧业向生态公益岗位转变,这也是更加以人为本、贴近自然属性的生态保护理念。”牟永红说。

  实行“一户一岗”制度5年来,园区内没有发生过盗猎、盗砍事件,没有出现河道破坏、砂石滥采等问题,再加上园区内没有任何一家污染企业,江源水质常年保持在I类。

  “我们不光要做好保护工作,更要探索出发展国家公园的好政策、好办法!”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尼尕介绍。

  身着一袭藏袍、体格魁梧的康巴汉子尼尕,对园区内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了然于胸。除了日常工作,他还经常深入一线了解群众对国家公园的看法和期盼,对于牧民救助野生动物的曲折经历更是如数家珍。

  “设立澜沧江源园区首先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老百姓为了保护好‘中华水塔’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牺牲,在乡村振兴的当下,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是园区工作的重要内容。”尼尕说。

  国家发改委2018年1月印发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遵循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管经分离、多方参与”的特许经营机制,调动企业和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牧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存在感、获得感,共享国家公园红利。

  为提高澜沧江源园区牧民的收入,园区现已获批试点开展澜沧江大峡谷览胜走廊、雪豹自然体验等特许经营活动,累计为园区牧民增加收入100余万元,民众切实享受到了国家公园的生态红利。

  “在5到7天的生态体验行程里,访客既能欣赏到青藏高原的山川壮美,又能见到雪豹、金钱豹等澜沧精灵,还能体验地地道道的格萨尔文化。最重要的是,经过系统培训的牧民不但能够指引访客近距离接触三江源的一草一木,同时也能有效防止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尼尕说。

  生态项目的特许经营,让当地牧民尝到了参与生态保护的甜头。在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进程中,澜沧江源园区在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共赢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新路子。

和谐共生,保护青藏生物多样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的白扎林场,平均海拔3900米,年平均气温3.9℃左右。记者来到白扎林场深处的尕尔寺大峡谷时,秋意正盛,金黄色的草甸、层林尽染的山峦、远方的雪山共同绘出“秘境”般的高原秋日画卷。

  “猴王”带领成群结队的藏猕猴下山喝水,远处的草原,一群牦牛静静地咀嚼秋草,一转头,几只岩羊正在不远的陡峭山坡上演着凌波微步的“绝活”……

  “岩羊是雪豹、金钱豹、金雕等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的‘口粮’,近年来岩羊数量的增长,也让雪豹数量明显增加,囊谦县总共9个乡,每个乡都在最近两三年里发现过雪豹的踪迹。”囊谦县白扎乡乡长才仁丁增说,整个澜沧江源园区的雪豹数量预计已超过300只。

  随着青海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雪豹、棕熊等野生动物数量增多,领地不断扩大,有时会与当地牧民产生“摩擦”。今年三月,杂多县昂赛乡的管护员阿扎就亲历了一次雪豹“入侵”。

  “那是一天中午,一只雪豹突然窜进牛栏,咬住了一只小牛犊,结果遭到一旁牛妈妈的‘还击’,雪豹被牛角顶伤后躺在地上奄奄一息。”阿扎说,他将情况汇报到乡政府后,当地立即组织救助雪豹,两个月后,这只雪豹伤愈,被放归自然。

  “谁来为被雪豹袭击的小牦牛负责呢?牧民自行承担损失吗?”记者问。

  “我们的牦牛都是有保险的,被雪豹咬了,有‘人兽冲突保险基金’赔偿我们损失。”阿扎说。

  为减少牧民损失、防范牧民报复性猎杀等行为出现,2019年杂多县引入牲畜保险机制,中央、省、县财政补贴85%,牧民支付15%。当地牧民家畜遭受野生动物袭击或雪灾致死可获得相应赔偿。

  向南驶出囊谦县,便进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境内。“昌都”在藏语中意为“两河汇合口”。在这里,昂曲河与扎曲河交汇,一同汇入澜沧江。昌都市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西藏的东大门”,历史上是“茶马古道”要地,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嗦嗦嗦……嗦嗦嗦……”

  记者刚进入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养鹿场,就望见远处金黄色的草原上,藏族阿妈向秋拉姆向山野呼喊,不一会儿,几十只马鹿从远处汇向阿妈,享用着她为它们精心准备的芫根和盐巴。

  西藏马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昌都市类乌齐县,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类乌齐成了马鹿等众多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天堂。

  16岁入党的向秋拉姆今年66岁,退休前是保护区的管理员,今年她已光荣在党50年。

  “我15岁那年,同村上山放牧的牧民捡到3只刚出生不久的野生小马鹿,听说马鹿妈妈已经不在了,我就产生了抚育它们的想法。”

  对向秋拉姆来说,3只小马鹿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那一碗碗节省下来的糌粑和走遍左邻右舍讨要来的牦牛奶,喂肥了小马鹿,也见证着青年时期的向秋拉姆与它们结下的不解之缘。

  在向秋拉姆的精心照料下,3只小马鹿逐渐长大。在身边长辈的建议下,她万般不舍地将马鹿“赶出”家门,让它们重新回到山野中。

  数年之后,马鹿下山觅食之际,向秋拉姆带着准备好的芫根、盐巴等食物早早等候。在鹿群中,她一眼就认出了当年救下的3只马鹿。

  “它们还记得我,走过来向我打招呼,我用糌粑拌上土盐喂它们吃,这是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回忆起那一刻,向秋拉姆眼中洋溢着幸福。

  向秋拉姆保护马鹿的暖心之举获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也感动了村里的牧民们,大家自发与向秋拉姆一起在初冬时节喂食马鹿。

  1988年,西藏珍稀野生动物考察队在类乌齐县西部设立马鹿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准成立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保护区里现存野生马鹿超过3500只,与2005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刚刚成立时相比,马鹿的数量增长了30%。”类乌齐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拉巴次仁说。

  雪豹、藏猕猴、岩羊、马鹿……青藏高原上的精灵,为每一位经行于此的旅者讲述着一段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更为“美丽中国”的绿色画卷绘出一幅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靓景。

八方支援,建设青藏美好家园


  登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结古镇的当代山,周围山峦绵延起伏,朵朵白云在空中缓缓游动,碧绿的巴塘河穿城而过,一排排现代的建筑装点着城市。

  “这里是学校吗?那里是医院吗?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是博物馆吗?”游客指着山下新玉树的建筑,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定格美丽瞬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受灾总面积3.58万平方公里,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更是满目疮痍。

  在党中央关怀和全国以北京市为代表的各方援建力量的支持下,如今的玉树已焕然一新,新学校、新医院、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生态湿地公园……各项城市基础设施齐全,相应配套完善,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玉树屹立于海拔37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之上。

  走进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一面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市区街道、生态保护区等点位的实时监控影像。一旁的工作人员通过管理系统实时调取各项便民服务、政务服务的办理进度。

  玉树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才旺巴德介绍,网格化精细管理运行效果突出,目前共受理案件30000多起,办结率达85%,为智慧新玉树发展保驾护航,为政府了解百姓诉求提供准确信息,提高服务群众满意度。

  据了解,自2015年起,玉树市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城市照明、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等多项业务为支撑,积极应用各项先进技术,建成集“人、地、物、情、事、组织”社会管理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打造青南地区高原智慧城市。

  距离玉树市3公里的禅古村,是地震时受灾最严重的村之一。地震后的11年间,村内建起了整洁宽敞的民居和幼儿园,公交车直达村口,各种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这座扎曲河畔的藏族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禅古村先后通过砂石厂承包、整合产业扶持资金购置商铺、实施光伏扶贫项目等方式,强化自身造血功能,村民每年人均收益达万元以上。”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讲解员江永介绍,为解决养老难,禅古村内设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膳食供应、生活照料等服务。

  今年65岁的村民尕玛松昂独自在家居住,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日间照料中心有很多朋友,村干部也会经常来看望老年人,村里的老年人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2019年,随着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禅古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如今站在新起点,禅古村两委积极谋划,打算依托附近的勒巴沟景区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小吃街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70年来,农林牧副业总产值增长了191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16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近10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百倍。

  从青海玉树来到西藏昌都,同样是一派发展新貌。走进昌都市察雅县的特色小镇吉塘,一座样式新颖、造型独特、极具藏式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这是广东省援建的吉塘镇中心小学教学楼。

  学校内设施完善,操场、多功能教室、工作坊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老师正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授课,面对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图片展示,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所现代化学校仅仅是“网红”吉塘镇的一角,离学校不远,有一条干净整洁的商业街,酒吧、餐厅、书店、奶茶店等“网红小镇”的必备元素一个不少,远处还有为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发展特色小镇而兴建的易地搬迁工程“广东新村”和温泉度假酒店。

  吉塘镇是从昌都市区前往邦达机场的必经之地,距离昌都市区64公里,距离邦达机场60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吉塘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5年,按照西藏自治区总体部署,察雅县全面启动吉塘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此后,察雅县投资数亿元在吉塘建设标准化学校、医院、垃圾填埋场、排洪渠等基础设施,还利用当年广东省对吉塘的援建资金完成了对高海拔地区农牧民的生态搬迁,老百姓们住进“广东新村”的那天,脸上笑开了花。

  “易地搬迁完成后,居民借助吉塘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蔬果、生态农业观光、奶牛养殖等产业,许多居民也在温泉酒店、旅游观光、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中找到了新的就业岗位,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吉塘镇党委书记李彦秋说,他从四川来到吉塘工作,对吉塘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澜沧江沿途流经之处汇聚的生态之美、物种之灵、发展之劲,让人们相信,江源人民的福祉将会如这江水一般,绵延不断,滔滔不绝。

      (参与采写:杨东、李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