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权威发布

05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6版: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07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8版:新华融媒

09版:新华深读

10版:新华国际

11版:新华关注·各地

12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13版:草地周刊

14版:说人解史

15版:不动声色

16版:神州风物

国新办发表《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 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奇迹
国新办发表《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
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奇迹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综合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国务院新闻办24日发表《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创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人权文明的新篇章。

  白皮书指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坚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

  白皮书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心怀天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坚持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积极参与国际人权事务,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白皮书指出,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国人民的各项权利必将得到更高水平的保障,中国人民将更加享有尊严、自由和幸福。到那时,世界将因中国而更加繁荣发展,中国必将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促进各项人权全面发展


  白皮书介绍,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发展促人权,努力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存权。中国持续开展以农村扶贫开发为中心的减贫行动。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5986亿元,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00元,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白皮书称,中国共产党大幅提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权利保障水平。中国共产党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同时,中国已经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白皮书还指出,中国共产党协调推进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障,全面保障特定群体权利。

中国共产党依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白皮书介绍,中国共产党将依法治国和人权保障有机结合,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过程。

  白皮书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人权保障各方面立法较为完备。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中国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为人权保障提供了法治基础。

  白皮书介绍,截至2021年4月,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计277件,涵盖了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等领域。

中国共产党丰富发展了人权文明多样性


  白皮书说,中国共产党坚持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丰富发展了人权文明多样性。

  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人权上的政治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主要体现在民主、自由、平等等权利的获得和实现上,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发展好人权事业,不断提高人权保障水平,又能够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进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

  白皮书称,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的人权观,构建起了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密码”。生存权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是处于首要地位的权利。发展权与生存权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共产党深信,坚持把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要位置,不断促进各项人权全面发展,是实现中国人民人权梦想的不二选择。

  白皮书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坚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

 
习近平分别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通电话
习近平分别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通电话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4日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塞尔维亚人民是重情义的民族,中塞“铁杆情谊”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坚定维护、世代弘扬。当前,中塞两国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方愿同塞方一道,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双边关系,让中塞友好关系历久弥坚。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在维护各自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努力中相互坚定支持。中方支持塞尔维亚人民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双方要加快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培育合作新增长点,共享机遇、共谋发展。要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只要塞方有需要,中方愿继续为塞方抗疫提供帮助。要在多边事务中加强协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捍卫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要落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共识和成果,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不断得到新发展。

  武契奇表示,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国家富强,成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坚信,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带领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中国是塞尔维亚伟大的朋友,塞中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塞方对塞中“铁杆情谊”感到自豪。中方为塞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宝贵援助,深化和巩固了传统友谊,希望在疫苗等方面继续加强合作。塞方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塞方坚定支持并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祝塞中友谊万古长青!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4日同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斐济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太平洋岛国。建交46年来,中斐关系得到了巨大发展,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双方始终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中方尊重斐济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斐方一道,推动中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习近平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斐同舟共济,携手抗疫,两国友谊和合作持续深化。中方愿为斐方抗击疫情继续提供疫苗等支持,将设立中国-太平洋岛国应急物资储备库,帮助斐济等岛国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中方愿同斐方加强战略对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贸易投资、基础设施、交通通信、旅游等领域合作,继续实施好菌草、农业技术合作等项目,助力斐济经济社会发展。中方将继续支持斐方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姆拜尼马拉马表示,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习近平主席远见卓识和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伟大发展成就,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领导作用。感谢中方为斐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宝贵支持。斐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在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不会做损害中方利益的事情。斐方愿同中方加强交往,深化互利合作,密切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作。共建“一带一路”前景广阔,将为斐中合作带来重要机遇,斐方将继续积极参与。

 
复兴号上高原!拉林铁路开通运营
复兴号上高原!拉林铁路开通运营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拉林铁路藏木特大桥(2020年9月20日摄)。
 
 
工程技术人员在拉林铁路藏木特大桥上铺轨(2020年9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据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樊曦、刘洪明)记者24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拉萨至林芝铁路6月25日开通运营,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同步投入运营,拉萨至山南、林芝最快1小时10分、3小时29分可达。
 
  拉林铁路起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经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乃东区、桑日县、加查县和林芝市朗县、米林县,到达林芝市区,全长435.48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为国家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
 
  拉林铁路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东南谷地,90%以上的线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沿线山高谷深,相对高差达2500米,施工难度极大。2015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国铁集团组织各参建单位,安全优质建成了47座隧道、121座桥梁,其中有国内最大埋深的巴玉隧道、高地温的桑珠岭隧道和创高海拔、大跨度世界第一的藏木雅鲁藏布江特大桥。
 
  拉林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实现了西藏各族群众“坐上动车去拉萨”的梦想。拉林铁路的建成通车,对加强内地与西藏联系交流、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年征程路 初心映江山
百年征程路 初心映江山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


  兴起于暗夜的星星之火,绽出万丈霞光。劈开混沌的一叶红船,驶向光明未来。

  历史在惊叹,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为什么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可以由弱到强、蓬勃不息?

  世界仍在探询,直面生与死的考验,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总能续写不懈奋斗的时代传奇?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答案在这里: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五月夏始,万物葱茏。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期间,深入南阳市淅川县的移民新村,并到村民家中看望。他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守民心之本,固江山伟业。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一席话,是数千年历史颠扑不破的深刻道理,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朴素表达,是中国共产党信仰扎根的生动诠释。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人民”始终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千钧。

  “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履新后首次同中外记者见面,千余字的演讲中,“人民”二字出现了19次。

  念兹在兹,情之所系。一字一句,如观肺腑。

  一次次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一次次倾听民声、广纳民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最多的是人民,踏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牵挂最深的是人民。

  行程万里,步步真情。一路走来,不改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指出党员干部对广大人民群众应有的姿态和情怀;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表达由衷的尊重与赞美;用“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强调从人民当中汲取智慧。

  一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掷地有声,标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必达;一句“要为人民做实事”暖人心窝,彰显人民的政党一以贯之的民生本色;一句“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振聋发聩,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向党的奋斗意志……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一个个镜头,记录下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的亲厚;一项项政策,落实着“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的要求;一张张答卷,印证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把人民所思所盼灌注于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91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新时代新征程,一个百年大党以领航中国的扎实业绩,践行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庄严承诺。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至上”书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书写在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中,书写在14亿中国人民的心底。

    

(二)“人民至上”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台词,激荡人心。2021年,这部再现中国共产党建党历程的文艺作品成功“破圈”,量出了“人民”在共产党人心中的分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的奋斗与牺牲,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2019年3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穿越历史的烽烟,这样的自省与追问镌刻在鲜红的旗帜上,涌动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中。

  从苏区干部“夜打灯笼访贫农”,到长征红军“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从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牺牲”,到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再到廖俊波“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空洞的口号,而是共产党人执着的使命、深沉的担当。

  翻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史,共产党人生死以赴,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告别百年的屈辱辛酸;回顾建设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奋斗史,共产党人披荆斩棘,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独立于世的道路,创造举世瞩目的奇迹。

  继往开来、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中国顶住了!经济全球化逆流来袭,中国稳住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经受大战大考,直面惊心动魄的风云突变,书写了一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优异答卷。

  2020年5月,全国两会顺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道出了“人民至上”的真谛: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初心如磐,风雨兼程志弥坚。

  1921-2021,波澜壮阔的100年,一个政党的诞生与壮大,改写了一个东方大国的命运轨迹。

  1921-2021,彪炳千秋的100年,人民至上的思想光辉,照亮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三)“得民心者得天下”


  江苏徐州凤凰山东麓淮海战役纪念馆内,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场景,再现了那场会师淮海的关键决战。

  数据统计,淮海战役动员民工225万人、大小车辆40多万辆。这些车首尾相接,按两路纵队,能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往今来,拉开历史的望远镜,一切的兴衰更迭都离不开这个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蕴含着深邃的思考,闪耀着辩证的智慧:“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引发强烈共振,激荡人民共鸣。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是老百姓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是亿万人民怀着热血与激情创造出来的……

  “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深圳莲花山,邓小平同志铜像矗立在山顶平台上,深情注视着脚下这片土地。

  2012年12月,正在广东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登上莲花山,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并在不远处亲手种下一株高山榕。

  8年后,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这里。

  站在山顶平台上,习近平总书记俯瞰深圳全貌,眼前一座座摩天高楼拔地而起,勾画出一道现代化大都市亮丽的天际线。

  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从小岗村民按下红手印吹响农村改革的号角,到几代林场人将塞罕坝从黄沙荒原变为茫茫林海,再到成千上万的追梦人将南海边的一个“圈”变成日新月异的改革最前沿,中国共产党顺应民心,感召民心,调动起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成势不可挡的磅礴伟力。

  “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豪情万丈:“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所向、民意所归,就是中国共产党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的制胜法宝,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砥柱中流的力量源泉。

  近1亿人!历经8年!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旷世伟业感召民心,众志成城熔铸辉煌。从华北平原到西南边陲,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贫困地区的面貌彻底改变,是党和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出来的。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人民,唯有人民,是永恒的主角,制胜的法宝!

(四)“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

  执政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就在于我们的党始终保持了优良作风,始终同人民唇齿相依,始终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树高千尺,根扎沃土。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来之不易,民心疏离的后果不堪设想。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党内集中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便聚焦作风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整治“四风”,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一系列重大部署、重要举措,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作风建设无小事,反腐斗争“零容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以革故鼎新的政治勇气、忧党兴党的非凡担当,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带头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去疴惩治腐败。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极大提升,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从深入治理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到彻底扫清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再到连根拔除涉黑涉恶的“保护伞”,仅2020年,全国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2.4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7.7万人。新时代共产党人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厚植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群众基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民心为镜,作风建设有进无退;以史为鉴,这场赶考永无止境!

(五)“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启党史学习教育的大幕:“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丰富的营养剂。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温故知新,补足信仰之钙,才能接过前人的接力棒,跑好下一段新征程。

  百年风华,筚路蓝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星辰大海,征途漫漫。“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察世情,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看国情,经济社会转型面临诸多风险,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旧艰巨繁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

  风云变幻,如何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使命在肩,怎样担当尽责、奋发有为?

  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这个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定——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不忘初心,方能守好江山;勿忘人民,方能开创未来。这是百年大党生生不息的奥秘所系,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植根于14亿中国人民,江山必定锦绣如画!

  这是历史给出的答案,也是不容忘却的初心。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永远做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者、攀登者” 习近平总书记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亲切通话激励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辱使命、继续奋斗
“永远做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者、攀登者”
习近平总书记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亲切通话激励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辱使命、继续奋斗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胡喆、李国利)习近平总书记23日上午同正在天和核心舱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亲切通话,令广大航天工作者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一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重托,为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天地通话后,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满怀激情、备受鼓舞,立即投入紧张的空间站建造任务中。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表示:“在浩瀚太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是我们至高的荣耀,也是对我们最大的鞭策。我们感受到了总书记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关怀、关注关爱,内心非常感动、自豪,充满力量。我们一定牢记期望嘱托,不辱新使命、不负新时代,永远做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者、攀登者。”

  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同航天员通话,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师孙军十分激动和振奋,他说:“总书记的讲话饱含对空间站任务的厚望,对航天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感到使命光荣。同时,守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责任重大,后续我们一定精准操作,严密组织,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天地通信,需要空间站、天链中继卫星和地面站三者的共同参与。

  “空间站与地面的联系,绝大部分靠核心舱上的中继天线完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继终端研制负责人余晓川表示,从神舟七号任务开始,我们研制的中继终端在我国历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天地通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参与者,我特别自豪。

  长征二号F火箭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火箭,自1999年首飞以来,保持了100%的发射成功率。“作为火箭研制团队的一员,我深深感到,搭建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天梯,让航天员能够安全、舒适地进入太空,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标,就是我们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最佳行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容易说。

  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火箭总指挥荆木春表示,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的特殊时刻,总书记同航天员的天地通话,给了航天人莫大的鼓舞。

  “按计划,长征二号F火箭研制队伍将在下半年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我们将紧盯后续火箭设计、生产、试验等关键节点,立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用高质量的成功报效祖国。”荆木春说。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的科技人员,在载人航天发射场指挥控制大厅内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通话直播。在此次载人航天任务中担任0号指挥员的邓小军说:“我们一定把使命举过头顶、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奉献坚守心中,让祖国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6所为中国空间站提供的环控生保尿处理子系统和水处理净化器,先后突破十余项关键技术,填补多项空白。206所十室主任崔广志说,我们团队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和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

  “神舟十二号任务是空间站建造工程的重要一步。后续我们还面临着出舱活动和一系列技术验证试验,任重道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表示,我们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每一步工作,圆满完成好空间站的组装建造任务。

  (参与采写:母国新、姜哲、王伟童、毛凌野、赵森、孙伟、王明艳、宋星光)

 
“宇宙天团”访港 激发同胞爱国情报国志
“宇宙天团”访港 激发同胞爱国情报国志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从23日起一连数天,由一批国家顶尖航天科学家组成的“宇宙天团”走进香港校园。跟随他们访港的,还有国家探月工程带回地球的月壤和其他航天展品。这不仅让香港青年学子及广大市民亲身体验祖国尖端科技的硬核实力,点燃港人的航天热情,还激发香港社会的家国情怀和报国壮志,鼓舞香港各界积极投身民族复兴大业、成全个人抱负理想。

  “两弹一星”、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问探火、北斗指路、天宫建站……国家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遨游浩瀚宇宙的飞天之志从浪漫畅想变成现实场景。艰辛探索逐梦九天,昂首阔步迈向航天强国,这是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多场航天讲座和航天科技展览不仅能普及航天知识,启发香港学生及市民对航天科学的兴趣,更是一次生动的国情教育课,有助于增强港人对国家发展进步的客观认知,以及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不俗基础科研实力的香港,已多次参与国家航天项目,港人对国家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及当中的香港贡献也欢呼喝彩、倍感荣耀。随着香港科技发展深度融入国家科创体系,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香港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能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来。

  令人欣喜与期盼的是,有国家航天专家表示已做好在港选拔航天员的技术准备,这意味着港人今后也有机会为国“征空”。

  蓝色是梦想,红色是基因。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飞天梦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最终变成现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支撑着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勇攀科学高峰。正是这种为国争光的家国情怀,让航天人在面临选择时能够信念坚定,在面临挑战时能够迎难而上,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舍小家为国家。

  这一腔无私奋斗奉献、与国同甘共苦的忠诚热血,正是当下香港社会所必须具备和珍视的可贵品质,也是“东方之珠”走出风雨、再创辉煌的不二法宝。面对波云诡谲的国际局势、反复不定的疫情考验、大是大非的历史抉择,香港同胞应继承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旗帜鲜明地讲爱国,理直气壮地谈担当。在国家和特区召唤之时,香港各界要继续发扬先辈为家付出、为国奉献的胸怀与品格。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国家航天事业的兴旺发达,是今日中国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生动写照。国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足以凭国力之盛,为香港遮风挡雨、劈波斩浪。在香港由乱及治、由治到兴的历史转折中,香港各界要坚定爱国爱港信念,坚持与国同心同向、同行同兴,继续发扬同舟共济、进取拼搏、敢为人先的狮子山精神,让爱国奋斗成为香港社会重新出发的最大公约数和航向标。

     新华社香港6月24日电

 
航天专家: 航天强国梦要靠有理想信念的年轻一代来实现
航天专家:
航天强国梦要靠有理想信念的年轻一代来实现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香港6月24日电(记者刘明洋、周文其)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2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成航天强国是航天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这个梦想要靠有理想、有信念的年轻一代来实现,当然也包括香港青年。这是国家赋予的使命,社会给予的责任。

  戚发轫表示,国家把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目的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力量。戚发轫说,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强国梦就是现在年轻人应有的理想信念。我们那一代是解决有无问题,现在年轻人要做到赶超,任务艰巨。年轻一代必须要有梦、要创新,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相信包括香港青年在内的年轻一代肯定比我们老一代干得更好。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与香港科研工作者合作有关探月项目过程中,深深感到港方人员在科研方面很有特长,能力很强。他们信念坚定、勇于承担,遇到困难时不是躲避,而是想各种办法去解决困难和问题,能够在很苛刻的条件和要求下顺利实现研制目标,展现出认真负责的专业精神。

  在谈及23日到香港大学讲座交流的感受时,胡浩表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专业,也很关注我们有关工程的进展情况,希望他们学有所成,今后能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航天专家对话香港青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航天专家对话香港青年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香港6月24日电(记者王茜、周文其)两个小时的报告结束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走下讲台,刚刚沉浸在报告中的香港大学生热情向前,团团围在他的身边,要求提问和合影签名的声音融成一片。

  这是国家航天科学家团队在香港的“常规待遇”。

  23日起,国家航天专家大规模组团陆续走进香港校园。负责“神舟”“长征”“嫦娥”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6位“硬核”航天专家,赴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6所中学举办讲座,激励青年学子树立科学梦想和自立自强的科技自信。

  “最高尚的爱、最伟大的爱是爱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23日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讲座上说,希望航天精神能够影响香港年轻人,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则向香港大学赠送了国旗。他寄语广大香港学子:“希望同学们,特别是有志于航天事业的同学们,不负韶华,在为国家事业的奋斗中建功立业,创造更大的辉煌。”

  24日,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们现场聆听了四场高质量讲座——龙乐豪、孙泽洲、谢军和张熇分别出场,共同点燃香港青年对航天和报国的热情。

  “我问了关于可回收火箭的问题。”围在龙乐豪身边迟迟不愿离开,16岁的郑巧仁对能够和龙院士面对面交流很是激动,“龙院士给我讲解了这类火箭的原理,让我对火箭有了更多认识”。

  22岁的香港大学学生陈炳丞第一个举手向龙院士提问:“您可以透露一些远期的载人航天计划吗?会不会把航天员送到火星?”

  龙院士笑着回答说,目前国家没有载人到火星的计划,但也在不断积累有关技术。希望下一代继续努力,有机会登陆火星。

  “我原本就对载人航天很感兴趣,”陈炳丞说,“载人探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很为国家感到自豪”。

  对于与天问一号有关的问题,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指出,天问一号翻开了中国星际探测的新篇章,未来还将通过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环绕等航天重大工程的实施,实现技术上新突破、科学上新发现,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参加了香港大学两场讲座的凌悦仪说,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航天人克服了不少困难、解决了很多问题,终于令天问一号探火成功。

  在香港理工大学,关于“北斗织网”和“嫦娥升天”的报告时间远超活动预计,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更“遭遇”了“追星”者的“甜蜜轰炸”。

  “谢老师,能请您签个字吗?”一位女生递上早已准备好的小本子;“张老师,能与您合个影吗?”操着一口港味普通话的男生挤到了张熇的身边。

  更让人们钦佩的,是两位航天专家对问题的精彩解答。

  “未来如何选择课程,才能有机会为‘北斗’作出贡献?”一名特意来听报告的香港中学生问。

  “北斗是一个多学科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优秀人才,特别希望有化学和物理专业的人才加入。”谢军认真回答。

  张熇是访港“天团”中唯一的女性。“张老师,作为一名女性,既要为家庭负责,又要承担国家任务,是什么支撑您走下来的呢?”

  “在智商、情商方面,女性和男性是没有差别的,如果选择继续参与航天工作,那就需多一点智慧,多一点自律。”张熇说。

  时间有限,热情不止。科学家“天团”连日来的活动已成城中热话,不仅激发了港人的航天科研热情,更提升了港人的爱国心和自豪感。

  听完讲座后,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大一学生伍浩然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有了更深刻认知。“以后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自己也参与到‘北斗’这样的伟大事业中。”

  听了谢军的讲座后,就读机械工程专业的王大鹏暗暗定下了未来的方向——“希望个人的发展能够与国家紧密结合,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贡献。”

 
栗战书同基里巴斯议长里特举行会谈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视频方式同基里巴斯议长里特举行会谈。
  栗战书说,在习近平主席和马茂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基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政治互信持续增强,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显著。两国携手抗击疫情,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中基关系,愿同基方一道,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基关系取得更多成果。
  栗战书指出,事实证明,中基复交顺应了国际大势和时代潮流,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一贯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定支持基方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方赞赏基方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的坚定支持。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希望基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双方要不断加强政治上相互支持,夯实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加强多边协调,共同捍卫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化经贸投资、基础设施、海洋渔业等领域务实合作,扩大在文教、青年、体育、卫生等方面的交流,继续携手抗疫,推动构建中基卫生健康共同体。中方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与包括基里巴斯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
  栗战书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强调中国全国人大愿同基里巴斯议会密切友好往来,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为促进两国关系和两国人民福祉作出积极贡献。双方可通过灵活方式,深化各层级交往合作。及时批准、修订有利于双边关系发展的法律文件,为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开展立法、监督和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助力实现各自发展目标。加强在国际和地区立法机构组织及有关国际会议中的沟通协调。
  里特表示,基方十分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感谢中方在抗击疫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给予基方的支持。希拓展双方在经贸、投资、旅游、基础设施、抗疫等领域的合作。基议会愿进一步加强同中国全国人大的交流,促进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汪洋出席全国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并讲话 切实增强政协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
汪洋出席全国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并讲话
切实增强政协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全国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做好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是人民政协内在、内生的职责和使命,是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作用的必然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把握特点规律,切实增强政协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广泛凝聚起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作出积极贡献。

  汪洋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协和地方各级政协高度重视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进一步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丰富拓展平台载体,切实加强协作配合,工作成效显著,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发挥了政协的独特作用。

  汪洋强调,新时代政协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新时代政协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党对政协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掌握政协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立足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专门协商机构的特点优势,把凝聚思想政治共识作为着力点,在平等协商中寻求一致性,扩大共识度。要突出委员主体作用,引导委员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完善政协组织委员、委员引导界别群众的工作格局,鼓励支持委员努力争做党的政策宣传员、思想政治引领者、界别群众贴心人。要持续创新政协宣传思想工作手段载体,研究把握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传播共识、凝聚人心的特点规律,切实加强政协新闻舆论阵地建设,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讲好政协履职故事,把政协新闻媒体打造成为宣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政协工作要求的重要阵地。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卢展工、马飚、夏宝龙、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出席会议。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情况。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办公厅和各专门委员会、各省区市政协、副省级市政协、部分基层政协负责同志,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和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会议,17位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中央和国家机关“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召开 丁薛祥出席并讲话
中央和国家机关“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召开
丁薛祥出席并讲话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大会6月2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书记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讲话。

  丁薛祥强调,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机关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丁薛祥肯定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和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肩负着重大职责使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做坚定信仰信念、永葆对党忠诚、竭诚服务人民、勇于担当作为、严守纪律规矩的模范,进一步当好“三个表率”,做到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会议表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349名优秀共产党员、26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09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机关党委负责同志、受表彰的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代表参加会议。

 
黄坤明考察庆祝建党百年活动新闻中心时强调提供优质高效媒体服务 营造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浓厚舆论氛围
黄坤明考察庆祝建党百年活动新闻中心时强调提供优质高效媒体服务
营造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浓厚舆论氛围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考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强调要发挥好新闻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热情服务、精心组织、确保安全,提供优质高效的媒体服务,推动形成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浓厚舆论氛围。

  黄坤明来到记者接待大厅、融媒体体验室、外宣展品台、新闻发布厅等区域,认真了解新闻中心功能设置和运行情况,对新闻中心各项准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黄坤明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备受关注,全党全国乃至全世界高度期待。要集中优势资源,追求精益求精,全方位、全景式呈现庆祝活动盛况,大力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浓墨重彩展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作出的历史贡献,生动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创造新辉煌。要充分考虑境内外不同媒体记者采访报道需求,加强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组织好新闻发布会、集体采访等,精细化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建好用好新闻中心新媒体平台,把新闻中心打造为温馨的“记者之家”,让记者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建党百年各项庆祝活动中。

 
儿童眼健康新规来了 0至6岁儿童可享13次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
儿童眼健康新规来了
0至6岁儿童可享13次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徐鹏航)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其中明确,为0至6岁儿童提供13次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0至6岁是儿童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状况影响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国家卫健委有关专家表示。

  据介绍,这一时期发生的眼部疾病及视力不良,如未及时诊治,可能影响儿童眼球发育,导致儿童视觉发育迟滞,即使戴镜矫治也无法恢复为正常视力,一些严重眼部疾病甚至会致盲。因此,0至6岁是开展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的重要时期。

  服务规范明确,根据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眼及视觉发育特点,结合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时间和频次,为0至6岁儿童提供13次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

  国家卫健委有关专家表示,儿童视觉从出生开始逐步发育,不同年龄段需要筛查、诊断和干预的眼病不同,每个年龄段眼保健重点也不同。服务规范聚焦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明确要求不同时期开展不同检查。

  服务规范指出,0至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主要由具备相应服务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县级医疗机构提供。

 
商务部:加快推进落实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   据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王雨萧、于佳欣)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4日说,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取消对二手车交易的不合理限制,加快推进落实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进一步便利二手车交易。
  高峰在商务部当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升级换购在汽车消费中的占比逐步提高,二手车交易市场潜力巨大。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便利二手车交易、推动二手车信息开放共享、创新二手车流通模式等四个方面,着力推动二手车市场加快发展。
  他表示,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汽车等大宗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完善二手车流通领域相关政策措施,持续释放二手车消费潜力,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推动我国汽车市场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空集装箱短缺情况得到缓解   据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周圆)“我国造箱企业加大生产力度,月产能已提高至50万标箱,5月份我国主要港口的空箱短缺量已经降到1.3%,空箱短缺情况得到有效缓解。”针对近期国际集装箱班轮市场的“一舱难求、一箱难求、运价持续上涨”现象,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24日说道。
  在当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赵冲久分析,运价上涨是由供需矛盾决定的。随着国民经济稳定恢复,集装箱外贸运输需求快速增长,而受疫情影响,境外港口作业效率降低,大量空集装箱回运困难。加之受苏伊士运河堵航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航线运力持续紧张,运价上涨成为全球普遍现象。
  赵冲久表示,交通运输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运输保障工作,保证民生物资、防疫物资等重点物资运输。同时,积极协调国际班轮公司加大中国出口航线的运力和集装箱的供给,在中国大陆的主要航线上,今年1月至5月,各主要班轮公司投入的舱位数大幅增长,其中北美航线运力达到551万标箱,比去年同期增长65%,欧洲航线运力也比去年同期增长38%。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和各国相继复工复产,水运市场会逐渐回归常态。”赵冲久介绍,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引导国际班轮公司持续加大中国大陆出口航线运力供给;提高集装箱周转效率,确保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加强海运口岸的收费监管,依法查处违规收费行为。
林郑月娥:香港将迎来多元发展的更好未来   新华社香港6月24日电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4日在2021财新夏季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时表示,近年来,香港的金融和相关金融科技业务加快发展。在国家支持下,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在经济、民生、社会发展各方面都迎来更好的未来。
  林郑月娥说,过去一年,在中央的支持下,香港特区整体上出现了根本性的正面发展。香港国安法的出台和特区选举制度的完善,确保“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行稳致远。“在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有了保障后,我有信心香港无论在经济、民生、社会发展方面都会迎来更好的未来。”她说,香港经济在2021年第一季度已明显改善,国家“十四五”规划也让人对香港的前景充满信心。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的金融系统在过去两年动荡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在现有的稳固基础上,特区政府会全力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有关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内容。
  她说,特区政府会继续推动各项互联互通计划的进一步优化,将香港和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上新的台阶。特区政府也会继续与业界和内地探讨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的渠道,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特区政府还会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包括引进新的基金结构等,让香港有更多途径吸纳海外资本。在风险管理方面,特区政府正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新的保险业务发展,并优化监管制度,以促进香港和内地保险市场的互联互通。
  林郑月娥表示,特区的金融科技生态圈也蓬勃发展,目前落户香港的金融科技企业已超600家。特区政府还通过优化金融基建及加强与内地及海外地区互联互通,推动业界前进。
  林郑月娥说,香港未来的机遇还包括创新科技、航运、贸易、法律服务、文化艺术等方面,经济发展肯定会更多元、更有活力,前景令人兴奋。只要香港特区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用好中央给特区的支持,积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一定可以克服挑战,再创高峰,继续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国际奥委会点赞北京冬奥阶段性“成绩单”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王楚捷、姬烨)向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持续迈进、推动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冬季运动旅游目的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在筹办期取得的实际成果,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赞许。
  近日,国际奥委会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发布2020年度遗产报告》为题,发文介绍北京冬奥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为广大民众、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长期收益。文章点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中的四大亮点——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把中国打造成为冰雪运动新目的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支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并对其做了详细介绍。
  该文表示,北京冬奥会正在帮助中国成为当地和海外游客新的冬季运动旅游目的地。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作为奥运标准的场馆,将在赛后成为冬季运动、旅游休闲的新地标和年度旅游目的地,而张家口赛区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将冬奥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建设中去,无论在夏季还是冬季,游客都能在此找到乐趣。
  国际奥委会同时引用了报告中的多项数据,来介绍北京冬奥在拉动就业方面取得的成效。
  以张家口市为例,北京冬奥会助力当地全面发展,打造了脱贫攻坚的新示范,截至2019年底,张家口市贫困发生率从建档立卡初期的30.24%降至0.39%,而崇礼这座塞外小城,贫困发生率更是从2015年的16.81%下降至0.038%。
  据统计,崇礼区每5人就有1人从事冰雪相关工作。截至2019年底,崇礼已建成滑雪场吸引当地就业人员近2000人,占全部员工人数的90%以上,已建成的星级酒店提供就业岗位1622个。
  此外,该文同时提到了北京冬奥完善低碳交通体系、深入推进低碳冬奥,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五棵松体育馆为代表的双奥场馆,最短仅用6小时,就可以完成夏季运动场地和冬季运动场地的转换;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所在的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也将在赛后成为综合性孵化器,推动体育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丽香铁路建设有序推进
丽香铁路建设有序推进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6月24日拍摄的丽香铁路金沙江特大桥(无人机照片)。目前,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丽香铁路)建设正在有序推进,路基、桥梁已完成97%,全线20座隧道已贯通16座,3座车站站房已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铺轨工程完成13公里。  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整治形式主义老问题新表现 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中央办公厅有关负责人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情况专访
整治形式主义老问题新表现 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中央办公厅有关负责人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情况专访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将整治形式主义与为基层减负工作结合起来,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持续抓好落实。日前,中央办公厅有关负责人就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有关情况,接受了记者专访。

  问:请介绍一下党中央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有关背景。

  答: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历来重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960年,毛泽东同志针对区乡工作存在的“会议多、文件表报多、人们蹲在机关多、事务多、一般号召多”等问题作出指示,“一定要创设条件,使这种官僚主义走向它的反面”。邓小平同志提倡“开小会,开短会”,“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作过许多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新使命,把党的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察觉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整治“四风”中并没有真正压下去,甚至成为侵蚀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必须坚决予以克服。2018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份反映基层干部工作和心理负担重的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随后又于当年8月、12月接连作出重要指示,严肃指出下去督查的太多,检查考核过多过频,基层不堪负担,明确要求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并亲自谋划设计、直接指挥部署,拉开了新时代我们党集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坚决遏制文山会海不良现象,必要的督查、督导、指导要规范进行;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对广大基层干部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让大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自上而下,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自觉起示范带头作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必须持之以恒抓下去,加强源头治理,创新制度机制,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做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问:3年来,党中央就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了哪些重要决策部署?

  答:党中央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打出一套组合拳。召开重要会议进行研究部署。2019年度和2020年度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连续听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汇报,分析形势,查摆问题,部署工作。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多次研究部署基层减负工作,中央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明确要求,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意为基层减负。连续印发文件步步引向深入。聚焦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突出问题,党中央连续4年印发文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2018年,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对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督查检查考核的总量控制和计划管理划出硬杠杠。2019年,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首次就基层减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020年,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纠正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八项实际举措,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2021年,印发《关于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2021年为基层减负工作主要措施及分工方案》,查摆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改头换面的新表现,逐项提出解决措施。身体力行作出表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真情关爱基层干部,在参加全国两会审议和到地方考察召开座谈会时,明确要求省委书记、省长少讲几句,让基层同志多发言;到地方考察时直奔基层一线,当面听取基层同志心声,还专门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着力解决大家的操心事、烦心事。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从分管领域抓起,从自身做起,带头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意为基层减负。

  2019年3月,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以下简称中央层面专项工作机制),由中央办公厅牵头、8家中央部门参与,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督促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将反对形式主义与为基层减负工作结合起来,建立中央层面的专项工作机制,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问:在整治文山会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针对有的地方和部门惯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空话套话多的老大难问题,提出硬性要求,如明确2019年“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以刚性约束倒逼提质增效;制定具体标准,明确规定什么文可以发、什么会可以开,哪些文不该发、哪些会不该开,制定负面清单,清理灰色地带;实施动态监测,对地方和部门发文开会情况建立台账、定期通报,按季度对账清账,发现超标准发文开会苗头及时提醒、督促纠正。2019年,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发文和开会数量同比降幅均超过30%;2020年,各省区市发文和开会数量同比减少28%、30%,中央和国家机关发文和开会数量同比减少14%、60%。同时,穿靴戴帽的文件少了,言简意赅的文件多了,大呼隆、走过场的会议少了,讲短话、解决问题的会议多了。2020年2月23日,党中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直接开到县团级,全国17万人参加,基层同志直接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效率高、反响好。这两年的全国两会,压缩会议规模、时间和议程,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效果。

  问:对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针对一段时间以来督查检查考核多,有的简单机械、过度留痕,甚至一副钦差做派、动辄追责问责,基层干部深感压力山大的问题,实行总量控制,从中央和国家机关做起,明确每个中央部门原则上每年搞1次综合性督查检查考核,要求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减少50%以上;严格审批报备,连续3年制定中央和国家机关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明确开展全国性督查检查考核需报党中央审批,其他事项报中央办公厅备案审查,未经报批不得开展;改进方式方法,纠正阵仗声势大、层层听汇报、大量索要台账资料等做法,提倡直奔现场、当面问计等方式,既发现问题,又帮助基层解决问题。3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督查检查考核从近900项减至列入计划的47项,减少了94.8%;各省区市层面的由12700多项减至1187项,减少了90.6%。除了常规的督查检查考核,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纪检监督、巡视巡察、考核考察等事项,形成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合力。

  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还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答:在整治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的同时,紧盯形式主义新表现,不断深化拓展,坚决予以整治。比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初一些地方和部门搞“表格抗疫”、“口号抗疫”、“文件防疫”,但就是“解决不了一个口罩、一瓶消毒水”的问题,及时查处典型案例,公开通报,严肃纪律,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比如,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过多过滥、走样变味、强制点到打卡等问题,在全国集中开展政务APP清理规范,促进健康有序发展,为基层干部卸下指尖上的负担。比如,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执行中央政策、落实中央要求搞“一刀切”、层层加码的问题,推动相关地方和部门制定政策时加强调研论证,多听取基层意见,做到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央层面专项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开展工作的情况。

  答:3年来,中央层面专项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责分工,拿出为基层减负的“干货”,取得了实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把为基层减负融入纪检监察工作各环节,加大查处曝光力度。中央组织部加大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大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和提拔干部的力度。中央宣传部组织有关新闻单位,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央改革办推动出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文件,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列入机关党建工作重要内容,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担当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考察调研工作,将减轻基层负担作为一项重要要求抓紧抓实。国务院办公厅依托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问题线索,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

  中央办公厅在全国建立38个基层减负观测点,定期派干部蹲点调研,与基层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下看上,摸清实情,提出对策建议,及时向党中央报告。

  问:如何巩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成效?

  答:3年来的工作实践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的鲜明态度,体现了心系基层、关爱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情怀,树立了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工作导向。大家反映,现在,各级领导干部脑子里都有了为基层减负这根弦,少给基层添乱、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的氛围正在形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基层干部卸下了不少无谓的负担,对此是有感的。但也要看到,这项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如有的对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核心要义领会不够深刻,有的把精文简会简单理解为减少发文和开会数量,有的对同一件事层层召开视频会议并且要求县乡村干部反复参会、重复陪会,有的开展督查检查考核仍吹毛求疵、把各种责任都往基层推,等等。

  下一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发挥中央和国家机关的表率作用,构建上下联动、直达基层、科学高效的工作格局,发扬斗争精神,拿出钉钉子的韧劲,紧盯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扭住不放、露头就打,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对基层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坚持换位思考,多体谅基层同志的所忧所难、所愿所盼,“多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让大家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上来。

 
王晨在内蒙古进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时强调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 以良法善治守护好绿水青山
王晨在内蒙古进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时强调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 以良法善治守护好绿水青山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4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22日至24日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内蒙古进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加强固废法实施和监督,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良法善治守护好绿水青山。

  执法检查组先后在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地开展检查。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生盖营村和赛罕区万正尚都小区,察看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情况,要求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推动全民参与,推进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在敕勒川,考察三万亩草原生态恢复保护、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的进展。在大青山前坡沙坑公园,检查将废弃沙坑改造为市民生态休闲公园取得的成效。在路雅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和乌兰察布瀚蓝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华新绿源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建筑垃圾、废旧电子产品、工业危险废物等无害化处理及再生循环利用情况,鼓励企业创新科技、化废为宝,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担负起社会责任、发挥主体作用。检查组听取了自治区贯彻实施固废法情况汇报,与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座谈,并开展了随机抽查。

  王晨指出,内蒙古认真贯彻实施全面修订后的固废法,依法对固体废物进行严格监管、专项整治和科学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也还存在对固废法宣传普及不够、原有粗放型经济带来的固废排放量大和防治难度大、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弱项需进一步加强。

  王晨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毫不松懈付出更大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法规配套,加大执法力度,支持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生态环保领域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在内蒙古期间,王晨一行还参观了集宁战役纪念馆。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中俄两军关系、军校招生等答记者问 军校招生均应达到各省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线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中俄两军关系、军校招生等答记者问
军校招生均应达到各省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线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梅常伟)国防部24日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就中俄两军关系、军校招生等回答记者提问。

搞“台独”就意味着战争


  任国强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中方坚决反对美台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坚决反对美方借台湾问题搞“以台制华”,坚决反对台湾方面“挟美自重”搞“以武拒统”。

  任国强说,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历史必然,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大势所趋,海峡两岸和平稳定是人心所向。“台独”是走不通的绝路,搞“台独”就意味着战争。美方应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壮大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美方应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军事联系。民进党当局必须清醒意识到,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任何妄图“倚美谋独”的分裂行径都注定失败。

  任国强说,解放军近日出动多型飞机在台海地区组织演训活动,是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需要采取的必要行动。解放军将坚决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职责。

中俄两军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深入


  任国强说,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方位发展、全天候运行。中俄两军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深入,为两国关系不断充实战略内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两军克服疫情影响,保持顺畅战略沟通,成功组织系列重要活动,在抗疫领域开展友好交流合作。

  任国强表示,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对于中俄两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国军队愿与俄方一道,坚定不移沿着两国元首指明的方向前进,密切战略协作,深化务实交流,为中俄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新贡献。

  军校招生均应达到各省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线


  任国强介绍,根据今年军队院校招生计划,共有27所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3万余人,其中军委直属院校1所、陆军10所、海军5所、空军4所、火箭军1所、战略支援部队2所、武警部队4所。

  任国强说,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标准条件有新的变化,今年起,全军院校招生(含武警)均应达到各省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线,考生在高中阶段体质测试成绩应达及格以上。

  任国强介绍,招收士兵学员的主要变化是,考学对象历年年度考核结果应当达到称职以上等次、历年个人年度军事训练成绩应当达到良好以上。在战区级以上单位认定的重大军事行动中获得表彰奖励、参加一线抗疫、执行维和以及护航等任务的考生享受相应加分和年限放宽政策。

 
我科学家创现场光纤量子通信新世界纪录
我科学家创现场光纤量子通信新世界纪录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合肥6月24日电(记者徐海涛)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科院院士、该校教授潘建伟及同事张强、陈腾云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刘洋等合作,近期突破现场远距离高性能单光子干涉技术,采用两种技术方案分别实现428公里和511公里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创造了现场无中继光纤量子密钥分发传输距离的新世界纪录。

  双场量子密钥分发是一种新技术,适合于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但量子信号特别脆弱,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声音、震动、温度变化等都会产生干扰,同时光缆的热胀冷缩效应,以及同一光缆中不同光纤间的信号串扰等,都使得现场实现非常困难。

  近期,潘建伟团队在连接山东济南与青岛的“济青干线”现场光缆上,基于王向斌提出的“发送—不发送”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研发出时频传输技术和激光注入锁定技术,将现场相隔几百公里的两个独立激光器的波长锁定为相同。再针对现场复杂的链路环境,开发了光纤长度及偏振变化实时补偿系统,并精心设计了量子密钥分发光源的波长,通过窄带滤波将串扰噪声滤除。结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尤立星小组研制的高计数率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他们将现场无中继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成码距离扩展至500公里以上。

  据介绍,上述研究成果成功创造了现场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新世界纪录,超过500公里的光纤成码率打破了传统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所限定的成码率极限。在实际环境中证明了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的可行性,为实现长距离光纤量子网铺平了道路。

 
坚守初心的为民本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示录之“宗旨
坚守初心的为民本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示录之“宗旨篇”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这是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拍摄的“半条被子”故事雕塑(2020年9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安蓓、樊曦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回首奋斗路,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在一起,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百年大党,初心不改;征程万里,本色依旧。
 
  立足“两个绝大多数”,追寻初心


 
  又一个7月将至,时间在前行中奏出一个世纪的华彩乐章。
 
  6月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在上海全新开馆。
 
  序厅两旁石墙上,镌刻着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从党成立初始就铭刻于“伟大的开端”。
 
  从最初仅有50余名党员的组织,到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领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何在?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173年前,《共产党宣言》用“两个绝大多数”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性质。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能够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阶级局限,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觉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历史重任扛在肩上。
 
  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汲取前进力量——
 
  西柏坡纪念馆,珍藏着一辆木制独轮小推车,被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制胜“法宝”。
 
  淮海战役中,就是用这一辆辆小推车以及船只、牲畜、挑子,数百万支前群众为解放军运送粮食、弹药,救护伤员……每一个解放军士兵背后,就有9个支援他的乡亲。
 
  “最后的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小推车承载的是人民的伟力,不仅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还推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创造伟力——
 
  1979年盛夏,深圳蛇口工业区破土动工,炸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工资制度,第一家由企业集团创办的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改革大潮风起云涌,一代代奋斗者挥洒汗水,蕴藏在亿万人民中的伟力被不断激活、持续迸发。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把人心向背作为执政成败得失的标尺——
 
  从革命战争年代“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张,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后规划“三步走”战略目标,到迈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人民,就是贯穿这部乐章的主旋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


 
  “人民”的分量有多重?
 
  “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亮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态度。
 
  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名党员迅速行动;最大程度提高检测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有一线希望,就全力以赴……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故事铭刻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沙洲村考察,专程看望了“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
 
  得知朱小红已经从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农家乐小老板,总书记欣慰地说:“你们家的变化也说明一个道理,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民服务,承诺了就要兑现。”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1948年,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
 
  福建东山岛,当年黄沙漫天、寸草难生。地处风口的山口村,全村一半多人常年流落他乡讨饭。
 
  县委书记谷文昌横下一条心:“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带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终让全岛黄沙变绿洲。
 
  谷文昌的墓就在东山,如今老百姓每年清明承袭着“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习俗。
 
  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黄文秀……百年征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为民、无私奉献,在人民心中铸就不朽的精神丰碑。
 
  “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字典中,‘人民’除了鲜明的政治和阶级属性之外,还有两个关键维度:‘最大多数’和‘每一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
 
  四川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彝语中意为“高山中的深谷”,地处金沙江大峡谷深处,是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
 
  为了把施工设备运进大山,轰鸣的直升机飞进了静谧的大山。这条3.8公里的通村公路,平均每公里造价超千万元。
 
  去年6月30日,公路通车了。24岁的阿达么友杂平生第一次踩在平展的柏油路上,兴奋得想哭。
 
  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延安枣园,《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77年前,一场载入史册的讲话在这里发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写入党章,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
 
  因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依靠人民创造千秋伟业,永葆初心


 
  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中国共产党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是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
 
  今年开年,电视剧《山海情》火遍大江南北,让闽宁协作爆红出圈。
 
  1997年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宁夏西海固,调研对口帮扶工作时提出实施“吊庄移民”,还亲自为移民村命名“闽宁村”。
 
  这一年,谢兴昌带领第一批13户农民来到闽宁村。经过20多年不懈奋斗,当年的贫困移民村发展成为拥有6万多人的特色小镇,人均年收入由500元增加到近1.5万元。“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
 
  谢兴昌就是闽宁村第一任村支书,也是《山海情》中马得福的原型人物。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宁镇原隆村,感慨地说:“闽宁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个宝贵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做一个示范,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鲜明清晰的执政指向——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必须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9年,作为全国首个村级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村,浙江丽水市遂昌县大田村核算出来“生态身价”1.6亿元,让村庄迎来了新变化。
 
  酒厂开在了半山腰,因为这里的山泉水;特色番薯种植引进来了,因为这里土质好;农家乐也开了好几家,吸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
 
  “真没想到,村里的空气和水这么值钱。”村民们满脸自豪。
 
  这是百折不回的坚定步伐——
 
  “十四五”起步之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1年2月25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被永久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挂出。从“扶贫”到“振兴”,中国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时代。
 
  启航新征程,开创新伟业。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饱含深情。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风华正茂。
 
  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最珍贵的传家宝
最珍贵的传家宝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田学明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一百年。一滴水折射太阳,每一个小家庭的故事,都从不同角度生动反映我们党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共同汇聚成精彩的中国故事。
 
  为此,本报开设“家史与党史”栏目,以小见大,透过家史话党史,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投稿邮箱:xhmrdxpl@163.com
 
  父亲的书柜里,珍藏着一张珍贵的请柬:周恩来总理的国宴邀请函。
 
  这是1959年1月,父亲在北京上学时,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受邀参加周总理接待访华外宾的国宴。父亲把它视若珍宝,珍藏至今。
 
  说起这张请柬,父亲热泪盈眶:“党对我的恩情,比阿佤山还高大,比澜沧江还深长,我终生报答不完。”
 
  父亲田学明是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一名退休干部。1940年,父亲出生在沧源岩帅的一个佤族部落。当时佤族还过着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原始生活。1949年,沧源解放。1952年春,党和政府在佤山盖起了学校,12岁的父亲第一次走进课堂,成了一名小学生。得益于党的好政策,18岁的父亲和几个成绩优异的孩子作为沧源县第一届佤族高小毕业生,被保送到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从初中一直读到大学毕业,成为沧源佤族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候家里穷,10年间一共才给了我10块钱,全靠党的好政策,免我学费,管我吃、管我穿、管我住,让我接受最好的教育,把我培养成才。”
 
  在北京上学的10年间,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学生代表,父亲有幸受邀参加周总理宴请外宾活动。父亲说,他是佤族部落后代中福气最大的一个。
 
  党的关怀改变了父亲的命运,也在他心里埋下了爱党报国的种子。
 
  1968年大学毕业,父亲可以留在北京,也可以留在省城,他却申请回到条件最艰苦的边疆任教。他到距离边境线4公里的沧源县南腊完小创办附设初中班,一年后又调到距离边境3公里的芒卡坝农业中学任教。这里是高温、高疟疾地区,工作生活条件更艰苦,他光着膀子和学生到烂泥田里插秧,光脚到20多公里外的孟定镇扛很重的柴油桶,虽然辛苦却无比充实。其间,父亲又有两次到省里工作的机会,他都婉言谢绝了,只说:“党培养了我,我要在边疆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新一代。”
 
  父亲不仅教授文化知识,还开展爱国爱党教育。一次,他在课堂上讲周总理的故事,深情朗读《周总理,您在哪里?》一文,全班学生深受感染,哭成一片。一次主题班会,父亲把一块从毛主席故乡带回的土块摆在讲桌上,唱《东方红》,讲毛主席的革命故事,最后让学生谈感想,同学们回答: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父亲从教25年,在边疆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的学生中如今有党政领导,有大学教授,有高级工程师,有优秀企业家,有基层干部,有农村致富带头人……看着一批批佤族孩子走出佤山,又学成归来成为建设边疆的新生力量,父亲比谁都高兴。
 
  2001年退休后,由于父亲在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造诣,有4家单位聘请他去工作,报酬丰厚,但他都谢绝了,主动申请到沧源县关工委尽义务。别人说他傻,有肉不吃啃骨头,他却说:“人傻没关系,但不能忘本,我的一切是党给的,只有为党工作我才能心安。”
 
  就这样,父亲凭着在当地佤族中的名望,当起了佤山红色文化宣讲员,到中小学校、机关单位、乡镇社区、偏远山寨,宣讲党的历史、长征精神、抗日故事、沧源解放史,宣讲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佤山的发展变化,引导佤族儿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父亲下基层宣讲,有时要坐两三个小时的农村客运汽车或者拖拉机,没有车就骑上他那台老旧的“永久”牌自行车,后来腿脚不灵便了,他就步行走路去宣讲。他站在讲台上,讲起党、讲起祖国,眼里永远闪着光。在关工委17年,他走遍佤山村村寨寨,开展宣讲百余场次,听众10万多人次。2010年,父亲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17年,被评为云南省“最美五老”。
 
  父亲经常到各个革命老区收集宣讲素材,每到一处他都认真做笔记,带回一包土或者小石头,回家后贴上标签,摆放家中正堂。母亲开玩笑说:“别家去旅游,都带土特产、纪念品,我家带的不是沙土就是石头。”父亲则严肃地说:“看见这些,就要想起共产党为我们老百姓打江山的艰苦历程,多少人流血牺牲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不仅我们要牢记,子孙后代也要牢记!”
 
  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历来严格,经常教育我们要牢记党恩、艰苦朴素,要遵纪守法、热爱工作。去年,他的两个孙子考上大学,家里举行家宴送行,我看到父亲口袋里隐隐约约露出两个厚厚的“红包”,心想,老爷子对孙子果然不一般。饭后,父亲把两个孙子叫到跟前,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两本鲜红的《党章》,双手交到他们手上,郑重说道:“共产党是我们佤族的恩人,进入大学要认真学习、好好表现,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入党,为党作贡献,这本《党章》就是我送给你们上大学的礼物。”在父亲面前,我感到自己又肤浅了。在父亲的教育下,4个子女都入了党,两个孙子也成为在校大学生党员。
 
  如今,父亲已是耋耄之年。他用最质朴的方式,一生感恩党、热爱党、忠于党,是留给我们家最珍贵的传家宝。
 

 
  口述:田娅霓 田学明的女儿、云南省临沧市交通运输局民航科科长
 
  整理:字学林
 
中央军委组织党史专题学习 深入学习党领导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经验启示
中央军委组织党史专题学习
深入学习党领导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经验启示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梅常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24日组织党史专题学习,回顾党缔造和领导人民军队建立的卓著功勋、创造的历史经验,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进一步凝聚听党指挥、奋斗强军的意志力量。

  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经验启示,最内在、最鲜亮的在于人民军队党缔造、人民军队为人民,在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军队绝对听党指挥,在于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指导理论和战略指导,在于军队建设发展始终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融为一体,在于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要坚决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以更宏阔的视野,把党史军史学习好,把宝贵经验发扬好,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开创强军新局面。

  会议强调,领导干部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严的标准要求,带头把学习党的历史这门“必修课”修好,在认清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上不断有新收获新进步,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切实扛起时代赋予的强军重任。要在感悟思想伟力上下功夫,往弄清思想源流根脉上深,往悟透中国自己的“理”上深,往聚力破解时代课题上深,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学懂弄通做实。

  会议强调,要在践行初心使命上下功夫,深刻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历史的一条红线,一切工作都用初心使命来匡正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革命精神的传承者、奋斗强军的实干者。要在研析胜战之道上下功夫,坚持学史为战、以史资战,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领悟我军战略战术的精要,学好用好军事辩证法,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的强大威力。要在推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突出抓好政策制度落地,加紧提升科技素养,着力加强战略管理,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参加学习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主持专题学习并讲话,中央军委委员魏凤和、李作成、苗华、张升民参加学习讨论。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领导列席会议。

 
一次深入的党史学习 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获广泛关注
一次深入的党史学习
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获广泛关注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白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有关部门摄制的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自6月20日起在央视播出以来,获得社会广泛关注。观众表示,该片用翔实史实、生动故事全景讲述党的百年历史,观看专题片是一次深入的党史学习。

  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刘依平说,这部文献专题片宏观、立体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经过。大量航拍、长焦镜头的运用,以及珍贵历史档案、影像资料的引入,营造出宏大的历史感,对观众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河北省公安厅特勤局四级高级警长李重阳说,专题片堪称“党的影像大传”,丰富的史实、深情的讲述,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大气魄、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宗旨,对广大观众来说,是一次深入的党史学习。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认为,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以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为表现主题,将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汇集起来,以精到的构思、精彩的故事、精辟的思想与精致的叙事,全面描摹了百年党史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画卷,是庆祝建党百年的影像佳作。

  “这是对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讴歌,对革命岁月中所有烈士的赞颂。一折折故事,一幕幕画面,催人泪下,振奋人心。致敬这部优秀的作品,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更多地了解过去,更好地珍惜当下,更自觉地传承无私奉献精神。永远跟党走,将成为我们坚定的信念。”网友“纳兰青格”表达观看这部文献专题片的真实感受。

  还有网友表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部文献专题片中,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英烈故事,也让我们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英雄。在党的百年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怀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让人深切感受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是对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最好诠释。

 
电视剧《大决战》再现解放战争史诗动画片《林海雪原》《延安童谣》暑期播映
电视剧《大决战》再现解放战争史诗
动画片《林海雪原》《延安童谣》暑期播映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白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大决战》将于25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该剧以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为背景,全景展现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辉煌历史,诠释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谛。
 
  据出品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介绍,《大决战》从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民生等多个层面描写解放战争,由高希希任总导演,黄剑东任总编剧,唐国强、王劲松、于和伟、刘涛、苏青等主演。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白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创动画片《林海雪原》《延安童谣》将于今年暑期开播。
 
  动画片旨在再现红色经典,讲述难忘战争岁月,礼赞革命英雄对党忠诚、不畏牺牲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信仰。
 
澳门青少年国情知识竞赛聚焦“百年梦想”
澳门青少年国情知识竞赛聚焦“百年梦想”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澳门中学生在“第十三届青少年国情知识竞赛”总决赛上。
       新华社记者张金加摄
 
  
 
  新华社澳门6月24日电(记者刘刚)由国情教育(澳门)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青少年国情知识竞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24日在澳门举行,培正中学、教业中学和旅游学院分别夺得了两个中学组和一个大学组的冠军。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的活动以“百年梦想 全面小康”为主题,希望助力澳门青少年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
 
  比赛吸引来自澳门24所学校的队伍参赛,经过三个回合的激烈竞逐,最终培正中学、教业中学和旅游学院在各自组别夺冠;濠江中学、培华中学和澳门科技大学获得亚军;镜平学校、东南学校和澳门大学则分获季军。
 
  主办方国情教育(澳门)协会会长王海涛表示,这一赛事致力提升澳门青少年对国情的认识,至今已吸引逾10万人次参与。今年的比赛于6月初启动,近8000位青少年参加了初赛,达到了在校园普及国情知识的成效。
 
  本次赛事前三名的获得者及学校代表将于8月获邀到陕西进行为期4天的参观访问,学习国情、党史知识,进一步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认识和了解。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胡浩、赵旭)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教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培育了一代代追梦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让每一个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教育是民生大事,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必须握紧改革之钥,筑牢公平之基。

  群山连绵。在半山腰,一排楼房矗立,国旗迎风飘扬,琅琅读书声在山间回荡。这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哈卜吗村小学。

  多年前,这里的教室用木桩做墙、糊上泥巴挡风,每到开学前几天,老师们还要当木匠,修补课桌椅。如今的学校,教室宽敞明亮,上课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室有3500册各类图书,食堂里的饭菜营养可口,宿舍里当年的木板床换成了高低床。

  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23个省份、95.3%的县级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91亿人次、资助金额达7739亿元。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的农户们觉得,要致富、要振兴,还得靠科技、靠教育。

  六枝特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是猕猴桃生长适宜区,但此前由于种植技术含量高、周期长、前期投入较大,大家对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合作,为六枝特区量身打造了一份猕猴桃产业规划,引进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猕猴桃品种,分别在不同海拔的村寨建立优良品种示范基地。从“输血”到“造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是关键。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学校和专家团队为农户们开展猕猴桃全产业链技术培训,为当地培养了一支稳定的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建设国家尊重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是国家全面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

  “十三五”期间,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2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


  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离不开教育;提供创新成果、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更离不开教育。

  在今年5月举办的北京科技周活动上,科技冬奥展区内,由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高山滑雪智能跟踪拍摄系统亮相。通过人工智能识别运动目标主体并锁定,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对选手的全自动对焦拍摄。

  “再过不到一年时间,北京冬奥会将拉开帷幕。这套系统将助力明年高山滑雪项目的电视直播。”该项目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教师褚旭红说。

  近年来,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高校不断提升新时代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提供着有力支撑。作为创新的源头活水,基础研究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意义。围绕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教育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并将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面对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趋势,教育部完善学科专业目录,将“交叉学科”列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带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培养创造型、复合型人才。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为“核”隐姓埋名28年,这份文件揭开秘密
为“核”隐姓埋名28年,这份文件揭开秘密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一九八六年七月四日,当时的核工业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建议授予邓稼先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请示》,这时的邓稼先已隐姓埋名二十八年。  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于佳欣)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在中央档案馆保存的一份文件中,仿佛依然能听到邓稼先肯定的回答。

  “二十八年来,从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试验成功,到第二代战略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关键时刻,他总是亲自进入现场考察,充分表现了强烈的责任心和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

  1986年7月4日,当时的核工业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建议授予邓稼先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请示》。这份文件中对邓稼先的评价,让人们看到这位全国劳模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展现的崇高风范。

  这时的他已隐姓埋名28年。

  半辈子默默无闻,一生无怨无悔,这究竟是怎样的选择?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尊严,中国作出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

  1958年秋,组织找到当时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的邓稼先,对他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你愿不愿意参加这项需要严格保密的工作?

  加入这项工作,意味着结婚才5年的他,将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子,从此开始隐姓埋名、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但邓稼先没有犹豫,义无反顾接受了这一重任,成为中国原子弹研究工作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做好了这件事情,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就是为它死也值得!”对邓稼先当时坚定的表态,妻子许鹿希这样回忆说。

  从此,邓稼先的身影从熟悉他的人们视野中消失了,他的名字从学术刊物上消失了……带着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他和同事们投身到祖国最荒凉偏僻的戈壁滩。邓稼先带领一群年轻科研工作者,没日没夜,用算盘算,用计算尺算,用手摇计算机算……光演算纸就扎成几十个麻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1964年到1986年,中国一共做了32次核试验,有15次是邓稼先亲自参与或指挥的。上世纪70年代末,一次核投试事故中,他不顾阻拦,坚持独自一人去前方寻找核弹碎片,也是那一次,为他日后的健康埋下隐患……

  就在这份文件递交国务院13天后,1986年7月17日下午,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邓稼先接过了全国劳模证书和奖章,他说:“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

  12天后,他在北京去世,享年62岁。

  “邓稼先多年来不计名利,一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担风险,身先士卒……”文件中对邓稼先的描述并没有华丽词语,然而每个字他都当之无愧。

 
“军营青年”张志敏: “入党是起点,做合格党员永在路上”
“军营青年”张志敏:
“入党是起点,做合格党员永在路上”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鲜红的党旗前,下士张志敏郑重地举起右拳,高声宣读入党誓词。

  “从曾祖父到我,我们全家四代从军,出了5名共产党员。”张志敏说。

  2018年底,19岁的广西青年张志敏穿上军装,来到了战功赫赫的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

  从烈士陵园军旗下的铮铮誓言,到连队荣誉室退役多年老兵的深情讲述,张志敏的心一次又一次被触动——是什么让先烈们甘愿付出生命去捍卫祖国领土?是什么让一代代官兵将人民举过头顶?

  “是前辈们铁心跟随的共产党。”张志敏找到了答案,并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19年初,全旅公开选拔参加陆军首届边海防专业比武参赛队员。“这是检验自己实力、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机会。”张志敏通过层层选拔,进入集训名单。

  作为一名入伍不到半年的新兵,张志敏不但要适应高强度体能训练,还要快速学习掌握很多从未接触过的技能课目。“狭路相逢勇者胜。”曾祖父的教诲,让矢志向党的张志敏愈战愈勇。

  最终,张志敏获得士兵战斗技能单项第二、士兵综合成绩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荣立二等功,被南部战区陆军表彰为“爱军精武标兵”。

  连队党支部决定给张志敏压更重的担子,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2019年12月,入伍刚刚一年的张志敏被任命为班长。作为上等兵班长,张志敏深知,这是党组织对自己的考验,责任重大。

  张志敏时刻都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连队党支部帮带指导下,全班整体风貌焕然一新,训练成绩跃居全连第一。

  “行动就是张志敏最好的入党申请书。”旅长邹锐说。2021年1月29日,张志敏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要用一生去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张志敏坦言,“入党是起点,做合格党员永远在路上。”

(记者于晓泉、刘一诺)

新华社南宁6月24日电

 
“养猪青年”盘成慢: “我也想入党,为群众干实事”
“养猪青年”盘成慢:
“我也想入党,为群众干实事”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有许多“90后”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展现出新时代有为青年形象。1991年出生的盘成慢是其中一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盘成慢所在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满镇大广村是“外防输入”最前线。看到村里的党员干部们夜以继日在疫情防控卡点值守,盘成慢受到很大触动,尤其是老党员走在前、带头干,让她深受教育,她主动加入防疫队伍,并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关键时刻,群众都在看党员。”盘成慢说,“我也想入党,为群众干实事。”

  2020年2月8日,盘成慢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在申请书中写道:“鲜红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坚定了大家抗击疫情的决心,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崇拜和敬仰”。

  排查外来人员,宣传防疫知识,为11个疫情防控卡点捐赠生活和防疫物资,捐款5万余元帮助残疾人、40户贫困户解决生活和就医等困难……盘成慢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入党初心,赢得了党组织和村民的信赖。村民们都称赞她是一个热心肠的青年。

  2020年3月23日,盘成慢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党的教育和考验。

  “性格温和、说话少、朴实。”这是勐满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林依依对盘成慢的最初印象。经过党组织一年多的教育、考察后,林依依认为盘成慢对党的认识是正确的,入党的动机端正、纯粹,是一位“靠谱青年”。

  “在党的政策关怀下,我们村寨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干净漂亮,群众的生活更好了,大家对党的信赖越发坚定。盘成慢就是一位时常念着共产党好的人。”林依依说。

  盘成慢对党的感恩之情由来已久。10多年前,家里为了给弟弟治病,几乎花光所有积蓄。幸好村“两委”组织村民捐款捐物,帮盘成慢家解了燃眉之急。“村支书给我们家送来米、油以及村民们凑的钱。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共产党是为老百姓解难题的。”盘成慢说。

  从小在农村的艰苦生活,让盘成慢早早就养成了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2015年,她开启了创业之路,但由于经验不足,第一次创业失败。正当她发愁时,勐腊县举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通过学习,盘成慢掌握了养殖技术,逐渐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

  后来,她组建成立了勐腊县勐满科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不断的努力经营,合作社日益发展壮大,如今已经吸收了3000多名社员,成为勐腊县数一数二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得过“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

  “你入党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林依依在对盘成慢开展入党谈话时专门问道。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盘成慢毫不犹豫地回答。如今,盘成慢还在谋划着新建第三个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

  2021年5月19日,勐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正式接收盘成慢为预备党员。

  “入党后,更大的考验开始了,学习更不能落下。”盘成慢说,自己最大的“短板”是政策理论知识学习不足,近两年多次参加党校培训,思想认识水平有所提升,现在自己准备读成人本科,努力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记者字强)

新华社昆明6月24日电

 
内蒙古塔布赛村:红色村落谱写振兴新篇
内蒙古塔布赛村:红色村落谱写振兴新篇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6月20日,游客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参观乌兰夫故居。     新华社记者侯维轶摄

  当下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土默川平原微风习习、绿草如茵。这几天,坐落于平原腹地的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庙会,唱戏声、孩子玩耍声、村民笑声不绝于耳。

  穿过喧嚣的街道,村中几栋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灰白色建筑引人注目。

  这就是乌兰夫故居,是他出生、成长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9年,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从苏联归国后,就是回到家乡塔布赛村开展革命活动的。”塔布赛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浩军介绍说。

  乌兰夫故居持续得到保护和修缮,为塔布赛村留下了值得骄傲的红色印记。

  “赛”在蒙古语音译中有“美好”之意,然而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前,塔布赛村村民的生活却和“落后”“不发达”联系在一起。77岁的村民闫二毛说,以前的日子离不开“土”,住的是烟熏火燎的土房子,走的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就业的机会非常少,生活缺乏保障,村里发展十分落后。

  想要改善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一定要有产业支撑。塔布赛村党总支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2018年开始,塔布赛村以乌兰夫故居为核心,打造了百年老街、百年老宅、红色大讲堂等一批旅游景点。同时,积极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开发了红色大食堂、红色民宿、红色文创商店等一批旅游配套设施,形成了“红色+民俗”“红色+美丽乡村”等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同时,组建了内蒙古塔布赛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泛宣传塔布赛村红色文化故事,进一步扩大了塔布赛村红色文化旅游地的知名度,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2019年,塔布赛村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次。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为村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20年,塔布赛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

  村民张瑞娥长期离家在外打工,她说:“现在家乡变化越来越大,村里就业机会多了,生活条件也更好了,以前一门心思要外出打工,现在更想回到村里工作生活。”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塔布赛村党总支还以红色文化为依托,推动修建了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展厅、人民剧场等文化基础设施,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村民讲好本村红色故事。

  近年来,村党总支还带领群众结合当地民俗特色,制作剪纸、面塑等手工产品,引导村民开设手工艺课程,帮助村民拓宽增收门路。“村党总支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群众干劲也越发充足。”村党总支书记章中旺说。

  记者看到,如今的塔布赛村柏油路宽敞平坦,村民房屋坚固明亮,学校里孩子们欢声笑语,广场上村民载歌载舞……

  闫二毛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相信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我们村会越来越美,大伙儿的日子会越过越甜。”

(记者侯维轶)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4日电

 
让外国友人讲中共党员朋友的故事 新华社纪录片《我的朋友是党员》向海外观众创新展示中共党员形象
让外国友人讲中共党员朋友的故事
新华社纪录片《我的朋友是党员》向海外观众创新展示中共党员形象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融媒
 
 
《我的朋友是党员》导演杨定都与主创眭黎曦在广西扎洞村采访拍摄。
 
 
纪录片《我的朋友是党员》海报。
 
 
《我的朋友是党员》导演杨定都与主创眭黎曦在广西扎洞村夜间采访拍摄。
 
  本报记者莫鑫
 

 
  是什么让卢森堡退休警察加入广西山村扶贫的队伍?是什么让波兰大学老师下决心来深圳创业?是什么让日本姑娘实现来成都照顾大熊猫的梦想?是什么让来自危地马拉的武汉媳妇对故乡亲友诉说中国抗疫故事?
 
  是朋友。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却都有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朋友,一个帮他们找寻价值、渡过难关、实现梦想的中国共产党员朋友。
 
  建党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新华社国际部联合新华社多个分社,共同推出纪录片《我的朋友是党员》。四位外国友人与身边中共党员结下深厚友谊的动人故事,将你我身边平凡党员的不凡展现给世界观众。
 
  如何挖掘这些动人故事?拍摄和制作经历了哪些困难与挫折?如何向海外观众展示中国共产党员的形象?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日前探访《我的朋友是党员》主创团队,请他们答疑解惑。
 
平凡党员的不凡,让外国友人来讲


 
  “我们想通过这部纪录片,告诉全世界,中国共产党员是值得交的朋友,中国共产党是值得全世界交的朋友。”谈到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初衷,导演杨定都告诉记者。
 
  主创团队今年2月份成立,团队成员常常聚在一起“头脑风暴”,讨论应该制作一部怎样的作品献礼建党百年。团队成员均来自新华社国际部海外社交媒体采编室,都希望借这部作品,向世界讲述展现中国共产党员风采的故事。
 
  “既然要把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给世界听,那为什么不让外国人来讲呢?”在一次讨论中,主创人员提出这个想法。经过反复商榷后,“外国友人讲党员朋友的故事”作为纪录片的主题被最终敲定。
 
  团队成员们看遍了相关题材的专题片、纪录片甚至是各大视频网站上的短视频、Vlog,在全网搜集潜在拍摄对象的线索,并发动分社记者积极联系,人物名单上最多的时候有上百个名字。
 
  “我们选的都是在中国踏踏实实工作和生活,有故事、有追求的外国友人,他们在中国经历的故事,也是我们想讲给世界听的中国故事。”主创团队成员眭黎曦说。
 
  扶贫志愿者尼克、AR创业者阿诺德、大熊猫饲养员阿部展子,还有已经把家安在中国的塞莉娅……他们的故事主题,有脱贫攻坚,有创新创业,有自然环境保护,也有抗击新冠疫情;他们的人生经历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嵌在一起。他们既是中国故事的见证者与亲历者,也是再合适不过的讲述者。
 
  同时,这4位外国友人在中国的工作、生活,都和身边的党员朋友有深深的交集。故事中的4位党员主人公,有带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第一书记,有投身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有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呵护大熊猫的饲养员,亦有在武汉疫情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社区书记。
 
  “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外国人的视角,讲出中国普通共产党员的故事。我们没有故意要去挖掘或者是渲染他们身上的不平凡,他们的不凡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压都压不住。”杨定都说道。
 
  这4位党员的故事虽鲜有媒体报道,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就是我们身边9000多万党员的缩影。
 
  当镜头对准他们的那一刻,他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的兢兢业业,他们的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就是最能够激起人们情感共鸣的生动画面。
 
讲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故事


 
  “朋友,是你值得信赖的人,这个人值得尊敬,值得信赖,我敬仰他。”这是纪录片的第一个故事最后,扶贫志愿者尼克面对镜头对谢万举书记的肺腑之言,敬佩是贯穿整部纪录片的重要基调。
 
  四个故事中,每一位外国友人都非常敬佩身边的党员朋友,他们一起奋斗,经历磨难,取得成就,从而结下了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正因为这份敬佩,他们讲出身边党员朋友的故事时,才显得尤为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真实性,《我的朋友是党员》全片采用故事讲述的方式,没有任何旁白。同样为了真实,主创团队赶往广西、广东、四川、湖北四个拍摄地,对每一组拍摄对象进行前期采访,最大程度了解和还原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四个拍摄地完成前期采访后,主创团队要对资料进行细致梳理,而后再次到四个拍摄地进行素材的拍摄。紧张的行程、繁重的工作,给团队成员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有的成员因为工作节奏太快病倒了,还有摄影师因为连续疲劳作战,扭伤了腰部。
 
  主创团队还希望这部影片能够向海外观众传递一种温和的声音,不用“口号性”“标语化”视觉语言,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的山水、正在吃竹子的熊猫、疫情过后的新生儿等易于为海外网友理解的软性文化符号。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当时,《我的朋友是党员》已经进入制作的最后阶段,这无疑更加坚定了主创团队对这部纪录片的信心。
 
做好国际传播,是我们的使命


 
  《我的朋友是党员》主创团队所在的海媒室,曾屡造爆款融媒产品。去年疫情期间全网刷屏的动画《病毒往事》、6月初火遍外网的《疫苗大战病毒》,给全球网民留下深刻印象。
 
  《我的朋友是党员》是海媒室第一次“试水”纪录片形式的外宣产品,也是海媒室在融媒时代探索外宣新形式、新路径的又一次创新,这也让团队对于融媒时代的对外宣传与新闻生产有了许多深刻感悟。
 
  在主创团队看来,在如今以互联网为主要场域进行的国际传播中,作品的内容调性要轻松,传播话语要尽可能地接地气,才能够为更多海外观众所接受,才能得到更多跨文化的情感共鸣。
 
  “做国际传播,我们是认真的,我们把这件事当作我们的使命在做。我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海外观众不接纳我们之前做的很多产品。我们要弄清楚海外观众真正想看的是什么内容。”谈起多年以来的对外宣传经历,杨定都坦言。
 
  为了让每一件作品能够在海外发挥讲好中国故事的作用,海媒室的每个项目都以“全部门群策群力”的方式进行精细化内容生产。无论是刚刚入社的新鲜“血液”,还是资历深厚的记者编辑,都可以参与每个项目,贡献天马行空的创意,或给出作品修改的建议。
 
  一件作品的初稿在国际部“跑”一圈下来,经常会收到几十条建议。大家从多个角度提供的建议,为主创团队在后期打磨、完善作品提供了重要帮助。
 
  在新华社大力推进深度融合以来,新华社的年轻记者编辑有了更大的舞台发挥自己的创意,施展自己的才华,对于融媒时代该如何彰显自身价值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融媒时代,掌握剪辑、动画、H5等技术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更为可贵的是创意和想法。无论是文字记者还是融媒记者,能够找到适合传播的创意点都是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有创意的想法,再加上对各种内容呈现方式的熟悉,才能在融媒时代做出符合大家口味的新闻产品。”眭黎曦说。
 
采购品种创新高 一大波降价药品“在路上” 聚焦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
采购品种创新高 一大波降价药品“在路上”
聚焦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龚雯、沐铁城
 

 
  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23日在上海开标,产生拟中选结果:拟中选企业148家,拟中选产品251个,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按约定采购量计算,每年可节省255亿元。
 
  这是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规模最大的一次。涉及品种数量最多、涉及采购金额最高、注射剂品种占比最高等看点,使得此次集采备受关注。
 
注射剂成为集采“大户”


 
  此次集采的一大亮点:在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注射剂品种占集采品种总数一半,涉及金额约占此次集采总金额70%,成为集采“大户”。
 
  “通过注射剂集采,临床患者受益面将进一步拓宽。”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龚波介绍,集采注射剂均通过一致性评价,价优的基础上疗效也有保障。其中,抗生素类注射剂价格降幅明显,如常用头孢的价格降幅达到75%。
 
  据了解,此前集采注射剂仅有1年的采购周期,此次集采注射剂的采购周期与口服制剂相同,视中选企业数量给予1年至3年不等的采购周期。
 
  “相较于口服片剂,注射剂的主要市场是在医疗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姚宇说,注射剂集采比重的提升,将进一步为公立医院节约相应的医保资金,为公立医院发展准备“资金弹药”。
 
集采品种数量创新高


 
  61种拟采购药品采购成功——此次集采品种覆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一批常用药品费用将明显降低。
 
  “在抗癌药中,包括紫杉醇、盐酸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等重要化疗药物中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说,对肿瘤患者来说,这将大幅降低医疗费用。
 
  此外,不少药品品种均是首次“亮相”集采名单,比如造影剂碘克沙醇注射液、营养剂ω-3鱼油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等。
 
采购金额创新高


 
  “中标的ω-3鱼油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需要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贝朗医疗高级业务总监刘杰介绍,该药原价为400多元,中选价格降到113.91元。
 
  “这次集采竞争最为充分和激烈的是抗凝药利伐沙班片。”龚波介绍,20多家企业参与竞争,入围限价为每片27.6元,最终平均中选价约每片0.5元,最低达到每片0.18元,集采产品的充分竞争可以帮助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并节省更多医保资金。
 
  此次集采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按集采前价格计算,涉及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金额550亿元,创下历次集采新高。
 
外资企业中选数显著提升


 
  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148家企业的251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投标产品中选比例为71%,相比前四批集采的中选比例,投标产品中选率趋于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有10家外资医药企业的11个产品拟中选,涉及法国赛诺菲、美国通用、德国费森尤斯、以色列梯瓦等,外资企业中选数较前四批有明显提升。
 
  “参与这次集采申报的外资企业约有50家。”姚宇说,外资企业参与集采的积极性正在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仿制药正给外资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外资药企对我国药品集采制度的认可度和响应度在提高。”龚波说,通过参与集采,外资药企的原研药也在不断惠及患者。比如原研药奥沙利铂价格降幅约83%,这将进一步惠及肿瘤患者。
 
  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经覆盖218个药品品种。下一步,按照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要求,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范围将持续扩大,进一步提高群众受益面和获得感。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耕地中的大熊猫”享特殊保护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加大力度保护黑土地
“耕地中的大熊猫”享特殊保护
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加大力度保护黑土地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记者王建、王君宝
 

 
  走进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田,脚往垄沟上轻轻一踩,黑土地上就留下了深深的脚印。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随手抓起一把黑土攥成团,手一松,松软的黑土又洒落一地。
 
  “什么是好土?这就是好土:下雨后垄沟里一般看不到水,土质还特别蓬松,抗旱保墒能力强。”付正武说。
 
  黑土地,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地,性状好、肥力高、适宜耕种,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而在中国农民的口中,常用“一两黑土二两油”来形容黑土地的肥沃。
 
  世界上共有三大黑土区,中国的东北平原就是其中之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县域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成果显示,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其中黑龙江省占到56.1%、约1.56亿亩。
 
  东北是中国重要的粮仓。但多年来,受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因素影响,中国东北部分地区黑土长期裸露、风蚀水蚀加剧、生态功能退化——黑土变“瘦”了、变“薄”了、变“硬”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挑战。
 
  付正武脚下的黑土地,正位于中国东北松辽流域寒地黑土核心区。2018年,海伦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实施面积50万亩。
 
  黑土的形成周期十分漫长,1厘米厚的黑土层至少需要400年的积累沉淀。通过不断实践,黑龙江省探索形成了以秸秆翻埋还田和覆盖免耕播种为主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
 
  海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姚宏伟介绍,秸秆翻埋还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黑土有机质含量,相当于给黑土“喂养”,增施一些营养物质;覆盖免耕播种的目的是对田地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残茬等覆盖地表,保水、保土、提高土壤肥力。
 
  在保护区内,还引进了有机肥培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姚宏伟说,这些技术都先示范再推广,“与常规耕作方式相比,玉米亩均增产50公斤,大豆亩均增产22.2公斤,水稻亩均增产40公斤。达到了保护黑土地、减肥增产的效果”。
 
  但是,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过去几十年的耕作习惯,刚开始推广时,并没有那么容易。
 
  “我们心慌啊,一点闪失就得搭上一年的收成。”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回忆,第一年进行项目试点时,农民们怕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导致减产,都很犹豫。
 
  为此,桦川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忠生没少当着农民面做“担保”。赵德山说,到了第二年,大家就认识到了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明显的变化就是土变松软了,以前用脚使劲踩都踩不下去”。
 
  赵德山感觉,保护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了,种出的水稻口感更好、更绿色健康。“我做过对比,隔着一条道,进行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地块和没参与的,粮食产量和品质明显不一样。”
 
  “去年,水稻卖到了8元多一斤。黑土地保护利用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赵德山对黑土地越来越细心,“对黑土地就得像养小孩一样,要用心去呵护。”
 
  在第31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万亩,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2015年提高3.6%,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4个等级,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累计达405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48%。
 
  去年3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
 
   新华社哈尔滨6月24日电
 
丰收的味道 写在夏粮再迎丰收之际
丰收的味道
写在夏粮再迎丰收之际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6月22日,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长凝镇方泡村田间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6月13日,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崔家庙镇前砖门村农民在麦田收获小麦。   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6月17日,在山东省滨州市一处粮食收购点,工作人员将小麦卸车入库。     新华社发(初宝瑞摄)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胡璐、侯文坤、张志龙
 

 
  夏至已过,全国麦收基本结束。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从各地实打实收和各方反映的情况综合研判,今年夏粮再获丰收,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首战告捷,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好丰收第一仗


 
  今年夏收时节,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的高筋小麦品种高产攻关试验田迎来新气象。
 
  襄州区所处的鄂北岗地是湖北小麦主产区之一。长期以来,当地农民以种植普通小麦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制作面包、蛋糕的高筋、低筋专用小麦需求越来越大。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品种。”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高春保说,近年来,湖北省自主培育出多个优质高筋、株型紧凑的专用小麦品种。因为市场好,每亩可以多收入100多元,有力提升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丰收的味道是甜的。在全国小麦主产区,辛勤付出带来的喜悦洋溢在广袤农田和农民心间。
 
  “今年雨水比较足,也没什么大灾,亩产有1200多斤,是近些年来比较高的。”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苏坦村种粮大户刘灿说,今年种了2100亩小麦,对于这一季收成挺满意,“面粉厂收购价是每斤1.31元,价格比去年好很多,是个丰产年,也是丰收年”。
 
  人努力,天帮忙。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近日在河北省三河市调研夏收夏种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粮食生产,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夏粮先后过了“倒春寒”、病虫害、抗倒伏等多个关口。去年秋冬种以来,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各地普遍反映麦穗多、麦粒重、质量好。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打下了坚实基础。
 
确保颗粒归仓


 
  10辆雷沃谷神收割机一字排开。随着裁判一声令下,一台收割机按照既定路线前进,机手根据眼前的小麦高度随时调整机器高度和行进速度。几分钟后,只留下麦茬和秸秆均匀覆盖在田地里……
 
  6月初,刘灿种植的麦田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
 
  “确保颗粒归仓,收获环节是关键。农机手的机收水平高,能减少损失,提高亩产水平。”刘灿说,“过去收完小麦后,麦田里常见到有人捡麦穗。现在见不到了,因为麦穗遗漏很少了。”
 
  今年夏收期间,山东在多个市县区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以赛代训,引导农机手在生产实践中精操作、比技能。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各地狠抓机手培训,优化技术方案,推广标准化作业,多地机收损耗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夏粮机收减损效果突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丰收的背后,是亿万农民的辛勤劳作,也是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据了解,今年我国对夏粮政策支持力度大、田间管理抓得实、防病治虫动手早。我国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中央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夏收小麦面积扭转连续4年下滑势头,增加了300多万亩。
 
  针对小麦赤霉病、条锈病今年重发态势,主产区普遍防治约2遍,把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各地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合理调配肥水,加强技术指导,夏粮单产创新高,预计每亩有望提高3公斤。
 
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农业稳、天下安。由于今年以来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明显上涨,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加强农资市场调节、引导企业增加国内市场供给的同时,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以稳定农民收入。
 
  会议决定,今年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对500个产粮大县实施稻谷、小麦种植完全成本保险,覆盖种子、农药、化肥等直接物化成本和土地、人工成本,弥补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导致的损失;实施玉米种植收入保险,弥补因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损失。明年推广至主产省份所有产粮大县。
 
  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义务和责任,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粮食安全的基础不断夯实,压舱石作用更加稳固。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围绕每个品种、每个区域、每个季节、每个环节,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奋力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展现伙伴关系发展愿景 传递共克时艰信心力量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向“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发表的书面致辞
展现伙伴关系发展愿景 传递共克时艰信心力量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向“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发表的书面致辞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23日向“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发表书面致辞。亚太区域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书面致辞表明,中方将同各方一道,建设更加紧密的“一带一路”伙伴关系,坚持走团结合作、互联互通、共同发展之路,不断为全球抗疫合作和经济复苏作出新的贡献,持续向国际社会传递信心和力量。

  老挝政府总理顾问、国家工商会副会长瓦莉高度认同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坚持走团结合作、互联互通、共同发展之路的主张。瓦莉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中老铁路建成后,有助于老挝融入区域和全球产业链,还将促进地区国家经济发展。老中两国合作抗疫、相互支持,两国作为命运共同体,将在卫生等领域不断扩展合作。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主任哈立德·拉赫曼说,习近平主席的书面致辞表明,中国致力于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建设路线图明确清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投资项目,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使互联互通成为现实。

  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暨各行业公会执行主任李桂雄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广受各国认可的繁荣发展之路。中国创新发展成果与新一轮发展红利正不断惠及世界,为改善民生创造了新机遇。

  乌兹别克斯坦新闻与大众传媒大学教授图尔苏纳利·库兹耶夫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传承丝绸之路精神,携手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各国合作发展提供新动力。“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亚国家与中国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新时代。尽管全球遭受新冠疫情冲击,但中亚和中国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继续前行。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说,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这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亚太区域国家来说,是非常及时的利好,带来后疫情时代重振地区和全球经济所需的新希望和新机遇。

  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图书馆副馆长铁木尔·沙伊梅尔格诺夫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能够快速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帮助各方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哈方将中国的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地区发展的机遇。

  “中蒙友好贡献奖”获得者、蒙古国青年汉学家巴特尔夫表示,“一带一路”合作将促进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和交通发展,为经济增长创造有利条件。蒙古国是这一倡议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将推动蒙古国经济社会发展。

  智利瓦尔帕莱索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毛里西奥·罗德里格斯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亚太区域继续保持紧密合作,此次高级别会议的召开再次凸显多边合作的潮流。各方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保持沟通、加强合作,这在疫情期间格外重要。“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合作抗疫作出重要贡献,也将继续推动亚太区域国家间保持紧密合作。

  柬埔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涅占达里十分赞同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涅占达里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加强多边主义、深化伙伴关系以及合作应对跨国卫生健康难题等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一致认同合作共赢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陈刚表示,在当前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的形势下,沿线各国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相关项目仍然高度支持和重视,“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等建设得到了加强。未来各方还将加强在可再生能源、科技、数字经济、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合作。

  哥伦比亚对外大学学者戴维·卡斯特里利翁认为,在疫情依然肆虐的当下,“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各方紧密合作,分享有益经验和做法,共谋发展。这一倡议开放包容,倡导多边合作,将有利于全球走出疫情阴霾并实现经济复苏。(参与记者:倪瑞捷、蒋超、明大军、蔡国栋、林昊、毛鹏飞、李晓渝、张继业、高春雨、阿斯钢、章建华)

 
王毅邀请百位外国驻华使节共同参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王毅邀请百位外国驻华使节共同参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记者潘洁、许可)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24日上午邀请外国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共同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王毅表示,了解中国,首先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研究中国历史,首先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因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功。这次展览介绍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展现了一百年来中国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社会逻辑。相信大家看了之后,会更加直接和深切地感受到,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王毅强调,中国共产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与世界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一百多位外国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参观了展览。使节们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纷纷表达同中国共产党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发展对华关系的真挚愿望。
 
  外国驻华国防武官、商务参赞等一同参观了展览。
 
英国,卸妆的“人权旗手” “人权教师爷”真面目之三
英国,卸妆的“人权旗手”
“人权教师爷”真面目之三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在自诩为“人权旗手”的英国,种族主义根深蒂固,少数族裔权利长期得不到合理保障,政府还处心积虑地掩盖英军在海外的战争罪行。种种自欺欺人、“双标”的行为,受到英国国内外的质疑和谴责,也让世人进一步看清其伪善面目。

  “在这样的国家里,暴力和种族主义盛行……”英国作家达伦·麦加维在《英国下层阶级的愤怒》一书中这样写道。

“白人至上主义”


  英国的种族问题由来已久,许多少数族裔生活状况堪忧。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英国有7%的人面临财务困难,而在非白人群体中,这一比例高达12%到18%。

  然而,今年3月英国发布的一份报告却宣称,没有充足证据表明英国存在系统性、制度性种族歧视,在教育和就业领域种族平等问题上,英国应被视为“白人占多数的国家中的典范”。这一说法引发英国少数族裔强烈抗议和社会各界普遍质疑。联合国人权问题专家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英方报告歪曲和捏造事实,以美化种族等级制度的陈词滥调为“白人至上主义”辩护。

  英国工党影子内阁外交大臣莉萨·南迪说,这份报告看起来试图淡化英国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她对此感到“深深的失望”。

  英国社会指标委员会指出,受新冠疫情影响,英国少数族裔的贫困率是白人的两倍,疫情引发的失业和降薪问题“不成比例”地影响着他们。

  在疫情冲击下,英国少数族裔不仅生活更加举步维艰,生命权和健康权也面临更大威胁。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此次疫情中,英国少数族裔比白人面临更大的感染和病亡风险。英格兰公共卫生署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英国孟加拉裔群体的新冠病亡率是白人的两倍,而其他亚裔、加勒比裔和非洲裔群体的病亡率也分别较白人高10%至50%。

  英国医师协会主席纳格保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英国政府想解决医疗系统的不平等状况,现在就必须承认困扰英国社会数十年之久的结构性不平等问题。

掩盖战争罪行


  最近,英国提出的一项“海外行动(现役和退伍军人)”法案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根据该法案,对于英国军人在海外实施的酷刑等严重侵犯人权行为,如发生时间超过5年,原则上不予起诉。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曾指出,该法案如获得通过,将使在海外执行任务的英军不必为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负责。

  这无疑是英国政府试图掩盖英军海外战争罪行的又一例证。大量证据显示,英军2003年曾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抓捕数千名伊拉克平民,并对其中一些人施以酷刑,造成多名无辜平民死亡。英国特种部队还在阿富汗多次以反恐为名夜袭村庄、屠杀村民,以此冒充“反恐战绩”,相关战争罪行指控多达3400多起,其中大部分未得到调查。

  2014年,英国军方曾试图对600多起英军士兵在阿富汗战场涉嫌违纪违法的案件展开调查,但英国媒体后来报道说,随着调查深入,越来越多性质恶劣的案件浮出水面,军方高层担心真相曝光后“危及国家安全和公众信任”,决定大幅缩小调查规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今,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还在继续。英国记者理查德·梅德赫斯特在“今日俄罗斯”网站上撰文指出,“海外行动(现役和退伍军人)”法案的通过将让许多英军战争罪行难以得到法律的审判。英国在历史上的殖民、占领和奴役行为曾给世界许多国家的人们带来无尽的苦难,而如今的区别是它“摘掉了手套、拿掉了伪装”。 (记者宋盈)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加拿大一原住民学校旧址附近发现数百座无名坟墓
加拿大一原住民学校旧址附近发现数百座无名坟墓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据新华社渥太华6月24日电(记者李保东)据加拿大电视台24日报道,萨斯喀彻温省原住民在一所原住民学校旧址附近发现数百座无任何标记的坟墓。

  报道说,“马里瓦尔印第安寄宿学校”旧址附近“发现了可怕和令人震惊的数百座没有任何标记的坟墓”。该寄宿学校1899年建立,1997年关闭,位于省会里贾纳以东约140公里处。

  加拿大原住民组织第一民族大会全国酋长佩里·贝勒加德在社交媒体表示,这一发现“悲惨至极,但并不令人惊讶”。

  今年5月底,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在加拿大坎卢普斯市一所原住民儿童寄宿学校旧址被发现。当地政府没有任何关于这些学生的死亡记录。这一消息在加全国范围内引发愤怒,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一悲剧在加拿大并非孤立事件。

  加拿大联邦成立后,逐步设立原住民儿童寄宿学校制度,试图强制“同化”原住民。2015年加拿大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至少有15万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和梅蒂人等原住民儿童被强制送入寄宿学校。寄宿学校对原住民儿童进行残酷虐待,至少有3200名儿童被虐致死。

 
德尔塔毒株为全球抗疫带来新挑战
德尔塔毒株为全球抗疫带来新挑战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六月十九日,人们在英国伦敦一家新冠疫苗接种中心外排队。  (新华社发 雷伊·唐摄)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日前在日内瓦表示,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目前已扩散至92个国家。英国、以色列等国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更易传播的德尔塔毒株为全球抗疫带来新挑战。

形势不乐观


  德尔塔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本月21日说,德尔塔毒株比阿尔法毒株(英国首先报告的B.1.1.7变异新冠病毒)更易传播。

  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3日发布的最新风险评估说,德尔塔毒株预计将于8月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预计至8月初,该变异毒株将在欧盟/欧洲经济区造成约70%的新感染病例。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2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德尔塔毒株是美国根除境内疫情的最大威胁。他说,目前美国20%的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感染了德尔塔毒株,该毒株在美国的流行率约比两周前翻了一番,这会威胁美国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

  从英国政府发布的数据来看,5月中上旬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维持在1000多例至2000多例的水平,但当月下旬这一数字开始上扬。6月以来,这种势头继续明显上升,6月22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达到11625例,是今年2月中旬以来的最高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英格兰公共卫生局6月18日更新的变异新冠病毒报告显示,英国近期新增的新冠确诊病例中,99%是感染了德尔塔毒株。

  以色列总理贝内特22日发表声明说,近期该国新冠确诊病例数显著增加,新冠疫情已在该国重新暴发。他说,德尔塔毒株已传播至以色列,“该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快,且会感染已接种疫苗的人群”。但他表示,以色列目前“状况良好”,民众“无须恐慌”。

  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新增病例大多来自以色列某些城市的中小学校。以色列卫生部总干事谢齐·莱维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大约70%的新增病例与德尔塔毒株有关。

疫苗是关键


  最近发表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接种新冠疫苗后针对德尔塔毒株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有所降低。但多国专家认为,目前接种疫苗还是有效的,至少可以预防重症和减少死亡。福奇22日说,好消息是,事实证明新冠疫苗在防止感染德尔塔毒株方面非常有效。

  英格兰公共卫生局5月发表报告说,研究人员分析4月5日至5月16日之间的数据发现,接种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第二剂两周后,防止感染德尔塔毒株后出现症状的有效率仍有88%。如果接种的是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的疫苗,防止感染德尔塔毒株后出现症状的有效率也可达60%。

  英格兰公共卫生局6月18日的报告显示,与阿尔法毒株相比,德尔塔毒株导致感染者需入院治疗的风险更高;但接种两剂疫苗后,人们能在避免入院治疗方面获得更好保护,这一保护力预计可达到90%以上。

  美国白宫应对新冠疫情协调专员津茨22日指出,年轻群体接种疫苗的意愿较低,目前德尔塔毒株正在美国快速传播,年轻群体尽快接种疫苗非常重要。

  英国国际医生协会全国主席钱德拉·坎内甘提此前表示,如果能尽快让所有成年人都接种至少1剂疫苗,将对疫情应对起重要作用。

防疫不松懈


  范凯尔克霍弗21日说,目前许多国家已开始放松公共卫生和社交隔离措施,如过早或过快放松,鉴于当前民众仍未全面接种新冠疫苗,德尔塔毒株将会迅速传播。

  范凯尔克霍弗警告说,虽然疫苗针对目前的病毒仍有效,但将来病毒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突变从而导致疫苗实际上失去效力,这正是我们需要确保预防的情况。为此,应尽量避免和减少病毒传播,因为病毒传播得越广,变异机会就越大。

  英国政府正在积极应对变异毒株的传播,已在出现德尔塔毒株传播的地区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加强病毒检测和跟踪以及隔离措施并加快这些地区民众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英国首相约翰逊本月14日晚宣布,鉴于德尔塔毒株正在英国部分地区快速传播,英格兰地区将原定于6月21日开始的最后阶段“解封”日期推迟4周,从7月19日开始。

  贝内特表示,以色列将重新召集新冠内阁,讨论遏制病毒传播的计划。他表示,作为新预防措施的一部分,以色列或将扩大边境限制,并将在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增设新冠检测设施,更多的疫情应对措施将于近日公布。他还敦促以色列民众在室内场所戴口罩、尽可能避免非必要的出国旅行,并呼吁家长尽快为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执笔记者:冯玉婧;参与记者:张家伟、尚昊、谭晶晶、刘曲、付一鸣)

 
“绿能”投资·“绿电”生产·“绿色”振兴 吉林建设绿色能源谋划低碳化转型
“绿能”投资·“绿电”生产·“绿色”振兴
吉林建设绿色能源谋划低碳化转型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记者褚晓亮、姚湜

  

  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的华能通榆良井子风电场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忙着对风机基础承台进行混凝土浇筑。“要浇筑108座这样的承台,安装108座风力发电机。”项目负责人说。

  今年,吉林省在白城、松原推进新能源、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老工业基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建设绿色能源,启动绿色转型


  吉林省地处高纬度地区,土地平阔,是国内风能、太阳能资源最优越的区域之一,发展空间巨大。

  在这样的资源优势下,吉林规划绿色能源建设,在白城、松原等地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力争到“十四五”末,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助力绿色低碳化振兴。

  作为老工业基地,吉林省工业产业大量消耗能源。吉林省能源局局长王相民说:“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核是推进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变革。”因此吉林省结合清洁能源发展,也在布局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汽车方面,吉林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打造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智能绿色交通出行链、智慧能源链等,构建智慧绿色城市生态系统;石化方面,吉林谋划实施的吉化120万吨乙烯项目,全部使用本省清洁能源。

  投资纷至凸显“绿能”前景


  在吉林省白城市华能通榆新华风电场控制室,工作人员在几台电脑上查看风力发电机的工作运转情况,窗外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稳定运转。

  今年1至4月,华能通榆新华风电场共计发电量28846.54万千瓦时。负责人王明星说:“与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22.06万吨标准煤、209.78万吨水,减少486吨烟尘、3886.97吨二氧化硫排放。”

  6月4日,央企助力吉林振兴发展座谈会在长春举行,能源合作是企业着重关注的领域之一。目前,华能、大唐、华电、中广核、三峡集团等能源开发企业,以及远景能源、金风科技、三一集团等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已经陆续进驻吉林。

“绿电”氢能助力绿色振兴


  在新能源发电基础上,吉林省还谋划利用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制氢,延伸新能源产业链,建设“绿电”园区。

  白城市位于科尔沁草原东部,风能、光能资源丰富。白城从2018年开始谋划建设“中国北方氢谷”,利用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不同于煤制氢、石油天然气制氢等方式,电解水制氢没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污染物排放。

  “这种方式制出来的氢在使用环节,不管是直接燃烧,还是通过氢燃料电池转化成电能等,直接排放物都是水,全流程都是绿色的。”白城市能源局局长张晓波说,氢作为工业原料和工业燃料,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子、冶金、航空航天、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行业,可以形成“绿电”工业园区。

  专家认为,使用“绿电”生产的产品,未来在国际市场将更有竞争力。吉林谋划在白城、松原建设两个“绿电”园区,采取新能源直供园区用电,打造“新能源+储能+局域电网”的源网荷储模式,实现绿色用电,降低用电成本,形成电价洼地,吸引用电大户落户,促进老工业基地绿色低碳振兴。 新华社长春6月23日电

 
上海举行招聘“夜场”
上海举行招聘“夜场”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6月21日拍摄的夜场招聘会现场。
 
  当晚,上海市闵行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启航青年专场招聘活动在锦江乐园举行。约200家招聘单位参与此次活动,提供3200余个招聘岗位。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苏州高新区:区块链技术“发力”民生服务
苏州高新区:区块链技术“发力”民生服务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京6月24日电(记者刘巍巍)扫一扫二维码,即可知道公共场所安全监管是否到位;输入关键字,就能快捷查询政务信息;担心自己发布到网络上的原创作品被侵权,电子证据为知识产权保驾护航……这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之所以能够实现,背后是区块链技术在发力。如今在苏州高新区,随着区块链技术日臻成熟,更多应用场景被开发出来,逐步用于民生服务中。

  即便没看到小区保安巡逻,家住苏州高新区馨泰花苑的罗天悦也很安心。因为她只要扫一扫小区“场安码”,就能知道监管是否到位。当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城市公共安全与卫生管理平台在苏州100多个小区及多个商业综合体、科技场馆应用。平台开发企业苏州唯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谢正华说,区块链技术让安全生产和监管轨迹全记录、难篡改,平台也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安防“神器”。

  “一站式”服务、一键审批、“最多跑一次”……基于智慧政务而推出的便民服务不断“上线”。苏州市民徐阳说,以前迁户口要跑好几趟派出所,现在一次就能办好。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江立新说,智慧政务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这要归功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公开透明等特征,消除了部门之间共享数据的后顾之忧。

  原创作品遭侵权,是文字工作者的烦恼之一。“今后不用担心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与电子数据存取固证管理平台和版权运营平台已在苏州落地。”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喆说,这两个平台可提供版权存证、侵权检测、在线存取固证等电子证据及版权综合服务。

  更多区块链应用正加速走入百姓生活。在日前举行的2021年苏州高新区区块链产业发展峰会上,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共享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等十大区块链应用场景发布。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毛伟说,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驱动产业能级提升。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加快发展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数字产业,到2022年,将形成产值突破600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链。

 
宁夏:“互联网+城乡供水”助推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 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坚持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智慧供水系统
宁夏:“互联网+城乡供水”助推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
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坚持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智慧供水系统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记者胡璐、邹欣媛
 
  饮水安全关乎民生福祉。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日前表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坚持科技引领,强化数字赋能,做好智慧供水系统建设。
 
  他是日前在宁夏银川召开的宁夏“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通过全区范围内城乡供水统筹发展,保障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饮用同标准、同质量、同管网、同服务的自来水。利用互联网与城乡供水深度融合,提升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城乡供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田学斌说。
 
  他说,要从水源、水厂和管网等各个供水环节,对水量、水质、水压等主要供水参数和供水设施设备运行状况实施自动化监控的基础上,结合水文气象预报预测信息和水量供需能力分析,在全面感知、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智慧应用上狠下功夫,大力提升宁夏城乡供水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
 
  田学斌还表示,要通过实施“互联网+”手段,实现计量供水,提高水费收缴率和工作效率,降低管网漏损率和供水成本,同时发挥信息技术的“千里眼”和“探照灯”作用,提升工程管理管护水平。
 
  “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田学斌说,要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和供水企业、科创企业等多方力量,依法依规引入社会资本,合力推进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为破解农村供水保障程度不高的问题,2016年宁夏在彭阳县开展了“互联网+城乡供水”的试点工作,通过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监测、计量、缴费、运维的全过程信息化控制,解决了农村供水工程“没人管、没钱管、管不好”的问题。
 
  2020年6月,水利部正式批复同意宁夏开展“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近年来,这一模式不仅在宁夏落地生根,在全国也开始复制推广。
 
  新华社银川6月24日电
 
杭州上线“双碳地图”,助力精准减碳
杭州上线“双碳地图”,助力精准减碳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杭州6月24日电(记者林光耀)近日,通过上线“双碳地图”,浙江省杭州市实现了全市县镇碳排放“全景看、一网控”,为实施节能降碳,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助力。

  杭州“双碳地图”依托杭州能源大数据中心跨领域协同优势,结合杭州“城市大脑”,汇集各类碳排数据,通过多维度网格化碳效率快速计算,试水开展“碳画像”。

  “双碳地图”以镇街网格中的企业、居民、交通等作为监测基本单位和地图绘制的基本要素,由点汇聚成像,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区域能耗强度。颜色越深,表示碳排放强度越大,并最终绘制成区域碳排放地图。人们通过区分不同色彩、色块大小密集程度,就能够直观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碳排放情况。

  目前,“双碳地图”通过对城市碳排放的精准分析汇总,构建起横向涵盖能源、工业、居民、建筑、交通、生态六大维度,纵向贯通市、区、镇街三级网格,范围覆盖杭州13个区县、199个镇街的城市全景碳分析模型。

  今年6月,杭州欣美电气有限公司所在网格就拿到了一张“碳诊断书”。通过建设800千瓦的屋顶光伏发电站和150千瓦的小型储能站,配合绿色智慧能源控制平台,该企业实现了厂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打造了“零碳”智慧工厂。

  这样的探索成果,被“双碳地图”测算到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结合该企业所在的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网格整体碳排放情况,向该网格给出了“减碳诊断”——建议在区域内择有条件企业和建筑,推广“欣美模式”,打造“零碳”工厂,助推绿色发展。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发展部副主任商佳宜表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对“双碳地图”上区域的判断,进行合理的碳排放管控。

 
广州恢复管控区对外交通
广州恢复管控区对外交通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这是6月24日在广州荔湾区鹤洞路拍摄的出行人员和车辆。当日,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精准科学实施疫情防控,有序恢复荔湾区芳村片区经济社会秩序,荔湾区芳村片区(鹤园小区除外)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从即日起恢复对外人员和交通通行,片区内的白鹤洞街(鹤园小区除外)执行与片区其他区域相同防控措施。   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河南宝丰:“一网两长”守护山和田
河南宝丰:“一网两长”守护山和田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牛少杰
 
  天刚蒙蒙亮,河南省宝丰县赵庄镇吴庄村党支部书记、四级“田长”吴书听就走出家门,绕着村里的1500余亩耕地转了一圈。自今年年初担任“田长”以来,这已成为他的日常工作。“每天早上转一圈,傍晚再转一圈,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及时发现、制止违法占地。”吴书听说。
 
  “‘一网两长’制的推行,使耕地得到了更好保护。”宝丰县自然资源局局长、二级网格员王月霞说,该县是农业大县,有320个行政村、53万亩耕地。原先只靠自然资源局进行巡查管护,问题的发现、反馈、处理等都较为滞后。“现在各乡镇、各村都有‘田长’,承担起日常巡查工作,这让耕地保护更有力了。”
 
  日前,宝丰全面启动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制工作,在全县划分14个乡镇三级网格、320个村级四级网格,县、乡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本辖区“田长”“山长”,该县自然资源局334名党员干部下沉到村,担任各级网格员。
 
  张八桥镇作为当地资源大镇,辖区内有2座大型矿山企业。三级“山长”、镇长温世举的名字就在矿山的公示牌上,他对辖区内矿产资源开发、矿山环境修复工作负总责。实施“一网两长”制以来,张八桥镇、村两级对矿山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没有发现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的情况,卫片违法图斑也实现了零增长。
 
  “宝丰县现有12家矿山企业,已全部纳入‘山长制’管理。”王月霞介绍,目前该县已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2座、省级绿色矿山5座,实现了对矿产资源的科学开采、高效利用和规范管理。据统计,该项机制推行以来,宝丰县各级田(山)长累计发现、制止违法占用耕地行为143起,制止破坏山体行为1起。今年第一季度耕地保护卫片图斑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1%。“我们将加快推进、不断完善‘一网两长’制,着力打造‘耕地有保障、资源不受损、生态更美好、发展有奔头’的多赢局面。”宝丰县委书记、县第一总“田(山)长”许红兵说。
 
浙江路桥:让沉淀的干部档案数据“活”起来
浙江路桥:让沉淀的干部档案数据“活”起来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魏董华
 
  依托数字化技术,升级数据抓取、甄别筛选等功能模块,让干部人事档案在区委识人、选人、用人的工作中提前介入、主动跟踪;建立动态分析模型,强化数据分析运用,实现干部任用的智能预测预警预判……记者在浙江台州采访了解到,当地路桥区委组织部探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借助数据手段深化干部人事档案统存统管,赋能全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沉淀的干部档案数据跑起来、用起来、活起来。
 
  “原先我们的干部人事档案存在多头管理、标准不一等问题,成立干部档案服务中心后,实行县域档案‘统存统管’模式,将公务员、参公、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全系统、全概念、全口径接收和管理路桥的干部人事档案。”路桥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赵勋说。
 
  结合信息技术、物联技术,路桥干部档案服务中心建立“纸质档案+数字档案”一体化的应用平台和库房管理平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据介绍,该系统一方面将干部人事档案数字扫描,实现电子阅档,另一方面依托计算机管理库房,实时盘库,查询留痕,24小时监管库房环境和安全预警,真正实现人事档案便捷、安全、高效的科学化管理。
 
  路桥区干部档案服务中心副主任蔡晨曦说,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无疑形成了一个干部履历的“大数据库”。针对原先大量干部人事档案数据“不好用、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路桥区委组织部立足信息安全,注重信息联动,打通干部人事档案数据与干部管理信息系统的转化通道,挖掘分析相关信息数据,为干部画好“全身像”。例如,在组建“工业4.0示范城市专班”时,有关部门根据干部数字化画像,筛选出一批有相关学历背景、岗位经历、专业职称的干部进入专班组。
 
  在数字化改革的趋势下,当地对人事档案数据运用进行积极探索,将档案内容结构化,分类提取信息,对档案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一致性进行机器校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完成一屏统览档案健康情况。此外,当地还建立干部监督特别档案信息库,形成受过干部“一季一评”跟踪管理台账,动态掌握受过干部的表现情况。“对于处分期满干部,坚持该使用的及时合理使用。”王赵勋说,比如,此前一位街道干部因财经纪律把关不严受行政记过处分,但之后在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经专项考察获多项表彰荣誉,连续两年考核优秀,还得到了晋升。
 
  未来,干部管理信息系统还将升级“负面清单”模块,健全干部监督的特别档案信息库,除了干部基本信息外,新增信访举报、“一票否决”、违规违纪、受处理处分等。王赵勋说,通过数字化提升,不断完善干部工作“数字驾驶舱”。
 
来黄土高原养羊,这位澳大利亚人图什么?
来黄土高原养羊,这位澳大利亚人图什么?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雪后山路结冰打滑,戴维德·奥斯本步行去羊舍。
 
 
戴维德·奥斯本和员工在羊舍工作。
 
 
戴维德·奥斯本在实验室筛选药品。均为本报记者张文静摄
 

 
  本报记者张文静、郭刚、程楠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打开戴维德·奥斯本的微信朋友圈,在中国偏僻小山村养羊、育种的文字、照片和视频是他记录最多的内容。
 
  这位澳大利亚肉羊制种技术专家,先后十余次来到甘肃省庆阳市环县,通过技术帮扶,为当地引进国际先进的肉羊繁育技术,推动肉羊产业快速发展,助力群众脱贫增收。
 
  去年10月,戴维德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买到了来中国的机票,终抵环县,又开启了近半年的技术指导工作。他说,帮助中国老百姓让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虽相隔万里 但目标一致
 
为了让老百姓笑得更灿烂


 
  2019年11月20日,在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颁奖会上,记者第一次见到了戴维德。当天,他被授予“敦煌奖”。“敦煌奖”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为表彰对甘肃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的荣誉奖项。
 
  领奖时,他的发言很朴实,但令人印象深刻。他说:“我走访过许多国家,也去过很多养殖农场,但从来没有看到像甘肃这样如此大力度的投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先进技术引入甘肃肉羊产业,改良品种,提升效益。”
 
  甘肃省政府写给戴维德的颁奖词这样说:“他不但助力甘肃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架起了甘肃与世界交流合作的桥梁,帮助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这位年近六旬的澳大利亚人为何能得到甘肃省政府高度认可?经过多次采访和沟通,记者渐渐了解和熟悉了这位“洋专家”,也深深感动于他的坚持与付出。
 
  戴维德曾任澳大利亚胚胎移植协会主席,是国际肉羊制种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从事羊场生产与经营管理已有30余年。
 
  2017年4月,在甘肃省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支持下,他首次来到甘肃省,在金昌市、武威市、兰州市和庆阳市等地,调研肉羊产业发展,并参加肉羊产业国际技术研讨会。
 
  讲起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肉羊繁育技术,戴维德像个孩子一样眉飞色舞。他现在的合作伙伴、甘肃庆环肉羊制种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智回忆当时的情景,仍旧用“震撼”来形容。“他的讲解充满激情,观点新颖,完全吸引了我们。我当时想,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头精神真好。”
 
  那时,李国智决定,想办法将戴维德作为技术专家引进到他的企业。可他也担忧,“戴维德看不上”。因为企业不是在繁华的大城市,而是地处偏僻的环县山城乡。那里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满目尽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
 
  “成就成,不成就拉倒。”李国智安慰自己。研讨会后,他第一时间向戴维德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希望他能助力甘肃肉羊产业发展。听完李国智的介绍,戴维德爽快地答应了。他说自己深切感受到了甘肃肉羊产业对于世界先进技术的渴求,并且明确表示,他愿意尽力协调引进世界上这一领域内更多的技术资源,与环县“结缘”,携手发展。
 
  戴维德去过中国大大小小的养殖企业,也深入到养殖户家中。他注意到,由于缺乏技术,企业和养殖户抗风险能力较差。中国正在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发展养殖业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他认为,自己的技术可以帮助环县养殖产业更好发展,自己也能在中国创造更多价值。
 
  2018年8月,在甘肃省科技厅等部门协调下,戴维德作为引进专家,被聘为庆环公司技术总监,由此开启了他在环县的技术扶贫路。
 
  “因为我和Peter(李国智英文名)有共同的愿望,就是通过我们的技术,创造更多价值,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效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戴维德告诉记者。
 
 教会技术 留下感动
 
创造价值成就彼此


 
  按照相关规定,养殖场选址要远离河流、饮用水源和村庄。庆环公司的羊场就建在了环县山城乡八里铺村——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谷平地上。虽符合建设标准,但也为日常工作增加了不少麻烦。
 
  羊场距离县城有一个多小时车程,遇到雨雪天气,出行便成了难题。2019年12月,羊场员工将为母羊实施人工授精。所有母羊提前14天经过放栓、撤栓、注射激素等一系列处理,只剩下腹腔镜输精环节。但计划授精当天早晨,持续了一夜的大雪覆盖了通往羊场的山路。
 
  这可难住了戴维德。他在县城参加完会议,要赶回羊场实施人工授精。如果他赶不到,前半个月的工作就白忙活了。而雪后山路结冰打滑,汽车开不上去。戴维德建议同行人员,干脆步行上山。
 
  零下十几摄氏度,寒风凛冽。大雪封山,满目白茫茫一片。戴维德和同行人员一路踏雪而行,走了近十公里的蜿蜒山路,最终赶到羊场。当满身冰雪像个“圣诞老人”的他气喘吁吁地站在羊场大门口时,李国智和全体工作人员列队迎接。当天,他们完成了100多只母羊的人工授精。
 
  “他快60岁了,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徒步近十公里山路,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感动。”李国智说,对待工作,戴维德“丁是丁,卯是卯”,甚至在外人看来这个老外“不好说话”,是个“倔老头”。
 
  戴维德的倔强,记者也“领教”了一番。2020年12月,记者从甘肃省兰州市驱车向东出发,行进200公里后,天空便扑簌簌地飘起了大片雪花。气温骤降,路面结冰,行进的道路异常艰难。小心翼翼继续前行300公里后,记者一行于当天夜里抵达环县县城。但戴维德还在50公里外的八里铺村羊场工作。
 
  经过两天的焦急等待,雪终于化了,山路得以通行。当记者见到戴维德时,他已在羊场工作了一个多月。吃住都在山上,中途没有下山。当天,大雪覆盖了整个山头,天气极其寒冷。但他像往常一样穿梭于各羊舍之间,全身心投入,进行肉羊膘情体况评估等各项工作。就在记者好不容易见到戴维德准备采访时,他却向记者摆了摆手,示意拒绝,因为他在忙工作。
 
  约4个小时后,戴维德从羊舍走出来,放下工具箱,脱掉专业防护服,跺了跺沾满了雪的鞋子,用手随意整理了一下凌乱又花白的头发,走过来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你们现在可以问任何你们感兴趣的问题。”随后,他大步走进了实验室。
 
  “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偏僻的贫困山村扎根?”
 
  “环县养殖户对肉羊养殖技术的渴求,让我感觉到作为一个技术工作者的重要性,这是我能发挥人生最大价值的地方。”戴维德一边整理药品,一边云淡风轻地回答。
 
  环县有上千年的养羊历史,但老百姓的养殖方式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戴维德发现,环县的肉羊产肉量不够多,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难以提升,而且当地没有相关人才可以直接实施腹腔镜输精手术,制种技术较落后。
 
  戴维德说:“我的技术可以帮助当地改变现状。不是我选择了甘肃,而是甘肃选择了我。”他一方面利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资源,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引进顶级专家和良种肉羊冻精,服务环县羊产业,另一方面手把手地为当地技术人员示范讲解人工授精技术。
 
  戴维德服务的三个羊场分布在山城、甜水、演武等乡镇。环县山大沟深,山路难走费时。从县城出发到演武乡,虽只有110公里,但每天来回路途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为了腾出更多时间工作,戴维德和外国专家就住在乡里一家小招待所。一周内,他们奔波在这三个乡镇,为1200只羊完成了配种。这群经过腹腔镜人工授精的羊群,受胎率高达88%以上。经过良种杂交后,本地母羊后代的产肉能力提升了10%以上。优良基因的传播为环县创造的社会效益将超过5000万元。
 
  将先进的技术传播到中国贫困地区是戴维德始终坚持的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他克服困难,成功从澳大利亚协调引进良种冻精8000头份,种羊75只,为环县肉羊良种群建设奠定了基础。
 
  李国智说:“优质良种基因大幅提升了肉羊产肉能力,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有了他的技术,我们每年可向全县输送肉羊良种1万只,推动优良产肉基因向产业快速扩散。”
 
同吃同住 从国外背药品
 
“倔老头”会过日子


 
  戴维德在环县的名气可不小,关于他的故事也很多。采访中,当地扶贫办、畜牧兽医局等部门人提起他,纷纷竖起大拇指。
 
  “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老外能在农村工作这么长时间。”
 
  “他的技术确实先进,我们之前都没有见过。”
 
  “听说他还为了帮企业节约开支,能省就省,毫不含糊。”
 
  ……
 
  李国智说,能省就省,可是“倔老头”的一贯作风。每次来中国,戴维德总是携带超重的大包小包,里面有工作所需的各种设施设备和药品。有些药品虽然在中国能买到,但成本要高一倍。为了节约成本,戴维德甚至发动其他外国专家,来中国时都要填满各自的行李箱,里面装的肯定是和羊有关的物品。他还从印度找到售价更便宜的显微镜,自己付款寄到中国供项目使用。
 
  戴维德说这是举手之劳。环县肉羊制种产业就是一棵幼苗,需要大家呵护成长。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需要做好、做细、做精。
 
  “倔老头”不仅会“过日子”,而且特别会鼓励人。碍于语言,羊场的员工和他交流时有点“不好意思”。为了调动大家积极性,上培训课时,他会将从澳大利亚带来的小礼物送给大家,鼓励大家和他交流互动。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他还建了工作微信群,随时解答大家遇到的技术难题。
 
  环县秦团庄乡南掌堡子村村民董志瑞在羊场务工。跟着戴维德,潜移默化中,他也学会了科学养殖。“以前咱是‘土养法’,来到这里学了很多,外国专家给我们讲了好多,怎么喂、喂多少都能学得到。”
 
  山城乡乡长拓娟很佩服戴维德。她说,戴维德和员工同吃同住,在羊场“挑灯夜战”,这种忘我精神非常难得。他的到来帮助山城乡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养殖效益,更给大家提振了产业发展信心。
 
  截至目前,通过戴维德引进并落地的技术包括腹腔镜输精技术、精准孕检技术、羔羊培育技术、冻精生产技术、胚胎生产与移植技术。
 
  在羊场,戴维德和员工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同吃同住,奋战在技术扶贫第一线,为技术员精心示范每一例种羊腹腔镜输精手术,并反复提醒大家注意操作要点。为了培养人才,他还专门携带了教学用的腹腔镜。手术时他看到的母羊体内情景,学员可通过另一个镜头观察到他的操作,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李国智介绍,戴维德已累计为全县培养了12名可独立操作腹腔镜人工授精等核心技术的人才。在疫情发生初期外国专家无法到达环县情况下,他培养的本土技术骨干发挥了重要作用。
 
  庆环公司技术员田永强是戴维德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虽然他们语言不通,但通过手势及翻译软件也能心有灵犀。戴维德喜欢聪明好学的小田,因为教会了他,就等于教会了更多人。田永强说,从老师的身上,他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精神。
 
  戴维德认为,他的技术在环县羊产业里发挥的效益将是最高的,他的人生价值也会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创造价值”。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党员的帮助为他“创造价值”按下了“快进键”。“中国共产党使成千上万人摆脱贫困的想法与做法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在这位外国友人看来,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执行能力,有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李国智的制种基地在短时间内的建成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执行力,而戴维德亲眼见证了这一切。
 
  在环县政府提供的建设补贴和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支持下,李国智所在企业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成长为甘肃独一家的集肉羊制种、科技研发、人才培育等为一体的肉羊技术集成综合示范基地。“中国速度”令戴维德佩服不已。
 
  “我身边有很多党员,他们乐于助人,非常友善。他们给我提供了任何我需要的资源、信息和帮助。我在环县的工作获得了极大支持。我在世界很多地方工作过,但我认为中国政府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做法是非凡的。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方面的工作是不可思议的。”戴维德说。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引进国外智力管理处介绍,过去两年多,戴维德来到环县十余次,协助企业引进了20多名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专家,在环县从事肉羊饲养、营养、健康管理等方面工作。
 
  戴维德说:“在环县我看到了中国政府是如何鼓励养殖户发展肉羊产业,让养殖户通过肉羊养殖脱贫致富的。我深深感受到,中国政府为了脱贫攻坚,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去帮助贫困户,令人感到暖心。我能够为中国脱贫攻坚事业出一份力,深感荣幸。”
 
  戴维德已将中国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说:“环县和甘肃就像我的第二故乡。我在这里有很多好朋友、好兄弟。我还会在这里工作、生活很多年。我将继续尽我所能帮助这里的老百姓奔小康。”
 
  如今,环县已成为甘肃省肉羊良种供种基地,甘肃肉羊养殖进入新阶段,正在朝“好种造好羊,好草喂好羊,好羊产好肉,好肉卖好价”目标一路前行。
 
  “中国共产党创造条件让处于贫困状态的老百姓脱贫,过上更好的日子。”戴维德感触良多,“我打心眼里觉得,中国正在创造人类历史的奇迹,而我的日常工作,也将成为这项伟大工程的一部分。在环县大地上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我人生最荣耀的一页。”
 
太行红色“信使”讲党课,让人听得泪流满面
太行红色“信使”讲党课,让人听得泪流满面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2021年4月9日,崔韶光在太原市一所小学给教师们上党课。 本报记者王学涛摄
 
  
 
  56岁的崔韶光像一个“信使”,将共产党人的光辉事迹和感人精神传播到全国各地。记者跟随她讲课月余,没有一堂课上不见听众泪光
 
  “为啥崔韶光的课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因为她真信、真做、用真情讲”
 
  本报记者王学涛、徐伟
 

 
  “太行山的每一块石头,都曾经生长过光荣……我深深地爱着我平凡的岗位。”血癌痊愈后,崔韶光在日记本里这样表白自己的工作。
 
  崔韶光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第一代讲解员,现在是太行干部学院的特聘教师。56岁的她像一个“信使”,将共产党人的光辉事迹和感人精神传播到全国各地。
 
  退休的“信使”:7天穿梭于6个省区市之间


 
  4月23日,陕西延安。
 
  午休后,崔韶光感到头疼乏力,从包里摸出药,放到嘴边,顿了顿又放下。想到下午还有3个小时的课,决定忍一忍。“还是不敢吃药喝水,怕瞌睡,怕上厕所。”
 
  干脆利索地化妆、熨烫衣服、打理头发,半小时工夫,她又变得神采奕奕。
 
  下午2点,崔韶光走进大会议室,给一家单位200名学员讲太行抗战。她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哀婉低回。学员王谧几乎从头哭到尾。她沙哑着嗓音对记者说,自己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听到那一代人为了民族独立,不是孩子失去父母,就是父母看着孩子牺牲,心里很难过,更加感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个小时10余次鼓掌,课程在一大束鲜花中画上句号。回住地的路上,崔韶光的手机响个不停,20余位学员加她微信。他们通过一条条留言,倾诉着感激、感动和感慨。学员谯思洋写道:“您讲得非常好,我们好多同事几度落泪,深受感染,今天有机会听您讲课,对党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难道这是常态?征得她同意后,记者往前翻,发现这样的留言还有很多——
 
  “这是第4次听您讲八路军抗战史,我依然泪湿衣襟,向伟大的太行精神致敬,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
 
  “您的课使这段历史在我眼前一一重现,让我重温入党初心!”
 
  “一个用生命在讲述的阿姨,我们哭了一场,您哭了一生!很想抱抱你!”
 
  ……
 
  自助晚餐很丰盛,崔韶光却没胃口,只打了一小碗汤面和一小碗稀粥。晚上10点多,记者和她在火车站候车,她终于从抗战的“血色”里走出,心情放松不少,从包里掏出零食吃起来。
 
  记者不禁想起她这一周的行程:4月18日广州,19日山西武乡,20日广西百色,21日天津,22日河南郑州,23日陕西延安,24日山西武乡。7天穿梭于6个省区市之间,奔波在动车、火车、飞机、客车上。
 
  想听她讲课的人越来越多,她不是在讲台上,就是在路上。一年冬至,崔韶光到江苏南京讲课。由于飞机晚点,她从早晨9点等到中午12点半。得知飞机无法起飞后,她又乘坐网约车赶到高铁站,眼看火车要开动,她拉着行李箱在站台上一路狂奔。到达南京时,已是半夜。
 
  2021年3月,她讲课31天31场;4月,27天34场;5月,26天42场。听众有学生、农民、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等,一场最少20余人,最多5000余人。
 
  “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误过大家的课。”她语气里透着坚定。
 
直扣人心:无一堂课不见听众泪光


 
  课上,崔韶光倾诉着心里的爱与痛。
 
  《为了谁》《五星红旗》《无言的寻求》……崔韶光讲完课,记者搭她的车去长治,车里回荡着她自己翻唱的红歌。记者正要问她为啥喜欢听自己唱的歌,扭头一看,她已满眼泪水。“情感需要出口,自己向自己倾诉。”她说。
 
  30余年来,崔韶光坚持自己发掘、采访、整理,用故事讲述抗战史。故事里相关的人她见过,故事里的事她用心体会。最后,共产党人的信仰、青春、亲情、友情、爱情、牺牲,通过她的讲解,冒着热气走进人心。
 
  记者跟随她讲课月余,没有一堂课上不见听众泪光。
 
  4月7日,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左权,是崔韶光浓墨重彩讲述的人。为把左权的故事讲到极致,崔韶光阅读了大量相关家书、祭文,并烂熟于心。她还一次次拜访左权女儿左太北,字里行间的情感走进现实,更加炽热。
 
  “母亲: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头上……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1937年12月3日,左权写给母亲。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1942年5月22日,左权写给妻子。
 
  写完这封家书3天后,左权在山西辽县(现在的左权县)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
 
  聂荣臻在追悼会上痛声宣读了祭文:“我素以铁石心肠自诩,然而今天,竟好似无数针尖深深刺入我的心头……太行山、五台山上千千万万的战友齐举拳头,向你宣誓:我们一定要报仇!”
 
  左权牺牲7年后,母亲才知道儿子已为国捐躯。坚强的老人请人代笔撰文悼念:“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亦瞑目矣。”
 
  “每一种情感都让人泪目,左权的形象一下子生动鲜活起来,很多情景跟再现了一样。”听众甄春艳红着眼睛说。
 
  4月26日,太原五中阶梯教室。
 
  大屏幕上,一张年轻帅气的黑白遗像展现着烈士叶成焕定格在24岁的生命。
 
  1938年4月16日,长乐村战斗从清晨打到傍晚,八路军共歼敌2200余人,取得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决定性胜利。然而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叶成焕壮烈殉国。这员虎将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屡建战功。他在生命危急时刻,关切的仍是“队伍”。
 
  半世纪后,一位老八路走进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展厅,专门来看烈士英名录上有没有团长的名字。他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展板上叶成焕殉国的报道,潸然泪下。
 
  “这场战斗800壮士血染长乐滩,团长24岁,营长多大?连长多大?排长多大?战士多大呢?他们都为谁而死呢?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对英雄的敬仰。”
 
  崔韶光的话掷地有声,孩子们的眼泪吧嗒吧嗒往下落。
 
  “青春芳华谁没有?但叶成焕的青春没有时间去体味亲情和爱情,而是献给了国家。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回报他们。”高二学生白卓奇说。
 
  4月29日,北京,中国金币总公司。
 
  视频里,一位身患肺癌的老人躺在床上,鼻子里插着氧气管,提起再没有回来的八路军父亲,她开口:“我怎么不想,早就想呢,想不起来了。”
 
  这位老人等父亲回家等了80年。她是崔韶光一位朋友的母亲,60多岁时,儿孙盖房,她不让拆院墙和大门,“怕爹回来找不到家”。80多岁时,她知道爹肯定回不来了,只想知道他牺牲在哪里。
 
  “阿姨,他在关家垴,以后我守着他。”崔韶光安慰她。
 
  关家垴战斗是百团大战第三阶段进行的一次有名的歼灭战。这场战斗到底牺牲了多少人一度困扰着崔韶光,直到一位老八路这样跟她讲:“这不是生死。泱泱大国备受欺凌,这一仗挺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你在,你也会上去。”
 
  讲到这里,坐在最后一排的“80后”柳柘不再打游戏,他关上手机,抬起头,专心听起来。“这么硬的仗,很震撼!”
 
“黄毛丫头”变成“八路军”


 
  1988年9月3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在山西武乡开馆。
 
  23岁的崔韶光穿上一身白色西装,打上红领带,兴高采烈地参加活动。然而,老八路们却在哭。老八路戎伍胜拍着胸脯,催促着“快快快”。
 
  担心戎伍胜站不稳摔倒,崔韶光上前搀扶,劝他不要太激动。戎伍胜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孩子,以后要好好宣传3个字‘不容易’。”
 
  这是崔韶光走近八路军的开始。
 
  其实,她身上就流淌着八路军的血液。父亲崔文斌1942年参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战斗勇敢,多次立功。但爱美、爱唱、要强的崔韶光从小受母亲影响更大。
 
  一张黑白照片上,一位女士身材高挑,身穿旗袍,梳着洋气的卷发,笑靥如花般看着前方。“这是我妈年轻时的照片,美吧?她从重庆大学法律系毕业,曾是一名律师,后来跟我爸回到武乡,在文史馆工作。”说起母亲,崔韶光一脸骄傲。
 
  崔韶光也曾做过别的梦,但走上红色讲解之路仿佛是一件注定的事。
 
  1985年,她参加完高考,分数上不了本科。彭德怀夫人浦安修回武乡看望老区人民,为帮助老区发展,将10名学生送到山西师范大学进修,其中就包括崔韶光。
 
  3年后,崔韶光学成归来,正赶上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建成开馆,就成了一名讲解员。时间久了,她心中积攒下不少疑问:
 
  为什么他们吃不饱,枪也不是一人一支,还愿意参加八路军?为什么照片上的他们没有一丝愁容?慢慢地,崔韶光对八路军产生兴趣,在了解的过程中,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原来有信仰的人可以一往无前,无往而不胜。
 
  1995年夏,老八路林桂森来到纪念馆,在纪念馆序幕厅里,一边哭一边讲:“就是因为一把玉米面,彭总骂了娘。”
 
  “他说‘别人碗里没有玉米面,我的碗里怎么会有,有那么一个人帮助我搞落后’。当时炊事员站在门槛上,头都抬不起来。”林桂森一辈子都记得彭德怀的一句话,“共产党给我就一个特权,那就是吃苦”。林桂森喝了榆树叶子汤饿得不行,就爬到树上摘榆钱,彭总发现后,站在树下骂他,最后一口都没有吃上。
 
  从林桂森的泪水里,崔韶光理解了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
 
  一次,老八路程荣耀由妻子搀着,戴着墨镜,拄着拐杖走进展厅。他听得特别认真,还不断跟崔韶光交流。讲解结束后,他号啕大哭。
 
  “他到底为什么哭不知道,是想起倒下的战友,还是心里有痛?”崔韶光非常难过。
 
  那时候她与老八路们保持着联系,每到过年就给他们邮寄贺年卡。看着老八路一天天变老,她心里很急,便有了做访谈的念头。
 
  1996年,崔韶光向朋友借钱,坐上大巴去了北京,一次采访了十余位老八路。
 
  在李雪峰家,秘书说只能采访20分钟,结果李雪峰给崔韶光讲了两个半小时。他称崔韶光“小太行”,还让保姆包饺子、炖排骨、烙饼招待她。采访完,李雪峰的夫人非要给崔韶光钱,她坚决不要,老人说:“那你搬来住,我们以前都在老乡家住,你来了北京住外面?”崔韶光坚持不去打扰他们,夫妻俩把她送出门,看着他们被风吹乱的白发,崔韶光忍不住流泪。
 
  她当时想:“假如没有这一代人的付出,我们不会有这么幸福的生活,而他们一辈子就是穿着布鞋。”
 
  在李德生家,崔韶光请他讲最难忘的一次战斗。他轻轻问“你去过关家垴吗”?之后沉默,随后泣不成声。他说,自己增援上去的时候,山坡上铺满了八路军的遗体。“那时我当讲解员8年了,仍然很震惊。”
 
  这次北京之行,她带回老八路赠给纪念馆的文物,有书、缴获的日军毛毯、老八路纪念卡等。
 
  “当你看到老八路讲述他们的战友,那么多优秀的人用命去换民族独立时,你能无动于衷?刚开始我觉得当讲解员只是一个饭碗,但时间久了,我觉得这份工作凭的是良心,最起码的良心。”崔韶光觉得,自己渐渐变成了一个“八路军”。她的讲解也越来越有血有肉。讲一次,哭一次,痛一次。
 
带着“临终嘱托”播撒红色种子


 
  2003年,崔韶光被确诊为血癌,晚期。生病后,社会各界非常关心,捐款约15万元,甚至有观众用烟盒包着钱留在纪念馆。大剂量的化疗让她痛不欲生,在快坚持不下去时,一个陌生而温暖的电话打到医院,给了她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韶光,你上次晕倒,就是为我们讲解。你住院了?你可得坚强啊,我们都爱着你,等你回来。”
 
  在观众们的鼓励下,一个存活率仅10%的血癌晚期病人,经过骨髓移植,奇迹般康复。
 
  “我讲了一个大爱的故事,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国家。而观众的爱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好好活着,用讲解去传承革命精神。”崔韶光说。
 
  出院刚10天,崔韶光穿上讲解服,戴上假发,拿起讲解棍,重返岗位。
 
  2004年8月,崔韶光离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调到长治市工作。这时,她收到老八路陈晓寄来的一封信,里面有34张卡片,是战友陈启照临终前托付给他的。
 
  “他明明知道我离开了纪念馆,还把这些卡片寄给我。我明白,他这是在做临终的托付,希望我继续讲八路军的故事。”崔韶光说,炮火连天的岁月,他们制作了这么精美的卡片,因为他们有信仰,相信抗战一定能胜利,能建立新中国。
 
  记者小心翼翼地翻看着一张张卡片,上面有漫画、钢笔画、刺绣、剪纸、战利品、米票、粮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毕业证书等,有的还贴着袖珍人头像,小巧精美。
 
  透过这些卡片,可以窥见当时的艰苦岁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互相鼓励、坚定信仰是这叠卡片的核心主题——
 
  “人生本来是聚散无常的,尤其是在这革命浪潮的尖端,下次见面在哪儿,海角?山巅?那可不定,定的是:在一个同一的革命阵营里面。”
 
  “你是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与失败的,努力吧,再接再厉地,不屈不挠地为你的光明伟大的理想的实现而奋斗吧,我们一定会在自由幸福快乐的新中国的路上欢聚的!”
 
  “国土一天不收复,一天不要解除我们的武装。”
 
  “用你的笔触把日本鬼子打出中国去。”
 
  “只有坚决抗战到底,中华民族才有出路!”
 
  一句句满怀鼓励的话看得人热血沸腾。
 
  从此,崔韶光带着卡片,从“阵地讲解”转为“报告讲解”。八路军的故事跟着她一起走进学校、机关、工厂、企业、部队、村委会等。
 
  “其实,每年都在讲,从来没有断过。”崔韶光说。
 
  和崔韶光一起参加志愿活动的杨志对此深有体会,他们都是长治市大学生创业创新促进会的志愿者。一次,到福建出差,在晚上的欢迎会上,别人表演才艺,崔韶光却讲起了八路军在太行山抗战的故事。
 
  “本来挺嗨的,结果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全场鸦雀无声,大家眼里都泛起了泪花。”杨志回忆。
 
  2017年,太行干部学院挂牌开学,崔韶光来到学院。在这里,她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还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受邀到省外讲课。目前,她已经把八路军的故事带到新疆、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广西等十余个省区市。
 
不停追寻“独家记忆”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
 
  崔韶光讲课越多,越有机会与老八路的后人对话。梁世杰就是这样一位牵线人,去年,他到太行干部学院学习,在崔韶光的课上,他听得“泪流满面”。他认识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的小儿子欧阳建中,于是就为他们牵线搭桥。
 
  4月16日,太原飞往广州,飞机晚点约5个小时,降落广州已是晚上10点半,热情的梁世杰在机场等候多时。第二天一整天的采访,他牺牲周末时间,全程陪伴,开车接送。
 
  “崔老师的课讲得好,希望能助一臂之力!”梁世杰跟记者说。
 
  在欧阳建中家,我们了解到,欧致富曾7次负伤,虽然是广西人,但后来只要生病就喝小米粥,可见戎马生涯对他一生的影响。儿女们很低调,都曾追寻父亲的战斗足迹,多次回到太行山,大姐还曾去坟地祭奠奶娘。
 
  谈话中,我们有了意外收获。欧阳建中的大嫂彭雷鸣是“二指将军”彭龙飞的女儿。彭龙飞在雁北抗日时,双手负伤,加上天寒地冻,双手严重冻伤。为保住生命,医生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切掉他8根手指,但这并没有妨碍他重返前线参加战斗。
    革命不容易啊,千万不要忘记这些英雄!”“当年我们提着脑袋干革命,就是为了让穷人过上好日子,今天幸存下来当了官,就应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父亲虽逝,对彭雷鸣的教诲犹在。
 
  彭龙飞的事迹深深感动着崔韶光,加深了她对那代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理解。
 
  无论是上世纪寻访老八路,还是现在采访他们的后人,都是崔韶光拿到一手资料、理解革命前辈最好的途径。
 
  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对她说:爸爸在太行山打仗,生了我没有奶吃,我是吃“太行奶娘”的奶长大的。
 
  左权的女儿左太北称呼她小名“毛妹”:我两岁就没有了爸爸,爸爸是为老百姓牺牲的。崔韶光给她唱《左权将军之歌》,她最喜欢其中两句:“左权将军牺牲为的是老百姓,咱们辽县老百姓要为他报仇恨。”
 
  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王政柱的儿子王延告诉她:爸爸腰缠黄金行走千里到延安,历经72天缺吃少穿,黄金却未动分毫,心比金子还亮,被誉为“金身将军”。
 
  ……
 
  “那一代人甘愿为信仰牺牲,他们的事迹教育了我,他们的信仰变成我的信仰。”崔韶光对记者说,“讲党的故事一定要行走、要交谈、要感同身受,这样大家才会愿意听,才会有感动、有心动、有行动。”
 
学史力行:守望英雄的人越来越多


 
  4月2日,山西武乡,细雨纷飞。
 
  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前又多了一个花圈。冒着风雨,听众常胜利带领6名同事向纪念碑敬礼、默哀、庄严宣誓。他们来自武乡车站派出所,这是第一次到长乐村战斗纪念碑看望英雄。
 
  扫完墓,常胜利的同事武宏给崔韶光微信留言:“我们是警察,是共产党员,更是中国人。没有无数先烈的英勇献身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您让我们更懂得去铭记英雄烈士。”
 
  “我听过她3次党课,百听不厌,每次听每次都掉泪。”常胜利说。
 
  长乐村、关家垴等抗战遗址近两年悄然成为当地群众祭扫参观的主要场所,仅出租车司机李志登就去过多次。4月30日,记者在武乡县城街头拦住他的车,说出目的地长乐村后,他随意问:“你也是去上坟的?”
 
  这个48岁的当地人对红色文化并不陌生。1939年,八路军总部曾移驻到他老家王家峪,但“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和“关家垴歼灭战纪念碑”还是他近两年拉乘客才知道。
 
  “拉过几拨人,都是买上好酒去祭奠。能感觉出来,那是发自内心深深的尊敬。”李志登跟记者感慨,到了关家垴,他跟随他们一起瞻仰,一面墙上刻有烈士的简单生平,好多战士牺牲时才十几岁。
 
  李志登只知道祭奠的人有不少来自太行干部学院,却不知这背后跟崔韶光有关。
 
  今年清明,记者陪同崔韶光一起看望她的“亲人”。献花圈、鞠躬、祭酒后,我们开始绕圈瞻仰墓碑。崔韶光讲起她与墓地的往事。最初,她是回乡上坟顺便祭拜;后来听说了烈士们的故事,觉得应该来;再往后,她不来睡不着觉。在她眼里,墓地是先人长眠之地,是精神诞生之地,也是民族脊梁挺起的地方。
 
  一次、两次、三次……崔韶光发现每次来都是她一个人在,她感到孤独。于是,她一遍遍地讲述着战场上血性与胆魄的故事。慢慢地,一颗颗心灵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1997年,香港回归。听众肖菁英给崔韶光写信:“时过一个月,你讲解的声音仍在耳边回荡。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哪有香港的回归。我钦佩你的事业。”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听众吴红兵听崔韶光讲课后对记者说:“让我们这些老人都跟着流泪,不简单。她讲八路军的故事就像和你唠家常,让英雄之气直抵心灵,她泪眼汪汪,也让一队队参观者热泪盈眶。”
 
  守望英雄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学员主动捐款。
 
  “为啥崔韶光的课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因为她真信、真做、用真情讲。”太行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焦彦平说,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动心、动情、力行。
 
  现在,崔韶光除做专题报告外,还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在八路军总部旧址讲。记者担心她的身体,她却说:“只要我能讲,这件事就不会停止。”
 
  已过“知天命”年纪的崔韶光,更加坚定自己的“使命”:做红色火种的传播者,给人信仰的力量!
 
不朽的《红色娘子军》,永远绽放的“琼花”
不朽的《红色娘子军》,永远绽放的“琼花”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人解史
 
新一代“琼花”邱芸庭亮相上海与观众互动。6月23日,来上海演出的中央芭蕾舞团,新老演员与社区居民话家常,回忆起“娘子军”的上海往事。本报记者许晓青摄
 
 
  本报记者凌广志、严钰景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今年6月初,中央芭蕾舞团创排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来到故事发生地海南琼海演出。
 
  激昂的旋律和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又把人们带回了90年前海南岛上贫苦妇女们扛起红旗和刀枪,为反压迫求解放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道路觉醒


 
  “同是十六七岁的少女,您何以能有这一腔自立自强的孤勇,飞出父母的羽翼,离开家庭的温房?有这一股敢为人先的气魄,为反抗压迫求得解放,你们扛枪上阵,斩钉截铁,义无反顾,视死如归。”这是2021年5月1日,红色娘子军成立90周年时,海南中学生写给革命先烈一封信中的内容。
 
  90年前的海南岛封闭贫瘠,经济凋敝。在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下,海南广大的农村妇女犹如巨石下的小草:男人们下南洋谋生,常常经年不返,甚至十余年也没有音讯,妇女们大多留守家中赡养老人、养育幼小,苦苦地支撑家庭。
 
  20世纪20年代中叶,王文明、杨善集等琼籍革命志士从上海、广州返乡,带回了中国共产党“贫苦农民要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乐会县第四区(今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正是王文明的故乡,他在这里的广大乡村树起了革命旗帜,点燃了农民革命的第一支火把。
 
  琼崖地区工农群众在杨善集、冯平、王文明、冯白驹等人的领导下,从1927年9月开始在定安、琼山、万宁、陵水、乐会、文昌、琼东、临高等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后,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建工农革命军,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琼崖革命根据地。
 
  1931年3月,中共琼崖特委批准率先在乐会县创建“赤色女子军连”。3月26日,在全琼工农兵第三次代表大会的闭幕式上,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宣告成立。当时赤色女子军连仅有一个排人数,不属正规红军连队编制,是乐会县委和苏维埃政府直接领导的地方武装组织。
 
  此后,赤色女子军连配合红三团打了几场胜仗,军威大振。为了更广泛地发动群众参加革命,壮大革命力量,中共琼崖特委发布了一则布告:“英雄的乐会县妇女们,拿起枪来,和男子们并肩战斗。”这则布告,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刮过海南大地。不到一个月,便有700余名穷苦妇女报名参加革命队伍。
 
  “为进一步发挥琼崖妇女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琼崖特委决定成立女子军特务连。”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锦爱说,1931年5月1日,经过严格筛选的103名妇女,在乐会县第四区小学操场上宣誓入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别任务连成立,这就是传扬至今的“红色娘子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女子军连队,也是琼崖自古以来第一支妇女武装部队。
 
英勇斗争


 
  红色娘子军的事迹,首先由当时在海南军区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的刘文韶发掘,1957年,他创作的3万字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发表在1957年8月号《解放军文艺》上。这篇作品中记载,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后2个月,便投入了抵抗国民党军进攻的战斗。在纱帽岭伏击战中,红军共毙敌100余人,俘敌70余人,缴枪146支,子弹1000余发,物资一批,女子军首役立功。
 
  1931年,乐会县国民党“剿共”总指挥陈贵苑统率几百名民团武装盘踞在今琼海中原地区,鱼肉百姓并时常骚扰苏区。当年6月,红三团决定引诱陈贵苑武装进入苏区腹地予以歼灭,由女子军负责正面阻击,诱敌深入。
 
  1931年6月26日,红三团和赤卫队进行战术佯动,浩浩荡荡地朝万宁方向开拔,当晚趁夜返回埋伏在纱帽岭。27日,陈贵苑趁红军主力远去万宁的时机,率队伍偷袭苏区。在与陈贵苑武装战斗过程中,女子军且战且退,引诱敌军进入主力部队的埋伏圈。在红军四面围攻之下,陈贵苑被红军俘虏,这个作恶多端的反动军官被苏区政府公审判处死刑。
 
  纱帽岭战斗后不久,女子军特务连又配合红三团主力攻打文市炮楼。女子军战士活捉敌人头目。1931年12月,女子军特务连独立参与文魁岭保卫战,击溃来犯的“白军”。
 
  1932年8月,国民党部队进攻中共琼崖特委、红军师部和琼崖苏维埃政府驻地琼东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长坡镇烟塘地区)。队伍撤退到马鞍岭时,敌军尾随而至,发起疯狂进攻,女子军二班班长梁居梅带着一个班作掩护。
 
  战斗坚持了三昼夜,弹药断绝之时,梁居梅高喊,“姐妹们向我靠拢!人在阵地在!拿枪杆和敌人搏斗!”就这样,梁居梅、陈月娥、欧继花、陈俊姣、陈业花、张泮英、张昌英、孙玉芳、许世蓉、许秋蓉等10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女子军势单力薄,在边还击边转移的过程中,与大部队走散,失去了联系。
 
  刘文韶在他的报告文学中写道:女子军决定一路往西上母瑞山寻找党组织和大部队,森林像大海一样望不到尽头,肚子饿,就靠山竹子、鸡兰心等苦涩的野菜充饥;鞋子磨穿了,光着脚踩着荆棘;精疲力竭之时,她们扯着藤,一步一步地爬行……
 
  在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有这样一组感人至深的镜头:在挺进深山、风雨呜咽的一个夜晚,已近临产的女子军战士王运梅肚子剧痛,全身冷汗,在战友们用山葵叶和芭蕉叶做成的临时产棚里,生下了孩子。为逃避敌人追击,产后第二天,她便抱着孩子继续前进。然而,孩子还是死在了母亲怀里。连长冯增敏脱下军衣包好孩子,战友们在山石旁边挖了个坑,把孩子埋了,在小坟边种了一棵木棉树苗。
 
  据王运梅的女儿庞庆美回忆,1932年8月,在琼崖红军主力向母瑞山转移过程中,母亲王运梅生下了她的哥哥,但由于山中生存条件极端恶劣,长期缺乏营养,孩子出生后不足20天就不幸夭折。
 
  1932年底,国民党陈汉光部队对琼崖革命队伍进行“围剿”,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被围困在母瑞山8个月之久,琼崖红军主力遭受重创,女子军特务连大部分战士英勇牺牲,连长、指导员被捕入狱。最后特委决定化整为零,突围出去转入地下斗争,女子军疏散后,都化名隐蔽于群众之中。存在了大约500天的娘子军队伍解散了。
 
  “尽管女子军成立后战斗历程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它深刻反映了琼崖共产党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广度和深度,在琼崖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陈锦爱说,红色娘子军也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世界妇女争取解放斗争的光辉典范,镌刻了一代巾帼英雄为求自由解放不惧牺牲的伟大形象。
 
初心不改


 
  2010年3月,时年100岁的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在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讲解娘子军战斗历史时,被游客问起党费缴纳情况,才知道自己一直没有入党。“外婆一直以为自己跟着共产党一辈子闹革命,理所当然就是共产党员。”王运梅的外孙女马世菊回忆说,当明白自己还不是一名党员时,她非常难过。
 
  同年6月,王运梅让马世菊代笔,向琼海市阳江镇岭下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2年7月,102岁的王运梅站在鲜红的党旗前,神情肃穆,目光坚毅,一字一句地宣读完入党誓词,如愿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创下党史上年纪最大新党员的纪录。
 
  一年后,王运梅在岭下村家中平静去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王运梅生前曾坚定地说,“我永远跟党走,直到最后一口气。”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红色娘子军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她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却一直激励着后人。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与传承中,1969年8月1日,由99名农村女青年组成的红色娘子军民兵连,在当年娘子军成立的旧址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一支配备真枪实弹的基干民兵连。
 
  红色娘子军第一任连长庞琼花后人,海南省革命史研究会会员庞启江介绍,红色娘子军民兵连成立后,成为阳江镇乃至琼海市水利建设、农田大整治、科技兴农、抗风救灾以及治安维稳等工作的突击队、爆破队和宣传队。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大东海围海造田工程、合水水库大建设、烟园通天渡槽项目建设、农田基本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重大工作中,处处都能见到她们的身影。
 
精神永存


 
  2014年4月19日,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卢业香,以100岁高龄在琼海家乡逝世。海南岛上红色娘子军的英雄传奇从此成为永远的回忆。但以娘子军历史史实为素材创作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却在舞台上经久不衰。自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这部“看家戏”走过半个多世纪,经历6代舞者,国内外演出5000多场,至今仍非常受观众追捧。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历久弥新流传不衰,主要是娘子军‘坚持信念、敢为人先、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内涵,感染了一批又一批观众。”庞启江说。
 
  作为《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配歌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如今已成为海南所有重大活动的主题曲,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在首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悠扬地响起。
 
  “这是红色娘子军精神的感召力和震撼力。”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在琼海演出结束后表示,每一场演出都有观众激动地流泪,每次一上台表演,自己也会一遍遍重温“琼花”的精神——坚强、英勇、敢为人先,正因为红色精神不朽,艺术作品才能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出生入死破旧笼,海南岛上啸东风。浇来知是英雄血,一朵琼花分外红。”这是中国现代文化大家郭沫若送给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的扮演者祝希娟的题词。祝希娟时常回忆起拍摄电影前,在琼海体验娘子军真实生活的日子:当年的娘子军连长冯增敏带着全部演员完全按照娘子军的作息时间进行训练、讲课、出操,在当年的革命根据地体验女战士的生活,练了整整一个月,所有演员的鼻子都晒脱了皮。
 
  “如果没有这一个月的生活,我大概演不了‘琼花’。直到今天,有时闭上眼睛都能想起,泥巴墙上写着‘中华苏维埃万岁’。”祝希娟说。
 
  电影《红色娘子军》1960年7月1日上映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全国掀起了“娘子军热”,当时曾创下6亿人次观看的纪录。中国电影第一届百花奖评奖,《红色娘子军》荣获“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等多个奖项,后又在我国首次参加的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编剧奖。
 
  烽火岁月已成过去,红色娘子军精神却在银幕上、在舞台中,在每一个受到感召的人心中生生不息,赓续永存。
 
一位新四军老战士的生命之歌
一位新四军老战士的生命之歌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人解史
 
  本报记者戴威、胡锐、林翔


  6月中旬,江淮之间,烈日当头。

  92岁的严明友低头看了眼乐谱,手指在琴键上摸索起来。

  琴声时停时续,倒不是因为技法生疏,而是脸上不时掉落的汗水让他有些分神。拿出手帕擦拭脸颊,又定了定神,他继续弹奏起来。

  前奏落下,他开始轻轻哼唱,沙哑的歌声和着琴声,传向远方……

  《黄河大合唱》:我们心里是有信仰的


  见到严明友时,他正弹琴备课。

  我们接连唤了几声“严老”,他才察觉到我们的打扰,起身道:“你们好,我不叫严老,我叫严明友,是个音乐教师。”

  一时间,很难把眼前这个笑容和蔼的老人和经历过纷飞战火的新四军战士联系起来。

  80年前,那是一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年少的他就和千万同行者一起抗击外敌侵略。

  严明友的家乡——安徽定远,正是新四军抗击日伪的重要阵地。从小目睹日伪暴行和新四军同乡亲们的鱼水深情,13岁时,刚刚小学毕业的他便报名参加新四军。因为年纪尚小,部队拒绝了他上阵杀敌的请愿,而是让他去政工队报到。

  这个从未唱过歌、演过戏的农村孩子,阴差阳错地和艺术结缘。

  “苦闷时唱《松花江上》,战斗胜利唱《义勇军进行曲》,走上刑场唱《国际歌》。那时候我们穿着草鞋唱歌,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抗日、为了革命。音乐是美的呀,音乐的力量超过战争!”老人一脸坚毅,眼里仿佛闪过几帧从前的影像。

  他说,那时唱歌,既悲壮又幸福;那时生活,异常艰苦却又充满希望。

  严明友告诉我们,当时部队条件艰苦,平时根本吃不到肉,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捧山枣、几个鸡蛋。“很少感到饥饿,从不会抱怨,因为我们心里是有信仰的。”他说。

  那时候,严明友最爱听爱唱的歌是《黄河大合唱》。“只要听到这首歌,就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是压不垮的。”严明友说,大家都有信心,终有一天,会把敌人赶出国土,到那时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不是所有人都等到了胜利那天,还有些人倒在黎明之前。

  在严明友看来,现在的每一天“都是赚的”。“那么多人为了国家牺牲,和他们比起来,我活得太久了。”他说,那些牺牲的战友偶尔还会出现在梦里,他们还是年轻时的样子。

  在严老师的课堂上,音乐教育和爱国教育不分彼此。

  教孩子们严于律己,他会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希望孩子们勿忘国耻,他会教《太行山上》;让孩子们热爱祖国,他会唱《歌唱祖国》……

  每堂课,严老师都会给孩子们讲自己和战友们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希望他们享受音乐、热爱生活,更要热爱祖国。

  “我想让孩子们懂得,金钱有价值,但世界上比金钱有价值的东西太多了。气节、良心、人民利益……哪条都比金钱有价值。”严明友说。

《爱的奉献》:把遗嘱带在身上


  在定远县朱湾小学的孩子们眼里,严明友老师是深蓝色的。

  一年四季,他把自己丢进一件洗得褪色的旧中山装里,配上一双磨得发白的旧布鞋。

  生活极尽简朴,老人家“抠门”得可怕。

  几十年来,不到20平方米的破瓦房就是他的家。

  一张桌子、一台煤气灶、一口锅、一架视若珍宝的钢琴,几乎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一碟咸菜、一碗挂面、一杯开水,就能打发一顿饭。

  不过,老人家有时却又格外“大方”。

  每年六一儿童节,朱湾小学、朱湾中学的学生和工作人员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盒售价6元的绿豆糕。共计五六千元的花销,对他来说,不算是小数目,不过这样的礼物已送出多年。

  严明友说,自己见不得别人落难。

  每个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除了600多元的个人消费,几乎全部用在别人身上。捐给灾区、捐给失学儿童、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我的钱都是党和人民给的。”严明友说。他能捐出去的,甚至不止金钱。

  在严明友中山装的口袋里,藏着一张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表,上面有一段遗嘱:“我的一切器官捐给品德好的工人、农民、战士患者……”这是一个秘密,他不愿告诉任何人。有人猜测,他把遗嘱带在身上的目的,是担心如果有天突然离去,最后的志愿无法实现。

  然而,这个愿意为他人付出一切的老人,有时又和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

  尽管枯瘦得像把稻草,他却依旧锋利。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怪老头”。

  “请客不到,送礼不要,奉承不听,私情不搞,任何事只有自己做才是真实的。”这是他最常和孩子们分享的一句话。

  他永远在拒绝。

  拒绝上级领导的好意,拒绝优厚的待遇,拒绝花环和荣誉……

  这两天,记者的突然造访让他平添了些心事。

  “记者同志,我们私下聊聊天,不用报道出来,我这人没有什么好讲的,就是个普通人,也没做出什么事。”严明友认真地说。

  他的故事并不普通。

  1952年,23岁的严明友复员被分配到江苏盱眙县文教科当会计,但他强烈要求到条件艰苦的学校教书。

  “所有职业里,只有教师有寒暑假,我想着假期可以去帮老百姓干农活。”只当了63天会计的他,后来从盱眙回到家乡定远,从此再也没离开过孩子。

  60岁时,严明友上完了自己的“最后一课”。本该离开讲台的他却犹豫了起来。

  看到乡村学校音乐教师短缺的状况,他决定义务支教。“有人讲农村孩子不需要学音乐,我不同意。”在他看来,音乐教育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音乐能培养抽象思维,陶冶情操,使人进步。”谈起音乐的作用,严明友滔滔不绝。

  原以为只是短暂驻留,不觉间又走过30个春秋。

  朱湾小学的黄校长说,有一年文艺汇演,一位学生为严明友送上一首《爱的奉献》,这位平日里硬得像枚蚕豆的老人在台下竟然哭红了眼。

  《我的祖国》:没什么比给孩子上课更大


  谁都想永远年轻,严明友也不例外。

  他倒不是向往更强健的体魄或更旺盛的精力。他只是觉得,自己的衰老和孩子们越来越不相称。

  膝下无子,他的身旁却总有孩童相伴。严明友说,自己离不开孩子。

  走在校园里,不时会有学生小跑着向他奔来,奶声奶气地递上一句“严老师好”。他总会欠欠身子,再认真地回一声“你好”。

  “我一辈子不用‘苦’‘累’这两个字,因为我天天跟小孩子在一起,是很愉快的事情。”他说,自己已经很老了,老到忘记很多事情,但是教过的一届届孩子们却留在脑海中。

  严明友说,自己该离开孩子了。

  “我的年龄和孩子们悬殊太大了,不好意思再和他们打成一片,我老得太不像样了,是不是啊?”他咧了咧嘴,沟壑纵横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

  80岁那年,他就下过一次决心,作别心爱的孩子们。

  这次告别只持续了不到一周,更像是跟孩子们请了个短假。

  “两个六年级的女生哭着找我,说如果我不教她们音乐,她们就没办法唱歌了。”严明友说,孩子们喜欢的不是自己,而是音乐。如果歌声还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他就应该继续下去。

  “现在要依靠青年人前进,如果不向你们学习,我就是老顽固了呀。”严明友说,要想保持年轻,要想和青年人站在一起,学习永远不能落下。

  2006年,严明友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时年77岁的他利用暑假自费到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钢琴演奏。

  如此高龄,几乎是零基础学起,无异于天方夜谭。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决定,甚至包括他的授业老师。

  “教合唱的时候用钢琴,小孩子会更感兴趣,效果更好。”严明友的理由很简单。

  一万多元的培训费、无数个日日夜夜,手上的老茧又厚了一层。他终于可以在黑白格上为孩子们的演唱伴奏。

  “如果钢琴满分是100分,那我最多只能打0.1分。”严明友笑着说。

  他对自己永远不满足,对音乐却绝对虔诚。

  在他宿舍的桌子上,整齐地码放着一叠歌单。每张歌单对应一首歌曲,开课前,他总要拿起毛笔,在纸上一笔一画地抄写歌词、简谱。

  写错一个字,他就重新拿白纸再誊一遍。一张歌单,经常要写三四个小时。有时为了不耽误下午的课,他干脆不吃午饭。“饿一顿又能怎样?吃饭是最不重要的事情,没什么比上课更大。”严明友正色道。

  课前一小时,他会到教室练声。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声音足够响亮,坐在最后一排的孩子都能听得清楚。

  每当上课铃声响起,他的眼里便会多些光芒,聚焦在孩子们的脸上。

  采访结束,仿佛是一堂课告一段落。

  老人向我们微微鞠躬,又转身离去。

  也不知是谁起的头,人群中突然响起严老师的最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歌声中,我们更加确定,一首歌会落幕,但总有些旋律声声不息……

 
一封“寻亲信”揭开11位湘籍烈士的英雄往事
一封“寻亲信”揭开11位湘籍烈士的英雄往事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动声色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保存的11份湘籍烈士档案(6月18日摄)。本报记者周楠摄
 
 
  吴强烈士的后人在墓前祭奠。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周楠
 

 
  一封特殊来信,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11份泛黄档案,隐藏着11个壮怀激烈的英雄故事。
 
  一封穿越75年的家书,一座屹立在村民心中82年的丰碑,两名原籍信息成谜的烈士,四位仍待亲友前来寻找的英雄。
 
  ……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追踪采访一段为烈士“寻亲”的经历,带您走近11位湘籍烈士的英雄往事。
 
揭开尘封的历史


 
  今年5月,湖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收到一封特殊来信。两名老红军后代、烈士寻亲志愿者在信中说,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埋葬了12名湖南籍师团职红军烈士,自从1951年迁葬到陵园,烈士亲人和原籍地政府从未前来祭扫,其中有6人没有登记在湖南革命烈士总名录中。来信提出在合适时候组织烈士家乡人和亲人前往陵园祭扫、为6名红军补发烈士证书等请求。
 
  湖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随即要求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抓紧核实相关情况,做好烈士身份认定工作,以告慰烈士英灵。“我们马上组织人员前往河北了解情况。”5月24日,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易德才带队前往河北、山西,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实地走访,核查相关情况。
 
  “经过核查,志愿者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有些出入。”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是颜隆茂烈士的原始档案记载其籍贯为“湖南省莲花县”,莲花县历来属于江西省辖区范围,这一信息迅速被通报给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由他们继续核查。
 
  二是经多方核对,这12位同志的信息此前均已录入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管理系统,认定为烈士身份。11名湖南省籍烈士中,7人的《烈士证明书》由湖南有关部门发放,4人由河北方面发放。
 
  三是并非没有烈士亲人前往陵园祭奠。据最新了解到的情况,刘桂云、周万成、范坚才、郭陆顺、蓝芳、吴强、喻忠良7名烈士的亲属都已联系上。其中,郭陆顺、吴强等烈士的亲属此前曾多次前往陵园祭奠。
 
  吴强烈士的孙子吴一挥生活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这位66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家人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收到爷爷牺牲的噩耗,后来知道他安葬在石家庄一处陵园。当时条件有限,1983年才开始到陵园祭奠,此后每隔一两年去祭奠一次。”
 
  湖南省多位市县史志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红色热土,湖南的烈士数量多,很多市县烈士陵园有专门的纪念碑,镌刻烈士名字,供后人祭奠。每逢清明,部分烈士的亲友会选择在当地陵园祭奠,刘桂云、范坚才等烈士的亲友祭奠属于这种情况。
 
  “尽管核实的情况与志愿者来信反映的有所出入,但这封信帮我们开启了这次烈士‘寻亲’之旅,揭开了尘封的历史,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并组织家乡人前往陵园,追思和祭奠伟大的先烈。”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工作人员说。
 
痛击日寇,收复县城,李云龙式的军人


 
  1954年建成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占地21万平方米,树木葱茏,庄严肃穆。这里安葬了白求恩、柯棣华大夫,也长眠着马本斋等革命烈士,是缅怀在华北地区牺牲烈士的主要纪念陵园。
 
  走进陵园档案室,打开一个个铁皮柜,工作人员李媛媛小心翼翼地取出档案,供我们翻阅。打开档案袋,抽出泛黄的纸张,11位湘籍烈士的故事在眼前徐徐展开。李媛媛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华北大地成为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湘籍烈士就是代表。”
 
  刘贵荣,湖南茶陵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参加强渡金沙江等战斗,一生7次负伤。1937年奔赴抗日前线,一度率部收复灵寿县城,在洪子店战斗中击溃5倍以上的敌军。1941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十九团团长,率部在多次战斗中痛击敌人。在1943年的黑水窑战斗中,消灭日寇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中队,缴获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弹药和军用品17车。当年10月,在日寇反扑报复中,刘贵荣和一连战士遭敌合围,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2岁。
 
  英勇无比,富有谋略,收复县城,担任团长,这不就是李云龙式的军人嘛!采访期间,多名人士不约而同提到这一点。
 
  郭陆顺,湖南浏阳人,1927年入党,一生参加作战上百次,负伤11次。1937年赴抗日前线,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下属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4月初,马本斋所在部队遭日伪军围困的危急时刻,郭陆顺率部成功救援,自己身负重伤。1939年10月,郭陆顺调任冀中回民支队政委,同司令员马本斋紧密合作,取得了大大小小30多次战斗胜利,被冀中军区司令员赞扬为“模范政治委员”。1942年,在青县大城地区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28岁。“家人回忆他,说他身上好多疤,我们因他而自豪。”郭陆顺的侄孙郭启华老人说。
 
  欧阳波平,湖南人,参加过长征。抗战期间,在冀东分区负责军事培训工作,坚持边打仗、边教学,培养了一批军事素质较好的干部。1942年7月,担任晋察冀军区十二团一营营长的欧阳波平率领全营参加了干河草伏击战,制造潘家峪惨案的100余名日寇被歼灭。同年,他不幸牺牲,时年30岁。
 
  蒋鸿高,湖南人,1931年入党,参加过长征。抗战爆发后,参与组建晋东游击队、九龙支队等地方抗日武装,并任九龙支队支队长,曾率部在平定县张庄镇与3倍之敌交火并获胜。1939年3月26日,在训练新兵时为救护战友壮烈牺牲,时年30岁。
 
  ……
 
  三两行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是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和壮烈伟大的牺牲。相对于他们壮阔的一生,历史对他们的记载太少太单薄。
 
  “许多烈士战绩彪炳、人生壮阔,但革命年代,条件所限,他们的档案记录只有两三张纸,信息不全,多年来我们努力寻找,争取尽可能地完善信息。”李媛媛感慨。
 
  令人欣慰的是,在此次烈士“寻亲”过程中,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通过到原籍地、牺牲地实地走访,加上媒体联动,一些烈士的档案信息得到丰富,例如蒋鸿高烈士牺牲地点的修正、吴强和范坚才烈士照片的补充等。
 
一座村民自发立的丰碑


 
  烈士长眠,后人常念。
 
  今年6月9日,在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组织下,30名烈士亲属、故友、家乡干部代表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祭扫11位湘籍烈士。
 
  “爷爷,端午节快到了,我带来了家乡的粽子,请您尝尝家乡味道。”站在吴强烈士的墓前,吴一挥老人以这种方式祭奠先人。
 
  “爷爷和奶奶感情很深,爷爷投身革命经历了很多艰险,奶奶在家维持,一直挂念着爷爷。”66岁的吴一挥眼含热泪说,爷爷参加革命后,奶奶余银香在困苦中独自带大孩子,替爷爷奉养双亲,直到1950年才获知丈夫牺牲的噩耗。1995年去世前,老人一直居住在两间木屋里,因为那里留着她和丈夫的幸福回忆,老人一辈子割舍不下。
 
  祭奠当天,吴一挥的老伴龙月珍还带来女儿吴竞争写给曾祖父的信。苍松翠柏间,龙月珍捧着三张信纸,用乡音代女儿诉说对曾祖父的缅怀:“今年,已是您走后的第75个清明节了,一直想给您写封穿越时空的家书,给您讲讲我们的故事,寄去我们对您深深的思念……曾祖父,您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91年过去了,今年已是我们党的百年华诞。而您的初心今犹在,党的使命也始终未曾改变。如今,我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将继续踏着您的足迹,立足新起点、新征程,永不止步!”
 
  龙月珍声音哽咽。
 
  在郭陆顺烈士墓前,他的侄孙郭启华和老家永和村村干部刘雷播放了家乡孩子特意录制的一首歌曲。“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跟着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的红星传万代……”孩子们用稚嫩的歌声,表达对先辈的敬意。
 
  “家乡变化很大,乡亲们富了,家家盖起了新楼房,家乡人民一直记着您,因您而自豪。”刘雷说。
 
  在寻访中,另一个感人故事也浮现出来。
 
  在查阅蒋鸿高烈士档案时,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工作人员发现这样一条信息——“山西党史办提出:牺牲地点应为昔阳闫庄村,不是平定县。”根据这条线索,他们立即驱车赶往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通过查阅地方志、走访知情人士,意外地了解到,在昔阳县闫庄乡陈村,当地人民为纪念蒋鸿高烈士,专门立了一座纪念碑,多年来一直自发祭奠。
 
  6月19日,在陈村的通村公路旁,记者见到了一座高约1.8米的纪念碑,正面写着“蒋支队长鸿高同志纪念碑”,背面刻着烈士生平事迹。负责记录村史的赵录明老人告诉记者,1939年3月26日,蒋鸿高在陈村附近训练新兵,一名战士太过紧张,拉响手榴弹却未投掷出去,千钧一发之际,蒋鸿高夺过手榴弹,并把战士挡在身下,手榴弹在他出手瞬间爆炸。蒋鸿高为救护战友壮烈牺牲,群众把他埋葬在村里,并立碑纪念。
 
  “他舍身救人的精神,让村里百姓永远崇敬,父辈多次讲他的故事,我读小学、中学时,几乎每年清明都会跟随村里人、老师和同学来祭奠他。”赵录明还告诉记者,因为修路旧碑出现沉降,2003年,一位叫赵满仓的退休干部筹措资金,为烈士在高处立了新碑。
 
  在昔阳县县城的一个普通小区,记者见到了96岁的赵满仓。老人听力不太好,但谈到蒋鸿高烈士,声音大了起来。陈村是赵老的家乡,蒋鸿高烈士牺牲时,14岁的赵满仓是村儿童团的成员。尽管时隔80余年,他仍能回忆起蒋鸿高亲手教他打枪的画面,记得他的身材、长相、体态、口音。
 
  “他人很随和,性格活泼,在村里带我们这些孩子唱歌,教我们搞军事训练。”说到这些细节,老人脸上浮出笑容,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80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很想他。”
 
  “他什么地方打动了您,让您这么多年一直记着他?”我们问。
 
  老人坐在沙发上,沉默了十多秒,忽然努力挺直腰,浓重的山西口音脱口而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寻找仍在继续


 
  截至记者发稿时,11名烈士中,7名烈士的亲友已经联系上。欧阳波平、蒋鸿高烈士只找到战友或战友后人,袁子清、谭云烈士的亲友暂未找到。
 
  “蒋鸿高烈士的档案只记载了籍贯在湖南,没有明确到市县,据说也没有成家,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后人的相关线索。”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赵满仓老人的回忆,蒋鸿高是洞庭湖人氏,参加过平江起义,结合入伍时间,推测他可能是湖南省平江县人,但只限于推测。
 
  “那个年代牺牲的很多烈士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很年轻,一心报国,没来得及成家,没有直系后人,现在寻亲就很难进行。”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党委书记任兆元说。
 
  相对而言,为欧阳波平烈士寻亲的故事更为曲折。
 
  6月19日深夜,听说我们在寻访欧阳波平烈士的故事,一位叫董连辉的志愿者赶到石家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董连辉是《廊坊都市报》的副总编、新闻调查中心主任,他的四姥爷李方州曾担任中共迁青平联合县三总区书记,1942年被日伪军当众杀害。因没有直系后人及化名等原因,当地党史对李方州的记载不多,董连辉从2004年开始挖掘先辈的历史,并在寻访过程中获悉欧阳波平与李方州并肩作战、感情深厚,于是开始了解欧阳波平的事迹。
 
  根据他的寻访查证,欧阳波平是公认的“神枪手”,善于打伏击战。发生在冀东的白草洼、干河草、彭家洼等经典伏击战,他都参与了。生活中,他多才多艺。董连辉采访到多位与欧阳波平有过接触的抗战老人,以及多位冀东革命先辈的后代,他们都回忆他“人长得帅,热爱生活,喜欢整洁”“儒雅随和,办事干净利落”“特别能打仗,霹雳伏击出其不意”。
 
  1942年在一次与日军的遭遇战中,欧阳波平指挥全营获得胜利。但在打扫战场时,因为警卫员枪支走火,欧阳波平不幸牺牲。战斗英雄以这样的方式离世,实在令人唏嘘。
 
  更让董连辉感到遗憾的是,据他了解,欧阳波平牺牲后,始终没有亲友祭扫。“我到处寻访,得知他的档案中一没有记录家乡具体信息,二没有亲友信息,所以很可能家乡亲友不了解他牺牲的事情,祭奠就无从谈起。”
 
  受欧阳波平英雄事迹和人格力量的感召,加上四姥爷亲情所系,董连辉近年来多方寻访,希望能找到烈士的亲友。“我大舅跟四姥爷李方州共事过,但他于1993年去世,据他的女婿回忆,老人生前说欧阳波平的老家可能是湖南一个带‘平’字的县,我查遍湖南所有县市区名称,初步锁定平江县,给平江县民政局、史志办多次打电话查找,还是没有结果。”
 
  后来,他在一位军史研究学者的著作中看到,欧阳波平的籍贯显示为平江县。他多次电话联系作者,询问此项记载源自哪里,但没有得到确定答复。“有可能来自网络线索,甚至源头是我的文章。”
 
  2019年,有热心网友在他博客留言,称欧阳波平可能是平江县三市镇低坪村人,因为这个村都姓欧阳。董连辉往当地打过多次电话,同样没有结果。近日,记者也与该村联系,并提供欧阳波平照片,奈何年月已久,没有人认识这位烈士。
 
  “寻找这么多年,但可能前提本身就错了。”董连辉与多位抗战史学者研讨,有人认为欧阳波平也许是化名,当时敌后战场环境异常残酷,为了自身和家人安全,一些八路军干部对外用化名,战友之间也不称实际职务,甚至连家人都不知道化名的情况。同时,考虑到大舅的回忆比较模糊,又是二手信息,欧阳波平的家乡是否是平江也要打问号。
 
  “最近,有学者对我说,欧阳波平是有文化的人,有报国之志,也许名字就是源自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句话让陷入寻亲困顿的董连辉得以释然,“实在找不到后人也没关系,只要我们能记住他、传承他、守护他的使命,英魂就不会寂寞。”
 
“我们的使命,将将开始!”
“我们的使命,将将开始!”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动声色
 
  任仲伦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由此天翻地覆。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刻,电影《1921》再现当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与人物,洋溢着饱满的信仰与青春气息。

  电影取名《1921》,标志着创作者的视点聚焦在那个重要年份。1921年,13位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志士,在民族危亡时刻,将救国救民的青春理想化成寻求真理的信念,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此深刻改变中国的命运。这段历史,始终是艺术家聚焦并创作的重大题材,如《开天辟地》(1991年)和《建党伟业》(2011年)。前者以历史事件演进为情节结构,后者以人物群像为叙说逻辑。各自达到了当时的高度,也留下某些局限。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对于电影《1921》来说,挑战依然存在,但是,人们期待挑战后新的艺术突破。

  我阅读过电影《1921》最初的稿本。在不断扬弃中,创作者找到了新的叙事逻辑:宏大叙事与细节描述的辩证交织。

  宏大叙事是影片的根基。影片视野是开阔的,它分别从多个时空形成或展开情节。主线是陈独秀与李大钊讨论中国命运、相约建党,以及毛泽东等代表的早期革命活动,并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由此展示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星火燎原之势。影片的主要副线,一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的轨迹,夹杂法国工部局、日本特高课等行动,由此辐射出复杂的世界背景;二是对1919年五四运动和1921年上海烟草工人罢工的呈现,由此表现当时的民众与民心基础。这些叙事纵横捭阖,说明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这样的选择是必要的,没有宏大叙事,就难以展示党诞生的历史背景,就没有影片应有的史诗品格。

  历史应是血肉丰满的。电影是“细节”艺术,它擅长表现历史微相。即使是宏大叙事,也需要细节描述。就像大树,既要根深,又要叶茂,才能生机勃勃。监制兼导演黄建新和联合导演郑大圣深谙电影叙说艺术,细节描述成为影片的亮点。比如,陈独秀的亮相是在监狱中的凝眸,凝重眼神里有愤怒也有希望。于是,有了他与李大钊的狱中对话:“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他们热切期望建立革命政党,表示“我们的使命,将将开始”!毛泽东的出场是在弄堂洗衣摊,他与上海阿姨随意交流。但他的核心情节是关于共产党纲领的讨论。刘仁静问毛泽东:“分歧那么大,明天能不能通过?”毛泽东回答:“能!因为我们的起点一样,誓死推翻旧世界。”“仅此吗?”“还因为我们的理想也一样,盼望着建立新中国,大家想要的人民做主的新中国!”还有李达赶到印刷厂修改文稿的细节,要求改“百姓”为“人民”,并解释说:“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这些细节的选择,充满个性意趣,又具有信仰的力量。以往的伟人叙说模式,转换成青春与成长的表述,影片就有了平视的视角,有了平民的品格,也有了思想的高度。正如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评说有力量的形象:“在行动上他们是超凡的人,在情感上他们是真正的人。”

  我主持过电视剧《开天辟地》的创作,深知其中艰辛。由于党的诞生时期人物众多,尤其是当时和后来的历史作用和影响截然不同,所以,如何选择好核心人物,设计好人物关系,并完成精彩表现?这是难题。它需要历史唯物主义,也需要艺术的辩证创新。

  影片以李达与王会悟夫妻为主线人物之一,符合他俩当时会议筹备者的身份。把他们身上洋溢的信仰,尤其是相濡以沫的情感,表现得坚定而又温馨,始终温暖观众的心。如果说,他们是线性人物,那么陈独秀与李大钊就是块状人物。戏不在多,有魂则灵。比如,“南陈北李”狱中相约建党;陈独秀与毛泽东讨论中国命运;还有陈独秀不顾安危,在新世界游艺场散发传单,最终再次被捕。李大钊对陈独秀说:你是领袖,不是少年。几场重量级的核心情节,就完成了重点人物的重点塑造。对于毛泽东形象的塑造,则延伸到他参与的湖南革命活动,尤其是与杨开慧的情感与别离的渲染,以增强他形象的丰富饱满。

  导演黄建新以执导的作品《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奠定其成熟的主流影片叙事方法。其实他还保持着《黑炮事件》的风格化倾向;郑大圣在其影片《村戏》显示出那种艺术表达的纯粹性,即使描写现实,也要寻找某种象征或寓言意味。电影大抵是导演艺术,其艺术趣味必然熔铸出影片风格。大家都感受到《1921》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我觉得,这种青春气息,不只是表现在演员年轻化的呈现,更加重要的是导演赋能影片“少年中国”的美学象征。当年的中国灾难深重,满目疮痍,由此,渴望中国凤凰涅槃,焕发少年青春,成为志士仁人的理想。电影《1921》基于对那个时代精神的把握,确定了影片“少年中国”的精神气质。所以,影片中刘仁静、王尽美、邓恩铭等年轻革命者,既有血气方刚的思想争辩,也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单纯,大世界游玩哈哈镜的细节,是富有青春表现力的。年轻的魅力,信仰的力量,构成活泼雀跃的青春颂歌。年轻演员被当时年轻革命者的魅力所吸引,不再局限于抽象的表演,而是致力于角色的塑造。

  在影像基调选择上,影片以暖色为主调,表现中国喷薄欲出的新生力量。我比较喜欢党的一大会议那场戏的色彩基调,特别是人物轮廓光源的设置,使得人物有种雕塑感;也喜欢博文女校里那些年轻人深夜群聊的摄影处理,拍摄角度与移动机位让人物笼罩于生命感之中。特别是毛泽东从法租界跑到外滩的戏,更是意味深长。影像从黑白变成彩色,跑动中闪回其儿时对传统封建的抗拒与逃离,最后跑进了漫天烟花齐放的画面。这不再是导演对现实的写实,而是其内心理想的释放和象征。“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的呼唤,其实是那个灰暗时代最青春的呼唤,是暮霭沉沉中最明亮的希望。

  电影《1921》用电影手段完成了这样的历史表达。这种表达因为信仰与青春的魅力,超越时空,心心相印,让今天的年轻人由衷致敬百年前的年轻人。影片告诉我们: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英雄,对于创作者来说,我们的使命,也将将开始!

 
闪耀在龙门山中的“走马羌寨” 记四川平武县走马羌寨文化旅游的家国情怀
闪耀在龙门山中的“走马羌寨”
记四川平武县走马羌寨文化旅游的家国情怀

( 2021-06-2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当地学校组织师生到走马羌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陈地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夜幕正在降临,天空还是碧蓝如黛,三堆篝火却已点燃,这高亢歌声在走马羌寨的上空响起。
 
  四川平武县走马羌寨,坐落在绵延龙门山中的清渏江畔。今年3月以来,这里的“羌族文化+红色文化体验游”异常火爆,每到晚饭后,成百上千的游人围着篝火,跳起舞,唱起歌,一首首红色革命歌曲的和声在大山中激荡。
 
  截至6月20日,已有86个单位团队,12000余人到此体验红色文化。
 
  羌族夫妇任朝涌和沈艳燕,历尽艰辛开发当地羌族文化和红色文化,书写着羌族人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
 
一根绣花针绣出的希望


 
  从“李白故里”四川江油市出发,经1小时车程,就到达龙门山中平武县牛飞村。这里依山傍水,走马羌寨建在江边山坡上。数十栋羌族风格建筑灰白相间,檐角高翘,次第相连,羊头、碉楼、檐角等“羌元素”,尽显羌乡韵味。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最古老又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甲骨文中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就是“羌”。
 
  今天的羌族,主要生活在四川绵阳、阿坝一带。“5·12”汶川地震,让羌族集居地区遭受重创,同时,这个古老民族传统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走马羌寨”,就是在地震后建起来的。
 
  地震后,任朝涌和沈艳燕回到老家抗震救灾。那时,灾后重建如火如荼,但是村民的脸上却有无尽的哀伤。特别是沈艳燕,也生活在自责中。
 
  她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过“全国再就业先进个人”的表彰,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在成都、北京开了家政公司,培训了数千名“川妹子”到大城市从事家政服务。
 
  2006年开春,朱开红去广州打工,小女儿才6岁。一去两年没回,2008年“五一”那天,女儿给她打电话:“妈妈,我想你回来陪我过六一节!”朱开红告诉女儿春节才能看到她。但是,10多天后,女儿在地震中走了。朱开红回到村里,不吃饭,不睡觉,不知哭了多少回,几个月过去了,她依旧失魂落魄。
 
  怎样才能让朱开红和乡亲们走出哀伤?沈艳燕为此失眠。这时,各地媒体报道羌族文化传承人地震中遇难,导致文化传承后继无人的消息,让沈艳燕想到了羌绣。她自幼跟着婆婆长大,学得各种羌绣针法。她对任朝涌说:要用羌绣带领妇女们走出伤痛,一根绣花针重绣美好生活,还要振兴羌族文化。任朝涌支持她的想法,还讲到,精神的重建、文化的重建,比家园重建更重要。
 
  沈艳燕解散了自己的家政公司,让川妹子回家。他俩冒着震后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危险,背帐篷,带干粮,翻山越岭,到平武豆叩、平通、锁江等羌族乡镇,走进200多个羌族村寨,自费教妇女们羌绣针法。同时,他们拿出自己积累的资金,回收羌族妇女的绣品。
 
  “坡大山高路不平,慢慢走来慢慢停。”在羌绣的同时,沈艳燕同绣娘们一起唱起了羌族歌谣。朱开红终于露出了笑脸。她不仅手巧,一根绣花针运用自如,而且还有一副金嗓子。
 
  2009年,夫妇俩办起了职业培训学校,有3000多绣娘手艺有成。她带着500名绣娘特别绣制了献礼新中国60华诞的系列作品《羌魂》,并自费到成都、河北、北京等地巡展。其中,有18幅作品被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等机构收藏。
 
  羌绣取得了成功,却让夫妇俩陷入沉思。散居在龙门山中的羌人还不富裕,灾后重建由政府投资修房子、搞基建,却缺乏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
 
  一次次讨论,见过世面的“两口子”思路豁然开朗:古老羌族在现代化和城市化浪潮裹挟之下,尤其地震引起羌区自然和社会环境变迁,羌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困难。既然羌绣受世人推崇,那么羌族吊脚楼、歌舞、美食等民族文化就有市场。美丽的山水环境,加上独具特色的羌文化,不就是一条连接市场的产业之路吗?
 
  他俩激动了,分头到成都、北京、浙江等地调研学习乡村旅游经验。
 
  他们创办了平武走马羌寨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把全部精力和所有资金投入到“走马羌寨”羌文化旅游产业园建造中。占地30余亩,集传统舞台、广场、民俗博物馆、羌绣培训学校、绣园一应俱全的羌文化旅游产业村落诞生了。2012年“五一”开始对外营业。
 
  牛飞村党支部书记杨正奎说,沈艳燕那一根绣花针绣出了乡亲们的希望,“走马羌寨”带动了十里八村羌寨发展。
 
  “走马羌寨”开发出了以羌文化为主的多个文化旅游产品,成功举办了“庖汤节”“羌历年”“瓦尔俄足节”等乡土特色浓郁的文化活动。走马羌寨火了,成为平武县羌文化乡村旅游的名片。这时,任朝涌、沈艳燕想到的是羌族同胞的共同发展,他们鼓动乡亲搞羌族文化农家乐,在脱贫攻坚中拿出300多万元帮助10个村落发展旅游经济。
 
  “走马羌寨”文化品牌,在2014年被纳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库,并得到文化部2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鼓励他们保护和发展古老羌文化。他们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受邀参加了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在联合国总部向各国嘉宾演示了羌绣工艺。
 
  一座无名红军战士墓茔耸立的情怀


 
  “走马羌寨”经营最困难时候,是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疫情后,“走马羌寨”的发展蒸蒸日上,进入2021年游客常常爆满。
 
  这得益于任朝涌夫妇在羌文化市场化基础上,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开发。
 
  在“走马羌寨”背后,离寨子五六百米的山峦树林中,至今耸立着一座无名红军战士的墓茔。山风吹拂,虫鸟鸣唤,墓茔边一块被岁月侵蚀的石碑显得醒目,上面刻着两个斗大的字:“義塚”。
 
  任朝涌说,据村里老一辈人讲,当年红军经过这里,有一位同志牺牲,羌寨杨家捐出自家土地修墓安埋,所以称之为“義塚”。
 
  2018年3月,任朝涌夫妇到北京参加发展乡村旅游经验交流活动,认识了云南搞红色文化旅游的蒲国宏,对他俩影响很大。
 
  据查证,1936年4月20日,红六军团长征经过大理,在新庄村停顿调整作战计划,一天后离开,前往州城与红二军团会合。
 
  从2015年开始,蒲国宏带领新庄村把红色旅游搞得有声有色。新庄村开发重走红军路、红军离村情景剧、讲红军故事等红色旅游项目,不到5年时间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村里走上富裕道路,仅给贫困户发放公司红利就有12万元。
 
  任朝涌夫妇被深深触动。红军在平武县内长征战斗过56天,在牛飞村建立村级苏维埃,开展了系列革命工作,牛飞村的“走马羌寨”没有理由不把红色资源开发好。
 
  说干就干,任朝涌夫妇先后两次到云南大理新庄村,考察学习红色资源开发思路与经验。
 
  他们取到了真经:利用红色资源,进场体验式场景再造,通过讲故事、图文再现等方式,既要让游人体验到当时红军真实的艰难,更要让游人感受到红军追求革命事业成功的担当与信仰力量。
 
  回到羌寨,他俩行动了起来。
 
  建起了“红军馆”,讲清楚整个红军长征的概况,让游人全面了解长征,分享各方面军长征路线,再集体朗诵《七律·长征》。他们以画坊图文形式,再现并让游人重温红军在平武的历史情况。包括红军在平武的主要战斗、红军在平武建立红色政权、红军在平武开展土地革命、平武人民支援红军、平武青壮年踊跃参加红军等史实内容。同时,建立“红军服装馆”,让游人穿上红军服,在“宣誓墙”重温入党誓词,在“讲习所”分享“学党史、感恩党、跟党走”的百姓故事,再重走一段当年的红军路,到晚上篝火晚会,集体合唱红色歌曲。
 
  成都自驾旅游团组织者杨柳清说:“走马羌寨的红色文化游,通过看、听、读、行、唱的方式,仿佛让人走进了那段历史,好像可以触摸到当年红军为事业敢于牺牲的信仰。”
 
  自2019年以来,“走马羌寨”的红色文化游美誉度不胫而走,远近游人接踵而至。近的有广元、巴中、汉中等,远的来自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更有政府机构、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组团而来。仅今年5月,就有26个单位到这里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据统计有近6000人次。
 
  沈艳燕说,临近“七一”,游人对“走马羌寨”情有独钟,每天晚上的篝火,都会被游人歌唱红军、歌唱祖国的激情点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游人合唱最多的歌。
 
  入夜,“走马羌寨”在龙门山中闪耀着火光,传递着歌声。沈艳燕穿着民族服装,已融入载歌载舞的人群中。不远处,任朝涌看着篝火映红妻子陶醉的笑脸和翩翩舞姿,心里也充满喜悦。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凝结着夫妇俩的汗水,有着他们爱党敬国的情怀和振兴羌寨的期望。
 
燕山深处“国学村” 遇见诗意和烟火   图为唐山市迁西县马家沟村的“国学路”。新华社记者高博摄

  新华社记者高博

  青山掩映,绿树环绕。初夏的马家沟一派安逸祥和的田园景象。地处燕山深处的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马家沟村,是一个仅有1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记者刚到马家沟,一股书香气便扑面而来。村口的中式牌楼上写着“马家沟国学村”几个大字,两侧则题有“至要莫如教子,至乐无如读书”的对联。
  走进村子,整洁的街道,白墙黛瓦的建筑。街道两侧的墙上,连片灰色浮雕绘制成的国学典故和诗词名句,与村庄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浑然一体。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离村里的国学堂还有段距离,就听到里面传出阵阵读书声。马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马殿怀说:“国学堂每周六定时开讲,有祖孙结伴来听课的,也有婆婆领着儿媳妇来的。当然还有不少外地游客,这些人到村里除了游玩采摘,就是旁听一次国学课。”
  来自北京的游客孟晶晶对马家沟赞叹不已:“走在村里,就像走在‘世外桃源’一样,从内到外都能感受到祥和宁静。我的感受是下次还想来,特别有传统文化的那种底蕴,让人耳目一新。”
  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家沟还是一个贫困落后村,耕地严重不足,全村人吃水仅靠一口不到2米深的井。村里的年轻人更因娶不上媳妇,多数人跑到外面打工。
  近年来,为突破资源匮乏,人均耕地少的现状,在迁西县文旅部门对口帮扶下,马家沟村依托优良的生态基础和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确定了“弘扬传统文化,推广国学教育”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条“文化兴村、旅游富民”之路。
  打造“国学文化一条街”,建成国学堂;向村民免费发放便于携带的国学读本,家家张贴《弟子规》等挂图;将每周六定为全村“国学学习日”,聘请专业老师给村民上课……现如今,无处不在的国学符号,已经成为这座小山村与大山以外世界对话的独特“方言”。
  在“国学村”品牌推动下,马家沟村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纷纷回乡创业。
  村民姚兰兰和丈夫马海宁曾在外打工多年,家乡“国学村”的名号叫响后,他们发现来村里游玩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敏锐地嗅到商机。2016年,夫妻俩拆掉老宅盖起了新房,开起了农家院,取名“宁兰轩”。
  “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我们的土特产也卖得特别好,根本不用出去吆喝。”提起红火的小日子,姚兰兰笑得合不拢嘴。
  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果、冬观雪,现在的马家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村。今年前4个月,马家沟村接待游客6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0万元。“我们将继续深挖传统国学文化精髓,不断丰富国学内容,将特色民宿作为主导产业,支撑乡村旅游发展,让村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更加幸福。”马殿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