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关注·脱贫攻坚

04版:新华聚焦

05版:新华聚焦

06版:新华关注·法治

07版:新华财经

08版:新华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09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10版:新华深读

11版:新华关注·各地

12版:新华体育

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法最高检党组书记 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法最高检党组书记
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习近平认真审阅述职报告并提出重要要求,强调要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根据党中央有关规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党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每年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近期,有关同志按规定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习近平认真审阅了述职报告并提出重要要求,强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要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锚定宏伟蓝图,勇于担当作为,加强对分管领域工作的前瞻性思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带头做到廉洁自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奋发有为,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工作中去,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有关同志对过去一年思想和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总结,以严肃诚恳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撰写述职报告。述职报告总结经验体会,分析问题不足,围绕大局提出下一步努力方向,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始终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断增强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维护能力和效果。
 
  二是带头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见真章,在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成效。
 
  三是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扎实做好分管领域各项工作,沉着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积极在各自分管领域履职尽责。
 
  四是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将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要工作进展情况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请示报告,在分管领域、分管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正确集中。
 
  五是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严字当头,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要求自己、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文章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文章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文章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第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四,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第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六,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八,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九,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第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第十一,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文章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重要讲话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重要讲话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号召全党全国全社会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历经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了兑现党对亿万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贫困群众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全社会同心同向、合力攻坚,终于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在这一前无古人、世所罕见的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精神丰碑。
 
  上下同心,体现了党团结带领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全党动员、举国行动、合力战贫的磅礴力量;尽锐出战,体现了发挥制度优势、集中精锐力量办大事的实践智慧和精神状态;精准务实,体现了实事求是、科学施策、真抓实干的实践品格;开拓创新,体现了敢为人先、勇闯新路的进取精神;攻坚克难,体现了不畏艰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奋斗精神;不负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和使命担当。脱贫攻坚精神的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得益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征程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唯有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精神状态,才能汇聚起继续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的强大力量。始终铭记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一定能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征途漫漫,精神永恒。将脱贫攻坚精神发扬光大,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我们定能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 向全球发布《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
向全球发布《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侯雪静、席敏)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8日面向全球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中国减贫学——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中国减贫理论与实践》,解读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主线,以中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伟大实践为学理基础,阐释了中国减贫学的丰富内涵,揭示了中国减贫学在我国脱贫攻坚中的理论逻辑和世界意义。

  报告分为中国减贫学的形成脉络、中国减贫学的实践操作、中国减贫学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中国减贫学的世界意义4个部分。

  经过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减贫实践超越了现有经典教科书的既定理论的阐释能力,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解释与总结。

  报告认为,中国成功的减贫实践孕育产生了“中国减贫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思想基础和理论内核,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合力攻坚、坚持精准方略、坚持自立自强、坚持共享发展、坚持求真务实。

  报告提出,中国减贫学是既有助于减贫、又有利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其核心要义是:锚定共同富裕目标、依托精准手段,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发力的“益贫市场”机制,解放贫困者的生产力,使他们不仅成为分配的受益者,也成为增长的贡献者,推动实现整个社会更加均衡、更加公平的发展。

  聚焦于减贫,尤其是解决绝对贫困“最后一公里”这一世界性难题,报告指出,中国创造性地拓展了“益贫市场”机制。在精准减贫领域,“有为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是必不可少的“赋能之手”。参与“益贫市场”运作的各个行为主体形成有机互动,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住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现社会公正、发展与稳定,有利于解决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的世纪难题。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立足实际,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减贫道路。中国基于本国国情进行的大规模减贫实践和对减贫规律的理论探索,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探索自己的减贫之道提供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参考。报告将其概括为“5D”要素,即:坚强领导(Determined Leadership)、细绘蓝图(Detailed Blueprint)、发展导向(Development Oriented)、数字管理(Data-based Governance)、分级实施(Decentralized Delivery)。

  为总结中国减贫学的理论内涵,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中国东、中、西部20余个省、区、市开展调研,并借助新华社在海外的广泛驻点,专访多个国家的政要和智库专家,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广泛吸取国内外减贫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经过原创提炼,最终形成这一报告。

  报告运用全媒体形式,以中英文同步向全球发布。由新华社制作的中英文双语纪录片《中国减贫密码》,也于28日同步播发。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是中国国家高端智库方阵中唯一媒体型智库,以政策研究为主攻方向,近年来围绕国内外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研究,形成了众多有影响的智库研究成果。

 
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闭幕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任命李国英为水利部部长 栗战书主持会议
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闭幕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任命李国英为水利部部长 栗战书主持会议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2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决定免去鄂竟平的水利部部长职务,任命李国英为水利部部长。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72号主席令。栗战书委员长主持闭幕会。

  常委会组成人员168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原则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并委托栗战书委员长代表常委会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报告工作。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会议经表决,任命王宁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卫平为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宗岐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会议经表决,任命喻红秋、傅奎为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

  会议还表决通过了有关任免案。

  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议程草案、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预备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秘书长杨振武出席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杨晓渡,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部分成员,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列席会议。

  闭幕会后,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讲专题讲座,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作了题为《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的讲座。

 
中国工程院: 调动院士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工程院:
调动院士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张泉)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近日表示,一大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奋战在科技扶贫第一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中国工程院将继续发挥各学科各学部优势,充分调动院士的智慧,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李晓红是在中国工程院举行的学习脱贫攻坚院士科学精神座谈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据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计120余人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0余个市(县)开展扶贫实践,取得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院士,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傅廷栋院士,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院士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走过山区、到过边陲,李玉院士实实在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先后制定“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研发出300多项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育了45个适宜贫困地区应用的食用菌新品种。通过种植李玉团队研发的食用菌,数万贫困户成功实现脱贫。

  “利用特色资源,打造本乡本土的特色产业,这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撑。”李玉院士在座谈会上说,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等特性,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李晓红表示,广大院士未来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特别要在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推动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栗战书主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闭幕会并作讲话强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职尽责 全力以赴开好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
栗战书主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闭幕会并作讲话
 
强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职尽责
全力以赴开好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28日下午主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闭幕会。在会议完成有关表决事项后,栗战书作了讲话。
 
  栗战书说,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常委会工作报告稿等有关文件,为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做了准备。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向大会报告工作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安排。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常委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普遍赞成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对审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要逐条梳理,抓紧修改完善报告稿,按程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栗战书指出,会议初次审议了印花税法草案,要认真研究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把草案进一步修改好。会议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一决定一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安排听取审议这两个报告是对此前相关工作的跟踪问效。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多措并举、环环相扣、久久为功,是本届常委会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做法,对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只要是人大职责所在,就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持续发力、一抓到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栗战书强调,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大会,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第一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聚焦主题认真审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反映上来。要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会议气氛和舆论氛围,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和报道代表审议意见和会议动态,彰显畅所欲言、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凑高效做好会议组织筹备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各项预定任务,保障大会顺利进行、圆满成功,把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成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赵克志强调筑牢首都安全稳定坚固防线 为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赵克志强调筑牢首都安全稳定坚固防线
为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28日在北京、河北检查环京“护城河”安保工作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牢忧患意识、增强底线思维,坚持“人民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标准和“细致、精致、极致”的作风,进一步强化管控措施、严密通道查控、狠抓责任落实,切实把各项安保措施抓细抓实抓落地,坚决筑牢首都安全稳定的坚固防线,努力为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赵克志先后来到北京市公安局兴礼公安检查站和河北省公安厅涿州公安检查站、环京“护城河”指挥部,实地查看安保措施落实情况,看望慰问奋战在安保执勤一线的广大公安民警、辅警。他要求,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落实社会面管控措施,严密进京通道查控,确保进入北京的人干净、物干净、车干净。要发挥科技优势和大数据优势,提高查控精准度,做到“少扰民、多惠民、保畅通”。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强化疫情防控处置和应急处突准备,开展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化解,严防发生暴力恐怖和个人极端暴力案事件。要加强队伍科学管理,强化思想政治发动,确保队伍始终保持旺盛战斗力。

 
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陈炜伟、邹多为)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预计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447元,比上年增长2%。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7%。

  公报还显示,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502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2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4亿户。

  在科技方面,公报显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

 
我国手机上网人数达9.86亿人
我国手机上网人数达9.86亿人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陈炜伟、邹多为)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互联网上网人数9.89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9.86亿人。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656亿GB,比上年增长35.7%。此外,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833.6亿件。

  公报还显示,全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209万套,基本建成203万套。

  在居民收入和消费方面,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7540元,增长3.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0378元,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204元,增长5.7%。此外,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

 
人社部:未来养老金能够确保准时足额发放
人社部:未来养老金能够确保准时足额发放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姜琳、王优玲)大规模减免社保费对养老金有没有影响,未来发放有没有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26日表示,养老金目前累计结余4.7万亿元,预判今年收支相抵以后当期也还会略有结余,几方面情况都能够确保养老金的准时足额发放。

  据张纪南介绍,去年全年减免的1.54万亿元社保费中,养老金占到1.33万亿元,在缓解企业压力、稳就业的同时,也对养老金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少数省份养老金发放压力较大。

  针对这一情况,他说,2020年全面启动了省级养老基金的统收统支,加强省域内基金之间的平衡和调度;同时提高了企业养老金中央调剂力度,对养老基金负担比较重的省起到调剂作用。去年不仅做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还继续提高了养老金发放水平,1.2亿人得到了实惠。

  今后养老金能否按时足额发放?张纪南说,养老金的几方面情况都可以让大家放心。

  一是当期能平衡,预计2021年养老基金收支相抵后略有结余。二是历史有积累,现在养老金还累计结余4.7万亿元。三是财政有补助,中央财政对养老基金的补助力度持续加大,去年达到了5800多亿元。四是增值有渠道,结存的养老基金委托投资金额已达到了1.2万亿元。五是长远有储备,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的权益已经达到了2.4万亿元,并且还在不断充实和扩大。

  “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上,我们也在加快研究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这将进一步提高养老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张纪南表示。

 
上海: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
上海: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2月23日,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九旬新四军老战士阮武昌在活动现场讲述新四军的抗日故事。当日,“学党史 跟党走 做理想信念传人——给‘00后’讲讲共产党暨百名‘五老’讲党史主题活动”在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外冈游击队纪念馆正式启动。本次活动拉开了上海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的序幕,将组织包括新四军老战士在内的一批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走进校园,参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始终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伟大事业凝聚磅礴力量 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伟大事业凝聚磅礴力量
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脱贫攻坚
 
  新华社记者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18日至25日播出。专题片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贫困宣战,使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故事,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大家表示,一定要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庄严承诺,映照不变的初心


  河北涉县圪腊铺村地处太行深山区,这里沟壑纵横,交通闭塞,曾被称为“旮旯铺”。脱贫攻坚的政策春风吹来后,这个藏在旮旯角里的“旮旯铺”终于“见了天”。2017年10月,一条以圪腊铺村为起点,连接涉县西北到东南的“千里乡村振兴路”建成通车。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俺们村子才搭上了致富车,老百姓才过上了好日子。俺们还要继续发展旅游、建农产品深加工厂,把种植的农产品都变成钱!”看完这部专题片,在这个村当了快12年党支部书记的王海生对村里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

  得知专题片开播的消息后,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村支书彭展阳第一时间在党员微信群里转发,提醒大家观看学习。

  “这部专题片让我深受鼓舞。”彭展阳深有感触地说,奔小康的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作为革命老区的干部,要时刻牢记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继续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

  连日来,四川大凉山腹地昭觉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昭美社区,的莫日伍和邻居们在广场上跳完“达体舞”,就和孩子们坐到了电视机前。“这部专题片讲的就是我们的故事!很亲切!”

  过去,她和丈夫吉克子格生活在深山里,土地贫瘠,收成微薄。丈夫不愿一辈子困在深山里,就带上一家人出门务工。“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套房子,让孩子在城里上学。”的莫日伍说。如今,易地扶贫搬迁让梦想变成现实,她家里两个孩子都在家门口上学。她被大伙推选为社区妇联主席,鼓励大家参加彝绣工作坊,居家灵活就业。

  “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没有全国人民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过上今天的好生活。”的莫日伍说。

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场春雨过后,湖南平江县上塔市镇小坪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方离良忙着组织村民为春耕做准备。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观看了这部专题片,对讲述精准施策的内容感触颇深。

  “正如专题片里所说,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们这些年就是这样抓精准扶贫的。”他说,找准贫困人口,对不同人群进行分析,采取不同办法。“这需要做好绣花功夫。根据各户情况,有的通过产业带动,有的通过就业扶贫,有的通过医疗救助,有的通过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经过这些年的奋斗,我们全村贫困户67户265人实现了全部脱贫。”

  第十一批福建援宁干部李辉钦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挂职副镇长。在他看来,闽宁镇就是“山海”携手、合力攻坚的典范。在这里,闽宁扶贫产业园、闽宁中学、闽宁示范村……处处体现着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海情”。

  “正如专题片中所说,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担当和使命。”李辉钦说,挂职这一年,他亲眼见证了闽宁镇最后一个贫困村原隆村脱贫出列,也体会到了闽宁两地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擘画蓝图,大步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跟党走,美丽的独龙江哟,我可爱的家乡哟,处处鲜花开放,沐浴着温暖的阳光……”25日,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孔当村腊配村民小组的20多位村民在党员活动室集中收看专题片后,一同拍手唱起了欢快的歌谣。

  “专题片里一个个扶贫故事真实感人。”孔当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陈超说,脱贫攻坚在独龙江这片土地上硕果累累,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群众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陈超说,工作队将继续坚守在独龙江的村村寨寨,努力让这里的绿水青山释放更多生态红利造福群众。

  脱贫摘帽后,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黑龙江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冷菊贞,正在寻找答案。专题片开播后,她一集都没落下。“专题片激励我们要把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接好。”冷菊贞说。

  去年十一长假,小南河村利用村集体、村民入股等资金共计200万元,建造厂房,添置辣椒酱生产线。冷菊贞说,下一步要做大做强辣椒酱产业,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展示新作为。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专题片从不同层面展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全过程。能够亲历这段伟大征程,贡献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智慧和力量,是每一个农发行人的光荣。”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钱文挥说,下一步,农发行将继续努力在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先锋主力模范作用。(记者胡璐、范世辉、王建、范帆、吴光于、周楠、马丽娟、赵珮然) 据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脱贫了!“三农”在变样
脱贫了!“三农”在变样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脱贫攻坚
 
  新华社记者陈俊、褚晓亮、孟含琪


  刚落幕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他强调,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全国两会前夕,记者走进曾经的贫困县、贫困村发现,无论是农业生产方式,还是村容村貌、百姓精气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羊圈也有“科技味”


  打开手机,查看位于300多公里以外的吉林省通榆县林海村的养殖场状态,这是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于银辉每天的习惯。

  实时防盗系统,监测温度、湿度的传感设备,记录牛羊体重形成大数据的智能系统……于银辉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了一个贫困小村庄的养殖方式。

  故事要从2016年说起。于银辉第一次来到林海村时,养殖场四周是破旧的木头栅栏,地上铺着杂乱的草,四处弥漫着牲畜粪便的味道,“感觉连头发丝都臭了”。

  “牛羊就是村民的命根子。”于银辉亲眼看见,一只受伤的牛四脚离地卡在墙豁子里乱蹬,有村民为了救牛扑上去,手都被踢破了。

  一个梦想在她脑海中成型:要利用科技力量,改变当地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

  两个月后,于银辉带着新设计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回到林海村,却被现实“打败”。在低温与风沙天的恶劣环境中,样机传感器很快失灵了。她也不气馁,反复钻研后又带着升级版仪器回来。

  这次试验成功了。养殖场周边安装了无线热释电防盗系统,再也不用担心盗贼半夜偷牛羊了。团队又设计了一款可以监控养殖场温湿度、氨气甲烷等有害气体浓度的“养殖场管家”系统,只需登录手机App,就能实时获取数据和现场画面。当超过阈值报警时,系统还可以自动完成控制开窗、通风等一系列操作。

  育养方式科学了,牛羊长得膘肥体壮,一只羊从过去平均120斤增加到150斤出栏。自2017年至今,村里养殖合作社每年增收170多万元。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当起了有技术含量的羊倌。

  【记者观察】2019年3月,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记者走访吉林、黑龙江、江西等地发现,卫星定位保证精量播种,微型气象观测站精准预测天气,自动化除虫的高标准农田……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于田间地头,让粗放、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变得精准高效,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诞生更多新职业


  孔珍珍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成了白领,还成了“福尔摩斯”。

  孔珍珍家住大别山脚下的河南省光山县,平日种地务农。自打丈夫打工时伤了腿,她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照顾公婆和丈夫,将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睁开眼睛就能看见明天、后天,甚至未来几十年的日子。”孔珍珍回忆,当时觉得日子没啥盼头。

  如今,她每天早上8点来电商扶贫基地,握锄头的手改成握鼠标,她成了电商平台内容审核员。

  内容审核,就是在电商平台上扫描发现违规信息,并进行审核、标记,形成大量标记后,为人工智能风控算法提供数据积累。孔珍珍所服务的平台用户已达3亿人,每月需要拦截违禁商品信息上百万条,这些都需要她和同事们仔细甄别。

  平日里虽然也接触电脑,但初来乍到时,孔珍珍还是惊讶于快节奏的工作和海量涌入的信息。但她很珍惜这份工作,经过一点点摸索经验,渐渐地已经可以一天处理5000条商品信息。

  一些违禁的食品、色情、网络“黑产”等信息藏匿在海量的商品信息中,数百位孔珍珍就像福尔摩斯一样,每天与各种网络暗语斗智斗勇。“比如‘飞天壁画,支持面交’这样的描述,加上一幅壁画、仙女图,我们能很快甄别出卖家是想卖酒。”孔珍珍说。

  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说,农业农村发展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现在,城乡之间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越来越活跃。不仅本土大学生返乡多了,很多海归也到乡村去寻找创业机会。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曾经的贫困地区劳动力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像孔珍珍这样的务农妇女逐渐走出家门,拥有了新就业机会,还提高了收入。在电商扶贫基地,很多项目经理都是返乡大学生,为乡村振兴储备了人才。

  【记者观察】除了全职工作,很多人还成了“斜杠”农民。春种秋收时,他们务农;闲暇时刻,有的在景区做演员,有的拿起画笔增收,有的在家门口的扶贫工厂上班做蓝领……随着乡村振兴拉开大幕,更多新产业模式会应用于乡村,更多新职业将激发新动能,让农民进入“创”时代。

时髦老汉开启智能新生活


  头戴鸭舌帽,身穿黑色皮衣加毛线围巾,刘永章成了时髦老汉,再也不是那个窝在大山深处、身着破旧衣裳的老人了。

  刘永章家住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回龙镇周家村,妻子罹患重病,他只能守着1亩多地种点玉米、高粱,再养上几头猪,一年到头家庭收入微薄,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交通不便,每次去镇上,他还要翻山越岭,步行约3个小时。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8月在青海省考察时指出:“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好,保质保量让村民们搬入新居。大家生活安顿下来后,各项脱贫措施要跟上,把生产搞上去。”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走出大山、改变生活,当地政府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8年,刘永章一家六口告别了生活30余年的砖混结构老房,搬至金龙社区,住进12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房。他说:“做梦也没想到,还能住上电梯房。”

  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致富。金龙社区旁边建起了鞋厂、电子厂,搬到这里的很多农民成了流水线工人,月薪3000多元。刘永章的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一家很快就脱贫了。

  收入提高,刘永章享受起智能化生活。这两年他陆续置办了智能电视机、智能冰箱和全自动洗衣机。看到有人用上扫地机器人、投影仪等智能设备,还有一些年轻人玩直播,好奇的老刘也跃跃欲试。

  站在金龙社区,街道宽敞,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时髦老汉笑得合不拢嘴,拉着记者用新购置的手机合照……

  【记者观察】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群众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条件发生大变化,日子越过越有劲头。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各地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参与记者:刘高阳、刘智强、王建、姚子云)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断贫莫若学 贵州大歹苗寨教育之变
断贫莫若学
贵州大歹苗寨教育之变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脱贫攻坚
 
 
2月25日,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小学教师蒙慧莲(左二)在家访。
 
 
2月25日,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小学的学生潘污简在家里做寒假作业。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县城出发,驱车沿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过河沟、翻深山……半个小时后,踞于山头的大歹苗族村落映入眼帘。村中,干净的街道、质朴的木屋让人耳目一新。
 
  13岁的潘努阶抱着书本从陡坡上的家中下来,喊上同伴潘污简,一同走进村路边的潘乃党家。3位同读六年级的女孩在一张方桌旁坐下,打开书本开始做作业。“一天一章,我们得按时把寒假作业做完,新学期开学交给老师检查。”潘努阶说,相约学习,是她们近年来养成的习惯。
 
  潘努阶的父亲潘阶列一直在外打工,去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留在家,亲眼看到女儿身上发生的可喜变化。
 
  “过去,我们这里的孩子,无论男女,放学在家要么上山放牛,要么在外面玩,不看书、不写作业。现在学会主动学习了,变化真是大。”他高兴地说。
 
  从江县是贵州省2020年最后脱贫摘帽的9个贫困县之一。大歹曾是从江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287户,村民2112人,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2%。长期以来,大歹村教育落后,一度只有一个教学点,只开设至二年级。教师力量十分有限,老师得同时教好几门课。
 
  潘污简回忆说,过去,由于老师用苗语讲课,很多学生不知课本上的汉字用汉语该怎么念,对读书越来越没兴趣。加上父母没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不怎么关心孩子学习,不少孩子小学未念完就外出打工了。
 
  2019年8月,由澳门特区政府斥资3000万元援建的大歹小学完工开学。那一年,入学的566名学生中,大歹村的孩子超过90%。
 
  大歹小学校长王绍东认为,有了优良的教学硬件还不够,还需要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
 
  2019年11月,在贵州省教育厅牵头协调下,贵阳市南明小学正式开启帮扶大歹小学的征程。随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多家帮扶机构也参与进来。
 
  扶贫先扶志,断贫莫若学。一批批教育界帮扶人员满怀激情、肩负使命来到大歹。南明小学副校长王玉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毅然报名“出征”,直至2021年1月26日离世。
 
  帮扶团队和全校老师一起分析认为,只有“以爱育爱”,才能感化学生;要让孩子们爱学习,要先让他们爱老师、爱学校、爱生活,每个老师都要用爱教育孩子。
 
  老师们随身带上梳子、糖果,无论在村里走访,还是在学校工作,看见孩子头发乱了,就主动给孩子梳头;听见孩子喊老师好,就奖励一颗糖果……渐渐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学校还不断举办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开设多种多样的兴趣社团、建立大大小小的奖励制度。老师们跟孩子们一起搞卫生、做游戏、练书法、学绘画……慢慢地,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
 
  “老师们还在课后辅导我们做作业,一遍又一遍给我们讲题,哪怕我们屡错不改,他们从不生气。我们题目做得好,就给我们糖果奖励,鼓励我们继续加油学习。”潘乃党说,现在,学生们喜欢和老师接触了,有心里话也会主动向老师倾诉。
 
  潘污简以前不爱读书,曾辍学出去打工半年,如今,读书成了她的“最爱”。她说:“学校老师对我好、教得好,我对读书产生了兴趣。”
 
  记者看到,在大歹小学的新年心愿墙上,学生们许下的最多愿望,是长大后当老师。潘污简也不例外,她希望能当上老师改变命运,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苗寨孩子。
 
    (记者罗羽)新华社贵阳电
 
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中国减贫理论与实践 《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解读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中国减贫理论与实践
《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解读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8日发表《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从政治经济学视野阐释中国减贫实践。

  报告指出,中国成功的减贫实践孕育了富有理论创新的“中国减贫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减贫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内核。

  伟大实践为“中国减贫学”提供理论基石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消除……中国减贫实践超越了现有经典教科书既定理论的阐释能力。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是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取得的结果。

  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伟大实践,中国不断深化对减贫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就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中国减贫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

  《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深入阐述“中国减贫学”的核心要义,即:锚定共同富裕目标、依托精准手段,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发力的“益贫市场”机制,解放贫困者的生产力,使他们不仅成为分配的受益者,也成为增长的贡献者,推动实现整个社会更加均衡、更加公平的发展。

  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一直是世界难题,中国减贫实践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政府的政策创新,认为中国“有为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并非“闲不住的手”,而是必不可少的“赋能之手”。

  报告以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指出有效的“益贫市场”并非是对市场的扭曲,而是市场的再造。中国则以创造性实践拓展了“益贫市场”机制,参与“益贫市场”运作的各个行为主体形成有机互动,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住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现社会公正、发展与稳定。

  “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在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回顾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实践力量。

  “七个坚持”指引中国减贫实践


  《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减贫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内核。

  带领人民摆脱贫困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完善,系统回答了扶贫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问题,为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

  报告围绕“七个坚持”,总结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对中国减贫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指挥部署下,中国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的管理体制。8年来,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

  ——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直贯穿我国的减贫实践。

  四川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为建一条3.8公里的通村公路,动用了全球现役运力最大的米-26重型直升机吊运机械设备,平均每公里造价超过千万元。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评价标准。

  ——坚持合力攻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全社会资源,形成举国同心、全面动员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是中国脱贫攻坚得以胜利的重要原因。

  ——坚持精准方略。在湖南西部的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通过“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将国家扶贫资源精准“滴灌”至每家每户。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委书记郭鹤立说,从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搞“大水漫灌”,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投入,扶贫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坚持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中国采取一系列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举措,激发贫困群众自身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形成“社会动员+自我发展”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社会帮扶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传承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在他的倡导、推动下,中国不断创新社会帮扶方式,形成了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社会帮扶格局。

  ——坚持求真务实。“真正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贯穿始终的基本要求。中国实行最精准的贫困对象识别、最严格的扶贫成效评估、最规范的贫困退出机制,真正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总结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要义,坚持人民至上是根本宗旨,坚持合力攻坚是制度保障,坚持精准方略是基本方法,坚持自立自强是鲜明特色,坚持共享发展是价值理念,坚持求真务实是工作准则,其中精准方略这个方法论尤为关键。

  “如果把中国减贫行动比喻为跳动的时间指针,有条不紊的精准扶贫则如同钟表后盖里精准咬合、精密运转的齿轮。”报告这样向读者形象地解释精准扶贫方略指引下的中国减贫实践。

为人类减贫提供中国方案


  作为世界减贫经验的学习者、受益者和创新者,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减贫的倡议者、践行者和推动者。《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认为,中国基于本国国情进行的大规模减贫实践和对减贫规律的理论探索,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探索自己的减贫之路提供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参考。

  报告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概括为“5D”要素:

  ——坚强领导(Determined Leadership)。“很多外国人都感到惊讶,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把扶贫当作了国家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说。

  ——细绘蓝图(Detailed Blueprint)。为了摆脱贫困这一共同目标,中国几代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斗;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国更是实施了国家战略。

  ——发展导向(Development Oriented)。在持续的减贫进程中,中国始终抓住经济发展的金钥匙。“中国的减贫是个增长故事。”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马丁·芮泽说。在很多国际经济学家眼里,长期的可持续增长是发展的源泉。

  ——数字管理(Data-based Governance)。精准扶贫需要精准数据。在脱贫攻坚期间,中国尤其重视大数据、数字经济发展,强调将先进的数字管理应用到减贫的全流程,使得“精准扶贫”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可能。

  ——分级实施(Decentralized Delivery)。减贫,尤其是针对消除绝对贫困的“最后一公里”,离不开高效的落实和执行。库恩认为,中国脱贫工作的成功,靠的是全国上下一致的严格、规范、量化、透明的扶贫程序。

  报告引用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涓滴理论”,分析减贫领域的“涓滴效应”衰减现象,即减贫到达一定阶段,经济增长带来的减贫效应逐渐弱化。而中国将减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举国之力,在发展利益对贫困人口“自然渗透”的基础上注重“主动浇灌”,有效对冲了“涓滴效应”衰减,令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持续提升减贫效能,形成发展轨迹与减贫轨迹的“共进线”。

  报告指出,各国减贫实践者和研究者观察到一个普遍现象:减贫越往后越步履艰难。而中国通过精准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建立起庞大而精准的数据库,根据动态更新的信息分类施策、精准帮扶,使资源供给与减贫需求有效衔接,实现精准脱贫、稳定脱贫。

  报告认为,贫困个体与贫困区域的重叠,使得贫困人口难以通过福利救济和个体努力改变窘境,导致出现“贫困板结现象”。这是世界减贫面临的共同难题。而中国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区域贫困治理重点,以832个贫困县作为具体的推进单元,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激发区域经济活力,消融了横亘千百年的“贫困板结现象”。

  当前,中国正站在建设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减贫事业面临严峻挑战。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报告,到2030年,全球或将再有2.07亿人陷入极端贫困,从而使极端贫困总人数突破10亿人。

  减贫是世界难题、千年难题。《中国减贫学》智库报告课题组表示,希望以对“中国减贫学”的阐述,激发更多的创意思考与学术交流,共同探索世界均衡包容发展之道,促进各国进一步携手合作,向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迈进。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新华社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打造智库节目即将开播
新华社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打造智库节目即将开播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杨柳、刘明霞)近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精心制作一档兼具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电视访谈节目《新华智策》,首期特别节目《解析中国减贫密码》(上下集)将于3月1日和2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综合频道(CETV-1)黄金时间播出。

  《新华智策》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全球形势新动向,邀请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采用“2+1对话访谈”形式,引导观众正确认识国内发展大势和国际风云变幻,把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向广大观众讲清楚、说透彻,将中国精神、中国声音和中国道理讲得更加睿智、更加响亮。

  《新华智策》特别节目《解析中国减贫密码》(上下集),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减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阐释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中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围绕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近日全球全媒发布的报告《中国减贫学》,邀请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闵凡路、董素玉,讲述报告总结的中国全面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启发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减贫实践及背后蕴藏的中国智慧。

 
春天的第一堂课,我们都准备好了!
春天的第一堂课,我们都准备好了!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2月28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第一中心校学生放飞风筝。
当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第一中心校举办“放飞纸鸢 童心逐梦”主题活动,师生踏着春雪,放飞寒假里自制的风筝,开启新学期。
新华社发(王正摄)
 
 
  
 
  春天已至,万象更新。
 
  在3月的第一天,全国多地的中小学生将迎来崭新的学期。开学前夕,记者在各地校园里,看见师生们返校井然有序、热情满怀。新的一年,大家都铆足了“牛劲”!
 
准备充分,疫情防控不松懈
 
  春雨蒙蒙,寒意料峭。
 
  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门前,住宿生等部分同学已开始返校。校园内的地面上贴上了黄色的一米线标识,学生在标识的引导下通过体温检测处。经过检测设备时,电脑屏幕上都会显示体温、学生姓名、是否戴口罩等信息,桌子上还备有消毒湿巾、口罩、体温计等物资。
 
  “周日(2月28日)和周一(3月1日),学生将分两批错峰返校。”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德育副校长谭雪涛说,开学前我们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彻底消杀和卫生清洁,对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公共卫生间、饮用水设施等重点部位做好通风和消毒。开学后,还将继续引导师生增强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等卫生健康习惯。
 
  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山西省太原市部分学校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开学了。
 
  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副校长潘国礼介绍,学校和老师们的开学准备工作在一周之前就已开始,因为有了丰富的经验,今年的防疫工作也更加有序、高效。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工作更为全面,除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还包括了春季其他流行病、防火、食品卫生等内容。
 
  在历经过去一年疫情防控的考验后,平安健康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新年愿望。
 
  “2021年,希望家人、老师、同学们都健健康康,大家都像牛一样强壮!一起把病毒赶跑!”小学生罗婧漾手握一张新年心愿卡、踮起脚投进了心愿箱里。
 
  罗婧漾来自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文笔峰小学二年级(3)班,在开学首堂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陆雯晴得知她的心愿后,向学生们诉说着新年希冀:“新学期,让我们做勤奋刻苦的小‘勤’牛;做身心健康的小‘壮’牛!”
 
“神兽”回笼,充满希冀焕然新
 
  开学在即,为保证孩子们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家长和孩子们都在做开学前的准备。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保安第二小学五年级(4)班学生董泽林的家长说,学校在开学前一周,通过微信公众号全方位地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了开学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对孩子做好开学前的准备特别有帮助。
 
  返校后,新发的教材包好书皮,准备好各学科要求的笔记本、作业本和新文具。最后,和孩子一起梳理假期生活,制定新学期计划,孩子在对新学期的希冀中自然地完成了心理准备。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与去年延迟开学相比,今年的新学期是“全面、正常、安全的开学”。
 
  “‘大公主’今年12岁,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小公主’6岁,还在上幼儿园中班。”说起即将到来的开学,山东省济南市家长姬向君说,新学期来了,孩子和家长都要有所改变,心理也需要及时调整,放假期间对自己要求相对宽松,开学后要尽量减少应酬、加班等晚归因素,抽出更多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开学之际,江西学生家长们发现,孩子教育缴费更方便了。“现在登录‘赣服通’,不跑腿不排队,费用掌上缴。”江西省宜春市家长易庆梅说,只需要动动手指、点点手机,便可实现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地缴纳各类教育费用。
 
  记者从江西省教育厅了解到,截至目前,从幼儿园到大学,“赣服通”已接入4500余所公立学校,其他学校也正在陆续接入中。
 
开学首课,家国情怀“种”心中
 
  升国旗,唱国歌,红色研学,学党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开学季是增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节点,“培育家国情怀”也成了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党徽上的图案有哪些?”……每回答对一个题目,这张“船票”上就多了一个小小的印章,最终还能凭借印章数量兑换奖品,不一样的报到活动让孩子们兴致盎然。在湖南省长沙市实验小学,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孩子心中厚植爱党基因。
 
  唱响红色经典,汲取红色营养,传承红色基因。广东省广州市朝天小学在开学第一次少先队活动课上,二年级的队员们开展了“唱支赞歌给党听”的“向阳章”考章活动,同学们精神饱满,热情高涨,歌声自信嘹亮。
 
  拥抱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爱家情怀。
 
  在江西省万载县康乐街道中心小学,学生们集体展示亲手写的毛笔字迎接新学期;在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的门口,三位老师扮成三头小牛,代表“最美中国年”“红色中国年”和“喜庆中国年”,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们的归来;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猎德幼儿园,精彩的龙狮表演引来现场阵阵喝彩……
 
  一年春作首,万事贵争先。春天的第一堂课,我们都准备好了!
 
  (记者黄浩然、赵琬微、杨淑馨、谢樱、李恒、王莹、萧海川、李紫薇)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携手同心,让更多罕见病患者“不孤单”
携手同心,让更多罕见病患者“不孤单”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沐铁城、温竞华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数据显示,我国有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20万,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误诊率高、确诊难、可用药少、用不起药……一道道无形的高墙将他们围困。
 
  为了让这个群体更多被看见、被关爱,全社会还需要做哪些努力?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听听临床一线的医生和有关专家怎么说。
 
让更多罕见病患者“被看见”
 
  “有慢性腹泻吗?”“来月经正常吗?”“胰酶的用量是多少?”25日中午,在北京协和医院疑难病会诊中心,来自儿科、消化内科、物理医学康复科等20多个科室的“大咖”轮番向患者小赵提问。
 
  18岁的小赵正值花季,却已遭受咳嗽、咳痰和发热折磨长达13年。她的病曾被北京协和医院鉴别诊断为囊性纤维化,虽经治疗好转,但近来又有所加重。为此,医院组织了这场多学科会诊,从影像学、基因学、康复医学等角度进行研判,并给出治疗建议。
 
  囊性纤维化已被列入五部门印发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发布罕见病诊疗指南、开展罕见病注册登记……自2018年以来,关爱罕见病患者的政策脚步不断加快,帮助更多罕见病患者“走到聚光灯下”。
 
  截至目前,中国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上已注册罕见病166种、注册病例超过6万例。注册病种数量已超过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121种。
 
  同时,随着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建立,多学科会诊在解决罕见病诊断难题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
 
  “初诊医院如果怀疑患者患有某种罕见病但无法确诊,可以将患者转诊至协作网的国家级牵头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通过多学科会诊明确诊断并形成治疗意见。”平均一年参加7至8次罕见病多学科会诊,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仉建国深有感触,“患者只需要来一次,不用反复在异地或医院科室间奔波。”
 
  建立罕见病病种特异性临床数据库、按病种成立学组、开展线上培训分享病例和最新诊断及治疗方案……系列举措为我国罕见病科学研究打下基础,罕见病诊疗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诊断要再快一点、再准一些
 
  “十三五”期间,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和“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重点专项,支持开展罕见病临床队列等研究,我国罕见病筛查、干预、治疗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不过,临床一线的医生认为,罕见病的诊断仍不够准、不够快。
 
  研究显示,80%以上的罕见病由遗传因素导致,50%在出生或儿童期发病。一旦配偶双方存在基因缺陷,下一代就有可能患罕见病;即使父母双方基因正常,下一代也有可能由于自身的基因问题而患罕见病。
 
  “罕见病多与基因相关,它的诊断大部分依赖基因测序的结果。”仉建国告诉记者,由于不少医院的基因测序技术尤其是分析技术还不成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待提高;一些第三方基因检测中心不具备相应资质,也可能影响到诊断的准确性。此外,由于基因检测成规模才能降低成本,检测结果等待时间也往往较长。
 
  “因此,通过建立权威的基因检测中心来提高罕见病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十分必要。”仉建国说。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张文告诉记者,随着基因检测手段增强,单基因相关的罕见病较以前更容易被确诊,因此近年来此类疾病确诊数量有明显上升。然而,对于那些多因素致病或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复杂、且需要特殊检测方法方能确诊的罕见病,提高其诊断水平则需要提高不同专业科室临床医生的认识水平。
 
  她举例说,IgG4相关性疾病为免疫系统的罕见病,疾病可累及几乎全身任何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起病症状也各不相同。此类疾病的患者往往首诊于症状最突出的某个受累器官相应的科室。“如果该专科临床医生缺乏经验,就可能漏诊或误诊。”
 
  张文认为,有必要在医学研究生、继续教育等阶段普及罕见病诊疗知识,提高整个医学界对各种罕见病的认识水平。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要增强罕见病诊治意识,并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转诊。
 
多方、多系统、多层面保障用药
 
  经过近两年调整,将于3月1日实施的新医保目录已纳入数十种罕见病药物,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然而,与病种总数相比,纳入的药品数量仍然有限。部分特别昂贵的特殊罕见病用药,由于超出医保基金和患者承受能力等原因尚未被纳入。
 
  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丁洁说,罕见病患者往往需终身用药,保障用药单靠患者自身和媒体宣传远远不够,需要政策引导。
 
  丁洁曾提出“1+4”模式:“1”指罕见病药品尽可能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4”意味着多方、多系统、多层面,是指由慈善基金、专项救助、商业保险及患者个人多方支付分担药费。
 
  在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教授史录文看来,如果在国家医药信息和登记系统中发现罕见病患者,以某种罕见病患者整体为单位去购买药品,可以降低企业寻找患者的成本,同时降低药价。
 
  史录文建议,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第三方独立运行的公开平台,供医患查找罕见病信息资料、诊疗机构等。他认为,应夯实罕见病信息数据基础,逐步将更多药品纳入医保目录,临床可诊可治病种的、已上市的和公众认知度高的罕见病药物应优先纳入医保目录。
 
  一线临床医生反映,有些罕见病治疗药物是国内外专家共识或指南推荐用药,也并不昂贵,却因为药物说明书所列适应症不包括该罕见病,而无法进入医保药品目录。“这部分药品说明书急需将可治疗的罕见病纳入适应症范围,同时简化适应症更改程序,比如,有诊疗指南或专家证明为依据即可更改。”丁洁建议。
 
  除了降药价,“最后一公里”问题也至关重要。丁洁说,有些纳入医保目录有所降价的罕见病用药仍然昂贵,冲击医院绩效,导致医院进货积极性不高,患者买不到药。此类现象急需政策引导,使罕见病用药不占医院绩效,同时建立患者申请用药的绿色通道,并鼓励有资质的药店为患者提供罕见病用药。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新闻链接 从就诊到确诊平均时间超两年多发性硬化诊疗需进一步规范
从就诊到确诊平均时间超两年
多发性硬化诊疗需进一步规范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作为罕见病之一,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复发性、致残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最新调查显示,患者首次发病到就诊的平均时间超过一年,从就诊到确诊的平均时间超过两年。
 
  这是在国际罕见病日前夕,中国罕见病联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健康洞察蓝皮书暨2021版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存质量报告》中披露的内容。
 
  “临床上,仍有很多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经济能力有限等原因,在缓解期中断治疗。”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徐雁介绍。此次调研显示,大量患者在缓解期没有进行治疗,除复发住院患者外,定期随诊的患者不足一半,这都为疾病的复发与致残埋下隐患。
 
  诊疗的进一步规范,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学系主任崔丽英认为,多发性硬化易复发。如果患者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在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规范化的疾病修正治疗,将降低致残的发生率,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目前,已有两款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创新药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尽管如此,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负担仍然较为沉重。调查显示,在住院费用之外,有44.7%的患者每月平均花费的其他医疗费用超过9千元。
 
  徐雁等专家呼吁,希望有更多企业参与罕见病药物研发,为罕见病患者提供更多选择;进一步通过医保谈判等方式,提升药品的可及性。 (记者林苗苗)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罕见的病需最广泛的爱
罕见的病需最广泛的爱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瓷娃娃”“月亮的孩子”“蝴蝶宝宝”……这些看似美丽的名字背后,却是种种致命的疾病:成骨不全症、白化病、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罕见病一般为慢性、严重的疾病,因其发病率极低,又被称为“孤儿病”。这类疾病需要被全社会重视,患者需要得到全社会关爱。
 
  虽然单一罕见病发病率低,但罕见病作为一个整体影响的人数却很多。目前,我国有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20万。数字后面,是一个个与命运做斗争的生命。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仅有5%的罕见病存在有效治疗方法。即使有药可医,患者也往往面临高额的治疗费用。保障罕见病患者吃得起药,需要政策的不断完善。
 
  2018年,国家公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收录121种疾病。2019年,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建立。2020年底,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已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20余种罕见病的相关药品纳入医保。
 
  开展罕见病病例直报、发布罕见病诊疗指南、不断提升罕见病药物研发能力,为提升我国罕见病诊疗能力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保障罕见病患者权益,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2018年,病痛挑战基金会等社会机构发起了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募集善款,同时为病友提供医疗信息咨询服务,为更多病友带来生的希望。公益组织的加入,也为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尽可能去了解罕见病,在生活中不歧视,在需要时伸出援手,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温暖和善意。当每个人都点燃希望的灯火,再偏狭的角落也会被照亮。
 
    (徐鹏航)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力度·温度·精度:国家立法一年间
力度·温度·精度:国家立法一年间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法治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白阳)极不平凡的2020年,国家立法史册上留下许多高光时刻。从出台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有关决定,到通过我国首部民法典;从完善国家安全领域法律体系,到为未成年人撑起法律“保护伞”……

  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2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决定12件。这一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立法蹄疾步稳,努力提高立法效率和质量,紧盯国计民生中的难点热点,更具力度、温度和精度。

  力度:立法重拳出击 护航长治久安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取缔“野味产业”等积弊陋习的呼声不断高涨。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高效行使权力,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法律利剑出鞘,全力斩断非法交易和滥食野生动物的灰色产业链,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这一年,国家安全领域立法密集出击,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明确宣示了国家安全底线原则。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召开两次会议,审议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决定将其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填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法律方面的漏洞。一系列重磅立法,为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后盾。

  修改国防法、人民武装警察法,制定海警法,为强国强军奠定法制基石;专门制定一部反有组织犯罪法提上立法日程,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法治化,遏制黑恶势力犯罪滋生蔓延;制定生物安全法,直面生物技术现实威胁,构建防控生物安全风险全链条机制;审议数据安全法草案,解决数据安全领域突出问题,应对数据国家安全风险……2020年的国家立法,守护你我岁月静好,护航国家长治久安。

  温度:切中民生热点 守护人间烟火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如何加强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高空抛物坠物难题怎么监管,婚姻中的财产纠纷怎样处理……这部包罗万象的民法典,聚焦人民群众现实关切,为更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提供全方位指南。

  点菜要讲面子、吃饭得剩半桌……这一年,针对群众关心的食品浪费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分赴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开展专题调研。

  餐饮服务提供者要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要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规格选择……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经验,最后体现在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中的一个个条文,引发群众热烈点赞。

  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问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严禁监护人将孩子“一托了之”,要求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针对群众担忧的“垃圾围城”问题,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国家将逐步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2020年的国家立法,关注民生热点难点,守护人间“烟火气”、凸显法治的“人情味儿”。

  精度:瞄准发展痛点 织密制度之网


  近年来,不少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刺痛人心。对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严重暴力犯罪的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不再免除刑事责任。

  对那些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孩子,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对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专门矫治教育的专门场所实行闭环管理。

  一套精准的立法“组合拳”,既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又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长期以来,著作权维权“得不偿失”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原创者。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大幅提高侵权违法成本,规定对于故意侵权,情节严重的,可以适用赔偿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让原创者维权更有底气。此外,针对网络新业态迅速发展的现状,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将现行法律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表述修改为“视听作品”,进一步扩大著作权的保护范围。

  通过长江保护法,聚焦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统筹推进长江流域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步修改国旗法和国徽法,增加国旗、国徽使用场合规定,严禁损害国旗、国徽尊严;通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实现对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2020年的国家立法,针对痛点精准施策,织牢织密制度之网。

  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立法将往何处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主任臧铁伟表示,未来国家立法工作将进一步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紧扣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领域,不断健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同时,还将进一步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点领域立法,及时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领域的立法,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国家立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深刻印记。发展永无止境,立法未有穷期……

 
郭声琨在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 扎实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郭声琨在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
扎实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法治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组长郭声琨27日在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郭声琨要求,要紧紧围绕政治建设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以学习教育为先导,紧密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入心入脑,教育引导广大政法干警夯实忠诚纯洁可靠的思想基础。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依纪依法适用“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政策,教育绝大多数、惩处极少数,着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影响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顽瘴痼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门搞教育整顿,让群众感受到实效。

  郭声琨强调,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紧紧依靠地方各级党委开展教育整顿。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教育整顿工作。要分层分类精准指导,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赵克志、周强、张军出席。

 
张军:检察办案存在重大过错的必须严肃追责
张军:检察办案存在重大过错的必须严肃追责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法治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27日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暨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上表示,要进一步明晰检察委员会、检察长、检察官办案职责和检察长、部门负责人的监督管理职责,完善办案组织之间、办案团队内部制约机制。失职渎职、违法办案,存在法定重大过错的,必须严肃追责、问责。

  张军指出,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吃喝等歪风陋习必须从严整治,紧盯基层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要把执行“三个规定”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不如实登记,一律追责;违规办案,一律从严追责。检察机关在教育整顿中特别要解决好不会、不愿、不敢监督问题,加大查办司法人员相关职务犯罪力度,为教育整顿提供有力的检察履职支撑。

 
兴奋剂违法罪名确定:妨害兴奋剂管理罪
兴奋剂违法罪名确定:妨害兴奋剂管理罪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法治
 
  据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马向菲)继涉兴奋剂违法被写入最新刑法修正案后,近日其罪名被正式确定为“妨害兴奋剂管理罪”。专家认为,这个罪名科学、合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7日发布补充规定,根据刑法修正案(十)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做出补充、修改,其中明确了涉兴奋剂违法行为的罪名为“妨害兴奋剂管理罪”。

  上海政法学院体育法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姜熙解释,此罪名是妨害兴奋剂管理罪,不是使用兴奋剂罪,不是针对运动员违规使用兴奋剂的情况。“我们国家的兴奋剂入刑是比较合理和科学的,也符合国际惯例。”姜熙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去年12月26日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涉兴奋剂违法行为被首次写入刑法。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四十四条,在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五十五条之一:“引诱、教唆、欺骗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或者明知运动员参加上述竞赛而向其提供兴奋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组织、强迫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规定了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刑法修正案(十一)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

 
女子巡逻队守卫铁道线
女子巡逻队守卫铁道线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法治
 
 
 
  2月25日,女子巡逻队在合川站站台值守。

  重庆合川车站派出所女子巡逻队是重庆铁路公安部门唯一的女子巡逻队,共有女民警五人。十余年来她们坚守在铁路第一线,从入户宣传到隐患排查、从站区治安防控到案件受理、从便民服务到应急处置,守护着辖区200余公里的铁路运输及沿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刑责年龄底线降至12周岁、网络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 这些你关心的新规三月起施行
刑责年龄底线降至12周岁、网络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
这些你关心的新规三月起施行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法治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记者白阳)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新规也将从3月起施行。刑责年龄底线降至12周岁、网络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惩戒学生可以批评训导不能伤害侮辱……法治有温度,社会更进步。

刑责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


  刑法修正案(十一)自3月1日起施行,涉及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疫情防控、金融市场乱象等社会热点。

  修正案对刑事责任年龄相关规定作出调整,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此外,修正案提高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资本市场违法犯罪的刑罚;严厉惩处非法讨债行为,将采取暴力、“软暴力”等手段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加大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力度,着力打击药品“黑作坊”,将高空抛物、抢公交车方向盘、“冒名顶替上大学”等写入刑法。

  网络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歧视性内容


  《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自3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用人单位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单位基本情况、招聘人数、招聘条件、用工类型、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基本劳动报酬等网络招聘信息,应当合法、真实,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其招聘信息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置限制人力资源流动的条件。

  规定还要求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招聘服务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不得泄露、篡改、毁损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公民身份号码、年龄、性别、住址、联系方式和用人单位经营状况等信息。

  惩戒学生可以批评训导不能伤害侮辱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3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则,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其中,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为防止将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教育惩戒实施,规则明确禁止实施的不当教育行为,如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等。

企业“取名”自主权更强


  新修订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自3月1日起施行。这项新规将企业名称的预先核准制度改为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赋予企业更大的“取名”自主权。

  新规施行后,登记机关向社会公开企业名称的基本规则,企业可以通过申报系统或服务窗口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对拟定的企业名称进行查询、比对和筛选。企业对自己选取的企业名称自主判断、决定申报、登记和使用,并承诺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规定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明确了建立企业名称争议的行政裁决机制,对于“傍名牌”等企业名称侵权行为,可以请求登记机关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土地经营权流转严禁“粮田不种粮”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自3月1日起施行。办法围绕强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进一步强化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监督管理。

  办法明确,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损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及其农业用途,确保农地农用,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受让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土地,禁止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禁止闲置、荒芜耕地,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我国首部流域法律全面保护长江母亲河


  长江保护法从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首部流域法律。

  这部法律规定,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保护应当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

  法律加大对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监管力度,规定了有效控制总磷排放总量、提高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等。

  法律规定,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长江河口规定区域等重点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同时,法律明确开展非法采砂联合执法工作。

 
多地上调最低工资,进一步释放民生红利
多地上调最低工资,进一步释放民生红利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杨一苗、程迪、杨思琪)说起即将上调的最低工资标准,47岁的保洁员王文英有些许期待。供职于西安市的一家家政公司,她的收入是按实际工作时长计算的。

  近期,我国多个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不断释放的民生红利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受益。

  以王文英所在的陕西省为例,从2021年5月1日起,这里的各类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均将增加150元,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最低工资也相应进行上调。

  江西、黑龙江等省也于近期发布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消息。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分析了此轮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数据,有些地区的上调幅度在10%以上。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盼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上饶市城投远盛建筑工业有限公司一线工人许小英说。

  今年以来,除了上述几地已明确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幅度和时间表,多个省市也已将提高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列入日程。

  天津市把“千方百计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列入2021年市政府重点工作。

  吉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今年将“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随着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持续上调,这一制度正成为增加低收入劳动者重要的收入保障。

  据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并明确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低收入者生活水平、防止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重要措施。“提高这一标准具有代表性意义,既反映了中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也是社会整体收入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点’。”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民生组组长石英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区最低工资标准多次上调。各地综合社会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物价指数、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状况等因素,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大幅增进民生福祉。

  江西省一类区域的最低工资标准从2012年的每月870元、非全日制用工每小时8.7元,提高到了2021年的每月1850元、每小时18.5元。

  上海市执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是2019年调整的,目前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最高,为每月2480元。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减轻企业负担,不少地方选择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开始不断释放。

  “江西、黑龙江等地率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从侧面显示这些地区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也显示出地方政府对未来经济发展有充足的信心。”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说。

  “每月多出100多元,一年能多出1000多元。对我们来说,这是好消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家大型商超配送员刘刚说,目前配送员的工资是按配送商品件数计算,没有基本工资和底薪,有了最低工资标准,心里更踏实了。

  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苏剑认为,让低收入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做好易返贫致贫人口的监测与干预,还应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继续完善,让健全的劳动保障体系成为劳动者的坚强后盾。

  除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近年来,中国各地针对重点优抚对象、低保家庭、五保户等群体的保障标准也在不断提升,这些惠民措施织起了社会保障的“安全网”。

  专家建议,应不断提高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法律地位,提高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的意识,加强政府对企业执行政策情况的监督管理。使最低工资制度能够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近期热点问题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近期热点问题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李延霞、谭谟晓)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是否会影响普惠金融服务?中国人寿被举报后续怎么处理?网络借贷领域风险形势如何?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6日就近期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最近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市场有何反应?如何确保政策出台后普惠金融服务不受影响?

  答:通知进一步细化了审慎监管要求,明确了出资比例、集中度风险管理和限额管理等三项量化标准,旨在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树立审慎经营导向,落实风险控制责任,合理开展业务合作,并持续提升自身信贷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

  通知发布前,已充分征求了各类金融机构意见,各机构普遍认可通知提出的要求并希望尽快发布施行。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通知发布后市场反应普遍积极正面,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市场重要参与主体均认为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落实商业银行独立风控主体责任,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规范有序发展,并表示将严格遵守通知相关规定,不断强化业务管理。

  通知充分体现了保障长尾客户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连续性的导向。一方面,为保证现有业务的连续性,合理设置了过渡期;另一方面,从长远看,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进一步规范,将强化对实体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支持力度,不断满足小微企业和居民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监管部门将督促商业银行在按照通知有序开展整改的过程中,利用好过渡期安排,积极维护存量业务连续性和客户服务质量,不搞一刀切、不简单抽贷断贷,确保不增加消费者成本、不降低消费者服务体验。

  问:近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河市嫩江支公司原员工张某某在新浪微博发布“员工实名举报中国人寿大量造假”的视频。银保监会对此事件如何看待?目前处理情况如何?

  答:事件发生后,银保监会高度重视,要求黑龙江银保监局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展开调查。前期,针对举报人反映的问题,黑龙江银保监局黑河分局对中国人寿黑河市嫩江支公司依法进行核查,对已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下一步,黑龙江银保监局将举一反三,把核实信访举报与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结合起来,全面排查中国人寿黑龙江省辖内相关业务,并根据查实的情况,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

  同时,银保监会责成中国人寿总公司深入核查问题线索,全面自查,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切实保障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目前,中国人寿已作出具体安排,正在加紧开展有关工作。

  近年来,银保监会致力于银行保险市场乱象整治,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2020年,全系统处罚银行保险机构3178家次,处罚责任人员4554人次,罚没合计22.75亿元。

  问: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已近五年,前一阶段,银保监会已经对外宣布,在营网贷机构全部清零,除此之外整治还取得了哪些成效,后续工作安排主要包括哪些?

  答:银保监会牵头开展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在相关部门和各地方的共同努力下,专项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效,网络借贷机构已全部停业,存量风险大幅压缩,监管制度逐步健全。

  目前网络借贷领域风险形势已发生根本好转。下一阶段工作重心将转向网贷机构存量风险处置和网贷风险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强化管控,严禁开展新的网贷撮合业务,督促有关机构制定明确的兑付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二是创新工作方法,综合运用机构转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协助化解等多种方式,提高出借人清偿率。三是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推动更多机构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四是加快司法审判和资产处置进度,加大涉案资产追缴处置统筹力度,及时披露处置进展,回应出借人合理诉求。五是健全网贷风险监管长效机制,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合理分工的金融机构体系,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从源头上抑制民间违法金融活动的滋生。

 
“世界工厂”节后复工走上“快车道”
“世界工厂”节后复工走上“快车道”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广州电(记者丁乐、黄浩苑)以往未到元宵节,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广东东莞通常是“半开工”状态,愁着到处找工人。但今年,工厂的机床马力全开,工人们早已忙碌起来。

  春节氛围还在,“世界工厂”的生产热潮就已提前到来。据统计,东莞有超过300万名打工者“就地过年”,全市前200名制造业企业中有约六成在春节期间开工,当地节后加速复工达产。

  留守工人充足,工厂提早开工、赶制订单;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加紧供货全球。东莞制造业正抢抓机遇期,奔跑在春天里。

  一开工就有2000人,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铆足“牛劲”忙活起来。以诺总经理李超说:“厂里早在初四就开工,今年到岗工人数量是以往的3倍,感觉一鸣枪我们就在加速跑。”

  不同于以往大批工人返乡过年,东莞很多工厂春节要放假近1个月;今年很多工厂像以诺一样提早开工,甚至春节不停工。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刘越峰说:“得益于就地过年,今年用工短缺现象有所缓解,为工厂尽快开工、赶制订单提供了良机。”

  据当地统计,东莞超过300万名打工者“就地过年”,全市前200名制造业企业中有约六成在春节期间开工,这保证了企业年后迅速复工达产。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二厂制造中心总监王天宇说:“工厂2月20日工人返岗率近九成,一周内生产基本恢复。”同时,工厂通过提高绩效奖以及推出超产奖、优质奖等,吸引和激励更多员工,招工也比以往顺畅。

  “疫情全球蔓延下国外不少工厂停产,海外订单回流,中国成为全世界主要供货产地。东莞今年的订单、产能需求还在增加。”刘越峰说。

  相关部门助力产能增长的企业稳定用工、保障生产。2月20日,东莞首场“春风行动”招聘会在线上举行,直播发布近14万个岗位的“招贤令”。同一天,今年首趟“滇粤劳务协作返岗专列”到达,东莞接回其中160多名务工人员。

  受疫情影响,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0年一季度同比大幅下降17.9%,随着经济逐步回暖,降幅逐月收窄,2020年全年降幅为1.1%。今年企业生产“开门红”折射东莞制造的韧性和弹性,带给人们更多春天的期待。

  总投资约6亿元的东莞市永益食品有限公司总部项目于2020年底动工,旨在加快产品创新升级,延伸食品产业链条。

  新领域、新产品带来的增长点让企业信心十足。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詹志斌说,“预计东莞今年GDP将增长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供需问题如何破解?供应链稳定如何维护? 工信部出手化解汽车“芯”事
供需问题如何破解?供应链稳定如何维护?
工信部出手化解汽车“芯”事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张辛欣)汽车芯片供应紧张,令全球汽车制造商有些“头疼”。近日,福特、丰田等多家车企均公开表示,将通过减少生产来调节产能,以应对芯片供应问题。

  我国是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车规级芯片对我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备受关注。风波之下,国内汽车产业面临怎样状况?如何维护供应链稳定?

汽车产业遇“芯”事


  2020年底以来,芯片供应紧张问题持续发酵,全球汽车产业遭遇“芯”事。福特汽车公司近期宣布,由于芯片短缺,预计一季度各类车型减产。丰田、本田等多家车企同样遇到芯片供应问题。

  汽车芯片,这个“藏”在整车后面的名词,逐渐浮出水面。

  芯片对汽车意味着什么?

  无论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从中控屏到车身电路、车载系统等,都需要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芯片支撑。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说,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半导体是支撑汽车“三化”升级的关键。当前,计算芯片、功率芯片、存储芯片等需求持续提升。其中,算力需求升级的周期从两年缩短至半年。

  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欣介绍,汽车芯片从制程到性能等,囊括中端、高端等多个维度,生产通常有相当长的提前期。疫情导致2020年初起多家车企降低产量,芯片企业产品排期偏于保守,而后市场快速复苏带动需求短时间上升,导致供需失配。

  汽车产业遇到的“芯”事,同样也有产业趋势的影响。

  “未来,汽车是四个轮子上的计算机。”国产车规级AI芯片厂商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说,整车升级和行业“从油到电”的转变,让产业对芯片需求加速上升,一定程度上带来供应紧张。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此前表示,疫情带动了线上需求,不只是汽车芯片,全球主要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均出现产能紧张的情况。

“芯”事背后有启示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董扬认为,全球汽车半导体供应链出现一定程度紧张,虽然目前看是市场原因引起的短期现象,但也要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的长期问题。“比如,我国汽车芯片产业规模占全球比重,和整车产业规模占比相比,仍然很低。汽车芯片亟须大力发展,构建国内大循环。”他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介绍,汽车半导体对性能要求严格,提高了行业门槛,也让半导体企业、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形成固定紧密的关系。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汽车芯片自主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产业发展依然存在短板。

  芯片“风波”让整车企业对国内供应链需求意愿增强,也让国产汽车芯片企业意识到与市场终端的协同联动,加快开展产品认证、对接供需。

  近日,地平线发布公告,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探索汽车智能化前沿技术,研发智能化、网联化汽车产品。余凯说,企业要和国内客户建立更紧密联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供需协调工作的同时,对车规级芯片设计、生产,包括封装、测试等环节给予政策支持,进一步稳定国内供应链。

发力供应链缓解供需紧张


  当前,消费电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带动本土产业链各环节厂商成长。但加快完善和升级供应链,不只是缓解供需紧张,更为了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26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和装备工业一司主办的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由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和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编制的《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正式发布。《手册》收录了59家半导体企业的568款产品,覆盖计算芯片、控制芯片、功率芯片等10大类,还收录了26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1000条产品需求信息。

  乔跃山表示,工信部将积极引导和支持汽车半导体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持续提升集成电路的供给能力。同时,通过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平台等方式加强供应链建设,加大产能调配力度,提升流通环节效率,为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陈士华认为,随着各项政策和企业相应举措显效,二季度汽车芯片供应紧张状况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武汉:长江内河最大集装箱船首航
武汉:长江内河最大集装箱船首航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2月28日,停靠在码头的“汉海5号”准备首航驶往上海洋山港(无人机照片)。
 
  当日,“汉海5号”集装箱船装载着医疗用品、机械设备、茶叶等产品,从武汉新港阳逻港二期码头首航驶往上海洋山港。据武汉港发集团介绍,“汉海5号”载箱量1124标准箱,是湖北省建造的全国内河装载量最大的江海直达集装箱船。新华社发(赵军摄)
 
破解土壤污染治理与改良的“卡脖子”难题 党永富代表三句不离“治土”本行
破解土壤污染治理与改良的“卡脖子”难题
党永富代表三句不离“治土”本行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新华社郑州2月27日电(记者刘高阳)春耕时节,豫东平原,茁壮成长的麦苗已是一片绿意盎然。像往常一样,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耕地质量保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党永富走在河南省西华县的试验田边,不时俯下身,查看土壤和麦苗的健康状况。

  “希望越来越多的土壤能够活起来、会呼吸。”党永富说,“希望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土壤污染治理与改良的重要,土壤污染治理能够更广泛地应用新技术,不再有‘卡脖子’环节。”

  2018年,党永富曾带着两瓶泥土参加全国两会,令人印象深刻。皮肤黝黑,三句不离“治土”本行,30多年来,围绕耕地土壤污染治理、土壤退化改良、一般土壤保护这“三块土”,这位农民出身的科技工作者带领团队根据不同的土壤研究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曾让2100多万亩农田重获生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土专家”“土代表”。

  脚踩泥土,心里才踏实。一年多来,为将疫情对农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帮助农民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党永富一直在忙碌着。

  2020年3月初,党永富看到河南有部分小麦因为疫情耽误了追施苗肥,紧急为4个老区县捐赠了一批高分子有机水溶肥产品,作为补救措施用于20万亩未施苗肥的麦田。收获时节,经有关部门的评估,20万亩小麦平均增产10.6%以上,增产粮食2600万斤。

  “南阳、驻马店等老区以农业为主,粮食增产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土壤质量如何,是粮食增加产量、提升品质的关键。”党永富说,“粮食实现数量、质量和环保之间的共赢,这应该是将来努力的方向。”

  目前,依托位于郑州市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现有团队技术力量,党永富正计划为老区土壤建立健康档案,并筹建土壤医院,为老区土壤治理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履职尽责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通过参加执法检查,党永富意识到,要想从根本上破解土壤污染治理的“卡脖子”难题,必须走“科技+法治”的路子。

  “目前我国农田土壤改良培肥先进技术仍然短缺,一些技术在治理重金属污染、调节土壤酸度方面有一些效果,但是副作用明显。”党永富说,现有技术存在弊端,有效的高新技术尚未大面积推广,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缺认知、缺人才、缺技术,确诊难、治理难、成本高现象,“卡脖子”很大一部分就是卡在这些环节。

  党永富认为,在补齐土壤短板方面也应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开展集土壤检测、诊断、治疗、修复、评估、农业清洁生产于一体的集成关键技术研究,面向社会公开遴选土壤污染治理的成熟先进技术并予以推广,使广大农民熟练掌握土壤污染防治的技术。

  “什么事都需要人来干,要想保护好耕地,就离不开农民,农民的贡献应与回报挂钩。”党永富说,为此,2021年全国两会,他准备关于建立保护耕地、种粮贡献与农民养老保险挂钩机制的建议,让农民更爱土地。

  同时,党永富还准备了关于推动我国耕地质量立法的建议,从重视耕地数量到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依靠科技的力量,减少、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加大经济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织紧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国家卫健委积极办理代表建议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织紧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国家卫健委积极办理代表建议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王琳琳)2020年,抗疫斗争实践表明,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织紧织密“防护网”,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这一年的全国“两会”,围绕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代表们提出了很多务实管用的建议。

  “特别是关于‘疾病防疫’的建议数量同比增加了179%,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建议数量达474件,反映出代表对总结疫情防控经验、补齐公共卫生建设短板的迫切期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信春鹰说。

  统计显示,国家卫健委共承办了467件疫情防控相关建议,占承办总数的32.5%。这些建议多数来自抗疫一线代表,他们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科研攻关、宣传教育等工作。

  2020年两会“代表通道”上,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代表提出了打造疾控“精锐部队”等建言。这位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并参加过抗击非典、汶川地震等突发公共事件救治工作的代表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目前疾控基础设备和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他建议,聚焦疾控体系的核心职责,更好应对公共卫生应急挑战。

  针对罗杰代表提出的业界高度关注的疾控体系改革问题,国家卫健委研究起草了改革完善疾控体系政策文件。重点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强化疾控机构核心职能,创新医防协同机制。目前文件已按程序报批。

  尊重代表的权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就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类似罗杰代表提交的来自抗疫一线的建议还有很多,数量明显增加、献策弥足珍贵。

  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国家卫健委直接将一些代表建议吸纳融入抗疫斗争的政策措施之中。例如,实施科学精准防控,划分为高、中、低三类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实施差异化精准防控。又比如,印发七版防控方案,提出病毒潜伏期和实验室检测标准,为科学制定防治政策奠定基础。

  其中,《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国家卫健委一方面起草完成《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提交国务院审议;组织专班起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部门和地方意见。另一方面,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2020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56.6亿元,支持全国603个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落实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00亿元。

  1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介绍,2020年国家卫健委承办建议1436件,较上年增加502件,国家卫健委承办的建议、议案均已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办理完毕。

  深化医改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根本途径。于学军介绍,这方面代表建议主要涉及“三医”联动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等。

  针对翁国星等13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完善药品供应体系,保障医疗合理用药的建议》及相似问题,国家卫健委发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作用,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国家医保局表示,下一步,将落实医院主体责任,指导医院如实报量,同时,完善对医院的结余留用激励机制,在符合临床治疗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医院优先使用中选药,合理用药。

  针对祝淑钗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落实小品种(短缺药)生产、供应和采购政策的建议》以及相似问题,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国家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办法(试行)》,协调解决10余种紧缺药品供应短缺问题。

  此外,代表十分关心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工作。

  从做好贫困患者救治,到提高贫困地区服务能力;从传染病防治,到重大慢性病防控;从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到加强婴幼儿托育服务……

  “您提出的‘健全统一规范的医疗救助制度’‘明确救助对象认定办法’‘制定救助资金筹集和分配政策’等建议对于进一步优化制度顶层设计,筑牢救助托底保障安全网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我们将在推进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总体改革思路中认真研究吸收。”

  “您提出的建议,对于进一步减轻大病患儿医疗费用负担、探索建立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具有积极参考意义。”

  ……

  从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的回复中,不难看出,代表们提出的建议直指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汇聚民智、饱含民意。

  “下一步,我们将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监督,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有力保障。”于学军说。

 
郭艳玲代表: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
郭艳玲代表: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六苏木村,郭艳玲(左)与农民一起展示收获的蔬菜(2020年7月12日摄)。
 
  全国人大代表郭艳玲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草原站农技推广研究员,她一直关注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发展。
 
  试验、推广草原生态技术,恢复草原生态是郭艳玲的主要工作。每到春季,她就会到试验田里查看牧草等试验材料的返青情况。在她的建议下,乌兰察布市推广畜粪养殖蚯蚓技术。目前,当地已建设4家蚯蚓养殖场。
 
  郭艳玲建议,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推广新技术,促进农牧业绿色发展。
 
  新华社发
 
让孩子享有明亮的未来 毕宏生代表“每一分钟都有安排”
让孩子享有明亮的未来
毕宏生代表“每一分钟都有安排”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新华社济南电(记者萧海川)再有几天,2021年全国两会就要召开了,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毕宏生依然忙个不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一分钟都有安排”。

  “一周7天,周二与周四是手术日,周三是门诊日。周五到周末,交给了教学与科研。”61岁的毕宏生掰着指头说着一周的工作安排。记者2月23日见到他时,毕宏生刚离开手术台不久。当天,他从上午9点主刀手术,一直站到下午1点多。由于疲惫与劳累,他的右眼已明显充血。

  毕宏生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院长,也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医学院的院长,同时兼任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权威专家。在他办公桌上,医院去年十件大事完成情况、2021年教学重点工作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等文件就放在手边。

  职务虽多,但在过去的2020年,他丝毫未敢忘却全国人大代表的初心和职责。毕宏生说,自己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肩负人民的嘱托让他不敢懈怠。

  记者了解到,毕宏生将在全国两会上聚焦加强疾病预防能力、建立国民体质基层网格化监测、构建青少年眼保健体系等议案主题。这些都源自他多年来尤其是2020年的履职经历。

  2020年,毕宏生率领团队联合29位专家学者组成山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儿童青少年居家学习生活的特点和近视防控工作重点,制定发布科学护眼指导意见、居家用眼卫生指南、近视防控科普动漫,编写近视防控科普丛书等。仅宣讲活动就开展100余次,覆盖学生家长超过10万人次。

  2020年6月,山东省启动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后,毕宏生又带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团队走进山东16个地市,为300所学校的近40万名在校学生建立起视觉健康档案,及时纠正儿童青少年居家学习期间不良用眼习惯,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

  “走访越多,越觉得孩子们现在真是辛苦。在学校要上课、在家还要上网课,电子设备让孩子的眼睛承担了太多。”毕宏生说,大家曾以为欧美青少年近视率会低于国内,但在涉外交流中,他发现国外父母同样依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来安抚孩子情绪。近视防控显然成为国内外重要研究课题。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降低近视率、加强眼健康,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毕宏生说,立足“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应加快从以“治病”为中心转移到以“健康”为中心,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单纯靠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部门无法完成。”毕宏生表示,除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外,今后他还将继续推动建设基层眼保健生力军建设,让更多懂得眼科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农村,让更多孩子享有明亮的未来。

 
努力推动县级医疗“强筋骨” 庹必光代表走遍贵州县级医院
努力推动县级医疗“强筋骨”
庹必光代表走遍贵州县级医院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迎接全国两会
 
  据新华社贵阳电(记者骆飞)这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院长庹必光一直在不断完善自己即将带上全国两会的议案。“今年将重点关注县级医院建设和完善基层医保政策,目的是为了提升县级医疗水平,帮助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庹必光说。

  自从201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庹必光始终将目光聚焦于贫困山区基层医疗状况。这几年,他的足迹遍及贵州60多所县级人民医院,所到之处都会详细了解其发展的“痛点”,以让自己的履职更“接地气”。

  “消化系统疾病是贫困山区群众的常见病、高发病之一,然而之前很多县级医院根本没有完整的诊疗系统,有的医院甚至连懂内镜仪器基本操作的人都很少。”庹必光说,县级人民医院诊疗水平是基层医疗的“晴雨表”,发展不好很难守护好群众健康。

  考察调研、培训学习……这些年,庹必光经常深入基层医院,并将获取的一手素材写成议案,带上全国两会,努力推动县级医疗“强筋骨”。

  “健康中国的关键之一在于提升县级医院诊疗水平,牵住这个‘牛鼻子’才能有效解决基层医疗的一系列问题。”庹必光说,县级人民医院就像整个基层医疗的“龙头”,只有其有力地抬起来了,基层群众健康才会更有保障。

  从2018年至今,庹必光有针对性地聚焦基层医疗的难点和痛点撰写了多份议案,包括《关于支持西部贫困地区全科医生培养及全科医生到基层工作的建议》《加强对西部贫困地区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及培训的支持》《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地区县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和建议》《加强对西部落后地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支持的建议》等。

  “相关建议得到了中央、省有关部门的重视。比如去年11月,看到我的建议后,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还邀请我一起参与基层医生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庹必光高兴地说,中央很重视基层医疗,只要聚焦实际问题,就能有效推动解决。

  这几年,庹必光也见证着贵州县级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此前,80%的县级人民医院没有消化专科,这几年通过不断投入,其中一半以上都建立起较完善的消化诊疗体系。”庹必光说,铜仁市玉屏县人民医院通过几年的发展不仅实现了消化病专科“零”突破,还拥有四级内镜治疗技术水平,高于国家对县级医院的基本要求。

  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州遵义人,庹必光辗转多地求学进修却始终心系家乡健康医疗事业。这几年,他在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加强科研的同时,也助推着贵州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水平的发展。2020年12月,他与同事们一起推动成立了“贵州省消化病学专科联盟”,目前共有52家医院加入,覆盖了全省6个州(市)级医院和45家县级医院,以促进资源互通、人才互济。

  面对新的健康发展需求,庹必光说,目前,西部贫困山区基层医疗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以及中央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人才培养,从而系统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图片58
图片59
图片60
图片61
图片62
图片63
图片64
黄土梅香半世芳 “三牛”精神践行者路生梅五十余载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黄土梅香半世芳
“三牛”精神践行者路生梅五十余载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新华社记者强晓玲、姜辰蓉、贺占军、张博令

  

  路大夫的手机坏了。

  敲敲,拍拍,反复按开关键,还是黑屏。这可是大事!

  多年来,无论白天黑夜,她手机从不关机。这个号码,是佳县老百姓的免费“急诊热线”,拨打者不知凡几。“病人联系不上我怎么办?”路生梅焦急而无措。

  耄耋之年,华发苍颜,路大夫放不下的依然是她的病人。

  53年前,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第一次来到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时,没有人认为这个城里姑娘会待得久。

  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在此交汇,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县城三面环水,峭壁林立,守着黄河却吃水难。民间歌谣形容:“悬崖峭壁石头城,一瓢清水贵如金”。

  那时的路生梅扎着两条麻花辫,满怀期待。她自己也不曾想到,这里将成为她未来50多年眷恋不走的“家乡”。

凌凌独西行


  1968年,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她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去北京一家知名医院工作,努力成为一名儿科专家。

  然而,学校的一则通知,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

  那一年的医科生是统一分配,路生梅的分配地是条件艰苦、医疗资源短缺的西部县城。

  接到通知,路生梅就收拾行装,包裹里满是精心挑选的医学书籍。她服从分配的理由很简单:“我是祖国培养的。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时值寒冬,她一路西行,乘火车、搭卡车,蹲在穿羊皮袄的老乡中间瑟瑟发抖。连着几日受冻、颠簸,这个单薄、瘦弱的姑娘终于到达佳县县城。

  那是路生梅永远也忘不了的一个早晨。她拎着包裹,穿过县城狭窄的街道,城外坑坑洼洼的土路尽头,几排墙皮脱落的旧窑洞就是她未来的工作地——佳县人民医院,“一个乡镇卫生院的规模”。

  瞬间,路生梅的一腔热血凉了半截。

  其实,挑战才刚刚开始。“当时这里不仅吃糠咽菜,吃水、用水都得靠驴从黄河里拉。”路生梅回忆,浑浊的黄河水沉淀后才能喝,每天只有一瓢。

  住窑洞,她连火都不会烧,只能睡冰冷的土炕;出入医院,路旁是一片荒坟:下乡出诊,常需要走几十里路,动不动沾染一身跳蚤、虱子……

  初来乍到的路生梅一面过“生活关”,一面在同事和患者的期待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我的专业是儿科学,但这儿却没有分科。人家听说是北京来的大夫,就觉得你什么病都能看。”路生梅说。

  为了不让病人失望,她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学习各种医学知识。白天坐诊、出诊,夜晚油灯下看书、记笔记,成为她生活的常态。

  “除了内外科、儿科,我还学会了妇产科、皮肤科技术。不少老乡习惯看中医,我又自学了针灸。”就这样,“准专科医生”生生变成了“十八般武艺皆通”的全科医生。

定定住天涯


  人口不足3万的佳县县城,只有一条主街道。街道后的窄巷中,有两口窑洞,就是路生梅的家。家中的陈设简单到寒酸,火炕、木沙发、三合板书桌、门扇掉落的衣柜……50多年来,这里的主人也没添置多少家当。

  “刚来时也没想到能在这里安家,一待就是一辈子。”路生梅坦言,有段日子,走与留,在心头反复掂量。她曾想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不是怕苦,而是想去攀攀医学高峰”。

  她到底还是没能割舍这片黄土地。因为“佳县实在太落后,太缺医生了”!

  当时这里一些农村群众生病甚至不去医院、不找医生,而是请“神婆”驱邪。有次出诊,她无意中看到:一口破窑洞中,土炕上病人已经昏迷,“神婆”还在念念有词。

  这一幕让路生梅震惊!

  “病人神志不清了,再耽误下去可不得了。”情急中,她说服家属让她给病人诊治,经过诊断,路生梅用针灸使病人清醒过来。

  “我当时也捏了一把汗,就怕这一针扎下去,病人还是不能清醒,那不仅救不了人,还争不回家属的信任,他们以后还会相信‘神婆’。”路生梅说,“不能把病人让给封建迷信!”

  一次出诊,她徒步一个多小时来到一位待产妇家中,进门时,产妇已经生产,就坐在一个沾满血迹的土袋子上,家人担心产妇休克,就用手拽着产妇的头发,并准备用一把黑乎乎的剪刀剪断脐带。

  紧急时刻,路生梅冲过去抢下剪刀,一边解释,一边快速拿出消毒器械,给孩子断脐、包裹。

  促使她下定决心留下来,除了责任,还有佳县人沉甸甸的情感。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路生梅到离城十几里的崔家畔村出诊,当时她穿的是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在雪地里走几步就摔一跤,一路跌了40多跤。她索性半躺着滑下山坡,到患者家时几乎成了“泥人”。

  因患者病情较重,路生梅留下治疗了好几天直至患者好转,待准备离开时,细心的女主人为她送上一双千层底的布棉鞋。路生梅霎时因感动红了眼圈。

  在那个返回县城的冬夜,她思考了许久,最终决定留下来,并把“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写进思想汇报。

  路生梅不仅留了下来,还与一位陕北汉子走到了一起。说起已过世10年的丈夫,路大夫神色温柔:“他是个好人,比我优秀得多。”他们是医院的同事,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护士。二人相携相扶,成为当地一段杏林春暖的佳话。

  扎下根来的路生梅更专注于提升当地医疗水平。为了挽救更多小生命,路生梅又着手创建独立的儿科。1983年,佳县人民医院首设小儿科,路生梅成为首任儿科主任。

  随着治愈的患儿越来越多,“佳县儿科”在周边县区打响了名气,许多外地病人慕名而来。

  路生梅也终于实现了毕业时的梦想——“成为一名儿科专家”。

冽冽久愈香


  佳县人民医院一间几平方米的房间是路生梅的办公室,这里常常挤满病患。“路大夫好!”“这么早就上班啊?”……清晨,记者跟随路生梅去医院的路上,她每走几步就能收获一句热情招呼。

  路生梅微笑着,用“醋溜”的陕北话一一回应。个头不高、身形瘦削、身板笔直,和年轻时没什么差别;与朋友们聚在一起,她爱笑、爱唱、爱热闹,还是那个开朗的“小姑娘”;但乡音已改,鬓发花白,皱纹爬满了她曾光滑的面庞。

  50多年来,曾经的“小路医生”,已经变成可亲可近的“路奶奶”。

  1999年,路生梅退休了,同龄的大夫要么含饴弄孙,要么被其他医院返聘。路生梅医术精、人品好,很多医院争相高薪邀请,但她一一拒绝。

  路生梅仍然选择在佳县工作,但却是免费义诊。“国家已经给了我退休工资,我不缺钱,不能再拿另一份钱。”

  路大夫的患者中,不仅有佳县本地人,还有许多来自周边县区,甚至黄河对岸山西省的患者。

  一个上午,在仔细问诊、不断给家属交代注意事项的路生梅,时不时会站起来噔噔噔地跑到楼下药房,去查询一下某个小药有没有?哪个价格更便宜?

  “路大夫看得好,我们放心。人好,从来不起火(有耐心)。”53岁的樊振宁带着小孙子来看病,“我小时候就找路大夫看病,我们家五代人都找她看过病,半个佳县城人都找她看过病,我们信她。”

  除了在佳县人民医院、佳县中医院轮流坐诊,她的住址很多人都知道,有的病人白天上班,下班后才能过来,路生梅也不推拒。

  路生梅的电话号码更是不知有多少人知道,只要有人问,她就告知;只要来电话,她都接,一时没接上有空就马上回拨,“万一是急病呢?一点不能耽误”。

  50多年来,除了外出培训、回京探亲,她几乎没离开过佳县。

  “我回京探亲时,电话还是一直响,都是病人来电,问我啥时候回去。”路生梅说,“我就像风筝,不管在哪里,线永远在病人手中。”

  50载已过,但路生梅仍在“超期服役”。有人粗略估算,仅退休后的20年里,路生梅义诊的患者超过10万人次。

  一位曾经的患者帮路生梅修好了手机。这下“风筝线”又接上啦!

  当熟悉的铃声响起,路生梅接起电话,是一位十几公里外的患者求诊。这是位长年瘫痪在床的患者,路生梅需要出诊。

  拎起医药箱,穿上大红色羽绒服,饱满精神的她又出发了。

  白色积雪上跃动着红色的身影,宛若一树烈烈红梅,迎着严寒盛放在陕北大地。

     新华社西安2月28日电

 
曾经的放牛娃助49万贫困户脱了贫
曾经的放牛娃助49万贫困户脱了贫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杨国强在四川帮扶点参加扶贫活动。  受访者提供
 
  “我也穷过,我知道贫困是怎么一回事。”
 
  “一时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家庭陷入贫困无力逃脱。”
 
  “我甚至希望这所学校早点‘倒闭’,因为那样就意味着社会上不会有孩子因为贫困上不了学。”
 
  ……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掌门人”,杨国强毫不避讳自己年轻时候的贫困,甚至经常主动提及“18岁前没穿过鞋”“因为交不起7块钱学费退学一年,回家放牛”这些囧事。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碧桂园集团创始人、国强公益基金会荣誉会长杨国强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相比他从放牛娃变成企业掌门人“一个人的逆袭”的故事,他和这家民企助力超过4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命运逆袭”的故事更值得讲述。
 
两次捐出“半个身家”


 
  不少家长第一次听到国华纪念中学的招生信息时,脑子里冒出的念头是“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会是骗子吧”。谁会相信一所高中三年学费、食宿费全免,每个月还发“零花钱”,甚至到了考上大学、研究生,学习、生活、交通等一切费用还全部由学校承担?
 
  回想起来,不少国华纪念中学的毕业生觉得很幸运,搭上了国华纪念中学这趟列车。2002年,杨国强默默捐出半个身家2.6亿元创办这个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民办高中,专门招收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从创办至今,国华纪念中学共招收3260名贫困学子,已毕业的2582人中,硕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国深造108人。
 
  这是杨国强第二次捐出半个身家。第一次是在1997年。
 
  当时事业小有成就的杨国强,匿名捐出当时的一半身家100万元设立仲明助学金,资助广东省内的贫困大学生,直到十年后企业上市才对外披露。从1997年开始,杨国强坚持每年捐赠,从2006年起,他的个人捐赠已上升至每年200万元,其后又增加至每年300万元。24年来,杨国强已累计捐赠超过4000万元,有1.2万余名贫困学子受益。
 
  这个因为学费险些辍学的放牛娃,深知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国华纪念中学校园内的石碑上,镌刻着他的办学“初心”——“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
 
  此后,杨国强又于2013年、2019年先后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和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为贫困学子免费提供高中和职业教育,帮助他们摆脱世世代代贫困的循环。
 
“扶贫比生意更重要”


 
  改写命运的不只有贫困学子。
 
  在“苦瘠甲天下”的甘肃东乡县,得益于碧桂园驻东乡扶贫工作组的帮助,贫困妇女马海者第一次走进刺绣扶贫车间,第一次靠自己的手艺挣到工资,甚至有时候挣得比丈夫还多。
 
  和马海者一样,许多东乡妇女有了这份收入之后,出门不用和以前一样向公婆报告,脸上涂个粉也不需要向当家人要钱了。千百年来,女性不可以挣钱也挣不到钱的观念被她们推翻了。
 
  除刺绣之外,碧桂园驻东乡扶贫工作组还帮助东乡土豆、东乡羊实现产业化、组织化和市场化。看着碧桂园的扶贫队员在偏远山区走村串户,不少扶贫干部很意外:民企还有驻贫困地区工作组?
 
  其实,碧桂园早就组建超过200人的专职扶贫队伍长期驻扎在扶贫一线,参与扶贫事业的人员超1000人,结对帮扶甘肃东乡县、江西兴国县、广西田东县等9省份14县(市)。其中不少都属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硬骨头。
 
  在刚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也有碧桂园扶贫的身影。自2007年以来,碧桂园累计向凉山州捐赠超过3.4亿元,派专职扶贫队员驻三河村帮扶;2019年10月,碧桂园指派专人驻点永宁县闽宁镇,挂牌成立“碧桂园闽宁镇原隆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项目部”开展帮扶工作,捐资350万元建设闽宁镇原隆村农贸市场建设项目……
 
  扶贫是杨国强投入精力最多的“业务”。在他看来,要把扶贫提升到主业的高度,甚至把扶贫当作比做生意更重要的事来做,把好事办好,不做表面文章。
 
选择最难的那一条


 
  不少人不理解,为什么这家民企非得派人走进山沟沟,深度介入,和当地人一起推动扶贫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什么选择见效时间相对较长的教育扶贫?很多人觉得,民企扶贫有很多种方式,而杨国强和碧桂园选择的是“最难的那一条”。
 
  “我读中学时因家贫没有钱交学费,是国家免了7块钱学费并发了2块钱助学金,我才上完学。”杨国强在多个场合反复提起他念念不忘的“人生中最重要的9块钱”,“我深知有困难时别人的帮助如雪中送炭。我也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有了今天的事业。我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国家。”
 
  “9块钱”的种子像杠杆一样撬动杨国强投入更多资源扶贫。杨国强在动员员工时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们现在承诺参与到全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事业中去,一定要努力做好,为国家尽我们应尽的责任!”
 
  据统计,20多年来,杨国强和碧桂园集团公益慈善捐赠资金累计超过87亿元,超4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
 
  2015年的中国消除贫困奖、2016年的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都为杨国强践行自己这份“初心”作了证明。
 
  一直保持农民本色的杨国强曾说:“希望有命活到80岁时,出街碰到认识的人,每个人都微笑跟我打招呼,我就觉得这一生没白干了。”
 
  有网友了解到杨国强和碧桂园的扶贫故事后点赞说,过去对民企扶贫抱有偏见,现在看到碧桂园扶贫能做到如此尽职尽责,真的少见,刷新了认知。
 
  杨国强的下一站是乡村振兴。获得表彰后,杨国强说:“感谢伟大时代给予碧桂园机会,让我们有幸参与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我和我的企业会继续参与乡村振兴,尽我们的能力把工作做好。”
 
     (本报记者张典标)
 

 
  
 
 
背弟弟下山的“凉山男孩”开启了新生活
背弟弟下山的“凉山男孩”开启了新生活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吉觉吉竹兄妹三人行走在乡村道路上(2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瑞平摄
 
  本报记者田建川、王瑞平
 

 
  你是否记得这张照片?
 
  2018年2月,新华社记者在四川大凉山冒雪采访途中,偶遇彝族9岁男孩吉觉吉竹背着1岁多的弟弟,在雪地中跋涉,他们正和母亲一起搬家,去易地扶贫搬迁的外公家住。
 
  新华社播发的《下山,哥哥背你去新家》图片故事,直击心灵,让无数网友泪目。这组图片报道获得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人们在点赞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同时,也深深地记住了这个眼神坚毅的“凉山男孩”。
 
  如今,“凉山男孩”一家现在过得怎么样?春节后,记者赶赴大凉山对他们进行了回访。
 
走出深山 搬进新家


 
  作为自主搬迁户,吉觉吉竹一家得到了3万元的“彝家新寨”建房补贴。如今,他们告别了深山上的土坯房,于2019年3月住进了宽敞结实的砖混结构的新家。
 
  新家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南箐镇,这里是平坦的山谷盆地,交通便利,坐班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达越西县城。
 
  他们曾居住的老村,海拔超过2800米,环境恶劣,人们在土里刨食,贫瘠的旱地里只能种点土豆和玉米。
 
  老村距离越西县城80公里,坐班车要颠簸5个多小时,翻山越岭,九曲十八弯。从地图上看,出来的路线就像绳子一样绕。
 
  贫困,也如绳索一般,勒住了群众的双脚,“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行动部署下,对口帮扶四川凉山州的广东佛山市投入1000万元,在南箐镇建设了达布新村。2016年,达布村63户贫困户共314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
 
  作为建档立卡户,吉觉吉竹一家已于2014年脱贫。他的父亲在外地务工,这些年攒了点钱。2018年,吉觉吉竹的父亲决定自主搬迁,在紧邻达布新村的县道旁建起了一栋新房子。
 
  下山,开启新生活。
 
“山下真好,有很棒的篮球场”


 
  对于吉觉吉竹兄妹三人来说,自主搬迁后最大的改变来自教育。
 
  外表俊朗的吉觉吉竹,是他就读的南菁镇中心小学的“名人”,他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拥有不少“粉丝”。
 
  在学校篮球场上,一场篮球比赛正在进行。胯下运球、过人、三步上篮,他娴熟的球技引来阵阵叫好声。
 
  谁能想到,在从山上搬下来之前,吉觉吉竹连篮球都没有见过。
 
  那时,他所就读的小学,位于山脚下的申果乡,距离他家有200米落差。由于山路陡峭崎岖,吉觉吉竹每天上学要花去大约一个半小时。
 
  “放学回家的路就是爬山,很费劲,走不动,中间要休息八九次。”吉觉吉竹说。
 
  现在,他和妹妹只需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就读的南箐镇中心小学。
 
  吉觉吉竹的童年是在山上度过的,和小伙伴用弹弓打鸟、爬树、挖土豆。他没有上过幼儿园,因为那时村里没有。
 
  刚从山上搬下来时,他不适应,由于只能说一点点普通话,他的朋友也不多。但吉觉吉竹学习得很快,他现在和妹妹都可以用很流利的普通话和别人交流。在记者采访时,他们还充当了母亲的翻译。
 
  吉觉吉竹非常热爱篮球运动,学校的标准篮球场是他释放自信和活力的舞台。“山下真好,有很棒的篮球场,山上没有。”他说。
 
  如今的吉觉吉竹,接触了更多的“外面的世界”。家里有了电视,有了4G网络和智能手机。他认识了科比、詹姆斯、库里,并把他们视为偶像。他的梦想是成为出色的篮球运动员,能代表国家去比赛。
 
  现在,读四年级的妹妹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最小的弟弟则在达布新村上幼儿园。
 
  孩子们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吉觉吉竹的父亲吉足什日十分感恩。他的妻子从没读过书,而他也只读到了小学一年级。由于不识汉字不会说普通话,至今他的妻子都不便外出务工。
 
  贫困的代际传递,在这个时代将被教育阻断。
 
  在义务教育“三免”、生活补助和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项目的呵护下,兄妹三人正像小树苗一样快乐茁壮地成长。
 
油菜花开,春天已来


 
  2020年8月,吉足什日在江苏省宿迁市一个建筑工地务工时,从9米多高的吊塔上坠落,昏迷了23天。出院后,他被鉴定为八级伤残,目前正在家休养恢复。
 
  大难不死,吉足什日直言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他一度也非常焦虑,家里的“顶梁柱”塌了,以后该怎么办?孩子们怎么办?
 
  生活总会遇到坎坷波折,但时代已不同。
 
  当地干部很快上门对他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启动了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同时,镇村干部还帮助吉足什日联系了公益律师,协助处理工伤赔付等善后事宜。
 
  今年春季一开学,吉足什日的妻子被安排到南箐镇中心小学的食堂去做饭,每个月有2000元收入。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时,也方便她照顾行动不便的丈夫。
 
  “等他病愈后,我们会根据其身体情况,考虑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防止这个家庭因病返贫。”南箐镇镇长吉木伍牛说。
 
  在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下,吉觉吉竹一家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油菜花开,春天已来。
 
  
从“对国家无感”到坚定爱国 一名香港公务员的心路历程
从“对国家无感”到坚定爱国
一名香港公务员的心路历程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香港2月28日电(记者王旭、周文其)打开印有“私人保密资料”的信封,中英双语的公务员拥护香港基本法、效忠特区政府声明确认书呈现在马志成面前。

  “看到确认书那一刻,我很开心!”马志成回溯签署过程时,笑得十分欢畅。

  他有太多理由开心。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黑暴”肆虐,一些香港公务员也卷入其中。身为香港工会联合会属会政府人员协会主席,马志成看在眼中,痛在心里。出于强烈的爱国信念和对公务员群体的责任感,他数次向特区政府建议,以公务员宣誓或签署声明的方式明确香港公务员的爱国爱港责任。

  “如今我的心愿实现了,怎能不开心呢?”

  就在采访马志成的第二天,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宣布,特区行政长官将向立法会提交有关法律修订草案,完善宣誓安排,有关条例修订草案已于2月26日刊宪。

  “‘九七回归’,但心理上没有回归”


  “刚进入公务员群体的时候,效忠的是英国女王,每张公务用笺上都印有王冠,潜移默化影响着你。中国的国家概念是空白的。”谈起国家概念的确立,马志成很坦率。

  马志成1992年考进香港水务署。他中学就读于一所天主教学校,大学就读于香港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与诸多香港同时代人一样,他对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了解不多。“学校不教,家里和周围也没人讲,大家关心的都是收入多少。”

  他祖籍广东惠阳,很小的时候妈妈曾带他回乡看望祖母。记忆中的回乡就是大包小包带东西,“回乡”和“荒凉”联系在一起,谈不上美好,也没什么新奇。“就记得过罗湖,很荒凉,桥两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马志成中学期间又回过一次内地,和同学一起去北京旅游,还去过黄山。“内地当时还是很穷,坐火车要两天,米饭里有小石子硌牙。”他回忆往昔时直言,“香港与内地的距离很远,无论心理上、物质上,还是生活习惯和说的话,都相差很远。”

  即使是香港回归这样的大事件,似乎也没影响到他。日子一成不变,就连印有王冠的公文纸,没用完也照常用。现在回想,马志成坦言:“很多人在心理上没有做好回归的准备。”

“国家发展教育我‘辩证思考’”


  马志成是如何变为一名坚定的爱国者的呢?

  转变始于他参加了工联会这一香港知名的爱国组织。正是在参加工联会活动的过程中,马志成读书学习、到内地交流,开启了全面、深入认识祖国的思想历程。

  “那时一大堆观念影响着我,我经常唱反调,跟他们(内地老师)辩论。”工联会经常组团去内地交流,马志成记忆最深的是在广州一家宾馆与内地老师“激烈辩论”。

  回想当年的“英勇”,马志成哈哈大笑。“那位老师叫叶和东,中国近现代史讲得很精彩,但我那时候不懂啊!”他坦言自己那时思想观念“乱七八糟”,对新中国的历史“不了解”“认识不正确”。“那时不是有‘中国崩溃论’吗?我很信呐,西方人、香港的报纸都在讲啊!”

  “是事实教育了我,是国家发展教育了我。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我们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这一切让马志成反思,“出了什么问题?原来内地和他们讲得完全不一样。”

  正是一次又一次去内地交流,让马志成学会了辩证思考,重新认识新中国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这些年,他去过内地多少次已经数不清了,但几乎每一次都有新的亮点、新的欣喜。2018年,他带队去贵州,参观了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和大数据中心。

  马志成对“天眼”非常感兴趣,看得特别细。那次访问过程中,马志成还发现贵州根本不像以前一些媒体说的那样穷,少数民族的生活都很好,“从他们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到满足感”。

坚定爱国信念,无愧国家期望


  毋庸讳言,香港整个公务员团队国家观念不是特别强。马志成认为,这与香港人特殊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他们从小看外国的卡通片,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旅游也更喜欢去外国,对外国的关注多过内地。”

  对国家无感,这是马志成最为痛心的,也是香港社会最令人忧心的。这种欠缺在“修例风波”中也暴露出来,有公务员因参加“黑暴”而被捕。

  在香港由乱及治的今天,如何在担负治港重任的公务员队伍中重塑爱国爱港信念,把“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到实处,成为特区政府和香港广大市民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

  马志成担任主席的工联会政府人员协会是香港第二大公务员工会,有着鲜明的爱国爱港立场。为了塑造香港公务员的国家观念,协会向特区政府提出的建议之一就是公务员宣誓。2019年,他们向行政长官当面提出建议;2020年6月,他们再次向特区政府提出更详细的方案。最终,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要求全体现职公务员宣誓或签署声明。

  “政策圆满落实,无愧于国家的期望。”马志成极为欣慰。

  公务员宣誓只是树立国家观念的第一步。马志成从自身经历中感受到,与内地交流的制度化亟待确立。在他看来,与内地制度化交流应当推广到整个公务员体系中。“到内地去,祖国的发展进步会影响他,百闻不如一见。”

  香港公务员队伍树立国家观念任重道远,但马志成相信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五年分不出,十年就看得出了,就像练功夫那样”。

 
沈抚示范区:筑得良“巢”引“凤”来
沈抚示范区:筑得良“巢”引“凤”来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沈阳电(记者王炳坤、罗奇)眼下的东北大地寒意尚未消退,但在位于沈阳市和抚顺市之间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记者却嗅到了“春”的气息:行政审批大厅内创业者络绎不绝,赶在初春申办企业;多个工地盖着塑料棚建设施工,争取早日投产……

【实践故事】


  “不出正月就动起来了,这预示着今年的好收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幼学兴奋地说。

  作为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致力于打造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以务实作为助推辽宁高质量发展。

  几天前,沈抚示范区关键战略材料产业园内,一条用于高温合金材料与叶片制造的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关键材料与叶片制造方面的自主保障能力。

  这是沈抚加强科技创新的又一成果。示范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局局长张剑介绍,他们开辟专门区域、设立专项政策为科研机构提供科技转化平台,全力打造辽宁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目前已吸引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东北大学等多家机构的高科技项目前来孵化。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沈抚示范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通过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推进“制造”向“智造”转变,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作出贡献。

  既要打造高地,也要培植沃土。走进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场准入、建设施工、税务、社会保险等几十个窗口依次排开,多个部门联合办公,共同优化再造各项审批流程。就是在这里,企业登记注册实现了3小时办结的“沈抚速度”,在企业、商户缺少个别要件和证照情况下的“容缺受理”“承诺制审批”,也已占到审批项目的很大比例。示范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鹤锦说,最近中心摸索“一业一证”的审批管理办法,继“准入”门槛之后,努力降低企业的“准营”门槛。

  负担降下来,服务还要跟上。示范区设立纾困基金,主动帮企业爬坡过坎。全区设立“金种子企业库”,将诚信、健康、成长性好的企业纳入后,其“承诺制审批”、申请纾困基金等将实施简化程序。示范区还实施“精益管理”工程,由政府引入第三方团队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问诊等服务,旨在规范运转方式,使辖区内企业不断靠拢现代管理制度。

  2014年落户沈抚示范区的沈阳广泰真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前,公司重视研发,但管理上存在短板。实施“精益管理”后,公司的合同履约率去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总经理刘顺钢高兴地说,企业规范运转,自己不用再天天盯着,“都有时间出去旅游了!”

  以体制机制创新和营商环境改革筑得温暖窠巢,引得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下,沈抚示范区多项经济指标再次“飘红”:全年完成签约、开工、储备“三个一千亿”项目的目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1%,特别是税收收入较2017年翻了一倍,取得“三年再造”的优异成绩。

【案例点评】


  以往,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和体制机制曾饱受诟病。沈抚示范区出实招、下猛药,近40项改革创新举措全面推进,就是针对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陈旧、营商环境不佳等短板沉疴。

  为了营造真抓实干的环境,示范区推进以“身份冻结、档案封存、全员竞聘、绩效考核、效能监察、末位淘汰”为主要内容的用人制度改革,采取专班制、项目制、清单化管理方式,“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落实重点任务,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改革创新示范区不到一年,沈抚示范区就用亮眼的成绩单,为东北经济振兴树立了新标杆。目前,沈抚示范区六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创新区、高新区、装备区和生态康养区齐头并进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正朝着“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十年增长极”的目标迈进。正是在“改革”“创新”“示范”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下的苦干实干,才创出了这一实绩。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的脱颖而出再次表明,唯有把握机遇,勇于创新,在实干中破解难题,才能为新一轮东北振兴闯出新路。

 
西部小城重庆璧山缘何“研究院”扎堆
西部小城重庆璧山缘何“研究院”扎堆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重庆电(记者黄兴)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动力电池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院……在重庆璧山区,这个原本科教实力薄弱的西部小城,近年来各类研究院扎堆出现,“刀片电池”、量子通信、新型显示等一批前沿项目也接续涌现,有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一大批研究院带动下,创新发展的作用正不断凸显。”璧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璧山研发投入强度提至2.8%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达59.7%,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近三成,创新发展的基石越来越牢固。

  前几年,璧山经济发展却面临产业老旧等挑战。璧山原有的制鞋、汽配等产业增长乏力,但作为小城市,腾挪空间有限。“区里缺乏高端科教资源,技术供给不足。而一山之隔的重庆大学城拥有4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但也面临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问题。把他们引流过来,我们就能双赢。”璧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璧山持续搭建科技转化、孵化平台,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研究院应运而生,成为引流科技成果的“管道”。

  智能充电桩、银纳米导电薄膜、AI广告门禁系统……走进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中试平台,只见入孵企业工作人员正加紧对新产品进行小批量试制生产。这家成立不足2年的研究院,已孵化10多家创新型企业,无一例外都是“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为璧山科技产业化的‘母体’,我们已对接洽谈百余个项目,与国内外30余所高校及大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甄选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打通转化堵点,精心呵护入孵项目成长。”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负责人陈锦说,科研人员按知识产权估值作价入股,研究院在办公场地、贷款融资等方面,全流程保障其安心开展成果转化。

  自2019年落地后,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已完成P0.12Micro LED微晶屏全球首发、P0.375全球最小间距Micro LED玻璃直显屏开发等成果,集聚行业专家近300人,未来将持续打造Micro LED全产业链。

  “依托这些研究院,一批高科技企业接续涌现,高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有力推动璧山转型发展。”璧山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该区现拥有科技型企业822家、高新技术企业238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超四成,高端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璧山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璧山专门出台25条政策举措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近年来仅贷款就已发放30多亿元。

 
广州涉公共服务拟规定 不得强制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广州涉公共服务拟规定
不得强制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广州2月28日电(记者胡林果)记者28日从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官网获悉,正在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的《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提出,公共交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不得强制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网络预约等智能技术。

  草案提出,电力、水务、燃气、通信、公共交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日常生活时,不得强制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网络预约等智能技术,在各类老年人日常生活场景中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

  草案要求政府各部门全力支持养老服务发展。市民政部门应当依托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筹建立全市为老服务综合平台,整合养老服务相关资源信息,建立全市统一的为老服务数据库。

 
四川节后务工:从“碰运气”到“参观考察”
四川节后务工:从“碰运气”到“参观考察”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陈健)和往年相比,今年春节后,农民工郑学菊的务工方式有所不同。她不是到劳务市场“碰运气”,而是由人社部门邀请,到几家企业“参观考察”。先看看企业环境、待遇合不合意,再决定是否愿意在企业务工。

  从“碰运气”到“参观考察”,背后是政府部门更加暖心的“稳就业”“保就业”举措。

  郑学菊是四川南充市仪陇县丁字桥镇农民工。春节过后,当地人社部门用几辆中巴车接上附近几个乡镇的农民工,邀请他们到县里的用工企业参观。从生产车间到办公区、宿舍,农民工一路走一路看。同时,企业负责人针对厂区设施、薪资福利等农民工关心的内容,面对面讲解,并当场解答提问。

  “以前我在外面打工。现在看了家乡的几家企业以后,感觉很好,我打算在里面选一家企业工作。”郑学菊说。

  四川惟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被参观”的企业。“这种方式非常好。”公司负责人李一雷说,让农民工到生产现场来体验,不光有助于农民工求职,也可以解决企业“招工难”,保障企业节后复工复产。

  为了留住农民工,不少企业开出高薪、休假、免费吃住等待遇。“就算你什么都不会,我们开出的底薪也不低于2000元。”仪陇馨凤源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文蛟说,“等你把技术学会了,底薪就会提高。等你以后做快了,我们给你算计件工资,钱还会拿得更多。”

  “在一家企业,我看到生产制度比较规范,设备也很先进,一眼就相中了。”仪陇县柴井乡农民工杨斐说,“出远门务工,除去车费、房租,其实存不下多少钱。加上现在父母年纪大了,就想留在家乡务工。到企业走走看看,让我们心里更加有底了。”

  仪陇县就业局局长杨昕说,当地经过前期摸排,邀请有意向的农民工“看企择岗”,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的工作、生活环境,实现精准对接,这样“稳就业”“保就业”就更有针对性。

  记者从四川省人社厅了解到,很多地方推出了类似举措。在宜宾三江新区,农民工走进临港城市展厅和一批企业参观。“我们每个星期有员工座谈会,及时解决大家吃住、上班遇到的问题。每个月还有篮球赛,丰富大家业余生活。”宜宾得康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吉林的讲解,赢得了不少农民工的青睐。

  “通过参观,让我们更直观、更深切地对企业发展、职业前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更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宜宾市翠屏区农民工冯刚说。

 
我在长江之上守护你
我在长江之上守护你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无人机拍摄)。
 
 
 1月27日,中铁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工务段检修人员在大桥公路面上检查大桥斜拉索。               本报记者李雨泽摄
 
 
 
  
 
  浩瀚长江江面,一条“长虹”飞跨两岸,它就是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这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公铁两用斜拉桥,长三角沿海公铁“任督二脉”也因此打通,不仅为长三角铁路“朋友圈”扩容,也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
 
  今年春运是大桥的第一个春运,从距离江面8米的承台到距离江面332米的主塔,工作人员在不同的高度坚守大桥身畔,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守护着出行旅客们的归途。
 
高空“抚琴师”


 
  从远处望去,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432根斜拉索好似拉出了一台“竖琴”。每根斜拉索都连接着桥面和主塔,承载着大桥和车辆的重力。如何保证两头“琴瑟和谐”,“抚琴师”出马搞定。
 
  2月12日,正月初一。和往常一样,来自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工务段沪苏通大桥车间副主任蒙佳带队检查斜拉索锚头。一行四人操作升降机来到南侧主塔内部144米高度,这里整齐排列着数个半人高的锚头。打开头灯,他们趴在地上,耐心拧开保护筒上的8颗螺丝,将30来斤的套筒掀开,借助灯光进行检查和上油。室外气温1℃,主塔内部更是阴冷,蒙佳和工友的头上却沁出了密密一层细汗。
 
  “我们负责432根斜拉索、373个墩台、1464个支座、3242902套螺栓,还有桥面的轨旁设备、路灯、人行道、风包、水管,来大桥半年多,我们基本上都摸了个遍。”蒙佳告诉记者。
 
  再次换乘高梯前往330米的大桥南侧主塔制高点,他们用特制小锤检查围栏、钢构爬梯等附属设施。完成这些工序后,斜拉索连接公路面的一侧,还需要观测和检查。
 
  “半天下来,敲击不下5000次,放下小锤还会手震。这半年估摸敲了70多万锤,坏了两个锤柄。”大桥检查工区工长郭翔说,“附属设施多,检查问题像在大海捞针,但每查一遍,我们对大桥就多一份信心,大伙的出行也会更安全。”
 
轨道“按摩师”


 
  “哒、哒、哒”午夜的大桥铁路面传来石笔与轨枕接触的声音,这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工务段张家港高铁线桥车间张家港维修工区的工长刘伟达,在检查轨道线路几何尺寸并进行标记。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铁路面属于客货混线铁路,重载列车日积月累冲击下,轨道几何状态会产生细微变化,会影响列车通过时旅客感受到的平稳度。铁路线路工就像经验丰富的按摩师,及时发现轨道的细微变化,用专业的器具和手法将它复原,保证列车通过时顺畅稳定。
 
  刘伟达的后方,数名线路工正俯下身,运用精密设备将线路高低、水平、方向、轨距等多项参数调节到最佳状态。“每天的作业时间都在凌晨,列车打烊时,我们就该上班了。”张家港高铁线桥车间副主任张沛告诉记者,“检查调整线路状态需要几步一弯腰,一下腰就得近半分钟,这个动作一晚上要做七八百回。”
 
  “提倡就地过年,今年春运客流量不大,但只要有一个旅客乘车通过大桥,我们就要守护他们平安出行。”刘伟达跪坐在钢轨旁,俯身将脸贴在轨面,打开手电,开始检查调整后的线路平顺程度。
 
江上“蜘蛛侠”


 
  列车开行,离不开铁路面上方接触网设备的电力保障。这个重任落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供电段张家港高铁供电工区,平均年龄27岁的青年接触网工身上。
 
  铁路层距离江面高60余米,冬季横风风力大,江上湿度高,气温常常在零下。供电设备的绝缘部分如果出现冰冻、结霜,就会导致绝缘失效,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面对挑战,年轻的接触网工们在深夜开展大桥供电设备日常巡视、除冰、去污,攀上距离铁路面近7米,离江面近70米的高空作业,对生理、心理和技术都是一种考验。
 
  “风特别大时,每个转身动作,都感觉人在晃动,黑漆漆的江面,深不见底,压根不敢往下看。吊柱上附着一层雾水,虽然有保护装置,但难免出溜打滑,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凌晨下班后,张家港高铁供电工区工长杨华敏与工友正在料库整理工器具材料,一次作业下来,每个人的棉服上附着一层雾水。
 
  铁路之下有桥梁工的千锤百炼,铁路之上有线路工的逆风而行。铁路面上“蜘蛛侠”飞檐走壁,公路面上“抚琴师”激昂演奏。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每一处都留下了交通运输系统各专业工种昼夜巡检的匆忙脚步。春运期间,正是这群可爱的人儿,满怀豪情地挺立在长江之上,守护着旅客们的平安出行。(本报记者李雨泽)
 
“实战演习”,北京2022“模拟考”交卷
“实战演习”,北京2022“模拟考”交卷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2月19日,工作人员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场平行大回转赛道前进行数据采集作业。新华社记者贺长山摄

  从大年初五到元宵佳节,小海陀山和崇礼的每一片雪花都紧绷着弦。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和张家口赛区,“相约北京”测试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10天,3个竞赛场馆群,20项测试,4306名工作人员,场地设施、赛事运行、服务保障等迎来“实战演习”。

  长空辽阔,苍山巍峨。运动健儿飞驰腾跃,卷起千堆雪。

  前方的一举一动,通过四块巨幅屏幕呈现在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眼前。26日,测试活动收官之日,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盯着大屏幕终于松了口气:“这次测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基本达到了我们测试之前确定的各项目标。”

  闫成认为,赛时运行指挥体系获得了一次绝佳的演练机会,得以完善和提升;场馆硬件设施经受住了考验,以事实证明完全能够满足奥运标准赛事的需求;场馆运行团队得到锻炼,收获了宝贵经验,未来足以担重任。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这次测试,北京、张家口都成立了城市运行保障指挥部,经过合练将赛事组织和城市运行服务保障进一步融合,使未来赛事运行更加无缝衔接,为下一阶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闫成说。

  交上第一份“模拟考”试卷,冬奥人圈出了几道“重点题”。

  “对赛事影响最大的,就是气象。”闫成对此深有体会。而根据以往记录,此前三届冬奥会发生赛程变更的次数均在10次以上。

  此次测试活动期间,赛程多次由于气象条件而调整,首日云顶滑雪公园的比赛就因风速和气温未达到要求而改期。为此,指挥部专门设立竞赛日程变更委员会,协调各部门联动,根据情况变化迅速应对。

  冬季项目的救援也有名堂。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部长于德斌介绍,此次测试活动,救援演练的重点在直升机救援与转运救援,同时加强与地面、巡逻队和医生的衔接,并做好夜间赛道检查工作。

  “效果非常好,基本达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规定,能在4分钟内到受伤运动员身旁进行救治。”于德斌说,“我们还把科技与冬奥相结合,比如实现方舱CT与医院间诊断信息的时实传送。在患者到达之前,医院已经准备好了医疗队伍、设备等,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

  疫情防控也毫不松懈。截至2月25日,总计采集核酸检测样本近3万件,结果均为阴性。针对新冠肺炎发热患者,赛会还着重进行了应急演练。

  测试活动最后4天,3个残奥会项目的测试有序展开。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介绍,此前组委会就残奥意识、转换期等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准备得非常充分”;测试活动期间,重点检查了无障碍流线和无障碍设施,督办落实残奥特殊需求,“不少领域做得很出色”。

  医务人员帮助运动员拆装辅具,无障碍大巴车工作人员主动推轮椅,硬路面到雪面之间加装无障碍设计……对残奥运动员的关怀见于细微之处。

  这份用心被大家看在眼里。“感觉都挺好,无障碍设施也都挺好。”残奥高山滑雪项目运动员刘思彤很满意。

  测试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令外籍专家频频颔首。雪车雪橇竞赛组织专家诺蒙兹·科坦斯说,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他去过和工作过的最出色的场馆。“每一处设计都非常替运动员考虑,我相信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喜欢它。”

  “我认为无论在竞赛还是山地运行方面,测试活动都十分成功。每个人工作都极其刻苦,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专业。这是我共事过的最优秀的团队。”自由式滑雪场地设计专家戴维·切拉托不吝赞美。

  坡面障碍技巧场地修型专家德克·舒曼已经在期待冬奥会的到来。“每件事情都组织得很好。我们还在努力,希望最终呈现的效果令人惊叹。”

  “我们信心百倍。”闫成表示,下一步从组委会到各场馆运行团队,要马不停蹄开始总结评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精准整改。

  “不怕出问题,就怕没有问题。”杨金奎说,要继续优化工作方案,并在实际运行中推动落实。

  测试活动暂告一段落,但在明年那个万众瞩目的冬天来临之前,还会有许多场“模拟考”。4月,冰上项目测试活动接续展开,届时北京赛区竞赛场馆将集体亮相;10月至12月,如一切顺利,将举行10项全要素赛事测试。凛冬已过,但冰面依然剔透,雪花还在飘。

(执笔记者:丁文娴;参与记者:李丽、姬烨、卢星吉、杨帆、邰思聪、王梦、卢羽晨、苏斌、牛梦彤、王楚捷、赵建通、董意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超冠军或无缘新赛季,中国足球怎么了?
中超冠军或无缘新赛季,中国足球怎么了?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江苏足球俱乐部28日宣布停止运营,上赛季中超冠军基本无缘新赛季准入。看似匪夷所思、令人震惊,却又有尘埃落定之感。毕竟,过去几个月里中国足球俱乐部艰难求生的故事屡见不鲜:从天津到重庆、从河南到河北,这还不算苦苦挣扎的多支中甲、中乙俱乐部。

  中国足球怎么了?

  时间拉回到五年前,苏宁集团刚接手俱乐部时,中超正身处蒙眼狂奔的时代。转播版权卖出天价,各家俱乐部花钱如流水,大牌球员、主教练纷至沓来,中国迅速成为世界足坛的淘金乐园。几年来,苏宁大手笔投入,引入特谢拉、拉米雷斯等高水平球员,球队战绩也一直处于中超前列,上赛季还拿到中超冠军。

  金元足球攻势下的中超,客观上说观赏度大大提高,但其带来的副作用也十分明显。球员飞涨的薪水成为俱乐部运营支出的“大头”,严重缺乏造血能力让俱乐部收支极不均衡。数据显示,中超俱乐部2018年平均收入为6.86亿元,平均支出11.26亿元,平均亏损4.4亿元。同时,国家队战绩每况愈下,中超被认为是虚假繁荣,并无利于中国足球水平的真正提高。

  正是看到了金元足球的不可持续性,近年来中国足协推出一系列限薪举措,得到俱乐部的广泛支持,堪称有针对性的自医之举。但沉疴难以速愈,2020年有多达16支职业俱乐部退出中国足坛,其中包括辽宁这样的老牌球队。

  当然,俱乐部的“进”或“退”本身也是市场规律的一部分。近两年来世界经济大环境紧张,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足球投资人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其中不乏遭遇经营困境者。以江苏为例,俱乐部投资方是江苏苏宁,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今年初就表示要聚焦零售主赛道,主动做减法,“该关的关,该砍的砍”。其上市公司苏宁易购2020年公告业绩亏损,此后又宣布停牌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无论是江苏还是辗转求生的天津、河南、河北队,在同一个时间节点爆发危机或有偶然,但盲目投资、无限输血的狂欢泡沫终有破灭的一天。正如去年初退出的足球投资人孟永强所言:“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大多数投资人靠情怀和幻想政府支持在坚持,可现实很残酷,总会有坚持不住的时候。”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目前看,短期阵痛不可避免,眼下最重要的是能在阵痛期内挤掉脓包,重装再出发,而不是深陷迷茫或懊悔。《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早已为中国足球勾勒出振兴之路,当非理性的盲目发展被证伪,中超需要尽快回到正轨之中。制定更科学的俱乐部财务管理制度,推动俱乐部股权结构多元化,切实降低俱乐部无意义的高成本支出,改善联赛运营环境和水平,鼓励投入青训,提高俱乐部造血能力,都是能让俱乐部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手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泡沫早些破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中国职业足球在高速野蛮生长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分水岭”。尊重足球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坚持青训,久久为功,中国足球终将迎来真正的黄金期和收获季。

 (记者王恒志)新华社南京2月28日电

 
出家门见球门:武汉足球文化在社区生枝发芽
出家门见球门:武汉足球文化在社区生枝发芽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武汉2月28日电(记者乐文婉、潘志伟)初春午后,武汉市汉马俱乐部夹河路足球场上,小学生球员们或带球过人,或练习传接球,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数百米外,火车不时从铁轨上轰鸣而过。

  这四片修葺一新的五人制足球场曾是铁轨旁堆放渣土的荒地,于2019年建成社区足球场。据球场负责人李轩介绍,场地周边有西大街小学、建港中学等多所中小学校,还有不少社区。“自去年底以来,我们平均每个工作日接待80人,周末可达到200人。”

  “我每周都要来踢三、四次球。”在附近钟家村小学新区分校读五年级的张惠婷说。两年半前,在家人和朋友的影响下,张惠婷喜欢上足球。如今10岁的她已代表学校参加过三场校际比赛。

  去年疫情期间,无法外出的张惠婷每天都会穿上球鞋,在家练习颠球。而今年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学校的足球场也在假期停止开放。因此,家门口的足球场成为张惠婷与伙伴练习足球的首选场地。

  “踢足球不仅能提升身体素质,还能释放压力。小时候我总是生病,现在几乎都没有了。”张惠婷说,“我也很开心,自己身边踢球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社区足球场能为周边学生和居民提供娱乐与锻炼场所,对培养足球人口、足球文化至关重要。”武汉汉阳区足球第一青训中心主教练周超说。从职业足球俱乐部退役后,周超开始从事足球青训工作,培养“娃娃们”对足球的兴趣。

  “这里的硬件设施和教练都很好。”陪儿子从汉口赶来训练的李迎说,“孩子能在草地上自由奔跑、呼吸新鲜空气,还能交到不同年龄段的朋友。踢球以后,他变开朗了很多。”

  除了青训,夹河路足球场也面向附近居民开放。“每天早晨7点到9点,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李轩说,在其他空闲的时间段,人均消费数十元便可以踢上一场球。

  53岁的阮辉是住在附近的足球爱好者,每周都会到此踢上两场球。“从我家开车过来只要20分钟。这里收费合理,停车方便,还能随时在手机上预约场地。”

  在距离夹河路足球场3公里的地方,是集足球、网球、篮球、游泳等多种项目于一体的体育商业综合体——向阳体育公园。据项目总经理夏天介绍,公园将在3月底正式投用。届时,园内的3片九人制足球场与1片七人制足球场将惠及更多足球爱好者。

  这两处足球场是武汉千余个社区足球场的缩影。2019年3月,武汉成为全国首批6个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武汉高度重视推进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复合利用公园绿地、江滩、社区内空地等公共空间建设社区足球场。

  截至2020年底,武汉足球场地数量超过1500片,超过全市1377个社区的社区总数,平均每万人达到1.25片。“每个具备条件的街道均有社区足球场,较好解决了市民踢球难、踢球远、踢球贵等问题。”武汉市体育局新闻发言人万敏说。

  “武汉有浓厚的足球氛围与庞大的足球人口,常年踢球人数超过100万人,对足球场地的需求量也随着足球人口规模的扩大而日益变大。”万敏说,未来武汉还将围绕规划选址、设计、建设、运营、资金筹措等方面,全方位探索社区足球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机制。

   (参与采写:殷泽昊、杨祖赓)

 
寸土寸金的上海核心区“长”出体育高地
寸土寸金的上海核心区“长”出体育高地

( 2021-03-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上海电(记者许东远)体育场地总面积857925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0.72平方米,人均可利用体育面积位列上海市中心城区第一,每平方公里体育产业总值48574.14万元,每万人体育产业总值15145.18万元——这组数据来自寸土寸金的上海市黄浦区。

  外滩、豫园、老城隍庙、人民广场……是人们对上海市黄浦区的印象。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中,人们很难将这个拥挤的世界级中心城区和丰富的体育资源联系起来。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

  多方拓展,运动场地“长”出来


  从体育馆到校园,从地面到高层楼宇,市民体育锻炼场地正在不断地被挖掘出来。清晨,阳光透过淡淡的雾气,洒在晨练市民的脸上。位于黄浦区肇嘉浜路的卢湾体育中心早上6点就向市民开放,一直开放到晚上10点。

  “2020年复工复产以来,体育场免费开放接待晨、晚锻炼26万多人次,少体校训练16500人次。”上海市卢湾体育中心主任袁渊说,现在越来越多人加入锻炼的队伍,运动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据了解,黄浦区共有卢湾体育中心、黄浦市民健身中心、黄浦工人体育馆、黄浦世博体育园等大型综合性体育中心4处,市民球场18片,社区市民健身房9个,楼宇市民健身房7个,市民健身步道21条,社区健身苑(点)452个,社会经营性体育场所211家。区域内87%以上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100%的社区晨晚练体育活动点安装了健身器材,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完好率达98.5%。

  2019年上海市体育局发布信息显示,黄浦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44%,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含健身团队)18个,每个街道体育特色项目超过2个,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9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6%,预期指标基本完成。

  政社合作,专业指导专业管


  体育生态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加入。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格局是黄浦区引入社会力量的一剂良药。截至2020年,黄浦区局管体育社会组织有60家。早在2017年,黄浦区体育局提出了成立黄浦区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创建黄浦区体育社会组织共享空间的整体规划,并于2020年12月30日举行了启幕仪式。

  全区60家法人类体育社会组织中,社团25家、民非组织35家。全区10个街道实现了社区体育俱乐部、体育指导员社区指导站全覆盖。黄浦区共有各类健身团队1128支,范围覆盖了社区、学校、楼宇、园区,健身项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注册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113人,占常住人口数的3.26‰。

  此外,黄浦区建有1个区级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1个区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10个智慧健康驿站,社区市民体质监测实现10个街道全覆盖。每年为逾万名市民群众提供免费体质测试,坚持每月20日在南京路步行街为市民提供免费体质测试和科学健身咨询活动。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业比例达91.57%。

以赛带动,人人来赛


  单腿绕过20个障碍,花式绕桩、轮舞……轮滑赛场上,参赛选手们各展身手,一个个高难度动作轮番上演。在黄浦区,轮滑国际赛事、全国锦标赛已举办多年。黄浦区是上海“旱冰场”的发源地,轮滑运动也是黄浦区近40年来精心打造的“一区一品”。上海市轮滑运动协会主席顾卫峰表示,协会方面提升轮滑形象与附加值,从而使培训、装备、赛事“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将上海轮滑产业发展提升到更高水平。

  据了解,黄浦区有黄浦少体校、卢湾少体校两个国家高水平后备体育人才基地、58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其中两所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11支二线运动队、20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注册运动员1955人;开设了32个奥运会(全运会)训练项目、7个非奥运会训练项目;在编教练员132人,其中高级教练员31人,60名教练员在56所传统体育中小学校带训;每年向上海市二线训练单位输送优秀运动员苗子80人左右,位于上海全市前列。

  专业赛事带头走,大众体育齐跟进。2019年3月22日,黄浦区全民健身活动品牌——“黄浦·我来赛”正式发布,第一年就举办赛事181场,吸引超过10万余人参与。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黄浦·我来赛”采用“线上+线下、白天+夜间、赛事+培训、传统+现代”的多元化办赛模式,吸引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全年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22场,带动线上线下市民近50万人次参与。

  上海市黄浦区体育局副局长潘敏虹表示,黄浦区将建成全覆盖、均等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盘活存量资源,建立与“中央活动区”相匹配的高品质市民健身环境;重点挖掘黄浦滨江岸线等公益性建设用地等资源,建设一批兼具时尚元素场景的过渡性体育场地,如足球场、极限运动场、游憩性体育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