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广 告

05版:直通进博会

06版:经济·民生

07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08版:文 化

“隆平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隆平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1月2日,湖南衡南县清竹村示范田里在进行机械化收割。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
 
       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施工忙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施工忙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近日,我国首条跨海高铁——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作业加紧推进,施工单位克服入秋以来海上风大浪大、昼夜温差大等困难,确保工程进度(11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习近平在参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时强调 切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分别参加人口普查登记
习近平在参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时强调
切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分别参加人口普查登记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中南海参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这是习近平在回答普查员的询问。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正在全国开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日下午在北京中南海参加人口普查登记。
 
  下午4时许,习近平走进中南海怀仁堂。负责登记的两位普查员向总书记问好。这次普查采取电子化登记方式,习近平按照普查登记要求,逐一回答了普查员的询问,普查员将信息输入到平板电脑中。随后,习近平在申报人签名栏中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登记完成后,习近平向两位普查员了解这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的情况。普查员向总书记作了简要汇报。习近平向两位普查员,向奋战在普查一线的700多万名普查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强调,人口工作和人口普查非常重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人口普查10年一次。今年是新中国诞生71周年,人口普查也是第七次了。前面6次人口普查获取了大量详实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党和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人口政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习近平指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要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习近平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做好人口普查工作,需要广大普查人员付出更多努力,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11月1日起,全国700多万名普查人员开始逐户逐人进行登记,大家都要遵守常态化防疫要求,同时开门迎客,支持配合普查工作,如实申报普查内容,依法履行责任和义务。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要坚持科学普查、依法普查,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严密地做好工作,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中南海分别参加了人口普查登记。
 
  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从2020年11月1日到12月10日进行入户登记,2021年4月开始陆续公布普查的主要数据。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强调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强调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1月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十三五”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继续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关于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会议还听取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展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更好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支点,围绕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等重点任务,畅通市场循环,疏通堵点,努力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会议指出,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物质基础,一定要管好用好。加强人大对国有资产监督,要围绕党中央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决策部署,聚焦监督政府管理国有资产情况,坚持依法监督、正确监督,坚持全口径、全覆盖,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整改问责,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监督职责。
 
  会议强调,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人口分布和结构变化,巩固家庭养老育幼基础地位,强化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能,健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政策体系,扩大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服务供给,促进服务能力提升和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会议指出,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全面推行林长制,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惠民,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的森林草原保护发展责任。
 
  会议强调,文化企业承担特有社会责任,要指导推动各类文化企业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创作生产更多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文化产品。
 
  会议指出,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严格退市监管,完善常态化退出机制。要加快健全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加大对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惩治力度,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和诚信基础,加强跨境监管执法协作,推动构建良好市场秩序。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部署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层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不断涌现,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差距。
 
  会议指出,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任务和举措,要科学统筹、分类推进。对党中央已经部署、已经出台改革方案的举措,要结合实际深入抓好落实,不搞形式主义;对新提出的改革,要提前布局、主动作为。
 
  会议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在改革顶层设计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大盘子。今后一个时期,要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上,以落实“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任务为牵引,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抓纲带目。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的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保障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都要抓在手上、抓出成效。各地区各部门要强化改革创新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落实好主体责任。
 
  会议指出,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支持开展差别化创新。地方抓落实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既找准定位,又突出特色,有条件的地区要奋力走在前列。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习近平: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 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李克强作出批示
习近平: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
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李克强作出批示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新时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定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时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要运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习近平指出,要根据实践发展要求,丰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广大小农户走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不断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举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并用好确权成果,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体系。认真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切实维护好亿万农民合法权益。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支撑!
 
  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总结暨表彰电视电话会议2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要切实巩固拓展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不断加强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要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保持稳定。要加强承包耕地用途管制,坚持农业用途,有效遏制粮田非粮化,严禁农地非农化。要加快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地日常管理服务机制,增强管理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会议通报表扬了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表彰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部署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等承包地管理与改革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有关单位、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县负责同志,受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分别在主会场和各地分会场参加会议。
 
如何让科技创新更好造福人类? 来自全球科学界“最强大脑”的点评报告
如何让科技创新更好造福人类?
来自全球科学界“最强大脑”的点评报告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姜微、周琳、杨有宗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向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020)作视频致辞时表示:中国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愿同全球顶尖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一道,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加大共性科学技术破解,加深重点战略科学项目协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极端气候和环境事件频发、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当下,“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意义更为凸显。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020)10月30日在上海召开,300多位科学界“最强大脑”齐聚中国,共议共商如何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共同需求:全球战“疫”从共识到共治


 
  经历了14天的隔离期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如期抵达上海参加论坛。
 
  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全球300多位科学家,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参会……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020)不仅如约而至,而且人数有增无减,创造出全球15亿的线上流量。
 
  独行快、众行远。当下,合作战“疫”正成为全球面临、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尤其需要打破合作壁垒。多位与会科学家谈到,与其在疫苗研发上竞争,不如鼓励各国合作组成全球疫苗联盟,共享研究成果。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文卡·拉马克里希南说,当疫苗和药物被研发出来时,摆在面前的是严峻而共同的话题:如何确保其分配公平?如何让贫穷国家获得成果?如何避免疫苗的使用分发引起政治问题?放眼更远的未来,如何确保各国能够抵御可能更为严重的另一种疫情?我们如何协调全球对此类事件做出快速反应?
 
  “战胜疫情需要全球合作,而且是比现在更高级别、更紧密的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未来可能暴发的其他疫情面前,人类更需要共同面对,“这不是一般的漂亮话,而是需要很认真地切实执行、长久坚持。”
 
共谋合作:中国开放为全球科学家“搭台”


 
  国际协作,可以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
 
  通过国际合作以利用资源、达成科学突破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名科学家的合作,在欧洲核子研究所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使物理学家得到根本问题的答案:质量的基础。
 
  在全球开放、协同创新的大科学时代,连续三年间,从创始到推进,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东道主,中国一直以开放舞台推动跨国合作,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多可以纯粹思考的场所。
 
  今年论坛期间,上海特别向全球顶尖科学家伸出“橄榄枝”:在上海建立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为全球前沿研究创造机遇;顶科社区正式启幕,全球科学家无论国界、不分年龄,都可以入驻,在学术交叉和思想碰撞中寻找解决人类共同难题的办法。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汇集全人类的智慧一起进行生物医疗的研究,才能生产出成本低廉的治疗方法,让细胞和基因的疗法,以及生物药品在全球范围内为大家所共同使用。”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雷蒙德·查尔斯·斯蒂文斯说。
 
  面向未来,中国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只会越迈越大。“这样的跨国论坛交流应该常态化,全球科学界保持开放的沟通生态。”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指出,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发展计划,也存在竞争,但是在创新技术领域,跨国界的通力合作才可以让科研进步加快,这是造福全人类的事。
 
共创未来:传承科学精神为全人类造福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期间举办的“桌布论坛”上,“小科学家”和诺奖得主们有机会交流探讨。
 
  来自上海中学的高中生吴君陶,小时候产生了“变化物质”的梦想,在中学时期毫不意外地爱上了化学,如今她已经参与了《废弃电子材料衍生的铜基催化剂用于电化学二氧化碳的还原》项目研究;来自厦门外国语学校的汤杰在《流浪地球》的启发下,跟随厦门大学教授展开《木星与地球之间的洛希瓣双星吸积模拟》研究,以科研实践畅行童年时期关于星际穿越的想象……
 
  参加本次论坛的科学少年共有55位,来自全国17个省区市,年龄集中在15岁至18岁。交流中,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对青少年们的寄语朴实无华:“要有‘不要听我的话’的叛逆”“科学并不有趣,但它一定值得你探索”“坚持和享受热爱”“充满热情、不要放弃、做冒险的事情、勇于犯错误,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基础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诺贝尔奖得主。相信全世界有数不清的年轻人,以今天与会的很多专家为偶像,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此。”钟南山认为,“青年人应多问为什么,让更多潜在的奖项得主真正为人类社会服务,让科学服务大众。”
 
  大会上,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少年教育联盟正式组建,将积极探索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的途径、提升科学精神的方法、增强探究能力的手段,目前1024所中小学成为联盟实验基地校。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接力赛”,正在一棒接着一棒传承。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
 
栗战书出席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栗战书出席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视频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栗战书说,元首外交是中俄关系成熟稳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亲自引领和推动下,中俄关系进入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两国元首密切交往,坚定了双方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携手抗击疫情、发展互利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在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中,中俄战略协作经受住了考验,两国人民患难见真情的友谊更加牢固。中俄守望相助、携手抗疫,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栗战书指出,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的重要平台,在优化双边合作法律环境、夯实两国关系民意基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俄立法机构保持交流合作的连续性,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共同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全国人大愿与俄联邦委员会、国家杜马一道,进一步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实现各自发展振兴目标、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立法机构应有的贡献。

  栗战书对加强两国立法机构交流合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坚持把落实两国元首共识作为立法机构交流合作的首要任务,从立法机构角度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推动两国政治、经贸、人文、地方、科技、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为双边协议、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二是促进中俄及国际抗疫合作,支持政府、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企业交流分享抗疫经验和信息,以中俄科技创新年为契机,加强在疫情防控、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立法经验交流,共同支持世卫组织发挥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三是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经验交流,共同应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对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冲击,捍卫各自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四是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框架内的合作,从立法机构角度发出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共同声音。

  栗战书介绍了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出席会议。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和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出席会议并致辞。

 
弘扬核心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弘扬核心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实现中国梦,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突出强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建设持续引领社会新风尚、满足人民新期待、激发发展新活力,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要重视文化的价值,越要加强文化建设,为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文化是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则是硬任务。“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必须在文化强国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凝心可聚力,心齐可移山。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体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力量之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全军官兵热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全军官兵热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不仅对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也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广大官兵表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坚强的安全保障,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准备索降,跳……”皖东腹地,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正在和某陆航旅组织机降训练。训练间隙,官兵们认真学习了会议公报后表示,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要不断练强技能,锻造铁拳利剑,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坚强保证。
 
  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数架歼-15舰载战斗机和多型舰载直升机轮番起降。正在渤海之滨进行跨昼夜飞行训练的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官兵,训练热情高涨。该部政委张立春表示,作为首支航母舰载机部队,要加速推进飞行员从“能上舰”到“能打仗”的战斗能力升级,全面锤炼舰载机飞行员“逐梦海天”的海空制胜本领,推进海军航空兵转型建设发展,全力以赴向着建军百年目标奋斗。
 
  中原腹地,武警河南总队机动支队的100余名特战官兵正在组织反恐演练,练指挥、练技能,全面提升特战小队的整体配合和立体攻防能力。训练间隙,官兵们围绕“如何立足本职,练强过硬本领,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主题进行讨论。特战大队大队长段国辉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坚强的安全保障,我们唯有苦练打赢本领、投身强军实践、有效履行使命,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联勤保障部队无锡联勤保障中心驻闽某部官兵亲眼目睹了近年来老区发生的巨大变化。该部政委蔡政伟说,回顾“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官兵们倍感自豪,“我们将继续巩固拓展教育扶贫成果,努力让老区学子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保障,让优良传统的红色种子厚植孩子心田,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鄂北某地,硝烟弥漫。空降兵某旅一场实战化背景下的战备拉动演练激战正酣。走下演练场,旅参谋长徐宏光说:“作为空降兵部队一支重要的机械化作战力量,必须着眼未来空降作战新特点,抓紧抓实练兵备战,为建设一支远程空中直达、跨域重装突击的‘空降铁拳’不懈奋斗。”
 
  在火箭军某导弹旅“地下龙宫”,导弹年检测试火热进行。任务间隙,正在担负某重大值班任务的旅技术一营官兵围坐在操作间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测控专业组组长、一级军士长阳军说,作为一线作战部队,必须以更严要求精进导弹专业技术,拓展加强联合作战学习研究,锤炼提高信息化思维和实用技能,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武警湖北总队襄阳支队船艇大队正在进行一场融入实战化背景、穿插红蓝对抗、突出险情处置的水上联合反恐演练。二级警士长唐建银说:“我们要把学习会议精神的政治热情转化为练兵备战的强大动力,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升实战化背景下的处置能力,确保‘南水北调’这项工程的绝对安全。”
 
  从北国边疆到南国海岛,从东海之滨到西部高原,座座军营正在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广大官兵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力量!
 
   (记者梅世雄、杨雅雯)据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朵朵伞花绽放,胜战精兵天降 空降兵部队某旅教导员余海龙带领官兵传承黄继光精神记事
朵朵伞花绽放,胜战精兵天降
空降兵部队某旅教导员余海龙带领官兵传承黄继光精神记事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跳!”朵朵伞花绽放,尖刀初露锋芒。

  南方某训练场,空降兵合成营能力评估,空降兵部队某旅教导员余海龙率领二营官兵一马当先。

  精准落地、穿插前进、山地进攻、要点夺控……在余海龙带领下,二营以优异成绩通过评估。这是“脖子以下”改革后,他们首次接受大考。

  二营六连是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回到营区,余海龙与官兵们在英雄铜像前肃立,向老班长汇报。他的眼前,又浮现出6年前的那顿“红军饭”——

  201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参加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基层代表共进午餐,时任“黄继光英雄连”指导员的余海龙,就坐在习主席身边。

  “习主席勉励我们,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永远保持老红军本色。”统帅嘱托,深深地刻在余海龙心里。

  这些年来,余海龙带领官兵弘扬黄继光精神、当好黄继光传人,完成一项项重大演训任务。

“跳!”——朵朵伞花绽放,使命勇扛肩上


  在空降兵部队,如果不敢跳伞,随飞机返航的,被称为“机降司令”。刚入伍的朱建磊,就是大伙儿口中的“机降司令”。

  一步落,步步落,就在朱建磊“万念俱灰”的时候,余海龙把他找来谈心。

  “跳伞对空降兵来说,是使命担当,是必备技能。”余海龙说,“但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搁谁不害怕?我也经历过这一关。”

  用“温柔的方式”叩开战士的心扉,余海龙带着他“爬坡过坎”。

  一起看电影《上甘岭》,与黄继光铜像“心灵对话”,在高高的伞塔下倾听空降兵70年光辉历史……红色基因激发了年轻战士身上的血性胆气。

  有了思想基础,再练军事技能。余海龙与朱建磊一起蹲离机、跳垫子、上平台、拉吊环……

  “三肿三消,飞上云霄。”2015年初春,800米高空,朱建磊再次站到舱门口。

  伞训教员的口令声中,朱建磊心怦怦跳。对面的余海龙伸出大拇指,大声说:“跟着我,跳!”说完,他率先从舱门跳下。

  朱建磊血气上涌,跟着跳下!“机降司令”就此华丽转身。2019年,在全旅基础体能、战术技能等比拼中,他脱颖而出,当选“兵王”。

  在余海龙带过的兵里,朱建磊不是孤例。

  上士汪文博曾因伤萌生退伍念头,余海龙为其量身制定康复计划、打造训练套餐,汪文博逐步成长为“全能特战尖兵”。

  小时候举着“长大我当空降兵”横幅的“地震男孩”程强,曾跟不上训练。余海龙逐步给他下任务、压担子。后来,程强当选第39任“黄继光班”班长。

  ……

  不让官兵掉队,带出过硬部队。余海龙在指导员岗位任职5年多,被空军表彰为“优秀基层主官标兵”,越级从连指导员提拔为营教导员。

  “行动最有说服力。”旅政委王志国说,“余海龙身先士卒,考核第一个上、伞训第一个跳、重担第一个挑。”

“跳!”——朵朵伞花绽放,决胜未来疆场


  初夏暖风吹进训练场,空降兵首批新型轮式装甲车隆隆驶来。二营,进入新起点。

  余海龙从炮兵营调整到二营任教导员,挑战随之而来——新型战车,必须在年底前形成战斗力。

  “全营上下能开动战车的只有两个人,人才极度缺乏。”时任“黄继光英雄连”指导员吴健说:“官兵有的思想没转过弯,不愿意改专业;有的对接触高科技装备,存在畏难情绪。”

  从余海龙到普通一兵,都面临全新战位,一切从零开始。

  进行战车集训第一天,余海龙带领官兵登上高山:“当年,革命先辈用鲜血书写不朽历史;今天,作为黄继光传人,要用行动坚守新时代上甘岭。”

  “用青春之伞,保卫祖国!”官兵群情激昂,全身心投入战车集训。

  评选“黄继光车组”、组建“‘00’后车组”……一个个难关被攻克,一项项技能被掌握。

  金秋时节,上级机关对余海龙所带的二营进行验收检查。从天而降的伞兵驾驭新型战车驰骋辽阔“战场”,来得疾、突得快、打得猛,“飞行军”再添“风火轮”,凝成了我军又一支“战略铁拳”。

“跳!”——朵朵伞花绽放,打仗豪情满膛


  一年盛夏,军委临机抽点,余海龙所在旅跨区机动千里之外,实跳实打贯穿全程。

  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出发前,官兵们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我们会空降到哪里?”“还是正常的训练吗?”“真的要打仗了吗?”……

  “假如今天就打仗,我们准备好了吗?”在黄继光铜像前,余海龙擎起“模范空降兵连”锦旗,朗声发问。

  答案,用行动书写。凌晨出发、长途跋涉,他们抵达某陌生地域。面对大风等不利因素,余海龙带头跳出机舱。

  那一役,余海龙带领官兵圆满完成夺控目标任务。

  炮弹头上飞,子弹耳边过。这些年,在高原沙漠、林海雪原、高山海岛,他们处处留下足迹,不断刷新履历——

  实现整建制“三无条件”下空降空投;具备多种机型、伞型空降能力,在更广领域、更大空间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实战化洗礼中,余海龙带领着官兵传承黄继光精神,高举上甘岭英雄战旗,在强军之路续写新一代英雄伞兵传奇。

    (黄明、李兵峰、高玉娇)

    新华社武汉11月2日电

 
便利店里也能打“身份证明” 厦门:上承“一网通办”,下接“一窗通办”,让更多“复杂业务”可以自助办理
便利店里也能打“身份证明”
厦门:上承“一网通办”,下接“一窗通办”,让更多“复杂业务”可以自助办理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在厦门某居民小区附近的便利店中,从外地来厦旅游的游客沈先生通过“e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打印临时身份证明(10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颜之宏摄
 
 
  新华社厦门11月2日电(记者颜之宏)“下了高铁一摸,发现身份证丢了,以为必须到派出所才能补办临时身份证明,没想到在这台机器上不到一分钟就办好了。”经酒店前台工作人员指引,从漳州来厦门游玩的沈聪日前顺利地在一家便利店的“e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上,办理了“盖有红章”的临时身份证明。有了这张临时身份证明,不仅酒店入住的问题解决了,回程进站乘车也不再需要另外补办其他证明了。
 
  补办临时身份证明、打印社保和公积金缴存证明、退休人员养老金资格认证……在厦门,300多台“e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被安放在便利店、银行、写字楼和企业园区等场所内,为有政务服务需要的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在厦门岛内,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找到一台这样的“移动式政务服务大厅”。“e政务”已汇集了12个部门的113项便民业务,累计办件量超260万件。
 
  为什么政务服务小程序上可以查询办理的事项,还要在线下设立专门的自助服务一体机呢?“在公积金相关业务中,线上只能查询却打印不了缴存证明,线下专门跑一趟行政服务中心又太麻烦。”厦门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审批服务科科长陈松泉告诉记者,“e政务”的出现,满足了群众“证明(件)打印”的需要,继而线下服务资源可以更多转向其他复杂业务中去。
 
  同时,居民区内的“e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大多放置在便利店内,店员经过培训后,成为群众办事的辅助人员。这给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且行动不便的“银发族”提供了“数字留白”的空间,让电子政务服务发挥其应有的普惠作用。
 
  “对企业而言,‘e政务’的入驻让我们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在厦门航空公司的职工服务中心,“e政务”成为不少员工日常办理政务服务的首选。该中心经理张云欣给记者算了一笔“人力账”:2019年4月至今,厦航职工在“e政务”上的办件量达到7000多件,按照办理每件事项需耗时半天计算,“e政务”为厦航职工节省了几十万元的办事成本。
 
  政务服务平台要发挥作用,核心是后台数据共享,“e政务”凭什么让不同部门间愿意互通数据?“安全性和零成本是关键。”该项目负责人马翠琳告诉记者,“e政务”的后台数据在交互过程中,各部门只输出办件查询结果,而不交换具体数据,因此没有数据泄露的隐忧。同时,“e政务”将单一功能的政务服务终端机进行模块整合,改变了过去不同部门在政务服务数字化过程中反复投入的窘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e政务”已服务群众13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提升59%,避免企业因减产造成的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节省财政开支超4000万元。
 
外交部:再次敦促美方停止对中国记者的政治迫害和打压
外交部:再次敦促美方停止对中国记者的政治迫害和打压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许可)针对部分中国记者签证延期申请获得美方批准、但签证实际有效期不足一周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日表示,中国记者在美工作生活仍处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方媒体记者的正当合法权益,再次敦促美方停止对中方记者的政治迫害和打压。

  汪文斌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说,上周有部分中国记者接到通知,他们签证延期申请获得美方批准,有效期从今年8月4日到11月4日。也就是说,这些签证实际有效期不足一周,有的甚至只有三天,他们不得不立即再次提出签证延期申请。而且,仍有部分中方记者至今未得到美方明确批准答复。美方并无理提出,在部分记者延期申请期间,不得从事采访报道活动。中国记者在美工作生活仍处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他说,关于中美媒体领域发生的事情,事实经纬、是非曲直一清二楚。中方通过双边外交渠道,已就中方关切和要求向美方明确表达立场。中方将本着“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方媒体记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我们再次敦促美方立即放弃幻想,停止对中方记者的政治迫害和打压,否则中方必将采取坚决对等措施。勿谓中方言之不预。”汪文斌说。

 
外交部:美方在人权问题上应反躬自省
外交部:美方在人权问题上应反躬自省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许可)针对美国国务院新推出中国人权网页、肆意污蔑抹黑中国人权状况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在人权问题上,美方要做的是反躬自省,切实改正自身存在的诸多人权问题”。

  汪文斌说,看待和讨论人权问题,应当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权状况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中国政府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实现了14亿人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使超过7亿人口摆脱了贫困,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社保体系、医疗体系和基层民主体系,公民言论、宗教信仰自由和少数民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得到依法保障。

  他说,中国政府坚持生命至上,采取最严格、最彻底的疫情防控举措,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日前,中国第五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这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的高度认可。

  汪文斌指出,美方对上述基本事实和自身存在的严重侵犯人权问题视而不见,却肆意污蔑抹黑中国人权状况,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美国国内种族歧视、暴力执法、虐待囚犯等丑闻层出不穷,对他国动辄恐吓制裁、发动战争,造成数十万平民无辜伤亡、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数千万民众缺食少药。

  “美方说一套做一套,充分暴露了其维护人权是假,打着人权旗号干涉别国内政是真。”汪文斌说,在人权问题上,美方要做的是反躬自省,切实改正自身存在的诸多人权问题。美方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力以“人权教师爷”自居,更不应沦为政治病毒的制造者和虚假信息的传播者。

 
疲惫的美国迎来纷扰的大选 “本次大选可能成为美国历史的一个‘铰接点’”
疲惫的美国迎来纷扰的大选
“本次大选可能成为美国历史的一个‘铰接点’”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11月1日,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一名女子从一家安装了防护板的商店旁走过。由于担心发生骚乱带来损失,纽约不少商店和写字楼开始加强防护和安保。新华社记者王迎摄
 
 
  新华社华盛顿11月2日电(记者徐剑梅、孙丁、邓仙来)11月3日,美国将迎来4年一度的大选,谋求连任的现任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前副总统拜登角逐白宫。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2020年美国大选是一次非传统、非常规、充斥纷扰、令人疲惫的大选。
 
纷扰大选年


 
  新冠疫情持续肆虐美国,选举日前一周,更是成为美国疫情暴发以来“最糟糕一周”,单日新增病例多次创新高。疫情沉重打击美国经济,过去8个月,美国国内生产总值遭受有记录以来最大降幅。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说,几乎半数美国人说他们或其家人因疫情收入受损。
 
  这个大选之年,非洲裔美国人遭警察滥用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疫情与经济衰退加剧了美国长期存在的种族不平等。5月,明尼苏达州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压迫颈部近9分钟后死亡,引发全美各地长时间、大规模反对种族主义和警察滥用暴力的抗议示威。
 
  美国人还不得不面对没完没了、愈演愈烈的政党争斗。与上次大选年相比,2020年美国政治分裂更加突出。美利坚大学政治学教授托马斯·蔡佐夫认为,今天的美国比内战之后的任何时候都更加两极化。
 
  随着选举日临近,民主、共和两党都对计票结果和可能的选举争议感到紧张。因担忧选后社会动荡,许多商家乃至首都华盛顿的一些联邦政府部门近日纷纷用木板加固门窗,国民警卫队成立了相关反应部队。业界数据显示,美国枪支和弹药销量今年持续上升。《大西洋月刊》报道援引美利坚大学学者辛西娅·米勒-伊德里斯的话说:“所有迹象表明,当前暴力风险很高。”
 
疲惫美国人


 
  今年以来,疫情困境、经济焦虑、政治隔阂、社会动荡,令大选年的美国社会仿佛缠绕着某种疲倦而无奈的“脑雾”。有调查显示,56%的美国成年人认为今年的总统选举是一个重大的压力源。
 
  爱达荷州一位名叫戴夫·芬克恩堡的工程师表示,选举疲劳、新闻疲劳和疫情疲劳交织,“我们(美国人)可能已经厌倦了新冠病毒,但它还没有厌倦我们”。
 
  在大选“摇摆州”之一威斯康星州的弗农县,一块大型广告牌上写着:“受够了”。该县民主党委员会主席韦德·劳勒说,他常听人们说起“疲惫感”,很多人都受够了两党不断相互攻击。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主席安德鲁·希特说,这一地区“摇摆”的部分原因是人们已被政治弄得筋疲力尽。
 
  学者安妮·彼得森说,这种“疲惫感”不仅缘于对疫情或谁将赢得选举的担忧,“更重要的是,我的社区、我的州和我的国家,将如何从这场公共卫生和经济灾难中恢复?”
 
转型“铰接点”?


 
  今年大选悬念丛生:美国选民更看重疫情应对还是经济复苏?候选人的品性与政策,孰轻孰重?大选之后,美国社会将“包扎伤口”重建团结信任,还是会发生新的动荡、进一步分裂?
 
  《大西洋月刊》高级编辑罗纳德·布朗斯坦撰文认为,2020年大选是美国经历过的最尖锐和最分裂的选举之一,可能成为美国历史的一个“铰接点”。共和、民主两党的分歧和对立,折射出对美国21世纪人口、文化和经济转型的不同态度,而这一转型正在重塑和改变美国,有可能使21世纪20年代成为美国一个半世纪以来最动荡的十年。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11月2日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8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5件,一等奖68件,二等奖105件,三等奖170件。同时评出的还有长江韬奋奖,长江、韬奋系列各10位获奖者。

  特别奖获奖作品文字评论《初心铸就千秋伟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作(下)》将新中国的70年放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来写,既回溯中国梦的历史景深,又展望新时代的美好图景,激励亿万人民一起永久奋斗,携手艰苦创业,共同努力奔跑。文字通讯《人间正道是沧桑——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思想内涵丰富,文笔隽永感染力强。电视新闻专题《我们走在大路上》回顾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透过一个个故事、一帧帧画面,使观众真切感受到一代代人的执着坚守、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网页设计作品《走向伟大复兴》利用全新的空间布局、视觉体验及交互手段,通过有机融合特色资源,开门即视大阅兵直播,分屏切换多维度主题报道,大幅提升了页面的内容承载力、主题表现力与视觉感染力。融合创新作品《新中国密码:15665,611612!》用富有创意和冲击力的表现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伟历程,用真实的细节、质朴的感情打动了亿万网友。

  此次评选中还涌现出多件聚焦2019年重点工作、重大典型、重要活动的优秀新闻作品。如获一等奖的作品,反映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思想和活动的报道《习近平与新时代的中国》《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外交思想系列报道》,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群众游行特别报道》《“中国24小时”系列微视频》《“数说70年”数据新闻可视化系列短视频》,关注重大典型宣传的报道《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时代楷模”黄文秀 风雨兼程新长征 初心无悔永芳华》《生死雷场 青春英雄》,聚焦脱贫攻坚的报道《二百八十一个签名挽留第一书记》《我是188万分之一》,舆论监督类报道《神秘“曹园”》等。

  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10名获奖者是(按姓氏笔画排序):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邓秀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小节、福建日报社兰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冯凯旋、经济日报社齐东向、新民晚报社朱国顺、江西广播电视台张龙、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杨凯、中国日报社陈卫华、新华社秦杰。韬奋系列10名获奖者是(按姓氏笔画排序):北京广播电视台马宏、长城新媒体集团马来顺、人民日报社王方杰、中国新闻社王丹鹰、郑州报业集团石大东、羊城晚报社刘海陵、青海石油报社李云、青海广播电视台李夫成、华龙网集团周秋含、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赵林。他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作风扎实,敬业奉献,业绩突出,事迹感人,为党的新闻工作做出了贡献。

  中国记协将于近期举办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为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获奖者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颁奖。

 
新疆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新疆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日电(记者潘莹、马锴、高晗)随着新疆新冠肺炎疫情中确诊病例不断增加,在国内优秀医疗救治力量支援下,新疆正全力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恢复期血浆疗法已用于救治危重患者。

  截至11月1日24时,新疆(含兵团)现有确诊病例57例,其中重型患者9例,均为喀什疏附县病例;无症状感染者223例,均来自喀什疏附县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目前,新疆现有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收治在定点救治医院,分别进行医疗救治和医学隔离观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顾莹苏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派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郑瑞强,以及感染、检验、院感等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赴新疆帮助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目前,专家组已对所有病例进行联合会诊,逐一分析、研判。

  “这次由于核酸检测工作及时高效,感染者在没有出现症状前就被筛查出来,这给我们医疗救治工作赢得了时间和主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组成员杨毅宁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恢复期血浆疗法已用于救治危重患者,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我们将坚持中西医结合和“一人一策”、多学科协作,全力防止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转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陆晨表示,目前在定点医院的医务人员全是上一轮疫情参战人员,都有丰富实战经验。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抽调了4位国内院感专家赴疆,其中两位参与了此前青岛疫情救治和院感事件处置,给我们做了全方位全员全程的院感培训,并在定点医院建立起最严格的防院感体系,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

 
携手共“进” 开放共赢
携手共“进” 开放共赢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写在第三届中国国际 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志愿者进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熟悉场地(10月28日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宿亮、魏建华、何欣荣
 

 
  浦江潮涌,世界瞩目。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为疫情阴霾、衰退乌云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带来亮色。
 
  展区更大,老朋友踊跃参展,新展商慕名而来;展品更靓,多款“全球首发”静候大幕开启;业态更新,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勾勒未来生活;形式更多,云上参展、视频连线,全球企业在云端握手……
 
  中国盛会,东方之约。人们将见证开放中国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感受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世界携手共进共赢的决心与诚意,唱响捍卫多边主义、联通全球贸易的大合唱。
 
疫情下,凝聚抵御风雨的力量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以大海比喻中国经济。经历两年的风雨和波折,今天更能体会这段话的深意和内涵。
 
  经贸摩擦此起彼伏,保护主义关门筑墙,新冠疫情突袭而至,世界经济在不确定性中艰难行进。萎缩4.4%,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20年全球经济的最新预测。萎缩9.2%,这是世界贸易组织对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的预估。美国《纽约时报》直言,世界正遭遇“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下行”。
 
  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成为穿透疫情阴霾、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复苏播下希望的种子,也让饱受疫情等负面因素冲击的全球中小企业看到宝贵商机。
 
  “我们期待继续收获中国大单,结识新朋友!”非洲卢旺达加绍拉农产品公司总裁厄多内·图瓦希古瓦说,正是靠着在前两届进博会上收获的订单,他的公司才得以渡过这次疫情难关。图瓦希古瓦期待,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更多了解数字经济前沿,开阔经营视野。
 
  “我们的龙虾在中国卖得很好!”在地球另一边的古巴,拉克洛马海鲜加工厂的贸易商玛丽雷迪·赫雷拉也在密切关注着进博会。“希望通过进博会,我们的龙虾对华出口年底前能翻番。”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中国经济以海纳百川的气质,敞开大门拥抱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小企业,帮助它们乘风破浪,实现自身发展梦想。进博会的独特魅力,令全球各地参展商满怀期待:赢得机遇,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红利。
 
  “进博会是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绝佳平台。”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合设机构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阿兰查·冈萨雷斯说。过去两届进博会,这家贸易促进机构都组织了来自全球2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约100家中小企业参展。本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设置六个展区,展览面积更大、设置更优、质量更高。
 
  全球疫情背景下,世界经济前景不明。国际经济界的一个普遍共识是,中国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将为迷雾重重的世界经济提供宝贵的动力和机遇。
 
  “全球疫情背景下,中国如期举办进博会,为世界打开机会之门。”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说。
 
变局中,奏响开放合作的强音


 
  “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在第二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以生动的话语,呼吁各国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不断削减贸易壁垒,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
 
  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立足于同世界交融发展的中国方案,早已内化为这个发展中大国的行动自觉。习近平主席指出,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我们的核心战略是与中国一起发展。”前来参展的霍尼韦尔公司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沈达理说。这家跨国公司将在进博会上发布一系列创新技术与产品。
 
  其他行业巨头如欧莱雅集团、达能集团都将在进博会上带来“新品首秀”、打造“进博同款”。
 
  即便受到疫情影响,本届进博会依然吸引众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平均展览面积比第二届增加14%,还有一批企业签约参展未来三届进博会。世界工业电气行业十大品牌、工程机械六大品牌、打印行业五大品牌企业都出现在参展商名单上。
 
  “在危机中,进博会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机遇。”法国达能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健说,“近年来中国营商环境越来越好,达能在中国正不断增加投资。”
 
  今年上半年,“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中欧班列在全球经济逆风中加速奔跑,开行数量同比增长36%,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说:“中欧不断发掘双边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为双方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进博会犹如一扇窗户,无论朝内看,还是向外看,每年都有别样风景。置身进博会,人们可以分明感到,开放合作正汇聚成一股跨越国界的大潮。它背靠中国经济大海,涤荡保护主义浊流,秉持互利共赢理念,与各国发展意愿相汇相融,进而具象为进博会现场一个个展台、一次次研讨、一场场签约,促进各方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得更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得更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得更活。
 
  “开放合作是进博会的灵魂,也是中国想要向世界传达的重要信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说,“从各方参会的积极势头判断,本届进博会无疑将更加有力推动中国与世界凝聚开放合作共识,开创共同发展的新未来。”
 
  “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创新、更加可持续、更加有担当的中国正张开双臂,与世界美美与共。”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说。
 
新趋势,启动创新发展的引擎


 
  “新”生活、“酷”科技、“最”潮流,透过本届进博会上“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人们将触摸全球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业态的最前沿,感受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跃动脉搏。
 
  云报名、云签约、云路演,让全球企业在云端“屏对屏”交流;首次开设公共卫生防疫、节能环保、智慧出行等专区,其中公共卫生防疫专区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汽车展区成为一系列新设计、新材料、新应用的密集发布地;全球上千家食品和农产品参展商将“占据”三个展馆,绘就“全球美食地图”……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10月中旬举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如此宣示。
 
  以“进口”谋“共进”,以开放促发展,进博会成为各国企业观察中国发展新格局、中国经济新动向的瞭望台。米其林、施耐德电气、思爱普公司等众多企业把展示数字产品、绿色技术作为此次参会重点,着眼在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
 
  “进博会展示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展经贸活动的新模式。”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尹正说,“不同的经济主体在这里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
 
  透过进博会的窗口,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蓝海”波澜壮阔:通过建设自由贸易区、贸易港打造开放新高地;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缩减负面清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多双边合作,加快中欧投资协定等高标准自贸协定谈判进程;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向着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不断前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不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
 
  “进”而有为,“博”采众长。进博会再启程,汇聚起促进全球共迎挑战、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的强大力量。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
 
办好进博会,助力“双循环”
办好进博会,助力“双循环”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展区面积增加近3万平方米、展品规模持续扩大……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前景不明的背景下,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举办意义非同一般。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的意愿尤为强烈。绝大部分去年参展的500强企业今年不仅继续参展,参展面积也大幅增长,有近百家企业甚至已经预定了未来三届的展位。

  进博会不是独唱,而是大合唱。一些欧美参展国的展区面积甚至增长三成以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及企业,将进博会视为平台和机遇,这无疑是对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抬头等现象最有力的回应。

  举办进博会,既释放了坚定扩大开放、共享中国大市场的积极信号,更是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进博会作为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窗口和重要纽带,全球的买家卖家在此汇聚,其溢出效应正在中国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释放并呈持续扩大之势——很多“进博同款”产品已搭建起完善的国内流通渠道,不少进口食品更是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家常菜”。

  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的重要手段。进博会平台已成为一个有效载体,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前,经贸摩擦不断,保护主义筑墙,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深刻的影响,但中国开放的大门仍越开越大。

  第三届进博会的如期而至,向世界宣告了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和不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进博会不仅要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记者郑钧天)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

 
欧洲企业对进博会充满信心寄予厚望
欧洲企业对进博会充满信心寄予厚望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尽管欧洲经济第三季度环比大幅回升,但对广大欧洲企业而言,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寒潮远未退去,需求不振、供应链受阻、资金压力上升……所幸寒潮之下,率先复苏的中国市场给大量欧洲企业带来浓浓暖意。

  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均显著萎缩的情况下,今年前8个月,欧盟27国对华贸易额同比增长2.5%,达3747亿欧元,约占欧盟对外贸易总额的16%。中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据瑞士钟表业联合会统计,9月份瑞士对中国大陆钟表出口额同比增长78.7%,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其他主要市场出口均萎缩超过10%。该联合会指出,中国市场内需持续复苏,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

  在疫情持续蔓延导致欧美消费需求骤降之时,稳步复苏的中国消费市场对欧洲企业营收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作为欧洲最大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德国大众集团在日前发布的财报中指出,中国是大众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推动汽车市场持续复苏的主要动力。该集团在华汽车产量从二季度开始恢复增长,三季度在华新车交付量同比增长3%。

  德国豪华车制造商戴姆勒公司表示,今年前9个月,戴姆勒经营收入同比减少14%,其中欧洲、北美市场收入分别减少13%和20%,仅中国市场收入增长7%。

  对法国高端精品集团开云集团来说,近几个月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该公司董事总经理让-弗朗索瓦·帕卢斯说,中国在开云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期待也在快速转变。

  法国消费品巨头欧莱雅集团的财报显示,在西欧、北美、拉美以及亚太地区整体销售均萎缩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欧莱雅在中国大陆销售额同比增长20.8%。

  欧莱雅指出,中国市场以明显优于其他市场的节奏恢复增长,中国线下门店的销售增长尤其令人振奋。

  不仅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还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条件下持续扩大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欧洲企业创造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新机遇。

  对于即将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的欧洲企业不仅充满信心,更寄予厚望。

  欧洲最大软件公司思爱普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纪秉盟说:“如期举办进博会,充分表明了中国的努力和决心,也给全球商界注入了极大信心。依托中国强大的购买力,进博会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

  “三顾”进博会的法国施耐德电气将今年的参展面积扩大了一倍。该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表示,尽管面对疫情不确定性,今年以来施耐德电气对中国的研发投资持续增长,未来还将在厦门、西安、北京等城市加大研发投入,引入数字化绿色生产线。

  “新增投资将进一步优化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产业链,提高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研发能力,彰显施耐德电气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以及对数字经济前景的信心。”尹正说。

  (记者沈忠浩、左为,参与记者唐霁、徐永春、于佳欣)  新华社法兰克福11月2日电

 
阿根廷小城全力筹备参展进博会
阿根廷小城全力筹备参展进博会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新华社阿根廷马科斯巴基11月1日电(记者倪瑞捷)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临近,记者日前走访了距离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约50公里的马科斯巴基市,看到那里的人们正全力筹备参展。这座仅有6万多人口的小城以城市名义报名参加进博会,成为首个亮相进博会的阿根廷城市。

  马科斯巴基拥有众多中小企业,食品业是其支柱产业。马科斯巴基希望通过进博会把阿根廷优质特色食品介绍给中国消费者,火腿、烤吐司、甜点等阿根廷传统美食将是本次参展的主打产品。

  位于该市的阿根廷著名火腿生产企业“工匠”负责人皮拉尔·波韦达向记者展示了种类丰富的火腿产品。公司计划在进博会上展出多种类型火腿,并尽快了解中国市场对产品的反馈。

  波韦达表示,参加进博会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首次尝试,相信没有添加剂、无麸质、深受阿根廷民众喜爱的火腿可以征服中国消费者的味蕾。

  马科斯巴基烤吐司生产企业“马涅里&罗西”同样期待通过进博会向中国消费者介绍独特的阿根廷风味。烤吐司是一种阿根廷人常吃的零食,该公司将在进博会上展出不同口味的健康系列烤吐司。

  公司总经理古斯塔沃·伊瓦拉表示,进博会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巨大机遇,不仅能帮助企业提升国际知名度,还能让企业收获实实在在的订单。

  在伊瓦拉看来,小企业通常难以打开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进博会让这些企业有机会进入像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

  马科斯巴基市市长里卡多·库鲁切特告诉记者,马科斯巴基宣布参加进博会后,已经有中国进口商前来询问有关企业产品。“希望进博会成为我们拓展中国市场的一个起点,”库鲁切特说,“我们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不仅因为两国良好的关系,也因为中国市场能够帮助阿根廷小企业增加出口、渡过(新冠)疫情难关。”

 
“中国市场开放的步伐在继续前进” 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本间哲朗谈进博会
“中国市场开放的步伐在继续前进”
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本间哲朗谈进博会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记者周蕊)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举行,连续三年参展的日本松下电器将瞄准“健康中国”带来的新发展机遇,介绍松下倡导的健康价值对中国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积极作用,并结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对清洁概念的需求,展示其在清洁技术和非接触设备上的先进科技,推出松下智感健康空间概念,为日常生活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松下在疫情下是否依然看好中国经济?如何从中国的开放进程中受益?新华社记者专访了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本间哲朗。

  “松下与中国结缘于1978年。”本间哲朗介绍,1978年10月的一次参观牵起了松下的“中国缘”,1979年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访问中国,开启了松下与中国的技术合作。

  从1979年与中国合作至今,松下与中国的共同成长已走过40多年。在此期间,松下结交了很多优秀的合作伙伴。“直至今日,我们依然经常交流沟通,讨论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经营判断。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松下也逐步成长壮大。”本间哲朗说。

  2019年4月,松下成立了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这是松下创业以来第一次把经营决策权从日本搬到海外。

  本间哲朗介绍,第二届进博会后,松下加速健康养老和生鲜食品供应链的项目落地,疫情下加速推进松下独有清洁技术纳诺怡和次氯净的市场化,在江苏宜兴打造雅达·松下社区,在贵州等地应用冷链技术开展产地预冷,在两大事业领域取得了可喜发展。同时,松下还在嘉兴、广州、苏州等地加大投资,并扩充其位于大连的软件公司。

  今年4月,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成立“贵州事业推进办公室”,与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贵州打造省级共享式预冷体系,解决贵州区域产地预冷缺口,支援扶贫攻坚事业。

  本间哲朗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发展动力疲软的今天,松下在中国区的第二季度业绩表现良好,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第三季度业绩也实现2%的增长。大小型家电、自动化生产设备、IT产业的电子产品零部件销量良好。同时,松下也积极瞄准疫情带来的“健康热”,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清洁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我们对中国市场抱有强烈信心,将会聚焦健康养老和生鲜食品供应链两大事业,为中国社会做出贡献。”本间哲朗说。

  “全球的展会基本上都取消或者改期了,中国依然坚持以线下的形式举办进口博览会,可以看出中国市场开放的步伐在继续前进。”本间哲朗说,中国不仅率先实现疫情有效防控,还及时出台刺激消费、“新基建”等振兴经济的举措,在全球范围内最快最早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对于世界经济发挥了正向的作用。

  “如今的时代早已是休戚与共、相互关联影响的动态社会,开放的经济环境增加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我们希望可以抓住新的机遇不断创新,互利互惠,优势互补。”本间哲朗说。

 
袁隆平杂交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袁隆平杂交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长沙11月2日电(记者白田田、周勉)11月2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灾情的多重冲击下,这样的测产结果来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看到一大片稻子长得这么整齐、这么诱人,大家都在称赞,也为袁隆平团队的创新成果感到骄傲。”
 
  2日上午,位于清竹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试验示范基地,绵绵阴雨没有挡住人们收获的热情。3个地块同时开始机械收割,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位院士、专家在现场参与了测产。
 
  经测产专家组评定,晚稻品种“叁优一号”亩产为911.7公斤。在此之前,同一基地种植的早稻品种亩产为619.06公斤。这意味着双季亩产达到1530.76公斤,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
 
  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90岁的袁隆平院士与测产现场进行了5G视频连线。袁隆平说:“3000斤意味着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
 
  据了解,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被袁隆平看作是突破亩产“天花板”的关键。专家认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基因强大”,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烛说,今年南方水稻产区遭遇极端低温寡照天气,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表现相对稳定,经受住了考验。
 
显示第三代杂交稻契合实际生产
 
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30.76公斤,比数字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次测产充分展示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更加契合实际生产的特点,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应对极端天气 它表现优异


 
  去年10月,在同样的地块,这次测产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叁优一号”取得了亩产1046.3公斤的成绩。当时,这位“尖子生”是以单季晚稻的身份“应考”,而今天它首次作为双季晚稻的亩产成绩尽管“只有”911.7公斤,却更显难得。
 
  首先,“叁优一号”作为双季晚稻的生长期比单季晚稻少了一周。“这就像一个学生在考前减少了复习时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玉烛介绍,双季晚稻的实际亩产要想突破700公斤是很难的,目前普通农民种植一般品种每亩能够产出550公斤已是顶尖水平。
 
  其次,今年南方普遍遭遇的极端低温寡照天气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衡南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李秋生介绍,他们对比气象数据发现,在水稻生长最关键的时期,去年测产地块的有效光照是187.8小时,而今年只有43.85小时。累积温度方面,今年9月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超过60摄氏度。
 
  “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是第三代杂交水稻相比前两代普遍具备的优势,这也是这次测产在极端天气的不利条件下,还能够突破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关键原因。”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说。
 
让农民轻松种田 它令人放心


 
  把专家在试验田种出来的产量最大程度地搬到农民的生产田,是袁隆平团队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普通农民能不能轻松驾驭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出来的产量会不会大打折扣?
 
  清竹村农户陈太佳是试验田的具体负责人,他最有发言权。陈太佳告诉记者,尽管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给了他一份技术方案,但施肥打药、田间管理都是他自己组织人员实施。“试验田的用肥量比我们平时种田多不了太多,而且肥料都是我去镇上的农资店买的。”陈太佳介绍,说起种田的水平,自己在全村顶多算中等偏上。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说,从播种到收获,他们只去过试验田2次,这和过去有专门团队长期驻地指导完全不同。“第三代杂交水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了杂交优势,它本身的旺盛生命力能够为农民节省成本和精力。”李建武说。
 
  “清竹村的种植环境并不特别,海拔不到一百米,我们也没有对水稻特殊照顾,整个过程与普通农民正常种植差别不大。”李秋生说。
 
保障粮食安全 它值得期待


 
  普通老百姓或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一季亩产量早就突破了1000公斤,把它们种两季不就超过2000公斤了吗?为何还要攻关双季亩产1500公斤?
 
  “首先,目前亩产突破1000公斤的品种,都是一季稻,也叫中稻。从我国水稻产区的普遍实际和栽培模式来说,同一块耕地,种了一季稻就无法再种双季稻。”李新奇介绍,分开比,中稻产量一般都比早稻和晚稻高,但合在一起比,中稻产量又高不过早稻加晚稻之和。
 
  “过去我们常说‘吨粮田’,指的是双季亩产达到1吨,这个早就在农民的生产田里实现了,但1.5吨还从未实现过,因此这次测产结果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李新奇说。
 
  “实际上,这次测产的早稻品种并不是第三代杂交水稻,只是普通的杂交水稻,只有作为晚稻的‘叁优一号’才是。”张玉烛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从去年才进入大田试验,目前暂时没有选育出适合早稻种植的品种。我们会一步步按照袁隆平院士设计的思路来推进研究,很快就能选育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早稻品种。”
 
  “袁老师每次制定的目标都很高,需要我们‘跳起来’才能够得着。除了尽快培育出早稻品种,目前关于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轻简化栽培、减肥减药不减产等研究都在同步进行。”张玉烛说:“只有我们跳得越高,国家粮食安全才会越牢。”
 
    (记者周勉、白田田)     新华社长沙11月2日电
 
国办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国办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规划》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规划》部署了5项战略任务: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二是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四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使用环境。五是深化开放合作。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深化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规划》要求,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优胜劣汰,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服务等措施,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规划》强调,要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地方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部门任务分工,抓紧抓实抓细规划落实工作。

 
深圳科创条例施行激励科研人员创新
深圳科创条例施行  激励科研人员创新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深圳11月2日电(记者李晓玲)《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1日起施行,这是覆盖科技创新全生态链的地方性法规。结合深圳实际,该条例做出不少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的制度设计。
 
  为提升深圳原始创新能力,条例以立法形式固定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比例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资金“活水”。
 
  条例对科技人员的激励由“先转化后奖励”调整为“先赋权后转化”,以立法形式规定,主要利用财政性资金取得职务科技成果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并约定“所有权按份共有的,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持有的份额不低于70%;赋予长期使用权的,期限不得少于10年”。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晓东表示,通过赋权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收益和奖励前置到转化前,有利于激励科技人员发明创造更具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质量,从而更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同股不同权”也是条例的亮点之一。条例在股权设置中做出重大创新,允许在深注册的企业实施“同股不同权”制度,并允许这类设置特别表决权的公司通过证券机构上市交易。
 
  条例还明确要求科技创新活动应当恪守伦理准则,规定涉及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或者对社会、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科技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当在立项前提交科研伦理承诺书;从事健康相关研究或者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相应的科研伦理委员会,履行科研伦理监督管理责任。
 
每月靠房子能拿数万元养老金?骗! 多地出现借以房养老概念进行非法集资或者转移老年人房产的案件
每月靠房子能拿数万元养老金?骗!
多地出现借以房养老概念进行非法集资或者转移老年人房产的案件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张超、王淑娟)“每月靠房子能拿到数万元养老金”的承诺,很可能是一场骗局。57岁的北京冯女士现在面临失去一套房子的危险,令她陷入困境的,是打着以房养老旗号的理财骗局。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北京、广东、河南等多地出现了借以房养老概念进行非法集资或者转移老年人房产的案件,受害者损失惨重。

多地出现老人陷以房养老理财陷阱案件


  10月30日,北京的冯女士收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书。她或将背上超过560万元的债务,或将失去一套房子。

  2019年3月,冯女士在北京利合济民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房产理财项目。实际交易路径是:冯女士与高某签订一份560万元的借款合同,约定月利率为1.5%,由利合济民代为支付给高某;公司将冯女士的自有住房抵押给高某。

  冯女士收到560万元后立即转账给利合济民董事长何宁个人账户,再与利合济民签订理财合同。利合济民的业务员宣称,冯女士可享有以房养老的收益,担保年化收益率为4.5%,即每月2.1万元。

  冯女士收到几个月的理财收益后,利合济民资金链断裂。2019年9月,利合济民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调查,何宁等人被逮捕。高某到仲裁机构主张冯女士的房产权利。仲裁机构没有看到高某与利合济民的理财合同,认为这是冯女士与高某的个人借贷纠纷,支持了高某。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仅北京地区在利合济民、中安民生、普伴金服等平台上,陷入涉房理财陷阱的房主就超3000人,且大都为老人。

  2019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侦破中安民生养老服务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及投资人上千人。中安民生71人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类似的案件在全国多地发生。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发现,广东、河南、河北等省份均有涉以房养老理财骗局案件。

拉大旗、设圈套诱导老人签危险合同


  以房养老理财骗局的基本套路是:忽悠老人将房子抵押换钱,投进所谓以房养老项目,宣称每月能拿数万元养老金。老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公司,最初每月能收到高额回报,但没过多久,公司失联、老板跑路,老人“钱房两空”。

  为什么这样的套路能屡屡得手?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公司打着国家政策的旗号迷惑老年人。记者拿到的一份利合济民宣传单上写着“响应国家号召,实现以房养老、以房养家的终极目的”。中安民生向老人们兜售所谓以房养老产品,也是打着国家政策鼓励的旗号,宣称“以房养老是政府大力扶持的产业”。

  有的公司拉大旗作虎皮,以权威机构名义蒙骗老人。例如自称与民政部、全国老龄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就是中安民生吸引老年人投资的一块招牌。该公司还开设了大型实体门店,号称是和官方机构合作共建的养老服务大厅,声称有国家基金托底,营造业务合规的假象。

  这类公司不仅以高额利息为诱导,还以免费旅游、免费“名师”上课、答谢会等名义诱骗老人参加。有的公司还开设餐厅,成为会员的老人可享受低价早餐、午餐。在此过程中,公司人员再向老人灌输以房养老的种种好处。中安民生的案件中,不少老人就是在该公司组织的免费郊区旅游、“名师”讲课中被慢慢洗脑的。

  设计圈套诱骗老人签格式合同,是这类骗局的最险恶之处。这些公司往往不会明确告知老人是通过抵押房产借款进行理财,而是用“每月领取养老金”等说辞进行忽悠,使老人深信“房屋抵押只是走形式”。

  警惕收益特别高、看不懂的项目,合规以房养老产品有待升级


  业内专家介绍,真正的以房养老又称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指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或商业银行,但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或商业银行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2014年7月,原保监会正式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2018年7月,试点扩大到全国范围开展。不过,保险版以房养老的推行却市场遇冷。目前,市面上只有幸福人寿和人保寿险的两款产品,且参与者寥寥。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天坛人民法庭法官助理姜宁表示,以房养老理财骗局针对的主要是法律风险意识低、资产价值高、对养老服务有刚性需求的老年人群体。

  姜宁说,合规以房养老的开展主体为商业银行或正规保险机构,除这两类主体外,其他养老公司、服务机构开展的以房养老项目,建议老年人一概不要参与。

  北京雷石律师事务所律师曹志杰表示,对一些收益特别高、看不懂、不清楚钱给谁用、交钱变成合伙人的投资项目,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了,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公安机关报案,做到及时止损,绝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专家建议,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治理,形成监管合力,加大对以房养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认为,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模式,目前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以房养老的产品设计主要优先满足高龄老人、失独孤寡老人、低收入家庭老人的养老需求,产品品种和业务覆盖范围未来有待升级。

 
绍兴: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惠企利民
绍兴: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惠企利民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10月31日,在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村民在为民服务中心办理医保业务。
 
 
▲11月1日,在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企业主在办理工商审批业务。
 
 
▲10月31日,居民在绍兴市诸暨市政务服务大厅内的公安综合自助服务体验区办理身份证业务。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围绕惠企利民不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2018年12月,绍兴市成立政务服务办公室,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成立各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所有行政审批部门集成办公,将数据联通共享,居民拿着身份证便可“一证一地一次性”办理各类别行政审批业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              新华社记者刘勇贞摄影报道
 
    
 
  
 
  
2+86,一个不简单的生态养猪“共同体” 重庆万州以工业化思维探索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2+86,一个不简单的生态养猪“共同体”
重庆万州以工业化思维探索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重庆11月2日电(记者李勇、陈国洲)2+86,看似简单的数学题,背后却是一个复杂的工业化生态养猪“共同体”。

  在重庆万州,2家业内知名的农业生物企业和当地86个养猪合作社,在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技术支持、统一饲料供应、统一市场开拓下,结成了一个让多方获利的“共同体”。记者近日深入万州多个村镇采访发现,这正是当地一直在探索的如何用工业化发展模式,让农业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

这个养猪“共同体”有多大


  降温水帘、自动喂食管道、步履式刮粪机、24小时室内环境采集检测……即将完工的万州区龙沙镇马岩猪场处处透露出工业化车间的气息。

  “我这里就近招聘了14名工人,建成后年出栏1.2万头生猪,带动周边5个村集体经济、40多户贫困户入股。”猪场负责人郎三奎说。

  2018年,万州区先后引进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奇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大生猪养殖和技术服务公司,投资25亿元,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在农村建设86个标准化生态养猪场,形成年出栏100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产业。

  “目前,生态养猪项目已覆盖万州38个乡镇街道,带动2000多人直接就业,140个村集体合作社获得收益,近万名农民受益。”万州区农业农村委调研员陈蓉说,通过大企业引领,为乡村产业发展聚集了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川东片区总经理彭鹏说,从饲料生产、仔猪供应,到防疫把控、管理标准、深加工销售,做到全过程把控,最终实现一块猪肉由谁生产、猪吃的什么料等等,都可精准溯源。

  工业化生产模式,聚拢了生态养猪产业链上更多“共同体”。据了解,目前,围绕百万头生猪养殖,一个年产50万吨饲料基地正在万州经开区开工新建,德康公司后续200万头生猪屠宰暨食品深加工项目正在推进。待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160亿元。

生态养猪链是怎么拉长的


  “养了20多年猪,从没见过不用冲洗的猪场。”面对今年初完成标准化改造后投产的新猪场,万州优农益家家庭农场总经理向成兵高兴地说,现在他这里的猪过上了“吃益生菌、睡弹簧床、喝中药保健”的“幸福生活”,技术创新拉长了生态养猪产业链。

  向成兵说,造成养猪面源污染大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用大量水冲洗猪圈,废水夹杂粪便难以处理,猪生活在潮湿环境中也容易生病。万州区引进广西奇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养殖技术,将圈舍地板改为有弹性的碳钢“网床”,排到楼下的粪便不用水冲,而是通过自动刮粪器统一收纳到圈舍外,与秸秆、益生菌等深度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与此同时,猪饲料中添加了益生菌和“治未病”的中药材,不但有利于充分消化、少排便多吸收,而且替代了抗生素,实现了绿色无公害。

  “新技术在破解养猪环境污染难题的同时,催生出益生菌饲料、中药添加饲料等新产业,纵向拉长了产业链,横向支持了种养循环等其他产业。”陈蓉说。

  深秋时节,万州区甘宁镇南浦西苑玫瑰香橙种植园里,碧绿丛中挂满沉甸甸的果实,引得众多客人前来采摘。“玫瑰香橙之所以甘甜味美,得益于有机肥。”种植园负责人杨波说,过去猪场产生的粪肥因含水率过高无法远距离运输和储存,很难真正实现种养结合。新技术将猪场粪肥变成干料,解决了粪肥循环利用难题。据了解,万州100万头生猪每年可产生约25万吨有机肥,可替代50万亩土地使用化肥。

多方受益,潜力还在释放


  不久前,在万州区长岭镇安溪村,生态猪养殖产业进行了首次分红。“入股5万元,这次分红拿了4000元。”贫困户杨祖财领到了分红股金。

  安溪村党总支书记张健介绍,当地牧润养殖场与6个村居、24户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一个村居投资40万元入股,每年能固定分红5万元,以此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每户入股5万元,每年可增收4000元;另外,猪场还常年就近解决农民工务工10人,人均年务工收入2.5万元以上。

  张健说,过去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没有能力发展乡村公益事业。通过入股生态养猪业,村集体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龙头企业获利,养殖户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分红,真正实现了多方受益。”陈蓉说。

  10月26日,德康公司与德国综合肉类食品屠宰加工企业通内斯集团签约,全面打造欧盟标准食品、加快生猪养殖屠宰和深加工的全球布局。

  “将来万州养殖的生猪经过深加工后,会销售到欧洲市场。”彭鹏说,依靠龙头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乡村产业获得了稳定可靠的市场,生态养猪产业链的潜力还在持续释放。

 
广东博罗:文明实践让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广东博罗:文明实践让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广州11月2日电(记者丁乐)徜徉在乡村书吧、欣赏百幅壁画、憩于客栈茶座、嬉于文化部落……近期以来,以文明实践为契机,老村实现新梦想,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观背村成为众多游客打卡的“网红村”。

  在博罗县,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一批环境脏乱、发展乏力的“问题村”蜕变为整洁宜居、产业振兴的美丽乡村。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博罗县的美丽乡村吸睛无数,全县接待游客105万多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近6亿元。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批试点县之一,博罗县已经建成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8个、实践站378个,“以此阵地网络,调动政府、志愿者、企业等各方资源,老百姓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做什么,需求就是最大的方向。”博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建光说。

  乡风清,产业盛。博罗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开展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统筹乡村产业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切实增加村民收入,大大提升获得感。

  在博罗县石坝镇三嘉村,三嘉村党总支书记周元赐从江西引入白莲种植。如今,百亩荷塘盛开时吸引游人如织。长期在外打工的曾伟青辞职返乡,通过加工莲子,每月创收近5000元;惠州城区市民朱理伦也被吸引来此创业,养殖小龙虾,开起了小店和民宿。紧邻的广场上,村民唱响了“白莲开,三嘉村人民生活好精彩”的新民谣。

  周元赐介绍,村里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联合邻村打造千亩莲子生产基地,将“莲花经济”从种植业延伸至服务业,发展民宿、餐饮等业态。

  村落间互帮互助,也互学互鉴。看到泰美镇三径村的金银花示范种植基地的热闹劲儿,石坝镇龙口村党支部书记陈星球经过走访、论证,最终决定也在本村试种30亩连片金银花。

  种下金银花,遍地生“金银”。到2020年年底,博罗县10个镇预计将完成金银花的示范种植3000亩,到明年还将扩大种植面积,进而开发各类金银花产品,致力于将产业做强做大。

  人人有脱贫门路,户户有增收项目。博罗县的罗浮山脚下,依山而建的客家婆景区越来越旺,景区项目负责人李国强说:“通过创新融合,我们致力于打造客家文化体验与传播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践行科学理论助力乡村振兴。”规模化量产的豆花产品仅供罗浮山附近的直销店铺就辐射近400家,香甜的客家婆豆腐花已成为当地村民的红火营生。

 
黄河“孤岛”脱贫了
黄河“孤岛”脱贫了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太原电(记者吕梦琦、解园)尽管四面环水,出入都需乘船,但山西河曲娘娘滩村87岁的李顺奇仍然坚持住在这个黄河“孤岛”上。两个月前,普查人员进村重新核查了他的脱贫信息,一切都符合脱贫标准。

  娘娘滩位于黄河中央,大小约300亩,最多时居住着120多人,村民全部姓“李”。去年,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虽受疫情影响,但今年没有返贫风险。

  历史上,这里曾是有名的“纤夫村”。由于耕地稀少,村民们大多外出跑船拉纤,到上游拉煤炭等。

  “这是老天爷给的生计。”1933年出生的李顺奇说,以前除了种地,娘娘滩只有这条活路。

  种地相对安稳。娘娘滩号称耕地有996亩,实际上并没有定数。因为地大部分是“滩皮地”,黄河一发大水,亩数就减少,水势退去,河滩重新露出来,地又多一些。

  李顺奇说,滩皮地费力不高产,下地干活,人和骡子都得坐船,几百米远也得带一天干粮,亩产却只有几百斤。

  “搬船汉的饭,拿命换。”种地吃不饱,村民们只能冒险去跑船。

  这是个又累又危险的职业,也曾经是黄河两岸几千年抹不掉的贫穷符号。一条木船载重几十吨,四五个人要把身体弓成“问号”,一路拉到包头,甚至更远的银川,装上货物再顺流而回。

  无论种地还是跑船,都抖不掉祖辈相传的穷日子。1980年一场凌汛迫使大多数村民搬上岸,跑船也逐渐退出历史,但村里没有别的产业,村民们越过越穷。

  “是精准扶贫救了娘娘滩。”娘娘滩村村主任李占春说,2014年村里识别出贫困人口19户38人,各种扶贫政策相继落地,3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

  李顺奇就是个最生动的例子。过去,他在黄河里跑了20多年船也没摆脱掉贫穷,现在终于靠兜底脱了贫。他和老伴都享受低保、养老金和高龄补贴,加起来一年有1.7万元。去年,他住院花了5000多元,受惠于医疗扶贫政策,最终只掏了不到300元,因病返贫成为过去。

  “现在日子好了,大米、白面吃都吃不完,逢年过节扶贫工作队还上门送慰问品。”李顺奇说。

  51岁的李欢明一家靠生态扶贫和金融扶贫摆脱了穷日子。现在,他当上了护林员,当地政府还帮他贷款5万元入股了一家酒厂,每年加起来能增收11800元。他说,自己原来想打工找不到活儿,现在一年到头闲不住。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脱贫之后,娘娘滩村仍然享受着各种扶贫政策,努力巩固脱贫成果。

  河曲县扶贫办主任许旺全说,河曲县2018年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扶贫工作始终没有松劲,今年生态扶贫预计产生劳务费1638万元,光伏扶贫收益4000多万元,全县所有脱贫户都有帮扶办法。

  “脱贫只是幸福的新起点,现在农村道路四通八达,高速路也修到了县城边,移民新村更有活力,农民脱贫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许旺全说。

 
兰万元圆了“万元梦”
兰万元圆了“万元梦”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万元,你现在一年收入能过10万元吧?”到兰万元家牛棚里看过的人常会这样问他。起初,他还会掰着指头算账,别人问得多了,他的回答也变得简单:“能成!”

  牛棚里膘肥体壮的20多头牛,是兰万元答话的底气。而就在几年前,他家还是另一番光景。

  1953年,兰万元出生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杨河乡串河村。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父母平时随口叫他“圆”,叫得久了,就成了他的小名。

  该上小学时,这家人犯了愁。上学要有大名,可兰万元的父母不识字,起不出像样的名字。入学那天,负责给他登记的老师为此挠头。

  “算起来你是‘万’字辈,小名又叫‘圆’,大名就叫个‘兰万元’吧。”老师想了半天,把这三个字写在了本上。

  兰万元生活的山村地处宁夏西海固地区,这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一度有“苦瘠甲天下”之称。在兰万元的记忆里,幼年时难得吃一次饱饭,也因为生活艰难,他小学二年级便辍了学。

  上世纪80年代初,串河村实施包产到户,已经成家的兰万元分到十几亩地。夫妻俩都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尽管土地贫瘠,忙活一年也能攒够全家人的口粮。

  改革开放不久,“万元户”成了串河村街谈巷议的热词,仿佛一夜之间,兰万元的名字变得“响亮”起来。

  “村里人夸我名字起得好。那时候虽然能吃饱饭,但大伙家里光景和万元户根本沾不上边。一年吃穿下来,谁兜里还能剩下几块钱?嘴上说说也就算了。”兰万元说。

  兰万元有时想,自己也就名字起得好。

  孩子们一点点被拉扯大,由于经济条件差,兰万元的儿子兰金荣也没上过几年学。一直以种地和打工为生的这家人,在并不富裕的串河村里,生活水平也是倒着数。

  2014年,兰万元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扶贫干部来了,仔细考察后告诉他:要想富,多养牛。

  兰万元小声嘀咕道:养牛吃苦咱不怕,可买母牛、盖牛棚、买饲草哪样不要钱,这些本钱从哪来?

  真正撸起袖子,兰万元发现之前想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紧跟而来,买牛没钱,政府帮助协调扶贫贷款;盖牛棚没钱,政府给补贴。

  “咱自己也是会想办法的人,没有饲草,我就把家里十几亩地全种成了青贮玉米。”兰万元说。

  母牛下了牛犊,母牛犊长大了又下牛犊,到了2017年,兰万元家的小牛棚就装不下了。这一年,他在院子菜园后头建起个大牛棚,还把在外务工的儿子也叫回了家。

  “养牛比打工挣得多,为啥还要出去?”兰金荣说,父亲和自己没怎么上过学,这是两代人的遗憾,所以他拼了命地想让孩子们好好读书。如今,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大学生,手头也没之前那么紧了。

  前不久,兰万元从牛棚牵出了2头牛,“换”回了近5万元。“孙子们一年学费高低也超不过这一头牛,现在家里用大钱就卖大牛,用小钱就卖小牛。”兰万元抬手指向一头半大的牛犊说。

  兰万元家日子越过越好并非个例。串河村村委会主任马富财说,如今大多数村民已靠养牛致富,去年,村里还牵头成立了养牛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以更好地带动村民增收。“现在村里一户人养十几头牛已经不是啥稀罕事。”马富财说。

  独处的时候,兰万元常会琢磨:按照这几年的势头,再过两三年,家里牛就会超过50头,全家收入估计会再翻一番。

  “到时候饲草怕是又不够用了,得再流转些土地种青贮玉米。”兰万元笑着说。

    (记者何晨阳、靳赫)

     新华社银川11月2日电

 
昔日贫困户,今日女“羊倌”
昔日贫困户,今日女“羊倌”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10月30日,杨珍赶着羊群进山。

  今年29岁的杨珍,是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脱贫户。几年前,因老人患病,丈夫无法上班,家中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看,杨珍一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

  2017年,闽侯县、大湖乡两级帮扶干部主动上门,结合杨珍家庭情况及发展养殖的意向,决定对她实施产业扶贫。杨珍所在的大湖乡大湖村荒山多、野草多,适合养羊。在第一帮扶责任人的积极对接下,杨珍前往羊场学习养羊技术。2018年3月,杨珍领到1万元扶贫资金后建起羊圈。随后,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也及时到位,杨珍买来30多只羊羔,踏上养羊脱贫路。

  为解决养羊的技术问题,县乡各级农业畜牧部门技术人员定期上门对杨珍进行技术指导和帮扶。得知杨珍家的羊场因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县农业局还多方联系种羊基地,选取优质种羊,并专程送羊上门。

  几年间,杨珍的身份从贫困户变成脱贫户,又成为远近闻名的女“羊倌”。在她的带动下,养羊产业成为大湖乡的脱贫致富特色产业。目前,该乡养羊脱贫户有7户,养殖总数达500多只。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火红中国结,红火脱贫路 “中国结艺之乡”山东郯城红花镇的脱贫实践
火红中国结,红火脱贫路
“中国结艺之乡”山东郯城红花镇的脱贫实践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济南电(记者栗建昌、张志龙、贾云鹏)穿、绕、挑、压,红丝绳在姚成云手里腾挪跳跃,说笑间,一个透着喜庆的中国结部件逐渐成形。在她旁边,几十个编织女工坐在马扎上,同样飞针走线,忙碌而有序。

  走进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的轩然工艺品厂,生产车间内一派热闹红火,各种中国结的部件,堆放在女工身旁。数百种花色品种的中国结,正是从她们的手中流向全球。

  小小中国结,增收脱贫大产业。姚成云是附近的姚马村村民,家里种着9亩地,丈夫在外地打工,她既要照看老人孩子,又要在农忙时节管理田地。

  “俺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再说在家门口上班,啥活也不耽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姚成云边忙着干活边说,笑脸透着幸福。

  红花镇七万多人口中,有两万余人从事中国结相关产业。火红的中国结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位于鲁苏两省交界的红花镇,素有“中国结艺之乡”的美誉。中国结编织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拥有600多个花色品种,并不断推陈出新,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国结生产基地。

  南有义乌、北有临沂,依托这两个小商品批发市场,这里的中国结不仅畅销国内,还销往美国、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70%左右,年产值达12亿元以上。

  记者在轩然工艺品厂样品室看到,房间四壁挂满了数百款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中国结,炫目的中国红配上创意独特的图案和长长的流苏,让人目不暇接。

  来自义乌、西安、武汉、银川等地的客商,有的在查看样品,有的在选购订货。工厂负责人王廷祥说:“我们有专门的设计团队,不断推出新品。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正开足马力备货。”

  已与工厂合作20多年的义乌客商许正信告诉记者,他每年都要来这里集中采购一两次,同时探讨交流市场信息和发展方向,实现合作共赢。

  “这里当初是我的委托加工点,后来逐步发展壮大,品种多、样式全,这次来又订购了几百万元的货品。”

  红花镇镇长赵安宁介绍,当地聚集了几百家中国结加工制作销售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20多家。在这些企业带动下,全镇形成了30余个中国结编织专业村,有6000余户编织专业户。

  中国结编织劳动强度小、可分散加工、集中组装,当地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为贫困户设专岗、送料上门再回收等多种途径,已带动130余户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稳定脱贫。

  渠沟村贫困户房绍粉因家人患病而致贫,除照顾家人外,她只要有空就会来福来祥工艺品厂编织中国结,一个月能收入500元左右。

  “我年纪大点,能做的活有限,虽然挣得少点,但也能补贴家用。再说做这个手艺一点也不累,还可以和好几个老姐妹一起说说话,不闷得慌。”房绍粉说。

  红花镇扶贫办主任柏慧介绍说,他们有意识引导当地企业为贫困户送原料、送编织样式、送生产技术、统一上门收购销售,让近百名年老体弱的贫困群众轻松实现了居家就业,找到了脱贫门路。

  院南村贫困户郑怀玲患有肢体二级残疾,行动不便。经过简单的技术培训后,现在她每天在家做着盘绳、穿针、搭线等简单的活,不仅丰富了生活,也增加了收入。

  她说:“平时闲着没事,就在家里做一些中国结配件。这活儿干着轻松又喜庆,一年能挣六七千元。”

  赵安宁说,镇里还依托200多家中国结电商企业,搭建电商服务平台,为贫困群众编织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编织品,开通专门销售渠道,提供免费代销服务,进一步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梳起“帆船头”传承妈祖文化
梳起“帆船头”传承妈祖文化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 化
 
 
  10月31日拍摄的湄洲女发髻技艺表演现场。       新华社记者褚萌萌摄
 
 
  新华社福州11月2日电(记者褚萌萌、余俊杰)对于近日在家乡福建莆田湄洲岛举行的一年一度湄洲女发髻技艺表演,11岁的小小湄洲女林涵熙期待已久。今年她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向乡亲和游客们好好展现一下自己梳妈祖髻的手艺。
 
  在第五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期间举行的这场演出中,不到一个小时,在湄洲第一中心小学读六年级的林涵熙,就为同校的一年级小妹妹梳好了一个状似帆船的妈祖髻,领先于现场很多小伙伴。
 
  妈祖髻是妈祖故里湄洲岛当地女性的传统发髻,相传为妈祖所设计,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发髻也称为“帆船头”,所谓“盘发为海,插簪为桨,青丝做缆,竖髻做帆”,寓意一帆风顺。从古至今,当地女性通过这样装扮自己,来为向海谋生的亲人祈福。
 
  两年多前,林涵熙听说学校和少年宫合办了妈祖髻兴趣班,便兴致勃勃地让妈妈给自己报了名。“我们湄洲岛有很多特色,我也想亲身体验体验。”林涵熙说,每周她都会专门上一两次课,平时做完作业后也会经常练习。
 
  对于女儿这个“复古”的爱好,妈妈魏兰和表示“很开心”。“我奶奶这一辈人都会梳妈祖髻,但是到我这一辈,会梳的人就不多了。”魏兰和惋惜地说。
 
  妈祖髻技艺复杂,熟练者也需至少半小时完成,因此一度不再流行,甚至少有年轻人掌握个中要领。近年来,当地通过在学校开办兴趣班等形式,推动这种传统技艺在年轻女孩中传承。此次活动的30余位表演者中,大多是当地中小学生。
 
  率队参加表演的莆田妈祖中学团委书记郑丽娥介绍,两年前该校成立了妈祖髻社团,邀请妈祖祖庙的工作人员来教授技法,目前社团已有20余名成员,学生们都很开心能够参与其中。
 
  莆田妈祖中学校长曾亚林说,希望以学习妈祖髻为契机,让孩子们体会“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培养更为文明的言行举止。该校还编写了《澎湃的新信仰》《走进妈祖》等多册校本教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妈祖文化。
 
  “看到越来越多后辈人会梳妈祖髻了,外婆也很开心的。”家住湄洲岛东蔡村的高秀金说。她的外婆蔡秋莲今年77岁,是此次年龄最大的表演者,且已经连续三年参演了。每年村里组织报名参演,梳得一手好发髻的蔡秋莲总是主动请缨。
 
  “对于我外婆这代人来说,梳妈祖髻就是日常,好像一天不梳就没法出门似的,甚至连睡觉也不拆。”高秀金说,此次作为外婆的模特,当外婆在舞台上给自己梳头时,她竟感动得红了眼眶。“我当时就觉得,一定要学会,以后自己来表演。”高秀金说。
 
  妈祖原名林默,是北宋时期莆田的一位女子,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死后由乡亲于湄洲岛上立庙奉祀。千百年来,这位海内外华人的“海上女神”,给予航海者战胜灾难、开拓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逢年过节,湄洲岛女性都会穿上海蓝衫、红黑裤的妈祖服,梳起妈祖髻,身体力行地传承妈祖文化。
 
  林涵熙正是其中的一名小小传承者。一开始,她让妈妈当模特,给妈妈梳头作为练习;后来梳得熟练了,她还教会了妈妈。“我特意买了头模,就为了跟她学呢。”魏兰和说,“等涵熙四岁的妹妹长大点,我也会带她去学梳妈祖髻。”
 
福州台湾会馆复建揭牌将打造两岸交流新平台
福州台湾会馆复建揭牌将打造两岸交流新平台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 化
 
  据新华社福州11月1日电(记者许雪毅)福州台湾会馆1日复建揭牌,其前身是清末专供台湾士子来榕参加科举考试的栖息之所,未来将打造成两岸交流新平台。

  福州台湾会馆位于福州三坊七巷黄巷51号,建筑总面积1611平方米,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中山路原贡院附近,1883年由晚清分巡台湾道刘璈倡建,并于1884年建成。时代变迁之下,两郡试馆原址已不存。

  福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晔表示,福州市2018年择现址复建台湾会馆。福州台湾会馆是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历史见证,是沟通、联谊、服务、团结广大台胞,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台胞之家。

  据介绍,台湾会馆分为历史主题展区、当代专题展区、交流活动区、配套功能区等四个区域,具有展示收藏、联谊联络、合作互动、学习交流和学术研究等多种功能。

  会馆复建得到台湾同胞大力支持。2019年7月,“福州市传统文化交流访问团”赴台考察调研会馆复建工作,收集文物史料,并与岛内有关社团和人士座谈。当年12月,台湾雾峰林家后人林光辉专程来榕捐赠珍贵文献史料和实物。

 
“思归之岛”受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思归之岛”受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 化
 
  据新华社杭州11月1日电(记者赵博、肖逸晨)“大陈岛是大陈台胞的‘思乡之岛’,大陈眷属的‘思亲之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思归之岛’。”11月1日,大陈岛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在浙江台州举行。伴随充满深情的开场词,200多位两岸嘉宾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

  大陈岛位于台州湾东南洋面,由上、下大陈和一江山等29个岛屿和83个海礁组成。1955年1月18日,华东军区部队发起了一江山岛战役。同年,国民党军队从大陈岛败退台湾,1万多名海岛居民集体迁徙至台湾。由此,大陈岛与台湾建立起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秋日里的大陈岛,海天辽阔、凉风习习。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浙江省副省长王文序等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石碑揭幕。

  据介绍,历经60多年,目前台湾岛内的大陈籍同胞有10多万人。“生活在岛内各个大陈新村的大陈籍后裔,普遍保留着大陈岛上的人文风俗和生活习惯,村民较多使用台州方言,村内建有渔师庙、天后宫等与大陈岛上同样的民间信仰场所。”大陈岛台胞文史馆工作人员说。

  台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大陈岛将为两岸同胞共忆历史、凝聚亲情、品味文化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湖北八家文化场馆齐聚“晒”古籍文献
湖北八家文化场馆齐聚“晒”古籍文献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 化
 
  新华社武汉11月1日电(记者喻珮)2020年度“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日前在位于武汉的湖北省图书馆举行,湖北省八家文化场馆的馆长“晒”出馆藏珍贵古籍文献,让读者近距离观赏古籍之美,体察文字背后的时代经历与历史智慧。

  本次活动以“传习经典,融古慧今”为主题,所展示的珍贵古籍有经学、小学类著作,有地理类、医学类著作,也有别集、诗文评著作,品类多样,内涵丰富。八家文化场馆馆长对本馆馆藏如数家珍,介绍古籍的著者、版本等各种信息,细数古籍背后的故事。

  据了解,八馆“晒出”的珍贵古籍文献,包括湖北省图书馆清抄本《尔雅正名》;湖北省博物馆《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和《烈士刘尧澄传》;武汉大学图书馆元明间刻本《新刊铜人针灸经》和《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康熙刻本《周易辨》;湖北大学图书馆明嘉靖刻本《增修诗话总龟》;襄阳市图书馆明嘉靖刻本《水经注》;荆州市图书馆明万历刻清印本《新刻张太岳先生诗文集》;黄冈市图书馆明隆庆刻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

  荆州市图书馆馆长孙品燕说,她带来的是该馆馆藏的《新刻张太岳先生诗文集四十七卷》基本保持了明代刻本的原貌。书上盖有“汉口特别市图书馆”“武汉图书馆赠”等印章,表明这部书在民国时期已经入藏图书馆,1949年以后通过馆际交流的方式入藏荆州市图书馆。

  “鄂图藏珍——湖北省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展”同步开展,本次展览展出湖北省图书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47部善本,包括清末民初学者黄侃批并跋、章炳麟跋的清抄本《尔雅正名》等在内的数部元代刻本、明清名家稿抄本、批校本首次公开亮相。

  湖北省图书馆馆长刘伟成说,与古籍展同期举办的还有古籍修复技艺互动活动,读者跟随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在一针一线的穿梭之间,亲身体验古籍修复的重点工序。希望借此吸引更多读者加入保护古籍、服务社会的行列。

 
刻刀善舞 匠心传承 浙江东阳木雕红木产业成长记
刻刀善舞 匠心传承
浙江东阳木雕红木产业成长记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 化
 
 
 
 
 
  ▲两图均为工作人员在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的创作室内雕刻作品(10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本报记者蒋彤
 

 
  “我要实现一个梦想,让东阳真正成为木雕红木之乡。”
 
  2018年的植树节,浙江省东阳市明堂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向荣为他的梦想表了一次决心——在东阳种活海南黄花梨。
 
  东阳从未有成功栽种海南黄花梨的先例,海南黄花梨是红木的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移栽至他处成活率低,成材后质地、花纹、香气也不同,只能长成普通黄花梨木。
 
  张向荣在东阳种下一株海南黄花梨,觉得“就是种下了东阳木雕红木产业传承与发展的希望”。
 
“百工之乡”闯出的产业


 
  历史上,东阳人多地少,面对紧张的人地关系,东阳人多发展副业谋生。据《东阳县志》,明清时期,手工业从家庭副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以建筑、竹编、木作泥瓦作及纺织为主的百工队伍,此为东阳“百工之乡”由来,也是东阳木雕红木产业“木上功夫”的“培土”。
 
  20世纪80年代,大批东阳木工南下做学徒。
 
  “改革开放让广东先富了起来,当时雕花工在东阳工资6元一天,在广东能有80-90元一天。”张向荣道出了东阳匠人南下的缘由。
 
  高工资意味着工厂能赚取高利润。改革开放的第一波红利之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更高的生活水平意味着更高品质的生活追求,许多生意人将眼光投向传统中式高档家具。广东、云南等木材原产地红木家具产业蒸蒸日上。
 
  东阳不是红木这类珍贵硬木的主产地,本地家具多为樟木材质。再加上雕工、木工多为生计外出打工,发展红木家具产业的商机并未成熟。但心灵手巧的东阳匠人“善舞”刻刀,把木质家具上的雕花工艺发展得炉火纯青。
 
  “改革开放以前,东阳木雕多以工艺品及箱柜家具外销。”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陆光正说,“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由外销转向内销,国内市场迅速打开,东阳木雕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世纪之交,东阳木雕的招牌逐渐打响,长三角区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南下打工的匠人敏锐“嗅”到了商机。大批木匠从各地回归东阳创办红木家具厂。
 
  1998年,以2000元的启动金,张向荣回东阳创办了向荣红木家具厂。此时的张向荣,在广东中山工厂做了10年的雕花工人。
 
  2008年,马海军创办了御乾堂宫廷红木家具厂。他15岁学木工技术,南下广东工厂钻研11年。20世纪90年代回东阳,先创业做胖大海梨膏糖,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7000万元,悉数投入红木产业。“当时,东阳红木家具产业已经起来了,我一开始就决定走高端产品路线。”马海军出手果断。
 
  世纪之交的十几年间,非红木产区的东阳在第一批匠人的努力下异军突起,涌现出一大批红木家具企业,依托东阳传统土壤培育出的大批雕工、木工以及历史悠久的精湛技艺,在全国红木家具产业中站住了脚。
 
新时代新“匠人”


 
  21世纪初,眼看着东阳红木家具产业逐渐发展,大家争相入市。一时间,红木家具小作坊、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6年,全市木雕红木企业有3000多家。”东阳市木雕红木家居产业发展局局长傅为民说,“其中有很多‘四无企业’、环保不达标企业。”
 
  为倒逼东阳木雕红木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东阳市政府大力推进环保整治,关停淘汰“四无企业”、环保不达标企业974家,拆除违章43万平方,全市木雕红木企业从3000多家压缩到目前的1336家。“规范市场是促进企业优化产能的助推力。”傅为民说。
 
  最迫切的转型需求来自产业内部。新的时代需要“新匠人”。
 
  2013年下半年开始,红木家具行业销售量下滑,此后整个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业内一部分企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扰乱市场秩序是消费不足的部分原因,而根本原因是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
 
  “红木家具市场消费不足与消费观念的变化有直接联系。”苏阳红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春飞说。
 
  传统红木家具多仿明清家具样式,工艺繁复,大气稳重,对中式大宅院来说恰到好处。而现代楼房户型大多小巧紧凑,空间有限,大而笨重的传统红木家具既不适用也不实用。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又多崇尚简约,繁复的雕花工艺也逐渐失去市场喜爱。如何让红木家具也能符合现代生活和审美需求是产业内部亟须解决的问题。
 
  吴春飞是“红创二代”,父亲是东阳红木家具产业的初创一代。东阳的“红创二代”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他们见证了父辈当时古典红木家具市场的繁荣,待接过手,市场风向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我现在追求的是有‘颜价比’的家具。”吴春飞将现代家具中的一些皮革、布料等材质与红木相结合,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发展当下开始流行的“新中式”红木家具风格。“创办‘东遇’‘南元’两个‘新中式’风格的新品牌,我就是为了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红木家具。”
 
  吴春飞紧跟市场风向,“不想被淘汰就要跟上市场的发展,智能科技在家具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引导我们开发一些智能化红木家具。”
 
  仍在木雕红木家具市场坚守的“红创一代”面临着时代变革更大的痛楚。“束缚我们的蚕茧我们得自己挣脱。”张向荣说,“时代发展快,观念改变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
 
  曾经赤手打天下的日子过去了。现在的企业,没有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就没有办法抓住市场瞬息万变的消费风向。想要走向更大的市场,必须建立更加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从市场调研、设计、生产到营销,我们在各环节建立了专业的团队。”张向荣说,“你看这张婴儿床,不用了可以变成一张书桌,让很多消费者眼前一亮。没有现在的管理体系,我们做不出这样的产品来。”
 
把“匠人精神”传给孩子


 
  “你对东阳木雕红木产业的未来乐观吗?”采访中,记者问张向荣。
 
  “我很有信心。”张向荣毫不迟疑,“我印象很深刻,有一个深圳的设计团队,成员都是90后,很年轻,来明堂考察之后改变了原先的设计方案。”
 
  “这让我看到年轻人也能理解红木家具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大有希望。”
 
  “文化”,采访中,多位受访者都提到过这个词。“文”,古同“纹”,指器物上的纹饰,日常器物上以图案纹饰的文化传统自古就有。“木寄情思,红木家具不仅仅是一件器物,每一处雕花、每一个线条,都有其文化意义。”明堂红木销售负责人叶飞说。
 
  有技术又有才思,这是东阳木雕红木产业的“匠人精神”,也是东阳木雕红木产业至今不衰的精神根源。
 
  2016年,东阳木雕小镇被列入全省第二批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集木雕艺术创意设计、生产销售、展示展览、休闲旅游、行业研讨、木材交易等功能于一体,引导产业聚集、文化传承。
 
  10月27日上午,东阳市六石小学的二年级孩子来到木雕小镇研学。在师傅的指导下,他们用砂纸磨平小块木板的棱角,体验木工的一些基本技能。
 
  “虽然是一些最简单的实践,孩子们在过程中也在慢慢理解东阳的‘匠人精神’,这也是传承。”六石小学二(4)班老师张敏超说。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成都开幕 以“抗疫”“脱贫”篇章讴歌时代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成都开幕
以“抗疫”“脱贫”篇章讴歌时代

( 2020-11-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 化
 
 
 
  ▲11月1日,演员在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上表演。   新华社记者张超群摄

  新华社成都11月1日电(记者任沁沁、张超群)第六届中国诗歌节1日在四川成都开幕,当晚举办的开幕文艺演出以“抗疫”诗篇、“脱贫”诗情、“天府”诗韵、“百年”诗魂四大篇章讴歌时代。

  本届诗歌节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将于7日在重庆闭幕。

  诗歌节期间,成都、重庆两地将举办诗歌论坛、诗歌采风交流创作、诗歌大讲堂、诗歌沙龙、诗歌快闪、民族管弦乐诗歌音乐朗诵会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四川省、重庆市还发布“诗歌之旅”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助推巴蜀文化和旅游走廊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表示,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一同举办,是落实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决策部署的务实之举,也是以文化繁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的务实之举。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发时代之先声、颂时代之精神。

  中国诗歌节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的诗歌艺术盛会,秉承“诗歌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办节宗旨,着力打造诗歌文化传承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