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特别报道

齐心协力携手前行 迎接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鼓舞各界共促发展繁荣
齐心协力携手前行 迎接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鼓舞各界共促发展繁荣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发出全球服务业开放合作的“中国倡议”。

  掷地有声的话语背后,是中国打造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的信心和决心,也彰显了以服务业开放合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共鸣。

  开放包容,在协同合作中营造发展新环境


  在本届服贸会上,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万家企业和机构、10万人报名参展参会。几天内,上百场活动将密集举办。

  “当前,全球范围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各国都面临着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克服重重困难,举办这样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就是要同大家携手努力、共克时艰,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说。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潜力所在。“习主席致辞中反复提到‘开放’‘合作’,向世界传达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与世界共谋发展的决心。”TüV莱茵大中华区政府关系部副总经理王欣欣说,开放合作是解决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第三方检测、检验、认证机构,该企业也见证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融入并助力全球经济发展的成就。

  开放的贸易环境、发达的电子商务、不断开设的自贸区……打造服贸会、进博会等各类新平台,中国不断致力于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出“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新举措。

  “开放包容带来发展红利,这些新举措将会给企业带来全新发展动力。作为扎根北京的企业,奇安信一直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领域积极布局。”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说,下一步集团会继续积累海外服务经验和能力,为全球服务贸易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服贸会唯一的主宾市,上海5日举办上海主题日活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华源表示,下一步上海市将以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为突破口,进一步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并充分用好服贸会、进博会等平台,加强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和海外市场开拓。

创新引领,在科技变革中培育发展新动能


  自主规划线路的无人驾驶清扫车、可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精准抓取的垃圾分类机器人、智能规划训练的下肢康复训练机……服贸会上,各种新科技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习主席在致辞中强调了创新引领的作用。对企业来说,创新就是生命力。”北京盛诺一家董事长蔡强说,企业自主开发了“全球临床专家智能匹配系统”,可实现医患之间的全球精准定位和匹配。

  “下一步,我们顺应服务贸易发展大势,将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设立医疗机构,搭建数字化远程会诊平台,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蔡强说。

  近年来,数字技术强势崛起,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疫情之下,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得到广泛应用。今年上半年,数字经济服务贸易实现逆势增长,也在悄然改变全球贸易格局。

  阿里巴巴全球化办公室秘书长宋君涛表示,危机中育新机,要抓住机遇,逆势增长。阿里巴巴全球化办公室创新试点跨境包裹进口监管模式,打造跨境数字清关平台,目前已在杭州、义乌、上海、威海口岸试运营,支持澳大利亚、北美、日韩等地海外商家线上线下全域小包裹跨境清关需求,让跨境贸易阳光化、规范化、便捷化。

互利共赢,在相互交融中拓展发展新局面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以诚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之计。”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经济发展之道。

  “中国服务贸易行业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说,中国正逐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外商愿意进入中国市场投资。中国现在正在打造的服贸会等各类平台,也为各国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合作契机。期待有更多这样的平台,促进中外经济合作共赢。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表示,在疫情影响下,全球经贸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提升,未来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以更大的开放和更好的合作,加快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宣布了扩大开放新举措。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表示,在新的政策红利激发下,北京必将积极打造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创新高地,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探索经验。

  “这些新举措,对国美这样的民营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美零售首席财务官方巍说,国美将抓住新机遇,积极构建一个线上线下双平台的科技零售生态圈,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升级。

  (记者樊曦、郁琼源、高敬、吉宁、刘高阳、屈凌燕、周蕊、孟盈如、赵宇飞)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遍身罗绮者,亦是养蚕人 云南偏远边疆村寨奔小康
遍身罗绮者,亦是养蚕人
云南偏远边疆村寨奔小康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中缅边境,万亩绿油油的桑树向阳生长,郁郁葱葱。

  49岁的景颇族汉子董跑约在桑田里忙碌着,他要把鲜嫩的桑叶及时收割下来,喂养蚕棚里的幼蚕。他种了大半辈子甘蔗、水稻,经历了吃不饱、穿不暖、住茅草房的苦日子,近三年种桑养蚕后,不仅收入翻番、吃穿不愁,还盖了新房、买了轿车。

  董跑约所在的云南省陇川县陇把镇曼崩村是一个景颇族村落,有农户52户2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69人。

  新中国成立前,董跑约的先辈们困居深山丛林中,以狩猎、刀耕火种为生,直到20世纪末才陆续搬到如今的曼崩村。

  董跑约告诉记者,搬出大山后,村民们在茅草房里熬了很长一段时期,直到2006年,在国家政策帮扶下,村民们才盖起土木结构的瓦房。2014年国家启动精准扶贫工程,村民们又陆续新建了砖房,实现“安居梦”。

  “最大的改变还是产业。”董跑约说,种水稻、玉米勉强够吃,赚不来钱。近年来,政府鼓励村民种桑养蚕,大家的收入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据陇把镇党委书记董桥相介绍,2017年以来,在上海市青浦区对口帮扶下,曼崩村陆续种植了500余亩桑树,连年大丰收,村民们迈入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曼崩村气候温和,田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种桑养蚕。“一开始并非所有村民都敢养蚕,大家怕白费工夫。”董桥相说,为了让群众吃下“定心丸”,激发大家的积极性,陇把镇党委政府派出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讲蚕桑产业扶持政策,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培训,手把手教会村民种桑养蚕。

  董跑约告诉记者,种桑养蚕第一年每亩桑叶可养殖一张蚕种,平均一张蚕种产茧45公斤,以最低价格每公斤36.8元计算,一张蚕种平均收入1656元;第二年起每亩可养殖两张蚕种,亩均收入3300元左右。今年他家种了16亩桑树,预计收入超过5万元。

  曼崩村家家户户参与到了种桑养蚕行列中。2019年底,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826元,成功脱贫出列。

  机器轰鸣,银丝穿梭……在距离曼崩村不远的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忙着拉丝引线,流水作业。仓库里,蚕丝被、蚕沙枕、丝绸套件等产品琳琅满目。

  景颇族妇女杨对玲每天在车间工作8小时,每月领工资3400元,加上每年3000元的土地租金,家里过上了幸福生活。“车间建在村寨边,上班就在家门口。”杨对玲说。

  “目前,公司正全力规划发展‘蚕茧-缫丝-织绸-印染-丝织品’产业链,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夯实产业根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公司董事长郑山洪说。

  蚕桑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还在持续。董桥相说,种桑养蚕后,群众每年须劳作8个月,且须精心照料,讲究卫生,这促使群众更加勤奋劳作,激发了群众求发展、勤劳动的内生动力。

  曼崩村“破茧成蝶”只是一个缩影。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陇川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将其打造成为推动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引擎。目前,全县种桑面积达5.1万亩,种桑农户5000余户,蚕桑产业总产值近5000万元。

  往事越千年。宋诗《蚕妇》有云:“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如今,董跑约家用上了蚕丝被、蚕沙枕等蚕丝制品,“遍身罗绮”已不是奢想。

    (记者字强、胡超)

   新华社昆明9月5日电

 
黄河之水 兰州之美 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见闻
黄河之水 兰州之美
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见闻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8月12日拍摄的黄河兰州段景象。  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新华社兰州9月5日电(记者任卫东、谭飞、张玉洁、任延昕、王朋)兰州,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在这个故称“金城”的甘肃省最大城市,人们对母亲河更有一份深情。通过对黄河水生态修复、两岸植绿添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持续发力,兰州水净、山青、城美、人乐的“城河相融”新局面正在逐步实现。

一河清水送下游


  兰州市域全境均属黄河流域,境内黄河干流150.7公里,300多万人依水而生。一年来,兰州在黄河水体健康方面积极发力。

  炎炎烈日下,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整改工程的项目经理马国丁忙前忙后,“工程进入扫尾阶段,26.23公里的主管道实现污水全收集。工程试运行一个多月来,水质达标。”

  雷坛河是黄河一级支流,沿河流域多为城乡接合部,黑臭水体问题一度突出。河堤上小管道、小裂隙留下的黑色印记,记录下黄河曾受的重负。目前,兰州市开展的8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

  为给黄河“减负”,兰州市在整治黑臭水体的同时,还启动了城区4个污水处理厂的扩能提标改造工作。记者在兰州市雁儿湾污水处理厂看到,经过物理、生物等多重处理,臭不可闻的城市污水重归清澈,汇流黄河。

  “提标改造后,排放标准将从一级B提升到一级A,雁儿湾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将提升到30万吨。”兰州市污水处理监管中心工作人员陈东说,城区4个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改造后,日处理污水能力将从60万吨提升至80万吨。

  今年,兰州市进行了三轮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应用让污染源难以遁形。“除了排查排污口数量外,我们还通过溯源、监测等方法实现对黄河的精准管理。”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邢力峰说。

  数据显示,黄河兰州段干支流主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出境水质综合评价连续4年稳定达到Ⅱ类。

  2019年底,兰州人期待已久的新水源地投运。工程设计年引水能力8.3亿立方米,现阶段取水量2.77亿立方米。

  黄河平,天下宁。8月21日,黄河兰州段迎来今年最大流量3640立方米每秒,堤防安全有保障。2015年起实施的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工程将在年内完工。工程新建及维修加固堤防、护坡护岸70余公里,有效提升了黄河兰州段的防洪能力。

  “过去兰州防洪压力大。现在明确了河道界限和管理保护范围,为黄河安澜奠定了基础。”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站长郭德军说。    

青山常在黄河畔


  沿着蜿蜒山路盘山而上,在海拔2000多米的兰州市榆中县北山深处,有一个被称为“陇上塞罕坝”的地方——贡井林场。这里土地瘠薄、气候恶劣,长了60多年的老杏树只有1米多高。三代千余人半个多世纪接力造林,创造出超过12万亩的绿色奇迹。

  场长火彦君还记得初来贡井林场时的情景。“山上几乎寸草不生,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地抓不住水,一下雨泥沙入河,山上越来越干,河里越来越浑。”

  北山脚下是黄河一级支流宛川河。这条曾能看到鱼的清澈河流,一度因大量采砂导致河床支离破碎。长流河成了季节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1959年,贡井林场成立,流域内垦荒植树、护岸固土的重任落在了林场职工肩上。

  “鱼鳞坑”救活了树。林场职工在山坡上逐层挖出一个一个大土坑。每逢下雨,土坑就成了储水池,远远看去就像鱼鳞一样层层叠叠。

  耐旱乔木与灌木交叉放入“鱼鳞坑”,扶正、填土、压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棵接着一棵。如今,宛川河流域内苗木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

  “山体绿化对宛川河和黄河的保护有明显作用。现在下雨不再形成地表径流,水体变清了,水量充足了。”榆中县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钱玉红介绍。

  去年4月,宛川河恢复四季长流。岸边芦苇荡荡,水鸟群群,一川清水向东注入黄河。

  黄河在兰州城区穿流,皋兰山和白塔山一南一北,夹河而立。由于自然植被稀疏,民间曾有“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的说法。

  为保护黄河沿岸水土,20世纪50年代,兰州市的干部职工背冰上山植树造林。2000年,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成立,黄河提水灌溉工程让苗木成活率持续提升。

  指挥部副指挥任智斌介绍,昔日荒芜的两山,如今绿化面积已达62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

  黄河养育了两山,两山也护卫着黄河。科研机构的评估数据显示,南北两山年均涵养水源近4000万立方米,年均减少入黄泥沙量60余万吨。

  去年以来,兰州市进一步加大河道两岸、城镇周边、水土流失区域的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力度,实施了罗九公路沿线绿化提升改造和生态治理等12个项目,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7万亩。城市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景观长廊逐渐成形。

城河相融开新局


  兰州城美,美在黄河。

  去年以来,黄河风情线面貌大为改观。昔日荒芜的河滩成了沙滩足球场,健身步道旁多了便民衣帽架,母婴室、便民书屋让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21个公园、1.5万亩绿地成为城市中的迷人风景。

  城市的“颜值”提升了,城市的活力也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不断激发。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是国家在“一五”时期的重点工程项目,是集炼油、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一体的石化企业。近年来,这家传统石化企业实现了“跨界”。该公司生产技术处处长谢恒介绍,公司不仅在今年实现口罩、输液瓶等医用品的投产运营,还在航空汽油、高端电子膜等新产品研发上取得成效。

  在一河之隔的甘肃健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洁净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细胞培养基。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行业的重要原材料,过去长期依赖进口。公司常务副总裁姜怡如介绍,自2011年落户兰州以来,公司不仅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的本土研发团队,还成功开发了上百种细胞培养基。近3年来,公司年产值平均增长率超过20%。

  健顺生物是兰州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李荣灿介绍,兰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3年内翻了一番,2019年底达到57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5.3%。2019年,兰州正式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创新驱动正在引领兰州高质量发展,国际贸易通道让这座内陆城市开放提速。

  今年5月,一列满载铝卷的国际货运班列从兰州出发,到达广西钦州港后,再通过轮船运至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这是一条把“一带”与“一路”连接起来的西部陆海新通道。

  这条国际贸易通道的开通,还吸引新加坡太平集运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在兰州筹建物流园区。公司董事长张鼎声介绍,公司在兰州建园,便于向西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记者从兰州国际陆港获悉,目前兰州拥有中亚、中欧、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4条国际贸易通道。随着长安号、兰州号等国际班列开行密度加大,货物运输从单一的农副产品向工矿产品、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等多元化产品转变。内陆城市兰州正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

  如今,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兰州—西宁城市群两大国家战略的交会点,兰州正向富有活力、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黄河上游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群正在加速融合与建设。

  兰州市自然资源局总规划师贾云鸿说,兰州正在打破“两山夹一河”的自然困境,从“城河相伴”走向“城河相融”。 

 
加榜梯田美如画
加榜梯田美如画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秋日时节,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加榜梯田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向着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
向着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铭记英雄 以史为鉴


 
  上海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弹痕斑驳的墙下,一束束鲜花传递着人们对先烈的追思。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了全民族共御外侮的抗战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身上体现出来的伟大抗战精神,值得我们在今天大力传承和弘扬。”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馆长马幼炯说。
 
  临难守大节,身没英名扬。在长白山西麓的吉林省靖宇县,从靖宇学校到靖宇大街,到处都留有英雄的印记。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英雄的礼敬。”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民说,当年东北抗联的将士们为了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自己作为英雄后人,有责任、有义务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下一代了解和记住民族历史。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根本和关键。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依然会遭遇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向前。”冯秀军说。
 
凝心聚力 薪火相传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宛平城,是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地。参加完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后,宛平城地区党工委书记薄澜心潮澎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对此有着切身体会。”薄澜表示,近年来北京在基层大力推行“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工作机制,这是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有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凝聚起共建共治家园的强大力量。
 
  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薪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提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让我们感到振奋。作为革命老区基层干部,我们要学习先辈忠于人民的坚定信念、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易县县委书记刘杰表示,近年来该县立足山区半山区的特点发展旅游、林果、电商等产业,2018年退出了贫困县序列,目前全县所有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出列。
 
  在千里之外的革命老区湖北省红安县,一袋袋沉甸甸的红薯,让老乡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战争年代,“红安苕”是战士的主要口粮;而今天,曾经的“土坨坨”已成为老乡们奔小康的“金疙瘩”。
 
  “伟大抗战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也是我们红安人艰苦创业、发愤图强的精神力量。”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德顺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老区人民的莫大鼓舞,激励大家在致富路上继续奋斗,擦亮大别山的“红色名片”。
 
锲而不舍 奋勇前进


 
  鉴往事,知来者。纪念胜利,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现场参加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仪式的开国少将王耀南之子王太和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要做和平发展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多做实事、会做新事、敢做难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迈进新时代,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人警醒。
 
  北京市门头沟区卫健委退休职工张治民说,我们今天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在新时代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全国人民就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携手努力接续奋斗。
 
  云南省腾冲市是70多年前滇西抗战的重要战场。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当地群众脱贫情况。“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要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继续奋斗,奋力夺取最后的胜利。”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说。
 
  在座谈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北京科技大学大四学生鲁雨馨对今后的人生规划更清晰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将个人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锤炼专业本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绘就最亮丽的人生底色。”   (记者白阳、孙少龙、任沁沁、赵鸿宇、邵美琦、郭敬丹、林碧锋、徐海波)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韩正出席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
韩正出席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孙奕、吉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4日在北京出席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并宣布服贸会开幕。

  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视频致辞。韩正和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北京线下会场,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在线上会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共同出席峰会。20时50分许,韩正宣布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

  峰会开始前,韩正和胡春华、蔡奇一起视察了服贸会展馆。在与参展企业负责人互动交流时,韩正表示,中国有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希望大家抓住中国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共享商机,实现自身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胡春华主持峰会。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泰国总理巴育、韩国副总理洪楠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基图伊、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先后通过视频或实时连线方式致辞。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组委会成员单位、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区、市)交易团团长,中资企业负责同志,外国驻华使节,境外商(协)会、外资企业在华负责人代表等约300人在北京线下会场参加峰会。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是全球首个服务贸易领域综合性展会,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本届服贸会主题是“全球服务,互惠共享”,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百余场论坛洽谈活动,围绕服务贸易前沿趋势、创新发展、国际合作等议题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参展客商创造广泛的洽谈交流合作机会。

 
善待乡村教师就是善待乡村未来
善待乡村教师就是善待乡村未来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近日,国办督查室派员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大方县自2015年起即拖欠教师工资补贴,截至2020年8月20日,共计拖欠教师绩效工资、生活补贴、五险一金等费用47961万元,挪用上级拨付的教育专项经费34194万元,引发广泛关注。

  教育部等六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逆向的督查暗访和正向的政策引导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老师。教师工资、教育经费决不能被拖欠、挤占、挪用。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这些年来,贫困山区的教育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依然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着力破解结构性缺员较为突出、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发展通道相对偏窄、职业吸引力不强等问题,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安心从教;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他们才能热心从教。一些贫困地区发生的教师欠薪现象,表面看是财政吃紧、账上没钱形成的窟窿,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一些地方对教育“嘴上重视、心里轻视甚至无视”,把教育资金当成拆东墙补西墙的头寸。对这种错误做法,要从认识上加以扭转,更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确保教师工资没人敢扣、教育经费没人敢碰。在当前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政府更应省吃俭用,多方筹措,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和获得感。

  善待乡村教师就是善待乡村未来。建设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让乡村子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是夯实脱贫攻坚根基之所在,也是迈向乡村振兴之所系。 (记者王新明、向定杰)

     新华社贵阳9月5日电

 
“拖欠教师4亿多工资”背后问题也要查
“拖欠教师4亿多工资”背后问题也要查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国办督查室派员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进行明察暗访发现,截至今年8月20日,当地5年共拖欠教师绩效工资、生活补贴、五险一金等费用47961万元,挪用上级拨付的教育专项经费34194万元。记者调查发现,拖欠工资背后,当地教育系统隐藏其它问题。

  很多人很纳闷,“5年拖欠近5亿工资”为何现在才曝光?大方县一名教师跟记者说的情况,或许能答疑解惑。据他说,曾有老师因向政府反映相关问题被处分,还有不少老师遭到解聘威胁,县城老师被威胁调到边远村小,不准参加职称晋级和评优。即使被国办督查室点名后,当地仍有教师因在朋友圈转发国办督查室通报而被相关部门电话警告。

  记者发现,问题不是一天产生的,正是当地一些职能部门习惯性捂盖子,“不解决问题,先解决提问题的人”,一次次打压“提问题”的人,一次次对潜在问题视而不见,才让拖欠教师工资问题越来越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庭审公开网“受贿罪(2019)黔03刑初8号”庭审视频显示,公诉人提到,大方县现分管教育的一位副县长,在担任某镇党委书记期间,曾多次行贿大方县原县委书记张瀚时,希望在职务调整过程中得到“关心”。

  2018年5月,张瀚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此后依据有关规定,组织决定给予张瀚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处理。但让当地不少教师难以置信的是,包括前述副县长在内的84名行贿人中,不少人并未得到相关处理,一些人甚至之后被提拔。

  此外督查还发现,大方县以推进当地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名义,发起成立乌蒙信合公司,变相强制教师等公职人员存款入股,违规截留困难学生补助,打着“服务三农”的幌子,将揽存的资金几乎都调剂到大方县政府下属融资平台公司使用,成为县政府财政“周转资金池”。这些钱去了哪里?用于什么?是有难言之隐,还是有“不便”公开的用途?这些问题还没看到任何反馈,我们期待深入调查和适时公布。  (本报评论员)

 
黄河故道今年首次过水入海
黄河故道今年首次过水入海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济南9月5日电(记者滕军伟)记者从山东黄河河务局获悉,8月下旬以来,山东省利用黄河中下游洪水过程,再次向黄河故道刁口河流路进行生态补水。8月31日8时,东营市油田生产路泄水闸开启并过水,实现2020年首次入海。

  截至9月3日8时,刁口河渠首引水量1215.6万立方米,油田生产路泄水闸过水流量6.05立方米每秒,累计入海148.2万立方米。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千二自然保护区湿地经过黄河的滋润与浇灌,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群鸟嬉戏的景象。

  据介绍,为做好这次生态调水工作,山东黄河河务局河口管理局积极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山东水文局沟通联系,加强调度管理,于8月26日0时开启东营市崔家节制闸向刁口河流路湿地进行生态补水,水头历时5天120小时,于8月31日0时到达一千二管理站,比今年6月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期间补水提前了13小时,刷新刁口河生态补水以来速度纪录。

  刁口河为黄河入海故道,全长约52千米,其入海口分布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区。1976年黄河改道后,刁口河成为黄河入海备用流路。从2010年开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刁口河流路进行补水。

 
勇当尖兵先行示范,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访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
勇当尖兵先行示范,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访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深圳9月4日电(记者叶前、周科)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深圳精准落实“六稳”“六保”各项工作任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城市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进一步彰显。近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快、准、实,经济恢复逐月向好


  记者:深圳落实“六稳”“六保”、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王伟中:面对复杂形势,深圳以先行示范区标准战疫情、稳经济、谋发展。

  我们坚持底线思维,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千方百计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一季度深圳GDP同比下降6.6%,二季度快速反弹、增长6.2%,上半年增长0.1%,展现出强大韧性。工作中,注重“三个突出”:

  一是“快”,第一时间打出纾困惠企政策组合拳。在疫情暴发初期,实施“惠企16条”,帮助企业减轻税费负担、稳定现金流,为企业减负超600亿元。在疫情相对缓和时期,实施稳增长“66条措施”,从力促工业加快复苏企稳、加大高水平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精准有效投资等方面推动重点行业和关键企业扩产增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实施“千百亿稳增长行动”。

  二是“准”,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加大失业保险减免返还力度,到7月底,为85.9万家用人单位减免社保费270.1亿元,预计全年可减免453.7亿元。加大金融支持实体企业力度,截至7月底,全市21家银行共为2.97万户中小企业累计提供贷款1895亿元。上线“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小程序,提供便捷线上服务。

  三是“实”,确保各项措施直达基层、落地见效。着力破除政策执行中的“堵点”问题,确保各项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比如,深圳多次调降工商业电价,大力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收费,确保终端用户实实在在获益,打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记者:深圳如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六稳”“六保”中遇到的问题?

  王伟中: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深圳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全市“一号改革工程”抓紧抓实,倡导“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服务前移、贴身周到”理念,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事实证明,营商环境越好,市场主体越有活力。今年1-7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深圳新登记企业数量逆势而上、不降反增,增加17.8万家,同比增幅达14.1%。

  今年8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落地,可以更好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更好满足科技型企业上市需求,将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致力于将这座城市的一切活动纳入法治轨道,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探索实行企业除名和强制注销制度,有效破解企业“退出难”困局。

  打造“服务型政府”。属于个体的困难,通过“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属于共性的困难,出台公共政策推动解决。截至目前,深圳累计推出近250项“秒批”事项和近200项“无感申办”事项,所有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办。

  下一步,深圳将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哪不行就改哪,以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等为抓手,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咬定创新不放松 构建新发展格局


  记者:创新已成为深圳的一张名片,深圳如何依靠创新驱动来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先行示范?

  王伟中:创新是深圳动力不竭的发展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深圳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实现更多“从0到1”式的源头创新。二是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推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22条,推行项目攻关“悬赏制”、项目评审“主审制”、项目经费“包干制”。三是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四是发展天使投资等创业投资,“让创新插上资本翅膀”。五是着力解决税收、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深圳重点做好稳外贸、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先行示范。

  我们坚持“新基建+传统基建”协同发力,以有效投资扩大内需、增强后劲。计划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三方面总投资4119亿元,预计今年完成投资1006亿元。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到今年8月,深圳已累计建成4.6万个5G基站,成为全球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

  我们采取“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协同发力,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创新推出“链长制”,梳理全市若干重点产业链,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担任链长,我本人是全市总链长和集成电路产业链链长。重点协调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协同配套、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关键零部件国产替代等问题。

  深圳是外向型经济大市。我们坚持“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协同发力。今年以来,深圳进出口总额迅速回升,1-7月实现正增长,增速为1.6%。同时,帮助企业对接大型电商平台企业,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看着世界地图做生意,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拥抱更广阔的市场。

  作为先发地区,我们助力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自觉将先发优势转化为先行责任,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18亿元,组织社会捐助超过760亿元,已助力9省(区市)194.36万人实现脱贫。

  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将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开放拉动逆势增长 访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
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开放拉动逆势增长
访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成都9月5日电(记者叶含勇、董小红、李倩薇)早在1月26日,成都就开始研究企业复工复产;2月26日,成都3588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3月底,成都服务业实现复市;今年前7个月,成都新增市场主体35.5万户,增长21.7%,进出口总额3898.3亿元,增长24.9%。与此同时,2月21日之后,成都截至目前尚未出现本土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面对疫情冲击,成都究竟如何畅通国内循环、拓展国际市场,推动经济社会秩序加快全面恢复?近日,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

  纾危解困、赋能加力 全方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记者: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成都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范锐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扎实做好关口检查、社区排查和专业隔离救治等精准防控举措,坚决切断传染源。依托这几年探索构建的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我们迅速组织48.9万人在11天内对4370个社区实施了3轮地毯式、精细化排查,敲开800多万户居民家门,排查1993万余人次,做到了底数清、状况明。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我们始终把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有效供给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危解困、赋能加力,全方位构建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发展环境。

  早在正月初二,我们就按照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的统一部署,开始分行业研究企业复工复产问题。2月6日出台20条政策,重点解决企业防控物资不足、原料与用工紧张等问题。随后,又出台奋力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33条意见等措施,统筹安排补助资金25.5亿元,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疫情防控与稳定经济运行政策。

  疫情发生后,我们迅速组织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行动,8个产业专班、1万多名服务专员持续蹲点,一对一为企业解决原材料不足、供应链受阻、用工紧张等实际困难。上半年,我们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逾1.5万个,减免企业税费、社会保险费495.7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619亿元。

  高效协同、开放共享 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建设


  记者: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巨大冲击,成都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范锐平: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供应链带来极大冲击,政府和企业都认识到保持产业生态圈的稳定性和企业配套链的安全性是当务之急。我们这几年不懈探索推进的产业功能区建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对策。

  疫情发生之前,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着手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对112个产业园区进行整合,聚焦主导产业制定产业链全景图、产业生态发展路径图、重点企业和配套企业名录表“两图一表”,构建了66个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产业功能区,形成了14个高效协同、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

  疫情发生后,我们推动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强链补链。电子信息是成都的支柱产业,去年产值逾8000亿元。得益于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配套同城化,京东方、英特尔等企业在疫情中保持稳定运行、订单逆势增长。今年1-7月,成都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9%。上半年,产业功能区集聚了全市90%以上新增引进项目,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占全市63.8%。

  今年,成都在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了54个科创空间。前几天,我们第七次专题研究部署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建设,聚焦规划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我们将以科创空间为载体,推动优势资源向产业功能区集中集聚,力争85%的产业配套和85%的生活需求在产业功能区内解决。

  开放创新是新时代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和最强动能。向东看,成都是内陆腹地;向西向南看,成都是开放前沿。作为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际大循环门户枢纽,成都充分发挥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的优势,一手加密国际班列,一手推动国际(地区)航线“客改货”,有力保障了供应链稳定,促进了国内外市场循环。

  上半年,成都国际班列开行1810列、增长40.9%,目前已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上半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45.4%,对日本、韩国贸易分别增长33.1%、49.6%。

  培育新机、开创新局 全力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记者:畅通国内循环,关键是扩大消费需求,成都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范锐平: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消费潜力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的关键举措。成都创新打造特色街区雅集、公园生态游憩等8大消费场景,做强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周末经济,拓展“买全球卖全球”国际消费网络。今年1-7月,成都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9.2%,新增首店136家。

  成都正在全力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我们依托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公园绿道体系,开展“公园城市体验消费季”“游绿道公园、品时令佳果”等活动,大力发展户外消费。特别是针对餐饮商户等,我们创新出台了允许临时占道经营等措施,新创造的10万多个就业岗位,迅速重现了城市的烟火气。

  我们还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消费升级。今年3月,成都举办新经济“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发布会,面向全球持续发布1000个新产品、1000个新场景,为企业提供新机会、为市民创造新体验。8月20日,成都东部新区发布的“天府国际机场”等生态开放新场景,吸引了30多家企业,达成意向投资150余亿元。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们将更好地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力量。

 
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启动 首设国际影展单元
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启动
首设国际影展单元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9月5日,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在吉林省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启动。本届电影节以“新时代、新摇篮、新力量”为主题,将举办金鹿奖评奖颁奖、电影论坛、电影展映等五大单元主体活动。
新华社发(颜麟蕴摄)
 
  
 
  据新华社长春9月5日电(记者金津秀、李典)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5日在吉林长春启动,本届电影节以“新时代、新摇篮、新力量”为主题,将举办“金鹿奖”评奖颁奖、电影论坛、电影展映等五大单元主体活动。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半个喜剧》《误杀》《黄大年》《那时风华》《大路朝天》《我的喜马拉雅》《如影随心》《春潮》等15部作品入围,参与角逐“金鹿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男女演员奖等10个奖项。“金鹿奖”评委会由导演丁荫楠担任评审主席,导演丁晟、演员咏梅等共同担任专业评委。
 
  影展单元作为电影节重要组成部分,将展映4K修复版《蝴蝶梦》《日落大道》,2K修复版动画片《哪吒闹海》等经典影片。本届长春电影节首次增加国际影展单元,展映片目包括来自戛纳、柏林、威尼斯、多伦多等全球知名国际电影节的获奖及入围影片。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电影节把“生态、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融入组织筹备全过程,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引进5G、VR等先进技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打造更加国际化、更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会。
 
既要“好上学”更要“上好学” 江西因地制宜创新举措,促进基础教育均衡更“优质”
既要“好上学”更要“上好学”
江西因地制宜创新举措,促进基础教育均衡更“优质”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近日,江西各中小幼学校基本实现安全开学、正常开学、全面开学。在家门口“上好学”,关系每一个家庭。为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化,江西近年来做大优质教育“蛋糕”,适应并利用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因地制宜创新基础教育提升路径。

资源均衡“重物”更“重人”


  赣江新区中学、赣江新区国际学校……在国家级新区江西赣江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教育投资项目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与新区整体建设同步规划。

  在各地教育投资不断加码的当下,教育资源均衡注重补短板。樟树市提出,到2025年,全市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1间以上。

  教育资源均衡既“重物”更“重人”。为促进城乡学校师资力量均衡,上高县创建名师工作室,将1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成办学联盟,实行“校长沟通、管理对接、教师学艺、课堂互通、教研互联”。

  南昌市西湖区则通过打造教育集团产生“联动辐射”效应。“推动教育均衡,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建峰填谷、点亮特色。”西湖区珠市学校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周艳芳说。

教育“新基建”提升“专递课堂”


  重视教育“新基建”,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教育资源互通,成为促进教育均衡新趋势。

  作为江西“首府首县”,南昌县“舍得”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全县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2019年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县城域网建设、校园网改造以及技术装备项目,其中6所学校建设VR创新实验室。

  探索“创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分宜县,投入近800万元对全县教育信息化网络进行改造。全县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学校14所,江西省教育信息化资源和服务平台实现全接入。

  “专递课堂”让优质教育资源实时共享成为现实。瑞昌市投资115万元推进“专递课堂”建设,在城区选定4所学校建立主课堂,采用“一拖三”模式,覆盖12所乡镇中小学建立听课堂。

  湖口县建成教育城域专网,上线运行“教育视频资源综合管理应用系统”,实现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全县所有村级小学均与城区学校以“1+N”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从“师”到“生”因地制宜优化关怀


  位于赣西北的山区县宜丰县,实施农村教学点教师“关爱工程”;在全省首创孤儿学生集中免费供学;全县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享受课后延时服务……

  关怀教师与特殊群体学生,宜丰县是江西各地因地制宜加强教育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

  为留下“好老师”,奉新县投入1100万元兴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在江西率先设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营造浓厚尊师重教氛围,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支月英、拄拐上课的农村教师杨虹等一批爱岗敬业好教师。

  高安二中创新教育扶贫机制,由男女两名青年党员教师认领1名留守贫困学生,组建“党爸党妈”式家庭,关爱这一特殊群体。

  针对残疾儿童群体,南昌市新建区在完善特教学校设施设备、实行学生食宿等费用全免的同时,探索“医教结合”新路子,开设木雕、饰品手工等生活和就业能力培养课程,取得突出的办学成绩。

    (本报记者刘玉龙)

 
智慧旅游助你玩转这座“边城”
智慧旅游助你玩转这座“边城”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据新华社哈尔滨9月5日电(记者王建)一机预订、一码通行、一键支付,在中俄边境城市黑龙江省黑河市,“一站式”智慧旅游新体验通过一个手机App就能实现。“太方便了,扫一下二维码,吃住行游全都有了。”来黑河市旅游的长春市民李春如说。

  这个被称作“一部手机游黑河”的平台,是4日晚在黑河市开幕的第三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已正式上线。这个平台覆盖了吃、住、行、游、购等旅游全要素,为游客提供了游前、游中、游后一站式优质旅游服务,适用于多样化消费场景,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

  进入“一部手机游黑河”平台,可以见到清新别致的手绘地图,基于游客当前位置的人性化交互设计,将手绘地图与真实地图互联,系统自动根据游客当前定位智能推荐周边的优质旅游资源,景点、住宿、美食、购物、卫生间等场所信息一应俱全。

  黑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蔡伟介绍,“一部手机游黑河”平台是融合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助力第三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智慧化建设,打造的一个智慧旅游平台。平台与黑河旅游景区智能化闸机对接,不需要工作人员线下核销,游客只需出示二维码即可入景区,减少了排队时间。

  黑河市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被称为“中俄双子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第三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办地,今年黑河突出景城一体、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四大特点,设计了“醉美331风景道”休闲体验游、人口地理分界线主要城市自驾游、五大连池康养游、中俄边境游、历史文化研学游和特色乡村民俗游等旅游线路。

  据黑龙江文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朱彦明介绍,游客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游黑河”享受旅游线路推荐、门票酒店等产品在线预订、720度全景体验、实景展播、在线语音导览、周边信息查询、在线留言、一键投诉等一系列智慧化服务,实现一机一码畅游黑河。

  记者了解到,“一部手机游黑河”还与中国联通景区热力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将景区的人流密度以热力图形式展示在手绘地图上。黑河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说,热力图数据都会显示在黑河旅游大数据监管服务平台上,实现实时旅游智能化监测管理服务和旅游行业动态智能分析。

  在黑河旅游服务中心,全景VR直播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体验。通过720度、8K像素全景相机,实现黑河重点景区风光实时展示,戴上全景VR眼镜,可以饱览五大连池火山群、瑷珲古城、民族风情浓厚的鄂伦春民族乡、中俄首座跨界江公路大桥、中俄界江黑龙江等。

  在黑河旅游服务中心大厅内,一个近500寸的超高清LED显示屏实时呈现黑河各景区美景,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黑河的壮美风光和特色人文。

 
“触摸时代脉搏,寻找合作机会”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展览展示活动拉开帷幕
“触摸时代脉搏,寻找合作机会”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展览展示活动拉开帷幕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图.:9月5日,在服贸会旅游服务专题展区内的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展台,一名儿童在播放着旅游宣传片的大屏幕前。 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图/:9月5日在服贸会旅游服务专题展区首旅集团展台拍摄的俄罗斯特色纪念品。 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图0:9月5日,参观者在服贸会综合展区与“人物柱”互动。本届服贸会综合展区序厅,环形摆放着24个“人物柱”,是此次综合展上的“行业故事讲述人”。 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图1:9月5日,观众在服贸会综合展区参观一款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演示。 新华社记者鲁鹏摄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孔祥鑫、吉宁)展区内人头攒动,洽谈氛围热烈;展区外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高科技产品往来穿梭,令人目不暇接……5日上午,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展览展示活动拉开帷幕。新老展商正式亮相大会,带来最新的产品和项目,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走进位于旅游服务专题展厅的北京海淀展区,层层叠叠的香山红叶光影“铺满”前厅,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纪录片及海淀城市形象宣传片,文化味儿和科技范儿扑面而来。

  “海淀区拥有以颐和园、圆明园、香山为代表的‘三山五园’;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33所高校;有以华为、百度、小米为代表的近90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静说,古老的中华传统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现代文明在此交汇,形成了海淀创新发展的独特优势。

  本届服贸会旅游服务专题承办单位北京瑞来森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龙介绍,从参展情况和买家洽谈情况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和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正稳步恢复。“很多国外买家通过线上洽谈的形式参加此次服贸会,来自印度尼西亚、保加利亚、哥伦比亚等国家的旅行社与多家国内酒店、景区达成合作意向。”

  作为2020年服贸会的主宾市,上海市主题日活动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健康防疫、商业服务、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一批新报告、新产品得以发布,多家企业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

  第一次来参会的运去哪公司带来了一系列航运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并与地中海航运签署合作意向书,将在线上报价、线上订舱、线上提单等航运数字化领域展开合作。“服贸会提供了一个与行业优秀的企业共同参会交流的平台。”公司创始人周诗豪说,“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合作。”

  作为针对青年群体的线上平台,第一次参会的“小红书”邀请博主前来现场直播带货。“小红书”公关部相关责任人张静说:“我们希望通过服贸会这个全球展会,将上海本土的品牌和产品带向世界,也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更进一步了解、学习全球的最新潮流和趋势,寻找合作机会。”

  在展区里,服务贸易领域的领军企业都拿出了“看家”本事:国美集团展区展示的智慧供应链系统,直接与位于河南的新零售店也是国美的精准扶贫试点基地互动;美团带来的无人车、智能调度系统等技术,让观众拍手称赞;特斯拉带来的新车型令试车、体验的用户络绎不绝……

  “随着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服贸会也进入提质升级的新阶段。”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表示,服贸会将会更好发挥行业之间、产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平台优势。

  据了解,本届服贸会展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设置1个综合展区、8个专题展区和若干功能服务区。“本届服贸会整合了北京文博会、旅博会、冬博会、金博会、机器人大会等重要展会和内容,建立了‘1+8+N’会展新模式。”闫立刚说,受到疫情影响,注重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探索“云展览”等新模式,将成为本届服贸会的新亮点。

 
以服务业开放合作助推世界经济复苏
以服务业开放合作助推世界经济复苏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5日向社会公众开放。记者现场看到,线下展馆中外客商云集,活动密集举办,新技术新产品荟萃;线上会场“云展览”如临其境,“云会议”同步直播,“云洽谈”持续升温。在全球范围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和经贸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这场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特殊盛会以开放促合作,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推动世界经济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4日在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所指出,“中国克服重重困难,举办这样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就是要同大家携手努力、共克时艰,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

  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是世界经济增长潜力所在。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引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世界经济总产出的六成来自服务业,占全球出口总额20%的服务出口贡献了全球外贸增加值的近一半。

  受疫情全球流行的影响,不少行业遭受冲击,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表现抢眼,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放眼未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有未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服务业因其轻资产、软要素等特点,更加需要开放的行业发展生态,更加需要各方跨境互联互通。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宣布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即将发布30余项权威报告,发起组建十余个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联盟及平台……借助服贸会,中国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搭建新平台、创造大市场,与各方携手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就能不断开创出互利共赢的合作新局面。

  一个更高水平开放的中国,定将给各方带来更好机遇,给企业以更大的商机,给世界以更强的信心。

      (记者姜琳、阳娜)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推动冰雪经济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 2020年冬博会在京开幕,与服贸会同期举办
推动冰雪经济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
2020年冬博会在京开幕,与服贸会同期举办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张骁、姬烨)2020年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下称冬博会)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冬博会与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同期举办,突出冰雪产业在现代全球服务贸易中的重要位置。

  作为全球冰雪产业盛会,本届冬博会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与国际数据集团共同主办,冬季奥林匹克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及7个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协办,得到北京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支持。

  大会延续“冰雪力量”主题,保持“国际化、产业化、大众化”三大亮点,以“实现与国际冬季运动资源对接,拉动中国冰雪产业发展”为宗旨,通过对全球冰雪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并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搭建国际冰雪产业交流平台,为北京冬奥会提供多方位助力。

  在5日下午举行的本届冬博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中,国内外多位重量级嘉宾及产业专家以线下参会或线上视频的方式“莅临”现场并发表演讲,会议现场还开展圆桌对话,围绕疫情时代的冰雪产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视频中对本届冬博会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通过以‘冰雪力量’为主题,汇聚冬季运动产业,冬博会无疑是凸显体育对‘复苏’做出重要贡献的最佳平台。此次大会也是中国准备在2022年迎接世界优秀冬季运动员到来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不管是在体育方面,还是在为未来做准备方面,我们始终和大家携手并进,在奥运精神的感召下一起变得更加强大。”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冬博会这一平台,发挥各自优势,深入洽谈,务实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也希望冬博会组委会进一步创新组织运行方式,在服贸会这一更加开放、更高层次的平台上,与国内外各方面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办会水平,为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据介绍,冬博会自2016年开始每年在京举办,迄今是第5届。作为北京申冬奥时对国际社会做出的一项庄严承诺,冬博会已经迈入助力中国冬季运动及冰雪产业快速发展阶段,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本届冬博会持续5天,将以展览展示、主题论坛、产业对接、配套活动等形式,充分连接国际冰雪资源,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助推我国冰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北京冬奥会召开蓄能。

 
服贸会上 个“神秘人”是谁,有啥“黑科技”? 服贸会综合展区看点扫描
服贸会上24个“神秘人”是谁,有啥“黑科技”?
服贸会综合展区看点扫描

( 2020-09-0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9月4日,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综合展区分为中国服务贸易成果专区、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国别和省区市专区以及服务贸易12大领域企业专区,集中展示了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成就与贡献。
 
  在本届服贸会综合展区里,哪些展品将令你我的未来生活更加美好?这些展品有哪些新看点?显示哪些新趋势?请与新华社记者一同前往现场了解。
 
  看点一:24位“神秘人”都是谁?


 
  “你好,我是智能教育机器人悟空……”听到“人物柱”里的教育智能机器人悟空“主动”向自己打招呼,一位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乐得手舞足蹈。
 
  “我是马布里,目前在CBA担任一支俱乐部的主教练”“你好,我是虚拟歌手洛天依”“我是个地道的农民,在云南炮掌山村种植咖啡”……
 
  本届服贸会综合展区序厅,环形摆放着24个“人物柱”,当记者站到柱前的特定位置时,柱里的人物便开始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
 
  记者发现,这24位“神秘人”正是此次综合展上的“行业故事讲述人”。
 
  “一颗颗小小的咖啡豆,链接了我们和外面广阔世界”云南炮掌山村的农民润荣,通过电子商务把云南优质咖啡卖到了世界各地,是无数借助现代分销服务实现脱贫致富农民的代表。
 
  讲述人里还有青年快递员、电竞俱乐部主教练、海外项目工程师、超大型油轮船长、来华发展的跨国企业负责人、法律与会计事务机构专业人士等。他们代表着服务贸易的12个不同领域,但他们讲述的故事,却都同样连接着服务贸易行业发展与自己的人生经历。
 
  展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创新的展陈方式本身就是服务贸易中关于“中国设计服务”发展的具体体现。
 
看点二:有啥“黑科技”助力冬奥会?


 
  记者发现,此次不少参展的“黑科技”都将直接服务2022冬奥会,为参与、观看冬奥会带来更新更好的体验。
 
  奧地利国家展团多贝玛亚项目管理和工程负责人克里斯坦·威廉告诉记者,为给北京冬奥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项目组人员将D-Line索道设备进行全新升级,做了31项革新和205处改进,索道内设吊厢有照明、充电、座椅加热、空调、信息服务、可视对讲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容运索道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北京科技冬奥重点项目之一的“云转播”是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新一代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智能转播方案。对观众而言,通过架设多点机位,能实现多视角增强临场体验感;对制播方而言,现场无需转播车,编导、导播、解说嘉宾在不同城市、不同场合均能实现合作,将大幅降低转播成本,提高转播效率;对赛事组织方而言还能避免人群聚集,有助于提升安全防疫保障效果。
 
看点三:哪些“神器”与“奇技”携手守护健康?


 
  记者从大会主办方了解到,此次公共卫生防疫专区中不少展品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中西医产品此后也将为大众公共健康服务。
 
  “‘深度天眼CT’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通用电气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说,与传统CT相比,“深度天眼CT”实现了检查摆位、扫描出图时间双减少,节约了30%的检查摆位时间,实现了8秒全肺扫描出图。同时,整个检查过程,患者与医生“零”接触,减少了医护感染的风险。
 
  张轶昊说,疫情期间临床对一款移动式X光机需求快速上升,但国外的工厂产能有限,为尽快交付设备,公司决定在北京工厂新建生产线,目前产品已经投入到国内外抗疫工作中。
 
  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同仁堂在展区安排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凤华展示中药“安宫牛黄丸”手工搓丸技艺。记者从同仁堂集团董事长王贵平处了解到,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看点四:当科幻成为生活……


 
  此次信息服务区里的一些展品,为我们勾勒出未来日常生活智能化的模样。
 
  如今,垃圾分类无论在个人生活与城市管理当中都是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一件难事。记者在瑞士ABB公司展台的人工智能垃扱分类工作站里,看到ABB双臂协作机器人YuMi正在熟练地分拣垃圾。
 
  ABB集团副总裁董慧娟表示,该演示系统由机器人、物料传送和智能算法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组成,在集成了华为公司的AI芯片模组进行加速后,能在100毫秒内准确识别易拉罐、废纸盒等不同类别的垃圾,并能实现定位分拣、投递等功能。该技术已经在北京和全国多地多种不同行业落地应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机器人管家,在家庭生活中,Walker可以帮助分担部分日常家务,比如,定时精准地浇花。”深圳优必选公司首席品牌官谭旻说。
 
  他介绍,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1ker拥有力觉、视觉、听觉和平衡等全方位的感知系统,能够像人一样,快速稳定地在常见的家庭地面行走,“眼晴”能智能识别物体位置、大小和形状,还能通过7个自由度的手臂调整位置和抓握姿势,灵活地对物体进行相应的操控。“除了做浇花这些家务活外,Walker还能陪我们一起踢踢足球。”
 
   (记者:杰文津、樊曦、苗夏阳、关桂峰、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