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疫情防控阻击战

04版:疫情防控阻击战

05版:疫情防控阻击战

06版:成风化人

07版:复工复产

08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郑济高铁郑州黄河特大桥加紧建设
郑济高铁郑州黄河特大桥加紧建设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近日,国家重点工程——郑(州)济(南)高速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建设工程有序复工,正在加紧建设(3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剑榕高速清水江特大桥有序复工
剑榕高速清水江特大桥有序复工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近日,贵州剑河至榕江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清水江特大桥有序复工(3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口罩挡不住你的美 战“疫”一线巾帼掠影
口罩挡不住你的美
战“疫”一线巾帼掠影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李凤双、王春雨、杨思琪)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广大妇女同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
 
  眼下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各行各业的女性坚守岗位,以冲锋姿态迎接属于自己的节日。
 
  她们是天使、战士,也是母亲、女儿。在病房、在社区、在生产生活一线,虽然口罩挡住了她们的脸,但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温暖,凝聚成强大的“治愈力”,撑起不止“半边天”。
 
抗疫攻坚,天使在人间


 
  “我不希望大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特殊照顾,我也是一名呼吸危重症治疗医生。”说这话,李圣青没有一丝犹豫。
 
  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每天都上演生死阻击战。这里的ICU病房负责收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圣青是“冲锋队”队长。
 
  及时预判关口前移,遏制多脏器功能衰竭,将死亡率进一步往下降,是李圣青和团队最迫切的期待。“你知道吗,那种连续几天病区零死亡的数据,是多么令人激动。”李圣青说。
 
  病房是战场。她们来了,就是天使来了。
 
  统计显示,湖北一线医护工作者中,有超过60%是女性。黑龙江派出8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共计1533人,其中女性1098人;北京胸科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的7名护士,6名是女性……
 
  清晨六点,闹钟响起,谢泽荣开启了一天的战斗。从2月初抵达武汉,她已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奋战一月有余。
 
  给危重病人翻身,查看病人全身皮肤是否完好,微泵、呼吸机、心电监护是否有效工作……尽管工作琐碎,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名护士,谢泽荣一直耐心细致。
 
  口罩、护目镜遮住了她的脸,几位病人从防护服背后的名字认出是她,便不住地称赞:“认真,连整理床都有一套标准。”
 
  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是湿透的衣衫,模糊的护目镜下是不同程度的皮肤磨损和压痕……工作时间再长,工作强度再大,她们依然日夜守候。
 
  2003年救治“非典”患者,2005年诊断人禽流感……从医近40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再次冲在最前。
 
  作为江西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高级专家组组长,她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随时关注省内外疫情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优化救治方案。
 
  1月27日,江西首例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2月11日上午,江西首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在张伟带队攻关下,好消息不断传来。
 
  巾帼英雄,也有温暖相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家隔离宾馆,是哈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李淑丽最挂心的地方。每天三次无死角消毒,早晚两次对隔离人员测温,所有防护用品及时处理……
 
  正月十五,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让隔离人员的惊喜不曾缺席。“多一分温暖,就会少一分紧张和焦虑。”李淑丽说。
 
坚守防线,撑起不止“半边天”


 
  “要想守住这座城,我们就得守好每一道门,看好社区里的每一个人!”这是战“疫”面前一名女战士的宣言。
 
  43岁的高文娟是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街道工委书记。当地常住人口22万,流动人口7.3万,其中开放式小区、无物业老旧小区多,疫情摸排、封闭管理、消杀防疫……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高文娟说,街道社区多是女干部。有的社区居家隔离人员比较多,很多房子都没有电梯,一天几百件快递都靠社区工作人员一趟一趟跑。居委会的小姑娘扛着几十斤的大米爬楼梯,拎着蔬菜水果送到隔离群众家门口。
 
  无论如何艰苦,她们都全力以赴。
 
  初春,黑龙江省延寿县依然寒风萧瑟。10多公里长的河面结冰,常有人穿行。为守住关卡,42岁的蒋艳霞成为驻守河堤志愿者,临时搭建的帐篷成了可以休息的“家”。
 
  河堤上风大,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每天站岗近10个小时,蒋艳霞的嗓子喊得沙哑,嘴唇冻得干裂,双腿变得肿胀。“有一分热就得发一分光,这点苦不算啥。”蒋艳霞说。
 
  深夜,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口罩车间灯火通明,女工们仍在加紧缝制口罩。
 
  53岁的冯雅珍脚踩缝纫机踏板,手拿口罩原材料熟练操作。正月初一收到厂里召集令,冯雅珍除了吃饭都在缝纫机前。
 
  “姐妹们都比着干,生怕落了后。”冯雅珍说,像她一样的女工有112名,都希望能为前方做点事儿。
 
  “90后”张乐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延吉车务段珲春站客运员。她和男友原本打算春节筹备婚礼。疫情发生,她取消假期,如往常一样安检、验证、售票、引导……
 
  很多旅客带着酒精消杀剂。张乐劝说,高铁上禁止带易燃易爆物品,有时个别旅客不理解,甚至说些难听的话,她依然嘴角上扬,微笑解释。
 
  每当车上出现发烧乘客,张乐总冲在前面。她说:“危险的事总要有人做,尽管不是医生,我的阵地也是前线。”
 
  一份入党誓言,她们用生命守护。
 
  疫情防控以来,徐辉、黄和艳、姜娜三位女干部连续奋战,用生命践行抗疫一线的郑重承诺。前不久,全国妇联追授她们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乐观,无私,上进,坚韧……她们是战士,她们的身影活跃在每个角落,她们与奉献同名。
 
期盼春天,传递关怀与温暖


 
  大年初六,在隔离病房里,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朱丽萍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她的丈夫用毛笔书就了一封情诗。
 
  每一份战斗、坚守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等爱归来的家。
 
  2月9日,山西太原妇幼保健院护士韩蕾出征湖北。与她同行的还有医院为她准备的大包小裹。
 
  电热杯、香皂、卫生巾……她说,这是自己带过最重的行李。自己想到的、没想到的,都被同事们装进了行囊,就连平时严肃的院长也送了一枚驱疫香包。
 
  “你看你这下发大财了”“你可得给我们全乎着回来啊”,听着一句句“调皮”的送行,韩蕾红了眼眶。
 
  温暖的关怀要给传递温暖的人。
 
  为了减少穿脱防护服的次数,保证持续工作时间,很多医护人员都选择使用安全裤,这些生理用品成为紧缺物资。
 
  闻讯后,上海市妇联、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发出募集倡议书,不少集体和个人纷纷来电询问。截至2月20日,上海市妇联共向一线女医护人员捐赠安全裤21612片、暖宝宝9200片。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倡议,每位女职工捐献出1个月120元的卫生费,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女医护人员购买卫生用品。在太原设计院工作的智宏立即捐出1000元,她说:“同为姐妹,我知道她们的不易,呵护她们,就是呵护自己。”
 
  在广东,紫外线消毒干衣盒、水凝胶敷料、肩颈按摩仪、蒸汽眼罩等,实用礼物是女医护人员的贴心收获;
 
  在吉林,省妇联组织为1192户驰援湖北医护人员家庭配送爱心蔬菜,每周1次,已经连续6周;
 
  在内蒙古,当地妇联联合心理服务机构,组织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开通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为女医务人员群体送上精准服务……
 
  你守护一线,我们守护你。点滴暖流不断汇聚,爱与温暖不断传递。
 
  迎着战“疫”胜利的曙光,走向又一个樱花绚烂的春天,她们步伐优雅而坚定。(参与记者:仇逸、孟含琪、王君璐、罗鑫、魏飚、马晓媛、卢宥伊、闵尊涛、帅才、潘莹、李键)
 
坚决反对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
坚决反对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直指作风“病灶”,为各级干部锤炼过硬作风、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指明行动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作风。当此紧要关头,更要加强作风建设,激发干实事、抓落实的精气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在充分看到成绩同时,必须清醒看到,脱贫攻坚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不容忽视,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存在“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突击式脱贫”“材料式脱贫”等现象,把本该实打实的工作变成了作秀和数字游戏,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只顾“面子”、不要“里子”的花架子,非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虚耗基层干部大量精力,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整治。
 
  越是打硬仗,越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排除不良作风的干扰和掣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贫困群众面临的各种难题,都需要基层干部去落实、去解决。要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不”,坚决摈弃各种繁文缛节,着力精简和优化考核督查工作,让基层干部能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解难题、求实效、办实事上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干得很辛苦,工作压力很大,对他们要多一些关心关爱,多一些理解包容,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免除其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励他们全力以赴、尽锐出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要过硬,本领需高强。贫困地区往往既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也存在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的情况下,新老问题层出不穷,对干部的作风、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的体制机制,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在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中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答卷。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海南:抗疫中加劲脱贫攻坚
海南:抗疫中加劲脱贫攻坚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海口3月8日电(记者凌广志、罗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刚刚实现国定贫困县市全部摘帽的海南省,连日来采取多项措施恢复生产、畅通农产品销售和解决务工难等问题,保增收、防返贫,为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抗疫不容松劲,战贫更得加把劲。海南今年除了确保剩余491名贫困户脱贫之外,64万名脱贫户的脱贫成果巩固依然任务艰巨。自今年2月以来,海南先后围绕动员脱贫攻坚帮扶力量,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奖励补贴瓜果菜产销、水产品采购收储、生猪养殖等出台系列措施,避免疫情侵蚀脱贫成效。
 
  在五级书记抓防控、抓扶贫指挥体系下,海南6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800余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1月底提前返岗,全方位进行疫情防控和持续开展脱贫工作,对贫困群众受疫情影响情况入户调查摸底。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扶贫办主任吴坤俊介绍,琼中县300多名队员下沉到村,结合疫情防控对贫困户、脱贫户、边缘户全面摸排,重点调查疫情影响增收、产业发展需求、外出务工障碍等情况,因户施策及时制定帮扶计划。
 
  疫情严重影响了贫困群众外出打工就业。海南针对贫困户、脱贫户开展全省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发布全省47个重点项目共计18094个岗位需求,组织暂时难以外出的贫困户、脱贫户就业,并分别为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发放补助补贴。
 
  在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琼海博鳌段施工现场,多辆挖掘机正在平整路面。公路将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服务,施工进度刻不容缓。琼海市中原镇蓬莱村脱贫户何贤武一大早就来到工地铺设人行道,他告诉记者:“没收入心里发慌。政府帮忙联系来这里工作,每天能挣200元。”
 
  为推动贫困户、脱贫户就近就业,海南投入1127.14万元,帮助808个带贫企业、合作社复产复工。东方市委书记铁刚介绍,该市组织外出务工贫困户、脱贫户达1.3万人,推动65家带贫企业复工复产,1月25日至3月6日,瓜果出岛销售18.9万吨,同比增长55.4%,东方市“保生产、保畅销、保增收、保就业”形成良性循环,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
 
 
    春节以来,海南农产品出现低价卖难,贫困群众产业脱贫劲头受到打击。各市县迅速启动外“销”内“消”,保障扶贫农产品销售。目前全省已销售带贫企业、合作社及贫困户、脱贫户农产品6.89万吨、2.37亿元。
 
  在东方市西方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平斌的工作手册上,1.5万斤芒果、1.8万斤南瓜等待销农产品一笔笔划去。在这个去年刚摘帽的深度贫困村,农产品滞销一度引发返贫风险。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们想方设法找销路,又塞满私家车分头送货,为贫困户、脱贫户增收7万多元。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各市县积极组织货源,采取统购分送的方式,为受疫情影响的贫困户、脱贫户发放化肥、农药、饲料、种苗等生产物料,抢抓农时恢复生产。在琼中县岭脚村,连片桑田郁郁葱葱,农民穿梭其间采桑忙。头天晚上领回第一批蚕苗,脱贫户王国春一大早就来到蚕房喂蚕。“15天一批,每年养20批左右能挣2万多元。”他说,政府及时发放蚕苗,技术员每天到田间、蚕房指导农户剪枝除草、培育蚕苗。琼中县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齐头并进,有产业项目的3265户贫困户、脱贫户已全部复产。
 
  为防止因疫情返贫,海南织牢兜底保障网,对因疫情影响失去收入来源,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户、脱贫户8660人,边缘户703人实施临时救助,并及时启动纳保程序。在琼海市,“不见面”帮扶对3月新增低保、特困对象开通“线上核对+镇核查”、市级不再复核的快速通道,新增低保户49人,及时救助特困人员15人。
 
习近平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妇女同胞表示诚挚的慰问 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
习近平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
各条战线的妇女同胞表示诚挚的慰问
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广大妇女同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女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等中的妇女同胞们忠诚履职、顽强拼搏,做了大量艰苦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大家坚定必胜信念,保持昂扬斗志,做好科学防护,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妇女同胞,大力宣传防疫抗疫一线的巾帼典型,激励和支持亿万妇女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分别的眼泪
分别的眼泪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3月8日,一名康复患者与贵州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告别时落泪。
 
 
3月8日,来自贵州医疗队的叶青含泪与康复的患者告别。
 
 
3月8日,一名康复患者与贵州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告别时落泪。
 
  
 
  当日,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送走了最后61名康复的患者,正式休舱。一些康复的患者与医护人员在分别时落下了眼泪。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从“抗洪精神”到“抗疫精神” 长江边,一个村庄的众志成城抗疫路
从“抗洪精神”到“抗疫精神”
长江边,一个村庄的众志成城抗疫路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
 

 
  3月的湖北,是春的季节。
 
  甘桂芳提着一篮草莓,迎着夕阳,沿着油菜花夹道的田间小路,来到马路对面的马衖小区。因为疫情不能出门,越来越多人通过手机订购她家种的草莓。
 
  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的马衖小区,是一个洪灾移民小区。1998年那场大水,马衖人至今记忆犹新。
 
  他们曾住在马衖小区对面的叶路洲上。这是长江中游的一个江心洲。肥沃土地养育着这里1万多人,而洪水灾害犹如瘟神一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来到。
 
  “幸好大部分村民早已转移。”回想22年前,51岁的胡焕涛仍心有余悸。怀孕的妻子带着女儿6月底就住到娘家。大水来的第二天,小儿子出生。为记住这个特殊的时刻,他给儿子取名胡洋。“当时我的家乡成了一片汪洋。”
 
  大水冲毁了家园,却没冲垮叶路洲人的意志。
 
  大水一退,重建家园就开始了。叶路洲外陆续建起9个移民小区,马衖小区就是其中一个。
 
  “工人是请的村里人,工钱是赊着。”67岁的陈少川还记得,他先用政府补助的7000元钱买回一半材料,然后把老房子拆了,每天挑砖来盖新房。等还完了欠债,2009年,他又加盖了第二层楼房。
 
  像陈少川一样,从抗洪中走出的叶路洲人,一步一步重建家园,开始了新生活。
 
 
  走进胡焕涛家,犹如走进城市的别墅。两层的小洋楼,闪亮的装修,配上典雅的家具。胡焕涛告诉记者,那场大水之后,他开始南下打工,干起房屋装修,一干就是20年。妻子后来也到深圳打工。两人就这样供两个孩子读完大学。
 
  胡焕涛说,今年上班后,要加紧多干活,把这两个月没上班的损失弥补回来。“攒够钱支持孩子成家立业。”
 
  39岁的陈强比胡焕涛幸运,早在2月底就返岗上班了。1998年,在家闲荡的陈强“一夜之间长大”,自学电信安装技术,考取登高证、电工证,成为一家电信公司的工人。他说,今年还要再考更高级别的证,争取工资翻一番。
 
  其实,马衖小区很多在本地务工的青年,都已顺利返岗。他们的公司得知马衖小区是无疫小区后,都第一时间为他们办好了复工手续。
 
  “实现零感染,是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马衖小区负责防疫工作的堵城镇政府干部丰向群说,疫情防控一开始,大多数村民都能自觉做到不出门不聚集。
 
  记者在马衖小区看到,一些年轻人当上了交通卡口值守员,一些妇女还主动承担起代购蔬菜粮食的任务,一些老人戴上红袖章,举着喇叭,沿着村头村尾喊“戴口罩、勤洗手”。
 
  经历过抗洪考验的叶路洲人,更懂得抗疫的意义。“灾难击不垮我们,反而让我们紧紧拥抱,凝聚更大的力量。”堵城镇党委书记王振林说。
 
  王振林眺望的方向,正是远处的叶路洲。广阔的土地里,黄灿灿的油菜花与绿油油的小麦纵横交错,构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十几名农民零星分布其间。夕阳穿透长江边一排红杉树林,染红了眼前的麦田和劳作的人们。
 
  未来,这里将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新华社武汉3月8日电
 
攻坚克难,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鼓足干劲
攻坚克难,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鼓足干劲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新号令,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一场春雪刚刚融化,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好谷村的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派繁忙景象。200多名来自周边村镇贫困家庭的群众正在忙着春播,水果蔬菜大棚正在加紧建设,两年来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已使周边276户贫困户受益。
 
  昭觉县是凉山州今年要“摘帽”的7个贫困县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发起‘决战’的动员令,既是鞭策也是鼓舞。目前全县正着力推进最后55个贫困村、3.3万名贫困人口的脱贫,对每项工作都确定了时间表,倒排工期,一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昭觉县常务副县长范洪春说。
 
  全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剩余任务依然艰巨,要啃下硬中之硬、攻克坚中之坚,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
 
  缺土、缺水,石山面积占90%左右,人均耕地不足0.8亩。“石头缝里种粮食”“千山万弄行路难,云梯架在绝壁上”曾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真实写照。4年多来,当地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等一批富民产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累计减贫8.71万人,贫困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化县是广西8个尚未摘帽的贫困县之一,目前还有1.7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尚未脱贫。时间紧,任务重,不能有丝毫懈怠。”县扶贫办主任韦立诚说,“我们将对照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在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上下大力气,全力攻克极度贫困堡垒,以最硬的作风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新疆和田地委委员艾尼瓦尔·吐尔逊感到重任在肩。
 
  “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和田地区将持续深入推进产业扶贫,依托扶贫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和田地区剩余的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83万户、7.69万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艾尼瓦尔·吐尔逊说。
 
  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大洲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廖百川在工作手册上工工整整地记录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
 
  “越到紧要关头,越要集中精力撸起袖子干,脱贫攻坚一天也等不得。”廖百川一大早就带着几户贫困群众来到村庄的蔬菜基地。
 
  酒精消毒、分批上工……贫困户忙生产,扶贫干部帮着跑销路,在防疫措施到位的基础上,村庄的蔬菜基地仍旧运转得热闹。“今年有疫情的挑战,但我们更有决胜脱贫的信心,绝不让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廖百川说。
 
  收官之战既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又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重庆武隆区武陵山深处的复兴村,2016年就实现了脱贫摘帽,但这几年巩固脱贫成果的努力一直没松过劲。在疫情防控期间,村里的桃、梨等特色效益产业基地耕作管护也没有中断:下地之前测体温,做好信息登记;5个技术小组每组3人,各自包干50亩果树的修枝整形,分散开作业……
 
  “脱贫群众抵御灾害的能力还不强,疫情防控和帮扶生产都不能放松。”复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向东说,“今年村里水稻产业发展上了台阶,桃、梨等特色经果也是丰收在望,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我们对今年巩固脱贫成果有信心。”
 
  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关键。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红耀乡小庄村脱贫户曹部荣去年种了30多亩马铃薯,光这部分纯收入就有6万余元。“以前,一家人靠种地勉强糊口。后来在政府项目和到户政策支持下,我们参与了种薯繁育,品种好不愁卖,收入也多了起来,生活越过越红火。”曹部荣说。
 
  截至去年末,在固原市像曹部荣这样依靠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养蜂等特色产业脱贫的脱贫户已达6.8万户。“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坚定了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的决心,要确保今年贫困户和边缘户有1至2个增收致富产业,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更多地用于保障贫困户稳定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上。”固原市扶贫办副主任张杰表示。
 
  脱贫致富终究要通过贫困群众辛勤劳动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这两天40岁的苗金财正忙着进货、备料,他在广州市花都区的拉面店打算近日开门营业。2017年离开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西滩村之前,全家一年到头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拉面店一年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
 
  海东市是六盘山片区脱贫攻坚重点地区,海东市扶贫开发局局长何林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方向更明、干劲更足。我们要咬定目标、坚持不懈,进一步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拓展贫困群众就业渠道,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记者李延霞、吴雨、吴光于、何伟、熊家琳、邹欣媛、孙哲、李琳海、李松)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中央指导组转达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节日祝福 为打赢湖北、武汉保卫战贡献巾帼力量
中央指导组转达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节日祝福
为打赢湖北、武汉保卫战贡献巾帼力量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武汉3月8日电(记者胡浩、赵文君)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广大妇女同胞,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节日祝福。

  在视频连线女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疾控人员、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志愿者等代表时,孙春兰详细询问她们的身体和工作生活情况,充分肯定了她们在疫情防控中的“半边天”作用。她指出,在疫情防控进入决胜决战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向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广大妇女同胞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节日的问候,既是肯定和褒扬,更是激励和鞭策。孙春兰说,职责面前无性别,广大妇女柔肩担重任,危难显芳华。要继续发扬不畏艰苦、连续作战的精神,坚定信念、慎终如始,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贡献巾帼力量。希望大家加强科学防护,注意保重身体,期待在战胜疫情、摘下口罩的那一天,绽放出更加美丽的笑容。

  孙春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爱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妇女同胞,各级妇联组织要解决她们在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舒缓心理压力,让广大妇女同胞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湖北省妇联、武汉市妇联为在鄂在汉抗疫一线的妇女同胞赠送了慰问品。

 
蛋糕送给女医疗队员
蛋糕送给女医疗队员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3月8日,在武汉市蔡甸区明德酒店,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援汉医疗队接待协调组驻明德酒店服务专班为在该酒店驻扎的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举行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暨三月集体生日会。图为一名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队员准备享用蛋糕。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如何更好保护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
如何更好保护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3月7日0时—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其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首次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湖北除武汉以外所有地市连续3日无新增确诊病例,武汉当日新增确诊病例降至50例以下。

  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这与广大医务人员等夜以继日的奋战密不可分。如何更好保护关爱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如何更好呵护女性医务人员?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披露了多项措施。

轮换休整、抗疫补助,“硬”措施在落实


  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一张张留下深深勒痕的脸、一双双皴裂的“酒精手”,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用无声的细节诠释着医者大爱。

  为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此前,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从薪酬待遇、工伤认定、职称评聘、轮换休整等10个方面出台措施。

  国家卫健委人事司副司长段勇说,各地积极响应并出台相关文件,比如合理安排一线医务人员轮休、补休,以及加强物资保障,特别是将医用防护物品的分配纳入督导检查重点内容等。国家卫健委还将积极推动各地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346支医疗队抵达湖北,医疗队医务人员共4.26万人。

  如何保证一线医务人员必要的轮休?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一是通过安排接续医疗队来接替部分医疗队的工作,整建制休整轮替;二是对重症救治医务人员,采取增加医疗队人员的办法,共同编组,新老搭配,缩短每班次工作时间;三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为灵活的排班方式。

  医务人员的权益保障也要落实落细。段勇说,一线医务人员在轮休和隔离期间,都按照出勤对待,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都正常发放。

  记者了解到,为避免违规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等现象发生,也便于各地各部门掌握政策、在执行中不走样,国家卫健委正会同人社部、财政部对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明确一线医务人员的范围,以是否直接接触疑似患者、确诊患者为依据,以实际参加现场处置、患者救助的工作情况为依据。”段勇介绍,还要严格登记审核公示等相关程序,加大监督力度,对于违规发放、虚报冒领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防护培训、心理减压,“软”服务不可少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奋战一线,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感染风险高、心理负荷重,需要全方位关心关爱。

  如何降低感染风险?郭燕红介绍,国家卫健委在武汉有一支负责感染控制的专家团队,每支医疗队进入工作岗位前,都要对其专门进行感染控制和防护培训,帮助他们做好防护,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

  心理疏导也很关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国家卫健委已派遣415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前往湖北,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同时,开设了7个网络心理服务平台,24小时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服务。此外,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发布心理调适指南、动漫版视频等科普宣传材料,引导医务人员掌握自我调节的方式方法。

  “在组派医疗队时我们就强调要体现人文关怀,虽然大家争先恐后、强烈要求报名到一线去工作,我们还是要求一旦发现在一线工作过程中身体不适,或有特殊情况、家里确有困难的,第一时间安排返回。”郭燕红说,另外,ICU的工作强度较大,我们要求年龄偏大的医务人员不进入ICU参与重症救治工作。

  郭燕红说,目前采取了多种方式让医务人员有时间休息,降低感染风险,疏解心理压力;但救治患者生命、提高治愈率,仍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多方面呵护,关心一线的“她”


  在全国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女性有2.8万人,约占三分之二。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女性医务人员是令人敬佩的“战地玫瑰”。

  2月,全国妇联追授徐辉、黄和艳、姜娜三位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同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3月7日,中宣部宣教局、全国妇联宣传部等联合发布“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共20人。

  全国妇联宣传部部长刘亚玫表示,全国妇联还将对一线优秀女性医务人员和各条战线的优秀女性进行进一步表彰。

  “在抗疫斗争中,她们为了大家舍弃小家。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呵护好她们的小家。”刘亚玫说,全国妇联动员各地妇联为一线医务人员的家庭提供贴心服务,比如有的地方妇联推动把新鲜蔬菜送到家、把家庭教育送到家、把家政服务送到家等。

  同时,为帮助女性医务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全国妇联紧急筹集生理生活用品送往一线,协调推动把女性生理卫生用品纳入防疫保障用品清单;一些地方妇联考虑到湖北天气阴冷,还专门筹集紫外线消毒干衣盒,便于将内衣内裤迅速干燥消毒。

  此外,全国妇联权益部副部长李岳阳介绍,全国妇联在12338维权热线增设心理服务功能,地方各级妇联和心理专业机构合作,邀请心理咨询师接听热线。在运行一段时间的基础上,梳理出热点问题,编撰电子书发给各地12338和妇联,其中有12个问题专门针对医务人员及其家庭。

    (记者陈炜伟、白瀛、陈聪)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受疫情影响国家和地区数破百,中国以外确诊超两万例 中国将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疫国际行动
受疫情影响国家和地区数破百,中国以外确诊超两万例
中国将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疫国际行动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中国政府决定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以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世卫组织在谭德塞总干事领导下,为推动各国强化防范意识、坚持科学理性应对、帮助有关国家提升卫生体系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中方也高度赞赏世卫组织对中国防控工作所给予的理解和支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并扩散蔓延,开展国际联防联控合作的紧迫性进一步上升。中方此次捐款,就是响应世卫组织的呼吁,以实际行动支持世卫组织继续发挥好专业优势,在抗击疫情的国际行动中更好发挥协调作用,特别是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中小国家筑牢应对疫情的防线。

  病毒没有国界,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中国将继续同各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为维护地区和国际公共卫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日内瓦3月8日电(记者刘曲、陈俊侠、沈忠浩)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法德拉·沙伊卜8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截至欧洲中部时间8日6时(北京时间8日13时),世卫组织收到的各国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已达101个。

  此前,世卫组织7日发表声明说,目前新冠肺炎全球确诊病例数已突破10万例,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超过两万例,所有国家应采取强有力的遏制措施,以减缓并扭转疫情蔓延。

  声明说,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经验都证明,通过采取一些普遍适用的措施,确实可以减缓病毒传播并降低疫情影响。这些措施包括全社会都行动起来,确诊感染病例,护理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让医院和诊所做好准备应对确诊病例激增,做好医务工作者的相关培训等。

  世卫组织在声明中表示,将继续与所有国家、合作伙伴和专家合作,协调国际应对,制定指导方针,分发物资,分享知识以及向人们提供防护信息等。

  新华社日内瓦3月7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两万例,达到21114例。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7日10时(北京时间7日17时),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633例,达到21114例;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78例,达到413例。

  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比前一日增加3735例,达到101927例;死亡病例比前一日增加106例,达到3486例。

  报告显示,过去24小时内,哥伦比亚、秘鲁、多哥、梵蒂冈报告了首例确诊病例。

 
咸宁分秒必争“顶格级”防控,云南倾尽全力“搬家式”支援 湖北“南大门”连续15天“零新增”
咸宁分秒必争“顶格级”防控,云南倾尽全力“搬家式”支援
湖北“南大门”连续15天“零新增”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武汉3月8日电(记者梁建强)连续15天实现确诊病例“零新增”,各县市在湖北省最新公布的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报告中全面退出高风险区……应对疫情,湖北“南大门”咸宁市全面部署、全民动员,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形势逐步向好。

  疫情就是“大考”,咸宁,正着力书写抗“疫”的答卷。

分秒必争,患者治愈出院率排名前列


  这是一场与时间竞速的赛跑。

  1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当晚,咸宁市委市政府发布疫情防控工作动员令。

  兵贵神速。

  翌日,咸宁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咸宁市迅速制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快”字引领,咸宁着力实现快速阻隔。

  1月24日起,咸宁全面“封城”,对所有村组、社区、小区、居民点实行24小时最严格封闭管控。

  同时,按照疫情防控任务轻重,把社区划分为红区、黄区、绿区实行分类管理,提高防控措施的精准性,并组织4.6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排查管控。

  地毯式摸排武汉返回人员、有武汉旅行史人员、疑似病例密切接触人员这“三类人员”;对“三类人员”严格隔离;严控各类聚集活动……在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同样全面加强。

  记者从咸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咸宁市先后开展3次全面摸排,累计排查297万余人。

  咸宁市还提前部署,将各县市区人民医院作为“战时医院”,千方百计增加病房、床位,打足“提前量”,实现了“床等人”。

  截至3月7日24时,咸宁市连续15天“零新增”,治愈出院率达95.81%,在湖北省内排名第二。

  中西结合,率先推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治


  3月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双博士后”王维武又一次和咸宁本地的医疗专家一起,商讨患者的治疗。

  在一线,他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1月28日,从瑞典回国探亲的王维武主动请战,加入咸宁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和专家组团队,并无偿公开中医药研究成果药方。

  据悉,疫情发生后,咸宁市就中医药防治工作专项拨款800万,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比较优势,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患者,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1月31日起,经专家组讨论研究,咸宁市在湖北率先提出中医与西药同用的治疗方案,并下发各县市参照试行。2月1日起,咸宁市安排中医专家到各地医院开展中医诊疗。中药的使用,基本覆盖所有病例……

  坚持中西医协同,有效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

  “患者都在喝中药,病灶吸收好很多。这次救治,中药功不可没。”云南医疗队嘉鱼组组长沈雯说。

风雨同舟,携手“彩云之南”并肩作战


  战“疫”,来自云南省的强力支援,成为极重要的支撑力量。

  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云南138名医务人员组成首批援助医疗队,驰援咸宁;

  2月12日,来自云南各医院的355名医疗骨干,抵达咸宁……

  除支援医务人员外,云南还开展“搬家式”支援,大量“压箱底”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咸宁——口罩、药品、医疗器械,送!粮油米面,送!三七、土豆等特产,打包送!

  宁蒗县装土豆那天,下着雨夹雪,村民冒雪连夜装车;“火腿之乡”曲靖市原计划调配32吨猪肉,实际装车34.7吨;得知咸宁市急需负压救护车,云南把原计划订购用于本省疫情防控的车辆更改目的地,中途转运咸宁……仅截至3月2日,咸宁市已收到来自云南的各类物资39批次,以及大量捐赠资金,总价值超亿元。

  重中之重的重症、危重症病人救治工作中,云南医疗队同样给予巨大支持。

  双方携手,抢救生命——共同完成一位新冠肺炎产妇的剖宫产手术,母子平安;治愈咸宁市年龄最大、96岁的新冠肺炎患者……

  战“疫”,仍在继续。

  “我们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湖北省委工作安排,毫不动摇抓好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说。

 
湖北大冶:上网课困难学生“一个不落”
湖北大冶:上网课困难学生“一个不落”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武汉3月8日电(王贤、程良友)“听到老师熟悉的声音,好多学习上的难题迎刃而解了,心里也不那么慌了。”6日即上周五,湖北省大冶市刘仁八镇初三学生邹红花露出了笑容,她在家里上了新学期第一节网课。

  邹红花家庭比较困难,没有上网课设备,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面临中考,眼看着同学们都上起了网课,她的压力不小。好在当地政府看在眼里,并立即行动了起来。6日,刘仁八镇政府为她家送来了电脑,装上了宽带,解了燃眉之急。

  刘仁八镇党委书记柯敏说,疫情期间学校不能开学,但不能让少数困难学生因为没有网上学习的条件,把学业耽误了,目前,镇上已经为10户困难家庭送去了10台电脑。

  大冶市虽然是全国百强县、湖北县域经济的排头兵,但像邹红花这样没有上网课条件的困难家庭还有不少。经过全面摸排发现,大冶市无闭路电视、无宽带网络、无智能手机的“三无”家庭共有266户: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学生54人,农村低保户16人,城市低保户5人,留守儿童4人,其他家庭困难学生187人。

  决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上不了网课。大冶市委书记王刚说,他们高度重视困难学生网上学习问题,实行属地管理,由乡镇政府牵头负责,市教育局配合,通过多种手段,确保学生一个不落正常上网课。

  ——通过送电脑、安装宽带解决一大批。截至8日,大冶市各乡镇为“三无家庭”送去手机或电脑231部。

  ——安装有线电视解决一批。大冶市已为困难家庭安装电视闭路32台,学生可通过网络电视上网课。

  ——村委会提供场地,为3名学生解决网络学习问题。

  ——湖北移动大冶分公司走访了200多个村组,为学生送去了191张流量卡……

  硬件有了,软件也随之跟上。大冶市教育部门已安排266名教师与266名“三无”家庭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关爱。通过完善网课相关制度,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调整,加强直播课集体备课,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主动为学习困难学生解难释疑。

  “大家给我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现在就是要抓紧把落下的课程补回来。”邹红花说。

 
送菜员“马哥”的一天
送菜员“马哥”的一天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3月7日清晨,武汉送菜员马增辰准备自己当天需要送的货品。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被朋友们称为“马哥”的马增辰服务于武汉一家线上购菜平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马增辰成为这座城市的“民生保障工作人员”——负责把市民网上订购的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送到他们手中。疫情期间,马增辰的业务量激增,从二三十家增加到了七八十家。

  这是送菜员“马哥”的一天:凌晨2点左右起床,研究当天的送货信息,规划合理的送货路线;凌晨3点多到达公司,把当天需要送的货品准备好;早晨6点多,首趟出发送菜;下午2、3点钟,趁回公司取货的机会,回到自己居住小区外面,接过女友做好的饭菜,这也经常成为一天中唯一的一顿饭,吃完饭后继续工作……马增辰一般要忙到晚上9、10点钟才能把货全部送到客户手中,最晚的一次忙到了夜里12点。每天,他只能休息4、5个小时,这样的生活,从春节前一直持续到现在。

  马增辰说:“现在干这个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每天接触这么多人,风险很大。但是居民吃不上菜怎么办?只能靠我们!”

  马增辰所在公司有多个仓库,仅马增辰直接服务的仓库就有300多个送菜员。他们也是武汉这场“战疫”中的“战士”。无数普通武汉人的努力,让这座城市继续勇往直前、攻坚克难!

 
江西抚州:溯源“建昌帮”,战“疫”有“良方”
江西抚州:溯源“建昌帮”,战“疫”有“良方”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地处江西省东部的抚州市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旴江医学”“建昌帮”等中医药资源的独特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抚州调动全市中医药力量,广泛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助力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

  “中医参与治疗方案的推广使用,取决于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推广的基础性。要严格掌握治疗用药、疗效等情况,不断完善、逐步推进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医方案。”抚州市委书记肖毅表示。

  据了解,抚州市统筹全市专家资源,组建了市级诊疗、中医药、心理等专家队伍,密切研判掌握疑似病例、留观人员的发展趋势。并根据病情重、一般、疑似、后期以及治愈期、恢复期等阶段不断优化中医诊疗方案,辨证施治、分类施策。

  抚州在使用省市县提供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的同时,宜黄、东乡、南城等县结合本地特色,推广了中医药“艾预防、葛防治”的新办法;曹山中医药团队使用中医雷公藤组方参与患者救治。

  对于医院留观患者的防治工作、疑似人员和确诊无症状病人的治疗、已出院确诊病人的调理工作等,抚州均制定了具体的中西医治疗及预防调理方案。抚州要求每个医学留观站至少要保证有一名以上中医师进驻,指导中医药预防用药工作;医学留观站还提供按照规范熬制好的雷公藤汤剂给每个留观人员按剂量服用,从而达到预防效果。

  抚州还组织专门人员把控从药材到中医师,再到方剂辅导等各环节,确保用药安全,发挥“建昌帮”“旴江医学”在疫病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总结治疗经验,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记者林浩)据新华社南昌电

 
黄土地上春意浓:山西疫情低风险区见闻
黄土地上春意浓:山西疫情低风险区见闻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太原电(记者晏国政、马晓媛)春日暖阳下,太原市阳曲县万向农业科技园的温室大棚里,一人多高的葡萄藤点缀着片片新绿,技术员带着几名村民正忙着抹芽定枝。

  西青善村村民白翠花一大早就进了棚,一直忙到快中午。“这几天正是给葡萄定枝的时候,一天干两个棚,手上还得利索些,不能耽误了6月份下葡萄。”她说。

  这个园区栽种了温室葡萄、杏、樱桃等采摘作物,预计今年仅葡萄产量就能达到60万斤,带动农民增收300万元。这段时间,园区除了组织附近的村民管理果树,还准备了50吨有机复合肥。园区负责人贾连喜说:“开春打不好,全年都白干。虽然赶上了疫情,但春耕备耕不能停。”

  根据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要求,山西省117个县市区中有107个被划定为低风险区,阳曲县是其中之一。连日来,这个县按下了外防输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快进键”。

  位于阳曲县转型工业园区的山西禄纬堡太钢耐火材料公司门口,一辆外地牌照的送料车经过登记、测量司机体温、封闭车门等程序后,被允许进入厂区。由于疫情期间优化了卸货流程,这辆车只需在厂区内停留一小时左右,司机不用下车,杜绝了与厂区人员的接触。

  生产车间内,经1600摄氏度高温隧道窑烧制的耐火砖被送出,一只只机械手来回腾挪,将砖块抓出码垛,戴着口罩的工人在旁边操作和监控,一切井然有序。总经理李高平说,公司从2月10日开始复工,人员陆续到位,目前产能已恢复到95%以上,基本达到满负荷运转。

  “我们在保证生产的情况下,将在厂上班人数控制在220人,同时严格执行佩戴口罩、体温监测、现场通风、定期消杀、错时就餐等措施,将疫情防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李高平说。

  为帮助企业复工,阳曲县成立了10个工作组,从人员返岗、物资运送、防疫措施等各方面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县长李京京介绍说,目前,全县42家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小微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也全面复产。

  “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同时,疫情防控的‘弦’也没有松。”阳曲县卫体局局长刘爱卿说,除了上门指导和帮助企业防疫,全县的动态摸排、重点对象回访等防控工作仍在持续。

  记者在阳曲县人民医院门诊入口处看到,全身防护的医护人员为就诊患者测温、登记,预检分诊。“成为低风险区后,绝大多数门诊已恢复正常。之前暂停的预防接种工作也已恢复,我们专门规划了接种路线和流程,避免感染。”副院长王海娟说。

  虽然出行的人们还戴着口罩,但阳曲县城内大多数药店、水果店、服装店都已开门迎客,公交车、出租车来回穿梭。在田野乡间,不时能看见剪枝劳作、运输肥料的村民。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春意渐浓。

 
“每例插管,都是从鬼门关抢生命” 记武汉新冠肺炎救治气管插管小分队
“每例插管,都是从鬼门关抢生命”
记武汉新冠肺炎救治气管插管小分队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武汉3月7日电(记者黎昌政、廖君)“要插管了!”裹着隔离服、戴着护目镜,气管插管小分队队员、麻醉医生王晶晶,示意其他人退到病房另一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病房里,躺着一位有多种基础疾病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王晶晶小心打开患者口腔,观察气道情况,将可视喉镜插入,又快又准地将呼吸机软管插进患者声门。

  几乎同时,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氧饱和度迅速提升,监测仪器提示插管成功……

  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无创呼吸机不能满足病人需要时,需要气管插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是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定点医院,是需要插管的病人最多的医院,两支插管小分队冒着风险与死神赛跑,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深夜,电话铃响起。“病人需要紧急气管插管!”“好,马上到!”熟练穿上隔离服,戴上护目镜,套上3层手套,罩上头罩,插管小分队队员很快出现在病人面前。

  “要求气管插管,意味着病人一脚已踏进鬼门关。必须争分夺秒,从死神手里抢人。”光谷院区插管小分队队长高峰说。

  “我们只有一次机会。”高峰说,“平时,在药物作用下病人自主呼吸暂停后,身体里氧气储备可为医生操作留下两分钟。但新冠肺炎病人身体氧储备少,从注射药物到操作结束,留下操作时间不到90秒。”

  “给麻醉医生的机会只有一次,必须一次成功。”高峰说:“插管要快要准。”

  而在新冠肺炎这个特殊的战场上,麻醉医生穿上防护服,雾气挡住护目镜,视线变得模糊不清;戴3层手套,原本灵活的双手变得笨拙;呼吸困难和心跳加速,也增加了操作难度。

  麻醉医生只能在护目镜雾气的斑驳间,寻找较清楚的部分,凭着感觉完成这个“一失万无”的工作。

  迟晓慧和郑红波克服种种困难,在ICU病区,从白天一直战斗到次日凌晨2点,完成了中法院区最早4例气管插管任务。

  “穿上防护服,戴上3层手套,触感、视线都差了,动作也变得不流畅。但插管小分队的操作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准。”高峰说。

  插管还需急中生智。一位肥胖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嘴巴不能完全张开,先进的可视喉镜放不进去。麻醉师钱巍情急之下,换用传统老式喉镜,完全靠经验和手感取得成功。

  他们还是生命的忠实守护者。一天,麻醉师王楠在重症ICU内给一名患者顺利进行了气管插管。正当她调整镇静药物剂量、呼吸机参数时,病人心率突然从110次/分快速下降至30次/分,面临心跳骤停危险……

  王楠毫不犹豫冲了上去,给病人实施胸外按压,同时呼叫周围护士来同时用药。2分钟后,病人心率逐渐恢复正常……

  插管队员每天工作都很累。每次,插完管观察病人没有异样后,会在ICU病区待命,保持原地不动,尽量节省体力。“等休息稍微缓过神来,刚才还闷热难受,现在却感觉后腰发凉,里面衣服被汗浸透了。”那天,钱巍穿着防护服在ICU病区独自完成4例插管。

  同济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万里说,每例气管插管,都是从“鬼门关”抢生命。麻醉医生脸贴近病人口鼻处实施气管插管,近距离直面病人呼吸道。气管插管暴露声门瞬间、气管插管时,病人会喷射出大量病毒气溶胶。

  这背后,是医护人员一次次身陷感染危境。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有一种令人动容的“英勇”。

  而这在麻醉科医生看来,是理所当然。“我们不上,谁上?”万里说,小分队队员征集令发出后,不到半小时,全院报名人数达100人。

  在同济医院,目前有40多人的插管小分队队员在奋战,截至目前完成气管插管近200例,无一例失败。

  虽然很累,但最近令队员们感到宽慰的是:“更多病人可以拔管,脱离呼吸机辅助啦!”

 
浙江天台:“大农场”助抗疫
浙江天台:“大农场”助抗疫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只处理好的肉鸡、一盒鸡蛋、一袋千叶豆腐、一袋油泡、一包大白菜、一袋土豆、一袋红豆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样一份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食材,让浙江天台县一些村民们十分感动。

  近日,一辆悬挂着“抗击疫情、保障供应、心系天台、敬老扶幼”的小货车穿梭在天台县多个乡村,车厢里装满天台农汇通农产品批发有限公司捐赠的爱心物资,共计117箱。

  “这些食材都是我们精心挑选过的,按照一户家庭4个人估算,足够吃两三天。”负责配送的工作人员说,考虑到居家隔离村民的健康需求,此批爱心物资按照膳食均衡的要求进行搭配。

  天台农汇通农产品批发有限公司涵盖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冻品、副食品等成熟业态,是集农产品采购、分拣、检测检疫、冷链配送为一体的流通平台。

  天台正在全县域打造“大农场”,深植绿色基因,建好线上线下两个市场,集中打响“天台大农场”区域公共品牌,带动千家万户的小农户闯进大市场。农汇通则是“天台大农场”的重要平台。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企业多措并举支援当地防疫工作。中农批·天台农汇通从1月24日(除夕)起,对接产地批发商,全面做好食材储备工作,特采购各类基本菜品、冻品、粮油等约8万斤作为储备供应,保障群众吃上放心菜、平价菜。

  此外,浙江天台绿色农产品物流园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每日做好入园农产品价格的巡检抽查,并联合台州市供销社、天台县供销社、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天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市场所有商户进行监管,保障各类基本食材正常、平价供应。  (本报记者方问禹)

 
武汉客厅“送客休舱”
武汉客厅“送客休舱”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武汉3月8日电(记者胡喆、黎昌政)3月8日上午,枝吐新绿、春暖花开。

  恰逢“三八”国际妇女节,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门外,来自山东济南的王春霞、安徽的吴媛、新疆的孙洁、福建的王小芳等几位护士纷纷在方舱医院门外合影留念,她们或自拍、或相拥,庆祝着这一阶段性的胜利时刻——中午12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正式休舱。

  从一个月前气氛凶险紧张到一个月后表情变得轻松,她们说:“进舱时也很怕,出来时自己不停和患病症状对标……”但正是她们这些看似柔弱的女子,和无数的白衣战士并肩作战、驱除疫魔。

  一个月前,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刚开舱时,新华社记者一行曾来此直播采访报道。随着舱内全面消毒工作的完成,标志着高速运转了一个月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目前可以得到休整。

  自2月7日开始收治病人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15支医疗支援团队奋战在此,累计收治患者1760名,高峰时期在舱患者1434人。

  此前,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最后一位患者于3月7日下午转出。7日当天,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有25名患者治愈出院,59名患者转至雷神山医院。随着最后一名患者转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患者清零。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这里曾是武汉市新晋的著名会展、商贸中心,“武汉客厅”取张开怀抱、笑迎八方宾客之意。

  如今,来自五湖四海的医疗队汇聚于此,一支队伍就是一面旗帜,护佑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王春霞是远道而来支援湖北的“白衣天使”之一,在已经持续战斗了一个月的方舱医院门外,她感慨万千,有些激动。

  “一定要来一个大大的拥抱!在离开时才发现,这么舍不得你们。”面对在舱内朝夕相处的战友,王春霞和她们紧紧相拥,泪水夺眶而出。

  “有人说我们泪点低,不是的,是油然而生的祝福和成就感;有人说我们是英雄,不是的,我们只是在做本职工作应该做的事情。”

  从测血糖、打针、舱内消防演练,到指导患者学习七步洗手法、现驻地环境消杀……经历完方舱医院的救治,王春霞说:“一切的工作只因为我们是医务工作者,此刻患者需要我们,国家需要我们,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我坚信,爱是最好的武器,让我们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王春霞对于未来信心满满。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管,专门用来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是武汉首批方舱医院之一,仅用三天建成。

  建成后,该方舱医院承担了开放床位多、收治患者多、运转效率高的重任,圆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接下来将暂时休舱,所有医疗队员原地待命。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章军建在疫情暴发的紧要关头,临危受命出任这座最大方舱医院的院长。

  一个月前,他曾带领记者实地进入舱内探访,那时的他忙碌且焦虑。一个月后再见到记者时,章院长紧蹙的眉头已经舒展,坦言自己“终于暂时松了一口气”。

  章军建告诉记者,自2月7日开始收治病人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15支医疗支援团队奋战在战疫前线,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患者满意度99.4%,打造了安全方舱、和谐方舱,真正成为疫情高峰期的“生命之舱”。

  在疫情高峰期,每天有3000多例患者的病床需求,一床难求、患者住不上院等问题十分紧迫。

  “方舱医院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搭建的,由于非常快速的做出反应,为广大患者真正有病可医、有床可住创造了条件,通过高效的资源配置和应急保障,有效应对了疫情的高峰,满足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总体要求。”章军建说。

  据了解,武汉市的方舱医院从2月5日开始收治首批患者到今天,已运行33天,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12000多人。截至今天下午,14家方舱医院中已有11家休舱。

  目前,武汉每天的新增病例已逐步下降至数十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准备把剩余的舱逐渐分步实施缩舱和休舱计划,最后力争在3月10日左右把方舱医院全部休舱。现在定点医院床位已空出近万张,随着疫情的变化,还是优先将病患收治到定点医院。”

  章军建表示:“从结果来看,方舱医院的患者入院越来越少、出院越来越多,与武汉疫情的控制相对应,为有效应对疫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满足了政府需求和百姓期待。”

  医护人员无私无畏、团结协作,克服背景、文化、专业的差异,迅速融合;他们满怀爱心,专业敬业,体现着医护人员的奉献和担当。

  在防护服上,无数病患给医护人员写下感谢的话语;在舱内,很多患者自发当起志愿者为医护和工作人员排忧解难;在闲暇时,这里既有广场舞跃动的旋律,也有图书角安静的书香……生命之舱,大爱无疆。

  “春天已经来了,我们迎接全面胜利日子还会远吗?”一位患者在方舱感悟中这样写道。

 
当特殊的战斗打响 记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全国退役军人
当特殊的战斗打响
记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全国退役军人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移志。

  在2020年开年以来的这场全民抗“疫”战斗中,全国广大退役军人坚决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最危险的地方去,成为疫情防控中的一支“硬核力量”。

  闻令而动,向战而行——

  “一日来当兵,终生听党话。”全国广大退役军人牢记习近平主席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

  舍生忘死,奋勇当先——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全国广大退役军人,越是艰险越向前,在抗“疫”大考中交出一份份出色答卷。

  闻令而动:“我们这个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


  “我不仅是一名医生,还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必须上。”江西省荣军医院副主任医师晏鑫鹏,2000年退役后到医院工作。响应中央号召,他是院里第一个报名支援武汉的医生。

  “我们这个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在湖北省荣军医院,晏鑫鹏和其他来自江西、浙江和山西的39名医疗队队员像冲锋的战士,与湖北省荣军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并肩奋战在最危险的“战场”。

  大医精诚,大爱无垠。对生命的渴望,对病人的大爱,是支撑如晏鑫鹏一般坚守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不竭动力。

  戎装虽脱,使命未忘。

  在防疫执勤过程中不慎摔断两根肋骨的山东省阳信县翟王镇武装部干事、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副站长付元波,婉拒住院治疗,拿了几副药就又忍痛回到一线执勤,领导获悉后强制要求他休息。

  戎装虽脱,军魂仍在。

  2月2日,四川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乘坐3U8101次航班抵达武汉,此次运输任务的执飞机长正是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刘传健。“相信强大的祖国,相信我们的能力。”这是一名逆行老兵的心声,是一名退役军人的信念。

  戎装虽脱,初心不改。

  杨建桥,2002年自主择业干部。疫情来临,他创建的湖北战友集团快速反应,组建了数支“战友红色服务队”,投入到疫情防控救助和保障中。听说隔离点不够用,他立即将集团刚装修好的战友宾馆整栋楼,无偿捐赠出来做集中收治隔离点。

  ……

  面对这场总体战、阻击战,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上下联动、合力共为,挺身而出、冲在一线:退役军人事务部第一时间对全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并成立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实体化承担起指导地方系统抗“疫”工作;全国63万余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和广大退役军人工作者,发挥“一贯到底”的体系优势,参与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工作……

  有召必至,使命必达!脱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广大退役军人的无私赤诚和“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武汉战“疫”:虽已脱下军装,责任始终在肩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在国家有需要时,我没办法安然待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做。”34岁的石李峰15年前从部队退役,之后一直在安徽从事铝合金门窗制作安装。大年初二,他偶然看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急需施工人员”的消息,便立即动身向西出发。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武汉保卫战是抗“疫”大战的关键之战。在这场关键之战中,广大退役军人勠力同心,共克时艰,演绎出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

  在武汉战“疫”中,人们记住了一位“逆行”400多公里的退伍老兵。

  大年三十凌晨,曾在武汉服役17年的退伍老兵、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白集镇田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辉,采摘5吨蔬菜,并驱车“逆行”400多公里驰援武汉,捐给火神山医院项目部。2月24日,他又拉着30多吨的新鲜蔬菜捐给武汉的环卫工人。

  在武汉战“疫”中,人们记住了一位爱心车队的“货运司机”。

  从大年三十开始,43岁的退伍军人饶曲,就穿着防护服,驾驶汽车一趟一趟为武汉各医疗机构运送疫情防控物资。在他的带动下,他和朋友已经组建了一支由20多辆车组成的爱心车队,他们互通消息,往返于武汉市的各大医院。

  在武汉战“疫”中,人们记住了一位“红区”志愿者。

  “爸爸作为一名老党员,党性不允许我退缩,作为一名老兵,军旗下的誓言不允许我退缩。如果爸爸不能回来,希望你们兄弟俩快乐长大,照顾好爷爷和妈妈……”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

  1月31日,何学江报名成为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红区”志愿者。“红区”,即污染区,指确诊病人诊疗区域。

  穿好医用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双层手套、鞋套、脚套,背上重达50斤的喷雾器,完成绿区消杀任务后,何学江深吸一口气,迈入“红区”。每次去“红区”,他都要“战斗”4个多小时。

  一天当兵,一生是兵,退役军人虽已脱下军装,但责任始终在肩。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一个又一个退役军人成为最美“逆行者”。

勇者无惧:不畏生死,越是艰险越向前


  “他说第二天上午再碰个头,商量一下,结果没等到他的电话。”天津市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张金宽至今仍处于悲痛之中。

  张金宽深情追忆的“他”,是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协副主席、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单玉厚。

  “他因劳累过度,2月22日凌晨在机关宿舍心源性猝死,年仅59岁。”张金宽回忆,单玉厚去世的前一天下午,还在调配防疫物资,为复工企业协调购买口罩的渠道。

  单玉厚曾在空军服役,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2008年转业到天津市工作。张金宽回忆,一个多月来,他经常“连轴转”,既调运调配防疫物资,又检查安全生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他答应过我,退休后好好陪我的。”单玉厚的妻子杨健悲痛不已。在她看来,丈夫就是24小时在线的“应急人”,“不管是半夜2点还是3点,有什么事一个电话就走,一走就是半个月、一个月。”

  不见战火硝烟,却有生死考验。据退役军人事务部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0多位退役军人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

  有人不幸离去,更多人前赴后继。

  “我参加过抗震救灾”“我参与过‘非典’防控”“我是退役军人”“我是党员”……疫情面前,这是广大退役军人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时喊出的理由。

  在黑龙江哈尔滨,68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组成了“橄榄绿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他们接班了哈尔滨市第9医院的防控工作,随后又请缨接管了哈尔滨站南广场入口监控点工作。而一些不能亲自到“岗”的战友则纷纷捐款。

  ……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大退役军人用热血和生命扛起了疫情防控的重担。带着必胜的信念,广大退役军人决心战斗到底!

(记者梅世雄、杨雅雯)

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战“疫”巾帼亮相国新办记者见面会
战“疫”巾帼亮相国新办记者见面会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3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记者见面会,请6名疫情防控一线的巾帼奋斗者与记者见面交流。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新华社武汉3月8日电(记者李劲峰、李思远)她们是父母的女儿、子女的妈妈、丈夫的妻子,也是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最美的巾帼战士。在三八妇女节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在武汉举行疫情防控一线巾帼奋斗者记者见面会,分享展示她们的战“疫”故事与风采。
 
ICU护士长钟小锋:这身白大褂就是责任和使命


 
  武汉市肺科医院是首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过去60多天来,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钟小锋和团队一直奋战在一线。
 
  “大家都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没有丝毫怨言,穿上这身白大褂,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钟小锋说。
 
  工作中的一个场景给钟小锋留下特别深刻印象:一个护士从病房里出来,蹲在地上哭起来了。她说:“我刚刚护理一个多月的患者有意识了,我跟他说话,他竟然流泪了,我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了。”
 
  ICU被视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钟小锋说:“有时候患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与我们互动,我们都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
 
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袁雅冬:为了每个人幸福自由的呼吸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4万多医护人员陆续奔赴湖北抗疫一线。已年近花甲的河北医科大学大内科主任袁雅冬,主动请战,出征武汉。
 
  无论是SARS还是流感,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她和团队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袁雅冬说,“今年春节,再次踏上征程,就是为了祖国大地上每一个人幸福、自由的呼吸。”
 
  袁雅冬和团队在武汉市第七医院负责四个病区的医疗护理工作。收治患者中一半以上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经过43天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有25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
 
  医疗队中,不少队员亲切地称她为“袁妈妈”“袁老师”。袁雅冬说,有的队员孩子刚刚出生,有的队员推迟了婚期,相当一部分都是80后、90后,“他们第一次面对这么重大突发事件,我有义务、更有责任把大家平平安安地带回家。”
 
湖北省妇联主席李述永:感受到妇女“半边天”的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省2600多名专职妇联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带领广大妇女投身到这场在荆楚大地上发生的波澜壮阔的抗疫大决战。
 
  “我感受到了我们妇女半边天的力量。”湖北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述永说,无论是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是坚守在基层的社区干部,还是成千上万、遍布城乡的巾帼志愿者,她们都用实际行动书写“全民抗疫、巾帼有我”的豪迈篇章。
 
  有家有爱,生命花开。“在一线,我们看到了送子远行、送妻出征,夫妻双双上前线的感人场面;在后方,我们看到了广大妇女姐妹立足家庭和社区,当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员、监督员和战斗员。”李述永说,这次疫情对我们是一场大考,更多地唤起了姐妹们的家国情怀。
 
新华社女记者廖君:到现场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在家里,她是两位七旬老人的独生女,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位军医的妻子。战“疫”报道中,她去过收治患者医院,进过社区,到过隔离点,甚至在早期不知疫情严重的情况下,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开展采访。同事们都叫她“铁人”。
 
  新华社湖北分社女记者廖君一直战斗在抗疫报道一线。
 
  “我们必须用铁的意志、铁的行动,报道击溃疫魔的战斗。”廖君说,战斗不分男女,只有我们进,疫情才能退。到现场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听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这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她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一直坚持着,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武器,向世界大声讲述战‘疫’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
 
  “我更想武汉早一点恢复往日的热闹。”廖君说,现在湖北武汉疫情防控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战斗仍在继续,她将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环卫工人张春香:“我们的武汉肯定会好起来”


 
  张春香是武汉经济开发区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也是最先一批进入重症隔离病房从事保洁工作的15名突击队员之一。
 
  1月28日,张春香接到通知,定点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协和医院西区急需一批保洁员。无暇顾忌未知的风险,怀着守护好自己家园的信念,做通家人工作,张春香第一时间报名,最终被安排在8楼病区,每天从事消毒、拖地、垃圾打包。
 
  尽管去之前有过思想准备,但进入病区之后,张春香心里还是有些害怕、恐惧。“看到北京、黑龙江的专家在为我们病人治病,还有其他各地的人们都来到我们武汉支援,我是武汉人怕什么?”张春香说。
 
  完成医院保洁任务之后,张春香和同事到酒店隔离。在酒店隔离中,她们把酒店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酒店的经理把视频放在网上,获得很多网友赞许。
 
  “在这个时期,我们就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张春香说,希望大家多为别人去想一点,多为别人去做一点,多坚持一下,“我们的武汉肯定会好起来的!”
 
“90后”志愿者杨雪:“天使”守护自己的城市


 
  “90后”武汉女孩杨雪参加志愿服务,缘起于武汉公交停运后,她开车接送护士表妹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杨雪发现还有很多医护人员和表妹一样面临上下班的难题。和“小伙伴”商量后,他们决定成立“守护天使”志愿者车队。
 
  “守护天使”车队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日常约30辆车参与。他们每天在路上接送医护人员,募集医疗设备,运输物资,守护自己的城市。
 
  杨雪说,在武汉还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有的为社区居民买药送菜,有的在隔离点接送病人,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拥抱一下家人亲亲女儿、摘下口罩看看姐妹们和樱花一样的笑脸、一起陪伴城市慢慢变好……见面会结束前,6名巾帼代表如此表达她们的期待。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相信:齐心协力,团结奋战,胜利已不远。
 
武汉《与妻书》:今天,他们这样对她们说
武汉《与妻书》:今天,他们这样对她们说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武汉3月8日电(记者王作葵、乐文婉、喻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已经有346支医疗队、4.26万医护人员抵达湖北,其中,2.8万人为女性医务工作者。在3月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少来湖北支援抗“疫”的男性医务人员,有特别的话对爱人诉说。

待我回来,为你再煮一碗面


  “亲爱的,节日快乐!没能和你一起过妇女节,但我一定会履行我的承诺:平安归来,带着胜利为你煮面。”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生高天霖8日在给妻子的微信中这样写道。

  8日是高天霖来到武汉的第41天。“刚到的那些日子里,病人很多,作为临床大夫,每天只能睡4至5个小时。”他回忆说。

  对他来说,每天的日程只有两项:工作、为工作进行准备。“我们要跟踪每位病人的体温、进食情况和各项检查结果。这个病有时发作起来非常快,因此要随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准备。不值班的时候,要洗衣服、做好个人消毒、检查下一次值班的工作用品。”高天霖说。

  每天,高天霖都要抽时间跟家人视频,叮嘱他们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与防护。跟父母总是尽量说得好一点,让他们放心。孩子的性格不太勇敢,我每次都要告诉他,爸爸不在家,他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

  对于妻子,高天霖感到更多的是亏欠。“猛然想起,前两天是我们认识十四周年的纪念日,平时你总说我是‘直男’,我也没太在意,今天我突然感受到了自己对你的亏欠。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一个人撑起一个家。记得我出发前你告诉我,要安全回来,因为你不会煮面,要吃我煮的面。现在想起还觉得鼻子酸酸的。这句话一直是我努力工作、坚信胜利的动力。”高天霖在微信中对妻子说。

  高天霖所在的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19楼8病区患者陆续出院,3月6日正式关闭,他和队友们转到17楼继续工作。

  8日早上,高天霖在上班路上拍下了两幅街景,附上了这样的文字:“你好,春天”“太阳就在前方,希望早日摘下护目镜”“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待我回来,让你继续“貌美如花”


  “有你陪伴的日子,我可以只负责‘貌美如花’。有你在,就有家。可最近二十天,我觉得时间像蜗牛一样,怎么还不快点过去!每次看到战胜疫情的新闻,我都高兴半天,因为我们离胜利又进了一步!最最看不得哪位医护人员感染了,因为我担心同样在前线的你是否安全!”李洪波的妻子在信中这样写道。

  大年三十,正和家人吃年夜饭的李洪波接到了组建援助武汉医疗队的通知。身为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的他立刻决定报名。

  “1月26日凌晨2点,医疗队到达湖北省黄冈市,那里的疫情也不容乐观。下车时,我下意识捏了捏鼻梁上的口罩。”李洪波回忆说。

  “我们要与患者多沟通,减轻他们的恐惧。对那些不能自理的病人,要给他们打水、送饭,搀扶他们去洗手间。隔离病房内没有家属陪护,医生、护士就是患者的依靠。”李洪波说。

  连续战斗31天后,黄冈疫情明显好转,当地政府安排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进行短期隔离休整。

  3月7日,李洪波和战友们重返“战场”。临行前,当地人民把绣花鞋垫送到医护人员手上。“这是当地老区人民的传统——‘一针一线把情意送亲人’。我心里特别感动,想起了你,最亲的人。”李洪波给妻子写道。

  8日下午两点,李洪波完成返岗后的首个值班任务。提及爱人,他的话语里充满心疼:“爱人是小儿科ICU医生,责任大、工作繁重。同时,她还要负责看护和教育孩子。家里老人都年近70了,多亏了她的悉心照料!我非常愧疚,我欠她的太多了!”

  “亲爱的,不用牵挂,我在这里很好。严冬即将过去,胜利就在眼前,等我回家!”李洪波在情书中对妻子说。

待我回来,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37岁的黄维是一名逆行者。

  1月29日,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放射影像科医生在微信群里发布求助信息:因为抗击疫情需要,医院急需医学影像方面的人员支援。看到消息后,原本准备春节后到成都市一家医院上班的黄维主动报名。

  1月31日拿到医院出具的证明后,黄维驾车连夜从成都驶往武汉。越往前走,四川牌照的车越少,黄维知道自己离武汉越来越近,但离家却越来越远了。

  2月2日,黄维来到江夏区中医医院,医务科长陪着他换好防护服,黄维正式“入伙”。

  早晨7点,黄维穿上尿不湿,步行到医院上班。换好防护服,从8点到下午5点,大约要出具90多份检查报告,这就是黄维每天在武汉的日程安排。

  物资紧缺时,为了节省防护服,黄维和同事们要连续工作6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

  黄维的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今天是3月8日,给她送上了祝福,但是没能亲自送上鲜花还是感觉很遗憾。回家之后首先要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她辛苦了!不仅要工作,还要照顾老的、小的。”黄维说。

  日前,江夏区中医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已经清零。但放射科还要继续承担大花山方舱医院和一些隔离点的患者诊断工作。

  “刚给家里打了电话,岳母高血压控制得不好,爱人带老人去做检查了。本来这该是我出力的时候,但我们还要与科室共进退。在疫情面前,我们更应该坚守好前方,这也是对后方最大的支持。”黄维说。

 
致敬武汉“她力量”
致敬武汉“她力量”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长涂丽为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实施中医耳穴压豆治疗(2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正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病区支援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士长涂丽在驻地捧着防护装备拍摄的肖像(3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志愿者肖晶谈起当时决定为医护人员免费送盒饭的缘由时,情不自禁落下眼泪(3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3月6日,在武汉市第七医院ICU,来自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的护士王麦下班后露出笑容。 新华社发
 
 
 

 
 
 
年轻“娘子军”在战“疫”一线历练成长
年轻“娘子军”在战“疫”一线历练成长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罗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向湖北派出约4.2万医务工作者,其中约2.85万人是护士,占到总数的近68%。而年轻女护士成为护士队伍的主体,她们在战“疫”一线历练成长,在患者的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八妇女节前夕,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隔离病房,52位女性患者每人收到了一份暖心的妇女节礼物——由北京胸科医院的6名年轻女护士牺牲休息时间,精心赶制的折纸花。“我半个多月没见到家人了,但我并不孤单,因为在这里我感受到家的氛围,医护人员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照顾我。”接过“花束”的张阿姨喜笑颜开。

  “我是主动申请上‘前线’的,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出自一种使命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非常荣耀。”26岁的北京胸科医院护士赵丽说。

  赵丽在自己的战“疫”日记中写道:“都说我们‘90后’备受宠爱,在大多数人眼里,我们是需要保护的。然而当疫情来临时,当祖国吹响集结号,我们这群‘90’后没有退缩,我们义无反顾奔赴前线。为什么?因为我们有报国之志,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要为国家尽一份力。”

  对于很多年轻女护士来说,这是第一次“大型作战”,第一次身穿防护服,第一次战斗在隔离病房。她们向前辈们学习防护经验的同时,在历练中收获经验和成长,收获友谊和认可。

  29岁的北京胸科医院护士彭乐是一位传染科护士,接到上武汉前线的通知时,还在医院值班,她来不及回家,让爱人收拾些衣物送到医院就出发了。

  “作为传染科护士,在此次病人护理中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因此和搭档一起工作的时候,会主动承担一些有风险的任务:留置针穿刺、看护重症病人等。”彭乐说。

  而平日喜欢绘图的彭乐为了让队友们尽快熟悉各种防控环节,自创“个人从医院返回酒店后防控流程图”和“房间入口分区图”,为队友们提供参考,确保每个环节防控安全。

  身处隔离病房,家人又不在身边,当地不少病人心理负担很重。为了减少焦虑、孤单等情绪对治疗的影响,年轻女护士们总是想方设法,用她们的细心和耐心缓解病人们的情绪。赵丽和同事们工作之余会努力学习武汉话,起初是为了便于和病人们沟通,后来发现有时候说得不好,会逗笑病人,于是这成为让病人们感到轻松幽默的一种“治愈”方式。

  25岁的北京胸科医院护士张俊去武汉前线之前还从来没有长时间离开过父母身边。这次奔赴武汉,在各方面却展现出一种成熟。

  “刚开始接收病人的时候,有一位阿姨心情非常不稳定,喘憋症状严重,但不愿意戴面罩吸氧。我握着她的手,一边安慰她、一边教她放松,直到她顺利进入治疗。”张俊说。

  病人们的病情变化牵动着年轻女护士们的心。“一位快80岁的老婆婆入院的时候上气不接下气,不能自己翻身,需要依靠我们来完成,经过我们两三周的护理后,说话非常有底气了。这给我们很大的触动,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彭乐说。

  “这次我们护士队伍派出了一支年轻的‘娘子军’,7名护士中有6位都是女护士,而且都是‘80后’‘90后’。疫情当前,坚强不分性别。虽然在前线工作时间长、强度大,但是这批女护士吃苦耐劳,展现出精良的业务素质。”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陈效友说。

  “我在武汉认识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护士罗兰,她干活特别麻利,我们相互切磋防护和护理技术,交流心得;我们相互协作、特别有默契。”赵丽说。

 
张雯:跟互联网“赛跑”的法院院长
张雯:跟互联网“赛跑”的法院院长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3月初的北京,春寒料峭。当记者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见到院长张雯时,她正戴着口罩与同事们商量“虚拟法庭”的研发。

  “有了‘虚拟法庭’,当事人视频端看到的虚拟法槌、法徽与法院的真实场景一样,庭审依然庄严肃穆。”张雯说,即便在“虚拟法庭”,法官审理案件也需要有“仪式感”。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各地不少法院开始“试水”线上审判。当大家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时,2月21日,张雯带领团队率先公开发布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庭审规范。

  庭审规范共26条,对线上诉讼的身份认证和账号使用,在线庭审着装、环境、礼仪,证人出庭方式、异步庭审方式、庭审笔录、庭审公开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规范甫一发布,就吸引业界同行的关注。

  “北京互联网法院是司法改革的产物。经过1年多运行,我们通过13509次、总时长7792小时的在线庭审积累,形成一套在线诉讼技术发展的‘北互模式’。”张雯说,发布在线庭审规范,就是为把“吃螃蟹”得来的经验,向在疫情中开展在线庭审的其他法院提供参考。

  1990年,张雯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进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工作。她从一名书记员干起,直至法官、庭长、朝阳法院副院长。在担任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前,张雯已先后在北京昌平、丰台两区担任区法院院长。

  在30年基层司法工作历程中,无论职务发生怎样变化,“当一名常思考、爱创新的法官”是张雯对自己角色的定位。

  刚参加工作时,张雯爱跟老法官们骑单车走街串巷,深入基层一线办案。“十分钟的路程,常常走上一两个小时,一些纠纷就在老百姓家门口化解了。”张雯说,正是那段工作和生活经历,让她有了“烟火气”,也让百姓情怀融入她的血液。

  正是这种情怀,促使她在公正审判的同时,从不忘思考通过创新机制高效解决纠纷,最大限度化解矛盾:在朝阳法院,她率先提出“多元调解”理念,搭建法官助理庭前调解、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律师主持和解制度的“诉前和解三项机制”;在昌平法院,她又在北京法院率先推出“互联网调解平台”,为当事人调解提供切实便利;在丰台法院,她推出“速裁模式”,大大缩短案件审理周期,起到便民、利民的作用。

  30年来,张雯办理数千起大大小小的案件。她说,法官要善治,能辨识善恶,才能把案件判公、把人心判暖、让人心从善。

  2018年8月,张雯被任命为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尽管当时的她对互联网法院几乎“一无所知”,但她欣然领命,带领同事组建多个工作组,从基础建设、电子诉讼平台搭建、诉讼模式探索,开始从无到有的“创业”。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姜颖介绍,从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至今,这个“24小时不打烊”的法院立案申请总量接近13万件,实现100%网上申请立案、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和上诉移转,在线庭审率达99.6%,电子送达率超过95%。

  1年多的时间,北京互联网法院从“白手起家”变为“新潮网红”。姜颖说,作为“掌门人”,张雯倾注了太多心血。

  北京是全国互联网企业的聚集地,也是互联网创新高地。作为管辖北京市11种特定类型互联网案件的专门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案件很多都是“硬茬”:新型、疑难、复杂。

  而作为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从精通“法言法语”到熟悉“网言网语”,这个转变并不容易。

  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很多“小年轻”都有被张雯拉着“讨教”技术问题的经历。“张院身上有一股子‘倔劲’,一个技术问题,不弄明白不撒手。当时建平台时,她一口气听了40多家技术公司介绍平台建设。”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孙铭溪说,“张院也很‘潮’,爱学习,现在好多‘网言网语’比我们年轻人说得还溜,对互联网的把握很透彻。”

  凭着这股“倔劲”和探究新事物的“潮气”,张雯审理不少“硬茬”案件。“抖音短视频案”是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后的第一案,张雯自己担任审判长,这个判决认定时长13秒的短视频因其独创性而享有著作权,案件入选2018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在2019年审理“暗刷流量”一案时,在10多次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明确“暗刷流量”的技术原理,张雯最终判决双方合同无效,同时判决收缴违法所得,该案入选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及国家赔偿案件。

  平地起高楼,唯有勇者行。从传统法院院长向互联网法院院长转型,张雯坦言,这无疑是一次艰难而又收获满满的“创业”。

  如今,北京互联网法院已成为外宾来华访问交流的“网红打卡地”。成立1年多,北京互联网法院共接待外宾来访50场,覆盖六大洲的44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7月31日,在参观在线诉讼体验区时,面对琳琅满目的技术创新成果,国际法院院长优素福评价:北京互联网法院“为司法活动的未来样式奠定了基础”,这让张雯倍感自豪。

  在张雯看来,互联网技术每天都在更新,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迭代,互联网生态一直在变革,互联网法院也必须直面由此带来的矛盾和纠纷,法官必须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学习,成为互联网的行家里手,才能作出好的判决。

  “人生的‘赛道’会变,关键看你怎么去跑。”张雯说,她会一直保持奔跑姿态,和互联网“赛跑”下去。

         (本报记者涂铭、吴文诩)

 
山东:战“疫”一线,“红嫂”涌现
山东:战“疫”一线,“红嫂”涌现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新华社济南3月7日电(记者潘林青、张力元)夜深了,万家灯火都已熄灭,于红玲却拎着“大包小包”出了门。她心里惦记的是战“疫”一线的夜班执勤人员。为了让他们吃上口热饭,她最近义务当起了夜宵“配送员”。
 
  山东是一片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子弟兵在前方浴血奋战,“红嫂”们就在后方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拥军支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山东战“疫”一线又见“红嫂”的忙碌身影。
 
  于红玲有两个“送餐点”——山东省东营市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仙河镇滨港路制药厂段和仙河高速路口的执勤点。疫情检查点设置期间,镇上的各个交通路口都有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看着他们辛苦执勤,于红玲心疼得慌。
 
  煮鸡蛋、熬米粥、炸鱼……饭菜太多,于红玲忙不过来,便请丈夫孔辉“打下手”。夫妻俩分工明确,于红玲负责“掌勺”,孔辉负责“打包”。够30个人喝的粥,家里的小电饭锅要熬上好几锅。为了方便“配送”,他们还特地从市场买了一箱塑料碗和一次性筷子。
 
  为确保把热乎的饭送到工作人员手上,于红玲仔细琢磨米粥在车里怎么放才不会洒、从家到执勤点走哪条路线最省时间。
 
  每次一送到,于红玲二话不说,放下饭就走。
 
  直到第8天晚上,仙河镇政府综合执法队员王凯和同事们想了一个法子:“我们就跟大姐说,你必须配合执勤、测量体温,在来访人员表格上留下姓名和电话。”大伙儿这才知道大姐姓于。
 
  “大晚上执勤为了啥,还不都为了咱。所以俺就想做点小事谢谢他们,这样心里得劲儿。”于红玲说,“都是家常菜,不值几个钱。我邻居为这事儿还给了我100元钱呢。”
 
  原来,前些天一个晚上,于红玲要为执勤人员包顿韭菜肉饺子。300多个饺子,夫妻俩光剁馅就花了半个小时,让左邻右舍都好奇了。邻居韩红燕过来一打听,知道缘由后给于红玲夫妇留了100元钱。
 
  “她让我必须把这钱收下。她也要出一点力,献一点爱心。”于红玲说。
 
  在抗击疫情的日子里,于红玲每次送完夜宵回到家里,都是凌晨了。此时打开手机,她总能看到一条又一条执勤人员发来的短信:“大哥大姐,谢谢你们”“我们都是饭后上岗的,于姐你们明天别来了”“你们的用心我们记在心里了”……
 
  “红嫂”们既“踊跃支前”又“服务群众”。守住进村路口、为群众测体温、宣传防疫知识……疫情发生后,“90后”女孩王成成坚守在农村防疫一线,几乎每天都忙到晚上11点。
 
  王成成是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有300多口人,老年人占了三分之一。王成成挨家挨户地发放明白纸、测量体温、排查疑似病人,经常忙得半天喝不上一口水。
 
  “战‘疫’如同战斗。医务人员在前线与病魔殊死较量,我们在后方就要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就像‘红嫂’当年那样。”王成成说。
 
  山东多“红嫂”,精神代代传。在战“疫”一线,像于红玲、王成成这样的“红嫂”,齐鲁大地处处可见。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呈镕,被称为“新时期的沂蒙红嫂”“最美兵妈妈”。武汉抢建火神山医院时,她带着20吨速冻水饺,长途奔袭13个小时,给工地现场的每名子弟兵送上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于学艳,临沂市“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她平时省吃俭用,疫情发生后,她专程赶到镇上捐了1万元;
 
  李秀莲,今年75岁的沂南县退休干部。从大年初一开始,她带领女儿、儿媳等7人,起早贪黑缝制鞋垫,绣上“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湖北必胜”等字样,目前已缝制200多双寄往湖北;
 
  临沂市兰山区五里堡社区,有一支“女子防控队”。她们舍小家顾大家、把社区当阵地,不畏严寒值守在疫情检测点,不分昼夜深入开展排查工作,被社区居民称为守护安全健康的“娘子铁军”……
 
  战“疫”一线,“红嫂”涌现。疫情发生以来,山东组织1.5万名青年志愿者、1800支青年突击队深入一线开展防控,其中妇女“顶起半边天”。她们承担了关爱帮助、捐款捐物、组织发动等多项任务,用一次次无畏的“逆行”,为群众织起一张严密的疫情防控网,留下了一个个最美“她”身影。
 
有梦想就去追 不接受“被定义” 专访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
有梦想就去追 不接受“被定义”
专访中国首位UFC冠军张伟丽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白明山、卢羽晨)北京时间3月8日,经过五回合激烈战斗,中国首位UFC(终极格斗冠军赛)冠军张伟丽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UFC248站女子草量级卫冕战上,击败波兰选手乔安娜,成功卫冕金腰带。

  这场比赛惊心动魄,张伟丽以48:47、47:48和48:47的点数分歧判定获胜,艰难卫冕。比赛结束时,UFC群星们起立鼓掌,致敬这场精彩卓绝的比赛。

  张伟丽扬名,还要从2019年8月的UFC格斗之夜深圳站比赛说起。当时她用时42秒TKO击败卫冕冠军杰西卡·安德拉德,成为中国首位UFC冠军。

低谷不放弃梦想


  张伟丽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一个煤矿工人家庭,12岁就进入武校学习,曾拿过河北省青年散打冠军。

  然而她的格斗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当过幼儿园老师、旅馆前台、保镖、健身房销售……是梦想的力量把她重新拽回格斗场,直至夺得冠军。

  综合格斗因为比赛场面激烈,被贴上了“暴力”“血腥”的标签。“大多数人认为,女孩子就应该安安静静,到年龄结婚,然后相夫教子。我选择走这条路时,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觉得我还年轻,我想去打拳,要为梦想去努力,不想‘被定义’。”

  张伟丽曾经赌气:给我三年的时间,我要证明我行;如果不行,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即使在人生低谷,她也没有放弃梦想。“那个时候做前台也好,做销售也好,我每天都自己锻炼,没有教练,每天练跑步,打沙包练力量,直觉告诉我我还会回到格斗的赛场上。”

  “你有梦想,就应该去追逐它。”

给格斗融入中国智慧


  综合格斗是一种规则极为开放的竞技格斗运动,比赛允许选手使用拳击、巴西柔术、泰拳、摔跤、咏春拳等多种技术,也被称为搏击运动中的“十项全能”。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界认为格斗运动暴力,相反这是个非常热血的运动,更是一种蕴含智慧的运动,这是格斗的精髓。你看着他在打拳,其实都是在用脑子,如何让对手出招,如何虚晃对手,不是力量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张伟丽说,在训练中会把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融入到现代搏击里面,比如太极的发力,咏春拳的理念。中国古人智慧无穷,中华武术博大精深。

  “你知道吗,真正厉害的高手是你想让对手打什么,他就可以打什么,你完全可以把对手带到你的节奏里边去。一旦掉入你的节奏,这个比赛你就能拿下了。”

  说起42秒TKO击败安德拉德的比赛,张伟丽说,对手是从大两个级别的体重降下来的,力量非常恐怖,所有自己这级别的女孩都怕她的力量。

  “制定前期战术时,我们团队就说你不能跑,你跑的话她打得更顺手,你得往前压她,因为没有人压过她,你一压,她会感觉特别不习惯,比赛逐渐就会掉入你的节奏。事实证明我们的战术是正确的。”

格斗也是“挫折教育”


  近年来,综合格斗越来越得到国内拳迷关注。张伟丽认为,格斗不仅是一项竞技体育,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现在孩子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很少遇到挫折,想要什么也容易得到满足。练习格斗,有的时候会给他一些挫折感。比如我跟别的小孩对抗,输了怎么办,怎么调整心态,怎么超越自己,战胜对手,不单是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也会对心态心智有提升。”

  张伟丽说自己见过有的小孩刚来练习的时候,看着蔫蔫的,练了一段时间之后特别活泼,越来越有自信,像是变了一个人。

  “我们还鼓励孩子去打比赛,得了奖牌,回来特别自信。打输了我们就要去鼓励他,想想下次如何战胜对手,所以这个运动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有很大作用。”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张伟丽的首次卫冕战堪称一波三折,经过好几个国家才最终到了美国。当她跟母亲小小地撒娇抱怨,说自己需要克服环境、气候、减体重、倒时差等等诸多困难时,母亲反倒这样“开解”她:“现在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睡觉都没有时间睡。你应该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勇往直前。别把困难当作困难,就都不是困难。”

  卫冕成功之后,张伟丽站在八角笼中央说:“现在疫情已经不光是中国的事了,疫情是全人类的事,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战胜疫情。”

 
爱心厨娘的“盒饭陪伴”
爱心厨娘的“盒饭陪伴”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3月7日,肖晶(左)与舅妈一起分装盒饭。
 
 
3月7日,肖晶(左)与一名志愿者联系为武汉市梅苑社区孤寡老人送餐事宜。
 
 
  3月7日,肖晶拿着消过毒的送餐保温箱来到厨房,为午饭送餐做准备。
 
 
  3月7日,肖晶将分装好的盒饭装入消过毒的送餐保温箱。
 
  “80后”肖晶是地道的武汉人,也是一家烤串店的老板娘。在疫情发生后,她就加入了朋友组建的志愿者队伍。
 
  后来,她通过志愿者朋友了解到,武汉一家医院的120急救医护人员因为工作时间很不规律,没法按点吃饭。当听到一名医护人员对她说“我们就想吃一顿真正的热饭”时,肖晶决定将自己经营的只有一口炒菜锅的烤串店改造成爱心志愿者食堂。
 
  在爱心人士和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2月28日,爱心志愿者食堂开始正式为医护人员、社区孤寡老人、农民工等人免费送餐。
 
  最初每天送四五十份,如今每天送三百多份。肖晶说,她和伙伴会用爱心盒饭“陪伴”需要帮助的人们,直到疫情结束。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影报道
 
鼠标点下去,产业链“活”起来 苏州高新区借力“云平台”,打通复工复产堵点
鼠标点下去,产业链“活”起来
苏州高新区借力“云平台”,打通复工复产堵点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复工复产
 
  新华社南京电(记者刘巍巍)有用工需求,一键对接;有供应链需求,一键对接;有防疫物资需求,一键对接……记者近日在产业高地苏州高新区蹲点采访发现,该区借力网络“云平台”收集企业需求,打通产业链复工复产堵点。

  名硕电脑是苏州高新区重点企业,员工数量达3万人,有数百家配套企业分布在省内外多地。由于规模大、生产链条长,相关配套企业没复工,影响名硕电脑整体生产。

  区经信委通过“苏州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云平台”的复工复产需求模块,收集企业复工协调申请,及时与相关配套企业所在地沟通,共同解决困难,推动链条式复产复工。短短几天时间,名硕电脑提出的近200家复工协调申请得到回应,98%以上供应链厂商顺利复工。

  专业生产呼吸机的鱼跃医疗苏州公司复工之初也遇到类似困难。企业缺工达半数以上,省内外近40家供应商无法正常供货。鱼跃医疗通过“云平台”登记当天,相关人员就通过“共享员工”模式帮助企业协调用工,并与多家上下游企业及其属地政府取得联系,解了燃眉之急。

  鱼跃医疗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分两次提出的近40家复工协调申请都已到位,核心车间高效运转,日产智能无创睡眠呼吸机200台左右;其研制的高流量呼吸机也在加紧审批生产资格,有望近期投放市场。

  在关注重点企业同时,“云平台”还将覆盖面扩展到供应链中的小微企业。益赢机械有限公司以生产模具制造设备为主,年销售额200多万元。虽然只有十多名员工,却承担着周边诸多企业的供应任务。复工以来,多家企业在“云平台”上提出诉求,希望益赢机械能够快速复产。

  益赢机械负责人乾胜文和厂里多位同乡无法返岗,企业难以正常运营。了解情况后,苏州高新区疫情防控复工小组工作人员点对点帮扶企业人员返程,指导企业递交复工申请材料,辅助企业开展员工防护、检查检测、环境消毒,还帮企业在人才市场启动免费网上招聘。眼下,益赢机械已恢复运转,日产定制模具和自动化设备60多套。

  为促“云平台”解急渴、见实效,苏州高新区纪工委全程介入,分析复工复产整体战中的痛点和阻点,监督、追溯企业需求落实及反馈情况。

  截至目前,苏州高新区重点企业通过“云平台”提出的269家次内外企业协助复工申请全部受理,顺利复工220家;区内758家规模以上企业和4513家工业企业全部复工,近6成企业恢复产能。

 
贵州石阡:两“线”奋战促春产
贵州石阡:两“线”奋战促春产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复工复产
 
 
 
  ▲宏信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正在制作防护服。   本报记者欧甸丘摄

  茶叶生产正常推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扶贫车间顺利扩大产能……这是记者近日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贵州石阡县调研时看到的景象。在推进疫情防控与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两条“战线”上,老百姓在基层党委政府的组织引领下争分夺秒全力推进春季生产。

茶农:“明前茶”采摘正当时


  4日黄昏时节,贵州石阡县龙塘镇神仙庙村的茶园附近,采茶能手们将一天采下来的茶叶陆续送往加工厂,在那里当场换取现金。记者在茶园中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已经长出了鲜绿的独芽,还有部分茶农抓住傍晚的最后一丝光阴穿梭在茶树行间,指尖被茶叶末染成了黑绿色。

  茶农彭胜红说:“清明节前的茶青最‘金贵’,每斤茶青可以卖到60元。因为茶青才长出‘芽头’,一个人一天的采摘量很难超过1公斤。”为了防止因采摘速度慢造成茶青变老,她特意把外地的姐姐请回来帮忙采茶。

  在神仙庙茶园附近的一家茶叶加工厂,负责人汤小涛正在收购茶农们从四面八方送来的茶青。茶青被摊开在篾制大圆盘里进行“萎凋”,第二天晚上就被加工成成品茶。“疫情基本没有影响到我们,现在加工厂已经满负荷运转,每天要消耗六七百斤茶青。”汤小涛说。

  龙塘镇党委书记张忠淳说,镇内低海拔地区的茶园已经全面开始采茶,每天都有三四百人在茶园采茶,争分夺秒让茶青下树。

  茶叶是石阡县的主导产业,这里的茶园面积达到36.47万亩。石阡县茶叶局局长童祖明说,目前政府部门正在有序组织春耕生产,全力做好肥料、农膜、农具等的调运工作,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已经为春耕生产做好了充分准备,低海拔地区的茶叶加工厂已经正常开工。

企业:信心比金子贵


  5日下午,贵州省石阡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斌正在指挥员工将公司设备打包,公司即将搬进两公里外的新建厂房。记者在公司新厂房看到,数栋6层高的厂房已经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两台挖掘机正在院坝紧张作业,装修工人正在安装门窗。工厂外面,同时在进行人员招聘工作。

  春节以来的疫情给这家以生产辣酱、红酸汤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去年春节后的一个月,该公司销售额超过400万元,今年春节后的一个月销售额仅10万元,整个2月份因为物流中断,客户退掉了500多个订单。“好在部分地区的客户将陆续复工复产,订单量现在正在回升。昨天刚刚给贵州师范大学发了15万元的货物,今天又接到贵州大学的订单。”公司电商平台的负责人说。

  尽管遭遇猝不及防的市场异动,王永斌还是试图转危为机。“我有信心,仍然看好市场,还要继续扩大产能。”王永斌说:“今年疫情期间农村劳动力回流,公司乘机加大招工力度,充实新工厂的生产队伍,同时拟将辣椒种植面积拓展到8000亩,相当于去年的两倍多。”

  地方政府鼓励企业抓住时机招工,推进复工复产。石阡县副县长石凌燕说,政府通过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就业需求调查,建立了就业需求信息台账,同时开展县内企业生产用工需求摸底,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台账,力求精准对接就业与用工需求,帮助解决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

  石阡县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5日,石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100%,限上商业企业除2家餐饮企业外,已全部复工复产。

致富希望绽放在扶贫车间


  在石阡县城北廉租房小区内,宏信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开办的扶贫车间3月1日正式开工。记者5日在这里采访时看到,防护服制作车间内,数百名工人同时操作着缝纫机正在紧张作业,乳白色的防护服制作材料散布在各条流水线上,厂房门口前来应聘的人员排着十多米长的队伍。

  这类特殊的工厂不仅承担着疫情期间防护服生产的重任,还寄托着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希望。2019年,该厂共有工人120人,其中贫困群众80人,残疾人10人。“为了快速完成6万套防护服的订单,春节后就一直在招工,现在的员工人数已经超过600人,每天还在不停地招工,应聘人员主要来自附近的易地搬迁安置区。”宏信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罗孝芹说。

  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罗孝清和聋哑人甘伟从3月1日开始就在这个扶贫车间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罗孝清和甘伟两人搭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沿着布料上画下的线条,准确剪出一块块不同形状的布料。“我们拿的是计件工作,如果按照正常上班时间工作,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罗孝清说。

  为了支持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政府免除了扶贫车间的厂房租金,并从金融服务、社区管理、物流服务等多方面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铜仁市委常委、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说,必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既要解决好企业在复工复产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又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困难,实现生产安全、就业充分、社会稳定,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本报记者欧甸丘)

 
保防疫物资,免企业租金 深圳前海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保防疫物资,免企业租金
深圳前海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复工复产
 
  分拣、包装、贴标、运输……在位于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的利丰供应链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仓库里,工人们戴着口罩有条不紊地将生活物资发往全球各地。

  作为一些品牌奶粉、超商必需品、服装等生活物资的亚太地区配送中心,港企利丰供应链每月进出口申报货值约5000万美元。该公司深圳区总经理王文栋告诉记者,自2月10日复工以来,产能已从30%逐渐提升至80%,现在每天处理约2万个订单。

  受益于高度自动化,5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只需80个作业人员,其中80%已经返岗复工。包括3位港籍员工在内的30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则大多采取居家办公方式。

  在复工过程中,利丰供应链曾遇到防疫物资短缺的问题。“前海管理局一次性给我们发了3000个口罩,解了燃眉之急。”王文栋说。

  前海管理局针对辖内企业展开的调研显示,51.77%的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面临缺乏防疫物资问题。对此,前海深港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田夫表示,物资保障要精细化,要主动帮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让紧缺物资第一时间充实到防疫一线。

  在前海区外办公的招联消费金融也获得了前海管理局支援的3000个口罩。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处副处长向军说,企业复工存在防疫物资短缺等困难,可以通过该局下沉到一线的网格联络员和企业联络员,或者24小时热线反应。“不论企业是不是在前海区内办公,只要注册在前海,都可以找我们。”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表示,服务实、落实细,继续保持区内零输入、零感染、零传播、零病例,是200多名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前海党员干部的共同目标。截至目前,该局已向前海各类企业发放了超过32万个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资。

  对于创业团队,前海则采取减租等方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原本由多栋矮层建筑构成、呈开放式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如今已进行封闭围合管理。2月28日上午,胡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彭奕亨从梦工场物业管理人员手中接到了园区出入证,经过了扫码查询、检测体温等程序,走进了办公室。

  “我们作为初创企业,本身资金流有限,大部分支出就是租金和人工成本。这次减免了约10万元租金,对我们帮助非常大。”彭奕亨说。

  作为港籍创业团队,胡桃科技也在用实际行动参与此次“战疫”行动。原本研发电动滑板的胡桃科技,利用这几年积累的产业链资源,协助合作伙伴欧博思机器人,快速推出了热成像测温机器人,可在5米内对多人同时测温,并自动抓拍体温异常者。

  为了这个项目,彭奕亨在家里也没闲着,找零部件供应商、找物流链、找代工厂……“100%线上办公,很短的周期里就把这个产品落地了。”

  “通过朋友圈,合作的工厂已经接了上千台订单,现在已经量产并陆续交付。”彭奕亨说,热成像测温机器人只是一个短期项目,这个项目并不会给团队带来收益,“很多复工复产的企业对快速测温有需求。疫情期间,有能力就帮忙做一下。”

  目前,前海已给梦工场租户减免租金、物业管理费、空调费2个月,共计约300万元。

  截至3月1日,前海区内办公企业复工率62.3%,其中港资企业复工率60.8%。

  王锦侠表示,前海管理局将做好前瞻谋划,深入分析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努力出台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各项措施,促使前海开发开放年度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能如期实现。  (本报记者赵瑞希)

 
千棚直播卖菜,全民“云上”复工 “疫情宅”催生“云势力”
千棚直播卖菜,全民“云上”复工
“疫情宅”催生“云势力”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复工复产
 
  每天醒来,打开生鲜App为爸妈买菜,打开电视带娃上网课,打开办公软件和同事远程会议,进入直播间为自己“买买买”……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许多中国人正在经历的、前所未有的“云上的日子”。

  另一头,“云开市”直播“买它”,“云签约”项目落地,“云招聘”“云复工”争分夺秒,千棚直播卖菜、全员“李佳琦”带货,无数“新势力”正摩拳擦掌迎接新的市场机遇。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疫情宅”速冻了一波消费,也淬炼了新的机遇。5G商用加速落地,云计算、人工智能加速爆发,催生中国互联网智能世代提前到来,也催生中国经济自我革新、加速转型。疫情不掩芳华,春意已在枝头。

村会玩:新“春播”展现下沉市场大潜力


  “人勤春来早,备耕春播忙。”这句话在2020年的春天有了新的含义。一口浓郁的乡音,新鲜采摘的蔬果,“买它买它”的淳朴话术……这样的农民新“春播”正在引领一股乡村新风尚。

  2月15日,全国一万名农户集体开播卖菜。“王婆”们各施绝技:唱山歌的、跳秧歌的、吹唢呐的,更有下地采摘、现场包装,真实活泼接地气。从春节至今,全国已有上万个蔬果大棚变成直播间。同时,还有一千多个品牌商家、头牌主播志愿当外援和农户“连麦”,“不务正业”跨界卖菜。

  化妆品直播间变身菜市场并没有导致客源流失。通过与江西竹笋农户一对一的直播帮扶,某品牌直播间的观看人数比平时多30%。“快递慢一点,理解”“支持,马上买”……刷屏弹幕暖心,“粉丝”买单积极。

  一边是城市居民定好闹钟凌晨抢菜,一边是大量蔬果滞留田头卖难,疫情期间“一冷一热”的供需矛盾为电商平台发挥作用、深入尚未被完全开发的下沉市场提供了机会。助农抗疫,到2月底,超过1800吨的滞销农产品陆续上架盒马鲜生各地门店,通过盒马线上线下送到消费者手中,也替农民排忧解难。

  “城会玩”牵手“村会玩”,成为单向帮扶走向双向共赢的创新之举。电商平台纷纷开展助农行动,包括收集各地滞销农产品信息、推出农产品特卖专区、帮助涉农商家开通直播等,利用大平台的流量优势帮助农户打开销路、摆脱困局。

  新入驻农户免平台使用费、极速审核绿色通道等18项助农举措下,苏宁在下沉市场已开出超过5000家零售“云店”,15000多名“云店”店主支持农户在疫情中的自救,保证下沉市场的有效供给。

  疫情下的“春播”被证明是快速打通市场供需并推动形成新需求的有效路径,互联网正在填平“数字鸿沟”,为更多相对偏远、贫困地区赋能,推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从滞销到热销的“绝地反击”更见证了中国下沉市场的巨大流量和商机,让人们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无限韧性与强劲活力。

城会玩:“云生活”勾勒数字经济新蓝图


  伴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受疫情影响仿佛被强制按下暂停键的城市却在“云端”跑出转型发展的加速度。从企业转型自救,到行业跨界互救,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模式、新举措正为智慧城市注入无限可能。

  “云课堂”宅家学习——连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和高校迎来“云开学”,通过直播、录播、视频会议等多种网络教学模式实现老师授课、学生听讲、讨论互动。春节至今,诸多线上教育机构也纷纷推出覆盖基础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的免费课程。学校教师线上授课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停课不停学”模式正在成为一场堪称史无前例的在线教育试验。

  “云办公”复工复产——为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各地均鼓励企业采取线上办公、弹性办公、网络办公等新模式。与此同时,嗅觉灵敏的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都免费开放远程协作办公服务,更多包括健康报备、内容协作、文件共享等在内的新功能应运而生,进一步优化了全社会的数字化办公环境。

  “云开市”直播带货——疫情期间,面对线下客流的断崖式滑落,零售企业的业务正加速转向线上。银泰百货推出导购在家直播计划,湖北“柜姐”直播卖货,一次直播产生的销售额相当于在门店上了一周的班。2月以来,有100多种线下职业在淘宝直播找到了新的可能:全国500多家房产机构的5000多名置业顾问“云卖房”;23个汽车品牌的1500家门店“云卖车”;超过3000名义乌商家“云开市”……

  “云旅游”共赴远方——疫情下深陷业务停摆、经营困境的酒店旅游行业在这波数字化转型中各显神通。携程宣布可退3月底前全球跟团游团费,并联合全球48个国家、832个城市的3万多家景区开通语音、视频、直播“云观光”;华住要求旗下5700多家酒店强化自助入住、零秒退房、机器人送物、远程问诊等新服务举措。

  “云招聘”“云健身”“云演唱会”“云发布会”……随着疫情触发的线上场景的不断延伸,全面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更广泛的行业共识,这波数字化转型中持续生长完善的商业新生态正在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无数“新势力”正摩拳擦掌迎接新的市场机遇。协同办公软件厂商上海泛微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熊学武说:“远程办公、异地办公等新模式的优越性将充分释放,异地考勤打卡、网络视频会议、移动流程审批、多人项目协作沟通、电子合同签署等场景会成为趋势。”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CEO王涛说:“互联网医疗有望迎来百亿级市场增长。”

新世代:智能网联革新发展治理新路径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巨轮迎来了一次不期而至的压力测试,对千千万万市场主体来说,疫情既是生死考验,加速了优胜劣汰,也开辟出一条数字化的新通路。可以预见,烈火淬炼之后,互联网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力、动员力、影响力将再次爆发,深刻影响生鲜电商、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等新经济行业,催生5G智能世代提前到来。

  “疫情宅”让中国移动互联网日活跃用户规模、日均用户时长再创历史新高。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移动互联网流量共消费了271.6万TB,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95.7万TB。而根据QuestMobile的统计数据,从1月23日到2月3日,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每日使用总时长已从原来的50亿小时增长到61.1亿小时。

  对不少企业和公众而言,疫情成为数字经济的全方位启蒙。一度排斥电商、坚持直营门店策略的品牌林清轩1月下旬开始遭遇“速冻”,线下业绩同比暴跌90%以上,迅速开通多个电商渠道15天后,销售业绩同比增长45%,线上收入占比高达99%。“从至暗时刻到逆袭,中间的密码是到网上去!”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说。

  流量的狂欢,却也是流量的迁徙和分化。春节档电影《囧妈》果断“转轨”线上平台免费播出,短短几天就突破6亿播放量、16万条评论,引发院线强烈反弹;2月3日,猿辅导免费直播课程开课第一天,超过500万人同日在线上课,挤瘫服务器;2月12日,钉钉宣布连续扩容10万台服务器;腾讯视频云在8天内扩容超10万台云主机100万核算力,打破了中国云计算史上的纪录。轻轻教育CEO刘常科说,“等疫情过后,线下教育恢复了,在线教育还能留得住多少人,还要经受考验。”

  疫情见证了中国企业的智慧和韧性,也在偶然中开启了机会之窗。为化解停摆的餐饮企业巨大的员工工资压力,也解决自身派送人员不足的瓶颈,盒马鲜生“脑洞大开”提出了“共享员工”模式,继云海肴、西贝、探鱼、青年餐厅之后,又陆续加入了商超、电影、百货、汽车服务租赁企业合作,超过1800名员工到盒马上岗,跨界合作共渡难关。

  此后,“共享员工”的灵感迅速复制到各行各业,也成为各地方政府抓经济、抢春时的有力举措。在节后返程复工过程中,政府当起“红娘”把一些企业的闲置员工调剂共享到人手紧缺的企业,帮助中国庞大的供应链体系顺畅运转。

  2月25日,包括孚创实业在内的21个外资重点项目与上海浦东新区“云签约”,总投资额超过17亿美元。同一天,千里之外,山东省重点外商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以视频连线形式在16个地市同步举行,预计总投资143.9亿美元,协议或合同外资42.7亿美元。

  “这场众志成城的战‘疫’将推动我国互联网加快从信息科技走向数字科技、从传统互联网走向智慧互联网。”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认为,5G商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云服务加快落地也将推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深入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为中国新一轮转型发展带来新动能。

     (本报记者姚玉洁、张梦洁)

 
靠奋斗赢来好生活 重庆巫溪、城口脱贫攻坚见闻
靠奋斗赢来好生活
重庆巫溪、城口脱贫攻坚见闻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重庆电(记者王金涛、伍鲲鹏、杨仕彦)云雾缭绕的大巴山莽莽苍苍,粉色的野樱桃花和金黄色的油菜花点缀其间,透出勃勃生机。地处秦巴山区的巫溪县与城口县,多年来一直是重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日,记者在两县采访时,传来了它们一起“摘帽”、并肩脱贫的好消息。

  “脱贫,是奋斗出来的”


  巫溪县兰英乡政府地处深山谷,由此沿挂壁公路盘旋而上,行车1小时左右,豁然开朗。西安村就坐落在这个海拔1600米的地方,以种植独活、贝母等中药材为主。

  正是播种独活的季节,田间地头许多农民正忙着。53岁的刘进开在一旁很羡慕,“要是我家再多一口人,地再多一点,就能种更多药材了”。

  刘进开前些年是村里的贫困户,妻子患重病,女儿交学费,让他这个种了半辈子土豆的庄稼人始终在贫困线下。2016年,在村集体的帮助下,他们家种上了独活,从此摆脱贫困。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祖辈相传的种植方法,让西安村出产的药材品质上乘,供不应求。数据显示,全村共有6000亩地种上了中药材,带动100多户贫困户脱贫。

  “脱贫,是奋斗出来的!”兰英乡党委书记王美君说,“兰英乡虽说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但无论是种药材还是搞旅游,现在不愁没产业,老百姓只要勤劳肯干,都能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

  在城口县高观镇,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把土地流转给了规模化种植香菇的龙头企业。镇党委书记高仁茂说,这样一来,他们既有土地租金收入,也有工资收入,还有产业分红。2月10日企业一复工,第一批来上班的,建卡贫困户最多。

“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正当药农们赶着春播之际,重庆天宝药业公司总经理熊兴桂却有点发愁。受疫情影响,公司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又发不出去,家在外地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也迟迟不能到岗。

  位于城口县的天宝药业是2018年创立的,专门从事药材收购和初加工。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仅在城口就和9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收购合同,涉及建卡贫困户2246户。

  “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熊兴桂说,去年公司收入是1亿元,今年有望达到3亿元,他的目标是做成年收入超过30亿元的大公司。

  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公司董事长李晓华介绍,目前基地低温储藏库里的一批种薯已过销售季节,只能当商品薯卖,整体算下来,公司可能要损失50万元,“虽然有损失,但没伤元气,公司完全可以承受。”

  在巫溪县鸿驰鞋业有限公司厂区内,员工们正在往货车集装箱装货。公司董事长卢镇发以前在福建打工,2014年回乡创建了这家无污染的加工企业,产品全部出口。他说,公司2月17日才复工,虽然交货延期,但这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外方完全理解。

“我对就业充满信心”


  在巫溪县桂花村的院坝里,农民工杨益楷拿出镇政府开具的健康证明让大家看,他准备次日自驾返回广东东莞,继续当公司保安。同村的向国尧则表示,他打工的湖南企业已经复工并通知他上班。而在广东惠州打工多年的胡昌钱告诉记者,考虑到孩子在县城上学,决定在县城做生意了,“我对就业充满信心”。

  受疫情影响,巫溪、城口两县的许多农民工目前正在逐渐往外走。截至目前,城口县3.5万名外出务工人员中,还有2万多人在家等待。城口县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龚涌说:“这些滞留在家的农民工,有的是因为工作单位没复工,有的还在观望疫情。政府为让他们尽快返程,想了很多办法。”

  从奖励劳务经纪人到包车把农民工运送回厂,城口在春节后已先后有组织地输出了近6000人。巫溪县则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将所有返乡农民工进行了线上登记,愿意返程的送,不愿意返程的根据填报的意愿,在当地提供就业岗位。

  在巫溪县西安村,一直在湖北荆州务工的杨光威正帮着岳父播种独活,他对记者说,公司通知他继续耐心等待,“我舍不得放下这个月收入上万元的工作,疫情总会过去的!”

 
“在家创业就业好,方便照顾老和小” 贵州脱贫攻坚一线稳就业强产业,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在家创业就业好,方便照顾老和小”
贵州脱贫攻坚一线稳就业强产业,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贵阳3月8日电(记者李银、杨洪涛、郑明鸿)农业园区里热火朝天劳作、扶贫车间里有条不紊生产、外出务工路上“点对点”帮扶……连日来,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省,在分级精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优先解决贫困地区劳动力稳岗就业、调整结构做强农业产业,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援企稳岗促就业


  走进务川县全成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0多名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娴熟地加工手机耳机配件。

  “新招的工人正在培训,马上要再开一条生产线了。”公司负责人赵海说,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生产计划,在紧急关头,政府帮助协调了口罩、消毒液等物资,公司2月21日得以复工。

  43岁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杨艾容上班两年了,现在每月收入3000多元。“走路上班20分钟就到了,有班上,才能有收入。”她说,两个孩子读书都要花钱,公司复工当天就上岗了。

  “在家创业就业好,方便照顾老和小。”像务川县一样,德江县、沿河县、册亨县、余庆县等地均通过实施“一企一策”“一项目一方案”,精准解决企业困难,助推贫困劳动力和刚脱贫的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春节前,社区就打电话问我想不想来上班。前几天,厂子一开工,我就过来了。”在德江铭仁食品有限公司上班的贫困户申秀珍说,在这里上班能照顾小孩,收入也能接受。

  公司董事长黄立说,公司集红薯种植、淀粉生产及深加工为一体,带动了周边3000多户农户增收。“现在库房一件货都没有。由于产品质优价廉,仅在本地就被抢购一空,为赶订单,最近加大了招人力度,现在有60多名工人正在面试。”

  目前,各地纷纷实施企业缓缴社保、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税收优惠、企业房租负担减免、企业贷款贴息等措施,各种政策“拧成一股绳”,已帮助1410多个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开工。

  除“内拓”岗位外,贵州主动与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沟通对接,向外输出劳务人员,拓宽就业渠道。截止到3月6日,全省已有20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就业。

抢抓农时调结构强产业


  “李姐,帮我再拿一捆葱苗。”“哎呀,你栽得可真快!”……在余庆县白泥镇满溪大坝的农田里,十几名妇女一边栽葱一边不停说笑着。现场负责人田维刚说,为不耽误500亩大葱订单,趁着天气好加紧移栽,每个劳动力每天工资80元至100元。

  白泥镇镇长王代伍说,早在春节前,镇里就做好了今年产业发展规划、农资储备,拟将1700多亩低效作物全部调整发展早熟蔬菜、辣椒、苦丁茶等高效作物,“现在疫情好转,要抓紧推进。”

  为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2月以来,贵州各地抢抓农时,继续调减低效作物,扩大茶叶、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深入推进产业扶贫。除土地流转和产业分红外,群众还能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在务川县丰乐镇新场村花椒基地,2台挖掘机正在平整荒坡,上百名群众在移栽花椒苗。“今年计划种30万亩,需要大量劳动力。”务川县花椒办片区负责人冉再光说,眼下正是栽种的最佳时节,最多时一天有300多人在漫山遍野种花椒,在山地劳动每天收入有120元,平地每天100元。

集中火力帮助剩余贫困人口增收


  “每天上班7小时工资70元,加班费另算。”这几天,沿河县高峰村土家族群众黄廷英在家门口的草莓大棚务工忙碌。她说,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了,她在家照顾孙子,每月还有2000多元收入。

  沿河县地处武陵山区,是尚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高峰村石漠化严重,长期“靠天吃饭”,是全省276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8年,江苏省张家港市善港村开始整村帮扶高峰村,两年多来已帮助建成有机农业产业园、生态茶叶公园、生态养殖场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000多元增至近8000元。

  “养殖、种植一刻都没停,对鹌鹑养殖还实行24小时监守。”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善港村驻高峰村精准脱贫攻坚队队长朱洪伟说。

  2019年底,贵州剩余贫困人口30.83万人,占全国九分之一。

  一秒也不能耽搁!2月10日,“贵州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向脱贫攻坚战场的这些难中之难、艰中之艰发起了总攻,对9个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和3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摘帽县,由省级领导挂牌督战。全省还有4.3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帮扶。

  此外,贵州今年以来还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162亿元,安排项目1.9万个,目前已开工9100多个,将带动大量群众就业增收。

 
二十二万贫困留守妇女变身“陇原巧手”居家创收
22万贫困留守妇女变身“陇原巧手”居家创收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兰州3月8日电(记者任延昕)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下杨村,54岁的白西艳盘坐在自家炕头,把手机架在窗前,双手绕着毛线,眼睛紧盯屏幕,跟着正在直播授课的老师学习钩织手工艺品。
 
  春节前,在当地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她和同村妇女参加了甘肃省妇女联合会组织的“陇原巧手”免费手工编织技能培训。
 
  疫情期间,她“宅”家多日,并没闲着。利用已掌握的技能,她一天织两双拖鞋,能卖80元,足不出户实现创收。
 
  下杨村交通、地理条件差,产业发展单一。全村97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44%,村里青壮年男性多外出务工,留守妇女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并无直接经济来源。
 
  为调动起她们的积极性,2019年11月,甘肃省妇联“陇原巧手”项目来到上杨乡,为贫困留守妇女提供免费手工编织技能培训。
 
  平凉市崆峒区妇联副主席、下杨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丽霞和同事们挨个上门劝说,鼓励村里20名妇女参加培训,还请来本地老师为村里妇女每周“加课”“加练”。
 
  很快,第一批学员熟练“上岗”。村干部牵线,当地手工编织店提供毛线、钩针等原料,大家领料回家加工,再统一回收、销售。
 
  销售产品并不容易,只能靠村干部的朋友圈拓展销路,亲朋好友你买两双,我买三双……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扶贫干部们为每双拖鞋附上手写祝福卡片。
 
  “现在闲人少了,大家聚在一块就琢磨着做点活、挣点钱。”白西艳说。靠做拖鞋,她每月收入可达800元至1000元,不仅充分利用农闲时间,还能兼顾农活和照看家人。
 
  疫情期间,在甘肃省妇联的号召下,各地手工业者借助“陇原巧手”项目平台开展网上直播,发挥手工技能优势,丰富大家“宅”生活,带领贫困妇女居家学习技能、增收致富。
 
  记者从甘肃省妇联获悉,过去五年来,甘肃省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对全省58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7个省级插花县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妇女和农村低收入妇女进行培训,帮助22万“走不出去”的妇女通过手工编织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河北:复工留守妇女,发展巾帼力量
河北:复工留守妇女,发展巾帼力量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石家庄3月8日电(记者白明山)疫情防控关乎健康,复工复产关乎生计。记者在河北省采访了解到,一批“妇字号”基地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陆续复工复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贡献巾帼力量。

  缝纫机咔嗒咔嗒作响,在河北省临城县耿家庄村扶贫“微工厂”,箱包加工车间一片忙碌。脱贫户尹如梅正带领姐妹赶制来自上海的订单,她们动作轻快麻利。“咱们的活儿一定严格按照标准来,保质保量完成啊!”尹如梅抬头紧了紧脸上的口罩,招呼左邻右舍的“大姑娘”“小媳妇”又忙活起来。

  “感谢县妇联的积极协调,我们留守妇女这么快复了工。”“微工厂”负责人赵素花说,受疫情影响,之前我们所需的原料供应不顺,现在好了,县里为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我们又有了上海的订单,接下来就要抓紧生产。

  临城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已建成各类扶贫“微工厂”120多家,吸纳30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妇女,“微工厂”成为贫困户脱贫和留守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民以食为天,复工生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缺席。

  河北玖兴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是河北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仲春时节,天气依然有点清冷,位于保定的公司基地,各项生产有序推进。

  “作为关乎百姓‘菜篮子’的民生企业,我们必须及时复工复产,保障群众的食品供应。”玖兴农牧负责人孙清辉说,公司女员工比例高,跟大伙一商量复工的事,大家群情激昂,表示要迎“疫”而上!在周密安排后,我们正月初六就复工生产,姐妹们真是好样的!

  复工生产,各有各的招,有的由聚集到分散,干活不断档。

  位于保定阜平县的标杆商贸有限公司是河北省妇联命名的巧手脱贫示范基地。负责人孟玉梅说,我们由厂房集体生产转为家庭生产,姐妹们领到任务后,在家加工腰包、编制珍珠包、缝制双肩背包等产品,日平均收入100元,按期完工验收后及时结算工资。

  “等到春暖花开之时,我会带领姐妹们重整行装再出发,注册商标、开辟电商销售渠道、学习新技术、引进新项目,用加倍的努力为社会贡献半边天的力量!”孟玉梅说。

 
百坭村的春天
百坭村的春天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暖风拂过,春回南国,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雨后初晴。清清的谐里河绕着村屯缓缓流淌,田园里到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位于桂西北大山深处的百坭村是深度贫困村,时代楷模黄文秀生前在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记者走访百坭村看到,干部群众忙着防疫和脱贫“两线作战”。

  “每天都像打仗一样。”黄文秀的“接棒者”、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杰兴一大早来到地里,与村民黄金候一家人一起干农活,并提醒大家要继续防控疫情,不能麻痹大意。

  48岁的村民黄金候与妻子、儿子正在地里给20多亩烤烟施肥。“这个项目一年纯收入有5万多元,接着再种一茬水稻,又是一笔收入。”老黄笑着说,“还种了15亩油茶。近年靠发展种植业,一年收入有七八万元。”

  别过老黄,杨杰兴爬到山腰处查看村里养殖的120箱蜜蜂。他小心翼翼从蜂箱里取出蜂巢板,上面凝结着黄灿灿的蜂蜜。蜜蜂养殖是黄文秀生前开始谋划要做的项目,目前以“村集体+养殖大户+基地”模式运营,清明过后就可以割第一批蜂蜜。养蜂项目每年产值大约20万元,村集体按60%比例分红,一年可获得12万元红利。

  黄文秀在百坭村抓脱贫产业花了很大力气,砂糖橘是其中之一,全村种植面积2000多亩。疫情突如其来,砂糖橘一度销售受阻,杨杰兴心急如焚。他多方联系各地客商,一天打上百个电话。近日,最后一批30万斤砂糖橘销售已近尾声,杨杰兴松了一口气。

  “小小橘果成了群众脱贫‘金蛋蛋’,得感谢文秀书记有眼光,除了抓产业,还抓基础设施。”杨杰兴说,今年1月,长约22公里的扶贫产业路通车,连通6个屯,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更方便了,村民们信心也更足了,春耕生产20余天已抢种油茶1000多亩、烤烟240多亩。

  在百坭村,黄文秀牵挂的事一桩桩得到落实:去年10月,百坭村村民合作社发起成立村集体公司,申请注册“秀起福地”商标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推介销售特色农产品;砂糖橘、养蜂、油茶、清水鸭等产业逐步发展起来;黄文秀生前谋划的幼儿园项目近期也将开工,今年上半年有望建成。

  “目前还有9户37人未脱贫,要确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到年底只有300来天了,一天也等不得。”杨杰兴说。

(记者王念、何伟) 据新华社南宁电

 
心系村民的脱贫女干部
心系村民的脱贫女干部

( 2020-03-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3月7日,在锦屏县河口乡加池村,锦屏县融媒体中心帮扶干部杨晓琴(左二)和队友给群众送农用物资。2019年7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融媒体中心与河口乡加池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加池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是锦屏县的深度贫困村之一。杨晓琴作为锦屏县融媒体中心的负责人,她吃住在村里,与驻村队员一起谋划脱贫之策。杨晓琴通过多方联系筹集资金,用于整治和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同时带动农户发展魔芋产业600余亩。        新华社记者杨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