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8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截至8月8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
· “魔童”是现代化表达
· “神话电影宇宙”现曙光
· “电影宇宙”没那么简单
· “人心”比特效更动人
· 文化爆款需“耐心资本”
· ■留声机■

  相关文章: 
“人心”比特效更动人

( 2019-08-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路娟

  

  作为首部IMAX国漫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特效镜头占比达80%,制作团队超过1600人,仅申公豹变身不到5秒的镜头就做了3个月。如此“死磕”的结果是,这部电影3D画面饱满,“天劫灭魔丸”场面磅礴大气,传统文化元素被开拓出波澜壮阔的视觉空间美学……

  这是一场大数据时代精算式审美的胜利。导演用精明的叙事策略对观众进行了“定点爆破”:哪吒形象的丑丧、混不吝,是对“二次元”爱好者的直接示好;蠢萌的太乙真人,承包了“合家欢”影片爱好者的笑点;哪吒与敖丙亦敌亦友的关系,显得更有现代感;故事内核从“反抗父权”改成“我命由我不由天”,则让观众更有代入感。 

  然而,如果电影人口中的“匠人精神”变成这些叙事技巧的堆砌,那么,所谓的“国漫崛起”有可能会沉溺于影像化风格,最终沦为一场视觉虚无。毕竟,一部电影的爆点、泪点、笑点都可以“计算”,但世上最惊心动魄的风景往往都来自人心,而人心是“算”不出来的。

  谈论《哪吒之魔童降世》,绕不开与40年前的《哪吒闹海》的比较。两者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前者去掉了经典的“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情节,重构了哪吒与父母的关系。《哪吒闹海》对父子关系的处理更好、更打动人,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抹平“反抗父权”的戏剧内核后,在变异的父慈子孝中让现实“悬浮”了。

  相较于其他影片类型,动画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适度跳脱现实,在远古和未来天马行空。但是,动画创作的本质仍是引领观众对那些经过人类漫长演变所验证的东西——比如真善美与假恶丑,进行理解和再想象。

  我们不妨看看迪士尼。从《狮子王》《美女与野兽》到《寻梦环游记》《魔弦传说》,无论是保守正统的二维线描,还是炫酷的电脑特效加成,迪士尼制作经典动画形象时,对涵盖更广的现实主义概念,始终保有持续不断的热情。那些打动人心的经典形象,在建构观众的童年和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今年6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首次登上中国的大银幕,这部巨作在面世18年后,仍然激起了许多粉丝的观影热情。与《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同,它呈现的魔幻世界毫无庄严宏伟之感,但片中人物有闪光点也有瑕疵,有梦想也有恐惧,影片节奏也控制在常态化的冲突频度上。电影细节上对人心的观照,使每个观众的童心都得到了慰藉。

  目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突破30亿元。商业上的成功值得骄傲,也会让电影人备受鼓舞,甚至催生更多同类电影。但是,希望国漫多关注“人”,别让奇观特效成为唯一的记忆点和公共讨论关键词。(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艺传学院副教授)


 

“人心”比特效更动人

( 2019-08-0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