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8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截至8月8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
· “魔童”是现代化表达
· “神话电影宇宙”现曙光
· “电影宇宙”没那么简单
· “人心”比特效更动人
· 文化爆款需“耐心资本”
· ■留声机■

  相关文章: 
“魔童”是现代化表达

( 2019-08-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韩浩月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将哪吒形象设定为“魔童”。《魔童降世》开篇将哪吒定性为魔,是一个不小的冒险,但恰恰是这种冒险,成就了这部电影。或许是得到周星驰《西游·降魔篇》、田晓鹏《大圣归来》这两部电影成功将孙悟空形象妖魔化的鼓励,《魔童降世》选择了以相似的手法来重新塑造哪吒。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哪吒,而且形象大致都相同:在外形上,哪吒永远是那个穿着红肚兜,戴着银手镯,手执火尖枪等八种武器,脚踩着风火轮的萌娃。这样的萌娃虽然武功了得,但过于萌的外表,会让人低估他的战斗实力。

  对于哪吒,许多人的心态很矛盾。他不像孙悟空那样性格单纯、令人信任,在无数人的童年里,哪吒永远是一个配角,而孙悟空作为一名英雄才算主角。喜欢孙悟空的男孩们,不会喜欢哪吒,因为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哪吒曾被玉帝派往花果山捉拿孙悟空,那一场战斗以哪吒落败结束。但据一些文章解读,哪吒的武功其实高于孙悟空,最不济也能打个平手,吴承恩只是为映衬主角的高大,才让配角输了战斗。

  其实,哪吒真正值得关注的,并不是他的武功,而是他的身世、故事以及他身上隐藏的悲剧气质。哪吒虽然顽劣,但罪不至死,他的父亲李靖出于捍卫传统秩序的需要欲杀之,由此才产生了哪吒的“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这是诠释中国式父子关系最暴烈的一个故事。在深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影响的时代,哪吒作为儿子的反抗,完全达到了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理想破灭后带来的震惊效果。哪吒的悲剧形象,已经被定格。

  但在漫长的父权社会当中,是不会允许、承认与扩大哪吒“自杀”行为之寓意的。哪吒的被萌童化,是长期以来父权阴影笼罩的结果,但有些人为了推卸李靖的责任,认为是哪吒不孝。但这其实是个伪命题,无论是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伦理角度,还是从“不自由毋宁死”的现代权利维护角度,哪吒之死都与孝无关。他的命运变化,确切地说,更多指向了很难被放在案头讨论的传统父子关系与家庭代际冲突。

  这些年来,随着年轻人逐步成长,对传统家庭美德的捍卫开始在“子女权利”的讨论中有所松动。网络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有了匿名聚集的机会,也有了畅所欲言的平台。社交媒体上有关“原生家庭”的讨论,每一次都惊心动魄。

  一场家庭内部的“平权行动”,正在悄无声息但又不可逆阻地进行着。这是一场不可能只有年轻人要反思的行动,给予年轻人以平等表达的空间与自由独立的机会,恐怕也是很多国内父母要做的功课。《魔童降世》受欢迎的背后,就跟这类现代化表达有关:虽然让哪吒在外形上陌生化了,却给“藕骨荷肉”的哪吒注入了真实的人性。他不再是个神仙,而是个敢于表达愤怒也敢于表达爱的凡人。他的表达方式,也很“年轻”。

  《魔童降世》给哪吒的父亲李靖正了名,在这部电影中,李靖成了一名“父爱如山”“父爱无言”的标志性人物,在李靖做出代替儿子去死的情节出现时,很多人都被感动了,不得不说,哪吒与父亲的和解,冲淡了原著情节的悲剧色彩,但却多了伦理表达的多样性。这样的哪吒,才是真正走出了神话故事、与每个人都有联系的哪吒——他是哪吒,也是我们很多人。

 

“魔童”是现代化表达

( 2019-08-0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